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阿难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
i*******e
发帖数: 50
1
大乘是佛说 - 经论中的论证
一、大乘是佛说
《成唯识论》中,圣慈氏以七种因。证大乘经真是佛说。
一、先不记故。若大乘经。佛灭度后有余为坏正法故说。何故世尊非如当起诸可怖事先
预记别。
二、本俱行故。大小乘教本来俱行。宁知大乘独非佛说。
三、非余境故。大乘所说广大甚深。非外道等思量境界。彼经论中曾所未说。设为彼说
亦不信受。故大乘经非非佛说。
四、应极成故。若谓大乘是余佛说。非今佛语。则大乘教是佛所说。其理极成。
五、有无有故。若有大乘。即应信此诸大乘教是佛所说。离此大乘不可得故。若无大乘
。声闻乘教亦应非有。以离大乘决定无有得成佛义。谁出于世说声闻乘。故声闻乘是佛
所说。非大乘教不应正理。
六、能对治故。依大乘经勤修行者皆能引得无分别智。能正对治一切烦恼。故应信此是
佛所说。
七、义异文故。大乘所说意趣甚深。不可随文而取其义便生诽谤谓非佛语。是故大乘真
是佛说。
二、小乘经典,也承认大乘是佛说
《大正藏》第02册No. 0125增壹阿含经
契经一藏律二藏, 阿毗昙经为三藏;
方等大乘义玄邃, 及诸契经为杂藏。
安处佛语终不异, 因缘本末皆随顺;
弥勒诸天皆称善, 释迦文经得久存。
弥... 阅读全帖
B***o
发帖数: 133
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观音宝典三种合参
2011-09-04 08:49:58 来源:净宗学会 作者:夏莲居居士 评论:0 点击:413
净宗学会课诵本之四
观音宝典三种合参序
大方广佛华严经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观自在菩萨章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观音圆通章
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偈
观音宝典三种合参序
大藏教典,若显若密,言观音者,凡百数十部,法华,楞严,华严,三大部中,皆有观
音章,唯法华普门品流通最广,楞严圆通章,虽有别行之本,而持诵已少希矣。又于华
严观音章,则未见有别行刊印之本。良由华严经海,卷帙浩博,前后三译,遍读非易。
东晋义熙十四年,佛度跋陀罗初译六十卷,与唐证圣天册间,实叉难陀重译八十卷,均
非全部,迨贞元间,三藏般若所译四十卷出,始为灿然大备。东晋与唐初译本,观音章
均在入法界品中,仅有长行而无偈颂。贞元所译四十卷,统名曰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
行愿品,观音章即在其内。考诸唐代贞元十一年十一月,南天竺乌荼国,进奉梵夹,次
年六月,奉诏于长安崇福寺开译,十四年二月译毕。参加译事者,罽宾国三藏般若外,
如宣梵译语,笔受迥缀,润文校勘,证义证禅诸职,俱为一...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3
唯识与如来藏的争论,是近代才有的现象,最初,由提出“法相唯识学”的瓯阳竟
无居士(1871—1943),与提出“法界缘觉教法”的太虚法师(1889—1947)揭开了至今将
近百年的如来藏与阿赖耶识之争论,争论孰能真正代表佛法的正统义旨。接在太虚法师
与欧阳竟无之后,则有印顺、王恩洋、吕溦、雄十力等人各自以自己所宗的思想理论提
出种种的佛法见解,互起争执,遂使得世人产生了民初佛法大兴盛矣的表相,至今仍然
有人心向往之,然而世人却不了解,事实上佛法的真正义旨,经过了这样的各自争论之
后,所得出来的结论,却已使得本来完整圆满的 佛陀法教,变成了支离破碎,各自为
论,以己为宗的戏论佛法现象情况,错解了佛法义旨,破坏了后世的佛弟子们修学真正
佛法的道路。自瓯阳竟无生存的时代往前推移几千年以迄佛世,所有的佛弟子们,包括
中国与印度的佛法修学者,纵然有中观与唯识的分门别派,然而普遍地都承认阿赖耶识
是第八识,如来藏也是第八识,为何在民国初年左右时期的这些前人会提出这个问题来
呢?他们之所以会对如来藏与阿赖耶识产生不如理的作意,咎在自身未证法性,因为不
能自宗通达的缘故,因此对于不一不异,名相... 阅读全帖
r****n
发帖数: 8253
4
来自主题: _waichi版 - [无标题]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isdom 讨论区 】
发信人: serawang (皇叔郎), 信区: Wisdom
标 题: [合集] Waichi根法的主要相关内容之一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May 28 11:47:44 2009)
☆─────────────────────────────────────☆
Anicca (无常) 于 (Thu May 21 15:59:13 2009) 提到:
如果想要辨析根法是否符合佛法,我们先需要了解根法的主要相关内容是什么
本人先贴出根法的一些相关重要内容,之前贴过,但屡被封杀,现在终于可以随便贴了
=========================
修观光者, 须轻轻松松自然凝神于额中央智慧眼处, 但非意念集中在印堂(两眉心之
间), 而是眉与发脚之中间, 额头中央处, 然后留意 "观" 智慧眼前方, 用以对比反
观自心, 以了见性, 并非往外看, 而是利用自然 "观" 之性能 "反观" 自心, 只要您
"观" 正前方, 则自然会处于智慧眼处, 根本不须用意.
人之本能乃在于见, 常人只习惯见外, 行者于正修时... 阅读全帖
c****t
发帖数: 19049
5
来自主题: SciFiction版 - 一仙难求 by 云芨 第1章----第25章
101、献固本丹
陌天歌站在大殿上。小心地打量着这个更像宫殿的洞府。
灵玉为阶,奇石作柱,雕龙刻凤,仙气缭绕。她在心中暗暗惊叹,与这个洞府比起来,
那天道宗第一家族胡家的大厅,不过一俗世土财主,实在上不得台面。
但最让她吃惊的,并不是这个宫殿,而是龙榻上坐着的——应该说是躺着的那个人。
这是一个中年男子,看来比玄因师伯还要年轻一些,黑发短须,眉目温文,黄冠锦袍,
贵气逼人,面容与秦羲有五六分相似,那浑身慵懒放纵的气息,又完全不同。
此时,他倚在龙榻上,身边围着两个筑基修为的侍女,一人捧茶。一人捶肩,安安静静
,柔顺无比。
陌天歌心中纳闷,这位靖和师祖,怎么一点也不像个元婴修士?而且,玄清门是道门,
他哪有一点道家修士的清净自律?
想到一半,感觉到从龙榻上扫过来的目光,陌天歌连忙低下头,眼观鼻鼻观心,规规矩
矩地拂衣跪了下去:“弟子陌天歌,叩见师祖。”
秦靖和没应声,接过侍女手中的茶,将她们挥退。
陌天歌感觉到他在不紧不慢地打量着自己,便提了口气,有些担心这位师祖不满意自己
此次筑基失败——若是靖和师祖不再承认自己是记名弟子,她的地位可就尴尬了。
她心中七上八下,过了许久,才听靖和师祖语... 阅读全帖
r*****d
发帖数: 922
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请教个问题
佛法里讲父母是具力业门。意思是说以父母为对境造的业不是巨大善业就是巨大恶业。
儒家讲了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但究其原因佛法才能讲清楚。
《佛说父母恩重难报经》
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奉诏译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二千五百人。菩萨摩诃萨三万八千
人俱。尔时。世尊引领大众。直往南行。忽见路边聚骨一堆。尔时。如来向彼枯骨。五
体投地。恭敬礼拜。阿难合掌白言。世尊。如来是三界大师。四生慈父。众人归敬。以
何因缘。礼拜枯骨。佛告阿难。汝等虽是吾上首弟子。出家日久。知事未广。此一堆枯
骨。或是我前世祖先。多生父母。以是因缘。我今礼拜。佛告阿难。汝今将此一堆枯骨
分做二分。若是男骨。色白且重。若是女骨。色黑且轻。阿难白言。世尊。男人在世。
衫带鞋帽。装束严好。一望知为男子之身。女人在世。多涂脂粉。或熏兰麝。如是装饰
。即得知是女流之身。而今死后。白骨一般。教弟子等。如何认得。佛告阿难。若是男
子。在世之时。入于伽蓝。听讲经律。礼拜三宝。念佛名号。所以其骨。色白且重。世
间女人。短于智力。易溺于情。生男育女。认为天职。每生一孩。赖乳养命。乳由血变
。每孩饮母八斛四斗甚多白乳。所以憔...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合集] 请教个问题
☆─────────────────────────────────────☆
snowsunny (二宝最喜欢枕着爸爸的胳膊睡觉) 于 (Sat Jun 25 19:49:32 2011, 美东) 提到:
公司里要做个关于中国的presentation,就是给一大堆工程师聊聊有关中国的东西。
前年做过一次,这次我想稍微变化一点。
想做一张slide,说说儒道佛对中国人的最大的影响,比方说,儒家对中国文化的最大影
响在于什么,道家,佛家
基本上一家一个bullet point,不可能讲太多,太深入也没人听得懂
请不吝赐教,谢谢!
☆─────────────────────────────────────☆
SeeU (See you) 于 (Sat Jun 25 20:20:52 2011, 美东) 提到:
儒道佛对中国人,是很难分成清楚的三家。
道家对中国文化的最大影响在于向往率性,自然,无为,天人合一。
佛家对中国文化的最大影响从禅宗来。劈柴、喝茶、插花都是禅。
☆─────────────────────────────────────☆
snowsu...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合集] 杂含读记
☆─────────────────────────────────────☆
stonebench (stonebench) 于 (Tue Aug 9 12:20:14 2011, 美东) 提到:
(一五)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尔时。有异比丘来诣佛所。稽首佛
足。却住一面。白佛言。善哉。世尊。今当为我略说法要。我闻法已。当独一静处。修
不放逸。修不放逸已。当复思惟。所以善男子出家。剃除须发。身着法服。信家.非家
.出家。为究竟无上梵行。现法作证。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
。尔时。世尊告彼比丘。善哉。善哉。比丘快说此言。云当为我略说法要。我闻法已。
独一静处。修不放逸。乃至自知不受后有。如是说耶。比丘白佛。如是。世尊。佛告比
丘。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当为汝说。比丘。若随使使者。即随使死。若随死者。为
取所缚。比丘。若不随使使。则不随使死。不随使死者。则于取解脱。比丘白佛。知已
。世尊。知已。善逝。佛告比丘。汝云何于我略说法中。广解其义。比丘白佛言。世尊
。色随使使.色随使死。随使使.随使死者。则为取所缚。如是受.想.行.识。随使
使.随...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7025
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傲慢的种类?zz
杂阿含564经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尊者阿难亦在彼住。
时,有异比丘尼于尊者阿难所起染著心,遣使白尊者阿难∶
「我身遇病苦,唯愿尊者哀愍见看!」
尊者阿难晨朝著衣持鉢,往彼比丘尼所。
彼比丘尼遥见尊者阿难来,露身体,卧床上。
尊者阿难遥见彼比丘尼身,即自摄敛诸根,回身背住。
彼比丘尼见尊者阿难摄敛诸根,回身背住,即自惭愧\,起著衣服,敷坐具,出迎
尊者阿难,请令就座,稽首礼足,退住一面。
时,尊者阿难为说法言∶
「姊妹!如此身者,秽食长养、憍慢长养、爱所长养、婬欲长养。
姊妹!依秽食者,当断秽食;依于慢者,当断憍慢;依于爱者,当断爱欲。
姊妹!云何名依于秽食当断秽食?谓∶圣弟子于食,计数思惟而食,无著乐想,无
憍慢想,无摩拭想,无庄严想;为持身故,为养活故,治饥渴病故,摄受梵行故,宿诸
受令灭,新诸受不生,崇习长养,若力、若乐、若触,当如是住。
譬如∶商客以酥油膏以膏其车,无染著想,无憍慢想,无摩拭想,无庄严想,为运
载故。
如∶病疮者涂以酥油,无著乐想,无憍慢想,无摩拭想,无庄严想,为疮愈故。
如是,圣弟子计数而食,无染著想,无憍慢想,无摩拭想,无... 阅读全帖
N*n
发帖数: 456
10
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
唐西天竺沙门 伽梵达摩 译
御制大悲总持经咒序
朕闻观自在菩萨誓愿。入微尘国土。拯拔一切有情。离诸苦趣。故说是无量功德总
持经咒。世间善男子善女人。一切众生秉心至诚持诵。佩服此经咒者。种种恶趣。种种
苦害。咸相远离。咸得圆融。超登妙道。若此海波沾濡。下风吹触。业释障消。获是胜
果。非但耳之所闻。实目之所睹。明效大验者也。若智慧福德之士。根器深厚。坚持佩
诵。勤行不辍。又能广为演说是经咒。功德不可思议。若薄福不信者。亦心生信解。亦
得同超佛境。真实不虚。夫观世音誓愿弘深。发大悲心。以济度群生。朕君临天下。闵
众情之昏瞀堕五浊。而不知以此经咒。用是方便。觉悟提撕。俾一切庶类。皆超佛域。
又况如来化导。首重忠孝。凡忠臣孝子。能尽心以事君。竭力以事亲。所作所为。无私
智陂行。广积阴功。济人利物。又能持诵是经咒。则跬步之间即见如来。若彼不忠不孝
不知敬畏。则鬼神所录阴加谴罚。转眄之间。即成地狱。盖善恶两途。由人所趋。凡我
众庶。宜慎取舍。书此以为劝。
永乐九年六月  日
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
如是我闻。一时释迦牟尼佛。在补陀落... 阅读全帖
p******1
发帖数: 177
11
助念往生仪轨
助念者以清净心、悲悯心,在临终者或亡者面前,观想十方诸佛放光加持,自他切莫哭
泣等。若条件允许,则应于亡者头顶上方,摆设佛像、佛经等三宝所依,并供养灯、水
、香、花、果等。之后与大众一起念诵:
一、皈依(三遍):
南无革热雅(皈依上师)
南无布达雅(皈依佛)
南无达玛雅(皈依法)
南无僧嘎雅(皈依僧)
二、发四无量心(一遍):
愿诸众生永具安乐及安乐因;
愿诸众生永离众苦及众苦因;
愿诸众生永具无苦之乐、我心怡悦;
愿诸众生远离贪嗔之心、住平等舍。
三、发四弘誓愿(一遍):
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四、三十五佛忏悔文(一遍):
南无皈依十方尽虚空界一切诸佛
南无皈依十方尽虚空界一切尊法
南无皈依十方尽虚空界一切贤圣僧
南无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
尊。
南无释迦牟尼佛 南无金刚不坏佛
南无宝光佛 南无龙尊王佛
南无精进军佛 南无精进喜佛
南无宝火佛 ... 阅读全帖
d******r
发帖数: 5008
12
揭开佛教历史的大骗局 (ZZ)
——关于大乘佛教经典纯属伪造的证据
古印度佛教的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释迦牟尼)灭度后,其生前领导的佛教僧团四
分五裂,经过数年后,最终形成两大派系:上座部原始佛教和大众部大乘邪教.前者忠于教
主佛陀的教义教法,继承佛陀亲口讲的原始经典,如法如律修行,而后者大破戒律,胡说
八道,胡作非为,其祖宗就是第一结集经典时的窟外结集分子。这些不守戒律搞外道的
沙门对智慧第一的舍力弗经常代佛说法及多闻第一的阿难诵出经藏和苦行第一的大迦叶
主持窟内结集大会极其不满和忌妒,甚至不相信舍力弗讲的是佛法及阿难诵出的是佛经
,加上上座部佛教长老比丘们的批评和指责及为自身违戒而寻求袒护以及为了发展更多
的信徒,从而得到更多的财物供养和恭敬,这些大众部大乘邪教徒便伪造了大量的佛经及
咒语,与上座部原始佛教抗衡(初期只为攻击舍力弗和阿难等。这些伪经的共同特征:
这一部经或大乘经最好,大肆吹虚,念经或念咒或念佛如何如何神奇有功徳,攻击贬低
佛教,谩骂佛的大弟子舍力弗阿难等。显而易见,这些伪经是大众部邪教徒为攻击佛弟
子和摧毁佛教有意编造的,是欺世害人的。),并将其贬称为小乘.数年后,... 阅读全帖
a***n
发帖数: 1993
1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南传大般涅槃经中佛暗示住世
一 尔时,世尊于清晨著下衣,持衣、钵,入毗舍离行乞。于毗舍离行乞已,由行
乞归来,饭食已,告尊者阿难曰:
“阿难!携持敷具,将往遮波罗庙,为昼中之休息。”
尊者阿难应诺世尊:“唯然,世尊。”而持敷具,随世尊之后而行。
二 于是,世尊赴遮波罗庙,至已,坐于敷设之座。尊者阿难,敬礼世尊,却坐一
面,世尊告一面坐之尊者阿难曰:
“阿难!毗舍离是一可喜悦之处,忧园庙、瞿昙庙、七聚庙、多子庙、婆罗庙、
遮波罗庙亦甚喜乐!
103 二 阿难!若有人修习、多修习四神足,修到充分,积聚至极顶,则如车、如家屋
之基础确实可用,若欲省得寿量留住一劫或一劫以上。然,如来修习四神足已达极
顶,如车、如家屋之基础确实可用。阿难!若欲者,如来之寿量可留住一劫或一劫
以上。”
四 尊者阿难对世尊所明细显示,未能洞察了解,故未曾对世尊恳请:“世尊!愿世
一六 大般涅槃经 五三
----------... 阅读全帖
a*****y
发帖数: 33185
14
我的意思是在结婚这个问题上,借鉴一下出家人的看法:
=====================================================================
阿难为佛陀的十大弟子之一,佛陀三十二相,阿难三十相,由此可见阿难少年英俊,相
貌庄严。而阿难陀的年轻貌美,也引起了很多麻烦。有次举行大法会后,佛陀带领许多
弟子接受波斯匿王的供养,阿难没跟上,于是就单独到舍卫城街上乞食。走了很久来到
一个聚落,钵还是空的,阿难又热又饿又渴。刚好前面有一口古井,一位女子正在那儿
打水,阿难走到井边,这名女子抬起头看见这位出家人,眼前一亮,心中发出赞叹:"
多么庄严的比丘啊!"一念之间,她心里生起强烈的爱念。
.....
佛陀问摩登伽女,"你爱阿难什么呢?"摩登伽女答道,"我爱阿难明亮的眼睛,我爱阿难
英俊的鼻子,我爱阿难迷人的耳朵,我爱阿难甜美的声音,我爱阿难高雅的步伐,我爱
阿难的一切。佛陀问,"阿难眼中的眼泪不净,鼻中的痰不净,口中的唾液不净,耳中
的耳垢不净,身内的屎尿肮脏不净。婚后行不净污秽,生子后便生老病死等苦,由此观
之,阿难的身体有何值得爱的?"
..... 阅读全帖
G****t
发帖数: 1799
15
来自主题: ChineseClassics版 - 我所认为的“明心见性”
大乘非佛说论的由来
作者:伊藤义贤
对于大乘非佛说论,若无专门知识的人,恐怕像丈二和尚摸不着头吧!所以特先解说如
下:
盖释尊一代五十年间的教法,若把人天教摄入小乘教,就可大别为:小乘教与大乘教。
就中,人天教是于迷界教人怎样生于人问或天界的法门,故以转迷开悟为目的的释尊本
怀来说,当然这是一种方便教了。
小乘教就是小人所乘的教法之意。即为:只怀小志的声闻、缘觉(又称辟支佛或独觉)
者所乘的教法。这通常称为二乘人。当然其所证的果报亦不过是小涅槃的灰身灭智而已
。因为他,并没有大志,堪忍于永劫的修行以济度众生,而期证佛果大涅槃,只一心一
意想着早一天出离三界六道的轮回,速证阿罗汉果罢了。
大乘教就是大人所乘的教法之意。这与声闻、缘觉者不同,乃矢志累积永劫的修行,渐
进菩萨的五十二阶位,至于成佛而证入大涅槃的大志者所乘的教法。如上述,释尊宛若
医师的应病与药,对小乘人即教以小乘教法,对大乘人即授以大乘教法。把这些教法笔
录成书的,即所谓的三藏经典了。这又叫做一切经、大藏经。 其卷数据「开元释教录
卷第十」的记载,至唐开元十八年,共译出了五千四十八卷。 其后更陆绩地从印度传
译了许多经本到中... 阅读全帖
l**o
发帖数: 491
16
大乘经典都是佛陀的法,佛陀知道会不断有人谤佛,谤法,所以佛陀的遗教就是在佛经
的开头第一句,写“如是我闻”。
大家知道三藏十二部经每一部经正文开头的第一句话就是“如是我闻”。
“如是我闻”的缘起及作用
当年佛在世49年讲经,大小几百会,任何一个法会,任何一部经典从来没有在任何一部
经典上提到“如是我闻”四字,包括在《法华经》《楞严经》皆未提起。而是在佛灭度
之前,由摩诃迦叶尊者授意阿难尊者向佛请法。当时呢阿难还有点情执,看到佛就要离
开大众而去,禁不住悲痛欲绝。所以由摩诃伽叶提醒,阿难尊者请问佛:“在您灭度以
后,我们众弟子在结集整理您老人家四十九年所讲一切经法每一部经时,开头如何设立
?”佛说:用“如是我闻”,这是佛的遗嘱。
这个开头语形成了以后,在当时起到四个作用:
第一个作用是断除众疑。怎么个断疑呢?阿难尊者无量劫以来,虽然没有成正果,但是
阿难的形象非常庄严、心地非常慈悲善良。据说佛有三十二大人相,阿难就有三十。所
以当阿难将佛四十九年所讲之法一句一句讲出来,由法会大众共同通过的时候,第一句
讲出“如是我闻”大家就明白了。这是阿难代佛传法。否则的话,大家会以为,不是佛
灭度了么... 阅读全帖
a**u
发帖数: 8107
1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合集] Hermes?盲龟比喻的故事
☆─────────────────────────────────────☆
Hotfly (寄居蟹) 于 (Tue Dec 22 10:57:09 2009, 北京) 提到:
这题目讨论点跟本版比较贴切的。

是被
海这

☆─────────────────────────────────────☆
Hotfly (寄居蟹) 于 (Tue Dec 22 11:16:02 2009, 北京) 提到:
教主的言论,往往都会有很多匪夷所思的地方。
从古到今,已经很多教主了,佛陀,耶稣直到
当今的李先生、QH。
他们都有很多非常诡异的言论。李先生最著名的
就是把光年弄成了时间单位。(小故障)
QH的言论(视频为证)就有太多太多没办法依照
常理理解,最终我就不试图理解了。当然,不能
理解的话在他全部的话语里面,还是极少数。
尽管数量少,但是总是有一阵子很难过去,就觉
得挺别扭的。
后来,我就想明白了:这些人,成就人士都是如
此的,恐怕是因为他们的超越性,就会导致思维
上某种程度的脱离了我们的逻辑。
这就包括QH、佛陀还有经常在本版出没的W。
QH的,就太多太多例子,包...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7025
1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团体和谐的六种亲爱法
节译自中部 104 经;PTS II 250-51
蔡奇林译
本经叙说∶佛为阿难开示僧团(或团体)的和合无诤之道。包括行为、言语、态度的友善相待,以及利益(资源)共享、同守戒律(纪律)、见解(理念)一致。如此,则能彼此亲爱,和谐无诤。
六亲爱法
「阿难!有六种亲爱法,能令彼此喜爱、尊敬,能带来团结、无诤、和合、一体。哪六种?」
以慈爱的身语意相待
「阿难!此处,比丘或公开、或私下,对于同梵行者(2),现起慈爱的身业。这是亲爱法,能令彼此喜爱、尊敬,能带来团结、无诤、和合、一体。」
「再者,阿难!此处,比丘或公开、或私下,对于同梵行者,现起慈爱的语业。这是亲爱法,能令彼此喜爱、尊敬,能带来团结、无诤、和合、一体。」
「再者,阿难!此处,比丘或公开、或私下,对于同梵行者,现起慈爱的意业。这是亲爱法,能令彼此喜爱、尊敬,能带来团结、无诤、和合、一体。」
共享利得
「再者,阿难!此处,比丘对于如法所得、依法所得的食物资具,乃至仅仅钵中所有之物,也与具戒的同梵行者一起享用,绝不个别享用。这是亲爱法,能令彼此喜爱、尊敬,能带来团结、无诤、和合、一体。」
共持圣戒
「再者,阿难!此处,比丘对于那些无...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7025
1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团体和谐的六种亲爱法
节译自中部 104 经;PTS II 250-51
蔡奇林译
本经叙说∶佛为阿难开示僧团(或团体)的和合无诤之道。包括行为、言语、态度的友善相待,以及利益(资源)共享、同守戒律(纪律)、见解(理念)一致。如此,则能彼此亲爱,和谐无诤。
六亲爱法
「阿难!有六种亲爱法,能令彼此喜爱、尊敬,能带来团结、无诤、和合、一体。哪六种?」
以慈爱的身语意相待
「阿难!此处,比丘或公开、或私下,对于同梵行者(2),现起慈爱的身业。这是亲爱法,能令彼此喜爱、尊敬,能带来团结、无诤、和合、一体。」
「再者,阿难!此处,比丘或公开、或私下,对于同梵行者,现起慈爱的语业。这是亲爱法,能令彼此喜爱、尊敬,能带来团结、无诤、和合、一体。」
「再者,阿难!此处,比丘或公开、或私下,对于同梵行者,现起慈爱的意业。这是亲爱法,能令彼此喜爱、尊敬,能带来团结、无诤、和合、一体。」
共享利得
「再者,阿难!此处,比丘对于如法所得、依法所得的食物资具,乃至仅仅钵中所有之物,也与具戒的同梵行者一起享用,绝不个别享用。这是亲爱法,能令彼此喜爱、尊敬,能带来团结、无诤、和合、一体。」
共持圣戒
「再者,阿难!此处,比丘对于那些无... 阅读全帖
i***r
发帖数: 292
2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大迦叶尊者的悲心 (Z)
二、以清净心说法
(一)非不说法
有些人对大迦叶的一个主要的偏见,就是认为尊者有隐遁、独善的倾向,不问僧
事,甚至不愿意说法。前文已经说过,头陀行并非隐遁的、独善的,也有利他的一面。
这是因为头陀行者本身就是一种身教。况且大迦叶并非不说法,这在经律中都是有所记
载的。
头陀行法之一就是要乞食,从这一点来说,头陀行者虽住于闲静处,但还不能离
城邑、聚落太远,因为要乞食。其实头陀行比丘与聚落比丘一样,依众乞食,随缘教化
,因而决不能武断地说他们是隐遁的、独善的。也就是说,他们也会随缘说法、教化众
生。因为在印度的当时,出家人受人信施后,普遍地要为施者说法。
如经中记载,有一位婆罗门妇敬信婆罗门,欲供养婆罗门。大迦叶在佛陀的提点
下,显婆罗门身而方便度化这位婆罗门妇。大迦叶为她说种种法后,婆罗门妇即得法眼
净,无有狐疑,自皈三宝,受持五戒。她的婆罗门丈夫回家后,竟也受她感化,一同皈
依佛陀,得法眼净,受持五戒。[16]
而印顺法师却说大迦叶“是一位女性的绝对厌恶者”。[17]但就是在大迦叶的指
引下,他原来的妻子妙贤由外道而皈信佛陀,依大世主(即大爱道)出家受具。因为妙贤
“姿态绝伦”、“仪...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2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合集] 佛度一切众生否?
☆─────────────────────────────────────☆
SeeU (See you) 于 (Thu Jul 21 11:50:14 2011, 美东) 提到:
大乘常说佛发心度一切众生。「佛法」不如此说。佛度有缘而已。如<佛遗教经>说,未度者,留下得度因缘。
<大般涅磐经>中,佛对须跋陀罗说,唯有八正道才能解脱,无八正道无圣果。
从「佛法」到大乘,有些观点改变了。
杂阿含965经
郁低迦白佛∶
「云何,瞿昙!『世有边耶?』答言∶『无记。』『世无边耶?世有边无边耶?世非有边非无边耶?』答言∶『无记。』瞿昙于何等法而可记说?」
佛告郁低迦∶
「知者、智者,我为诸弟子而记说道,令正尽苦,究竟苦边。」
郁低迦白佛∶
「云何,瞿昙!为诸弟子说道,令正尽苦,究竟苦边,为一切世间从此道出?为少分耶?」
尔时,世尊默然不答。
第二、第三问,佛亦第二、第三默然不答。
尔时,尊者阿难住于佛后,执扇扇佛。
尊者阿难语郁低迦外道出家∶
「汝初已问此义,今复以异说而问,是故,世尊不为记说,郁低迦!今当为汝说譬,夫智者因譬得解。
譬如∶国王有边境城,四周坚固,巷陌平正,唯有一门,...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2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合集] 佛度一切众生否?
☆─────────────────────────────────────☆
SeeU (See you) 于 (Thu Jul 21 11:50:14 2011, 美东) 提到:
大乘常说佛发心度一切众生。「佛法」不如此说。佛度有缘而已。如<佛遗教经>说,未度者,留下得度因缘。
<大般涅磐经>中,佛对须跋陀罗说,唯有八正道才能解脱,无八正道无圣果。
从「佛法」到大乘,有些观点改变了。
杂阿含965经
郁低迦白佛∶
「云何,瞿昙!『世有边耶?』答言∶『无记。』『世无边耶?世有边无边耶?世非有边非无边耶?』答言∶『无记。』瞿昙于何等法而可记说?」
佛告郁低迦∶
「知者、智者,我为诸弟子而记说道,令正尽苦,究竟苦边。」
郁低迦白佛∶
「云何,瞿昙!为诸弟子说道,令正尽苦,究竟苦边,为一切世间从此道出?为少分耶?」
尔时,世尊默然不答。
第二、第三问,佛亦第二、第三默然不答。
尔时,尊者阿难住于佛后,执扇扇佛。
尊者阿难语郁低迦外道出家∶
「汝初已问此义,今复以异说而问,是故,世尊不为记说,郁低迦!今当为汝说譬,夫智者因譬得解。
譬如∶国王有边境城,四周坚固,巷陌平正,唯有一门,...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2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合集] 佛度一切众生否?
☆─────────────────────────────────────☆
SeeU (See you) 于 (Thu Jul 21 11:50:14 2011, 美东) 提到:
大乘常说佛发心度一切众生。「佛法」不如此说。佛度有缘而已。如<佛遗教经>说,未度者,留下得度因缘。
<大般涅磐经>中,佛对须跋陀罗说,唯有八正道才能解脱,无八正道无圣果。
从「佛法」到大乘,有些观点改变了。
杂阿含965经
郁低迦白佛∶
「云何,瞿昙!『世有边耶?』答言∶『无记。』『世无边耶?世有边无边耶?世非有边非无边耶?』答言∶『无记。』瞿昙于何等法而可记说?」
佛告郁低迦∶
「知者、智者,我为诸弟子而记说道,令正尽苦,究竟苦边。」
郁低迦白佛∶
「云何,瞿昙!为诸弟子说道,令正尽苦,究竟苦边,为一切世间从此道出?为少分耶?」
尔时,世尊默然不答。
第二、第三问,佛亦第二、第三默然不答。
尔时,尊者阿难住于佛后,执扇扇佛。
尊者阿难语郁低迦外道出家∶
「汝初已问此义,今复以异说而问,是故,世尊不为记说,郁低迦!今当为汝说譬,夫智者因譬得解。
譬如∶国王有边境城,四周坚固,巷陌平正,唯有一门,...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7025
2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佛陀对于「善知识」的教导
「善知识」与修行的关系
相应部45相应2经
那时,尊者阿难去见世尊。抵达后,向世尊问讯,接著在一旁坐下。在一旁坐好后,尊者阿难对世尊这么说∶
「大德!这是梵行的一半,即∶善友谊、善同伴之谊、善同志之谊。」
「不是这样,阿难!不是这样,阿难!
阿难!这就是梵行的全部,即∶善友谊、善同伴之谊、善同志之谊。阿难!当比丘有善友、善伴侣、善同志时,这应该可以被预期∶他必将修习八支圣道、必将多修习八支圣道。
而,阿难!有善友、善伴侣、善同志的比丘,如何修习八支圣道、多修习八支圣道呢?阿难!这里,比丘依止远离、依止离贪、依止灭、舍弃的圆熟而修习正见;依止远离……(中略)修习正志……(中略)修习正语……(中略)修习正业……(中略)修
习正命……(中略)修习正精进……(中略)修习正念;依止远离、依止离贪、依止灭、舍弃的圆熟而修习正定。阿难!有善友、善伴侣、善同志的比丘,这样修习八支圣道、多修习八支圣道。
阿难!以此法门,依此应该也能被体会这就是梵行的全部,即∶善友谊、善同伴之谊、善同志之谊∶阿难!由于以我为善友,生法的众生从生脱离;老法的众生从老脱离;死法的众生从死脱离;愁悲苦忧恼法的众生从愁悲苦忧恼脱... 阅读全帖
q****n
发帖数: 4574
25
摘自
http://www.bskk.com/thread-2655187-1-1.html
“四阿含经里之教义的任何一偈当中,都为具足诸佛之教,以及具足辟支佛、声闻之教”
所以不要小看劝人为善、导人向佛的善举。
---------------------------------
增一阿含经卷一
大迦叶问阿难曰。云何。阿难。增一阿含乃能出生三十七道品之教。及诸法皆
由此生。阿难报言。如是。如是。尊者迦叶。增一阿含出生三十七品。及诸法皆由此生
。且置增一阿含一偈之中。便出生三十七品及诸法。迦叶问言。何等偈中出生三十七品
及诸法。时。尊者阿难便说此偈
诸恶莫作 诸善奉行  自净其意 是诸佛教
所以然者。诸恶莫作。是诸法本。便出生一切善法。以生善法。心意清净。是故。迦叶
。诸佛世尊身.口.意行。常修清净。迦叶问曰。云何。阿难。增壹阿含独出生三十七
品及诸法。余四阿含亦复出生乎。阿难报言。且置。迦叶。四阿含义。一偈之中。尽具
足诸佛之教。及辟支佛.声闻之教。
所以然者。诸恶莫作。戒具之禁。清白之行。诸善奉行。心意清净。自净其意。除邪颠
倒。是诸佛教。去愚惑想。
云何。迦叶。戒清净者。意岂不净乎... 阅读全帖
s********h
发帖数: 938
2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受想行识根本
阿难,譬如有人,手足宴安,百骸调适,忽如忘生,性无违顺。其人无故,以二手掌,
于空相摩,于二手中,妄生涩滑冷热诸相。受阴当知亦复如是。阿难,是诸幻触,不从
空来,不从掌出。如是阿难,若空来者,既能触掌,何不触身。不应虚空,选择来触。
若从掌出,应非待合。又掌出故,合则掌知,离则触入,臂腕骨髓,应亦觉知入时踪迹
。必有觉心,知出知入。自有一物身中往来,何待合知,要名为触。是故当知,受阴虚
妄,本非因缘,非自然性。
石解:受阴非虚妄。不必多说。
******************************
阿难,譬如有人,谈说酢梅,口中水出。思蹋悬崖,足心酸涩。想阴当知,亦复如是。
阿难,如是酢说,不从梅生,非从口入。如是阿难,若梅生者,梅合自谈,何待人说。
若从口入,自合口闻,何须待耳。若独耳闻,此水何不耳中而出。想蹋悬崖,与说相类
。是故当知,想阴虚妄,本非因缘,非自然性。
石解:想者,心相也。说酢其实是想酢的反映,与下文思蹋互应,都是思想活动。这个
貌似真实的思想活动就是想阴。想阴不是从想的对象生起来的,也不是从能想的感官这
里生起来的。用现代科学的眼光看,就是条件反射。条件反射是很... 阅读全帖
f****2
发帖数: 311
27
阿弥陀佛!
第一、你问我涅槃以后,依谁为师;应依戒为师。
第三、你问我涅槃以后,恶人如何调伏,应默摈置之。
佛陀涅槃前遗训
佛陀不久进入了拘尸那迦罗城,吩咐阿难道:“你去为我在娑罗双树间敷座设床,头
在北面向西,我的教法最近可以北方宏传,未来也会盛行在西方。我于今夜将入涅槃。”
阿难和大家听了都流泪不止,后来大家商量光是这样啼哭没有甚么用,要紧的提出
有关如何使未来正法久住的问题来请示佛陀才是。经过商量以后,公推阿难请问佛陀道:
“佛陀!我们弟子大家禁不住伤感之情,有四个问题最后请示佛陀:
“第一、佛陀住世的时候,我们大家依佛陀为师,佛陀涅槃以后,我们依谁为师呢?
“第二、佛陀住世的时候,我们依佛陀安住,佛陀涅槃以后,我们依甚么而安住呢?
“第三、佛陀住世的时候,凶恶的人有佛陀调伏,佛陀涅槃以后,凶恶的人如何去
调伏呢?
“第四、佛陀住世时,佛陀的言教,大家易生信解,佛陀涅槃以后,经典的结集,
如何才能叫人起信呢?”
佛陀慈祥恺悌的回答道:
“阿难!你代表大家提出这四个问题来问我,确实非常重要。
“你们不要这么悲泣,要是... 阅读全帖
f****2
发帖数: 311
28
行菩萨道者,林林总总,或为帝王、或为大臣、或为儒者、或为武将、或为名商巨贾、
或为贩夫走卒,平日各谋其业、各行其道,而于尘世中广行布施济度、救人疾苦,虽示
有妻妾奴仆,实则已断诸欲、清净持身、平等视众,闲暇则禅定观照、游身法界。
一、在家学佛男众的模范人物
佛法住世,全靠出家僧众的主持和在家信众的护持。佛陀得道行化不久,度了许多人出
家,同时又有许多受了佛陀感化而皈依佛教的在家信众。在这些信众里面,包括有国王
、大臣、长者、居士、商贩、工人、农夫、乞丐等各阶层的人物。其中能自己虔诚奉行
佛法,又能本着佛陀精神去做社会慈善事业的,真不知有多少。现在举几个模范人物来
说:
(1)、博施济贫的须达多长者
须达多是佛世时代印度的一个大富长者,他的财产、商业、贷款,遍于恒河的两岸。自
从见佛起信而皈依了佛教,就用金砖布地构筑祗园来供佛及弟子行道说法。又能本佛教
的布施精神,去救济一切鳏寡孤独的平民,因此被人称为“给孤独长者”。
杂阿含经说他是“家有钱财,悉与佛弟子共”。他自己也说:“自今以后,门不安守,
亦不拒逆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及诸行路乏粮者”。
(2)、助扬佛化的频婆娑罗国王
摩竭... 阅读全帖
G****t
发帖数: 1799
2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一手搖鈴 一手摸奶
1。男子是不是真的仁波切,還有待查證。就算是真的,就可以依据此人的过失否定整
个藏传了?
2。汉传大藏经,日本大藏经找过了就可以下结论,藏传的查过么?
3。《佛说大方广善巧方便经》摘录:
a.
尔时尊者阿难。在大会中前白佛言。世尊。舍卫大城有一菩萨名光聚王。我于一时入城
乞食。于其城中不见彼菩萨。是时光聚王菩萨别在一聚落中。与一女人同坐一处说非法
语。我往见已彼不覆藏。而复别说彼梵行法。世尊。我佛如来。是一切众生大师。无所
不知。无所不见。无不解了。我见是相其事云何。愿佛开示。尊者阿难发是言时。而此
佛会地大震动。
尔时光聚王菩萨。现身虚空高一多罗树。即于空中问阿难言。尊者阿难。于汝意云
何。犯非法者。岂能如是住虚空耶。是时尊者阿难。对如来前向空问言。光聚王菩萨如
我向者所见事相。云何菩萨有此非法耶。尊者阿难作是言时。世尊即为垂足按地。是时
他方世界有佛世尊。现虚空中发是声言。菩萨已离非法。我知是事我证是事。彼佛言已
隐空不现。
尔时世尊告阿难言。汝不应于住大乘者菩萨正士生过失想。阿难。譬如声闻乘中初
二果人求无漏道不以为难。具善巧方便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求一切智不以为难。何以
故。菩... 阅读全帖
G****t
发帖数: 1799
3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一手搖鈴 一手摸奶
1。男子是不是真的仁波切,還有待查證。就算是真的,就可以依据此人的过失否定整
个藏传了?
2。汉传大藏经,日本大藏经找过了就可以下结论,藏传的查过么?
3。《佛说大方广善巧方便经》摘录:
a.
尔时尊者阿难。在大会中前白佛言。世尊。舍卫大城有一菩萨名光聚王。我于一时入城
乞食。于其城中不见彼菩萨。是时光聚王菩萨别在一聚落中。与一女人同坐一处说非法
语。我往见已彼不覆藏。而复别说彼梵行法。世尊。我佛如来。是一切众生大师。无所
不知。无所不见。无不解了。我见是相其事云何。愿佛开示。尊者阿难发是言时。而此
佛会地大震动。
尔时光聚王菩萨。现身虚空高一多罗树。即于空中问阿难言。尊者阿难。于汝意云
何。犯非法者。岂能如是住虚空耶。是时尊者阿难。对如来前向空问言。光聚王菩萨如
我向者所见事相。云何菩萨有此非法耶。尊者阿难作是言时。世尊即为垂足按地。是时
他方世界有佛世尊。现虚空中发是声言。菩萨已离非法。我知是事我证是事。彼佛言已
隐空不现。
尔时世尊告阿难言。汝不应于住大乘者菩萨正士生过失想。阿难。譬如声闻乘中初
二果人求无漏道不以为难。具善巧方便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求一切智不以为难。何以
故。菩... 阅读全帖
a**u
发帖数: 8107
3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合集] 参政与修行
☆─────────────────────────────────────☆
Yisu (yisnotme) 于 (Tue Sep 14 10:17:01 2010, 美东) 提到:
richphd, 你是修密宗的吧, 应该比较有发言权。 能不能说说你是怎么看现在的达赖
喇嘛。 我以前看过他的一些文字, 说的似乎还不错。 但是他对政治的参与, 让我对
他的真实修行打了很多问号。 藏传佛教中您了解到的对他是个什么评价呢?
☆─────────────────────────────────────☆
richphd (终于明白了) 于 (Tue Sep 14 17:19:35 2010, 美东) 提到:
实在抱歉,这个问题实在没法回答.如果您对达赖喇嘛没信心,不跟着学就行了.
密宗的大德中,各个方面都极其赞叹,而且末学也一直依止的是法王如意宝晋美彭措.

☆─────────────────────────────────────☆
aagent (北方的挺哥) 于 (Tue Sep 14 17:35:53 2010, 美东) 提到:
这个回答好像和“终于... 阅读全帖
b*****l
发帖数: 3821
32
悬 论
一 释题目
此经题,即是佛说观弥勒菩萨上生兜率陀天经。此题中佛说二字,显说经之主。
说经有菩萨、弟子、诸天、鬼神等所说,与佛理相应、为佛印可者,皆为佛说;一切
经首云佛说者,即此意也。此经皆优波离与佛相问答之辞,阿难结集者也。梵语佛陀
,简称曰佛,华言觉者,即觉悟宇宙一切真实谛相;故凡证得无上正等正觉者,皆名
曰佛,此是通称。但此佛是指本师释迦牟尼也;以释尊应化此土为娑婆教主,故此世
一切经典皆释尊所说,是以佛说者即释尊所说也。佛云何说法?诸法性相离一切相,
所谓『离文字相、离言说相、离心缘相』,微妙难思,自内所证。法华经云:『诸法
寂灭相,不可以言宣,以方便力故,为诸众生说』。佛以大悲愿力,为诸众生开示悟
入佛之知见,令未解脱者解脱、未悟者悟。佛已无一切生死烦恼,已证涅盘菩提,但
诸众生犹没在苦则所愿尚未满足,亦即为佛果未圆满;一切经皆是将佛所证境,以方
便善巧而施设之教化。现所讲者,即诸经中之一经尔。
观、即能观之智,所观之境即是弥勒上生。菩萨是通名,发菩提心,集修福慧资
粮,行菩萨行,由十信至等觉五十一位皆名菩萨;故菩萨名字极其广泛。同一世界有
无量无...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33
☆─────────────────────────────────────☆
runsun (runsun) 于 (Sun Aug 21 04:22:03 2011, 美东) 提到:
附件的图,是一个简单的佛法关于五蕴生灭的一个演示,如果能真正理解这个图,那么
起码无我,无常,以及五蕴生灭以及轮回的核心问题,就会全部了解,也会知道为什么
要修四念住,以及禅那应该怎么修。这是佛法核心原理的部分。是佛法对身心现象的洞见。
尽管看起来似乎很简单,但真正能够理解它的,非常稀少。
这个图如果做成动画,会更直观一些。
☆─────────────────────────────────────☆
runsun (runsun) 于 (Sun Aug 21 04:46:55 2011, 美东) 提到:
简单的注解一下上面的图。
上部的蓝色的圆,代表的是每个刹那的被观察对象,这个被观察对象,可以是任何的色
法,比如苹果,房子,山河大地,也可以是任何的名法,即意识现象,比如自我的感觉
,痛苦,快乐,种种意识状态。这些都是被观察者,佛法称为所缘。这些所缘,可以是
任何的五蕴,包括自我...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34
☆─────────────────────────────────────☆
babyfox (小狐狸般若) 于 (Wed Mar 7 01:00:23 2012, 美东) 提到:
《时间真相》——佐钦白玛格桑法王
http://www.zuoqinsi.net/XinXi.asp?XinXiId=80

“时间”是三界万物的吞噬者,而时间又被“时间之主”所吞噬。“时间之主”超
越时间、超越凡夫的显现和识觉,拥有遍满一切的智慧,通常显现为十六岁少年模样的
文殊菩萨宝像,有时则显现为大威德金刚威猛像,发出惊天动地的愤怒大笑。与这猛静
二尊无二无别的妙音佛母,是从大海中显现的美丽天女,是三界一切妙音之主。在此我
顶礼三圣尊,并论述时间之真相。
朋友们,当我们回顾过去、放眼未来时,会发现“今天”的显现和显现对境一个个
即来即失,就如同坐在快速行驶的列车上看窗外的花草树木。今天我们使用的物品、居
住的房屋以及称之为“我”的五蕴身体等等的一切,都不再是昨天的,因为昨天的一切
已经显现而又消失,走向了过去。时间,如同魔鬼般张着天地大的凶猛... 阅读全帖
z**n
发帖数: 22303
35
【八】
我想我之前曾简短讲过这个
龙树菩萨写了【中观论】
他在礼敬的部分写道(仁波切以藏文读诵)
‘我稽首礼佛,诸说中第一’
意思是 佛陀是唯一的 是最殊胜的说法者或老师
这不只是种虔敬的表达
也不是诗意的写法
佛陀是殊胜的说法者或导师
藏文称为‘嘉华滇巴’这句话其实是有要义的
任何非佛者
包括十地菩萨在内 都没有佛那样的功德
那实际上是佛的十力之一 第十力是非常殊胜的力量
显然的 不要说我们
像我这样试图在此授课的人
就连十地菩萨都没有这个力
当像我自己这么平凡
有污染的有情众生 当我们教法时
会用很多很多的方法 这其中的大部分方法
都是很平凡的 有污染的
首先 如果你不小心 动机会是来自于
想要得到权力 财产 徒众
供养那类的污染
但即便如此 非常偶尔的时候
像我这样的人偶尔也会有 某种慈悲心 真心
为了利益他人而给予教法 不殊胜的老师可用的方法
基本上我们就是猜测
你... 阅读全帖
B***o
发帖数: 133
3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佛教的大光明与大安乐
佛教的大光明与大安乐
http://www.jzxh.org.cn/index.php?m=content&c=index&a=show&catid
2011-08-22 21:24:03 来源: 作者:黄念祖居士 评论:0 点击:38
今天我有机缘在华盛顿华府佛教会向大家汇报------佛教的大光明与大安乐,十分荣幸
。听起来这个题目好像生一引起,新奇一些。其实还都是我们常常说到的"放大光明",
"光明普照","拔苦与乐","离苦得乐"。这也就是佛法的基本,自觉觉他,自利利他。
......(黄念祖老居士一九八七年讲于美国华府佛教会,一九九一年整理成文)
光明与安乐,理体并妙用
世尊彻证理体,示佛知见
修德有功,性德方显
一生成办,圆顿法门:禅,密,净
禅宗
密宗
净土宗
(壹)光明与安乐,理体并妙
今天我有机缘在华盛顿华府佛教会向大家汇报——佛教的大光明与大安乐,十分荣幸
。听起来这个题目好像生一引起,新奇一些。其实还都是我们常常说到的‘放大光明’
,‘光明普照’,‘拔苦与乐’,‘离苦得乐’。这也就是佛法的基本,自觉觉他,自
利利他。由于光明,方消痴暗,垢障消除,才... 阅读全帖
z**n
发帖数: 22303
37
密宗四皈依,有明确佛经依据!zt
四皈依是密宗部经典明确提到的一个法义,绝非藏传佛教的发明。四皈依跟密法修持高
度依赖于上师的传承及加持,有着密切关系。
皈依上师即皈依包括释迦牟尼佛在内的一切传承祖师和直接上师。
佛陀说法是因机施教的,一切根据受众的根器来定,那么在大众根机面前暂时隐秘某些
深层次的法,又有什么值得奇怪的呢?
“非器面前不说法”,这正是佛陀的慈悲所在。所以,拿汉文显宗经典来衡量一切,显
然是行不通的。
密宗法义有密宗的经典所依。密宗经典汉文大藏经中有一部分,由密教部所摄。藏文大
藏经中的密教经典,部分和汉译经典重合,相比之下还有更加丰富的内容,也是直接源
自印度,由印藏译师们共同所译。这些梵文原典仍有许多保留下来的,故此否定藏传经
典的实质就是否定印度经典。
至于密宗经典的可靠性,则正如太虚大师所说:拿世俗的历史考证方法来判定经典真伪
是不合理的,这样做的话,大乘显宗的部分经典同样也无法成立,华严、法华同样也会
被打倒,是不合理的。
====================
根据藏传经典:(续即密部经典,如《大日经》的正规名称应当为《大日续》)
《佛双合续》云:“佛法僧... 阅读全帖
j*****u
发帖数: 3
38
大乘经典是佛灭度后才发展出来的吗?
文 : 余正遠
前言:有些人认為大乘经典是在佛灭度后才创造出来的,然而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因為
佛陀在初转法轮的四阿含经中有许多地方都有提到「大乘」或「三乘」和「方等经典
」!四阿含中也多处提到「菩萨」二字!佛陀也说自己和过去诸佛修菩萨行的过程,以
及授记 弥勒菩萨将来成佛。
所以大乘之名是在四阿含中就有的,四阿含中就有提到菩萨六度,因此大乘经典不是后
来才创造的。
如《增一阿含经》卷1〈1 序品〉就说:
「如是阿含增一法,三乘教化无差别。
佛经微妙极甚深,能除结使如流河;
然此增一最在上,能净三眼除三垢。
其有专心持增一,便為总持如来藏;
………………………………………………………..
契经一藏律二藏,阿毘曇经為三藏;
方等大乘义玄邃,及诸契经為杂藏。
安处佛语终不异,因缘本末皆随顺;
弥勒诸天皆称善,释迦文经得久存。
弥勒寻起手执华,欢喜持用散阿难;
此经真实如来说,使阿难寻道果成。」(CBETA, T02, no. 125, p. 550, b29-c14)
以下我们再引用经典并分几点来说明:
一、四阿含中多处提到「大乘」两字的经文:
1.《长阿... 阅读全帖
j********0
发帖数: 47
3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世尊的愁憂
世尊的愁忧
日前在脸书上看见一则网友留言:
「~ 宝贝!... 不要再来了!天下事理皆相对,因果也是在轮迴,不必羡慕不必悔,因
前果后紧追随,勿言春去秋风吹,若欲不再有后悔,明年绿意大地回,了生脱死最乾脆
。」
心有所感触,就留言:
「不要再来,是阿罗汉,是自了汉,只顾自己解脱了生死,不愿行菩萨道利乐有情,所
以佛陀呵责阿罗汉是「蕉芽败种」~~佛菩提的芽败坏了!佛陀劝导,如果娑婆有 佛的
正法住世时,还是要来人间行菩萨道利乐有情,以自、他眾生的苦、以苦為师,才能有
成就佛道的一天。」
并联结一篇登载在华严圣境故人来部落格的文章「生活中的佛法~有好多苦」
http://penitent321.pixnet.net/blog/post/220005647,希望这位网友,透过这篇文章就可以知道菩萨是如何现见眾生的诸多苦恼,并在其中与之同事,同时在帮助眾生的利行过程中淬练提昇自己,所谓的「火中生红莲」。虽然菩萨道难行,但愿我们常不忘「以苦為师」,不管有多少苦,都是菩萨善学之处。」
这贴文贴出之后,引发该名网友及一些读者回响,留言道:
某甲(该名网友):真勇敢!发愿再来!真勇敢!发愿再来!
... 阅读全帖
R*****d
发帖数: 1148
40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中国对印度历史上有影响么?
老弟,我说你一句,你别不高兴。网上的东西都是你抄我我抄你抄来抄去,要想弄明白,还得看原典。佛经咱不看,但《大唐西域记》总是读过的。《大唐西域记》当中没有任何有关哈奴曼的记载,只提到了猴子,目的是为了说明释迦牟尼是如何普度众生,以及一切众生均可修行的道理,更主要的是,教育人们要礼敬释迦牟尼(其实这有点儿象《新约》里面拉撒路的故事)。这些描述,同那个智勇双全的神猴哈奴曼可以说是毫无相关性。
以下是其中三处提到猴子的地方:
第四卷
石室东南二十四五里至大涸池。傍有窣堵波。在昔如来行经此处。时有弥猴持蜜奉佛。佛令水和普遍大众。猕猴喜跃堕坑而死。乘兹福力得生人中。
第五卷
大施场东合流口。日数百人自溺而死。彼俗以为欲求生天。当于此处绝粒自沉。沐浴中流罪垢消灭。是以异国远方相趁萃止。七日断食然后绝命。至于山猿野鹿群游水滨。或濯流而返。或绝食而死。当戒日王之大施有。有一猕猴居河之滨。独在树下屏迹绝食。经数日后自饿而死。故诸外道修苦行者。于河中立高柱。日将旦也便即升之。一手一足执柱端蹑傍杙。一手一足虚悬外申。临空不屈。延颈张目。视日右转。逮乎曛暮方乃下焉。若此者其徒数十。冀斯勤苦出离生死。或数十年未尝... 阅读全帖
d***d
发帖数: 22
41
来自主题: Literature版 - 逆风的香
阿难是佛陀的十大弟子之一。
有一天,阿难独自在花园里静坐,突然闻到园中的花,随着黄昏吹来的风,飘过来
一阵一阵的花香。平常有风吹着花香的时候,由于心绪波动,不一定能闻到花香。当心
静下来的时候,又不一定有风吹来,所以也嗅不以花香。
那一个黄昏,阿难的心情特别的宁静,又是春天——花朵最香的时节;正好春风飒
飒,缓缓吹送。在这么多原因的配合下,阿难闻到了有生以来最美妙的花香。
花香围绕着阿难,花香流过他的身心,然后流向不可知的远方。这些花香使阿难从
黄昏静坐到夜里舍不得离开,这些花香也使阿难非常感动。
在感动中,阿难宁静的心也随花香飘动起来,他想到了一些从未想过的问题:草木
都是开花的时候才会香,有没有不开花就会香的草木呢?花朵送香都限制在一个短暂的
因缘,有没有经常芬芳的花朵呢?春花的香飘得再远也有一个范围,有没有弥漫全世界
的香呢?所有的花香都是顺风飘送,有没有在逆风中也能飘送的香呢?......
阿难想着这些问题,想到入神,竟然使他在接下来的几天无法静心。有一天,阿难
又坐在花香中出神,佛陀走过他静坐的地方,就问他:"你的心绪波动,到底是为了什
么呢?"阿难就把自己苦思而难解的问题请
P******a
发帖数: 478
4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菩萨因何而病?
佛告阿难,汝行诣维摩诘问疾, 阿难白佛言, 我不堪任诣彼问疾, 所以者何, 忆念
昔时,世尊身小有疾,当用牛乳,我即持钵,诣大婆罗门家门下立,时维摩诘来谓我言,唯
,阿难,何为晨朝持钵住此,我言居士,世尊身小有疾,当用牛乳,故来至此,维摩诘言,
止止,阿难,莫作是语,如来身者,金刚之体,诸恶已断,众善普会,当有何疾,当有何恼
,默往,阿难,莫谤如来,莫使异人,闻此□言,无令大威德诸天,及他方净土诸来菩萨,
得闻斯语,阿难,转轮圣王以少福故,尚得无病,岂况如来无量福会,普胜者哉,行矣,阿
难,勿使我等,受斯耻也,外道梵志若闻此语,当作是念,何名为师,自疾不能救,而能救
诸疾人,可密速去,勿使人闻,当知,阿难,诸如来身,即是法身,非思欲身,佛为世尊,
过于三界,佛身无漏,诸漏已尽,佛身无为,不堕诸数,如此之身,当有何疾,时我,世尊
,实怀惭愧,得无进佛而谬听耶,即闻空中声曰,阿难,如居士言,但为佛出五浊恶世,现
行斯法,度脱众生,行矣,阿难,取乳勿惭,世尊,维摩诘智慧辩才为若此也,是故不任诣
彼问疾,如是五百大弟子,各各向佛说其本缘,称述维摩诘所言,皆曰不任诣彼问疾。
<维摩诘所说经>选,
Y**u
发帖数: 5466
43
在《法灭尽经》上说:“末法时代,《楞严经》先灭。其余经典,逐渐而灭。”如果楞
严经不灭,正法时代就现前。由此可见《楞严经》之重要性。《楞严经》的全名为《大
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或简称为《大佛顶首楞严经》,佛说该
经的直接因缘为,阿难化缘时,遭摩登伽女之母以咒摄入淫室,戒体快要被毁坏时,佛
陀令文殊菩萨持楞严咒前往救护阿难,将阿难与摩登伽女带回。阿难自恨道力未全,请
佛宣说奢摩他、三摩提、禅那等诸佛如来得成菩提之最初方便。由此可见,摩登伽女是
理解《楞严经》心要的关健性人物之一。
本讲座共分两部分:
1、以《楞严经》和《摩登女经》为依据,叙述发生在阿难和摩登伽女之间的真实
故事;
2、分析本故事给人们的启示。
1. 摩登伽女的故事
摩登伽女与阿难的故事主要依据《楞严经》、巴利文经典和大正藏第十四卷的《佛
说摩登女经》之记录整理而成。阿难为佛陀的十大弟子之一,佛陀三十二相,阿难三十
相,由此可见阿难少年英俊,相貌庄严。而阿难陀的年轻貌美,也引起了很多麻烦。据
《楞严经》第一卷记载,有次举行大法会后,佛陀带领许多弟子接受波斯匿王的供养,
阿难没跟上,于是就单独到舍卫城街
a**u
发帖数: 8107
4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合集] 如真有我
☆─────────────────────────────────────☆
robbin (robbin) 于 (Fri Oct 8 02:07:33 2010, 美东) 提到:

☆─────────────────────────────────────☆
runsun (runsun) 于 (Fri Oct 8 10:03:26 2010, 美东) 提到:
歪魔扯了一大堆,表面说的无我,可实际说的却正是佛陀破斥的那个恒常主宰的神我之见。
此处这个最究竟本体的自性,万法生起的根本因,就是一个明明显显的“神我”。
佛法的核心:缘起、无常、苦,在老歪那里都是无足轻重的东西,整天念叨那个心向心
行,为什么呢?
那个表面想着自由,实际想着做大神的vensufire也难怪会被老歪搞得晕晕乎乎。。。
不过这迷魂汤,robbin倒是喝得挺过瘾,到现在还对歪魔单相思,可怜可悲。。。
☆─────────────────────────────────────☆
runsun (runsun) 于 (Fri Oct 8 10:04:59 2010, 美东) 提... 阅读全帖
i***r
发帖数: 292
4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大迦叶尊者的悲心 (Z)
【提 要】 大乘佛教的信奉者一直以来对大迦叶等声闻众存在误解、偏见,说他们自利
独善,贬斥他们为“小乘”,讥毁他们为“痴犬”、“焦芽败种”,这都是不实、不公
的。大迦叶尊者行头陀行也有利他的一面,也常以清净心说法,乃至为正法久住而说法
。尊者人间乞食,随缘教化,也经管精舍,领众共修,利益大众。佛陀常常赞叹尊者、
维护尊者,以便在僧团中树立起尊者的威信,最后将佛法付嘱于他及阿难。佛陀涅槃后
,尊者即发起僧众忠实地结集佛陀的教法。不听舍小小戒、不赞成女人出家,都是为了
正法久住、利益群生。而尊者平日有时呵斥阿难及结集时以六事责阿难,都是基于长辈
对小辈的爱护与教导而严词加之。正是在大迦叶的强力调伏下,阿难很快证果。尊者完
成结集后又将佛法转付给阿难,而自取涅槃。尊者所做的一切,没有丝毫的个人私心,
自始至终都贯穿着为法久住、利益群生的无我大悲。菩萨行者也要自利,声闻行者也会
利他。因此世人不应落入大小乘对立的窠臼,贬斥、诬谤、讥毁尊者,而应该礼敬、信
顺、赞叹乃至学习尊者。
【关键词】 大迦叶 悲心
前 言
佛教中自从出现大乘思想以后,大乘佛教不断兴盛发达的过程就是不断贬斥、抑制
声闻教法... 阅读全帖
i***r
发帖数: 292
4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大迦叶尊者的悲心 (Z)
三、佛陀嘱法大迦叶
(一)大迦叶的证德与威信
大迦叶尊者是一位严谨的比丘,终生持头陀行,修清净梵行,他所证的果德,决
非一般凡庸之辈能望其项背的。虽然他“长须发,着弊纳衣”,为六群比丘、比丘尼所
憎恶,但由于尊者严持戒律,精进办道,证德高广,因此自然得到人天的礼敬。如《十
诵律》中说到大迦叶“多知广识”,佛陀涅槃后,“四部众尽皆恭敬、信受其语”,大
众听说大迦叶从波婆城来要到拘尸城后,“皆出到半道”奉迎,“头面敬礼”。[33]这
说明当时的大迦叶在佛教四部众中很有威信,几乎成了僧团的领导者。就连天帝释都想
尽办法供养大迦叶,甚至变化为丑陋不堪的织妇,因为大迦叶“心怀哀愍贫穷孤陋、病
苦疾者”。[34]又如经中说,在一个小雨的晚上,天帝释为大迦叶“持伞盖覆灯”,“
随摩诃迦叶后行”。[35]
而那些不敬信、不尊重大迦叶的六群比丘、比丘尼,屡屡为佛、僧团及广大信众
所嫌责。如律中记载吐罗难陀(偷罗难陀)比丘尼有一次在给别人讲法时,大迦叶碰巧走
到那里。听法的人因此站起来,独吐罗难陀端坐不动,众人就说她这样“极为不善”。
而吐罗难陀自恃“我是释女,从佛出家”,大骂大迦叶,说他是“外道邪徒”,...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7025
4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无相心解脱
无相心解脱是三解脱门之一。不仅是不念一切相,还要空于贪、瞠、痴,空常住、不变易,空非我、非我所。
杂阿含567
云何为无相三昧?谓∶圣弟子于一切相不念,无相心三昧身作证,是名无相心三昧。
......
复问长者∶「云何法一义、种种味?」
答言∶
「尊者!谓∶贪有量,若无诤者第一无量;谓∶贪者是有相,恚、痴者是有相,无诤者是无相;贪者是所有,恚、痴者是所有,无诤者是无所有。
复次,无诤者空于贪,空于恚、痴,空常住、不变易,空非我、非我所,是名法一义、种种味。」
http://agama.buddhason.org/SA/SA0567.htm
杂阿含558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俱睒弥国瞿师罗园。尔时、尊者阿难亦住俱睒弥国瞿师罗园。
时有异比丘得无相心三昧,作是念∶我若诣尊者阿难所,问尊者阿难∶若比丘得无相心三昧,不踊、不没,解脱已住,住已解脱,此无相心三昧何果?世尊说此何功\德?尊者阿难若问我言∶比丘!汝得此无相心三昧耶?我未曾有实问异答,我当随逐尊者阿难,脱有余人问此义者,因而得闻。
彼比丘即随尊者阿难,经六年中,无有余人问此义者。即自问尊者阿难∶「若比丘问∶无相心三昧不踊、不没,解脱... 阅读全帖
a*****y
发帖数: 33185
48
犹如坚固岩,不为风所摇,
毁谤与赞美,智者不为动。
——《法句经》
为了人类的福祉,佛陀忘我地行化各地,没有贫富贵贱之分,他的信徒遍布社会
的最高层和最低层。人们对他的爱是自发的,对他的尊敬是深厚的。国王和贵族、富人
和穷人、虔诚的民众或淫女,各阶层的善男信女,争先恐后地为他服务,从而使他崇高
的使命得以成功。富者为他慷慨出钱,建筑环境宜人的寺院,信仰虔诚的贫穷者,以谦
卑的方式表达他们的虔敬。而他却圆融平等地接受富人和穷人的供养,没有任何偏心或
偏见。不过,他对穷人或低下种姓之人施与了更多的悲悯。如同蜜蜂在百花丛中采蜜而
无损于任何花朵,他生活在信徒和支持者中,不给任何人带来一点一滴的不方便。各种
各样的供养纷纷向他飞来,而他却彻底无染无著地接受一切。
虽然他为人类服务的动机是绝对的纯洁,彻底的无我,但是在宣说和传播教法中
,佛陀不得不与强大的反对者作斗争。他受到刻薄地批评,公然的侮辱,以及无情的人
身攻击。这是其他宗教领袖从来没有经历过的。他的主要反对者就是外道之师及其追随
者。而他们的传统教法和盲目的祭祀仪式受到佛陀的公正抨击。就个人而言,他最大的
敌人就是他的姻弟和早期弟子提婆... 阅读全帖
f****2
发帖数: 311
49
阿弥陀佛!非常随喜lila 不杀生的慈悲。藏传佛教大德索达吉堪布专门写了一篇文章
阐述藏密素食观。
藏传佛教历史上最著名的一生成就者米拉日巴尊者也曾说过:“杀害无辜众生仅为自
己能享用其血肉;又贪爱饮酒,只为杯中物能引人沉迷、陶醉,凡此种种皆已具足堕落
复活地狱之缘起。虽眼根齐备,奈何却直堕恶趣深渊,诸人天众生因此不能不引以为戒
:即便一根刺扎入身中,其疼痛也不堪忍受;杀害众生而食其肉,被杀者之苦痛又何堪
言表?来生堕入复活地狱后,必将感受难以忍受之痛苦——浑身烈焰熊熊,其景象实乃
惨不忍睹。”
对佛经了解一知半解之人,往往自以为在显密经典中对食肉过患的描述并不频繁、
其措辞也绝非如描述别的非理之事时那般严厉、痛切,特别在密宗教义中更是对吃肉与
否的问题轻描淡写。其实,这些理解纯粹是未深入经藏的表现,因显密经论中有数不清
的文字都在阐述佛教对这一问题的究竟立场与看法——那就是必须彻底、完全地禁肉!
在所有的佛教经典中,嗜肉如命之徒都找不到佛陀对食肉饮血片言只语的赞叹之处。相
反,大量的教证理证都表明佛弟子遮止肉食的必要性、重要性与紧迫性。 “
如果有人说:佛陀已经开许所有佛教徒可... 阅读全帖
B***o
发帖数: 133
5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首楞严经四种清净明诲
大佛顶首楞严经卷第六四种决定清净明诲
唐天竺沙门般刺密谛译
佛告阿难:汝常闻我毗奈耶中,宣说修行三决定义。所谓摄心为戒,因戒生定,因
定发慧,是则名为三无漏学。
阿难,云何摄心,我名为戒?若诸世界六道众生,其心不淫,则不随其生死相续
。汝修三昧,本出尘劳。淫心不除,尘不可出。纵有多智禅定现前,如不断淫,必落魔
道。上品魔王,中品魔民,下品魔女。彼等诸魔,亦有徒众,各各自谓成无上道。我灭
度后,末法之中,多此魔民炽盛世间。广行贪淫,为善知识,令诸众生,落爱见坑,失
菩提路。汝教世人修三摩地,先断心淫,是名如来先佛世尊,第一决定清净明诲。是故
阿难,若不断淫,修禅定者,如蒸沙石,欲其成饭,经百千劫,只名热沙。何以故?此
非饭本,沙石成故。汝以淫身,求佛妙果,纵得妙悟,皆是淫根。根本成淫,轮转三途
,必不能出。如来涅槃,何路修证?必使淫机,身心俱断,断性亦无,于佛菩提,斯可
希冀。如我此说,名为佛说。不如此说,即波旬说。
阿难,又诸世界六道众生,其心不杀,则不随其生死相续。汝修三昧,本出尘劳
。杀心不除,尘不可出。纵有多智禅定现前,如不断杀,必落神道。上品之人,为大力
鬼;中品则为飞行夜叉、... 阅读全帖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