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意根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
G****t
发帖数: 1799
1
◎世尊顯然還是有分別心存在的。(心經密意122頁)胡說八道蕭平實着
金光明經
復次善男子。一切如來無分別心。於一切法得大自在
佛說法集經
如來無分別心。 所說之法自然而成。
蕭老頭:阿賴耶識就是真如法身
佛:阿賴耶識.有能取所取.......
佛:離於能所取我說為真如
蕭老頭:找到阿賴耶識就是證果.開始做轉依
彌勒菩薩:緣真如境聖道方能轉依故
蕭老頭:阿羅漢沒開悟
彌勒菩薩:或入聲聞正性離生.亦能通達阿賴耶識
勝嫚經講記
意根是永遠不會滅的.直到成阿羅漢以前..........蕭平實著
佛:壽盡諸根敗壞
勝嫚經講記
若在正覺講堂已證得七住明心.所已是七住菩薩.阿羅漢才六住......當然證量是在你之
下(明心七住蕭老頭說心情好時可以送)
蕭平實著
大家看看這蕭老頭多麼厚顏無恥.......................
勝嫚經講記:
如果我喜歡一個人.密意還可以明說.如果信受.這樣就成為七住明心.位登菩薩二果....
........
蕭平實著
.這蕭老頭真是亂搞一通 ..........................
勝嫚經講記
假使一個凡夫菩薩證悟了.但心中仍然很貪求錢財.你若... 阅读全帖
G**W
发帖数: 1865
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一切有为法
我想, 為免无為法的议题及定义过於空泛, 我们或许可以以百法明门论中的六个无為法
来了解, 大乘百法明门论中所说的六个无為法是,一虚空无為,二择灭无為, 三非择灭
无為,四不动灭无為,五想受灭无為,六真如无為。以下是末学的学习心得, 请您参考
:
百法明门中的偈是「一切最胜故,与此相应故,二所现影故,三位差别故,四所显示故
.」
无為法是归属在第四中 :「四所显示故」
特别强调是「显示」而不是「出生」。
為什麼六种无為法都是『四所显示』呢? 我们拿"想受灭无為"来当例子,想受灭无為就
是灭尽定,灭尽定是无為法.;
可是当俱解脱阿罗汉住在灭尽定中而显示想受灭无為法时,若没有正常的色身,能入住
这个定中吗? 不能的.
必须先有色身、然后要有意识等六识,接著还要具足八识心王的心所有法,再有十一个
色法的运作,并且有一些心不相应行法的存在而被即将入定的阿罗汉所观察,然后这似
阿罗汉才能依次第中断五尘、前五识的心所法、前五识、五色根、心不相应行法、不动
无為、意讖的心所法、意识、意根的受与想,这时才能住入灭尽定中而"显示"想受灭无
為的境界,成就想受灭无為。 由此看来人间示现想受灭无為,显... 阅读全帖
W*********E
发帖数: 197
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发疯与梦境的差别
问、末学先前曾请问做梦的问题〔见《电子报》第12期〈般若信箱〉问九〕,〈般若信
箱〉答复说:“梦境与发疯的境界,都是当事人意识心的现量,无所谓非量可言,因为
都是真实带质境,都同样是由如来藏所出生的真实相分。”但末学还是有些疑惑在,因
“现量”系如镜对物,量知现在之境,不分别计度;但在梦中有时还是会作判断,因此
梦里也会趋吉避凶或选择某些方法以作一些事,此是否涉及“比量”?其次,譬如梦里
的景观有时只是目前或数年前工作或居住环境之变形,但梦中的人却错误分别执取认定
是为当时的环境,或睡觉时脚暴露在棉被外,梦见冰冷或与水相关的影像与行为而执以
为真实境,这类情况不算“非量”吗?此外,八识规矩颂对意识的第一颂说:意识为“
三性三量通三境”。似乎暗示独影(独头)意识也可以具有三量,如果独影意识只许有
现量,那么因五后意识类同独影意识,是否只剩同缘意识与五俱意识才具足有三量?
答:您误会现量与比量的意思了!问题中所说的现量,仅是针对于五尘境而说,我
们就只针对五尘境来作说明。但是所有的现量境界都是同样属于内相分的境界,从来都
不是指外五尘的境界,因为有情从无始劫以来的世世七识心,从来都不曾接触...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先有鸡还是先有蛋
真如是什么?释印顺于《胜鬘经讲记》说:
其实、究竟的真如,是常恒不变;智慧与无边功德,也是不离于真实而本有此功德
胜能的,一切众生本来具有的,这就是经中所说的如来藏(即佛性)。如来藏即一切法
空性,即一灭谛;而为功德胜能的所依因。人人有如来藏,因而人人都可成佛。1 真如
:“真”是真实不虚,“如”是如如不变,这真实不变的法性,说名真如。2
真如即是如来藏,如释印顺于《胜鬘经讲记》说:“‘如来藏’,约自性说。如,
即真如,即一切法自性。”3
释印顺又于《大乘起信论讲记》说:尽十方,穷三世,一切的一切,无不以真如为
体。众生的心体,即此真如“平等”性。真如是大的,心体当然也是大的。“不增减”
,是平等的解说。真如法性,在众生分中并没有缺少,成了佛也不会增多。大,有圆满
的意义,不多也不少。不增不减,无欠无余的法性,是生佛平等的,迷悟一如的。4
注1 印顺主讲,演培?续明记录,《胜鬘经讲记》,正闻出版社(新竹县),1998.
1 初版,页7。
注2 印顺主讲,演培?妙钦?文慧记录,《摄大乘论讲记》,正闻出版社(台北市)
,1992.2 修订一版,页269。
注3 同注 1,页248。...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三乘菩提的关系
有人可能会问说:佛教不是有谈“五乘”吗?为什么你们只谈“三乘菩提”呢?没
有错!佛教是有五乘,也就是“人乘、天乘、声闻乘、缘觉乘还有佛菩提乘”.
一般宗教或者心灵成长的团体,都有在人间教人家如何改变命运,譬如有些人他
的命运非常坎坷,他希望能够在当世改变命运!也有人在教人升天的方法,因为在人间
里物质非常的缺乏,如果能够往生到天堂去,那里的物质非常的丰富,没有任何的缺乏
,这样就可以过著快乐的生活。可是,不管是改变命运或者是升天,升天虽然是更大的
命运的改变,可是不管如何,他们都没有办法改变一个最大的命运——这就是流转于生
死之中的命运!
因为一切众生最难逃脱的命运就是流转于生死之中,如果说我们可以在当世之中,
可以解脱于生死流转,那么相对于其他改变命运,或者是升天,这种比较简单的目标,
当然一定可以达到的。所以我们就可以知道,如果在佛教的修行之中,能够现世获得解
脱的智慧,那么相对于其他比较简单的目标一定可以完成,而且如果说能够有解脱生死
的智慧,那不管是命运是好是坏,或者是在人间,或者是在天上,都不妨碍他的最后解
脱。譬如说声闻人,如果证得初果之后,他七次...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如何才是真放下?
有提到放下问题 这里转一篇"如何才能真正放下"文供参考
有人问到:如何真正的放下?

为什么会有人有这个疑问呢?因为很多人常常会听到要放下,但是如何才算真正的
放下呢?要探讨这个问题之前,首先,我们要来思考,为什么我们需要放下呢?要放下
,当然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因为我们有所提起,而且所提起的这个东西,会造成一些
负担,会造成一些困扰,甚至于会有让我们造成一些不良的后果,所以我们必须要把它
放下;所以我们之所以要放下,是因为我们已经有所提起。
接下来,我们来想一个问题:我们怎么去体会把一件事情放下呢?这个放下是有一
些功德的。我们来举一个例子来说,比如说,假使我们拿个重物,左手拿了一个袋子,
这个袋子有十几公斤重,右手也提了一个袋子,这个袋子也有十几公斤重,在路上刚好
碰到一位好朋友,于是就开始聊天,聊啊!聊啊!时间一久,我们就会觉得我们提的重
物怎么越提越重,这时候我们就会发现,如果我们能够把这些物品放下,我们就会觉得
非常的轻松,所以这是有功德受用的。同样的,有些人在搬运公司工作,当他背著电冰
箱爬楼梯的时候,突然间碰到熟人,这个熟人跟他聊天,时间一久,他越背是越辛苦...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佛菩提道函盖解脱道
我们略说了佛法的两大甘露法门,也就是解脱道与佛菩提道,并且从各种不同的层
面,来说明佛法中的这两个主要道之间的差别法相。我们要接续上一个单元的主轴,也
就是要从另外一个层面,来说明佛菩提道函盖解脱道的道理所在,并且也要详细的来解
说这两个主要道修行的内涵和修学次第。
前面我们说过,二乘法是属于解脱道的修行,也就是经由断除我见和我执以后,烦
恼灭尽了而取证解脱果,从此不再受生于三界之中,因此而得以免除生死轮回之苦;而
大乘菩提的修行,则是从亲证第八识入手,然后依次第进修,圆满菩萨五十二阶位的修
证过程以后,得以成就究竟的佛道。然而在这当中,大乘菩萨同样是要断除烦恼障,要
修证解脱的法门;而二乘菩提的行者,虽然可以断尽烦恼取证解脱了,但是他们却不知
也不证大乘菩萨所亲证的实相心----如来藏,因此而说大乘菩提所修所行函盖解脱道。
也就是说,菩萨在解脱果方面如果无法圆满,当然也就无法成佛了。
接下来,我们想从两个层面来说明“佛菩提道函盖解脱道”的道理所在。第一个层
面,是从“佛菩提道之四圣谛函盖解脱道之四圣谛”这样的角度来作说明。
四圣谛是所有的佛子们所耳熟能详的法道,但是对于四圣谛...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大唐玄奘》
佛法东来(二)--第一义天 玄奘菩萨
旁白:当佛法从汉朝传到中国时,佛菩萨无比慈悲宽厚的心量,以及清净又不可思议的
教义,震撼了许许多多的知识分子,深深触动了华夏民族的内心深处。在远离当年 佛
陀教化,有数千公里之遥的神州大陆上,佛法再次光耀灿烂,融入国人生活之中,深入
了每个角落,中国佛法展现出广大的摄受力量,让这难以思议的妙法普现于中土。在中
国佛法传布的岁月中,人们开始瞭解意识心虚妄不实,必须深入大乘佛法,才能亲证真
如、找到真心。后来《楞伽经》顺利传到了中国,大众才明白这真心,就是 如来在第
三转法轮的《楞伽经》所宣演的第八识如来藏。禅宗达摩祖师亦以《楞伽经》来佐证大
乘的开悟明心──就是找到第八识如来藏,达摩祖师并将此经典授给门人,作为开悟的
传承。然而《楞伽经》的文字以及义理都非常艰深,因此当时的学人难以明了 如来的
究竟意旨。
陆正元老师:由于当时的学佛人对于《楞伽经》艰深的文字及义理都还难以明了,因此
佛法就陷入了停滞。这种停滞的局面,到了《摄大乘论》传到中国之后,才逐渐改观。
《摄大乘论》是从《瑜伽师地论》总共一百卷的内容简择精要而集成的,它是以第八识
如来藏为中心,... 阅读全帖
b**********e
发帖数: 345
9
来自主题: paladin版 - 仙意通玄113-115
113小肚鸡肠
江川从森林中飞过.速度飞快.在森林中留下了一道残影。他现在心情有些微妙.一进
树林.便只觉得旁边一道森冷的目光一直尾随着自己,丝丝杀意差点把他戳了一窟窿o
还真是毫不掩饰.莫非你不知道嫌疑人就你一个?有性格.我喜欢。
江川回头瞥了紧紧跟在后面的凌天一眼,呲的一笑.转回头继续往前飞行o
凌天跟在后面.不由得暗自恼怒.身上的杀意更是不加格饰o凌天此人.虽然有才有貌
.却有极重的心结。他出身极为高贵.也曾轻锦
衣玉食,坐享大把的资源.但幼年丧父.家族大变之后.便寄养在根本无法与他出身相
提并论的邱家.虽说凭借先父的关系.当了上门女婿.没有沦为奴仆之流.但地位比之
那些嫡亲子弟还是有所差别.尤其是邱家兄弟.没少欺负他。因此他的童年是在阴暗中
度过的。等到他大了几岁,开始修炼.因为资质悟性超人一等.这才慢慢的受到了重视
.原本瞧不起他的邱家人又开始棒他.事事依从.百般捧杀.这种大起大落的轻历.扭
曲了他的心性,把他养戍了一种骨子里极为自卑.面上却极为自大的性格.虽然看起来
风流萧洒.但内里极其乖戾.心狭量窄.动不动就记恨。
因为这一点.他在获得了邱家的重视之后.开始了大规模的报复... 阅读全帖
t****e
发帖数: 2737
10
在我还是佛教徒的时候,偶尔看别人推荐这个电视剧,净土宗大力宣传的。前天晚上突
然想起来,仔细一读作者原文,原来原文明明白白讲了上帝如何监察人善恶!可惜佛教
徒拍的电视剧,竟然不忠于原文,加改删节,居然把上帝删掉了。不过,看看也好,让
人警醒。
‘君连岁所焚之疏。悉陈于天。上帝命日游使者。察君善恶。数年无一善行可记。
但于私居独处中。见君之贪念。淫念。嫉妒念。褊急念。高己卑人念。忆往期来念。恩
雠报复念。憧憧于胸。不可纪极。此诸种种意恶。固结于中。神注已多。天罚日甚。君
逃祸不暇。何由祈福哉。‘
http://www.youtube.com/watch?v=evBFlF7tvl8
http://www.youtube.com/watch?v=NmzI-k7dpXY
俞净意公遇灶神记 原文
明嘉靖时。江西俞公。讳都。字良臣。多才博学。十八岁为诸生。每试必高等。
年及壮。家贫授徒。与同庠生十余人。结文昌社。惜字。放生。戒淫杀口过。行之
有年。前后应试七科。皆不中。生五子。四子病夭。其第三子。甚聪秀。左足底有双痣
。夫妇宝之。八岁戏于里中。遂失去。不知所之。生四女。仅存其一。妻以哭儿女故。
两... 阅读全帖
r****n
发帖数: 8253
11

唉,真惨,连六识和六入都完全搞错了,这两个根本是完全不同的东西。
六入,通常指的就是六根,分浮尘根和胜义根,浮尘根指的是眼睛,耳朵,鼻子等感觉
器官。胜义根指的是视网膜细胞,听觉细胞等。除意根外,都是色法。
这里的六根,实际也是内六入,而外六入,是声,香,味,触,法。
这里的入,是入口,入处的意思,
“ 内六入者,此之六法,亲故属内,为识所依,故名为入。亦名根者,根以能生为义
,此六既并有生识之功,故通名根也”
“外六入者,此六法疏故属外,识所游涉,故名为入。亦名尘者,尘以染污为义,以能染
污情识,故通名为尘也。”
六入是负责输入接受信息,六识则对信息进行识别,而各心所则对信息进行处理。
呵呵,前面早说过了,老歪这里的缘起和原始佛法的缘起是完全两回事。一个是心攀援
幻起,一个是依条件关系而生起,一个是本体论,有我论,一个是无我论,非本体论》
另外,无有任何事物离缘起之外还是错误的,有一法就是非缘起的,非缘生的,它就是
涅槃。
佛陀说:"比丘们啊!是有不生、不长的非缘生法(无为法)存在。如果没有了这不生
、不长的非缘生法,则一切生的、长的、因缘和合的就无从解脱。因为有了这不生、不
长、
t****e
发帖数: 2737
1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俞净意公遇灶神记
在我还是佛教徒的时候,偶尔看别人推荐这个电视剧,净土宗大力宣传的。前天晚上突
然想起来,仔细一读作者原文,原来原文明明白白讲了上帝如何监察人善恶!可惜佛教
徒拍的电视剧,竟然不忠于原文,加改删节,居然把上帝删掉了。不过,看看也好,让
人警醒。
‘君连岁所焚之疏。悉陈于天。上帝命日游使者。察君善恶。数年无一善行可记。
但于私居独处中。见君之贪念。淫念。嫉妒念。褊急念。高己卑人念。忆往期来念。恩
雠报复念。憧憧于胸。不可纪极。此诸种种意恶。固结于中。神注已多。天罚日甚。君
逃祸不暇。何由祈福哉。‘
http://www.youtube.com/watch?v=evBFlF7tvl8
http://www.youtube.com/watch?v=NmzI-k7dpXY
俞净意公遇灶神记 原文
明嘉靖时。江西俞公。讳都。字良臣。多才博学。十八岁为诸生。每试必高等。
年及壮。家贫授徒。与同庠生十余人。结文昌社。惜字。放生。戒淫杀口过。行之
有年。前后应试七科。皆不中。生五子。四子病夭。其第三子。甚聪秀。左足底有双痣
。夫妇宝之。八岁戏于里中。遂失去。不知所之。生四女。仅存其一。妻以哭儿女故。
两... 阅读全帖
t****e
发帖数: 2737
1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俞净意公遇灶神记
在我还是佛教徒的时候,偶尔看别人推荐这个电视剧,净土宗大力宣传的。前天晚上突
然想起来,仔细一读作者原文,原来原文明明白白讲了上帝如何监察人善恶!可惜佛教
徒拍的电视剧,竟然不忠于原文,加改删节,居然把上帝删掉了。不过,看看也好,让
人警醒。
‘君连岁所焚之疏。悉陈于天。上帝命日游使者。察君善恶。数年无一善行可记。
但于私居独处中。见君之贪念。淫念。嫉妒念。褊急念。高己卑人念。忆往期来念。恩
雠报复念。憧憧于胸。不可纪极。此诸种种意恶。固结于中。神注已多。天罚日甚。君
逃祸不暇。何由祈福哉。‘
http://www.youtube.com/watch?v=evBFlF7tvl8
http://www.youtube.com/watch?v=NmzI-k7dpXY
俞净意公遇灶神记 原文
明嘉靖时。江西俞公。讳都。字良臣。多才博学。十八岁为诸生。每试必高等。
年及壮。家贫授徒。与同庠生十余人。结文昌社。惜字。放生。戒淫杀口过。行之
有年。前后应试七科。皆不中。生五子。四子病夭。其第三子。甚聪秀。左足底有双痣
。夫妇宝之。八岁戏于里中。遂失去。不知所之。生四女。仅存其一。妻以哭儿女故。
两... 阅读全帖
r****n
发帖数: 8253
14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isdom 讨论区 】
发信人: runsun (runsun), 信区: Wisdom
标 题: 老歪竟然把六识和六入都搞错了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Jun 5 21:41:53 2010, 北京)
唉,真惨,连六识和六入都完全搞错了,这两个根本是完全不同的东西。
六入,通常指的就是六根,分浮尘根和胜义根,浮尘根指的是眼睛,耳朵,鼻子等感觉
器官。胜义根指的是视网膜细胞,听觉细胞等。除意根外,都是色法。
这里的六根,实际也是内六入,而外六入,是色,声,香,味,触,法。
这里的入,是入口,入处的意思,
“ 内六入者,此之六法,亲故属内,为识所依,故名为入。亦名根者,根以能生为义
,此六既并有生识之功,故通名根也”
“外六入者,此六法疏故属外,识所游涉,故名为入。亦名尘者,尘以染污为义,以能染
污情识,故通名为尘也。”
六入是负责输入接受信息,六识则对信息进行识别,而各心所则对信息进行处理。
呵呵,前面早说过了,老歪这里的缘起和原始佛法的缘起是完全两回事。一个是心攀援
幻起,一个是依条件关系而生起,一个是本体论,有我论,一个是无我论,非本体论》
w******6
发帖数: 115
15
来自主题: TheStrait版 - 遠見民調:馬施政滿意度剩24.9%
〔記者施曉光/台北報導〕馬總統執政四個月來,引起民怨事件不斷,也具體反應在民
調數字上,根據遠見雜誌民意調查中心最新民調結果顯示,民眾對馬英九總統的施政滿
意度只剩下二十四.九%,並有高達六十四.五%的民眾表示不滿意,這也是馬總統從
政以來的民調最差評價。
六成四不滿意 馬從政來最差民調
調查結果同時顯示,有四十六.○%民眾表示信任馬總統,四十一.二%表示不信任,
顯示馬總統信任度的正負面評價鮮明且相近,這也是國家領導人面臨信任危機的民意警
訊。同一調查也顯示,四十五.八%民眾認為馬總統與行政院長劉兆玄目前有必要改組
內閣,三十七.○%則認為無此必要。
雖國際油價開始回檔,民生經濟壓力暫獲紓解,但是馬總統對六三三政見的說明不一、
劉內閣對調降證交稅的態度反覆、股市持續近乎崩盤走勢,甚至颱風災情凸顯政府應變
救災不力,都一再激起民怨並且對新執政團隊不滿。
近六成也不滿意國民黨立委表現
此外,本屆立委就任也近八個月,國民黨立委在立法院擁有超過七成席次的絕對優勢,
但調查結果也顯示,五十九.三%民眾不滿意國民黨立委在立法院的表現,遠高於表示
滿意的二十一.七%。
此外,五十八.三%民眾不贊成
J******s
发帖数: 7538
1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作意与无我
哈哈,这个豆瓣上有。我来讲我从阿毗達摩里看来的理解。
过去的五门心路非常强大,所缘极大就可以产生彼所缘。导致这一次有分心波动心路升
起的时候,不能专注于五根门的五所缘,而是直接意门心路产生,多数时候是独立意门
心路,或者在五门心路中不能专注所缘直接以彼所缘作意。有分心蠢蠢欲动,当因缘强
大的时候,独立意门很容易升起,这个时候你就不能专注于当下真正的五门所缘。
所以你提到保持正念很重要,四念住就是保持专注于当下所缘的。
不如理作意,就是常,乐,我,净太过深入。
唯识也有讲如理作意的,haha。
我先搬板凳,等SeeU来讲呀!
h***o
发帖数: 425
17

我查了一下,这个有时间引用,不过,还是没说出base咋计算出来的。
你扫描一下吧。
-------------------------------------------------
http://hi.baidu.com/%BA%CD%B9%E2%CD%AC%B3%BE%C4%B3/blog/item/56
二、十七心刹那
南传佛学将一念心的过程分为生、住、灭三刹那,故此三刹那为一“心刹那”,十
七心刹那为一色法之“寿”(略当于细胞的生存时间),其为时极其短暂,在眨眼间即
有几十亿个心识生灭,每个心识刹那还可以再分为生、住、灭三时。一念九心轮凡经十
七心刹那,若按一念约经0.78秒计,十七心刹那最短略经13.26秒。据《清净道论》、
《摄阿毗达摩义论》,十七心刹那为:
1.有分心。
2.有分心起。有分心发动,转向认识活动。
3.五识引发。当于九心轮第二能引发,为“作业意界”(由意根发起作意,令五识
运作)。
4.见心。形成眼等五识。
5.领受(等寻求)。此二为“异熟意界”,即作为异熟果(与生俱来的)的心理反
应。
6.推度。为... 阅读全帖
z**n
发帖数: 22303
18
来自主题: Midlife版 - 出离痛苦的实修方法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Tibetan_Buddhism 俱乐部 】
发信人: zoun (Konchog Gyamtso), 信区: Tibetan_Buddhism
标 题: 出离痛苦的实修方法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Dec 5 14:55:07 2013, 美东)
葛印卡老师
下文选自「内观的钟声已响起」一书,由内观研究所出版。
问题 :就修行而言,最关键的了悟似乎是体证四圣谛,而这比起佛教对宇宙的一切诠
释都来得重要。
葛印卡老师 :是的,因为这四圣谛是普遍真理。 没有人能否认第一圣谛,苦的实相。
与不想要的人、事物、处境交会(怨憎会),以及不能与想要的人、事物、处境交会
(爱别离)皆带来痛苦。 因此,第一圣谛,苦谛,苦的真理,是普遍适用的。 第二圣
谛,集谛,痛苦的因由,这从内心去体会和从外在看来有所不同。 我感到痛苦,似乎
是因为外在世界发生了一些我不想要发生的事,或发生了一些不符合我期望的事。 然
而,在内心深处,每个人都能体会:「我所感受到的痛苦源自于我所起的贪爱或瞋恨反
应。我喜欢某些东西,并生起贪爱。我不喜欢某些东西,并生起瞋恨。」此第二圣谛对
所... 阅读全帖
y****w
发帖数: 39
19
来自主题: Belief版 - 一个科学者研究佛经的报告(2)
尢智表居士著
五、佛经的理论和内容
上文仅仅讲到佛经的皮相,还没有接触到经文的内容。可是皮相和骨肉是有密切关系的
,要是名词混淆,句法错乱,讹字连篇,章节不明,那么我早就把它置诸高阁了;只因
为佛经的皮相端庄美丽,正和菩萨的相貌作和谐的对比,所以我对于研究佛经的理论,
自有不能自已的趋势。我最初所读的《楞严经》,本是一部辞藻丰美的经典,优美的笔
调既足引人入胜,而其组织的严整,说理的精妙,更使人爱不忍释。所以杨仁山居士在
旧书摊上看到了这部经,竟一口气把它看完了才走。
古人诗说:“自从一见楞严后,不读人间糠枇书。”我对此也有同样的感觉。我又把它
当作一本“实验指导书”,因为这部经的结构确乎和指导书有相同之点。普通一本指导
学生实验的书,总是分为下列几段:1、实验的目的,2、应用的材料仪器工具,3、实
验所依据的理论,4、实验工作的方法和步骤,5、从这一实验应得怎样的效果,6、实
验时应该注意或预防的事项,7、最后是结论,说明实验的结果,可以证明某种理论的
正确,或者有什么实用的价值等等。
《楞严经》也可分成以下几段:1、说经的缘起(即序文),2、说明修治的对象(例如
七处证心等),3、... 阅读全帖
b**********e
发帖数: 345
20
来自主题: paladin版 - 【仙意通玄】097-99
【仙意通玄】【杂五味】097上清聚会
上清州,是林下洲最中心的所在,也是最美的地方,集万里林下洲精华于一地,这里最
大的好处,就是一个静字。
偌大上清州,近百座秀美的山峰,只有十余座有修士的洞府,除此之外,便是山连着山
,树连着树,大片的竹海,静静的水面和偶然点缀的奇花异草。
珍贵的灵草不在多,直消在树丛中,竹根下,长上那么一两株,便给整个山林添了灵气
,勾勒出一分神仙味道。
在几座山峰之间,有一个小小的山坳,里面是一片翠竹,翠竹中间修了几间小小的竹亭
,算是添了几分人气,这个地方有个名字叫做“听涛海”,虽然不起眼,却是上清州中
,唯一让宗师以下的小弟子交流的地方。
能够道琢磨宗师境界的修士,必是专心之人,一般都不怎么理会俗务,更很少教导弟子
,若非那些天资极慧,门中指定宗师作为师长的天才弟子,剩下的弟子想成为上清州门
人难上加难,总共九位宗师,收下不过二十余弟子,再加上这些宗师弟子向来勤修自律
,多闭关不出,是以即时是这一片竹海,每日来往的,也只有三四人而已。
今日这里,倒是比往常热闹些,两边两座小亭子中,有六位弟子坐在其中,除了一对年
轻男女喁喁细语之外,其他的弟子或安静打坐,或斜... 阅读全帖
r*****e
发帖数: 1196
2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合集] 请教waichi:)
☆─────────────────────────────────────☆
puppeteer (舟云) 于 (Fri Nov 23 19:02:06 2007) 提到:
waichi:
我现在是似乎往来这一方面就还要看业. 有时可以断, 有时不行. 是否因为我这方面还
没有证断, 所以还要靠禅定工夫才能证得? 取舍似乎就不需要看业, 除非我主动把他转
到别的根上去.
是否现在的紧要就是持戒律, 然后把往来的工夫行尽?
你上次说慧的关键在性. 断掉根的取舍和往来是否就是持性?
☆─────────────────────────────────────☆
puppeteer (舟云) 于 (Fri Nov 23 19:03:56 2007) 提到:
另外, 根我暂时只会搞眼和耳, 其他的根搞不定.

☆─────────────────────────────────────☆
puppeteer (舟云) 于 (Fri Nov 23 19:05:25 2007) 提到:
发现意根我也能搞, 钝根还不行.
☆──────────────────────
y****w
发帖数: 39
2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一个科学者研究佛经的报告(2)
尢智表居士著
五、佛经的理论和内容
上文仅仅讲到佛经的皮相,还没有接触到经文的内容。可是皮相和骨肉是有密切关系的
,要是名词混淆,句法错乱,讹字连篇,章节不明,那么我早就把它置诸高阁了;只因
为佛经的皮相端庄美丽,正和菩萨的相貌作和谐的对比,所以我对于研究佛经的理论,
自有不能自已的趋势。我最初所读的《楞严经》,本是一部辞藻丰美的经典,优美的笔
调既足引人入胜,而其组织的严整,说理的精妙,更使人爱不忍释。所以杨仁山居士在
旧书摊上看到了这部经,竟一口气把它看完了才走。
古人诗说:“自从一见楞严后,不读人间糠枇书。”我对此也有同样的感觉。我又把它
当作一本“实验指导书”,因为这部经的结构确乎和指导书有相同之点。普通一本指导
学生实验的书,总是分为下列几段:1、实验的目的,2、应用的材料仪器工具,3、实
验所依据的理论,4、实验工作的方法和步骤,5、从这一实验应得怎样的效果,6、实
验时应该注意或预防的事项,7、最后是结论,说明实验的结果,可以证明某种理论的
正确,或者有什么实用的价值等等。
《楞严经》也可分成以下几段:1、说经的缘起(即序文),2、说明修治的对象(例如
七处证心等),3、... 阅读全帖
G**W
发帖数: 1865
23
大德,
如果說过去的五蕴能成为一个现在的被观察物, 物就是色法,
過去之色法早已消滅, 說過去色還能存在而被觀察, 顯然違背佛法.
SeeU 不是己經明白說了 『There is no material, including genes, that is
transferred from previous life to this life according to Buddhism』
大阿羅漢能見過去幾万劫之事, 您說过去的五蕴成为一个现在的被观察物, 又落入色法
永存的問題, 況既是色法物質, 幾萬劫以來的五蘊又要寄存在那裏 ? 而讓眼根能蠋此
色法產生眼識而了知 ? Storage for 幾劫的東西會比地球大, 那個指令去 search ?
您說 “禅修中的某一时刻,当前的识出现了一种跳跃,达到一种与以前的识相同
的能量状态。”,
經中不是明明白白說過去識己滅 ? 另真有跳跃的話, 我想比較有興趣的是探究是以什
麼根來觸這些信息, 眼根 ? 不是吧, 眼根觸的是色麈, 依前述, 過去色己滅, 所以既
不是色塵也不是眼根.
那麼唯一的合理說法就是這些信息是法塵, 而... 阅读全帖
z**n
发帖数: 22303
2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出离痛苦的实修方法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Tibetan_Buddhism 俱乐部 】
发信人: zoun (Konchog Gyamtso), 信区: Tibetan_Buddhism
标 题: 出离痛苦的实修方法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Dec 5 14:55:07 2013, 美东)
葛印卡老师
下文选自「内观的钟声已响起」一书,由内观研究所出版。
问题 :就修行而言,最关键的了悟似乎是体证四圣谛,而这比起佛教对宇宙的一切诠
释都来得重要。
葛印卡老师 :是的,因为这四圣谛是普遍真理。 没有人能否认第一圣谛,苦的实相。
与不想要的人、事物、处境交会(怨憎会),以及不能与想要的人、事物、处境交会
(爱别离)皆带来痛苦。 因此,第一圣谛,苦谛,苦的真理,是普遍适用的。 第二圣
谛,集谛,痛苦的因由,这从内心去体会和从外在看来有所不同。 我感到痛苦,似乎
是因为外在世界发生了一些我不想要发生的事,或发生了一些不符合我期望的事。 然
而,在内心深处,每个人都能体会:「我所感受到的痛苦源自于我所起的贪爱或瞋恨反
应。我喜欢某些东西,并生起贪爱。我不喜欢某些东西,并生起瞋恨。」此第二圣谛对
所...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2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止观双运
马鸣菩萨告诫学法者:修学止观的时候,是要依止观双运而修,不应当偏止或观
任何一边,如果执著修止却不修观,贪著定中的乐受,不能够依“止”入“观”,证入
佛法智慧,或者不修止,偏在修观,只是依文解义思惟经中义理,没有“定”作为庄严
,来依所观经文法义降伏自心;这依“止”修“观”的意思,详细点说就是说,能依六
识心如理作意思惟法义之后,说服了自我第七识意根末那,使这个心发起决定性,于所
观照思惟之法,不怀疑、不退失,因而有了该分佛法智慧的实证。所以不修止偏于观是
一样有过失,过失就在没有办法来实证佛法,出生智慧,即使有智慧也是属于干慧。意
思是说,好像井中泉水干枯了,没有办法如泉水般源源不绝,流注胜妙佛法智慧,当然
也不会有解脱的功德受用。这里仍然先就偏修止的部分过失,来为大家探讨.
复次,若唯修止,心则沉没;或生懈怠,不乐众善,远离大悲,是故宜应兼修于
观。云何修耶?谓当观世间一切诸法生灭不停,以无常故苦,苦故无我;应观过去法如
梦,现在法如电,未来法如云,忽尔而起。(《大乘起信论》卷2)
在为大家逐句说明这意涵之前,先为大家讲解止观的定义内涵。
所谓“止”,... 阅读全帖
j***o
发帖数: 2842
26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大家爱看看孙文拉的屎
亮点在第三第四两条
看看孙文乱党的卖国本质。
************************************************************************
越飛君此次在滬,曾與孫逸仙博士會談數次,關於中俄關係各重要事件,意見一致,而
下列數端尤著:
1 孫逸仙博士以為,共產組織甚至蘇維埃制度,事實上均不能引用於中國,因中國並
無可使此項共產主義或蘇維埃制度可以成功之情形存在之故。此項見解,越飛君完全同
意,且以為中國最重要最迫急之問題乃在民國的統一之成功,與完全國家的獨立之獲得
。關於此項大事業,越飛君並向孫博士保證,中國當得俄國國民最摯烈之同情,且可以
俄國援助為依賴。
2 為明瞭此等地位起見,孫逸仙博士要求越飛君,再度切實聲明,一九二零年九月二
十七日俄國對中國通牒中所列舉之原則。越飛君當即重行確認此等原則,並向孫博士切
實宣稱:俄國政府準備且願意根據俄國拋棄帝制政府時代對華一切條約及強索權利之基
礎,另行開始中俄交涉。上述各條約中,包括關於中東路之各項條約及協定在內。(關
於此路之管理,上述通牒中第七條,曾特別敘述之。)
3 ...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2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当代南传大师及其教法
正念必须奠基于我们自己的经验,
我们的心与身。
分析身体构成部分,
显示没有永远的「灵魂」或「自我」;
注意到这一事实,
则基于迷惑的「自我」或「身见」,
将自然消灭,
使我们自痛苦轮回的世界中脱离。
佛教是一个完美的心灵教育或禅修系统。心是佛教最重要的因素,必须善加训练;祇有
训练的心才能
开发出洞察光明与实相的智能。
整个佛教教学是以四圣谛为基础,它们是:一、不完美或苦的圣谛,二、苦因的圣谛,
三、苦灭的圣
谛,四、通往苦灭的道路的圣谛。这四种圣谛告诉我们,每个有情的存在是五蕴的身心
和合,是所有烦恼
与痛苦的根源,存在是执取或贪求不可避免的结果。
存在(有)也是对实相不了解的结果,贪造成无止息的存在,祇有摧毁贪才得以止息存
在或苦。要止
息人类的贪或苦,可透过修习八正道达到,包括:一、正见,二、正思惟、三、正语,
四、正业,五、正
命,六、正精进,七、正念,八、正定。依此止息苦会得到四个阶段的解脱,一步一步
走向涅盘,没有经
过这种解脱,涅盘便无法实现或获得。
佛陀的基本教义视「生」是「无明」与「贪」的结果,而「无明」与「贪」则来自需要
保护与满足「我」
或「自我」的错误认识,因... 阅读全帖
n********n
发帖数: 8336
28
佛陀為何不願意回答有關「十四難」的問題
佛陀在世時,有一位比丘喜好思惟「十四難」的問題,他每天反覆思考着這些問題,卻
無法找出答案,這令他寢食難安。有一天,比丘終於忍不住了,帶着自己的衣缽走到佛
陀的住處,跟佛陀說:「佛陀,請為我解答十四難的問題,如果我明白了,就繼續留在
僧團。如果您無法為我解答,我就要離開您,另尋名師了。」
佛陀看着這位比丘,感慨地說:「你真愚痴啊!我一生說法度眾,幫助所有眾生解脫老
病死的煩惱。此生老病死的問題才是當務之急。至於你問的十四難,只是無意義的辯論
而已,對於實際的解脫煩惱而言,一點幫助也沒有。如果解釋給你聽,既非真實道之理
,對修行、解脫又有何助益。」
接着佛陀又舉了一個譬喻繼續說道:「就好像有人被毒箭射中了,親人急着幫他找醫生
取出毒箭治療,但是這個人卻說不行。他要先知道醫生姓什麼?住哪裡?父母是誰?今
年幾歲?還要問清楚身上的箭是出自那一座山?用什麼樹木造的?用什麼羽毛當箭翎?
什麼人製作的?射箭的弓是什麼材質做的?箭上的毒藥出自何地?藥名是什麼?……這
位中箭受傷的人,非要等到問清全部的問題才肯接受治療。」這時,佛陀停頓了一下,
反問比丘:「這個... 阅读全帖
J********3
发帖数: 3151
29
習core亲自指示建设安重根記念館,并且正在西安立碑纪念积极参加了中国抗日战争的
韩国光复军。
为啥在西安立碑呢?
【ハーグ=内藤泰朗】核安全保障サミットに出席するためオランダ・ハーグ入
りした韓国の朴槿恵(パククネ)大統領は23日夜(日本時間24日未明)、中国の
習近平国家主席と会談し、初代韓国統監を務めた伊藤博文を暗殺した安重根の記念館
が1月に中国のハルビン駅に開設されたことを評価した。韓国大統領府が明らかにし
た。
朴氏は25日に日米韓首脳会談に臨み、オバマ米大統領を交えて安倍晋三首相と
初めて会談する予定。これを前に歴史問題で中韓首脳が「対日共闘」を確認した形だ
。会談は中国が開催を主導したと伝えられ、日米韓の連携強化にくさびを打ち込む思
惑もうかがえる。
習氏は会談で「私が記念館建設を指示した。両国国民の(安重根への)思いを強
め、(中韓の)重要な結び付きとなる」と切り出し、朴氏が「両国国民から尊敬され
る安重根義士をしのぶ記念館は、友好協力の象徴になる」と応じた。
さらに習氏は、日本統治に抵抗した朝鮮人部隊「光復軍」を記念する石碑が近く
、部隊の拠点があった... 阅读全帖
b****s
发帖数: 164
30
门口吃油条,对面的妹子一口吞下去半根。。当时脑抽,我也试了下,就感觉一下捅到
了扁桃体,差点把肺都咳出来!!!看着她那鄙视的神情,我才知道什么叫…………
入口柔,一线喉
男:美女你好,请问你想休假么?女:想啊?你有办法帮我?男:有啊,先告诉我你想
休婚假还是产假?女:。。。信不信我让你家人休丧假?
校长有天路过学校后门 突然听到一句:“我要考牛津!”校长顿时感动不己 没想到他
们学校也有如此有志青年 决定看看是哪位忽然又听到一句:“再给我来两串大腰子!
!!"
过年回家听我妈说,隔壁老太的女儿过年回来给她带的苹果,上面印的福字,老太没注
意就摆供桌上敬神了,过几天发现了苹果上的字大惊,以为神显灵了,然后全村老太太
都排队去她家烧香了…
结婚那天,丈母娘跟我说过:“以后我女儿要是耍脾气不讲道理,你跟我说,我教你怎
样对付她。”今天老婆真的是蛮横无理了,我就打电话给丈母娘。丈母娘说:“你看她
像是讲道理的人吗?不要跟她讲道理,要哄。”我。。。
办公室里有三个表,每个表的时间都不一样,分别间隔两分钟左右。新来的实习生问我
,弄这么多表,到底该以哪个时间为准呢?我说,上班的时候,看慢的那个,下...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31
来自主题: Belief版 - “上帝” 本来就与你同在
第一个题目要先请问大家:“你探究哲学以后有没有成果?”有很多人会想要学佛
,其实是因为探究哲学的关系;也许你们之中有人现在仍然在探究哲学,只 不过听说
有这么一个演讲,所以就来听听看。但是我现在要先问你:“探究哲学许多年以后,有
没有成果?而哲学的本质是什么?”其实哲学讨论的本质,目的是要 探讨万有的根本
──宇宙万有的根本到底是什么?这应该是哲学中最主要的探讨部分。可是哲学所探讨
的,都是在思想上面去推论、演变,并不是去实证到宇宙万有 的根源;因此说,哲学
充其量,只是一类思想。
但是,哲学探讨到最后,还是不得不进入到佛法中来,除非仅以思想(玄学)为满
足,而不是以探讨究竟的真相(义学)为满足。如果真的是想要探讨义学,就 是要确
实的证实宇宙万有的根源,也就是说:“宇宙是从哪里生出来的?有情生从何来?而宇
宙为什么会坏灭?有情死往何处?”这其实就是哲学家一直在探讨的, 从以前苏格拉
底以来,一直都是如此的。但他们终究无法去实证万有的根源,终究无法了解“生”是
从哪里来?“死”又归结到何处去?这就是哲学家的困境,也是 哲学研究的现况事实
。但是,佛法并不一样,佛法是义学;为什么...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32
来自主题: Belief版 - “上帝” 本来就与你同在
第一个题目要先请问大家:“你探究哲学以后有没有成果?”有很多人会想要学佛
,其实是因为探究哲学的关系;也许你们之中有人现在仍然在探究哲学,只 不过听说
有这么一个演讲,所以就来听听看。但是我现在要先问你:“探究哲学许多年以后,有
没有成果?而哲学的本质是什么?”其实哲学讨论的本质,目的是要 探讨万有的根本
──宇宙万有的根本到底是什么?这应该是哲学中最主要的探讨部分。可是哲学所探讨
的,都是在思想上面去推论、演变,并不是去实证到宇宙万有 的根源;因此说,哲学
充其量,只是一类思想。
但是,哲学探讨到最后,还是不得不进入到佛法中来,除非仅以思想(玄学)为满
足,而不是以探讨究竟的真相(义学)为满足。如果真的是想要探讨义学,就 是要确
实的证实宇宙万有的根源,也就是说:“宇宙是从哪里生出来的?有情生从何来?而宇
宙为什么会坏灭?有情死往何处?”这其实就是哲学家一直在探讨的, 从以前苏格拉
底以来,一直都是如此的。但他们终究无法去实证万有的根源,终究无法了解“生”是
从哪里来?“死”又归结到何处去?这就是哲学家的困境,也是 哲学研究的现况事实
。但是,佛法并不一样,佛法是义学;为什么...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33
来自主题: Belief版 - 三乘菩提的关係
三乘菩提的关係
有人可能会问:佛教分为五乘--「人乘、天乘、声闻乘、缘觉乘和佛菩提乘」,
为什麽我们只谈「三乘菩提」呢?一般宗教或者心灵成长的团体,会教人如何改变命运
、或是教人升天的方法,但却没有办法改变生死流转的命运!而在佛教的修行如果能够
获得声闻乘的解脱智慧,相对其而言较为简单的人乘、天乘,自然会得以达成目标。譬
如,声闻人证得初果之后,七次人天往返,就可以究竟解脱!由于这个缘故,我们只需
探讨三乘菩提的内容,就足以函盖「人乘」、「天乘」了!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三乘菩
提的关係」!
两千五百多年前 ,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明心、见性、成就佛道,那麽祂所修的
是五乘中的哪一乘呢?是「佛菩提乘」!在《阿含经》的《大本经》中,释迦牟尼佛说
祂之所以能够成佛,是依照过去诸佛的传承,并说当时的毘婆尸菩萨与祂一样,观察到
人间的生老病死苦,于是出家修行「菩萨道」之后,而成就佛道。
释迦牟尼佛成佛之后,观察在这五浊恶世中,成佛的目标对众生来说太高深了,
所以 佛陀先说人乘、天乘、声闻乘、缘觉乘,最后才说大乘佛菩提道。在《阿含经》
中也可以看到, 佛陀要度化一个人的... 阅读全帖
g**r
发帖数: 425
3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Re: WAICHI的一个著名论断
不知道J兄有没有细想过意识和法尘这两个概念。
六尘里面,前五尘好象是实实在在,或看的见,或听的着,或
香或臭,或咸或淡,或糙或细,总是有个“着落”的。法尘就不是这
样了。
抓也抓不住,赶也赶不去。而所谓的“你的脑子想什么问题”里面包
含了
好几层:法尘在起什么作用?意根在起什么作用?意识在起什么作用

或者说哪个是意根哪个是意识哪个是法尘?(根尘识当无界,无界为
什么各
有名字?作用不同?)
法尘可是业的积累?业是流动态(如冲量)还是静止态(如银行存款),
还是
具有“二相性”?
我想回答这个问题多兄应该是高手。按百法明门论,多多少少也能感

到点意思--但是有限。
Y**u
发帖数: 5466
35
☆─────────────────────────────────────☆
wuyu (wuyu) 于 (Thu Sep 15 13:32:47 2011, 美东) 提到:
我练习安般息念只有一年半时间,尽量坚持每天练习一个小时以上,是一个百份百的菜
鸟。所以我写此文的目的:总结自己,抛砖引玉,望能者上钩。希望这儿有实修的师兄
姐评论,并给其他菜鸟们一个参考。
安般息念以呼吸为所缘,取其中的“概念法“成分作持续专著觉知,是三摩地修行的最
受喜爱的业处之一。对大多数菜鸟来说,止禅的第一座高峰就是色界初禅。色界初禅的
五个特点:寻,饲,喜,乐,持续专注(一境性)是通过对治五盖而达到的。五盖是指
“贪,嗔,疑,昏沉,掉举”。我每天一个半小时的练习中,大约有半小时用于安般息
念的前方便,一小时用在入出息上。下面我对自己练习的每一步骤进行描述,并对个人
理解的法理进行讨论。请大虾们批评指正。
第一篇:前方便
我的前方便包括:1)调整身姿;2)礼敬佛陀,阿拉汉,正等正觉者;3)佛随念;4)
慈心念;5)身随念;6)死随念;7)正忆念 (这个得谢谢SeeU 帮我理清概念)。
1)调整身... 阅读全帖
G**W
发帖数: 1865
3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邪见与佛法
第二章 解脱道及其邪见
第一节 二乘解脱道之二种涅盘
这些前提说过了,我们回到刚才概略说过的佛法和邪见--解脱的智慧以及关于解脱道的
邪见。首先来讲二乘的解脱:二乘人的解脱道,说的就是有余依涅盘、无余依涅盘。
我们先来讲无余依涅盘,无余依涅盘的修证主要是在五蕴、十二处、十八界上面来说。
五蕴是色、受、想、行、识,十二处是六根与六尘,六根与六尘相触就产生了六种的入
,也就是色、声、香、味、触、法,进入我们的心中,这六尘、六入就会产生六识出现
。六根、六尘、六识合为十八界法。在《阿含经》四大部中,佛说这十八界法、十二处
法、五蕴的法、六入的法都是虚妄性;在小乘法中,佛所说的是十八界空相(不是空性)
,为什么讲空相?因为这十八界法都是无常败坏之法,它不是永恒不坏之法,所以叫做
无常。无常所以是苦,无常所以是空,无常、、空所以是无我,因为它只有一生就坏掉
了。十八界当中只有一个意根是可以去到未来世的,其余十七界都是虚妄幻灭之法,只
有一生;而这个意根却又不是自然而有,它是由我们的第八识所生出的,所以在《阿含
经》里面,佛说这第八识叫阿赖耶识,佛说这是涅盘的本际。
声闻人是怎么修解脱道的呢?他就... 阅读全帖
G**W
发帖数: 1865
3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邪见与佛法
第六第七本來就是分開的,而第七是第六現行的俱有依,
意识(第六識)的俱有依有两个,也就是说意识要现行必须有意根及阿赖耶识。也就是经
由意根的作意令阿赖耶识流注意识的种子也就是意识的功能作用 :
成唯识论四曰:「第六意识俱有所依,唯有二种,谓七八识,随阙一种必"不转"故。」
c***h
发帖数: 2262
3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何谓名色?

&#
南北传果然说的不一样
看来北传”名”可能不包含识。
也可能是
没有其它色、受、想、行的活动,”识”无法独立出现。基本上,就是整个是一团”名
色”。
但是因为”识”有其独特特性,它不会独立存在且又必伴随而生,四识住,
所以又特别分开说。
北传免强可以根据四识住而说 识缘名色 名色缘识
(不过 我认为这些都指苦集的过程,被”我”污染的过程,这才有意义。
脱离苦集,是可以谈 识缘名色、名色缘识,但是没什么意义了)
识缘名色 名色缘识
我举个例子试试看
之前因为贪爱一幅画 (爱取有)
贪爱一幅画的身心产生了 (生)
每天活着走着,都无法阻止(无明)贪爱的影响(行),就是有个意志想要那幅画
(无明、行)
工作累了,休息时,脑袋不自主的就往”贪爱那幅画”的方向想去(意行)。
而 四识住(识),”识”伴随着任何脑袋或身体的活动(色受想行)同时升起,
或说,任何脑袋或身体的活动(色受想行)也同时伴随辨识这些活动的”识”,辨识着这
些活动。
身心的某个活动,是与识同时(simultaneous)升起。
当这些脑、身体的活动运转,如果没有识,辨识他们。
那么,当然对于我们,如同... 阅读全帖
q****u
发帖数: 1421
3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freeman

佛号非五蕴?佛号是意根推出来的在意念中业相,被觉知后称为(业)识。
念佛号能调服意根,使清明自主,而有“观”之条件。
G**W
发帖数: 1865
40
佛說有"意根",
你說有沒有 ?
佛明明說有"意根"
而你說 佛沒說,
佛有說而你確說佛沒說,
算不算謗 佛 ?
要不要 go under ?
怕不怕 ?
G**W
发帖数: 1865
4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空"和"断见"有什么区别呢?
你不要在那邊善哉了,
現不談意根是心是色
意根在那裏 ?
G**W
发帖数: 1865
4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請教SeeU什麼叫"名,色" ?
SeeU說 :
『受 想 行 识与意根都是名法,非色法。
脑神经一般认为是色法。』
===
以上說的太好了,受 想 行 识与意根都是名法,
那麼意识也就是四阿含中 "各"法的其中一種.
以上確認無誤 !
G**W
发帖数: 1865
43
这个是大问题,而且是非常大的问题.
可以拉出一大堆的教証理証.
参究的时候,意识,意根一定还在作用,否则我们用什麼去参 ?
因為参究的行门不是在打坐入定,而是在疑情中寻觅,
在看那个般若实相到底是什麼,
就如您所说的意识,意根还在作用,
所以一定是 灵灵觉知.
那麼虚空粉碎时,是不是就是明佛性,见本源的时候呢 ?
这个师兄要斟酌,可能不需要自己立下定论, 文中老人是否另有
所指 ? 况且老人说 :"拼命做去。虚空粉碎时,决不放手!",
他也没明指说 "虚空粉碎" 后他悟了什麼,
教上《楞严经》说「 纵灭一切见闻觉知 内守幽閒,犹是法尘分别影事 」
那麼"虚空粉碎"是有觉有观,算不算是法尘分别影事 ? 和証悟實相又是什
麼關係呢 ?
师兄不急於当下找这个答案,慢慢再看
d**********6
发帖数: 237
44
呵呵,在下写的有关明心见性那一段的确有点“bug”, 让师兄一眼挑出来啦, 佩服佩
服。
一开悟就顿修顿证者的,那是古佛再来,对一般的修行者,明心见性后多生积累的习气
尚在,无明壳子只是打个洞而已,我法二执尚存,第八识尚有多生积累的种子,这就是
师兄说的那个“在整体有透亮的状态,依然有的细微灰尘,该如何清扫”的问题。
如《修心诀》云:“凡夫无始劫来,流转六道,坚执我相,妄想颠倒,无明种习,久已
成性,虽到今生顿悟自性,本来空寂,与佛无异。而此旧习,卒难除断,故逢顺逆境,
嗔喜是非,炽然起灭,客尘烦恼,与前无异,若不以般若着力薰修,焉能对治净明,得
到大休大息之地?” “但照惑无本,念念不住;空花三界,如风卷烟;幻化六尘,如
汤销冰。客尘烦恼,自然俱成醍醐。” “学者如能如是念念修习,不忘照顾,定慧等
持,则爱恶自然淡薄,智慧自然增发。若微细流注永断,圆觉大智朗然独存,即现千百
亿化身,于十方国土中应机赴感而无留碍矣。”
这一段突出了一个“照“字。下座后,妄念一来,参禅的,把话头提起;念咒的,提起
咒语;念佛的提起佛号,自然就把妄念转了。
我在这里把心密的修行要点贴出来,希望对大家有益:... 阅读全帖
S***n
发帖数: 1281
45
谢谢师兄!
我看了一下你说的密宗心法,感觉与别的心法差别也不是太多。其中我感觉突出的有两
点,一是强调了一定要遵守的严厉性,二是采用了咒语作为定神的手段。
前面我给师兄的回帖,其实已经想点一下师兄,我说的那个共鸣,其实指的就是念佛与
持咒所产生的效果。我对共鸣很熟悉,知道借力的效果,也深知借力不等于从心态的角
度成就了。这就好比借来的是清水,你总是用那清水去对付你自己的问题,让那清水不
断地流,你就不容易感觉到自己表面标示出来的问题了。这里面最大的问题,就是清水
不是你自己生产出来的,是借来的。我们修到最后的境界,一定是什么提醒都不用做,
也依然好好地呆在那里的,对不对?我觉得你的程度足够高了,所以我对师兄的建议,
是试试脱离对念佛和持咒的依赖,光是静心,看看能不能由自己的心力来对付妄念的干
扰。你应该足够敏感了,可以比较一下心力的作用与咒语的作用,在力量来源之间的分
别。
当然,借力给了你一个preview的显现,就好比你要登的山,为了鼓励你往山顶登,给
你看一下山顶的风景,让你明白放空的“好处”,当然能帮你建立能登到山顶的信心,
树立正确的目标,对理解“空”很有帮助。所以,我从来不... 阅读全帖
d**********6
发帖数: 237
46
呵呵,在下写的有关明心见性那一段的确有点“bug”, 让师兄一眼挑出来啦, 佩服佩
服。
一开悟就顿修顿证者的,那是古佛再来,对一般的修行者,明心见性后多生积累的习气
尚在,无明壳子只是打个洞而已,我法二执尚存,第八识尚有多生积累的种子,这就是
师兄说的那个“在整体有透亮的状态,依然有的细微灰尘,该如何清扫”的问题。
如《修心诀》云:“凡夫无始劫来,流转六道,坚执我相,妄想颠倒,无明种习,久已
成性,虽到今生顿悟自性,本来空寂,与佛无异。而此旧习,卒难除断,故逢顺逆境,
嗔喜是非,炽然起灭,客尘烦恼,与前无异,若不以般若着力薰修,焉能对治净明,得
到大休大息之地?” “但照惑无本,念念不住;空花三界,如风卷烟;幻化六尘,如
汤销冰。客尘烦恼,自然俱成醍醐。” “学者如能如是念念修习,不忘照顾,定慧等
持,则爱恶自然淡薄,智慧自然增发。若微细流注永断,圆觉大智朗然独存,即现千百
亿化身,于十方国土中应机赴感而无留碍矣。”
这一段突出了一个“照“字。下座后,妄念一来,参禅的,把话头提起;念咒的,提起
咒语;念佛的提起佛号,自然就把妄念转了。
我在这里把心密的修行要点贴出来,希望对大家有益:... 阅读全帖
S***n
发帖数: 1281
47
谢谢师兄!
我看了一下你说的密宗心法,感觉与别的心法差别也不是太多。其中我感觉突出的有两
点,一是强调了一定要遵守的严厉性,二是采用了咒语作为定神的手段。
前面我给师兄的回帖,其实已经想点一下师兄,我说的那个共鸣,其实指的就是念佛与
持咒所产生的效果。我对共鸣很熟悉,知道借力的效果,也深知借力不等于从心态的角
度成就了。这就好比借来的是清水,你总是用那清水去对付你自己的问题,让那清水不
断地流,你就不容易感觉到自己表面标示出来的问题了。这里面最大的问题,就是清水
不是你自己生产出来的,是借来的。我们修到最后的境界,一定是什么提醒都不用做,
也依然好好地呆在那里的,对不对?我觉得你的程度足够高了,所以我对师兄的建议,
是试试脱离对念佛和持咒的依赖,光是静心,看看能不能由自己的心力来对付妄念的干
扰。你应该足够敏感了,可以比较一下心力的作用与咒语的作用,在力量来源之间的分
别。
当然,借力给了你一个preview的显现,就好比你要登的山,为了鼓励你往山顶登,给
你看一下山顶的风景,让你明白放空的“好处”,当然能帮你建立能登到山顶的信心,
树立正确的目标,对理解“空”很有帮助。所以,我从来不... 阅读全帖
W**N
发帖数: 1037
48
羊年吉祥。
这个对阿赖耶识的解释咋有点不一样捏?咋更像是第九识涅?

十方诸佛皆说具有真如体性者,即是各各有情皆有之如来藏阿赖耶识,又名异熟识
、阿陀那识、无垢识,或称為本识、入胎识、第八识,或称為心、真如。故具有真如体
性者乃是心体,如来藏心体因為具有真如性与佛性,故於经中世尊以真如佛性称為真我
。此如来藏心体非从因所作,而眼耳鼻舌身意六识,皆需要依止根尘触之方便才能生起
,若有一缘不具足则无从现起,六识现起后才有接续之受想思心所法运行,非能独自存
在者;五根更需要藉父精母血、业缘、四大养分及心真如之运作才能成熟长养,染污意
根末那识亦需无明、我执烦恼為因及心真如之流注种子,才能现前不断;故五蕴皆是从
因所作,五蕴无有常住之体性,则依五蕴而有之缘起性空亦非常住法,当知绝非真如。
非因所作之法体乃是本来无生者,既无有生则无有灭,不生不灭者才是常住法体,常住
法体不可毁坏,故能任持各各有情无始劫以来所造一切善恶业种而不坏不失,故能贯穿
三世而如实成就因果,故常住法体具有真如佛性才可称為真我。
n********n
发帖数: 8336
49
无我:佛教中自我观的心理学分析*
彭彦琴 江 波 杨宪敏
被梁漱溟先生称为“心理主义”的佛教, 的确以
如实认知自心为全部教理行果之基础, 可谓以心理
学为本(陈重晖, 1990)。早在两千多年前, 佛教心理
学便已高度成熟, 其宏深精密, 较之近现代西方科
学心理学, 不仅毫无逊色, 而且包涵着许多超越近
现代心理学的卓识睿智。这种区别于他种心理学的
知识体系的特色, 一言以蔽可概括为:“无我”二字
(梁启超, 1936), “无我”是佛教心理学的核心特质。
很多人对此不理解, 甚至对此产生误解, 认为怎么
会不存在“自我”这个实体呢?而这正是佛教不同
于一般哲学宗教知识体系之处。佛教对于自我的认
识是独一无二的。认为世人要真正明白自我, 首先
要了解自我产生的根源, 以及获得这种认识自我的
方法, 最终方能领悟自我的实质乃是“无我”的真
谛。这三方面相互关联构成了佛教心理学独特的自
我观。
1 末那识: 佛教心理学自我的根源
佛家的“我”为梵文阿特曼(Atman)的意译, 在
印度最古老的典籍《梨俱吠陀》中“我”具有“呼吸”
和“本质”等意义, 引申为自在者、自作主宰者, 指
人的...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5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
有许多人在学佛一段时间之后,了解到心中生起了无明烦恼,是去造作身、口、意
恶业的根源;因为已经深信因果,所以就很担心造作了恶业会下堕三恶道长劫受苦,所
以就开始努力地想要降伏烦恼,认为降伏烦恼是修行的首要工作。在禅修的道场中,大
都会教导打坐数息的方式来去除念头以及烦恼。可是无论是数息也好、念佛也好,大多
是修了十几年,还是无法数到一心不乱、妄想不起;这是因为不了解佛法的正修行是要
先见道,然后才是修道,这样才能真正地断除烦恼。如果只是不断地压伏烦恼,就像是
石头压草一样,这样只能暂时伏住烦恼种,并没有转化清净,当遇到重大的境界时,烦
恼终究还是会压抑不住而再度生起。马鸣菩萨在《大乘起信论》当中就特别强调:“如
凡夫人,前念不觉、起于烦恼,后念制伏、令不更生,此虽名觉,即是不觉。”(《大
乘起信论》卷1)就是说明:凡夫之人总是用错心,总是将虚妄的意识心当作是真心,
以为只要制伏妄心所生起的烦恼,就是佛法的修行;甚至以为让烦恼一段时间不现行,
就是开悟了。
在《六祖坛经》当中有记载:禅宗的五祖弘忍大师要传衣钵的时候,没有传给当时
的首座神秀,却传给了不识几个大字的南方蛮子慧能。当... 阅读全帖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