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Wisdom版 - “我”的发展
相关主题
《自由的迷思》正当的问题
关于因果的问题waichi偶像月溪法师的胡说八道
新世纪第二灌南传增支部一集第一色等品
涅槃是在五蕴之内还是五蕴之外?偶LD昨天做了个很FT地梦
心地善良可内心还痛苦的真正原因 Zz介绍一种简便素餐
宗萨仁波切语录Zz第一哲学沉思集 [法]笛卡儿
所有的努力都是幻相 (转载)月溪问答
看到恐怖分子残忍的杀害俘虏,我很愤怒圆觉经略说--南怀瑾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空间话题: 猴子话题: 无明话题: 发展话题: 开始
进入Wisdom版参与讨论
1 (共1页)
w****g
发帖数: 570
1
创巴仁波切
因为我们是要从头到尾——从初修者之心到觉悟者之心——来看佛道,所以我想我
们首先最好是看非常具体和实际的东西,也就是我们所要耕种的田地。在熟悉起点或“
我”性之前,就研究更高深的题目,是不智的。我们西藏有句格言说:“头未煮好,抢
舌没用。”任何修行都须对起点或使用的材料有基本的了解。
我们若不了解自己这块用以修行的材料,我们的研究即是白费,对目标的种种臆测
,到头来也只是空想:这些臆测可能表现为高深的理念和对修行经验的描述,但都只是
利用人性的弱点,利用我们想要看到、听到精彩非凡事物的心态。如果我们从这些梦想
中的非凡、“发悟”、戏剧性的经验开始研究,我们就会增强我们的期望和偏见,以致
当我们真正修道时,我们心里所想的主要是将会如何,而不是现在怎样。玩弄修行人的
弱点,玩弄他们的期望和梦想,而不谈他们目前的真相或实际的起点,这种作法对修行
人不仅有害,同时也不公平。
因此,我们必须先讲我们目前的真相,以及我们为何求道。一般而言,所有宗教传
统都讨论我们这块材料,或讲阿赖耶识、或讲原罪、或讲人类的堕落、或讲“我”之所
依。大部分的宗教都对这块材料有些轻蔑,但我不认为它是那么可恶。我们不必觉得自
己可耻,身为众生,我们具有极好的背景——这些背景也许不含特殊的开悟、祥和或才
智,尽管如此,我们还是拥有可耕之地,我们能在这块土地上种植任何东西。因此,在
讨论这个问题时,我们不是谴责或意欲根除那执“我”的心态,而只是承认它,如实去
看它。事实上,知“我”乃是佛法的基础。所以现在我们就来看看“我”是怎样发展的。
本来只有敞开的空间、基地或我们的真面目。在“我”产生之前,我们最根本的心
态使得我们有基本的敞开、基本的自由或广大的特质;这种敞开,我们直到现在还有。
以我们的日常生活和思想模式为例,当我们看见一个东西时,初见的那一瞬间是顿见,
没有理则或概念,我们只是在敞开的地方看见那个东西而已。接着,我们就慌了,赶忙
去找点什么加上去,不是想给它取个名字,就是想把它分类记存,以后好找,事物即是
从此开始发展的。
这种发展不是以实物的姿态发展;这种发展是幻想,是误信有“我”的妄念。迷惑
之心易于自视为坚实、续存之物,而实际上它只是多种性向或事件的积聚——佛教术语
称此积聚为五蕴。或许我们可以把五蕴发展的整个过程略看一遍。
起点是敞开、无主的空间。空间与敞开总是和根本智连在一起。梵语毗睇(Vidya
),意思是明——精确、精明,精明而有空间,精明而有放置东西、搬来搬去的余地。
这犹如一间宽敞的大厅,里面有足够跳舞的地方,没有碰翻东西或被绊倒的危险,因为
其中的空间是完全敞开的。我们即此空间,我们与此空间为一,与明、智及敞开为一。
可是,如果我们一直是如此,那么迷惑是从何而来?空间又到哪儿去了?究竟出了
什么事?其实,没出事。我们只是在那空间里变得太活跃了。因为有宽敞的空间,我们
才想要跳舞;可是我们跳得有点过火,转来转去,夸大的表现空间。这时,我们变得自
觉,感到“我”在此空间跳舞。
到了这个时候,空间已不再是空间,空间变成了固体。我们不再与空间为一,而觉
得固体的空间是我们身外之物,是可触知的东西。这是首次二元对立的经验——空间和
我相对,我在此空间跳舞,而此宽敞的空间是固体的、与我分立的东西。二元对立指的
是“空间与我”为二,而非为一。此即“色”或“他”的出生。
于是,发生了暂时昏迷的现象,也就是我们忘了自己在做什么。有一种突如其来的
暂停;我们一转身“发现”了固体的空间,好像我们从未做过什么,好像空间之变成固
体不是我们造成的。这中间有个空隙,造成固体的空间之后,我们犹如堕入五里雾中,
开始迷失方向。那时我们的意识暂失,然后又突然觉醒。
觉醒之后,我们不肯视空间为敞开的,不肯看空间的无碍与通风的特质,我们完全
置之不理。此即所谓“无明(avidya)”。由于我们本有的至明已被转变成误认空间为
固体,由于此具有精明、精确、流畅、光辉等特质之明已变成静止状态,故称“无明”
。我们故意忽视。我们不以仅在空间跳舞为满足,而还要有伴,所以就选空间为舞伴了
。你若选空间为舞伴,当然是想要让空间跟你共舞;要想据有空间这个舞伴,你必须把
空间变成固体,不顾它那流畅、敞开的特质。此即无明,无视于明。这是第一蕴的顶点
——无明色生。
其实,此无明色蕴有三面或三个不同阶段,我们可以用另一比喻来仔细看看此三阶
段。假定起初有一敞开的平原,无山无树,完全敞开,就像没有任何特征的一片单调的
沙漠——那就是我们的本来面目,我们非常单纯和原始。然而,有个太阳照耀,有个月
亮照耀,以致有光有色,形成沙漠的纹理。此外还会有活力感,感觉有活力穿梭于天地
之间。如是继续发展下去。
后来,不知为何,有人突然注意到这一切。这好像是沙漠中有一粒沙伸出脖子,开
始环顾四周。我们就是那粒沙,有了与沙漠分立的想法。这是“无明之生”的第一阶段
,为一种化学反应。二元对立已经开始。
无明色蕴的第二阶段叫做“内生无明”。注意到自己是分立的之后,便觉得自己一
直是如此。此一趋向自觉的本能,是个棘手的问题。这也是我们保持分立、做一粒个别
之沙的藉口。这是瞋恚型的无明,虽然并不完全是瞋恚,它还没发展到那种地步。说它
是瞋恚型,是说你觉得处境困难、情绪不安,而想要有自己的地盘,为自己构筑一个栖
身之所。那是困惑的自立者所有的心态,就是这么回事。你已确认自己脱离了那由空间
和敞开所构成的基景。
第三种无明是“自观无明”,注视自己。这具有一种把自己看作外物的感觉,从而
产生最初的“他”的观念。你开始与所谓“外”界发生关系。此即为何说无明的这三个
阶段构成无明色蕴;你正开始制造色界。
我们所讲的“无明”,它一点也不笨。就某种意义而言,它很聪明,但它的聪明完
全是双行道的聪明,这就是说,你只是反应自己所投之影,而不是如实去看真相。这里
根本没有所谓“放任”的情形,因为你不顾自己一直都是什么。这是无明的基本定义。
下一个发展是建立防御机构来保护我们的无明。这个防御机构就是列为第二蕴的受
。由于我们已不理会敞开的空间,我们乃想要感受固体的空间的特质,以便让我们正在
发展的取着性得到完全的满足。当然,空间并不只是空间,其中还含有颜色与活力,而
颜色与活力的展现是伟大庄严、美丽如画的——但我们已完全不予理会。我们所注意的
只是固体化的颜色;颜色变成被俘的颜色,活力也变成被俘的活力,因为我们已将整个
空间固体化,令其转变成“他”了。这样做,我们即可重新肯定自己的存在。“如果我
能感觉到那个在那儿,那么我一定是在这儿。”
每当有事发生时,你就伸手去摸,看看情况如何,看它是属于诱惑性、威胁性,还
是属于中性。每当有了突然的分离,每当有了不知“彼”“此”关系的感受时,我们就
会摸找自己的地盘。这是我们开始设立的极有效率的感受机构,亦即第二蕴。
更进一步建立“我”的下一个机构是第三蕴——由认知与冲动合成的想蕴。我们开
始被自己制造出来的静止的颜色和静止的活力迷住了;我们想要亲近它们,于是我们开
始逐步探索自己的创作。若要作有效的探索,必需有控制那感受机构的接线总机;感受
把它获得的消息传送给总机,这是想蕴中的认知行为。我们根据那项消息作判断、起反
应。至于我们的反应是赞成还是反对,还是不置可否,全由受与想这套官僚制度自行决
定。如果我们摸摸情况,觉得它对我们构成威胁,那么我们就把它推开;如果我们觉得
它具有魅力,那么我们就把它拉过来;如果我们觉得它不好不坏,那么我们就不理不睬
。想蕴中的冲动有三种:贪、瞋、痴。想蕴中的认知是指从外界收到消息;想蕴中的冲
动是指我们对所获消息的反应。
下一个发展是第四蕴——行蕴。想蕴是对直觉所起的自动反应,不过,这种自动反
应实不足以保护我们的无明和保证我们的安全。要想真正做到完全妥善的自保和自欺,
我们必须有智——有为事物命名、分类的能力。于是,我们给事物加上了标签,把它们
分成“好”、“坏”、“美”、“丑”等类别,全都是以我们的冲动为依据,我们觉得
它们该叫什么,就叫它们什么。
如是,“我”的结构变得越来越重,越来越强。到此为止,“我”的发展一直只是
行动与反应的过程;但从此开始,“我”的发展逐渐超过了猴子的本能,而变得更复杂
微妙。我们开始有了理论的经验,确认自己和解释自己,将自己置入某种合乎逻辑、可
作说明的情况。智力的本性是很合逻辑的。显然我们会有自我肯定的倾向:肯定我们的
经验、解析弱点为长处、编造安全的论据、肯定我们的无明。
就某种意义而言,我们可以说根本智始终是在运作,但它是为二元对立的情结或无
明所用。在“我”初期的发展阶段,根本智表现为敏锐的直觉;后来,根本智又以智力
的姿态运作。实际上,似乎根本没有“我”这种东西,没有“我是(I am)”这种说法
;“我”是很多东西所合成,“我”是“艺术的杰作”,是智力的产品。智力说:“我
们给它取个名字吧,我们给它个称呼,就叫它‘我是’吧。”这一招很聪明。“我”是
智力的产品,此一标签把“我”那杂乱无章、零零碎碎的发展全都统一了。
“我”的最后一个发展阶段是第五蕴——识蕴。在这个阶段,发生了合并:第二蕴
的直觉之智、第三蕴的活力和第四蕴的诉诸智力,合并起来产生思想与情绪。因此,我
们在第五蕴的阶段有了无法控制、不合逻辑的胡思乱想,也有了轮回的六道。
这是“我”的全貌。我们都是在这种情况下去学佛修禅的。
在佛教的经典里有一比喻,通常被用来描写“我”的生起与发展的整个过程。它说
有一只关在空屋中的猴子,屋有五窗,象征五官。此猴好奇心强,在每个窗口探头探脑
,向外张望,而且跳上跳下,跳个不停。它是被囚在空屋中的猴子,屋子是稳固的,它
不能像在丛林里那样跳荡,不能像在树林中那样听到风吹枝叶,沙沙作响。这一切全部
凝固了。其实,囚禁它的那间稳固的牢房,就是丛林所变成的。这只猴子如今不是栖身
树上,而是被一个固体世界围困住了;犹如一个流动的东西,一个引人注目的美丽瀑布
,突然一下冻结起来。此一由冻结的颜色和冻结的活力所构成的冻结的房屋,是完全静
止的。似乎就是从此刻开始,时间有了过去、现在、未来的划分。事物的流动变成固定
的具体时间——坚固的时间观念。
好奇的猴子从暂时的昏迷中醒了过来,但并未全醒。它醒来发现自己被困在一个稳
固的、仅有五窗、闷得可怕的屋子里。它感到厌烦,好像被关在动物园的铁栏杆后面一
样。它想要看看铁栏杆是怎么回事,于是爬上爬下。它之被囚,本来没什么大不了,但
因它老是念念不忘被囚,以致被囚的观念比实际的情形大上千倍。你一被迷住,惧闭感
就会变得越来越强,越来越烈,因为你开始探究自己的被囚了。其实,迷恋即是它继续
被囚的原因之一——它被自己的迷恋所囚禁。当然,开始时有突然发生的暂时昏迷令它
坚信世间坚固,但如今世间之坚固已被它视为当然,于是它乃因身在其中而自觉被囚。
这只猴子当然不是一直都在探索。它开始变得不安,开始有了千篇一律、枯燥无味
之感,于是它开始变得神经质。在渴望娱乐的心情下,它去摸墙,想要看看它的构造,
想确定一下那表面坚固的墙壁确实坚固。接着,在确信空间是固体之后,猴子开始跟它
发生关系,不是取着,就是排斥,或是不理不睬。如果它想把空间抓来据为己有,作为
自己的经验、发现或知识,那就是贪。如果它视空间为监狱,而想硬闯出去,越战越烈
,那就是瞋;瞋不只是破坏的心念,它更是一种防御感,防卫自己以御惧闭。猴子并不
一定是觉得有敌人逼近,它只是想要逃离监狱。
最后,猴子也许想要漠视其本身的被囚,或漠视其环境的诱惑,它装聋作哑,对周
遭发生之事漠不关心,懒得去管——这就是痴。
回顾一下,你可以说那只猴子从暂时昏迷中苏醒,就等于是在囚它之屋中出生。它
不知自己是怎么入狱的,所以它假定自己是一直在那儿,忘了是它自己把空间凝固成墙
壁的。于是它去摸墙,看看它的构造,是为第二蕴受。后来,它以贪、瞋、痴的心态与
该屋发生关系,是为第三蕴想。在对该屋起了贪、瞋、痴心之后,猴子开始为它命名和
分类:“这是窗户。这个角落舒适,那个墙壁让我害怕,所以不好。”它有了概念的框
框,用它以为囚它的房屋,或它的世界命名、分类、评估,结果全看它对该屋是贪、是
瞋,还是无动于衷,是为第四蕴行。
猴子在第四蕴发展的过程是相当合乎逻辑而可预测的。但这种发展模式,当它进入
列为第五蕴的识蕴时,就开始瓦解了。它的思想模式变得不规则和难预料,它开始幻想
或梦想。
我们所说的“幻想”或“梦想”,是指把事物不一定有的价值加在事物上。对事物
的现状及其应该如何,我们有成见,此即投影——我们把自己对事物的看法投射在事物
上。因此,我们变成完全陷入自己所创造的世界里,而我们所创造的世界是由不一致的
价值观念与看法所构成的。就此意义而言,幻想是对事物的曲解,把现象界本不具有的
意义妄自加了进去。
以上所说是猴子在第五蕴的阶段才开始有的经验。企图逃出而失败之后,它感到灰
心、无助,以致走上完全发疯之路。由于已厌倦奋斗,所以它很想放松自己,任由自心
胡思乱想。这就是轮回六道的由来。传统佛教常谈地狱道、天道、人道、畜生道,以及
其他有情的心理状态,这些都是不同种类的投影,亦即我们亲自创造的梦幻世界。
力图脱逃而未成功,过了惧闭的滋味和痛苦,猴子开始希求美好的、具有魅力的事
物,所以它首先幻想的是天道,因为天道里充满了美好的事物。猴子梦想走出它的牢房
,在草木茂盛的田野漫步,吃成熟的水果,在树上闲坐摇荡,过着自由自在的生活。
接着,它又开始幻想阿修罗道。做过天道之梦后,猴子想要防卫和保持它在梦中所
享的大福和极乐。它有偏执狂,担心会有掠夺者来抢它最珍爱的东西,所以它开始有了
嫉妒感。它很自傲,它享受过自己所创造的天道,但它也因此而进入痴妒的阿修罗道。
后来,它又看出这些经验的世俗性。它不再仅是在嫉妒与傲慢之间打转,同时也开
始有了舒适感,觉得在“人间”或“尘世”很舒服。尘世是个以世俗方式过规律生活、
做平凡事务的地方——是为人道。
但它随后又感到有些无聊和不顺。这是因为在它从天道经阿修罗道至人道的过程当
中,它的幻想越来越牢固,以致整个发展也开始笨重起来。此即它在畜生道出生的时刻
。它宁愿爬行或作牛鸣犬吠,也不愿享骄傲或嫉妒之乐——是为愚痴的畜生道。
然后,发展的过程加剧,猴子开始有了饿得要命的感受,因为它实在不想再往下降
了。它想返回天道的乐园,所以开始有了饥渴之感,那是因想起过去的享受而油然生起
的怀旧之情——是为饿鬼道。
接下来,猴子突然失去了信心,开始怀疑自己和自身的处境,开始做出激烈的反应
。这一切完全是一场可怕的恶梦,它醒悟这种恶梦不可能是真的,因而开始怨恨自己造
成这种恐怖——是为梦幻的地狱道,轮回六道的最后一道。
在六道发展的全部过程当中,猴子经历了散念、观念、幻想及所有思想模式。直到
第五蕴的阶段,它的心理演进过程始终是很有规律和可预测的。从第一蕴起,每一相续
的发展都有条有理,像屋顶上依次重叠的瓦片。但如今猴子的心情变得乱七八糟,原因
是那幅完整的心理拼图突然爆裂,使得它的思想模式不再有规律、不再可预测,以致它
的心情也转为扭曲不安——这似乎就是我们前来学法修禅时的心境。我们必需以此处为
我们修行的起点。
我想,在谈解脱自在之前,有必要先讨论那为修道之基的“我”,也就是我们之惑
。假如我只讲解脱的经验,那是很危险的。此即为何我们首先要看“我”的发展。这可
说是一幅描绘我们心理状态的画像。我恐怕这次演讲不太好听,但我们不能不面对事实
,修道的过程似乎就是如此。
问:可否请您多谈一点您所说的“暂时昏迷(blackout)”是什么意思?
答:这没什么特别深奥之处。这只是说在第一蕴的阶段,我们力求凝固空间;我们
用力太过、速度太快,以致智能突然崩溃。这可说是一种与觉悟相反的经验,或无明的
感受。你因过劳而突然进入昏迷状态。空间的凝固,是你实际的“成就”,是你的杰作
。完成凝固之后,你被它压垮了。这也是一种禅定,一种与三昧相反的禅定。
问:您看人是不是先要知死,才能真活?
答:我不认为你须特别注意死,或去分析它,但你必须看清自己的真相。我们常常
喜欢看良好的一面,看道心的美妙,而不如实去看自己。这是最大的危险。如果我们从
事自我分析,我们的修道便是想要找到终极的分析,或终极的自欺。“我”极有才智,
“我”能扭曲一切。你若执着修道、自我分析或超越自我等观念,“我”就立刻抓住这
些观念,将它们转为自欺。
问:猴子开始幻想时,所幻想的是它早就知道的吗?幻想从何而来?
答:幻想是一种本能,第二本能,也就是我们都有的猴子本能。如果你有痛苦,你
会幻想快乐与之对比。我们有防卫自己或建立自己地盘的冲动。
问:在只具有目前这种意识的情况下,我们若无能力回到您所描述的空间,岂不就
非得作无望的奋斗不可吗?
答:我们当然将会一直奋斗,没有终结。要是谈我们将会经历的持续奋斗,那就没
完没了。除了像你所说那样找回原始空间,别无他途;否则,我们即是陷在那为障的“
彼”“此”相对的心态。我们老是在跟对手作战,没有一刻放松。问题是二元对立,是
我与我的对手之战。
禅修则反其道而行。你必须改变你整个的生活态度和方式;也可以说,你必须改变
你所有的策略。这会很痛苦。你会突然想到:“如果我不作战,怎么对付敌人?我不作
战,的确很好,但是我的敌人呢?他们仍旧在那儿。”这是有趣的一点。
问:看到墙壁就承认自己被囚在那儿,而不再走了,这似乎是很危险的处境。
答:妙就妙在这儿。那并不危险;在知道墙壁坚固和自己被囚时,你可能觉得痛苦
,但这也是有趣之处。
问:您刚才不是说,想要回到另一境界——敞开的空间——乃是本能吗?
答:当然是本能,但这只猴子不肯再让自己只是存在而已。它继续奋斗,不然就是
沉入幻想。它从不停下来,从不让自己好好地实际去体验什么,这就是问题所在。这就
是为什么禅修的第一步只是停下来,有个间断。
问:比如说,你有个障碍,而你也很注意它,这个障碍会因你注意它就没了吗?
答:问题全在我们必须努力弄清楚我们要如何脱离困境,但目前我们必须想一想这
些封闭得可怕的房间,亦即我们所在之处——这是学道的第一步。我们必须切实认清自
己,如实体验自己,这将提供我们灵感,让我们能作进一步的研究。我们目前还是不谈
解脱为妙。
问:您的意思是说这些封闭得可怕的房间是智力捏造出来的吗?
答:根本智之强烈,随时都能引起我们的行动。因此我们不该把猴子的这一切活动
视为应逃避的对象,而该把它们看作根本智的产品。我们越努力奋斗,就越会发现墙壁
的确坚固。我们在奋斗上用了多少精力,我们就是把墙壁加强了多少,因为墙壁需要我
们的注意才能凝固。每当我们对墙壁更加注意时,我们便会生起逃脱无望之感。
问:猴子从囚房的五个窗户望出去时,看到了什么?
答:它看到了东、西、南、北。
问:在猴子眼中,东、西、南、北是何模样?
答:一个四方世界。
问:屋外怎样?
答:一个四方世界,因为它是从窗户往外看。
问:它没看到远处有什么吗?
答:它可能看到,但所见也是四四方方的一幅画,因为对它来说,那就像是在墙上
挂了一幅画,不是吗?
问:此猴若是吃点迷幻药或麻药,它会怎样?
答:它早就吃了。
d******e
发帖数: 4192
2
动物没有嫉妒与傲慢,可还是下三道.
所以呢,傲慢未必不好.嫉妒但是不伤害他人,而是激励上进,也是可以利用的力量.
从小就听大人们讲,"比,学,赶,帮,超", 你还要超啊..呵呵.

【在 w****g 的大作中提到】
: 创巴仁波切
: 因为我们是要从头到尾——从初修者之心到觉悟者之心——来看佛道,所以我想我
: 们首先最好是看非常具体和实际的东西,也就是我们所要耕种的田地。在熟悉起点或“
: 我”性之前,就研究更高深的题目,是不智的。我们西藏有句格言说:“头未煮好,抢
: 舌没用。”任何修行都须对起点或使用的材料有基本的了解。
: 我们若不了解自己这块用以修行的材料,我们的研究即是白费,对目标的种种臆测
: ,到头来也只是空想:这些臆测可能表现为高深的理念和对修行经验的描述,但都只是
: 利用人性的弱点,利用我们想要看到、听到精彩非凡事物的心态。如果我们从这些梦想
: 中的非凡、“发悟”、戏剧性的经验开始研究,我们就会增强我们的期望和偏见,以致
: 当我们真正修道时,我们心里所想的主要是将会如何,而不是现在怎样。玩弄修行人的

w******o
发帖数: 442
3
这个挺好看的。

【在 w****g 的大作中提到】
: 创巴仁波切
: 因为我们是要从头到尾——从初修者之心到觉悟者之心——来看佛道,所以我想我
: 们首先最好是看非常具体和实际的东西,也就是我们所要耕种的田地。在熟悉起点或“
: 我”性之前,就研究更高深的题目,是不智的。我们西藏有句格言说:“头未煮好,抢
: 舌没用。”任何修行都须对起点或使用的材料有基本的了解。
: 我们若不了解自己这块用以修行的材料,我们的研究即是白费,对目标的种种臆测
: ,到头来也只是空想:这些臆测可能表现为高深的理念和对修行经验的描述,但都只是
: 利用人性的弱点,利用我们想要看到、听到精彩非凡事物的心态。如果我们从这些梦想
: 中的非凡、“发悟”、戏剧性的经验开始研究,我们就会增强我们的期望和偏见,以致
: 当我们真正修道时,我们心里所想的主要是将会如何,而不是现在怎样。玩弄修行人的

1 (共1页)
进入Wisdom版参与讨论
相关主题
圆觉经略说--南怀瑾心地善良可内心还痛苦的真正原因 Zz
《维摩精舍丛书》之六《心经三讲》(二)宗萨仁波切语录Zz
请教waichi兄所有的努力都是幻相 (转载)
来对<< 圣经 >> 发点牢骚看到恐怖分子残忍的杀害俘虏,我很愤怒
《自由的迷思》正当的问题
关于因果的问题waichi偶像月溪法师的胡说八道
新世纪第二灌南传增支部一集第一色等品
涅槃是在五蕴之内还是五蕴之外?偶LD昨天做了个很FT地梦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空间话题: 猴子话题: 无明话题: 发展话题: 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