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Mainland版 - 对方绍伟“冷酷实证”的冷酷实证 ---- 兼论中国“超稳定体系”的崩溃
相关主题
治学·立说·修身zz方绍伟:人们为什么讨厌“公知”?
需要理性包容的民族观念 zz方绍伟:为什么独裁者走了,独裁却走不了?
对方绍伟“冷酷实证”的冷酷实证 ---- 兼论中国“超稳定体系”的崩溃方绍伟:中国人开车为何横冲直撞?
对方绍伟“冷酷实证”的冷酷实证越看诺贝尔奖越觉得垃圾
关于中国政治的冷酷实证:童年经历是关键落后的根源: 中国没有自己的<组织行为科学>!
现量 比量 至教量全世界只有老中最喜欢问“你是哪里人?”
流转门与还灭门麻省Quincy市的民主党市长宣布他支持Scott Brown
心急吃不了热豆腐Can Michelle Obama's Media Blitz Erase Her 'Angry Black Woman' Image?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实证话题: 冷酷话题: 方绍伟话题: 先生话题: 理性
进入Mainland版参与讨论
1 (共1页)
H*****8
发帖数: 225
1
对方绍伟“冷酷实证”的冷酷实证 ---- 兼论中国“超稳定体系”的崩溃
黄光锐
“冷酷实证的思享者”,把这个堪称别致的描述戴在头上的方绍伟先生,确实是值得关
注的。
一个偶然,让笔者看到了方绍伟先生的文字,特别是他的代表作《中国模式为什么没有
崩溃?》(《中国不一样》的最后一章)。文中他宣称“只有一个办法可以解开”两个
事关重大的“中国之谜”:“中国模式为什么没崩溃”和“中国模式会不会崩溃”。而
“这个办法也是本书所或明或暗地一直坚持的‘冷酷实证法’”。而所谓冷酷实证,就
是“尽量不带任何感情色彩和政治立场去观察中国,尽量不作或只作最低限度的价值判
断,并在直达事物的本质之前不提出任何政策主张或价值规范”。方绍伟先生并且宣称
,“‘冷酷实证’与‘一般实证’的区别就在于‘是否为实证而实证’”。
言下之意,显然是其他人的“非冷酷实证”都包含了这样那样的道德判断,夹带了这样
那样的“规范冲动”,因此都不是“为实证而实证”;而如若算不上“为实证而实证”
,那岂不是连“实事求是”的“实证”基本资格都要存疑了?这个话,没有说,但明白
人都看得出来。
如此,方绍伟先生干脆利落地把“实证”分出了高低档:只有方绍伟的“冷酷实证”才
是上档次的实证,所得出的不带任何“规范冲动”色彩的结论也方才是可信的。仅仅给
出一个定义,便有了凌驾于他人之上的美好感觉,方绍伟先生“冷酷实证”的大脑运转
起来也就成了享受,而且还要迫不及待地让全世界看得懂这个语言的人们知道这种在云
端享受着思考的感觉,于是就有了“思享者”这么一个自封的头衔。
想来,方绍伟先生会比任何人都更加清楚:笔者对他的“冷酷实证”已经开始了。而且
想来方绍伟先生也会比任何人都更加清楚,笔者以上的文字里不包含任何道德判断,更
无任何“规范冲动”。如果一定要说有什么的话,不过是理解,而已。方绍伟先生是北
大的高材生,又在北美拿到文凭闯过天地;笔者则是清华的本科生,也在美国取得学位
,而且按照中国传统观念获颁学位似乎比方绍伟先生还要高出半头,照此说来,也可以
不谦虚地以清华的高材生自诩。作为一个清华人,对方先生在“冷酷实证”里表现出来
的辩才,一方面是钦佩和赞赏,另一方面更多的却是诧异:以北大和清华的学风,“冷
酷实证”似乎同“思想自由”而富于理想主义的北大格格不入,而是更为贴合“厚德载
物”而强调现实主义的清华吧。不过无论清华还是北大,都是学习尖子扎堆的地方。虽
然入学相隔几年,方先生与笔者都是自幼从那个考试排名次、班里还要分“好生差生”
的战场上拼杀出来的,对名校校园里谁都想压旁人一头的心理可以说不能再熟悉。因此
,对于方绍伟先生以“思享者”自居的追求,笔者很是理解。
然则,要真正当上一个“思享者”,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关于方绍伟先生“思享”出来
的“冷酷实证”,有两个至关重要的问题是必须要搞明白的:一个,是“冷酷实证”用
在方先生所用的领域是否合适;另一个,就是方先生的“冷酷实证”,是不是“美则美
矣,了则未了”。而且,在这两个问题之间,存在很强的关联性。
“冷酷实证”背后的基本假设
作为一种“直达事物的本质”的研究手段,“冷酷实证”所能起到的重要作用是无可非
议的。一件事情无论大家觉得应该还是不应该,众人感觉喜欢还是不喜欢,其出现与发
生,“这背后有没有什么依据”,而“不管人们喜欢还是讨厌这些依据,这些依据是不
是符合现实的逻辑”,确实是作为学术工具的“冷酷实证”能够提供答案也理应提供答
案的。
然而在“冷酷实证”的背后,如同许多学术研究方法一样,是存在基本假设的。这个基
本假设,在汉语里可以用一个字来概括:理。这个理,首先是理性的理,其次是推理的
理。“冷酷实证”的成立,前提是所研究的对象必须是理性的。只有这样才可以用严密
的逻辑推理确定行为的成因,概括出具有规律意义的模式,并以此为基础预测在未来可
能发生的行为。在这里简单地反证一下:完全丧失理性行为毫无规律的精神病患者,显
然是无法作为“冷酷实证”的对象。
这一点是“冷酷实证”式的思维在经济学领域特别吃得开的一个重要原因:经济学说白
了是谈钱的,或者说,研究的是利益。利益嘛,毋庸置疑,是这个世界上最理性的东西
。“冷酷实证”所必需的基本假设,在经济学里头,恰恰是个普遍成立的条件。换言之
,就是N多经济学家不厌其烦地提到的,经济学里只有理性的经济动物,没有道德也没
有人。这个态度是否呼唤某种“规范冲动”来批判一番,不是本文的话题,这里就是指
出这么一个事实。
方先生身在美国,但对于国内的一些基本状况还是了解的,起码是知晓近些年愈演愈烈
的以经济学越俎代庖地议论政治问题的风气。这一国内改革“政经分离”之下的“特色
”风景,越过适度的界限早不是一天两天了。在此还是就事论事:在经济学领域讨论利
益计算钱财,当然可以假设研究对象是以趋利为目标的理性经济人;然而到了政治领域
,作为学者熟读文史典籍,见闻的兄弟阋墙流血千里的“非理性行为”难道还少吗?假
若人类在政治领域的行为都经得起“理性”二字的检验,那又如何会有两次惨烈的世界
大战,如何会有反右文革那一次比一次恐怖的政治运动?
况且,方先生身在美国,应该是知道的:作为美联储高官,抑或作为经济学者,到了华
尔街或者国会山谈论经济形势阐述货币政策,那是大可把举国人民视为“人力资源”,
以“冷酷实证”的态度指点江山;可作为政治家,一个准备竞选总统或者议员的美国人
,要是以“冷酷实证”的态度告诉选民,你们的工作机会就是应该被转移到海外,你们
的开销账单就是将会一年比一年多,你们的在役亲友就是要在地球另一端没完没了地打
仗,那就甭提当选公职了,连命是不是保得住都难说 ---- 美国老百姓可没那么多“理
性”的忍耐和服从,前些天内华达州的牛仔牧民不也就是碰上回不大不小的“城管事件
”么,二话不说拿起枪就跟联邦政府干上了,到了最后,还不是被民兵团团包围的骑警
不得不交出牛马仓惶撤走。
《沉默的羔羊》式的冷酷实证
前面似乎是有点说到题外话了,拉回来小结一下:在牵涉到政治的领域,“理性人”的
基本假设未必依然成立,因此“冷酷实证”的可适用与否是要打问号的。不过,方绍伟
先生还是有一条退路的,那就是变通式的冷酷实证。此版本的冷酷实证同样存在一个基
本假设:那就是无论在别人看来行为是否合理,在作出该行为的那个人看来,此行为必
定是合理的。或许我们可以称这种理性为“自我理性”。
在生活当中,这一类的“自我理性”可谓俯拾皆是,比如家里吵架夫妻都觉得自己“有
理”,街上吵架双方都觉得自己“占理”,等等。这些“理”或许客观上站得住脚,或
许简直荒唐到了极点,但重要的是在当事人看来这个“理”是合理的,而且,当事人会
按照这个“理”来付诸行动。“自我理性”的存在,意味着用冷酷实证来研究包括政治
行为的普遍意义上的社会行为,大门依旧是敞开的。只不过,由于“自我理性”不再是
趋利二字那么简单,这种变通的冷酷实证需要分析层面的支持,不象经济学里那样可以
“孤立”地存在,而是必须与一种社会科学结合起来使用。
这种西方学界极为重视的社会科学就是行为科学(英语名称是Behavior Science),涉
及的范围很广,对于中文圈的普通大众却往往很陌生。然则,Behavior Science的一个
分支却是大大的有名:犯罪心理学。这个被《沉默的羔羊》演绎得淋漓尽致的行为科学
运用,事实上可以作为普及“冷酷实证”很有效的方式 ---- 《沉默的羔羊》虽然夸
张,逻辑上却是无懈可击 ---- 为了营救被变态杀人狂劫持的生命,道德批判对于破案
毫无意义,“不带任何感情色彩”地剖析变态杀人狂,从蛛丝马迹之中寻找其心理活动
的内在规律,从而破解犯罪动机与行为模式是侦探们唯一的选择。然而,常人的思维揣
摩变态的“道理”谈何容易,紧迫的时间压力下,为了钻进一个变态的大脑,联邦特工
不得不求助于另一个大师级的变态杀人狂。终于,摸透了那个扭曲变形的“自我理性”
,女特工Clarice及时擒获了杀人狂。甚至对于乘机逃出生天的Dr. Hannibal Lecter,
Clarice也能作出相当准确的行为预测。这就是冷酷实证与行为科学相辅相成的功效。
在现实生活中,行为科学最抢眼的用途当属在大选中帮助专业团队预测选民的反应,这
个由于大家都知道的原因,中文圈的普通大众更是知之甚少。
既然牵涉到了行为科学,方绍伟版的“冷酷实证”当然也就是“美则美矣,了则未了”
了。
“自我理性”不用说是千变万化的,一个人认为极其合理的到了另一个人那里往往就是
不可理喻的谬论。因此在运用行为科学的冷酷实证当中,从来没有抽象的可以一概而论
的“人”,而是必须认真细致严谨求实而又“不带任何感情色彩”地面对一个又一个具
体的人或者是人群,临床手术般解剖,剥茧抽丝地追踪。然而,在方绍伟先生的大作里
,却多的是大手一挥的“通论”,什么“中国人确实更能忍、更能熬”,什么“中国人
服的是权威而不是原则”,等等等等。没有分析,没有论证,没有细致翔实的研究与核
查,就简单粗暴地下结论,根本就不符合行为科学最基本的要求。这般“目中无人”的
“冷酷实证”,可信度之低下可想而知!
看来,毕竟身在美国,隔着大洋论中国,加上去国已久,对于宏观形势或可隔岸观火,
对于急剧变化的中国社会细枝末节上的第一手认知体验却是缺失的,还冒冒失失抛出天
大的论断,闹出大笑话也就在所难免。回想昔年在军坛纵横方略睥睨天下之时晚生曾蹈
此辙,而这位方先生亦未尝不如是也!时值午夜,兴之所至,索性就把目下中国这个“
超稳定体系”是否面临崩溃的课题用更完备的冷酷实证好好论述一下。
H*****8
发帖数: 225
2
配图加重点版在笔者博客:
http://blog.sina.com.cn/hgr2008
1 (共1页)
进入Mainland版参与讨论
相关主题
Can Michelle Obama's Media Blitz Erase Her 'Angry Black Woman' Image?关于中国政治的冷酷实证:童年经历是关键
大华盛顿地区中国学生学者联合会关于举办国庆60周年音乐会的通知暨招募启事现量 比量 至教量
[CC]技能问题流转门与还灭门
谁来维护社会正义(4)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治学·立说·修身zz方绍伟:人们为什么讨厌“公知”?
需要理性包容的民族观念 zz方绍伟:为什么独裁者走了,独裁却走不了?
对方绍伟“冷酷实证”的冷酷实证 ---- 兼论中国“超稳定体系”的崩溃方绍伟:中国人开车为何横冲直撞?
对方绍伟“冷酷实证”的冷酷实证越看诺贝尔奖越觉得垃圾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实证话题: 冷酷话题: 方绍伟话题: 先生话题: 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