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Literature版 - 漫灌,想起语言的一些趣事
相关主题
77 / 79红楼假帽 Zz
高雅艺术:科技之明灯色彩 余华
谁来讲讲英诗格律吧Re: 尤里.日瓦戈与帕斯捷尔纳克
【流光飞绮幻,谁为梦里人】[转载] 中国文学的一个阴雨
现状聂鲁达(Pablo Neruda)
Re: [征文]远非完美人生 - 《黄河青山》请教个问题
朱光潜的一首旧体译诗海啸
贾雨村是红楼作者[OCEF]给散才童子:peter and the wolf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隐喻话题: 隐语话题: 事物话题: 诗歌话题: 比喻
进入Literature版参与讨论
1 (共1页)
a***d
发帖数: 2374
1
我死党有一段时间研究隐喻,例句的制造结构为:XX 是 YY,比如“豹子是乔装的探子
”,这句让我们引用了好久。我帮她找例句的时候,从名人的诗里面搬了好几句,比如
“阳光是金色的竖琴”,“悄悄是别离的笙箫”。这颇有些像小兔子的“二三行”。超
越隐喻要求的限制,这个“是”字结构用的最好的,某人最推崇的是徐志摩的“沉默是
今晚的康桥”。有时候表面不相干的两个词,用了个“是”字链接,一下子似乎就有了
些特别的趣味。不过我只是很表面地感觉了一下,没有细究过。不知道大家是否愿意来
说说关于“隐喻”的一些研究、见解或是例子呢?
想起来还有一句“夜是梦的故乡”,当时说出来的时候,一师弟在旁大笑,那不就是“
梦乡”么。。。这又是另一个方面了。有时候司空见惯的词,仔细一品,起源要比现在
的惯用有意味多了,比如“故事”。虽然词的演变过程,按我的理解,大多是有越来越
多的意义被包含进去。印象最深的就是“朝三暮四”了。死党第一次听到这个故事的时
候,竟是欢喜不尽。现在意义很不好的一个词,在当时竟是那么可爱。。。:-)
O****s
发帖数: 1489
2
需要啤酒跟香烟。。。。
现在手头都没有,如果有的话,思考起来会比较愉悦。

【在 a***d 的大作中提到】
: 我死党有一段时间研究隐喻,例句的制造结构为:XX 是 YY,比如“豹子是乔装的探子
: ”,这句让我们引用了好久。我帮她找例句的时候,从名人的诗里面搬了好几句,比如
: “阳光是金色的竖琴”,“悄悄是别离的笙箫”。这颇有些像小兔子的“二三行”。超
: 越隐喻要求的限制,这个“是”字结构用的最好的,某人最推崇的是徐志摩的“沉默是
: 今晚的康桥”。有时候表面不相干的两个词,用了个“是”字链接,一下子似乎就有了
: 些特别的趣味。不过我只是很表面地感觉了一下,没有细究过。不知道大家是否愿意来
: 说说关于“隐喻”的一些研究、见解或是例子呢?
: 想起来还有一句“夜是梦的故乡”,当时说出来的时候,一师弟在旁大笑,那不就是“
: 梦乡”么。。。这又是另一个方面了。有时候司空见惯的词,仔细一品,起源要比现在
: 的惯用有意味多了,比如“故事”。虽然词的演变过程,按我的理解,大多是有越来越

O****s
发帖数: 1489
3
不是,你这么有才,下次一定要到UC来参加“猜字游戏”好不好?

【在 a***d 的大作中提到】
: 我死党有一段时间研究隐喻,例句的制造结构为:XX 是 YY,比如“豹子是乔装的探子
: ”,这句让我们引用了好久。我帮她找例句的时候,从名人的诗里面搬了好几句,比如
: “阳光是金色的竖琴”,“悄悄是别离的笙箫”。这颇有些像小兔子的“二三行”。超
: 越隐喻要求的限制,这个“是”字结构用的最好的,某人最推崇的是徐志摩的“沉默是
: 今晚的康桥”。有时候表面不相干的两个词,用了个“是”字链接,一下子似乎就有了
: 些特别的趣味。不过我只是很表面地感觉了一下,没有细究过。不知道大家是否愿意来
: 说说关于“隐喻”的一些研究、见解或是例子呢?
: 想起来还有一句“夜是梦的故乡”,当时说出来的时候,一师弟在旁大笑,那不就是“
: 梦乡”么。。。这又是另一个方面了。有时候司空见惯的词,仔细一品,起源要比现在
: 的惯用有意味多了,比如“故事”。虽然词的演变过程,按我的理解,大多是有越来越

j*****b
发帖数: 1271
4
这个话题不错!

【在 a***d 的大作中提到】
: 我死党有一段时间研究隐喻,例句的制造结构为:XX 是 YY,比如“豹子是乔装的探子
: ”,这句让我们引用了好久。我帮她找例句的时候,从名人的诗里面搬了好几句,比如
: “阳光是金色的竖琴”,“悄悄是别离的笙箫”。这颇有些像小兔子的“二三行”。超
: 越隐喻要求的限制,这个“是”字结构用的最好的,某人最推崇的是徐志摩的“沉默是
: 今晚的康桥”。有时候表面不相干的两个词,用了个“是”字链接,一下子似乎就有了
: 些特别的趣味。不过我只是很表面地感觉了一下,没有细究过。不知道大家是否愿意来
: 说说关于“隐喻”的一些研究、见解或是例子呢?
: 想起来还有一句“夜是梦的故乡”,当时说出来的时候,一师弟在旁大笑,那不就是“
: 梦乡”么。。。这又是另一个方面了。有时候司空见惯的词,仔细一品,起源要比现在
: 的惯用有意味多了,比如“故事”。虽然词的演变过程,按我的理解,大多是有越来越

a***d
发帖数: 2374
5
明明是门内的耳朵,用来听的,是怎么和鼻子嗅挂上钩的呢?

【在 a***d 的大作中提到】
: 我死党有一段时间研究隐喻,例句的制造结构为:XX 是 YY,比如“豹子是乔装的探子
: ”,这句让我们引用了好久。我帮她找例句的时候,从名人的诗里面搬了好几句,比如
: “阳光是金色的竖琴”,“悄悄是别离的笙箫”。这颇有些像小兔子的“二三行”。超
: 越隐喻要求的限制,这个“是”字结构用的最好的,某人最推崇的是徐志摩的“沉默是
: 今晚的康桥”。有时候表面不相干的两个词,用了个“是”字链接,一下子似乎就有了
: 些特别的趣味。不过我只是很表面地感觉了一下,没有细究过。不知道大家是否愿意来
: 说说关于“隐喻”的一些研究、见解或是例子呢?
: 想起来还有一句“夜是梦的故乡”,当时说出来的时候,一师弟在旁大笑,那不就是“
: 梦乡”么。。。这又是另一个方面了。有时候司空见惯的词,仔细一品,起源要比现在
: 的惯用有意味多了,比如“故事”。虽然词的演变过程,按我的理解,大多是有越来越

x***n
发帖数: 5127
6
用来揭示共同属性,俺猜

【在 a***d 的大作中提到】
: 明明是门内的耳朵,用来听的,是怎么和鼻子嗅挂上钩的呢?
O****s
发帖数: 1489
7


【在 a***d 的大作中提到】
: 明明是门内的耳朵,用来听的,是怎么和鼻子嗅挂上钩的呢?
O****s
发帖数: 1489
8
既然看可以不用眼睛,为啥听一定要用耳朵呢?

【在 O****s 的大作中提到】

a***d
发帖数: 2374
9
就是说,现有“丑闻”,然后“闻”就联通了臭味感知,再进一步发展到别的气味?
嗯,我也是基本这么想,不过没找到确切的记录——也许这个要专攻语言学某一领域的
人才能有权威说法?:-)

【在 x***n 的大作中提到】
: 用来揭示共同属性,俺猜
a***d
发帖数: 2374
10
赫赫,含糊地来说是可以。但是离具体构造的了解还是差得很远。

【在 O****s 的大作中提到】
: 既然看可以不用眼睛,为啥听一定要用耳朵呢?
相关主题
Re: [征文]远非完美人生 - 《黄河青山》红楼假帽 Zz
朱光潜的一首旧体译诗色彩 余华
贾雨村是红楼作者Re: 尤里.日瓦戈与帕斯捷尔纳克
进入Literature版参与讨论
O****s
发帖数: 1489
11
你不需要了解,this is a solid fact!

【在 a***d 的大作中提到】
: 赫赫,含糊地来说是可以。但是离具体构造的了解还是差得很远。
x***n
发帖数: 5127
12
赫赫,我曾经看过一篇文章,某人和拉赫玛尼诺夫讨论关于音乐调性和光线颜色的关系
,有些启发
我觉得客观上有没有联系是另一码事,但是主观上可能这些事物给人带来的感受是相似
的,这可能跟人的神经系统有关

【在 a***d 的大作中提到】
: 就是说,现有“丑闻”,然后“闻”就联通了臭味感知,再进一步发展到别的气味?
: 嗯,我也是基本这么想,不过没找到确切的记录——也许这个要专攻语言学某一领域的
: 人才能有权威说法?:-)

s*****w
发帖数: 2065
13
because you can use your heart to feel everything.
O****s
发帖数: 1489
14
你切入正题了,这是老虎想引导的方向,我跑题了。

【在 x***n 的大作中提到】
: 赫赫,我曾经看过一篇文章,某人和拉赫玛尼诺夫讨论关于音乐调性和光线颜色的关系
: ,有些启发
: 我觉得客观上有没有联系是另一码事,但是主观上可能这些事物给人带来的感受是相似
: 的,这可能跟人的神经系统有关

O****s
发帖数: 1489
15
热烈欢迎美女光临!!!!

【在 s*****w 的大作中提到】
: because you can use your heart to feel everything.
x***n
发帖数: 5127
16
嘿嘿,俺也就是胡说两句

【在 O****s 的大作中提到】
: 你切入正题了,这是老虎想引导的方向,我跑题了。
f*********s
发帖数: 986
17
隐语是描写诗歌的雏形。诗中的比喻,在此为意,在彼为寄托。
就声音而言,诗歌用隐语为双关。应该属于文字游戏,但是有着很重要意义的文字游戏。
//明明是门内的耳朵,用来听的,是怎么和鼻子嗅挂上钩的呢?//
这些应该和诗歌与画,诗歌与音乐等等,很多的意象契合得很好有关。
中国诗歌向来偏向景物描写。在描写物景的时候,都是用枚举的方法。至于举例,可以
有很多。这里我选一个大家都很熟悉的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这个就是一个很典型的隐语。而且,用枚举的办法给大家描绘出了一幅活色生香的画面
来。
a***d
发帖数: 2374
18
赫赫,欢迎来文海,或者说是深海潜艇浮出文海?:-)
看了你的博客,充满感性。想来你不仅对古典诗词感兴趣,对佛经之类也很有兴趣。而
且你的异域风格别有一番风景。:-)
是,诗歌经常用到这些手法。不过你应该是把“隐语”和“隐喻”混了。
隐语是隐去本体而假以他辞来暗示的语言。隐语涉及双关,不一定有比喻的意思,可以
是谐音或借代。
隐喻则是用隐藏的方式以一种事物来比喻另一种事物,本体和喻体需要同时出现。隐喻
是有其固定句式的,就是“A 是 B”。
“闻”和隐喻不是同一个话题,我这里是“漫灌”,赫赫。就是觉得汉字词意义的演变
很有趣。想看看究竟,比如是什么时候开始添加的鼻子的功能。:-)

戏。

【在 f*********s 的大作中提到】
: 隐语是描写诗歌的雏形。诗中的比喻,在此为意,在彼为寄托。
: 就声音而言,诗歌用隐语为双关。应该属于文字游戏,但是有着很重要意义的文字游戏。
: //明明是门内的耳朵,用来听的,是怎么和鼻子嗅挂上钩的呢?//
: 这些应该和诗歌与画,诗歌与音乐等等,很多的意象契合得很好有关。
: 中国诗歌向来偏向景物描写。在描写物景的时候,都是用枚举的方法。至于举例,可以
: 有很多。这里我选一个大家都很熟悉的
: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 这个就是一个很典型的隐语。而且,用枚举的办法给大家描绘出了一幅活色生香的画面
: 来。

x*****u
发帖数: 3419
19
请教一下,也请恕愚钝之极,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为什么是隐语呢?
谢谢!

戏。

【在 f*********s 的大作中提到】
: 隐语是描写诗歌的雏形。诗中的比喻,在此为意,在彼为寄托。
: 就声音而言,诗歌用隐语为双关。应该属于文字游戏,但是有着很重要意义的文字游戏。
: //明明是门内的耳朵,用来听的,是怎么和鼻子嗅挂上钩的呢?//
: 这些应该和诗歌与画,诗歌与音乐等等,很多的意象契合得很好有关。
: 中国诗歌向来偏向景物描写。在描写物景的时候,都是用枚举的方法。至于举例,可以
: 有很多。这里我选一个大家都很熟悉的
: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 这个就是一个很典型的隐语。而且,用枚举的办法给大家描绘出了一幅活色生香的画面
: 来。

r*****e
发帖数: 292
20
本来就是听啊,古时候闻一直是听说得知的意思,比如“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是口语中变了。

【在 a***d 的大作中提到】
: 明明是门内的耳朵,用来听的,是怎么和鼻子嗅挂上钩的呢?
相关主题
[转载] 中国文学的一个阴雨海啸
聂鲁达(Pablo Neruda)[OCEF]给散才童子:peter and the wolf
请教个问题金庸是如何给小说天龙八部中的人物们取名的?
进入Literature版参与讨论
x*****u
发帖数: 3419
21
试着查了一下字典:

用鼻子嗅。如:
孔子家语·六本:「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
韓非子.十過:「共王駕而自往,入其幄中,聞酒臭而還。」

【在 r*****e 的大作中提到】
: 本来就是听啊,古时候闻一直是听说得知的意思,比如“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 ,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是口语中变了。

r*****e
发帖数: 292
22
恩,这些例子是用鼻子嗅的意思。
这里的“闻”和“知”有点接近,但明显的是指嗅觉。

【在 x*****u 的大作中提到】
: 试着查了一下字典:
: 聞
: 用鼻子嗅。如:
: 孔子家语·六本:「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
: 韓非子.十過:「共王駕而自往,入其幄中,聞酒臭而還。」

s*******e
发帖数: 326
23
ha,小学语文老师就是这样教的,“好像”“似乎”是明喻,其它是暗喻
格式这种不难学,关键是两边的东西怎么用。人人都用反而就滥掉了,
但牛人一用又是不同,比如海子的“祖国”

【在 a***d 的大作中提到】
: 我死党有一段时间研究隐喻,例句的制造结构为:XX 是 YY,比如“豹子是乔装的探子
: ”,这句让我们引用了好久。我帮她找例句的时候,从名人的诗里面搬了好几句,比如
: “阳光是金色的竖琴”,“悄悄是别离的笙箫”。这颇有些像小兔子的“二三行”。超
: 越隐喻要求的限制,这个“是”字结构用的最好的,某人最推崇的是徐志摩的“沉默是
: 今晚的康桥”。有时候表面不相干的两个词,用了个“是”字链接,一下子似乎就有了
: 些特别的趣味。不过我只是很表面地感觉了一下,没有细究过。不知道大家是否愿意来
: 说说关于“隐喻”的一些研究、见解或是例子呢?
: 想起来还有一句“夜是梦的故乡”,当时说出来的时候,一师弟在旁大笑,那不就是“
: 梦乡”么。。。这又是另一个方面了。有时候司空见惯的词,仔细一品,起源要比现在
: 的惯用有意味多了,比如“故事”。虽然词的演变过程,按我的理解,大多是有越来越

s*******e
发帖数: 326
24
那自然主义就是完全的枚举

戏。

【在 f*********s 的大作中提到】
: 隐语是描写诗歌的雏形。诗中的比喻,在此为意,在彼为寄托。
: 就声音而言,诗歌用隐语为双关。应该属于文字游戏,但是有着很重要意义的文字游戏。
: //明明是门内的耳朵,用来听的,是怎么和鼻子嗅挂上钩的呢?//
: 这些应该和诗歌与画,诗歌与音乐等等,很多的意象契合得很好有关。
: 中国诗歌向来偏向景物描写。在描写物景的时候,都是用枚举的方法。至于举例,可以
: 有很多。这里我选一个大家都很熟悉的
: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 这个就是一个很典型的隐语。而且,用枚举的办法给大家描绘出了一幅活色生香的画面
: 来。

f*********s
发帖数: 986
25
朱光潜先生在他的著作诗论的第二章,就诗与隐作了很好的阐述。
下面我的回答就是截取其中的。
刘勰在文心雕龙里以隐与迷并列,解隐为遁辞以隐意,谲譬以指事。迷为回护其辞,使
昏迷也,或体目文字,或图象品物。迷在魏晋以后是隐的化身。由此,迷与隐原来是一
件东西。
你说的很对。不管是隐语还是隐喻,其实呢,都关键在于一个隐。
中国诗和西方诗相比较,描写诗比较早比较丰富,就是因为中国人特别注意自然界的事
物的微妙关系和类似。
迷语不单是中国描写诗的开始,也是诗中比喻格的基础。以甲事物隐射乙事物时,甲乙
大半由类似点,可以互相譬喻。有时甲乙并举,就是显喻simile,有时以乙暗示甲,则
为隐喻metaphor。
比如,古谚,少见多怪,多所怪,见骆驼,言马肿背。
如果只言见骆驼言马肿背,意在使人知所指为少见多怪。则为隐喻了。
一般民众都有简单的诗歌想象力,普通的语言也有它的艺术性。这些都是简单的美感经
验和诗的欣赏,只是诗人用比喻把这些简单的想象力和普通的语言精练化了。

【在 a***d 的大作中提到】
: 赫赫,欢迎来文海,或者说是深海潜艇浮出文海?:-)
: 看了你的博客,充满感性。想来你不仅对古典诗词感兴趣,对佛经之类也很有兴趣。而
: 且你的异域风格别有一番风景。:-)
: 是,诗歌经常用到这些手法。不过你应该是把“隐语”和“隐喻”混了。
: 隐语是隐去本体而假以他辞来暗示的语言。隐语涉及双关,不一定有比喻的意思,可以
: 是谐音或借代。
: 隐喻则是用隐藏的方式以一种事物来比喻另一种事物,本体和喻体需要同时出现。隐喻
: 是有其固定句式的,就是“A 是 B”。
: “闻”和隐喻不是同一个话题,我这里是“漫灌”,赫赫。就是觉得汉字词意义的演变
: 很有趣。想看看究竟,比如是什么时候开始添加的鼻子的功能。:-)

x*******n
发帖数: 121
26
我妈是山东人,小时候如果她在里屋,而外屋锅上正蒸着东西,让我去闻闻,必定说:
去,听一听有没有熟味。

【在 r*****e 的大作中提到】
: 本来就是听啊,古时候闻一直是听说得知的意思,比如“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 ,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是口语中变了。

f*********s
发帖数: 986
27
还是拿我看的书朱光潜先生的阐述来回答你。
抱歉我很偷懒而且比较的不会阐述。
关于比喻的阐述在上面的回答中已经说到。既然我一再支持朱光潜先生的关于隐喻隐喻
的观点,那么我也就很支持他的这样的说法了。
诗经中最常用的技就是是以比喻引入正文。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你仔细看看。
入首的这两句都是隐喻即隐语。
所隐者有时偏于意象,所引事物与咏事物有类似处,就是比。有时偏重情趣,所引事物
与所咏事物在情趣上有暗合默契处,可以由所引事物引起所咏事物的情趣,就是兴。有
时所引事物与所咏事物既有类似又有情趣方面的暗合默契,如关雎,就是兴兼比。
再说了,很多诗歌的创作在创作的开始是没有如此多的标准的。这些都是后人归纳的东
西,用来分类和理解。也算是一种方便了。

【在 x*****u 的大作中提到】
: 请教一下,也请恕愚钝之极,
: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 为什么是隐语呢?
: 谢谢!
:
: 戏。

f*********s
发帖数: 986
28
呵呵,是不是从中医开始改变的呢。
闻诊。就似乎包括了听和嗅两个动作。
a***d
发帖数: 2374
29
hehe, It's so funny :-)

【在 x*******n 的大作中提到】
: 我妈是山东人,小时候如果她在里屋,而外屋锅上正蒸着东西,让我去闻闻,必定说:
: 去,听一听有没有熟味。

x*****u
发帖数: 3419
30
多谢指教!

【在 f*********s 的大作中提到】
: 还是拿我看的书朱光潜先生的阐述来回答你。
: 抱歉我很偷懒而且比较的不会阐述。
: 关于比喻的阐述在上面的回答中已经说到。既然我一再支持朱光潜先生的关于隐喻隐喻
: 的观点,那么我也就很支持他的这样的说法了。
: 诗经中最常用的技就是是以比喻引入正文。
: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 你仔细看看。
: 入首的这两句都是隐喻即隐语。
: 所隐者有时偏于意象,所引事物与咏事物有类似处,就是比。有时偏重情趣,所引事物
: 与所咏事物在情趣上有暗合默契处,可以由所引事物引起所咏事物的情趣,就是兴。有

相关主题
灵感 余华高雅艺术:科技之明灯
硬伤 - 《三联》上一封读者来信(转)谁来讲讲英诗格律吧
77 / 79【流光飞绮幻,谁为梦里人】
进入Literature版参与讨论
s******x
发帖数: 15232
31
我父亲常说“别让鸡汤的仙气跑了”算不算是隐喻?
1 (共1页)
进入Literature版参与讨论
相关主题
[OCEF]给散才童子:peter and the wolf现状
金庸是如何给小说天龙八部中的人物们取名的?Re: [征文]远非完美人生 - 《黄河青山》
灵感 余华朱光潜的一首旧体译诗
硬伤 - 《三联》上一封读者来信(转)贾雨村是红楼作者
77 / 79红楼假帽 Zz
高雅艺术:科技之明灯色彩 余华
谁来讲讲英诗格律吧Re: 尤里.日瓦戈与帕斯捷尔纳克
【流光飞绮幻,谁为梦里人】[转载] 中国文学的一个阴雨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隐喻话题: 隐语话题: 事物话题: 诗歌话题: 比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