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近代史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
g******4
发帖数: 6339
1
【 以下文字转载自 History 讨论区 】
发信人: gogo2004 (挑灯看剑), 信区: History
标 题: 大陆新版《中华民国史》编纂过程及价值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Dec 28 19:00:53 2012, 美东)
金以林: 大陆新版《中华民国史》编纂过程及价值
一 引言
我注意到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两岸对民国史的叙述,从结构上讲长期以来是完全一致
的,特别是对1927年以前的叙述和评价几乎相同。比如两岸论述民国史的开端,大都从
民国纪元前18年(1894年)孙中山先生成立兴中会开始。国史馆编纂的《中华民国史事
纪要》、教育部主编的《中华民国建国史》,以及大陆出版的诸多民国史研究论著中都
是如此。大陆新近出版的《中华民国史》亦是如此。
事实上,长期以来两岸都在一个非常相近的“革命史观”下叙述民国史。对晚清政府、
辛亥革命、北洋政权的认识,双方的观点几乎是一致的;对此后的历史叙述,在历史分
期和结构上双方也完全相同,可大致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924-1927年,大陆称之前“
大革命”、台湾称之为“国民革命”;1927-1937,大陆称之为“土地... 阅读全帖
g******4
发帖数: 6339
2
【 以下文字转载自 History 讨论区 】
发信人: gogo2004 (挑灯看剑), 信区: History
标 题: 大陆新版《中华民国史》编纂过程及价值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Dec 28 19:00:53 2012, 美东)
金以林: 大陆新版《中华民国史》编纂过程及价值
一 引言
我注意到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两岸对民国史的叙述,从结构上讲长期以来是完全一致
的,特别是对1927年以前的叙述和评价几乎相同。比如两岸论述民国史的开端,大都从
民国纪元前18年(1894年)孙中山先生成立兴中会开始。国史馆编纂的《中华民国史事
纪要》、教育部主编的《中华民国建国史》,以及大陆出版的诸多民国史研究论著中都
是如此。大陆新近出版的《中华民国史》亦是如此。
事实上,长期以来两岸都在一个非常相近的“革命史观”下叙述民国史。对晚清政府、
辛亥革命、北洋政权的认识,双方的观点几乎是一致的;对此后的历史叙述,在历史分
期和结构上双方也完全相同,可大致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924-1927年,大陆称之前“
大革命”、台湾称之为“国民革命”;1927-1937,大陆称之为“土地... 阅读全帖
g*******1
发帖数: 6009
3
中共老人上书全国人大要求言论自由
http://politics.dwnews.com/news/2010-10-12/56541614-2.html
发起人(23人):
李 锐(前中央组织部常务副部长,中共十二届中央委员,十二、十三届中顾委委员。)
胡绩伟(前《人民日报》社长、总编辑,第六、七届全国人大常委,全国新闻学会联合
会会长)
江 平(原政法大学校长、终身教授,七届人大常委、人大法律委员会副主任)
李 普(原新华社副社长)
周绍明(原广州军区政治部副主任)
钟沛璋(原中宣部新闻局局长)
王永成(上海交通大学教授,欧洲科学、艺术与人文研究院通讯院士)
张忠培(故宫博物院研究员,原院长,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
杜 光(原中共中央党校教授)
郭道晖 (原《中国法学》杂志社总编辑)
萧 默(原中国艺术研究院建筑艺术研究所所长)
庄浦明(原人民出版社副社长)
胡甫臣 (原中国工人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
张 定(原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科学出版社社长)
于 友(原《中国日报》社总编辑)
欧阳劲 (香港《太平洋杂志》总编辑)
于浩成 (原群泷出版社社长)
张 清(原中国电影出版社社长)
俞月亭 (... 阅读全帖
b*****t
发帖数: 9671
4
在国人的印象里,清末和民国时期的中国外交丧权辱国、一塌糊涂,简直就是一部
“国耻史”、“卖国史”,左右离不开“颟顸”、“误国”、“无能”、“卖国贼”、
“汉奸”、“妥协”、“投降”等负面形容词。这种悲情的近代史理解,是近代中国狭
隘民族主义的源头,到今天仍然深刻影响着国人看待世界的角度和方式。
近日,一封署名为“项城袁氏家族联谊会”的公开信引发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信中
认为袁世凯从未签署所谓的“二十一条”,而只是签署了《中日关于山东问题条约》和
《中日关于南满即东蒙古问题条约》,这两个条约加起来也只有11条,而且没有出卖主
权的条款。前几年热播的电视剧《走向共和》,也为我们塑造了一系列与以往截然不同
的晚清民国历史人物形象。
那么,在我们惯常的非黑即白的革命爱国叙事结构之外,那一时期的外交到底有着
怎样的历史风貌?记者就此采访了专治近代中国外交史的台湾政治大学历史系教授唐启
华。
独尊“革命”的近代史
《南风窗》:对辛亥革命前后的历史人物,如孙中山和袁世凯,人们已经形成了刻
板的思维定势:前者好,是革命先行者;后者坏,是坏蛋卖国贼。但唐德刚先生在《袁
氏当国》里,对孙中山后期专制的一面进... 阅读全帖
z**********e
发帖数: 22064
5
http://hx.cnd.org/?p=100285
中纪委派驻中国社会科学院的一位大员重炮轰击社科院被境外势力渗透的讲话,在党中
央机关报人民日报旗下的人民网上发表之后,引发海内外网络沸腾,各派政治力量纷纷
作出各种解读。目前人民网已经将这条新闻撤稿。
*官媒撤稿*
有北京学者称,这一报道已经造成巨大政治影响,并引发舆情震动,目前人民网已经撤
稿。
美国之音记者在北京搜索人民网的这篇文章,标题还在,但文章内容不予显示。
作为中共意识形态的桥头堡和大本营的中国社会科学院,被中纪委大员点出四大问题,
公开提出社科院已经受到海外势力的渗透,并要求全院保持高度政治敏感性。中纪委主
管反腐,宣传部主管意识形态,中纪委要员越界对社科院的批评,引发关注。
*越界点出四大问题*
这条消息源自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的网站。该网站报道说,中央纪委驻院纪检
组组长、院党组成员张英伟10日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讲话中指出:目前社科
院意识形态的主要问题体现在四个方面:第一、穿上学术的隐身衣,制造烟幕;第二,
利用互联网炮制跨国界的歪理;第三,每逢敏感时期,进行不法的勾连活动;第四,接
受境外势力... 阅读全帖
x*******8
发帖数: 1254
6
2015-05-19 10:24
来源:九州出版社
作者:冯学荣
1、冯先生,您好!看了您的书,颠覆了很多我们关于近代史的常识,为什么这些实为谬
误的所谓常识流行如此之广,反映了我们关于近代史的认识存在哪些误区?
答:文艺工作者扭曲历史,这是不可避免的现象,比如说历史小说家、历史说书人,老
百姓问他一个历史人物是好人还是坏人?他回答:很难概括评价。老百姓会怎么想?老百
姓会觉得你说的这个历史索然无味,一点意思也没有。再如说书的,老百姓问他:某历
史人物和某妓女有没有瓜葛?他说没有。然后呢?然后老百姓就一哄而散了。为什么一哄
而散呢?因为这历史,也太乏味了。这就是历史在文艺工作者的笔下产生扭曲的原因之
一:历史如果不添油加醋,根本就不好看,老百姓不买你账,文艺工作者就无法谋生。
其次呢,绝大多数老百姓对历史不求甚解。你比如说A君,别人告诉他“你的爱人与B君
有染”,他会怎么做?他会查爱人的手机通话记录、跟踪他的爱人,拼命求证,为什么
他要拼命求证呢?因为这件事与他有关。但是至于历史,那就不一样了。说书人告诉你
:某历史人物做过某件坏事。老百姓听了过瘾,但他不会去求证,为什么不去求证呢?
... 阅读全帖
c***s
发帖数: 70028
7
唐晓峰谈近代北京城的变迁
谈到中国的近代城市,上海是一个典型,相较而言,同时期的北京似乎并不那么典型。“近代上海”与“民国北京”之间有何差别?沉淀了许多传统与历史的民国“老北京”如何找寻其近代性?近日,记者采访了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唐晓峰教授,请他谈谈近代北京城是如何脱离传统的。
说到中国的近代城市,更惯常的说法是“近代上海”、“民国北京”。“近代北京”似乎是使用频率不那么高的概念,这是什么原因?
唐晓峰:在中国,什么叫近代城市?最典型的是上海。关于上海的近代史,学界的研究很多。这给人们一个先入为主的印象:大量西方元素、现代经济元素进入城市,主导城市的发展,就是典型的中国近代城市。从这个角度看,在近代北京城看不到很多这类东西,所以它不是一个典型的近代城市。不过,北京在近代史上的存在感是非常强的。北京的近代性和上海不同,你可以把它划为另一类的近代城市,但是不能把它从中国近代史上拿走。
近代上海是脱离了传统的“新上海”,而民国北京城常常冠之以“老北京”这样的称谓。怎么看“老北京”的“近代性”?
唐晓峰:北京城的近代性是什么?这是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一般讲北京,我们往往会迈过它的近代性而直... 阅读全帖
m********y
发帖数: 21909
8
你还在犯错误,还是把严肃的学术研究看得很神圣。任何严肃的学术研究都是立场鲜明
的,有理论指导的。
就说中国近代史吧,毛泽东说:中国近代史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历史。到了邓小平时代
怎么样了?现在在近代史学界,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这个理论框架用的已经很少很少了,
大家都在邓小平的改革开放的春风下沐浴出了新的理论框架,那就是“中国近代史是一
部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这个观点在《走向共和》里面已经体现得很清楚了。你不要瞧
不起走向共和,它虽说是一部电视剧,可在我看来,它是政治观点和学术观点的又一次
联合。邓小平这一派很聪明,还不敢改教科书,中学和大学的教科书,(我最近的没有
读过,)估计还困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理论框架里,不好用近代史是现代化的史观来重
新写历史,这个动静太大,对统治不利。但走向共和无疑是一个表态,官方对近代史的
一个表态。
再说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共产党写和国民党写的,能一个样子吗?双方都是历史大家来
写,对共产党的历史解读会截然相反。再来让西方汉学家们来写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又
一个样子。就算都是汉学家,左派汉学家和右派汉学家写的又会截然不同不同。
金庸写的压根就不是历史,你对历史的理解... 阅读全帖
C********g
发帖数: 9656
9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瞿秋白何以由领袖成为叛徒
http://my.cnd.org/modules/wfsection/article.php?articleid=29394
在三味书屋的演讲
主持人:各位朋友大家下午好!今天我们请来了陈铁健老师为我们做演讲。陈铁健老师
,字石之,祖籍浙江绍兴。1934年生于黑龙江安达。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
研究员、博士生导师。80年代初、中期,陈老师先后发表瞿秋白研究方面论文数十篇之
多,在深入研究基础上于1986年出版了饱含他数十年心血的《瞿秋白传》。这本书出版
后“标志着对瞿秋白进入了全方位的研究,并开创了为中共领袖人物立传的先例”,陈
老师本人也被大家称为瞿秋白研究的大家、功臣。
陈老师的著作有《瞿秋白传》、《蒋介石与中国文化》(合著)、《绿竹水南集》、《
〈多余的话〉导读》等。1978至1996年,与李新老师共同主编《中国新民主革命通史》
,发表过《重评〈多余的话〉》、《论西路军》、《代人受过的陈独秀》、《北伐漫议
》、《西安事变简论》、《AB团肃反之“法理”依据与文化根源》等。今天陈老师为演
讲的题目是“瞿秋白何以从领袖成为叛徒?”,下面我们请陈老师为我们做演讲(掌声
)。
陈... 阅读全帖
C********g
发帖数: 9656
10
我们中国人,对于中国和世界历史相互关系的认识,通常从康熙时代开始,便会陷
入两个相关的“历史错觉”。
错觉之一,认为康熙是清朝最有作为的一位封建帝王。如果把中国的大门关起来看
,的确是这样,康熙很有作为;但如果把康熙放到当时的世界范围内去看,则另当别论
了。评价一位决定和影响国家命运的历史人物,不能撇开他所处时代的世界发展潮流这
个参照系。康熙在位长达60年(公元1662—1722年),正处于17、18世纪之交。这一时期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遥远的欧洲,英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孕育了工业革命。对于西方世
界正在发生的这场历史性巨变,反应灵敏与迟钝,可以举出一例来进行比较。康熙四十
二年(公元1703年)五月,和康熙同时代的沙皇彼得一世,正在北方海边荒滩上搭建一座
小木屋,他要在这个小工棚内住下,亲自指挥大批劳工在涅瓦河出海口的三角洲上建造
一座“开放口岸”,以大量引进西欧列强自工业革命以来所取得的各种先进成果。彼得
一世登基时,沙俄尚处在封建农奴制阶段,中国清朝的封建制度比沙俄“先进”。但彼
得一世受到欧洲工业革命的震撼,激发了他强烈的变革图强思想。为此,他一反历代沙
皇认为出访别国是“低三... 阅读全帖
k******k
发帖数: 6800
11
人家大言不惭叫嚣过“近代史很多材料不公开,剩下的文学作品对我来说不太算史料”
,下面就开始自编文学作品来“无史料评价历史人物”了
发信人: wangshiguer (??), 信区: History
标 题: Re: 东宁要塞的战斗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Mar 27 13:48:57 2012, 美东)
一,你的意思,我说的内容即便是和近代史无关,只是涉及史料性质定义,只要是在近
代史帖子主帖之下就算是跳近代史坑了是吗?二,你的意思是近代史即便是包括了近代
人物的一些评价,不涉及具体史料争辩也算是近代史的坑是么?这个是不是你的定义?
w****2
发帖数: 12072
12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ao_and_Deng 俱乐部 】
发信人: wlwl12 (戒网), 信区: Mao_and_Deng
标 题: 陈晓平:唐德刚的硬伤太多了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Jul 20 01:17:58 2014, 美东)
自1999年岳麓书社推出了超级减肥版的《晚清七十年》以来,该书被无数名人非名人反
复推荐,俨然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必读书”,唐氏也被捧上了神坛。由于“糖粉”阵容
强大,批评的声音几被淹没。虽然唐德刚关于北洋海军“主炮晾衣”一说,已被海军史
研究者陈悦驳得体无完肤,多数人并没有意识到唐氏治学粗疏,是一以贯之。从专业角
度看,《晚清七十年》可以说是浪得虚名之作,硬伤太多,盛名之下,其实难副。本文
拟引用可靠史料和学界研究成果,略举数例,暴露唐氏史学功力的不足,读者自可举一
反三,重估该书的实际价值。近几十年晚清史研究成绩斐然,史料整理和考证方面成绩
更加突出,已非唐氏所能想见。
本文所引唐德刚《晚清七十年》原文,用的是远流版五卷本,为免繁琐,仅注出册数和
页码,如第四册第87页,注作“四,87”。
(1)李鸿章 “李鸿章是荣禄的政敌。... 阅读全帖
b****a
发帖数: 4465
13
中国金融史之换视角检据与思考(续三)
三多
我一直说中国近代史里充满了神奇,外债就是一个。当你看到上面的文字而痛心疾
首时,我告诉你,没有必要,外债这个事,中国没吃亏。历年的外债和我们还本付
息的数据就不罗列了。只说总账吧,到1936年为止,中国外债实收共15亿两。 还本
付息共15亿两。抗战后,中国止付了外债,从此再也没续付过,当初担心子子孙孙
还不清的债,事实上两厢结清,中国一分钱也没有多付出去过。之所以会这样的原
因,以后再说。
中国真正吃亏的是二次大的赔款,马关条约赔款和庚子赔款。 马关
条约2.4亿两转成了债务。庚子赔款从1902年到1936年一共赔出6.36亿两,8.8亿元。
这个过程可以分成三部分:1917年前的16年是第一部分。这段时间内各国都是赔足
的。一共赔出5亿元。这笔钱各国是实收的。中国参战后,德,俄,奥三国就不再支
付了。这三家是大头,占50%的赔款。本来一战结束到1922年这段时间里银猛涨,金
狂跌,对中国还债是极为有利的,但是为了引诱中国参战,列国与中国有约,愿意
让中国缓赔。所以1918年到1924年这7年里只赔了3540万元。这笔钱各国政府也是实
收的... 阅读全帖
s*******n
发帖数: 10426
14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国人历史观的几个笑柄
文/冯学荣,作家,著有《日本为什么侵华》、《中国历史的侧面Ⅱ》、《亲历北洋》等
由于写史的原因,常与国人谈论历史,当然免不了争得面红耳赤的时候。一
开始还以为是国人接收的历史信息出了问题,久而久之,发现问题并不仅仅在于信息的
吸收,而是在于思维方式本身出了问题,今晚闲暇,特下笔谈谈这个问题,提醒一下,
所谓诤友,知无不言,希望能使国人开窍一些,聪明一点,别再自欺欺人。
笑柄一:“我可以反帝,你不能独立”
中国有不少所谓的文化人、历史爱好者,每当谈起外蒙古独立这段历史,
往往不约而同地发表这么两点看法:1、国民政府无能,丢掉了外蒙古;2、新中国太反
动了,竟然支持外蒙古独立。
这些所谓“文化人”,在说这些话的时候,显然有一个假设的前提:外蒙
古自古以来属于中国,外蒙古人民独立是非法的。
事实上呢?——事实上,外蒙古在明朝乃至以前,都不是中国人的地盘,
外蒙古在清朝初年归顺了大清帝国,是慑于大清帝国的武力,1912年大清帝国通过《清
帝退位诏书》、将外蒙古“转让”给中华民国,这件事并没有征得外蒙古人民的... 阅读全帖
a****e
发帖数: 9589
15
By 冯学荣:
由于写史的原因,常与国人谈论历史,当然免不了争得面红耳赤的时候。一开始还以为
是国人接收的历史信息出了问题,久而久之,发现问题并不仅仅在于信息的吸收,而是
在于思维方式本身出了问题,今晚闲暇,特下笔谈谈这个问题,提醒一下,所谓诤友,
知无不言,希望能使国人开窍一些,聪明一点,别再自欺欺人。
笑柄一:“我可以反帝,你不能独立”
中国有不少所谓的文化人、历史爱好者,每当谈起外蒙古独立这段历史,往往不约而同
地发表这么两点看法:1、国民政府无能,丢掉了外蒙古;2、新中国太反动了,竟然支
持外蒙古独立。
这些所谓“文化人”,在说这些话的时候,显然有一个假设的前提:外蒙古自古以来属
于中国,外蒙古人民独立是非法的。
事实上呢?——事实上,外蒙古在明朝乃至以前,都不是中国人的地盘,外蒙古在清朝
初年归顺了大清帝国,是慑于大清帝国的武力,1912年大清帝国通过《清帝退位诏书》
、将外蒙古“转让”给中华民国,这件事并没有征得外蒙古人民的同意,外蒙古人民显
然是有权不接受的。换句话说,外蒙古人民有权独立。掷地有声。
中国近代史的一个主旋律是:反帝救国,独立自主。中国人要反对殖民,要争取独... 阅读全帖
g*******1
发帖数: 6009
16
【 以下文字转载自 ChinaNews 讨论区 】
发信人: goodegg01 (goodegg), 信区: ChinaNews
标 题: 中共老人上书全国人大要求言论自由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Oct 13 17:56:55 2010, 美东)
中共老人上书全国人大要求言论自由
http://politics.dwnews.com/news/2010-10-12/56541614-2.html
发起人(23人):
李 锐(前中央组织部常务副部长,中共十二届中央委员,十二、十三届中顾委委员。)
胡绩伟(前《人民日报》社长、总编辑,第六、七届全国人大常委,全国新闻学会联合
会会长)
江 平(原政法大学校长、终身教授,七届人大常委、人大法律委员会副主任)
李 普(原新华社副社长)
周绍明(原广州军区政治部副主任)
钟沛璋(原中宣部新闻局局长)
王永成(上海交通大学教授,欧洲科学、艺术与人文研究院通讯院士)
张忠培(故宫博物院研究员,原院长,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
杜 光(原中共中央党校教授)
郭道晖 (原《中国法学》杂志社总编辑)
萧 默(原中国艺术研究院建筑艺术研究所... 阅读全帖
w****2
发帖数: 12072
17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ao_and_Deng 俱乐部 】
发信人: wlwl12 (戒网), 信区: Mao_and_Deng
标 题: 陈晓平:唐德刚的硬伤太多了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Jul 20 01:17:58 2014, 美东)
自1999年岳麓书社推出了超级减肥版的《晚清七十年》以来,该书被无数名人非名人反
复推荐,俨然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必读书”,唐氏也被捧上了神坛。由于“糖粉”阵容
强大,批评的声音几被淹没。虽然唐德刚关于北洋海军“主炮晾衣”一说,已被海军史
研究者陈悦驳得体无完肤,多数人并没有意识到唐氏治学粗疏,是一以贯之。从专业角
度看,《晚清七十年》可以说是浪得虚名之作,硬伤太多,盛名之下,其实难副。本文
拟引用可靠史料和学界研究成果,略举数例,暴露唐氏史学功力的不足,读者自可举一
反三,重估该书的实际价值。近几十年晚清史研究成绩斐然,史料整理和考证方面成绩
更加突出,已非唐氏所能想见。
本文所引唐德刚《晚清七十年》原文,用的是远流版五卷本,为免繁琐,仅注出册数和
页码,如第四册第87页,注作“四,87”。
(1)李鸿章 “李鸿章是荣禄的政敌。... 阅读全帖
T*******n
发帖数: 71
18
本文试图将中国知识分子——略相当于古之“士”——的精神演变从一个角度理出一条
脉络,探求出路。重点在思想文化,不可能涵盖一切,当然也不可能孤立于大的历史发
展背景。
中国“士”的黄金时期在春秋战国,真正的“百家争鸣”发源于此时。至今国人引
以自豪的“几千年的辉煌”,从思想层面说,实际上就是那个时期所创造以及后来的流
风余韵。自从秦始皇建立大一统专制制度,到汉武帝废黜百家独尊一家之后,思想开始
受到禁锢,难以出现在平等基础上的、充分自由的“百家争鸣”,但文化学术也还有一
定的发展空间。中国农耕文明达到的高度和精致程度为世界之最,适应这一文明的专制
皇朝制度也设计周到、高度成熟。所以凭武力征服中原的游牧民族都在文化和制度上被
汉化。又由于地理的特点,可以长期封闭,“六合之外,姑存不论”。今天人们津津乐
道的所谓中国是唯一未中断的文明古国,原因在此。所以笔者常说中华民族早熟、早慧。
一般欧洲史家把欧洲近代史从15世纪中叶算起,因为那时开始出现与中古告别的文
艺复兴、宗教改良,以及各种新思潮,为后来的启蒙思想家提供资源。中国的近代史始
于19世纪中叶,从那时起,极端封闭的社会被打开了一个口子,... 阅读全帖
s*******n
发帖数: 10426
19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国人历史观的几个笑柄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History 讨论区 】
发信人: swordsman (真の猛士), 信区: History
标 题: 国人历史观的几个笑柄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Apr 24 14:06:28 2015, 美东)
文/冯学荣,作家,著有《日本为什么侵华》、《中国历史的侧面Ⅱ》、《亲历北洋》等
由于写史的原因,常与国人谈论历史,当然免不了争得面红耳赤的时候。一
开始还以为是国人接收的历史信息出了问题,久而久之,发现问题并不仅仅在于信息的
吸收,而是在于思维方式本身出了问题,今晚闲暇,特下笔谈谈这个问题,提醒一下,
所谓诤友,知无不言,希望能使国人开窍一些,聪明一点,别再自欺欺人。
笑柄一:“我可以反帝,你不能独立”
中国有不少所谓的文化人、历史爱好者,每当谈起外蒙古独立这段历史,
往往不约而同地发表这么两点看法:1、国民政府无能,丢掉了外蒙古;2、新中国太反
动了,竟然支持外蒙古独立。
这些所谓“文化人”,在说这些话的时候,显然有一个假设的前提:外蒙
古自古以来属于中国,外蒙古人民独立是非法的。... 阅读全帖
M******a
发帖数: 6723
20
https://www.1xuezhe.exuezhe.com/QK/art/605629
第一作者:尹广明
作者简介:尹广明,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博士研究生,天津 300350
人大复印:《中国现代史》2016 年 07 期
原发期刊:《近代史研究》2016 年第 20162 期 第 39-55 页
关键词: 远东华人/ 内务人民委员部/ 中苏交涉/
摘要:1937年底至1938年上半年,苏联以巩固边防安全为由,清肃远东地区“不可靠”
民族,半年内罗织罪名抓捕中国人1万余名,远东华人群体为之震怖。中国驻苏使领机
构要求停止滥捕,但苏联态度强硬。中方虽与苏方进行了艰苦交涉,但时值全面抗战爆
发不久,国民政府渴望获得苏联援助,故在交涉过程中投鼠忌器,亦未向国内媒体透露
苏联在远东排华之事。为尽量减少华侨所遭痛苦,最后只得寻求妥协办法。不过,经两
国交涉,且因国际形势变化,苏方态度有所软化,并最终下令停止从远东地区强迫迁移
中国人,准许他们“自愿”迁往新疆,但这种所谓“自愿”迁移本质上依然带有强制性
。已被定罪的华人多数并未因中苏交涉而被释放,其中更有3000多人被处决。
19世纪末20世纪初... 阅读全帖
g*******1
发帖数: 6009
21
【 以下文字转载自 ChinaNews 讨论区 】
发信人: goodegg01 (goodegg), 信区: ChinaNews
标 题: 中共老人上书全国人大要求言论自由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Oct 13 17:56:55 2010, 美东)
中共老人上书全国人大要求言论自由
http://politics.dwnews.com/news/2010-10-12/56541614-2.html
发起人(23人):
李 锐(前中央组织部常务副部长,中共十二届中央委员,十二、十三届中顾委委员。)
胡绩伟(前《人民日报》社长、总编辑,第六、七届全国人大常委,全国新闻学会联合
会会长)
江 平(原政法大学校长、终身教授,七届人大常委、人大法律委员会副主任)
李 普(原新华社副社长)
周绍明(原广州军区政治部副主任)
钟沛璋(原中宣部新闻局局长)
王永成(上海交通大学教授,欧洲科学、艺术与人文研究院通讯院士)
张忠培(故宫博物院研究员,原院长,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
杜 光(原中共中央党校教授)
郭道晖 (原《中国法学》杂志社总编辑)
萧 默(原中国艺术研究院建筑艺术研究所... 阅读全帖
R*****g
发帖数: 682
22
我们中国人,对于中国和世界历史相互关系的认识,通常从康熙时代开始,便会陷
入两个相关的“历史错觉”。
错觉之一,认为康熙是清朝最有作为的一位封建帝王。如果把中国的大门关起来看
,的确是这样,康熙很有作为;但如果把康熙放到当时的世界范围内去看,则另当别论
了。评价一位决定和影响国家命运的历史人物,不能撇开他所处时代的世界发展潮流这
个参照系。康熙在位长达60年(公元1662—1722年),正处于17、18世纪之交。这一时期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遥远的欧洲,英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孕育了工业革命。对于西方世
界正在发生的这场历史性巨变,反应灵敏与迟钝,可以举出一例来进行比较。康熙四十
二年(公元1703年)五月,和康熙同时代的沙皇彼得一世,正在北方海边荒滩上搭建一座
小木屋,他要在这个小工棚内住下,亲自指挥大批劳工在涅瓦河出海口的三角洲上建造
一座“开放口岸”,以大量引进西欧列强自工业革命以来所取得的各种先进成果。彼得
一世登基时,沙俄尚处在封建农奴制阶段,中国清朝的封建制度比沙俄“先进”。但彼
得一世受到欧洲工业革命的震撼,激发了他强烈的变革图强思想。为此,他一反历代沙
皇认为出访别国是“低三... 阅读全帖
R*****g
发帖数: 682
23
我们中国人,对于中国和世界历史相互关系的认识,通常从康熙时代开始,便会陷
入两个相关的“历史错觉”。
错觉之一,认为康熙是清朝最有作为的一位封建帝王。如果把中国的大门关起来看
,的确是这样,康熙很有作为;但如果把康熙放到当时的世界范围内去看,则另当别论
了。评价一位决定和影响国家命运的历史人物,不能撇开他所处时代的世界发展潮流这
个参照系。康熙在位长达60年(公元1662—1722年),正处于17、18世纪之交。这一时期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遥远的欧洲,英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孕育了工业革命。对于西方世
界正在发生的这场历史性巨变,反应灵敏与迟钝,可以举出一例来进行比较。康熙四十
二年(公元1703年)五月,和康熙同时代的沙皇彼得一世,正在北方海边荒滩上搭建一座
小木屋,他要在这个小工棚内住下,亲自指挥大批劳工在涅瓦河出海口的三角洲上建造
一座“开放口岸”,以大量引进西欧列强自工业革命以来所取得的各种先进成果。彼得
一世登基时,沙俄尚处在封建农奴制阶段,中国清朝的封建制度比沙俄“先进”。但彼
得一世受到欧洲工业革命的震撼,激发了他强烈的变革图强思想。为此,他一反历代沙
皇认为出访别国是“低三... 阅读全帖
w****2
发帖数: 12072
24
来自主题: _Mao_and_Deng版 - 陈晓平:唐德刚的硬伤太多了
自1999年岳麓书社推出了超级减肥版的《晚清七十年》以来,该书被无数名人非名人反
复推荐,俨然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必读书”,唐氏也被捧上了神坛。由于“糖粉”阵容
强大,批评的声音几被淹没。虽然唐德刚关于北洋海军“主炮晾衣”一说,已被海军史
研究者陈悦驳得体无完肤,多数人并没有意识到唐氏治学粗疏,是一以贯之。从专业角
度看,《晚清七十年》可以说是浪得虚名之作,硬伤太多,盛名之下,其实难副。本文
拟引用可靠史料和学界研究成果,略举数例,暴露唐氏史学功力的不足,读者自可举一
反三,重估该书的实际价值。近几十年晚清史研究成绩斐然,史料整理和考证方面成绩
更加突出,已非唐氏所能想见。
本文所引唐德刚《晚清七十年》原文,用的是远流版五卷本,为免繁琐,仅注出册数和
页码,如第四册第87页,注作“四,87”。
(1)李鸿章 “李鸿章是荣禄的政敌。李之下放广州就是受荣禄排挤而去的。”(四,
87)
(2)“命于式枚草遗折荐袁世凯代己为直隶总督”(四,184)
(3)翁同龢 和李鸿章“平分朝政”?
(4)“是康、梁等激进派的家长与护法”?
(5)罢官出于光绪帝主动
(6)戊戌年仍享有“独对”之权?
(7... 阅读全帖
G********C
发帖数: 456
25
胡志伟
1923年2月20日,孙中山先生应香港大学校监、港督葛罗斯汾之邀前往发表演说。当何
东爵士陪同中山先生进入大礼堂时,全体学生与来宾起立鼓掌欢迎,达数分钟之久,且
挥动帽子,欢呼声与拍凳声夹成一片。港大学生会主席何世俭首先致欢迎词云:“用任
何言语介绍孙中山先生皆无必要,因孙中山先生的名字就是中国的同义字,孙中山先生
的经历如用书本记载下来,无疑的将是最吸引人的事迹,如果爱好自由是伟大的考验,
那么孙中山先生将与伟大共存,因此现在我们面前的,就是这么一位中国的伟人,一个
真正的君子,和一个胸怀广阔的爱国者”。 (1)
这是上世纪20年代,居住香港的知识份子对孙中山先生的评语。 17年后,在陪都重庆
的国民政府明令全国,尊称孙中山先生为国父。再过16年,毛泽东主席发表《纪念孙中
山先生》(2)一文,盛赞他“是中国革命民主派的旗帜”“全心全意地为了改造中国而
耗费了毕生的精力,真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又说:“我听过他多次讲演,感到他
有一种宏伟的气魄。从他注意研究中国历史情况和当前社会情况方面,知道他是很虚心
的。”对于他的缺点,“这是要从历史条件加以说明,使人理解,不可以苛求于前... 阅读全帖
k******k
发帖数: 6800
26
北洋,乃至晚清的历史,是国共两党同时抹黑的重灾区。
现在发现,学界对这一段的真相清理做的越来越好了!
加油!
北京政府对旧俄条约权益的清理,1917—1922
唐启华
原文出处:《文史哲》2009年第5期
摘要:旧俄于清末民初在华取得许多条约特权。1917年十月革命爆发,北京政府及东北
、新疆地方当局,于1917至1922年间相机收回大部分旧俄在华条约权益,造成既定事实
,为日后《中俄协定》苏联原则上放弃条约特权奠定下坚实的基础。在此过程中,北京
政府与东北、新疆地方当局的协力合作,值得注意。北京外交团担心条约权益受损,常
干涉中方的清理行动,北京政府虽作了部分让步,但在主权攸关部分,则能坚持立场。
藉由对北京政府清理旧俄条约权益之考察,可增进学界对北洋外交的理解,并可对苏俄
“主动”广自愿”放弃旧俄在华条约特权之旧说,作适度的修正。
关键词:中俄协定;不平等条约;外交档案;中外关系
以往学界多认为,旧俄(或称帝俄、沙俄)在华条约特权系苏俄“主动”、“自愿”放
弃,先于1919、1920年两度宣言,后在1924年5月《中俄协定》中正式承认:“将中国
政府与前俄帝国政府所订立之一切公约、... 阅读全帖
b****e
发帖数: 119
27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我的在线历史文献库
在线历史文献
2002-11-12
http://www.cs.iastate.edu/~baojie/history/histbook.htm
世界历史 | 国别史 | 世界史专题 | 中国通史 | 中国断代史 | 中国史专题 | 二十六史
| 历史典籍 | 百科全书与工具书 | 共运资料 | 中国当代史料 | 其他
世界历史
简明世界通史(上) (下)
世界史·古代史(上卷) (下卷) 世界史·近代史(上卷) (下卷) 世界史·现代史(上卷)
(下卷)
世界通史·当代卷 古代卷 中世纪卷 近代卷(上) 近代卷(下) 现代卷
世界上古史
世界中古史
世界近代史
世界近代史2
世界当代史
新编世界当代史
国别史
荷马史诗
罗马史纲要
阿拉伯通史(上册) (下册)
澳洲史
德国史纲
法国通史简编
非洲通史古代卷 近代卷 现代卷
加拿大通史简编
近代英国史
日本近代史
苏联史纲CCCP(1953—1964)
世界史专题
佛教史
中国通史
白寿彝中国通史(01) (02) (03) (04) (05) (06) (08) (09) (10) (13) (14) (17)
(18)
中国通史
x****o
发帖数: 29677
28
早在1931年9月20日张学良与某外报记者谈话时,就已经说得很清楚,他宣称:9月18日
夜,日军“向北大营驻军施行攻击,我军抱不抵抗主义,毫无反响,日兵竟敢侵入营房
,举火焚烧,并将我军驱逐出营。”“北大营我军,早令收缴军械,存于库房。”“当
日军进攻消息传来时,立时又下令收缴军械,不得作报复行动。故当日军开枪与机关枪
并用炮轰北大营与其他各处时,中国军队并无有组织之报复行为。”
张学良在1990年6月和8月两次接受日本NHK电视台记者公开采访,谈及“九一八”事变
时曾坦承:“我当时没想到日本军队会那么做,我认为日本是利用军事行动向我们挑衅
,所以我下了不抵抗命令……我对‘九一八’事变判断错误了。”当日本记者问他是不
是接受了蒋的命令时,张回答:“我不能把‘九一八’事变中不抵抗的责任推卸给国民
政府,是我自己不想扩大事件,采取了不抵抗的政策。”
而相反,中国近代史宣称是蒋介石下令张学良不抵抗,其来源有:
一:1947年,冯玉祥在《我所认识的蒋介石》一书当中,铁口咬定,九一八事变张学良
的不抵抗决定,只是在执行蒋介石的命令
二:张学良机要秘书郭维城回忆“九一八事件当晚,蒋介石曾十多次电函... 阅读全帖
r*****y
发帖数: 53800
29
可能现在改了吧?以前我记得就是画到1919五四运动为止。
按照中国大陸官方馬克思主義史学的习惯分法,中国近代史起於1840年的鸦片战争,結
束於1919年的五四运动,又稱為「旧民主主义革命」時期。但最近的大陆学者和官方的
观点,中国近代史时期划分的标志,应该能全面地反映出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
演变过程。因此应当将自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至1949年9月底,中国半殖民地、半封
建社会演变的完整过程,去作为中国近代史划分的标志。并且,目前中国多数教科书也
是按照1840-1949年来定义的,具体原因是,编写教科书的学者认为:时代的分割应是
由社会性质的改变来确定的,例如西欧的古典文明时代和中古文明时代(基督教文明时
代)就是以政权性质和社会财产归属依据(教会神权和皇家统治权)来分割的,政权的
交替引起了社会性质的变化,这虽不及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社会变化那么明显,但是精
神统治和权力统治两种制度足以成为分割依据。 恰如其谈地,鸦片战争的爆发,包括
签订的《南京条约》,使中国由独立的封建国家,开始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并且直到最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签订《辛丑条约》,中国完全陷入半... 阅读全帖
G********C
发帖数: 456
30
胡志伟
1923年2月20日,孙中山先生应香港大学校监、港督葛罗斯汾之邀前往发表演说。当何
东爵士陪同中山先生进入大礼堂时,全体学生与来宾起立鼓掌欢迎,达数分钟之久,且
挥动帽子,欢呼声与拍凳声夹成一片。港大学生会主席何世俭首先致欢迎词云:“用任
何言语介绍孙中山先生皆无必要,因孙中山先生的名字就是中国的同义字,孙中山先生
的经历如用书本记载下来,无疑的将是最吸引人的事迹,如果爱好自由是伟大的考验,
那么孙中山先生将与伟大共存,因此现在我们面前的,就是这么一位中国的伟人,一个
真正的君子,和一个胸怀广阔的爱国者”。 (1)
这是上世纪20年代,居住香港的知识份子对孙中山先生的评语。 17年后,在陪都重庆
的国民政府明令全国,尊称孙中山先生为国父。再过16年,毛泽东主席发表《纪念孙中
山先生》(2)一文,盛赞他“是中国革命民主派的旗帜”“全心全意地为了改造中国而
耗费了毕生的精力,真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又说:“我听过他多次讲演,感到他
有一种宏伟的气魄。从他注意研究中国历史情况和当前社会情况方面,知道他是很虚心
的。”对于他的缺点,“这是要从历史条件加以说明,使人理解,不可以苛求于前... 阅读全帖
T*****y
发帖数: 18592
31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说点儿意见,严肃的
历史版应该分开,近代史就去近代史,近代史可以把主题定在中国史辛亥革命及以后,
外国历史定在一次大战及以后。古代史就去古代史。两个版在overlap的地方,不必太
计较,但是过于越界的东西,还是要严格控制的。
现在单一历史版的主要问题,是近代史完全压制了古代史,中国史基本压制外国史,政
治污水基本压制历史,更不要说历史小说那些东西了。使得本版极其单调、污秽、无聊
。历史版变成了国共骂战版,变成了中国新闻版。不分版,光是靠着版主,没法儿弄。
分开以后,李将军和老虎肉们,也老有所终,壮有所用, 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
,皆有所养。岂不皆大欢喜。
这个事儿,俺以前就提过,不过老邢和钻风的眼光,太不行了。
t**g
发帖数: 784
32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四十年编成民国史
http://epaper.bjnews.com.cn/html/2011-09/01/content_270276.htm?
本报讯 (记者朱桂英)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民国史研究室主持编纂的《
中华民国史》(全三十六册),2011年7月由中华书局出版。《中华民国史》是国家出
版基金资助项目,全书分为三个部分,即:《中华民国史》(十六册)、《中华民国史
大事记》(十二册)、《中华民国史人物传》(八册),共约2000余万字。
奠定民国研究基础
这套书是国内首部以“中华民国史”冠名的多卷本著作,也是国内最早的系统梳理民
国史的学术工程,它的出版,意味着国内民国史研究领域,首次拥有了完整的中华民国
史权威作品,奠定了“中华民国”这一史学研究学科的基础。
《中华民国史》的论述时段,上起1894年孙中山创建兴中会,领导反清革命,下迄
1949年国民党败退台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其写作时间以及出版时间跨度都较大。
1971年,周恩来总理亲自指示,将民国史研究列入国家出版规划,中国科学院(今中
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负责组织实施此项计划。时任近代史研究所副所长的著名
史学家李新先生,受... 阅读全帖
m*****y
发帖数: 40
33
原文链接 http://is0.eu/5f
读李剑农先生这本《中国近百年政治史》,是因为一些争论:辛亥百年纪念,乃至百年
纪念之前的近些年,一直有些声浪指责革命党,指责孙中山先生,认为如果他不一而再
再而三地革命,晚清的政治会因着立宪派的改良而逐渐好转,而这一百年的中国会更加
顺利,承受更少的伤痛。
在百年纪念前读到余英时先生的文章,他指出当时是因为 立宪派改良的路已经走不通
啦,革命成为唯一的选择,并推荐读者阅读 李剑农先生这本《中国近百年政治史》。
对于辛亥革命前后的近代史,我的了解仅限于教科书与徐中约先生的《中国近代史》、
郭廷以先生的著作 《近代中国史纲》。教料书有关这段历史的每一页,都令我心中期
待“永不谋面”,快速翻过,好在这段内容在官方考试的要求也是希望读者知道得越少
越好,愈糊涂愈佳。郭 廷以的著作是客观罗列事实,由读者自行评判,较少史论;徐
先生写作这本《中国近代史》暗怀一种目的是希望写出中国在近代以来面对外侮与内乱
,主动寻找应对的过程。这两位的著作自是佳作,然而,读后能令我对自1840年至1920
年代以来中国政治势力的演变、源流、中国所面临的道路、取舍及其后果而... 阅读全帖
k******k
发帖数: 6800
34
【 以下文字转载自 ChinaNews 讨论区 】
发信人: kirklook (海日克星哈哈哈!), 信区: ChinaNews
标 题: 政大牛人唐启华老师的论文! 北洋修约史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Feb 3 18:27:14 2012, 美东)
北洋,乃至晚清的历史,是国共两党同时抹黑的重灾区。
现在发现,学界对这一段的真相清理做的越来越好了!
加油!
北京政府对旧俄条约权益的清理,1917—1922
唐启华
原文出处:《文史哲》2009年第5期
摘要:旧俄于清末民初在华取得许多条约特权。1917年十月革命爆发,北京政府及东北
、新疆地方当局,于1917至1922年间相机收回大部分旧俄在华条约权益,造成既定事实
,为日后《中俄协定》苏联原则上放弃条约特权奠定下坚实的基础。在此过程中,北京
政府与东北、新疆地方当局的协力合作,值得注意。北京外交团担心条约权益受损,常
干涉中方的清理行动,北京政府虽作了部分让步,但在主权攸关部分,则能坚持立场。
藉由对北京政府清理旧俄条约权益之考察,可增进学界对北洋外交的理解,并可对苏俄
“主动”广自愿”放弃旧俄在华条约特权之... 阅读全帖
k******k
发帖数: 6800
35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东宁要塞的战斗
又见一个特殊材料制成的脸皮,党国教育生产线上专门生产这种东西哦
你倒想谈近代史,你也得会啊,哈哈哈哈哈,都是文学作品啊
一,我没说过“近代史史料都被封锁么,都是故事么”
我没说过~我没说过~哈哈哈哈哈,
发信人: wangshiguer (??), 信区: History
标 题: Re: taishici 封 sinta 在 History 版 (转载)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Mar 26 15:55:05 2012, 美东)
那算了,近代史很多材料不公开,剩下的文学作品对我来说不太算史料。我看前面争说
儒学,我以为哪方面的历史功底很深呢。
二,我说了近代史我不跳
我不跳我不跳我就不跳,哈哈哈哈,站在坑外面谈“文学作品”
发信人: wangshiguer (??), 信区: History
标 题: Re: 毛泽东蒋介石有一点特象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Mar 27 11:23:02 2012, 美东)
举例说说蒋没干过,毛干过的事例看看,我很奇怪为什么要对搞政治的人诉求道德,单
纯从背信弃义四个字来说,杜月笙起码是被蒋给负了。(杜月笙也不是好... 阅读全帖
w*********r
发帖数: 613
36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东宁要塞的战斗
一,你的意思,我说的内容即便是和近代史无关,只是涉及史料性质定义,只要是在近
代史帖子主帖之下就算是跳近代史坑了是吗?二,你的意思是近代史即便是包括了近代
人物的一些评价,不涉及具体史料争辩也算是近代史的坑是么?这个是不是你的定义?
三,那段内容我们拿到公开的地方你让人翻译一下,看看是不是你说的意思?另外,杨
奎松沈志华的东西,我看,但是结论性的东西我有赞同的,有反对的。如果让我说,杨
奎松和沈志华的东西有一部分确实算不上史书的档次,很多是属于分析类的,这种分析
类的就很自然的变成了评论文章,算不得史书级别的史料。而且,我没说过他们的东西
都不是史料。言尽于此,我不参合了,你最开始那段,我要新开一贴,看看是不是所有
人都是按照你这么理解我这句话的,如果是,那么我面壁回去重修小学语文。
k******k
发帖数: 6800
37
又见一个特殊材料制成的脸皮,党国教育生产线上专门生产这种东西哦
你倒想谈近代史,你也得会啊,哈哈哈哈哈,都是文学作品啊
一,我没说过“近代史史料都被封锁么,都是故事么”
我没说过~我没说过~哈哈哈哈哈,
发信人: wangshiguer (??), 信区: History
标 题: Re: taishici 封 sinta 在 History 版 (转载)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Mar 26 15:55:05 2012, 美东)
那算了,近代史很多材料不公开,剩下的文学作品对我来说不太算史料。我看前面争说
儒学,我以为哪方面的历史功底很深呢。
二,我说了近代史我不跳
我不跳我不跳我就不跳,哈哈哈哈,站在坑外面谈“文学作品”
发信人: wangshiguer (??), 信区: History
标 题: Re: 毛泽东蒋介石有一点特象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Mar 27 11:23:02 2012, 美东)
举例说说蒋没干过,毛干过的事例看看,我很奇怪为什么要对搞政治的人诉求道德,单
纯从背信弃义四个字来说,杜月笙起码是被蒋给负了。(杜月笙也不是好... 阅读全帖
v**e
发帖数: 8422
38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船政学堂【1】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2 讨论区 】
发信人: vuse (vuse), 信区: Military2
标 题: 船政学堂【1】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Jul 7 18:30:46 2014, 美东)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erhovqAj8U#t=11
《船政学堂》:一部船政史 半部中国近代史
发表时间:2014-07-06 08:47来源:光明日报 字体:[大][中][小] [打印] [关闭]
10秒钟的画面,常常是一两个小时换来的。为一个好角度,演员摄像一起忙。 资料图片
“船政学生车间实习”拍摄地就是当年马尾船厂真实历史遗存。 资料照片
本期主题
6月24日,光明日报社、中央电视台、福建省委宣传部、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在京
召开大型纪录片《船政学堂》看片会。看片会上,《船政学堂》获得与会专家学者的充
分肯定,福建省委常委、宣传部长李书磊致辞。中央电视台总编辑罗明、《光明日报》
副总编辑李春林、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文艺报》总编辑阎晶明、中国传媒大学教授
胡智锋、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王晓秋等... 阅读全帖
s******n
发帖数: 459
39
【 以下文字转载自 PKU 讨论区 】
发信人: sunnyyen (你心头永远的痛), 信区: PKU
标 题: 雷光汉:关于沈元的一封信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Jul 31 21:12:47 2014, 美东)
沈蓓姐姐:
你好,并问候你全家亲人,转致我的敬意和哀思。请允许我以“姐姐”来称呼你,
因为我和你遇难的小弟沈元从1956年开始就是老同学,亲如兄弟,无话不谈,并接受了
他不少学识上、物质上的帮助。直到现在,每年清明、冬至我都要摆酒设桌来祭奠我的
父母兄弟和他。他的年轻的音容笑貌、谈吐和柔和清脆、句句皆文章的话语,几十年来
一直都留在我的眼前,响在我的耳边。
1955年9月我们考入北大历史系(他是全国文科第一名),在新生座谈会上就认识
了他。第一年我们住在一栋二楼学生宿舍小通楼的一间大房内,以后换到斜对门。因为
我生在湘西石门县山区农村,家里一贫如洗,穿着补丁衣,盖着破被子,土里土气,不
敢和他这位大城市来的时髦同学来往,并没有很多接触,只是在图书馆见面点点头。他
给我的印象是温文尔雅,穿着整齐,谈吐不凡,而功课极好,身边老是有女同学围着他
。1956年春... 阅读全帖
s*******w
发帖数: 2257
40
章立凡 中国历史能否走出死循环?
稿源:南方人物周刊 | 作者:本刊记者 杨政文 发自北京 日期:2012-02-17
“我属于在历史巨变中成长起来的一代,回忆就是咀嚼痛苦。实事求是地梳理和反省历
史,有助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这是个常识问题。对读者而言,我所能做的工作就是—
—还原历史,奉献常识”
章立凡(图/本刊记者 梁辰)
近代史所工作期间,与合作学者包子衍(右)、焦静宜(左)合影 (80年代,扬州)
2011年12月,左起:袁伟时、章立凡、贺卫方
2011年6月,七君子后人在苏州女子监狱旧址合影
2009年10月 与同学史铁生(右)插友阿城(中)
2010年7月,与胡德平交谈
风暴下的心灵早熟
1977年6月13日,北京医院地下室,备受折磨的中国民主建国会创始人章乃器辞世。
或许是父子间的心灵感应,“文革”中被打成“反革命”而身陷囹圄的章立凡,梦见父
亲“熟睡在床上一动不动”,“我担心他已停止了呼吸。他枕下有3张白纸,我抽出了
其中的一张,上面竟一个字也没有”。后来,母亲到监狱探视章立凡,印证了这一噩耗。
章乃器,1957年与章伯钧、储安平和罗隆基并列为中国“四大右派”,毛泽东甚...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41
N年前,我开写了《红与黑:林则徐评传》,但我特别想知道,台湾的中学历史教材,
是如何评价林则徐的。问题是,同一片天空,不同一个梦想,蜗居河南安阳的我,买不
来台湾的中学历史教材。记得自己当时病急乱投医,见人就问。
有朋友说,广东福建那边有台侨子弟学校,你可以从那边入手;有朋友说,你看谁去台
湾旅游,让谁给你捎好了,只是不知道海关能否通过;最后还是朋友托他在大陆做生意
的台湾朋友,台湾朋友又托他的妻子帮我买了书,然后这位台湾朋友回家探亲时帮我带
了回来。
由于辗转托人,所以带回来的《高级中学历史·革新版》(三民书局中华民国2006年版
)只有下册,而没有上册。所幸下册一开场就是第十一章《鸦片战争前的中国》,恰好
论及林则徐。
仔细看了看,有关林则徐的章节讲得很简略,只有事实判断——道光派林则徐禁烟了,
然后林则徐在虎门海滩销烟;没事价值判断——“睁眼看世界第一人”、“伟大的民族
英雄”、“大长中国人民的志气大灭外国人的威风”、“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
的伟大胜利,它沉重地打击了英国侵略者的气焰,向全世界表明了中国人民维护民族尊
严和反对外国侵略的坚强意志的决心”……这些器宇轩昂的宏大... 阅读全帖
G********C
发帖数: 456
42
胡志伟
1923年2月20日,孙中山先生应香港大学校监、港督葛罗斯汾之邀前往发表演说。当何
东爵士陪同中山先生进入大礼堂时,全体学生与来宾起立鼓掌欢迎,达数分钟之久,且
挥动帽子,欢呼声与拍凳声夹成一片。港大学生会主席何世俭首先致欢迎词云:“用任
何言语介绍孙中山先生皆无必要,因孙中山先生的名字就是中国的同义字,孙中山先生
的经历如用书本记载下来,无疑的将是最吸引人的事迹,如果爱好自由是伟大的考验,
那么孙中山先生将与伟大共存,因此现在我们面前的,就是这么一位中国的伟人,一个
真正的君子,和一个胸怀广阔的爱国者”。 (1)
这是上世纪20年代,居住香港的知识份子对孙中山先生的评语。 17年后,在陪都重庆
的国民政府明令全国,尊称孙中山先生为国父。再过16年,毛泽东主席发表《纪念孙中
山先生》(2)一文,盛赞他“是中国革命民主派的旗帜”“全心全意地为了改造中国而
耗费了毕生的精力,真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又说:“我听过他多次讲演,感到他
有一种宏伟的气魄。从他注意研究中国历史情况和当前社会情况方面,知道他是很虚心
的。”对于他的缺点,“这是要从历史条件加以说明,使人理解,不可以苛求于前... 阅读全帖
k******k
发帖数: 6800
43
【 以下文字转载自 History 讨论区 】
发信人: kirklook (海日克星哈哈哈!), 信区: History
标 题: 政大牛人唐启华老师的论文!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Feb 3 18:15:39 2012, 美东)
北京政府对旧俄条约权益的清理,1917—1922
唐启华
原文出处:《文史哲》2009年第5期
摘要:旧俄于清末民初在华取得许多条约特权。1917年十月革命爆发,北京政府及东北
、新疆地方当局,于1917至1922年间相机收回大部分旧俄在华条约权益,造成既定事实
,为日后《中俄协定》苏联原则上放弃条约特权奠定下坚实的基础。在此过程中,北京
政府与东北、新疆地方当局的协力合作,值得注意。北京外交团担心条约权益受损,常
干涉中方的清理行动,北京政府虽作了部分让步,但在主权攸关部分,则能坚持立场。
藉由对北京政府清理旧俄条约权益之考察,可增进学界对北洋外交的理解,并可对苏俄
“主动”广自愿”放弃旧俄在华条约特权之旧说,作适度的修正。
关键词:中俄协定;不平等条约;外交档案;中外关系
以往学界多认为,旧俄(或称帝俄、沙俄)在华条约特权系苏俄“... 阅读全帖
g*******1
发帖数: 6009
44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冈村宁次与共军代表会谈
---------------------------------
就在七大召开期间,华中局还对日军作出的试探性接触作了回应,派人直接与日军在华
最高指挥官冈村宁次进行了会谈.
---------------------------------
http://www.zgdsw.org.cn/GB/218997/219021/14817935.html
中国共产党党史研究室
试论抗战后期中国共产党解放沦陷区的战略
王志刚
2011年06月03日10:42
试论抗战后期中国共产党解放沦陷区的战略
王志刚
2011年06月03日10:42
抗战后期,中国共产党制订了以夺取大城市和交通要道为重点的解放沦陷区的战略
。日本投降前后,这一战略曾经在全局范围内付诸实施,但是又因为各种因素的影响而
迅速进行了大的调整。这一战略的制订和实施过程也反映了中国革命进程中一个非常值
得关注的阶段。但是,长期以来,国内学者对于这一战略缺少足够的关注和研究,[1]
本文即试图就这个问题作更为深入的探讨。
一、解放沦陷区战略的提出和初步规划
在抗日战争的初期和中期,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战场的战略重点一直... 阅读全帖
w***u
发帖数: 17713
45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毛粉、蒋粉其实是一样的
就是以为中国近代史是中国的近代史、是中国人的近代史,能出伟人让你们崇拜。我很
悲哀地告诉你们,中国近代是世界近代史上一叶小舟,中国人的命运掌握在别人手里。
世界近代,和别的时代一样,是弱肉强食的年代,但不同的是,技术代差起决定性的作
用,中国恰恰落后了,从达芬奇开普勒伽利略牛顿达尔文以后。中国唯一能有点发言权
的就是凭借自己的尺寸和人口。毛也好,蒋也好,都是棋子,大号的铁托金日成李承晚
阮庭艳。用四匹的话来说,就是共产党国民党都是列宁党。
中国真正站起来,虽然我不是邓轮,还是技术追赶上来的后邓时代。

发帖数: 1
46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从“西学中源”谈起
近代史上的中西交汇——从“西学中源”、洋务运动、近代化和“中学为体、西学
为用”谈起
当西方科学技术开始高速发展之时,中国则是闭关自守、乾嘉学派的发展和“西学
中源说”的流行。这使中国又失去了一次推行近代化的机会。洋务运动引进了近代工业
生产方式方法,中国的近代化进程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任何发生在两种文化之间的这
种传入和吸收,两种文化之间的冲击、碰撞、摩擦,甚至是抵制、抗拒和冲突,都可以
说是难以避免的。即便是仅就科学和技术的层面而论,也是如此。
这种抗拒和抵制,其所采取的表现形式则是各式各样的。“西学中源说”就是表现
形式中的一种。持这种看法的人认为,西学虽有其可取之处,但穷究其源,则是起源于
中国。由于西学的传入最初是以改革历法所引发的,“西学中源说”便也是以天文历法
发其端,又因在中国历、算本是一家,因而也就当然地兼及数学。
最早提出“西学中源说”的有黄宗羲、方以智、王锡阐、梅文鼎等人,乃至清康熙
帝也支持这种看法。“西学中源说”有明末遗民发端于前,又有清帝及其宠幸者倡导、
发挥于后,至清中叶其影响遂逐渐扩大。加上乾嘉时期考求国故的学术空气,清中叶的
“西学中源说”一时... 阅读全帖
c*********d
发帖数: 9770
47
王诗云 短史记 短史记 微信号 tengxun_lishi
功能介绍
腾讯新闻原创栏目《短史记》,疑今察古,鉴往知来。
图:中国代表顾维钧在《联合国宪章》上签字
文 | 王诗云
联合国,可以说是二战最重要的产物。中国得以名列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也可
以说抗战最重要的外交成就。但这一成就的获得,并非一帆风顺。
简略说来,从1941年美英两国签署《大西洋宪章》,到1945年旧金山联合国制宪会议,
联合国的成立,在同盟国内部经历了漫长的博弈过程。在这一过程中,1943年莫斯科会
议所签署的《普遍安全宣言》,和1944年的橡树园会议对“一票否决权”的争论,最为
关键。中国因对抗战的不屈坚持,得以“四强”身份,在《普遍安全宣言》中签名,并
出席橡树园会议。但获得该资格的过程,一波三折。同属四强的英、苏两国,因自身利
益的缘故,对中国列名“四强”颇多非议;惟美国总统罗斯福,坚持立场必欲“使中国
成为大国”。
罗斯福的这种坚持,既有战时的现实考量——譬如,日本偷袭珍珠港后,美国对日宣战
,在其战略计划中,中国有为美国提供空军基地、阻截并消灭日本船队、轰炸日本国土
的价值;①也有战后布局的需要—... 阅读全帖
t**********t
发帖数: 12071
48
来自主题: Military2版 - 看了凤凰大视野的珍宝岛
《喜》书第3页回顾了一段中国近代史,结果也写得不对。书中称十九世纪“英俄两国
的推进,终于在喜玛拉雅山前停住了,它们遇到另一个对手──大清帝国的抵抗”。

这段叙述不符合中国近代史。历史事实是,俄国从来没有推进到喜马拉雅山,英国势
力则并末在山前“停住”,英军在1888年就曾入侵西藏。

《喜》书第4页又写了一段近代史的内容,称:“1904年,印度总督寇松勋爵授命上
尉军官荣赫鹏出使拉萨,签订了《拉萨条约》表示尊重西藏的领土完整。”

这些叙述完全是违背中国近代历史编造,查一下中国近代反侵略斗争史就可知道,当
时臭名昭着的荣赫鹏不是“出使”拉萨,而是率侵略军攻入拉萨。至于荣赫鹏的军衔当
时也不是“上尉”,在这一阶段开始时是中校,后来是上校。至于《拉萨条约》更不是
什么“尊重西藏的领土完整”,条约规定英国在西藏有驻兵权和种种贸易特权,并要控
制西藏的内部事务,等于将西藏变成英印当局的殖民地,纯粹是中国近代史上又一个丧
权辱国的条约。当时清王朝的外务部都电示称:“英约十条,有损主权”,实不知书中
如何编出这么一段话来?书中还使用了“西藏的领土完整”一词,这一用语严重错误,... 阅读全帖
v**e
发帖数: 8422
49
来自主题: Military2版 - 船政学堂【1】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erhovqAj8U#t=11
《船政学堂》:一部船政史 半部中国近代史
发表时间:2014-07-06 08:47来源:光明日报 字体:[大][中][小] [打印] [关闭]
10秒钟的画面,常常是一两个小时换来的。为一个好角度,演员摄像一起忙。 资料图片
“船政学生车间实习”拍摄地就是当年马尾船厂真实历史遗存。 资料照片
本期主题
6月24日,光明日报社、中央电视台、福建省委宣传部、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在京
召开大型纪录片《船政学堂》看片会。看片会上,《船政学堂》获得与会专家学者的充
分肯定,福建省委常委、宣传部长李书磊致辞。中央电视台总编辑罗明、《光明日报》
副总编辑李春林、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文艺报》总编辑阎晶明、中国传媒大学教授
胡智锋、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王晓秋等作了精彩点评。
《船政学堂》由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与福建电视台综合频道联合承制。创作团队耗
时两年多,先后赴福建、台湾、浙江、上海、山东、天津、北京、河北、湖南等地以及
英、法等国采访拍摄。全片以跨国界、跨文化的视角,通过故事化手...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50
近代史上的中西交汇——从“西学中源”、洋务运动、近代化和“中学为体、西学
为用”谈起
当西方科学技术开始高速发展之时,中国则是闭关自守、乾嘉学派的发展和“西学
中源说”的流行。这使中国又失去了一次推行近代化的机会。洋务运动引进了近代工业
生产方式方法,中国的近代化进程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任何发生在两种文化之间的这
种传入和吸收,两种文化之间的冲击、碰撞、摩擦,甚至是抵制、抗拒和冲突,都可以
说是难以避免的。即便是仅就科学和技术的层面而论,也是如此。
这种抗拒和抵制,其所采取的表现形式则是各式各样的。“西学中源说”就是表现
形式中的一种。持这种看法的人认为,西学虽有其可取之处,但穷究其源,则是起源于
中国。由于西学的传入最初是以改革历法所引发的,“西学中源说”便也是以天文历法
发其端,又因在中国历、算本是一家,因而也就当然地兼及数学。
最早提出“西学中源说”的有黄宗羲、方以智、王锡阐、梅文鼎等人,乃至清康熙
帝也支持这种看法。“西学中源说”有明末遗民发端于前,又有清帝及其宠幸者倡导、
发挥于后,至清中叶其影响遂逐渐扩大。加上乾嘉时期考求国故的学术空气,清中叶的
“西学中源说”一时... 阅读全帖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