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礼制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

发帖数: 1
1
郭沫若《卜辞通纂》述评
郭老是甲骨学史上著名的甲骨四堂之一,他的成名作《卜辞通纂》更是研究甲骨学必须
予以精读的重要参考书和学术经典。在纪念发现甲骨文110周年之际,重读此书,重温
他老人家留下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观点,对于我们今后开展甲骨学研究有着特别重要的指
导意义和学术价值。
一、《卜辞通纂》的由来及其诸多版本叙录
1932年,郭老在日本访求公私各家所藏殷墟甲骨,所见约有三千多片。他决心“征集诸
家所藏以为一书”。但因公私各家所藏多未拓存,编书之事没有成功。于是,他便决定
先选释传世甲骨中部分精品。他在该书自序中曾对自己从事甲骨研究的经过做了如下陈
述:“殷墟出土甲骨多流入日本,顾自故林泰辅博士著《龟甲兽骨文字》以来,未见著
录,学者亦罕有称道。余以寄寓此邦之便,颇欲征集诸家所藏以为一书。去岁夏秋之交
即从事探访。计于江户所见者,有东大考古学教室所藏约百片、上野博物馆廿余片、东
洋文库五百余片、中村不折氏约千片、中岛豪山氏二百片、田中子祥氏四百余片,已在
二千片以上。十一月初旬,携子祥次子震二君赴京都,后见京大考古学教室所藏四五十
片、内藤湖南博士廿余片,故富冈君撝氏七八百片,合计已...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2
郭沫若《两周金文辞大系图录考释》述评
毫无疑问,金文研究在郭沫若先生(1892—1978)的旅日中国古代史研究活动中占有极
其重要的地位。如何历史和公正地评价郭老在20世纪中国历史学领域的地位和突出贡献
,这肯定不是本文所能完成的大任。特别是在清末民初之际那个特定的历史时期:罗振
玉老先生的《贞松堂集古遗文》、《贞松堂集古遗文补遗》、《贞松堂集古遗文续编》
、《殷文存》、《殷文存续》等名著接连出版,直至最后出现的《三代吉金文存》一书
成了中国古代金文研究图录类著作千古难得的经典文集,而他的学生、儿女亲家和友人
-----传统历史学的最后一位大师级学者王国维先生,却以横空出世的气魄,贡献给学
术界《观堂古金文考释》、《观堂集林》、《宋朝金文著录表》和《国朝金文著录表》
等惊世名作之后,两座丰碑竖立在那里,金文研究几乎成了当时学术界难于上青天的蜀
道、还有几个人愿意问津于此呢?!正是在这一冷酷的环境下,加之旅居日本的寂寞和
无奈,郭老开始了利用甲骨文、金文史料对中国古代社会和历史展开全新研究的治学里
程。
《两周金文辞大系图录考释》一书,就是中国现代著名史学家、古文字学家郭沫若先生
研究两... 阅读全帖
k********n
发帖数: 18523
3
内乡县衙始建于元朝大德八年(1304年),历经元、明、清及中华民国,距今已有700
年的历史,占地2万多平方米,有院落18进,房舍260余间,现存建筑大部分为清代所建
,并保留有元、明时期的实物,珍存文物近千件。县衙建
内乡县衙
内乡县衙
筑自南向北主要有“照壁、宣化坊、大门、仪门、吏、户、礼、兵、刑、工六房,大堂
、门房、屏门、二堂及两厢、刑钱夫子院、穿廊、三堂及两厢、东西花厅、东西库房院
和后花园,有寅宾馆、衙神庙、土地祠、皂壮快三班院、典史衙、县丞衙,有膳馆、监
狱、吏舍、主簿衙等。整个建筑群严格按照清代官衙建制而建,建筑布局与《明史》、
《青会典》所载建筑规制完全相符。体现了古代地方衙署坐北面南、左文右武、前衙后
邸、监狱居南的传统礼制思想,是封建社会遗留下来的绝无仅有的历史标本。
内乡县衙之所以能享誉全国,得益于她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其中较重要的是它丰
富的陈列展览。在中轴线大堂、二堂、三堂及东西花厅等主体建
正门
正门
筑搞复原陈列,再现古老县衙的真实面目和威严气势,以及佐贰官、书吏师爷办理公务
、审理案件和家眷生活起居的真实场面;在东西辅线建筑内围绕县衙内容搞辅助... 阅读全帖
g***j
发帖数: 40861
4
【 以下文字转载自 History 讨论区 】
发信人: rotvap (No, Tina!!), 信区: History
标 题: 从毌丘俭叛乱说说古代社会的“五服”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Dec 25 15:19:36 2013, 美东)
高平陵政变后,司马氏掌控了曹魏的朝政大权。淮南军事重镇寿春的统帅先后发生三次
反抗司马氏的兵变,分别为王凌之叛(251年四月)、毌丘俭文钦之叛(255年正月)及
诸葛诞之叛(257年五月—258年二月), 史称“寿春三叛”。三次叛乱都很快被司马
氏平定, 并没有掀起太大了风浪。不过关于毌丘俭的孙女毌丘芝的后续事件,却对于
研究古代是中国古代社会父系宗族制度下的妇女权利地位很有点启发。毌丘俭叛乱的时
间虽然是在三国时期,但却是被司马师所平定而且司马氏当时以经实际上控制了曹魏政
权,所以这一段历史被记载在《晋书 刑法志》,而不是《三国志》里面。
按当时曹魏法律规定,犯大逆罪的要诛及出嫁之女。毋丘俭之子毋丘甸妻荀氏,是大臣
荀顗(荀彧的第六个儿子)的族妹。荀顗又与司马师联姻,于是他上表于魏帝(其实是
给司马师),请保全荀氏的性命。...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7039
5
共济会成显学:国内又一部新书出版
2014-04-29 12:02:20| 分类: 默认分类 |举报|字号 订阅
共济会核心组织:暗黑矩阵
共济会到底是真实的存在,还是“阴谋论”的段子?共济会如何布
下“看不见的”暗黑矩阵,影响和操控着英美政治?
高鹏程(北京大学博士)著
东方出版社出版
2014年5月
【内容介绍】
近现代西方社会转型和发展的过程中共济会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其影响领域涉及政治、
经济、宗教和文化的各个方面,认识共济会是把握西方社会历史和现实、从更广阔的角
度理解西方政治的必要组成部分。本书选取英美共济会的核心组织作为基本的研究范围
。之所以以此为本书的研究主题,主要是出于对共济会本身的起源、正式性及著者研究
能力等多方面的考虑。
目录
序言 谁在统治世界
PART1 神秘共济会概貌
第一章 共济会基本概念
一、共济会员与共济会
二、共济会的组织类型
三、小结: 共济会是资本主义一般性的超然社会机构
第二章 共济会的礼制: “戏剧” 形式的共济会仪式
一、礼制: 共济会仪式的系统制度
二、礼制的级别: 通过秘密“戏剧演出” 获得更高级别
三、象征主义: 以象征方式传达...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6
来自主题: Talk版 - 治国大道(八):儒家治国
治国大道(八):儒家治国
李道真
中华文化起源于道家,是建立在道家基础之上的道传文化。东周时期百家争鸣,其实除
老子传的大道外,其余诸子百家的思想都取自于道家,或从道家思想中分离出一小部分
独成一家;或盗取了道家思想,再杂合进其它的东西成为一家;或站在自己基点上,邪
悟、歪曲了道家思想而成一家。
春秋末期时,孔子整理总结了自尧舜以来的文明教化,以及史前文明周易,建立了儒家
学说。儒家学说是从道家文化中分离出来的入世做人的部分。也就是说,在初期的道传
文化中,出世修仙与入世做人这两部分是一体的。到了孔子时,就将道家入世做人的部
分单独分离出来,独成儒家,到汉武帝时全面推行于世,影响了中国两千多年。所以儒
家是依附于道家的,可看作是道家低层的一部分,其以道家思想为核心与基础,称为“
外儒内道”。
前面讲了,儒家主张王道,施行仁义,以礼乐治理天下。儒家治国,主要采用的是礼乐
之术。礼,指的是礼义;乐,是指乐舞。关于乐,请参见前面的《乐舞仙踪》文化专题
,不再多述,这里主要谈论儒家礼治。
孔子说:大道施行的时代,和夏商周三代杰出君王在位的时代,我虽然没能赶上,但都
留下有历史记载。大道施行的时... 阅读全帖
I***d
发帖数: 1023
7
没错,法家不是只重法,儒家亦非不重法。法家其实是根植在儒家身上的反动,后来又
被包容进儒家了。现代人说起来汉武帝时期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总说得好似结
束了百家争鸣开始学术上的一言堂似的。其实不然。汉代的儒家,已经不是春秋战国时
期可以定义相对分明的儒家了,汉代开始的儒家,已经将百家学说包容在了一起而成了
比较集大成的一种学说,虽然仍以先秦时比较纯粹的儒家学说为骨。
但中国知识分子对政治的理想,从先秦时候就假托于所谓的”三代“,而中国社会又是
从周公开始脱神入人,即从神本走入人本,周文又是知识分子们假托的政治理想之一,
所以这个传统一直传下来,影响巨大。这个传统造成了,历代虽然都在建立不同的制度
和法律,但是很多地方以“礼”的名义出现,于是一项法规不诉诸于枝节的清晰可见,
而留下很多可便宜行事的空间。儒家尊人和西周礼制的传统对中国社会影响巨大,这不
仅仅是行动方面的影响,更是思想哲学和文化上的。其实西方传统里面所谓“合法”,
在中国传统即是“正统”,属于礼制层面的东西,但与“法”的精神是相类似的,即受
到社会固有精神的承认。从这一本质点上而言,所谓的“法制”和“礼制”,其实不过
l*b
发帖数: 5305
8
来自主题: Pingpong版 - 白话史记《商君列传》
孝公任用卫鞅后不久,打算变更法度,又恐怕天下人议论自己。卫鞅说:“行动犹豫不
决,就不会搞出名堂,办事犹豫不决就不会成功。况且超出常人的行为,本来就常被世
俗非议;有独道见解的人,一定会被一般人嘲笑。愚蠢的人事成之后都弄不明白,聪明
的人事先就能预见将要发生的事情。不能和百姓谋划新事物的创始而可以和他们共享成
功的欢乐。探讨最高道德的人不与世俗合流,成就大业的人不与一般人共谋。因此,圣
人只要能够使国家强盛,就不必沿用旧的成法;只要能够利于百姓,就不必遵循旧的礼
制。”孝公说:“讲的好。”甘龙说:“不是这样。圣人不改变民俗而施以教化,聪明
的人不改变成法而治理国家。顺应民风民俗而施教化,不费力就能成功;沿袭成法而治
理国家,官吏习惯而百姓安定。”卫鞅说:“甘龙所说的,是世俗的说法啊。一般人安
于旧有的习俗,而读书人拘泥于书本上的见闻。这两种人奉公守法还可以,但不能和他
们谈论成法以外的改革。三代礼制不同而都能统一天下,五伯法制不一而都能各霸一方
。聪明的人制定法度,愚蠢的人被法度制约;贤能的人变更礼制,寻常的人被礼制约束
。”杜挚说:“没有百倍的利益,就不能改变成法;没有十倍的功效,就... 阅读全帖
b****r
发帖数: 2555
9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我真的没有什么了不起
道德礼制是外界的约束,普通人遵循这种外在的约束就叫不逾矩,但是也谈不上随心
所欲。到达一定境界的人能够理解道德礼制背后的缘由和感情因素,那么道德礼制的
观念就会内生于内心,即使随性而行也不会有绮念,自然也就不会逾矩。
举两个对比的例子。
无色禅师和郭襄在少室山一战,大和尚把如花少女提在半空。
郭襄又叫道:“老和尚,你还不放我?”无色禅师眼中看出众生平等,别说已无男
女之分,纵是马牛猪犬,他也一视同仁,笑道:“老衲这一大把年纪,做你祖父也做
得,还怕甚么?”
杨过给陆无双治伤,结果顺便摸了一把陆无双的咪咪。
无色禅师便是随心所欲而不逾矩,杨过是随心所欲但是大大地逾了矩。
y*******a
发帖数: 50
10
——答德国《明镜》周刊记者散爵女士
摩 罗
时间:西历 2010年12月16日晚上
地点:北京朝阳区望京张一元茶庄
离开了西方话语中国的报亭就只能卖白纸
记者:非常感谢您能够接受采访。很抱歉我的中文不是很好。很有意思的是,您的这本
书的名字叫《中国站起来》,但是在翻译的时候翻译成了“China rises”,因为中国
站起来翻译的时候好像是另外一个翻译方式,是“standup”,《中国日报》在介绍这
本书的时候用的这个“standup”。在《中国站起来》的封面上,把书的英文名字称作
“China rises”,是出版社的意思还是您的意思?
摩罗:这是编辑的意思吧,我没有参与意见。
记者:这本书的名字《中国站起来》是您自己的意思吗?
摩罗:这个名字也是编辑给取的,但是我同意。我认为很合适,就同意了。
记者:您之前给这本书有取名字吗?
摩罗:我起过一个名字,叫《崛起的一代》。
记者:但是编辑给改成了《中国站起来》?
摩罗:是的,而且我觉得这个名字比我起的要好,它更说明了我要说的意思。
记者:如果说这本书的名字叫《中国站起来》,那就暗示了一种中国现在的姿态是没有
站起来。那么您认为中国现在... 阅读全帖
k**n
发帖数: 3989
11
2楼
郭汾从小酒楼中出来.又要往天宁寺礼佛.为丈夫和孩子祈求平安,不想还没到便遇到
了一场急雨。春雨冬雪,对农业社会来说都是好事,仲春的这场雨淅淅沥沥,下得甚密
,郭纷出门时没带雨具,望见一座小庙便躲了进去,一看,却是一座观音堂。
郭鲁哥家的说道:“天雨留客,想必这座庙与夫人有缘。不如便进去上香吧。”
佛家讲究的是一个缘字,郭汾称是,便入得内来,却见这观音庙虽然不大,收拾得
却也雅致,正殿一对猛联,写的是:“圣名自在,大慈大悲度世;经诵普门,救苦救难
寻声。”
郭汾一直以来表现得武勇,其实郭家文武兼资看郭洛便知道了,所以她在书法上也
有一定修养,入凉以后打架的机会少了,接触文事的机会却就多了。安陇地区虽然僻处
西北,但自汉及唐却屡出书法名家,各处珍藏之墨宝甚多,郭汾本来就有底子,见得多
了,眼界自然也就更上一层楼。
这时看了这副猛联字体不俗.又是新雕成的,显然是近人笔墨,心道:“河西人文
荟萃,假以时日必可大放异彩!这人不知是谁。
”一看署名,却是范质,不由得莞尔,心想:“原来是他。怪不得这笔字看着熟。”
范质是中原名士,又是后唐常驻凉州的使者,郭汾曾隔帘接待过他两次,且听人说
过凉州... 阅读全帖
v*****s
发帖数: 20290
12
来自主题: paladin版 - 新海瑞上书by亲王
海瑞脑子“嗡”的一声,当时什么也顾不上了。他把鼠标一扔,跟石应岳告了假,三步
并两步赶回家去。到家一看,老娘躺在床上,昏迷不醒,脸色已有些发青。海瑞见状,
放声大哭,这段时间来他光顾着研究网上言论,疏忽了老娘的状况,心中悔恨不已。过
不多时,王弘诲也赶到了。他知道海瑞家里的经济状况,对海瑞说我认识一位名医,刚
刚云游到京城,医术高明,诊金又不贵,可以请他到家里诊治。海瑞一听有救,擦擦眼
泪,问他是谁。王弘诲说叫李时珍,字东壁。
海瑞拿出一吊钱,找了个跑腿的小厮,按照王弘诲给的地址去找。也就两柱香的功夫,
小厮引着一个方巾青袍的长须医师匆匆赶了过来,肩上还挎着个枣木医箱。王弘诲说这
就是李时珍李先生,海瑞忙去拜见,李时珍却一摆手,直接问病人在哪里。海瑞把他引
到老娘榻前,李时珍先搭了脉,又取出金针,前后折腾了半天,还喂了副丸药,拿水化
开灌进嘴里去,海瑞老娘终于一声唉哟,醒了过来。李时珍擦了擦汗,让她躺在床上静
养,然后走到外面来,写了个方子让海瑞按方抓药。
海瑞见老娘脱离了生命危险,如释重负,继而对李神医的医术佩服得五体投地。他从银
箱里翻找半天,取出一大堆铜钱,统统交给李时珍,说如若... 阅读全帖
b***n
发帖数: 13455
13
王斗看着眼前忐忑不安的王朴,还有他身后战战兢兢全身发抖的王氏商人们,他本来要
寻王朴商议,他自己找上门来了,也好,就给王朴,他身后的王氏家族一个选择吧。
听那王家老叔公口齿不清的诉说晋商等阴谋之事,他打断他的话:“便是范、王、
亢、翟、梁、黄、渠诸家散布谣言,阴私对付我东路之事?此事本伯早己知晓!本伯还
知道,他们印制假粮票、焚烧抵制我东路商货,还意图到东路挤兑我粮票。”
他冷笑道:“哼,他们真是不知死活!”
那老叔公一愣,随后与王朴等人心中冰寒,原来此事早在忠勇伯掌握之中,可笑众
人蝇营狗芶,蒙在鼓里,他却早就洞若观火,还好前来反正投诚,否则等待他们的,就
是血淋淋的屠刀了。
王朴陪着笑脸道:“都是下人无知,请忠勇伯念在小弟追随血战的份上,放他们一
马吧,他们也己幡然醒悟……”
这时钟调阳进来禀报,言洪督有请,王斗点了点头,对王朴说道:“王帅不必如此
,我早视你如兄弟,骨肉同胞一般,自然会念你这份交情。”
他看着那些王氏商人,淡淡道:“两条路给你们选择,顺之,生,逆之,死……”
崇祯十四年十一月初十日,经过十余日的拖延,各镇十数万大军,再次向京师起程。
对这个结果,京师上下,不约而同...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14
郭沫若《两周金文辞大系图录考释》述评
毫无疑问,金文研究在郭沫若先生(1892—1978)的旅日中国古代史研究活动中占有极
其重要的地位。如何历史和公正地评价郭老在20世纪中国历史学领域的地位和突出贡献
,这肯定不是本文所能完成的大任。特别是在清末民初之际那个特定的历史时期:罗振
玉老先生的《贞松堂集古遗文》、《贞松堂集古遗文补遗》、《贞松堂集古遗文续编》
、《殷文存》、《殷文存续》等名著接连出版,直至最后出现的《三代吉金文存》一书
成了中国古代金文研究图录类著作千古难得的经典文集,而他的学生、儿女亲家和友人
-----传统历史学的最后一位大师级学者王国维先生,却以横空出世的气魄,贡献给学
术界《观堂古金文考释》、《观堂集林》、《宋朝金文著录表》和《国朝金文著录表》
等惊世名作之后,两座丰碑竖立在那里,金文研究几乎成了当时学术界难于上青天的蜀
道、还有几个人愿意问津于此呢?!正是在这一冷酷的环境下,加之旅居日本的寂寞和
无奈,郭老开始了利用甲骨文、金文史料对中国古代社会和历史展开全新研究的治学里
程。
《两周金文辞大系图录考释》一书,就是中国现代著名史学家、古文字学家郭沫若先生
研究两...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15
郭沫若《卜辞通纂》述评
郭老是甲骨学史上著名的甲骨四堂之一,他的成名作《卜辞通纂》更是研究甲骨学必须
予以精读的重要参考书和学术经典。在纪念发现甲骨文110周年之际,重读此书,重温
他老人家留下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观点,对于我们今后开展甲骨学研究有着特别重要的指
导意义和学术价值。
一、《卜辞通纂》的由来及其诸多版本叙录
1932年,郭老在日本访求公私各家所藏殷墟甲骨,所见约有三千多片。他决心“征集诸
家所藏以为一书”。但因公私各家所藏多未拓存,编书之事没有成功。于是,他便决定
先选释传世甲骨中部分精品。他在该书自序中曾对自己从事甲骨研究的经过做了如下陈
述:“殷墟出土甲骨多流入日本,顾自故林泰辅博士著《龟甲兽骨文字》以来,未见著
录,学者亦罕有称道。余以寄寓此邦之便,颇欲征集诸家所藏以为一书。去岁夏秋之交
即从事探访。计于江户所见者,有东大考古学教室所藏约百片、上野博物馆廿余片、东
洋文库五百余片、中村不折氏约千片、中岛豪山氏二百片、田中子祥氏四百余片,已在
二千片以上。十一月初旬,携子祥次子震二君赴京都,后见京大考古学教室所藏四五十
片、内藤湖南博士廿余片,故富冈君撝氏七八百片,合计已...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16
郭沫若《卜辞通纂》述评
郭老是甲骨学史上著名的甲骨四堂之一,他的成名作《卜辞通纂》更是研究甲骨学必须
予以精读的重要参考书和学术经典。在纪念发现甲骨文110周年之际,重读此书,重温
他老人家留下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观点,对于我们今后开展甲骨学研究有着特别重要的指
导意义和学术价值。
一、《卜辞通纂》的由来及其诸多版本叙录
1932年,郭老在日本访求公私各家所藏殷墟甲骨,所见约有三千多片。他决心“征集诸
家所藏以为一书”。但因公私各家所藏多未拓存,编书之事没有成功。于是,他便决定
先选释传世甲骨中部分精品。他在该书自序中曾对自己从事甲骨研究的经过做了如下陈
述:“殷墟出土甲骨多流入日本,顾自故林泰辅博士著《龟甲兽骨文字》以来,未见著
录,学者亦罕有称道。余以寄寓此邦之便,颇欲征集诸家所藏以为一书。去岁夏秋之交
即从事探访。计于江户所见者,有东大考古学教室所藏约百片、上野博物馆廿余片、东
洋文库五百余片、中村不折氏约千片、中岛豪山氏二百片、田中子祥氏四百余片,已在
二千片以上。十一月初旬,携子祥次子震二君赴京都,后见京大考古学教室所藏四五十
片、内藤湖南博士廿余片,故富冈君撝氏七八百片,合计已... 阅读全帖
T*****y
发帖数: 18592
17
【 以下文字转载自 History 讨论区 】
发信人: rotvap (No, Tina!!), 信区: History
标 题: 从毌丘俭叛乱说说古代社会的“五服”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Dec 25 15:19:36 2013, 美东)
高平陵政变后,司马氏掌控了曹魏的朝政大权。淮南军事重镇寿春的统帅先后发生三次
反抗司马氏的兵变,分别为王凌之叛(251年四月)、毌丘俭文钦之叛(255年正月)及
诸葛诞之叛(257年五月—258年二月), 史称“寿春三叛”。三次叛乱都很快被司马
氏平定, 并没有掀起太大了风浪。不过关于毌丘俭的孙女毌丘芝的后续事件,却对于
研究古代是中国古代社会父系宗族制度下的妇女权利地位很有点启发。毌丘俭叛乱的时
间虽然是在三国时期,但却是被司马师所平定而且司马氏当时以经实际上控制了曹魏政
权,所以这一段历史被记载在《晋书 刑法志》,而不是《三国志》里面。
按当时曹魏法律规定,犯大逆罪的要诛及出嫁之女。毋丘俭之子毋丘甸妻荀氏,是大臣
荀顗(荀彧的第六个儿子)的族妹。荀顗又与司马师联姻,于是他上表于魏帝(其实是
给司马师),请保全荀氏的性命。... 阅读全帖
T*****y
发帖数: 18592
18
【 以下文字转载自 History 讨论区 】
发信人: rotvap (No, Tina!!), 信区: History
标 题: 从毌丘俭叛乱说说古代社会的“五服”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Dec 25 15:19:36 2013, 美东)
高平陵政变后,司马氏掌控了曹魏的朝政大权。淮南军事重镇寿春的统帅先后发生三次
反抗司马氏的兵变,分别为王凌之叛(251年四月)、毌丘俭文钦之叛(255年正月)及
诸葛诞之叛(257年五月—258年二月), 史称“寿春三叛”。三次叛乱都很快被司马
氏平定, 并没有掀起太大了风浪。不过关于毌丘俭的孙女毌丘芝的后续事件,却对于
研究古代是中国古代社会父系宗族制度下的妇女权利地位很有点启发。毌丘俭叛乱的时
间虽然是在三国时期,但却是被司马师所平定而且司马氏当时以经实际上控制了曹魏政
权,所以这一段历史被记载在《晋书 刑法志》,而不是《三国志》里面。
按当时曹魏法律规定,犯大逆罪的要诛及出嫁之女。毋丘俭之子毋丘甸妻荀氏,是大臣
荀顗(荀彧的第六个儿子)的族妹。荀顗又与司马师联姻,于是他上表于魏帝(其实是
给司马师),请保全荀氏的性命。... 阅读全帖
w***3
发帖数: 387
19
来自主题: ChinaNews版 - “孔子”跪在天安门
2011年01月16日 作者﹕唐子
“孔子”不是孔夫子。孔子时代没有天安门。倒是进天安门的古人要去曲阜拜孔夫子。
据说,最近有位“孔子”在天安门广场面朝长安街“站”了起来。这是我无论如何也不
会信的,我坚信:跪在天安门的是“孔子”,绝非孔夫子。
据报导,1月11日,一座总高为9.5米的“孔子”青铜雕像在天安门广场东侧的共工部落
假国博物馆北广场落成。据“裆中央”电视台报导说,这个“孔子”正对东长安街,双
手合于胸前,目视远方,身体左侧佩戴一把宝剑。这是山东曲阜孔庙中那位名丘、字仲
尼的孔子吗?是中华君子儒心中敬重的孔夫子吗?
显然不是。这个“孔子”必须打上引号,全然不见重修身、讲礼仪的儒家先师的大贤形
象,倒像是被中国共产党生命垂危之际塑造出来的老红卫兵战士,所以才佩剑。正好我
手边有副东晋顾恺之画的先圣小像,定睛一看:左侧佩的是笔。儒生心中的孔子佩剑了
,还是曲阜孔庙中那位名丘、字仲尼的孔子吗?绝不是!
赵静芝女士说的没错,孔子目前正成为中共眼中最拿得出手的“形象大使”,所以被“
请”出来看护天安门广场。这须要看护些什么人呢?当然是要看护董存瑞、黄继光为中
共作恶献身的幽灵,还包括... 阅读全帖
J*******l
发帖数: 133
20
昨夜入寐,忽觉形神漂移,乘风而行。至一广厦,琼楼玉宇,耸然有切云之崔巍。仆望
之良久,不知所在。忽又有四人携手谈笑而来。为首一人,头戴十二旒冕,身着交领右
衽之玄色上衣下裳,容貌俊伟,气宇拔群。第二人戴黑色幞头,身着明黄圆领衫,眉目
清朗,英武不凡。第三人衣裳形制与第二人相同,头戴翼善冠,昂然伟器,龙啸鹰扬。
第四人身着灰色硬挺中山装,面容可亲,目光坚毅。
仆惶惧甚,手足无措。四人趋前,其为首服玄衣裳者笑问曰:“子下界凡人乎
?神明乎?鬼魅乎?”
仆答曰:“下界凡人尔,敢问四位尊者何人?”
玄衣裳者曰:“吾大汉孝武皇帝也,此戴幞头者大唐太宗文皇帝也,翼善冠者
大明太祖高皇帝也,末者中. 华. 民. 国大总统孙文也。”
仆大惊,战栗欲拜,武帝笑而止曰:“吾非子之君,子非吾之民,毋拜,长揖
可矣。”
仆揖四人,遂问曰:“四君何以在此?”
武帝答曰:“天帝以吾四人有功于社稷黎民,故简拔为神,位列仙班。然淹留
仙境已久,中山先生以下之国情概不知晓,子既从现世来,请为吾等言之。”
仆大惑,不知何以应。太宗曰:“无妨,试言当今为何朝何代?”
仆答曰:“当今为同生朝,已四代矣。”
太祖问曰:“何谓同... 阅读全帖
a***s
发帖数: 12296
21
近日,由孙俪、刘涛等主演的《芈(m)月传》正在热播,可你知道,历史上真实的芈月是谁,她与陕西又有着怎样的关系呢?12月2日,记者采访专家发现,芈月实为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宣太后(秦始皇曾祖父的母亲),其墓可能就在秦始皇的祖坟秦东陵。
这位声名显赫得宣太后,其墓又是何级别呢?12月2日,记者探秘秦东陵,为你解开神秘的“芈月墓”。
探秘:“芈月”墓为亚字形大墓
12月2日下午,经过1个多小时的车程,记者与考古专家来到秦东陵。秦东陵位于秦始皇陵西侧,因为位于秦首都咸阳之东,被称为秦东陵,因秦始皇不少祖辈葬身于此,人们称秦东陵为秦始皇的“祖坟”,位于西安市临潼区斜口街道办事处,保护面积在20多平方公里。
秦东陵是1986年村民修渠时发现的,共有4座陵园,每座陵园以人工环壕或自然沟壑为界。在这4个陵园中,共发现亚字形墓3座、中字形2座,甲字形墓葬5座。据专家介绍,我国古代墓葬中,墓道数量的多寡代表着地位的高低。拥有四条墓道的亚字形墓等级最高,属于帝王级;设有两条墓道的中字形墓及设有一条墓道的甲字形墓,为诸侯及贵族所应用。
秦东陵历年出土有铜质、银质、石质、陶质、玉器、铁器等质地文物多件。
据省考古研... 阅读全帖
m***o
发帖数: 15
22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Re: 谁来说说什么是儒家思想?
儒家最重要的思想核心既不是仁,也不是中庸,其基本内涵
是以“礼”为基础,孝和忠则是礼的组成部分之一,没有中庸则很难
让人接受礼,处于下层的人要守中庸才能不激进地改变现实,改变已
存在的礼制,处在上层的人则要给下层的人以仁治,否则别人无法活只好起来
砸碎现有的礼制和尊卑结构。
历代统治者能够如此重视和推广儒家思想就是因为这个礼是主张:
维持社会现有的尊卑体制和利益分配结构,弱势阶层接受这种不平等,
以忠孝(经常是愚忠愚孝)来接受,而不是反抗压迫,强势阶层则以仁义
作为回报,也就是所谓忠孝仁义。孔子本身是明确主张社会不平等有理的,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b*****l
发帖数: 9499
23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孔子的意识形态 (转载)
中国整个民国以前都是礼制,都对礼仪相当看重。
事实上,建国后,中国更是个礼制国家。你看现在都还在琢磨政治局排名啥的,而且这
些还都不是小事。
j****c
发帖数: 19908
24
不止一位外来的传教士曾描绘作为农业文明城市形态顶峰的北京,极富贵族气质的优雅
与奢侈。马家良恩斯神父在1688年出版的书中说,他见到4000 名官员,“从头到脚穿
着极昂贵的紫貂皮”。即使到了20世纪的20年代,罗素与杜威依旧会为雕梁画栋的老北
京的缓慢节奏与吃穿的精致而震惊。
19世纪上半叶是这样一个历史时刻。欧洲、日本、俄罗斯以及奥斯曼帝国的统治者都在
力图完成现代化国家的转型,他们建立了较原来更为系统的官僚结构,以扩大税源,为
王室带来农业和贸易资源,招募更多的军队,进一步扩大疆土。而当时的中国尽管已经
危机四伏,却仍然是世界上疆域最大、统治经验最为丰富的国家,庞大的官僚系统早已
成熟井然。几千年的传统使它比任何国家更有效地实现了权力的集中。
让北京看上去恢弘而华丽的紫禁城以及众多以紫禁城为中心和模板、按定制缩小而建的
王府,正是这个官僚系统的一个部分。
对基层政权的控制和逐渐集权于中央是中国封建社会历代统治者最重要的政治经验之一
。清朝统治者在总结历代封藩制利弊的基础上,确定“封而不建”的原则。这比明朝更
进了一步。明朝对皇子之封,还有郡国之号,到时要到所封的地方居住,称为“就... 阅读全帖
x****o
发帖数: 29677
25

理由是人找的你也得站得住脚,儿子造父亲反的,弟弟造哥哥反的基本没有成功的,古
人重视礼制,父亲对儿子,哥哥对弟弟那是绝对权威
小辈造长辈反,第一礼制就站不住脚,很难得到读书人相应,士这个阶层就不会占过来
,除了花钱笼络点泥腿子,还能有什么出息。就像朱棣的儿子,朱高炽、朱高煦,汉王
朱高煦在怎么样,也得等他哥死了才造侄子的反
x****o
发帖数: 29677
26

说的是朱标对朱棣
事实上叔叔起兵造侄子反的很多,因为叔叔是长辈,在礼制上造反不吃亏
而儿子造父亲反和弟弟造哥哥反上来在礼制上就吃亏,所以根本不可能成功。这就是基
本上没有儿子造父亲反的,弟弟造哥哥反的。朱标如果活着,别管他是啥,朱棣起不了兵
反过来叔叔起兵造侄子反的倒是很多,先别管成功不成功与否
l****w
发帖数: 515
27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转载 三个皇帝与两座皇宫
http://www.jllib.cn/ffy/2e2p.htm
原文链接里面还有很多图片
三个皇帝与两座皇宫
图/文:冯方宇
------------------------------------------------------------------------
----------------------------------------------------------------------------
-----------------------------
皇帝的返乡

公元1375年4月,一如既往的春意浓浓,47岁的朱元璋衣锦还乡,带着开国者无限
的自豪,朱元璋脸上春风得意。此次回乡,阵容庞大,仪仗齐全,俨然是真龙天子的威
仪。这是他征战多年,当上皇帝后的第一次反乡,次行的目的是祭扫父母的陵墓,还要
亲自视察中都皇宫的修建状况。
车驾进入洪武门,踏上洪武街,横穿云霁街,进入大明门,两旁的部府建筑仍在做
最后的紧张施工。穿过宽阔的凸字形广场,入承天门,正式进入紫禁城,再经端门,过
外金水桥,来到了午门前,朱... 阅读全帖
w*********r
发帖数: 613
28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所谓皇权相权讨论
皇权和相权
看到有人讨论这个,其中不少人说的内容不太同意,所以发此最后一个主帖。
一,皇权从来和相权就不是一个对等概念。
很多人讨论历史朝代政治体制,说相权和皇权斗争的本版各种观点。都忽略了一个最基
本的问题,就是这个所谓皇权相权谁大、说两者互相制衡或者说皇权逐渐变大还是变小
的这些理论基础都是伪命题。不管是举例秦汉,唐宋元明清什么政治体制的例子。什么
三省,三公都忽略了一个最大的基本事实,就是相权来自皇权。很多人举例了中书议政
,门下封驳,尚书执行,宋的增加等等机构,所有的所谓相权只有决策,议政,执行。
看起来有丞相可以很大制约皇权,是很好的平衡制度,没有丞相的明就算是皇帝集权了
。可最大的一个问题是不管丞相还是内阁的首辅,任命权都在皇帝手上。也就是说,事
实上,从秦汉开始,皇权没有什么不断集权或者说相权不断减弱的说法,皇权一直都没
有任何变化。因为,相权来自于皇权,这也是为什么所谓的相权一直能被皇权削弱的现
象存在。凡是能把相权行使的凌驾皇权的人,大部分都死在皇权之下了,剩下的不是在
行使相权而是在行使皇权了。可以翻开史书看看,这些所谓的相权的人,哪些是把自己
的任免权留给皇帝的?... 阅读全帖
a**u
发帖数: 7128
29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文革中劉節, 很搞笑。
誰能搞到全文, 我很想看看。 版主拿出幾個包子如何?
怎样研究历史才能为当前政治服务
现在所鼓的是几个研究厉史和哲学等等方面的具体周题。虽然是个别商题,也可“岁偏
娜全”,“一隅三反”。首先是挽孔子的“仁”,我以为仁、义、礼、智,都是抽象的,偷
理学土的名韵。孔子发现“仁”,好象牛顿发现万有引力一样。万有引为只能也用公式
麦示的抽象定律,只可以从各种不同的事实中表现出来。“仁”呢,也是从“有古及今”
,人类社会土各种具体事件中归钠出来的抽象名祠。所以孔子及其弟子锐“仁”,”也是
从多方面的事件中去锐明。当对用孝、锑、忠、怒瓮“仁气我们现在就要用阶极友爱等
等方面能“仁”,其为“仁”一也。 “礼”,是不是各种社会的共行秩序呢?我也岁为是
的。“礼”字的本义当然是指制度,但是从孔子以后到了孟子,已怨归纳出一个抽象意义
了。孟子所挽的四 8端:仁、义、礼、智,四者之中,除了“礼”以外,一般都承献是抽象
名制。就是“礼”之一名,争箫甚多。总以为这是封建时代的礼仪制度,或者是奴隶时代
的礼制。其实孔子早已锐过,“殷因于夏礼,所镇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棋益可知也。
”这个可镇益的“礼”是指制度而... 阅读全帖
J*******l
发帖数: 133
30
【 以下文字转载自 ChinaNews 讨论区 】
发信人: JohnSMill (John S Mill), 信区: ChinaNews
标 题: 我梦见了汉武帝、唐太宗、明太祖、孙中山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Oct 19 11:56:57 2012, 美东)
昨夜入寐,忽觉形神漂移,乘风而行。至一广厦,琼楼玉宇,耸然有切云之崔巍。仆望
之良久,不知所在。忽又有四人携手谈笑而来。为首一人,头戴十二旒冕,身着交领右
衽之玄色上衣下裳,容貌俊伟,气宇拔群。第二人戴黑色幞头,身着明黄圆领衫,眉目
清朗,英武不凡。第三人衣裳形制与第二人相同,头戴翼善冠,昂然伟器,龙啸鹰扬。
第四人身着灰色硬挺中山装,面容可亲,目光坚毅。
仆惶惧甚,手足无措。四人趋前,其为首服玄衣裳者笑问曰:“子下界凡人乎
?神明乎?鬼魅乎?”
仆答曰:“下界凡人尔,敢问四位尊者何人?”
玄衣裳者曰:“吾大汉孝武皇帝也,此戴幞头者大唐太宗文皇帝也,翼善冠者
大明太祖高皇帝也,末者中. 华. 民. 国大总统孙文也。”
仆大惊,战栗欲拜,武帝笑而止曰:“吾非子之君,子非吾之民,毋拜,长揖
可矣。”
仆揖四人,... 阅读全帖
J*******l
发帖数: 133
31
【 以下文字转载自 ChinaNews 讨论区 】
发信人: JohnSMill (John S Mill), 信区: ChinaNews
标 题: 我梦见了汉武帝、唐太宗、明太祖、孙中山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Oct 19 11:56:57 2012, 美东)
昨夜入寐,忽觉形神漂移,乘风而行。至一广厦,琼楼玉宇,耸然有切云之崔巍。仆望
之良久,不知所在。忽又有四人携手谈笑而来。为首一人,头戴十二旒冕,身着交领右
衽之玄色上衣下裳,容貌俊伟,气宇拔群。第二人戴黑色幞头,身着明黄圆领衫,眉目
清朗,英武不凡。第三人衣裳形制与第二人相同,头戴翼善冠,昂然伟器,龙啸鹰扬。
第四人身着灰色硬挺中山装,面容可亲,目光坚毅。
仆惶惧甚,手足无措。四人趋前,其为首服玄衣裳者笑问曰:“子下界凡人乎
?神明乎?鬼魅乎?”
仆答曰:“下界凡人尔,敢问四位尊者何人?”
玄衣裳者曰:“吾大汉孝武皇帝也,此戴幞头者大唐太宗文皇帝也,翼善冠者
大明太祖高皇帝也,末者中. 华. 民. 国大总统孙文也。”
仆大惊,战栗欲拜,武帝笑而止曰:“吾非子之君,子非吾之民,毋拜,长揖
可矣。”
仆揖四人,... 阅读全帖
v*****s
发帖数: 20290
32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虢国史漫谈(转载)
这篇文章写得很不错,相当见功力,以虢国为线索,对西周和春秋早期的历史很是梳理
了一番。原文未完,链接如下
http://www.cctvdream.com.cn/bbs/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2
虢国是在西周乃至春秋早期历史上产生过重要影响的国家。它的兴衰直接关系到周王室
权威的兴衰。然而后人对于虢国的印象却十分模糊,主要停留在三十六计的“假道伐虢
”与成语“唇亡齿寒”之上。《左传》中仅有虢国零碎的记载,不成体系。《史记》中
给陈、杞这样的国家都留有世家,对于虢国这样对周王室来说意义非凡的重要国家却没
有专篇叙述,可见司马迁所看到的史料也是十分有限。
它的创始人名为虢仲、虢叔,是王季的儿子,周文王的弟弟,简称为二虢。相
比周公旦、召公奭、毕公高、太公望吕尚、毛伯郑这些政治明星来说,二虢却显得异常
低调,无论是传统的《尚书》、《逸周书》,还是最近清华简中关于西周的文献,都没
有记载他们是如何辅佐文王,也没有记载他们在武王伐商过程中起到怎样的作用,甚至
连名字也没有流传下来,只知道排行为仲和叔。我们按常理推测,他们应该是文王的二
弟和三... 阅读全帖
P*****T
发帖数: 292
33
原文参见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04113d0101oxp3.html

清华简《耆夜》为伪作考 姜广辉 付赞 邱梦

本文考证清华简《耆夜》为伪作,理由是:一、简文载周公致毕公诗,开头一句是“戎
服”,考“戎服”概念晚出,大约在公元前800年左右军旅之衣称为“韎韐”,公元前
650年左右称为“均服”,公元前550年左右称为“戎服”、以“赑赑”叠字作为修饰语
直到唐代才有。二、简文两次见“祝诵”词汇,考先秦古籍只单言“祝”或“颂”,不
言“祝诵”或“祝颂”。宋代学者作文献研究,分析文辞、文意,始立“祝颂”之目。
三、简文载周公酬武王祝诵诗,开头一句是:“明明上帝,临下之光。”前一句首见于
晋人诗句,是歌颂上帝的;后一句首见于宋人诗句,是歌颂宋帝的,这两句诗乃是现代
人集句,非周公原创。四、《蟋蟀》一诗原载《诗经·国风·唐风》,先秦季札和孔子
都认为此诗反映唐尧节俭遗风。简文则说《蟋蟀》一诗为周公所作。考《诗经》三百零
五篇皆曾被谱曲,十五国风属于民谣,地域不同,音亦各异,豳有豳音,唐有唐音。假
如是周公所作之诗,必定会被乐师谱... 阅读全帖
G****r
发帖数: 5579
34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周朝取代商朝是大倒退吧
其实,西周虽然讲究“德治”与礼制,但并不能有效阻断殷商那些不把民众当“人”
的文化传统。陕西长安的西周早、中期墓葬中,人殉仍比较普遍。沣西张家坡和客省庄
两地共183座西周墓,在其早、中期的5座中型墓中,发现人殉的有4座,一墓殉有4人。
24座中小型墓中,发现人殉的有6座,一般殉1-2人。另外,3座车马坑都有殉人。宝鸡
茹家庄西周中期的3座五鼎合葬墓中共殉9人。户县宋村东周初期的一座五鼎中型墓殉有
4人。北京房山琉璃河黄土坡的55座西周墓葬中,有6座发现人殉,中小型墓4座,小型
与中型墓各1座,大体属于西周早、中期,共殉8人,除一位17岁女青年外,余皆为8-15
岁的少年儿童。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组编写的《商周考古》总结道:“从这些人殉葬的
发现可以看出,西周早期的人殉葬分布最普遍,在各类墓葬中的比例最大,人数也最多
,与商代并没有什么不同。” “可见当时一般中等贵族和下等贵族的上层几乎都用人
殉,末流贵族或其他小奴隶主中用人殉的也不少”。其用少年儿童殉葬手段之残忍性也
决不逊于殷商贵族。
直到东周初期,人殉在部分地区的个别墓葬中依然有所保留。如前引陕西户县宋村
的那座殉葬大墓,... 阅读全帖
g******t
发帖数: 18158
35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清华简是不是曹操墓?
还是那句话,清华简到底真的假的我现在也不知道,我只知道有不同意见,学术讨论不
同意见很正常,谁是谁非两说。这些不相信清华简的人也可能错了,但我不相信他们都
是在NED等领狗粮的
清华简《咸有一德》《说命》真伪考辨(一)
张岩
【按语】本文原是为一次学术讨论会(“古史史料学研究的新视野——新出土文献
与古书成书问题国际学术讨论会”)撰写的参会论文,但在会前提交论文时被会议主办
方(上海大学古代文明研究中心及上海大学历史系主办,中国先秦史学会协办)拒绝。
数月前,会议主办方给我发来的会议邀请函(见附录:本次学术讨论会的邀请函)提到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是近年来最重要的“新出土文献”之一,这些“新材料”对
“古代文献学以及相关的历史学课题的研究都将产生极为深远的影响”。我据此选定参
会论文的主旨:清华简是否属于“新出土文献”。据我所知,学术会议主办方(不是因
为论文主旨超出规定的论题范围,也不是因为论文质量问题)拒绝一篇参会论文的情况
十分罕见。其原因:我的文章是在质疑此次学术会议的研究前提(也就是对清华简的证
伪)。
本文的研究结论:(1)清华简《咸有一德》和《说命》中的作伪破绽十分明... 阅读全帖
g******t
发帖数: 18158
36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清华简是不是曹操墓?
这是连续剧第三季,姜广辉、付赞、邱梦燕等人对程浩的商榷
清华简《耆夜》为伪作考
本文考证清华简《耆夜》为伪作,理由是:一、简文载周公致毕公诗,开头一句是“口
口戎服”,考“戎服”概念晚出,大约在公元前800年左右军旅之衣称为“韎韐”,公
元前650年左右称为“均服”,公元前550年左右称为“戎服”、以“赑赑”叠字作为修
饰语直到唐代才有。二、简文两次见“祝诵”词汇,考先秦古籍只单言“祝”或“颂”
,不言“祝诵”或“祝颂”。宋代学者作文献研究,分析文辞、文意,始立“祝颂”之
目。三、简文载周公酬武王祝诵诗,开头一句是:“明明上帝,临下之光。”前一句首
见于晋人诗句,是歌颂上帝的;后一句首见于宋人诗句,是歌颂宋帝的,这两句诗乃是
现代人集句,非周公原创。四、《蟋蟀》一诗原载《诗经·国风·唐风》,先秦季札和
孔子都认为此诗反映唐尧节俭遗风。简文则说《蟋蟀》一诗为周公所作。考《诗经》三
百零五篇皆曾被谱曲,十五国风属于民谣,地域不同,音亦各异,豳有豳音,唐有唐音
。假如是周公所作之诗,必定会被乐师谱上雅乐或豳音(豳为周之旧邦),而不会被谱
上周族人并不习惯的唐音。还有,《蟋蟀》若真是周公于伐耆... 阅读全帖
g******t
发帖数: 18158
37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上博简、清华简都是真的
岳麓书院房顶
清华简《耆夜》为伪作考
本文考证清华简《耆夜》为伪作,理由是:一、简文载周公致毕公诗,开头一句是“口
口戎服”,考“戎服”概念晚出,大约在公元前800年左右军旅之衣称为“韎韐”,公
元前650年左右称为“均服”,公元前550年左右称为“戎服”、以“赑赑”叠字作为修
饰语直到唐代才有。二、简文两次见“祝诵”词汇,考先秦古籍只单言“祝”或“颂”
,不言“祝诵”或“祝颂”。宋代学者作文献研究,分析文辞、文意,始立“祝颂”之
目。三、简文载周公酬武王祝诵诗,开头一句是:“明明上帝,临下之光。”前一句首
见于晋人诗句,是歌颂上帝的;后一句首见于宋人诗句,是歌颂宋帝的,这两句诗乃是
现代人集句,非周公原创。四、《蟋蟀》一诗原载《诗经·国风·唐风》,先秦季札和
孔子都认为此诗反映唐尧节俭遗风。简文则说《蟋蟀》一诗为周公所作。考《诗经》三
百零五篇皆曾被谱曲,十五国风属于民谣,地域不同,音亦各异,豳有豳音,唐有唐音
。假如是周公所作之诗,必定会被乐师谱上雅乐或豳音(豳为周之旧邦),而不会被谱
上周族人并不习惯的唐音。还有,《蟋蟀》若真是周公于伐耆行“饮至”礼时即席所作
,当时辛公甲、作册... 阅读全帖
m******r
发帖数: 4351
38
关于韦昌辉的另一个观点:
韦昌辉身高一米八多,相貌堂堂。而“副统帅”杨秀清反而是个身高一米六几、瞎一只
眼的“残疾人”。
韦昌辉是个真正的悲剧。他破家倾财加入“革命”,先被领袖洪秀全利用杀杨秀清,又
被领袖出卖,被人杀掉,他本人又在历史上被后人一直泼污水,如此的悲剧遭遇,世间
罕有。
韦昌辉,又名韦政、韦正,广西桂平县金田村人。《天情道理书》记载:“至于(韦
)昌辉、翼王(石达开),亦是富厚之家。后因认定天父天兄,不惜家产,恭膺革命,
同扶真主。”如此一个“背叛”了自己阶级、弃财不惜身加入造反队伍的人,后来竟被
说成是“混入革命队伍的异己分子”,确实悲哀。
当然,韦昌辉加入拜上帝会,也不能就说明他“觉悟”多么高。因为同乡有功名的生
员梁嘉与大黄江巡检黄基数次勒索欺侮,韦昌辉悻悻之余欲报仇,才愤而加入“革命”。
韦昌辉家在当地,家境虽富,却也是个土豪,因为没有功名,常常遭受同村刘姓等大
姓地主的欺侮。韦昌辉之父韦源很想望子成龙,不时催儿子辈去桂平赶考,希望有朝一
日光大门楣,弄个功名当个官儿,以泄昔往受人欺压的鸟气。但韦氏兄弟考试无运,与
洪秀全一样,连年名落孙山。无奈何之余,韦源只得花...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39
殷代金文中的庙制问题
一、殷周庙制发展史
古代中国的史学家们建构出一幅由夏至周的庙制发展史。但是,对这一发展史的建构却
有两种观点存在。
以《礼纬·稽命征》一书为代表,认为:”唐虞,五庙:亲庙,四;始祖庙,一。夏,
四庙;至子孙,五。殷,五庙;至子孙,六。”此说重点在于通过对”周因于殷礼”的
证明,从而达到否定周庙的真实存在这一目的。如果夏的四庙不包括始祖庙的话,那么
夏朝立国初期并不注重对祖先的祭祀,这或许是和夏启的”石破北方而启生”的异常出
生神话有直接联系。可参见《汉书》颜师古注引《淮南子》佚文中的有关记录。四庙说
的提出,为亲庙地位的建立提供了历史依据。
以《孝纬·钩命诀》一书为代表,认为:”唐尧,五庙:亲庙,四;始祖庙,一。禹,
四庙;至子孙,五。殷,五庙;至子孙,六。周,六庙;至子孙,七。”此说提出的意
义在于把周庙地位的提升,注重的是周礼对殷礼的”损益”。在这里也是主张夏朝立国
初期的四庙说。同样都是纬书,却有两种不同的庙制发展史观。看来,作为纬书,仍然
维持着孔子思想的正统性。
但是为两派观点都赞同的四庙说,在青铜器铭文中的具体例证如下:《戍嗣鼎》:“用
乍父癸宝餗”。...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40
从王懿荣到孙诒让
——《契文举例》为中心的考察
前 言
从1899年发现甲骨文开始,甲骨文研究走进学术界已经将近一百多年了。和中国几千年
历史的长河相比,一百多年的甲骨学史无疑是短暂的,但是它却加深并印证了我们对于
中国商周历史和文明的真正了解和认识。正是因为甲骨学的出现,使得中国古籍中绵绵
数千载有关商周历史和文明的种种或明或暗的传说,变成了可资信赖的历史。而这一切
的开始,就不能不直接归功到两个人的身上,一个是甲骨文的发现者王懿荣,一个是甲
骨学的奠基者孙诒让。
首先介绍王懿荣。
王懿荣,生于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卒于光绪二十六年(1900)。山东福山人。
字濂生,又字正孺。光绪六年(1880年)中进士,以翰林擢侍读,官至国子监祭酒。甲骨
文的发现者,金石研究世家,著名甲骨和铜器收藏家。根据《清史稿•王懿荣传
》中的记载:“懿荣泛涉书史,嗜金石,翁同和、潘祖荫并称其博学”。著有《天壤阁
杂记》、《续丛稿》、《各家藏金文目》等。其中,《续丛稿》所收为研究三代青铜器
铭文题跋约十篇。余外皆考证古泉学文章。无器形图,有尺寸说明,有释文,有考证文
字。据褚德彝《金石学录... 阅读全帖
r******y
发帖数: 3838
41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我党应该尽快拥抱普世价值
很多华人教会还不承认自己的基督教是宗教呢。没有宗教,这些说理就从理性上完全是
空洞占不住脚的。
当然,中国的情况复杂,统治者用愚民政策,只让百姓信,不去追究道理。
--------
http://www.confucius2000.com/confucian/rujiao/rxszjm.htm
儒学是不是宗教?这是一个争论已久而又十分复杂的问题。虽然每一次争论都未能取得
一致看法,但是继续深入讨论这
些问题,对于认识儒学的本质及其功能很有意义。就儒学研究而言,我们不能只停留在
知识化的层面上,把儒学解释成
一套知识系统就完事了。我们需要深入到儒学的最深层次,即儒家最关心的心灵层面,
了解其对人生根本问题的解决。
这显然关系到知识与信仰、情感与理性一类的重大问题,有助于儒学研究的深入发展。
正如人们所说,要解决儒学是不是宗教的问题,首先要解决什么是宗教的问题。但是,
这个问题不是只靠简单的“定
义”就能够解决的,最重要的是对宗教的本质能不能形成一些基本的共识?
“宗教”同“哲学”一样是从西方译过来的,运用到中国文化的分析中,就有共性与个
性的问题。就西方而言,宗教及宗教学
理论也有其历史... 阅读全帖
T**********e
发帖数: 29576
42
日前,知名明史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明史研究室研究员王春瑜就网上有关
“湖北咸宁通城出现大量李自成遗物”一事约谈记者。王春瑜呼吁,组织相关专家尽快
对这些文物进行鉴定。一旦这些文物的真实性得到确认,将是360年来明代史料前所未有
的重大发现,对于研究明史,特别是明末清初的历史具有非常重要的史料价值。
王春瑜说,他很少上网,起初听到湖北通山李自成研究会在网上发布其发现一千多件明末
文物的消息,他“将信将疑”。在两次亲赴通城实地查看之后,他认为金皇冠、凤冠等一
部分文物的真实性可以确定。王春瑜解释说,李自成攻进北京城后的42天中实行拷掠政
策,作为战利品,他把北京宫廷里的许多珍贵文物用大车一日不停运往西安。他在北京所
抢财富的最后下落,一直以来成为一大历史悬案。
王春瑜说,多顶金皇冠、金凤冠非常珍贵。在此之前,全国发现的金皇冠只有两顶,一顶
是万历皇帝的陵墓定陵发掘时出土的金皇冠,现藏国家历史博物馆。故宫现在一顶金皇
冠、金凤冠都没有。这些东西是从湘鄂赣交界的深山老林中发现的。李自成的余部高一
功、李过,夫人高桂英等曾在那一带活动,后来高桂英、牛金星等隐居起来,其后代将这
些珍贵文... 阅读全帖
l****o
发帖数: 5435
43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李光满的品金庸真好看
[品金庸小说人物(22)]黄药师:潮声箫语,清雅不俗 (2007-04-07 16:01:15)转载▼
标签: 金庸 小说 武侠 人物 黄药师 东邪 分类: 侠之大者--金庸武侠人物评传
黄药师是金庸小说《射雕英雄传》和《神雕侠侣》中的重要人物,可以说是一个介
乎科学、艺术与武学之间的人间奇人,是武学大宗师,三次列名于华山论剑“五绝”,
被称为“东邪”。其女黄蓉,聪颖过人,承其衣钵,其外甥女郭襄,行事往往出人意表
,被称为“小东邪”,很得黄药师喜爱。黄药师最投缘的朋友是风华少年杨过,两人为
忘年交。
黄药师多才多艺,对阴阳五行八卦天象地理医学算数以及琴棋书画、诗词歌赋都有
极高的造诣,可以说是一个全科全书似的人物,他夫人也是一个聪明绝顶之人,对高深
如《九阴真经》一类的武学秘笈不仅能过目不忘,而且看一遍就能倒背如流。传之于黄
蓉,虽然她并不十分有兴趣,可对阴阳五行和高深算数均十分精通。因此可以说,黄药
师是一个科学、艺和武学世家。桃花岛是黄药师的私人禁地,他人轻易不敢是踏足,就
是欧阳峰、洪七公、周伯通等人进入该岛也无法行得自由,黄药师在这里显示了他高超
的科学知识,他在种植花草... 阅读全帖
t*******a
发帖数: 4055
44
阶级意识:穷人与富人难以跨越的鸿沟
产业人网 2018-01-08 08:45:36 本文作者:王耀海本网编辑:塞尼
分享到: 邮件 有道云笔记 微信 QQ空间 新浪微博 QQ好友 复制网址 打印
更多
0
【本文为作者向产业人网(chanyeren.com)的独家投稿,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
不代表本网观点,转载请保留本声明并注明来源】
即便经过宣传限缩,穷人受苦的新闻仍然时常出现。对这样的信息,不同的人会产生各
异的认识。有的人认为可怜,有的人感受到悲哀,有的人觉得这是动物社会中的必然,
有的人悲叹这是前世造孽太多所以福报太少,更有些人认定穷人不好好干活,活该受罪
。类似的多元认识还有很多,基本上都表现为“一事诸多观点”,如同苏轼说的“横看
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为什么对相同事实,会产生如此多元认识?
1515373024750517.jpg
一、阶级意识及其特性
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意识被物质决定。现实来看,利益是物质的集中代表。也
就是说,物质利益决定意识,什么样的利益决定什么样的意识。按照利益获得路径,不
同人群对利益占有层次和程度不同。由此形成的各种人群,...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45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躲了1800年!曹操遗骸找到了
躲了1800年!曹操遗骸找到了 合葬两女又是谁?(组图)
中时电子报 2018-03-26 11:13 51611 次阅读
躲了1800年!曹操遗骸找到了 "不封不树"遗嘱掀议论(图/翻摄《红星新闻》)
大陆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于2016至2017年间,发现在河南安阳墓室内藏有3具遗体,
经专家鑑定后认为,其中一名男性遗骸确定为曹操,而另外2名则为女性身分,一名年
约50岁,一名20岁左右,身分未知。
综合陆媒报导,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公佈曹操高陵(俗称曹操墓)包含外夯土基槽、
神道、东部建筑、南部建筑等五大陵园主要结构;墓室内则发现3具遗骸,其中男性遗
骸较为完整,研判年约60岁,几乎可以确认就是曹操,而另2名则为女性身分,一名年
约50岁,一名则为20岁左右,但由于遗骸不完整,身分则仍有待确认。
据《三国志.魏书.后妃传》记载,曹操夫人卞氏是合葬进曹操墓,但卞氏70岁左右过
世。因此专家推测,这2名女性遗骸身份极可能是曹昂之母和曹丕之母,"年龄大些的女
性是曹丕母亲,年龄轻的女性则是曹昂母亲。因为曹昂的母亲较刘氏早死。"
而根据《三国志.魏书.武帝纪》记载,建安二十三年,已至暮年...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46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邀请作者认领本论文
邀请作者认领本论文
第一作者:刘学堂
作者简介:刘学堂,新疆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乌鲁木齐 830054);李文瑛,新疆
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乌鲁木齐 830011)。
人大复印:《历史学》2014 年 06 期
原发期刊:《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 年第 2 期 第 79-88 页
关键词: 史前“青铜之路”/ 小麦西东向传播/ 黄牛与绵羊西东向传播/ 中原早期文
明/
关键词: 史前“青铜之路”/ 小麦西东向传播/ 黄牛与绵羊西东向传播/ 中原早期文
明/
摘要:石器时代东西方人群的远距离迁徙。初步奠定了内陆欧亚人类及文化分布的基本
格局。青铜时代东西方人群的迁徙更加频繁,这时期欧亚大陆西东向的文化交流可以用
史前“青铜之路”来概括。史前“青铜之路”主要指的是欧亚西部青铜技术东向的传播
途径、方式与过程,同时随着史前“青铜之路”的开辟,自西向东传播的还有小麦和大
麦的人工种植技术、羊和牛的驯养,它们共同构成了史前“青铜之路”研究的内容。史
前“青铜之路”的形成和繁荣时期,正是中原文明起源与发展的关键阶段。中原文明的
起源是多种因素碰撞交融与发展的结晶。20世纪末...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47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邀请作者认领本论文
四、中原地区的青铜革命与文明的起源
考古发现与研究表明,距今五千年或更早,中国北方的红山文化和南方的良渚文化,已
经迎来文明的曙光。不过,这两支局限一隅的有神权至上特质的文明很快衰落。从公元
前3 千纪中叶开始,多种文明因素向中原黄河流域汇聚的趋势明显,出现方国林立的初
期文明形式,到公元前2 千纪初期前后,随着多元文明因素的汇聚与交融, 文明因素
的碰撞与整合,中原早期文明的内涵有了质的升华,出现夏文明輪輴訛。对于中原夏文
明出现的原动力或者说机制问题,是近年来中国历史考古学界关注与争议的焦点。
(一)中原文明起源过程的技术因素问题
中原文明起源的探讨,长期以来学术界聚焦于两个方面。一是中原等地的以早期城址为
轴心的聚落考古研究輪輵訛;二是以墓葬规模、随葬品、墓葬主人的社会地位变化,以
及社会秩序的确定輪輶訛。
聚落考古在文明起源研究中具有标志性、概括性意义, 在文明起源研究中有着无法替
代的重要意义。不过文明起源是一个极为复杂的体系工程,大型聚落和城市只是文明起
源过程中的一个结晶。在文明形成过程中, 聚落和城市可以理解成文明体的表层结构
,是文明的结果与呈现。支持表层结构进步与改...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48
良渚遗址:实证中华5000年文明史
来源:文汇报 作者:蒋萍 刘海波 丁毅强 时间:2018-07-20
45 0 中华文化 字号:A-A+
分享到: 收藏 打印
QQ图片20180720095833.png
▲良渚古城鸟瞰图
【编者】考古实证,早在5000多年前,我们的祖先便已点亮文明绚烂的火花。经历十余
年的孜孜以求,“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取得了很多重要进展,并于近期公布成果。本报
记者沿着考古学家们的探铲,踏访这些重要都邑性遗址考古现场。今天起,本报推出一
组报道,聚焦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与读者一起分享我们的祖先用勤劳与智慧创造
的令人惊叹的文明硕果。
在闭馆315天后,最近全新亮相的良渚博物院,用新的展陈理念和模式,让沉寂5000年
的良渚文化 “开口说话”。
良渚文化距今约4300至5000年,主要分布在长江下游环太湖流域。良渚遗址位于浙江省
杭州市余杭区,是良渚文化遗址中最高等级的遗址,其核心的良渚古城是中国当时最大
的城址,由宫殿区、王陵区、作坊区、仓储区和内外环通的水路系统构成复杂的城市系
统,外围有祭坛和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利系统。
从1936年杭县良渚镇人施昕更... 阅读全帖
J*******l
发帖数: 133
49
【 以下文字转载自 ChinaNews 讨论区 】
发信人: JohnSMill (John S Mill), 信区: ChinaNews
标 题: 我梦见了汉武帝、唐太宗、明太祖、孙中山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Oct 19 11:56:57 2012, 美东)
昨夜入寐,忽觉形神漂移,乘风而行。至一广厦,琼楼玉宇,耸然有切云之崔巍。仆望
之良久,不知所在。忽又有四人携手谈笑而来。为首一人,头戴十二旒冕,身着交领右
衽之玄色上衣下裳,容貌俊伟,气宇拔群。第二人戴黑色幞头,身着明黄圆领衫,眉目
清朗,英武不凡。第三人衣裳形制与第二人相同,头戴翼善冠,昂然伟器,龙啸鹰扬。
第四人身着灰色硬挺中山装,面容可亲,目光坚毅。
仆惶惧甚,手足无措。四人趋前,其为首服玄衣裳者笑问曰:“子下界凡人乎
?神明乎?鬼魅乎?”
仆答曰:“下界凡人尔,敢问四位尊者何人?”
玄衣裳者曰:“吾大汉孝武皇帝也,此戴幞头者大唐太宗文皇帝也,翼善冠者
大明太祖高皇帝也,末者中. 华. 民. 国大总统孙文也。”
仆大惊,战栗欲拜,武帝笑而止曰:“吾非子之君,子非吾之民,毋拜,长揖
可矣。”
仆揖四人,... 阅读全帖
wh
发帖数: 141625
50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福建民居之一:五凤楼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Fujian 讨论区 】
发信人: wh (wh), 信区: Fujian
标 题: 福建民居之一:五凤楼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Jul 13 17:56:45 2014, 美东)
最近读了《中国传统民居建筑》,是91年香港出版的。几位编著人字里行间流露一片乡
里乡情:港大建筑系主任在序言里鼓励年轻学生多了解本国本土文化,不浮于西方流行
建筑潮流;又说带领学生考察内地偏远农村时,所到之地如蜀中的罗城、闽西的永定、
粤北的始兴,学者书生们被当地淳朴的民风、充满智慧的民居和安静平和的民众深深感
动。博物馆长在另一篇序言里说,民居不如大型宫殿复杂,适合推广中国古建筑知识。
多年来走访新界各乡,唯独父老情怀,乡里心意,永难磨灭。书作者、港大建筑系讲师
在结语里说,传统民居成为现代化发展的牺牲品,民居日益被建筑密度更高、生活设备
更先进的高层建筑代替,越来越多的古建筑消失于急促的经济发展之下。保护民居和文
化遗产有赖于大众的了解、社会的自觉与支持。几位专家齐心协力为家乡做事,令人起
敬。
书中介绍的福建民居有五凤楼与客家土楼两种。五凤楼是福建西部的客家人住... 阅读全帖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