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关中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
E******u
发帖数: 3920
1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资治通鉴》读书札记(二)
永和年间~~
晋纪二十
孝宗穆皇帝上之下 永和四年(348年):赵太子宣杀秦王韬,赵王虎以酷刑杀宣,并其
妻子九人,立齐公世为太子。燕王皝薨,世子儁即位。
五年(349年):赵王虎即皇帝位,不久即卒。太子世即位,刘氏为皇太后临朝,张豹
为丞相。张豹杀赵燕王石斌。彭城王遵举兵入邺,夷张豹三族,杀刘后,即皇帝位。石
闵杀遵于琨华殿,以义阳王鉴为皇帝。石闵掌大权,围困鉴于御龙观。班“斩胡令”,
胡羯死者二十余万。晋褚裒与赵李农战于代陂,晋师大败。
六年(350年):赵汝阴王琨及张举等伐邺,石闵大破之;闵杀赵主鉴及赵主虎二十八
孙,灭石氏。闵改姓冉,即皇帝位,国号大魏。燕王儁击赵,得蓟,入都于蓟。赵新兴
王袛即皇帝位于襄国,起兵十万伐魏,魏主闵大破之。魏起兵十万攻襄国。蒲洪改姓苻
,为麻秋鸩杀;世子苻健败晋将杜洪,取关中地,入长安。(东晋、后赵、冉魏、前秦
、前燕、前凉六国并立。)
晋纪二十一
孝宗穆皇帝中之上 永和七年(351年):苻健即天王、大单于位,国号大秦,魏主闵围
襄国百余日,大败而回。赵刘显将七万攻邺,冉闵大破显军,显与闵密约而还。刘显弑
赵王袛等十余人,传首于魏,后赵亡。姚弋仲降... 阅读全帖
E******u
发帖数: 3920
2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资治通鉴》读书札记(三)
新开一贴继续《通鉴》笔记,从隋朝开始。混乱的五胡十六国南北朝终于结束,隋唐时
代开始。
隋纪一
高祖文皇帝上之上 开皇九年(589年):韩擒虎、贺若弼克建康,俘陈主叔宝,陈亡。
荆、巴、岭南诸地陈师相继降隋。陈宗室入隋长安,后安置边州。隋主诛乐安公元谐等
五人。
十年(590年):上常于殿廷杀人。江表民怨沸腾,民间多有举兵反者。杨素济江讨平
民变。裴矩、冼夫人平岭南王仲宣之乱。
十一年(591年):吐谷浑遣使入贡。
隋纪二
高祖文皇帝上之下 开皇十二年(592年):苏威因事坐免官爵。杨素与高颎专掌朝政;
贺若弼有轻谩之意,几死,后复其爵位。
十三年(593年):礼部尚书牛弘等议明堂制度。隋主讽突厥都蓝可汗杀大义公主。
十四年(594年):四月,诏行新乐,万宝常听之不悦。关中大旱,民饥。晋王广等请
封禅。十二月,上车驾东巡。
十五年(595年):正月,上为坛泰山,祀天,赦天下。杨素殚民力为仁寿宫,上不悦。
十六年(596年):初制工商不得仕进。
十七年(597年):南宁羌反,太平公史万岁平之。桂州俚李光仕反,桂州总管周法尚
讨之,杀光仕。令狐熙为桂州总管,抚诸夷。帝尝怒而欲杀人,少卿赵绰... 阅读全帖
b**********u
发帖数: 2817
3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姜维:一次失败的蒸笼棋局

兴势之役,王平扞拒曹爽,皆承此制。姜维以为“错守诸围,适可御敌,不获大利。不
若使敌至,诸围皆敛兵聚谷,退就汉、乐二城,听敌入平,重关头镇守以扞之,今游军
旁出,以伺其虚。敌攻关不克,野无散谷,千里运粮,自然疲乏;引退之日,然后诸城
并出,与游军并力搏之,此殄敌之术也”。于是令督汉中胡济退住汉寿,监军王含守乐
城,护军蒋斌守汉城。《资治通鉴》卷77高贵乡公甘露三年注云:“姜维自弃险要,以
开狡焉启疆之心,书此为亡蜀张本。”接姜维这种御敌办法,遇小敌尚可,若遇强大数
倍之敌前来,使其得入平地,何啻放虎出山!姜维以区区之蜀,竟敢如此冒险,诚非稳
妥之计。
姜维本非蜀人,托身蜀国,加上连年征战,没有建立什么功绩,所以颇遭非议。而
当时蜀国后主刘禅无能,宫廷由宦官黄皓专权,为所欲为。右大将军阎宇见黄皓炙手可
热,便依附于他,于其勾结。黄皓想寻机废掉姜维,扶阎宇掌管军政大权。姜维疑心,
颇为恐惧,于是,不再回成都,在沓中驻扎。
据《华阳国志》记载,姜维对黄皓专权恣肆很不满,曾上言后主,请求诛杀黄皓。
后主说:“黄皓不过是一个奔走效力的小臣罢了。过去董允对他切齿痛恨,我常常感到
遗憾。您大人大量... 阅读全帖
b**********u
发帖数: 2817
4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姜维:一次失败的蒸笼棋局
姜维等坚守剑阁,惊悉绵竹失守,接着,一日三惊,有的说后主想固守成都,有的说后
主要向东投奔盟国东吴,有的说后主要向南进入建宁。姜维恐腹背受敌,即引军退至巴
西境,至郪县(今四川射洪西)时,后主诏书传来,命令全军投降。姜维伤心落泪。但事
已至此,只好奉诏到涪城向钟会投降。“将士咸怒,拔刀斫石”(《三国志·蜀书·姜
维传》)。邓艾率军入成都,蜀汉灭亡。
蜀汉的灭亡 蜀汉自诸葛亮死后,蒋琬、费祎相继执政,陈寿评二人的政绩说:“
蒋琬方整有成重,费祎宽济而博爱,咸承诸葛之成规,因循而不革,是以边境无虞,邦
家和一”。在当时鼎立的三个国家中,蜀汉最为弱小,蒋琬、费祎二人虽无赫赫之功,
但能够安稳地保住基业,说明诸葛亮挑选的接替人还是不错的。蜀汉的柱石大臣除了诸
葛亮、蒋琬、费祎以外,还有董允。常璩《华阳国志》卷7《刘后主志》把以上诸葛亮
等四人号为“四相”,也称“四英”。诸葛亮时,把宫中府中视同一体,诸葛亮死后,
宫、府之事由蒋、费、董三人共同管理,他们合作得很好,三人都是诸葛亮精心挑选与
培植的辅政大臣。董允,父和,曾为掌军中郎将,与军师将军诸葛亮并署左将军、大司
马府事。后主时,迁黄门侍郎。... 阅读全帖
k***g
发帖数: 7244
5
项羽还是大败了秦军的。
巨鹿之战,章邯并没有直接参与(章邯的军队一直在棘原旁观,巨鹿之战以后,章邯才
和项羽进行大规模的战斗),秦军的主力是王离带领的北方戍边抵御匈奴的军队,这绝
对是一只战斗力极强的军队,从上郡东渡黄河,一路南下,一直打到巨鹿(与此同时,
章邯的军队基本都是在在黄河南岸作战,平定了黄河南岸以后才向巨鹿移动,呼应王离
),王离本人也是名将之后,但是很不幸被项羽打败。秦朝戍边的部队有三十万(这只
部队曾经把匈奴打得落花流水,足见其战斗力),到了秦末,虽然有很多逃亡的,但是
总数也差不多有十几二十万吧,一举被项羽打散了。
紧接着项羽又连败章邯,迫使章邯投降,自此,秦国的正规军基本就覆灭了(南方还有
一只南下的秦军,但是指望不上了)。章邯的军队也不是刑徒,而是关中秦人的精锐部
队,开始用刑徒只是因为"盗已至,众强,今发近县不及矣。" 应急之后,章邯的军队
不断的得到关中秦人的补充,这些人是习于耕战的秦人,也是秦国的根本,所以战斗力
才那么强,很快平定了黄河南岸的叛乱。也是因此,项羽坑了章邯手下的这些秦人,才
惹出后来的麻烦,如果这些人只是来自各地的刑徒,那即便是坑了他们,也不... 阅读全帖
f*******e
发帖数: 2791
6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只有史盲才认为李唐是鲜卑
自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开始就有人争论李唐的源流问题,及至今日,网络上关于此的篇幅也
非常多,争论不已,今写一篇以为论述.
首先李唐的父系的确是出自汉族华夏,网络上有的人说是史学大师陈寅恪论证出李唐源
出胡人,此类人要么是故意捣乱,信口开河,要么就是根本就没有看过陈寅恪的原文或者
是没有看懂,陈寅恪恰恰是证明了李唐出自华夏.而且自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开始就有人争
论李唐的源流问题,及至今日,网络上关于此的篇幅也非常多,李唐是否是汉,争论不已,
今写一篇以为论述.
首先李唐的父系的确是出自汉族华夏,网络上有的人说是史学大师陈寅恪论证出李唐源
出胡人,此类人要么是故意捣乱,信口开河,要么就是根本就没有看过陈寅恪的原文或者
是没有看懂,陈寅恪恰恰是证明了李唐出自华夏.陈寅恪先生当年就是为了反驳日本学者
金井忠和满遗学者刘盼遂等人的李唐出自鲜卑的无稽之谈才对李唐源流作了详细的考证
并作以文章加以叙述.
在陈寅恪的原文"李唐氏族之推测"一文中,发现新旧唐书记载的李唐皇室自述之世系中,
李唐先祖李重耳此人的生平事迹和"魏书","宋书"中记载的李初古拔的生平事迹几乎雷
同,从而判断李唐疑是出自李初古拔一系,而... 阅读全帖
f*******e
发帖数: 2791
7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只有史盲才认为李唐是鲜卑
转:
关于李唐的身世,《旧唐书·高祖本纪》《新唐书·高祖本纪》,《册府元龟·帝王部
·帝系门》都有明确记载,是陇西李氏,(新唐书记载为陇西成纪,旧唐书记载为陇西
狄道) 西凉李暠之嫡裔,这些都是具有权威性的正史,没有确凿证据,是难以推翻的
。其次,陈寅恪先生在《李唐氏族之推测》《李唐氏族之推测后记》以及《唐代政治史
述论稿》中,提出的李唐出自赵郡李氏的推断。其主要论据是是《唐光业寺碑》,全称
《大唐帝陵光业寺大佛堂之碑》,以及《畿辅通志》《隆平县志》等方志关于此碑刻的
拓文。此碑为唐光业寺的建筑之一。唐高宗(李治)总章年间(668~670年),唐宗室
为保护高祖(李渊)第四代祖宣皇帝李熙和第三代祖光皇帝李天赐之陵(即建初陵、启
运陵,二陵共茔,全称“大唐帝陵”),在陵墓正东修建光业寺。唐玄宗(李隆基)开
元十三年(725年)又扩建整修,并增建大佛堂,竣工后立此碑以示纪念。关于此碑,
《畿辅通志》之拓文为“皇祖瀛州剌史宣简公谨追上尊号,谥宣皇帝。皇祖妣夫人张氏
谨追上尊号,谥宣庆皇后。皇祖懿王谨追上尊号,谥光皇帝。皇祖妣妃贾氏谨追上尊号
,谥光懿皇后”从残存的碑文可以直接得到“维王桑梓,... 阅读全帖
f*******e
发帖数: 2791
8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只有史盲才认为李唐是鲜卑
转:
关于李唐的身世,《旧唐书·高祖本纪》《新唐书·高祖本纪》,《册府元龟·帝王部
·帝系门》都有明确记载,是陇西李氏,(新唐书记载为陇西成纪,旧唐书记载为陇西
狄道) 西凉李暠之嫡裔,这些都是具有权威性的正史,没有确凿证据,是难以推翻的
。其次,陈寅恪先生在《李唐氏族之推测》《李唐氏族之推测后记》以及《唐代政治史
述论稿》中,提出的李唐出自赵郡李氏的推断。其主要论据是是《唐光业寺碑》,全称
《大唐帝陵光业寺大佛堂之碑》,以及《畿辅通志》《隆平县志》等方志关于此碑刻的
拓文。此碑为唐光业寺的建筑之一。唐高宗(李治)总章年间(668~670年),唐宗室
为保护高祖(李渊)第四代祖宣皇帝李熙和第三代祖光皇帝李天赐之陵(即建初陵、启
运陵,二陵共茔,全称“大唐帝陵”),在陵墓正东修建光业寺。唐玄宗(李隆基)开
元十三年(725年)又扩建整修,并增建大佛堂,竣工后立此碑以示纪念。关于此碑,
《畿辅通志》之拓文为“皇祖瀛州剌史宣简公谨追上尊号,谥宣皇帝。皇祖妣夫人张氏
谨追上尊号,谥宣庆皇后。皇祖懿王谨追上尊号,谥光皇帝。皇祖妣妃贾氏谨追上尊号
,谥光懿皇后”从残存的碑文可以直接得到“维王桑梓,... 阅读全帖
f*******e
发帖数: 2791
9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只有史盲才认为李唐是鲜卑
自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开始就有人争论李唐的源流问题,及至今日,网络上关于此的篇幅也
非常多,争论不已,今写一篇以为论述.
首先李唐的父系的确是出自汉族华夏,网络上有的人说是史学大师陈寅恪论证出李唐源
出胡人,此类人要么是故意捣乱,信口开河,要么就是根本就没有看过陈寅恪的原文或者
是没有看懂,陈寅恪恰恰是证明了李唐出自华夏.而且自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开始就有人争
论李唐的源流问题,及至今日,网络上关于此的篇幅也非常多,李唐是否是汉,争论不已,
今写一篇以为论述.
首先李唐的父系的确是出自汉族华夏,网络上有的人说是史学大师陈寅恪论证出李唐源
出胡人,此类人要么是故意捣乱,信口开河,要么就是根本就没有看过陈寅恪的原文或者
是没有看懂,陈寅恪恰恰是证明了李唐出自华夏.陈寅恪先生当年就是为了反驳日本学者
金井忠和满遗学者刘盼遂等人的李唐出自鲜卑的无稽之谈才对李唐源流作了详细的考证
并作以文章加以叙述.
在陈寅恪的原文"李唐氏族之推测"一文中,发现新旧唐书记载的李唐皇室自述之世系中,
李唐先祖李重耳此人的生平事迹和"魏书","宋书"中记载的李初古拔的生平事迹几乎雷
同,从而判断李唐疑是出自李初古拔一系,而... 阅读全帖
f*******e
发帖数: 2791
10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只有史盲才认为李唐是鲜卑
转:
关于李唐的身世,《旧唐书·高祖本纪》《新唐书·高祖本纪》,《册府元龟·帝王部
·帝系门》都有明确记载,是陇西李氏,(新唐书记载为陇西成纪,旧唐书记载为陇西
狄道) 西凉李暠之嫡裔,这些都是具有权威性的正史,没有确凿证据,是难以推翻的
。其次,陈寅恪先生在《李唐氏族之推测》《李唐氏族之推测后记》以及《唐代政治史
述论稿》中,提出的李唐出自赵郡李氏的推断。其主要论据是是《唐光业寺碑》,全称
《大唐帝陵光业寺大佛堂之碑》,以及《畿辅通志》《隆平县志》等方志关于此碑刻的
拓文。此碑为唐光业寺的建筑之一。唐高宗(李治)总章年间(668~670年),唐宗室
为保护高祖(李渊)第四代祖宣皇帝李熙和第三代祖光皇帝李天赐之陵(即建初陵、启
运陵,二陵共茔,全称“大唐帝陵”),在陵墓正东修建光业寺。唐玄宗(李隆基)开
元十三年(725年)又扩建整修,并增建大佛堂,竣工后立此碑以示纪念。关于此碑,
《畿辅通志》之拓文为“皇祖瀛州剌史宣简公谨追上尊号,谥宣皇帝。皇祖妣夫人张氏
谨追上尊号,谥宣庆皇后。皇祖懿王谨追上尊号,谥光皇帝。皇祖妣妃贾氏谨追上尊号
,谥光懿皇后”从残存的碑文可以直接得到“维王桑梓,... 阅读全帖
f*******e
发帖数: 2791
11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只有史盲才认为李唐是鲜卑
转:
关于李唐的身世,《旧唐书·高祖本纪》《新唐书·高祖本纪》,《册府元龟·帝王部
·帝系门》都有明确记载,是陇西李氏,(新唐书记载为陇西成纪,旧唐书记载为陇西
狄道) 西凉李暠之嫡裔,这些都是具有权威性的正史,没有确凿证据,是难以推翻的
。其次,陈寅恪先生在《李唐氏族之推测》《李唐氏族之推测后记》以及《唐代政治史
述论稿》中,提出的李唐出自赵郡李氏的推断。其主要论据是是《唐光业寺碑》,全称
《大唐帝陵光业寺大佛堂之碑》,以及《畿辅通志》《隆平县志》等方志关于此碑刻的
拓文。此碑为唐光业寺的建筑之一。唐高宗(李治)总章年间(668~670年),唐宗室
为保护高祖(李渊)第四代祖宣皇帝李熙和第三代祖光皇帝李天赐之陵(即建初陵、启
运陵,二陵共茔,全称“大唐帝陵”),在陵墓正东修建光业寺。唐玄宗(李隆基)开
元十三年(725年)又扩建整修,并增建大佛堂,竣工后立此碑以示纪念。关于此碑,
《畿辅通志》之拓文为“皇祖瀛州剌史宣简公谨追上尊号,谥宣皇帝。皇祖妣夫人张氏
谨追上尊号,谥宣庆皇后。皇祖懿王谨追上尊号,谥光皇帝。皇祖妣妃贾氏谨追上尊号
,谥光懿皇后”从残存的碑文可以直接得到“维王桑梓,... 阅读全帖
l*****f
发帖数: 13466
12
恩,交流应该没问题,刘禅孙皓都被司马炎请到洛阳去玩,聊天也蛮和谐的,lol
王猛是北海人,待过洛阳,后来又长期住在关中
桓温是楚子,又是南渡士族
交流应该是洛阳话,所谓洛下书生咏
不过估计王猛有关中口音,桓温有楚音,没准也沾染吴音,lol
s**r
发帖数: 669
13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开府的制度注定要互相残杀
zz
然后,母亲就这样客死异乡,这对十六岁的李世民来说又是一个很大的变故。不过应该
就是李家在一片悲痛和混乱中筹办丧事的时候,杨玄感的叛乱发生了。史书记载说杨玄
感要叛乱时,李渊已有察觉,他在涿郡和老朋友宇文士及暗暗商量,尽管史书记载语焉
不详,作为炀帝女婿的宇文士及竟似颇有怂恿李渊一起起哄造反的意图。李渊本来的任
务是在怀远镇督运粮草,他突然离开职守来到涿郡,怕正是为妻子死了这样的大事告的
假。
宇文士及和李渊的密议,从记载来看,做父亲的连儿子们都没有告诉。这也不稀奇
,毕竟所议太大,而这时候看来李渊并不认为杨隋的气数已终,贸然造反很容易失败吧
,那全家人就都完蛋了。儿子们也都还年轻,长子建成这一年也才二十五岁,把这种还
没边儿的“异志”告诉他们难免年轻人不够城府反而惹出事来。况且妻子刚死,那些孩
子都在悲痛和茫然中,情绪也愈发不稳定。
李渊做出的决定是暂时仍然向表弟尽忠,他把杨玄感的异常行动报告给杨广,这也
为他赢得了一个出头的机会:皇帝陛下命令李渊立即赶往关陇,代元弘嗣为弘化郡太守
,兼知关右诸军事,也就是说可以节度整个陇上的军队。原来元弘嗣的亲戚斛斯政是杨
玄感一党,虽然元弘嗣... 阅读全帖
p******e
发帖数: 1151
14
第一次征高句丽就是好大喜功, 搞笑去得; 后宫/还有很多朝觐的各国使节都带过去
了。 最后以闹剧悲剧收场---几十万大军只回来几千人; 史书记载更夸张。
第二次局面不错, 但是杨玄感反叛, 给了杨广很大的打击。 但是这次并没有全军覆
没之类。 杨广大军回来灭了杨玄感。其实这次杨玄感叛乱主要原因之一是给他爸杨素
报仇---虽然轰轰烈烈, 实际威胁不大。所谓李密三策, 实际那时候根本没有成功
的机会。 (和后来李渊直取长安此一时, 彼一时)
这时候如果朝中还有高熲, 杨素这样文韬武略的人物, 应该可以阻止第三次征高句丽
。隋朝这时候实力受损很大, 但是根基还在。 可惜杨广过于刚愎自用。 第三次征高
句丽, 以名义上胜利(主要估计是为了面子)回朝 (回到了洛阳, 后来又回去了西
京大兴)。这一次失败之后, 杨广应该已经丧失了斗志, 只想偏安江都。
于是从西京又回到了洛阳, 最后从运河去了江都---去了江都之后, 他就失去了当
时核心政治力量关陇集团的支持。
这和他自己比较倾向南方汉人/文化有关。 说是汉胡之争不是特别准确。 关陇集团胡
汉都有, 西魏北周以胡人为主导。但是到了杨坚杨广以汉人为... 阅读全帖
M******8
发帖数: 10589
15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质疑司马迁
http://my.cnd.org/modules/wfsection/article.php?articleid=35774
廖康
安徽和县乌江项王祠有一副对联:
司马迁乃汉臣,本纪一篇,不信史官无曲笔。
杜师雄是豪士,临祠大哭,至今墓木为余悲。
杜师雄是宋朝诗人,名虽未入传,但因与苏轼和欧阳修有交往,至少有两首诗传世。让
我们知道他诗歌豪放,不拘平仄,却也留下了更加广为人知的贬义词——杜撰。王楙这
样评论他,原本只是谈格律(见《野客丛书》卷二十),但后来“杜撰”的意思发展为
胡编乱造了。
文学就是杜撰,只要能够自圆其说,合情合理,本无可非议。但历史来不得半点虚假,
要像董狐那样秉笔直书。当然,这只是理想。事实上,很少有人能够做到。中国第一大
历史学家,人称太史公的司马迁,也未必做到了实事求是。这幅对联就对他关于项羽的
记述表示怀疑。我无意为项羽翻案,也不因他英勇善战而敬佩这个滥杀无辜和毁灭文化
的罪魁,更不会像杜师雄那样为项羽功败垂成,英年早逝而大哭。我只对司马迁的《项
羽本纪》提出两点质疑。首先,司马迁说章邯降楚后,秦军欲反。“项羽乃召黥布、蒲
将军计曰:‘秦吏卒尚众,其心不服,... 阅读全帖
B******u
发帖数: 23763
16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朝鲜战争欺骗了历史(ZZ)
这个文章太老了吧。
朝鲜战争,南韩北韩不管哪个先进攻哪个,都是内战。
而美国人,或者说联合国军队介入,就属于侵入了。
然后中国人再介入,而且,在中国军队进入前,战线都快到鸭绿江边了,
然后中国人把美国佬又赶回到38线。
你说是谁赢了?
至于他北棒子是不是解放了南棒子,关中国人屁事。
留下一个北棒子作为战略缓冲,就足够了。至于他民主不民主,实际上关中国屁事。
最大的受益者,显然是I中国。经过了这一战,中国再也没人敢入侵了。而且,最好的是
,中国的这个站起之战,还是在别人国土上打的。没有直接影响到自己的国土。战争毕
竟总是会伤到平民的。可朝鲜战争没I有伤到中国平民,中国人还借此打出了声威,打得
别人不敢入侵,显然是最大的受益者。

,至
m***n
发帖数: 12188
17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楚国如果再次迁都到南京
这个问题缺乏常识,对当时社会的常识。
历史不仅是故事,还有军事地理,经济地理,心理,经济,生产等等。
汉中以前是楚国的,因为“日近长安远”,虽然地理上汉中和关中近,但是从交通看,
汉中和关中之间很难交通运兵,和楚国其它地方有汉水这个高速公路或者西伯利亚大铁
路。所以楚国领土虽大,沿着汉水,长江,几个大湖,云梦,湘水,展开非常容易。
而汉中到了秦的手里,就完全不一样了,没几年楚国首都就丢了,东逃了,而且首都迁
徙到淮河流域,实际上是没有胆量和能力与秦争夺长江航行权了。
整个长江流域,秦国想打哪里就打哪里。
后来的政权能割据江南,前提是,要么北方的敌人暂时没有造船和水军能力(比如基本
都是游牧民,还没有完全汉化,五胡,金国等,金国主要是被岳飞等人又打了回去,元
清是靠汉人打下的江南),要么是南方政权的水军太强,比如孙吴。
秦国开灵渠,征岭南了,一半秦军在岭南呢,后来汉的初始就在汉中,楚国守长江那不
是找死?
在水军上,楚国无论对秦,还是对汉,都并没有任何优势,。就算汉的水军不强,项羽
也没有强大的水军。要建也来不及的。
长江算不了什么天堑,如果没有水军抵挡,一纬可渡。
G*****0
发帖数: 1667
18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隋唐英雄传外真实的李世民
隋唐英雄传中的李世民基本上是个神一样的人物,好像大唐江本来就是他打的,他当
这个皇帝是天经地义,事实是这样吗?
1.李渊是个什么样的人物。
李渊在隋唐英雄传里似乎是个只会对李世民说你办事我方心,出了事只知道叫李世
民去摆平的人,然而事实上在大唐的创业过程中,李渊起到主要的决策作用,从旸帝时
期的韬光养晦到太原起事,平定关中,李渊不仅具有超人的谋略,战场上指挥能力也有
目共睹,只不过李渊在创业时的业绩在太宗的事情被和谐了。从一件事情就可以看出李
渊的胸襟,当时李靖发现李渊要谋反准备去旸帝那里告密,结果到了长安无法前进,后
来李渊攻占了长安,抓获了李靖,不仅没有杀李靖,反而给予了重用,说明李渊绝非一
个只知道听他儿子的庸才。
2.李建成是个什么样的人物。
李建成在隋唐英雄传里似乎是个纨绔子弟,只知道花天酒地,嫉妒李世民,不断的
暗害李世民,最后逼的李世民愤而政变,真实的李建成其实是个能力与李世民不相上下
的人,在大唐帝国的建立过程中功劳也绝不止李世民之下,在平定关中的战役中,李建
成数战有功,表现出了很强的指挥作战能力,并且是第一个攻入长安城的,可以说在中
原之战以前,李建... 阅读全帖
d****z
发帖数: 9503
19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秦统一天下主要是因为地利
关中本来是西周旧地,西周被迫东迁。之后,无论是从东边还是从西边,破关中下长安
的事情都很多。在德不在险。出个二世,汉高祖就拿下咸阳了。
n*******w
发帖数: 6708
20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罗汝才之死
罗汝才之死
董骁涵
罗汝才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人物。在后来的历史记忆里,他却没有得到相应的地位。
《明史》里记载了《流贼列传》,其中只写了两个人:李自成、张献忠。因为他们
是流贼中少有的需要“独志其亡天下者”。
可是并没有罗汝才的列传。于是老罗的身影就渐渐消逝在远方,很久以后,大家只
记得差点坐了江山的李自成,差点杀光四川人的张献忠,并没有人记得罗汝才——一个
充满暴发户气质的快乐男人,比李自成真实,比张献忠善良。
《明史》的作者其实是很势利的,即便是在写“贼”,竟然也遵循“成王败寇”的
臭规律。当过“皇帝”的“贼”多写,不成气候的“贼”少写。唉,我常常掩卷太息,
大抵除了《史记》,其他史书的作者都是很势利的。我始终以为,《流贼列传》并没有
用心去定位“流贼”的概念。如果一伙人,居然是以“亡天下”为宗旨,那末,他们就
脱离了“流贼”,转变为“僭伪”。清季如张廷玉辈,尽可以去写篇《僭伪列传》。
有一次,看到有篇文章大胆地论断,明末流贼的核心人物并不是高迎祥、李自成、
张献忠,而是绰号“曹操”的罗汝... 阅读全帖
p*********3
发帖数: 8525
21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赵匡胤主张迁都洛阳甚至长安
是啊,我们可以分析下长安、洛阳
长安肯定不可能啊,黄巢之后到五代,已经废了,所以当年朱文也没有选择定都关中
再说洛阳,看看地图,跟开封比,哪个漕运方便?
至于无险可守,这个是次要的。山河之固,比关中如何?唐还不是亡在河北藩镇手里。
再说洛阳有什么恪守呢。
p*********3
发帖数: 8525
22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赵匡胤主张迁都洛阳甚至长安
是啊,我们可以分析下长安、洛阳
长安肯定不可能啊,黄巢之后到五代,已经废了,所以当年朱文也没有选择定都关中
再说洛阳,看看地图,跟开封比,哪个漕运方便?
至于无险可守,这个是次要的。山河之固,比关中如何?唐还不是亡在河北藩镇手里。
再说洛阳有什么恪守呢。
s*********e
发帖数: 5245
23
【 以下文字转载自 gardening 讨论区 】
发信人: suanxiangge (蒜香哥), 信区: gardening
标 题: @@@@@@@@@@版诗+版歌 (suanxiangge选编)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Jan 9 18:44:08 2014, 美东)
版诗
种菜
北宋 李复
翻译 蒜香哥
(翻译在原文右侧,抛砖以待方家斧正)
同墙茅屋东,有地十亩余。隔壁茅草屋的东侧,有块十多亩的荒地。
蒿蓬杂毒草,壅闇恶木俱。长满了蓬蒿和各种杂草毒草,各种杂树遮天蔽日。
岁久人迹绝,乱穴狐虺居。多年来无人来过,成了狐狸蛇虫的乐园。
今晨杖藜出,顾步良踌躇。今晨我拄着藜杆作的拐杖四顾荒地,边走边思量
默嗟咫尺间,荒秽侵吾庐。默默感叹,荒草杂物就要侵蚀到家里来了。
散米饭群仆,操具亟剪锄。请仆人们吃了个饭,饭后拿着剪子锄头等工具就开工。
攘剔先丛棘,斩伐多高樗。先除掉一丛丛的荆棘,再伐倒很多很高的臭椿。
乘湿束故急,积供爨我厨。趁湿捆起来,攒着等干了后当做饭的柴火。
耕土如蒸面,治畦将种蔬。土壤犁得如蒸面那样松软,整好地准备种菜。
时雨近沾洽,膏脉涵如酥。赶上下... 阅读全帖
m******r
发帖数: 4351
24
鸿门宴的起因是刘邦入关,听了某书生的话,把守函谷关,想独占关中。
楚军坑秦卒二十余万人于新安城南后,到达函谷关,被刘邦守关的兵拒入。项羽大怒,
攻破函谷关(刘邦的兵战力还是差),驻军新丰鸿门。项羽准备第二天突袭刘邦的军队。
刘邦得知,前来鸿门谢罪。
但是现在来看,刘邦这个做法其实并不见得好。本来项羽就想抓你,你现在倒好,自己
送上门去了,这才成了"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后来得到了好的结果完全是因为项羽操
作失误造成的。作为项羽来说,即使为了沽名钓誉,也不是一点办法都没有。只要刘邦
一进营门,就严禁随便出入,至少不能让他借着上厕所的借口偷摸跑路。之后呢,找个
理由,把刘邦软禁起来,然后调刘邦的军队,拆分或者改编,毕竟大多数人都是见风使
舵的,刘邦没那么多铁杆。至于刘邦本人,给个汉王的虚名,手下没军队,安排自己的
亲信守把关中,自己坐镇也可以,学习后来的刘邦把家乡父老都迁徙到关中来。
不以感情或者面子来处理事情,一切从利益出来,才是政治的精髓。孙子说:”主不可
以怒而兴师,将不可愠而致战。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怒可以复喜,愠可以复悦
,亡国不可以复存,死者不可以复生。” 这段话对于下棋... 阅读全帖
H*******s
发帖数: 537
25
匈奴:五胡十六国及南北朝时期,匈奴在中国历史舞台上进行了最后一场演出。之后匈
奴作为一个独立的民族从中国历史中消失,和其他一些民族一起融入华夏族。匈奴后裔
汉化后,所改汉姓有刘、贺、丛、呼延、万俟等,很多生活在今天的陕西、山西和山东
等地。
氐:汉朝至三国期间,氐族曾两度大迁徙,至关中一带居住。其时还有如羌族的少数民
族迁入关中。十六国时晋室南下,氐人便在北方建立前秦、后凉、仇池等政权。随著长
居于中国日久,在唐朝时代,一部分氐族人与吐蕃人相融合,而其余氐族则与其他民族
相融合。
羯:中国古代北方民族之一,源于小月氏﹐曾附属于匈奴﹐故又称“匈奴别部”。匈奴
衰亡后﹐南匈奴及一些原附于匈奴的部众﹐于魏晋时代散居上谷郡与汉人杂居。他们以
农耕为主,信奉“胡天”(祆教)。晋时,羯人石勒建立后赵,为十六国之一﹐后渐融
入其他民族之中。
羌:羌族历史可追溯至上古时代,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已聚居于中国西北,秦国曾与羌族
展开过战斗,至汉朝未止。三国时羌族开始迁居中原,分布于中国中部的山部地区。五
胡十六国期间,384年羌人姚苌利用前秦苻坚淝水之战兵败后,关中空虚之际,自称万
年秦王。386年姚苌称帝于... 阅读全帖
m*******3
发帖数: 1275
26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中国食人史 (前编)
唐:
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二月,秦王李世民大败王世充,军傅洛阳城,堑而守之。王
世充粮且尽,人相食,至以水汩泥去砾,取浮土糅屑为饼。民病肿股弱,相藉倚道上。
其尚书郎卢君业郭子高等皆饿死。御史大夫郑颐丐为浮屠,世充恶其言,杀之。(《新
唐书卷85 王世充传》)
唐太宗贞观十七年(643年)一月,鄠尉游文芝告發代州都督劉蘭成谋反,一月戊申,
兰成坐腰斩。右武候将军丘行恭,探兰成心肝食之。上(唐太宗)闻而让之曰:兰成谋
反,国有常刑,何至如此!若以为忠孝,则太子诸王先食之矣,岂至卿耶?行恭惭而拜
谢。
唐高宗永淳元年(682年)“四月,关中饥馑,斗米三百,将幸东都(洛阳),留太子
监国。”“五月,东都霖雨,乙卯,洛水溢,溺居民千余家。关中先水后早蝗,继以疾
疫,米斗四百,两京间死者相枕于路,人相食。”(《资治通鉴》)
武則天時期,杭州臨安縣尉薛震好吃人肉,“有債主及奴詣臨安,于客舍,遂飲之醉。
殺而臠之,以水銀和煎,并骨消盡。后又欲食其婦,婦覺而遁。縣令詰得其情,申州,
錄事奏,奉敕杖殺之。”(《朝野僉載》)
武則天時期,“周岭南首陳元光設客,令一袍褲行酒。光怒,令曳出,遂殺之。須臾... 阅读全帖
m*******3
发帖数: 1275
27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中国食人史 (前编)
唐:
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二月,秦王李世民大败王世充,军傅洛阳城,堑而守之。王
世充粮且尽,人相食,至以水汩泥去砾,取浮土糅屑为饼。民病肿股弱,相藉倚道上。
其尚书郎卢君业郭子高等皆饿死。御史大夫郑颐丐为浮屠,世充恶其言,杀之。(《新
唐书卷85 王世充传》)
唐太宗贞观十七年(643年)一月,鄠尉游文芝告發代州都督劉蘭成谋反,一月戊申,
兰成坐腰斩。右武候将军丘行恭,探兰成心肝食之。上(唐太宗)闻而让之曰:兰成谋
反,国有常刑,何至如此!若以为忠孝,则太子诸王先食之矣,岂至卿耶?行恭惭而拜
谢。
唐高宗永淳元年(682年)“四月,关中饥馑,斗米三百,将幸东都(洛阳),留太子
监国。”“五月,东都霖雨,乙卯,洛水溢,溺居民千余家。关中先水后早蝗,继以疾
疫,米斗四百,两京间死者相枕于路,人相食。”(《资治通鉴》)
武則天時期,杭州臨安縣尉薛震好吃人肉,“有債主及奴詣臨安,于客舍,遂飲之醉。
殺而臠之,以水銀和煎,并骨消盡。后又欲食其婦,婦覺而遁。縣令詰得其情,申州,
錄事奏,奉敕杖殺之。”(《朝野僉載》)
武則天時期,“周岭南首陳元光設客,令一袍褲行酒。光怒,令曳出,遂殺之。須臾... 阅读全帖
h****3
发帖数: 339
28
据说,当年汉高祖刘邦的长陵被赤眉军(把眉毛抹成红色作为标记,得名)掘开后,同
陵异穴里的皇后吕雉娇丽如生,结果遭兵士奸污。有人怀疑此事不合常理,尸体历二百
年仍“栩栩如生”,不可理解;奸尸则更奇怪了。吕雉是刘邦发迹之前的原配妻子,死
于公元前180年,比刘邦迟死15年。赤眉军于王莽在位的天凤5年(公元18年)在莒(今
山东莒县)起事,首领为琅琊人樊崇,以泰山周围为根据地,与篡位的王莽政权对抗。
后迅速壮大,号称有10万之众,遂西进关中,攻下长安。
赤眉军杀死西汉末帝刘玄那一年是公元25年,以此时间来推算,到掘陵时跨度长达205
年,历如此长的时间尸体没有腐烂?再说,吕雉生于公元前241年,到她死时已是61岁
,应该是一个满脸皱纹的老太婆了。史载,当年吕雉三、四十岁时已吸引不了刘邦,而
让戚夫人受到专宠。生前已无魅力,是个丑女人,死后还能咋样迷人?无稽之谈。如果
有士兵对这样的老女人尸体感兴趣才真是“活见鬼”呢!
但是,史上对此吕雉尸体遭辱一事还确有记载,而且奸的还非吕雉一个。《后汉书&#
8226;刘宣子传》记载,赤眉军进入关中,攻占长安后,焚烧了皇宫,又把西汉帝王陵
寑作为发泄的对象... 阅读全帖
g*****p
发帖数: 790
29
开国定都,一向是中国历朝历代的传统。大凡开国定都总要考虑当地的地理形势和
交通方便与否等因素。西汉定都长安,因为关中号称天下膏壤,地势险要,挟制东方郡
县好象按着别人的脊背。东汉定都的洛阳虽然不如长安,这是因为长安经西汉末年兵燹
,残破不堪。何况洛阳却也是有山有水的好风光,亦算有险可凭,况且历来就是古都。
东晋的京都南京,号称石头城,虎踞龙盘,扼长江而挡北方,自然是风水宝地。北宋的
京都汴梁虽地处中原,但无险可守,金兵南下,一举就把北宋灭亡了。明朝开国时定都
南京,但是,后来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目的是为了对抗蒙古的兵马,不得不如此。
说起来,首都是一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中央政府的所在地。从中国的历
史看,历朝历代关于都城的选择,多是人口密集、经济发达、位置适中、交通便捷,而
且地势险要之地。统治者对都城的选择均十分慎重,主要是从有利于巩固统治和经济发
展的角度去考虑。孙中山要创建中华民国自然也必然有定都何地的选择。但是,他开始
选择的并不是南京。
据有关资料记载,早在1887年,孙中山就对中国首都的选择有过缜密的考虑,他曾
主张“一都四京”,一都即武汉,四京即... 阅读全帖
k****n
发帖数: 780
30
说起太宗皇帝李世民,不能不提他的父亲李渊,李渊是一名胆大超群的战略家,政治
家,只不过在后世当中其功绩不免在其二子的“贞观之治”中显得暗淡,以至被后人忽
视,可是,在隋末炀帝大业十三年(617年)七月初四日李渊审时度势,统兵三万于太
原起义史称“晋阳起兵”为风雨飘摇的隋王朝敲响了最后的丧钟。
武德二年(公元617年),晋阳今山西太原,刘武周受突厥暗中支持,兵指太原,先后
打败,时任右仆射的裴寂,镇北将军李元吉,几乎占领河东全境,关中震动。唐高祖准
备放弃河东,谨守潼关以西。最后李渊命二子李世民为先锋,统兵三万,这也是李渊于
关中所能集结的所有部队了,李世民东渡黄河,击败刘武周主力精锐宋金刚部,收服骁
将尉迟敬德,是年,李世民又麾军北进,终于在武德三年(620)四月歼灭了刘武周,
收复了河东全境。
这一仗可以说是李渊对李世民的第一次心许,充份展现了李世民的军事才能。李世民为
李渊二子,大哥建成,三弟玄霸(早夭)四弟元吉,世民为济世安民之意,一路助父亲
征战四方直至玄武门兵变夺权期间,攻洛阳,败刘武周,擒窦建德,平王世充立下累累
战功,对于镇压农民起义心存怜悯,除收编部份起义军外对于不愿加... 阅读全帖
p*********3
发帖数: 8525
31
泽被关中百年的郑国渠,起初是韩恒惠王使国人郑国献策于秦,目的也是为了消耗秦国
国力以保全自身。
郑国是对于秦国来说是外国人,他献上的郑国渠是短时间看似乎对韩国更有利,他的目
的也非常不单纯,他的背后又是秦国的帝国,连他自己后来也承认他为“间”。
假如秦王和秦国人知道郑国的来龙去脉和主要目的,他们还会修建郑国渠吗?
但是,假如秦王能看到郑国渠的作用,秦国人能看到郑国渠可以让关中成为百年沃土他
们还会反对建造郑国渠吗?
b*********n
发帖数: 540
32
如果问世界上那个皇帝的陵墓最难挖,那么毫无疑问是武则天的“万年寿域”——乾陵。她的陵墓被冷兵器时代的刀剑劈过,被热兵器时代的机枪、大炮轰过,1200多年之中,有名有姓的盗乾陵者就有17人之多,其中规模最大的一次出动人数40万之多,乾陵所在的梁山几乎被挖走了一半。然而时至今日,乾陵依然不抛弃、不放弃,像许三多一样恪尽职守地保护着主人武则天和丈夫李治的遗体。我们不禁要问,汉武帝的茂陵被搬空了,唐太宗的昭陵被扫荡了,康熙大帝连骨头都凑不齐了,为什么单单武则天的乾陵可以独善其身?
乾陵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两位皇帝——唐高宗李治与女皇武则天的合葬陵,也是目前已知保存最完整、文物储藏最丰富、而且没有被盗的帝王陵墓,被称为埋在地下的“世界第九大奇迹”。
乾陵位于咸阳市干县境内海拔1047米的梁山上,史书称其为“历代诸皇陵之冠”。乾陵仿当时西京长安格局设计,分内城、宫城和外城,内城占地240万平方米,宫城周长十二里,外城周长八十余里,陵园内建房380间。
史书记载了乾陵的选址故事,当年唐高宗在洛阳病逝后,陈子昂等人力主在洛阳设置陵寝,但武则天为了遵照高宗“得还长安,死亦无恨”的遗愿,决定在关中渭北高原选... 阅读全帖
h******i
发帖数: 21077
33
刘邦是占了出产精兵的关中,以关中为基地的。是占领四川,但不是以四川为基地。
我说得属地证券是说以蜀地为老家和基地的,比如老蒋、三国蜀汉、后来的成汉等政权。
d****z
发帖数: 9503
34
其实这个有点瞎鼓励。汉高祖成帝业主要还是靠关中三秦之地。如果汉高祖不迅速出兵
拿下关中,而是在蜀休养生息,肯定完蛋。
v*****s
发帖数: 20290
35
关中当时已经不行了吧,你看北方的那几个大军阀都是在河北河南反复撕逼,关中一直
都是传檄而定的。
d****z
发帖数: 9503
36
那是遇到刘邦了。要不然谁敢说项羽是泡泡?
当年项羽如果定都关中,刘邦就没戏了。关中实在是帝王之地。
z**********e
发帖数: 22064
37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五代:变乱中的新秩序
http://wenhui.news365.com.cn/html/2015-06/28/verList_1.htm
日期:2015-06-26 作者:陈文龙 来源:文汇报
谭其骧《中国历史地图集》五代十国全图[晋天福八年(943年)]
唐末五代北方割据政权首领李茂贞墓中彩绘浮雕:左图为二人轿子图
右图为胡人持节牵驼图。
五代初期北平国统治者王处直墓中彩绘浮雕散乐图
河北正定开元寺中的五代节度使安重荣巨碑残石及赑屃
五代契丹画家胡瓌《卓歇图》(局部)
后梁太祖朱温
后唐庄宗李存勖
五代:变乱中的新秩序
陈文龙
谈到五代,自然想到“乱世”一词,这个时代被看作是唐后期藩镇割据状态的继续
,并且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次大规模分裂割据时期。五代历史的重要性早已引起学界的
充分关注,五代时期的地缘政治、中央集权制度的重建等议题成为讨论的重点,五代时
期的“内亚因素”也是这一时期政治文化可以注意的面向。
907年朱温废唐,960年赵匡胤建宋,五十三年间中原地区经历了后梁、后唐、后晋
、后汉、后周五个朝代,史称五代。欧阳修《本论》中说:“前日五代之乱可谓极矣,
五十三年之间,易五姓十三君,而亡国被弑者八... 阅读全帖
x******a
发帖数: 6336
38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项羽和刘邦
项羽据关中后,韩生献计于羽曰:“关中地势险要,有山河为屏障,土地肥沃,可建都
立霸业。”羽见宫悉已烧残,又心欲东归,曰:“富贵不归故乡,如穿锦绣之衣于夜间
步行,有谁知之!”生窃曰:“人云楚人为猕猴戴帽,果然如此。”项羽闻知,便将之
烹死。
q*****k
发帖数: 586
39
从刘邦的卧室里出来,英布就想做一件事——自杀。
这时,英布同志真有死的心思了。自己九死一生地来投诚,得到的不是尊重,而是赤裸裸的怠慢,其实就是侮辱。怎么说自己也是个王爷,现在虽然被打得惨点,可凭自己的工作能力,将来还能贡献力量。刘邦简直拿自己当奴才一样,这么的轻视,以后还有什么脸面对战友和群众!
在英布拔出佩剑,要抹脖子时,随何劝住了他,并把他带到了安排好的宾馆里。在下榻的宾馆里,英布惊异地发现,无论是给自己站岗的卫队,宾馆的装修布置,还是饮食器皿、桌椅床榻,在规格和档次上跟刘邦用的没有什么区别。
渐渐地英布的心情在阴转多云,张良和陈平等人专门来看望英布同志,摆下酒宴给英布接风洗尘。他们劝说英布:“汉王对你是很看重的,他刚才有点喝高了,你别介意。又安排女奴,来照顾英布所有的起居事务。”
由此,英布同志的心情云淡风轻了,放下了包袱,轻装上阵。他在今后的刘、项争霸赛中,将起到不容忽视的作用。
在对待英布的问题,刘邦同志肯定费了不少的脑细胞,他知道英布是难以驾驭的一代枭雄,如果不挫掉他的锐气以后会很难管教。但是,也不能一味地打击,那样英布就是不造反也得自裁,他是个很要面子的主儿。
你来了我欢... 阅读全帖
x****i
发帖数: 729
40
成王败寇而已。胜利者的一切都是对的,失败者就被随便糟蹋,项羽失败了,所以他就
是SB。
形势决定人的行为,项羽分封不得已而为之,鸿门宴时项羽在霸上陈兵40万,大部分为
各路诸侯的子弟兵,秦已灭,他还能指挥的动吗? 多少人为他不杀刘邦而惋惜,可是
当时如果歼灭汉军很容易,他为什么放走刘邦? 兵在精不在多,就像后来刘邦纠结各
路诸侯人马五十多万攻破彭城,之后轻易就被项羽击溃,刘邦几乎就只有自己逃走了。
兵败如山倒,看看后来明朝的土木堡之变。 有得必有失,项羽当初如果留在关中,那
他的力量就控制不了西楚地界,彭城就是徐州,已经可以说是最好的选择了(后人是以
后来的结果去评价他的选择而已,马后炮当然容易)。 强大如朱棣、而且是明朝大一
统情况下,他后来都选择迁都北京,难道项羽能在秦地安安稳稳的吗?他必然要选择最
稳定最铁的基地,发展势力,然后慢慢消灭诸侯,做长久战的打算。灭秦时项羽只有26
岁,他有大把的时间,时间对他有利,他可以等,没必要一上来就拼命。他和谋士们肯
定有个10年计划、15年计划啥的。蒋介石的命运和项羽惊人的相似,他自始至终都只是
名义上的元首,地方还是在军阀手里。
项羽败得那... 阅读全帖
d******n
发帖数: 3836
41
说来说去忘了他家关中的主矿

刘邦认为项羽败于不会用人,有人才而不用,像范增为这样的老谋深算之辈,却最终被
边缘化,甚至退出。
手下立功,却舍不得赏赐,官印拿在手里都磨坏了,还是“忍不能予”。同时,项羽还
有一个致命弱点,就是舍弃关中这样的战略高地不要,自己放逐自己,建都彭城。最后
,项羽此人还没有摆脱战国时期的野蛮军事屠戮模式,“所过无不残灭者”,因此没什
么人拥护,“天下多怨”,也就是说项羽缺乏支持度。
战前,基本上都是刘邦在逃跑。从战术而言,项羽是个技术派,见谁灭谁。然而,十有
九胜的项羽为什么最后失败,屡战屡败的刘邦为什么笑到最后呢?
,项羽在垓下之围前,还是胜利的一方,刘邦撕毁合约进攻项羽,结果被楚军打得抱头
乱窜,躲进固陵。这时候,起决定作用的不在项、刘双方,打破这个天平的是韩信、彭
越和英布,他们及时赶到,一起群殴,灭了项羽。
打不过项羽,但是他注意培养分公司。韩信当初不过是他手下一员工,但是刘邦放手让
韩信出去发展。韩信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根本没有和项羽发生冲突,而是灭齐灭赵,在
外围发展,一步步发展自己。刘邦的这种壮大分公司的思维也有记载,他曾经说:我要
把长安以东全部... 阅读全帖
r**********g
发帖数: 22734
42
灭秦是毛主席战略,诱敌深入,聚而奸之。秦军基本在关外都被干爆。要是像贾谊说的
,陈胜一乱秦军马上收缩守函谷,用不了五年刘邦项羽陈余张耳田家就要乱战。
为难的是六国豪强被迁到关中一大批。也怕关中里应外合。
m***y
发帖数: 14763
43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超难战略挑战,穿越回秦朝
不要老想着统一,为了将来的工业革命,搞成欧洲那样四分五裂也是个办法。
百越派遣军有50万,但卫戍军可能原不到这个数字。赵陀手上主要还是50万移民,但建
立南越当土皇帝也爽歪歪啊,而且是寿命和统治时间都最长的皇帝(土)。
章邯、司马欣、董翳投降后,二十万秦降卒被坑杀。可三秦封到关中后,还能跟刘邦的
汉中军斗一阵子,可见关中尚未力竭。
可惜子婴没有什么才能,人望大概也不够(赵高特意拣了个软柿子来捏),出降也是没
有办法。表面看投降错了人,不然以项羽的妇人之仁,还是会留他一条命。但后面楚汉
之争一完,还是被刘邦杀掉。所以,就是要投降,也得先撑一阵子,或战或逃,等正主
定了再投降。或者打来打去,搞不好就三分天下,再比谁家儿子更有出息。
当时的形势还是可以挽回的,项羽被章邯阻击,还有得跑几天才到。刘邦连攻击峣关的
勇气都没有,绕道武关,还是先派说客说服守将投降,再偷袭,才得以入关。虽然刘邦
军在蓝田击败关内守军,但要登上咸阳城头,还是差的很远。
当年晋国正卿智伯带了老三老四韩魏围攻老二赵家,赵襄子靠着历代收买的人心,拆毁
宫殿,销铜柱做箭头,用竹篾做箭杆,智伯三月不能下,又围困两年,晋阳照样傲立... 阅读全帖
g****u
发帖数: 1422
44
我西北人,曾经游玩过关中很多地方 在古代这里确实是易守难攻可进可退的军事制高
点,又有关中粮仓。刘邦得关中而得天下,相反项羽在四战之地建国,疲于两面作战而
国灭

发帖数: 1
45
曹操早期不过是一个泛泛诸侯,袁绍、袁术、刘表这些人看不起他,就连属下陈宫也看
不起他,认为他成功的几率还不如一个屡投屡叛的吕布。只不过他在迎接了汉献帝以后
,这才让人对他重视了起来,人们除了看重他所拥有的地盘,还突然发现,原来曾经被
人认为没有用处的皇帝,在他手里竟然变成了宝贝。这个皇帝尽管不像神仙手里的宝贝
那样,念一句咒语什么都有,但他一样“神通广大”,发出的指令一样都叫圣旨,批发
的官帽子天下照样认可。就像事物都有其两面性一样,曹操手里有了皇帝有了向天下发
号施令的便利,同样也招来了四方诸侯的攻击。比如说那个曾经和曹操联合的袁绍,就
因为曹操手里有了汉献帝而和他反目。对于这种形势,曹操也是十分担心的,用他自己
的话说就是:“这是我独自以兖州、豫州对抗天下六分之五啊!”但是,这些诸侯都以
曹操为敌,中原又是天下的政治中心,夺下它就等于是占据了有利的位置,可为什么诸
侯没有共同讨伐曹操呢?和曹操相邻的诸侯,最终一个个都被曹操消灭了,诸侯们也知
道曹操最终是不能容下他们的,但为什么曹操却很少同时两面作战呢?应该说,除了诸
侯们各自都在打着自己的那个小算盘,曹操对形势有个基本的判断,知道... 阅读全帖
h******i
发帖数: 21077
46
刘邦是占了关中,谢谢。
关中是人力输出大户。
项羽不行。
b*******8
发帖数: 37364
47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想想刘邦能夺天下不容易
得民心,关中收复的快,这点比诸葛亮有利一万倍。占了关中后,至少是不容易输了,
而且赢面很大。
d****z
发帖数: 9503
48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想想刘邦能夺天下不容易
刘邦在汉中就没住多久。回头迅速拿下三秦。楚汉之争,靠的是关中。项羽没有自己王
关中,是很大的失策。不过他坑杀秦降卒,估计也很难得秦人之心。
S*********h
发帖数: 53
49
以前国人常有一种论调:美国建国才三百年,而中国历史有几千年。美国没有权力对中
国指手画脚,没有资格来教育我们。这种论调的谬误在于我们虽然有几千年的历史,但
民主选举、三权分立、言论自由这些至关重要的理念,都没有能自主地发展出来。都是
后天被动引入的。在这些方面,我们确实是一个后进的小学生,不如美国,确实有虚心
学习的必要。但对美国来说,如何妥善处理民族关系和种族矛盾,也同样有必要向中国
历史和欧洲历史学习。在这些问题上,作为一个历史才三百年的国家,美国还经历得太
少。它同样是小学生!在中国漫长的历史中,有以千百万人命为代价的惨痛教训,足够
我们警醒!
下面让我们从公元299年讲起。
公元299年,在中国为西晋元康九年。在这一年氐族齐万年之乱平定。叛乱从此前四年
的公元296年爆发,参与者为秦、雍两州的氐族,羌族及其它少数民族。目的是摆脱汉
族中央政府的统治,建立各少数民族自己的政权。此前两年即公元297年,悍将周处(
大名鼎鼎的除三害)在和齐万年叛军的交战中因孤军无援而战败阵亡。在此之后,晋末
另一员悍将孟观从平叛战争中涌现出来,血战十余次,终于在公元299年将叛乱平息。
中央政府取得... 阅读全帖
S*********h
发帖数: 53
50
以前国人常有一种论调:美国建国才三百年,而中国历史有几千年。美国没有权力对中
国指手画脚,没有资格来教育我们。这种论调的谬误在于我们虽然有几千年的历史,但
民主选举、三权分立、言论自由这些至关重要的理念,都没有能自主地发展出来。都是
后天被动引入的。在这些方面,我们确实是一个后进的小学生,不如美国,确实有虚心
学习的必要。但对美国来说,如何妥善处理民族关系和种族矛盾,也同样有必要向中国
历史和欧洲历史学习。在这些问题上,作为一个历史才三百年的国家,美国还经历得太
少。它同样是小学生!在中国漫长的历史中,有以千百万人命为代价的惨痛教训,足够
我们警醒!
下面让我们从公元299年讲起。
公元299年,在中国为西晋元康九年。在这一年氐族齐万年之乱平定。叛乱从此前四年
的公元296年爆发,参与者为秦、雍两州的氐族,羌族及其它少数民族。目的是摆脱汉
族中央政府的统治,建立各少数民族自己的政权。此前两年即公元297年,悍将周处(
大名鼎鼎的除三害)在和齐万年叛军的交战中因孤军无援而战败阵亡。在此之后,晋末
另一员悍将孟观从平叛战争中涌现出来,血战十余次,终于在公元299年将叛乱平息。
中央政府取得... 阅读全帖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