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觉受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
a*******2
发帖数: 465
1
达真堪布仁波切慈悲开示:

修行人通过一段时间的禅修,肯定会有各种各样的觉受和神通。若是你不精通佛理
,把一些觉受当作境界,这样很容易走火入魔。
以前,青海那边有几个人在一起禅修。有一个人突然有了“神通”,他能看见今天
要来什么人,会带什么东西等。于是他去问上师。上师告诉他:这不算什么。然后上师
把念珠在他头上放了一下,他的“神通”就消失了。这是一种觉受,并非真正出现了神
通。有的人执着这些,就去搞神通,去造业了。
还有,甘孜有一位依科喇嘛,他是非常有成就,是藏地一位出名的大德。他的弟子
修禅定时,经常会出现“神通”等这些状况。这个时候,依科喇嘛就会找来一些小喇嘛
,让他们跟那些有“神通”的弟子推打嬉戏,这样就好了。其实这些只是一些觉受而已。
若是你修出了禅定,尽管你还没有智慧,没有境界,也真正会出现神通——宿世通
、天眼通、神足通等等。但是,这些神通和解脱有没有关系?没有关系。有神通的人能
不能解脱?不一定。有神通的人是不是有境界的人?不一定。神通若是用好了,也是好
事;若是用不好,还不如没有。
佛在世的时候,提婆达多造了破和合僧的罪业。佛是福慧圆满者,佛... 阅读全帖
P****S
发帖数: 2286
2
藏传佛教里凡夫修行成果分为觉受,验相和证悟三个层次。
觉受的意思就是楼上兔子王讲的。具体哪种觉受跟修的法有关。
验相就是经论里说修某种法如果成功了会有什么情况。
比如修金刚萨埵忏悔。 1、外验相:比如梦见雪山、穿白衣,或梦见呕吐不净食物,梦
见日月升起、自己在虚空中游行,梦见大火、水牛、制伏黑人,或者梦见比丘、比丘尼
传法,梦见上师金刚萨埵授记,或者梦见坐法座,在微妙宫殿中安住,或者梦见树出乳
汁等。这些都是初学者以如法修行而清净业障的验相。2、内验相:就是烦恼越来越少
,自己的相续在逐渐改变,以前很深的习气逐渐浅薄,内心日益清净,对上师三宝的信
心、对众生的悲心在增强,修法容易相应。这些都是内验相。(这段是益西彭措堪布讲
的)
再比如留下金刚心得圆照比丘妮据说她修金刚橛修得挺不错。她拿着金刚橛能够把它插
在石头上面;拿一个盆子装了水,把金刚橛能插在水里面也不倒;能劈开大石。
证悟就是证悟空性。
t******g
发帖数: 17520
3
觉受这个, 站桩, 跑步等等久了, 都会有点“感觉”的, 不光是打坐才会有的
白天禅修“得当” 会导致夜晚潜意识purge的激发,是一种相当有效的解压
当禅修深的, 在梦中也能有“觉知” 或许那种状态下就是验证的梦了
个人猜测验相这个东西没有定数, 在自己不明白的情况下问对自己熟知的老师,
答案也可能不是, 这个就是这个, 那个验证那个。。。
这就是为什么对各自的禅修境地不说,因为就像是一个正在炒菜的, 一直在听,
“豆腐干和黄豆一起嚼会有肉味一样”这种话, 干扰比较大, 用处却很少
M*******A
发帖数: 14451
4
没看懂,觉受是什么?怎么出现的?
t******g
发帖数: 17520
5
能当成境界的觉受,最初期可能就是“沉没”
就是在带着迷雾的似是而非的“禅悦”下, 看似轻安的状态下, 就那么呆着。。。挺
舒适的, 也什么都“不管”了
t******g
发帖数: 17520
6
我还有个觉受的例子
初中的时候我妈给我说的, 可能她觉得可以算是青春期性教育的一部分吧
当时她做急诊科的医生, 一次有个男teen来就诊, 是把曲别针插到自己的
鸟道里卡出, 拔不出来了。。。。
想到这个的原因是前一段时间听NPR讲tumor, 说是有个男的看着曲别针就能hard on,
越是闪亮的就越是厉害, 其他的没用。。。后来脑子里一个tumor 拿走了这种技能就
消失了。。。

发帖数: 1
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身根细滑触所生之乐受
六识论之应成派中观师月称、莲花戒、阿底峡、宗喀巴等人,指鹿为马而说意识
即是无分别智之智体,而以攀缘佛菩萨解说意识于止观中之心相为手段,使人信以为是
诸佛与菩萨之圣意,使其男女双身修邪淫之意识境界法合理化,乃是极端不诚实的不善
行为。为正解“无分别影像”之真实义,显示与宗喀巴所说截然不同,先举示弥勒菩萨
于《瑜伽师地论》所说,以昭公信:
云何所缘?谓有四种所缘境事。何等为四?一者、遍满所缘境事,二者、净行所缘
境事,三者、善巧所缘境事,四者、净惑所缘境事。
云何遍满所缘境事?谓复四种:一、有分别影像,二、无分别影像,三、事边际性
,四、所作成办。云何有分别影像?谓如有一,或听闻正法,或教授教诫为所依止,或
见,
或闻,或分别故,于所知事同分影像,由三摩呬多地毘鉢舍那行,观察简择、极简择、
遍寻思、遍伺察。所知事者,谓或不净,或慈愍,或缘性缘起,或界差别,或阿那波那
念,或蕴善巧,或界善巧,或处善巧,或缘起善巧,或处非处善巧,或下地麁性上地静
性,或苦谛、集谛、灭谛、道谛,是名所知事。此所知事,或依教授教诫,或听闻正法
为所依止,令三摩呬多地作意现前,即于彼法而起胜解,即于彼所...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合集] 圆觉经 6: 清净慧菩萨
☆─────────────────────────────────────☆
Yisu (大头教主) 于 (Thu Apr 5 09:35:34 2012, 美东) 提到:
问:"一切众生及菩萨如来世尊所证所得,有什么差别?"
答:"“善男子,圆满觉悟的自性,不是前面所说的五种性,因随缘而起,所以说是‘
性有’;又随缘而起不是实有,所以无处取、无所证。在真如实相中,实则没有菩萨和
众生可言。这是为什么呢?菩萨和众生都是幻化的,因为幻化的都将消亡,也就没有可
用以取证的。比如眼晴不能看到自己本身,自性本来平等,不是强制使他们平等的。迷
惑颠倒的众生不能除灭一切幻化,对于一切幻化或除灭,或未能除灭,除灭的功力不等
,则便显有差别。如果随顺寂灭圆觉,平等无待,也就没有寂灭以及证悟寂灭的人。
“善男子,一切众生从久远的过去以来,便妄想有实在的自我和爱我的人,而不知道因
为有念念生灭,所以才生起憎爱,沉迷于五欲中。如果能够遇到好的教友,教导他开悟
清净圆觉本性,明了诸法起灭,则会知道此生空自担负忧悲苦痛的劳虑。如果有人永远
断除劳虑,就能得知法界清净,如果执着于清净见解又会成为自己... 阅读全帖
Z******O
发帖数: 37
9
法王在多生累劫中示现了种种不同的形象利益有情。是我等大师释迦摩尼佛早在二千多
年前就于《文殊根本续》中授记的大德,此续云:“名为啊字大德者 ,受持佛陀之正法
,具慧功德诸尊敬,授记获证正等觉,将悟我之诸菩提。
转世的授记
法王在多生累劫中示现了种种不同的形象利益有情。是我等大师释迦摩尼佛早在二千多
年前就于《文殊根本续》中授记的大德,此续云:“名为啊字大德者 ,受持佛陀之正法
,具慧功德诸尊敬,授记获证正等觉,将悟我之诸菩提。“其中的梵文”啊”即是指法
王晋美彭措。
对于法王的名字,一千二百多年前,持明大师莲花生又进一步地加以说明了。在《甚深
幻镜》中预言:“我子降魔金刚者,将于康区新龙地,潺潺缓流江河畔,巍巍山峰雪山
前,龙年降生密咒师,成为列绕朗巴尊,修持无上密乘道,开取诸多伏藏品......尔后
转世之灵童,鸡年诞生于多康,名有啊字通三藏,教法住世三千年,九百获得大成就,
随行瑜伽六千余,结缘众生有七万,大师年寿八十六。”
伏藏大师列绕朗巴本人也确切地指出了自己转世灵童的七种标记,尊者在《未来授记文
》中写道:“降魔金刚之化身,鸡年降生法源地,父亲之名为莲花,母亲名为璁玉海,
手... 阅读全帖
Z******O
发帖数: 37
10
法王在多生累劫中示现了种种不同的形象利益有情。是我等大师释迦摩尼佛早在二千多
年前就于《文殊根本续》中授记的大德,此续云:“名为啊字大德者 ,受持佛陀之正法
,具慧功德诸尊敬,授记获证正等觉,将悟我之诸菩提。
转世的授记
法王在多生累劫中示现了种种不同的形象利益有情。是我等大师释迦摩尼佛早在二千多
年前就于《文殊根本续》中授记的大德,此续云:“名为啊字大德者 ,受持佛陀之正法
,具慧功德诸尊敬,授记获证正等觉,将悟我之诸菩提。“其中的梵文”啊”即是指法
王晋美彭措。
对于法王的名字,一千二百多年前,持明大师莲花生又进一步地加以说明了。在《甚深
幻镜》中预言:“我子降魔金刚者,将于康区新龙地,潺潺缓流江河畔,巍巍山峰雪山
前,龙年降生密咒师,成为列绕朗巴尊,修持无上密乘道,开取诸多伏藏品......尔后
转世之灵童,鸡年诞生于多康,名有啊字通三藏,教法住世三千年,九百获得大成就,
随行瑜伽六千余,结缘众生有七万,大师年寿八十六。”
伏藏大师列绕朗巴本人也确切地指出了自己转世灵童的七种标记,尊者在《未来授记文
》中写道:“降魔金刚之化身,鸡年降生法源地,父亲之名为莲花,母亲名为璁玉海,
手... 阅读全帖
r*****e
发帖数: 1196
1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合集] 什么是受想行识
☆─────────────────────────────────────☆
Sekon (求空,其实是色) 于 (Wed Jun 4 09:24:53 2008) 提到:
什么是受想行识?正宗的怎么解释的?你怎么理解的?
我先抛点砖,好引大家的玉。
受:浅点说就是五官感受,深点说是天地之灵气灌注脉络。
想:浅点说是思想,深点说是Matrix最近在探讨的不想之想的潜意识。
行:浅点说是德行,性情,深点说是对运的交互影响。
识:浅点说是知识,智慧,深点说是灵的沟通。
☆─────────────────────────────────────☆
WaiChi (WaiChi) 于 (Wed Jun 4 09:48:08 2008) 提到:

五蕴中的受想行识, 是指:
受 = 身体感官觉受, 及灵体的或形而上的觉受.
想 = 能思考的脑袋, 及形而上的能思考的心.
行 = 能驱使运作应用的此驱使运作应用.
识 = 脑袋能觉知, 能意识到, 及形而上的能觉知, 能意识到的此意识.
☆─────────────────────────────────────☆
W****i
发帖数: 565
1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什么是受想行识

五蕴中的受想行识, 是指:
受 = 身体感官觉受, 及灵体的或形而上的觉受.
想 = 能思考的脑袋, 及形而上的能思考的心.
行 = 能驱使运作应用的此驱使运作应用.
识 = 脑袋能觉知, 能意识到, 及形而上的能觉知, 能意识到的此意识.
S**U
发帖数: 7025
1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runsun = 如觉?
http://agama.buddhason.org/book/as/as088.htm
088.锐利的阿支罗迦叶 ──朝闻道,朝入涅盘
有一天早上,佛陀正走在往王舍城的路上,打算进城乞食,而阿支罗迦叶正好要办
点事,从王舍城里走出来。
阿支罗迦叶远远地看到佛陀迎面走来,赶紧拦住佛陀,请求佛陀说∶
「瞿昙!我有点问题想请教你,可以耽搁你一些时间吗?」
「迦叶!现在不是时候,我正要进城乞食,回来再为你解答好了。」
「瞿昙!只耽搁你一点时间,好吗?」
「迦叶!现在不是时候,回来再说吧。」
「瞿昙!为何不现在答应我?你这样不就是拒绝我吗?就只问一个小问题而已,请
为我解说吧!」
「好吧,迦叶!你就问吧。」
「瞿昙!我们的苦,是自作的吗?」
「迦叶!不是这样的,你这样问,我无从谈起。」
「那苦是他作的吗?」
「迦叶!这样问这也无从谈起。」
「是自他共作的吗?」
「迦叶!这样问还是无从谈起。」
「那是非自、非他的无因作吗?」
「迦叶!更不是这样的。」
「瞿昙!我问苦是自作、他作、自他作、或无因作,你都不作『是』或『不是』的
正面回答,而说无从谈起,那到底还有苦吗?」
「迦叶!苦确实是有的。」
「... 阅读全帖
q****u
发帖数: 1421
1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圆觉经 6: 清净慧菩萨
我不知道。和心相关的,我不敢直接答。我这样回答你。根据法理,心能“决定”,
能“觉知”。实况中我是这样的,决定念佛号,佛号出来,有脑念(也就是对应佛号的
这个业相,有相应之业识),可能有心念(不确定)。又见其它内外之业相,并产生相应
之业识。内在指闭眼见明见暗,身体冷热等之觉受;外在指比如门震动之声。
以上种种掺杂在一起是一锅粥,在这其中,我尽量保持佛号不断,同时随缘觉知其它
所发生的事。
保持“决定”和“觉知”,此为正念;若未能保持即为生“妄念”。
n********n
发帖数: 8336
15
五受蕴,五取蕴就是五蕴,叙说角度不同。
五受蕴或五取蕴,是指任何被观察感知的名色;观察感知之外的算不上五受蕴或五取蕴。
1.五受蕴(五受阴),觉受接收之五蕴,认“贼”作父,凶戾而不知 - 有被动之意。
2.五取蕴,摄取执取之五蕴,贪爱我执而生烦恼 - 有主动之意。
《俱舍论》卷一云(大正29·2a):“烦恼名取,蕴从取生,故名取蕴,如草糠火。或
蕴属取故名取蕴,如帝王臣。或蕴生沁名取蕴,如花果树。”即名一切烦恼为取。
生命就是五蕴(相续流),或说色、受、想、行、識是組成生命的五种机能,故行善积
德不外乎五
蕴。
W**N
发帖数: 1037
16
懂了。恭谢师兄点化。 :)
福蕴
五蕴取受苦,
厌离如修福。
观音加弥陀,
行善又积德。
--
南无观世音菩萨!
南无阿弥陀佛!

蕴。1.五受蕴(五受阴),觉受接收之五蕴,认“贼”作父,凶戾而不知 - 有被动之
意。2.五取蕴,摄取执取之五蕴,贪爱我执而生烦恼 - 有主动之意。《俱舍论》卷一
云(大正29·2a):“烦恼名取,蕴从取生,故名取蕴,如草糠火。或
蕴属取故名取蕴,如帝王臣。或蕴生沁名取蕴,如花果树。”即名一切烦恼为取。
生命就是五蕴(相续流),或说色、受、想、行、識是組成生命的五种机能,故行善积
德不外乎五蕴。
a*******g
发帖数: 867
17
转贴自:北京龙泉寺出家博客
恩师派我随侍一位法师领十多位护持居士赴陕西扶风法门寺参加一个活动,全程九天,
按戒律,安居期间,外出需要作出界法,沙弥只有七日戒法,剩下的两天要结小罪,待
回寺后忏悔。
寺里学戒的法师详细解释了戒相。然后在他的指导下作出界法。
临行前一天晚上,把近来一些事项打包思维一下,一个剃度不久的沙弥,面对这么复杂
的境界,教内教外,一路上所见所闻肯定少不了,如何拿捏得住呢?
心知师定有用意,正好有机会随师经行,大家都有问题要问,没轮上。
经行散后,按照阿阇梨的教授,用他的手机给师父发了个短信,祈请师父的教诫。师父
很快回复:不住外相,常观自心,向内着力。
阿阇梨跟我几乎乐翻,其中意趣,只能意会,不便言传。恩师从不按常理出牌。即便意
识到他要出奇牌了,但肯定摸不到究竟会出什么,肯定要等翻牌的时候,才猛一拍脑袋
,哎呀,原来如此。
在僧团里,有个概念被不断地提起,我们是被环境所保护着的,刚进僧团,习气、毛病
不断地翻涌而起,然后被僧团清净的力量化解,接着,会不断地从内心里质疑僧团里向
善的主流意识,对忏悔、改变这样的方式有猜忌,会觉得,我照样做,这样行持,到底
有什么意义... 阅读全帖
G****t
发帖数: 1799
18
照见清净心 禅修入门指引
MEDITATION:ADVICE TO BEGINNERS
(本书已根据原版书校对,电子版请上 www.guanyin123.com 佛学网免费下载 南无观
世音菩萨)
作者:波卡仁波切(Bokar Rinpoche)
译者:吴嘉真 陈玲珑
审阅:丁乃竺
出版社:张老师文化
作者简介:
波卡仁波切(Bokar Rinpoche)
一九四〇年诞生于藏西地区的游牧家庭中,经第十六世大宝法王认证为上一世波卡仁波
切之转世。二十岁那年,随着其他上师由西藏……至印度,在印度受教于藏传佛教中最
伟大的上师之一卡卢仁波切(Kalu Rinpoche),在其指导下完成两次三年三个月的传
统严谨闭关。他是藏传佛教香巴噶举传承之法脉持有者,担任多所寺院之闭关总导师,
亦广受其他教派所推崇,……也时常邀请他互相交换心得及讨论。
封面推荐:
随着禅修的进步,缠心的念头会减少,即使念头仍然存在,也已失去了牵制力,不再是
痛苦的原因。我们的心会平静下来,升起愉悦的觉受;甚至我们的脸会变得开朗、和善
及欢喜。我们会变得平易近人;别人会希望时常看到我们。
波卡仁波切是噶举派首席禅修老师,在...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1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藏密空性见之略评
第一节 学密者的省思
学密宗多年,各种开示都指称:密宗的戒定慧、见修行果、信解行证都较显教超胜
,利根精进者甚至可以即身成佛,比起显教需一大阿僧祇劫才能入初地,三大阿僧祇劫
才能成佛,差距实在难以想象。藏密强调自己观成佛菩萨的果位观修,来自历代成就上
师的灌顶与加持,因此精进求法修持,上焉者心契空乐明,证悟大手印;中焉者本尊观
想坚住,佛慢坚固;下焉者每天观修咒念不断,严戒精进,坚信临终时,必能光明解脱
或往生本尊刹土。
藏密典籍开示、观行知见,许多与显教不同;遇到戒律开遮持守、修学知见显密恰
好相反时,强调应依止胜妙的果地金刚乘见解,舍弃下劣的因地般若乘知见。“藏密超
胜显教”如果是事实的话,则密续开示、口诀导引开示,都应超胜或等同 释迦牟尼佛
的经典开示;藏密祖师证量,亦都应超胜或等同显教祖师证量。但为什么学了大手印、
大圆满、诵观空咒、入无分别平等住多年,执意识心不起妄念即是佛地真如,能离于三
界系缚,住于涅槃之境,即是轮涅不二,即身成佛;却连流通最普遍的《心经》都弄不
通,只知道“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在讲十八界的根源──第八识如来藏
,整篇《心经》都在描述第...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20
四、观行蕴处界我之生起次第
次叙蕴我、处我、界我,及其生起次第,广令佛门四众可以依之实地观行而断我见
。若此界众生能断我见之人数极众者,则此界将可渐转清净,由众生之净业因缘故,可
以渐渐成就人间净土也。若佛门弟子中之多数人已断我见者,则必舍弃世相法上(广建
寺院、追求佛教界第一)之营谋,而开始注重人类心性之改善:以教导众生断除我见为
主要弘法内涵,以教导众生舍离我所(财色名食睡)之贪著为主要内涵,即可令社会清
净而不再有人干犯恶业、作奸犯科,则使国土渐转清净,人寿亦可因而渐次增长,福报
亦可因而日渐转增,从此以后,不再以建造金碧辉煌、一尘不染之寺院而可名为人间净
土也!人间净土之成就,在于心净则土净,而非泥土大地之清净故;心方是真实之土故
,众生心净则国土亦将随之渐渐清净,净业使然故。如是方是真实人间净土之建设者。
甲、五蕴我
五蕴我者,谓色蕴、识蕴、受蕴、想蕴、行蕴。蕴者何义?谓众集义、积聚义。
色蕴者,谓人类色身由四大物质所造成,经由父精母血而成就,经由四大所成之食
物而长养,是故新陈代谢、念念变异、生住异灭,由生而长,由长而变异、而老,由老
而死;有生则必有灭,是由物质... 阅读全帖
i*******e
发帖数: 50
21
本解序文
大乘无量寿经解 第一卷
壹、前言
贰、概要
一、教起因缘
二、本经体性
三、一经宗趣
四、方便力用
五、所被根器
六、藏教所摄
七、部类差别
八、译会校释
九、总释名题
叁、正释经义
(壹)序分(第一至第三品)
法会圣众第一
德遵普贤第二
大教缘起第三
大乘无量寿经解 第二卷
(贰)正宗分(第四至第四十二品)
法藏因地第四
至心精进第五
发大誓愿第六
必成正觉第七
积功累德第八
圆满成就第九
皆愿作佛第十
大乘无量寿经解 第三卷
国界严净第十一
光明遍照第十二
寿众无量第十三
宝树遍国第十四
菩提道场第十五
堂舍楼观第十六
泉池功德第十七
超世希有第十八
受用具足第十九
德风华雨第二十
宝莲佛光第二十一
决证极果第二十二
十方佛赞第二十三
三辈往生第二十四
往生正因第二十五
礼供听法第二十六
歌叹佛德第二十七
大士神光第二十八
愿力宏深第二十九
大乘无量寿经解 第四卷
菩萨修持第三十
真实功德第三十一
寿乐无极第三十二
劝谕策进第三十三
心得开明第三十四
浊世恶苦第三十五
重重诲勉第三十六
如贫得宝第三十七
礼佛现光第三十八
慈氏述见第三十九
边地疑城第四十
惑尽见佛第四十一... 阅读全帖
B***o
发帖数: 133
2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Re: 学佛基本问题
“末法亿亿人修行,罕一得道,唯依念佛,得度生死。”持念阿弥陀佛名号,契理契机。
(仅供参考)
佛法的基本与要径
(选自《心声录》:http://www.jzxh.org.cn/index.php?m=content&c=index&a=lists&catid=31
佛法的基本与要径
2011-08-22 21:01:21 来源: 作者:黄念祖居士 评论:0 点击:203
在佛教正道之中,居首位的便是正知正见。所以本文之目的,试图用浅显的道理与文句
,指一指佛教的根本胜义与修行的要径。(一九八七年演讲于北京莲舍)
(一) 本师证悟的无上胜义谛
(二) 生死苦海六道轮回
(三) 背觉合尘与背尘合觉勤
(四) 修戒、定、慧,息灭贪、嗔、痴
(五) 真觉路会归净土
(六) 觉路进程
要盖摩天大楼,必须有坚固的地基;要入汪洋大海,必先具有航海地图与罗盘
;欲证究竟果觉,成就无上菩提,对于无上的圣教,必先有正确的基本认识。在修行的
道路上,能辨别重要的途径,在佛教正道之中,居首位的便是正知正见。在密法中见,
修,行,果,先有正见,才有正修。所以本文之目的,试图用浅显的道...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7025
23
由于缘受生爱,此为十二缘起中的重要环节,随观受以及它们在缘起的影响,在初期佛
教的禅修里占著核心的地位。在修习受念处时需要对任一受是乐受、苦受或不苦不乐受
清晰地觉察。
(廿二)觉乐觉时,便知觉乐觉。觉苦觉时,便知觉苦觉。觉不苦不乐觉时,便知觉不
苦不乐觉。(23)
在将受作基本的三种分类之后,进一步修习将受区分为「世间的」与「出世间的」受。。
(廿三)乐食、苦食、不苦不乐食,乐无食、苦无食、不苦不乐无食。(24)
在上述受念处修习的第一步骤,是要清晰地察觉现在经验的受是乐、苦或不苦不乐受;
到此为止,仅是单纯地感知受本身,而丝毫未对其作反应。
在仅止于单纯地感知受而不去对它作反应时,必须依受的感性色调来观察,对任何现在
所显现的受,例如说「感受到痒」、「感受到兴奋」或其他感受,而不加入个别的本质
与特性。不只不受个人过去的经验内容所影响,而且是将知觉导向苦、乐、不苦不乐的
一般特性。
将受区分为苦、乐、不苦不乐三种类别的主要理由,可以藉由一部《中阿含经》来理解
,此部经指出这三种分类互不重叠。也就是说,当感受到此三种其中之一时,不会感受
到另外两种,此一情境使得修习者不可能将其中之一... 阅读全帖
s*******1
发帖数: 191
2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元真九问----修行 by 谢安朔
http://blog.sina.com.cn/s/blog_94a4e6a0010136tv.html
第三个问题:何为修行?修的是什么?行的是什么呢?如何修?如何行?如何见证?
修行核心就是两样东西,第一个就是忏悔,就是你通过学法,正知见增长,知道自
己过去错在什么地方,要去忏悔,深刻的忏悔;另外一个就是绝对虔诚,虔诚不是说你
去为哪一个人,或为什么真理做什么事情,不是的,这个绝对没有。虔诚就是你可以用
你的生命的全部去供奉真理,从而达到真理让你放下一切妄念妄想执着的要求,这个就
是虔诚。真理为师,真理无师,你们知道吗,因为真理,只是借助了人类的语言组合将
真理展现出来,包括传法的这个人,都是众生因果缘法而生的,他也不是实际的存在,
所以说真理没有老师。
所有的人,未来的修行人都是以真理本身为老师,这个真理是什么呢?真理不是文字
,文字是真理所指的方向,要以自己心里面的动机,最原始的那个“不动空如”为老师
。我经常给别人讲,你们与其去迷信你们自己的智慧、自己的成就,你们与其去迷信你
们做梦中梦到的景象,什么金光巨佛......,不如去迷信你们内心深处不被情感欲望,
妄想习... 阅读全帖
B**M
发帖数: 74
2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抉隐
http://www.yxjs.org/wenji/02_wxlasl/01_wxljsqj/06_yjjjy/01_yjjj
<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入于神通大光明藏,三昧正受,一切如来光严住持。是诸
众生,清净觉地,身心寂灭,平等本际,圆满十方,不二随顺,于不二境,现诸净土,
与大菩萨摩诃萨十万人俱,其名曰:文殊师利菩萨,普贤菩萨,普眼菩萨,金刚藏菩萨
,弥勒菩萨,清净慧菩萨,威德自在菩萨,辩音菩萨,净诸业障菩萨,普觉菩萨,圆觉
菩萨,贤善首菩萨等而为上首,与诸眷属,皆入三昧,同住如来平等法会。>
佛说法四十九年,只说圆觉二字,但始终无法说圆,因圆觉无相,乃生佛平等共具
之心德,非可言说。觉是本性,圆乃德义,性非觉不显,觉非修不圆,圆不圆,在汝自
己,不在佛,不在法,何况文字?惟依文释义,用资印证,如镜照鉴,考证自己觉地如
何,遂假名圆觉。圆觉者,一总持法门也,由此总一切法,持无量义,妙用恒沙,无不
从此流出,所以达体启用也,故曰大陀罗尼门,名曰圆觉。觉相无相,此相乃指觉体,
亦即如实知自心之体相,至打成一片时,方名曰圆。但必以起照为用,至事障断,则烦
恼尽,理障断,所知尽,人法两... 阅读全帖
a***n
发帖数: 1993
2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藏传佛教萨迦派
藏传佛教萨迦派
刘立千著 (王小军提供)
一、萨迦派的传承
萨迦派的派名,是来源于萨迦寺名。萨迦寺是公元11世纪时衮却杰布所创建。衮却
杰布(1034-1102)是吐蕃贵族昆氏的后裔。初学旧派【1】法门,后往莫古隆【2】,依
卓弥?释迦耶协【3】大译师学法,不久又去往依桂?枯巴拉孜【4】已得新译密乘法要
的传授,尚不满足,又往莫古隆请求卓弥传授《道果语教宝法》【5】,卓弥为他分期
传授。四十岁时,在奔波日山【6】灰白土上建立寺院,灰白土藏语为萨迦,遂名萨迦
寺。他住持该寺广传新派密法,但当时萨迦派的派名还不显著。
衮却杰布长子名衮噶宁布(1092-1158),又称萨钦【7】。他是住持萨迦教法的法
座第一人,但他并未出家,衣白衣,故认他为白衣【8】初祖。父死时年尚幼,遂请八
日译师【9】 (1040-1111)住持萨迦寺,并依之学法。十二岁时依仗底?达玛宁布【10
】和琼仁钦扎【11】等学习对法、中论、因明等显教经典,从朗?卡乌巴【12】昆
仲学《密集》、《胜乐》、《大黑天》等密法,后在向敦?却八【13】大师处尽学《道
果法门》。此后印度成就大德毗瓦巴【14】亲来萨迦为... 阅读全帖
a*******2
发帖数: 465
27
禅修的方法(第三讲)
达真堪布宣讲于2015年10月1日
为修持成佛要发殊胜菩提心!
为度化一切父母众生要发誓修持成佛!
为早日圆成佛道要精进认真闻思修行!
今天继续讲修持禅定的方法。
第五种方法:观察分别念自身。
在相续中生起烦恼、分别念的时候,看它的自性。每个人的烦恼都不一样,有的贪
心重一点,有的嗔恨心重一点。若是贪心重,可以先去观察贪心的所依(对境),看看
是对何人何物生起了贪心;然后去观察贪心本身的自性,这个时候所有的烦恼、分别念
自然就会消失,即“自然解脱”。这种“解脱”不是真正的解脱,只是分别念暂时消失
了或烦恼暂时息灭了,称为“解脱”。自然解脱后,不要去想其他的,什么也不想,在
这样无缘的状态中放松、安住。
当烦恼、分别念再次生起的时候,又与先前一样。先观察它的所依对镜,然后再看
它的自性,这时它就会消失,在这样没有分别念的无缘状态中安住,保持这种状态,能
持续多久就持续多久。当烦恼、分别念再次生起的时候,再继续如是修持。
前面是以贪心为例进行的说明。其他所有的烦恼、分别念都可以这样去观想、修持
。有些人贪心或嗔恨心重,有些人嫉妒心强,有些人傲慢心大,都可以用这种方法特... 阅读全帖
a***n
发帖数: 1993
2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净治明相》导论 谈锡永
http://read.goodweb.cn/news/news_view.asp?newsid=79382

《净治明相》导论
谈锡永 造
顶礼两代摧魔法王众生依怙主
顶礼三种传承上师持明教法尊
顶礼文殊师利语金刚般若导师
顶礼本净虚空如来藏三身佛陀
一 本来面目与明相——释论名
本论具名《现证自性大圆满本来面目教授·无修佛道》,简称《净治明相》(Nang
Jang)。
“大圆满”道法,即以直指本来面目为建立见地的手段,此同于由菩提达摩大师传
入汉土的教法。关于这点,目前已成不争之论,过去有学者扬禅辟密,实乃由于资料不
足,且有门户成见之故,因而便欠客观。
汉土近期著作,有蓝吉富居士《坛经的修证理论与藏密的大圆满法门》一文(收《
中国佛教泛论》文集),较能道出真相。虽然他所引用的资料与及结论,尚多可补充之
处,但亦可见汉土学者对藏密大圆满的看法,跟六七十年代已有显著的不同。
外人著述,则有 Jeffrey Broughton 的 Early Chan Schools in Tibet(《西藏早
期禅宗》)一文,据敦煌文献,论述西藏于早期曾接受汉土的禅宗思想。此文对禅与大
圆满同源的... 阅读全帖
a***n
发帖数: 1993
2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净治明相》导论 谈锡永
http://read.goodweb.cn/news/news_view.asp?newsid=79382

《净治明相》导论
谈锡永 造
顶礼两代摧魔法王众生依怙主
顶礼三种传承上师持明教法尊
顶礼文殊师利语金刚般若导师
顶礼本净虚空如来藏三身佛陀
一 本来面目与明相——释论名
本论具名《现证自性大圆满本来面目教授·无修佛道》,简称《净治明相》(Nang
Jang)。
“大圆满”道法,即以直指本来面目为建立见地的手段,此同于由菩提达摩大师传
入汉土的教法。关于这点,目前已成不争之论,过去有学者扬禅辟密,实乃由于资料不
足,且有门户成见之故,因而便欠客观。
汉土近期著作,有蓝吉富居士《坛经的修证理论与藏密的大圆满法门》一文(收《
中国佛教泛论》文集),较能道出真相。虽然他所引用的资料与及结论,尚多可补充之
处,但亦可见汉土学者对藏密大圆满的看法,跟六七十年代已有显著的不同。
外人著述,则有 Jeffrey Broughton 的 Early Chan Schools in Tibet(《西藏早
期禅宗》)一文,据敦煌文献,论述西藏于早期曾接受汉土的禅宗思想。此文对禅与大
圆满同源的... 阅读全帖
w*****r
发帖数: 7106
30
揭开佛教历史的大骗局
沙门佛觉
古印度佛教的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释迦牟尼)灭度后,其生前领导的佛教僧团四分
五裂,经过数年后,最终形成两大派系:上座部原始佛教和大众部大乘邪教.前者忠于教主
佛陀的教义教法,继承佛陀亲口讲的原始经典,如法如律修行,而后者大破戒律--由于上
座部佛教长老比丘们的批评和指责,加上为自身违戒而寻求袒护,以及为了发展更多的
信徒,从而得到更多的财物供养和恭敬,这些大众部大乘邪教徒便伪造了大量的佛经及咒
语,与上座部原始佛教抗衡,并将其贬称为小乘.
目前,上座部原始佛教主要分布于斯里兰卡,缅甸和泰国(包括中国傣族在内)等地区,而
大众部大乘邪教主要分布于中国,日本,尼泊尔,朝鲜半岛和蒙古等地区.这些大乘邪教徒
以伪经(大乘经典)和雕像(阿弥陀佛像和药师佛像等)为工具,利用世间病人治病心切,女
人怕死和老人求长寿的心态及偶像崇拜的弱点,不择手段地骗取广大信徒的财物和恭敬,
对社会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巨大的破坏作用.然而,时代在不断进步,人类的智慧
在不断提高.随着社会科技和教育的突飞猛进,人们辨别和认识能力的不断发展,掩盖大
乘邪教表面的面纱会逐渐被揭开.
... 阅读全帖
z**n
发帖数: 22303
3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自由的迷思》

《自由的迷思》是根据丘扬·创巴仁波切(chogyam Trungpa Rinpoche),于一九
七一至一九七三年间,在美国各地所作的演讲结集成书的。由于仁波切的前一本书《突
破修道上的唯物(Cutting Through Spiritual Materalism)》引起热烈的回响,因此
我们决定将这一组演讲稿也付梓刊行。《自由的迷思》可以视为《突破》一书之姊妹作
,也可单独当作一本介绍佛教心理学与西藏禅修的书来阅读。
本书在正文前,是仁波切写来描述修行历程的一首诗歌;书的最后是由仁波切英译
的一篇古典经文——帝洛巴(Tilopa)对弟子那诺巴(Naropa)口授之大手印教法。帝
洛巴乃仁波切所属历时一千一百年的噶举传承之祖师,故将该篇古典经文收录书尾,格
外适切。
|序曲|
登极
修行是努力汲取心灵的滋养,淬砺智慧的剑锋。

父母是非常慈爱的,
而我太年少未能体会。
高原的崇山与深谷美丽无比,
未曾见过低地的我,何其愚昧。

努力汲取心灵的滋养,
淬砺智慧的剑锋,
我寻得永恒的父母
令我再也难忘。

无人左右我的思想,
我显露本我的自性
现出少年王子的风仪。
此皆唯一上师之... 阅读全帖
t******g
发帖数: 17520
32
http://www.jcedu.org/dispfile.php?id=1801
转这个作为我的忏悔, 于大家共勉
释普性
内容提要:六根是连接众生心识与外界的门户,众生之所以流转于生死轮回的苦海
之中,就是因为六根的不清净,从无始以来的一切业报皆是由六根杂染所造成,比如眼
根贪色、耳根贪声、鼻根贪香、舌根贪味、身根贪细滑、意根贪乐境。而贪,是与瞋、
痴紧密相关联的。我们修行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不断断除贪、瞋、痴“三毒”的过程,
而守护根门是断除贪、瞋、痴“三毒”、趋向解脱的根本门径。《杂阿含经》是原始佛
教的根本经典之一,本文就《杂阿含经》中佛陀开示的有关守护根门的问题试加以探讨
,以便我们从守护自己的根门中体悟佛法的旨趣。
关键词:六根、六尘、守护根门
我们在日常的生活中,由于虚妄、颠倒的自我的作怪,总是自觉不自觉地顺著自己
的爱好而选择自己的东西:眼喜欢见自己喜爱的颜色,耳喜欢听自己爱好的音乐,舌喜
欢尝适合自己口味的饭菜等等,不一而足。当现实生活不能满足自我无尽的要求时,我
们就会不断地起惑、造业,产生或大或小的诸多烦恼,正如印顺法师所言:“依佛法说
,有情的生死流转,世间的苦... 阅读全帖
z**n
发帖数: 22303
33
藏传噶举派的恒河大手印和汉传禅宗非常类似,youtube上有噶千仁波切传授的恒河大
手印视频:
http://www.lama.com.tw/content/edu/data.aspx?id=4394
噶千仁波切是公认的恒河大手印大成就者,他的传授极为珍贵。
台湾有书籍出版: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398833
这里还有谈噶举祖师弥勒日巴禅修:
http://read.goodweb.cn/news/news_view.asp?newsid=41675
为什么要讲密勒日巴修定呢 ?有两个原因。其一他是用修定的方法获得大成就的人,他
是藏传佛教中实践佛法的代表人物,他自己说:“我是一个博地凡夫,此生此世,因刻
苦修行而得成就。”他既不是佛的化身,也不是菩萨转世,他就是一位普普通通的人。
这对于芸芸众生来说,更有说服力很强的榜样作用。他的高成就证实了众生都有佛性,
众生都可成佛这一道理。特别是他在修持实践中,不搞哲理佛法,不搞那种口头上高谈
阔论,实际上却不断我见不断烦恼的理论与实修脱节的修持。他的... 阅读全帖
q****u
发帖数: 1421
3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谢安朔】觉悟次第
http://blog.sina.com.cn/s/blog_94a4e6a00100ze4a.html
我写的博文是净化灵魂,升华生命内在境界的法理智慧。必须有实质性的修行,心灵
的忏悔,禅定的境界,对人生态度的归正,方方面面的圆融,整体升华提高,才算得
上是真正的修行。如果心的基点依旧落在人世间的功名利禄、情欲执着上面,看法理
就起不到任何的效果。
要单纯靠禅定往上修,一个境界几年走不过去。因为心灵没有标准,在起心动念的时
候,不知道哪个不是你的。但坚持学正法,会把不属于原始真性的习气业力全部清洗
掉,在还没有意识到这个思维不是你,思维就己经不见了。心灵境界纯净了之后,会
发现平常可以让你生气的、执着的、容易激动的这些情绪,自己还没有意识到,还没
有准备去改的时候,就己经不见了。为什么呢?那就是正法,那就是真理,而真理的
本质一定解体虚妄。
慈悲,不要认为是有意的,是一个“神”有意为你做什么,不是的。慈悲是神本质的
一种特质,就像人有感情一样,没有感情的法界内的空性称为慈悲。它存在生命的微
观构成中,从空性绽放出来的一切光明,内核里就带有无私、奉献、无我,就带有智
慧和无边圆融事物... 阅读全帖
t******g
发帖数: 17520
35
禅修前行
我现在解说如何修习禅定。开始前,跪下来,双手合十置于心前,虔诚礼敬三
宝,口诵下文:
Arahaṃ sammā-sambuddho bhagavā:
Buddhaṃ bhagavantṃ abhivādemi
薄伽梵[7]是阿罗汉、正自觉者:
我顶礼佛陀、薄伽梵。(一拜)
Svākkhāto bhagavatā dhammo:
Dhammaṃ namassāmi.
法由薄伽梵善说:
我崇敬法。(一拜)
Supaṭipanno bhagavato sāvaka-saṅgho:
Saṅghaṃ namāmi.
薄伽梵的僧伽弟子行道正善:
我礼敬僧伽。(一拜)
以你的意、语、行表达对佛陀的敬意:
Namo tassa bhagavato arahato sammā-sambuddhasa.
礼敬薄伽梵、阿罗汉、正自觉者。 (三遍)
归依三宝:
Buddhaṃ saranaṃ gacchāmi.
Dhammă...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3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念死无常
我们要探讨《广论》的下士道。三士道的第一类下士之人,是指在生死当中只追
求自身利乐的人,也就是人天乘。宗喀巴的下士是指能够修行十善业,然而以后世安乐
为目的的修道人;下士道的课程设计,是教导希求来世善趣安乐为目标,也就是要下士
追求未来世人天的安乐,作为他们修学佛法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性的目标。可是这个阶
段性的目标,却是因为对无常法的错误执著而有所损害,根本无法到达《广论》上说:
“如是于其有暇身时,取心藏中有四颠倒,于诸无常执为常倒,即是第一损害之门。”
(《菩提道次第广论》卷3)宗喀巴认为在我们有暇的身心当中,执藏有常乐我净四种
颠倒,其中将无常的世间,错执为常住不灭——这个常倒,是第一个损害之门;因为第
一个错误的常倒执著,后面就跟著乐倒、我倒、净倒,一一跟著发生。
宗喀巴的无常有粗跟细两种分别,在下士道他只讨论了粗的部分;《广论》说:【
于其粗劣死无常中,分别不死是损害门。此复仅念今后边际,定当有死,虽皆共有,然
日日中,乃至临终皆起是念,今日不死,今亦不死,其心终执不死方面。若不作意此执
对治,被如是心之所盖覆,便起久住现法之心。其中有二,谓粗及细,于其粗劣死无常...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37
“上人”一词,通常是尊称等觉菩萨才用的,譬如《维摩诘经》卷二:“如是等十
方无量诸佛,是上人念时,即皆为来,广说诸佛秘要法藏……。”(CBETA, T14, no.
475, p. 548, b16-17),此段经文所说上人者,即是尊称维摩诘菩萨;看来证严法师
似以等觉菩萨自居,所以纵令信徒称之为上人而无拒受之意。但是在现前的理证与教证
上,都已证明证严法师只是尚未断除我见的凡夫,理由是:从声闻法的阿含解脱道来说
,她至今仍然主张“意识却是不灭的”,与世俗人一样落在意识心中,也与常见外道相
同而无异,具足凡夫本质;从菩萨法的佛菩提道来说,她至今仍不肯承认有如来藏,又
未曾证得如来藏,所以也是尚未进入第七住位的贤位菩萨。由这二个写在书中的证据来
看,她既未否定意识心,既不知意识心是常起常断的生灭性,不知意识心的自性是缘起
性空,所以显然未证能取、所取空,则是尚未圆满六住菩萨观行、乃至是尚未修习六住
般若空义的人;她又未证得禅定,显然也是尚未圆满五住证量的人,最多就只能说她是
四住位的菩萨了(虽然这样说有点儿高估了她),所以她至今仍然只是未断我见的凡夫
。以凡夫菩萨而接受等觉菩萨的...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3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久入鲍鱼之肆而不闻其臭
我们之前约略讲过五蕴,为什么要谈五蕴呢,这里再稍微给大家复习一下。之所以
要谈色、受、想、行、识这个五项内容,最主要是希望让大家透过这个五项内容,更精
确掌握什么叫作“我”;如果我们一旦掌握了什么叫作我之后,我们就有机会能够真正
的对治烦恼、减轻烦恼,或是到最后究竟解脱于烦恼。所以对于这个五项内容,我们在
了解的时候,除了要了解每一项的意思是什么之外,并且最好各位在听的时候,听了之
后最好能够自己反覆的思惟:我们是不是有执著在五蕴里面的任何一蕴,然后把这个其
中的任何一蕴当成是自己最宝爱的,乃至于说念念都执持不忘?甚至把五蕴中的任何一
项,把它当作是我们接下来的修行应该追求的目标,那这个就是刚好跟 佛陀所开示的
背道而驰了。所以,我们要建立的就是说:五蕴的内涵,每一个蕴,当各位了解它的意
思之后,应该要思惟每一个蕴它本身是如何的虚妄不实,不值得我们把所有修行的法身
慧命全部都放在这里。所以这是要先跟大家说的。
上次我们谈到了,跟大家解说了色蕴。接下来,我们也是要想办法跟大家解释受蕴
。当然因为时间的关系,我们可能用比较直接简单的方式跟大家说明。
首先,受蕴的这个“受”这个字,我...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39
来自主题: Belief版 - 生天之论--天堂有路何为径
1.十善业道:生天的福德(条件)

持五戒未来世可以继续生而为人,若加修十善就可以往生欲界天 。如《佛为首迦
长者说业报差别经》:“复有十业能令众生得欲天报,所谓具足修行增上十善。”
《分别善恶报应经》卷上:“修习何业得生欲天?修十善业得生彼天。”
因此,受持五戒与力行十善,这是非常重要的!
所谓的十善业道就是十恶业道的相反,十恶业道就是身、口、意的十种恶业。也就
是身恶业有三:杀、盗、淫;口恶业有四:恶口、妄语、两舌、无义语(绮语);意恶
业有三:贪欲、瞋恚、愚痴(恶见、邪见)。
如《优婆塞戒经》卷6〈业品 第24 之1〉中云:
身三道者,谓杀、盗、婬;口四道者:恶口、妄语、两舌、无义语;心三道者:妒
、瞋、邪见;是十恶业,悉是一切众罪根本。
所以,十善业就是指不造这十恶业,因为这十恶是一切众罪的根本。经中接著说:
如是十事,三名为业,不名为道;身口七事,亦业亦道,是故名十。是十业道自作
他作,自他共作,从是而得善恶二果,亦是众生善恶因缘,是故智者尚不应念,况身故
作?
也就是说这十个业与道中,心的三业是我们的意识和意根所想的,还没有身口的行
为造作出来,只... 阅读全帖
z**n
发帖数: 22303
4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大手印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Tibetan_Buddhism 俱乐部 】
发信人: zoun (Konchog Gyamtso), 信区: Tibetan_Buddhism
标 题: 大手印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Dec 5 12:04:46 2013, 美东)
卡卢仁波切讲授
───缪树廉译
佛法广大,传统上说有八万四千法门,据说每一法门所包含的经典,都多到要用一只大
象所能载动的全部墨汁才能写完。佛法富有无尽的法教与善巧方便;每一法教或方便的
根本目的都是一样;协助众生了知心性,以使在各种情况下的众生皆能获益。
根据佛法,正觉有三面。一面是法身,常用金刚持的姿态来象征。人间所流传的密续就
是出自金刚持所表现的觉悟层面。秘密藏密续〈Guhyagarbha-tantra〉中,有一赞叹心
的祈祷文:
我今礼敬心,心似如意宝,
人所有目标,皆由心实现。
心性诸法本;轮回涅槃中,
无不由心生。
传佛教的四大派──萨迦、格鲁、噶举和宁玛──所用修行方法甚多。每派都修加行,
首先是皈依三宝,然后以行动来表现皈依三宝,如顶礼、念诵、献供、净化和修观,使
我们与自己的上师合一。每一派都... 阅读全帖
G****t
发帖数: 1799
4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宗萨钦哲仁波切:三现分
宗萨钦哲仁波切:三现分
来自: 央金(不如去玩儿) 2010-09-07 03:27:23
(编按:宗萨钦哲仁波切于2003年在新加坡开示「三现分」,这是有关三种感知的教授
。在第一天的开示里,仁波切论及学佛闻法的动机──「我们为何要听闻佛法?」以及
「三现分」中的「不净现分」,亦即第一种感知「不清净感知」。)
临终中阴
我们首先讨论动机发心。你们现在在这里一定有很好的理由,特别是在周末,你们有很
多事情可以做,却牺牲那些事情来到这里!尤其是有些人已经听过这个教法很多次了,
却仍然决定牺牲别的事情来这里。当然,你们可以响应说,来这里是为了接受教授,为
了听闻佛法。有时候我们是因为传统而如此做,或因为这样做是对的,或因为某位宗教
老师刚好来这里开示,而你觉得有义务要来,假如你不在这里,特别是亚洲人,可能会
觉得丢脸,我们觉得至少应该把房间填满。这可能就是动机,我们并不知道。
检视自己的动机很重要,但愿这触发我们想要接受教法的动机,能够使我们成佛。我说
「但愿」,是因为大多数时候,我们听闻教法或修持佛法并不是为了要成佛。成佛几乎
像是:假如发生的话很好,没有发生也没关系。大多时候我们去寺庙... 阅读全帖
w**u
发帖数: 311
4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观察情绪与受心念住
你讲的是隆波田体系里的说法。
----------------------------------------------------------------------------
---
原地经行与四念住的关系
2015/01/14隆波田动中禅
作者;岩松
“原地经行”是隆波田内观的一个新的练习方法。练习时,借助于觉知脚底和地面的碰
触来培养觉性,属于四念住中的身念住。四念住是佛陀教导的唯一导致解脱的道路,也
就是身念住、受念住、心念住和法念住。现在我们来谈谈“原地经行”与四念住的关系。
由于六根与六尘持续地保持接触,根据十二因缘,有接触就会生起感受,有感受就会生
起渴爱,因此,身、受、心、法这四个念住并不是单独生起,而是一同生起的。在修习
过程中,我们无法控制觉知的心(觉性)去观察这个或者是那个目标(所缘),觉知的
心会自动选择目标(所缘)去观察。因为在身心五蕴中,并不存在一个固定不变的主体
或者主宰能够掌控觉知的心(觉性),或者充当观察者的角色。
说到这里,可能有人会问:那到底是谁在观察四个念住呢?事实上,只有观察和被观察
的对象,没有观察者。了解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
四念住中... 阅读全帖
q****u
发帖数: 1421
4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谢安朔】造物主--大爱
http://blog.sina.com.cn/s/blog_94a4e6a00102v4uo.html
当我们在生活中,能够时时处处觉察自心,觉醒身心贪欲习气,那么,生活本身就是
修行,人间处处皆是修行者圆觉自性的庄严道场。当我们敢于直面自心,赤诚袒露身
心污垢,以无上虔诚的心地,供养如来究竟佛义,那么,我们在人世间所遭遇的一切
善缘、恶缘,都会因心转境,世间因缘皆会成为圆满佛陀的增上缘。这即是迷时佛度
众生,悟时众生度佛,觉悟者,随顺众生诸缘,度尽自心烦恼,心空则法灭,众生与
如来,同体一性,本来性空,随顺生灭,不取一相,清净周遍,如如不动,是名如来

修行者如实面对自心,观察身心,心灵深处,依旧有很多深重、细腻、很难察觉的习
气罪恶。可是,我热爱这些罪恶,因为他们是我心灵的错误,是心灵曾经迷失后历史
的见证。罪恶就是曾经的我,为何我要去回避他,否定他?
所以啊,我们要接受自己身心深处的罪恶,要去爱这些罪恶,要去理解、包容、宽恕
这些罪恶,因为,他们就是我们自我意识的组成部分。只有爱,可以温暖灵魂;只有
爱,能够融化恐惧;只有爱,可以善解一切冤仇。爱我们自己,原谅我们自己,接纳
...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44
当四册,计五十六万字的《狂密与真密》正式出版后,许多藏密上师如多识喇嘛
等,眼见藏密外道隐匿千年之底细被全盘公开,让藏密无上瑜伽双身修法的底细摊在阳
光下,从此藏密之法不再“秘密”了,面对这样的情形,多识喇嘛不但不趁此机会自我
检视反省,尽速回归佛陀正教,反欲掩盖真相,用 <<破魔金刚箭雨论 >>一书,以恶言
谩骂及颠倒事实、恶意曲解、断章取义、移花接木、恶意栽赃、张冠李戴等等手段,将
平实导师诬谤为恶魔、外道之流。我们于本章第一节略举其中一小部分,供大众检视:
所谓藏密认证的“活佛”其素质之粗糙,顶著世间大学教授崇高名声的藏密修学人,是
如何运用手法,来误导大众.
第一目 毁污
首先,我们来看多识喇嘛是如何用不如理的推论以及扭曲事实的手法来诬蔑平实
导师,我们也针对他这些说法的败阙处,略作举证与评论,以证明多识喇嘛的手法乃是
不如实的欺瞒行为:
一、【一、他没有受过佛教显密经论的正规教育,是一个十足的佛教法盲;
二、他是弄枪棒、练气功、学道术的,由此可知他对佛教和藏密的认识未超出气功
师、道士的水准。……
三、用吹牛撒谎、装神弄鬼掩盖自己的无知和卑劣。】(《破论》p.006... 阅读全帖
z**n
发帖数: 22303
45
【 以下文字转载自 Tibetan_Buddhism 俱乐部 】
发信人: zoun (Konchog Gyamtso), 信区: Tibetan_Buddhism
标 题: 佩玛·丘卓的《当生命陷落时——与逆境共处的智慧》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Jul 20 12:28:24 2014, 美东)
佩玛·丘卓是创巴仁波切最杰出的大第子之一,是西藏金刚乘比丘尼,同时也是甘波修
道院院长,该修道院是北美第一座藏密修道院。
佩玛·丘卓的书有许多有用的建议,她告诉我们佛法如何帮助读者面对现代生活的
严峻现实——包括恐惧、绝望、愤怒,还有控制不了的自己的生活感觉。
内容简介
本书能打开你的慧眼,让生活更踏实、喜乐。它是西藏金刚乘比丘尼佩玛t丘卓对弟子
的开示记录,全书共22篇,看起来是一篇篇独立的开示,实际上是一盏盏精神生活的明
灯,能照亮你心中的晦暗,打开无名的心结,是最具启发性的现代实修经典。
佩玛·丘卓以信手拈来、才华横溢的弘法风格,将藏密大手印直下透视的立断智慧,融
合西方心理学对内在现象的诠释技法,帮助现代人在日常生活中以平和、慈悲而又充满
着幽默的无求之智,勇敢而... 阅读全帖
a***n
发帖数: 1993
4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藏传佛教噶举派
藏传佛教噶举派
刘立千 著

(一)噶举派的传承
(二)噶举派的法要
(三)噶举派的教义
(四)噶举派的特点
(一)传承系统
藏 派
甲 派
(1)穹布噶举──香派七宝传 桑定派
日贡派
噶玛 止贡
蔡巴 达隆 上主巴
(2)达布噶举 鲍绒 主巴─ 中主巴
帕竹─ 亚桑 下主巴
超普
修赛
叶巴
玛仓
(二)噶举派的法要(经续和教授)
幻身
...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7025
47
前言
汉译《阿含经》与对应的巴利《尼柯耶》,对于了解初期佛教的教导极为重要,这些教
导是所有其他佛教形式的基础。如果对初期佛教中心范畴掌握得不精准,就缺乏妥善的
基础来了解其后佛教的思想发展。本文希望对这基础提供个人的微薄贡献。本文将检视
「受」这个术语,以呈现它不同的层面及微细的差别,并揭露它与初期佛教哲理及修行
的关系。本文的经典基础为《阿含经》的开示,尤其以能在巴利《尼柯耶》找得到对应
的经典为主,因为那些《阿含经》与《尼柯耶》所共有的文献,有极高的可能性,可视
为最早的一批佛教文献,因此,便用它们来探究初期佛教的教导。
受(vedanā),是五取蕴中的第二蕴,及一般常见的十二缘起中的第七支,会引
生渴爱的那一支。在这两类文脉中,「受」所扮演的角色,显示出在初期佛教分析真实
(reality)时,受的重要性。依据这个分析,「受」是构成「我」的五种成份之一;
同时当要控制渴爱时,受是在苦的缘起过程的特别联结点。因此,对初期佛教的广泛了
解和特别是对解脱道的理解,「受」及其意涵的评估都极为重要。
下文中,首先我将检视受的一般本质(I),其次探索受跟业报的关系(II),最后讨... 阅读全帖
z**n
发帖数: 22303
48
【 以下文字转载自 Tibetan_Buddhism 俱乐部 】
发信人: zoun (Konchog Gyamtso), 信区: Tibetan_Buddhism
标 题: 佩玛·丘卓的《当生命陷落时——与逆境共处的智慧》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Jul 20 12:28:24 2014, 美东)
佩玛·丘卓是创巴仁波切最杰出的大第子之一,是西藏金刚乘比丘尼,同时也是甘波修
道院院长,该修道院是北美第一座藏密修道院。
佩玛·丘卓的书有许多有用的建议,她告诉我们佛法如何帮助读者面对现代生活的
严峻现实——包括恐惧、绝望、愤怒,还有控制不了的自己的生活感觉。
内容简介
本书能打开你的慧眼,让生活更踏实、喜乐。它是西藏金刚乘比丘尼佩玛t丘卓对弟子
的开示记录,全书共22篇,看起来是一篇篇独立的开示,实际上是一盏盏精神生活的明
灯,能照亮你心中的晦暗,打开无名的心结,是最具启发性的现代实修经典。
佩玛·丘卓以信手拈来、才华横溢的弘法风格,将藏密大手印直下透视的立断智慧,融
合西方心理学对内在现象的诠释技法,帮助现代人在日常生活中以平和、慈悲而又充满
着幽默的无求之智,勇敢而...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49
莲花生大士 作
刘巧玲 译
本文叙述《无染觉性直观自行解脱之道》,这是开示本来觉性最直接的法要,源自
《宁静忿怒尊无上自性解脱最胜教敕》。
敬礼法报化三身,敬礼一切圆证空明觉性之诸佛。
我将开示《无染觉性直观自行解脱之道》,源自《宁静忿怒尊无上自性解脱最胜教
敕》,它为你真实解说自己的本来觉性。有幸佛子,谛听觉照!
三昧耶!
何其奥妙!娑婆与涅槃同时圆具于一心之内,它的本性亘古即然,你却无缘得识。
它空明无染,永世不灭,你却无缘一睹它的丰采。它处处显现无碍,你却视而不睹。因
此著文,为你解说自己的心性。若不了解内在自性,三世诸佛所开示之八万四千法门,
无人得识其中奥义。此言不虚,大雄诸佛之密意尽在于此矣!佛法经典纵然遍满虚空,
究竟教诲终归于导入自性的三要诀。今开显诸佛自性,下文解说修持要诀,此法既无前
行,也无续修。谛听!有幸佛子,谛听!
常人虽也重视心性的问题,且广加研究,对它仍然茫然无知,或落妄见,或入边见
。乃因彼等未能正视心性之本身,只知发展为各种哲学观念及学说,深奥难解,使一般
人错失了认识自性的机缘,以致轮回流转于六道三界,受尽诸苦。由此可知,不觉自己
的心性,是十分可悲...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5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千多年前的一场吐蕃僧争
由于应成派中观自月称以来之传承者,皆把识蕴中生灭性之意识心当作是不生不
灭之中道心,因此于穿凿附会大乘般若无分别智时,仅能以不离意识心分位差别之分别
相貌,而高谈引发无分别智或者悟入无分别。声称莲花戒于八世纪时,在西藏与中国禅
宗住持和尚对于所悟之空性兴起争辩,以藏传佛教应成派中观之意识心为宗旨的无分别
、蕴处界空相法,摧破中国禅宗和尚所主张禅宗所悟菩提心如来藏之无分别。今姑且不
论当时事件发生之确切性,纯粹就法义上是否符合世尊之圣教为准则,来检验莲花戒是
否真的摧破了中国禅宗所悟之无分别心如来藏阿赖耶识(异熟识)?兹举示记载于《顿
悟大乘正理决》中双方之若干往来问答,作为解析判别之根据:
问曰:今看心。除习气,出何经文?
谨答:准《佛顶经》云:“一根既反源,六根成解脱”。据《金刚经》及诸大乘经
皆云
,离一切妄想习气则名诸佛。所以,令“看心”,除一切心想、妄想、习气。
《顿悟大乘正理决》是巴黎国立图书馆第4646号伯希和敦煌汉文写本(注3),其所记
载者,乃是八世纪时中国僧人释摩诃衍与印度僧人莲花戒,双方在西藏拉萨对于禅观之
来往问答质难;由法国戴密微先生加以注解,取名为《... 阅读全帖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