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眼识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
L*****k
发帖数: 13042
1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看眼识明星,你都认识谁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Joke 讨论区 】
发信人: renaissance (ole), 信区: Joke
标 题: 看眼识明星,你都认识谁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Jul 6 12:23:04 2012, 美东)
看眼识明星,你都认识谁.jpg
r*********e
发帖数: 29495
2
【 以下文字转载自 Joke 讨论区 】
发信人: renaissance (ole), 信区: Joke
标 题: 看眼识明星,你都认识谁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Jul 6 12:23:04 2012, 美东)
看眼识明星,你都认识谁.jpg
r*********e
发帖数: 29495
3
来自主题: Pics版 - 看眼识明星,你都认识谁
【 以下文字转载自 Joke 讨论区 】
发信人: renaissance (ole), 信区: Joke
标 题: 看眼识明星,你都认识谁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Jul 6 12:23:04 2012, 美东)
看眼识明星,你都认识谁.jpg
f*******l
发帖数: 8811
4
来自主题: Movie版 - Re: 看眼识明星,你都认识谁
【 以下文字转载自 Joke 讨论区 】
发信人: Tingting11 (8TT8), 信区: Joke
标 题: Re: 看眼识明星,你都认识谁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Jul 7 00:29:46 2012, 美东)
01 周慧敏 02 林峰 03 郭羡妮 04 明道 05 高圆圆
06郭富城 07 蒙嘉慧 08 郭xx 09 阿娇 10 苏有朋
11 萱萱 12 陆毅 13 朱茵 14 钟汉良 15 李嘉欣
16 古巨基 17 章子怡 18 古天乐 19 蔡依林 20 马惊涛
21赵雅芝 22 宋承宪 23 佘诗曼 24 林俊杰 25 范冰冰
26 陈冠希 27 阿撒 28 刘德华 29 蔡少芬 30 李小龙?
31 Selina 32 金城武 33 孙燕姿 34 周杰伦 35 张柏芝?不像
36 任闲棋    37 陈慧琳 38 江华 39 关之琳 40 胡歌
41 容祖儿 42 吴尊 43 宋祖英 44 焦恩俊 45 吴佩慈
46 成龙 47 刘若英 48 仔仔 49 李若彤 50 王力宏
r*********e
发帖数: 29495
5
来自主题: Joke版 - 看眼识明星,你都认识谁
看眼识明星,你都认识谁.jpg
r****y
发帖数: 26819
6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ovie 讨论区 】
发信人: rodney (√), 信区: Movie
标 题: Re: 看眼识明星,你都认识谁 (转载)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Jul 6 12:52:41 2012, 美东)
不错啊
好些还是从剧照里抓的
05,高圆圆
13,朱茵
25,孙俪
46,成龙
49,李若彤
06,陈冠希
10,苏有朋
17,章子怡
28,刘德华
32,金城武
34,周杰伦
36,刘青云
16,古巨基
21,赵雅芝
14,钟汉良
39,关之琳
47,刘若英
40,陈坤
18,古天乐
37,陈慧琳
41,周迅
15,李嘉欣
07,张柏芝
42,黎明
44,焦恩俊
43,刘晓庆
12,柳云龙
r*********e
发帖数: 29495
7
来自主题: Joke版 - 色眼识猫咪
色眼识猫咪.jpg
l**a
发帖数: 5175
8
内容摘要
本文用现代心理学的知识对唯识学的认知范畴进行了剖析,进而对唯识学的认知理
论作了总结和概括。本文首先对想心所进行分析,指出了想心所的各种类别,分析了想
心所与前五识和第六识结合时所起的不同作用,厘清了想心所的基本心理功能(即当前
想与五识形成感觉、当前想及五不同缘想与第六识形成知觉、过去想未来想及言说随眠
想与第六识形成表象、随觉想与第六识形成概念),从而奠定了唯识学认知理论的基础
。进而,本文描述了唯识学的认知过程,包括从认识的引发到感觉的内容,以及唯识学
关于感觉、知觉、表象、概念和判断推理的相应范畴和基本理论。最后,本文阐述了唯
识学认知理论的主要特征,指出在此理论中认知范畴已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体系,而此理
论的根本特点是为修行服务,并以心识结构的“四分说”为例探讨了此理论的特色。
关键词
想心所·四种意识·作意心所·触心所·实法·五心论·寻伺心所·慧心所·心识结构
的四分说。
唯识学包含着丰富的心理学内容,但唯识心理学的基本范畴,既有与现代心理学的
范畴同义的一面,也有与后者不尽相同之处。且有些唯识心理学的范畴,其涵义十分隐
晦,十分费解,故而本文拟将唯... 阅读全帖
E******u
发帖数: 3920
9
第二节 “八识”说与“唯识无境”
唯识宗思想体系的基本命题是“万法唯识”、“唯识无境”。从哲学角度考察,此“识
”既是认识的主体,又是万物得以存在的本体依据。正因为除了“识”的“分别”功能
及“变现”过程之外,并无真实的、实在的“外境”存在,因此,“唯识无境”方可以
成立。那么,这一妄识本体又是如何变现出现象世界呢?从唯识学的总体加以把握,大
致有两种密切相关的思路,即“识变说”和“种子熏习说”。此两种理路目标均指向“
唯识无境”如何可能成立。仔细辨析,“识变说”较偏重于论证本体与现象的关系,“
种子说”则兼顾染净诸法的生起与还灭。而中土的玄奘、窥基则在此基础上补充了“三
类境”说给予深化。
一、八识
与其它佛教宗派持眼、耳、鼻、舌、身、意“六识”说不同,唯识宗在“心法”问题上
,持独特的“八识”立场。唯识宗所言之“八识”均指众生之“心”。不过,依其功能
差别而有三类之别,“第八名心,集诸法种,起诸法故;第七名意,缘藏识等,恒审思
量为我故;余六名识,于六别境粗动间断了别转故。”[①]心、意、识中,第八识是本
识,即识体,其余七种皆由第八识转生,故称转识。唯识宗认为,世间万物作为虚假不... 阅读全帖
W*********E
发帖数: 197
1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印顺法师的「六识论」思想
印顺法师的「六识论」思想
关於佛法是六识、七识或是八识,在佛教界一直是一个讨论的议题,我们今天将藉由印
顺法师所主张的「六识论」,来讨论佛法中所讲的,有情眾生的心中,到底是有六个识
、七个识还是八个识。
印顺法师在他的《佛法概论》第八章「佛法的心理观」中说:「佛教后期,发展為七识
说,八识说,九识说。佛的区别识类,本以六根為主要根据,唯有眼等六根,那裡会有
七识、八识?大乘学者所说的第七识、第八识,都不过是意识的细分。…意识又向内而
执取根身。这向内而执取根身的,即等於一般所说的阿陀那识。此意识為本的意识,应
為从意而生的意识,不只是六识中的意识。」又说:「从有情為本的立埸说,有情為六
处和合的存在,意处為身心交感、认识活动的源泉。意根与身根的交感,即有情身心的
统一。佛说『依意生识』,应以与根身相依存的『意』為根源。…意与这身根相应而生
起的觉了,或触对外境,从意起身识;或执取身根,执取身心自体,从意生(细)意识
,这二者,无论如何微昧,微昧到不易理会,但是一切有情所必具的。此(细)意识為
『名色缘识,识缘名色』的有取识,即与极微细的我见、我爱、我慢相应的染识。像人
类,意根与根身相... 阅读全帖
t***g
发帖数: 557
11
【 以下文字转载自 PathToTruth 俱乐部 】
发信人: ray (嗡嘛呢呗咪吽), 信区: PathToTruth
标 题: 八识。。平等性智/大圆镜智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Oct 2 08:38:09 2012, 美东)
八识详解
1、眼识:我们的眼睛能看到各种各样的东西,就是眼识的功能。注意,眼睛只能
看见,而不会分别;如果你在区别这个是书、那个是笔,这已经是意识在作用了。
2、耳识:耳朵具有听的功能,同样耳朵只是具有听见的功能,而不会区分这个是
长笛的声音、那个是小号的声音。一区分,就是意识在作用了。
3、鼻识:鼻子具有嗅觉,但它也只是具有嗅觉功能,一区分香臭,就已经是意识
在作用了。
4、舌识:舌头具有味觉,同样它也只是具有味觉的功能,一区分甜和咸,就已经
是意识在作用了。
5、身识:身体具有触觉的功能。
6、意识:意识是第六识,具有认识抽象概念的功能。前五识中有一识起作用,意
识便同时俱起。
此外,意识对内外之境,不分有形无形,及过去现在未来三世,有比知、推测的作
用。因此迷悟升沉之业,皆由意识而作。现在心理学上,研究到前六识为止。但是在佛
... 阅读全帖
r*y
发帖数: 706
12
来自主题: _PathToTruth版 - 八识。。平等性智/大圆镜智
八识详解
1、眼识:我们的眼睛能看到各种各样的东西,就是眼识的功能。注意,眼睛只能
看见,而不会分别;如果你在区别这个是书、那个是笔,这已经是意识在作用了。
2、耳识:耳朵具有听的功能,同样耳朵只是具有听见的功能,而不会区分这个是
长笛的声音、那个是小号的声音。一区分,就是意识在作用了。
3、鼻识:鼻子具有嗅觉,但它也只是具有嗅觉功能,一区分香臭,就已经是意识
在作用了。
4、舌识:舌头具有味觉,同样它也只是具有味觉的功能,一区分甜和咸,就已经
是意识在作用了。
5、身识:身体具有触觉的功能。
6、意识:意识是第六识,具有认识抽象概念的功能。前五识中有一识起作用,意
识便同时俱起。
此外,意识对内外之境,不分有形无形,及过去现在未来三世,有比知、推测的作
用。因此迷悟升沉之业,皆由意识而作。现在心理学上,研究到前六识为止。但是在佛
法上的分析,还有第七、第八——末那识和阿赖耶识的存在。
7、末那识:末那是梵语manas的音译。末那识是意识的根本,其本质是恒审思量。
因为它是执取第八识(阿赖耶识)的见分或其种子为我,使意识生起自我意识,所以末
那识又称为“我识”。这基本上是一种我执的作用... 阅读全帖
r*y
发帖数: 706
13
来自主题: _PathToTruth版 - 八识。。平等性智/大圆镜智
八识详解
1、眼识:我们的眼睛能看到各种各样的东西,就是眼识的功能。注意,眼睛只能
看见,而不会分别;如果你在区别这个是书、那个是笔,这已经是意识在作用了。
2、耳识:耳朵具有听的功能,同样耳朵只是具有听见的功能,而不会区分这个是
长笛的声音、那个是小号的声音。一区分,就是意识在作用了。
3、鼻识:鼻子具有嗅觉,但它也只是具有嗅觉功能,一区分香臭,就已经是意识
在作用了。
4、舌识:舌头具有味觉,同样它也只是具有味觉的功能,一区分甜和咸,就已经
是意识在作用了。
5、身识:身体具有触觉的功能。
6、意识:意识是第六识,具有认识抽象概念的功能。前五识中有一识起作用,意
识便同时俱起。
此外,意识对内外之境,不分有形无形,及过去现在未来三世,有比知、推测的作
用。因此迷悟升沉之业,皆由意识而作。现在心理学上,研究到前六识为止。但是在佛
法上的分析,还有第七、第八——末那识和阿赖耶识的存在。
7、末那识:末那是梵语manas的音译。末那识是意识的根本,其本质是恒审思量。
因为它是执取第八识(阿赖耶识)的见分或其种子为我,使意识生起自我意识,所以末
那识又称为“我识”。这基本上是一种我执的作用...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7025
14
玄奘在印度时,戒日王在曲女城设无遮大会,请玄奘立义,遣外道小乘,玄奘立「真唯识量」,经过18天没有人敢来论难,因此玄奘被称为「大乘天」。玄奘弟子窥基的《因明入正理论疏》记录此「真唯识量」∶
宗∶真故极成色,不离于眼识。
因∶自许\初三摄,眼所不摄故。
喻∶如眼识者。
其中「真故」为宗体之简别词,表示依大乘胜义立宗,与世间及小乘有别。「极成」为「色」之简别词,表示主词「色」为立者(立论者)与敌者(问难者)共同认许\,排除其中双方不一致之成分。「定不离眼识」为宗之宾词,亦为立、敌所共承认者。「自许\」(立论者自己之同意、承认)为因之简别词。因支「初三摄眼所不摄故」本为立、敌共许\(共同承认、同意),单就「真唯识量」而言,不加「自许\」亦为正因,符合因三
相(遍是宗法性、同品定有性、异品遍无性)之规定。此加「自许\」,仅为预防论敌此后可能提出之「有法差别相违」过,并未排除因中原有之「共许\」成分。喻支之「眼识」,亦为立、敌双方共许\。一方面具有因支之「能立法」,为「初三摄眼所不摄」,他方面具有宗支之「所立法」│「定不离眼识」(眼识不离眼识自身)。此真唯识量系依据护法之唯识学说,而进一步论证「...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15
☆─────────────────────────────────────☆
insight007 (insight007) 于 (Wed Oct 3 11:30:31 2012, 美东) 提到:
帕奥禅师答:在缘起法当中,佛陀教导说“识缘名色,名色缘识”。‘识缘名色’意谓
:由于识生起,所以名色生起。
:这里的‘识’,是指心。‘名’,是指心所。‘色’,只是指心生色法而言。
:由于心生起,所以心所生起;由于心生起,所以心生色法生起。因此佛陀说:“由于识
:生起,所以名色生起。”(识缘名色)
这段是禅师自己的理解,大概是根据论来说的,但是如果他能从经文来解释就很有看头。
而且从这段看,基本上说色法是由心生起,很像唯识的理论。
而心如何生起?没有交代。(下一段写识/心如何生起,但是下一段的识,他已经给了
另外的定义,说的是不同的事情,不能用来解释,这一段的心如何生起。)(显然他自
己不知道这是一个问题,因为下一段的识是另外的事情,这一段的识就会变无因生)
然而经文里面芦的譬喻就是要说明,没有办法说是先有识再有名色,或者先有名色才有识
那个比喻的重点就在这里。
:当你能照见心生... 阅读全帖
j*********n
发帖数: 4116
16
邪师萧平实独创魔法名词“入胎识”(之十三)
——撕下“神我外道”画皮之萧邪瞎扯“十因缘”
“无实不坚固 无有我我所 于此苦阴身 大智分别说”——释迦佛陀
拣魔辨异X32:
对《杂阿含·二八七经》解释时,★邪师萧平实:“‘我作是思惟时,齐识而还不
能过
彼,谓缘识名色……如是纯大苦聚集。(这里只作十因缘的逆观而推知名色由本识生…
…)
’”(《阿含概论》P187)悲智注:括号中的话是邪师萧平实特意加注的。
★邪师萧平实:“本识入胎识(如来藏)”(《阿含概论》P139)
邪师萧平实擅于穿凿附会,只要见到“识”字,就肆意曲解,努力往其独创的魔法
名词
“入胎识”上靠,历数已经扒下的十二张“入胎识”画皮:外识、识界、识神、本识、
本心
、不系识、取阴俱识、阿赖耶识、第八识、真我、如来藏、第一因等等,皆非子虚乌有
的不
坏“我”。
近两千年来,魔王使化身伪菩萨,大肆编造邪说,极尽惑乱、践踏真大乘法之能事
,可
谓无所不用其极。邪师萧平实亦复如是,仅其魔子一人十数年间所独创魔词与邪说就已
数不
胜数,像法以降又何止千年,万千魔使所篡造的相似伪经谬论真可谓浩若烟海。
邪师萧平实瞎扯之“十因缘”,又可... 阅读全帖
W*********E
发帖数: 197
1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唯识与唯心是同还是异
其次是色界四禅天的境界,必须要有第八识所变现的色界天身,然後第六识丶第七识丶
第八识在初禅乃至四禅等至位中安住,才会有色界四禅天等等至位的境界。必须要有第
八识依所执持过去生修学禅定净业的种子,变现色界天身;然後第八丶第七丶第六识,
以及眼识丶耳识丶身识这三识,共同在等持位中现行运作,因爲色界四禅天人鼻丶舌二
识已经不现行运作了;这样子才会有色界天人种种的说法丶论法的聚会,以及一切的身
口意行。所以,如果没有眼耳身意识丶末那识以及阿赖耶识这六个识,就不能够具足色
界天的一切境界。
再来则是无色界天境界,必须要有意识安住在无色界天境界当中,才有无色界天境界现
前,才能够有无色界的有情。然而,意识在这四天已经极爲微细,是意识细心;乃至到
了非想非非想天,意识更加微细,已经是极细心。但是都不离第七识意根,如果离了第
七识意根的话,意识就无法现起。又如果没有第八阿赖耶识执持无色界天的业种,就是
异熟种,也不会有有情能在无色界天出生,领纳无色界天的境界。因此,无色界天也不
能够离於六丶七丶八识而有,要依六丶七丶八识现行运作,才能够有无色界天有情以及
无色界天的境界。
由此可知,如果没有八识心王,... 阅读全帖
y***i
发帖数: 11639
18
来自主题: _PathToTruth版 - 八识。。平等性智/大圆镜智
From 百度
【第七识】
末那,为梵语manas之音译,意译为意,思量之义。唯识宗将有情之心识立为八种,末
那识即为八识中之第七识。
【末那识】
为恒执第八阿赖耶识为‘我’之染污识。为与第六意识(梵mano -vijn~a^na ,意之识
,乃依末那之识)区别,而特用梵语音译称为‘末那识’。此识恒与我痴、我见、我慢
、我爱等四烦恼相应,恒审第八阿赖耶识之见分为‘我、我所’而执着,故其特质为恒
审思量。又此识为我执之根本,若执着迷妄则造诸恶业,反之,则断灭烦恼恶业,彻悟
人法二空之真理,故称染净识,又称思量识、思量能变识。且其自无始以来,微细相续
,不用外力,自然而起,故其性质为‘有覆无记’;乃不引生异熟果,却能覆圣道、蔽
心性。 法相宗依修行阶段之浅深,而在末那识中立三位,称为末那三位,即:(一)补
特伽罗(梵pudgala ,即人)我见相应位,为末那识缘第八阿赖耶识而起人我见之位。
如凡夫、二乘之有学、七地以前之菩萨等有漏心位。(二)法我见相应位,为末那识缘第
八异熟识起法我见之位。此乃指凡夫、二乘及未得法空智果之菩萨位而言。(三)平等性
智相应位,乃起无漏平等性智之位,即菩萨以法... 阅读全帖
W*********E
发帖数: 197
19
《瑜伽师地论》弥勒菩萨开示说:
当于此处,一切种子异熟所摄执受所依阿赖耶识和合依托。云何
和合依托?谓此所出浓厚精血合成一段,与颠倒缘中有俱灭,与灭同时即由一切种子识
功能力故,有余微细根及大种和合而生,及余有根同分精血和合抟生,于此时中说识已
住结生相续,即此名为羯罗蓝位。(《瑜伽师地论》卷1)
这里的羯罗蓝位是指受精卵位,意思是说,能够持业种入胎、执持受精卵的结生相
续识,就是如来藏阿赖耶识。然而宗喀巴却把 弥勒菩萨的这段开示文字重新排列组合
,并加以扭曲原意,于《菩提道次第广论》卷6第179页变成这样:
与此同时中有俱灭,与灭同时,即由阿赖耶识力故,有余微细诸根大种和合而生,
及余有根同分精血和合搏生。尔时识住,即名结生。诸有不许阿赖耶者,许为意识结生
相续。(《菩提道次第广论》卷6)
宗喀巴肆意将 弥勒菩萨所说的结生相续识阿赖耶识窜改为意识。但是佛说意识是
缘生缘灭之法,意识念念变异生灭,于五位中必定断灭,只有一世,是生灭法,不能贯
通三世。宗喀巴却与佛唱反调说“意识为结生相续识”,妄计意识为能取后有的常住法
,宗喀巴明显违背佛说“诸所有意识,彼一切皆意法因缘生”的至教...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2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再谈三界唯心、万法唯识
何谓三界唯心万法唯识?三界唯心万法唯识,这句话是大部分的佛子们所耳熟能
详的,然而三界唯心万法唯识的真正意思到底是什么呢?却是众说纷纭。
譬如有人说:“人有两颗心:一颗是真心,一颗是妄心。但大多数人都是用妄心
在生活,一般人都不太明白自己有两颗心,更是难以分清楚哪一颗是真心,哪一颗是妄
心。想要觉察自己有两颗心,并且分清楚这两颗心的真妄,其实是不容易的事。人如果
能用真心生活,那一定是很幸福的。”从以上这一段文字,我们就看得出来,其实一般
人对人到底有几个心是弄不清楚,而且充满想象的。
请问菩萨们:人是有一个心呢,还是两个心?乃至是八个心呢?事实上,说一个
心也可以,说两个心也对,说人有八个心也是正确的。奇怪啦!为什么是这样呢?这就
得请您仔细的听下去,自然就会明白。我们先来举述一位喜欢说禅的大法师,他所说的
一则公案。一般人总以为能说点禅,意境和格调似乎就提升了不少,却不知道说公案也
是最容易显示出自己未曾证悟的本质。这位大法师说:“桂琛禅师去参访玄沙禅师,玄
沙知道他深研唯识法相之学,故而指著一张竹椅问道:“三界唯心万法唯识,这个汝作
么生会?”桂琛禅师答道:“既曰唯识,... 阅读全帖
W*********E
发帖数: 197
2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唯识与唯心是同还是异
然而,如果要归结八识心王,那就只有一个心,就是第八阿赖耶识,又称爲如来藏。我
们眼耳鼻舌身还有意识,以及末那识,这七转识都是由阿赖耶识现起,因爲出生五色根
以及七转识的种子是由阿赖耶识所执持的。有情依着他的业来受报到六道中,所面对的
种种的苦乐的果报境界,也都是由阿赖耶识的相分所显示的。这也就是说,三界一切众
生的正报身,以及他种种苦乐境界的依报,都是第八识所现,所以才说「三界唯心」,
都是唯识这个阿赖耶识所现。不仅凡夫众生如此,四圣法道中的佛菩提道及三乘解脱道
,也都是依八识心王而显现丶而修丶而证。正如《金刚经》中有〈依法出生分〉,「依
法出生」是说依於这个法而有般若波罗蜜多出生,也就是依於这个法而有到达无生无死
彼岸的智慧出生;当然所依的这个法,不会是说世间法的蕴处界,一定是说一切法界中
的真实相,也就是常住不变异的真如心——第八识如来藏。只有常住而不变异的真如心
如来藏,才可能出生诸法,才是一切法界的实相;凡是会断灭的法,会间断的法,或者
是无始以来一直常住,但是未来也可以坏灭的法,都不可能出生万法。
所以,依法而出生的一切法,这一切法是包括三乘菩提,否则不能称爲一切法。这个「
... 阅读全帖
n********n
发帖数: 8336
2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识缘名色
行缘识
http://baike.baidu.com/view/7823681.htm
佛教术语,分别缘起初胜法门经七页云:复言世尊!诸所有行,与六识身,相应俱有,
同生同灭;何缘故说行是识缘?世尊告曰:以六识身,与福非福及不动行,相应俱有,
同生同灭;异熟识中,安置诸行熏习种子;引发余生新异熟识。由此道理,是故宣说行
是识缘。
二解 瑜伽十卷七页云:问:识亦以名色为缘;何故此中但说行为缘耶?答:行为识杂
染缘。能引能生后有果故。非如名色,但为所依所缘生起缘故。
三解 俱舍论九卷二十页云:由引业力,识相续流;如火焰行,往彼彼趣,凭附中有,
驰赴所生,结生有身;名行缘识。若作此释;善顺契经分别识支通于六识。
四解 法蕴足论十卷八页云:云何行缘识?谓有一类、贪嗔痴俱生思为缘故起贪嗔痴俱
生诸识。是名行缘识。复有一类、无贪无嗔无痴俱生思为缘故;起无贪无嗔无痴俱生诸
识。是名行缘识。复次眼及色为缘,生眼识。此中眼是内有为行,色为外缘,生眼识。
是名行缘识。乃至意及法为缘,生意识。此中意是内有为行,法为外缘,生意识。是名
行缘识。复次瓮喻经中,佛作是说:造福非福不动行已;有随福非福不动识。云何造... 阅读全帖
a*******g
发帖数: 867
23
那么在这一点上,圣凯法师(他是我们中国佛学院的学长)写了一个《摄论学派研究》
一文,于此文中他提出Vijñāna一词的使用,文中有三个方面:
第一、Vijñāna一词,往往是和眼等感觉器官连用的,组成眼识、耳识乃至意
识,组成这样一些词。但是,如果这个“识”不是和眼等感觉器官或根连用,而是和境
界相连用的话,如说组成色识、声识乃至法识这样的概念。这个识在使用的时候,它在
梵文里不是用Vijñāna,而是用Vijñapati这个单词。对于这样的概念
和说法,可能大家听起来比较陌生,我们一般听到的是眼耳鼻舌身意识,怎么突然听到
色也是识、声也是识,乃至法也是识,这个概念我们很少听过。但是在唯识学的典籍里
面的确有这样使用的。大家去看《摄大乘论》,论中在讲到什么是依他起的时候,就说
:“此中何者依他起相?谓阿赖耶识为种子,虚妄分别所摄诸识。此复云何?谓身、身
者、受者识,彼所受识,彼能受识,世识,数识,处识,言说识,自他差别识,善趣恶
趣死生识。此中若身、身者、受者识,彼所受识,彼能受识,世识,数识,处识,言说
识,此由名言熏习种子。若
Y**u
发帖数: 5466
24
☆─────────────────────────────────────☆
wuyu (wuyu) 于 (Fri Jun 15 14:49:43 2012, 美东) 提到:
还在修改中,未把参考文献加上。请大家批评
按照佛法讲,“心”“识”的定义是“能缘”,具有指向,观察“所缘”的作用。他依
附于“心所依处”位置在心脏的血液里。由“安般息念”和“慈心念”来练止禅,其目
的是培养定力,即觉察的纯净和持久的质量。包括“行禅”在内的“观禅”,其目的是
培养念力,即对当下身心现象觉察的的敏捷,精细,和全面。在十二缘起中,佛陀教诲
“识缘名色”。现代量子物理学认为:物质都有波粒二重性,因被观察,波性塌方而呈
现粒性。这与佛学的解释很相近:能观察的“识”缘生物质(色)和意识(名)现象。
这个“能觉察”的“心”的是否有生物学基础呢?这是哲学和现代神经科学面对的一个
最基础也是最棘手的问题。
神经生物学认为意识现象基本上是大脑的功能。意识活动相当于佛法的“名”法,即五
蕴中的“ 受,想,行,识”。 其中,“想”蕴的定位最简单,由负责记忆中枢大脑海
马体实行。“受” 蕴则包括感觉外周刺激(... 阅读全帖
g***t
发帖数: 2278
25
唯识与西哲唯心 济群法师
摘自《解深密经》讲记·导论
中西方哲学派系纷繁,门户众多,向来人们把它归纳为二类:一是唯心,二是唯物。这两种思想的区别在哪里呢?简单地说,就是对宇宙人生的根本起源,或者说对第一因的看法不同吧!有人认为宇宙人生的第一因是物质,由物质派生意识,这种思想属于唯物论。如古希腊泰勒斯,以水为万物本源,认为水是不变的本体,能生万物;阿那克西美尼则主张气为万物始基;恩培多克勒提出水、火、土、气四根;印度小乘佛教以四大极微等物质元素,作为万物之因。与唯物论相反,认为宇宙人生的第一因是精神,如叔本华的世界是意志的表象,贝克莱的存在就被感知等,提倡意识派生物质,意识决定物质,这种思想属于唯心论。
佛教是宗教,但不同于一般的宗教。它有着丰富的哲理,因此很多人又认为它是哲学。哲学有唯心与唯物的不同,这样一来,有人不免要问,佛教是唯心,抑是唯物呢?从唯识学的理论体系来看,佛教显然接近于唯心,但这种唯心与西哲所说的唯心又不一样,简略而言,有四点不同:
一、心物都不是常恒不变的。佛教无论讲心,或者讲物,认为都是因缘所生。比如说到心,必须具备四缘才能生起:一因缘,是心的种子;二所缘缘,即所... 阅读全帖
m****a
发帖数: 97
2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Re: 再问waichi: 什么是"识"
佛学大词典:
【识】
梵语vijn~a^na,巴利语vin~n~a^n!a。音译作毗阇那、毗若南。
vijn~a^na 为 vi(分析、分割)与 jn~a^na(知)之合成语,乃谓
分析、分类对象而后认知之作用。虽至后世时,心(梵citta ,巴
同)、意(梵mano ,巴同)、识三语汇分别使用,然于初期时皆混
合使用。依唯识宗之解释,吾人能识别、了别外境,乃因识对外境之
作用所显现,故于此状态之识称为表识、记识(梵vijn~apti ,音
译作毗若底)。
于大、小乘佛教皆立有六识说。六识各以眼、耳、鼻、舌、身、意
等六根为所依,对色、声、香、味、触、法等六境,产生见、闻、嗅
、味、触、知之了别作用,此即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
识等六种心识。喻如‘六窗一猿’,六识之体为一,而起作用之门户
则六,概系六识说最初之意义。六识中,第六之意识称为第六识,后
世更赋予六识、意识、分别事识、四住识、攀缘识、巡旧识、波浪识
、人我识、烦恼障识、分段死识等十名,称为六识十名。
除以上六识外,唯识宗另举末那识与阿赖耶识(即阿梨耶识),成
立八识说。其中从眼识至身识之五识(与六识说相同),
J******s
发帖数: 7538
27
几句话就可以说清:从究竟意义上来说,咱们都承认的色(境)比如桌子等实际上是不
离眼识的,因为在我唯识家的理念里,咱们共许的色(境)比如桌子等甚至你正量部不
承认的佛无漏色等只能包括在初三里,而且咱们都承认共许的色(境)不能包括在眼根
里,咱们共许的色(境)比如桌子等既然包括在初三里又不能包括在眼根里,就只能包
括在色尘里和眼识里,咱们共许的色(境)比如桌子等本身就是色尘的一种,这是你正
量部也承认的,不必费口舌,而且也不是咱们争论的焦点,所以只说它包括在眼识里,
既然包括在眼识里,当然就可以说它不离于眼识。
初三是什么呀?
W*********E
发帖数: 197
2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唯识与唯心是同还是异
唯识与唯心是同还是异
正源
这个问题应该说有两个面向的问题存在:第一个就是说佛教中常说的「万法唯识」与「
三界唯心」是同还是异呢?这两个的关系是怎麽样呢?其二就是佛教中的唯识,跟哲学
上的唯心论,是同还是异呢?有这两个面向的问题。因爲要探讨这第二个面向的问题,
就是说唯识跟哲学上的唯心论是同还是异,我们就必须要先了解佛教所说唯识的真实意
涵是什麽,因此还是得要先来探讨第一个问题。
佛法中说「三界唯心,万法唯识」,这一句话其实已经指陈了有情生命的实相,也显示
了万法的本质。它的意思就是说,三界中的一切法,包括有漏法,以及一切的无漏有爲
法,都是因爲八识心王而出生;乃至於无漏无爲法,也是因爲八识心王而才能显现;如
果离了八识心王,就没有一切法可得,因此说「万法唯识」。十方三世一切的有漏无漏
法,既然都因爲八识心王而出生或者显现,而八识心王又依第八识以及无明才会现於三
界中;可是众生的无明业种以及上烦恼的随眠,又都是由各自的第八识所执持而藉缘变
现,变现出我们这个色身的正报,以及世界山河的依报,因此说「三界唯心」——三界
一切法都唯依第八识心而有,依着第八识心而变现,以第八识爲根本。
我们就... 阅读全帖
r****n
发帖数: 7315
29

词儿有过印象。
你先说说这里‘无明’具体指对啥无明?
你似乎执认‘7识’为实有了。
他只是8识被惑而产生的现象。非实有,但可指陈。
谢谢。
下面WaiChi讲了蕴蕴也正是 "我" (7识)的现象,与我前面举的阿含呼应:
发信人: WaiChi (WaiChi), 信区: Wisdom
标 题: Re: 倪梁康 玄奘《八识规矩颂》新译·导言 zz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Apr 24 13:48:51 2009)
非常简单. 五蕴本就是用以描述形成一个世间自 "我"
(7识)的总纲, 描述蕴成了 "我" (7识), 因此那五蕴, 蕴
蕴也正是 "我" (7识).
能如同纯世间法, 以1.身体, 2.脑袋, 3.眼晴, 4.手口脚,
5行为, 此蕴集为一个人, 则1.身体是 "我", .2脑袋是 "我",
3.眼晴是 "我", 4.手口脚是 "我", 5行为是 "我".
*****************
下面waichi举了8识心被惑,执认7识(我)在’行动‘,亦即7识为‘行蕴’的具体例
子:
“Waichi举起一件 "红色衣", 你 "眼晴" 收到东西, 告诉(眼识)
G**W
发帖数: 1865
3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识缘名色
南传上座部[编辑]
南传上座部佛教源出於斯里兰卡传分别说部传统,下面简述引自达摩难陀长老《佛教徒
信仰的是什麽》:
1.缘於「无明」[2](贪丶嗔丶痴等烦恼)而产生「行」[3][4](造作诸业)。
2.缘於「行」(造作诸业)而产生「识」[5](业识)。
3.缘於「识」(业识)而产生「名色」(物质与心理现象)。
4.缘於「名色」(物质与心理现象)而产生「六入」(眼丶耳丶鼻丶舌丶身丶意)。
5.缘於「六入」(眼丶耳丶鼻丶舌丶身丶意)而产生「触」[6](外境接触)。
6.缘於「触」(外境接触)而产生「受」[7](苦丶乐的感受)。
7.缘於「受」(苦丶乐的感受)而产生「爱」[8](对境生爱欲)。
8.缘於「爱」(对境生爱欲)而产生「取」[9](追求造作)。
9.缘於「取」(追求造作)而产生「有」(业因完成)。
10.缘於「有」(业因完成)而产生「生」[10](在受於身)。
11.缘於「生」(在受於身)而产生「老死」[11](未来身之老死)。
===
说一切有部[编辑]
《俱舍论》及其注释[12]继承了《大毗婆沙论》所确立的按三世二重因果释义的十二因
缘:
1.无明,过去世烦恼带来的惑,蒙蔽了真...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3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圆觉经 3: 普眼菩萨
修行的次序,正确的思考
问"大悲世尊,希望您能为来参加本此法会的诸菩萨众,以及末世修习大乘的一切众生
演说菩萨修行的逐步次序,什么是思惟?如何能够安住于世而保持佛法?众生没有开悟
,应用什么方法使他们普遍开悟?世尊,如果众生没有正确的方法和正确的思维,即使
听了佛所说的三昧正定法门,仍会心生迷惑,不能悟入圆满觉悟的境界。希望佛大发慈
悲,为我们以及末世众生解说方便法门。”
答: “善男子,那些刚开始学佛的菩萨和末世众生,要想求得如来清净圆满觉悟心,
就应当坚持正确的念想,远离各种各样的幻象。先依照佛教授的修定的方法,坚持禁戒
,要安置好徒众,安处静室。应常有这样的观念:我现在的身体是由地、水、火、风四
种自然元素缘合而成。所谓头发、毛、爪、齿,皮、肉、筋、骨,髓、脑等,以及身体
上的污垢,都属于地元素;我的唾液、鼻涕、脓、血,津液、涎沫,痰、泪、精气,大
小便等,都属于水元素;我的生命中含有的燥热之气,属于火元素;我的生命之所以能
够延续是因为有呼吸的作用,它属于风元素。四大各有所归,此身究竟当在何处?即知
道身体终究是没有实体的,它只是地、水、火、风四大元素互相缘和而合成的相状实际... 阅读全帖
i********7
发帖数: 808
32
帕奥禅师答:在缘起法当中,佛陀教导说“识缘名色,名色缘识”。‘识缘名色’意谓
:由于识生起,所以名色生起。
:这里的‘识’,是指心。‘名’,是指心所。‘色’,只是指心生色法而言。
:由于心生起,所以心所生起;由于心生起,所以心生色法生起。因此佛陀说:“由于识
:生起,所以名色生起。”(识缘名色)
这段是禅师自己的理解,大概是根据论来说的,但是如果他能从经文来解释就很有看头。
而且从这段看,基本上说色法是由心生起,很像唯识的理论。
而心如何生起?没有交代。(下一段写识/心如何生起,但是下一段的识,他已经给了
另外的定义,说的是不同的事情,不能用来解释,这一段的心如何生起。)(显然他自
己不知道这是一个问题,因为下一段的识是另外的事情,这一段的识就会变无因生)
然而经文里面芦的譬喻就是要说明,没有办法说是先有识再有名色,或者先有名色才有识
那个比喻的重点就在这里。
:当你能照见心生色法时,你就能够清楚地了知这一点。接着,‘名色缘识’意谓:由于
:名色生起,所以识生起。
:这里的‘名’,是指心所。‘色’,是指依处色法,而不是指心生色法。
为什么说这个“名色”和上一句“识缘名色”中的“色”不是... 阅读全帖
c***h
发帖数: 2262
33

Good
看来阿含中也是这样说 “名色”的”名”不含”识”
有个前一世”识”,死后还存在这”识”,
这”识”在轮回,把这同一个”识”带到今生。
于阿含不合。
中阿含 201经 嗏帝比丘经
中部38经/渴爱的尽灭大经
都这样说。
(中部38经/渴爱的尽灭大经)
“「大德!就是这讲话者、能感受、到处经验善恶业果报的识。」”
“「不,大德!因为,世尊以许多法门说识是缘起的,除了经由缘以外,没有识的生成
。」”
那……….”识”的缘是甚么?
不就是”行”吗?
人死以后,”识”要缘甚么? 不知
中部38经/渴爱的尽灭大经
“比丘们!凡缘于那样的缘而生起识,就被名为那样的识:缘于眼与色而生起识,就被
名为眼识;缘于耳与声音而生起识,就被名为耳识;缘于鼻与气味而生起识,就被名为
鼻识;缘于舌与味道而生起识,就被名为舌识;缘于身与所触而生起识,就被名为身识
;缘于意与法而生起识,就被名为意识,”
茶帝 佛陀,都已经说到前世今生,说到缘起法,
所以,”识缘名色” 的”识” 还是六识,佛陀没有说其他”识”
http://agama.buddhason.org/MA/MA201.htm
中阿含 ... 阅读全帖
P******n
发帖数: 329
34
有一次,佛陀来到憍萨罗国的首都舍卫城游化,住在城南郊外的只树给孤独园。
同住在只树给孤独园附近的比丘们中,有一位原为渔夫儿子的比丘,名叫「嗏帝」
,他告诉其他比丘说:
「我确实听世尊说过,在生死中流转的识,是不变的。」
其他比丘们知道了,纷纷来规劝他说:
「嗏帝学友!不要这样说,不要诽谤世尊,世尊不曾这样说。世尊用各种方法,都
在教导我们『识为因缘所生,离开因缘条件,就无所谓的识』,怎麽会像你说的那样呢
!」
但是,嗏帝比丘一直坚持己见,听不进其他比丘的纠正劝导。大家没办法,只好去
禀告佛陀。
佛陀请人叫嗏帝比丘来当面确认,嗏帝比丘还是那样说。於是,佛陀便更进一步追
问嗏帝比丘:
「嗏帝!你说的识,指的是什麽?」
「世尊!就是那能说、能感受、能到处经历善、恶行而受业报者。」
「你这个愚痴人啊!究竟从谁那里听我这样说的?我不是用各种方法说明『识为因
缘所生,离开因缘条件,就无所谓的识』吗?你这个愚痴人啊!我不曾这样说,而你自
己却作这样的曲解与诽谤,这会伤害你自己,增加你自己的罪过,会让你长远受苦的。

於是,佛陀转问在场的其他比丘,其他比丘都同声回答:
「世尊!您确实用各种方法教导『... 阅读全帖
G**W
发帖数: 1865
3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唯识入门看什么
以上连接很深奥,为响应现代人事事求快的精神,八识心王简介如下,
心王有八:第八识阿赖耶识、第七识末那识,第六识意识及前五识;有时合说为前六识
,是指第六识及前五识。八识心王依体性之不同可分类为四种,略说如下:
(一)第八识(阿赖耶识)是「恒而不审」;前七识及六尘万法皆从祂而生,无始以来
心体常住,是不生不灭的常住心,祂离见闻觉知故不分别六尘万法,故六尘万法虽从祂
而生,祂却对它们从不思量亦不作主,这就是开悟明心所找到的真实心。
(二)第七识(称为末那或意根)是「恒审思量」;祂遍缘一切法,因为恒时于其所缘
诸法思量该取该捨、该作不作,所以祂是六尘万法中时时作主、处处作主之心。
祂从第八阿赖耶识中出生却不自知,反执第八识为自内我,将第八识据为己有。由不肯
承认自己虚妄故,由遍计(贪著)诸法故,恒令第八识流注自身之种子而使意根自己不
断的从第八识出生,而能于三界中现行不断,吾人之五阴亦因此而不断的于三界中生了
又死,死了又生。故吾人于六道中轮回生死不能出离,皆因意根之执著而起;而意根这
个执著性,却是由意识的无明──错误认知──而使意根不断的产生执著性。
所以顺观十二因缘法时「无明」排在第一... 阅读全帖
i********7
发帖数: 808
36
贴原文,也有可能是我理解错误,请大家指正:
你看看,人家帕奥禅师讲的是这样:确实南传是这样说,
===================================================
问:佛陀在《长部.大因缘经》里提到的‘识缘名色,名色缘识’,应作何解释?
帕奥禅师答:在缘起法当中,佛陀教导说“识缘名色,名色缘识”。‘识缘名色’意谓
:由于识生起,所以名色生起。
这里的‘识’,是指心。‘名’,是指心所。‘色’,只是指心生色法而言。
由于心生起,所以心所生起;由于心生起,所以心生色法生起。因此佛陀说:“由于识
生起,所以名色生起。”(识缘名色)
当你能照见心生色法时,你就能够清楚地了知这一点。接着,‘名色缘识’意谓:由于
名色生起,所以识生起。
这里的‘名’,是指心所。‘色’,是指依处色法,而不是指心生色法。
依处色法有六种,即:眼净色、耳净色、鼻净色、舌净色、身净色、心所依处色。
就五蕴世间的有情众生而言,如果没有这六种依处色,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
、意识,这六种识就不能生起。所以,依处色是识的因。
再者,心与心所是互为因果的;如果没有心所,识(心)就不能生起。... 阅读全帖
G**W
发帖数: 1865
3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六祖之所悟和唯识學間的关系
以下轉個帖,對禪門及大乘經教有興趣的大德們先參究參究,
=====
六祖之所悟和唯识學間的关系,
『话说惠能大师领会了五祖的意思。三更时分进入了方丈室。五祖便以袈裟遮围。不令
其他人看见, 开始为惠能大师解说金刚经。说到了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时候, 惠能言下
大悟, 发现到:一切万法不离自性。便向五祖提出心得报告: 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
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五祖这时候知道六祖己经破参
悟了本性。便向惠能说: 不识本心。学法无益。』
以上是佛弟子耳熟能詳的六祖壇經片段,我們看到了惠能大师悟了个那个自性, 和他老
人家说返个自性的体性(本自清净, 本不生灭, 本无动摇,能生万法) 和唯识学有那门子
的关系 ?
末学於此来做个文字连接,
何期自性本自清净
《入楞伽经》︰「大慧。阿梨耶识者名如来藏。而与无明七识共俱。如大海波常不断绝
身俱生故。离无常过离於我过自性清净。」
何期自性本不生灭
《大乘密严经》卷2:「诸仁者。一切众生阿赖耶识。本来而有圆满清净。出过於世同
于涅槃。…」
何期自性本无动摇
《大般若波罗密多经》:「“诸法虽生,真如不动,真如虽生诸法而真如不...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7025
38
北传经文,名是五蕴中的四蕴;南传经文,名是心所。
杂阿含298经
缘行识者,云何为识?谓六识身∶眼识身、耳识身、鼻识身、舌识身、身识身、意识身。
缘识名色者,云何名?谓四无色阴∶受阴、想阴、行阴、识阴。云何色?谓∶四大、四大所造色,是名为色。此色及前所说名,是为名色。
相应部12相应2经
而,比丘们!什么是名色?受、想、思、触、作意,这被称为名;四大与四大之所造色,这被称为色,这样,这名与这色,比丘们!这被称为名色。
而,比丘们!什么是识?有这六类识∶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比丘们!这被称为识。
http://agama.buddhason.org/SA/SAsearch1.php?path=SA0298.htm
r****n
发帖数: 8253
3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涅槃本身也是一种识
[梵天曰:][尊者!若汝
以一切之一切性为无领受者,则汝实不可有所谓空虚之[想],不可有所谓虚无之

[想]。眼识不示现无边际、具3照耀一切处,其为以地之地性,不得领受者也;以

水之水性,不得领受者也;以火之火性,不得领受者也;以风之风性,不得领受

也;以生物之生物性,不得领受者也;以天之天性,不得领受者也:以生主之生

性,不得领受者也;以梵天之梵天性,不得领受者也;以光音天之光音天性,不

领受者也;以偏净天之偏净天性,不得领受者也;以广果天之广果天性,不得领

330 者也;以阿毗浮天之阿毗浮天性,不得领受者也;应一切之性为不得领受者也。尊

者!然!予能对汝隐形之。’

=================================

这一段是中部49经的元亨寺版翻译,翻译者,莫名其妙的加了个“眼”,不过此处翻译
者没有像长部11经一样,将pabham翻译成舍弃,而是遵照了原意,翻译成了“照耀”

实际上,长部11经和中部49经,都是同一句话,即“Vinn... 阅读全帖
r*****e
发帖数: 1196
40
我想先和WaiChi你confirm一下一些有共识的定义
十八界:六根(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意根)、六境(色境、声境、香境、
味境、触境、法境)、六识(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
五蕴:色蕴、受蕴、想蕴、行(思)蕴、识蕴
十二因缘: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
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
以上请问你都同意否?
w*********r
发帖数: 2192
4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唯识浅谈(ZT)
上虚构出来的,西方有位哲学家曾说过,“物质是感觉的组合”。有点唯识道理的意思
。普通我们认为,要产生一个认识,首先要有所认识的对象,以此为前提引发我们的认
识作用,而唯识学与我们的经验相反,正是由于有了认识作用,才产生了外在对象的感
觉,也就是说,只有能认识,没有所认识!
“能”和“所”是唯识学中的两个重要的概念, “能”是指动作的施动者,是事
物能动性的一面,“所”指动作的对象。以眼睛看色为例,我们的能动的认识作用——
眼识,是“能认识”,注意,不是眼球这个器官,器官只是认识作用的一个助缘,佛教
中叫做“根”;所看到的色,是“所认识”,佛教中叫做“境”。我们一般认为,认识
活动产生的前提:一个是具有功能的器官——根,一个是认识的对象——境,根和境接
触,才能发生认识作用,而佛教认为,恰恰是由于这个认识作用,才产生了有外在根和
境的感觉,根和境都只是心理作用。只有能认识,没有所认识,这点很难理解,只有施
动者没有受动者,这个动作能完成吗?能!佛经上常以做梦为例,在梦中是铁定了没有
所认识的对象,只有能认识的意识,梦到发财,其实还是一分钱没得着,但是这是醒来
以后才知道,没醒的时候可高兴... 阅读全帖
a*****y
发帖数: 33185
4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成唯识论--百度百科
成唯识论
百科名片
成唯识论《成唯识论》(梵文:Vij?āptimātratāsiddhi),中国唯识宗立宗的主
要理论依据,以大乘佛教唯识宗创始人之一世亲的《唯识三十颂》为主线,由唐代著名
高僧玄奘三藏法师揉合印度十大论师的诠释编译而成,最能体现法相唯识学派的基本思
想。
目录
成唯识论
集注
内容
注疏
成唯识论
成唯识论(Vijñāpti-mātratā-siddhi-?āstra)   佛教论书。又名《
净唯识论》,简称《唯识论》。玄奘糅译印度亲胜、火辨、难陀、德慧、安慧、净月、
护法、胜友、胜子、智月等十大论师分别对《唯识三十颂》所作的注释而成。10卷。传
说玄奘留学印度时,曾广收十家注释(每家各10卷),并独得玄鉴居士珍藏的护法注释
的传本。回国后,原拟将十家注释全文分别译出,后采纳窥基建议,改以护法注本为主
,糅译十家学说,由窥基笔受,集成一部。
集注
玄奘糅合十家之说,又经剪裁组织,各家原说很难分辨。窥基所作疏释,以护法之
说为正义,故释文所引《唯识三十颂》颂文,可能有采用护法一系所用的本子,个别地
方与现存梵文、藏文本颇有出入。开头的“序颂”和末尾... 阅读全帖
d******e
发帖数: 4192
43
1、眼根 2、色界 3、眼识界……初三
1、耳根 2、声界 3、耳识界……二三
1、鼻根 2、香界 3、鼻识界……三三
1、舌根 2、味界 3、舌识界……四三 后五三
1、身根 2、触界 3、身识界……五三
1、意根 2、法界 3、意识界……六三
m****a
发帖数: 97
4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Re: 再问waichi: 什么是"识"
中国大百科全书(佛教篇):
【识】
识(Vijnana)
shi
佛教术语。梵文vi(分析、分割)和jnana(智)的合成语,意指对
对象进行分析、分类所起的认识作用。在佛教教义中有多种含义:1
、一切精神活动的主体,是“心”、“意”的异名。《俱舍论》卷第
四谓“心、意、识体一”,随义建立种种名相”,“集起故名心,思
量故名意,了别故名识”;2、以的一种特殊功能,与“心”、“意
”略有不同。谓能缘之心对所缘之境有了别作用。《成唯识论》卷五
称“识以了境为自性”;3、五蕴中之“识蕴”,即小乘所讲“六识
”和大乘所说“八识”的心王;4、十二因缘中之“识支”。《俱舍
论》卷九有“于母胎等正结生时一刹那位五蕴名识”之说。
识是佛学的中心思想之一, 其说遍于大小乘、显密教、性相宗
。有一识、二识、三识、五识、六识、八识、九识、十识等不同学说

八识 瑜伽行派和法相宗主张八识,即眼识、耳识、鼻识、舌
识、身识、意识、末那识、阿赖耶识。前五识属于感觉,第六识既管
思维,也管感觉。第七识以“恒审思量”即不停顿地起思虑作用为其
特性,其作用胜过第六识,并联系第八识与前六识,名为
G**W
发帖数: 1865
45
當然不是同一個識, 來做一個“识缘名色,名色缘识”的方程式分解 :
『名色的『名』是指心法, 也就是受想行识, 这是佛法共论, 大家不会有异议.
而佛说十八界裹的, 眼识, 耳识, 鼻识, 舌识, 身识, 意识都是名的范围, 都是心, 不
是色法.
而十八界里面说的意根也是心,加上前述意识等六识就总共有七识心了。所以第七识意
根已经函盖在名与色的「名」之内,所以才会入胎后的三、四个月中唯有意根而无意识
觉知心的境界相,而佛却仍然说「识缘名色」的现象是遍一切时的,意思是说: 初入胎
数月之内,还未出现觉知心意识时,仍然有『名』的存在。此时的名,当然就是意根了
, 因为胚胎那个时候根本也没有意识存在.
所以,不论是出胎后或出胎前都是「名、色缘识」的状态,都有名与色二个法的., 既
然一切众生在入胎位及出胎后都是在名、色缘识的状态中,永远都是『名色缘识、识缘
名色』,即表示名色七识心外还有另一个识,,所以才会有入胎位第七识名所缘的另一
识,才会有出胎后前七识名所缘的另一识,那把这个另一识叫做第八识有什么不对? 实
相正是如此,为什么一听到第八识就很敏感,不须要嘛。
因为入胎位时还不可能出生意... 阅读全帖
y***i
发帖数: 11639
46
来自主题: _PathToTruth版 - 八识。。平等性智/大圆镜智
From wiki
成唯识论
【唯识传承】
弥勒菩萨被看作唯识宗的鼻祖,唯识纲要由无著和世亲菩萨阐释、弘扬。为世亲《唯识
三十颂》巨著作注释的十大论师是:亲胜、火辨、德胜、安慧、难陀、净月、护法、胜
友、胜子和智月。其中护法对唯识理论的发挥最为完备,并由其弟子戒贤在当时最具影
响的佛学中心那烂陀寺发扬光大。玄奘大师拜戒贤为师学习唯识理论,此后弘扬的主要
是这一系的理论建构,并成为唐代唯识宗的创始人。玄奘的得意门生窥基弘扬唯识不遗
余力,为很多经典作详细注疏,被称为“百疏之主”。经由圆测等诸多学僧的努力,唯
识理论从唐朝传入朝鲜和日本。
【宗旨】
《成唯识论》按照《唯识三十颂》的结构,围绕着成立唯识、证得唯识主题而展开,分
破执、显理、释难、行果四个方面。本书的宗旨在于:
破除常人的我法二执,使人证得人、法二空之理,从认识唯识真理继续修行直到成
就佛果。
破除大小乘学者执空执有不能冥契即有即空中道的偏见,使之切实契入心有境空的
唯识中道。
后代佛学弟子对《成唯识论》的注释很多,其中最具权威者当推玄奘弟子窥基所撰的《
成唯识论述记》。
【五位百法】
世亲菩萨将据说是弥勒菩萨... 阅读全帖
r****n
发帖数: 8253
4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只能依附身心生存的识
原文:比丘!若離色、受、想、行,識有若來、若去、若住、若生者,彼但有言數,問
已不知,增益生癡,以非境界故
翻译:比丘们!如果说,离开色、受、想、行而有识的安住处,那是无法理解,也无法
经验的,只有徒增大家的困惑而已。
========================
以上这段经文,是对大乘7识和8识的一个很好的否定。这里的识就是五蕴中的识蕴,就
是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这六种识,对应的是阿毗达摩中的心法,也就
是citta,"心法"依据性质的不同总共有89种心,之所以有这么多是因为阿毗达摩将“意
识”这个第六识根据所属地(比喻欲界,色界,无色界,出世间)以及所缘(心识的对
象)的不同做了细分,分出了了欲界心,色界心,无色界心,贪俱心,嗔相应心,愚痴
心等。
任何的识,都是刹那生灭的,而且是生灭最快的,根据义注的说法,在一弹指间,或一
眨眼间,就已经有几万亿个心生灭过去了,而且每一个心识剎那都有心和许多心所同时
执行各种作用。如果我们不知道识本身是生灭的,而由于我们定力的微弱,无法观察的
仔细,那么我们在打坐中就会错误的以为有个恒常的东西在作用,于是造成了有人以为
有所谓不
G**W
发帖数: 1865
4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六识论者的窘境
六识论就是认定欲界有情只有前六识 (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
并没有第七识(末那识)与第八识(阿赖耶识)的存在.
G**W
发帖数: 1865
4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六识论者的窘境
六识论就是认定欲界有情只有前六识 (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
并没有第七识(末那识)与第八识(阿赖耶识)的存在.
J******s
发帖数: 7538
50
意 法为缘 的意 指 意根
六根里的意根,法为法境,为受,想,行名法
这里意识的识,指识身,依明色之集而起,与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并列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