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Wisdom版 - 涅槃本身也是一种识
相关主题
涅槃具有信息识知能力的强大证据【 在 insight007 (insight007) 的大作中提到: 】
以波粒(空有)二象为基础之存在认识论五蕴现象界与五蕴实相界
杂含读记:舍断五蕴佛陀与梵天的对话(zt)
业力不失和刹那生灭的矛盾如何解决?大乘所说的自性是不是就是“我”,那跟“梵我不二”的主张有啥区别?
如果有什么对佛法的疑惑,可以留在这里几句粗话,不好听
当下的力量大小乘思想对立的核心:不二论和二元论的对抗
轮回之说的产生涅盘中是什么境界 ? 可說不可說 ?
佛法中“空”的含义大家可以了解一下什么是印度奥义书思想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涅盘话题: 五蕴话题: 如来话题: 梵天话题: 經驗
进入Wisdom版参与讨论
1 (共1页)
r****n
发帖数: 8253
1
原文:http://www.newsmth.net/nForum/article/Buddhist/48698



长部11经和中部49经里面,佛陀将涅盘描述为“不可见的识,无边的,遍满的光明”,之所
以是不可见,是强调其抽象性,非实体性。而无边,遍满则是强调其弥散性。

长部11经

499. “Tatra veyyākaranam bhavati–
‘Vinnānam(识) anidassanam(不可见的), anantam(无边的,无限的,无量
的) sabbatopabham(遍满的光明);
Ettha āpo ca pathavī, tejo vāyo na gādhati.
Ettha dīghañca rassañca, anum thūlam subhāsubham;
Ettha nāmañca rūpañca, asesam uparujjhati.
Viññānassa nirodhena, etthetam uparujjhatī’ti


庄春江翻译

比丘!你應該這麼問這個問題:
「在哪裡水與地,火與風無立足處?
在哪裡長與短,細與粗、淨與不淨,
在哪裡名與色,被破滅無餘?」
在那裡,回答是:
「識是不可見的,無邊的、各方面都光輝的,
在這裡水與地,火與風無立足處。
在這裡長與短,細與粗、淨與不淨,
在這裡名與色,被破滅無餘,
以識的滅,在這裡這[都]被破滅。」』

==================

r****n
发帖数: 8253
2
中部49经

Vinnānam anidassanam anantam sabbato pabham’, tam pathaviyā pathavattena
ananubhūtam, āpassa āpattena ananubhūtam, tejassa tejattena ananubhūtam
, vāyassa vāyattena ananubhūtam, bhūtānam bhūtattena ananubhūtam, dev
ānam devattena ananubhūtam, pajāpatissa pajāpatittena ananubhūtam, brah
mānam brahmattena ananubhūtam, ābhassarānam ābhassarattena ananubhūtam
, subhakinhānam subhakinhattena ananubhūtam, vehapphalānam vehapphalatte
ananubhūtam, abhibhussa abhibhuttena ananubhūtam, sabbassa sabbattena anan
ubhūtam

庄春江翻译

識是不顯現的、無邊的、到處發光的:對地不被地性經驗;對水不被水性經驗;對火不
被火性經驗;對風不被風性經驗;對已生者不被已生者之性經驗;對天神們不被天神們
之性經驗;對生主神不被生主神之性經驗;對梵天不被梵天之性經驗;對光音天不被光
音天之性經驗;對遍淨天不被遍淨天之性經驗;對廣果天不被廣果天之性經驗;對征服
天不被征服天之性經驗;對一切不被一切性經驗

【在 r****n 的大作中提到】
: 原文:http://www.newsmth.net/nForum/article/Buddhist/48698
:
:
:
: 长部11经和中部49经里面,佛陀将涅盘描述为“不可见的识,无边的,遍满的光明”,之所
: 以是不可见,是强调其抽象性,非实体性。而无边,遍满则是强调其弥散性。
:
: 长部11经
:
: 499. “Tatra veyyākaranam bhavati–

r****n
发帖数: 8253
3
贤友出示的经文并没有说涅槃后还有抽象意识的存在啊?反而是在说:由识之灭则一切
灭,即是灭尽涅盘啊!

==================

前后两个识,不一样的,前面是描述涅盘的识,后面描述的是五蕴的识。

中部49经,也是同样一段经文,觉音尊者的注释书,指出此句描述的是涅磐

其实对这段经文的解读,困扰了包括觉音尊者在内的几乎所有注解经藏的人。


中部经中的确有“不可见的识,无边的,遍满的光明”的经文,但是佛陀没有说那
就是在描述涅槃!实际上证得四空定之中的识无边处定即可亲证“不可见的识,无边的,
遍满的光明”,但是这可不是在描述涅槃啊
==================

显然这一段不是说的什么识无边处定。

pathavattena
tam
dev
brah
tam
vehapphalatte
anan

【在 r****n 的大作中提到】
: 中部49经
:
: Vinnānam anidassanam anantam sabbato pabham’, tam pathaviyā pathavattena
: ananubhūtam, āpassa āpattena ananubhūtam, tejassa tejattena ananubhūtam
: , vāyassa vāyattena ananubhūtam, bhūtānam bhūtattena ananubhūtam, dev
: ānam devattena ananubhūtam, pajāpatissa pajāpatittena ananubhūtam, brah
: mānam brahmattena ananubhūtam, ābhassarānam ābhassarattena ananubhūtam
: , subhakinhānam subhakinhattena ananubhūtam, vehapphalānam vehapphalatte
: ananubhūtam, abhibhussa abhibhuttena ananubhūtam, sabbassa sabbattena anan
: ubhūtam

r****n
发帖数: 8253
4


当然是五蕴的识。

当一个有情众生处在轮回的状况下,它只是生灭相续的五蕴,只有五蕴的识。除此无它
,没有灵魂,没有阿赖耶,没有如来藏,没有法身,没有本心。。

有一种情况除外,就是阿罗汉入灭尽定,以涅盘为所缘,此时不是五蕴的识,而是涅盘
本身,涅盘本身也是一种识,是抽象的。也就是经典所说的不可见的识。

说其是识,是指涅盘具有获得信息的能力,不是死物。


的,
r****n
发帖数: 8253
5
请贤友出示依据:经文哪里说“前面是描述涅槃的识”“后面描述的是五蕴的识”?
难道您认为:识除了五蕴的识之外,还有一个识是超越五蕴的涅槃识?
=======================

除了五蕴,就是涅槃,涅槃本身也是一种识。

意识有两种存在方式,一种是轮回状态下的五蕴的识,具有非连续性,分立性,所以是
无常,是苦,

而另外一种存在方式,就是涅槃,它是一种抽象的,非空间和时间性的特殊意识存在方
式,是连续性的,是常,也是一种圆满的存在方式。

这两种存在方式是互相排斥的,要么只能是五蕴的识,要么只能是涅盘的识,不能同时
表现,但是又互补的,缺一不可。

五蕴的识,类似于粒子性(非连续,分立),是“有”(实体),涅盘的识,类似于波
动性(弥散,非定域),是“空”(抽象),空有二像(波粒二像),互斥互补。

那萧平实就是搞不清楚这个互斥互补,为了避免断见就不得不坚持有个所谓的第八识贯
穿轮回和解脱,陷入常见,而反他的人,为了避免常见,不承认阿罗汉涅盘后还有某种
存在方式,不承认涅盘是一种特殊的识,陷入了断见。


【在 r****n 的大作中提到】
:
:
: 当然是五蕴的识。
:
: 当一个有情众生处在轮回的状况下,它只是生灭相续的五蕴,只有五蕴的识。除此无它
: ,没有灵魂,没有阿赖耶,没有如来藏,没有法身,没有本心。。
:
: 有一种情况除外,就是阿罗汉入灭尽定,以涅盘为所缘,此时不是五蕴的识,而是涅盘
: 本身,涅盘本身也是一种识,是抽象的。也就是经典所说的不可见的识。
:

r****n
发帖数: 8253
6
末学说过:证得识无边处定,就能亲证识是“不可见的识,无边的,遍满的光明”!
但是佛陀可从来没说过“不可见的识,无边的,遍满的光明”就是涅槃!
=======================

建议你好好看看那经文,那经文,不可能说的什么识无边处定,而很显然是针对涅槃的


读经要联系上下文,要尊重原意。


另:末学相信您应该读过佛陀涅槃前开示的四大教法,所以不要拿某某尊者的话来为
自己的观点作证!只有经与律才是唯一的标准!
===============

觉音尊者只是注释书的整理者,南传认为注释书也是佛陀所说的。

经文都是比较概括性的,佛陀也会对其进行注解,这些注解,后来整理成了注释书。

当然,注释书后代有增补,这个也是比较显然的。


而且两部经文,联系上下文,很容易就看出是描述的涅磐。

反而你所说的什么识无边处定,在各个版本的翻译注解当中,都没有这个说法,其实也
是不可能的。




【在 r****n 的大作中提到】
: 请贤友出示依据:经文哪里说“前面是描述涅槃的识”“后面描述的是五蕴的识”?
: 难道您认为:识除了五蕴的识之外,还有一个识是超越五蕴的涅槃识?
: =======================
:
: 除了五蕴,就是涅槃,涅槃本身也是一种识。
:
: 意识有两种存在方式,一种是轮回状态下的五蕴的识,具有非连续性,分立性,所以是
: 无常,是苦,
:
: 而另外一种存在方式,就是涅槃,它是一种抽象的,非空间和时间性的特殊意识存在方

r****n
发帖数: 8253
7

又怎么会是一种识?连佛经里面最基本的核心概念都敢随意篡改内涵,真是够有“魄力
”。

我何时说过涅盘是五蕴的识?任何五蕴的识,当然是无明所生,而涅盘绝对不会是五蕴
的识的。五蕴的识是有为法,而涅盘的识,是无为法。

涅盘是彼岸,是清凉地,是寂静,殊胜,是微妙,而之所以有这些特性,就是因为涅盘
本身是具有信息识别能力的,这种信息识别能力,就是一种“识”,只是和五蕴的识的
特性是不同的。五蕴的识,其信息识别能力是独占式的,破坏式的,它会破坏信息原有
的态,造成“信息”的“坍塌”,进而造成现象的生灭,造成轮回。但二者本质都是一
种信息识别能力。

如果涅盘没有任何获取信息的能力或者功用,那就是彻底的毫无意义的死物。无余涅盘
就变成永死,而并非佛陀所说的“不死”。

我引用的两段经文,佛陀就是明确将涅盘形容为识,但加了限定词,是不可见的识。突
出其抽象性。以便和五蕴的识区别开。

佛经上所说的识,几乎都是形容的五蕴的识,是有为法,它是无常,苦的。

而且涅盘的识,其特性,由于超越凡夫经验,凡夫很难理解,所以一般很少提。

另外这种特性,是绝无可能在还有五蕴的状况下有功用的,更不是隐覆于五蕴身心之中
,这是关键之处。一旦违背这个,就是违背互斥性,必定落入神我邪见。

另外,它的识别对象,也根本就不是五蕴,而是涅盘界下的“信息”。
r****n
发帖数: 8253
8
http://www.accesstoinsight.org/tipitaka/mn/mn.049.than.html#fn-
Thus, for the arahant, nibbana is not an object of consciousness. Instead it

is directly known without mediation. Because consciousness without feature

is directly known without mediation, there seems good reason to equate the

two.
=============

我试着翻译下这段吧,如果我翻译的是对的话,我觉得坦尼沙罗尊者是南传当中比较少
见的深入理解涅盘并且愿意直接讲出来的人。

因此,对于阿罗汉来说,涅盘不是意识(此处指的是五蕴的识)的目标(所缘),相反
,涅盘不需要任何中介可以直接的被认识。因为无特征(无相)的意识(此处指涅盘)
是不需要中介可以被认识的,这看起来是合理的平等二者的理由。


这段有两个重点,1.涅盘不是(有相的)意识的目标,2,无相的意识就是涅盘。

如果我的翻译是正确的话,那么我认为这是真正的正见。

【在 r****n 的大作中提到】
:
: 又怎么会是一种识?连佛经里面最基本的核心概念都敢随意篡改内涵,真是够有“魄力
: ”。
:
: 我何时说过涅盘是五蕴的识?任何五蕴的识,当然是无明所生,而涅盘绝对不会是五蕴
: 的识的。五蕴的识是有为法,而涅盘的识,是无为法。
:
: 涅盘是彼岸,是清凉地,是寂静,殊胜,是微妙,而之所以有这些特性,就是因为涅盘
: 本身是具有信息识别能力的,这种信息识别能力,就是一种“识”,只是和五蕴的识的
: 特性是不同的。五蕴的识,其信息识别能力是独占式的,破坏式的,它会破坏信息原有

r****n
发帖数: 8253
9

释,可以看出来根本不是你理论里的这种以什么为缘才会有的、时有时无的涅槃或者识

=========================

呵呵,他难道说那涅盘的识是一直有的吗???他哪句有这个意思???

如果此识一直有,将变成神我常见!

涅盘本身,必须要五蕴熄灭以后,才会表现,绝不是一直在那儿。

it

r****n
发帖数: 8253
10
【今当使汝成就此义。即说偈言

何由无四大  地水火风灭
何由无粗细  及长短好丑
何由无名色  永灭无有余
应答识无形  无量自有光
此灭四大灭  粗细好丑灭
于此名色灭  识灭余亦灭 】
=================================


本段是北传长阿含翻译,翻译者强行加入了个“此灭”,以避免第一个识被解释成涅盘
,可实际巴利对应经文当中,根本没有这个意思。

所以这段经文是错译,是翻译者强行加入。

不过这段翻译,却正确翻译了pabham,它意思就是光。

识无形,无量,光,这些翻译基本尊重了原文,只是多余的加了个“此灭”,
相关主题
当下的力量【 在 insight007 (insight007) 的大作中提到: 】
轮回之说的产生五蕴现象界与五蕴实相界
佛法中“空”的含义佛陀与梵天的对话(zt)
进入Wisdom版参与讨论
r****n
发帖数: 8253
11
【 比丘,应如是问:
水、地、火、风于何处不坚住?
长、短、细、粗、净、不浮于何处不坚住?
名与色于何处灭尽无余耶?
有此解答:
不可见无量之识,于一切处舍弃2。
则于如是之处所,水、地、火、风不坚住。
于此处,长、短、细、粗、净、不净亦然。
于此处,名与色灭尽无余。
由识之灭,此[一切]之灭也。’”】

2 日译版paham谓不明其义,从觉音注而译为“偏通”。这样和前文连起来“偏通”甚难
解其
意义。依据水野博士之巴利辞典,paham就是Pajahati的PPr,pajahati是舍离
或舍弃
之义,而译为一切处舍去较妥当。

==================================

这一段是台湾元亨寺版翻译,不可见,无量,一切处都正确翻译了,却错误翻译了pabh
am。

注意,原经文是pabham,不是paham,pabham是“光明, 光照. 光明的”,而paham才是
舍弃的意思。

北传阿含,包括元亨寺版的中部49经,都将起翻译成光,而不是舍弃。

所以这个舍弃,也是台湾元亨寺版的强行加入。目的也是为了避免将第一个识解释成涅
盘。

r****n
发帖数: 8253
12
【于是。梵天白世尊曰。大仙人。何由得彼三种天有知有见者。汝亦有彼知见。若彼三
种天无知无见者。汝亦自有知见。若彼三种天及眷属有知有见者。汝亦有彼知见。若彼
三种天及眷属无知无见者。汝亦自有知见。若我有知有见者。汝亦有此知见。若我无知
无见者。汝亦自有知见。若我及眷属有知有见者。汝亦有此知见。若我及眷属无知无见
者。汝亦自有知见。大仙人。非为爱言耶。问已不知增益愚痴。所以者何。以识无量境
界故。无量知.无量见.无量种别。我各各知别。是地知地。水.火.风.神.天.生
主。是梵天知梵天】
===========================

这一段是北传中阿含的翻译,翻译质量实在太糟糕,不知所谓,几乎没有参考价值。

这也告诉我们,阅读原始经典,最好南北传一起对读,关键经文,最好参考巴利文。

某些翻译,实在太糟糕了。
r****n
发帖数: 8253
13
[梵天曰:][尊者!若汝
以一切之一切性为无领受者,则汝实不可有所谓空虚之[想],不可有所谓虚无之

[想]。眼识不示现无边际、具3照耀一切处,其为以地之地性,不得领受者也;以

水之水性,不得领受者也;以火之火性,不得领受者也;以风之风性,不得领受

也;以生物之生物性,不得领受者也;以天之天性,不得领受者也:以生主之生

性,不得领受者也;以梵天之梵天性,不得领受者也;以光音天之光音天性,不

领受者也;以偏净天之偏净天性,不得领受者也;以广果天之广果天性,不得领

330 者也;以阿毗浮天之阿毗浮天性,不得领受者也;应一切之性为不得领受者也。尊

者!然!予能对汝隐形之。’

=================================

这一段是中部49经的元亨寺版翻译,翻译者,莫名其妙的加了个“眼”,不过此处翻译
者没有像长部11经一样,将pabham翻译成舍弃,而是遵照了原意,翻译成了“照耀”

实际上,长部11经和中部49经,都是同一句话,即“Vinnānam anidassanam anantam
sabbato pabham”

一字不差,可是同样一句经文,元亨寺版的翻译出现了前后巨大的差距。

长部11经的,它翻译成“不可见无量之识,于一切处舍弃”

中部49经的,它翻译成“眼识不示现无边际、具照耀一切处”

差距如此之大,实在令人慨叹。

而真正比较尊重原文的翻译,其实是庄居士的翻译,坦尼沙罗尊者的翻译也不错。

其他的,包括觉音尊者的注释书,还有类似法胜寺的翻译,包括马欣德尊者等等,都直
接承认这个识,就是说的涅盘。

对于某些修南传的人,将涅盘说成是识,是很难接受的,然而经文表达的就是这个意思
,至于为什么,自己去思考吧。




【在 r****n 的大作中提到】
: 【于是。梵天白世尊曰。大仙人。何由得彼三种天有知有见者。汝亦有彼知见。若彼三
: 种天无知无见者。汝亦自有知见。若彼三种天及眷属有知有见者。汝亦有彼知见。若彼
: 三种天及眷属无知无见者。汝亦自有知见。若我有知有见者。汝亦有此知见。若我无知
: 无见者。汝亦自有知见。若我及眷属有知有见者。汝亦有此知见。若我及眷属无知无见
: 者。汝亦自有知见。大仙人。非为爱言耶。问已不知增益愚痴。所以者何。以识无量境
: 界故。无量知.无量见.无量种别。我各各知别。是地知地。水.火.风.神.天.生
: 主。是梵天知梵天】
: ===========================
:
: 这一段是北传中阿含的翻译,翻译质量实在太糟糕,不知所谓,几乎没有参考价值。

r****n
发帖数: 8253
14
Vinnānam anidassanam, anantam sabbatopabham。

查阅巴利词典,意思分别如下:

Vinnānam:識, 分ち知ること, 識神, 意識

anidassanam:不可見, 無見,无示现

anantam:無邊的, 無限的, 無量的

sabbato:到处,在各方面,全部

pabham:光明, 光照. pabha a. 光明的

直译是:识,不可见的,不显现的,无量的,无边的,到处发光的。

意译:不可见的识,无边的,遍满各处,照耀各处,

不过很多人,可能根本看不懂这到底在说什么,实际它说的是无余涅盘后的诸佛和阿罗
汉,弥散于抽象空间(涅盘界),并且对各处都有获得信息的能力。

类似于失去测量的电子,处处在,处处不在。

佛陀,在经文当中,已经对涅盘给予了足够的提示信息。

;以

【在 r****n 的大作中提到】
: [梵天曰:][尊者!若汝
: 以一切之一切性为无领受者,则汝实不可有所谓空虚之[想],不可有所谓虚无之
:
: [想]。眼识不示现无边际、具3照耀一切处,其为以地之地性,不得领受者也;以
:
: 水之水性,不得领受者也;以火之火性,不得领受者也;以风之风性,不得领受
: 者
: 也;以生物之生物性,不得领受者也;以天之天性,不得领受者也:以生主之生
: 主
: 性,不得领受者也;以梵天之梵天性,不得领受者也;以光音天之光音天性,不

r****n
发帖数: 8253
15
阿姜放: 覺知之心

“解脫時的心,好比空中的火元素。當火熄滅時,它並沒有消失在任何地方。它仍然彌
漫在虛空,只不過它不攀附任何火引,因此不顯現出來。”

==================

这里的解脱的心,就是形容涅盘的,其中也提到了弥散,以及“虚空”

弥散是波性的体现,虚空,是抽象空间,也其实是涅盘界,它和我们的时空有着某种对
应关系,我们观察感知到的时空,是前者的一个映像。

所以也可以知道,其实诸佛和阿罗汉,和我们这个世界,本质还是同一的。所以佛经才
说涅盘界是“非此世界,非彼世界"

【在 r****n 的大作中提到】
: Vinnānam anidassanam, anantam sabbatopabham。
:
: 查阅巴利词典,意思分别如下:
:
: Vinnānam:識, 分ち知ること, 識神, 意識
:
: anidassanam:不可見, 無見,无示现
:
: anantam:無邊的, 無限的, 無量的
:

r****n
发帖数: 8253
16

非常违背了大乘佛理,但是也说得过去。唯一的遗憾就是解释不了谁是第一义的问题,
从二者皆无到二者互生,其因力何在?阿赖耶识,就是为了解释这个问题而产生的概念


阿赖耶识根本就是错误的解决方案。

其实我完全知道那个底层的问题,那个底层,不是什么阿赖耶识,而是涅盘界!这个涅
盘界,不是识!

佛陀对涅盘界的很多特性是没有讲的,其也是业力的存储地,后世很多人,为了解决某
些问题,创造出新的概念,却忽视了佛陀没有讲的涅盘界!

涅盘界和涅盘,二者是不一样的,前者是所有抽象存在的统称,后者是专门针对抽象的
意识的。

是两两互生乃至五取蕴互生,互为因果。根本是两套体系,难怪扯不清楚


涅盘界是阳,现象界是阴,无明贪爱是所谓的“冲气”。“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只有阴彻底灭,才能生阳。阴极生阳。

五蕴“灭”,涅盘“生” ,解脱是从阴(五蕴)转为阳(涅盘)的一个过程。
b*****l
发帖数: 3821
17
原来还以为有四十多天,看来还是高估了。
在水木不到十天就憋不住了。
http://www.mitbbs.com/article_t/Wisdom/31604177.html

【在 r****n 的大作中提到】
: 原文:http://www.newsmth.net/nForum/article/Buddhist/48698
:
:
:
: 长部11经和中部49经里面,佛陀将涅盘描述为“不可见的识,无边的,遍满的光明”,之所
: 以是不可见,是强调其抽象性,非实体性。而无边,遍满则是强调其弥散性。
:
: 长部11经
:
: 499. “Tatra veyyākaranam bhavati–

S**U
发帖数: 7025
18
Is this the same as 所缘能缘平等平等 in『摄大乘论』? Note the "似唯识亦不得
生", so the consciousness of the 5 aggregates also doesn't arise.
『摄大乘论』
云何悟入圆成实性?若已灭除意言闻法熏习种类唯识之想,尔时菩萨已遣义想,一切似
义无容得生,故似唯识亦不得生;由是因缘,住一切义无分别名,于法界中便得现见相
应而住。尔时,菩萨平等平等所缘能缘无分别智已得生起,由此菩萨名已悟入圆成实性。

it



【在 r****n 的大作中提到】
: http://www.accesstoinsight.org/tipitaka/mn/mn.049.than.html#fn-
: Thus, for the arahant, nibbana is not an object of consciousness. Instead it
:
: is directly known without mediation. Because consciousness without feature
:
: is directly known without mediation, there seems good reason to equate the
:
: two.
: =============
:

r****n
发帖数: 8253
19
不是所缘能缘无分别啊,是所缘能缘皆灭。
而实现灭的前提,必须是分别,分别出所缘的无常性,苦性,无我性,坚决的舍。

性。

【在 S**U 的大作中提到】
: Is this the same as 所缘能缘平等平等 in『摄大乘论』? Note the "似唯识亦不得
: 生", so the consciousness of the 5 aggregates also doesn't arise.
: 『摄大乘论』
: 云何悟入圆成实性?若已灭除意言闻法熏习种类唯识之想,尔时菩萨已遣义想,一切似
: 义无容得生,故似唯识亦不得生;由是因缘,住一切义无分别名,于法界中便得现见相
: 应而住。尔时,菩萨平等平等所缘能缘无分别智已得生起,由此菩萨名已悟入圆成实性。
:
: it
:
:

r****n
发帖数: 8253
20
哈哈,他竟然还去算算天数啊,太有趣了。
真有闲得蛋疼的人。

【在 b*****l 的大作中提到】
: 原来还以为有四十多天,看来还是高估了。
: 在水木不到十天就憋不住了。
: http://www.mitbbs.com/article_t/Wisdom/31604177.html

相关主题
大乘所说的自性是不是就是“我”,那跟“梵我不二”的主张有啥区别?涅盘中是什么境界 ? 可說不可說 ?
几句粗话,不好听大家可以了解一下什么是印度奥义书思想
大小乘思想对立的核心:不二论和二元论的对抗转:原始佛法之探究
进入Wisdom版参与讨论
r****n
发帖数: 8253
21

也必然是五蕴的识蕴。都与涅槃没有关系!

你能不能告诉我,什么样的五蕴的识竟然不被已生者所经验,不被天神所经验。除了涅
盘之外,还有其他可能吗?

你每时每刻都在经验五蕴的识啊!


无疑的佛法法义自相矛盾!

我前面已经说了,注释书是指明那个识说的是涅槃,而注释书,南传认为是佛陀所说。
连觉音尊者这样南传几乎最权威的尊者都不能否定这个,又怎么变成和公认的佛法法义
矛盾了?

南传公认涅盘是无知无觉吗?南传公认阿罗汉死后灰飞烟灭吗?认为涅盘无知无觉,认
为阿罗汉死后灰飞烟灭,这些才是真正的不公认,是断灭邪见,也因此,才被大乘抓到
漏洞而攻击。

说涅盘是一种识,只是指信息的获取能力而已,和五蕴的识,显然是有根本不同的。如
果无此信息获取能力,那涅盘就变成毫无意义的死物,更谈不上涅盘的寂静,清凉,永
乐。解脱也不是成为不死,而是变成永死,如此才是真正的邪见,和那萧平实坚持有个
不生不灭的第八识贯穿生死轮回本质完全一样。只不过一个常见,一个断见而已。
r****n
发帖数: 8253
22
是不显现的、无边的、到处发光的。

请问,长部11经里面,同样的一句话,不是佛陀所说吗?难道那个也是梵天所说???

我前面已经告诉你了,长部11经和中部49经,都是同一句话,一字不差!只是翻译者采
取了不同的翻译而已

“Vinnānam anidassanam anantam sabbato pabham”



梵天所讲的:
r****n
发帖数: 8253
23
http://agama.buddhason.org/MN/MN049.htm
这是从原文摘取的,清清楚楚显示那句话是佛陀所说的。

佛陀:

梵天!我證知地為地後,證知那所有不被地之地性經驗之所及後,我不自稱是地、不自
稱在地中、不自稱從地分離、不自稱地是「我的」,不歡迎地。梵天!這樣,在證智上
我既與你不同,何來更低劣呢?我只比你更多。梵天!我證知水……(中略)梵天!我
證知火……(中略)梵天!我證知風……(中略)梵天!我證知已生者……(中略)梵
天!我證知天神們……(中略)梵天!我證知生主神……(中略)梵天!我證知梵天…
…(中略)梵天!我證知光音天……(中略)梵天!我證知遍淨天……(中略)梵天!
我證知廣果天……(中略)梵天!我證知征服天……(中略)我證知一切為一切後,證
知那所有不被一切之一切性經驗之所及後,我不自稱是一切、不自稱在一切中、不自稱
從一切分離、不自稱一切是「我的」,不歡迎一切。梵天!這樣,在證智上我既與你不
同,何來更低劣呢?我只比你更多。』

梵天

『親愛的先生!如果證知那不被一切之一切性經驗後,你不要只成為空無者、空虛
者。』

佛陀:

『識是不顯現的、無邊的、到處發光的:對地不被地性經驗;對水不被水性經驗;
對火不被火性經驗;對風不被風性經驗;對已生者不被已生者之性經驗;對天神們不被
天神們之性經驗;對生主神不被生主神之性經驗;對梵天不被梵天之性經驗;對光音天
不被光音天之性經驗;對遍淨天不被遍淨天之性經驗;對廣果天不被廣果天之性經驗;
對征服天不被征服天之性經驗;對一切不被一切性經驗。』

梵天

『好吧!親愛的先生!那樣的話,我將從你前面消失。』

佛陀:

『好吧!梵天!那樣的話,請你從我前面消失,如果你能夠的話。』


【在 r****n 的大作中提到】
: 是不显现的、无边的、到处发光的。
:
: 请问,长部11经里面,同样的一句话,不是佛陀所说吗?难道那个也是梵天所说???
:
: 我前面已经告诉你了,长部11经和中部49经,都是同一句话,一字不差!只是翻译者采
: 取了不同的翻译而已
:
: “Vinnānam anidassanam anantam sabbato pabham”
:
:

r****n
发帖数: 8253
24

些翻译基本尊重了原文,只是多余的加了个“此灭”,

巴利文经典当然是最可靠的,而且那个北传的经文,根本就前后不通,因为如果那第一
个识是指五蕴的识,则佛陀不会将其形容成无量,有光,然后又说其要灭除。

无量,有光,是一种赞叹的语气,无量,经常用来形容涅盘的。而佛陀对于五蕴的识,
不会是一种赞叹的语气。

而且同样一句经文,北传的中阿含,又翻译成另外一种,没了“此灭”,根据这些,完
全可以判断,这个“此灭”是翻译者强行加入的。
r****n
发帖数: 8253
25
由于涅盘是不能被已生者和天神所经验,所以佛陀后面才在梵天前面彻底隐身(此时佛
陀成为涅盘本身),梵天找不到它。而相反,梵天则无法做到在佛陀面前隐身。

这个“经验”,相当于物理学所说的观察测量,一旦被测量被观察被经验,则会显现在
世间(显形,类似于波函数坍塌而成为时空内的物理存在),而涅盘下,则是不会被已
生者和天神所经验测量而显现在世间的,它是一种“潜在”,是超越时空的,是彻底的
自由。

这个也和阿姜放所说的是完全相通的。

“脫時的心,好比空中的火元素。當火熄滅時,它並沒有消失在任何地方。它仍然彌漫
在虛空,只不過它不攀附任何火引,因此不顯現出來”

【在 r****n 的大作中提到】
:
: 些翻译基本尊重了原文,只是多余的加了个“此灭”,
:
: 巴利文经典当然是最可靠的,而且那个北传的经文,根本就前后不通,因为如果那第一
: 个识是指五蕴的识,则佛陀不会将其形容成无量,有光,然后又说其要灭除。
:
: 无量,有光,是一种赞叹的语气,无量,经常用来形容涅盘的。而佛陀对于五蕴的识,
: 不会是一种赞叹的语气。
:
: 而且同样一句经文,北传的中阿含,又翻译成另外一种,没了“此灭”,根据这些,完

r****n
发帖数: 8253
26
唯有经与律才是标准!唯有经与律才是终极依据!
==============

经与律当然是标准,但是经律存在翻译流传问题,存在理解问题,个人对经律的诠释是
不同的,而你现在的诠释是有漏洞和矛盾的,比如你无法解释如果是五蕴的识,怎么可
能不被经验。

您讨论的涅槃问题那都是属于佛陀不予记说的!
===============

涅槃问题什么时候变成不予记说了?佛陀在经典里面多次用各种方式来描述涅盘,以帮
助弟子建立对涅盘的正见。此处就是其中之一。

正确的应该是如来死后有,如来死后无,是无记,之所以无记,是因为凡夫很难理解这
个问题。

对于圣者或者正确认识此问题的人,这个问题根本就不是什么无记,而是如来死后百分
百的存在!只是此存在,
无明众生难以理解而已,很容易错解!而且如来究竟是什么,无明众生也很难明白。

【在 r****n 的大作中提到】
: 由于涅盘是不能被已生者和天神所经验,所以佛陀后面才在梵天前面彻底隐身(此时佛
: 陀成为涅盘本身),梵天找不到它。而相反,梵天则无法做到在佛陀面前隐身。
:
: 这个“经验”,相当于物理学所说的观察测量,一旦被测量被观察被经验,则会显现在
: 世间(显形,类似于波函数坍塌而成为时空内的物理存在),而涅盘下,则是不会被已
: 生者和天神所经验测量而显现在世间的,它是一种“潜在”,是超越时空的,是彻底的
: 自由。
:
: 这个也和阿姜放所说的是完全相通的。
:

r****n
发帖数: 8253
27


涅盘是弥散性的,确实是“到处发光”,只是你不理解而已。

这个光,不是指我们通常理解的光,它的意思是指涅盘对各处都有一种信息的识别,可
以“照亮”各处。

而且这种信息识别,本身就是无相的,它是一种数学方式,不是物理的方式。也因此,
是寂静的。

不要因为这些超出你的理解,就去否定它。
r****n
发帖数: 8253
28
识无所住,无所攀援,无所领受,却光明遍于一切。无不洞察。故而梵天隐形也为佛所

==============

识如果无所住,无所攀缘,则必定灭除,识之所以生起,就是其有了住处。

识灭,则必定涅盘。当然,涅盘确实是遍于一切的(弥散性)。

那梵天隐形和此无关,梵天因为有贪爱,识必定要住于某处而无法灭除,所以它实际无
法真正的隐形,必定会被佛陀看到(经验之)。

而佛陀自己由于灭除贪爱,识无所住,于是识灭除,这样梵天就无法看到它。因为佛陀
也说了,那不可见的识(涅盘),是不会被任何已生者和天神所经验的。

梵天对这句话不服,就想和佛陀比试一下,结果自己输了。

这个经文,其实很精彩,很有趣。

【在 r****n 的大作中提到】
:
:
: 涅盘是弥散性的,确实是“到处发光”,只是你不理解而已。
:
: 这个光,不是指我们通常理解的光,它的意思是指涅盘对各处都有一种信息的识别,可
: 以“照亮”各处。
:
: 而且这种信息识别,本身就是无相的,它是一种数学方式,不是物理的方式。也因此,
: 是寂静的。
:

r****n
发帖数: 8253
29
“如来死后百分百的存在”您这就是明显的成见了!
~~~~~~~~~~~~~~~~~~~~~~

呵呵,
1,我所说的如来,不是你理解的如来,
2,我所说的存在,不是你理解的存在。

哪怕你不理解涅盘,但是有一点起码要明白,如来或者阿罗汉涅盘后,绝对不会是彻底
灰飞烟灭,必有某种存在方式,只是这种存在方式,超越了大多数人的理解能力而已。

另外,涅盘是一种胜义的存在,这个是南传的公认,



【在 r****n 的大作中提到】
: 识无所住,无所攀援,无所领受,却光明遍于一切。无不洞察。故而梵天隐形也为佛所
: 见
: ==============
:
: 识如果无所住,无所攀缘,则必定灭除,识之所以生起,就是其有了住处。
:
: 识灭,则必定涅盘。当然,涅盘确实是遍于一切的(弥散性)。
:
: 那梵天隐形和此无关,梵天因为有贪爱,识必定要住于某处而无法灭除,所以它实际无
: 法真正的隐形,必定会被佛陀看到(经验之)。

r****n
发帖数: 8253
30
阿罗汉与佛陀活着时灭尽贪爱,识无所住,于是阿罗汉与佛陀的识灭除了?
阿罗汉与佛陀活着时没有识的生起吗?
====================

佛陀和阿罗汉在日常状况下,识当然有所住,住于色,声,香,味,触,法。只是此住
,是过而不留,无执取而已。

当其以涅盘为所缘时,就是真正的无住。此时五蕴的识灭。涅盘显现,也是经文所说的
不可见的识。

【在 r****n 的大作中提到】
: “如来死后百分百的存在”您这就是明显的成见了!
: ~~~~~~~~~~~~~~~~~~~~~~
:
: 呵呵,
: 1,我所说的如来,不是你理解的如来,
: 2,我所说的存在,不是你理解的存在。
:
: 哪怕你不理解涅盘,但是有一点起码要明白,如来或者阿罗汉涅盘后,绝对不会是彻底
: 灰飞烟灭,必有某种存在方式,只是这种存在方式,超越了大多数人的理解能力而已。
:

相关主题
阿含经『有之灭为涅盘』的探讨以波粒(空有)二象为基础之存在认识论
菩提比丘∶五蕴与五取蕴杂含读记:舍断五蕴
涅槃具有信息识知能力的强大证据业力不失和刹那生灭的矛盾如何解决?
进入Wisdom版参与讨论
r****n
发帖数: 8253
31
摩罗迦子!当你在这些感知对象上面失去了立足处,你将不在这个世界这里,也不在其
他世界那里,不在任何世界的任何地方,这意味着苦的结束。——SN 35.95

===================================

这段经文说的就是真正的识无住处。(失去立足处)

此时佛陀说“你不在这个世界这里,也不在其他世界那里,不在任何世界的任何地方”

所以,那梵天当然找不到佛陀了。

注意,这绝对不是说的是阿罗汉和佛陀日常状况,因为日常状况,是百分百在此世界的
某处的,这也证明日常状况,是住于某处的,不是无住

【在 r****n 的大作中提到】
: 阿罗汉与佛陀活着时灭尽贪爱,识无所住,于是阿罗汉与佛陀的识灭除了?
: 阿罗汉与佛陀活着时没有识的生起吗?
: ====================
:
: 佛陀和阿罗汉在日常状况下,识当然有所住,住于色,声,香,味,触,法。只是此住
: ,是过而不留,无执取而已。
:
: 当其以涅盘为所缘时,就是真正的无住。此时五蕴的识灭。涅盘显现,也是经文所说的
: 不可见的识。

r****n
发帖数: 8253
32

尊者本人根本就完全知道此问题答案。 ...................


我再进一步告诉你吧,如果这里的如来,是指凡夫理解的如来,则必定是无记,因为凡
夫理解的如来,本就是一个错误概念,是建立在我见基础上,错误的以为如来仅仅是生
灭相续的五蕴,甚至如来是某个生死不变的主体,这个如来的理解都搞错了,而再问什
么如来死后有或者无的问题,当然就变成无记了。问题本身就是个错误问题,如何回答
?所以佛陀对这类问题,都是不予回答!

如果清楚知道如来不是生灭相续的五蕴,也不是轮回不变的主体,知道如来是生灭相续
的五蕴,和无生灭的涅盘两种互相排斥的存在方式的统一,则此问题就变成确定的唯一
答案。如来死后有!此“有”,就是那无生灭的涅盘!

舍利弗尊者问迦叶这个问题,绝对不是说不知道如来到底是什么,而是指凡夫理解的这
个如来死后是否还有,那么此问题的答案当然就是无记了。

而且这只是借助这个问题阐明佛法的教义而已,作为智慧第一的舍利弗尊者,是绝不可
能不知道这问题答案的。
r****n
发帖数: 8253
33
贴一段智髻尊者对这段经文的解读,他直接批评了注释书和觉音尊者。

这个翻译是某论坛的网友翻译的,没有完全翻译
原文图片

从中可以看出这段经文的争议性很大。


=============================================

这几行经文(亦见于《长部·11经》),对佛教学者已经是一个长久反复的挑战了,似
滥觞于阿阇黎觉音。
《中部注》将这些句子的主题定为“涅槃”,而所谓“识”之意是“它(涅槃)能被认
知”。
(英译者针对上述《中部注》评论道:)这显然是一个人为的演绎,因为在经藏中,没
有把“涅槃”说为“识”的地方。
《中部注》对短语SABBATO PABHAM,提出三个解释:
1)完全具足光明;
2)处处遍在;
3)一个可以从各个方向进入的渡口、津梁,例如,从38种禅修业处任何之一进入。
(英译者针对上述《中部注》评论道:)看上去,只有1)具有语言学上的合理性。
智髻在MS(何意不详)中,解释到,他采用PABHAM作为PABHAVATI——“APABHAM”的一
个否定现在分词,否定前缀A,削弱了与SABBATO的联接:其意可以被自如转述为——不
断定与“一切”有关,或,不采用绝对意义上之“是”与“否”的“一切”。(这段涉
及巴利文专业语法学,非常难懂,翻译吃力,将就着看吧——或请其他善友斧正)

而作为一个更相符于《中部注》的另样翻译,莫里斯·沃什的翻译则是:“识是无相的
,无际,遍光明”。
r****n
发帖数: 8253
34
很多人经常犯这样的错误

1.错误的以为涅盘是无记,而实际上,涅盘百分百不是无记,而是要特别搞清楚的,因
为这涉及到基本正见,如果对灭谛都搞错,对修行的目标都搞错,是绝无可能解脱的。
而佛陀在经典当中,用各种方式来阐述涅盘的特性,尽最大程度帮助弟子建立对涅盘的
正见。一些南传尊者,也专门写著作,阐述涅盘的特性。比如马哈希尊者

2,错误的以为五蕴灭尽之后的延续问题是无记,这个问题,绝对不是无记,而是必续要
搞清楚的,在五蕴灭尽之后,必定要有其他存在方式的延续,此存在方式,就是涅盘,
这也是基本正见!而现在很多南传的人,在此问题上陷入断灭邪见。

3,只有如来死后有,死后无才是无记问题,而且之所以无记,是因为无明凡夫对如来究
竟是什么,不能正确理解,所以才变成无记。但绝对不是说那相续生灭的五蕴在灭尽之
后,是否还有其他存续是无记问题。

4,如果正确理解如来究竟是什么,众生究竟是什么,没有我见的影响,那么如来死后有
无的问题就不是无记,而是非常清楚的唯一答案:如来死后有!




的空间。
r****n
发帖数: 8253
35
坦尼沙罗尊者的文章,直接说”涅盘有时称无相(without feature)、无极(without en
d)的意识”

《当你亲证之时──巴利经文的真实性》节选

-----------------------------------------------------

不死的维度并非是毫无觉知,不过这里的觉知据其定义必然有异于五种造作之蕴里的识
蕴。

“比丘们,了解该维度当在眼(视觉)终止与色受(心理识记)消逝之处。了解该维度应当
在耳终止与声受消逝之处......在鼻终止与香受消逝之处......在舌终止与味受消逝之
处......在身终止与触受消逝之处......在意终止与想法/现象之受消逝之处: 应当了解
那个维度。”

— 相应部SN XXXV.117

“既然已亲证指定的程度与指定对象的程度、表达的程度与表达对象的程度、描述的程
度与描述对象的程度、分辨的程度与分辨对象的程度、轮回流转的程度: 该比丘对之亲
证而后解脱。[如果说,]他的观点是,‘对其亲证而后解脱的比丘,不见不知,'那是错
误的。”

— 长部DN 15

无特征、无终极、周遭光明的意识,

此处,水、地、火、风无所驻,

此处,长、断、粗、细、净、秽、名、色皆止息,

随着识(蕴)的止息,一切在此止息。

— 长部DN 11

“无特征、无终极、周遭光明的意识,不参与地之坚硬、水之液流、火之光明、风之呼
动、天神之神性(历经一系列层次不等的神性)等等一切的一切(即六种官感域场)。”

— 中部MN 49

“更如此,婆蹉,任何以色......受......想.....行.....识描述如来者会这样描述:
如来已出离,如拔起的棕榈,生机已失、永不再生。婆蹉,如来已脱离色....受......
想......行......识的类别,如大海,深奥、无限、不可测。”

— 中部MN 72

“巴户那,如来自十事中解放、脱离、解脱,安住于无限的觉知。哪十事? 如来从形态
(色)中解放、脱离、解脱,安住于无限的觉知。如来从受......想......行.....识...
...生......老......死......杂染中解放、脱离、解脱,安住于无限的觉知。

“正如一朵红色、蓝色、白色莲花,生于水、长于水、升出水面之上、直立而不沾于水
,同样地,如来──自此十事中解放、脱离、解脱──安住于无限的觉知。”

— 增支部AN X.81

这些语句非出自一位在无意识状态中找到解脱的人之口。

最后,尽管涅盘有时称无相(without feature)、无极(without end)的意识,不可将它
与非色界禅定里的识无边处混淆起来。两者之间主要差别之一在于,识无边处由造作与
意志而生(见中部MN140)。不过居于该维度时,意志的因素极其微弱的,只有层次极其精
细的明辨方能探得。检验的方法之一乃是看你对知性(knowing)是否有任何认同。如果是
,该状态则仍有造作我、造作属我之感。另一个检验方法是,看这个觉知是否包容一切
或为一切的来源。如果是,该心理状态依然存在造作,因为当不死维度彻底把握之时,
会把包容它物或发源它物的无限觉知,当成一种无明的自满。

“比丘们,有这样的情形,一位寡闻的凡夫......感知解脱为解脱。在感知解脱为解脱
时,他构想(conceive)解脱之事、他构想解脱内之事、他构想来自解脱之事、他构想解
脱为‘我的’、他欣喜于解脱。为什么? 我告诉你们,因为他还不曾理解它......

“一位阿罗汉比丘,灭尽心漏──修证圆满、完成任务、放下重负、达到真正目标、摧
毁了缘起的束缚、以正智解脱......直证解脱而知解脱。既由直证解脱而知解脱,他不
构想解脱之事、不构想解脱内部之事、不构想来自解脱之事、不把解脱构想为‘我的'、
不欣喜于解脱。为什么? 我告诉你们,因为他已理解了它。”

— 中部MN 1
r****n
发帖数: 8253
36
假如对方错误的理解如来是指什么,那么回答如来死后有,和如来死后无,都会导致严
重的问题。

对方如果有我见,认为如来是某个生死轮回的主体,回答如来死后有,则肯定了对方的
我见,从而进一步加强对方的我见!回答如来死后无,则违背事实。

如果对方认为如来仅仅是生灭相续的五蕴(很多学南传的人都有这种邪见),那么回答
如来死后有,则变成五蕴还可以相续,则显然是邪见,而回答如来死后无,则加强对方
的错误见解,让对方认为如来仅仅是生灭相续的五蕴的见解是正确的。

所以,只要对如来有以上两种错误认识,则无论回答如来死后有,还是如来死后无,全
部都会加强对方的邪见,或者导致违背事实,如此,这问题,必定变成无记。而无明凡
夫,几乎百分百是以上两种见解当中的一个。第一种是常见,第二种是断见。


如果对方明白,如来不是生灭相续的五蕴,如来也不是生死轮回的某主体(比如灵魂,
心等),明白如来只是那生灭相续的五蕴和无生灭的涅盘的两种缺一不可的存在形式的
代称,那么这个问题就变的非常明确:如来死后有!

即,当在轮回的情况下,如来是那生灭相续的五蕴,除此无它。而一旦轮回终止,则如
来是那无生灭的涅盘,(也是经文当中说的无相的,不可见的识),此时也无任何五蕴


因为无论是那生灭相续的五蕴,还是那无生灭的涅盘,都是如来不可分割的两种存在方
式,缺一不可,那生命相续的五蕴是如来,无生灭的涅盘也是如来,但绝对不能说如来
仅仅是生灭相续的五蕴,或者如来仅仅是无生灭的涅盘。更没有一个贯穿轮回和涅盘的
心的主体是如来。

这样,就绝对不会加强对方的邪见,因为对方本就是正确理解这问题,自然也会得到明
确的答案。

然而,世间有几人能明白理解这个???


续要
来究

【在 r****n 的大作中提到】
: 很多人经常犯这样的错误
:
: 1.错误的以为涅盘是无记,而实际上,涅盘百分百不是无记,而是要特别搞清楚的,因
: 为这涉及到基本正见,如果对灭谛都搞错,对修行的目标都搞错,是绝无可能解脱的。
: 而佛陀在经典当中,用各种方式来阐述涅盘的特性,尽最大程度帮助弟子建立对涅盘的
: 正见。一些南传尊者,也专门写著作,阐述涅盘的特性。比如马哈希尊者
:
: 2,错误的以为五蕴灭尽之后的延续问题是无记,这个问题,绝对不是无记,而是必续要
: 搞清楚的,在五蕴灭尽之后,必定要有其他存在方式的延续,此存在方式,就是涅盘,
: 这也是基本正见!而现在很多南传的人,在此问题上陷入断灭邪见。

x***e
发帖数: 844
37
举报人身攻击

【在 r****n 的大作中提到】
: 哈哈,他竟然还去算算天数啊,太有趣了。
: 真有闲得蛋疼的人。

d******r
发帖数: 5008
38
皇叔,你现在已经到加拿大了么?
跟小尼姑喝过茶了没有? LoL

【在 x***e 的大作中提到】
: 举报人身攻击
S**U
发帖数: 7025
39
If 涅盘本身也是一种识,
it's difficult to understand why such an important point that's difficult to
comprehend is explained in only two suttas.
In contrast, Lord Buddha talked about 3 of the four noble truths extensively
in suttas (dozens if not hundreds of times).
Why such a subtle and critical point about cessation of suffering is given
little attention?
I can't imagine Lord Buddha would make such a mistake in his teaching.
b*****l
发帖数: 3821
40
---------------------------------------------------------------
发信人: bigfool (fool), 信区: Wisdom
标 题: Re: 我对南传和大乘的态度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Jul 9 16:54:01 2011, 美东)
现在一个看点是等着看二代怎么往大乘漂移吧,创造新大乘。
现在这个倾向越来越明显了。
http://www.mitbbs.com/article/Wisdom/31515743_0.html
---------------------------------------------------------------
相关主题
业力不失和刹那生灭的矛盾如何解决?轮回之说的产生
如果有什么对佛法的疑惑,可以留在这里佛法中“空”的含义
当下的力量【 在 insight007 (insight007) 的大作中提到: 】
进入Wisdom版参与讨论
r****n
发帖数: 8253
41
呵呵,我没任何可能往大乘漂移。
我所说的理论,恰恰是彻底动摇大乘根基的,否定大乘的。
大乘很多理论被创立,就是为了解决某些佛陀没有回答,包括比较困难的问题。然而这
些解决方案存在一些根本性的错误,而我可以一一指出那些错误。
准确的说,我所说的,不过是对小乘的一个补充和纠偏,并进一步摧毁大乘像法的理
论体系,回归解脱道。
我是可以掘掉大乘的墓。只是现在懒得出手而已。

【在 b*****l 的大作中提到】
: ---------------------------------------------------------------
: 发信人: bigfool (fool), 信区: Wisdom
: 标 题: Re: 我对南传和大乘的态度
: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Jul 9 16:54:01 2011, 美东)
: 现在一个看点是等着看二代怎么往大乘漂移吧,创造新大乘。
: 现在这个倾向越来越明显了。
: http://www.mitbbs.com/article/Wisdom/31515743_0.html
: ---------------------------------------------------------------

x***e
发帖数: 844
42
回来了

【在 d******r 的大作中提到】
: 皇叔,你现在已经到加拿大了么?
: 跟小尼姑喝过茶了没有? LoL

r****n
发帖数: 8253
43
佛法是实用性的,是紧密围绕解脱的。(苦和苦灭)
而解脱的关键核心就是要实现五蕴的识的彻底熄灭。正是因为众生强烈的试图去不断的
获取占有信息,才导致的轮回,导致五蕴的生灭。
所以站在解脱的角度来说,越少提涅盘的识的特性,是越好的,因为如果无明众生错误
理解了涅盘的识的特性,就会阻碍对五蕴的识的厌离舍弃。而通常都是错误理解的。
大乘,就是对涅盘的识的特性进行发挥,创造出阿赖耶,第九识,如来藏等,但是却搞
得一塌糊涂,把佛法给神我化的。
一两处经文,提到涅盘的识的特性,足够了。

to
extensively

【在 S**U 的大作中提到】
: If 涅盘本身也是一种识,
: it's difficult to understand why such an important point that's difficult to
: comprehend is explained in only two suttas.
: In contrast, Lord Buddha talked about 3 of the four noble truths extensively
: in suttas (dozens if not hundreds of times).
: Why such a subtle and critical point about cessation of suffering is given
: little attention?
: I can't imagine Lord Buddha would make such a mistake in his teaching.

r****n
发帖数: 8253
44
从理论的完善性上来说,涅盘必定是一种识,具有识的特性。
但是完善的理论,却未必能产生有利的结果,因为众生能力有限,自己的邪见太重,所
以它们对理论的掌握是有限制的。
佛陀,给出行之有效的解脱方法,而对一些重要的理论问题,采取了避而不答或者暗示
性的方法,这是佛陀的智慧的表现。
佛陀入灭以后,很多弟子创立一些方案,试图去解决那些佛陀没有回答,或者看起来很
不完善的地方,但大都弄巧成拙。
在这个时代,由于我们对世界的认识在加深,尤其物质研究领域有了很大进步,我们掌
握了很多深入的现象,以及描述的语言(尤其数学语言),那么就具备一定的条件,深
入解释佛陀没有解释的那些问题。但是,这也需要谨慎,不能乱来

【在 r****n 的大作中提到】
: 佛法是实用性的,是紧密围绕解脱的。(苦和苦灭)
: 而解脱的关键核心就是要实现五蕴的识的彻底熄灭。正是因为众生强烈的试图去不断的
: 获取占有信息,才导致的轮回,导致五蕴的生灭。
: 所以站在解脱的角度来说,越少提涅盘的识的特性,是越好的,因为如果无明众生错误
: 理解了涅盘的识的特性,就会阻碍对五蕴的识的厌离舍弃。而通常都是错误理解的。
: 大乘,就是对涅盘的识的特性进行发挥,创造出阿赖耶,第九识,如来藏等,但是却搞
: 得一塌糊涂,把佛法给神我化的。
: 一两处经文,提到涅盘的识的特性,足够了。
:
: to

1 (共1页)
进入Wisdom版参与讨论
相关主题
大家可以了解一下什么是印度奥义书思想如果有什么对佛法的疑惑,可以留在这里
转:原始佛法之探究当下的力量
阿含经『有之灭为涅盘』的探讨轮回之说的产生
菩提比丘∶五蕴与五取蕴佛法中“空”的含义
涅槃具有信息识知能力的强大证据【 在 insight007 (insight007) 的大作中提到: 】
以波粒(空有)二象为基础之存在认识论五蕴现象界与五蕴实相界
杂含读记:舍断五蕴佛陀与梵天的对话(zt)
业力不失和刹那生灭的矛盾如何解决?大乘所说的自性是不是就是“我”,那跟“梵我不二”的主张有啥区别?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涅盘话题: 五蕴话题: 如来话题: 梵天话题: 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