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汉书
首页 1 2 3 4 5 末页 (共10页)
z**********e
发帖数: 22064
1
来自主题: ChineseClassics版 - 上甲微的"砌中"与"归中"
http://www.gmw.cn/content/2009-05/11/content_919697.htm
2009-05-11
作者:武家璧
《宝训》讲商先公上甲微报复有易氏,使之"服厥罪",其主要手段是"?中于河"。
《竹书纪年》载"殷侯微以河伯之师伐有易",《山海经・大荒东经》郭璞注引《
竹书》曰"殷主甲微假师于河伯以伐有易。"李学勤先生释文"假中于河",殆拟合"假师
于河伯"之意,虽文意可通,但字形不合。
"?"字从石从刀,赵平安隶写为"?"甚确。此字见《龙龛手鉴》《四声篇海》《正字
通》等,谓"砌"之俗字。辽释行均撰《龙龛手鉴》辑录大量俗字、异体字、古文字及简
体字,在释读敦煌文献中发挥重要作用,是辨识古俗字的重要工具。《说文》"砌,阶?
也。""砌中"即以?石垒砌成台阶状的"中"坛。《汉书・礼乐志》"帝临中坛,四
方承宇。"石砌台阶状中坛,见于红山文化牛河梁遗址的方形祭坛,陶寺文化观象台半
圆形基址外壁也有一圈卵石围栏,殆即祭告天地之场所。中坛选址一定采用了"辩方正
位"的科学方法,坛中央可能立有定方向用的表杆,是谓"立中"或者"立极"。上甲... 阅读全帖
M******a
发帖数: 6723
2
来自主题: ChineseClassics版 - 《齐论语》长什么样?
http://ru.qq.com/a/20160901/022872_all.htm
文/徐建委
按:江西海昏侯墓出土有《论语》简,有《知道》篇,则其多半是消失一千八百年的《
齐论语》了。笔者数年前曾写过一篇小文,讨论的正是《齐论语》的模样,故翻出来凑
凑热闹。
海昏侯墓出土文物
文献可见的《论语》传授始自西汉。《汉书·艺文志》曰:“《论语》者,孔子应答弟
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
而论纂,故谓之《论语》。”当时有《齐论》、《鲁论》、《古论》三种传本,均见于
《汉书·艺文志》的记载。
终两汉之世,三种传本的《论语》都有流传,其情况何晏《论语集解序》所言最为详细
,也比较可靠。他引用刘向的说法,称《鲁论语》二十篇,《齐论语》二十二篇,“其
二十篇中,章句颇多于《鲁论》”,“《齐论》有《问王》、《知道》,多于《鲁论》
二篇”,《问王》篇实际即《问玉》篇也。汉景帝末年,又在孔子老宅发现了《古论语
》,有二十一篇,编次与《鲁》、《齐》不同,分《尧曰》下章“子张问”以为一篇,
故有两《子张》篇。
我们今天所读乃是汉成帝的老师张禹以《鲁论语》为基... 阅读全帖
f****o
发帖数: 8105
3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oldMiscNews 俱乐部 】
发信人: fuxeto (富士德), 信区: WoldMiscNews
标 题: 奸计害忠良 受报祸后嗣(上)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Jan 25 12:34:00 2015, 美东)
汉朝第一功臣韩信
萧何、张良和陈平在秦末汉初都是叱咤风云、名垂史册的人物,司马迁在写作《史记》
时,分别把他们写入了〈萧相国世家〉、〈留侯世家〉和〈陈丞相世家〉中。
班固的《汉书》基本承继了司马迁在《史记》中对三人的记述,但由于体例的关系把他
们三个人分别放在《汉书》列传的第九和第十部分,在对三人的评价上和司马迁大致相
同。
萧、张、陈三个人中,萧何功勋卓著,被刘邦分封为汉朝第一功臣。汉五年,在刘邦对
下属论功行封时,萧何被封为酂侯,食邑八千户。
面对曹参等武将的不满,刘邦对他们说:“你们充其量也就是个追捕禽兽的猎狗,而萧
何是指出哪里有猎物的猎人。况且你们只有几个人追随我,萧何举家族几十人追随我,
所以他的功绩是最大的。”
当时,就连身中七十多创的曹参,在分封时也只是获得了一个平阳侯的爵位,位置被排
在萧何之下。
萧何(国立... 阅读全帖
N*****e
发帖数: 1094
4
1948年3月25日至27日,中华民国中央研究院代院长兼评议会议长朱家骅在南京主持召
开了最后一轮院士选举会。经过与会者五轮无记名投票,原定要选出的100名院士最后
只有81人通过。这81人也成为中国近现代史上的第一批院士。
在国民政府1948年3月选出的81名院士中,1949年后,到台湾的只有9位,占院士总数的
11.9%;去美国的有13人,占院士总数的15%;而留在大陆有59人之多,占院士总数
的74%。
当时中国绝大多数知识分子之所以选择留在大陆,以及后来大批留学欧美的科学家放弃
舒适的环境和优厚待遇,毅然回国,其原因很多。这些优秀的中华儿女都满怀着对这片
苦难深重的土地无法自拔地爱,都怀抱着对国计民生地殷切关怀,或是深深眷恋着这片
土地,或是对国民党统治感到失望等。但是,促成他们留守大陆或是回国的一个很大的
原因,就是他们相信了共产党的宣传,对共产党的统治抱有希望和幻想。
下边就是部分留在大陆的中华民国中央研究院第一届院士的大结局:
30:汤用彤
汤用彤(1893年8月4日-1964年5月1日),是现代中国学术史上少数几位能学贯中西、
接通华梵、熔铸古今的国学大师之一。学术著作... 阅读全帖
S********8
发帖数: 4466
5
原来这么回事,很久以前就看到那个报道了

骊靬县,取国名为县’”,或者是,“据<汉书 陈汤传>记载,汉元帝下诏‘初设骊靬
县,取国名为县’”。同时,炒作“甘肃罗马村”的还宣称,“骊靬”是当时埃及首府
亚历山得里亚(Alexandria)的音译,故此它代表着罗马。然而说这话的人,有几个真正
翻阅过班固和范晔的原著呢?原书当中有这句话么?答案只有两个字:没有。
汉书做的注解。但即使在颜师古的注解当中,他也并没有将该县(骊靬)的建立同“安置
罗马战俘”联系起来。正史当中唯一能让人浮想联翩,以至最后产生了“骊靬县为安置
罗马战俘而设置”这种时髦说法的记载,在于<汉书 傅常郑甘陈段传>当中这句话:“
步兵百余人夹门鱼鳞陈,讲习用兵”。由于罗马人擅长步兵阵列作战,加之此时(公元
前36年)距克拉苏的东征军团的溃败(公元前53年)仅相隔十七年,所以某些想象力丰富
的“学者”(以及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记者们)就将这“步: 兵百余人”说成是幸存的克拉
苏残部当中投靠了郅支单于的罗马军人,然后由联想到了西汉的骊靬县,于是就有了一
系列的吸引眼球的东西。类似的说法说法最早源于清代,媒体不过是冷饭热炒而已。
人的... 阅读全帖
a*****y
发帖数: 33185
6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读〈封建论〉呈郭老--毛泽东
附:周恩来xx在新华总社学习班上的讲话
周恩来 xx
( 1974年1月27日 )
〖记录稿,供参考〗
总理:
同志们,现在开会。今天这个会是几个单位联合召开的,和大家见面谈一谈。找大家了
谈一谈批林批孔问题,请政治局同志来讲一讲。现在请xx同志讲话。
xx:
非常对不起同志们,这个任务倒是给我几天了,这两天忙,没办法准备,好在文元同志
准备了,我讲一讲,叫做开场白吧!说错了的地方给我提出来,错了就改。
我想把批孔,就我所知道的这一段情况,向同志们介绍一下。我大概是去年春天去看望
主席,当时主席那里放着《十批判书》,已经印给大家看了。主席讲,送给年一本。他
说:“我的目的是为了批判用的。”这个问题,今天在这里没有什么秘密了,郭老功大
于过,前天在会上,“中直国务院系统批林批孔动员大会”已当面对郭老讲了,好象当
时主席就有一首诗五言绝句,我就记不下来了,后来八月份又给我说了,叫作“郭老从
柳退,不及柳宗元,名曰共产党,崇拜孔二先”。
去年五月中央工作会议,我病了,到外头去治病,工作会议我就请假了。听说五月工作
会议讨论过,回来以后工作很忙,我甚至把这首诗也忘了。当时是在保密的情况下,好... 阅读全帖
R****a
发帖数: 6858
7
世界历史上最早的生物战争及其深远后果
2010-09-24
草根简介
在今日中国知识分子当中,最具争议及传奇性的人物非何新莫属。自从80年代以来,何
新先生的文化研究,经济和国际问题研究,他所首先倡导的一些基本观念,已汇为思潮
,深刻地影响了当代中国的文化和社会发展。受到支持者和反对者的广泛注意。人们可
以不赞同他,但是不可能不重视他。何新的学术在80—90年代中国政治与文化这一巨大
转变时代留下了深深的思想印迹。由于何新的特殊影响,他一度成为海内外各主要新闻
机构追逐采访的对象。采访过他的包括美联社、纽约时报、共同社、ABC、NHK、美国之
音、路透社、独立报、费加罗报等世界著名传媒。1994年后,何新主动拒绝与一切内外
传媒作直接接触。也不再出席公开会议,讲课讲演。从公众视线中遁失。
最新评论 更多>>
“在社会分配上,我强烈主张由国家.. "若论安全系数,高铁肯定高于飞机... 学习!
一代英豪自有不凡处。 .. 温州特大动车事故后,何先生还认为.. 已经有比较确切的
消息证明温州动车.. 支持何新老师,我是您的学生兼粉丝 好文,转载,发扬光大。
罗斯柴尔德: http://ww... 阅读全帖
h******x
发帖数: 10156
8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九鼎能否重见天日?zt
九鼎,作为我国文明时代入口处的一块里程碑,已经遗失了2000多年。它们能否突然破
土而出呢?这是人们经常关心的一个问题。我国古代青铜工艺高度发达,传下了许多稀
世之宝。然而就历史价值而言,却没有一件比得上夏朝的九鼎。后人将争夺政权称为“
问鼎”,建立政权称为“定鼎”,就是因为三代以来,九鼎一直被视为王权象征的缘故。
根据《左传》宣公三年(公元前606 年)的记载,夏朝初年,令九州州牧贡铜,铸
造九鼎,事先将全国各地山川奇异之物画成图形,然后分别刻于鼎身。九鼎铸成后,陈
列于宫门之外,使人们一看便知道所去之处有哪些鬼神精怪,以避凶就吉。
据说此举深得上天的赞美,因而夏朝获得了天帝的保佑。九鼎一出世,就蒙上了一
层神秘色彩。
其实,透过神话因素,就不难看出它的政治价值。夏以九州之铜铸成九鼎,再以九
鼎象征九州,无非是要表明自己乃九州之主,实现了天下一统。此后,九鼎便成了三代
传国之宝。夏亡之后,鼎迁于商,商亡之后,鼎迁于周。周成王正式定鼎于郏鄏辱(今
河南洛阳境内),表明天命之所归。春秋时期,随着王室力量的衰落,强大的诸侯对九
鼎便产生了觊觎之心,而由楚国首先发难。公元前606 年,楚庄王... 阅读全帖
K*****2
发帖数: 9308
9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三国里面的人名都是俩字的
据说是王莽干的,“令中国不得有二名”
(zz)
东汉至西晋这一阶段约占三百年。从中国姓名史考察,这三百年是中国人盛行单名的第
一个高峰时期。为什么这一时期单名特别多呢?
以前一般解释为系西汉末年王莽建立新朝后复古改制,“令中国不得有二名”所致。马
来西亚学者萧遥天在其《中国人名的研究》中说:“近读《汉书·王莽传》,始知单名
之俗,出于王莽的倡导。原来莽辅政,便实施二名之禁。莽传有‘匈奴单于,顺制作,
去二名’语,则二名之禁已见于诏令。莽又谓他的长孙王宗,因自画容貌被服天子衣冠
,刻铜印三颗,与其舅合谋,有承继祖父大统的企图。事发,宗自杀,仍遭罪遣。有‘
宗本名会宗,以制作去二名,今复名会宗’。并贬官爵,改封号。这又表示去二名,是
示朝廷的宠遇;恢复二名,则以示贬辱。这么地一抑一扬,一褒一贬,对社会的影响便
大了,至少造成人们对二名存在着低贱的观念。故王莽的政权十几年便下台,而去二名
的习惯一直维持了三百年。便是魏晋以后,单名仍较二名为多呢。”
王莽的“二名之禁”,造成东汉、三国乃至西晋三百余年的单名大倡。
但是,王莽的“二名之禁”并非东汉、三国盛行单名的根本原因,而只是其中的一
个因素... 阅读全帖
o**4
发帖数: 35028
10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印第安人是中国商代后裔。
印第安人是中国商代后裔。
关于美洲印第安人是中国移民之说已传闻上千年,直至清代末年始引起官方注意。1910
年,摄政王载丰听到传闻后派欧阳庚(曾任清政府驻墨西哥特使)处理1908年墨西哥革命
杀华侨311人案件,并命他调查墨西哥华人中有无东迁的痕迹。欧到墨西哥不久,居住
在中华华州(今译为奇瓦瓦州)的印第安人殷福布族(INFUBU)百余人到清驻墨西哥使馆请
愿说:“墨西哥革命时杀死印地安人750人,这些印第安人都是中国血统,殷人后裔,
叫殷福布族,是3000年前从天国经天之浮桥岛到这里的,请求清政府保护索赔。”可摄
政王已不关心此事了,却批复:“印第安殷福布族自称为中国人,于法无据……传闻难
作3000年前之历史。”即不了了之,但至今台湾挡案馆保管处与欧之子欧阳可都存有多
份史料。1922年欧阳庚任中华民国驻智利第一任公使时,见馆后有三亩涕竹深感奇怪,
因为涕竹在福建、广东较多。载去二节剖为两半即可为舟,甲骨文中的“舟”字,便是
涕竹舟的样子。“涕竹笋是印第安人的祖传外伤药,HOSI王3000年前不知从什么地方带
来的。现在印加的医师用涕竹笋治外伤,用针灸治内科百病。欧阳庚听后很兴奋,... 阅读全帖
g*****p
发帖数: 790
11
垂帘听政:指得是皇帝年幼,由太后隔了帘子临朝理政。
汉朝的吕后是垂帘听政的“一姐”,听得连自己儿子都给她吓死了。那么作为汉室子孙
的刘彻,上台不过十六岁,并未到真正的弱冠年华。那么,他有没有经历过垂帘听政呢?
从那么多皇子里被千挑万选出来的刘彻必然不会屈就于窦太后(祖母)或者王太后(自
己老妈),当然除了青春期叛逆外,也是位有理想的好青年。
他给自己找了个参谋,让一位顶着博士头衔的老师来给自己“垂帘听政”。那么这位老
师究竟是谁呢?
没错,这位就是中国历史界一级大咖,汉代超级才子:董仲舒。
董仲舒是河北衡水广川人,赵国故地,这里的人本对齐鲁的孔孟儒家不太感冒,但河北
与崇尚儒家的齐鲁之地是邻国,也有大量儒家思想传入。
他出生在大地主阶级家中。大地主意味着什么?在当时的社会中,农业是第一生产力,
就连官员的薪水也与粮食斗升挂钩。大地主拥有大量的农田与劳动力,自然就是有钱人
。也就是说董仲舒是富二代,家里有钱,也有很多藏书。
董仲舒是孔孟的超级粉丝,一提到孔子就激动地灵魂震颤,因为家庭富裕有藏书,打小
就研读《春秋》等儒学经典,以至于到了走火入魔的境界。如此废寝忘食,吓坏了他爹
老董。老董...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12
火历新探──对荆楚文化和原始宗教信仰的思想史研究
研究中国上古时代的历史和文化,必然要涉及到对夏商周历法问题的理解和研究。因为
它是建立上古史研究的物质基础。在西历通行之前的中国青铜时代,因为朝代、历史和
科技的发展,曾经先后使用过几种不同的历法。本文所探讨的火历,就是当时在若干地
区通用过的历法之一。
一、火历问题的提出
对火历问题的研究,是由著名历史学家庞朴教授首先提倡的。1978年,庞朴教授的论文
《“火历”初探》在《中国社会科学》第四期上刊发。然后,他在1982年的《中国文化
研究论丛》和1984年的《文史哲》上接连发表了《“火历”续探》和《“火历”三探》
两篇论文。其中,在《“火历”初探》一文中,他正式地提出:
远古时代同后来历法的最大差别是:它并不以冬至的建子或雨水的建寅为岁首,而是以
大火昏见为一个新的农事周期的开始……这种以大火为授时星象的自然历,我们可以名
之曰火历。
在此问题提出后,他使用的常见例证如:
《诗·七月》:“七月流火”。
《周礼·夏官》:“季春出火,民咸从之”。
《左传·昭公三年》:“火中寒暑乃退”。
等等,特别是服虔为《诗·七月》所作的注:
季冬十二月...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13
江西所出应国铜器铭文研究
1958年,江西余干县曾出土一件铜器《应监甗》,通高34.9厘米、口径22.4厘米,款足
高15.8厘米,足饰饕餮纹,口沿内壁铭文只有六个字:“应监乍宝尊彝”。这里的铭文
并不难解,其中比较有争议的是对应监的理解和地望问题。
对“应监”含义的理解,学术界目前为止大致有四种说法:
其一,是中央派往应国的监国者。
其二,是指应国君主,他先被封为应监,后发展为应候。
其三,是用来监督殷王朝的。
其四,应监是人名。
郭沫若先生在《释应监甗》一文中主张,这里的应监可能是“中央派往应国的监国者”

《应监甗》出土以后,学术界掀起了对西周监国制度的研究。西周监国制度开始于封商
纣之子武庚于殷之时。册封之时同时派遣武王的两个弟弟管叔与蔡叔前往殷地进行监察
。武庚、管叔、蔡叔三人同时肩负起监察殷代遗民的工作。这就是史书所称的“三监”
。三监的出现是西周监国制度和监国组织的系统化和具体化的开始。西周监国制度在本
质上无非是保障西周王权一体化的一种行政手段。
但是,应国的地理位置不该远到今天的江西余干。当然,李学勤先生在《应监甗新解》
一文中主张应国就在江西。此说恐怕和对应国的古...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14
商周彝铭中的“嗣子”和作器者的关系研究
商周彝铭中经常出现对作器者和受器者之关系的记载。
如反映子为祖和父作器的《走钟》:“走作朕皇且、文考宝和钟”。反映子为父作器的
《小臣作父乙觯》:“小臣作父乙宝彝”。如反映子为母作器的《龙母尊》:“作龙母
尊”。如反映妇女自作器的《妊壶》:“妊作宝壶”。 如反映男子自作器的《史仆壶
》:“史仆作尊壶”。如反映诸侯国君给自己妻妾作器的《鲁侯壶》:“鲁侯作尹弔姬
壶”。 如反映诸侯国君给自己父母作器的《王作母癸尊》:“王作母癸尊”。如反映
大臣自作器的《师望壶》:“大师小子师望作宝壶”……等等,通读铭文,作器者和受
器者的关系一览无余。《墨子·鲁问》:“子墨子谓鲁阳文君曰:‘攻其邻国,杀其民
人,取其牛、马、粟、米、货、财,则书之于竹帛,镂之于金石,以为铭于钟鼎,传遗
后世子孙’。”既然是为了“传遗后世子孙”,因此,作器者和受器者的血缘和辈份关
系自然就很真实地反映在铭文中。
记载在铭文中的文辞,出于“传遗后世子孙”的需要,就经常在铭文结尾出现特定的祝
辞。即在铭文内容上,几乎每件铜器铭文上都会出现作为作器者对受器者及其子孙后代
所说的“子子孙孙永保... 阅读全帖
m***n
发帖数: 12188
15
这是溜园网最近的帖子,我不帖网址了,因为以前似乎只要我给了流园网址的转载,全
部被删除了,是不是版主删的不好说,感觉似乎此网站和流园有仇的样子,竞争?
所以,只帖主要内容。
作者写了幾本书:《秦帝国的崩溃》和《秦始皇的秘密》,说秦始皇焚书坑儒不是事实。
(其实他不是第一个提出的,吕思勉已经说了。而且更早,古代已经有人提出疑问了。)
(总结原文论点:
第一是原文有逻辑问题,开始说是因为方士骗他,秦始皇发怒,但是燕赵方士和齐鲁儒
生是完全不一样的两群人,没有共通处,怎么从杀方士一下子就跳到儒生了?
第二,杀方士以后,徐福还在,还和秦始皇谈笑风生,又要带童男童女出海,奇怪了,
只抓小鬼,阎王不问?
第三,历史记录的问题。前后错落。有明显后来编造修改的痕迹,还有儒家制造意识形
态的需要。秦始皇就和商纣王一样,成了暴君的化身,酒池肉林,炮烙,剖孕妇肚子,
焚书坑儒,虺池,都出场了。
第四,出土的秦国法律没有活埋的说法,“活埋”其实是古代的评书编造出来的,人民
群众喜闻乐见的故事。)
(其实,西方也有类似的东西,比如最近考证的,罗马迫害基督教的很多故事,都是不
靠谱的,是后来基督教编造的英雄烈士...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16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od_CHN_Hist 讨论区 】
发信人: dragonfly (小蜻蜓), 信区: Mod_CHN_Hist
标 题: 轉載一篇嚴肅文章-中国奴隶社会论析-歡迎拍磚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Sep 5 21:09:51 2017, 美东)
中国没有奴隶社会吗?答案是否定的。
中国奴隶社会通常有两种划分。一是从公元前2070年夏朝建立开始,到公元前475
年春秋时代结束,共经历了一千五百九十五年。二是从公元前2070年夏朝建立开始,到
公元前221年秦统一中国正式结束,共经历了一千八百四十九年。前者为多数人所认可。
中国夏商时代,从公元前2070年夏朝建立开始,到公元前1046年商朝灭亡,时间长
达一千零二十四年,为中国奴隶社会的产生和发展时期,是中国有文字记载和考古发现
的信史。
中国奴隶社会的繁荣时期是西周时代,辉煌了大约二百七十六年,于公元前770年
结束。之后,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春秋时期,广泛使用铁器和耕牛,带来了
社会劳动生产力的大幅提高,开荒出来的大量私田,使得国土的“天子(国家)所有制
”遭到破坏,“井田制”经济瓦解,...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17
作者: 莲悦
公元前119年,卫青、霍去病领军出击匈奴,取得重大胜利,匈奴十余年再无南下之力。
这一胜利虽然让汉武帝龙颜大悦,却也触发了他心中隐藏已久的忧虑,一句话——朝廷
早就没钱了,连出征将士的军饷都发不出来。
汉武帝怎么会这么穷?说起来,跟汉武帝的伟大梦想有关。
汉武帝是一个特别热衷于战斗的皇帝:与朝鲜战斗,与南闽两越战斗,与西域诸国战斗
,当然,与强悍的匈奴战斗,更加其乐无穷。对汉武帝来说,其毕生的伟大梦想即是:
让匈奴姓刘,永远忠诚。
为了击败匈奴这个北方强敌,汉武帝自公元前133年策划马邑之谋,便一直和匈奴刀兵
相向。连续十五年的战争之后,国库为之一空,就连库藏旧存之钱和常年的赋税收入都
已全部竭尽。
不过,天子富有四海。皇帝缺钱了,怎么都容易想到解决的办法,其治下两三千万人口
,随便征征收收就能让问题迎刃而解。
于是,在一帮善于找钱的大臣帮助下,汉武帝说干就干。
对一个以农为本的国家来说,国家绝大部分人口都是编户齐民,即农民。不过,中国的
农民自古以来生存环境就非常脆弱。丰年税重、灾年歉收,都会让他们的生活濒临绝境。
农民已经够穷够苦了,根本没啥油水可捞,但汉武帝还是大幅... 阅读全帖
t********6
发帖数: 1728
18
有些同性恋们喜欢那中国历史中很多官宦人家养有男宠来证明中国社会对于同性恋的支
持和纵容。那么咱就说说历史。
中国古代是有达官贵人,甚至于皇帝都有男宠的,可是请问同性恋们,哪一部中国史书
里(正史或是野史)里面提倡同性恋来着?麻烦给个出处,是论语,史记,还是资治通
鉴阿?在你们没有给出任何证据之前,我先给科普一下《汉书〉是如何评价男宠(色)
的.
引文是出自《汉书*佞幸传》,佞幸是什么意思,不正是被批判的吗?
可以为世俗和伦理接受吗?看了上下文,就清楚汉书是否提倡和接受男宠了.
“赞曰:柔曼之倾意,非独女德,盖亦有男色焉。观籍、闳、邓、韩之徒非一,而董贤
之宠尤盛,父子并为公卿,可谓贵重人臣无二矣。然进不爵(由)道,位过其任,莫能有
终,所谓爱之适足以害之者也。汉世衰于元、成,坏于哀、平。哀、平之际,国多衅矣
。主疾无嗣,弄臣为辅,鼎足不强,栋干微挠。一朝帝崩,奸臣擅命,董贤缢死,丁、
傅流放,辜及母后,夺位幽废,咎在亲便嬖,所任非仁贤。故仲尼著“损者三友",王
者不私人以官,殆为此也。“
中国古代男宠的历史是悠久,可是中国古代娼妓的历史也很悠久,在各个朝代的言情小
说里也是屡见不鲜的,... 阅读全帖
R****a
发帖数: 6858
19
【 以下文字转载自 History 讨论区 】
发信人: Regina (猫宝宝), 信区: History
标 题: 三战并不可怕——中国经历了世界历史上最早的生化战争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Jul 26 10:34:10 2011, 美东)
世界历史上最早的生物战争及其深远后果
2010-09-24
草根简介
在今日中国知识分子当中,最具争议及传奇性的人物非何新莫属。自从80年代以来,何
新先生的文化研究,经济和国际问题研究,他所首先倡导的一些基本观念,已汇为思潮
,深刻地影响了当代中国的文化和社会发展。受到支持者和反对者的广泛注意。人们可
以不赞同他,但是不可能不重视他。何新的学术在80—90年代中国政治与文化这一巨大
转变时代留下了深深的思想印迹。由于何新的特殊影响,他一度成为海内外各主要新闻
机构追逐采访的对象。采访过他的包括美联社、纽约时报、共同社、ABC、NHK、美国之
音、路透社、独立报、费加罗报等世界著名传媒。1994年后,何新主动拒绝与一切内外
传媒作直接接触。也不再出席公开会议,讲课讲演。从公众视线中遁失。
最新评论 更多>>
“在社会分配上,... 阅读全帖
s*****V
发帖数: 21731
20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如果泰国军方杀了13个美国人
陈汤远击匈奴
父死不奔丧
陈汤少年时喜欢读书,作文思路开阔,但因家庭贫困,有时靠乞讨度日,所以陈汤
[陈汤]
陈汤
不为乡里看重。后来他流浪到长安,认识了富平侯张勃,张勃觉得他很有才能。初元二
年(前47年),汉元帝下诏,要求公侯大臣推荐年轻的人才,张勃便向朝廷推荐了陈汤。
在等待分配期间,他的父亲去世,陈汤听到了死讯,没有奔丧回家。那个时代对奔丧、
守孝十分看重。陈汤就因为这件事被人检举为缺乏起码的孝道,不遵守常规行事,于是
朝廷又谴责张勃,以他举荐不当而削减了他的食邑二百户,同时将陈汤拘捕下狱。
出使西域
后来又有人大力举荐,陈汤终于被任为郎官。陈汤主动请求出使外国,几年后被任
为西域都护府副校尉,与校尉(正职)甘延寿奉命出使西域。
当时西域的情况较为复杂。宣帝时期匈奴内乱,五个单于争夺王位,其中郅支单于
以武力兼并呼偈、坚昆、丁令三国,日益强盛,先囚禁汉朝的使者江乃始,后又杀死使
者谷吉。郅支单于自知有负于汉朝,害怕汉朝 出兵报复,就向西跑到康居(今新疆北境
至俄领中亚)。康居王尊敬郅支,将女儿给他做妻子。郅支便借兵多次袭击邻国乌孙,
深入到赤谷城(乌孙国都,在今吉尔吉斯斯... 阅读全帖
I******a
发帖数: 3812
21
加一点东西在这里。 虽然没有索引,去找也不难。
http://tt.mop.com/read_5178969_1_0.html
5665点击 | 24回复
在网上看到了很多文章说美洲印地安人是中国商朝移民过去的,玛雅文明和华夏文明很
多相似之处等等,说的给真的似的,所以我有点半信半疑,我发几篇文章大家看看...
----------------------------------------------------------
国外学者从四百多年前就开始注意玛雅与古代中国的关系,被普遍认同的是,最早的美
洲印第安人是经过白令海峡从亚洲来到美洲的。大约在距今四万至两万年之间,第四季
冰川的势力仍未减退,白令海峡由于海平面下降、海水结冰,成为海上陆桥,很有可能
就是亚洲人到美洲的通道。
长期以来不少人认为玛雅文明的源头是古代中国文明,两者是文化传播的关系。最早提
出的是“扶桑国”说,主要根据是《梁书》中关于五世纪中国僧人慧深飘洋过海达到“
扶桑国”的故事,认为扶桑即墨西哥;后来又有“殷人东渡说”,说是中国商朝的商人
横渡太平洋将文明带到美洲。认为马雅文明崇拜蛇形神的习俗源自四千年前的中国商... 阅读全帖
w*********g
发帖数: 30882
22
何新:世界历史上最早的生物战争及其深远后果
本文发表于2003年,已收入何新著《雄·汉武大帝新传》(时事出版社)
《雄·汉武帝新传及年谱》(中国民主与法制出版社)
何新按:此文披露中国古代历史中一段鲜为人知的隐秘,在此之前从未见诸任何报道和
研究。发表此文的目的,是使人们知道大疫对人类历史曾产生难以预料的久远影响。因
此,对当前所发生的这场疫情(何新按:此文写于2003年,指那一年的非典疫情)确实
不可忽视。
个人认为,此次非典的爆发,应引起国家及人们的警觉和反思:
1.全民卫生及防病体系不容漠视和破坏。也不能走市场化道路,否则虽得小利于一时,
却遗大患于千秋。(毛泽东时代有“6·26指示”及谋建赤脚医生农村医疗体系,极具
远见。)
2.对作为当代不对称战争重要内容的生化战争,国家应提到战略高度给予重视和研究。
这次人们应特别感谢军医科院的军事专家们,是他们及早找到了此病的真正病原及检测
方法,并且开发了有效的干扰素。
(可资对照的是卫生部方面的个别专家,直到4月14日,当军事医学部门及国际医学界
均于12日前后已确认非典病源是冠状病毒后,仍在中央电视台的焦点节目中坚持病源是
所谓“衣...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23
海昏侯墓出土竹书“论语” 或为失传1800年“齐论”
http://jinan.dzwww.com/whcyw/tpbd/201609/t20160902_14862503.htm
据专家考证,南昌西汉海昏侯刘贺墓出土有竹书《论语·知道》篇。专家称,《论语》
中发现《知道》篇,很可能属于《论语》的《齐论》版本,如果完全释读出来,在整个
学术界将是一个非常重大的发现。
据了解,海昏侯墓目前共出土了一万件(套)文物,竹简有五千多枚。其中已发现
的有《论语》、《史记》、《医经》、《孝经》、《医书》以及筑墓的赋等。南昌西汉
海昏侯墓考古领队杨军表示,《论语》在古代有三个版本,《古论》、《鲁论》和《齐
论》。
如今,大家看到的《论语》是张侯之后用《鲁论》和《古论》形成的版本,但是《
齐论》到汉魏的时候就失传了。《齐论》和《鲁论》、《古论》最大的区别就是多了两
篇,一篇叫《知道篇》,一篇叫《问王篇》。海昏侯墓里面就发现了《知道篇》。专家
认为,如果真正释读出来这就是失传1800年的《齐论》,那在整个中国学术界、可能在
世界学术界都是一个非常重大发现。
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王楚宁在其撰文《海昏侯... 阅读全帖
w*********i
发帖数: 1969
24
这一点古人说的很明白!
早在春秋时期,孔子就已经注意到南北人士的性格差异。他说:“宽柔以教,不报
无道,南方之强也,君子居之。衽金革,死而不厌,北方之强也,而强者居之。”《中
庸》。清朝时,赵翼注意到南北用兵结果的差异。他说:“有明中叶,战功固不足言,
然南北更有迥异者。大率用兵于南则易于荡扫,用兵于北则仅足支御。”赵翼把原因归
于南北不同的风土:“可知北强南弱,风土使然,固非南剿者皆良将,北拒者尽庸将也
。”赵翼:《廿二史劄记》下,卷三十四之《明中叶南北用兵强弱不同》,622页,辽
宁教育出版社,2000年。在“风土”的因素中,“土”是关键,因为“土地”决定“民
风”。在18世纪的欧洲启蒙时代,人们尤其相信这一点。例如,孟德斯鸠(1689-1755
)在《论法的精神》中,用了很大的篇幅专门论述法律与气候、土壤的关系。他认为,
“炎热国家的人民,就象老头子一样怯懦;寒冷国家的人民,则象青年人一样勇敢。”
(《论法的精神》上,228页)可比较前引赵翼的观点。赵翼(1727-1814)的年代与孟
德斯鸠的年代相差不远。伏尔泰(1649-1778)还专门写了《风俗论》。“土”就是地
... 阅读全帖
s*******h
发帖数: 3219
25
【 以下文字转载自 History 讨论区 】
发信人: PBSNPR (大刀王五), 信区: History
标 题: 汉匈战争史上汉军最离奇的惨败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Mar 18 18:23:03 2017, 美东)
在汉匈百年战争史上,在汉武帝以压倒性的优势击败匈奴汗国的时代,一支装备精良、
具有极高战斗力的汉军精锐骑兵部队初战告捷后,却在匈奴骑兵再度进攻时,尚未接战
,便主动弃械投降。这也许是汉军最离奇的一次惨败了。那么,这队汉军为何会选择不
战而降呢?
公元前105年,匈奴汗国发生了件大事:老单于乌维去世,儿子詹师庐继位,因为年少
,号儿单于。儿单于性情凶暴,好杀伐,其身边的亲贵臣子多有不满。而这一年冬天,
天降大雪,匈奴人赖以生存的许多牲口都被冻死。生活如此艰难,人心思变,于是,匈
奴左大都尉欲杀儿单于降汉,并遣人密报汉廷称,只要有汉军前来接应,自己便立马起
事。
汉武帝获此消息喜出望外,多年的夙愿——让整个匈奴汗国对自己俯首称臣——即将成
真。于是,汉武帝令因杅将军公孙敖于塞外修筑受降城,等待匈奴左大都尉举事来降。
这还不够,第二年春天,汉武帝又派... 阅读全帖
h*****l
发帖数: 3857
26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被枪决的1955年高考状元
每年高考放榜时,便是状元“群星闪耀”时。自大陆设立高考招生制度,除文革曾中断
过招生,数十年来输出估计上千名状元。他们学成后多数步入学界、政界、商界,成为
社会中坚。但并不是所有状元都前程可期,中共建政后的历史上,曾有过一名命运极度
悲凉的状元。他叫沈元,系1955年全国文科状元。如果他还活着,今年该有78岁,但今
天很少有人知道沈元这个名字。
热闻之下,还有“冰点”。他是旧时学霸,以治学成名。还在北大读书时,沈元就被誉
为天才学者,可惜反右运动中被打成极右派。摘帽归来24岁的他,在《历史研究》发表
《急就篇研究》,同题研究的论文质量被指高过王国维。25岁,他又在该杂志发表《洪
秀全和太平天国革命》,后被《人民日报》整版摘录,在《人民日报》的出版史上前无
古人后无来者。
但是,沈元最终因治学命丧黄泉。文革中的1970年“一打三反”,年仅32岁的他被以所
谓的投敌叛国“反革命罪”错误枪决,文革后才平反。这期间,和沈元同被枪决的北大
同窗还有:中文系林昭,外语系顾文选,哲学系黄中奇,化学系张锡琨。本是“人中龙
凤”的他们,可惜生错时代。林昭的名字想必很多人已听闻,但留下著述文字最多的沈
元... 阅读全帖
h*h
发帖数: 27852
27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日本天皇是不是徐福的后代?
日本天皇御弟:中国人徐福是日本开国天皇
昭和天皇的御弟三笠宫动情地说:“徐福是我们日本人的国父。”日本前首相羽田孜先
生多次表示,羽田家族来自中国,祖先是徐福。
早在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他命令方士徐福出海寻找仙方,从此徐福入海一去不回
,留下世人种种猜测和传说,时至今日,当人们来到徐福故里,看一派海天开阔的景象
,回想千百年前的过往,能够感受到历史娓娓道来的厚重。
公元前210年,徐福奉秦始皇之命,率“童男童女三千人”和“百工”,携带“五
谷子种”,乘船泛海东渡,成为迄今有史记载的东渡第一人。徐福东渡把秦代文明传入
日本,促进了日本社会的飞跃。徐福在日本被尊为农耕神、蚕桑神和医药神。日本纪念
徐福的祭祀活动历千年而不衰。但是,自从司马迁在《史记》中第一次记载徐福东渡活
动以来,也把与徐福有关的疑谜留给了后人。
第一,徐福东渡是否确有其事。据《史记·秦始皇本纪》:秦始皇二十八年(公元
前219年),“齐人徐福等上书,言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莱、方丈、瀛洲,仙人居之。
请得斋戒,与童男女求之,于是遣徐福发童男女数千人,入海求仙人。”秦始皇三十七
年(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第三次东巡琅琊,徐... 阅读全帖
t*******a
发帖数: 4055
28
千年一系”:“正史”排列的中国王朝-
来源:中国青年报 作者:胡丹 时间:2018-01-24
38 0 中华文化 字号:A-A+
分享到:
0 收藏 打印
u=2141949165,2325034486&fm=27&gp=0.jpg
今天我要讲的,不是一部史书,而是一大套史书;它也许是史上最有名的一部“丛书”
,由历代王朝续修而成,它的名字,叫作“二十四史”。
“二十四史”,是24部历代“正史”的集合。如果我们从“什么是中国”的角度来重新
审视它,会发现,这24部“正史”,正好串起一部中国人的完整家谱,构成一部“千年
一系”的中国王朝谱系。

正史的概念,是修于初唐的《隋书•经籍志》最早提出来的,特指以司马迁《史
记》和班固《汉书》为代表(二人往往合称“班、马”)的纪传体史书。
《经籍志》所列“正史”,包括了《史记》以降的67部史书(含亡佚则为80部),同时
梳理了正史形成的源流:
西汉中期司马迁修《史记》,“上自黄帝,讫于炎汉”。东汉初,班彪续补了传记数十
篇,未成而卒,汉明帝令其子班固续完之。班固认为:“唐(尧)、虞(舜)、三代(
夏商周),世有典籍,史迁所记,乃以... 阅读全帖
n******g
发帖数: 17225
29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作者简介:杨立新,新闻学
作者简介:杨立新,新闻学、书法学双博士,《习近平用典》典故释义作者,《学习时
报》“用典释义”专栏作者。现为人民日报总编室一读室主任,高级编辑。中国文字学
会理事、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红
楼梦学会会员、中国文物学会会员、中华美学会会员、中国语言学会会员、中国编辑学
会会员、中国新闻史学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出版有5部学
术专著,发表各类学术论文四百余篇。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一系列重要讲话、文章中,大量引用中国古代经
典名句,为中国政坛带来习习清风,大大拉近了与民众的距离。无论是谈论治国理政的
重大问题,还是在国事访问中阐述中国对重大国际问题的观点立场,习近平都善于从诸
子百家和历代文人、政治家的经典名句中旁征博引,恰到好处地表达了中国共产党人的
立场、观点和方法,收到了“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的效果,带给人们以深
刻的思想启迪、精神激荡与文化自信。
习近平善于用典,精于用典,堪称用典大家。其用典范围之广、数量之大、频率之
高,在历届党和国家领导人中都非常突出。习近平古典文学素养深厚,经史百家,藏诸
... 阅读全帖
w********2
发帖数: 632
30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战国时期的楚国到底有多强?
秦射远兵器有关问题综论
作者:郭淑珍 发布日期: 2007-12-30来源:秦始皇帝陵博物院 字号: [大] [中]
[小]
秦射远兵器有关问题综论
郭淑珍
在中国古代冷兵器发展史上,弓、弩是两种最重要的射远兵器。弓箭的起源甚早,
使用时间也最长,是传统的射远兵器:弩是在弓箭的基础上发展而来,二者有渊源关系
,《吴越春秋》所谓“弩生于弓,弓生于弹” 即此。那么,在不同历史时期,弓、弩在
古代军队武器装备中所占地位有什么变化?秦代轻型弩、重型弩的发展使用、弩的射程
、弩射特点及用弩战术等问题,都值得进一步探讨,本文限于篇幅,研究重点放在战国
至秦代射远兵器的发展上,不对之处,敬请专家指正。
一、弓、弩在古代军队武器装备中的地位
弓箭的发明,大约在距今2.8万年以前的旧石器时代[1],作为武器投入战争则始
于新石器时代中晚期,后历经青铜时代,铁器时代,冷兵器与火器并用时代,直到明清
火器盛行以后才被挤出古战场。弩起源于春秋晚期,同弓箭的命运一样,也是在火器普
及以后才结束了它的历史使命。在... 阅读全帖
k**0
发帖数: 19737
31
看看《汉书》吧
转:
汉代的兵制是以二与五的倍数为计算。最基础的单位为伍,即每五个人有一个伍长;两
个伍为什,每十个人有一个什长;五什为队,每五十个人有一个队率;两个队为一屯,
每一百人有一个屯长;两个屯为一个曲,每两百人有一个军侯;两个曲成一部,每四百
人有一个军司马。通常每五个部为一个营,即为一独立的作战单位,通常统军者乃将军
或是校尉。校尉到底统领多少个部并无常制,就明确的定义而言,校尉其实只统领一部
四百人,《汉书‧卫青传》颜师古注:「校者,营垒之称,故谓军之一部为一校
。」补《后汉书‧百官志》里各种校尉底下往往只编制一个军司马,其义即在此
。每部四百人有一个军司马,但有的部地位较高,其长官乃校尉与军司马各一人,如大
将军营下五部,地位较一般的部高,所以大将军五部每部长官均是校尉。校尉比两千石
,军司马比千石,校尉官职较军司马为高,所以一营之中虽然校尉直辖者只有一部,但
其他各部的长官军司马职位均在校尉之下,故亦听从校尉的指挥,因此我们看两《汉书
》与《三国志》一个校尉出征,往往带领数千人而非只有四百人就是这个道理。而当时
完整编制的一营大致有甲、乙、丙... 阅读全帖
f****o
发帖数: 8105
32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oldMiscNews 俱乐部 】
发信人: fuxeto (富士德), 信区: WoldMiscNews
标 题: 奸计害忠良 受报祸后嗣(上)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Jan 25 12:34:00 2015, 美东)
汉朝第一功臣韩信
萧何、张良和陈平在秦末汉初都是叱咤风云、名垂史册的人物,司马迁在写作《史记》
时,分别把他们写入了〈萧相国世家〉、〈留侯世家〉和〈陈丞相世家〉中。
班固的《汉书》基本承继了司马迁在《史记》中对三人的记述,但由于体例的关系把他
们三个人分别放在《汉书》列传的第九和第十部分,在对三人的评价上和司马迁大致相
同。
萧、张、陈三个人中,萧何功勋卓著,被刘邦分封为汉朝第一功臣。汉五年,在刘邦对
下属论功行封时,萧何被封为酂侯,食邑八千户。
面对曹参等武将的不满,刘邦对他们说:“你们充其量也就是个追捕禽兽的猎狗,而萧
何是指出哪里有猎物的猎人。况且你们只有几个人追随我,萧何举家族几十人追随我,
所以他的功绩是最大的。”
当时,就连身中七十多创的曹参,在分封时也只是获得了一个平阳侯的爵位,位置被排
在萧何之下。
萧何(国立... 阅读全帖
N*****e
发帖数: 1094
33
【 以下文字转载自 ChinaNews 讨论区 】
发信人: NewNote (新天地), 信区: ChinaNews
标 题: 留在大陆的中华民国院士之大结局(四)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Jan 13 16:35:45 2017, 美东)
1948年3月25日至27日,中华民国中央研究院代院长兼评议会议长朱家骅在南京主持召
开了最后一轮院士选举会。经过与会者五轮无记名投票,原定要选出的100名院士最后
只有81人通过。这81人也成为中国近现代史上的第一批院士。
在国民政府1948年3月选出的81名院士中,1949年后,到台湾的只有9位,占院士总数的
11.9%;去美国的有13人,占院士总数的15%;而留在大陆有59人之多,占院士总数
的74%。
当时中国绝大多数知识分子之所以选择留在大陆,以及后来大批留学欧美的科学家放弃
舒适的环境和优厚待遇,毅然回国,其原因很多。这些优秀的中华儿女都满怀着对这片
苦难深重的土地无法自拔地爱,都怀抱着对国计民生地殷切关怀,或是深深眷恋着这片
土地,或是对国民党统治感到失望等。但是,促成他们留守大陆或是回国的一个很大的
原因,就是他... 阅读全帖
m****a
发帖数: 2216
34
【 以下文字转载自 AnthroLing 讨论区 】
【 原文由 daigaku 所发表 】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一看到
这熟悉的歌词,大家都知道它是一首著名的北朝民歌——《敕勒歌》,原文译自鲜卑语,
但其中的“敕勒”与“穹庐”二词却保留了音译,使我怀疑这首歌原本并非是鲜卑民歌;
又因“穹庐”为匈奴语词(《史记。匈奴列传》集解引《汉书音义》云:“穹庐,旃帐”
。)故我以为“敕勒”也是匈奴语词,《敕勒歌》应为匈奴民歌。其证有五:
一、从地域上看。敕勒川位于阴山下,而阴山在今内蒙古自治区中部,曾为匈奴的势力范
围,因此敕勒川当为匈奴地名。《汉书。匈奴传》明言:“阴山东西千余里,草木茂盛,
多禽兽,本冒顿单于依阻其中,治作弓矢,来出为寇,是其苑囿。”这与《敕勒歌》所描
述的地理风光一致。
二、从语音上看。敕勒与撑犁古音相通。敕与撑同属透纽,勒与犁同属来纽,而撑犁为匈
奴语“天”义(《汉书。匈奴传》言:“匈奴谓天为‘撑犁’。”)另外,《史记。匈奴
列传》索隐曰:“祁连一名天山”。实际上,祁连也是撑犁的音转。
三、从民歌风格上看。匈奴民歌有擅长
S***n
发帖数: 2932
35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8g徐志摩
完全不懂。。。除了文學价值,太史公本人的瑕疵(比如后人批评游侠传写的太悲愤和
太史公下狱竟然没有亲友挺身而出终于受辱有关--当时可以用钱赎罪,悲剧,太史公
家里没钱就。。。好疼>_<)看到过几个不一致的评价,记错了勿怪:
(1)严谨、可靠;史实覆盖上下3k年,包括开始人们以为小说家言的后来有考据发现
支持史记
(2)不能免俗,同样有伪史,白帝、赤帝这些还算好的,三皇五帝之类争议很大。特
别和汉书比较。汉书的篇幅比史记大(2-10倍字数,大概?),但记录的历史看似短很多
:但史记着重笔墨還是秦以后至武帝的短暂100-年。相比之下,汉书详细记录的时间跨
度更大。
f*****n
发帖数: 12752
36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屌丝想要逆袭,你得学曹操
应该是桥玄和乔国老混了
《三国志·吴书九》中记载,大乔、小乔为“桥公”之女。清代人沈钦韩在《两汉书疏
证》一书中说:“桥公者,太尉桥玄也。汉制为三公者方称公。”沈钦韩的意思是,只
有官至“三公”(太尉、司徒、司空)的人才能被称作“公”,因此《三国志·吴书九
》中记载的“桥公”必为汉太尉桥玄。沈钦韩的说法被多方引用,几成定论,但实际是
没有历史依据的。
清代末年的卢弼就在其所著的《三国志集解》中指出:“弼按权呼张昭曰张公,时人呼
程普为程公,世人呼庞德公为庞公。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见《汉书·贾谊传》
。于公治孝妇狱,郡中大敬重于公,见《汉书·于定国传》。是皆不必三公始称公也。
”可见在当时,并不是只有官至“三公”的人才能被称作“公”,因此沈钦韩的说法是
不成立的。
卢弼在《三国志集解》里还指出:“又按本传桥公二女为攻皖时所得,据《寰宇记》,
桥公为舒州怀宁人,即汉之庐江郡皖人。《后汉书·桥玄传》玄为梁国睢阳人,两不相
涉。果为玄女则阿瞒方受知于玄,铜雀春深早已如愿相偿,伯符、公瑾不得专此国色矣
。《后汉书》、《三国志》绝无一字及之,沈说之误无疑矣。”这里再一次论证了沈钦
韩的说法有... 阅读全帖
t********6
发帖数: 1728
37
中国古代是有达官贵人,甚至于皇帝都有男宠的,可是请问,那一部史书里(正史或是
野史)里面提倡同性恋来着?麻烦给个出处,是论语,史记,还是资治通鉴阿?在你没
有给出任何证据之前,我先给你科普一下《汉书〉是如何评价男宠(色)的.
引文是出自《汉书*佞幸传》,佞幸是什么意思,不正是被批判的吗?
可以为世俗和伦理接受吗?看了上下文,就清楚汉书是否提倡和接受男宠了.
“赞曰:柔曼之倾意,非独女德,盖亦有男色焉。观籍、闳、邓、韩之徒非一,而董贤
之宠尤盛,父子并为公卿,可谓贵重人臣无二矣。然进不爵(由)道,位过其任,莫能有
终,所谓爱之适足以害之者也。汉世衰于元、成,坏于哀、平。哀、平之际,国多衅矣
。主疾无嗣,弄臣为辅,鼎足不强,栋干微挠。一朝帝崩,奸臣擅命,董贤缢死,丁、
傅流放,辜及母后,夺位幽废,咎在亲便嬖,所任非仁贤。故仲尼著“损者三友",王
者不私人以官,殆为此也。“
中国古代娼妓的历史也很悠久,在各个朝代的言情小说里也是屡见不鲜的,那么按你的
逻辑,嫖娼是中国传统伦理和法律所允许和提倡的咯?
中国古代有的现象多了去了,但是不等于有的就会被伦理和道德接受和提倡。同性恋就和嫖娼一样是被中... 阅读全帖
b*******n
发帖数: 1267
38
来自主题: WaterWorld版 - 春秋战国文体源流考略 zt
春秋战国文体源流考略
──兼谈《国语》《左传》的史料来源和成书情况
张 岩
《左传》是编年史,《国语》是国别史,二者史料价值相近,是后人了解春秋时期历史
情况的基本依据。笔者注意到,在《国语》和《左传》中存在着一些特征分明的 “典
型文体”,是由一些相对独立的记事单元构成。这些“文体”与商代甲骨卜辞的“辞格
”相似,有着特定的内容和体式。由此可以引发两个问题。第一,这些典型文体的性质
及其源流情况。第二,从文体分析的角度来考察《国语》《左传》的史料来源和成书情
况。
一.《国语》《左传》中的典型文体
《国语》凡二十一卷,内分八个部分,周语三卷,鲁语二卷,齐语一卷,晋语九卷,郑
语一卷,楚语二卷,吴语一卷,越语二卷。在八个部分之间,存在一些比较明显的互异
之处。在篇幅方面,晋语最长,其长度略少了另外七个部分的总和;郑语最短,仅为晋
语的二十分之一。在年代方面,周语最早。在体裁方面,齐语通篇的连贯性最好,郑语
次之。在内容方面,吴语和越语均以吴越相争为主要记述对象,二者的重复之处最多。
在追叙古史以及对礼乐文化和制度的论述方式上,八个部分之间也存在明显的不平衡现
象。
一部史书的编写,至少... 阅读全帖
k**********4
发帖数: 16092
39
来自主题: WaterWorld版 - Breaking News: 美国是中国的一部分
印第安人是中国商代后裔。
关于美洲印第安人是中国移民之说已传闻上千年,直至清代末年始引起官方注意。1910
年,摄政王载丰听到传闻后派欧阳庚(曾任清政府驻墨西哥特使)处理1908年墨西哥革命
杀华侨311人案件,并命他调查墨西哥华人中有无东迁的痕迹。欧到墨西哥不久,居住
在中华华州(今译为奇瓦瓦州)的印第安人殷福布族(INFUBU)百余人到清驻墨西哥使馆请
愿说:“墨西哥革命时杀死印地安人750人,这些印第安人都是中国血统,殷人后裔,
叫殷福布族,是3000年前从天国经天之浮桥岛到这里的,请求清政府保护索赔。”可摄
政王已不关心此事了,却批复:“印第安殷福布族自称为中国人,于法无据……传闻难
作3000年前之历史。”即不了了之,但至今台湾挡案馆保管处与欧之子欧阳可都存有多
份史料。1922年欧阳庚任中华民国驻智利第一任公使时,见馆后有三亩涕竹深感奇怪,
因为涕竹在福建、广东较多。载去二节剖为两半即可为舟,甲骨文中的“舟”字,便是
涕竹舟的样子。“涕竹笋是印第安人的祖传外伤药,HOSI王3000年前不知从什么地方带
来的。现在印加的医师用涕竹笋治外伤,用针灸治内科百病。欧阳庚听后很兴奋,... 阅读全帖
z***t
发帖数: 2261
40
来自主题: WaterWorld版 - 王莽的幼稚与狂妄
《汉书王莽传》把王莽描写得像给自大狂的精神病患者。
他要显示天下独尊,就改匈奴单于为“服奴降于”,“恭奴善于”,把高句丽,叫做“
下句丽”。把颁发给单于的玺改成章,在封印中加上“新”字,表示从属关系。用阿Q
式的精神胜利法,一方面以欺骗手法换印改文,要在名义上称尊 ,一方面又“多赍金
帛,重遗单于”,以实利换虚名。《汉书》匈奴传:王莽之篡位也,建国元年,遣五威
将王骏率甄阜、王飒、陈饶、帛敞、丁业六人,多赍金帛,重遗单于,谕晓以受命代汉
状,因易单于故印。故印文曰“匈奴单于玺”,莽更曰“新匈奴单于章”。将率(帅)既
至,授单于印绂,诏令上故印绂。单于再拜受诏。译前,欲解取故印绂,单于举掖(腋)
授之。左姑夕侯苏从旁谓单于曰:“未见新印文,宜且勿与。”单于止,不肯与。请使
者坐穹庐,单于欲前为寿。五威将曰:“故印绂当以时上。”单于曰:“诺”。复举掖
(腋)授译。苏复曰:“未见印文,且勿与。”单于曰:“印文何由变更!”遂解故印绂
奉上,将率(帅)受。著新绂,不解视印,饮食至夜乃罢。右率(帅)陈饶谓诸将率(帅)曰
:“乡(向)者姑夕侯疑印文,几令单于不与人。如令视印,见其变改,必求故印,此非... 阅读全帖
x*****u
发帖数: 3419
41
来自主题: ChineseClassics版 - 朱伟:饼

饼在古时,是谷物、粉面制成的食品的统称。扬雄《方言》:“饼谓之饦,或谓之〔
饣长〕或谓之馄。”许
慎《说文》:“饼,面餐也。”刘熙《释名》:“饼,并也。溲麦(溲:调合)面使合并
也。胡饼作之大漫冱(漫:涨温,冱:凝结)也,亦言以胡麻著上也。蒸饼、汤饼、蝎饼
、髓饼、金饼、索饼之属,皆随形而名之也。”《饼饵闲谈》:“饼搜糍麦面所为,或合
为之。入炉熬者名熬饼,亦曰烧饼。入笼蒸者名蒸饼。入汤烹之名汤饼。其它豆屑杂糖为
之曰环饼,和乳为之曰乳饼。”
《范子》:“饼出三辅。”(汉景帝二年,左、右内史、主爵中尉所辖长安京畿之地
为三辅。)《事物绀珠》:“蒸饼,秦昭王作。”《续汉书》:“汉灵帝作麻饼。”张岱
《夜航船》:“秦昭王作蒸饼,汉高祖作汉饼,金日〔蝉字换成石字边,音为di〕(西汉
大臣,本来是匈奴休屠王的太子,武帝时归汉)作胡饼。魏作汤饼,晋作不托。”《事物
纪原》:“晋束皙《饼赋》曰:礼,仲春天子食糕,而朝事之笾,煮麦为面。内则诸馔不
说饼,然则饼之作,其来远矣。按《汉书》百宫表,少府属有汤宫,主饼饵。又宣帝微时
每买饼,所从买者辄大售(《汉书》宣帝微时,每买饼,所从
t*******n
发帖数: 4445
42
来自主题: ChineseClassics版 - [z] 中华传统吉祥如意图案
中华传统吉祥如意图案
狮子滚绣球
狮,哺乳纲猫科动物。雄狮壮硕雄健,颈有鬣。我国古代工艺中的狮纹样,是历代民间
艺人加工,提炼并加以图案化的结果,较真狮英武而活泼。绣球是用丝织品仿绣球花制
作的圆球。古代视绣球的为吉祥喜庆之品。据《汉书·礼乐志》,汉代民间流行「狮舞
」,两人合扮一狮,一人持彩球逗之,上下翻腾跳跃,活泼有趣。「狮子滚绣球」图案
,来源于此。舞狮子为民俗喜庆活动,且寓意祛灾祈福。由绣球组成的图案又叫「绣球
锦」、「绣球纹」等。
象驮宝瓶
太平,谓时世安宁和平。《汉书·王莽传上》:「天下太平,五谷成熟。」温庭筠《长
安春晚》诗:「四方无事太平年。」又指连年丰收。《汉书·食货志上》:「进业曰登
,再登曰平……三登曰太平。」象,哺乳动物。体高约三米,鼻长筒形,能蜷曲。门齿
发达。象寿命极长,可达二百余年,被人看作瑞兽。象也喻好景象。宝瓶,传说观世音
的净水瓶,亦叫观音瓶,内盛圣水,滴洒能得祥瑞。「太平有象」也叫「太平景象」、
「喜象升平。」形容河清海晏、民康物阜。
三羊开泰
羊、古同祥字,寓吉祥。三羊喻「三阳」。三阳,卦爻之初九、九二、九三,阳气盛极
而阴衰微也。开泰,泰卦名;
z***i
发帖数: 1122
43
来自主题: ChineseClassics版 - 悼念杨宪益
Burton Watson翻的史记选三册和汉书选一册都不错。
他还写了司马迁传。
William H. Nienhauser是Wisconsin的教授,
他大概过去十几年组织几个人翻史记,现在出了五
六本了,注释很详尽,还概括各章海外学者的研究,蛮好。
但也这么多年也没出全。
史记都如此,更别说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相比之下荷马史诗有几十种英文翻译,而且每隔几年就有新英文翻译
(比如我自己就有好几种:Chapman, Butler, Lang, Lattimore,
Fitzgerald, Fagles...,好几个新翻译还是畅销书)
希腊史学家Herodotus和Thucydides的作品也有好多种全译本。
与之相比毫不逊色的史记,汉书却至今没有全译本,
更别说几种版本了。
研究中国的学者当然可以读原文了,
但正如我们不研究希腊的人也想读读荷马史诗,
也许有一些别人偶尔也想读读我们中国的史诗。

》)
L******e
发帖数: 651
44
来自主题: ChineseClassics版 - 中国5000年历史沉积下来的三千精华语
1.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大学) 2.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中庸)
3.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礼记)
4.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
5.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礼记)
6.苛政猛于虎。(礼记)
7.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易经)
8.满招损,谦受益。(尚书)
9.为山九仞,功亏一篑。(书经)
10.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家经)
11.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礼记)
12.知耻近乎勇。(礼记)
13.文武之道,一张一弛。(礼记)
14.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远。(易经)
15.民为邦本,本固邦宁。(书经)
16.礼尚往来,来而不往非礼也。(礼记)
17.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两耳塞豆,不闻雷霆。(冠子)
18.放之四海而皆准。(礼记)
19.皇皇不可终日。(礼记)
20.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书经)
21.口惠而实不至,怨灾及其人。(礼记)
22.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
23.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
2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25.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论语)
26.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论语)
27.君子坦荡荡... 阅读全帖
w***s
发帖数: 15642
45
网页真不错,多谢啦。永宁陵前面的两只兽,一只独角一只双角,到底是不是麒麟我也
不知道,地名叫狮子冲。其他的帝陵所在地有叫麒麟镇的。这个名称的演化过程可能有
点混乱,以至于到现在也没法统一意见,网上能搜到很多论文。既然你喜欢小朱的说法
,给你贴一段他的论述吧:
———————《建康兰陵六朝陵墓图考》节选————————
(一)天禄辟邪之传入
《汉书•西域传》乌弋山离国传云:
乌弋山离国(《西域图考》云:在今波斯国南境给尔满、法尔斯、古尔斯丹、剌郡
四部地)有桃拔、师子、犀牛。
注:孟康曰:
桃拔一名符拔,似鹿,长尾,一角者或为天鹿,两角者或为辟邪。师子似虎正黄,
有髥耏,尾端茸毛大如斗。
案给尔满(Kirman)、法尔斯(Farsistan)、古尔斯丹(Kurdistan)皆今波斯西
南部,正当年波斯帝国首都波塞波里所在地,此种作 风由古波斯传来,实无可疑。惟
孟康以为桃拔似鹿有角,一角曰天鹿,二角曰辟邪,与晋司马彪《续汉书》所说颇有差
异,录之姑备一说耳。
《后汉书•班超传》:
月氏贡符拔、师子。
注引《续汉书》曰:
符拔形似麟而无角。
此说与孟康说相反,将何所... 阅读全帖
l*****f
发帖数: 13466
46
前汉何如后汉书?
汉书与后汉书,汉书又名前汉书....
a*****y
发帖数: 33185
4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读〈封建论〉呈郭老--毛泽东
附:周恩来xx在新华总社学习班上的讲话
周恩来 xx
( 1974年1月27日 )
〖记录稿,供参考〗
总理:
同志们,现在开会。今天这个会是几个单位联合召开的,和大家见面谈一谈。找大家了
谈一谈批林批孔问题,请政治局同志来讲一讲。现在请xx同志讲话。
xx:
非常对不起同志们,这个任务倒是给我几天了,这两天忙,没办法准备,好在文元同志
准备了,我讲一讲,叫做开场白吧!说错了的地方给我提出来,错了就改。
我想把批孔,就我所知道的这一段情况,向同志们介绍一下。我大概是去年春天去看望
主席,当时主席那里放着《十批判书》,已经印给大家看了。主席讲,送给年一本。他
说:“我的目的是为了批判用的。”这个问题,今天在这里没有什么秘密了,郭老功大
于过,前天在会上,“中直国务院系统批林批孔动员大会”已当面对郭老讲了,好象当
时主席就有一首诗五言绝句,我就记不下来了,后来八月份又给我说了,叫作“郭老从
柳退,不及柳宗元,名曰共产党,崇拜孔二先”。
去年五月中央工作会议,我病了,到外头去治病,工作会议我就请假了。听说五月工作
会议讨论过,回来以后工作很忙,我甚至把这首诗也忘了。当时是在保密的情况下,好... 阅读全帖
k********k
发帖数: 5617
48
http://zh.wikipedia.org/wiki/%E8%87%A8%E9%AB%98%E4%BA%BA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臨高人
临高人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目前未获官方承认。分布于中国海南省东北部地区临高
县、海口市西郊、澄迈县和儋州市部分地区,临高人与壮族同属古代骆越支系,史书上
通称俚、僚。语言为临高话,属于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可认为是壮语的方言。
总人口大约80万人,临高县为其主聚集地,所以称为临高人。在1980年的民族成分认定
过程中,90%的临高人代表自认为是壮族,但因为有少数反对意见,目前被中华人民共
和国政府归类为汉族。
http://baike.baidu.com/view/1189820.htm
百科名片
临高人
临高人指的是居住于中国海南省东北部地区临高县、海口市西郊、澄迈县和儋州市部分
地区的人们,因为操一种特殊语言----临高话而被归类成一个族群整体。总人口大约80
万人,临高县为其居住核心区,所以称为临高人。
临高人的民族成分:汉族
临高话的语言系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语言与壮语可以认为是同一种语言,
地位相当于壮语北部言和南... 阅读全帖
d*****u
发帖数: 17243
49
来自主题: AnthroLing版 - 《敕勒歌》应为匈奴民歌 (ZZ)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一看到
这熟悉的歌词,大家都知道它是一首著名的北朝民歌——《敕勒歌》,原文译自鲜卑语,
但其中的“敕勒”与“穹庐”二词却保留了音译,使我怀疑这首歌原本并非是鲜卑民歌;
又因“穹庐”为匈奴语词(《史记。匈奴列传》集解引《汉书音义》云:“穹庐,旃帐”
。)故我以为“敕勒”也是匈奴语词,《敕勒歌》应为匈奴民歌。其证有五:
一、从地域上看。敕勒川位于阴山下,而阴山在今内蒙古自治区中部,曾为匈奴的势力范
围,因此敕勒川当为匈奴地名。《汉书。匈奴传》明言:“阴山东西千余里,草木茂盛,
多禽兽,本冒顿单于依阻其中,治作弓矢,来出为寇,是其苑囿。”这与《敕勒歌》所描
述的地理风光一致。
二、从语音上看。敕勒与撑犁古音相通。敕与撑同属透纽,勒与犁同属来纽,而撑犁为匈
奴语“天”义(《汉书。匈奴传》言:“匈奴谓天为‘撑犁’。”)另外,《史记。匈奴
列传》索隐曰:“祁连一名天山”。实际上,祁连也是撑犁的音转。
三、从民歌风格上看。匈奴民歌有擅长排比的特点。如《史记。匈奴列传》索隐引《西河
旧事》,曾记录过一首匈奴民歌,词云:“失我祁连山
a*****e
发帖数: 305
50
来自主题: ChineseMed版 - 《内经》解《伤寒论》一误千载
《内经》解《伤寒论》一误千载
http://www.zhongyi999.com.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9061&
(出处: 汉传中医师承论坛)
从现存的史料上看,从隋代开始,便出现了用《黄帝内经》的理论来解读《伤寒论》的
迹象。我们从隋代的《诸病源候论》中看到,巢元方将《素问·热论篇》中的那个六经
热病内容,列在了“伤寒”的首篇,然后,将仲景的《伤寒》条文与六经热病的诸多治
疗内容混杂一处,分列各篇,形成了用《素问》六经经络理念解仲景《伤寒》的初步理
念。
到了唐代,孙思邈得到了南北朝时期的、比较原始的《伤寒论》传本,收录到《千金翼
方》一书之中,并未见到文中有《素问》六经热病的内容。
宋代,朱肱在研究《伤寒论》的时候,以经络解《伤寒论》,认为不识经络,则犹触途
冥行,不知邪气所在,提出了“六经”一词,全书胡言乱语过半,从此流毒千载。后世
凡读《伤寒》者,皆云仲景是六经辨证,这个错误,源出于朱肱的《类证活人书》。
宋金时期,成无己氏出,专以《内经》的臓腑经络理论解读《伤寒论》,虽然多处出现
理论矛盾,但是竟然得到多数伤寒家的认可,也为现代占主... 阅读全帖
首页 1 2 3 4 5 末页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