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阿难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

发帖数: 1
1
【 以下文字转载自 RuralChina 讨论区 】
发信人: feilu (HI), 信区: RuralChina
标 题: 年轻女子爱慕弟子阿难 佛陀如何解决?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Dec 17 13:52:43 2017, 美东)
年轻女子爱慕弟子阿难 佛陀如何解决?(组图)
摩登伽女成水给阿难后,就喜欢上阿难。直至入了佛门,方知悔悟,立志精进实修。图
为印度女子示意图。(图片来源:Adobe Stock)
佛陀的比丘弟子中,长得最英俊的是阿难,他有庄严如满月的面容,有清净的如莲花的
眼睛,加上他更是聪明伶俐,佛陀的许多有应机的说法,他都可以过耳不忘。
阿难要求布施 姑娘心生爱慕
一次,当阿难从一个村庄托钵乞食回来的途中,见到路旁的井边,有一个年轻的姑娘,
正在汲水。阿难因为口渴,就上前要求这位姑娘布施他一钵清净的井水。
这位姑娘名叫摩登伽女,她见阿难要喝水,不敢把水呈献给阿难,只是说:“尊者,以
我的身份并不配给您这样王族的出家人敬水,这样,会降低你的身份。”
阿难诚恳的说:“你不要这样看我,我已是沙门,在我眼里谁都平等,在我心里没有贵
贱之分,我实在口渴... 阅读全帖
G**W
发帖数: 1865
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阿难七梦经》
《阿难七梦经》
阿难尊者(释迦牟尼佛大弟子之一,在释迦牟尼佛身边做了二十七年的侍者)在舍卫城
时,做了七个异样的恶梦:
(一)梦见广阔的水面都被烈火燃烧起来,而且火焰直冲天上。
(二)梦见太阳将沉没,娑婆世界呈现一片黑暗,天上没有任何一颗星星。
(三)梦见出家僧尼堕落于大坑中,在家人踏在他们的头上。
(四)梦见茂密的森林,有很多的山猪,挖掘着旃檀大树的树根。
(五)梦见自己头顶须弥山,而不觉得重。
(六)梦见大象厌弃小象。
(七)梦见百兽之王的狮子死去,名花洒在头上,禽兽仍然恐怖远离,但不久其身内生
虫,还食狮子肉。
阿难不解,来问于释迦牟尼佛。
释迦牟尼佛对阿难说:
“你的第一个梦梦见广阔的水面都被烈火燃烧起来,而且火焰直冲天上。这是象征着未
来佛教团体中彼此斗争,这就如同澄清的海水变成了火海一般。
你的第二个梦梦见太阳将沉没,娑婆世界呈现一片黑暗,天上没有任何一颗星星。这个
梦表示着佛陀不久就要涅槃了,诸大弟子也都会涅槃,这预示人天的眼睛将入灭。
你的第三个梦梦见出家僧尼堕落于大坑中,在家人踏在他们的头上。这是预示着未来比
丘们互相嫉妒、毁谤、不畏因果,舍弃戒律、贪图享乐、终于堕落... 阅读全帖
a*******g
发帖数: 867
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阿罗汉的神通 --- 阿难同学经
乾隆大藏经·小乘阿含部·第0629部
阿难同学经
后汉三藏法师安世高译
闻如是。一时婆伽婆。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尔时舍卫城。有比丘名掘多。是
尊者阿难。少小同学。甚爱敬念亲昵。未曾恚怒。然不乐修梵行。欲得舍戒还为白衣。
是时阿难。至世尊所。到已头面礼足。在一面立。时阿难白世尊言。于此舍卫城。有比
丘名曰掘多。是我少小同学。不堪任修梵行。欲舍戒还为白衣。愿世尊。与掘多比丘说
法。使于此现法中清净修梵行。
时世尊。告阿难。阿难。汝自往诣彼掘多比丘所。对曰。如是。世尊。
阿难从佛受教。便至掘多比丘所。世尊呼。对曰。如是。
时掘多比丘。从阿难教。至世尊所。到已头面礼足。在一面坐。
时世尊。告掘多比丘言。云何比丘。汝审不乐修梵行。欲舍禁戒还为白衣耶。比丘报言
。审然世尊。所以然者。身炽盛。意亦炽盛。不堪任清净修梵行。
世尊告曰。比丘。女人有五秽行。云何为五。比丘。
女人臭秽。言语粗犷。无反复心。犹如蚖蛇。常怀毒垢。此女人。增益魔众。难得解脱
。亦如钩锁。女人不可亲近。犹如杂毒不可食。女人不可消亦如金刚。坏败人身。比丘
。亦如火炎。犹彼阿鼻泥黎。比丘。女人不可观察。犹彼臭粪。比丘。女人不可
f*******8
发帖数: 3612
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阿难七梦经
东晋天竺三藏竺昙无兰译
阿难在舍卫国,有七种梦,来问於佛:
一者:陂池火炎滔天。
二者:梦日月没星宿亦没。
三者:梦出家比丘转在於不净坑堑之中;在家白衣登头而出。
四者:梦群猪来檀林怪之。
五者:梦头载须弥山,不以为重。
六者:梦大象弃小象。
七者:梦师子王名华撒头上,有七毫毛,在地而死,一切禽兽见
故怖畏,後见身中虫出,然後食之。
以此恶梦来问於佛。
佛时在舍卫国普会讲堂上,与波斯匿王,说法苦习灭道,为乐见
阿难忧色愁苦叵言。佛告阿难:「汝於梦者,皆为当来五浊恶世,不
损汝也,何为忧色? 第一梦:陂池火炎滔天者。当来比丘,善心转少
,恶逆炽盛,共相杀害,不可称计。
第二梦者:日月没星宿亦没。佛泥洹後,一切声闻,随佛泥洹不
在世,众生眼灭。
第三梦:出家比丘转在於不净坑堑之中;在家白衣登头出者。当
来比丘怀毒嫉妒,至相杀害,道士斩头,白衣视之,谏诃不从,死入
地狱,白衣精进,死生天上。
第四梦者:群猪来 突 檀林怪之者。当来白衣,来入塔寺,诽
谤众僧,求其长短,破塔害僧。
第五梦者:头载须弥山,不以为重者。佛泥洹後,阿难当为千阿
罗汉出经之师,一句不忘,受悟亦多,不以为重。 第六梦者:... 阅读全帖
r****n
发帖数: 8253
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迦叶尊者斥责阿难是童子

呵呵,对一个头发都白了,在僧团当中地位又很高的人说"你是童子“,这显然是非常
重的责骂。就类似有人说你是三岁小儿,这个你会觉得爽吗?
愚痴之类的词,在经典当中太多了,那是佛陀对所有无明凡夫的代称。
经典当中常说“愚痴无闻凡夫。。。。”
本篇经文当中,阿难说“忍之,尊者摩訶迦葉!此愚痴老妇,无自性智”
阿难也对那位女性也没客气。
a*********5
发帖数: 63
6
来自主题: Piebridge版 - 阿难,我今问汝
当汝发心缘于如来三十二相,将何所见,谁为爱乐?
世尊,如是爱乐,用我心目,由目观见,如来胜相,心生爱乐。故我发心,愿舍生死。
阿难,如汝所说。真所爱乐,因于心目。若不识知心目所在,则不能得降伏尘劳。譬如国王,为贼所侵,发兵讨除。是兵要当知贼所在使汝流转,心目为咎。吾今问汝,唯心与目,今何所在?
r****n
发帖数: 8253
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迦叶尊者斥责阿难是童子
贴这篇故事是想说明,不要把解脱者个个想象成慈眉善目,温言软语。
实际解脱者也都有各自的性格,也就是习气,这些是当生或以以前世积累所形成的。
迦叶的性格古板,孤傲,冷酷,不近人情,人缘差,被有些人说成气量狭小,屡屡和阿
难发生冲突
这些只是迦叶尊者自己的性格而已,这些并不能说明他不是阿罗汉,相反佛陀对他的认
可非常的高。
M*******A
发帖数: 14451
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阿难七梦经》
我觉得阿难干的最傻的一件事就是没有请佛住世。
他就是真跟摩登切女过日子,也不会比这个更糟。
j*****x
发帖数: 18139
9
玉狐梦话上一章:
http://www.mitbbs.com/article_t0/LeisureTime/889359.html
唐僧同志历经磨难,行程十万八千里,终于到达了灵山,求取了真经。如来佛爷大
发慈悲,让唐长老乘坐“金刚香风号”私人专机回国,但观音总监突然发现唐僧还少遭
了一回罪,于是当取经队伍飞抵通天河上空时,金刚停转引擎,师徒四人迫降在了通天
河的西岸。此时,当年驮师徒四人过河的“赖头鼋号”轮渡又出现了,它志愿驮唐僧师
徒去东岸,快到岸边时,老鼋询问唐僧是否向佛祖询问了他的寿命,唐僧回答不出,于
是轮渡变成了潜水艇,取经敢死队连同宝贝经书都被扔到了河里。后来,取经敢死队晾
晒经书,不小心有几卷经文被粘在了石头上,因此,最终传回东土的是缺了几行字的真
经。
西游记结尾之前发生的这个插曲,常被师长们作为一个生动的例子,来给我们解释
“月满则亏,水满则溢,缺憾才是美”的哲学论断。敬爱的老师们这样说这当然有道理
,但吴承恩老爷子要也是这个意思,就实在说不过去了。很明显,这段故事不但不合情
理,而且与前文有很大的矛盾,总结起来,大的疑点共有三处:
第一个疑点,观...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1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十四无记(十四难)
有人提出 “佛陀缺乏深入的理性思辨,拒绝形而上的思考(十四无记的提出以及对生
灭机制缺乏深入的理性审视)”. 在此以下文予以辨证.
十四无记(十四难)
一、绪论
十四难是佛教建立前便存在的难解命题。佛陀对于十四难所指向“如来藏真实存在”的
命题是没有能力回答,才说为无记?还是有能力回答,而为有记?
十四难的基本命题,归纳区分为下列四组命题:
1、如来是常、如来无常、如来常亦无常、如来非常非无常。
2、世间是常、世间无常、世间常亦无常、世间非常非无常。
3、世间有边、世间无边、世间有边亦无边、世间非有边非无边。
4、身与命同、身与命异。
十四难在佛学的历史文献中已经有极多的讨论,例如龙树菩萨的《大智度论》卷2,并
不认为十四难是“存而不论”,而是提问者有邪见过失,若是给予回答反而有罪过,所
以佛陀给予置答。
复次十四难中,若答,有过罪,若人问:“石女、黄门儿长短好丑何类?”此不应
答,以无儿故。复次此十四难是邪见,非真实;佛常以真实,以是故,置不答。复次置
不答,是为答。有四种答:一决了答,如佛第一涅槃安隐;二解义答;三反问答;四置
答。此中佛以置答,汝言无一切智人,有是言而无义,是大妄... 阅读全帖
z*****n
发帖数: 95
11

佛三次告诉阿难:佛修了四神足,可以住世一劫。但阿难都没有说请佛住世。到最后一
次,佛于是告诉阿难,佛舍寿行,三月后入灭。而此时,阿难再请佛住世,已经晚了。
你读经不仔细读,怪谁呢?
S**U
发帖数: 7025
1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难可为说法者
杂阿含726经
时尊者阿难,独一静处,禅思思惟,作如是念∶半梵行者,所谓善知识、善伴党、善随从,非恶知识、恶伴党、恶随从。时尊者阿难从禅觉,往诣佛所,稽首礼足,退坐一面。白佛言∶「世尊!我独一静处,禅思思惟,作是念∶半梵行者,所谓善知识、善伴党、善随从,非恶知识、恶伴党、恶随从」。
佛告阿难∶「莫作是言∶半梵行者,谓善知识、善伴党、善随从,非恶知识、恶伴党、恶随从!所以者何?纯一满净,梵行清白,所谓善知识、善伴党、善随从,非恶知识、恶伴党、恶随从。我为善知识故,有众生于我所,取念觉分,依远离,依无欲,依灭,向于舍;如是择法觉分,精进、喜、猗、定、舍觉分,依远离,依无欲,依灭,向于舍。以是故当知,阿难!纯一满净梵行清白,谓善知识、善伴党、善随从,非恶知识,非恶伴党、非恶随从」。
http://www.mahabodhi.org/files/yinshun/37/yinshun37-18.html
G**W
发帖数: 1865
13
『《中阿含经》卷24:“阿难!若识不入母胎者,有名色成此身耶?”
答曰:“无也。”
“阿难!若识入胎即出者,名色会精耶?”
答曰:“不会。”
“阿难!若幼童男、童女识初断坏不有者,名色转增长耶?”
答曰:“不也。”
“阿难!是故当知是名色因、名色习、名色本、名色缘者,谓此识也。”』
名色是五蕴十八界法的总括。佛在此经中说:如果没有识入住母胎中,名色就不能成长
成人。在受精卵位,识、名、色又是指什么呢?要细细分析一下:
(一)色。就是指精子与卵子的结合体(受精卵),故《成唯识论》说“色谓羯逻蓝”;
(二)名。是除色蕴之外心识之法,谓眼耳鼻舌身意及意根七转识。
b*****l
发帖数: 3821
1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跑日也搞双重标准阿
【 在 SeeU (See you) 的大作中提到: 】
声闻经典集的当然都是声闻法。平时圆融时的因明这时候就不用了。
至于初期大乘论师的说法,不要有选择性。看看龙树是怎么说的。
不要动不动就拿龙树作虎皮,或者选择性的消费龙树菩萨
中国或者中国台湾某些佛教徒实在该多读经论,
而不是选择性的拿经论作虎皮。
《大智度论》 龙树菩萨
问曰。若佛嘱累阿难是般若波罗蜜。佛般涅槃后阿难共大迦
叶结集三藏。此中何以不说。
答曰。摩诃衍甚深难信难解难行佛在世时有诸比丘闻摩诃衍。不信不解故从坐而去。
何况佛般涅槃后。以是故不说。
复次三藏正有三十万偈。并为九百六十万言。摩诃衍甚多无量无限。
如此中般若波罗蜜品有二万二千偈。大般若品有十万偈。诸龙王阿修罗王
诸天宫中有千亿万偈等。所以者何。此诸天龙神。寿命长久识念力强故。
今此世人寿命短促识念力薄。小般若波罗蜜品尚不能读。何况多者。
诸余大菩萨所知般若波罗蜜无量无限。何以故。佛非但一身所说。无量
世中或变化作无数身。是故所说无量。又有不可思议解脱经十万偈。诸佛本起经宝
云经大云经法云经各各十万偈。法华经华手经大悲经方便经龙王问经阿修罗王问经
等诸大经。无量
G**W
发帖数: 1865
15
长部,大缘经
『世尊问阿难:阿难! 识不入母胎时,尚且名色能结成于母胎耶 ? 阿难回答:世尊!实
不然。』
初入母胎,意识还不能现起,而意识归纳於「名色」中,
佛陀 明白开示,有意识外的另一个识的作用在执持受精卵,
才会有之後的名色成长.
f*******e
发帖数: 5594
16
这一段是为了说明名、色、识相互为缘的道理。
这一段下面说:
阿难。是故当知是名色因.名色习.名色本.名色缘者。谓此识也。所以者何。缘识故
则有名色。阿难。若有问者。识有缘耶。当如是答。识亦有缘。若有问者。识有何缘。
当如是答。缘名色也。当知所谓缘名色有识。阿难。若识不得名色。若识不立.不倚名
色者。识宁有生.有老.有病.有死.有苦耶
这些正说明没有一个独立与名色之外的识。
r****n
发帖数: 8253
1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证阿罗汉果根成佛有什么区别
佛陀与阿罗汉的差别
一般学佛的人认为,阿罗汉灭分段生死,但变易生死未灭,所以必须再修行菩萨道,断
尽无明,证无上菩提,才灭变易生死等。但就阿含角度而言,佛与阿罗汉都是究竟解脱
者,没有所谓分段生死、变易生死的问题。这可以从杂阿含75经得知:阿罗汉慧解脱有
何差别……佛告比丘。谛听。善思。当为汝说。如来.应.等正觉未曾闻法。能自觉法
。通达无上菩提。于未来世开觉声闻而为说法。
意思是说,佛陀与阿罗汉的差别,只是佛陀无师自通,阿罗汉是听闻佛陀的教法而得解
脱的。那么如来的解脱和阿罗汉的解脱有何差别呢?那一种解脱比较殊胜呢?中阿含
145经有记载:佛陀入灭后不久,尊者阿难住在王舍城,有一位瞿默目犍连婆罗门问尊
者阿难:如来'无所著'等正觉者的解脱及慧解脱,阿罗汉的解脱,这三种解脱有什么差
别吗?有高下的不同吗?尊者阿难回答说:如来'无所著'等正觉者的解脱及慧解脱、阿
罗汉的解脱,这三种解脱没有差别,没有高下的不同。
佛陀入灭以后,佛与阿罗汉的差异,在怀念、景仰佛陀的感性催动下,逐渐受到重视与
放大,终而激发出佛弟子们以佛陀为榜样,要「学佛之所学,证佛之所证」的大心,形
成了以「成佛」而不只是
r****n
发帖数: 8253
18
难道就不能先在三十三天讲经,然后后面再直接讲给弟子吗?
何况我不认为所有的经都是阿难背出来的,而应该是以阿难为主。
根据上座部佛教,阿毗达摩是佛陀讲给弟子舍利弗的,舍利弗又讲给其他人。
过,
Y**u
发帖数: 5466
19
☆─────────────────────────────────────☆
bigfool (fool) 于 (Fri Dec 9 12:23:33 2011, 美东) 提到:
这个板上的大小乘之间的争论实在是太老套,
只是那些喜欢挑起争论的极端小乘的逻辑和常识实在是让人摇头。
关于大乘小乘,有一些东西简单的逻辑就可以判断。
鉴于这些极端小乘和‘原始’佛法者暂时还没有大规模的攻击南传佛教,
因此这里只引用南传的典籍,以避免不必要的争议
1。佛果和阿罗汉果相同么? 四果的终点是佛果么?
即使是南传的看法,佛果和阿罗汉果只是在解脱境界是一样的。
佛的智慧是超过阿罗汉果的。
佛具有的十四种智慧,八智是声闻也有的,六智是声闻所没有的。
南传小部 大品第一 智论:
佛智有十四,苦智是佛智,苦集智是佛智,苦灭智是佛智,顺苦灭道智是佛智,
义无碍解智是佛智,法无碍解智是佛智,词无碍解智是佛智,辩无碍解智是佛智,
根上下智是佛智,有情意乐意趣智是佛智,对偶示导智是佛智,作大悲智是佛智,
一切智智是佛智,无障智是佛智。如是为十四佛智,如是之十四佛智中,八智是共
声闻,六智是不共声闻。
这...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7025
2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跑日也搞双重标准阿
认为大乘经有经过结集有如下的问题∶
* 部分法义违反原始结集的阿含,这是违反结集原则的,不可能入结集。
* 大乘本身的传说,如龙树入龙宫取得般若经,就说明这些经文不是经过结集传诵而来。
* 没有可靠的文献记载时,地,人。传说的几个月结集大乘经,对比原始结集出的阿含
经,大乘经文字至少比阿含经多出两个数量级,如何可能结集大乘经时,效率提高两个
数量级?
* 大师及弟子,同句、同味、同义。如何会在结集时,出现声闻与大乘两种不同法义,
不同体裁?
杂阿含556经
奇哉!尊者阿难!大师及弟子,同句、同味、同义,所谓第一句义。今诸比丘尼诣世尊
所,以如是句、如是味、如是义问世尊,世尊亦以如是句、如是味、如是义为我等说,
如尊者阿难所说不异。是故奇特!大师及弟子,同句、同味、同义。
http://www.mahabodhi.org/files/yinshun/38/yinshun38-17.html
S**U
发帖数: 7025
2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如实观——阿姜查《无常》
善哉!
阿罗汉笑,必有因缘。南传论师的89心中,有阿罗汉生笑心。
北传:杂阿含508经
行至一处,尊者大目犍连心有所念,欣然微笑。
尊者勒叉那见微笑已,即问尊者大目犍连言∶
「若佛及佛弟子欣然微笑,非无因缘,尊者今日何因、何缘而发微笑?」
http://agama.buddhason.org/SA/SA0508.htm
北传:增壹阿含50品4经
尔时,世尊食后起,与阿难共于树园中经行,佛便笑。
阿难心念∶
「如来、无所著、等正觉不妄笑,今何以笑?必当有意,我当问之。」
http://agama.buddhason.org/AA/AA447.htm

的自
S**U
发帖数: 7025
2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如实观——阿姜查《无常》
善哉!
阿罗汉笑,必有因缘。南传论师的89心中,有阿罗汉生笑心。
北传:杂阿含508经
行至一处,尊者大目犍连心有所念,欣然微笑。
尊者勒叉那见微笑已,即问尊者大目犍连言∶
「若佛及佛弟子欣然微笑,非无因缘,尊者今日何因、何缘而发微笑?」
http://agama.buddhason.org/SA/SA0508.htm
北传:增壹阿含50品4经
尔时,世尊食后起,与阿难共于树园中经行,佛便笑。
阿难心念∶
「如来、无所著、等正觉不妄笑,今何以笑?必当有意,我当问之。」
http://agama.buddhason.org/AA/AA447.htm

的自
p*****m
发帖数: 7030
23
来自主题: Biology版 - 海归这么难吗
我们也没说这些是关键阿 但是如果有的选 其他条件也差不多 我倒是倾向于学校了
。当然了 前提是“其他条件差不多” 这个很难满足就是了
而且我不觉得这些娱乐活动很低级亚 当时我在车协混的时候 里面也有副教授什么
的来一起玩的 和年轻人在一起老的慢阿 难不成教授只能和教授玩?
r****n
发帖数: 8253
2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迦叶尊者斥责阿难是童子
杂阿含1144经:
尊者迦葉語阿難言:
「汝知此義,如何於飢饉時,與眾多年少弟子南山國土遊行,令三十人捨戒還俗,
徒眾損減,餘者多是童子?{如}阿難!汝徒眾消滅,汝是童子,不知籌量。」
阿難答言:
「云何,尊者摩訶迦葉!我{以}[已]頭髮二色,猶言童子?」
尊者摩訶迦葉言:
「汝於飢饉世,與諸年少弟子人間遊行,致令三十弟子捨戒還俗,其餘在者復是童
子,徒眾消滅,不知籌量,而言宿士眾壞。
阿難!眾極壞,阿難!汝是童子,不籌量故。」
p*****n
发帖数: 1415
25

你说不能只是有个感受(或者觉受) 这我很能认同的
因为如你所说的意思 精神方面有病也可以自我感觉良好
所以 其实我想看到这位南传大师在断除贪嗔痴上是否有明确的交代
不过没看到比较具体的 只看到光点 一霎那断除贪嗔痴
也许他们那派的修行法 有他们独特的过程吧
攻向涅盘山顶的路应该不只一条

不过 我看到他能清楚察觉(或说观照)极细微的”心识”中念头不断起伏
这是精深的正念正知 这是四念处中的心念处 这一点还能与我连接上
不是专注于一处的专注禅定
而这一切 在他来说与”无常、苦、无我”相对应了 这是正智 这一点能与我连接上

而他住于正念正知正智 此乃是”正定”的表现 这一点能与我连接上
八正道中最难的”正定” 他达到了 至少完成”心解脱”
(只是不知道他是否二十四小时长住于正智 )
不过 他又说心中自然中立 不再攀缘如意(贪)/不如意(嗔)
这些一扫而空 摆脱贪嗔痴
这有可能是慧解脱
只是 慧解脱会这样一霎那就完成吗? 是有可能
舍利弗是在帮佛陀扇扇子时 忽然就解脱
阿难也是在睡下去碰到床的一霎那就解脱
我想他应该是”
Y**u
发帖数: 5466
26
借楼一用, 原始佛法中提到的大乘
《长阿含经》(卷2):
尔时。世尊与诸大众。譬如力士屈伸臂顷。忽至彼岸。世尊观此义已。即说颂曰
佛为海船师  法桥渡河津
大乘道之舆  一切渡天人
亦为自解结  渡岸得升仙
都使诸弟子  缚解得涅槃
《增壹阿含经》 (卷1) T02, p0550c
如是阿含增一法   三乘教化无差别
佛经微妙极甚深   能除结使如流河
然此增一最在上   能净三眼除三垢
其有专心持增一   便为总持如来藏
《增壹阿含经》 (卷1) T02, p0550c
契经一藏律二藏   阿毘昙经为三藏
方等大乘义玄邃   及诸契经为杂藏
《增壹阿含经》 (卷45) T02, p0792b
今此众中有四向.四得及声闻乘.辟支佛乘.佛乘。其有善男子.善女人欲得三乘之道
者。当从众中求之。所以然者。三乘之道皆出乎众。
《增壹阿含经》 (卷45) T02, p0792c
此是声闻乘。此是辟支佛乘。此是佛乘。
《增壹阿含经》 (卷16) T02, p0626a
若善男子.善女人。欲求作声闻.缘觉.佛乘者。悉成其愿。
《增壹阿含经》 (卷20) T02, p0653a
若法在世者。便有须陀洹...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27
借楼一用, 原始佛法中提到的大乘
《长阿含经》(卷2):
尔时。世尊与诸大众。譬如力士屈伸臂顷。忽至彼岸。世尊观此义已。即说颂曰
佛为海船师  法桥渡河津
大乘道之舆  一切渡天人
亦为自解结  渡岸得升仙
都使诸弟子  缚解得涅槃
《增壹阿含经》 (卷1) T02, p0550c
如是阿含增一法   三乘教化无差别
佛经微妙极甚深   能除结使如流河
然此增一最在上   能净三眼除三垢
其有专心持增一   便为总持如来藏
《增壹阿含经》 (卷1) T02, p0550c
契经一藏律二藏   阿毘昙经为三藏
方等大乘义玄邃   及诸契经为杂藏
《增壹阿含经》 (卷45) T02, p0792b
今此众中有四向.四得及声闻乘.辟支佛乘.佛乘。其有善男子.善女人欲得三乘之道
者。当从众中求之。所以然者。三乘之道皆出乎众。
《增壹阿含经》 (卷45) T02, p0792c
此是声闻乘。此是辟支佛乘。此是佛乘。
《增壹阿含经》 (卷16) T02, p0626a
若善男子.善女人。欲求作声闻.缘觉.佛乘者。悉成其愿。
《增壹阿含经》 (卷20) T02, p0653a
若法在世者。便有须陀洹... 阅读全帖
f*******u
发帖数: 3102
28
那签证官问问题的话怎么回答阿,难不成签证官可以听懂方言?
p***s
发帖数: 635
29
来自主题: MusicPlayer版 - Bar chord怎么弹阿
手指容易斜阿~ 难立,改过来试试看吧~
那爬格子和练曲子对半分吧。。。30分钟爬格子我估计受不了。。。T.T
r****n
发帖数: 8253
30

这段我完全读过。
按照你那理解,佛确实不够慈悲,甚至还蛮大架子的,因为阿难没有请佛住世一劫,就
涅槃。。
这哪里有什么慈悲呢???
这些根本就是缘起,和慈悲没有任何关系,佛的慈悲,显然不是我们世俗人所理解的。
S**U
发帖数: 7025
3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跑日也搞双重标准阿
龙树《大智度论》说「有人言」,对大乘经是否经过结集,未作定说。龙树如此说,显
示大乘经有结集并非佛弟子的共识。
阿难共大迦叶结集(声闻)三藏是佛弟子的共识,所以龙树对两者的口气不同。
龙树《中论》,无著《摄大乘论》引用阿含来证成自宗,也是事实。
S**U
发帖数: 7025
3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如实观——阿姜查《无常》
zan
依戒律,出家人若家中无人照顾父母,出家人在父母生病时可以照顾。否则不。
佛陀儿子也出家,但并不负责照顾佛陀,而是由阿难负责。
S**U
发帖数: 7025
3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如实观——阿姜查《无常》
zan
依戒律,出家人若家中无人照顾父母,出家人在父母生病时可以照顾。否则不。
佛陀儿子也出家,但并不负责照顾佛陀,而是由阿难负责。
G**W
发帖数: 1865
3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阿难七梦经》
不是的,不是那個意思,
雖然阿難尊者沒有開口,
但是是因為眾生業力使然而令他
自然而然在那個時候開不了口.
Y**u
发帖数: 5466
35
☆─────────────────────────────────────☆
imper (Imper) 于 (Sat May 7 14:38:15 2011, 美东) 提到:
大迦叶尊者的悲心
释恒强
一、自利利他的头陀行
二、以清净心说法
三、佛陀嘱法大迦叶
四、结集三藏
五、呵责是爱护
六、结语(含注释)
☆─────────────────────────────────────☆
imper (Imper) 于 (Sat May 7 14:39:00 2011, 美东) 提到:
【提 要】 大乘佛教的信奉者一直以来对大迦叶等声闻众存在误解、偏见,说他们自利
独善,贬斥他们为“小乘”,讥毁他们为“痴犬”、“焦芽败种”,这都是不实、不公
的。大迦叶尊者行头陀行也有利他的一面,也常以清净心说法,乃至为正法久住而说法
。尊者人间乞食,随缘教化,也经管精舍,领众共修,利益大众。佛陀常常赞叹尊者、
维护尊者,以便在僧团中树立起尊者的威信,最后将佛法付嘱于他及阿难。佛陀涅槃后
,尊者即发起僧众忠实地结集佛陀的... 阅读全帖
i*******e
发帖数: 50
36
本解序文
大乘无量寿经解 第一卷
壹、前言
贰、概要
一、教起因缘
二、本经体性
三、一经宗趣
四、方便力用
五、所被根器
六、藏教所摄
七、部类差别
八、译会校释
九、总释名题
叁、正释经义
(壹)序分(第一至第三品)
法会圣众第一
德遵普贤第二
大教缘起第三
大乘无量寿经解 第二卷
(贰)正宗分(第四至第四十二品)
法藏因地第四
至心精进第五
发大誓愿第六
必成正觉第七
积功累德第八
圆满成就第九
皆愿作佛第十
大乘无量寿经解 第三卷
国界严净第十一
光明遍照第十二
寿众无量第十三
宝树遍国第十四
菩提道场第十五
堂舍楼观第十六
泉池功德第十七
超世希有第十八
受用具足第十九
德风华雨第二十
宝莲佛光第二十一
决证极果第二十二
十方佛赞第二十三
三辈往生第二十四
往生正因第二十五
礼供听法第二十六
歌叹佛德第二十七
大士神光第二十八
愿力宏深第二十九
大乘无量寿经解 第四卷
菩萨修持第三十
真实功德第三十一
寿乐无极第三十二
劝谕策进第三十三
心得开明第三十四
浊世恶苦第三十五
重重诲勉第三十六
如贫得宝第三十七
礼佛现光第三十八
慈氏述见第三十九
边地疑城第四十
惑尽见佛第四十一... 阅读全帖
q****u
发帖数: 1421
37
来自主题: _PathOfQingWu版 - 楞严经(卷一)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
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
般剌密帝译
卷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室罗筏城。祇桓精舍。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无
漏大阿罗汉。佛子住持。善超诸有。能于国土。成就威仪。从佛转轮。妙堪遗嘱。严
净毗尼。弘范三界。应身无量。度脱众生。拔济未来。越诸尘累。其名曰。大智舍利
弗。摩诃目犍连。摩诃拘絺罗。富楼那弥多罗尼子。须菩提。优波尼沙陀等。而为上
首。复有无量辟支无学。并其初心。同来佛所。嘱诸比丘。休夏自恣。十方菩萨。咨
决心疑。钦奉慈严。将求密义。即时。如来敷座宴安。为诸会中。宣示深奥。法筵清
众。得未曾有。迦陵仙音。遍十方界。恒沙菩萨。来聚道场。文殊师利。而为上首。
时。波斯匿王。为其父王讳日营斋。请佛宫掖。自迎如来。广设珍馐无上妙味。兼复
亲延诸大菩萨。城中复有长者居士。同时饭僧。伫佛来应。佛敕文殊。分领菩萨。及
阿罗汉。应诸斋主。惟有阿难。先受别请。远游未还。不遑僧次。既无上座。及阿阇
黎。途中独归。其日无供。即时。阿难执持应器。于所游城。次第循乞。心中初求最
后檀越。以为斋主。无问净秽。刹利尊姓。及旃陀罗。方行等慈。不择微贱。发意圆
成。一切众生。无量功德。阿... 阅读全帖
q****u
发帖数: 1421
38
来自主题: _PathOfQingWu版 - 楞严经(卷二)
卷二
尔时。阿难及诸大众。闻佛示诲。身心泰然。念无始来。失却本心。妄认缘尘。分别
影事。今日开悟。如失乳儿。忽遇慈母。合掌礼佛。愿闻如来。显出身心。真妄虚实
。现前生灭。与不生灭。二发明性。
时。波斯匿王。起立白佛。我昔未承诸佛诲敕。见迦旃延。毗罗胝子。咸言。此身死
后断灭。名为涅槃。我虽值佛。今犹狐疑。云何发挥。证知此心。不生灭地。令此大
众。诸有漏者。咸皆愿闻。
佛告大王。汝身现存。今复问汝。汝此肉身。为同金刚常住不朽。为复变坏。
世尊。我今此身。终从变灭。
佛言。大王。汝未曾灭。云何知灭。
世尊。我此无常变坏之身。虽未曾灭。我观现前。念念迁谢。新新不住。如火成灰。
渐渐销殒。殒亡不息。决知此身。当从灭尽。
佛言。如是。大王。汝今生龄。已从衰老。颜貌何如童子之时。
世尊。我昔孩孺。肤腠润泽。年至长成。血气充满。而今颓龄。迫于衰耄。形色枯悴
。精神昏昧。发白面皱。逮将不久。如何见比充盛之时。
佛言。大王。汝之形容。应不顿朽。
王言。世尊。变化密移。我诚不觉。寒暑迁流。渐至于此。何以故。我年二十。虽号
年少。颜貌已老初十年时。三十之年又衰二十。于今六十又过于二。观五十时。宛然
强壮。世... 阅读全帖
q****u
发帖数: 1421
39
来自主题: _PathOfQingWu版 - 楞严经(卷三)
卷三
复次。阿难。云何六入。本如来藏。妙真如性。阿难。即彼目精瞪发劳者。兼目与劳
。同是菩提瞪发劳相。因于明暗二种妄尘。发见居中。吸此尘象。名为见性。此见离
彼明暗二尘。毕竟无体。如是。阿难。当知是见。非明暗来。非于根出。不于空生。
何以故。若从明来。暗即随灭。应非见暗。若从暗来。明即随灭。应无见明。若从根
生。必无明暗。如是见精。本无自性。若于空出。前瞩尘象。归当见根。又空自观。
何关汝入。是故。当知眼入虚妄。本非因缘。非自然性。
阿难。譬如有人。以两手指急塞其耳。耳根劳故。头中作声。兼耳与劳。同是菩提瞪
发劳相。因于动静二种妄尘。发闻居中。吸此尘象。名听闻性。此闻离彼动静二尘。
毕竟无体。如是。阿难。当知是闻。非动静来。非于根出。不于空生。何以故。若从
静来。动即随灭。应非闻动。若从动来。静即随灭。应无觉静。若从根生。必无动静
。如是闻体。本无自性。若于空出。有闻成性。即非虚空。又空自闻。何关汝入。是
故。当知耳入虚妄。本非因缘。非自然性。
阿难。譬如有人。急畜其鼻。畜久成劳。则于鼻中。闻有冷触。因触分别。通塞虚实
。如是乃至诸香臭气。兼鼻与劳。同是菩提瞪发劳相。因于通塞二种妄尘。... 阅读全帖
a*****y
发帖数: 33185
4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情人节话题:恋爱禅
摩登伽女与阿难的故事主要依据《楞严经》、巴利文经典和大正藏第十四卷的《佛说摩
登女经》之记录整理而成。
阿难为佛陀的十大弟子之一,佛陀三十二相,阿难三十相,由此可见阿难少年英俊
,相貌庄严。而阿难陀的年轻貌美,也引起了很多麻烦。据《楞严经》第一卷记载,有
次举行大法会后,佛陀带领许多弟子接受波斯匿王的供养,阿难没跟上,于是就单独到
舍卫城街上乞食。走了很久来到一个聚落,钵还是空的,阿难又热又饿又渴。刚好前面
有一口古井,一位女子正在那儿打水,阿难走到井边,这名女子抬起头看见这位出家人
,眼前一亮,心中发出赞叹:“多么庄严的比丘啊!”一念之间,她心里生起强烈的爱
念。
这名女子名叫摩登伽女,属首陀罗种姓。依据印度的传统,首陀罗种姓的人为四种
姓中最下阶级贱民,以清扫街路为业,他们既无权诵经、祭祀,亦不得投生转世,更不
能与四种姓中的其余三个种姓交往,甚至不可以直接将水、饭食等物亲自拿其他三种姓
的人。所以当阿难向摩登伽女要水时,摩登伽女犹豫不决,不敢把水供养给阿难。阿难
知其原因,安慰她道,“佛陀教导四种姓平等,你虽属首陀罗种姓,但一样可以供养比
丘饭食。”摩登伽女听后万份高兴,欢欢喜喜... 阅读全帖
i***r
发帖数: 292
4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大迦叶尊者的悲心 (Z)
五、呵责是爱护
大迦叶尊者修行严谨,对己对人都严格要求。他若是看到僧侣有不如法的言行,通
常会向佛陀举罪。但他对当事人少有呵斥,甚至对自己屡屡兴谤、中伤的偷罗难陀比丘
尼,最多也只是说“恶女,我不责汝,我责阿难”。[84]而唯独对阿难,动辄声色俱厉
地呵责,甚至毫不留情。虽然如此,我们从经律的记载中,却能看出大迦叶并不是与阿
难过不去,故意找茬,其实每一次都有因有缘,有错才呵责。
如大迦叶目睹阿难与目揵连两人的弟子“共诤多闻”、以分胜负后,便向佛陀揭
举,由于阿难在一旁护短,大迦叶当着佛陀面呵斥他:“汝且默然,莫令我于僧中问汝
事”。[85]佛陀在世时,阿难同众多比丘在摩竭提“人间游行”时,他所带的六十名年
少弟子,竟然都要舍戒还俗。大迦叶知道了,就呵责他“年少不知足”,[86]而此时的
阿难已过中年,头上都出现白发了。在佛陀涅槃后不久,同样的事又发生了。阿难带着
一群年少比丘“人间游行”至南天竺时,有三十个弟子舍戒还俗。这一次大迦竟呵责阿
难是“童子”,“不知筹量”。[87]又在结集三藏时,大迦叶因为阿难尚在学地,毫不
留情地将他赶出去,甚至骂他“疥瘙野干”,如经:
有比丘言:“诸长... 阅读全帖
d******r
发帖数: 5008
4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揭开佛教历史的大骗局 ZZ
揭开佛教历史的大骗局
   ——关于大乘佛教经典纯属伪造的证据
   古印度佛教的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释迦牟尼)灭度后,其生前领导的佛
教僧团四分五裂,经过数年后,最终形成两大派系:上座部原始佛教和大众部大乘邪教.前
者忠于教主佛陀的教义教法,继承佛陀亲口讲的原始经典,如法如律修行,而后者大破戒
律,胡说八道,胡作非为,其祖宗就是第一次结集经典时的窟外结集分子。这些不守戒
律搞外道的沙门对智慧第一的舍力弗经常代佛说法及多闻第一的阿难诵出经藏和苦行第
一的大迦叶主持窟内结集大会极其不满和忌妒,甚至不相信舍力弗讲的是佛法及阿难诵
出的是佛经,加上上座部佛教长老比丘们的批评和指责及为自身违戒而寻求袒护以及为
了发展更多的信徒,从而得到更多的财物供养和恭敬,这些大众部大乘邪教徒便伪造了大
量的佛经及咒语,与上座部原始佛教抗衡(初期只为攻击舍力弗和阿难等。这些伪经的
共同特征:这一部经或大乘经最好,大肆吹虚,念经或念咒或念佛如何如何神奇有功徳
,攻击贬低佛教,谩骂佛的大弟子舍力弗阿难等。显而易见,这些伪经是大众部邪教徒
为攻击佛弟子和摧毁佛教有意编造的,... 阅读全帖
q****u
发帖数: 1421
43
来自主题: _PathOfQingWu版 - 楞严经(卷四)
卷四
尔时。富楼那弥多罗尼子。在大众中。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合掌恭敬。
而白佛言。大威德世尊。善为众生。敷演如来第一义谛。世尊常推说法人中。我为第
一。今闻如来微妙法音。犹如聋人。逾百步外。聆于蚊蚋。本所不见。何况得闻。佛
虽宣明。令我除惑。今犹未详。斯义究竟无疑惑地。世尊。如阿难辈。虽则开悟。习
漏未除。我等会中登无漏者。虽尽诸漏。今闻如来所说法音。尚纡疑悔。世尊。若复
世间。一切根尘阴处界等。皆如来藏。清净本然。云何忽生山河大地。诸有为相。次
第迁流。终而复始。又如来说。地水火风本性圆融。周遍法界。湛然常住。世尊。若
地性遍。云何容水。水性周遍。火则不生。复云何明水火二性。俱遍虚空。不相陵灭
。世尊。地性障碍。空性虚通。云何二俱。周遍法界。而我不知是义攸往。惟愿如来
。宣流大慈。开我迷云。及诸大众。作是语已。五体投地。钦渴如来。无上慈诲。
尔时。世尊告富楼那。及诸会中。漏尽无学。诸阿罗汉。如来今日。普为此会。宣胜
义中。真胜义性。令汝会中定性声闻。及诸一切未得二空。回向上乘阿罗汉等。皆获
一乘寂灭场地。真阿练若。正修行处。汝今谛听。当为汝说。
富楼那等。钦佛法音。默然承听... 阅读全帖
q****u
发帖数: 1421
44
来自主题: _PathOfQingWu版 - 楞严经(卷七)
卷七
阿难。汝问摄心。我今先说。入三摩地。修学妙门。求菩萨道。要先持此四种律仪。
皎如冰霜。自不能生一切枝叶。心三口四。生必无因。阿难。如是四事若不失遗。心
尚不缘色香味触。一切魔事。云何发生。若有宿习。不能灭除。汝教是人。一心诵我
。佛顶光明摩诃萨怛多般怛啰。无上神咒。斯是如来无见顶相。无为心佛。从顶发辉
。坐宝莲花。所说心咒。且汝宿世。与摩登伽。历劫因缘。恩爱习气。非是一生。及
与一劫。我一宣扬。爱心永脱。成阿罗汉。彼尚淫女。无心修行。神力冥资。速证无
学。云何汝等在会声闻。求最上乘。决定成佛。譬如以尘扬于顺风。有何艰险。若有
末世欲坐道场。先持比丘清净禁戒。要当选择戒清净者。第一沙门。以为其师。若其
不遇真清净僧。汝戒律仪。必不成就。戒成已后。着新净衣。燃香闲居。诵此心佛所
说神咒。一百八遍。然后结界。建立道场。求于十方现住国土无上如来。放大悲光。
来灌其顶。阿难。如是末世。清净比丘。若比丘尼。白衣檀越。心灭贪淫。持佛净戒
。于道场中。发菩萨愿。出入澡浴。六时行道。如是不寐。经三七日。我自现身。至
其人前。摩顶安慰。令其开悟。
阿难白佛言。世尊。我蒙如来无上悲诲。心已开悟。自知修... 阅读全帖
q****u
发帖数: 1421
45
来自主题: _PathOfQingWu版 - 楞严经(卷九)
卷九
阿难。世间一切所修心人。不假禅那。无有智慧。但能执身不行淫欲。若行若坐。想
念俱无。爱染不生。无留欲界。是人应念身为梵侣。如是一类。名梵众天。欲习既除
。离欲心现。于诸律仪。爱乐随顺。是人应时能行梵德。如是一类。名梵辅天。身心
妙圆。威仪不缺。清净禁戒。加以明悟。是人应时能统梵众。为大梵王。如是一类。
名大梵天。阿难。此三胜流。一切苦恼所不能逼。虽非正修真三摩地。清净心中。诸
漏不动。名为初禅。
阿难。其次。梵天统摄梵人。圆满梵行。澄心不动。寂湛生光。如是一类。名少光天
。光光相燃。照耀无尽。映十方界。遍成琉璃。如是一类。名无量光天。吸持圆光。
成就教体。发化清净。应用无尽。如是一类。名光音天。阿难。此三胜流。一切忧愁
所不能逼。虽非正修真三摩地。清净心中。粗漏已伏。名为二禅。
阿难。如是天人。圆光成音。披音露妙。发成精行。通寂灭乐。如是一类。名少净天
。净空现前。引发无际。身心轻安。成寂灭乐。如是一类。名无量净天。世界身心。
一切圆净。净德成就。胜托现前。归寂灭乐。如是一类。名遍净天。阿难。此三胜流
。具大随顺。身心安隐。得无量乐。虽非正得真三摩地。安隐心中。欢喜毕具。名为
三... 阅读全帖
n********n
发帖数: 8336
46
来自主题: Belief版 - 佛经写成史的伪造ZT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isdom 讨论区 】
发信人: neohorizon (horizon), 信区: Wisdom
标 题: 佛经写成史的伪造ZT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Dec 23 13:56:26 2015, 美东)
佛教史上的伪造──佛经写成史的伪造
陈义宪
相信读过佛教史的人都知道,在佛教的历史中,自释迦牟尼涅槃,到公元前后大略有四
次的结集,这四次的结集,按照佛教史都说前面的三次结集,都是当场由主讲人,把所
知道的佛所说经诵出,再由当时参加的人加以质疑提出讨论纠正,就结束了。直到第四
次的结集时,才笔之于书。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读的佛经,这是包括经藏和律藏。
从一般现有的佛书上,所看到的都是这样说,给人的感受是:这些说法都是真实的,都
是正史,因为不管是大作家或小作家都这么说;甚至连大法师、小法师也都这么说,而
且也都说得差不多,因此让许多没有读过佛经的人,不得不相信他们所说的话是真实的
;以为他们的这种说法就是佛教的正史。当笔者在研究佛书时,竟然发现所有的佛教史
都这么说。他们的说法竟然都是在为佛教伪造历史!在众口铄金的情况下,上上下下的
作者都是你说... 阅读全帖
n********n
发帖数: 8336
47
来自主题: Belief版 - 佛经写成史的伪造ZT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isdom 讨论区 】
发信人: neohorizon (horizon), 信区: Wisdom
标 题: 佛经写成史的伪造ZT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Dec 23 13:56:26 2015, 美东)
佛教史上的伪造──佛经写成史的伪造
陈义宪
相信读过佛教史的人都知道,在佛教的历史中,自释迦牟尼涅槃,到公元前后大略有四
次的结集,这四次的结集,按照佛教史都说前面的三次结集,都是当场由主讲人,把所
知道的佛所说经诵出,再由当时参加的人加以质疑提出讨论纠正,就结束了。直到第四
次的结集时,才笔之于书。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读的佛经,这是包括经藏和律藏。
从一般现有的佛书上,所看到的都是这样说,给人的感受是:这些说法都是真实的,都
是正史,因为不管是大作家或小作家都这么说;甚至连大法师、小法师也都这么说,而
且也都说得差不多,因此让许多没有读过佛经的人,不得不相信他们所说的话是真实的
;以为他们的这种说法就是佛教的正史。当笔者在研究佛书时,竟然发现所有的佛教史
都这么说。他们的说法竟然都是在为佛教伪造历史!在众口铄金的情况下,上上下下的
作者都是你说...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48
来自主题: Belief版 - 生天之论--天堂有路何为径
1.十善业道:生天的福德(条件)

持五戒未来世可以继续生而为人,若加修十善就可以往生欲界天 。如《佛为首迦
长者说业报差别经》:“复有十业能令众生得欲天报,所谓具足修行增上十善。”
《分别善恶报应经》卷上:“修习何业得生欲天?修十善业得生彼天。”
因此,受持五戒与力行十善,这是非常重要的!
所谓的十善业道就是十恶业道的相反,十恶业道就是身、口、意的十种恶业。也就
是身恶业有三:杀、盗、淫;口恶业有四:恶口、妄语、两舌、无义语(绮语);意恶
业有三:贪欲、瞋恚、愚痴(恶见、邪见)。
如《优婆塞戒经》卷6〈业品 第24 之1〉中云:
身三道者,谓杀、盗、婬;口四道者:恶口、妄语、两舌、无义语;心三道者:妒
、瞋、邪见;是十恶业,悉是一切众罪根本。
所以,十善业就是指不造这十恶业,因为这十恶是一切众罪的根本。经中接著说:
如是十事,三名为业,不名为道;身口七事,亦业亦道,是故名十。是十业道自作
他作,自他共作,从是而得善恶二果,亦是众生善恶因缘,是故智者尚不应念,况身故
作?
也就是说这十个业与道中,心的三业是我们的意识和意根所想的,还没有身口的行
为造作出来,只... 阅读全帖
w*****r
发帖数: 7106
49
揭开佛教历史的大骗局
沙门佛觉
古印度佛教的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释迦牟尼)灭度后,其生前领导的佛教僧团四分
五裂,经过数年后,最终形成两大派系:上座部原始佛教和大众部大乘邪教.前者忠于教主
佛陀的教义教法,继承佛陀亲口讲的原始经典,如法如律修行,而后者大破戒律--由于上
座部佛教长老比丘们的批评和指责,加上为自身违戒而寻求袒护,以及为了发展更多的
信徒,从而得到更多的财物供养和恭敬,这些大众部大乘邪教徒便伪造了大量的佛经及咒
语,与上座部原始佛教抗衡,并将其贬称为小乘.
目前,上座部原始佛教主要分布于斯里兰卡,缅甸和泰国(包括中国傣族在内)等地区,而
大众部大乘邪教主要分布于中国,日本,尼泊尔,朝鲜半岛和蒙古等地区.这些大乘邪教徒
以伪经(大乘经典)和雕像(阿弥陀佛像和药师佛像等)为工具,利用世间病人治病心切,女
人怕死和老人求长寿的心态及偶像崇拜的弱点,不择手段地骗取广大信徒的财物和恭敬,
对社会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巨大的破坏作用.然而,时代在不断进步,人类的智慧
在不断提高.随着社会科技和教育的突飞猛进,人们辨别和认识能力的不断发展,掩盖大
乘邪教表面的面纱会逐渐被揭开.
... 阅读全帖
d******r
发帖数: 5008
5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揭开佛教历史的大骗局(ZZ)
揭开佛教历史的大骗局(2010最新版)
2010-03-08 | 阅:1129  转:69  评:13 &#
160;|  分享 
  
 
 
揭开佛教历史的大骗局(最新版)        
;作者:沙门佛觉 
 ——关于大乘佛教经典纯属伪造的证据
作者:沙门佛觉 2010-1-22 12:13
网摘收藏 [43点击] [管理]
来源:心原绿色文苑·原始佛教版
 古印度佛教的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释迦牟尼)灭度后,其生前领导的佛教僧
团四分五裂,经过数年后,最终形成两大派系:上座部原始佛教和大众部大乘邪教.前者忠
于教主佛陀的教义教法,继承佛陀亲口讲的原始经典,如法如律修行,而后者大破戒律--
由于上座部佛教长老比丘们的批评和指责,加上为自身违戒而寻求袒护,以及为了发展
更多的信徒,从而得到更多的财... 阅读全帖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