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塞外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
G*****0
发帖数: 1667
1
向荣在江南大营发来贺电
m********8
发帖数: 7463
2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治维匪诏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majia88888 (马佳佳),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治维匪诏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Mar 3 03:50:18 2014, 美东)
朕惟戡乱以武致治以文
自太祖皇帝始至朕凡六十余年,海内河清,天下太平。吏治廉明,君臣善睦。民有所安
,万邦咸服。
兹有维乌尔一族,信奉邪教,好勇斗狠,远居塞外,官府莫及。里通外国,意图谋反久
已。又多遣
持械悍匪,潜行于官绅商贾百姓多会之闹市,光天化日,大肆屠戮。视人命如草芥,视
王法如儿戏。海内震动,万民惊愕。刁蛮至此,惜斧钺则法度昏暗,王道不行。
将军张三,世受皇恩,忠慎谦恭,可堪重任。现拔綽为安西招讨使,假节钺,代朕戡乱
。天兵若到维境,势必民匪难分,清洙莫辨,望分兵穷搜,务获匪魁,尽屠丑类,以固
社稷。
钦此~~~~~
r****p
发帖数: 1854
3
☆─────────────────────────────────────☆
digitalpiano (piano) 于 (Wed Dec 11 10:47:35 2013, 美东) 提到:
古代突厥人败亡西迁之后,起码现在在中亚、欧洲都有立足之地,全球约有1.3亿操突
厥语族语言的人,他们大多自称是突厥人或者突厥人的后裔。
再看看满、蒙,蹦跶了一阵之后,蒙古就剩下如今塞北苦寒之地,满州国也就在二战时
期日本人裤裆下当了几年傀儡。
满、蒙的下场不及当年败亡的突厥的百分之一。
放眼东亚之天府之地,尽为我大汉十几亿子民所占。 向北大冷,向南太热,向西干旱
,向东大海。。。
看看人家突厥,至少国土辽阔,人口过亿。
☆─────────────────────────────────────☆
digitalpiano (piano) 于 (Wed Dec 11 10:47:44 2013, 美东) 提到:
又在意淫。蒙古人种、mandarin什么的不过是西方起的名字,你这个满夷就跪舔了?
北京话自明代已有,满夷连自己的语言、文字、口语都消亡了,居然来意淫北方口语是
自... 阅读全帖
m**c
发帖数: 7299
4
传统上中原指河南一带,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后广泛指文明人居住的地方(包括华北江
南川陕等广大地区),以区别于塞外的化外蛮夷,现在的中原,应该和内地概念相仿(包括
东北在内),以区别于疆臧等.
m*******3
发帖数: 1275
5
这种事还主要是中原地区 山东河南等地。当然南方有南方的玩法。古代就有 比如著名
的水
浒传里 孙二娘开的人肉包子铺。。。《水浒传》,其中写到卖人肉包子的,并非孙二
娘一家,至于吃人肉的描写,就更多了。李逵就用人的心肝做什么“醒酒汤”。其二,
张青向武松提到店里卖人肉包子时,轻松得就像说牛肉包子、猪肉包子一样。且看他说
:“只等客商过往,有那入眼的,便把些蒙汗药与他吃了,将大块好肉,切做黄牛肉卖
,零碎小肉,做馅子包馒头。小人每日也挑些去村里卖,如此度日。”
这在那个年代并不是稀罕事,这就是中国的传统文化。 塞外关外之地是很难匹敌的。
K**********i
发帖数: 22099
6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明朝土木堡之变
公元1449年(明正统三年),统一中国仅80余年的明王朝爆发了一个惊天动地的大事变
——“土木堡之变”。这一事变的前因后果几乎都与后勤有关。
自从公元1387年朱元璋统一中原,将元朝残余势力驱逐到塞北以后,为解决军
粮补给问题,在全国实行了且战且耕的军屯制,使军队成为担负作战、生产两大职能的
特殊武装集团。为控制军队,又实行太监监军制,赋予太监与各级将帅同等的权力,从
而形成将不如兵,兵不习战的状况,军队作战能力日趋低下。而与此同时,作为战败的
蒙古族一支的瓦剌部,却在塞北高原乘机崛起。1439年,作为部落首领之一的也先,统
一了蒙古各部落,并使其领地迅速扩展到西起中亚,东接朝鲜,北达西伯利亚,南抵长
城的广大地区,并建立起一支迅疾如风,能征惯战的强大骑兵队伍。
1449年7月初,也先认为攻明时机已经成熟,便以明廷刁难其贡使和毁其婚约
为理由,发兵分4路攻明。自领一路约三、五万人直取大同。长期务农的大同守军,久
不习战,漫无纪律,又处于不知兵的太监郭敬节制之下,接连失利。7月11日,右参将
吴浩兵败被杀;7月15日,大同总督宋瑛等4万余人全军覆没。
警迅传到北京,明廷一片混乱。本来,也... 阅读全帖
m*h
发帖数: 242
7
资治通鉴有载:
“突厥既亡,其部落或北附薛延陀,或西奔西域,其降唐者尚十万口,诏群臣议区处之
宜。”
一般大臣都认为:
“北狄自古为中国患,今幸而破亡,宜悉徙之河南兖、豫之间,分其种落,散居州县,
教之耕织,可以化胡虏为农民,永空塞北之地。”
其中颜师古觉得置于河北比较好:
“突厥、铁勒皆上古所不能臣,陛下既得而臣之,请皆置之河北。分立酋长,领其部落
,则永无患矣。”
魏征当时就表示反对,认为这是五胡乱华的根源:
“突厥世为寇盗,百姓之雠也;今幸而破亡,陛下以其降附,不忍尽杀,宜纵之使还故
土,不可留之中国。夫戎狄人面兽心,弱则请服,强则叛乱,固其常性。今降者众近十
万,数年之后,蕃息倍多,必为腹心之疾,不可悔也。晋初诸胡与民杂居中国,郭钦、
江统,皆劝武帝驱出塞外以绝乱阶,武帝不从。后二十余年,伊、洛之间,遂为毡裘之
域,此前事之明鉴也!”
李百药建议设立都护府来控制北方游牧民族各部:
“突厥虽云一国,然其种类区分,各有酋帅。今宜因其离散,各即本部署为君长,不相
臣属;纵欲存立阿史那氏,唯可使存其本族而已。国分则弱而易制,势敌则难相吞灭,
各自保全,必不能抗衡中国。仍请于定襄置都护府... 阅读全帖
K**********n
发帖数: 10466
8
“但明朝强大的时候也是打得蒙古到处乱躲”
你是说名将徐达带兵出塞外征王保保那次吗??还是王振和明英宗亲征那次?
还“乱躲”,蒙古是割地了还是跳海了?
“你不能拿一个朝代最牛的时候去跟另一个朝代最差的时候比”我没这么比,我嘲笑的
是,打不过别人就在那里怨天尤人或是怪祖宗不争气的阿Q们。
“被冯玉祥之类的弱人搞来搞去”你连地区和朝代都分不清,就别开玩笑了好吗?
d**********o
发帖数: 578
9
元朝在中原享乐,被明打到漠北苦寒之地受苦至今,这还不叫失败?
我汉不占西伯利亚,是因为占了也找不到人愿意去住。
纵观我东亚适宜居住之地,尽为我汉所占,向北太冷,向南太热,向东大海,向西干旱。
古时的塞外苦寒之地都是充军流放之所。
可怜,自朱明起,至当代之蒙古,被中俄围困于苦寒之地作为军事缓冲地带,再无翻身
之日。
m***x
发帖数: 404
10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唐中宗应该不是被韦后害死的
杨广后萧氏为南朝梁朝残余 - 后梁(或称西梁)的公主,约生于公元570年左右。李世
民生于公元599年。两人的人生轨迹并无交集,直到贞观四年李靖大破东突厥后萧氏
从塞外归来定居长安。这时萧氏已经六十开外,李世民刚三十出头。
在那个时期六十多已经是一个开开心心笑着死的年纪了,我们熟知的“人生七十古
来稀”是杜甫的诗句!
k*****r
发帖数: 21039
11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dafemrenla (Light be with you.),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土木堡之变的幕后:一场有预谋的政变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Nov 16 00:30:24 2014, 美东)
先要说到战争起因和战争性质了,这两个是一致的,不可脱离的 。战争的起因如下:
1、削减马价,
2、拘留使臣,
3、谎诺婚约,
4、剪断布帛、
5、谎诺戏班子、
6、其他不能满足的索求,朝廷不与。
1、2、3、6、是 朝廷和王振干的,3、5、是明朝使臣马青、马云干的,4、是蒙古
使臣干的,一匹布剪断成两匹。弄虚作假者。在婚约上也先想为他的儿子娶明朝公主,
二马应承下来,也先高兴,夸示诸虏,发现是骗他的之后,大为恼怒。6个因素加在一
起便以寇边发起边衅。先期目标在独石马营,明朝抗击,战事扩大。
土木之战的过程
明朝根本没有意识到瓦剌的进攻,正月初,还在给瓦剌的使臣任命官职,可见当时
并无异常,最起码是明庭没有意识。明庭(尤其是兵部)没有做好提前的预防和准备工
作,导致各地纷纷告急。明英宗决定御驾亲征,带... 阅读全帖
s***e
发帖数: 421
12
你祖宗没准本来是秦始皇修长城的奴隶,后来跑到塞外去放羊了。
K**********n
发帖数: 10466
13
不是,我家在塞外非常北,离长城远着呢!
再说,修长城的大多都死了。
k*******t
发帖数: 2113
14
中国古代曾经派务农高手移民塞外,
但是最后因为环境的影响,这些农民只能以放牧为生。
只要能够开垦为农田的地方, 汉人拿到手就不会放了。
s******e
发帖数: 2181
15
后面的小将都误解lz意思了,lz的中心思想是说塞外苦寒之地,不要也罢,守住富庶的
中原就可以了。到小将嘴里变成要地图扩展了,意思全反了还喊着支持。。。
现在疆独藏独,让他们独去吧独完了饿死。没有资源还种不出粮食那么多贫困县,每年
吃掉东部那么多拨款。
h*h
发帖数: 27852
16
汉人到了塞外就蒙古化,历朝都有
D*****i
发帖数: 8922
17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大家来说说“失传”的工艺吧
那时候也是小冰期呀。明末也是。
长江流域都如此冷,可想塞外了。现在-40c的地方,那时候-50c以下应该不稀奇,牛羊
一冻死,苦逼哈哈的鞑子就发了疯似的南下了。
D*****i
发帖数: 8922
18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大家来说说“失传”的工艺吧
那时候也是小冰期呀。明末也是。
长江流域都如此冷,可想塞外了。现在-40c的地方,那时候-50c以下应该不稀奇,牛羊
一冻死,苦逼哈哈的鞑子就发了疯似的南下了。
c******n
发帖数: 16403
19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蒙古国游记
原创]草原沧桑话天狼
****************************************************************************
*****
2007年9月,我去蒙古国旅游一个月。这是我写的蒙古游记,但远超出传统游记的范围
。除了蒙古国特色风情之外,我以夹叙夹议的方式,从独特的视角,沿着蒙古历史的坎
坷进程,深入分析了草原游牧文化的特征,着重阐述了我对狼图腾观点的看法。全文共
13章,每天上载一章。
*************************************************************************
1. 西出长城
八月下旬,从北京直达蒙古国首都乌兰巴托的火车,两星期内的车票全部售馨。我决定
改乘汽车,到达中蒙边境后,再转火车去乌兰巴托。每年六月到九月,是蒙古气候最好
的时候,这个黄金时间段,自然而然成为去蒙古旅行的旺季。
下午五点刚过,我来到了北京木樨园长途汽车站。六点三十分开往中蒙边境二连浩特的
长途客车,停在车场左边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
大客车下,有几个看上去是一家的人。年轻姑娘正在协... 阅读全帖
l******n
发帖数: 11737
20
完全没有娱乐和精神文明建设。
他跟那些匈奴人关系很好,还娶了个老婆,匈奴人不让他走,但是也不为难他,因为他
跟他们关系搞得不错,帮忙干活啥的,反正就不帮忙打祖国。
最后他非得逃回去,还是因为匈奴人的生活太无聊了。
s*******u
发帖数: 676
21
嗯。李陵投降之前打麻将都凑不齐四个。
g******n
发帖数: 53185
22
天天吃手把肉加茶叶,想吃盘炒豆芽都别指望,这样的日子你能过几年?
o**n
发帖数: 2130
23
实际上不一定,300AD法显带着5个和尚去印度,很多和尚都半路脱队,留在西域或印度
,再也没有回中国,其中有个留在西域的回来见过法显一面又回去了
t*******y
发帖数: 21396
24
按照索南的娱乐标准,每天有无数白妞可以免费操,为啥还会无聊?
j***g
发帖数: 11325
25
匈奴又不是白人
w**p
发帖数: 4080
26
中东的伊朗人种女的不是那么好看。索男喜欢的是欧洲血统的白妞。
l******n
发帖数: 11737
27
去到了印度或者西域定居的跟 跟着匈奴一起过游牧生活草吃完换个地方是两回事吧,
何况这几个人还是和尚,本身在西域学佛经更方便,也有可能就悄悄还俗了。
l******n
发帖数: 11737
28
一个部族里面女人都是按阶级分配好的,你还真以为是群婚。
t*******y
发帖数: 21396
29
反正吃喝不愁,不愁没有女人吧。索南觉得美国无聊要跑回去,不就是因为吃得不好加
上没女人操?
s*******u
发帖数: 676
30
匈奴哪能和印度比啊,印度那儿的人整天载歌载舞的,多热闹啊。实在憋屈了还可以上
街强个奸什么的,也符合那儿的文化,真令人向往。
m*****o
发帖数: 408
31
康熙己卯夏四月,上南巡回驭,驻跸于江宁织造曹寅之署,曹世受国恩,与亲臣世臣之
列。爰奉母孙氏朝谒,上见之,色喜,且劳之曰:“此吾家老人也”。赏赉甚渥。会庭
中萱花盛开,遂御书“萱瑞堂”三字以赐。
这座“萱瑞堂”被认为是曹雪芹所撰《红楼梦》中“荣禧堂”的原型。康熙皇帝六
次南巡,除第一次驻跸在江宁将军署,其余五次均驻跸于江宁织造署,其中康熙三十八
年(1699年)及以后的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康熙四十六年(
1707年)都由曹寅承办接驾大典。此外,曹寅的两个女儿都嫁给亲王为妃。
曹玺是曹雪芹的曾祖父,曹寅是他的祖父。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曹寅病逝,在
江宁织造任职二十二年,驻江宁二十年。曹寅的儿子们——也就是曹雪芹的伯父曹颙、
曹子承父业,继任江宁织造近六十年。在历史上,南京的丝织业一直负有盛名,三国东
吴、东晋、南朝时期,都曾在建康(今南京市)设立锦署(织造署)。在清朝,江宁的丝织
业继承了优秀的传统,江宁织造署的丝绸产品——金陵云锦只供皇帝和亲王大臣使用,
高度垄断了当时的服装奢侈品市场。江宁织造署规模弘大,共有三个工场:一在西华门
,一在常府... 阅读全帖
P**5
发帖数: 7467
32
如果李思齐和王宝宝如果不混战,明军要消灭其中哪一个都很困难。王宝宝如果留在华
北,明军不可能一年内打到北京。
懒得打字,from internet
-----------------------
王保保接管了其养父的部队和另一系军阀,将军孛罗帖木儿争夺山西和河北。王保保和
孛罗帖木儿均卷入了元朝末年宫廷的党争,孛罗帖木儿得到了皇帝的支持,王保保自己
得到了太子爱猷识理答腊(后来的元昭宗)的支持。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孛罗贴
木儿打着“清君侧”的名义,攻入大都,太子流亡到王保保的属地太原,后孛罗贴木儿
为元惠宗刺杀,王保保带兵保护太子还朝。因护卫太子有功,王保保被封为太傅、左丞
相,同时元惠宗赐蒙古名扩廓帖木尔给王保保。
为因应南方朱元璋的反政府势力的崛起,元惠宗下诏封王保保为河南王,总领天下兵马
。王保保于是要求割据关中的李思齐等四位将领听从调遣,共同讨伐朱元璋。但由于李
思齐等人均为察罕帖木儿的同级同辈将领,比王保保年长资历深,瞧不起王保保,也据
不听从调遣。王保保派遣其弟脱因帖木儿把守山东防备朱元璋,自己亲入陕西攻打李思
齐,双方连年混战,元政府的态度则摇摆不定,先支持王保保... 阅读全帖
v********1
发帖数: 319
33
最近读西藏历史,很奇怪于藏族的人口增长速度之慢。
当年的吐蕃帝国具备与唐朝相抗衡的实力,其人口必然不会太少。安史之乱期间,吐蕃
以20万兵马攻破长安,其总人口势必是数百万量级的。加之,西藏文明号称卷帙浩繁渊
博深奥,不同于北方草原游牧民族茹毛饮血全民皆兵(比如蒙古), 它的兵民比例肯
定要远低于后者。这更说明西藏的总人口肯定是多于拥有同样数量军人的蒙古。
但是过了上千年的时间,现代藏族人口2013年的统计还仅是640万,跟吐蕃时代基本是
一个量级的。蒙古族人口也存在增长速度慢的问题,但不同的是,其原因主要还是文明
程度太低,塞外土地贫瘠不适农耕 (内蒙蒙古族人口相对多,但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中
原地区的带动)。拥有高度文明的西藏,人口增长缓慢到底是因为什么?难道是因为它
的僧侣阶级庞大,生育率相对低?或者青藏高原也不适耕种?
h******i
发帖数: 21077
34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宋和金时代上是重合的
长城你个大头鬼。
烟云16州地势高,南侵容易。
税基高,人口多,人力多。
位置好,接近塞外的产马地,和精兵产地,以及雇佣兵。
燕王凭着烟云16州就能推翻建文帝,可想而知。
f***g
发帖数: 316
35
元朝末年,后宫淫乱不堪,元顺帝的许多嫔妃时常与和尚奸宿一处,有的刚刚被选进宫中的佳丽,也要先陪和尚睡觉,以至后来出现了一个十分龌龊的、史上闻所未闻的“元朝律法”:凡是元朝的女子到了出嫁的年龄,不论美丑高矮都要先让和尚睡一下,叫做“开红”,只有等到和尚开了红,才可以回家完婚。那么,元顺帝的后宫为何如此淫乱不堪?他的后宫佳丽为何要陪和尚睡觉?元朝的出嫁女又为何能让和尚“开红”呢?
原来,元代朝廷十分崇信佛教、特别是西藏的密宗佛教。元顺帝时以“宫妓”三圣奴、妙乐奴、文殊奴等十六人所表演的著名的《十六天魔舞》,表演的就是密宗佛教的思想内容。
据《元史?哈麻传》记载,西蕃僧人伽嶙真善演揲儿法,即房中术,秃鲁帖木儿将伽嶙真推荐给元顺帝妥欢贴睦尔。元顺帝习而喜之,“乃诏以西天僧为司徒,西蕃僧为大元国师。其徒皆取良家女,或四人,或三人奉之,谓之供养。于是帝日从事于其法,广取女妇,惟淫戏是乐。又选采女为十六天魔舞。八郎者,帝诸弟,与其所谓倚纳者,皆在帝前,相与亵狎,甚至男女裸处,……君臣宣淫,而群僧出入禁中,无所禁止,丑声秽行,著闻于外。”
由此可见,当时的宫妓在表演歌舞的同时,还要充作君臣和和尚们施行... 阅读全帖
f****y
发帖数: 737
36
纵观整个封建历史,后宫之中最尊贵的侍女,非苏麻喇姑莫属。苏麻喇姑原名苏茉儿(
或苏墨尔),她是历史上最具传奇色彩的侍女。苏茉儿是蒙古族人,出生在科尔沁大草
原一个贫苦牧民之家,名字苏茉儿为蒙语的音译,意思是毛制的长口袋。康熙年间改称
满名苏麻喇,意思是“半大口袋”。她病逝后,宫中上下才尊称她为苏麻喇姑。
苏麻喇姑天生美丽聪慧,远近皆知,故被科尔沁贝勒府看中,让她进府当了贝勒寨桑的
二女儿本布泰的贴身侍女。后金天命十年,本布泰虽然只有13岁在其兄长护送下,到盛
京与努尔哈赤第八子皇太极成婚。苏麻喇姑作为本布泰的贴身侍女,也随主人陪嫁到了
盛京。
顺治元年清军入关,苏麻喇姑随已被尊为皇太后的本布泰到达北京。之所以说苏麻喇姑
是史上最尊贵的侍女,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恪尽职守,如同孝庄姐妹。
从跟随本布泰入京之后,小心翼翼的照顾着主子。深的本布泰的信任。苏麻喇姑虽然是
一个侍女,但孝庄文皇后把她看成姐妹一样,称她为格格,康熙皇帝称她为额涅(母亲
),皇子、公主们称她为妈妈(既奶奶)。
第二:美丽聪明,为康熙皇帝启蒙老师。
从进了贝勒府以后,苏麻喇姑的文化修养也迅速提高。她不仅蒙语讲得好,而... 阅读全帖
d***a
发帖数: 282
37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朱元璋竟然是回族?(转载)
最近突然有了这么一个说法,言之凿凿,号称最新考证说明,朱元璋是回族已经是板上
钉钉的事情,这样的传言愈演愈烈,很多“有良心的的历史发明家”们开始广造声势,
断定朱元璋是回族人。那么这个考证究竟靠谱吗?源头又是什么呢?在这里笔者为诸位
读者详细分析一下。
首先朱元璋为回回的传闻,起于著名的回族史学家白寿彝先生在1946年出版的《中国伊
斯兰史纲要》一书中,有条脚注提到过“父老相传,明太祖原是回回;建文帝的出走,
系赴天方朝觐。后来出版的《民族宗教论集》中也宣称武宗也信教(指伊斯兰教)”(《
民族宗教论集》,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412页)。但虽说有此脚注,但白先生内心
中也是并未相信此条传言的,他撰写的有关伊斯兰教和回族史的诸多论著,从未把明太
祖、建文帝和明武宗列为回族人物,他主编的《回族人物志》,也没有这3个明朝皇帝
的传记。
实际上,不论从朱元璋还是其后世子孙的表现来看,其信仰伊斯兰教可以说是百分百不
可能。从伊斯兰教义就是典型的一神教,完全排他,什么道教、佛教都在排斥之列,但
朱元璋及其前辈、后裔都不信仰伊斯兰教,而是崇信佛、道。朱元璋“曩者父母因某自
幼多病,舍入皇觉寺”... 阅读全帖
B*****s
发帖数: 78
38
【在明朝以前,元朝北京(时称大都)的刑场在柴市口(今东城区交道口)。西四牌
楼简称为西四,在明朝又叫西市,是处决死囚、或杀或剐的刑场。清朝取代明朝后,将
杀伐的刑场由西四牌楼转移至宣武门外的菜市口。不管元之柴市口,明之西四牌楼,抑
或清之菜市口,皆属老北京的交通要道。在闹市区行刑问斩,便于示众。】
袁崇焕纪念馆墓碑 袁崇焕纪念馆墓碑
从西四牌楼到菜市口:北京古刑场探秘
洪烛
漫步西四,已看不见高耸的牌楼了。自从这标志性建筑被拆掉之后,西四牌楼便简称为
西四。它在明朝又叫西市,是处决死囚、或杀或剐的刑场。“西四牌楼者,乃历朝行刑
之地,所谓戮人于市者也。”(杨士聪《甲甲核真略》)消失了的牌楼,很见过些腥风
血雨的。昔日曾专门竖立一根比牌楼还要高的木杆,悬挂被割下的头颅示众。在那个时
代,杀人是一种仪式,很有些热闹可看:辚辚作响的囚车,枷锁镣铐的罪犯,乃至赤膊
上阵挥舞鬼头大刀的刽子手(故意露出胸毛)……“丑陋的中国人”,爱看热闹,首先
是从看杀人开始的,他们不仅迷恋生活,对光天化日之下的死亡同样也充满了兴趣。
西四牌楼,见证过许多大快人心的时刻,譬如凌迟处死武宗时权宦刘瑾,“都人鼓
舞称... 阅读全帖
h*****l
发帖数: 3857
39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西夏问题是否有解
这种机会,历史上屈指可数,当年八王之乱,五胡乱华,塞外各族胡人粉墨登场
m******r
发帖数: 4351
40
明朝消化云贵四川两广那些少数民族上做的还不错。
清朝的贡献主要是外东北,新疆和内外蒙。这些如果还是中原汉族政权的话,比较难做
到。
因为中原汉族政权要长期控制这些地区,必须依赖于火器和铁路(中国没有哥萨克这种)。
问题是中国的科技树在明朝时就已经严重落后了,再快也不可能有俄罗斯快,他们在
1650年就已经来到雅克萨筑城了。想想这时候中原内地大家在忙什么。
假定清朝未入关,大顺或什么的坐了天下,结果很可能和明朝初年一样,即使捕鱼儿海
灭了北元,仍然不能控制塞外。明朝倒是可以控制内蒙的,但是在河套维持一个驻军后
果有两点:一是高额的军费,和强大独立的边防军(因为要不停地和袭扰的蒙古人作战)
,这些是文官中央政府所不愿意看到的。有人说让宗室河套这支军队,但宗室也不可信
任,当年朱元璋让藩王守边,结果朱棣本人就起兵篡了位。
所以只要第一中央汉族政权还是沿袭防范内部人造反的那种思维,第二铁路没有出现,
那么边疆的开拓就很艰难,因为长距离空间和地理的阻隔很容易导致一支脱离控制的强
大军事力量的出现。
m***e
发帖数: 428
41
张德信
朱元璋由贫穷的牧童到皇帝,尤其是他在与元朝和群雄的拼杀中,往往能出奇制胜
,逢凶化吉;他那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的军事才能,常常令 人叹为观止;他振兴破
败的雄心,反腐倡廉的执着,治世理乱的雄心,以及开规模、立条章、审形势、构框架
之中表现出来的局器宏阔、处事条理等等的较高文化素 养,无不使人惊服。然而,又
不得不使人产生怀疑:他的文化知识,以至深厚的文化素养,从何而来?如何聚积、升
华?他何以对传统文化有如此的认识与理解,等 等。本文拟由此入手,予以探讨,姑
为引玉之砖。
(一)
文化如积沙,越积越 厚。它沉淀了过往的经验与智慧。书册是文化的主要载体。
文化必须通过长期艰苦学习而后得,因而一般是有闲者的专利品。文化人,或地主阶级
知识分子,就是那 些有闲者中间的一个特殊集团。这个集团也正是封建王朝立法行政
的主要依靠力量。元朝政府推行民族压迫政策,维护固有习俗,固有治法,歧视汉人,
歧视汉文化 和汉族知识分子,使这些文人学士中的大多数仕进无门,岐路徘徊,不得
不隐身巷陌,和光同尘。这就使他们比较容易地卷进农民造反的大潮。大量落拓书生背
叛朝 廷,作贼作寇,是元末农民起义的一大特... 阅读全帖
m******r
发帖数: 4351
42
袁崇焕卖了粮,后金有了粮,就推出这粮一定是袁崇焕卖给蒙古人再转到后金的?
明朝和蒙古的走私历来非常猖獗。守墩兵,夜不收等等都各找门路和蒙古人接洽。前面
说了,明朝的宗室更仗着自己的地位带头干。嘉靖年间一次捣乱得太厉害了,一口气烧
了6座大军草料场,嘉靖不得已赐死了8个将军或类似称号的宗室。你以为晋商凭啥能打
通前线的关卡走私到塞外去?
喀喇沁部落挨着辽西走廊,大约前线这边卡得严,部落人数不多力量弱比较穷,所以就
想凭着当年曾资助广宁难民的交情从明朝这里买粮。
当然,如果从当官技巧而言,袁崇焕这时对个人最有利的应对是上书不卖喀喇沁粮食。
卖了粮,只要出问题,别人比如romo这样的文科生,不管三七二十一就把晋商或者蒙古
或者朝鲜或者后金自产的粮(后金十月出兵,秋粮都收完了),不管逻辑和合理性,都和
袁崇焕卖粮这事联系起来。因为很多人都像romo这样逻辑不好,以为只要两件事先后发
生,就认定之间一定有因果关系。
"三月,袁崇焕卖粮食给喀喇沁。 作为封疆大吏, 竟然不知道当时喀喇沁已经倒向黄台
机,还不如隔着几千里的崇祯皇帝, 真牛逼。"
你看明白你的东东了么?崇祯作为皇帝,既然像你说那样既然... 阅读全帖
P**5
发帖数: 7467
43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keystone0504 (金牛),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一部分福建人的祖先是白种人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Dec 23 16:14:05 2015, 美东)
伊姓是宁化的一大望族,在客家基因族谱项目对伊姓人士做基因检测之前,他们可
能谁也没有想到,他们竟然是白人的后代,他们的祖先是由遥远的异国来到中华大地的。
“伊姓在全国范围是个小姓,人口排名239位,但在宁化却是一个大姓。族谱记载
,伊姓的祖先在唐末迁入宁化,始祖是商朝的贤相伊尹,世代居住在河南开封府陈留县
,唐末避乱迁入宁化。”
客家基因族谱研究结果表明,伊姓的Y染色体属于一种特别的基因类型(国际遗传
学界称R1b1a2单倍群),而这种类型是白种人特有的。这个基因类型的人主要分布在一
些西欧国家,占到人口的80%以上。属于这种基因类型的人都是从一个祖先传下来的,
因此这些人都是远房的亲戚,不管他们是在中国、英国、法国还是西班牙。
伊姓古老的祖先最居住在西方,后来到了华夏之地,成为了中华民族的一员。那么
,伊姓的先祖是如何和为什么来到中... 阅读全帖
P**5
发帖数: 7467
44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keystone0504 (金牛),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一部分福建人的祖先是白种人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Dec 23 16:14:05 2015, 美东)
伊姓是宁化的一大望族,在客家基因族谱项目对伊姓人士做基因检测之前,他们可
能谁也没有想到,他们竟然是白人的后代,他们的祖先是由遥远的异国来到中华大地的。
“伊姓在全国范围是个小姓,人口排名239位,但在宁化却是一个大姓。族谱记载
,伊姓的祖先在唐末迁入宁化,始祖是商朝的贤相伊尹,世代居住在河南开封府陈留县
,唐末避乱迁入宁化。”
客家基因族谱研究结果表明,伊姓的Y染色体属于一种特别的基因类型(国际遗传
学界称R1b1a2单倍群),而这种类型是白种人特有的。这个基因类型的人主要分布在一
些西欧国家,占到人口的80%以上。属于这种基因类型的人都是从一个祖先传下来的,
因此这些人都是远房的亲戚,不管他们是在中国、英国、法国还是西班牙。
伊姓古老的祖先最居住在西方,后来到了华夏之地,成为了中华民族的一员。那么
,伊姓的先祖是如何和为什么来到中... 阅读全帖
p*********3
发帖数: 8525
45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戚继光如何对付蒙古骑兵的
在沿海抗倭战争中打得倭寇屁滚尿流的戚继光,来到北方是否还能威风依旧?要知道他
所面对的蒙古骑兵,是与火器散兵为主的倭寇完全不同的兵种,他又有何招数来应对呢?
在沿海抗倭战争中打得倭寇屁滚尿流的戚继光,来到北方是否还能威风依旧?要知道他
所面对的蒙古骑兵,是与火器散兵为主的倭寇完全不同的兵种,他又有何招数来应对呢
?(在东南沿海的抗倭战争中,戚继光主要面对的是倭寇的火器散兵威胁)北方对戚继
光来说并不陌生,他青年时就曾戍守蓟州五年之久,熟悉当地风土民俗,山川地势。几
十年眨眼而逝,形势也发生了变化。实地考察中,他获得许多兵书上所没有的重要信息
,深深体会到,北方的情况与南方截然不同:
呈现在面前的不再是惊涛骇浪、楼船帆影的海上风光,也不再是河湖遍地、道路曲折的
江南水乡;而是黄沙盖地、荒草雄关的塞外景色。当年在南方抗击的是海上入侵的倭寇
;而北方要抵御强悍的蒙古骑兵。他们以游牧为生,擅长骑马射箭,动辄就是数万敌人
,来如风,去如云,飘忽不定。南方是河湖密布的水网沼泽地,不利于大兵团作战;而
北方多是开阔地带,利于骑兵作战。
影视剧中的蒙古骑兵
(而在北方,则是蒙古骑兵,如果说与倭寇有什么...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46
1000 多年前,一堆名不见经传的匠人,聚集在一起,奉辽王之命,用10万块木构件,
像搭积木一样,建了一座高67.31米(20层楼高),直径为30.27米 (7个篮球场大小)
的纯木结构的木塔。遭受7天大震,遭受200多发炮弹攻击,周围房屋全部倒塌,而这座
木塔至今岿然不动,屹立千年。它就是应县木塔(佛宫寺释迦塔)
应县木塔(佛宫寺释迦塔)。(网络图片)
在今天山西晋北雁门关附近的应县,存留着一座由辽代兴建的木塔,至今已伫立近千年
。相比于其他地方不断出土的地下文物,这种地上文物显得格外不同寻常。
试想一下,一个纯木建筑克服火灾、雷击、兵燹、虫蛀以及风吹雨淋,屹立1000年到现
在,这本身就是个奇迹。
元大德九年四月,大同路发生6.5级强烈地震,有声如雷,波及木塔;
元顺帝时,应州大地震7日,塔旁舍宇皆倒塌,唯木塔屹然不动;
350年前明王朝时,山西灵丘一带曾发生烈度为9级的强震,房屋倒坍,人死几千,而木
塔无损;
1926年,山西军阀混战,对塔炮击200余发,塔身弹痕累累,有多次击中后燃烧起火,
可是很快〝自行〞熄灭!
近代,邢台、唐山、大同、阳高一带的几次大地震,均波及应县,木塔大...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47
乾隆为何下江南?乾隆几次下江南?
江南地方,气候温和,物产丰富,还有漂亮的姑娘,是个花花世界,历代皇帝都愿
意到江南去游山玩水,寻芳猎艳。明朝的正德皇帝游江南,不就在梅龙镇演出过一出《
游龙戏凤》的喜剧吗?
乾隆皇帝,一生中先后六次下江南。
他这样频繁地到江南去,干什么?官方的说法和记载,说是去考察水利,因为浙江
的钱塘江海潮冲刷堤岸,破坏力很强,如何加固,地方官意见不一,所以必须皇帝亲自
去考察。
这样的理由,当然是冠冕堂皇的。但是为了一条海堤,用得着皇帝亲自去看么?用
得着先后六次去看么?何况乾隆并不是水利专家,即便需要皇帝亲自拍板定夺,只要皇
帝在一个真正懂水利的官员陪同下亲自去看一次,然后委派这个专家去督办,应该完全
可以了。可是他每次下江南,只见他带着太后和爱妃,也没见他带着哪个水利专家呀!
正因为动机目的反差太大,所以民间不太相信皇帝下江南是“因公出差”。因为,
皇帝“出一次差”,动辄上千人。这样庞大的组织和动静,如果仅仅为了“考察水利”
,是不是投资太大,得不偿失啊?所以,老百姓的第一个想法,就认为皇帝是到江南去
游山玩水的。——那是乾隆时代老百姓的想法。
到了晚清时代,... 阅读全帖
m*****8
发帖数: 654
48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读词最爱鹧鸪天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水龙吟·过南剑双溪楼
举头西北浮云,倚天万里须长剑。人言此地,夜深长见,斗牛光焰。我觉山高,潭空水
冷,月明星淡。待燃犀下看,凭栏却怕,风雷怒,鱼龙惨。
峡束苍江对起,过危楼,欲飞还敛。元龙老矣!不妨高卧,冰壶凉簟。千古兴亡,百年
悲笑,一时登览。问何人又卸,片帆沙岸,系斜阳缆?
h***i
发帖数: 89031
49
時關隴屢為氐羌所擾,孟觀西討,自擒氐帥齊萬年。統深惟四夷亂華,宜杜其萌,乃作
徙戎論。其辭曰:
夫夷蠻戎狄,謂之四夷,九服之制,地在要荒。春秋之義,內諸夏而外夷狄。以其言語
不通,贄幣不同,法俗詭異,種類乖殊;或居絕域之外,山河之表,崎嶇川谷阻險之地
,與中國壤斷土隔,不相侵涉,賦役不及,正朔不加,故曰「天子有道,守在四夷」。
禹平九土,而西戎即敘。其性氣貪婪,凶悍不仁,四夷之中,戎狄為甚。弱則畏服,強
則侵叛。雖有賢聖之世,大德之君,咸未能以通化率導,而以恩德柔懷也。當其強也,
以殷之高宗而憊於鬼方,有周文王而患昆夷、獫狁,高祖困於白登,孝文軍於霸上。及
其弱也,周公來九譯之貢,中宗納單于之朝,以元成之微,而猶四夷賓服。此其已然之
效也。
故匈奴求守邊塞,而侯應陳其不可;單于屈膝未央,望之議以不臣。是以有道之君牧夷
狄也,惟以待之有備,禦之有常,雖稽顙執贄,而邊城不弛固守;為寇賊強暴,而兵甲
不加遠征,期令境內獲安,疆埸不侵而已。
及至周室失統,諸侯專征,以大兼小,轉相殘滅,封疆不固,而利害異心。戎狄乘間,
得入中國。或招誘安撫,以為己用。故申繒之禍,顛覆宗周;襄公要秦,遽興姜戎。當... 阅读全帖
h***i
发帖数: 89031
50
時關隴屢為氐羌所擾,孟觀西討,自擒氐帥齊萬年。統深惟四夷亂華,宜杜其萌,乃作
徙戎論。其辭曰:
夫夷蠻戎狄,謂之四夷,九服之制,地在要荒。春秋之義,內諸夏而外夷狄。以其言語
不通,贄幣不同,法俗詭異,種類乖殊;或居絕域之外,山河之表,崎嶇川谷阻險之地
,與中國壤斷土隔,不相侵涉,賦役不及,正朔不加,故曰「天子有道,守在四夷」。
禹平九土,而西戎即敘。其性氣貪婪,凶悍不仁,四夷之中,戎狄為甚。弱則畏服,強
則侵叛。雖有賢聖之世,大德之君,咸未能以通化率導,而以恩德柔懷也。當其強也,
以殷之高宗而憊於鬼方,有周文王而患昆夷、獫狁,高祖困於白登,孝文軍於霸上。及
其弱也,周公來九譯之貢,中宗納單于之朝,以元成之微,而猶四夷賓服。此其已然之
效也。
故匈奴求守邊塞,而侯應陳其不可;單于屈膝未央,望之議以不臣。是以有道之君牧夷
狄也,惟以待之有備,禦之有常,雖稽顙執贄,而邊城不弛固守;為寇賊強暴,而兵甲
不加遠征,期令境內獲安,疆埸不侵而已。
及至周室失統,諸侯專征,以大兼小,轉相殘滅,封疆不固,而利害異心。戎狄乘間,
得入中國。或招誘安撫,以為己用。故申繒之禍,顛覆宗周;襄公要秦,遽興姜戎。當... 阅读全帖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