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伏尔加河
1 2 3 4 5 6 7 8 下页 末页 (共8页)
r*****y
发帖数: 53800
1
按凤凰大视野的说法,不是有一个“平民不准撤退”的命令,而是平民始终没有接到“
疏散撤离”的命令。仗打起来了平民要疏散撤离就更难了也更危险。伏尔加河上的桥都
被炸毁了,船都掌握在军政当局手里优先用于运送部队弹药和伤员。个别平民要是运气
好也能蹭到船撤到东岸,或者抱个漂浮物游到对岸,但是只是极少数。撤到对岸的平民
大约是10万。有100多万平民始终被留在战场上,死伤失踪达70多万。当然,那些高官
领导的子女家属的确都被疏散撤离了。
此外,苏军自己还处决了1.4万名逃兵,相当于2个步兵师的兵力。
v**e
发帖数: 8422
2
称霸东欧的蒙古帝国:金帐汗国历史
世界历史 2009-09-22
术赤(?—1225年)是成吉思汗的长子,能征善战,多次参加征服金国、西厦和中
亚的战争,屡建战功。1219—1225年间,成吉思汗率部第一次西征中所占领地封给了三
个儿子。术赤氏族蒙古诸汗的世袭领地为术赤汗国,亦称钦察汗国,领有额尔齐斯河以
西,咸海、里海以北的钦察、花刺子模和康岭等古国的领土。
1235年至1243年,由术赤之子拔都统帅的蒙古大军进行第二次西征,横扫亚洲西部和
欧洲西部和欧洲东部各国。途中远征军强渡伏尔加河。1238年,蒙古西征军攻破佛拉基
米尔城。
1225年,术赤因病去世,其次子拔都奉命统帅蒙古诸王长子西征(亦称西征长子军
)对东欧和中欧征讨。1236年征服伏尔加河沿岸的保加里亚地区;1237年冬向东北进军
罗斯,先后占领莫斯科、喀山、基辅等10余座城市;1238—1240年同波洛伏齐人、阿兰
人、切尔克斯人连续作战,并征服南罗斯;后经波兰、匈牙利等地远征到亚得里亚海岸
。其辖地东起额尔齐斯河,西至多瑙河,南起高加索,北括罗斯。
拔都统帅的蒙古帝国第二次西征军(西征长子... 阅读全帖
M******8
发帖数: 10589
3
http://my.cnd.org/modules/wfsection/article.php?articleid=34298
讲到这里,导游维多丽亚连续打出“戈尔巴乔夫重要国事活动”一览表。我目不暇接,
不能全部记下。大概国事如下:
从1985到1991,戈尔巴乔夫与美国领导人有五次会面。
1986年2月8日,戈尔巴乔夫在法国共产主义报纸上批判斯大林主义。
1987年,戈尔巴乔夫开始介绍他的政治改革的想法,吸收非党员进入政府上层监督政府
,提出政府要透明公开化。
1988年从阿富汗撤军;同年宣布,在苏联,撤销包括党史在内的所有中学大学历史课程
考试,因为这些历史都被改写了。戈尔巴乔夫在1988年苏共二月全会上所作的题为《赋
予革命性改革以新的思想》的报告中,明确表示了“苏共支持舆论多元化”的思想。在
这种思想指导下,1988年12月通过修改《宪法》和《选举法》,改革国家最高权力机关
,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接着在1990年2月苏中共中央扩大会议上,戈尔巴乔夫正式
提出并通过了实行总统制的设置;随后,1990年3月非例行的第三次苏联人民代表大会
,通过了《关于设立苏联总统职位和苏联宪法... 阅读全帖
f*******e
发帖数: 2791
4
一日在电视里看到了一部电影的介绍——《东归英雄传》,讲述的是土尔扈特东归的事
情,大大赞扬了土尔扈特人的英勇和爱国。后来查了一些基本资料,该事件大致如下:
土尔扈特人在17世纪初期属于漠西蒙古的一支,居住在准噶尔盆地,后在准噶尔人的压
力下西迁,与17世纪中期来到伏尔加河下游定居。随即遭到俄国人的压迫,最后在1771
年涉险离开故地,历尽千辛万难,回到准噶尔盆地,受到乾隆的接见。
因为这是一起蒙古人先后同俄国和中国发生联系的事,所以后来我仔细对比了一下
从蒙古人兴起到1771年间,中俄两国分别同蒙古人之间发生的事情,发现了很多相似的
地方:
一、 十三世纪都遭到了蒙古人的入侵,而且亡国。
忽必烈和述赤分别消灭宋朝和莫斯科公国,建立元朝和金帐汗国。
二、 百年后都成功推翻蒙古人的统治,建立了一个强大国家。
1368年,汉族人推翻元朝建立明朝;1480年,俄罗斯人推翻金帐汗国,宣布独立。
金帐汗国在1502年分裂,灭亡。
三、 在反蒙古的过程中,又从蒙古人手中抢到了原来不属于本国的土地。
明朝在反元过程中又得到了原不属于汉族统治地的云南,并在东北和西藏建立羁縻
统治区,清兵入关后又将内蒙古...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7039
5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爱德华·吉本:匈奴西迁灭罗马
爱德华·吉本:匈奴西迁灭罗马
中国多数精英迄今无知的世界历史:
匈奴人西迁,在欧洲建大帝国,及毁灭罗马帝国的过程
爱德华·吉本(Edward Gibbon,1737─1794)是英国最杰出的历史学家,著有影响深
远的史学巨著《罗马帝国衰亡史》一书,被称作西方的《史记》,西方启蒙史学的代表
人物。
吉本的《罗马帝国衰亡史》是一部卷帙浩繁的巨著。全书6卷,凡71章,120多万字。它
大体可分成两部分:一至四卷为第一部分(1至47章),这一部分,作者在简略回顾公
元98至180年间罗马帝国的历史以后,主要记述从公元180至641年,约近500年间的史事
。五、六两卷为第二部分(48至71章),记述公元641至1453年土耳其人攻占君士坦丁
堡,拜占廷帝国灭亡为止的800多年间的史事。作者把重点放在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则
写得比较简明扼要。全书包括后期罗马帝国和整个拜占廷帝国的历史事件,称得上是一
部体大思精的通史之作。
吉本具有历史连续发展的观念。他的《罗马帝国衰亡史》上自罗马安东尼时代写起,下
迄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发轫,其间跨越了1300余年,范围遍及古代世界的三大洲。不仅记
述了罗马帝国之兴... 阅读全帖
g***j
发帖数: 40861
6
【 以下文字转载自 History 讨论区 】
发信人: freeangle (华夏后裔), 信区: History
标 题: 从土尔扈特事件看中国史学界的双重标准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Mar 23 23:20:05 2014, 美东)
一日在电视里看到了一部电影的介绍——《东归英雄传》,讲述的是土尔扈特东归的事
情,大大赞扬了土尔扈特人的英勇和爱国。后来查了一些基本资料,该事件大致如下:
土尔扈特人在17世纪初期属于漠西蒙古的一支,居住在准噶尔盆地,后在准噶尔人的压
力下西迁,与17世纪中期来到伏尔加河下游定居。随即遭到俄国人的压迫,最后在1771
年涉险离开故地,历尽千辛万难,回到准噶尔盆地,受到乾隆的接见。
因为这是一起蒙古人先后同俄国和中国发生联系的事,所以后来我仔细对比了一下
从蒙古人兴起到1771年间,中俄两国分别同蒙古人之间发生的事情,发现了很多相似的
地方:
一、 十三世纪都遭到了蒙古人的入侵,而且亡国。
忽必烈和述赤分别消灭宋朝和莫斯科公国,建立元朝和金帐汗国。
二、 百年后都成功推翻蒙古人的统治,建立了一个强大国家。
1368年,汉族人推翻元朝... 阅读全帖
R*****d
发帖数: 1148
7
☆─────────────────────────────────────☆
kittybear (小熊眼泪汪汪的等解放军来) 于 (Sat Sep 8 00:10:44 2012, 美东) 提到:
锦州,天津都是有大量坚固工事的城市,并有十多万守军。然而四野打锦州31小时搞定
,打天津29小时搞定。
如果四野打斯大林格勒,是不是也能一两天内完事? 如果以巷战素质而言,四野似乎
比德国的第六集团军强得多
☆─────────────────────────────────────☆
sturtle (huhu) 于 (Sat Sep 8 00:44:34 2012, 美东) 提到:
守军比较弱,战斗意志不强,火力应该也差不少。

☆─────────────────────────────────────☆
qianwang (oasis) 于 (Sat Sep 8 06:04:10 2012, 美东) 提到:
关键是共产党的军队不怕死。中共军队遇上苏联军队还真不好说,肯定是异常的惨烈。
抗日战争最后日本投降了。如果不投降,凭日本军队的不要命,大城... 阅读全帖
S***1
发帖数: 3140
8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俄高官,我们历来对中国有好感
昨天,中国长江中上游地区和俄罗斯伏尔加河沿岸联邦区合作工作组举行第一次会议,
副市长刘强对重庆与伏尔加河沿岸联邦区将要展开的合作进行了介绍
俄总统驻伏尔加河沿岸联邦区副全权代表苏霍夫:俄罗斯人很喜欢旅游,但旅游是竞争
很激烈的产业,伏尔加河沿岸联邦区的旅游设施一直不太完善,我们欢迎中国企业合作
开展旅游。
下诺夫哥罗德州代表:我们州有成熟的货车、轿车、公共汽车整车生产厂家,还有汽车
发动机生产企业,他们希望在中国找到合作伙伴。
乌里扬诺夫州代表:欢迎长安汽车到我们州的工业园区设厂。外来企业可免交15年的地
方税、利润税、不动产税。
巴什科尔托斯坦共和国代表:俄罗斯人民对中国人历来有好感,希望中国旅游企业到俄
罗斯建设一些“中国村”。
S*********4
发帖数: 5125
9
中企在俄罗斯建首个农业园区 占地250平方千米
发表时间:2014-12-10 11:34:26
字号:A-AA+
关键字: 西林集团楚瓦什共和国农业海外投资四川农业园
一年一度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正在召开,中央媒体也在总结2014年的中国经济。昨天,
央视《新闻联播》报道,今年以来,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了商品和资本双轮驱动的新阶段
,贸易大国地位进一步巩固,新兴投资大国地位初步确立。
报道披露了中国在海外的一些重要投资项目,比如在俄罗斯的楚瓦什共和国,占地37.5
万亩的四川农业园仍在加紧筹建。这个总投资16亿元的项目,是中俄之间首个农业合作
园,中国企业到俄罗斯去种地养牛。
10月13日,在李克强总理和俄罗斯总理梅德韦杰夫的见证下,西林集团董事曾爱国与俄
罗斯联邦楚瓦什共和国发展集团总经理费德洛夫共同签订了“楚瓦什四川农业合作园区
项目合作协议”。
楚瓦什共和国位置
去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后,观察者网曾经报道,我国在俄罗斯远东地区租赁土地种植
的3万吨水稻通过吉林珲春口岸首次运送回国。今年,惊喜又是从俄罗斯传来,而且在
俄罗斯被西方制裁的背景下,中俄农业合作具有战略意义。
37.5... 阅读全帖
v***o
发帖数: 1554
10
列宁不是犹太人。但他有1/4的犹太血统。列宁外祖父是犹太人,出自著名的皈依了东
正教的布兰克(Blank)犹太家族;列宁的外祖母则为德国-瑞典裔,外祖母的父亲是德国
人,母亲是瑞典人。
(不过,在纳粹德国,只要有1/4的犹太血统,就不能算雅利安人。)
(但据称,在以色列,有1/4的犹太血统,就算犹太人)
列宁除了有1/8的德国血统、1/8的瑞典血统外,甚至还有1/8的蒙古血统。在父系
方面,列宁的祖母是1/2的卡尔梅克裔。祖母的父亲是已皈依东正教的卡尔梅克人,祖
母的母亲据信是俄罗斯人。这里指的卡尔梅克人,就是普希金在 “纪念碑”一诗中写
到的:“我的名声将传遍整个伟大的俄罗斯,/ 它现存的一切语言,/ 都会讲着我的名
字,/ 无论是骄傲的斯拉夫人的子孙,/ 是芬兰人,/ 以及现在还是野蛮的通古斯人,
和草原上的朋友——卡尔梅克人。”温家宝总理这次到俄国彼得堡皇村访问还朗诵过这
首诗。
有意思的是,卡尔梅克人同中国还有一定关系。说来话长,实际上,卡尔梅克人是
蒙古族人。在中国文献中称为漠西卫拉特蒙古族的一支——土尔扈特部族,他们原来居
住在新疆台尔... 阅读全帖
s**********e
发帖数: 33562
11
来自主题: Military2版 - 莫斯科保卫战 (原创 未完)
第7章 莫斯科保卫战
10月7日,一架从列宁格勒飞来的飞机降落在莫斯科机场,从飞机里走出来的是朱可夫
大将。他自9月10日起就在列宁格勒方向指挥作战。列宁格勒方向的局势基本稳定了下
来,而莫斯科方向却出现了危险的局面。10月5日,大本营弄清楚了德军已经全面突破
西方面军和预备队方面军的情况,这时在莫斯科方向上没有人能够担当救火队员的角色
,于是斯大林又想起了救火队员朱可夫。他用电话通知朱可夫立刻乘飞机到莫斯科商谈
。但是因为列宁格勒战线出现了一些新的危机,朱可夫推迟了他的行程。在处理完危机
后,朱可夫飞回了莫斯科。
卫队长告诉朱可夫,当家的病了,在住所里工作。于是朱可夫立刻赶往斯大林的住所,
他看到斯大林脸色不好,一方面是因为感冒,另一方面战局的危急恐怕更令斯大林焦急
万分。斯大林告诉朱可夫,他无法得到西方面军和预备队方面军的最新情况,科涅夫噤
若寒蝉,布琼尼不知所终。所以斯大林委托朱可夫快去一趟西方面军司令部,弄清楚情
况,随时向斯大林本人汇报。出来后,沙波什尼科夫元帅为朱可夫准备了浓茶和地图,
他告诉朱可夫他自己非常疲倦,紧张战局下日以继夜的工作让元帅身心疲惫,这也许是
他在战争胜... 阅读全帖
s***i
发帖数: 10182
12
说到土尔扈特。。。。。真是辛酸史啊
真不明白还有人奉毛子为偶像的
乾隆二十年(1755年),清军平定准噶尔。原依附于准噶尔的土尔扈特台吉舍棱先逃到
俄国,后投奔伏尔加河的土尔扈特部。
土尔扈特汗国建立后,沙俄势力扩张到来,以武力迫使土尔扈特臣服,攫取汗王册封权
,插手贵族议事会,干涉汗国内政;同时令哥萨克人(东欧草原上以俄罗斯人、乌克兰
人为主的游牧族群)东迁,侵占土尔扈特牧场,最令土尔扈特人反感的是沙俄政府强迫
他们从藏传佛教改信东正教。
1761年,渥巴锡继承汗位。此时正值好战喜功的叶卡捷琳娜二世当权,为争夺出海口和
领土扩张,俄国和土耳其的战争不断,土尔扈特战士由于英勇善战、骑术娴熟而履被征
调,几年间数万青年死于与自己不相干的战场,使汗国民怨沸腾,东归思潮涌动。1768
年,第五次俄土战争爆发。战争中俄国对土尔扈特部的盘剥加剧。
1771年土尔扈特部首领渥巴锡决定举部东进的原因说法不一。常见说法是由于受到俄罗
斯的压迫,心向故土,决心东归。据《清史稿》的说法,则是舍棱说服渥巴锡乘清军占
领伊犁未久去占领伊犁地区,但他们到达那里,发现有戒备,不得不投降。[3]
1771年1月(清... 阅读全帖
l***t
发帖数: 2980
13
http://www.pipa.com.cn/default.asp?id=938
卫国战争期间苏联七个被迁少数民族的命运
The Destiny of Seven Relocated USSR Ethnic Minority Groups during the
Patriotic War Period
原载:《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京)2008年6期第68~74页
徐隆彬,1960年生,《潍坊学院学报》主编、研究员。(潍坊 261061)
内容提要:卫国战争期间,被迫从原聚居地整体迁移到边远地区的苏联7个少数民
族,其迁移过程充满着暴力和镇压;到达迁入地的特殊移民区后,被置于严格的管制之
下。从迁徙之日到1949年之前移民的死亡数大大高于出生数。斯大林逝世后7个少数民
族虽被先后平反,但只有5个少数民族恢复自治。没被恢复自治的两个少数民族虽经多
次争取,但愿望终未能实现;而得以恢复自治的5个少数民族虽迁回原籍,但回迁过程
一片混乱,回迁之后与当地民族的居民关系紧张,冲突不断。苏联在少数民族迁移问题
上所犯的错误,为世人提供了深刻的教训。
关键词:苏联/少数民族/迁移
卫国战争期间,尤... 阅读全帖
w*********g
发帖数: 30882
14
来自主题: ChinaNews版 - 西方厌恶Chinese的背景是深厚的

不光是这个,白人对于黄种人的恐惧是刻骨铭心的。西方有黄祸这一说,中国就没有白
祸,或者黑祸
说白了,有一定种族、基因竞争的因素在里面
复习了欧亚战争史,发现西方有理由对黄种人没好感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Jul 15 16:03:43 2010, 美东)
东方堪称西方的杯具工厂,无数的杯具都是东方送来的,有时候还是餐具。
欧洲文明在历史上先后受到三次来自东方的冲击,这三次冲击改变了当时欧洲的政
治、文化版图,使得欧洲到现在还对东方报有深深的戒备心理,对东方黄种人的恐惧更
是深深的刻在骨子里的,这就是所谓的黄祸。而这三次冲击都与中国有关,欧洲对中国
的认识,最早应该是从这方面开始的。了解历史,对解读西方社会当前对中国的态度不
无裨益。
杯具1,汉朝踢出匈奴,西罗马帝国亡国.

中国历史上的汉王朝和匈奴之间的战争是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争夺生存空间的战争
。经过东汉王朝长时间的打击,公元48年匈奴分裂为南北两部,南匈奴归附汉王朝,共
同打击北匈奴。北匈奴在公元2世纪左右被迫西迁,于公元350年左右进入了欧洲,随后
在巴兰比尔王的领导下开始了他们的向西征... 阅读全帖
k****r
发帖数: 222
15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the 'real' story of "Enemy at the Gate"
萨姆松诺夫 ”200天血战“
在斯大林格勒会战中荣获苏联英雄光荣称号的狙击手
B.扎伊采夫,B·梅德韦杰夫、B.费奥法诺夫、H·库利
科夫和其他许多人。
狙击手运动在斯大林格勒保卫者中得到广泛推广,涌现
出400多名神枪手。策62集团军的步兵第284师的狙击手在3
个月的巷战中共歼灭德军官兵3166人。
出生在西伯利亚的亚历山大·卡连季耶夫和出生在普里
乌拉利耶的瓦西里·扎伊采夫是该师狙击手运动的发起人。
他们都是梅捷廖夫中校的步兵第1047团的战士。B.『·扎
伊采夫12岁时就学会打猎常与父亲、哥哥在乌拉尔山的森
林里打猎。瓦西里.扎伊采夫的童年是在切里亚宾斯克州阿
加波夫斯基地区的耶利宁斯斯基乡镇度过的。冬天学习,夏
天放牧。这位15岁的少年来到马格尼托戈尔斯克进入中等建
筑技术学校学习,以后以优异成绩毕业。不久他又参加了会
计专修班,做起会计工作,当保险检查组织长。1937年B.
扎伊采夫由共育团征招到太平洋舰队服役,在一艘战舰上当
财务主任。扎伊采夫与一大批太平洋舰队的共青团员水兵主
动向舰队军事委员会提出上前线申请,来到了步兵第284师。
在伏... 阅读全帖
d********f
发帖数: 43471
16
难道是听你说的?
斯大林格勒州位于东欧平原的东南部,伏尔加河下游。其南部与卡尔梅克共和国相连,
西南和西部与罗斯托夫州连接,西北与沃罗涅日州接壤,北连萨拉托夫州,东连哈萨克
斯坦共和国,东南连接阿斯特拉罕州。
伏尔加河将斯大林格勒州分割为右岸的丘陵地带(高度达358米)和左岸的低地(伏尔
加河中下游左岸地区)两部分。境内主要河流有伏尔加河、顿河,斯大林格勒水库和齐
姆良水库坐落于本州。州内还有众多盐湖(埃利通湖及其它盐湖)及咸湖。
斯大林格勒州气候属大陆性气候。土质属黑钙土、黑棕色土壤,州内遍地是长满乔本科
植物和各种草类的原野(大部分已被开垦)。
该州平均气温一月份零下8---12度,七月份22---24度。
g******t
发帖数: 18158
17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华西列夫斯基到底什么水平?
天气改变了历史:入侵俄罗斯的三次失败 (ZT)
如果你打算入侵俄罗斯,一定要多带几套长的内衣和几副暖和的手套。这是付出大
量人员伤亡才得到的教训。一次又一次,梦想征服俄罗斯的人发现,如果俄罗斯的武器
不足以杀死他们,恶劣的天气却能办到。无论是拿破仑的60万精兵强将,还是不可一世
的希特勒军队,都在俄罗斯恶劣的天气中败下阵来。天气帮了俄罗斯人的大忙,否则,
历史也许是另外一种写法。
1708年:查理十二世入侵俄国
年轻的瑞典国王查理十二世是首个率领人马在俄国漫长的冬天跋涉进入死亡和疲惫
的欧洲大侵略家。
1708~1709年的冬天并不适合户外露营。在小冰期的煎熬中,整个欧洲被冻得硬邦
邦的。
大北方战争于1700年爆发,彼得一世对瑞典宣战,目的是要把瑞典赶出波罗的海地
区。当时的瑞典是一个超级强国,它的势力范围包括如今的瑞典、芬兰、爱沙尼亚、拉
脱维亚以及俄罗斯的一部分。
战争开始并不顺利,俄国军队在纳尔瓦战役遭到人数比自己少很多的瑞典军队痛击
。这次胜利极大地助长了查理十二世的自信,他入侵丹麦、波兰、立陶宛以及萨克森;
8年过后,又开始把目... 阅读全帖
s**********e
发帖数: 33562
18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华西列夫斯基到底什么水平?
那苏军打到德国的时候,后勤就没有问题了?
斯大林格勒城区守军长期保持在几万人,补充是很容易的。如果你是指整个斯大林格勒
会战战区的话,那伏尔加河显然也只能为斯大林格勒方面军和顿河方面军提供部分后勤
运输通道(主要恐怕还是要靠铁路),而参战的西南方面军和沃罗涅日方面军是没法靠
伏尔加河补给的。而且别忘了德军也可以通过顿河补给啊,顿河可基本是在德军控制下
的。
另外,那段话说的是伏尔加河结冰给苏军带来后勤补给方便,其实这顶多也就是为62集
团军带来些方便而已。

啊。
R****a
发帖数: 6858
19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为何俄国人讨厌东方人
为何俄国人讨厌东方人
莫斯科和圣彼得堡是一定要去看看的,计划到了莫斯科后,先北上至波罗的海边的圣彼
得堡,这座神奇的彼得大帝创建的直接对抗瑞典的门户,虽然没有莫斯科公国的历史那
么悠远,但是却记载着近代俄罗斯崛起的每一段历史,所以相比而言,比莫斯科更值得
驻足。
另外必须要去的就是鞑靼斯坦共和国,鞑靼斯坦共和国的前身是蒙古人的喀山汗国,自
15世纪开始起,由拔都建立的金帐汗国在桎梏了俄罗斯人200多年后开始了土崩瓦解,
蒙古人,和追随蒙古人事业的突厥人先后逐渐的分裂成了3个独立的汗国,喀山汗国,阿
斯特拉罕汗国,克里米亚汗国.喀山汗国由于离莫斯科公国最近,所以最先受到了伊凡四
世的打击。
阿斯特拉罕Astarkhan在伏尔加河的下游,靠近里海,首府阿斯特拉罕就在伏尔加河流向
里海的出海口,从圣彼得堡直接南下阿斯特拉罕有2070公里,我猜想怎么也得要20个小
时才能到吧,而下一站是鞑靼斯坦的首府卡赞,鞑靼斯坦在莫斯科的东南,阿斯特拉罕
的东北边,如果从阿斯特拉罕去卡赞也有1667公里,所以按照计划,我基本上要坐火车
在整个东欧草原上环绕一圈,想着就头大。
在征服了喀山汗国后,"愤怒"的伊... 阅读全帖
m********3
发帖数: 3280
20
清帝国在亚洲腹地
十八世纪发生了三个决定中国此后历史命运的变化。最为学术界注意的
是欧洲人的到来,并牢牢地在这里扎下了根。不过从长远观点来看,另外两
个变化可能具有更重大的意义。其一是中华帝国的领土扩大了一倍。其二是
中国汉人人口增加了一倍。这三个因素的相互作用,便决定了近代中国历史
的方向。
到了十九世纪初年,中国主权的有效控制范围比历史上的任何时期都
大,中国正处于政治、经济和文化都开始发生质变的阶段。这种质变通常被
看做是“现代化”,这不仅是受到欧洲文明的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结果,而且
是中国内部社会演化的结果。中国人口和领土的增大所造成的它本身社会经
济的发展过程,其力量不在外来压力之下,它们决定了中国向现代转变——
这种转变至今仍在继续中——的基础。
在 1800 年以前,清代历史的焦点集中在亚洲腹地,即集中在它的征服,
它的政治活动,以及一个幅员辽阔而文化迥异的地区被一个单一的、不断汉
化的中华帝国所吞并和消化的过程。在 1800 年以后,重心开始转向中国本土
和沿海。清代的亚洲腹地在十九世纪开始慢慢地被吸收入扩张中的中国版
图,并且开始受到汉族文化的影响。但是直到十九世纪六十... 阅读全帖
w*********g
发帖数: 30882
21
欧洲历史上的三次“黄祸”
时间:2010-6-21 4:07:57 作者: 来源:铁血网 编辑:叶灵
第 1 2 页
欧洲文明在历史上先后受到三次来自东方的冲击,这三次冲击改变了当时欧洲的政
治、文化版图,使得欧洲到现在还对东方报有深深的戒备心理,这就是所谓的“黄祸”
。而这三次冲击都与中国有关,欧洲对中国的认识,最早应该是从这方面开始的。了解
历史,对解读西方社会当前对中国的态度不无裨益。

第一次“黄祸”发生在公元3世纪—4世纪。

中国历史上的汉王朝和匈奴之间的战争是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争夺生存空间的战争
。经过东汉王朝长时间的打击,公元48年匈奴分裂为南北两部,南匈奴归附汉王朝,共
同打击北匈奴。北匈奴在公元2世纪左右被迫西迁,于公元350年左右进入了欧洲,随后
在巴兰比尔王的领导下开始了他们的向西征服的战争。匈奴在西方史书第一次出现即伴
随着顿河流域的阿兰国的灭亡,整个西方世界为之震动。灭亡阿兰国后,匈奴在顿河流
域附近逗留了几年,然后在他们年迈的国王巴兰比尔的带领下继续开动他们极具毁灭性
的铁蹄,踏向西方。公元374年,匈奴大军进入东哥特领... 阅读全帖
a*******m
发帖数: 14194
22
这个张国宝,人很聪明也很了解大局,但是人太善良,阴狠不够。
跟老毛子玩,需要司马懿这样的狠角色, 或者唐太宗李二那样的文武全才,
既能桌面上神吹乱侃,又能桌子底下什么着都使的角色才成。
唐太宗李世民为了搞定突厥,反间计,美人计,各种计策,再配上文武全才
的各路战将,才搞定突厥的。
今天跟俄罗斯, 一方面我们不能让俄罗斯垮,或者倒向西方阵营,也不应该让他
太舒服。长期来看应该想办法把老毛子在清朝时吃下去的肉逐步吐出来,把乌苏里江
以东,库页岛那一块,还有贝加尔湖什么的想办法弄出来。
当然,中国目前最主要的战略方向还是联俄抗美, 把美帝弄折了,或者击败了,
再想收回那些地盘的事情。
把人才培养好,内部秩序理顺,实力搞强了,逮住机会再去抢地盘,反正土地
就在那里,跑不了。
http://www.ceweekly.cn/2018/0108/215287.shtml
中俄原油管道十五年谈判纪实
2018-01-08 15:08 来源: 经济网-中国经济周刊 张国宝 我要评论0
文章导读: 2018年1月1日,中俄原油管道二线工程在黑龙江省塔河县呼玛河南岸全线
贯通一个多月后正式投入使用。国... 阅读全帖
m***n
发帖数: 12188
23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东归英雄传》被歪曲的历史
这个帖子只怕也有歪曲。
1)土尔户特东归(或者东征)前,是和清朝使者有过联系的。清朝使者的鼓动,起了
很大作用。难道清朝使者鼓动他们东征打自己么?
2)楼上说土尔户特东逃是因为沙俄驱赶他们去打土耳其,那是以前的一个流行说法,
并不正确。最新研究是被俄罗斯移民欺压和驱赶,简单说,俄罗斯搞俄罗斯版的“西进
运动”,俄罗斯族人可以圈地移民,自然就成为他的私有财产,而其它民族的私有财产
不受保护(类似当时的美国西部)。
也就是土尔户特人类似美国西部的印第安人。不得不逃亡。类似印第安人部落的西逃。
以前那个说法,征召土尔户特人去打土耳其,,应该是来自一个谣言(流言),“从事
反俄宣传活动的还有其他有影响的卡尔梅克人。如舍楞台什传播谣言说,俄国人想把全
体卡尔梅克人武装起来并把他们并入俄国军队之中,然后对他们进行迫害”
这是一个留言,并无根据。被有些人过度解读了。
论18世纪卫拉特人的大迁徙 (节选)
【作 者】Ш.Б.齐米德道尔吉叶夫
【译 者】阿拉腾奥其尔
1771年的“土尔扈特大逃亡”,是个重大的历史事件。有许多著作对这一事件做了记
述①。但,卡尔梅克人返回准噶尔的历史、尤其是其返回准噶尔的... 阅读全帖
c*****1
发帖数: 115
24
来自主题: Military2版 - 斯大林格勒战役中的德军
不好意思,我没讲清楚我的意思。
我说“推过顿河,打到伏尔加河西岸”是说德军要在斯大林格勒附近的伏尔加河沿线一
段较长的正面上形成攻势防御,从而在其他方向上对苏军集结增援斯大林格勒达成牵制
,从态势上斯大林格勒城也更加孤立和突出,而不是像图上显示的大部分防线是沿顿河
的。除斯大林格勒地区外,几乎没有战线打到伏尔加河的,反倒是德国围城部队更加孤
立和突出。
你说的有道理:跨过河曲就能接近达成合围。但是要早,等到苏军战略预备队到来再动
,那就只是白给。所以问题来了:打算在行进中占领斯大林格勒,却又在其接近地作战
中疲惫不堪的德军,尤其是先期到达的装甲部队,有物质和精神上再渡一条大河的准备
吗?何况这种战术战役上的“小包围”也不是那时候德国总参谋部的喜好。当然,我说
的这些只是猜测,需要资料证实或证伪。
至于你说“南面那个钳子不也是没有通过斯大林格勒就集结出来了”,我觉得浅近纵深
这样可以,但要这样支援南下高加索解放格罗兹尼(当然没有发生了)的苏军来说,没
有斯大林格勒这样的铁路,航运枢纽是不行的。所以说,打下斯大林格勒不一定关上了
通向高加索的大门(还有门缝),但没打下来就一定关不上这扇大门... 阅读全帖
s*******l
发帖数: 2445
25
跨过早就没了漆色的老门槛,泥墙后迎面是一坪被人踩得连青草也没剩几根的平地。草
地一边有个用蔑席搭起来的窝棚,里面放着条桌和长凳,两根细细长长的软蔑条便撂在
桌上。在窝棚旁边,还跪着三个梳着抓髻的小女娃,大的不过十一二岁,小的看模样至
多也就七八岁,满是泪水和汗水的小脸被毒日头晒得通红,却连动也不敢一动,每个人
都擎起双手扶住头顶上的一个装满清水的大黑陶碗。
商成的目光在三个女娃身上一扫而过。不用问,她们肯定是因为做错了什么事,或
者是教授给她们的本领没学好,所以被教习罚跪思过。这种事军营里常有,他早已经见
惯不惊。不仅不惊讶,他刚开始练兵的时候也没少处罚那些不听指挥的小兵,有时候遇
见特别蠢笨的,他还上去动过手。直到后来老将军段修给他出了个主意,让那些脑筋愚
钝的兵把右脚上的鞋脱掉,这才让那些家伙分清楚“左”和“右”……
草地另外一边是七八间瓦舍和三四个比鸽子笼大不多少的小院。不管是小院还是瓦
舍,所有的房屋都是又低又矮破破烂烂的模样。这些房子也不知道修起了多少年,房上
的旧瓦都碎烂了不少,有的房顶上补过新瓦,不过更多的地方却只是拿几块石头把一片
烂席子的四个角一压就算... 阅读全帖
b****g
发帖数: 4933
26
土尔扈特人的东归、分离与结局
[ 2008-6-24 17:10:14 | By: 讷言蹇行 ]
土尔扈特是蒙古民族中一个古老的部落,属西蒙古的四部之一。
现代蒙古人基本上分属于中国,蒙古,俄罗斯三国家。更早一些时候蒙古民族各部最初
共同的祖国,是成吉思汗以其雄才大略和丰功伟业而建立起来的政权。成吉思汗的后裔
入主中原以后,逐渐认同中华文化。而公元十三世纪时的忽必烈更是采用汉法,自视为
中华皇帝。
1368年,农民出身的朱元璋以“驱逐胡虏,恢复中华”为号召,推翻了元朝。于是蒙古
政治中心重新退回朔漠,再次经营起蒙古民族独自的国家。
时间又过了200多年,到了崇祯元年 (1628),土尔扈特人为了寻找新的生存环境,部族
中的大部分人离开新疆塔尔巴哈台,越过哈萨克草原,渡过乌拉尔河,来到了当时尚未
被沙皇俄国占领的伏尔加河下游、里海之滨。在这片人烟稀少的草原上,开拓家园,劳
动生息,建立起游牧民族的封建政权土尔扈特汗国。
时间如流水,土尔扈特人在伏尔加河流域,生活了140多年,转眼又到了18世纪60年代
,他们却决心实行部族大迁移,返回故土。原因有几个。
首先,是政治因素。土尔扈特的原有体
w****j
发帖数: 5581
27
合围了吧,第6集团军从斯大林格勒西北向东南攻击,8月22日强渡顿河,占领了卡拉奇
。23日第14装甲军推进到斯大林格勒北郊的叶尔佐夫卡地域,前出到伏尔加河,将苏第
62集团军与斯大林格勒方面军主力分割开来。第4装甲集团军则从南面的阿勃加涅罗沃
地区向北进攻,突破了苏第64集团军的防御,29日进至城南的加夫里洛夫卡地域,9月2
日,保卢斯第6集团军右翼与霍特第4装甲集团军左翼在旧罗加奇克地区取得了联系。9
月13日德国人已经开始从北南两个方向攻城了,这基本上意味着外围大致扫清。里面的
苏军62, 64集团军被围,和外界的联系要靠伏尔加河了。朱可夫在9月初用三个新组建
的集团军两次反击,试图恢复和62集团军的联系,都没有成功。
s**********e
发帖数: 33562
28
这里有这么一个问题,斯大林格勒背靠伏尔加河,造成德军只能正面进攻的态势(德国
人何尝不想钳形攻势切断苏联人后路),而红军可以通过伏尔加河源源不断地获得补充
。所以围点打援可能不太现实。
和苏联打忌讳打消耗战,这一点是对的。但是之前德军也是多次集中兵力打歼灭战,所
以不能以斯大林格勒一次的失败就说希特勒战略眼光很差。
事实上,斯大林格勒的苏军是不断节节后退的,最后的防线已经基本上跟照片一样薄了
。或许这正是斯大林想以此把德军吸引在斯大林格勒的做法,因为德军方面总觉得再加
一把劲就搞定了。Glantz的书里面有一个非常有趣的比喻,说斯大林格勒的苏军就象一
团小小的火苗,总是在熄灭的边缘,而斯大林一直很好地控制手中的预备队,一点一点
地向这团小火苗添油,让这个火苗总是风雨飘摇但是就是不熄灭,而希特勒的军队就象
飞蛾扑火一样一再被吸引在这团火苗旁。
m***n
发帖数: 12188
29
前面有几个帖子,大家有时间和兴趣可以读读。不过很多人的言论似乎有些过分。
http://www.mitbbs.com/article_t/History/31969117.html
http://www.mitbbs.com/article_t/History/31969729.html
http://www.mitbbs.com/article_t/History/31970107.html
我希望大家能理性点讨论。其实观点不重要,关键是对历史的分析。我也不认为自己的
分析一定正确,如果谁能指正我的错误和荒谬处,非常感激。
首先,那段历史其实已经很古了,没有多少现实政治意义。希望大家不要随便做当代政
治攻击,说别人洗地,五毛,或者是汉奸之类。更不必联系什么南京大屠杀,满人是不
是中国人,或者投射到当代现实之类。毫无意义。我个人也认为,在那场悲剧里,没有
谁是完全的恶人。没有谁是希特勒那样,有意要做种族灭绝的元凶。大家都是正常人,
按自己的行为方式行事而已。为生存,或者理想。这理想,不管是谁的理想,也不邪恶。
我把自己的观点亮出来,再把自己得出观点的思路摆出来。我的观点是:张献忠和西军... 阅读全帖
f*******e
发帖数: 2791
30
1491年,1552年,十七世纪初,鞑靼人先后三次对瓦剌发动大规模进攻,将瓦剌人赶
到 蒙古西北的科布多地区,瓦剌人基本上退出了蒙古高原。在忽必烈鞑靼人的打击下
,瓦剌人分裂为四部,准噶尔部,和硕特部,土尔扈特部,杜尔伯特部,即后来清人所
称的漠西蒙古,或额鲁特蒙古,或卫拉特蒙古
西蒙古中最强大的准噶尔部落西逃,将其西方的土尔扈特部落又赶向更西的地区。土尔
扈特人击败哈萨克人的阻截,于1632年占据金帐故地伏尔加河下游地区。至1770年,土
尔扈特汗国占据了顿河到乌拉尔河之间的广大地区。
在鞑靼人的打击下,瓦剌人四散奔逃,另一部和硕特人逃到额尔齐斯河一带。1636年,
和硕特汗的弟弟顾实汗离开大队,前往青海发展,建立了青海和硕特汗国。这时候西蒙
古人先后接受了喇 嘛教。1705年,顾实汗的曾孙拉藏汗进军拉萨,扶立新达赖。此时
已非常强大的准噶尔汗国不愿接受这个达 赖,遂出大兵,千里关山飞渡,进攻拉萨。
拉藏汗被杀。和硕特汗国亡。其后裔至今居住在青海。北方的和硕特汗国也早已于1677
年被准噶尔汗国吞并。
西蒙古人中最强大的是准噶尔汗国。1634年,巴特尔洪台吉即位为准噶尔汗。他击败哈
... 阅读全帖
s**********e
发帖数: 33562
31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华西列夫斯基到底什么水平?
“12月16日,伏尔加河终于封冻。德军由于炮弹短缺,无法炮轰伏尔加河。朱可夫的第
六十二军团建造了一座新的渡河冰桥。在接下来的7周内,1.8万辆卡车及1.7万辆其他
车种,将食物、武器、医疗补给品和温暖的衣物运到苏联军队。”
这段莫名其妙啊。
g******t
发帖数: 18158
32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华西列夫斯基到底什么水平?
德国人需要空投来维持后勤,提供食物和弹药,就是苏联的战略大纵深起作用了啊。从
德国到斯大林格勒的补给线太长了,运点粮食弹药要花费多少宝贵的汽油和航空煤油啊。
反观苏军,伏尔加河就象一条大动脉,源源不断地给斯大林格勒的苏军送来给养。
“12月12日发动的冬季风暴行动 (Operation Winter Storm),是一次德军尝试从南
方救援被围的部队的行动,在12月23日被苏军成功地瓦解了。恶劣的俄罗斯冬季的影响
浮现,伏尔加河河面结冰,令苏军更容易进行补给,被围的德军迅速的消耗了取暖燃料
和医疗用品,数千士兵因冻伤、营养不良和疾病而死去。12月16日,苏军实施第二次进
攻,即土星行动。。。。。”
m***n
发帖数: 12188
33
帖木儿在东征的路上病逝,堪称历史上最遗憾的事情之一。否则和朱四的明朝对挑,必
是历史上一段辉煌。
帖木儿(Tamerlane或Taimur)(1336年-1405年),出生于西察合台汗国的一个蒙古
贵族家庭,是成吉思汗的第七世子孙。“帖木儿”在蒙古语中意为钢铁。其母亲是成吉
思汗的直系后裔。
帖木儿自称是圣裔。也就是父亲血统来自穆罕默德。如果是真的,那真是太牛了,地球
上两个最牛的血统在他身上合而为一。
不过历史上圣裔太多,比如从乌兹别克打过来的大小和卓都自称是圣裔。如果是真的,
那香香公主和霍青桐也是圣裔了。
所以帖木儿的穆罕默德血统就不必考证了。
以下转贴:
帖木儿汗国首都为撒马尔罕,后迁都赫拉特(Herat,又译哈烈、黑拉特)。鼎盛时期
其疆域包括今天格鲁吉亚一直到印度的西亚、中亚、和南亚,1507年亡于突厥语的乌兹
别克部族。在帖木儿汗国的建立过程中,当时所有强大的帝国无一能够迎其锋芒,帖木
儿通过三十多年的征服战争,建立了一个首都是撒马尔罕,领土从德里到大马士革,从
咸海到波斯湾的大帝国。其势力范围更是囊括了半个欧亚大陆。
帖木儿在整个欧亚非大陆上散布着蒙古人的恐怖。1396... 阅读全帖
s****e
发帖数: 7018
34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卡尔梅克散居欧美
当年卫拉特蒙古四部之中,准噶尔最强大
欺压其余三部。
土尔扈特人不愿意兄弟想争,和鄂尔勒克遂率其所部及
部分杜尔伯特部﹑和硕特部牧民西迁至伏尔加河下游地区。
后来准噶尔部被灭族之后,渥巴锡汗率领土尔扈特人东归
结果由于伏尔加河一直没有封冻,无法把回归祖国的消息
及时传给西岸的卡尔梅克人,这些卡尔梅克人就留居在俄国。
共计4700帐,其中有杜尔伯特部落10000多人,
土尔扈特部落8000多人,和硕特部落3000多人。
苏联卫国战争期间,一万多卡尔梅克青年被德军俘虏。
二战结束之后,他们请求回到中国,结果被国民政府断然拒绝。
当时中国新疆伊犁正在进行三区革命,国内抗日战争到了最后最艰苦阶段。
所以根本不可能允许他们回来。
结果他们都去了美国,全部聚集于旧金山市。
多书都找了黑女人结婚,少数娶了白女。
怎么也比索男强。

发帖数: 1
35
在苏联七十多年历史上,大规模的饥荒有三次,即1922-1923年、1932-1933年、1946-
1947年饥荒。其中最有争议的是1932-1933年饥荒。这不仅是因为这次饥荒规模最大、
影响最广,还因为在有关饥荒发生的原因问题的争议中,涉及到对斯大林的评价,对斯
大林时期苏联农业政策、民族政策乃至对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评价。
目前,俄罗斯和乌克兰以及西方学界与政界就这次饥荒的起因问题大体分成两个“阵营
”:西方国家或乌克兰侨民以及当今的一些乌克兰学者及政治家认为,以斯大林为首的
苏联共产党有计划地安排和组织了饥荒,其目的是利用饥荒对乌克兰人民实施“种族灭
绝”,斯大林是制造饥荒的“主谋”,是杀人恶魔、刽子手。[①]他们用“乌克兰大饥
荒”、“大饥荒”来指代苏联1932-1933年饥荒,强调乌克兰人是饥荒的主要受害者,
饥荒是乌克兰全民族的灾难。[②]俄罗斯学者依据历史事实进行反驳,认为斯大林并没
有组织和谋划饥荒,更没有对乌克兰人实施种族灭绝,饥荒的发生有其主客观原因。[
③]那么,斯大林到底有没有故意制造饥荒?如果没有,应该怎样看待斯大林对饥荒的
发生应负有的责任?结合各方主要观点...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36
一月剧变与内战:“苏维埃政权反对‘普遍、直接、平等、秘密的’选举的斗争”
事实上,所谓十月革命后相对平静的政局,即苏维埃政权“凯歌行进”的局面,正是在
这场“一月剧变”后被打破的。俄国的国内矛盾自此迅速尖锐化,不久就爆发了大规模
的残酷内战。关于这场内战各种“官书”上有着许多定义,但是列宁1919年致罗日科夫
的一封私人信件有个坦率的说法值得一提:列宁认为当时的内战是“苏维埃政权反对‘
普遍、直接、平等、秘密的’选举的斗争,即反对反革命立宪会议的斗争”,“这是资
产阶级民主和资产阶级议会制的世界性大崩溃,无论在哪个国家,没有国内战争就不会
有进步。情愿者命运引着走,不情愿者命运拖着走。”
“十月革命”后最初两个月苏俄实际上没有军队,似乎也不需要军队。马克思以来的社
会主义者都一贯反对“常备军”,民兵代表革命,常备军代表反革命,这种理念甚至可
追溯到美国革命和法国大革命。但1918年1月15日,在“一月剧变”后仅十天,苏俄政
府即颁布了建立红军的法令。法令仍许诺“在不久的将来实行全民武装代替常备军”,
但很快这个“不久的将来”就被证明无限遥远。二月革命以来布尔什维克最积极提倡的
“士兵民...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37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wsn2016 (WSN),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如果匈奴人不西迁,日耳曼人就要东迁 (转载)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Feb 7 11:11:06 2017, 美东)
如果匈奴人不西迁,对后世的世界历史发展会有什么影响? 美国汉学家麦高文对“如
果匈奴人不西迁”作了详细研究,也提供了一个答案,答案很简单,但却让人吓一跳:
如果匈奴人不西迁,日耳曼人就要东迁!
本文摘自:《书屋》杂志 作者:林子明
公元前121年,汉将霍去病率军大破匈奴,河西走廊一带尽为汉朝所得。史载:“
匈奴失阴山之后,过之未尝不哭也”,匈奴歌谣并有“亡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
失我焉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之词。从那以后,强盛的匈奴走了下坡路,与汉朝的战
争败多胜少,屡次求和不成功,内部纷争不断,结果南匈奴归附汉朝,北匈奴退缩天山
一带。公元73年至155年,匈奴连遭东汉与鲜卑的重大打击,直至最后的居住地被鲜卑
夺去,无奈之下,北匈奴开始整族西迁。整整两百年的时间里,他们仿佛从历史长河中
消失了,没有人知道他们是怎么走过... 阅读全帖
M******8
发帖数: 10589
38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知青歌曲的回忆及其他
肖舜旦

在“共识网”上读到一篇孙乃修的文章《“知青”与“文革”》,谈到电视连续剧《知
青》(梁晓声编剧)的“种种不真实场景和情节”“引起的强烈社会批评和愤慨,使人
们再一次看到,时隔四十四年,中国又出现漂白“文革”、漂白罪恶、淡化或美化民族
的苦难的现象(编剧正是当年知青中的一位)。好在历史见证人仍在,他们有评论的权
利”。这不仅让人想到“凯迪社区”上署名“耶子”的文章《敬告梁晓声我们还活着》
,文章真切地回忆了作者当年在“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三师22团”作为一名女知青的艰
难和沉痛的经历,并以此直斥梁晓声编剧的电视连续剧《知青》:“虽然才看了几集”
,就“强烈地这样感觉:虚假得无以复加!”
虽然本人不是当年黑龙江的知青,毫不了解彼时彼地的真实的知青生活,且对于电视剧
《知青》也是只看了几集,但我却完全赞同以上两位的观点,所谓《知青》电视剧,实
在是“虚假得无以复加”的一部伪“知青”剧!它甚至完全丧失了“知青”这个浸透了
沉甸甸的历史沧桑分量词汇的严肃意义,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完全把它庸俗化或娱乐化
了。据说梁晓声就是当年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知青的一员,甚至他的名声也是因为“真
实”地反... 阅读全帖
w*********g
发帖数: 30882
39
俄罗斯伏尔加格勒市暂时更名为“英雄城市斯大林格勒”
字号:小中大
2013-02-02 09:49:09
更多
0
关键字 >> 斯大林格勒斯大林俄罗斯伏尔加格勒英雄城市普京二战纪念日头条
俄罗斯伏尔加格勒市1月31日决定,将在每年中的6个二战纪念日暂时更名为“英雄城市
斯大林格勒”。
据国际文传电讯社报道,伏尔加格勒每年将有6天使用“英雄城市斯大林格勒”之名:2
月2日,1943年当天围攻斯大林格勒的德军向苏军投降;5月9日,俄罗斯卫国战争胜利
日;6月22日,1941年当天德国向苏联发动突然袭击;8月23日,1942年当天德军主力部
队度过顿河对斯大林格勒展开全面进攻;9月2日,俄罗斯设立的二战纪念日;11月19日
,1942年当天苏军在斯大林格勒开始大反攻。
今年是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胜利70周年。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是二战转折点之一,战役从
1942年7月开始,至1943年2月2日结束,历时6个半月。
伏尔加格勒位于伏尔加河下游的俄罗斯北高加索地区。该城始建于16世纪,原名察里津
,1925年改名为斯大林格勒。
1961年因赫鲁晓夫“反对斯大林个人崇拜”,斯大林格勒被更名为“伏尔加格勒... 阅读全帖
i***z
发帖数: 7508
40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古印欧人- 文明迁徙
百度来了。
目录
文明起源
文明迁徙
迁徙结束
大事记
展开
文明起源
文明迁徙
迁徙结束
大事记
展开
编辑本段文明起源
大约6000年以前,在今天乌克兰东部和俄罗斯南部的乌克兰平原(或称东欧平原)上,
有两条大河,伏尔加河和顿河;适宜的气候,以及丰富的水草和平坦的地势,导致这里
成为了现代西方人的母亲河;在这里,生活着现代西方人最初的祖先——古印欧人。
古印欧人显然是人类历史早期最了不起的游牧民
伏尔加河畔,古印欧人最初的家园
族,由于他们没有掌握古埃及文明印度河文明和华夏古文明那样的农业种植技术,只能
靠捕猎为生,寻找食物成为了古印欧人的第一生存目标,食物的匮乏和来源的不固定使
得他们几乎无法在一个地方长久定居,游牧和迁徙成为了古印欧人最显著地特征。
技术革命
由于人类身体上的局限,因此进行大规模活是不太现实的。古印欧人也是如此,如果没
有技术和运输上的保障,他们也是难以进行跨越高山大河的集体性迁徙的。然而,在公
元前4000年古印欧人大迁徙的前夕,古印欧人取得了两项革命性的技术成就,为他们日
后... 阅读全帖
m****5
发帖数: 1131
41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残酷的斯大林格勒战役真相
残酷的斯大林格勒战役真相
东门吹牛 于 2013/11/25 12:45:20
注:电影《斯大林格勒》本月热映,“二战”、“俄罗斯”、“战斗民族”、“斯
大林格勒战役”,这些原本最吸引男人的关键词,却没有得到预期的演绎。电影被指战
斗离开了战役,战役离开了时代。与所有主流战争电影一样,此片也选择了“以小见大
”的方式。然而,片中格罗莫夫及其5人小分队的经历,却未能再现真实的斯大林格勒
战役。
历史上的斯战,平均每个苏军士兵上战场存活时间不足24小时,平均每个苏军军官
战场存活时间也不超过三天,最终造成了近200万的伤亡,无疑是整个二战甚至人类史
上最为宏大也最为惨烈的战役之一。电影错位了斯战的枪炮与玫瑰的节奏,真实的斯战
中,没有爱情,只有死亡。
本期《热历史》,试图拨开电影制造的迷雾,还原一个真实的斯大林格勒战役。
斯大林格勒郊外的苏军白骨
文 | 毛剑杰 蔡怀光
“鼠战”
电影《斯大林格勒》的时间背景,是1942年11月。前一个冬天,一路所向披靡、用
短短四个月时间便占领苏联万里疆土、直抵莫斯科城下的德军,在极寒中被击退,遭遇... 阅读全帖
w*********g
发帖数: 30882
42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鹅毛逐渐变成中国的加拿大了
以后鹅毛的核武器研发和维护也得靠卖石油和天然气养着。
====================
中俄贸易呈现新面貌

本报驻俄罗斯记者 林雪丹
2013年08月05日08:29 来源:人民日报 手机看新闻
打印网摘纠错商城分享推荐 字号
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日益强大,俄罗斯与中国的经贸往来也日益密切。据俄罗斯海
关统计,2012年,俄中贸易额为875.1亿美元,同比增长5.1%,其中俄对华出口357.2亿
美元,同比增长2.0%;自华进口517.9亿美元,同比增长7.4%。对华贸易逆差160.7亿美
元。自2010年以来,中国一直保持着俄罗斯第一大贸易伙伴国地位。
今年3月,习近平主席访问俄罗斯,将两国战略合作水平提升到新的高度,同时也
带动了经贸领域合作进一步深化。两国领导人共同签署了《关于合作共赢、深化全面战
略协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明确了双方要实现经济合作量和质的平衡发展,落实双
边贸易额2015年前达到1000亿美元,2020年前达到2000亿美元,同时促进贸易结构多元
化。今年1至5月,双边贸易额已达到344亿美元。中国驻俄罗斯大使... 阅读全帖
m***n
发帖数: 12188
43
乌克兰和白俄罗斯很早就跟着沙皇混了。
然后兼并了伏尔加河流域的蒙古各汗国。同时和西边的波兰打,参考世界名著果戈里的
《塔拉斯·布尔巴》,网络说是歌颂民族解放战争。 屁个民族解放,你看看就知道了
,就是忠于俄罗斯的哥萨克部落抢劫的光荣历史,把打仗抢劫抢女人看作是男人的天职
和事业,以胆怯为耻,以战死为光荣。同时套上一个为圣教(东正教)和罗马皇帝(罗
曼懦夫)而战的光环(波兰是天主教)。
彼得大帝击败瑞典,得到出海口,起名彼得堡,立刻把首都迁了过去。
然后和土耳其在顿河,伏尔加河南部开战,直到兼并克里米亚。然后进入高加索山区开
打。参考小说,世界名著莱蒙托夫的《当代英雄》:说某贵族青年无聊了想寻找刺激,
去高加索当兵打仗。作为贵族,当然立刻从军官开始。当地驻军军官为了讨好他,送给
他一个土耳其美女,还是酋长的女儿。不小心把美女玩死了,又继续寻找人生的意思。
这段时间不断向东扩张,灭掉N个蒙古汗国,与清朝发生冲突。签订条约以后(参考小
说鹿鼎记),不再南下,而是向东去了阿拉斯加(其实就是在阿拉斯加南部沿海和岛屿
建立两个定居点,打猎和销售动物皮毛,但是把整个阿拉斯加画进地图,好比西班牙就
是... 阅读全帖
k*****r
发帖数: 21039
44
1942年的秋季,是轴心国的武运顶点.欧洲战场上,春季铁木辛格同志发动的西南
方面军的哈尔科夫突击战惨败,德军的蓝色计划顺利执行,经过夏天的激战,大军抵达
高加索山-伏尔加河,土耳其蠢蠢欲动,苏联的巴库油田危机.斯大林隔勒摇摇欲坠,
伏尔加河西岸,只剩62集团军的几处孤立阵地了.
浩瀚的太平洋上,日米南洋拉锯战,米军最后几条空母,wasp被潜艇击沉,42年的最
后一场大海战,santa cruz大战中,enterprise被重创,hornet被击沉,整个太平洋上
,米军已经没有一条可用的空母,而日军有3条重型空母,5条轻型空母可用.但是麻
痹的山本大将,完全无所作为啊,丫的是不是米国的卧底?
s**********e
发帖数: 33562
45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莫斯科保卫战
第7章 莫斯科保卫战
10月7日,一架从列宁格勒飞来的飞机降落在莫斯科机场,从飞机里走出来的是朱可夫
大将。他自9月10日起就在列宁格勒方向指挥作战。列宁格勒方向的局势基本稳定了下
来,而莫斯科方向却出现了危险的局面。10月5日,大本营弄清楚了德军已经全面突破
西方面军和预备队方面军的情况,这时在莫斯科方向上没有人能够担当救火队员的角色
,于是斯大林又想起了救火队员朱可夫。他用电话通知朱可夫立刻乘飞机到莫斯科商谈
。但是因为列宁格勒战线出现了一些新的危机,朱可夫推迟了他的行程。在处理完危机
后,朱可夫飞回了莫斯科。
卫队长告诉朱可夫,当家的病了,在住所里工作。于是朱可夫立刻赶往斯大林的住所,
他看到斯大林脸色不好,一方面是因为感冒,另一方面战局的危急恐怕更令斯大林焦急
万分。斯大林告诉朱可夫,他无法得到西方面军和预备队方面军的最新情况,科涅夫噤
若寒蝉,布琼尼不知所终。所以斯大林委托朱可夫快去一趟西方面军司令部,弄清楚情
况,随时向斯大林本人汇报。出来后,沙波什尼科夫元帅为朱可夫准备了浓茶和地图,
他告诉朱可夫他自己非常疲倦,紧张战局下日以继夜的工作让元帅身心疲惫,这也许是
他在战争胜...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46
东方-2010军事演习在中俄边境“开打”
作为俄罗斯军队2010年战斗训练的重头戏,俄罗斯武装力量从6月29日到7月8日,在远
东军区和西伯利亚军区举行“东方-2010”战略战役演习。
演习介绍
俄罗斯武装力量从6月29日到7月8日,在远东军区和西伯利亚军区举行“东方-2010”战
略战役演习。这次演习是俄军历史上在远东举行的最大规模演习,由俄联邦武装力量总
参谋长马卡罗夫大将亲自坐镇指挥,总统梅德韦杰夫视察了演习。据俄罗斯媒体报道,
俄罗斯每两年举行一次东方战略演习,这次参加演习的部队不仅来自俄罗斯、西伯利亚
军区、远东军区,也包括乌拉尔、伏尔加等军区,以及俄罗斯内务部、联邦安全局等。
参加演习的约有2万名军人,30艘舰艇以及2500件武器和设备,俄罗斯三大舰队也悉数
参演。演习内容包括实弹射击、空降突击和两栖登陆等。空军还将演练在发生武装冲突
的情况下向西伯利亚和远东实施增兵部署等。
马卡罗夫于强调,该次军演没有针对任何具体国家或者军事政治阵营,演习纯粹是出于
国防目的,并利用远东具有的最广泛空间及复杂的自然气候条件,检验俄军在更加复杂
的状况条件下执行大型军事行动的能力。俄罗斯军...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47
如果匈奴人不西迁,对后世的世界历史发展会有什么影响? 美国汉学家麦高文对“如
果匈奴人不西迁”作了详细研究,也提供了一个答案,答案很简单,但却让人吓一跳:
如果匈奴人不西迁,日耳曼人就要东迁!
本文摘自:《书屋》杂志 作者:林子明
公元前121年,汉将霍去病率军大破匈奴,河西走廊一带尽为汉朝所得。史载:“
匈奴失阴山之后,过之未尝不哭也”,匈奴歌谣并有“亡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
失我焉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之词。从那以后,强盛的匈奴走了下坡路,与汉朝的战
争败多胜少,屡次求和不成功,内部纷争不断,结果南匈奴归附汉朝,北匈奴退缩天山
一带。公元73年至155年,匈奴连遭东汉与鲜卑的重大打击,直至最后的居住地被鲜卑
夺去,无奈之下,北匈奴开始整族西迁。整整两百年的时间里,他们仿佛从历史长河中
消失了,没有人知道他们是怎么走过大半个亚洲的。史家推测他们在西迁途中曾和一些
西伯利亚部族混居杂婚,而和后来成为芬兰人的祖先的芬-乌戈尔部落(当时居住在乌
拉尔山区以东)“混种的程度大概更深”。幸而亚洲草原的尽头是丰饶的俄罗斯南方草
原,匈奴人最终跨过伏尔加河进入俄罗斯。历史记载下这一重要时刻——... 阅读全帖
z**********e
发帖数: 22064
48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十月革命历史真相
http://hx.cnd.org/?p=141095
金雁
我们都是十月革命的后代,这场在世界六分之一土地上发生的革命已经过去九十周年了
,但是至今没有令人满意的对这场二十世纪最重大的历史事件前因后果的诠释体系。
当今俄罗斯人已不再接受苏联时期统一口径的意识形态话语。他们知道以前那套史学观
是按照左右历史、驾驭历史、改造历史和按照统一的口径教诲民众原则设计的,当时的
提法是,历史科学的作用是“圆满地解释党和政府的历史性决议”。
而中国人的认知来源,基本来自于先有斯大林的结论而后填充史料的《联共(布)党史
简明教程》,以及由斯大林本人主导的十月革命二十周年献礼片《列宁在十月》。
也许有人会说,由于政治立场各异,不可能存在一种各派均能接受的观点,但是,力求
史实的客观性、真实性、公正性,尽量在原始档案的基础上真实地再现这场革命,应当
是严肃的史学家的追求标准。至于价值评判的结论,也应该是建立在真实历史体系之上
的以史据论的分析。而貌似最“政治正确”的雄辩真理的论点,如果是以人为编造的虚
假历史为依托,则既经不起历史考证的层层辨析,也无法建立起自恰的理论逻辑体系,
只能是海市蜃楼般的空中楼...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49
新疆人口构成演变——让历史来告诉你真相
点击:361 作者:佚名 来源:地理中国 发布时间:2017-11-05 10:19:05
http://www.kunlunce.com/d/file/llyj/fl11111111111/2017-11-05/d856d2de298ed88b429d8f9cd4a6a192.jpg
内地人往往将新疆人等同于维吾尔族人。这让很多非维吾尔族的新疆人感到很恼
火,在网络上也经常可见为这事儿打嘴仗的。
事实上新疆的非维吾尔族人口占到了一半左右,根据国家的统计数据,全疆两千多
万人口中,维吾尔族占到了一千万出头,剩下的则是其他民族,而这一千多万里的汉族
人口是八百多万。
而新疆的维吾尔族主要聚居在南疆地区。北疆维吾尔族人口较多的只有两个城市—
—乌鲁木齐和伊宁。至于为什么这两个北疆城市维吾尔族人口较多?这正是下面我要聊
聊的。
将新疆人等同于维吾尔族人不仅仅是对新疆其他12个世居民族和现有的46个民族的
忽视和不尊重,同时也给了分裂分子以口实!你看,新疆等于维吾尔,维吾尔等于新疆
,其他的人都不是新疆的嘛。
还有相当一部分汉族人认... 阅读全帖
c*********d
发帖数: 9770
50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19张国宝格上财富
2018-01-19张国宝格上财富
作者:张国宝国家能源局原局长
来源:中国经济周刊(ID:ChinaEconomicWeekly)
2018年1月1日,中俄原油管道二线工程在黑龙江省塔河县呼玛河南岸全线贯通一个多月
后,该管道正式投入使用,设计产能每年将达1500万吨。随着中俄原油管道一线二线全
部投产,俄罗斯每年可向中国输入的原油量也将增至3000万吨。
本文系国家发改委原副主任、能源局原局长张国宝为《中国经济周刊》独家撰写的纪实
文章,文中详尽回忆了从上个世纪90年代起,15年中俄原油管道谈判历史。方案为何先
后出现“安大线”“安纳线”“泰纳线”三个版本?日本如何搅局?普京最终又出于哪
些因素最终拍板“泰纳线”?文中还首次披露了诸多中俄马拉松式谈判的细节,俄方起
初态度不积极是否和中石油选择的合作伙伴有关?在两国政府间协议处于胶着状态时,
俄方又以“巧遇”的形式提出了怎样的要求?为何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签约仪式前双方人
员还要站在电梯旁谈判?
为什么要建设中俄原油管道
中国曾是个贫油国家,使用的汽、煤、柴油几乎全要靠进口,所以叫“洋油”。上个世
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发现和开发了大... 阅读全帖
1 2 3 4 5 6 7 8 下页 末页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