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傅斯年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
s*******w
发帖数: 2257
1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胡适与韦莲司
毛泽东称胡适不走就让他当北京图书馆馆长
2013年12月26日14:25 新华网 我有话说(334人参与)
作者: 赵映林 摘自《温故》之九,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9月版
不论是胡适的“规劝”,还是斯大林的高压,毛泽东都没有听。胡适的这种态度决
定了毛泽东不再对胡适存有幻想了。但毛泽东还是做了最后一次的努力,他说:“只要
胡适不走,可以让他做北京图书馆馆长!”胡适听了后笑拒了。

如果生活在五四前后的中国,只要向任何一个知识青年提问:“你喜欢读什么杂志
?”他会毫不迟疑地告诉你:“《新青年》杂志。”如果再问他:“你最敬佩的人物是
谁?”他同样会毫不迟疑地回答说:“是胡适和陈独秀。”从那个时代过来的毛泽东就
曾这样回答过。
凡读过美国著名记者、作家埃德加·斯诺的《西行漫记》的读者,势必会记得1936
年毛泽东在延安对斯诺访问时说过的这么一段话:“《新青年》是有名的新文化运动的
杂志,由陈独秀主编。我在师范学校学习的时候,就开始读这个杂志了。我非常钦佩胡
适和陈独秀的文章。他们代替了已经被我抛弃的梁启超和康有为,一时成了我的楷模。”
胡适只比毛泽东大两岁(胡适生于... 阅读全帖
s*******w
发帖数: 2257
2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胡适与韦莲司
毛泽东称胡适不走就让他当北京图书馆馆长
2013年12月26日14:25 新华网 我有话说(334人参与)
作者: 赵映林 摘自《温故》之九,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9月版
不论是胡适的“规劝”,还是斯大林的高压,毛泽东都没有听。胡适的这种态度决
定了毛泽东不再对胡适存有幻想了。但毛泽东还是做了最后一次的努力,他说:“只要
胡适不走,可以让他做北京图书馆馆长!”胡适听了后笑拒了。

如果生活在五四前后的中国,只要向任何一个知识青年提问:“你喜欢读什么杂志
?”他会毫不迟疑地告诉你:“《新青年》杂志。”如果再问他:“你最敬佩的人物是
谁?”他同样会毫不迟疑地回答说:“是胡适和陈独秀。”从那个时代过来的毛泽东就
曾这样回答过。
凡读过美国著名记者、作家埃德加·斯诺的《西行漫记》的读者,势必会记得1936
年毛泽东在延安对斯诺访问时说过的这么一段话:“《新青年》是有名的新文化运动的
杂志,由陈独秀主编。我在师范学校学习的时候,就开始读这个杂志了。我非常钦佩胡
适和陈独秀的文章。他们代替了已经被我抛弃的梁启超和康有为,一时成了我的楷模。”
胡适只比毛泽东大两岁(胡适生于... 阅读全帖
H********f
发帖数: 738
3
来自主题: LoveNLust版 - [胭脂泪]一个地保的情史 (35)
第35章
男人懂得人生哲学,女人却懂得人生。如果男人不听女人的指导,他搞出的人生哲学必
定是对人生的歪曲。
--林语堂
我见吴佩孚邀请我跟着他混,心里也着实一动。想我自从离开陈炯明,一直漂泊不定,
而此时吴佩孚已经在中国小有名气,跟着他也未尝不是一条出头之路。
但是转念一想,自己恐怕实在不是当兵的料,况且现在北京一团乱,也不知道瑟瑟怎么
样了。权衡之下,只好笑着说:"多谢吴长官的好意,只是我现在还有些未了的事情,恐
怕一时不方便从军,还请你体谅。"
吴佩孚微微一笑,倒也不勉强:"好说,好说。将来余兄弟想来找我了,我吴莫人随时恭
候。"当下我们客气了一会,吴佩孚就放我走了。
离开了吴佩孚,我便直接回了赵家楼,可是人群早已经散去,只留下满地的狼籍,哪里
见到瑟瑟的影子?我又匆忙赶回北大,那里同样的混乱不堪。没办法,我只好先回了车
行。
没想到车行里也是乱糟糟的,十四也不知道去了哪里。哪里有人顾得上我?在接下来的
几天里,整个北京都在一种亢奋的混乱里,而我唯一的念头,就是无论如何要找到瑟瑟

不知不觉一个星期过去了。吴佩孚发表了那篇通电后,立刻被进步媒体捧为爱国将领,
政治资本是大大的捞足... 阅读全帖
z**********e
发帖数: 22064
4
来自主题: Mod_CHN_Hist版 - 1948年学人抢救计划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zhonghangyue (中行说),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1948年学人抢救计划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Dec 9 08:43:59 2013, 美东)
http://www.cnd.org/my/modules/wfsection/article.php%3Farticleid
岳南
1948年11月29日,共产党所属东北野战军会同华北军区主力共100万人,在北平、天津
、张家口地区联合发起平津战役,与国民党军傅作义部60万人展开决战。12月12日,北
平城被解放军包围,南苑机场失守,国民党军气脉已竭,力不能支,平津即将陷落。蒋
介石急派飞机空投手谕致平津守军各军长,以鼓舞士气。手谕末尾以悲壮无奈的口气道
:“固守待援,不成功,便成仁。”13日,北平西效炮声隆隆,解放军发射的弹片从清
华园上空“嗖嗖”掠过,校内师生及家属大为惊恐,纷纷逃跑躲避,清华陷入混乱。鉴
于此情,校方只好宣布停课,师生员工自寻出路。
在国民政府风雨飘摇、大厦将倾的危急时刻,朱家骅、傅斯年、杭立武、蒋经国、
陈雪屏... 阅读全帖
w****k
发帖数: 6244
5
http://news.ifeng.com/history/zhongguojindaishi/200912/1224_718
.shtml
核心提示:同样令人难以相信的是,事件长达几乎3小时,所说的几次攻击就发生在交通
繁忙行人众多
的街道附近,竟然没人听到呼救声。她并没在无人援助的情况下被殴打,也一直没有失
去知觉。虽然
她宣称被告几次扼住她的喉咙和捂住她的嘴,医生在次日检查时在她脸上和脖子上没有
发现伤痕。她
作证说她的衬裤是被强力脱下来的,但在当庭展示证据时,却没有任何污迹和撕破之处
。她的衣服也
没有任何暴力的痕迹。在整个争执过程中她都没脱下她的手套。她的阴道口有轻伤,这
种轻伤与自愿
性交的情况相符合。
摘自:《2004年中国最佳讲座》李公明/选编 长江文艺出版社
原题:个人遭遇如何成为公共事件
研究结论
1、 不是所有的个人遭遇都能成为公共事件。公共事件是指能引起社会普遍关心并引发
议论以及社会
波动的事实。
2、 中国现代史上有些公共事件是制造出来的。
3、 个人遭遇成为公共事件,决定于个人遭遇中包含的特殊因素与社会普遍心理之间的
暗合关系。
(基于民族主义以及一般中国... 阅读全帖
b******y
发帖数: 2729
6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重说北京大学女生沈崇强奸案
1946年12月24日圣诞夜八时左右,北京大学先修班女生沈崇离开八面槽她表姐的家
,准备到平安影院去看电影。当她由王府井走到东长安街时,突然被两个美国兵架住。
这两个人是美国海军陆战队伍长威廉斯·皮尔逊和下士普利查德,他们把沈崇架到东单
广场,就在那里,沈崇遭到皮尔逊强奸。沈崇拼命抗争,大声呼救,路过此地的工人孟
昭杰发现后,两次救助未成,便向国民党北平警察局内七分局报告,当警察到出事地点
查看时,普利查德已逃走,警察遂将皮尔逊和沈崇带回警察局询问。
当时北平民营亚光通讯社获悉这一消息后,就在12月25日发出新闻,披露事情真象
。北平市警察局局长汤永咸曾给国民党的中央社打电话,让中央社通知各报不要刊登这
一消息。中央社当即以警察局的名义给各报发了一个启事,声称:"关于今日亚光社所

某大学女生被美兵酗酒奸污稿,希望能予缓登。据谓此事已由警局与美方交涉,必有结
果。事主方面因颜面关系,要求不予发表,以免该女生自杀心理更形加强。容有结果后
,警察局当更发专稿。"1为了阻挡发表这一消息,汤永咸还将亚光总编辑王柱宇和一些
报社记者接到市警察局,叫他们具结,保证不发表此消息。可是,26日北平《...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7
美国解密沈崇案:哪个才是事实真相?
沈崇事件后风起云涌的学生抗议
研究结论
1、 不是所有的个人遭遇都能成为公共事件。公共事件是指能引起社会普遍关心并引发
议论以及社会波动的事实。
2、 中国现代史上有些公共事件是制造出来的。
3、 个人遭遇成为公共事件,决定于个人遭遇中包含的特殊因素与社会普遍心理之间的
暗合关系。(基于民族主义以及一般中国人具有的贞操观念)。
4、 政党在利用个人遭遇实现预期目标。
5、 媒体在个人遭遇成为公共事件中起主导作用。
6、 当个人遭遇成为公共事件时,社会不再关心个人遭遇以及相关事实真相,而关注其
它政治目的和倾向于渲泄非理性情绪。
各位好:
今天的演讲是一个关于历史事件的再认识。不过作为一个研究历史的人,我在这个演讲
中只提供材料,我的评价体现在材料的选择中,因为摆事实就是讲道理。我先从这个事
件的发生说起。
美国解密沈崇案:哪个才是事实真相?
学生要求美军“滚”出大陆
一、事件起源
1946年12月24日圣诞夜八时左右,北京大学先修班女生沈崇离开八面槽她表姐的家,准
备到平安影院去看电影。当她由王府井走到东长安街时,突然被两个美国兵架住。这两
个人是美... 阅读全帖
r*****y
发帖数: 53800
8
http://blog.udn.com/YST2000/7222994
這篇文章是接著前一篇
「馮小剛為什麼拍攝【1942】?」(2012/12/22)
http://blog.udn.com/YST2000/7165965
的討論。
有關饑荒餓死人的問題非常重要,餓死三百萬人是不得了的,餓死三千萬人更是歷史上
的頭等大事,YST不能放過,也不能讓大陸同胞打馬虎眼,胡亂混過。
什麼叫「打馬虎眼」? YST很容易舉例說明。
譬如,某甲說:我家和我的朋友都沒有聽說過有人餓死的,所以1959~1961年不可能有
人餓死。
又譬如,某乙說:三千萬啊,為什麼不說餓死三億人呢? 哈哈哈!
諸如此類,都是一心維護「共和國」企圖誤導讀者和模糊焦點所作的無稽之談。
這篇文章本來的標題是「1959~1961年的中國大陸與中國共產黨」,但是由於這個問題
的嚴重性YST將題目放大成「毛澤東與中共治理下的大陸社會」,因為它們與今天的大
陸社會關係非常大,是「大躍進」至今仍然繼續危害中國的遺毒。
(一)科學論述
政治議題的討論經常流於過度鬆散,以至於很容易就演變成各說各話甚至胡攪蠻纏,最
後導致讀者一無所獲,我們... 阅读全帖
j****f
发帖数: 381
9
[转帖]1918年,毛同志在北大
......
三、毛同志在北大的感受
讲完了这三个小故事,有条件言归正题了。
话说毛同志于1918年8月19日,第一次从湖南来到北京。他后来在与斯诺谈话中谈
到了这一段经历:
“我自已在北平的生活是十分困苦的,我住在一个叫三眼井的地方,和另外七个人
合住一个小房间,我们全体挤在坑上,连呼吸的地方都没有,每逢我翻身都得预先警告
身旁的人。”
“对于我,北平好像花费太大了,我是从朋友们借了钱来北平的,来了以后,马上
就必须寻找职业。杨昌济--我从前在师范学校的伦理教员,这时是国立北京大学教授。
我请他帮助我找寻一个职业,他就把我介绍给北大的图书馆主任。这主任就是李大钊,
他不久成了中国共产党的创立者,后来被张作霖枪杀了。李大钊给我找到工作,当图书
馆的助理员,每月给我不算少的数目--8块钱。”(笔者注:酸溜溜了。嫌钱少呀!这
很正常。)
毛说8块钱不算少,那是自我调侃。那时北大的名教授的工资高者有300多元。8块
钱,让毛感到屈辱。
一个临时工,图书馆助理员的岗位,8块大洋的工资,这三项决定了当年毛同... 阅读全帖
c*********d
发帖数: 9770
10
作者:谢泳
法庭记录认定,仔细考察举出的证据后即可发现,原告没有在当时环境和条件下做出足
够的反抗来支持她对性交不自愿的说法。虽然证据显示1946年12月24日晚事件开始时她
不是自愿跟两个海军陆战队员走的,但是除了她自己的证词以外,没有其他证据证明她
哭过或反抗过。与此相反,其他控方证人作证说,在她和被告呆在一起那么长时间里,
证人既没听到她哭叫,也没看到她挣扎反抗。如果说这些要干预被告和姑娘的证人相信
姑娘正在被强奸,而他们无力援救她,是令人难以相信的。同样令人难以相信的是,事
件长达几乎3小时,所说的几次攻击就发生在交通繁忙行人众多的街道附近,竟然没人
听到呼救声。她并没在无人援助的情况下被殴打,也一直没有失去知觉。虽然她宣称被
告几次扼住她的喉咙和捂住她的嘴,医生在次日检查时在她脸上和脖子上没有发现伤痕
。她作证说她的衬裤是被强力脱下来的,但在当庭展示证据时,却没有任何污迹和撕破
之处。她的衣服也没有任何暴力的痕迹。在整个争执过程中她都没脱下她的手套。她的
阴道口有轻伤,这种轻伤与自愿性交的情况相符合。
2014年12月11日,漫画家丁聪夫人沈峻去世,享年87岁。她就是沈崇事件... 阅读全帖
S****4
发帖数: 470
11
陆媒刊民国时期“打虎记” 影射意味浓厚
【2015年05月17日讯】(记者郭惠报导)日前,陆媒刊登民国时期“打虎记”,其中部
分内容与当今“打虎”的形势相像。分析称,中共在历史上为打击蒋介石对民国的四大
家族造谣,现在用其来影射“大老虎”江泽民家族的贪腐。
南周:傅斯年打虎记
5月15日,《南方周末》发表“傅斯年打虎记”一文,讲述当年抗战爆发后,出任国民
参政会参政员的傅斯年如何揭露时任中华民国南京国民政府行政院长、兼财政部长的孔
祥熙家族的贪腐问题。
在民国时期,蒋、宋、孔、陈是四大家族。中共自称,孔祥熙家族掌握了当时中国经济
的命脉,也是最富有的家族。
文章称,当时傅斯年多次向蒋介石呈上密信,从才能、信望、用人、友邦观感、私德家
风五个方面历数孔祥熙德不配位,并指责孔祥熙“纵容夫人、儿子如何如何敛钱等。”
文中引述傅斯年当年的话说:“枪杆子紧握在蒋氏手中,钱袋子却牢牢抓在孔祥熙、宋
子文手里。”
文章还从中共的角度列举了孔祥熙家族的“贪腐”。
中共官媒自称蒋介石放过孔祥熙家族致反腐失败
今年2月,中共官媒也曾发文,指当年以蒋经国为代表的国民党反腐,抓了大搞官商勾
结的孔氏家族中的孔... 阅读全帖
c*********2
发帖数: 3402
12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周家往事——对话周启博
http://my.cnd.org/modules/wfsection/article.php?articleid=31797
口述者:周启博 采访者:丁东 邢小群
时间:2011年9月26日 地点:昌平香堂村
周启博先生毕业于清华大学,80年代负笈美国,后定居纽约,从事工程技术,兼研
文史。今年夏天他回来探亲,得以畅叙,并请他回顾了周家往事。
建德周家,是一个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留下深深印记的家族。自第一代周馥出任封
疆大吏,推动口岸开放通商,第二代周学海、周学铭皆为光绪年进士,周学熙为近代工
业先驱、教育先驱和民国财政总长,第三代周叔弢为实业家、收藏家,周叔迦为佛学家
,周明达为数学家,第四代更出了周一良、周珏良、周艮良、周杲良、周以良、周治良
、周景良、周震良、周煦良、周炜良等学者专家,蔚为大观。
兹将和周启博先生交谈的主要内容整理如下,与同好分享:
周家先辈
丁东:周家五代人名人辈出,覆盖官、产、学,是近代中国大转折时期的一个缩影。
周启博:周家是社会变迁弄潮儿里边成功的一个家庭。从头说起的话,周馥是发家
的第一代,官做到两江总督、两广总督,起步比较高。但他本人是农村教私塾出身,... 阅读全帖
s*******n
发帖数: 10426
13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余光中:现代汉语的西化。
一、《余光中:中文的常态与变态》
1
自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七十年间,中文的变化极大。一方面,优秀的作家与学者
笔下的白话文愈写愈成熟,无论表情达意或是分析事理,都能运用自如。另一方面,道
地的中文,包括文言文与民间文学的白话文,和我们的关系日渐生疏,而英文的影响,
无论来自直接的学习或是间接的潜移默化,则日渐显著,因此一般人笔下的白话文,西
化的病态日渐严重。一般人从大众传媒学到的,不仅是流行的观念,还有那些观念赖以
包装的种种说法;有时,那些说法连高明之士也抗拒不了。今日的中文虽因地区不同而
互见差异,但共同的趋势都是繁琐与生硬,例如中文本来是说「因此」,现在不少人却
爱说「基于这个原因」;本来是说「问题很多」,现在不少人却爱说「有很多问题存在
」。对于这种化简为繁、以拙代巧的趋势,有心人如果不及时提出警告,我们的中文势
必越变越差,而地道中文原有的那种美德,那种简洁而又灵活的语文生态,也必将面目
全非。
中文也有生态吗?当然有。措词简洁、句式灵活、声调铿锵,这些都是中文生命的
常态。能顺着这样的生态,就能长保中文的健康。要是处处违拗这样的生态,久而久之
,中文就会... 阅读全帖
M******8
发帖数: 10589
14
【 以下文字转载自 History 讨论区 】
发信人: Math1978 (数学), 信区: History
标 题: 百般委曲难求全——一个人文学者的悲哀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Dec 16 06:58:55 2012, 美东)
周启博
(一)尴尬群体中的一个
父亲周一良二零零一年十月二十三日去世,享年八十八,当属高龄。遗憾的是
他未能把想说的话全部形诸文字。
父亲对子女随和,不象母亲有时不严自威。但他少与子女谈心。以我观察,他
有两批较能推心置腹的朋友。一是留学哈佛的“学友”,青年学子在异国共度寒窗
,铸就友谊。二是文化革命中因“反聂(元梓)”而同被关押殴打,和因“梁效”
而同被禁闭整肃的“难友”。学人罹难共度铁窗,遂成莫逆。我自己成年后很少与
父亲深谈,直到年逾不惑,发现自己青少年时是在谎言包围中渡过,才有意识地找
父亲交流,并探索他这一代知识分子的思想变革。
父亲是一个企业世家兼文化世家的长子,家教是忠恕之道和谨言慎行。少年青
年时潜心文史,所在学科前辈和同侪对他颇为看好。如果他能按自选方向走下去,
学术上当有可观成就。然而他生不逢时,在中年以后被社会环境... 阅读全帖
y******i
发帖数: 2584
15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aterWorld 讨论区 】
发信人: yamazaki (月は私の心を代表している), 信区: WaterWorld
标 题: 朱欣欣:回望中国的七月——当邪恶降临大地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Jul 4 11:04:12 2013, 美东)
朱欣欣:回望中国的七月——当邪恶降临大地
作者:朱欣欣 文章来源:民主中国 点击数: 更新时间:7/3/2013 2:36:50 AM
7月是一个阳光炽烈的季节,可是,随着人类有史以来一个最邪恶组织的诞生,中国陷
入漫长的黑暗。中共无疑是中外邪恶毒素孕育的集大成者,中共反人类反文明的罪恶空
前绝后。回望中国历史的7月,处处是野蛮与苦难。
在中国大陆人们的意识里,7月1日被官方赋予类似创世纪的神圣色彩(中共1941年确定
7月1日为建党日)。在共产国际特使马林和尼克尔斯基的帮助下,1921年7月23日至31
日,来自各地的12个中共代表召开第一次代表大会,标志着中共的成立。这是苏联红色
帝国向欧洲输出革命失败后,这个“国外敌对势力”向东方的成功渗透,证明在1918年
7月25日,苏联宣言放弃俄国在华一切... 阅读全帖
r******y
发帖数: 763
16
81位民国院士近60人1949年后留在大陆:部分人的命运】
1948年,中国的内战正酣之际,第一届院士共81人诞生了,在 那个决定中华民族未来
命运同时也决定这些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精英的历史时刻,他们何去何从,陷于了痛苦之
中,有今日学者专门写下了他们的选择——《1949 年:中国知识分子的私人记录》(傅
国涌著)——那是一个什么样的选择呀!有的并不赞成共产主义但不想没有国家的流浪
留下了,有的认为自己并没做错什么大不 了钻到故纸堆里留下了,有的害怕台湾还是
不保留下了,当然也有毅然决然离开的,相当部分则是怀有极大的希望留下了,一如胡
风的伟大献词《时间开始了》,他 说的是伟大的新时代的时间开始了。中共接管政权
前后,共有22位院士离开大陆,28位人文组院士中留在大陆的18位(考古学家都在这个
组)。他们,除了那 个没有人格的郭沫若外,其他一律遭到改造、整肃、批判,更有
不堪忍受身心摧残与人格凌辱而自杀的。这里没有总结多少自杀的,下面转载的是一个
基本介绍,读后只有无语的份。
一、民国时期81位院士中离开大陆的22位院士
中研院院里14个单位,成建制 迁台的只有管理机构中央研究... 阅读全帖
s*******n
发帖数: 10426
17
【 以下文字转载自 History 讨论区 】
发信人: swordsman (真の猛士), 信区: History
标 题: 余光中:现代汉语的西化。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Jun 26 16:42:15 2015, 美东)
一、《余光中:中文的常态与变态》
1
自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七十年间,中文的变化极大。一方面,优秀的作家与学者
笔下的白话文愈写愈成熟,无论表情达意或是分析事理,都能运用自如。另一方面,道
地的中文,包括文言文与民间文学的白话文,和我们的关系日渐生疏,而英文的影响,
无论来自直接的学习或是间接的潜移默化,则日渐显著,因此一般人笔下的白话文,西
化的病态日渐严重。一般人从大众传媒学到的,不仅是流行的观念,还有那些观念赖以
包装的种种说法;有时,那些说法连高明之士也抗拒不了。今日的中文虽因地区不同而
互见差异,但共同的趋势都是繁琐与生硬,例如中文本来是说「因此」,现在不少人却
爱说「基于这个原因」;本来是说「问题很多」,现在不少人却爱说「有很多问题存在
」。对于这种化简为繁、以拙代巧的趋势,有心人如果不及时提出警告,我们的中文势
必越变越...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18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毛泽东与北大
作者: 谢泳
毛泽东在北大的经历是不愉快的,这种不愉快在他一生中都有痕迹,他对知识分子的态
度特别是对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评价,与他早年的北大经历是有关系的。
《西行漫记》里他对斯诺说过:“我的职位低微,大家都不理我。我的工作中有一项是
登记来图书馆读报的人的姓名,可是对他们大多数人来说,我这个人是不存在的。在那
些来阅览的人当中,我认出了一些有名的新文化运动的头面人物的名字,如傅斯年、罗
家伦等等,我对他们极有兴趣。我打算去和他们攀谈政治和文化问题,可是他们都是些
大忙人,没有时间听一个图书馆助理员说南方话。”(《西行漫记》第127页)
毛泽东可以算是北大的校友,但严格说他与北大的关系并不深,他只在北大图书馆做过
三四个月的小职员。40年代他在延安和傅斯年会面时,忆及五四时的北大,傅斯年说:
“我们不过是陈胜、吴广,你们才是项羽、刘邦。”毛泽东给傅斯年题字写的是:“坑
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傅斯年文物资料选辑》第115页)
从这些细节中不难看出毛泽东对他当年在北大的经历是有些怨气的,1949年以后,他也
没有表现出多少对北大的热情。1949年4月30日,毛泽东给北京大学纪... 阅读全帖
x*****i
发帖数: 1329
19
来自主题: Parenting版 - 中国教育史上的珠穆朗玛峰 zz
这所只存在8年的大学,何以成为中国教育史上的珠穆朗玛峰
链接里有图
http://business.sohu.com/20160920/n468811315.shtml
**
很多专家都说过这样一句话:西南联大是世界教育史上的奇迹!
这所只存在了8年的“最穷大学”,却被誉为“中国教育史上的珠穆朗玛峰”。
8年时间,西南联大虽然只毕业了3882名学生,但走出了2位诺贝尔奖获得者、4位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8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171位两院院士及100多位
人文大师。
2016年,中国启动了大学“双一流”建设:到本世纪中叶,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
数量和实力,双双进入世界前列。
实现“双一流”目标,很难,不妨向西南联大取取经。
联大长征
1937年8月28日,本是个平常日子,
但因为一封公函而成了中国教育史上的一个特别日子。
这一天,北大、清华、南开三校校长,
接到了来自国民政府教育部的公函。
公函要求:三校南迁长沙,联合组建长沙临时大学。
一个多月前,“七七事变”爆发,
硝烟弥漫的北方,已容不下一张安静的课桌。
11月1日,长沙临时大学开学。
但课桌未稳,部分教授和学生还没到来... 阅读全帖
B*****r
发帖数: 78
20
【81位民国院士近60人1949年后留在大陆:部分人的命运】
1948年,中国的内战正酣之际,第一届院士共81人诞生了,在那个决定中华民族未来命
运同时也决定这些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精英的历史时刻,他们何去何从,陷于了痛苦之中
,有今日学者专门写下了他们的选择----《1949年:中国知识分子的私人记录》(傅国
涌著)----那是一个什么样的选择呀!有的并不赞成共产主义但不想没有国家的流浪留
下了,有的认为自己并没做错什么大不了钻到故纸堆里留下了,有的害怕台湾还是不保
留下了,当然也有毅然决然离开的,相当部分则是怀有极大的希望留下了,一如胡风的
伟大献词《时间开始了》,他说的是伟大的新时代的时间开始了。中共接管政权前后,
共有22位院士离开大陆,28位人文组院士中留在大陆的18位(考古学家都在这个组)。
他们,除了那个没有人格的郭沫若外,其他一律遭到改造、整肃、批判,更有不堪忍受
身心摧残与人格凌辱而自杀的。这里没有总结多少自杀的,下面转载的是一个基本介绍
,读后只有无语的份。
一、民国时期81位院士中离开大陆的22位院士
中研院院里14个单位,成建制迁台的只有管理机构中央研究院总办事处和... 阅读全帖
j******n
发帖数: 21641
21
原编者注︰文革中曾参与“梁效”写作班子工作的周一良先生去年逝世,北京刊物《群
言》向家属征求回忆稿件,周先生之子周启博如期交稿而未获刊登。】
(一)尴尬群体中的一个
父亲周一良二零零一年十月二十三日去世,享年八十八,当属高龄。遗憾的是他未能把
想说的话全部形诸文字。
父亲对子女随和,不象母亲有时不严自威。但他少与子女谈心。以我观察,他有两批较
能推心置腹的朋友。一是留学哈佛的“学友”,青年学子在异国共度寒窗,铸就友谊。
二是文化革命中因“反聂(元梓)”而同被关押殴打,和因“梁效”而同被禁闭整肃的
“难友”。学人罹难共度铁窗,遂成莫逆。我自己成年后很少与父亲深谈,直到年逾不
惑,发现自己青少年时是在谎言包围中渡过,才有意识地找父亲交流,并探索他这一代
知识分子的思想变革。
父亲是一个企业世家兼文化世家的长子,家教是忠恕之道和谨言慎行。少年青年时潜心
文史,所在学科前辈和同侪对他颇为看好。如果他能按自选方向走下去,学术上当有可
观成就。然而他生不逢时,在中年以后被社会环境压倒,奉领袖为神明,把改造思想以
达到领袖要求当作高于学术甚至家庭的终极目标。每当他未泯的人性和常识与领袖的方
针冲突,... 阅读全帖
r****e
发帖数: 3373
22
有点长,但是很好看。
周启博:我的父亲周一良
(一)尴尬群体中的一个
父亲周一良二零零一年十月二十三日去世,享年八十八,当属高龄。遗憾的是他未能把
想说的话全部形诸文字。
父亲对子女随和,不象母亲有时不严自威。但他少与子女谈心。以我观察,他有两批较
能推心置腹的朋友。一是留学哈佛的“学友”,青年学子在异国共度寒窗,铸就友谊。
二是文化革命中因“反聂(元梓)”而同被关押殴打,和因“梁效”而同被禁闭整肃的
“难友”。学人罹难共度铁窗,遂成莫逆。我自己成年后很少与父亲深谈,直到年逾不
惑,发现自己青少年时是在谎言包围中渡过,才有意识地找父亲交流,并探索他这一代
知识分子的思想变革。
父亲是一个企业世家兼文化世家的长子,家教是忠恕之道和谨言慎行。少年青年时潜心
文史,所在学科前辈和同侪对他颇为看好。如果他能按自选方向走下去,学术上当有可
观成就。然而他生不逢时,在中年以后被社会环境压倒,奉领袖为神明,把改造思想以
达到领袖要求当作高于学术甚至家庭的终极目标。每当他未泯的人性和常识与领袖的方
针冲突,他都认为人性和常识是自己未改造好的表现,“改造思想”成为他永远追求也
永远达不到的目标,而... 阅读全帖
i***h
发帖数: 12655
23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余光中:现代汉语的西化。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History 讨论区 】
发信人: swordsman (真の猛士), 信区: History
标 题: 余光中:现代汉语的西化。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Jun 26 16:42:15 2015, 美东)
一、《余光中:中文的常态与变态》
1
自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七十年间,中文的变化极大。一方面,优秀的作家与学者
笔下的白话文愈写愈成熟,无论表情达意或是分析事理,都能运用自如。另一方面,道
地的中文,包括文言文与民间文学的白话文,和我们的关系日渐生疏,而英文的影响,
无论来自直接的学习或是间接的潜移默化,则日渐显著,因此一般人笔下的白话文,西
化的病态日渐严重。一般人从大众传媒学到的,不仅是流行的观念,还有那些观念赖以
包装的种种说法;有时,那些说法连高明之士也抗拒不了。今日的中文虽因地区不同而
互见差异,但共同的趋势都是繁琐与生硬,例如中文本来是说「因此」,现在不少人却
爱说「基于这个原因」;本来是说「问题很多」,现在不少人却爱说「有很多问题存在
」。对于这种化简为繁、以拙代巧的趋势,有心人如果不及时提出警告,我们的中文势
必越变越... 阅读全帖
y******i
发帖数: 2584
24
朱欣欣:回望中国的七月——当邪恶降临大地
作者:朱欣欣 文章来源:民主中国 点击数: 更新时间:7/3/2013 2:36:50 AM
7月是一个阳光炽烈的季节,可是,随着人类有史以来一个最邪恶组织的诞生,中国陷
入漫长的黑暗。中共无疑是中外邪恶毒素孕育的集大成者,中共反人类反文明的罪恶空
前绝后。回望中国历史的7月,处处是野蛮与苦难。
在中国大陆人们的意识里,7月1日被官方赋予类似创世纪的神圣色彩(中共1941年确定
7月1日为建党日)。在共产国际特使马林和尼克尔斯基的帮助下,1921年7月23日至31
日,来自各地的12个中共代表召开第一次代表大会,标志着中共的成立。这是苏联红色
帝国向欧洲输出革命失败后,这个“国外敌对势力”向东方的成功渗透,证明在1918年
7月25日,苏联宣言放弃俄国在华一切利益只不过是空话。当时谁也想不到,中共这个
只有50多个党员的组织,只不过是4年前1917年的同一天张勋复辟帝制的另一种新形式
。在苏联的支持下,此后中共竟然长成一个巨魔,给中国带来近一个世纪的动乱和灾难
,至今还在吞噬着大陆人民的生命、财富和灵魂,并毒化和威胁着世界和平。
中华大地之所以... 阅读全帖
b*****t
发帖数: 9671
25
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社会关系的启示
俞正声,现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这里我们还要知道他是俞启威(后改
名黄敬, 早期在唐纳之前和江青有过短暂婚姻,解放后任天津市长)的儿子. 曾国藩孙女
曾广珊是俞正声的姑婆。
俞大维,曾国藩外曾孙,美国哈佛大学哲学博士,后进德国柏林大学深造。是知名的弹
道学专家。一生嗜书,藏书甚丰。曾任国民党政府交通部长和国防部长,这里我们还要
知道他是俞正声的叔祖父。
俞扬和,俞大维儿子, 这里还要知道他不仅是俞正声的堂叔,还是蒋经国女婿,蒋孝
章的丈夫。也就是说俞正声的堂婶是经国先生的女儿,蒋介石的孙女。
陈寅恪,清湖南巡抚陈宝箴孙子,其夫人唐筲,是台湾巡抚唐景崧的孙女,他是中国三
百年甚至宋代司马光后一千年才可见的学术大师,刻在庐山他墓碑上的自由之精神,独
立之思想象征着他惊天地、泣鬼神的气概,将永为后人传诵,他是中国当代真正知识分
子的榜样。这里还要知道他是俞大维的妻舅,陈寅恪妹妹陈新午是俞正声的婶母。俞大
维与陈寅恪是;两代婚姻亲三代世交,七年同学。
傅斯年,北大代校长,台大校长,五四运动先驱,游行总指挥,是20世纪中国史学,国
学天才奇才和大师... 阅读全帖
c*c
发帖数: 2397
26
【 以下文字转载自 Fishing 讨论区 】
发信人: cxc (宁鸣而死不默而生), 信区: Fishing
标 题: 百年五牛图之四:关于陈寅恪zz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Mar 26 15:07:19 2011, 美东)
http://blog.tianya.cn/blogger/post_show.asp?idWriter=0&Key=0&Bl
百年五牛图之四:关于陈寅恪
作者:梁由之 分类:百年五牛图 提交日期:2006-8-28 11:06:00 浏览:5784
目录
一.观堂而后信公贤
二.旧时王谢早无家
三.吾侪所学关天意
四.残废流离更自羞
五.浮海宣尼未易师
六.老岁为诗欠斫头
七.著书唯剩颂红妆
八.斯文自有千秋业
一.观堂而后信公贤
1927年,岁次丁卯,是个不寻常的年头。
单说这年的6月2日,农历端午节前两天,一代文史大师王国维(字静安,号观堂,
1877-1927)百岁功名才及
半,,却突然出人意料地在北京颐和园鱼藻轩投水自沉,当时约是上午11点。相隔十余
米处,刚好有个清道夫目击此
事,当即跃入水中将人救起,前后不到两分钟时间。... 阅读全帖
s*******w
发帖数: 2257
27
润涛阎:温家宝的谋划与黄奇帆的运气
2015-08-07 06:25:10
(1)不粘锅黄奇帆
大家都记得当年新闻报道黄奇帆所言:“我和薄熙来书记配合默契,如鱼得水,相处得
愉快来劲。”大家也都知道薄熙来黄奇帆王立军三人在重庆如同当年刘备关公张飞桃园
三结义。可转眼间老大老三入狱成了阶下囚,而老二依然座上客。人们不解其道,便感
叹黄奇帆是“不粘锅”。
考虑到至今还没看到这一独特现象的令人折服的解释,润涛阎有义务把里边的猫腻告诉
润涛阎的读者。
这就有必要提到当初主张拿掉薄熙来的温家宝与极力反对(本质上是害怕)拿掉薄熙来
的高层包括常委与后台的曾庆红等人所进行的智力较量与当面舌战摊牌的过程。
根据后来的“遥遥领先的预言(=谣言)”所述,当年在重庆就有江泽民的儿子吴邦国
的弟弟等无数官二代跟着薄熙来发大财。毫无疑问,拿掉薄熙来,就必须给人民一个交
代,就必须审判他的罪行,那就把一帮子在重庆发大财的官二代给暴露了,那些人无论
如何不能让温家宝胡锦涛习近平李克强一伙拿掉薄熙来。更别说包括跟薄熙来有政变预
谋的周永康徐才厚郭伯雄令计划等人了。
王立军跑到美领馆后把薄熙来老婆杀... 阅读全帖
N*****e
发帖数: 1094
28
1948年3月25日至27日,中华民国中央研究院代院长兼评议会议长朱家骅在南京主持召
开了最后一轮院士选举会。经过与会者五轮无记名投票,原定要选出的100名院士最后
只有81人通过。这81人也成为中国近现代史上的第一批院士。共分为三个组:数理组、
生物组、人文组。
1948年底,国民党输掉大陆已成定局,只好布局退守台湾。在蒋介石的直接领导下,时
任国民政府教育部长朱家骅和傅斯年、杭立武、蒋经国、陈雪屏等要人于南京紧急磋商
谋划了“平津学术教育界知名人士抢救计划”细节办法,并拟定了“抢救人员”名单。
按照蒋介石的指令,此计划中以下学人是要必须“抢救”出来经南京送赴台湾的:一是
大陆各大专院校的负责首长;二是原中央研究院院士;三是因政治原因必须限令离开大
陆的高级知识分子;四是在国内外学术上有杰出贡献者等等。于是,一份经傅斯年、陈
雪屏和蒋经国三人共同商议拟定的“抢救”的名单很快出炉了,名单上几乎全是清一色
当时国内卓有成就的杰出知识分子。
在国民政府1948年3月选出的包括郭沫若在内的81名院士中,1949年后,到台湾的只有
凌鸿勋、林可胜、傅斯年、董作宾、李济、王世杰、吴稚晖、朱家骅、... 阅读全帖
c*c
发帖数: 2397
29
【 以下文字转载自 Fishing 讨论区 】
发信人: cxc (宁鸣而死不默而生), 信区: Fishing
标 题: 百年五牛图之四:关于陈寅恪zz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Mar 26 15:07:19 2011, 美东)
http://blog.tianya.cn/blogger/post_show.asp?idWriter=0&Key=0&Bl
百年五牛图之四:关于陈寅恪
作者:梁由之 分类:百年五牛图 提交日期:2006-8-28 11:06:00 浏览:5784
目录
一.观堂而后信公贤
二.旧时王谢早无家
三.吾侪所学关天意
四.残废流离更自羞
五.浮海宣尼未易师
六.老岁为诗欠斫头
七.著书唯剩颂红妆
八.斯文自有千秋业
一.观堂而后信公贤
1927年,岁次丁卯,是个不寻常的年头。
单说这年的6月2日,农历端午节前两天,一代文史大师王国维(字静安,号观堂,
1877-1927)百岁功名才及
半,,却突然出人意料地在北京颐和园鱼藻轩投水自沉,当时约是上午11点。相隔十余
米处,刚好有个清道夫目击此
事,当即跃入水中将人救起,前后不到两分钟时间。... 阅读全帖
j****e
发帖数: 12067
30
【 以下文字转载自 ChinaNews 讨论区 】
发信人: cxc (宁鸣而死不默而生), 信区: ChinaNews
标 题: 百年五牛图之四:关于陈寅恪zz (转载)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Mar 26 15:08:13 2011, 美东)
发信人: cxc (宁鸣而死不默而生), 信区: Fishing
标 题: 百年五牛图之四:关于陈寅恪zz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Mar 26 15:07:19 2011, 美东)
http://blog.tianya.cn/blogger/post_show.asp?idWriter=0&Key=0&Bl
百年五牛图之四:关于陈寅恪
作者:梁由之 分类:百年五牛图 提交日期:2006-8-28 11:06:00 浏览:5784
目录
一.观堂而后信公贤
二.旧时王谢早无家
三.吾侪所学关天意
四.残废流离更自羞
五.浮海宣尼未易师
六.老岁为诗欠斫头
七.著书唯剩颂红妆
八.斯文自有千秋业
一.观堂而后信公贤
1927年,岁次丁卯,是个不寻常的年头。
单说这年的6月2日,农历端午节前两天,一代文... 阅读全帖
s*******w
发帖数: 2257
31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zt留守大陆学人的悲惨结局
留守大陆学人的悲惨结局
2015-10-18 20:52:03
springdale
springdale
据资料统计,国共内战后期国民政府中央研究院共拥有81位院士,仅有10几位院士跟随
蒋介石去了台湾,而有60余位院士选择继续在大陆。选择离开的知识分子是少数,大多
数还是选择留下来。那么那些留在大陆的学人们,等待他们最后的结局是什么呢?本文
摘自《博客中国》,作者张东园,原题为《鲜为人知的蒋介石〈抢救大陆学人〉计划—
—兼述留守大陆学者的结局》。
陈寅恪与傅斯年
《抢救大陆学人》计划名单上几乎全是清一色当时国内卓有成就的杰出知识份子。
1948年12月初,国共内战接近尾声,战局对国民政府十分不利。时任国民政府教育部代
理部长的陈雪屏,奉蒋介石之命由南京紧急飞往北平,召集北大清华校长梅贻琦、胡适
等教授开会,秘密商讨“抢救学人”的实施办法。与此同时,蒋介石亲自指派的飞机也
冒着解放军的炮火飞抵北平,停留在北平南苑机场等待被“抢救者”登机南飞。
《抢救大陆学人》计划由蒋介石手谕指令傅斯年与朱家骅负责制定,并在具体执行和实
施上由傅斯年、陈雪屏与蒋经国三人组成小组,负责具体“抢救”事宜的... 阅读全帖
s*******w
发帖数: 2257
32
“抢救大陆学人”计划
来源: 千里 于 2016-03-29 11:24:30
1948年底,国民党输掉大陆已成定局,只好布局退守台湾。国民政府发出训令:“科学
教育界能搬迁的人、财、物尽量搬迁,先以台湾大学为基础,而后慢慢站稳脚跟,以达
‘求生存、图发展’的目的”。在蒋介石的直接领导下,时任国民政府教育部长朱家骅
和傅斯年、杭立武、蒋经国、陈雪屏等要人于南京紧急磋商谋划了“平津学术教育界知
名人士抢救计划”细节办法,并拟定了“抢救人员”名单。
“抢救大陆学人”计划由蒋介石手谕指令傅斯年与朱家骅负责制定,并在具体执行和实
施上由傅斯年、陈雪屏与蒋经国三人组成小组,负责具体“抢救”事宜的研究谋划和具
体操作。与此同时,蒋介石亲自指派的飞机也冒着炮火飞抵北平,停留在北平南苑机场
等待被“抢救者”登机南飞。
按照蒋介石的指令,此计划中以下学人是要必须“抢救”出来经南京送赴台湾的:一是
大陆各大专院校的负责首长;二是原中央研究院院士;三是因政治原因必须限令离开大
陆高级知识分子;四是在国内外学术上有杰出贡献者,等等。于是,一份经傅斯年、陈
雪屏和蒋经国三人共同商议拟定的“抢救”的名单很快出炉了... 阅读全帖
k****r
发帖数: 9629
33
http://history.dwnews.com/big5/news/2013-02-05/59113729-all.htm
【多維历史】1944年,傅斯年在重慶的參政會上,對行政院院長孔祥熙鯨吞美金公債之
事提出了質詢,從而引发了一場政坛大地震。蔣介石親自出面請傅斯年吃飯,希望他收
回提案,但被傅拒絕。最后,行政院院長孔祥熙下台,隨即遠離政治中心。這到底是怎
么一回事呢?
孔祥熙
1941年12月8日,日本偷襲美國在太平洋的海軍基地珍珠港,太平洋戰爭爆发。美國政府
面對咄咄逼人的日本軍事攻擊,為了穩住中國的抗戰局面,使之牽制更多的日軍,減輕
美國在太平洋戰場上的壓力,同意借給中國政府五億美元貸款。1942年春,中美兩國政
府正式签訂協定。行政院長孔祥熙決定以三億美元向美國購買黃金,存在美國;一億美
元作為发行美金儲蓄券的准備,一億美元作為发行美金公債的准備。儲蓄券和公債券都
按照商汇牌價用法幣購買,汇率是二十元法幣折合到美元。
孔祥熙大肆宣傳:“公債以美元為基金,本固息厚,穩如泰山,國人踴躍認購,功在國
家,利在自己。”并向儲戶許諾,等抗戰勝利后,向儲戶兌還美金。
公債发行的最初階... 阅读全帖
N*******e
发帖数: 3872
34
跟学历史有啥关系
还是因为立场和站队的关系。在民国的思想文化界,胡适、傅斯年就代表了政府。胡适
是老蒋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头号大将,傅斯年与胡适年纪仿佛却以师礼待之,无非是看中
了胡适从海外带来的“新学”和在思想文化界的地位。二人既不是罗家伦这样的党棍,
也不是竺可桢这样的纯学者,而是亦官亦学,是老蒋在思想文化界的代言人。老蒋待他
们如国师,所以傅大炮才能在老蒋高唱“一个政党一个主义一个领袖的”搞独裁的40年
代把宋子文轰下台。
身份立场决定胡适傅斯年二人是最不可能投降土共的。胡适不用说,傅斯年要是留在大
陆投靠老毛,只会被以贰臣身份对待,非带官方不待见,学界也会彻底失去地位。
t**g
发帖数: 3107
35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我爱北京天安门...
《抢救大陆学人》计划名单上几乎全是清一色当时国内卓有成就的杰出知识份子。
1948年12月初,国共内战接近尾声,战局对国民政府十分不利。时任国民政府教育部代
理部长的陈雪屏,奉蒋介石之命由南京紧急飞往北平,召集北大清华校长梅贻琦、胡适
等教授开会,秘密商讨“抢救学人”的实施办法。与此同时,蒋介石亲自指派的飞机也
冒着解放军的炮火飞抵北平,停留在北平南苑机场等待被“抢救者”登机南飞。
陈寅恪与傅斯年
《抢救大陆学人》计划由蒋介石手谕指令傅斯年与朱家骅负责制定,并在具体执行和实
施上由傅斯年、陈雪屏与蒋经国三人组成小组,负责具体“抢救”事宜的研究谋划和具
体操作。
按照蒋介石的指令,此计划中以下学人是要必须“抢救”出来经南京送赴台湾的:一是
大陆各大专院校的负责首长;二是原中央研究院院士;三是因政治原因必须限令离开大
陆的高级知识份子;四是在国内外学术上有杰出贡献者,等等。于是,一份经傅斯年、
陈雪屏和蒋经国三人共同商议拟定的“抢救”的名单很快出炉了,名单上几乎全是清一
色当时国内卓有成就的杰出知识份子。
《抢救大陆学人》计划结局
然而,在北平的大多数卓有成就的杰出知识份子人各有志,许多人... 阅读全帖
M******a
发帖数: 6723
36
作者:张东园
1948年底,国民党输掉大陆已成定局,只好布局退守台湾。国民政府发出训令:「科学
教育界能搬迁的人、财、物尽量搬迁,先以台湾大学为基础,而后慢慢站稳脚跟,以达
『求生存、图发展』的目的」。在蒋介石的直接领导下,时任国民政府教育部长朱家骅
和傅斯年、杭立武、蒋经国、陈雪屏等要人于南京紧急磋商谋划了「平津学术教育界知
名人士抢救计划」细节办法,并拟定了「抢救人员」名单。
「抢救大陆学人」计划
「抢救大陆学人」计划由蒋介石手谕指令傅斯年与朱家骅负责制定,并在具体执行和实
施上由傅斯年、陈雪屏与蒋经国三人组成小组,负责具体「抢救」事宜的研究谋划和具
体操作。与此同时,蒋介石亲自指派的飞机也冒着炮火飞抵北平,停留在北平南苑机场
等待被「抢救者」登机南飞。
按照蒋介石的指令,此计划中以下学人是要必须「抢救」出来经南京送赴台湾的:一是
大陆各大专院校的负责首长;二是原中央研究院院士;三是因政治原因必须限令离开大
陆的高级知识分子;四是在国内外学术上有杰出贡献者,等等。于是,一份经傅斯年、
陈雪屏和蒋经国三人共同商议拟定的「抢救」的名单很快出炉了,名单上几乎全是清一
色当时国内卓有成就的... 阅读全帖
c*********e
发帖数: 16335
37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上个海归热潮的学人的结局。zz
蒋介石没抢救出去的大师们,文革期间一个不剩?
文章来源: 微信头条 于 2016-10-01 13:30:54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
不代表本网立场!
1948年底,国民党输掉大陆已成定局,只好布局退守台湾。国民政府发出训令:“科学
教育界能搬迁的人、财、物尽量搬迁,先以台湾大学为基础,而后慢慢站稳脚跟,以达
‘求生存、图发展’的目的”。在蒋介石的直接领导下,时任国民政府教育部长朱家骅
和傅斯年、杭立武、蒋经国、陈雪屏等要人于南京紧急磋商谋划了“平津学术教育界知
名人士抢救计划”细节办法,并拟定了“抢救人员”名单。
“抢救大陆学人”计划
“抢救大陆学人”计划由蒋介石手谕指令傅斯年与朱家骅负责制定,并在具体执行和实
施上由傅斯年、陈雪屏与蒋经国三人组成小组,负责具体“抢救”事宜的研究谋划和具
体操作。与此同时,蒋介石亲自指派的飞机也冒着炮火飞抵北平,停留在北平南苑机场
等待被“抢救者”登机南飞。
按照蒋介石的指令,此计划中以下学人是要必须“抢救”出来经南京送赴台湾的:一是
大陆各大专院校的负责首长;二是原中央研究院院士;三是因政治原因必须限令离开大
陆的高级知识分子;四是...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38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以祖宗为耻】
傅斯年七世祖傅以渐乃满清入关第一位状元,历任顺治朝兵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掌
宰相职。傅斯年认为在明朝崩亡之际,作为读书人的傅以渐应舍身保国,与奉为正朔的
朱明王朝共存亡,不应屈服于满清夷族并任新朝官职。傅以渐的所作所为,乃傅氏家族
与天下读书人的大耻辱。
【傅斯年评耄:低级趣味】1945年7月,黄炎培、傅斯年等6人以私人名义飞赴延安考察
。回重庆后黄称延安之行“如坐春风”。傅则与罗家伦说,延安的作风纯粹是专制愚民
。他发现耄对于坊间各种小说连低级兴趣的小说在内,都看的非常熟,而他正是通过这
些材料去研究民众心理加以利用。傅眼光何其毒也。
c*********d
发帖数: 9770
39
向以鲜 晋行记 微信号 sxjinxingji
功能介绍
历史、文化、考古、收藏、民俗、古建、风土、文章。
李庄各界庆祝中央研究院成立13周年
摄于1941年6月9日
地图上连名字都找不到的川南李庄,终于放下了一张“宁静的书桌”。一时之间,小小
的李庄名流荟萃:傅斯年、陶孟和、李方桂、梁思成、梁思永、林徽因、董作宾、李济
、曹禺等……
在我们列举这些璀璨名字的同时,也请朋友记住下面这些名字——来自小小乡镇上的名
流——没有这些伟大的乡绅,就没有伟大的李庄,他们是:罗南陔、张官周、杨君惠、
宛玉亭、范伯楷、杨明武、邓云陔、张访琴、李清泉、罗伯希……
这个事实,再一次应证了我早前的说法:中国文化的根脉,在很大程度上,是依赖于中
国的乡绅地主阶层,才得薪传不朽的。没有乡绅文化的中国,尤其是广袤的农业文明空
间,将成一片废墟——不仅仅是建筑或群落意义上的废墟,而是心灵或灵魂意义上的废
墟!
孔子当年说:礼失,求诸野(《汉书·艺文志》)。没有乡绅的乡野,就真的野了,再
也找不到礼的影子。
以下文字来自《成都商报》:抗战时期,外省籍人士迁川七百余万,硝烟驱赶之下,与
民众流亡同步的是“文化迁川”运... 阅读全帖
c*****c
发帖数: 606
40
2011-04-08 18:34
【看中国记者张颂宇采访报导】中国在古时称为“神州”,是神护佑的土地。中华文化
被称作神传文化,因为人们相信在远古时候,中原大地上人神同在。
中华文化,历史悠远,蕴含深刻。然而,文化大革命后,中华文化的传承在中国大陆断
了脉……4月3日晚间,一场演出却将人们对中华文化的共同记忆唤醒了。
“今天满载而归,得到很大的启示!”从香港移居台湾,长期研究文史,现为中央研究
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副所长暨研究员(注)、曾任傅斯年图书馆主任的何汉威,在看完4
月3日神韵艺术团在台北国父纪念馆的演出后,像被唤醒了久远的记忆,感触良深地说。
信仰不可能被高压泯灭
中央研究院史语所副所长何汉威在看完神韵艺术团演出后感触良深地说:今天满载而归
,得到很大的启示!
何汉威表示,演出的信仰内涵,带给他很大的启示。他从中体会到,“人可能有一个更
重要的价值在里面,追求永久深度的东西,才是我们应该去努力的方向,例如真、善、
忍。演出透过这种精神表达出来,给我个人很大的启示。”
过去,中国这个被称作神州的大地,文化中贯穿着敬天知命,重德行善的内涵。神韵艺
术团以恢复真正传统中国文化为旨,演出... 阅读全帖
f****o
发帖数: 8105
41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oldMiscNews 俱乐部 】
发信人: fuxeto (富士德), 信区: WoldMiscNews
标 题: 蒋介石无法抢救出境的大师们 文革期间一个不剩!(图)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Aug 8 14:06:27 2016, 美东)
1954年3月25日第一届国民大会第二次会议选举蒋介石为第二任总统,胡适与锺莫德惠
(左一)、国大秘书长洪兰友(右一)代表国民大会致送总统当选赠书。(网络图片)
1948年底,国民党输掉大陆已成定局,只好布局退守台湾。国民政府发出训令:“科学
教育界能搬迁的人、财、物尽量搬迁,先以台湾大学为基础,而后慢慢站稳脚跟,以达
‘求生存、图发展’的目的”。在蒋介石的直接领导下,时任国民政府教育部长朱家骅
和傅斯年、杭立武、蒋经国、陈雪屏等要人于南京紧急磋商谋划了“平津学术教育界知
名人士抢救计划”细节办法,并拟定了“抢救人员”名单。
“抢救大陆学人”计划
“抢救大陆学人”计划由蒋介石手谕指令傅斯年与朱家骅负责制定,并在具体执行和实
施上由傅斯年、陈雪屏与蒋经国三人组成小组,负责具体“抢救”事宜的研究谋划和具
体... 阅读全帖
N*****e
发帖数: 1094
42
【 以下文字转载自 ChinaNews 讨论区 】
发信人: NewNote (新天地), 信区: ChinaNews
标 题: 留在大陆的中华民国院士之大结局(一)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Jan 10 13:38:21 2017, 美东)
1948年3月25日至27日,中华民国中央研究院代院长兼评议会议长朱家骅在南京主持召
开了最后一轮院士选举会。经过与会者五轮无记名投票,原定要选出的100名院士最后
只有81人通过。这81人也成为中国近现代史上的第一批院士。共分为三个组:数理组、
生物组、人文组。
1948年底,国民党输掉大陆已成定局,只好布局退守台湾。在蒋介石的直接领导下,时
任国民政府教育部长朱家骅和傅斯年、杭立武、蒋经国、陈雪屏等要人于南京紧急磋商
谋划了“平津学术教育界知名人士抢救计划”细节办法,并拟定了“抢救人员”名单。
按照蒋介石的指令,此计划中以下学人是要必须“抢救”出来经南京送赴台湾的:一是
大陆各大专院校的负责首长;二是原中央研究院院士;三是因政治原因必须限令离开大
陆的高级知识分子;四是在国内外学术上有杰出贡献者等等。于是,一份经傅斯年、陈
... 阅读全帖
M******a
发帖数: 6723
43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Mayingba (马英八:我弟弟要滚蛋鸟),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鲜为人知的蒋介石和中共「抢人计划」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Mar 29 22:05:33 2016, 美东)
作者:张东园
1948年底,国民党输掉大陆已成定局,只好布局退守台湾。国民政府发出训令:「科学
教育界能搬迁的人、财、物尽量搬迁,先以台湾大学为基础,而后慢慢站稳脚跟,以达
『求生存、图发展』的目的」。在蒋介石的直接领导下,时任国民政府教育部长朱家骅
和傅斯年、杭立武、蒋经国、陈雪屏等要人于南京紧急磋商谋划了「平津学术教育界知
名人士抢救计划」细节办法,并拟定了「抢救人员」名单。
「抢救大陆学人」计划
「抢救大陆学人」计划由蒋介石手谕指令傅斯年与朱家骅负责制定,并在具体执行和实
施上由傅斯年、陈雪屏与蒋经国三人组成小组,负责具体「抢救」事宜的研究谋划和具
体操作。与此同时,蒋介石亲自指派的飞机也冒着炮火飞抵北平,停留在北平南苑机场
等待被「抢救者」登机南飞。
按照蒋介石的指令,此计划中以下学人是要必须「抢救」出来经南... 阅读全帖
s*******w
发帖数: 2257
44
来自主题: Boston版 - 搓麻将啊???
只有读书可以忘记打牌,只有打牌可以忘记读书
2009-1-16 9:50:41 来源: 南都周刊
国学大师梁启超一语中的,算是道破文化名人们对麻将乐此不疲的玄机,而名人与麻将
的不解之缘,也留下了诸多趣闻轶事。
南都周刊编辑:罗灿 资料整理|云侠
名人麻事
梁启超 因“四人功课”推掉演讲
梁启超提倡趣味主义的人生观,他认为“凡属趣味,我一概都承认它是好的”,但
趣味的标准不在道德观念,而必须是“以趣味始,以趣味终”,“劳作、游 戏、艺术
、学问”都符合趣味主义的条件,赌钱、吃酒、做官之类则非。就他的标准而言,麻将
显然也是种“趣味”的游戏。1919年,梁启超从欧洲回国,有一 次几个知识界的朋友
约他某天去讲演,他说:“你们订的时间我恰好有四人功课。”有来客不解,听他解释
后方知,原来就是约了麻局。
梁实秋在清华念书时,就曾听说过梁启超的一句名言:“只有读书可以忘记打牌(
此指麻将),只有打牌可以忘记读书。”麻将对梁启超的诱惑力、吸引力之 大,可以
想见。而坊间也有任公曾发明三人与五人麻将的玩法,以及他能快速解牌的传说。他的
很多社论文章都是在麻将桌上口授而成。
梅贻琦 “看竹”胜率不足... 阅读全帖
c*c
发帖数: 2397
45
http://blog.tianya.cn/blogger/post_show.asp?idWriter=0&Key=0&Bl
百年五牛图之四:关于陈寅恪
作者:梁由之 分类:百年五牛图 提交日期:2006-8-28 11:06:00 浏览:5784
目录
一.观堂而后信公贤
二.旧时王谢早无家
三.吾侪所学关天意
四.残废流离更自羞
五.浮海宣尼未易师
六.老岁为诗欠斫头
七.著书唯剩颂红妆
八.斯文自有千秋业
一.观堂而后信公贤
1927年,岁次丁卯,是个不寻常的年头。
单说这年的6月2日,农历端午节前两天,一代文史大师王国维(字静安,号观堂,
1877-1927)百岁功名才及
半,,却突然出人意料地在北京颐和园鱼藻轩投水自沉,当时约是上午11点。相隔十余
米处,刚好有个清道夫目击此
事,当即跃入水中将人救起,前后不到两分钟时间。池水甚浅,甚至连王国维背后的衣
服都未浸湿,他并没有呛水。但
湖底满是淤泥,王国维入水时头朝下并用了相当力量,以致口鼻都为淤泥湮塞,清道夫
托他出水后又不知道如何及时抢
救,观堂终于窒息而死。
莫道昆明池水浅,一样呜咽送大贤。
王国维给儿子贞明留下了... 阅读全帖
j******n
发帖数: 21641
46
Yale的呢, 看
谁是北大最优秀的学生?
--某人写的
谁是北大最优秀的毕业生?
——有感于北大校长与耶鲁校长的对话
二零零四年一月七日,中央电视台“对话”栏目播出了北京大学校长许智宏和耶鲁
大学校长莱文的对话。北大和耶鲁两所大学分别是中国和美国的两所一流的名校,在这
次对话中,两名校长的教育理念和价值标准的分歧表露无遗,而背后则是两国高等教育
的现实水准和教育目标的根本性的差异。
一九四九年以来,主政者在高等教育政策的制订和实施方面出现了若干严重的偏差
。五十年代初,在毛泽东的亲自干预下,迅速关闭、合并或改造了数十所教会大学和私
立大学,党委直接进驻大学成为“太上皇”,民国以来已经形成的大学的学术独立和思
想自由受到巨大伤害。此后多次政治运动均从大学开始发动,社会学、法学、遗传学等
学科遭遇灭顶之灾。作为“五四”运动发源地的北京大学,因为当年慢待了当年在图书
馆打工的临时工毛泽东,更是受到重点整治。在五十年代初,北大传统中民主与科学的
血脉几乎被连根拔起——北大校长马寅初因“人口论”而遭受批判即是一个典型。“文
革”肇始,北大成为毛泽东随心所欲使用的一枚棋子... 阅读全帖
T*****n
发帖数: 2456
47
多年以来颜纯钩先生都抱着一个愿望,想推出一部注释本的汪精卫诗词集,让一般读者
也能充分欣赏他的古典创作。在我们信札往复中,颜先生曾一再表示,政治和艺术必须
分別看待,我们不应因为不赞成汪精卫的政治,便将他的艺术也一笔抹杀了。这一观点
我是完全同意的。
现在颜先生的夙愿即将实现,但他雅意拳拳坚约我为笺释本《双照楼诗词汇》写序
,参与他的创举。感于他的热忱,我一诺无辞,然而也不免有几分踌躇,不知道应该从
何处落笔。
我既不懂中国传统的文学批评,也没有系统地研究过诗词流变的历史,因此对于汪
精卫诗词本身的分析和评价,我只能敬而远之。一再考虑之后,我觉得也许可以从两个
互相关联的角度来写这篇序文:第一、我是一个旧诗词的爱好者,并且很早便已为汪的
作品所吸引;第二、我又是一个史学工作者,对于汪精卫在日本侵略者的羽翼之下建立
政权这一举动一向有极大的探索兴趣,希望找到一个合情合理的历史解释。因此几十年
来,凡是有关汪晚年活动的记述,特別是新出现的史料,我大致都曾过目。下面便让我
从这两条线索谈一谈我对于汪精卫其人及其诗词的认识。
如果记忆不误,我想我最早接触到汪精卫的诗是在抗战时期的乡间。大约在我... 阅读全帖
I***d
发帖数: 1023
48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ZT) 李零:也说“民国范儿”
嗯,傅斯年其实是48年(或者49年初)去台湾的。日本投降以后,台大(以前的帝国大
学)需要校长,谁都不肯去,去的没多久也回来大陆了,最后轮到傅斯年, 他也答应
去了。他当时还给家人友人写信,说台湾这个地方不可能久留,我过过就回来,所以他
是孤家寡人去的,家当都没带。谁想到国民党逃去台湾以后他就回不去了。不过他死得
很早,50年初吧?
台湾前几代人还是很尊崇傅斯年对台大的贡献的,都说他把北大的传统带去了台大,台
大里还有傅园傅钟纪念他。这些年台湾的政治环境,没人提了,不鞭他尸骂他是外来中
国人就不错了。

年底,蒋介石有"抢救大陆学人计划",派人拿飞机接,谁都不去。1948年中研院选出的
第一批院士,共81人,除郭沫若是左翼人士,一水儿全是"民国范儿"。他们,只有傅斯
年、李济、王世杰、董作宾去台湾,陈省身、李书华、汪敬熙、林可胜、李方桂、赵元
任、萧公权去美国,胡适先去美国,后去台湾,其他人全都留在了大陆。胡适幼子胡思
杜、李济之子李光谟,还有傅斯年的侄子傅乐焕,他们也留在了大陆。
r***u
发帖数: 1272
49
来自主题: WaterWorld版 - 劝君免谈陈寅恪 易中天
一 不该热的热了起来
已故历史学家陈寅恪在辞世多年后忽然成了文化新闻的热点人物,似乎是一件没什么道
理的事情。
史学不是显学,陈先生也不是文化明星、大众情人。没错,这些年文坛荧屏上是有不少
“历史”,而且上演得轰轰烈烈,风头十足,好像全国人民都有历史癖,也没患过健忘
症似的。然而最走红的“历史小说”和“历史剧”又是什么呢?《还珠格格》和《雍正
王朝》。前者已自己坦言是“戏说”,后者则被史学界斥为“歪说”。历史在文艺作品
中能不能“戏说”或“歪说”,这是另一个问题(比如《西游记》就是戏说,《三国演
义》则是歪说,或不乏歪说成分)。但戏说、歪说不等于实说、正说,总归是一个事实
。它们和陈先生以及陈先生所治之史八杆子打不着,也是一个事实。所以,历史小说和
历史剧走红,并不意味着历史学家也会走红,也该走红,何况那历史小说和历史剧还是
戏说和歪说?事实上历史学家无论生前身后多半都是很寂寞的。唐长孺先生曾自撰墓志
铭曰:“生于吴,殁于楚,勤著述,终无补”,说的大抵是实话。一个历史学家可能会
因其学术成就而成为文化名人,却很难因此而成为热点人物。如果成了,那就一定有别
的原因,比如吴晗。
陈寅恪也不... 阅读全帖
H********f
发帖数: 738
50
来自主题: LoveNLust版 - [胭脂泪]一个地保的情史 (26)
第26章
我以为性是一种艺术,而谈性却是一种科学,以研究科学的头脑来从事艺术是行不通的

----苏青《谈性》
第二天,我换了身好衣服,早早地到了北大。虽然时间还早,校园里却已经很热闹了。
到处是像我一样的年轻人,我顿时觉得好像回到了在广州,在陈炯明手下时那个朝气蓬
勃的年代。
可是我很快发现我犯了一个错误。我昨天既然忘了问瑟瑟在那个系。我虽然也"革命"了
一段日子,但是从来没有接触过现代大学。所以等我问看门的人去哪里找瑟瑟的时候,
那人却问我她是那个系的,我才一下子愣住了。看门人也无可奈何,偌大一个学校,连
系都不知道,怎么找人?没办法,我只好自己在校园里溜达,希望能再见到瑟瑟。正走
着,突然有人拍了我一下。我回头一看,正是昨天的胖子,傅斯年。只听他笑道:"你不
是昨天岳瑟瑟的那个朋友么?怎么,来找岳瑟瑟?"我一看,救星来了,赶紧说道:"是
啊,不过我不知道她是那个系的。"
傅斯年有些奇怪地看我一眼,说道:"哦,她是艺术系的,不过她今天出去搞舞台实习去
了,不在校园啊。你知道第一舞台么?就是珠市口路北的那个。那里可以找到她。"我赶
紧谢过傅斯年,正要转身离开,只听他喊道:"等等,你... 阅读全帖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