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_PathToTruth版 - bravery谈禅修
相关主题
bravery和J讨论合集Re: 人为什么活着
Re: 请自重 Re: 648劫一问为什么就禅定不了呢
念佛[qingwu]打坐记录 Jan15-1
Re: 止禅与观禅的差别[qingwu] 打坐记录 Jan15-2
05-15修行记录[qingwu]打坐记录Jan16-1
生死到来时,您有把握吗?[qingwu]打坐记录Jan16-3
11-30 修行记录[qingwu]打坐记录Jan18-1
oops旧帖:反观立心[qingwu]打坐记录Jan19-1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专注话题: 感觉话题: 感受话题: 分心话题: 呼吸
1 (共1页)
q****u
发帖数: 1421
1
发信人: bravery (颠颠倒,颠倒颠), 信区: Buddha
标 题: Re: 盘坐初体验(三)
发信站: 水木社区 (Sun Apr 22 01:30:45 2012), 站内
专注和精神放松,其实就是修行中的精进心和出离心,古人翻译的太雅致了,反而让后人
不好理解。
专注是专注业处的感受,比如我常用的禅修方法,观息,就专注于鼻下人中穴处,呼吸吹
动它的感觉。所谓专注,所谓精进心,就是始终要尝试更细腻准确的体验它的感受,从最
初只是感受有没有呼吸吹过人中产生的风,到感受风的长短、冷热、滑涩、粗细,最后一
直细腻准确到无法用语言形容的程度。
放松,也就是出离心,就是一种无所谓,不在乎,爱怎么样就怎么样的态度。感受无论是
什么样的,都无所谓,它是什么样就是什么样,不去做任何调整。观息一开始有风,就是
有风,没风就是没风。如果因为没感受到风而加重呼吸,从而变得有了风,这就没了出离
心,就定不进去了。或者中间感觉呼吸滞涩,就尝试调整呼吸让它变得顺滑,这也是失去
了出离心,反而会失去感受呼吸顺滑还是滞涩的能力。
当然,如果放松太过,精进心弱了,不再专注,也一样会失去业处的感受。
精进心和出离心保持一个平衡,就能精进无碍,顺利的定进去。
这事儿说起来很复杂,其实禅修起来是很简单的,就是找个感觉罢了。而窍门,就是那个
感受而不反应。
q****u
发帖数: 1421
2
发信人: bravery (颠颠倒,颠倒颠), 信区: Buddha
标 题: Re: 盘坐初体验(三)
发信站: 水木社区 (Sun Apr 22 15:46:40 2012), 站内
我猜你的修法可能在“一门深入”、“置心一处”方面有些问题。
一门深入、置心一处,都是世尊教法。
所谓一门深入,并不是单修一个特定的法门的意思(圆觉经里二十五种清净法轮就有
世尊多种法门杂修的教法),而是说具体一次禅修,要在眼、耳、鼻、舌、身、意六
个根门中选一个来体验、感受,不要管其他的根门。比如我修的观息,就是从身根入
,体验身体的知觉——也就是触觉,具体讲就是鼻下人中穴处的触觉。念佛法门如果
是默念,就是从意根入,体验意识深处对佛号的知觉;如果念出声,就是从耳根入,
感受听到佛号的知觉,即所谓的观音法门——观察声音的法门。具体一次修行中,同
时观察多个根门,比如既要感觉意根——意识中的佛号,又要感觉身根——身体的知
觉,这就不是一门深入了,就会定不进去。我在修观息法的时候,深入到一定地步后
,除了身根之外,其他根门的感觉都会丧失,眼看不见东西(连闭眼所见的黑都见不
到),耳听不见声音,鼻子闻不到气味,舌头尝不到味道,意识深处没有任何念头。
你修念佛法门,走意根或耳根,也应该如此暂时摒弃其他根门。
所谓置心一处,就是要专注的体验,感受一个特定的点,不能分心他处,这个点,就
是此次修行中所谓的“业处”。比如观息法门,就是体验人中穴一个位置的触觉,其
他四肢躯干头脸之类的都不管。当然,在修行中这个过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观息一
开始的时候专注于整个身体,然而慢慢收束到嘴唇四周,然后慢慢再收束到鼻下,慢
慢收束到人中……这个不断缩小专注范围的过程,其实就是此次修行中的“精进”,
也就是不断向定境深处前行的过程。体验的范围越小,越专注,感觉就会越细微,直
到最后感觉人中大如寰宇,其间各种细微的知觉如同繁星般不可胜数,这时再把注意
力集中在其中一颗特定的“繁星”上来体验——向更深的定境走,就是这样反复循环
着来的。
念佛法门(我假设你是默念不出声念佛)也是一样,知觉要集中在佛号上,不要分心
,佛号就是你修行的业处。你说调身调心同时进行,这很有可能有问题,导致分心,
既没有一门深入,也没有置心一处。我的建议是你盘坐好之后,花几分钟先把身体都
调整放松,然后再开始念佛。一旦开始念佛,就把注意力全集中在佛号上,不要再管
身体的感觉了。这样意识深处的佛号才能越来越大,越来越清晰,最后充满整个意识
空间。
以上一门深入、置心一处,都是专注的方法,这个方面做好了,专注力、精进心就会
足够。但要定的好,还需要精神足够放松,让出离心和精进心保持平衡。你说你在佛
号起落间保持警觉,这似乎不够放松,缺乏出离心。实际上只要有一丝警觉的感觉,
人就会下意识的对感受到的东西做出反应。对佛号警觉,就有可能在佛号念的不够好
的时候下意识的去进行调整,这会妨害你入定。应该保持放松,无所谓,佛号念的不
好就是念的不好,自己能清楚的知道念的好不好就行,不用警觉,不用调整。退一万
步说,就是把“南无阿弥陀佛”念成了“无上大魔王波旬天”,你也只需要知道就行
了,告诉自己“哦,我念错了,念成了‘无上大魔王波旬天’了……”,这就OK了。
再往前走一步,多做哪怕一点点事,都会丧失出离心,从定境里退出来。当然如果你
念佛真念出魔王波旬来,那肯定是修行出大问题了。但无论多大的问题,都退出定境
结束此次修行后再去处理,修行的当下,你只要知道“哦,出问题了”就好,其他一
概不要去做。
以上是实践经验交流,下面是一些看来听来的东西,我觉得也很有道理。默念佛号走
意根的念佛法门,是极为殊胜的修法。别的修法在修行的不同阶段都需要进行修法的
转换,只有念佛法门可以从凡夫一直念到成佛,只需老实念佛即可,不须任何修法的
转化,甚至不需要考虑什么修行的进境之类的问题,像我上面所说的一门深入、置心
一处之类,统统都不需要去管它,尤其不要有和其他同修比较进境的想法。“啊~他
这方面修的比我好,凭啥啊!”“啊,他这里修的怎么比我差这么多?”这类比较会
影响你念佛时“老实”的心态,妨害你增上的。
希望这些能对同修的修持有帮助。

有些: 昏沉。
后人
吸吹
从最
后一
论是
q****u
发帖数: 1421
3
发信人: bravery (颠颠倒,颠倒颠), 信区: Buddha
标 题: Re: 藏密的行持确实是让人起疑
发信站: 水木社区 (Fri Jul 13 17:09:35 2012), 站内
念粗的时候,只有呼气的某一瞬间才有感觉,其他时间都没有感觉。
但只要专注的定进去,念头就会逐渐变细,慢慢吸气的时候也会在某一瞬间有感觉。
然后心念继续变细,吸气、呼气时瞬间的感觉都会慢慢延长, 从瞬间的一点感觉,变
成一
段时间的感觉。再然后,呼和吸的感觉会接续在一起,中间不再有没感觉的时间段儿,
这就
是在观全息了。
这里面的要点就是不能分心,一旦分心,心念就没法继续变的细微了。
这里的不能分心,指的是只能专注在气息吹动业处的感觉上(这个感觉就是“息”),
不要
去关注其他。在一开始,只需要专注于这个感觉有还是没有即可。像你这样去感觉自己
是不
是在呼吸,自己的身体是不是需要呼吸,这就是分心。感觉自己是在呼气,还是在吸气
,这
也是在分心。这种分心一开始是无法避免的,这时需要自己明确的知道这是在分心,仔
细的
观察整个分心的过程,以及心念慢慢自己回到专注于“息”的过程。注意让一切过程都
慢慢
的过度,过度的每个细节都仔细的观察。不要生硬的发现分心立刻就把心念拉回来,这
样会
导致失去对“心念拉回来”这个过程的觉知。只要保证这个觉知的过程是连续的,在心
念拉
回来的过程中,心念就会自己变细。反复这样几次之后,专注于“息”的感觉上,就不
容易
分心了。

我感
觉只有呼气的时候有。还有,所谓的随息,是不是突然发现自己会呼吸,自己的身体也
确实
要呼吸这样的感觉......
f*******8
发帖数: 3612
4

后人
这句我觉得说的很不错。放松,放下,出离心
吸吹
从最
后一
论是

【在 q****u 的大作中提到】
: 发信人: bravery (颠颠倒,颠倒颠), 信区: Buddha
: 标 题: Re: 藏密的行持确实是让人起疑
: 发信站: 水木社区 (Fri Jul 13 17:09:35 2012), 站内
: 念粗的时候,只有呼气的某一瞬间才有感觉,其他时间都没有感觉。
: 但只要专注的定进去,念头就会逐渐变细,慢慢吸气的时候也会在某一瞬间有感觉。
: 然后心念继续变细,吸气、呼气时瞬间的感觉都会慢慢延长, 从瞬间的一点感觉,变
: 成一
: 段时间的感觉。再然后,呼和吸的感觉会接续在一起,中间不再有没感觉的时间段儿,
: 这就
: 是在观全息了。

1 (共1页)
相关主题
[qingwu]打坐记录Jan19-105-15修行记录
[qingwu]打坐记录Jan19-2生死到来时,您有把握吗?
Re: 因地-念佛11-30 修行记录
Re: 显心oops旧帖:反观立心
bravery和J讨论合集Re: 人为什么活着
Re: 请自重 Re: 648劫一问为什么就禅定不了呢
念佛[qingwu]打坐记录 Jan15-1
Re: 止禅与观禅的差别[qingwu] 打坐记录 Jan15-2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专注话题: 感觉话题: 感受话题: 分心话题: 呼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