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Wisdom版 - 忍与波罗蜜
相关主题
什么是 六度 ?寂静之道----第二部 修行纲要之行菩提心
忍辱波罗蜜(上)《增壹阿含经》中有关大乘的教证
南传菩萨道四念处
缘觉与声闻忍辱波罗蜜(下)
[合集] 闲谈大小乘,兼论‘原始’佛法 (1)佛果和阿罗汉果佛自述曾做五百世忍辱仙人,你如何看红黄蓝事件? (转载)
所谓障碍法忍辱波罗密 如来说非忍辱波罗密 是名忍辱波罗密
[合集] 所谓障碍法十日内观开示--第九天[转载]
多多多修功德!! (ZHUAN)金刚经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波罗蜜话题: 忍辱话题: 布施话题: 菩萨话题: 的话
进入Wisdom版参与讨论
1 (共1页)
S******g
发帖数: 225
1
【善男子!有是忍辱非波罗蜜,有波罗蜜非是忍辱,有是忍辱是波罗蜜,有非忍辱
非波罗蜜。是忍辱非波罗蜜者,所谓世忍;声闻缘觉所行忍辱是波罗蜜非忍辱者,所谓
禅波罗蜜;亦是忍辱亦波罗蜜者,所谓若被割截头目手足,乃至不生一念瞋心。檀波罗
蜜、尸波罗蜜、般若波罗蜜非忍辱非波罗蜜者:所谓声闻缘觉持戒布施。】“《优婆塞
戒经》卷七”
佛继续来跟大家讲说忍辱跟波罗蜜之间的关系,首先佛说:“有一些的这个忍辱
它并不是波罗蜜,所谓世忍。”我们如果回头去看看,什么是世忍呢?那就是世间人所
能够作的这个忍,包含说我们前面所看到,比方说饥寒、这些直接的苦乐,这些很直接
身体上面的觉受,乃至于很抽象的心理的觉受,这些都是世忍的范围。又比方说现在有
许多的佛教团体,当然也希望能够积极的对社会有所贡献,所以我们可以看到现在有许
多的佛教团体,也跟西方的像红十字会的这些团体一样,行善布施不遗余力,这个都是
我们要鼓掌赞叹的;可是在这个行善布施的当中,如果说光是行善布施,除了行善布施
之外,没有再继续去进修菩萨的其他五度的话,我们就会觉得这样子的菩萨行是有所缺
憾的。
不说别的,光说佛所开示的菩萨法,不就是六度才是完整的菩萨道的修行内涵吗?
所以怎么会我们在修习的过程中只有在行布施呢?特别是菩萨六度里面的这个智慧这一
度!智慧这一度的话,里面有很多很多的法要去学的;所以等于是说这里面是我们在行
布施的当下,我们也同时要跟随善知识来修学,长进我们在佛法上面的智慧才对。如果
说假如只是把布施当作佛法修行的全部的话,你的心那个时候当然就是忍于这样子的一
个,只有布施这样子一个菩萨行,如果你是这样忍的话,那很抱歉!按照佛的定义,这
个都必须要定义成世间的忍。为什么呢?因为这一件事情只有布施而没有其他的话,这
件事情只能够使得学人获得人天可爱的果报而已,不管是再怎么可爱的果报,当他享受
这个可爱的果报完成之后,毕竟后面还是得要面对三界的轮回,到时候岂不是跟一般的
众生一样了吗?所以说,凡是只是在谈说要发愿在生生世世都行布施的人,那这样的人
,可能低估了三界轮回这里面所牵涉到因缘果报的这个力量。所以这样子的这个结果,
可能您在适当的时候,恐怕连布施的因缘都会因此而丧失,所以这是不可不慎的。这也
就是为什么佛在讲菩萨道的时候,绝对不是只有讲布施,其实布施只是其中的一度而已
,后面还有五度,而且五度里面又以智慧度最为重要。
比方说在智慧度里面的话,也有很多人以为说这个十地菩萨,其实只是一个名号而
已,有些人就会讲说:“如果我们布施,很欢喜布施,作得很欢喜的话,那我们就是欢
喜地的菩萨。”像这样子的话,其实这样子的一个讲法是大大的错误。我们可以说行布
施作得满心欢喜的人,我们说他是有欢喜心,可以这样说;可是这个“极喜地”这三个
字,极喜地这三个字讲的却是初地菩萨。所以既然佛在佛经里面已经告诉我们说,极喜
地的菩萨就是所谓的初地菩萨的话,我们就不能够滥用这个名词,而去说布施都作得很
高兴的话,那就是所谓的极喜地的菩萨。用这样子的滥用名词的结果,会误导以后的众
生,让众生觉得说只要欢喜布施,就已经是极喜地的菩萨了,所以当他再一次去看佛经
,看到了所谓的极喜地菩萨的功德境界的时候,他往往会以布施得很快乐的方式,去体
会所谓的初地菩萨的境界,那这样子可谓:“失之毫厘,差之千里。”这样子的结果,
这个众生的法身慧命很可能就要因此而断了。所以当我们在随便滥用,特别是说佛已经
在佛经里面,用来形容初地菩萨功德的这个名词的时候,我们一定要小心,这个后果是
非常严重的事情。所以在这一节就先跟大家讲说,“世忍”就是光是行世间人所知道的
忍,或者是说光是忍于像世间人所能作到的行善布施。为什么说世间人也能作到呢?因
为我们今天讲说佛教团体去行善布施,这个布施救济的功效而言的话,是跟一神教的布
施,包含红十字会这些团体的布施没有什么两样的,所以像这样的这个内涵,都叫作世
忍的范围。
接下来佛继续说:“声闻缘觉所行忍辱是波罗蜜非忍辱者,所谓禅波罗蜜。”这个
部分主要讲的就是说,这个禅波罗蜜讲到的是放在禅观的范围。也就是说声闻、缘觉所
行的这个忍,他的主要的对象是忍于佛在解脱道里面讲的四圣谛的内涵,也就是苦、集
、灭、道四项,四项谛的内涵。那我们说苦集灭道这四个谛,希望大家如果将来有因缘
的时候,一定要找善知识好好地学一学四谛里面的内涵。因为苦圣谛不是只有讲一切都
是苦而已;集圣谛也不是只有讲说因为我们执著所以就有集;至于灭圣谛,当然更不是
讲说放下就是灭谛;最后道谛,自然也不是依照目前的这个讲法,把这些前面的苦、集
、灭三个字把它化约了之后,再来谈道谛。不是的!因为如果没有苦、集、灭这个详细
的内容的话,后面这个道谛你要如何指出它真正的道在哪里呢?因为道谛这个道的意思
,讲的就是离苦之道。所以你一定要知道苦的内涵是什么?苦是怎么集起来的?苦灭的
状态又是什么?你必须对这些有充实的掌握之后,才能够来讲道谛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所以我们给大家的建议是说,关于苦、集、灭、道这件事情,千万不可以等闲视之
。因为如果它是这么简单,用说苦就是苦吧,集就是执著,然后灭就是放下,这样子的
方式去理解的话,那么我们相信许多现在的外道,包含没有任何宗教信仰的人,哪怕他
只是学学心理学,应该也能讲出一样的话。既然这样子的话,外道或是一般的凡夫都能
讲出来的道理,为什么苦、集、灭、道要被称作是“圣谛”呢?所以从这个观点来奉劝
大家,这个里面内容太多太多了,要请大家好好地安忍学习。声闻缘觉所学到的就是解
脱道里面的四谛,他要忍于解脱道四谛的内涵。另外当然就是说,他这个四谛如果能够
成就的话,他就能够见道,能够知道怎么样的无生,这样子忍于无生的状况,就是声闻
缘觉所要忍的主要内涵。这个部分确实是波罗蜜没有错,因为它就已经可以渡生死的大
海,可是它却不是我们现阶段所讲的忍辱。如果大家从之前讲次里面讲的世间忍跟出世
间忍来去看的话,你就会发现这个内涵跟我们谈的忍是不太一样的,所以佛这里把它归
为它就是禅观方面的波罗蜜。
接下来佛继续是在讲说:“亦是忍辱亦波罗蜜者,所谓被割截头目手足,乃至不生
一念瞋心。檀波罗蜜、尸波罗蜜、般若波罗蜜。”像这种我们说先讲“亦是忍辱亦波罗
蜜者”,后面举的“被割截头目手足,乃至不生一念瞋心。”这个部分应该就是在《金
刚经》里面所谈到的,佛陀回忆起往昔多劫以前,当时在修行忍辱,那个时候的名号叫
忍辱仙人;当时他在行忍辱的时候,遇见了所谓的歌利王,这个王为了要测试他这个忍
辱,所以一节一节地截断他的身体,包含就像经文里面讲的割截头目手足;但是这个忍
辱仙人,在遭受这样酷刑的时候不生一念瞋心,这个真的是非常非常不容易的事情。当
然我们看到了能够修行到这样的忍辱的时候,除了说一般世间的这个苦,所谓一般人所
认知的身心的苦必须要能够忍之外,他必然也对于波罗蜜这件事情,对于解脱这件事情
,必然也都有所实证,才能够在面对这样酷刑的时候,完全不生一念瞋心。所以这样子
的一个状况,我们说这是:“亦是忍辱亦是波罗蜜。”
不过大家在看这个经文的时候,倒不必把这些事情一定这样联结在一起,这个意思
就是说,我们现在在菩萨道的修行里面的话,本来就随著我们的修行的境界而有所不同
,所以当我们现在还没有到那个境界的时候,当然我们不能够让人家随意来割截我们的
头目手足。因为前面不是才跟大家说,谈到这个命长,命长则长得、命短则短得的时候
,曾经跟大家讲说菩萨戒里面,有一个轻戒叫作不故入难处吗?那这个不故入难处,就
是要让大家能够好好地保护你目前的道器。既然是如此的话,今天在你尚在三贤位,在
修行的时候,本来就还轮不到你去布施头目手足的时候,这个时候大家不必把这个割截
头目手足,把它硬加在自己身上;而应该要把它当成说去揣摩、去想象一下,诸地菩萨
修忍辱行的时候,未来可以到这样的一个程度。那这个心里面发起景仰,这个就是我们
现阶段应该要作的,而且我们要保护我们的道器。所以如果说从这个观点去出发的时候
,大家就应该会知道说,忍辱亦是忍辱亦是波罗蜜的话,简单来说,就是我们在忍辱的
这个过程,还必须要加上正知正见,也就是对于解脱的正确掌握跟理解,这样子你的忍
辱,才会跟一般人的忍辱有所不同。这个其实也呼应到我们上个讲次讲到的无漏戒的部
分,因为那个部分也都是因为有正知正见的关系,所以跟戒法相应。至于说后面讲的檀
波罗蜜、尸波罗蜜跟般若波罗蜜的话,各自当然是波罗蜜的这个本质,可是他们本身在
布施、持戒跟般若的时候,都有忍的这个成分在里面。比方说你要忍于难施,要能够继
续布施;比方说持戒的部分,难持要继续忍于这个状态要能够持;般若波罗蜜就像说,
能够忍于智慧等等,像这类型的东西当然它既是波罗蜜,也是忍辱的一部分。
那么“非忍辱非波罗蜜者:所谓声闻缘觉的持戒布施。”前面讲到亦是忍辱亦是波
罗蜜的时候,佛说檀波罗蜜、尸波罗蜜、般若波罗蜜这个部分呢,讲的其实是菩萨。所
谓声闻缘觉的持戒布施的话,本身他是非忍辱非波罗蜜,因为这一个本身跟菩萨所实施
的内涵,本质上就有所不同,所以如果是一个定性声闻的话,等于说他整个作了这样的
一个事情,持戒、布施的这个事情,到最后他仍然是要决意要入无余涅槃的。所以像这
类型的这个行径,我们就把它划归在非忍辱也非波罗蜜。
接下来【善男子!若欲修忍,是人应当先破憍慢、瞋心、痴心,不观我及我所相、
种性常相。若人能作如是等观,当知是人能修忍辱,如是修已心得欢喜。有智之人若遇
恶骂,当作是念:“是骂詈字不一时生,初字出时后字未生,后字生已初字复灭;若不
一时,云何是骂?直是风声,我云何瞋?我今此身五阴和合,四阴不现则不可骂。色阴
十分和合而有,如是和合念念不停;若不停住,谁当受骂?”】“《优婆塞戒经》卷七”
这个部分我们简单来说,这个部分其实是佛在针对大家修忍举了一个例子,就是碰
到人家骂你的时候,你是如何修忍呢?佛就善巧开示了:第一个就是观“骂”的这个文
字,你把它拆开的话,是一个字一个字拆出来的,这个一个字、一个字拆出来的时候,
它之所以在你心里会形成不舒服的感觉,其实是你自己把这个字给连起来,如果你顺应
它,本来就一个字、一个字出生的话,那么这些骂的这些语言,其实只是风动而已啊!
有什么好瞋的?而且佛还说我们的身体就是五阴和合的,如果你的觉知心不对这些骂这
些字自己想办法把它整合在一起,你又怎么会觉得骂呢?这是佛的举例。
接下来佛继续说:【“然彼骂者,即是风气。风亦二种:有内有外,我于外风都不
生瞋,云何于内而生瞋也?世间骂者,亦有二种:一者实、二者虚。若说实者,实何所
瞋?若说虚者,虚自得骂,无豫我事,我何缘瞋?若我瞋者,我自作恶,何以故?因瞋
恚故生三恶道。若我于彼三恶道中受苦恼者,则为自作自受苦报。”是故说言:一切善
恶皆因我身。】“《优婆塞戒经》卷七”
佛继续针对骂这个字,继续给大家善巧方便,佛就让我们观察,如果骂这个字,比
方说有人骂我们“不仁不义”这四个字的时候,当你把它结合起来的时候,你就觉得他
是在骂你;可是实际上,这个四个字是在哪里结合的呢?其实探究下来,原来都是我们
自己的内心,把这个四个字结合在一起的;如果这个四个字按照它原来出来的这个顺序
,放开来看的时候,这个“不、仁、不、义”这个四个字,其实都是风气在鼓动而已啊
!佛就说了,你连外面环境变化的这个外风,你都不会没理由的跟外风生气,那对于这
个四个字的风气,你为什么要因此而生瞋呢?
佛进一步甚至还告诉我们说,好吧!如果你真的觉得说这个四个字,非得要结合在
一起看的话,那你自己想想看,那个“骂”有一种是实,有一种是虚。如果人家说的是
真实的话,说中了你心坎里,你有什么好瞋的呢?你就应该要当下要承受。如果他说的
不是事实的话,那他说的这个骂这个字,就像向天吐痰一样,到最后那个痰不是会落到
他自己的脸上吗?跟我们有何关呢?所以从这个实、虚两方面来看的话,我们也可以说
瞋这件事情真的没有必要。佛所开示的用“骂”这个字,来开示给我们这些善巧方便,
给各位菩萨建议说自己可以多练习,你会发现还真的很有用。
佛当然最后就是说:所有归结,所有的瞋,一旦生瞋的时候会生三恶道。所以你可
以看看,从把这个人家骂人的字,在我们自己的心里结合起来,然后结合起来的时候,
自己结合之后然后自己生气,自己生气的原因,所以导致我们未来往生会有机会掉到三
恶道里面去。所以这个整个的过程可以说,完全都是自作自受,所以这样看起来的话,
我们说瞋这件事情,真的是非常划不来的事情,因为从头到尾都是自己找苦头吃。
由此原因我们晓得说,“忍”这件事情的修行,对于每一个菩萨来讲,都非常的重
要。希望透过佛所讲的这个“骂”的这个例子,大家好好地去体会,日常生活中尽量的
活用佛所举的这些例子,相信大家在忍辱波罗蜜上面也能够逐渐的精进。
叶正纬老师 “忍与波罗蜜”
1 (共1页)
进入Wisdom版参与讨论
相关主题
金刚经[合集] 闲谈大小乘,兼论‘原始’佛法 (1)佛果和阿罗汉果
维摩诘所说经--2.菩萨们所谓障碍法
闲谈大小乘,兼论‘原始’佛法(3)谈“焦芽败种”[合集] 所谓障碍法
大乘非佛说多多多修功德!! (ZHUAN)
什么是 六度 ?寂静之道----第二部 修行纲要之行菩提心
忍辱波罗蜜(上)《增壹阿含经》中有关大乘的教证
南传菩萨道四念处
缘觉与声闻忍辱波罗蜜(下)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波罗蜜话题: 忍辱话题: 布施话题: 菩萨话题: 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