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卜辞
1 2 3 4 下页 末页 (共4页)

发帖数: 1
1
郭沫若《卜辞通纂》述评
郭老是甲骨学史上著名的甲骨四堂之一,他的成名作《卜辞通纂》更是研究甲骨学必须
予以精读的重要参考书和学术经典。在纪念发现甲骨文110周年之际,重读此书,重温
他老人家留下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观点,对于我们今后开展甲骨学研究有着特别重要的指
导意义和学术价值。
一、《卜辞通纂》的由来及其诸多版本叙录
1932年,郭老在日本访求公私各家所藏殷墟甲骨,所见约有三千多片。他决心“征集诸
家所藏以为一书”。但因公私各家所藏多未拓存,编书之事没有成功。于是,他便决定
先选释传世甲骨中部分精品。他在该书自序中曾对自己从事甲骨研究的经过做了如下陈
述:“殷墟出土甲骨多流入日本,顾自故林泰辅博士著《龟甲兽骨文字》以来,未见著
录,学者亦罕有称道。余以寄寓此邦之便,颇欲征集诸家所藏以为一书。去岁夏秋之交
即从事探访。计于江户所见者,有东大考古学教室所藏约百片、上野博物馆廿余片、东
洋文库五百余片、中村不折氏约千片、中岛豪山氏二百片、田中子祥氏四百余片,已在
二千片以上。十一月初旬,携子祥次子震二君赴京都,后见京大考古学教室所藏四五十
片、内藤湖南博士廿余片,故富冈君撝氏七八百片,合计已...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2
郭沫若《卜辞通纂》述评
郭老是甲骨学史上著名的甲骨四堂之一,他的成名作《卜辞通纂》更是研究甲骨学必须
予以精读的重要参考书和学术经典。在纪念发现甲骨文110周年之际,重读此书,重温
他老人家留下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观点,对于我们今后开展甲骨学研究有着特别重要的指
导意义和学术价值。
一、《卜辞通纂》的由来及其诸多版本叙录
1932年,郭老在日本访求公私各家所藏殷墟甲骨,所见约有三千多片。他决心“征集诸
家所藏以为一书”。但因公私各家所藏多未拓存,编书之事没有成功。于是,他便决定
先选释传世甲骨中部分精品。他在该书自序中曾对自己从事甲骨研究的经过做了如下陈
述:“殷墟出土甲骨多流入日本,顾自故林泰辅博士著《龟甲兽骨文字》以来,未见著
录,学者亦罕有称道。余以寄寓此邦之便,颇欲征集诸家所藏以为一书。去岁夏秋之交
即从事探访。计于江户所见者,有东大考古学教室所藏约百片、上野博物馆廿余片、东
洋文库五百余片、中村不折氏约千片、中岛豪山氏二百片、田中子祥氏四百余片,已在
二千片以上。十一月初旬,携子祥次子震二君赴京都,后见京大考古学教室所藏四五十
片、内藤湖南博士廿余片,故富冈君撝氏七八百片,合计已...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3
郭沫若《卜辞通纂》述评
郭老是甲骨学史上著名的甲骨四堂之一,他的成名作《卜辞通纂》更是研究甲骨学必须
予以精读的重要参考书和学术经典。在纪念发现甲骨文110周年之际,重读此书,重温
他老人家留下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观点,对于我们今后开展甲骨学研究有着特别重要的指
导意义和学术价值。
一、《卜辞通纂》的由来及其诸多版本叙录
1932年,郭老在日本访求公私各家所藏殷墟甲骨,所见约有三千多片。他决心“征集诸
家所藏以为一书”。但因公私各家所藏多未拓存,编书之事没有成功。于是,他便决定
先选释传世甲骨中部分精品。他在该书自序中曾对自己从事甲骨研究的经过做了如下陈
述:“殷墟出土甲骨多流入日本,顾自故林泰辅博士著《龟甲兽骨文字》以来,未见著
录,学者亦罕有称道。余以寄寓此邦之便,颇欲征集诸家所藏以为一书。去岁夏秋之交
即从事探访。计于江户所见者,有东大考古学教室所藏约百片、上野博物馆廿余片、东
洋文库五百余片、中村不折氏约千片、中岛豪山氏二百片、田中子祥氏四百余片,已在
二千片以上。十一月初旬,携子祥次子震二君赴京都,后见京大考古学教室所藏四五十
片、内藤湖南博士廿余片,故富冈君撝氏七八百片,合计已... 阅读全帖
l*****f
发帖数: 13466
4
来自主题: ChineseClassics版 - 读殷墟卜辞综述
读殷墟卜辞综述
作者陈梦家是容庚的学生,是古文字学家,又是新月派诗人。妻子赵萝蕤是翻译文学家
。陈梦家1966年自杀。李学勤曾是他的助手。
此书1955年写成,总结从甲骨发现到成书为止的甲骨研究。涉及甲骨发现过程,甲骨文
字的构造,文法,断代分类,以及解读卜辞得到的关于商朝历史,包括历法,地理,商
王世系庙号,商人亲属关系,宗教等内容。
甲骨出土前,古文字学只是古器物学,金石文字。据此书所述,发现甲骨的时间顺序大
致为:约1880清光绪初年前后,安阳之小屯村民耕地发现有甲骨出土, 村民用来填
井,磨粉做伤药,及卖给药铺,为龟板与龙骨。约二十年后有所谓贩卖古董的"估人"
来村里收买有字甲骨贩卖北京,从此村人才有意寻找有字甲骨。最早收藏人为王懿荣,
王死后收藏归与刘鹗。刘继续经估人手收集,约五千余片。其间这些估人们是对甲骨出
土与传播的直接负责者。直到1928-37年中研院开始殷墟考古系统发掘,又陆续
万余片出土。49年后又继续考古工作。这些出土甲骨碎片居多,整片极其稀少。到此
书出版时,甲骨收藏以国有最多,五万余片,还有运台的两万六千余,日本一万片,欧
美七千余,及私人收藏若干。这些碎片... 阅读全帖
t**g
发帖数: 784
5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卜辞(1300BC)
抄一段李约瑟
真值: 29.530588
卜辞(1300BC): 29.53
杨伟(景初历,237AD): 29.530598
何承天(元嘉历,443AD): 29.530585
祖冲之(大明历,463AD): 29.530591

发帖数: 1
6
陈梦家《殷墟卜辭綜述》述评
一、生平简介
陈梦家先生生于1911年4月 16日,笔名陈慢哉,祖籍是浙江上虞县。是现代学术史上著
名的古文字学家、考古学家、文物收藏和鉴定专家、诗人。他的父亲陈金镛本是浙江上
虞一个虔诚的基督教徒。
陈梦家1927年考入国立第四中山大学法律系。此时闻一多先生任教于此,他开始师从闻
先生,学习诗歌创作。1929年开始,他在《新月》上发表诗歌,成为新月派诗人之一。
1931年出版《梦家诗集》。俞大纲曾以王勃视之。1932年3月,应闻一多先生之邀,到
青岛大学文学院任助教。并在闻一多先生的指导下,开始研究甲骨文。1934年1月,陈
梦家先生考取燕京大学研究院研究生,专攻古文字学。导师为容庚先生。当时容先生是
燕京大学中文系副教授,《燕京学报》主编、北京故宫古物陈列所鉴定委员。唐兰先生
当时代替顾颉刚在燕京大学讲授《尚书》和金文,因此,也属于陈梦家先生的老师之一
。1936年9月,陈梦家先生获得硕士学位后,留在燕京大学中文系任助教,从此开始了
他研究古文字学、古史学的历程。同年出版《梦家诗存》。1937年,经闻一多介绍,任
教于南迁长沙的清华大学中文系。1938年...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7
陈梦家《殷墟卜辭綜述》述评
一、生平简介
陈梦家先生生于1911年4月 16日,笔名陈慢哉,祖籍是浙江上虞县。是现代学术史上著
名的古文字学家、考古学家、文物收藏和鉴定专家、诗人。他的父亲陈金镛本是浙江上
虞一个虔诚的基督教徒。
陈梦家1927年考入国立第四中山大学法律系。此时闻一多先生任教于此,他开始师从闻
先生,学习诗歌创作。1929年开始,他在《新月》上发表诗歌,成为新月派诗人之一。
1931年出版《梦家诗集》。俞大纲曾以王勃视之。1932年3月,应闻一多先生之邀,到
青岛大学文学院任助教。并在闻一多先生的指导下,开始研究甲骨文。1934年1月,陈
梦家先生考取燕京大学研究院研究生,专攻古文字学。导师为容庚先生。当时容先生是
燕京大学中文系副教授,《燕京学报》主编、北京故宫古物陈列所鉴定委员。唐兰先生
当时代替顾颉刚在燕京大学讲授《尚书》和金文,因此,也属于陈梦家先生的老师之一
。1936年9月,陈梦家先生获得硕士学位后,留在燕京大学中文系任助教,从此开始了
他研究古文字学、古史学的历程。同年出版《梦家诗存》。1937年,经闻一多介绍,任
教于南迁长沙的清华大学中文系。1938年...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8
王国维及其《观堂集林》的学术成就述评
一、王国维生平简介
王国维,字静安,又字伯隅,号观堂,1877年生于浙江海宁。1898年,他来到上海《时
务报》馆充书记校对。并利用业余时间到罗振玉主办的“东文学社”研习日语、外交与
西方近代科学。1901年,在罗振玉资助下,他赴日留学。1902年,他因患脚气病归国。
又在罗振玉推荐下执教于南通、江苏师范学校。1906年,他随罗振玉入京,任清政府学
部总务司行走、图书馆编译、名词馆协韵等。辛亥革命以后,他随罗振玉逃居日本京都
,以前清遗民的身份在日开始研究甲骨文、金文、汉简等古代文史之学。1916年,应上
海犹太富商哈同之聘,他返沪任仓圣明智大学教授,并继续从事甲骨、金文的研究。
1922年,他受聘任北京大学国学门通讯导师。1923年,经晚清陕甘总督升允推荐,他出
任清逊帝溥仪南书房行走。1925年,他受聘出任清华学堂国学研究院导师,先后开设了
“古史新证”、《说文》、《尚书》、《仪礼》等专业课程,他的个人研究范围和当时
指导的学生科研范围涉及到了(1)传统经学(含《书》、《礼》、《诗》),(2)传
统小学(含训诂、古文字学、古音韵学),(3)上古...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9
王国维及其《观堂集林》的学术成就述评
一、王国维生平简介
王国维,字静安,又字伯隅,号观堂,1877年生于浙江海宁。1898年,他来到上海《时
务报》馆充书记校对。并利用业余时间到罗振玉主办的“东文学社”研习日语、外交与
西方近代科学。1901年,在罗振玉资助下,他赴日留学。1902年,他因患脚气病归国。
又在罗振玉推荐下执教于南通、江苏师范学校。1906年,他随罗振玉入京,任清政府学
部总务司行走、图书馆编译、名词馆协韵等。辛亥革命以后,他随罗振玉逃居日本京都
,以前清遗民的身份在日开始研究甲骨文、金文、汉简等古代文史之学。1916年,应上
海犹太富商哈同之聘,他返沪任仓圣明智大学教授,并继续从事甲骨、金文的研究。
1922年,他受聘任北京大学国学门通讯导师。1923年,经晚清陕甘总督升允推荐,他出
任清逊帝溥仪南书房行走。1925年,他受聘出任清华学堂国学研究院导师,先后开设了
“古史新证”、《说文》、《尚书》、《仪礼》等专业课程,他的个人研究范围和当时
指导的学生科研范围涉及到了(1)传统经学(含《书》、《礼》、《诗》),(2)传
统小学(含训诂、古文字学、古音韵学),(3)上古...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10
第二,地下新材料
狩野直喜和王国维先生的学术交流,使他们双方全得到了好处。王国维《敦煌发见唐朝
之通俗诗及通俗小说》一文所使用的资料,就有狩野直喜直接从欧洲抄录回来提供给他
的。这一点需要特别说明的是:狩野直喜提供的是他个人的手抄本,其中有些字当时他
无法判断是何字,就大致画出,后来回国后却怎么也不明是什么字了。这些字到了王国
维先生那里都成了可以辨识之字。王国维使狩野直喜的手抄资料变成了可以利用的信史
,这是对双方大有裨益的事情。
从1909年狩野直喜知道敦煌文物的发现开始,他先后到北京、法国、英国、俄罗斯等地
的大学和博物馆、图书馆中,去实地考察和抄录所能看到的敦煌文献,亲自核对从罗振
玉那里得到的文献抄本、照片与英法等国收藏实物之间的文字差异。将这些文献利用到
对古代文学史的考证上。他已经熟练运用了二重证据。并且,还在日本学术界举行“敦
煌发掘物视察谈”、“关于敦煌遗书”等专题学术报告。实地考察、核对文字和文学史
研究三项工作,基本上就划定了敦煌文献的研究方法和学术价值的定位。他从敦煌发现
的唐代写本唱本中(如《唐太宗入冥记》、《秋胡变文》、《伍子胥变文》、《董永变
文》等)直接...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11
殷代金文中的庙制问题
一、殷周庙制发展史
古代中国的史学家们建构出一幅由夏至周的庙制发展史。但是,对这一发展史的建构却
有两种观点存在。
以《礼纬·稽命征》一书为代表,认为:”唐虞,五庙:亲庙,四;始祖庙,一。夏,
四庙;至子孙,五。殷,五庙;至子孙,六。”此说重点在于通过对”周因于殷礼”的
证明,从而达到否定周庙的真实存在这一目的。如果夏的四庙不包括始祖庙的话,那么
夏朝立国初期并不注重对祖先的祭祀,这或许是和夏启的”石破北方而启生”的异常出
生神话有直接联系。可参见《汉书》颜师古注引《淮南子》佚文中的有关记录。四庙说
的提出,为亲庙地位的建立提供了历史依据。
以《孝纬·钩命诀》一书为代表,认为:”唐尧,五庙:亲庙,四;始祖庙,一。禹,
四庙;至子孙,五。殷,五庙;至子孙,六。周,六庙;至子孙,七。”此说提出的意
义在于把周庙地位的提升,注重的是周礼对殷礼的”损益”。在这里也是主张夏朝立国
初期的四庙说。同样都是纬书,却有两种不同的庙制发展史观。看来,作为纬书,仍然
维持着孔子思想的正统性。
但是为两派观点都赞同的四庙说,在青铜器铭文中的具体例证如下:《戍嗣鼎》:“用
乍父癸宝餗”。... 阅读全帖
n*******u
发帖数: 343
12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夏就是甲骨文里的“人方”?
下面这边文章里提出的观点,作者好像是北师大的,觉得比什么埃及说靠谱多了。
有说法认为现在彝族就是夏朝遗民的一支,古彝文即夏篆的流传。水族文字据说也可能
有部分是夏朝文字。
——————————————————————————
夏朝遗民流布情况概说
王 宁
夏朝的故国本在今山东省,这是于史有明证的,一些历史学家多主此说,如王国维
言:“自上古以来,帝王之都皆在东方……夏自太康以后以迄后桀,其都邑及他地名之
见于经典者,率在东土,与商人错处河济间盖数百岁。”[1]顾颉刚也认为夏人的“势
力范围大部分在山东” [2],杨向奎云:“夏在中世以前之政治中心实在今山东、河北
、河南三省间,而以山东为重点”[3],又云:“中夏以前,启以后夏之政治中心在今
山东,其势力及于河北、河南” [4];劳里云:“山东应是夏族初期活动地域,后来又
西迁。大禹治水活动主要是在九州中的兖州,豫州、徐州只有一部分,后来禹治水遗迹
遍及全国各地,这是后人把实在的历史逐步附会扩大而成的”[5]。笔者也曾经写过一
篇《夏国疆域新证》,比较全面地论证了夏朝故国的位置和疆域范围[6],夏朝的故国
的确是以山东为中心,当... 阅读全帖
b*******n
发帖数: 1267
13
来自主题: WaterWorld版 - 春秋战国文体源流考略 zt
春秋战国文体源流考略
──兼谈《国语》《左传》的史料来源和成书情况
张 岩
《左传》是编年史,《国语》是国别史,二者史料价值相近,是后人了解春秋时期历史
情况的基本依据。笔者注意到,在《国语》和《左传》中存在着一些特征分明的 “典
型文体”,是由一些相对独立的记事单元构成。这些“文体”与商代甲骨卜辞的“辞格
”相似,有着特定的内容和体式。由此可以引发两个问题。第一,这些典型文体的性质
及其源流情况。第二,从文体分析的角度来考察《国语》《左传》的史料来源和成书情
况。
一.《国语》《左传》中的典型文体
《国语》凡二十一卷,内分八个部分,周语三卷,鲁语二卷,齐语一卷,晋语九卷,郑
语一卷,楚语二卷,吴语一卷,越语二卷。在八个部分之间,存在一些比较明显的互异
之处。在篇幅方面,晋语最长,其长度略少了另外七个部分的总和;郑语最短,仅为晋
语的二十分之一。在年代方面,周语最早。在体裁方面,齐语通篇的连贯性最好,郑语
次之。在内容方面,吴语和越语均以吴越相争为主要记述对象,二者的重复之处最多。
在追叙古史以及对礼乐文化和制度的论述方式上,八个部分之间也存在明显的不平衡现
象。
一部史书的编写,至少... 阅读全帖
q*******u
发帖数: 1405
14
给你来点劲爆的。
--------------------------------------------------
【转 斧钺下的生灵:殷商时代的人殉与人祭】
商族人笃信鬼神,常常为了满足死者或神灵的“意志”而残杀生灵。被杀戮的
有人,也有牛、马、羊、犬、鸡等各种动物。这些被杀戮的生命被称为“牺牲”。
以人为“牺牲”通常发生在殉葬或祭祀两种不同场合,称为“人殉”或“人祭”。
虽然都是杀死活人以为“牺牲”,但人殉与人祭之间有着明确区别:
人殉的发生时间通常在埋葬死者的同时或稍后。人祭虽然也可能是在埋葬死者
的同时进行发生,但更多的是落葬以后较长的一段时间内。殉人往往与死者同穴,
或者在死者坟穴附近,而人祭所用“牺牲”虽然有部分与死者同穴者,更多的却是埋
在死者坟穴前部,保持一定的空间区隔。人殉可以有随葬品,人祭一般是没有随葬
品的。人殉保持着全躯完整,人祭更多的是身首异处。人殉所用的人身份比较复
杂,他们大多是死者生前的近臣、近侍,有贵族、有平民、可能也有奴隶,人祭所
使用的人多是战俘。细心的学者发现,人殉与人祭最根本的区别在于目的不同。人
殉是为了死者,即让殉人待奉死去的祖先或亲人...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15
甲骨文家谱刻辞研究
──对《库、方二氏藏甲骨卜辞》第1506片甲骨的考察
在使用甲骨文的时代,占卜吉凶和祭祀祖先成了甲骨文记载的主要内容。祭祀祖先最基
本的先决条件就是对自己祖先的确认。所以在商、周两代的青铜器铭文上最为常见的“
子子孙孙永宝用”就成了一句祖先传给后代的基本训条。在商周时代,“国之大事,唯
祀与戎”。为了准确牢记自己的历代祖先名氏,成了当时各国和各部落史官和家族成员
的基本任务。商代甲骨文多为占卜问疑的记录,但也有一些并非卜辞。这就是表谱刻辞
,它大致包括干支表、祀谱、家谱等内容。郭沫若《卜辞通纂》中将甲骨文分为五类,
其中之一就是世系。陈梦家《殷墟卜辞综述》中分为三类,其中一类是“表谱刻辞”。
此类中又有“干支系、祀谱和家谱”之分。这大概就是甲骨文表谱刻辞存在的历史原因
吧。
在已经出土的十几万片甲骨文中,在内容可以明确看作是家谱刻辞的,大概只有三片:
其一见于《殷契卜辞》第209片甲骨,其一见于《库、方二氏藏甲骨卜辞》第1506片甲
骨,其一见于《殷虚文字乙编》第4856片甲骨。以上三片甲骨中,家谱的特征最为丰富
和最有研究价值的当推《库、方二氏藏甲骨卜辞》第150...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16
第三,民俗资料
杨向奎先生在《宗周社会与礼乐文明》一书中首先主张:
文献不足则取决于考古材料,再不足则取决于民族学方面的研究。过去,研究中国古代
史讲双重证据,即文献与考古相结合。鉴于中国各民族社会发展不平衡,民族学的材料
,更可以补文献考古之不足,所以古史研究中三重证据代替了过去的双重证据。
按照叶舒宪的解释,即:
三重证据指传世和出土文献以外的各种文化参照,包括民间地方的口传叙事和仪式礼俗
,以及少数民族乃至域外民族的材料。希望凭借“礼失而求诸野”和“此失而求诸彼”
的认识方略,改进和拓展传统的训诂考据之学。
可是,民俗材料作为第三重证据,曾几何时遭到了日本学术界的反对。当Marcel
Granet博士的法国社会学派的历史学和文化人类学的研究方法在国际汉学界和中国学术
界流行之时,居然遭到了内藤湖南的弟子、京都帝国大学著名中国哲学史家小岛祐马的
嘲讽和轻视。这就是当时反对的一个证明。今天,日本研究民俗学和人类学的核心基地
是国立民俗学博物馆、日本文化研究中心等科研机构。在日本汉学界进行这一研究的学
者,早年有白鸟清、小川琢治、三原一雄、森安太郎、铁井庆纪、古贺澄、池田末利、
御手洗... 阅读全帖
y****e
发帖数: 1785
17
刊《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4期
摘要:王国维的“二重证据法”,一直得到学界的赞扬,然而深入审视,实乃以新
的文字资料参证古籍文献资料,不必看作“二重证据”,其中以商代君主世系推想“夏
后氏世系之确实”,更是严重的逻辑错误。“二重证据法”是针对“古史辨”派提出的
反对理念,在中国现代史学史上起到阻断史学革命、将传统史学过早衔接于新史学的作
用。此后史学界在上古史的研究中,将“二重证据法”的负面作用扩大、滥用,造成不
良的影响,应当及早摒弃。
关键词:王国维 二重证据 古史辨 考古学
王国维是20世纪初期杰出的史学家,早在1917年,他就通过辨识甲骨文字、破解其
中历史信息而撰成《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续考》等重
要论著,取得了确证殷商君王世次的重要学术成就。1925年,他又高调提出所谓“二重
证据法”的命题,成为学术史上被多数人评价极高的史学方法。然而细检众论,随声者
多、考实者寡,对于“二重证据法”这个影响重大的问题,理应置于大的学术背景及史
学史的进程中重新审视。
一、“二重证据法”风靡于世的时代因缘
历史学在其持续发展... 阅读全帖
H*******s
发帖数: 537
18
从甲骨文的卜辞来看,商代中央军在武丁时期由王族一千人,子族一千人,三族三千,
五族五千人组成人,军力在1万人左右。但是这不是商朝的全部军事力量,我们从武丁
时期的卜辞中还发现商代的军队还包括诸侯、方国的地方军。比如武丁时期有个诸侯叫
做雀,甲骨文中有这样的卜辞:戊子卜,令发往雀师。勿乎雀夕敦。贞:勿乎雀戍。而
且雀可谓身经百战,卜辞有:己酉卜贞:雀往正犬,弗其禽(擒)。十月。根据卜辞统
计,雀征伐的方国氏族至少有20个。另外卜辞中还有登人,共人,比如有:贞:登人五
千,惟王自...,丁酉卜,贞:今载共人五千征土方,受有佑。三月。这个登、共为征集
,召进的意思。可见武丁打仗还会召集不少人去一起打。
到了商代晚期,登人,共人在卜辞中逐渐减少,历史学家推测这与军事力量增强有关,
中央军进行了改革,分为左中右三师,不再以王族,子族来命名,一个师就有一万人
,三师在三万人左右。至于武王伐纣时的兵力,我对王玉哲书中的观点表示质疑。另外
,武王伐纣的人数应该还包括庸、蜀、羌、髳、微、卢、彭、濮等八国之师。
H*******s
发帖数: 537
19
从甲骨文的卜辞来看,商代中央军在武丁时期由王族一千人,子族一千人,三族三千,
五族五千人组成,军力在1万人左右。但是这不是商朝的全部军事力量,我们从武丁
时期的卜辞中还发现商代的军队还包括诸侯、方国的地方军。比如武丁时期有个诸侯叫
做雀,甲骨文中有这样的卜辞:戊子卜,令发往雀师。勿乎雀夕敦。贞:勿乎雀戍。而
且雀可谓身经百战,卜辞有:己酉卜贞:雀往正犬,弗其禽(擒)。十月。根据卜辞统
计,雀征伐的方国氏族至少有20个。另外卜辞中还有登人,共人,比如有:贞:登人五
千,惟王自...,丁酉卜,贞:今载共人五千征土方,受有佑。三月。这个登、共为征集
,召进的意思。可见武丁打仗还会召集不少人去一起打。
到了商代晚期,登人,共人在卜辞中逐渐减少,历史学家推测这与军事力量增强有关,
中央军进行了改革,分为左中右三师,不再以王族,子族来命名,一个师就有一万人
,三师在三万人左右。至于武王伐纣时的兵力,我对王玉哲书中的观点表示质疑。另外
,武王伐纣的人数应该还包括庸、蜀、羌、髳、微、卢、彭、濮等八国之师。
z**z
发帖数: 436
20
前几年回国时候买了本夏商周断代工程纪实,就是前一阵板上有人总结的那本。然后看
各种议论。咱是外行,就看个热闹。
前几天有个帖子说陕西眉县杨家村2003年发现的青铜器窖藏就挑战了那个断代工程,我
不知所以然,就去网上搜了一把,找到了这篇文章。但是看完了也没明白为啥就挑战了
断代工程?有没有人可以指点一下?
http://www.qlwh.com/jidi/xinshu.asp?id=362
由新出 公盨、逨氏铜器论夏商周世系——纪念王国维《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发
表85周年
下面是文章中有关杨家村2003年发现的青铜器窖藏及断代工程
2、眉县新出逨氏青铜器与西周王室世系
2003年1月19日,陕西眉县杨家村新发现了一处青铜器窖藏。内有27件青铜器
,包括逨盘1件,逨盉1件,叔五父匜1件,单五父壶2件,单叔鬲9件,42年逨鼎2件,43
年逨鼎10件,天盂1件。27件铜器件件有铭文,其中逨盘372字,42年逨鼎281字,43年
逨鼎310字,均为长篇铭文,具有相当珍贵的史料价值。我们曾就这批铜器做过综合研
究。这里着重就其中逨盘对于西周王室世系研究方面的重要意义,试作讨论...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21
一九二八年至一九三七年在殷墟历次发掘中,从商王陵附近的祭祀坑里出土了大批人头
骨,仅西北岗祭祀坑就发现人头骨398具。一九七六年春夏之间,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
所与安阳地区考古队在武官村北地商王陵附近又发掘出大批祭祀坑,其中绝大部分是集
体埋葬的无头祭祀坑,这和上述西北岗的人头祭祀坑是相对应的。在殷墟甲骨卜辞里见
到的杀人祭祀的记录更令人震惊。胡厚宣先生曾经从著录甲骨文字的九十种书刊,以及
他自己长年搜集尚未著录过的甲骨资料中找出大量有关人祭的卜辞。光商王武丁时期的
人祭卜辟就有甲骨673片,卜辞1006条,祭用9021人,另外有531条未记用人数。其中一
次最多用五百个奴仆作祭祀。
祭祀祖先,屠杀活人作供品,叫“人牲”。人牲起源于原始社会。人是从动物演变来的
。早期人类不会区分人和动物。为了生存,他们不仅捕食动物,还吞吃人肉。当然吞吃
的主要是捕捉到的其它部落的人,即俘虏。既然原始人本身吃人肉,就相信鬼神也吃人
肉。于是随着宗教的发展,就时常将俘虏和牲畜一起屠杀了供奉祖先神灵,这便出现了
人牲。原始社会解体以后,人牲没有立即随之灭亡,也进了奴隶社会。
商大批屠杀奴隶用以祭祀,盛行人牲。... 阅读全帖
t*n
发帖数: 14458
22
三 中国文明形成的动力问题
讨论“中国文明的起源”的另外一个大的课题便是它如何形成的?从“文明”以
前到文明阶段要有一个发展的过程,现在的问题便是这发展的动力。在过去主张中国
文明是外来的时候,这个问题是很容易回答的,但现在既然没有人再作这种主张了,
问题的解决便复杂化了。
上文说到在界说文明的时候,我们是在历史发展的程序中辨认以重要成分出现为
标志的发展阶段的,这些重要成分包括文字、青铜器与城市,甚至包括阶级社会与国
家的政府形式。但列举这些成分或它们个别的发展历史并不等于说明文明产生的动力
。文明是一个社会在具有这些成分时在物质上或精神上的一种质量的表现,而它的关
键是在于财富的积累、集中与炫示。谈文明的动力便是谈一个社会积累、集中与炫示
它的财富的方式与特征,也便是谈它的各种成分(如文字、青铜器、城市等)在财富
积累、集中与炫示上所扮演的角色及所起的作用。
中国古代社会中的财富包括哪些项目?在指认中国古代财富上很重要的一段文字
是《左传》定公四年记述周公分封子弟时赐给他们带到封邑去的财富都包含些什么内
容:
“昔武王克商,成王定之,选建明德,以蕃屏...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23
王宇信先生《中国甲骨学》一书述评
2009年8月初,著名甲骨学家王宇信先生撰写的《中国甲骨学》一书,由上海人民出版
社正式出版!王宇信先生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研究生院先秦史专业
博士生导师、荣誉学部委员、中国殷商文化学会会长。1964年夏,他从北京大学考古学
专业毕业后分配到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至今,他已经在先秦史、考古学、甲
骨学等众多专业领域耕耘半个世纪,留下了《建国以来甲骨文研究》、《西周甲骨探论
》、《甲骨学通论》、《甲骨学通论(增订本)》、《中国甲骨学》、《西周史话》、
《甲骨文合集》《合著)、《中国政治制度史》(合著)、《商周甲骨文》(合著)、总审
校《甲骨文合集释文》、主编《甲骨学一百年》《合著)、主编《甲骨文精粹释译》《
合著)等十余种,并有论文数十篇发表在国内外著名学术刊物上。在半个世纪的学术生
涯中,王宇信先生的学术科研专业主要是围绕着甲骨学、殷商史、西周史、商周考古学
、先秦政治制度史等。他是国际上研究甲骨学、殷商文化史和政治制度史的著名学者,
还是西周甲骨学的学科开创者。
可以说:《中国甲骨学》一书的出版,就是王宇信先生研究甲骨学从中青年...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24
甲骨寻根探史录
——王宇信先生和他的《新中国甲骨学六十年》
最近,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学术出版资助项目”正式出版发行。这一项目是“中
国社会科学学科发展报告”的具体实施。该发展报告一共涵盖历史学、考古学、文学、
甲骨学、简帛学、徽学、教育学、经济学、国际政治学、敦煌学、哲学、逻辑学、宗教
学、语言学、文学、民俗学等32个学科和研究领域的最近六十年学科发展史和研究前沿
介绍。王宇信先生的大作《新中国甲骨学六十年》一书,赫然在例。
王宇信先生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历史研究所研究员、研究生院先秦史专
业博士生导师、中国殷商文化学会名誉会长。1964年夏,他从北京大学考古学专业毕业
后分配到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至今,他已经在先秦史、考古学、甲骨学等众
多专业领域耕耘半个世纪,留下了《建国以来甲骨文研究》、《西周甲骨探论》、《甲
骨学通论》、《甲骨学通论(增订本)》、《中国甲骨学》、《西周史话》、《甲骨文
合集》《合著)、《中国政治制度史》(合著)、《商周甲骨文》(合著)、总审校《甲骨
文合集释文》、主编《甲骨学一百年》《合著)、主编《甲骨文精粹释译》《合著)等十
余种,并...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25
郭沫若《两周金文辞大系图录考释》述评
毫无疑问,金文研究在郭沫若先生(1892—1978)的旅日中国古代史研究活动中占有极
其重要的地位。如何历史和公正地评价郭老在20世纪中国历史学领域的地位和突出贡献
,这肯定不是本文所能完成的大任。特别是在清末民初之际那个特定的历史时期:罗振
玉老先生的《贞松堂集古遗文》、《贞松堂集古遗文补遗》、《贞松堂集古遗文续编》
、《殷文存》、《殷文存续》等名著接连出版,直至最后出现的《三代吉金文存》一书
成了中国古代金文研究图录类著作千古难得的经典文集,而他的学生、儿女亲家和友人
-----传统历史学的最后一位大师级学者王国维先生,却以横空出世的气魄,贡献给学
术界《观堂古金文考释》、《观堂集林》、《宋朝金文著录表》和《国朝金文著录表》
等惊世名作之后,两座丰碑竖立在那里,金文研究几乎成了当时学术界难于上青天的蜀
道、还有几个人愿意问津于此呢?!正是在这一冷酷的环境下,加之旅居日本的寂寞和
无奈,郭老开始了利用甲骨文、金文史料对中国古代社会和历史展开全新研究的治学里
程。
《两周金文辞大系图录考释》一书,就是中国现代著名史学家、古文字学家郭沫若先生
研究两...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26
郭沫若《两周金文辞大系图录考释》述评
毫无疑问,金文研究在郭沫若先生(1892—1978)的旅日中国古代史研究活动中占有极
其重要的地位。如何历史和公正地评价郭老在20世纪中国历史学领域的地位和突出贡献
,这肯定不是本文所能完成的大任。特别是在清末民初之际那个特定的历史时期:罗振
玉老先生的《贞松堂集古遗文》、《贞松堂集古遗文补遗》、《贞松堂集古遗文续编》
、《殷文存》、《殷文存续》等名著接连出版,直至最后出现的《三代吉金文存》一书
成了中国古代金文研究图录类著作千古难得的经典文集,而他的学生、儿女亲家和友人
-----传统历史学的最后一位大师级学者王国维先生,却以横空出世的气魄,贡献给学
术界《观堂古金文考释》、《观堂集林》、《宋朝金文著录表》和《国朝金文著录表》
等惊世名作之后,两座丰碑竖立在那里,金文研究几乎成了当时学术界难于上青天的蜀
道、还有几个人愿意问津于此呢?!正是在这一冷酷的环境下,加之旅居日本的寂寞和
无奈,郭老开始了利用甲骨文、金文史料对中国古代社会和历史展开全新研究的治学里
程。
《两周金文辞大系图录考释》一书,就是中国现代著名史学家、古文字学家郭沫若先生
研究两... 阅读全帖
O***O
发帖数: 1854
27
甲骨文里提及商汤的地方不提夏,仅仅是一个例子。问题是甲骨文多了,都没有夏,这
就有问题了。
你提到诗经。这里那里不提商,没问题。如果把整本诗经从头翻到尾都没有商,这就是
大问题。事实里翻开诗经,几乎开篇就是商颂(但是没有夏颂,邪门吧,按说这么讲究
礼的诗经,连商颂都包括进来了,只要存在夏颂,肯定开篇就是)。
前面有人说希腊神庙的卜辞里没有什么什么改革,说明卜辞不全。请用点基本逻辑好吗
?一个堂堂朝代(夏)和某次具体改革,是一个层次的概念吗?你能想象希腊神庙几百
年的卜辞,一次雅典都不提?一次斯巴达都不提?雅典斯巴达还只是区域强国,根本不
是一个文明的宗主国。
商文明特别在乎鬼神(比希腊人严肃得多)。任何事情都要占卜。甲骨文卜辞几乎就是
党委会议记录。你能想象河南党委会议记录几十年几百年坚持一次都不提及“中国”或
者“中央”?(如果中国/中央的确存在)
O***O
发帖数: 1854
28
甲骨文里提及商汤的地方不提夏,仅仅是一个例子。问题是甲骨文多了,都没有夏,这
就有问题了。
你提到诗经。这里那里不提商,没问题。如果把整本诗经从头翻到尾都没有商,这就是
大问题。事实里翻开诗经,几乎开篇就是商颂(但是没有夏颂,邪门吧,按说这么讲究
礼的诗经,连商颂都包括进来了,只要存在夏颂,肯定开篇就是)。
前面有人说希腊神庙的卜辞里没有什么什么改革,说明卜辞不全。请用点基本逻辑好吗
?一个堂堂朝代(夏)和某次具体改革,是一个层次的概念吗?你能想象希腊神庙几百
年的卜辞,一次雅典都不提?一次斯巴达都不提?雅典斯巴达还只是区域强国,根本不
是一个文明的宗主国。
商文明特别在乎鬼神(比希腊人严肃得多)。任何事情都要占卜。甲骨文卜辞几乎就是
党委会议记录。你能想象河南党委会议记录几十年几百年坚持一次都不提及“中国”或
者“中央”?(如果中国/中央的确存在)
c***s
发帖数: 70028
29
甲骨文,一种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起源于殷商时期,是中国最早的成系统的书写汉字。甲骨文的出现,极具传奇性和戏剧性,甚至夹带着某种神秘诡异的诅咒,令研究它的学者们一个接一个地离奇死亡,其中到底隐藏着怎样的神秘力量呢?
故事还得从十九世纪的最后一个深秋讲起,当时的北京城一片混乱,列强兴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古老的中国危机频传。市井萧条,老百姓深居简出,只有一些粮店和药店尚在营业,维持着人们最低的生存需求。
传说中,就在这个深秋,一家中药店接到了一张药方,药方上有一味药叫“龙骨”。使用这张药方的人,叫王懿荣。
王懿荣出身科举,任国子监祭酒,主持着皇家最高学府。不仅如此,他还是当时顶级的古文字学家、金石学家,对古代青铜器上的铭文颇有研究。
那天,当他看到药包里没有磨碎的“龙骨”上有类似文字的刻痕,立即敏感起来,当即将这家中药店里的全部“龙骨”购买下来,而且嘱人四处搜寻,很快就收购了1500余块“龙骨”。
熟悉古籍的王懿荣心里清楚,眼前这些被中医当做了药材的有字龙骨,一定与《史记》中“闻古五帝三王发动举事必先决蓍甲”的论述有关,它们很可能就是殷商时代人们占卜用的卜辞。
占卜,就是询问天意。商代统... 阅读全帖
R*****d
发帖数: 1148
30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舜象传说的演变新探
舜象传说的演变新探
张雪
http://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guizjyxyxb200701011.aspx
中图分类号:I 0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6983(2007)01-0040-04
A New Study on the Development of Legends about Shun and 象
Zhang Xue
(Guizhou Education Institute, Guiyang, Guizhou, 550003)
Abstract:
In the handing down of the legend about Shun and 象,it underwent three evolvements. In the beginning, it evolved gradually from a political legend to a moral and ethical one. In the earliest myth, the original story was about hunting... 阅读全帖
a*******t
发帖数: 10093
31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有人看过这本书么?
终止疑古 正本清源
时间:2011年04月25日 09时23分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韩树英
字号:『 大字体 中字体 小字体 』 我要评论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伴随着“以科学方法整理国故”潮流,中国的史学界兴起了以
顾颉刚为首的《古史辨》疑古思潮。王国维以“二重证据法”,即用从地下发掘得到的
殷墟甲骨文的记载与地上典籍记载的一致性,证明了《史记·殷本纪》是信史。疑古派
只好退一步说“殷前无古史”,但仍以“在甲骨文中始终未见有关夏代的记载”为理由
,继续坚持其学说,至今影响深远。因此,殷前古史的证实遂成为终止疑古思潮的关键
,也是正中华民族之本、清中华文明之源的基础。
老友李元星同志,以九十高龄,积五十年研究成果,写就了《甲骨文中的殷前古史
》一书,正是终止疑古、正本清源的一部力作。
我和作者是大连同乡,大连解放后,我由太岳抗日根据地被派回家乡工作,奉命创
办大连高中并任校长,作者任历史教师,为同事。当时的印象他是一位通经史、博学多
闻的谦谦君子。不久我调任大连市教育局副局长、文教局长,1950年我被选调北京考入
马列学院(现中共中央党校)学习,4年毕业留校任教至今,中间从1... 阅读全帖
g***r
发帖数: 3498
32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甲骨文中没有”夏“字么?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伴随着“以科学方法整理国故”潮流,中国的史学界兴起了以顾颉
刚为首的《古史辨》疑古思潮。王国维以“二重证据法”,即用从地下发掘得到的殷墟
甲骨文的记载与地上典籍记载的一致性,证明了《史记·殷本纪》是信史。疑古派只好
退一步说“殷前无古史”,但仍以“在甲骨文中始终未见有关夏代的记载”为理由,继
续坚持其学说,至今影响深远。因此,殷前古史的证实遂成为终止疑古思潮的关键,也
是正中华民族之本、清中华文明之源的基础。
老友李元星同志,以九十高龄,积五十年研究成果,写就了《甲骨文中的殷前古史
》一书,正是终止疑古、正本清源的一部力作。
我和作者是大连同乡,大连解放后,我由太岳抗日根据地被派回家乡工作,奉命创
办大连高中并任校长,作者任历史教师,为同事。当时的印象他是一位通经史、博学多
闻的谦谦君子。不久我调任大连市教育局副局长、文教局长,1950年我被选调北京考入
马列学院(现中共中央党校)学习,4年毕业留校任教至今,中间从1983年任中央党校
副校长5年。大连高中升格为关东文法专门学校,作者则继续在此校任教,后于1953年
调至旅顺博物馆做研究员,后来历遭磨难:1955年肃... 阅读全帖
s*****V
发帖数: 21731
33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转载】夏王朝,从疑古说起
http://www.cchere.com/thread/3355320
考虑坛中不少朋友对夏王朝的认定很关心。由于诸多条件限制,难于了解真相。为使各
位对目前夏朝情况有个基本的了解,将在这篇夏王朝系列文中尽可能详细解说。至于文
笔枯躁,读之味同嚼蜡。。这个。。其实你不说,也心知肚明。然此类文章既不能瞎说
,又要幽默风趣。。弱弱的问句;仁兄要求似乎高了点吧?看在本公子辛苦查资料的份
上,将就着看吧.
我是楚歌的朋友,他目前在外地,走时请我帮忙把文章作者名找到.就是说这篇文章我们
不确定是谁,但考虑到这里的朋友对考古情况不了解,因此打算系统的介绍,这里申明一
点,文章不保证全部是原创造,有借用,有部分调用资料,有原创.但我们会注明,初发此文
由于没查出作者,只好暂时空置,目前已确认此文是;天津师范大学古典文献研究所教授
王勇老师作品.
我国这几十年来田野考古进展迅速,成果颇丰。较早出土的青铜器铭文遂公盈(西周中
期)和叔夷钟(春秋时期)都提到过大禹治水的有关内容。殷墟卜辞的研究,除非了证明
商朝的信史地位,实际上也证明了夏朝的信史地位。{1}
因为商朝的历史从成汤算起,则见于b辞的先公先... 阅读全帖
c*********d
发帖数: 9770
34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女将军妇好
女将军妇好
廖康
老艺术家林黛云、时倩云和陈素真都演过一出传统豫剧《天军凤帅》,表现商朝的王后
妇好协助夫君武丁王东征西讨、战无不胜。以前人们都以为这就是个传说,像花木兰和
穆桂英的故事一样,讲得好听,却当不得真。直到1976年在河南省安阳市小屯村挖出妇
好墓,大家才明白那些口口相传的故事都是真的。我没有去过安阳,但今年回国,正赶
上首都博物馆举行妇好墓发现40周年展览,主要的出土文物都搬来了,看得我不亦乐乎
。根据这些文物和史书记载,妇好是一位最具传奇色彩的女将军。同时,她和武丁王的
爱情也是最值得大书特书的故事。
妇好墓并不大,宽窄约四乘五米,却有八米之深,是个典型的竖穴墓。在博物馆里可以
戴上特制的眼镜,看到墓穴各层。从这么小个墓里挖出来的东西可不少,共计1928件。
有青铜器、玉器,宝石器、象牙器、骨器、蚌器等,还有多种陪葬的兵器:钺、戈、镞
等等。青铜器中最著名的是一对司母辛方鼎,那是她的两个儿子为纪念母亲而铸,一个
方鼎,一个扁足鼎。玉器中有一个乳黄色的凤凰,长13.6厘米、厚0.7厘米、高冠勾喙
、短翅长尾、跃跃欲飞。通体没有杂纹,制作精美绝伦。那豫剧称妇好为凤帅居然也是...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35
说商周彝铭中的“宜”祭——商周铜器彝铭为中心的考察
在商代晚期铜器铭文中经常出现所谓的“宜”祭和“遘”祭。关于这类祭祀活动,除了
张玉金教授曾为此专门撰有二文加以探讨之外,学术界对这些铜器铭文一直还没有引起
应有的重视以及给出合理的解释。围绕着商代晚期几件铜器铭文中出现的“宜”字和“
遘”字及其相关铭文的理解,中外学者解释得五花八门,难成定论。有鉴于此,特作此
文,探稽索隐,力图恢复商周时代曾经十分重要的“宜”祭和“遘”祭的历史原貌。
一、商周铜器彝铭中所见的“宜”字
按照容庚先生《金文编》中的统计,“宜”字先后有如下字形:
(图片请见https://www.douban.com/group/topic/89482685/
我们首先来分析一下《四祀邲其卣》的铭文:“乙巳,王曰:尊文武帝乙宜。才召大庭
,遘乙。羽日丙午,。丁未,煮。己酉,王才榛,邲其易貝。才四月,佳王四祀羽日。
亚獏犬父丁。”
(图片请见https://www.douban.com/group/topic/89482685/
按照上述铭文的记载,“遘”祭之前是“尊文武帝乙宜”的活动。
这里的“宜”,见《诗经·郑风·女... 阅读全帖
j******n
发帖数: 21641
36
来自主题: ChineseClassics版 - 变形金刚:“美”字的解析zt
中国人谈论美学,离不开谈论“美”字。根据“美”字的结构,从词源学的角度来考察
美的本义,可以揭示中国古人对美的认识。
“羊大为美”是“美”字最传统也最流行的解释,始于东汉学者许慎。他在《说文解字
》一书中说:“美,甘也,从羊,从大;羊在六畜主给膳也。”这是将“美”当成个会
意字,其上部是羊形,下部是个大字,本义为“甘”,即味道好。但为何羊大就味甘呢
?清朝语言学家段玉裁的解释是“甘者,五味之一,而五味之美皆曰甘。羊大则肥美。
”(《说文解字注》)另一位清朝语言学家王筠也说“羊大则肥美”,并补充说:“凡
食品,皆以羞统之,是羊为膳主,故字不从牛犬等字而从羊也。”(《说文句读》卷七
)这就是说,肥大的羊味道鲜美,远古中国人将其作为主要膳食,根据令人愉悦的味觉
感受,创造了“美”字。
自许慎以降的近两千年里,人们对“羊大为美”的解释基本上没有异议。但随着甲骨文
的发现,事情变得复杂起来。许慎虽然在《说文解字序》里提到“仓颉之初作书”,他
依据的却主要是篆文,不是造字之初的字形。那么,甲骨文里“美”字是什么样子的?
钟鼎文里“美”字又是什么样子的?仔细端详美字的结构,人们能发现什么信息?这就
... 阅读全帖
y****e
发帖数: 1785
37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略论二里头时代-许宏
逻辑上的欠严密,一直是夏文化探讨过程中最受诟病之处。如仅以文献记载与考古材料
简单的时空对证即可框定夏文化的思维定式的存在。在这一思维模式中,参与讨论的学
者基本上不用“可能”、“很可能”一类相对稳妥、留有余地的字眼,而更偏爱“当然
只能”、“肯定”、“无疑”一类自信感较强的、排他性的措辞。从逻辑上看,我们并
不能仅由时间与空间的大致吻合,就必然地推导出二里头文化肯定就是夏王朝时期、分
布于夏王朝中心区域的、以夏族为主体的人们共同体的文化遗存。
又如对《史记·夏本纪》所载应为信史的推论,似乎也存在一定的问题。20世纪初,王
国维对安阳殷墟出土的商代甲骨文进行研究,证明了《史记·殷本纪》所载商王世系表
的基本可靠[i]。这一重大学术收获给了中国学术界以极大的鼓舞,王国维先生本人即
颇为乐观地推论到:“由殷周世系之确实,因之推想夏后氏世系之确实,此又当然之事
也。”由《史记·殷本纪》被证明为信史,推断《史记·夏本纪》及先秦文献中关于夏
王朝的记载也应属史实,进而相信夏王朝的存在,这一推论已成为国内学术界的基本共
识,也是夏文化探索的前提之所在。然而诚如前引文中字面上已言明的那样,这一思维
... 阅读全帖
d*****g
发帖数: 1616
38
http://iel.cass.cn/expert.asp?newsid=783&expertid=58
刘宗迪博士
一、 钟敬文先生与现代《山海经》研究
廖明君(以下简称廖):宗迪兄,最近你发表了关于《山海经》研究的系列论文,对《
山海经》这部古老典籍提出了与传统观点大相径庭的解释,尤其是你证明此书的《海经
》部分其实讲的不是地理,也不是神话,而是讲的上古天文历法制度,是一部被人遗忘
的“天书”,可谓出人意表,在学术同行中引起了很大的兴趣。我本人对你的研究也深
感兴趣,你对《山海经》新解释的意义其实已经超出了《山海经》本身,它涉及到中国
学术史,尤其是上古学术史中许多重大问题,因此,今天请你就这一研究的缘起、基本
观点和学术意义等系统地谈一下。
刘宗迪(以下简称刘):很高兴有这个谈论《山海经》的机会,不过,在开谈之前,请
容许我先向您以及《民族艺术》杂志的同仁表示感谢,非常感谢贵刊的慷慨,拿出这么
大的篇幅连载本人的《山海经》研究论文,这在今天尤其显得难能可贵。
廖:我们的刊物对于有创见、有价值的学术成果历来就不吝惜篇幅,传播新知、推进学
术是学术刊物的使命嘛。好了,我们不用客套了。... 阅读全帖
e********3
发帖数: 18578
39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看来鲜卑确实皮肤比较白
鲜卑是很多民族混合的结果,其实更准确的说是蒙古草原上鲜卑化的游牧部落的统称。蒙古草原延绵千里,西边接壤西域,有很多黄白混血的部落很稀奇吗?而且当年鲜卑南下,一起南下的丁零就是现在维族的祖先,难道不是黄白混血?
而鬼方就是丁零的祖先,有学者考证是从中亚游荡过来的游牧民族。高车六部/九姓是黄白混血,因为高车大轮是中亚地区的发明,这些部落是从中亚黄白混居的地方迁徙而来,部落内部黄白混血不很正常嘛?
我只是探讨一个学术问题,我又没有说我有白人血统,你一上来就上纲上线不是心理自卑导致偏激敏感是什么?
下面是关于鬼方的考证:
鬼方是商周时居于我国西北方的少数民族,其活动载于《汲冢周书》、《易经》、《山
海经》、《古本竹书纪年》、《史记·殷本纪》和出土的《小盂鼎》及商周甲骨卜辞中
。那时,漠南地区多次发生讨伐鬼方的大规模战争,甲骨卜辞载“鬼方易”,即鬼方向
远方逃走或迁走。史载,居匈奴北和康居北。本世纪以来,经我国、原苏联、蒙古的考
古发掘及研究工作,证明鬼方迁到了南西伯利亚东起贝加尔湖西至巴尔喀什湖一带。春
秋时,称这部分人作赤狄。其后,又以丁零的名字出现在史籍中。丁零,《山海经》作
钉灵,《史记... 阅读全帖
H*******s
发帖数: 537
40
松散不至于,我觉得比战友关系要深。就拿那个雀来说,武丁对他有绝对的控制权,他
的很多行动都有记载。他除了军事上帮武丁外,还有负责祭祀和进贡,根据《殷墟甲骨
刻辞类纂》引用的32条贡甲骨的卜辞统计,他进贡的甲骨多达5600多片,在古代占卜用
的甲骨都是很贵重的东西,特别是龟,古人称之为“宝龟”,是很珍贵的东西。雀又记
作侯雀,可知武丁封他为侯爵。甲骨文的卜辞中经常看到“伯”“侯”这样的字眼,都
是商王们封的。
不过这些诸侯方国常以商朝的兴和衰来决定服和叛,这样的战争到商末也未终止,商也
因此迅速亡了国。
H*******s
发帖数: 537
41
松散不至于,我觉得比战友关系要深。就拿那个雀来说,武丁对他有绝对的控制权,他
的很多行动都有记载。他除了军事上帮武丁外,还有负责祭祀和进贡,根据《殷墟甲骨
刻辞类纂》引用的32条贡甲骨的卜辞统计,他进贡的甲骨多达5600多片,在古代占卜用
的甲骨都是很贵重的东西,特别是龟,古人称之为“宝龟”,是很珍贵的东西。雀又记
作侯雀,可知武丁封他为侯爵。甲骨文的卜辞中经常看到“伯”“侯”这样的字眼,都
是商王们封的。
不过这些诸侯方国常以商朝的兴和衰来决定服和叛,这样的战争到商末也未终止,商也
因此迅速亡了国。
e**a
发帖数: 2169
42
没想到老兄又提问了,呵呵~
抄段书上的记载:
郑国的国名起源于商代的子姓郑国。商朝著名的大王武丁封子奠为诸侯(相传子奠是武
丁王的儿子,也有学者认为两人是兄弟关系),最初的封地就在河南濮阳的古帝丘之墟
(一说为洧水畔的“郑父之丘”,相传又是上古的“祝融之墟”)。甲骨文卜辞中“郑
”和“奠”是一个字,最初没有“阝”偏旁,后来的写法加了邑旁“阝”以代表国家。
所以子奠的封国被称为郑国,商朝人称呼王子奠为“奠侯”(即“鄭侯”)或王子鄭。
子姓郑国发展得很好,甲骨文卜辞记载到后来出现了“北郑”、“南郑”、“多郑”的
称呼,都是子奠家族的后裔。后来商王为防范西方的周方(即姬周)和羌戎(古羌人)
势力,调遣、迁徙部分郑人到今陕西华县以东地方建立警戒前哨,这就是所谓的“南郑
”(和今陕南地区的南郑不是一个概念)。
周朝灭商,商王族的分支子姓郑国当然也烟消云散。周人将“南郑”国民迁徙到渭
河上游地区,应该在今宝鸡附近。周武王后来让姜太公的小儿子井叔统治这支郑人,就
地建立了姜姓郑国,史称“西郑”。周穆王时期没收了西郑侯的封地,这批人被称为“
奠井氏”或“郑井氏”。
根据《史记》的记载,周宣王将“南郑”... 阅读全帖
J**********g
发帖数: 81
43
商人放火烧树林既可以得到耕田,也是打猎的手段,我们从甲骨文的卜辞可以知道,他
们采取一种焚猎的方式。比如这段卜辞“翌癸卯,其焚禽?癸卯尤焚,获兕十一,豕十五
,兔廿。”意思是癸卯这天,能不能焚猎?癸卯这天,用焚烧的办法去打猎,得到兕十
一,豕十五,兔廿,这个兕可以认为就是犀牛。烧掉树林后,既得到了猎物,又得到肥
沃的土地用来耕作,一举两得。
G*******r
发帖数: 657
44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竹书纪年明显比史记靠谱
这个伊尹篡位被杀说被认为是靠不住脚的,因为从后来甲骨文的卜辞来看,后世的商王
都会把他和先王们一起祭祀,比如:
[辛]亥卜,至伊尹,用一牛。
伊尹岁十羊。三牛。
王祝伊尹,取祖乙鱼,伐告于父丁、小乙、祖丁、羌甲、祖辛。
等等类似的卜辞在后代商王时常出现,这是一个乱臣贼子不可能有的待遇。
a***e
发帖数: 27968
45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竹书纪年明显比史记靠谱
太甲的卜辞呢?
有没有伊尹认错的可能性
按闹朝击犬的路子,权臣没好死
[在 Grendizer (宇宙之王巨灵神) 的大作中提到:]
:这个伊尹篡位被杀说被认为是靠不住脚的,因为从后来甲骨文的卜辞来看,后世的商
王都会把他和先王们一起祭祀,比如:

:...........

发帖数: 1
46
从王懿荣到孙诒让
——《契文举例》为中心的考察
前 言
从1899年发现甲骨文开始,甲骨文研究走进学术界已经将近一百多年了。和中国几千年
历史的长河相比,一百多年的甲骨学史无疑是短暂的,但是它却加深并印证了我们对于
中国商周历史和文明的真正了解和认识。正是因为甲骨学的出现,使得中国古籍中绵绵
数千载有关商周历史和文明的种种或明或暗的传说,变成了可资信赖的历史。而这一切
的开始,就不能不直接归功到两个人的身上,一个是甲骨文的发现者王懿荣,一个是甲
骨学的奠基者孙诒让。
首先介绍王懿荣。
王懿荣,生于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卒于光绪二十六年(1900)。山东福山人。
字濂生,又字正孺。光绪六年(1880年)中进士,以翰林擢侍读,官至国子监祭酒。甲骨
文的发现者,金石研究世家,著名甲骨和铜器收藏家。根据《清史稿•王懿荣传
》中的记载:“懿荣泛涉书史,嗜金石,翁同和、潘祖荫并称其博学”。著有《天壤阁
杂记》、《续丛稿》、《各家藏金文目》等。其中,《续丛稿》所收为研究三代青铜器
铭文题跋约十篇。余外皆考证古泉学文章。无器形图,有尺寸说明,有释文,有考证文
字。据褚德彝《金石学录...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47
商代銅器銘文中的“遘祭”及相关问题研究
“遘祭”的“遘”字,铭文中一般作“”,也作“”。如《保卣》中就是如此。《说文
解字》:“遘,遇也。”《尚书·金滕》:“遘厉虐疾。”可见这是“遘”字的本意。
但是,出现在商代金文中的“遘”字,还有另外一种含义,即“遘祭”。如《四祀邲其
卣》,在卣底圈足内有铭四十二字,铭文云:
乙巳,王曰:尊
文武帝乙宜。
才召大庭,遘乙。羽日丙午,。
丁未,煮。己酉,王
才榛,邲其易貝。
才四月,佳
王四祀羽日。
此卣盖内有“亚獏犬父丁”五字。
“亚獏犬”是器主族氏,“父丁”是所祭之先人,记载商王祭祀文武帝乙和邲其受商王
赏赐之事,“文武帝乙”是帝辛之父帝乙,这件卣作于帝辛四年。
宋镇豪先生在《夏商社会生活史》一书中解释说:“铭文记商王帝辛在召大庭举行尊宜
的祭祀父王文武帝乙的行事,亲自操持其烹饪礼仪,自乙巳日开始,到次日丙午主持了
将食物或调料投放入炊器的仪式,到第三日丁未又用煮的烹饪法,文火炖烧,熟而敬献
神灵。前后进行三天,颇如《礼记·内则》说的 ‘八珍’之一‘炮豚’的部分烹饪操
作,牲体经宰杀切件和初步烧炮后,又‘钜镬汤,以小鼎芗(香)脯于其中,使其汤毋
...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48
古文字和《周易》经传中出现人物的考古学研究
《周易》经传中出现的人物,种类繁多,大人、小人、王、君子、大君、武人等等,随
着历史的流失,我们已经无法复原那些名称背后的真正指代人物究竟是谁。但是,有些
人物则因为其史实的唯一性而迫使我们不得不去面对,伏羲、神农、高宗、帝乙、文王
、康侯、箕子等人物,他们或者是历史上的曾经存在过的真实人物,或者是当时神话传
说中的人物,这些人物因为生活年代的不同,客观上也可以作为判断《周易》文本成立
的具体时间段的重要证据之一。随着最近几十年考古学和古文字学研究的进展,对这些
人物史实的重新审查和考证成为可能。
1942年在湖南长沙子弹库出土了战国楚帛书甲篇。其内容上出现了伏羲和女娲名字以及
相关的创世神话,即:
“曰故(有)熊包戏,出自(帝)震,居于雎(山),厥□渔渔,□□□女,梦梦默默
,亡章弼弼。□每水□,风雨是阏。乃取□□子(氏)之子,曰女皇,是生四子。”
楚帛书是战国时期之物,则可以证明至少当时已经存在着伏羲和女娲的创世传说。如此
成熟而又系统的文献史料的出土,证明了在战国时代以前的西周中期到春秋初期之间就
已经存在着伏羲和女娲的神话传说,《易传...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49
《陈寅恪研究出版热和读书热中的思考》
最近,陈寅恪研究出版热和读书热再次迎来了新一轮的高潮。也许,2011年出版的拙著
《闲话陈寅恪》是这轮高潮的始作俑者吧。当时,第21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在哈尔滨
拉开帷幕,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刘正、黄鸣合著《闲话陈寅恪》一书即被推出,并且
被称为“在读书界反响强烈,引发新一轮陈寅恪热”。时过两年,随着陆键东的新版《
陈寅恪的最后二十年》的出版,报刊新闻和出版界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这一热潮真
的已经形成了。
面对这一局面,我们这些陈学研究的局外人都感到十分欣喜,那么陈氏后人和“陈学专
家”应该更是喜不自禁了吧?然而,让我们始料未及的是:拙著引来了两位年轻有成的
“陈学专家”胡文辉和张求会二君的诘难。先是胡君主张拙著《虚经腐史意何如:陈寅
恪先生的文字游戏》一篇,完全是抄袭他对《经史》诗的解说。而后张君出面在《南方
都市报》上发表了《无准备却赶时髦……这样写陈寅恪,真的可以吗》 一文,该文对
拙著大加指责和嘲讽,并给拙著贴上了“恶意檃栝、以臆测代替考证等等不良学风”的
标签。有鉴于此,迫使我不得不停下手中的科研和著述,开始思考陈寅恪研究出版热和
读书...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50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od_CHN_Hist 讨论区 】
发信人: dragonfly (小蜻蜓), 信区: Mod_CHN_Hist
标 题: 轉載一篇嚴肅文章-中国奴隶社会论析-歡迎拍磚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Sep 5 21:09:51 2017, 美东)
中国没有奴隶社会吗?答案是否定的。
中国奴隶社会通常有两种划分。一是从公元前2070年夏朝建立开始,到公元前475
年春秋时代结束,共经历了一千五百九十五年。二是从公元前2070年夏朝建立开始,到
公元前221年秦统一中国正式结束,共经历了一千八百四十九年。前者为多数人所认可。
中国夏商时代,从公元前2070年夏朝建立开始,到公元前1046年商朝灭亡,时间长
达一千零二十四年,为中国奴隶社会的产生和发展时期,是中国有文字记载和考古发现
的信史。
中国奴隶社会的繁荣时期是西周时代,辉煌了大约二百七十六年,于公元前770年
结束。之后,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春秋时期,广泛使用铁器和耕牛,带来了
社会劳动生产力的大幅提高,开荒出来的大量私田,使得国土的“天子(国家)所有制
”遭到破坏,“井田制”经济瓦解,... 阅读全帖
1 2 3 4 下页 末页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