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Military版 - 占豪: 未来世界的经济心脏是中国
相关主题
中国这世界工厂和以往的世界工厂英美日大大不同 (转载)王朔早些年对韩寒的质疑
贺毛主席诞辰两甲子:毛泽东时代的社会主义建设成就 (转载)清华演讲:中国能赢—中国的制度模式何以优于西方 (转载)
东风-21D 打中“远望4号”宋鲁郑:2015年中国模式能否继续焕发活力 (zz)
东风21D导弹不一定能击沉航母毛泽东纪念潮为什么经久不息?
49年东北第一,上海第二你们没搞清楚李嘉诚为什么选英国落脚
三十年前的中国是像Eric X LI(李世默)说的那样吗?美军三十年后全面撤出第一岛链之时即是美元奔溃之际
美国上万吨的驱逐舰有90艘!还嫌落后正在退役封存!现在的中国越来越像1930年代的德国了
法律应当是所有人的挡箭牌 ZT2009年中国工业数据汇总,比较恐怖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中国话题: 发展话题: 英国话题: 世界话题: 经济
进入Military版参与讨论
1 (共1页)
n******g
发帖数: 17225
1
引言:
在2012年写作拙作《大博弈
中国之危与机(经济篇)》时,占豪就做过很深入的思考,思考的结果是中国有成为世
界经济心脏的潜力。那时候,政府还没有换届,很多大战略还没有浮出水面,但可以明
确感觉到中国的这种内在潜力和能力。如今,“一带一路”战略以及中国锐意进取的大
国策,中国经济现在虽然不能说是世界心脏,但已成世界经济发展趋势的引领者之一,
说是半个心脏应该没什么异议了。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说未来中国将成为世界经济的心
脏,应该说是底气十足,这个趋势非常明显,大家对此大趋势应有所了解。
下面内容是《大博弈 中国之危与机(经济篇)》中的一个节选,没读过的战友可品读
一下,读过的战友也可温习一下。
正文:
中国有成为世界经济心脏的潜力
研究近代历史,我们会发现,近代人类世界的一切,几乎都被资本统治。资本主义社会
的发展模式,为整个人类社会带来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大发展。
过去,人类社会的发展模式是,有需求才会生产。如今,却是由生产带动新的需求。这
种新的社会发展模式,使人类社会进入到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阶段。是什么促使这一切
的发生?答案还得从历史洪流中去追溯、寻找。
在过去的人类历史中,就一直存在着资本资本,靠经商积累大量财富者大有人在。但是
,在过去的人类历史中,金钱、资本从未能统治世界。那是因为,当时,资本力量在政
治上受到王权、神权的制约。直到近代,西方通过探险、向外殖民扩张、进行商业贸易
等,个人积累的资本越来越多,调动资源的能力越来越强,这一状况才发生本质改变。
全球范围内的殖民、国际贸易,逐渐形成现代意义上的跨国公司经营模式。之后,又形
成了现代的金融经营模式。这些变化,使王权和神权对资源的掌控能力逐渐下降。这种
资源控制能力的此消彼长,最终在17世纪的英国,发生根本性的改变。
1640年,全球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在英国爆发。1649年5月19日,英国宣布成立共和国
。1660年,王朝复辟。1688年,发生“光荣革命”,王权和资产阶级达成和解,确立君
主立宪制。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英国国内政治步入稳定,也使商业资本的发展进入高潮
,大量资本开始在英国资本家手中堆积。
同时,因为商业贸易的繁荣,推动了工业、尤其是制造业的发展,譬如纺织制造、火器
、金属器具、船舶以及包括制材、绳索、船帆、船锚、滑轮和航海仪器在内的船舶附件
等,都为工业提供了巨大的、不断扩展的市场。为了满足这些市场,工厂就需要改善组
织管理和技术。为了不断扩大生产,市场就有更大的融资需求。于是,现代金融业的银
行体系被完善地建立起来。
资本的堆积,加上工业技术改进的需要,工业发明就成为必然的发展方向。这些积累,
在18世纪后叶发酵,英国开始形成产业革命的雏形。以1765年英国工人哈格里夫斯发明
的珍妮纺纱机为标志,英国进入第一次工业革命的酝酿期。此后,随着英国人瓦特对蒸
汽机的改良,一系列技术革命,实现了从手工劳动向动力机器生产转变的重大飞跃。
当时,还有一个因素,也是加速英国工业革命的基本条件,那就是在历史上臭名昭著的
“羊吃人的圈地运动”,在18世纪被英国国会合法化。由于不断进行城镇化,城市对粮
食、肉类、蛋奶类等农产品的需求大幅增加,于是出现资本向农村投资的潮流。资本家
大量的农业投资,使圈地运动不断进入高潮。1714年至1820年,英国共有600万英亩土
地被圈占,大量农业人口失去土地。失去土地,虽然给底层民众造成非常严重的苦难,
但却给英国的国家发展带来两个巨大好处:一,大量失去土地的农民一无所有,只能去
工厂做工,养活自己和家庭;二,规模化的农业生产为城市提供了充足的粮食。这两点
,都是英国进入工业革命不可或缺的基本条件。
由于工业革命,英国很快一跃成为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继而,成为第一工业强国;随
着大量工业被用于军事,成为第一军事强国;大量资本堆积在英国伦敦,成为第一金融
帝国······如此一来,英国顺理成章地成为英帝国,英国的殖民地更遍布全世界
,一度号称“日不落帝国”。整个19世纪,世界基本是英国人的天下。
但是,经过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这一切都灰飞烟灭。英国人苦心经营的世界殖民
体系随之崩溃,英国很快就无奈地退居世界二流国家之列,再无“日不落帝国”的风采
。接替它的,是在英国殖民地基础上建立的美利坚合众国。关于美国的崛起,前面章节
有详细的介绍。
英、美两国的崛起,都有一个必不可少的过程,那就是工业化以及伴随着工业化的城市
化。在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过程中,需要如下三个条件:
1、大量人口基数作为劳动力来源;
2、巨大的商业贸易带来的资本堆积,以及带动相关的产业发展;
3、健全的银行体系和资本市场。
具备这三个条件,就能够加速工业化进程,甚至形成工业革命。无论第一次英国的工业
革命还是第二次美国的工业革命,均是如此。有了工业化的集中生产,就必然伴随着城
市化。
但是,在最后阶段的发展方式上,美国与英国还是有很大的不同。
英国的工业化、城市化,只是在自己国家范围内,并没有在殖民地完成相应的工业化和
城市化。如此,在整个英国经济体内(包括殖民地),其消费化程度就很有限,也不可
能有足够的生产能力满足巨大的消费。于是,进入到全世界几乎都是英国殖民地的阶段
,其殖民发展模式就彻底没有进步的动力。
美国则不同,由于国土面积比英国大得多,人口也多很多。在取得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
二次世界大战的巨大胜利后,美国可以通过继续启动内部消费需求,维持经济增长。美
国只需要制定新的经济游戏规则,通过对各种商品价格的控制,将更多利润留在美国国
内,就能神不知鬼不觉地以消费来拉动经济增长。事实上,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
经济就是伴随着消费的不算增长而增长。像美国这种通过制定游戏规则,对其它国家进
行无形的经济殖民模式,远比英国当初的殖民地发展模式高明,也更为隐蔽,不易被人
察觉。
谈完英国和美国,再来说中国,也就是本节要阐述的主题——为什么中国有成为世界经
济心脏的潜力?这一点,还是要继续从历史中找寻答案,否则就难以弄清、理顺其中的
逻辑关系。
自鸦片战争以来,腐朽的大清朝确实也曾努力向西方学习。但是,由于中国王权政治的
统治历史过于悠久,与西方国家相比,其陈旧腐化程度更甚。同时,中国又是两千多年
的中央集权国家,根本没有自由资本主义发展的空间。为改革而创建的官办资本,完全
无法摆脱封建制度的桎梏,难以如日本那样将封建集权与资本主义有机结合。结果,现
实很残酷。1905年,中国被几乎同时实施改革的近邻日本打败。这一败,实际上已确认
大清朝气数将尽,中国原有的封建体制濒临崩溃。很快,1911年,清朝灭亡。1912年,
进入中华民国时代。
进入中华民国时代,对中国来说,也开始由百年衰败进入到反弹期。虽然,第一次世界
大战后的战胜国分赃,非但没中国的份,作为战胜国,中国还有损失。但是,中国毕竟
在名义上还是个战胜国。之后,孙中山先生奠定国民党的基础,联合前苏联,并在苏联
的支持下,建立国共联合政府和自己的军队。1925年,孙中山先生逝世。蒋介石通过对
军权的控制,夺取政权。1926年到1927年,经过北伐,总体上结束了十多年的军阀割据
状态。客观地说,奠定了之后我国抗日的政治基础。
1931年,日本侵占东北。之后,对华侵略不断升级。蒋介石在1936年先后经历两广事变
、西安事变后,终于决定停止内战,开始抗日。蒋介石通过统一军阀,统一了中国一致
抗日的各派实力,虽然是被迫抗日,客观上,其历史地位仍不可磨灭。
经过八年抗战,日本战败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蒋介石终于以抗击法西斯的战胜
国领袖的身份,坐上第二次世界大战四巨头的第四把交椅,中国也顺理成章地成为联合
国五常之一。
虽然,在瓜分二战胜利成果时,中国仍然没有得到什么利益,甚至还被美、苏私下交易
掉不少。但是,这次胜利,却是中国在清末衰败后,第一次在世界舞台上真正挺直腰杆
(当然,在美、苏面前,那时仍谈不上挺直腰杆。之后,为了打内战,蒋介石和苏联、
美国签的协议,都有出卖国家利益的内容),并收回了大量失控的领土。很快,蒋介石
就发动内战。不过,国、共内战爆发后不到四年时间,蒋介石就结束其历史使命,被毛
泽东领导的共产党打到台湾。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宣布成立。从新中国成立开始,
中华民族才真正进入到大发展时代,开始快速追赶西方的步伐。
相比西方两百年的工业基础,新中国在工业方面非常薄弱。莫说飞机、大炮、轮船、汽
车,就连螺丝钉都需要进口。试想,以这样的工业基础,若中国按西方常规方式去追赶
西方,恐怕永远也追不上。与强国差距以百年为单位计算的中国工业,何时才能实现工
业化强国?而且,那时的中国,受西方侵略百年,财富早已被洗劫一空。1945年二战结
束时,四亿多人口的中国,GDP只占世界4%。而清末,中国被入侵前,GDP占世界总GDP
却超过3成。新中国成立,我国既无资本积累和现代银行体系,也没有相应的工业技术
积累。而且,以我国的社会主义发展模式,根本不可能按照西方模式去追赶。更何况,
西方那时对中国完全抱敌对态度,不但不会帮助中国,还随时准备再次侵略中国。新中
国成立不足一年,美国就率领联合国军队,试图借助朝鲜战争发动对中国的侵略,就是
明证。
通过朝鲜战争,中国证明了自己的战斗力,前苏联政府也因此看到中国在对抗西方时的
利用价值。加上中国从引入马列主义开始,就一直以苏联为师。于是,新中国成立后,
顺理成章地拿前苏联作为自己发展的模板,进行复制。
苏联的模式是,建立政权后,通过农村补贴城市的做法,用农村城市剪刀差的强制手段
,进行跃进式的工业化发展。最终,苏联取得丰硕的成果。中国也效仿苏联,通过城市
和农村之间的剪刀差,利用中国巨大的农村人口基数,引进苏联的资金、技术,开展跃
进式工业化进程。
这一进程,有困难、有波折。特别是上世纪50年代末期,中、苏关系因大国利益冲突(
苏联不尊重中国主权,试图施压在我国境内建立长波台、租用军港建立联合舰队等,要
求中国在政治外交上完全服从苏联,遭到中国拒绝。)、意识形态分歧(苏联当局坚持
沙文主义,走修正主义路线,中国则坚持独立自主原则,使得中、苏在意识形态上分歧
加剧)等原因,开始走向恶化。在我国进入工业化最关键的时候,苏联停止资金支持,
不断撤走专家。1958年,我国工业化面临着生死存亡的困境。但是,在经历巨大的困难
后,我国还是完成了相关重大项目,并在最艰巨的1958年,启动大三线建设。
新中国头三十年的发展,走完西方发达国家至少百年的发展之路,这是一个非常伟大的
成就。根据高连奎先生在《中国大形势》中的描述,建国头三十年,我国事实上完成了
西方两次工业革命的成就。为了加深对建国头三十年经济发展的了解,我们不妨对当时
取得的成就做一个梳理。
农业方面:
首先,水利方面取得巨大成就。建国头三十年中,江河水患和农田灌溉问题总体上得到
解决。
据统计,截止到1979年,全国各地共建成库容10万立方米以上的大、中、小型水库八万
多座。开掘、兴建人工河道近百条,新建万亩以上的灌溉区五千多处。灌溉面积达到八
亿亩,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农业用水的问题。
有计算表明,建国头三十年,靠群众完成的水利工程,体积为2527亿立方米;靠政府投
入完成的水利工程,体积为1083亿立方米,总计为3610亿立方米。在1949-1979的30年
间,新中国水利建设的工程总量,相当于1200座三峡工程,平均每年40座。
其次,我国在育种方面取得巨大进步,先后掌握高产小麦、高产玉米、杂交水稻等技术。
再次,1972年中、日建交后,中国从日本引进大批化肥、农药生产设备,化肥产量从
39000吨上升到869万3千吨,为我国粮食增产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经过全国人民三十年的努力,到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粮食单产量达到世界平均粮食单产
量的三倍多,用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占世界22%的人口,成功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
有些人总是以新中国头三十年人民生活较为贫苦为理由,轻视甚至诋毁当时的发展成就
。殊不知,新中国建立时我国的实际状况。作为一个理性、有逻辑思维的人,绝不能犯
“填饱肚子只需最后一个烧饼”的常识性错误。
工业方面:
1952年至1978年,中国钢产量从135万吨增长到3180万吨;煤炭产量从6600万吨增长到6
亿1700万吨;水泥产量从300万吨增长到6500万吨;木材产量从1100万立方米增长到
5100万立方米;电力从70亿度增长到2560亿度;原油产量从空白发展到1亿零400万吨;
化肥产量从3万9千吨上升到869万3千吨;农药从2千吨增加到53万吨。
军工方面:
建国头三十年,中国以超过任何一个其他国家的速度,搞出“两弹一星”;以最小的成
本,建立了核保护伞。1964年,爆炸第一颗原子弹弹;1966年,导弹核武器试验成功;
1967年,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1970年,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1975年,收回
式地球卫星发射成功,以及核潜艇试验成功。从1954年生产第一批飞机开始,我国的航
空工业由一片空白到1978年跃居世界第三。其他诸如坦克、军舰等工业,都不在话下。
综合起来,新中国成立头三十年,我国在科技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包括:人造卫星、
导弹、核弹、核潜艇、大型喷气客机、人工合成胰岛素、汉字激光照排、卫星回收、计
算机、直升飞机、高性能航空发动机、大规模集成计算机、CPU(当时我们还出口到日
本)等;歼十、神5载人宇宙飞船是70年代的技术;反导系统,导弹、杂交水稻研究成
功,小麦高产等世界闻名;复方甲醚、针刺麻醉手术;内燃铁路机车、现代海船(包括
30万吨集装箱轮)、微电子;“远望号”系列船,其技术高度至今难以逾越。那时的报
纸,经常有关于国家创造发明与世界水平差距的报道,也和美、苏进行对比,有些技术
甚至超过美、苏。当然,这还只是不完全的列举。
截止到改革开放前,我国基本实现国家工业化,成为世界第六大工业国,建立起独立完
整的国民经济体系。1975年,工业占国家经济生产的72%,农业仅占28%。
正是因为具备这些工业经济基础,以及1960年代拒绝苏联的控制,甚至和苏联反目成仇
。于是,美国有了和中国发展关系的动力。改革开放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也因此建
立。
如果没有重工业基础作为后盾,中国连自身安全都难以保障,谈何发展?没有重工业,
以中国如此巨大的国家规模,如果像小国一样依赖轻工业出口,其结果就是在重工业制
造方面受制于发达国家,任凭其剥削、欺凌。较之当下中国进口高科技产品的困难程度
,如果连重工业品都要靠进口,国家经济根本就谈不上运转。
因此,大国追赶发达国家实现工业化,只能先搞重工业,然后才发展轻工业。即使一起
发展,也要以重工业为主。绝不能只发展轻工业,忽略重工业。以当时中国的实际状况
,不具备大力发展轻工业的条件。
另一方面,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口快速膨胀。到1979年,我国人口已接近10亿,而且
仍在高速增长当中,为之后的改革开放提供了巨大的人口红利发展空间。与此同时,经
过三十年,基本完成了扫盲工作,大部分劳动人口都具备基础文化知识。我国能为更大
规模的工业化大生产提供丰富的劳动者资源,根本原因就在于此。这一点,同样是大国
的印度,至今仍无法做到。
经过新中国三十年的发展,极其丰富的廉价劳动力,已经完成的基础工业化,较为丰富
的自然资源等等,使我国具备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于是,当改革开放启动了我国轻工业、劳动密集型就业的发展模式之后,经过三十年的
发展,中国制造如今已遍布世界,中国也成为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世界第一大出口贸
易国,第二进口贸易大国,世界第二大资本市场······更为重要的是,即使发展
到这种程度,中国的资产泡沫化和消费化程度仍然不是很高。
特别是消费化程度,与发达国家相比,整体还处于很低的水平。考虑到中国13.5亿的人
口基数,这个巨大的消费市场一旦启动,将带动中国经济继续腾飞,也是世界经济发展
的重要引擎;同时,考虑到我国产业效率还有很大提升空间,一旦进行有效的产业升级
,经济增长动力就仍然强劲。
基于此,笔者可以肯定地说,中国经济的潜力仍非常巨大,未来至少还有二、三十年的
高速发展期。这一切,源于中国有巨大的人口基数;有完善的工业体系;有强大的制造
生产能力;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年,初步具备较为强大的资本积累和逐步完善的银行体系
······这一切的一切,如果不是前面三十年打下的基础,就难言改革开放后巨大
的发展成果。
基于这些,相比西方发达国家来说,中国的经济增长空间更大。以这样的规模、综合国
力及逐渐完善的体系,中国有成为世界经济中心的潜力。
1 (共1页)
进入Military版参与讨论
相关主题
2009年中国工业数据汇总,比较恐怖49年东北第一,上海第二
2010年中国工业数据汇总,帝国来临三十年前的中国是像Eric X LI(李世默)说的那样吗?
东京电力公司开始转移高放射性污水美国上万吨的驱逐舰有90艘!还嫌落后正在退役封存!
调查显示日本七成选民认为应更换首相法律应当是所有人的挡箭牌 ZT
中国这世界工厂和以往的世界工厂英美日大大不同 (转载)王朔早些年对韩寒的质疑
贺毛主席诞辰两甲子:毛泽东时代的社会主义建设成就 (转载)清华演讲:中国能赢—中国的制度模式何以优于西方 (转载)
东风-21D 打中“远望4号”宋鲁郑:2015年中国模式能否继续焕发活力 (zz)
东风21D导弹不一定能击沉航母毛泽东纪念潮为什么经久不息?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中国话题: 发展话题: 英国话题: 世界话题: 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