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LeisureTime版 - 读史有感(卢梭)(2)(下)
相关主题
读史有感(卢梭)(1)读维特根斯坦(区别在哪里)
读史有感(卢梭)(2)(上)读史有感(萨特)
读《西方哲学史》(1)张天潘:2011十大最坑爹书名zt
读《西方哲学史》(下)八卦的后果
读《西方哲学史》(黑格尔)6/9读书笔记: social contract theory
读史有感(斯宾诺莎)读《西方哲学史》(二)
读《西方哲学史》(马克思)读《西方哲学史》(上)
读维特根斯坦(一些说明)不乐非君子:颜回之乐在哪里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卢梭话题: 休谟话题: 爱弥儿话题: 罗素话题: 忏悔录
进入LeisureTime版参与讨论
1 (共1页)
t**********k
发帖数: 511
1
读史有感(卢梭)(2)(下)
一般认为,卢梭影响最大的著作有《忏悔录》,《爱弥儿》,《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
基础》和《社会契约论》,只有《忏悔录》我是认真读过,主要是我这人读书是凭兴趣
,另外三本如果不是做历史研究,读起来都有些乏味。主要是他那种风格我有些接受不
了,大片论点都不讲根据,我觉得就是如此,漏洞太多。我现在要讲的是卢梭其人,《
忏悔录》当然是第一手资料。
虽然我知道这本书被认为是惊世骇俗,但读时还是不免给弄得得目惊口呆。比如说,他
曾经有一段时间热衷于躲在黑暗中,见到女人过来,就出来把自己的下身露给她看,有
一回差点给人抓住,就再也不干了。我只能以为是怕给揍一顿,表露自己固然重要,但
皮肉之苦还是不那么好受。当他给人做仆人时,另一个仆人死了,他真心感到悲丧,但
转念一想,我终于可以得到他那一件漂亮的外套了。开始悲丧是真心,后来高兴也是不
假,情感吗,谁能控制得住。
我也读过一些政要,名人的回忆录,都说要还原历史真相,真实的说出自己,但是,没
有一个人像他那样直截了当地说出自己,再怎么恶龊也毫无隐瞒。是那些人比卢梭高尚
吗,我不知道。这本书在文学上的影响是难得有能与之并肩的东西,还有一个非常奇特
而重要的影响,就是对后来心理学,被普遍认为是心理分析的先驱。可见一个人真正说
出自我恐怕是极有价值的,但前提是要有卢梭胆量和文采。
《忏悔录》(confessions)这个名字来自奥古斯丁的名著,本意是在上帝面前对自己的
过失进行悔悟。当然你别指望卢梭会有什么忏悔,他非常高傲,甚至有些洋洋得意。《
维基百科》说:“主题是通过卢梭自己的坎坷一生反映社会对人的某种残害和压迫。在
作品中,卢梭讲述自己“本性善良”,古代历史人物又给了他崇高的思想,但是社会环
境的恶浊以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不平等,使他受到了侵染和损害。卢梭回忆了他孩童时
代所受到的遭遇,入世后社会对他的虐待和他耳闻目睹的种种黑暗与不平,指出社会存
在着“强权即公理”的不平等现象。”这个评价可以算是比较正统说法。
但罗素对这本书的评价是:一点都不真实,乐于自表为大罪人。第一点我有些奇怪,罗
素当然不可能认识卢梭,有差不多二百年的历史间隔,而且这本书的作重点是作者本人
的情感,怎么能判断不真实?当然,把两句话连起来就是说,他乐于自己是罪人,所以
就不真实,但是,这只是罗素的感觉,虽然我基本同意,但却要知道并没有确实的根据
。那么下一个问题就是,为什么卢梭要高兴的做一个罪人?
问题就在于这个洋洋得意,在卢梭谈到自己的无情,那些恶龊的时候,看不出有任何后
悔,或者不好意思。在前面我已经说过,浪漫主义认为人的本能,真正的内心没有什么
是不正确的,所以当然就是应该这样。
他写此书时已经在知识界有相当的名气,目的是回应别人对他的攻击。不过他的回应真
是与众不同,不是为自己辩解,说自己是一个所谓的好人,而是要说出一个真实的自我
,一个赤裸裸的自我。言外之意当然就是:这就是真正我,你们那些高高在上的达官贵
人,知识精英,凭心自问,自己是不是比我高尚。我看你们比我还不如,你们做的恶龊
事难道还少吗?至少我敢坦诚地对待自己,你们敢吗?
不得不说,这是一种非常高傲的回答,表达了对对手极度的藐视。我同意很多人的看法
,这是一种逆反心理,来自于早年所遭受的歧视。心理学的一个基本原则就是当一个人
内心受到了伤害的时候,必定会以某种方式表现出来。这个我们见得太多,比如说我们
这一代人在早年大都遭受过贫穷,这就是一种心理上的伤害。于是当有钱了以后,就难
得对金钱有一个正确态度,要就是极为节省过了头;不然就是像土豪般的肆意挥霍。
罗素对《忏悔录》的轻蔑溢于言表,原因就在于这二个人的出生背景太不相同。罗素出
生在英国那种最有权势的贵族家庭,被一个对他极为呵护的祖母带大,有才华而少年成
名,从来就不缺乏关爱。当然,他也很反叛,倍受攻击,但却从来没有被人藐视。卢梭
却少年就开始流浪,后来做贵族的仆人,那种有才华而被人踩在脚底下的感受罗素是永
远无法理解的,特别卢梭还是一个非常敏感的人。罗素对社会的反叛带有理性的色彩,
你们这样做不对;但是卢梭就完全不同,对那个社会从心底反感,从感情上就不能接受
。或者这样说,罗素以为这个社会固然不对,但是人性就是如此,人都想自己能高高在
上的,慢慢地通过教育来改变人心还是有法可想的;但卢梭认为你们不是做得对不对的
问题,而是你们的存在就是不对,私有财产就是罪恶,文明(必然伴随着私有财产)实
际上是倒退,回到原始社会人们会更幸福。
所以说罗素对卢梭的反感很好理解,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但你不能因此而自鸣得意,难
道要人向你学吗,这实在太过分。卢梭却想,人出自于内心的情感怎么能说错,没有这
个标准,我们又能凭什么来判断对错,难道用“政治正确”,那不过是虚伪或者忽悠。
我是想不清楚这种东西的,大家自己决定。
卢梭对私有制的攻击无疑走到了极端,没有人能比他更进一步,马克思在这一点上,只
是他的一个缩了水的版本。在马克思看来,文明是不能不要的,所以我们彻底消灭私有
制只能在物质极端丰富的条件下才能实现。这个理论就是有些含糊,什么叫极端丰富,
那么现在应该是大力发展私有制来创造物质,还是慢慢地从现在起就开始消灭私有制,
怎么做都可以有理。所以说,卢梭有更好的逻辑上的一致性,人们很容易从那些含糊之
中滑向卢梭,我这个年纪的人对此都不会陌生。
各位怎么想,怎么来判断是自己的事情。
当然,指望卢梭是一个循规守矩的人就是笑话了,但他的有些作为仍然是匪夷所思,常
人根本无法接受。罗素说:“他和黛蕾丝•勒•瓦色同居大约就在这时候(
1745),黛蕾丝是他在巴黎的旅馆中的佣人。他此后终生和她一起生活(不排斥其它艳
事);他跟她有了五个孩子,他全部送进育婴堂。向来谁也不明白,是什么东西引动他
接近她。她又丑又无知;她读写全不通(他教她写字,却不教她阅读);她不晓得十二
个月份的名称,不会合计钱数。她的母亲贪得无厌;两人一同把卢梭及他的全体朋友们
当收入之源来利用。卢梭声言(不管是真情还是假话)他对黛蕾丝从来没有半点一爱一
情;她晚年贪酒,曾追逐过少年养马夫。大概他喜欢的是这种优越感:感觉在财力上和
智力上都毫无疑问比她优越,而且她是彻底倚赖着他的。他与大人物为伍总不自在,从
心底欢喜贫贱愚直的人;在这点上,他的民主感情完全是真诚的。尽管他至终没和她结
婚,他把她几乎当妻子般看待,所有赞助卢梭的名媛贵妇都不得不容忍她。”罗素这一
段话在事实上基本无误,至于解释就是另一回事,你可以看成并非没有道理,但的确非
常刻薄,到底是怎么一回事,谁知道呢。
关于为什么卢梭把孩子全部送进育婴堂,我知道有二个解释,一个是说因为他们一直没
有结婚,所以卢梭要顾及她的名声。这的确是有些搞笑,卢梭当真很在乎她的名声,那
就结婚好了吗,再说卢梭会是一个在乎这种名声的人吗?另一个说卢梭认为自己不是一
个好父亲,不适合教育孩子,恐怕这种感觉并非没有道理。
但是,卢梭却是那个写了《爱弥儿》的人,《维基百科》说:“在《爱弥儿》中,卢梭
试图描绘一个教育体系,使他在《社会契约论》(1762年)中的“自然人”能在不可避
免趋于堕落的社会中生活。卢梭描写爱弥儿和他的家庭教师的故事,以说明如何教育出
一个理想的公民。爱弥儿不是一本详细的育儿指南,不过在其中的确有一些教育子女特
别的忠告。这是西方第一个完整的教育哲学、第一部教育小说。康德称赞《爱弥儿》的
出版是跟法国大革命相提并论的大事件。”这本书对后来的教育学影响极大,有人认为
是现代儿童教育的开山鼻祖。
这真是不知怎么说才好,一个现代儿童教育的先驱居然把孩子都送进了育婴堂,还有比
这更有讽刺的事情吗,可见说和做是完全不同的事情。
当然,像卢梭这样一个人不与社会发生冲突是不可能的,所以他遭到攻击和迫害也是情
理之中。不要说那个时候的欧洲,就是在50年前的美国,也是难以接受的。要是在斯大
林的苏联,送进集中营是没有什么稀奇的;如果在中国,“流氓罪”估计是逃不脱。
但是,现在的很多人往往亏大了这种迫害,说他怎么样英勇不屈。有点像我们过去宣传
鲁迅,怎么,怎么样被国民党反动派疯狂迫害,但是,现在的研究证明,他其实在租界
里日子过得挺滋润,有名而且有钱,如果当真戴笠要他的性命的话,他是活不了的。而
且更为奇特的是,他一边接受着民国政府为数不菲的薪俸,一边使劲骂政府。我到没有
认为有什么不妥,很多中国人是太容易被收买了,再说所谓的自由主义知识分子本来就
是要骂政府的,骂你是为了你好,政府就是给人批评的。
卢梭成名以后大部分时间都过得不错,和教会也有过蜜月,但是他那种要把上帝建立在
情感基础的观念注定会和当时宗教界产生冲突,那在当时就有大麻烦了。于是他的书被
禁,被烧,要抓他去审判,结果难料。不过那时已经是宗教改革之后的欧洲了,不再是
天主教的铁板一块,于是有一些君主愿意而且能够保护他,他可不想殉道做烈士,跑了
完事。他和陀思妥耶夫斯基,索尔仁尼琴完全不同,从来没有遭到肉体上的迫害,如果
把他送进集中营,他会怎么样谁都不知道,我估计他不疯就会给弄死。当然,是没有发
生的事情没有什么意思,他还是一个挺刚强的人,坚持自我,对他攻击只会激起他的斗
志。
就我的理解,首先他是一个极有才华的人,这一点从他的文笔中可以确定;其次,他恐
怕也是一个极有魅力的人,因为他和同时代的许多名人都成为挚友,当然最后都难以避
免的闹翻,对女人就更不用说了;最后,他的言行基本一致,他宣扬浪漫主义,自己就
是一个完全跟着感觉走的人,喜欢一个人,就坦率热情,感情真挚,一旦感情走了,就
形同路人。
值得注意的是,卢梭基本上没有接受什么正规教育,靠自学达到那样的成就的确可以说
是一个奇才。但是,这也造成了他对正规的传统教育的反感,认为那不过是贵族毒害民
众的一个工具。这可以看成是后来反智主义的一个重要根源,如果我们把中国的文革看
成是反智主义的大爆发的话,那么他的影响或多或少是起了作用的。同样简单地说好坏
没有什么意思,这个我以后专门来讨论。
他和休谟之间的关系很能说明问题。他当时在欧洲大陆难得有一个安身之地,有牧师带
领着教徒要追杀他,那可不是开玩笑的事情。休谟对他一直极为钦佩,于是把他接到英
国,他在那里混得相当不错。但是,他突然有了一种感觉,认为休谟是要阴谋杀害他的
主谋,但有时又认为这实在荒唐无稽,于是有一天他拥抱着休谟说,你是绝不会出卖我
的,对不对?
可以想象,休谟是多么的尴尬。当然休谟没有任何理由这样做,因为他认为自己是一个
无神论。当终于两人绝交以后,休谟说:“他在整个一生中只是有所感觉,在这方面他
的敏一感一性一达到我从未见过任何先例的高度;然而这种敏一感一性一给予他的,还
是一种痛苦甚于快乐的尖锐的感觉。他好像这样一个人,这人不仅被剥掉了衣服,而且
被剥掉了皮肤,在这情况下被赶出去和猛烈的狂风暴雨进行搏斗。”
我们都年轻过,应该能理解一个人保持着炙热的情感是一件非常累的事情,难得持久,
社会,传统一般来说都是要求人们压抑感情的,像卢梭那样的确是少见。诗人大概总是
要追寻感情的,于是有人说:自杀有很多方式,其中之一就是和诗人结婚。
可以想象,对卢梭这样的人的行为评价会非常两极,中国人总是在说他怎么,怎么好,
但是,读一读《忏悔录》,那可不是是不是圣人的问题,而是是不是一个无赖的问题,
尽管是一个极有诚挚感情的无赖。
《维基百科》对他的行为没有做评价,我想这是对的。卢梭不是一个行为艺术家,他的
重要在于著作而不是行为,我们应该去了解那些著作所产生的影响,而不是一个历史人
物私人生活。不能因为今天我们受惠于他,就把他夸为一个圣人;也不能因为反感他的
有些作为,就由此去批判他的著作。
历史就是这样复杂,人就是这样说不清楚,谁也没有办法。
C*********X
发帖数: 10518
2
你太能写了。早上我读一遍了,消化不了。
Confession 是Catholic 的仪式吧。。
我个人感觉西方哲学家没有一个不是从小受宗教影响深刻的。。。

【在 t**********k 的大作中提到】
: 读史有感(卢梭)(2)(下)
: 一般认为,卢梭影响最大的著作有《忏悔录》,《爱弥儿》,《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
: 基础》和《社会契约论》,只有《忏悔录》我是认真读过,主要是我这人读书是凭兴趣
: ,另外三本如果不是做历史研究,读起来都有些乏味。主要是他那种风格我有些接受不
: 了,大片论点都不讲根据,我觉得就是如此,漏洞太多。我现在要讲的是卢梭其人,《
: 忏悔录》当然是第一手资料。
: 虽然我知道这本书被认为是惊世骇俗,但读时还是不免给弄得得目惊口呆。比如说,他
: 曾经有一段时间热衷于躲在黑暗中,见到女人过来,就出来把自己的下身露给她看,有
: 一回差点给人抓住,就再也不干了。我只能以为是怕给揍一顿,表露自己固然重要,但
: 皮肉之苦还是不那么好受。当他给人做仆人时,另一个仆人死了,他真心感到悲丧,但

1 (共1页)
进入LeisureTime版参与讨论
相关主题
不乐非君子:颜回之乐在哪里读《西方哲学史》(黑格尔)
读维特根斯坦(摹状词)读史有感(斯宾诺莎)
读维特根斯坦(罗素悖论)读《西方哲学史》(马克思)
罗素《幸福之路》好看么?读维特根斯坦(一些说明)
读史有感(卢梭)(1)读维特根斯坦(区别在哪里)
读史有感(卢梭)(2)(上)读史有感(萨特)
读《西方哲学史》(1)张天潘:2011十大最坑爹书名zt
读《西方哲学史》(下)八卦的后果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卢梭话题: 休谟话题: 爱弥儿话题: 罗素话题: 忏悔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