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碳管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
s******x
发帖数: 15232
1
来自主题: NanoST版 - 碳管合成求助
这个.....怎么说呢
不一定所有的SUBSTRATE都WORK吧。虽然有这样说的工作,但是也有许多反例。
楼主想试试当然可以。5KV还不管用的话,可以考虑调整FLOWRATE,以及改变
AERODYNAMIC CONDITION。
发信人: Roteki (roteki), 信区: NanoST
标 题: Re: 碳管合成求助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Feb 19 22:34:14 2009), 转信
其实还有个简单的办法试试,如果有合适的电源,在沉底上加个偏压,
效果也不错的。
R****i
发帖数: 2387
2
来自主题: NanoST版 - 碳管合成求助
对于电离气体,一个很小的偏压就效果很好了。
如果楼主在高压体系下工作,可以搭一个DBD放电体系。
然后100-200V的直流偏压就足够把CNT长直了。
单纯的5kv,如果电极间距离大,电场也很弱的。

这个.....怎么说呢
不一定所有的SUBSTRATE都WORK吧。虽然有这样说的工作,但是也有许多反例。
楼主想试试当然可以。5KV还不管用的话,可以考虑调整FLOWRATE,以及改变
AERODYNAMIC CONDITION。
发信人: Roteki (roteki), 信区: NanoST
标 题: Re: 碳管合成求助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Feb 19 22:34:14 2009), 转信
其实还有个简单的办法试试,如果有合适的电源,在沉底上加个偏压,
效果也不错的。
l******u
发帖数: 2314
3
硝酸浓度不同,碳管纯度不同,损失量不同
差不多是这个水平。稀硝酸回流后滴定的羧基碳含量基本上是几个百分点
氮气下过500度应该就差不多了,做个TGA可以看得很清楚
氧化的脏东西、碎片、小管子都在“溶液”里,大的还是沉淀吧
x********8
发帖数: 167
4
硝酸把碳管撑坏了。
对于羰基和羟基这些基团,什么温度合适还没有定论吧。能不能控制?
S*****n
发帖数: 6055
5
传统碳材料上有人讨论,我给你的文献上就有
纳米碳纤维上这几年有人做的比较系统,一个荷兰人叫de Jong的,你可以查查
碳管貌似没看见,我正在做,希望未来几个月能有些结果
x********8
发帖数: 167
6
我个人Jude这个研究对于复合材料有意义,碳管的表面态对于很多性能影响都非常大
a*****e
发帖数: 4577
7
来自主题: NanoST版 - 急!请教多壁碳管的物理结构
他是想show他的结果吧
你平常印象中的碳管是啥样的?
我看到的理论计算都是假设同心圆的
p******6
发帖数: 169
8
来自主题: NanoST版 - 急!请教多壁碳管的物理结构
似乎从TEM图像粗略的觉得横截面是圆形的,而且很多文章里都是用圆柱表示,也就形成
了应该是圆形的印象.当然,不排除有近似但实际上不是圆形的可能,毕竟似乎没有特别
高分辨率的直观数据.那个人不是搞碳管的,他只是喜欢搞些模型自己娱乐,搞着搞着,就
讨论到学术上了.究竟有人做过这方面研究么?或者有所了解的?
R****i
发帖数: 2387
9
来自主题: NanoST版 - 急!请教多壁碳管的物理结构
你搜搜相关文献吧,螺旋结构的碳管应该有不少人拍到过的。
我觉得其实就相当于同轴筒加一个位错了。
我老板挂名字的文章就有3,400篇,还有重名的,我也不知道他有没有专门发过文章。
r******j
发帖数: 780
10
来自主题: NanoST版 - 急!请教多壁碳管的物理结构
这两种都有. 一般来说,多壁管壁数比较大的,都是同心圆。一般CVD, PLASMA,制备出
来的都是这种。
当壁数比较小的时候,大概层数在2-10的,就有可能是一个graphene卷出来的。怎么用
TEM 观察,就是数两边的层数,卷出来的层数是不一样的。CVD能不能制备这种碳管不
太清楚,但是可以用一种方法,石墨爆炸法可以制备。或者以石墨为starting
material的方法。或者也可以制备。
d*******l
发帖数: 2567
11
如果,碳管被打开了,可能有氧化,但没被打开,就难说了。谁能证明,
我也想知道
A***N
发帖数: 219
12
刚看完一片综述,1993年的,讲的是CNF.如果氧化是先从核心(中间)开始的,最后到外壁.
虽然讲的是CNF,但是文中fiber的定义和多壁碳管很类似.(如果没记错的话).
N.M. Rodriguez :A review of catalytically grown carbon nanofibers
DOI: 10.1557/JMR.1993.3233
g*******k
发帖数: 172
13
来自主题: NanoST版 - 那里能买到高纯度单壁碳管
单壁碳管含量比较多的
g*********n
发帖数: 808
14
能用小角散射图样得到碳管的取向分布, bundle size, 和长度吗?
用什么程序软件?
谢谢
d*******l
发帖数: 2567
15
【 以下文字转载自 NanoST 讨论区 】
发信人: demonbull (牛魔王/Darth Vader), 信区: NanoST
标 题: 包子酬谢:谁有纳米碳管的计算DOS的tight-binding模型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Jun 23 17:01:15 2009, 美东)
单壁,多壁都行,最好有多壁的(>2就行)。
有C,Matlab程序最好了。
l******u
发帖数: 2314
16
来自主题: NanoST版 - 碳纳米管化学纪事 (五)
(五) 碳管化学的突破 Part 2
在Haddon博士利用碳管管端(缺陷)的羧基做出溶剂化单壁碳管的重大突破的同年 -
1998年 - 碳管化学还有另两项令人振奋的成就[E1,E2]。
第一项提到的发现其实是“迟早”的事 - 当然第一个吃这个螃蟹的人绝不简单。碳管
表面这么难搞,肯定要用最恶毒的东西去死掐。酸啦王水啦之类的玩意之前都用过了,
那么最恐怖的氧化单质是什么?F2是也。
图5-1、第一组单壁管氟化实验 [E1]
Smalley博士在Rice大学的老同事Margrave博士便是氟化纳米管的先驱[E1,E3]。他带领
着他的团队深入研究了单壁碳管氟化的过程,证明氟化碳管表面当然是小case,关键这
个氟太狠,搞不好 - 比如温度太高时 - 管子就会全部报销[E1]。这些氟化的管子由于
氢键作用比较容易分散在醇类溶剂里,虽然溶解度很一般而且远没有Haddon的碳管溶液
稳定[E3]。这些碳管表面的氟还可以当离去基团做二次反应,用来接上烷基、这个基、
那个基。这一点后来被发扬光大,成了碳管化学的一个重要分支[E4]。
这里还要注意一点,由于氟的反应性太强,所以控制氟化程度不要太猛对
l******u
发帖数: 2314
17
碳纳米管复合物的研究发展过程和所有其他领域一样,都是有一个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
。如同上一章所说的,最初的碳管复合物只是非共价地将碳纳米管和聚合物混在一起。
至于PmPV之类能够将碳管带到良好分散的溶剂系统中(这么说忒拗口,类似的分散系统
下面统统用“溶液”代替),也纯属偶然,靠的基本是运气。
真正“理智”的碳管复合物化学应该从1999年在Macromolecules上发表的聚苯乙炔(
poly(phenylacetylene), PPA)原位聚合(in situ polymerization)包裹多壁管的文
章算起【K1】。主导工作的是香港科技大学的炔烃高分子专家唐本忠博士。他在文章里
认为,PPA包裹碳管的方式同样是非共价 - 和上面的PmPV一样是靠pi-pi相互作用。所
不同的是聚合物由于在碳管存在的分散体系中生长,必然在生长过程中从单体到短的聚
合物生长链阶段就和碳管的表面有相当亲密的相互作用。这样的“先天”相互作用大概
要比“后天”的相互作用更加强劲,因为聚合物链增长本身可能就以碳管表面做模板,
达到包裹的最终效果。
图11.1 在多壁碳管的存在下原位聚合苯乙炔 【K1】
y***e
发帖数: 6082
18
太短拉,继续

碳纳米管复合物的研究发展过程和所有其他领域一样,都是有一个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
。如同上一章所说的,最初的碳管复合物只是非共价地将碳纳米管和聚合物混在一起。
至于PmPV之类能够将碳管带到良好分散的溶剂系统中(这么说忒拗口,类似的分散系统
下面统统用“溶液”代替),也纯属偶然,靠的基本是运气。
真正“理智”的碳管复合物化学应该从1999年在Macromolecules上发表的聚苯乙炔(
poly(phenylacetylene), PPA)原位聚合(in situ polymerization)包裹多壁管的文
章算起【K1】。主导工作的是香港科技大学的炔烃高分子专家唐本忠博士。他在文章里
认为,PPA包裹碳管的方式同样是非共价 - 和上面的PmPV一样是靠pi-pi相互作用。所
不同的是聚合物由于在碳管存在的分散体系中生长,必然在生长过程中从单体到短的聚
合物生长链阶段就和碳管的表面有相当亲密的相互作用。这样的“先天”相互作用大概
要比“后天”的相互作用更加强劲,因为聚合物链增长本身可能就以碳管表面做模板,
达到包裹的最终效果。
图11.1 在多壁碳管的存在下原位聚合苯乙
l******u
发帖数: 2314
19
来自主题: NanoST版 - 碳纳米管化学纪事(六)
(六)战斗 part 1 - 溶液还是悬浮液?
新兴科学种类在刚起步时都会受到来自传统势力或是怀疑派的很大的压力。这种压力放
在古代甚至近代经常会是坏事,但是现在只要机制健全(比如现在的评审机制而不是哥
白尼时代的架火BBQ的机制),通常这种压力就会转变成动力。在新兴领域内的科学家
耐心地努力地回答着怀疑派的每个刁钻的问题,那么这个领域也就会随着这个过程健康
地向前发展。
Functionalization(功能化)是碳管化学的手段,意思是在碳管表面(包括缺陷、两
端)接上功能集团。Solubilization (溶剂化)是碳管化学的结果,意思是经过功能
化,碳管能够均匀的分散在某种溶剂中。溶剂化碳管是提高碳管可处理性(
processibility)的重要环节。然而,这functionalization和solutbilization后的黑
色的(稀释后经常是灰黄色,有时甚至是棕红色)均匀透明的液态的混合物的名称分类
,却在1998之后的几年里却引起轩然大波。
在Haddon 博士惊世骇俗的“碳管的溶液性质”这篇文章发表之后,“老牌”的有机化
学家们(大概包括某些富勒烯化学家们)大大
l******u
发帖数: 2314
20
前面说过,想把高分子共价键合到碳管上,一种有效的方式就是设计个共聚物,让共聚
物的主要重复单元和目标复合物的本体结构一致,而在附加的少量单元里吊上个胺基或
者羟基。前者的目的是让复合物本体和碳管的界面来的更加完善,后者则是使之更加紧
密。但是这个方法不是万能的。很多高分子并不适合做这样的共聚物,或者过程相当搞
恶。怎么办?
让我们回过头,想想在前面的(十一)说过的暗箱问题。在那些“暗箱式”的原位聚合
系统里有两种成份:一是碳管,二是单体/增长链。正是这两种成分的机械混合而生成
了最后的聚合物-碳管复合物。
把这个暗箱打开怎么样?也许我们不能理解这样的聚合物-碳管复合物是怎么形成的,
但是我们完全可以操控这个过程朝我们想要的方向发展,让暗箱变得透明。我们不是不
知道聚合物和碳管的键接模式么?那么让我们安排好这键接模式,再做原位聚合如何?
2003 年底和2004年初(投稿时间集中在2003年7-8月间),世界上的几个研究小组几乎
同时在各大杂志上发表了这样一个模型反应:从引发剂功能化的碳管表面进行原子转移
自由基聚合(Atomic Transfer Radical Polymerizat
l******u
发帖数: 2314
21
来自主题: NanoST版 - 豆腐文摘:08/31/07
Nano Letters:
Quantum Dot Attachment and Morphology Control by Carbon Nanotubes
Beatriz H. Juárez, Christian Klinke, Andreas Kornowski, and Horst Weller
Web Release Date: 31-Aug-2007; (Letter) DOI: 10.1021/nl071225b
Abstract Full: HTML / PDF (529K) Supporting Info
【简评】
德国朋友的这篇文章描述了一个简单的做量子点(CdSe)修饰的碳管的方法 - 其实和做
高分子修饰碳管时的所谓in situ polymerization(在碳管的存在下聚合,于是高分子
就“长”到管子上了)是完全相同的道理:在碳管的存在下溶液合成CdSe纳米棍儿,于
是CdSe就“长”到管子上了(看上面的左图)。
有趣的是,CdSe沾到碳管上以后,形状从原本的柱型变成了金字塔型(右图),表明碳
管在CdSe晶型成型时的有趣参与。CdSe和碳管表面的这个界面
l******u
发帖数: 2314
22
仔细读了一下Adv. Mater.的这篇碎片理论 - Green是挂名,同是牛津的Salzmann是通
讯作者。看得出来作者有很多先入为主的观点,于是所有的实验现象描述都是围绕着自
己服务的。
实验要点:
1. 硝酸处理强度:大致为medium。硝酸为9M - ~45%,24h@100C(通常要回流可能温
度要设高些...)。作为比较,做进一步功能化的同学们处理碳管一般用2.6M - 14%的
硝酸回流(加热套温度~140-160oC)24-48小时。
2. 分离“碎片”:过滤并用碱液清洗硝酸处理过的混合物。
3. 表征:Raman (主要讨论D/G ratio,其实RBM也很重要),红外 (这个基本上是唬人
)。
最重要的一点,作者认为,这滤液即为“碎片”液。我当然不反对留在滤纸上的东西绝
大部分是碳管,但是这滤液里绝对有疑点:
(1)这过滤下去的“碎片”就完全是碳渣子?短碳管如何?同样溶解性高的碳管(也
就是被硝酸功能化多的碳管)又如何?用碱液轻松悬浮硝酸处理的碳管可不是新闻,参
见顾镇南老师2000年在Chem.Commun.的文章("Single-wall carbon nan
f********e
发帖数: 40
23
来自主题: NanoST版 - 豆腐文摘: 09/17/07
SDBS是用来分散碳管的,我估计效果好于SDS,所以现在很多人用SDBS,如果没有它来
分散碳管,荧光是很难作出来的。
另外一点,你完全说对了,不同的碳管的荧光效率是不一样的,有研究表明(不过不记
得具体文献了)高手性角的碳管荧光效率高,所以大多数荧光图上(7,5),(6,5)
的信号往往都很好,所以用荧光光谱来测量碳管丰度本身就存在着很大的缺陷。
好像现在用DNA包裹然后过柱子分离的方法号称能实现某种碳管纯度将近100%
l******u
发帖数: 2314
24
【含超级链接、图的原文请访问“纳米豆腐的世界”:
http://nanotofu.blogspot.com/2007/09/blog-post_27.html
【国内的朋友请访问“镜像”:http://www.nanost.net/?5209
现在的我们当然知道无定形碳和碳粒会随着碳管一起被功能化的常识。然而,在碳管化
学发展的初期,如何能够消除无定形碳和碳粒的影响,从而战胜自己的疑虑,能够充满
信心地向世界宣布“Hey,我这里有真正的功能化碳管溶液”呢?
直接对碳管本身的纯化是一个很自然的课题方向。但是纯化起始碳管(pristine
nanotubes)这门学问在短期之内是没有尽头的。那么有没有别的办法?比如从功能化
碳管的产物着手?
2001年,Haddon博士和他的团队首先成功地用高分子科学里常用的凝胶渗透色谱(Gel
Permeation Chromatography, or GPC)/体积排斥色谱(Size-Exclusion
Chromatography, or SEC)将他们的十八胺(octadecylamine, or ODA)功能化的单壁管
样品溶液进行了液相色谱
l******u
发帖数: 2314
25
来自主题: NanoST版 - 碳纳米管化学纪事 (九):号角
【原文请见我的博客《纳米豆腐的世界》】
http://nanotofu.blogspot.com/
(九)号角
图9-1. 2002年12月 “Account of Chemical Research"的碳管特刊吹响了碳管化学的
号角
2001-2002年是碳管化学的分水岭。
这分水岭的标志便是以德国的Andreas Hirsch博士和意大利的Maurizio Prato博士两位
富勒烯化学大家为首的研究者们正式加入碳管化学的战团。这两个小组分别在Angew.
Chem.和JACS上发表的题为 “Sidewall Functionalization of Carbon Nanotubes” [
I1]和"Organic Functionalization of Carbon Nanotubes" [I2]的文章。
为什么这两篇文章这么重要?让我们先来看看碳管化学的两大分支。
一是前几个章节一直谈论的所谓的“端基和缺陷”功能化 (end and defect
functionalization)。这种功能化基本上基于对碳管端基和缺陷的sp3杂化的碳原子被
氧化后生成的羧基进行的化学反
l******u
发帖数: 2314
26
碳管化学发展到2001-2002年,研究者们基本上不再为“功能化了没”和“溶解了没”
这两个问题纠缠,而开始朝各个细节方向努力。我这个纪事系列从这一章起开始着重谈
谈碳管化学在高分子复合物和生物方面的发展和应用。
我从头来说这碳管-高分子复合物,就不能不先介绍下这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 还是
Ajayan博士,这位最近移师到了Rice大学的著名的碳管先驱。1994年,彼时还在法国镀
金的Ajayan博士在《Science》上首次报导了环氧树脂-多壁管复合物。先把多壁管和液
态环氧树脂和熟化剂什么的随便搅在一起,然后加热熟化,变成固态的复合物。
某位同学可能说了,这么瞎混谁都会,不就是老子那时没碳管,Ajayan那小子运气好么
。这么说就错了。Ajayan绝不仅仅停留在随便混混的程度上,而是更进一步:他在观察
复合物的电镜切片时,发现形态细长的大部分碳管沿着钻石切刀切割的剪切力方向整齐
地排成列线 (alignment),管子越长,排列方向就越准确。这一点如今当然早已为大家
熟知,但是能够对崭新的材料做出比表观更进一步的表征,除了运气和自然造物主之外
,当然还需要过人的科学洞察力。
图10
y***e
发帖数: 6082
27
嗯,不错,看来要不封你做纳米版版草都不行了

碳管化学发展到2001-2002年,研究者们基本上不再为“功能化了没”和“溶解了没”
这两个问题纠缠,而开始朝各个细节方向努力。我这个纪事系列从这一章起开始着重谈
谈碳管化学在高分子复合物和生物方面的发展和应用。
我从头来说这碳管-高分子复合物,就不能不先介绍下这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 还是
Ajayan博士,这位最近移师到了Rice大学的著名的碳管先驱。1994年,彼时还在法国镀
金的Ajayan博士在《Science》上首次报导了环氧树脂-多壁管复合物。先把多壁管和液
态环氧树脂和熟化剂什么的随便搅在一起,然后加热熟化,变成固态的复合物。
某位同学可能说了,这么瞎混谁都会,不就是老子那时没碳管,Ajayan那小子运气好么
。这么说就错了。Ajayan绝不仅仅停留在随便混混的程度上,而是更进一步:他在观察
复合物的电镜切片时,发现形态细长的大部分碳管沿着钻石切刀切割的剪切力方向整齐
地排成列线 (alignment),管子越长,排列方向就越准确。这一点如今当然早已为大家
熟知,但是能够对崭新的材料做出比表观更进一步的表征,除了运气和自然造物
S*****n
发帖数: 6055
28
(十二) 复合物:设计
事实上,“小”分子们可以功能化碳管的羧基,含胺基或者羟基的高分子同样也没有问
题。
早在2000年的一篇JACS文章里【L1】, Ya-Ping Sun博士的小组便用他们组里曾用来功
能化“碳60酸”(就是吊着一个或者两个羧基的C-60)的一种双溶性的共聚-聚乙烯亚
胺(简称PPEI-EI,约 10-20%的重复单元上有一个二级胺基)成功地将多壁管和单壁管
都进行了羧基功能化。这产物溶于氯仿和水,是第一个真正共价键合的高分子-碳管复
合物体 系。
图12.1 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共价键合的聚合物-碳纳米管体系:PPEI-EI功能化碳管【
L1】
不过,这聚乙烯亚胺本身在复合物材料方面用处十分有限。而要把共价键合的碳管高分
子复合物材料真正变成可以触摸的现实,说服那些手里攥着钱却怀疑一切的科学政客们
,第一步就是要啃一块地球人都知道的骨头 - 聚苯乙烯。
这 聚苯乙烯的结构就像个鹅卵石,光溜溜的一个苯环,啥都没有,怎么和碳管共价键
合?先不着急。我们先看看上面成功和碳管反应的共聚物PPEI-EI。上面说 了,根据制
备时水解程度不同,PPEI-EI有10-20%的共
y***e
发帖数: 6082
29
啊哈,高超都上你的花名册了啊,赞,1这篇paper好像引用率狂高啊,top 1% ISI
citation

前面说过,想把高分子共价键合到碳管上,一种有效的方式就是设计个共聚物,让共聚
物的主要重复单元和目标复合物的本体结构一致,而在附加的少量单元里吊上个胺基或
者羟基。前者的目的是让复合物本体和碳管的界面来的更加完善,后者则是使之更加紧
密。但是这个方法不是万能的。很多高分子并不适合做这样的共聚物,或者过程相当搞
恶。怎么办?
让我们回过头,想想在前面的(十一)说过的暗箱问题。在那些“暗箱式”的原位聚合
系统里有两种成份:一是碳管,二是单体/增长链。正是这两种成分的机械混合而生成
了最后的聚合物-碳管复合物。
把这个暗箱打开怎么样?也许我们不能理解这样的聚合物-碳管复合物是怎么形成的,
但是我们完全可以操控这个过程朝我们想要的方向发展,让暗箱变得透明。我们不是不
知道聚合物和碳管的键接模式么?那么让我们安排好这键接模式,再做原位聚合如何?
2003 年底和2004年初(投稿时间集中在2003年7-8月间),世界上的几个研究小组几乎
同时在各大杂志上发表了这样一个模型反应:从引发剂功
i***s
发帖数: 39120
30
由美国航空航天局前工程师迈克尔-莱恩创办的电梯港集团公司宣称,由于在月球上建太空电梯比在地球上建更容易,所以该公司可用现有技术在月球上建造一座太空电梯,并表示这一想法能在8年内成为现实。
最近,由美国航空航天局前工程师迈克尔-莱恩创办的电梯港集团公司宣称,由于在月球上建太空电梯比在地球上建更容易,所以该公司可用现有技术在月球上建造一座太空电梯,并表示这一想法能在8年内成为现实。
十九世纪末就提出幻想
现在进入太空的主要工具是运载火箭,它是通过消耗大量燃料来摆脱地球引力的。目前的运载火箭所携带的燃料要占到火箭总重量的90%以上,它每运送1千克有效载荷上天平均需耗资约1万美元。而太空电梯虽然造价昂贵,但不需要动用大量燃料,因此建成之后的运行费用比运载火箭低两个量级,且可像高速公路一样24小时运转,将航天器、有关货物和旅游者等带到太空去。
用一根粗大的吊索,一端固定在位于地球赤道的平台上,另一端紧紧抓住距地面约3.6万千米、与地球同步运行的航天器上,就可使一个形似电梯的吊箱载着货物沿吊索驶向太空……这就是一些国家研究人员正在尝试设计的太空电梯。它似乎是科学幻想,然而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该梦... 阅读全帖
l******u
发帖数: 2314
31
来自主题: NanoST版 - 豆腐文摘:09/04/07
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Preparation of fully exfoliated graphite oxide nanoplatelets in organic
solvents
Dongyu Cai and Mo Song
J. Mater. Chem., 2007, 17, 3678. DOI: 10.1039/b705906j
【简评】
对薄层石墨((few-layer) graphene, graphite/carbon nanoplatelets/nanostrips/
nanosheets/nanoxxxx )的研究近一两年来突然引起了大家的注意。虽说这是部分筒子
对碳管化学长期战线的近乎绝望,但主要还是因为对碳管电性能的深入研究中突然发现
薄层石墨(可以看成把碳管从中间剪开后再摊开的所谓carbon nanostrip)的电性能也
有相当突出的地方(单层石墨的二维导体vs 单壁碳管的一维导体/半导体):大家都是石
墨层,所以并且在电子传输的效率方面绝不逊于碳管。石墨学搞了几十年了,在二十一
世纪的今天居然迎来了第二春,真是可喜
y***e
发帖数: 6082
32
来自主题: NanoST版 - 碳纳米管化学纪事 (九):号角
我觉得你现在不错啊,不过我记得N年前lieber也做这个啊,难道那时候还不是主流?

【原文请见我的博客《纳米豆腐的世界》】
http://nanotofu.blogspot.com/
(九)号角
图9-1. 2002年12月 “Account of Chemical Research"的碳管特刊吹响了碳管化学的
号角
2001-2002年是碳管化学的分水岭。
这分水岭的标志便是以德国的Andreas Hirsch博士和意大利的Maurizio Prato博士两位
富勒烯化学大家为首的研究者们正式加入碳管化学的战团。这两个小组分别在Angew.
Chem.和JACS上发表的题为 “Sidewall Functionalization of Carbon Nanotubes” [
I1]和"Organic Functionalization of Carbon Nanotubes" [I2]的文章。
为什么这两篇文章这么重要?让我们先来看看碳管化学的两大分支。
一是前几个章节一直谈论的所谓的“端基和缺陷”功能化 (end and defect
functionalization)。这
a****5
发帖数: 10854
33
美国公司欲8年内建成天梯 用缆索连接地球和月球
2012年10月31日19:44:27 [新闻大杂烩]

由美国航空航天局前工程师迈克尔-莱恩创办的电梯港集团公司宣称,由于在月球上建
太空电梯比在地球上建更容易,所以该公司可用现有技术在月球上建造一座太空电梯,
并表示这一想法能在8年内成为现实。Mitbbs.com
最近,由美国航空航天局前工程师迈克尔-莱恩创办的电梯港集团公司宣称,由于在月
球上建太空电梯比在地球上建更容易,所以该公司可用现有技术在月球上建造一座太空
电梯,并表示这一想法能在8年内成为现实。Mitbbs.com
十九世纪末就提出幻想Mitbbs.com
现在进入太空的主要工具是运载火箭,它是通过消耗大量燃料来摆脱地球引力的。目前
的运载火箭所携带的燃料要占到火箭总重量的90%以上,它每运送1千克有效载荷上天
平均需耗资约1万美元。而太空电梯虽然造价昂贵,但不需要动用大量燃料,因此建成
之后的运行费用比运载火箭低两个量级,且可像高速公路一样24小时运转,将航天器、
有关货物和旅游者等带到太空去。Mitbbs.com
用一根粗大的吊索,一端固定在位于地球赤道的平台上... 阅读全帖
R****i
发帖数: 2387
34
来自主题: NanoST版 - 请教老豆腐
关于纳米碳管的颜色问题,
上次看你的帖子里面讲,纳米碳管溶液是灰黄色的。
但我最近在Si衬底上长纳米碳管薄膜,是天蓝色的。
本来以为可能是衬底折光的问题,
今天作TEM样品的时候,超声震荡后的酒精也是蓝色的。
是不是纳米碳管的颜色也有多种可能?
t***s
发帖数: 163
35
来自主题: NanoST版 - 95% semiconducting carbon nanotubes
http://www.chem.duke.edu/~jliu/labgroup/publications/200901-leiding-nanolett.pdf
听听大家的意见.
RAMAN测量象是大多数是半导体的管子.
电学测量没有说服力. FET的电极距离太长. 测的是网络的性能. 以前BAO (STAN
FORD)的SCIENCE文章测的也是碳管网络的性能.
最有说服力的是测单个碳管的ON/OFF 比例; 或者多个碳管, 每根碳管连两根
电极.
d**********x
发帖数: 4083
36
来自主题: JobHunting版 - 材料方向的PhD求推荐工作
我还依稀记得两件事情
一件是我去实习的实验室,一师兄把材料上的一个坑说成是特殊晶体结构
另一件是纳米碳管火了半天,大家发现很多所谓纳米碳管的电学特性并不是碳管本身的
,而是实验方法完全错误导致的
后来我想了想,材料还是滚球吧
c****t
发帖数: 18
37
来自主题: Love版 - 【原创】 双燕记 (2)
故事从谁说起呢?
德明一定说,别讲我啊,给点面儿啊!
媳妇铁定说,侬小心地,刚不好就叫侬切苦头!{切苦头,上海话,吃苦头的意思}
碳管立马要嚷嚷,大哥,给点面子成不!
行,没开成书场呢先砸了!面子都叫几位给揭去了。
想来想去,就从最漂亮的说起吧......
孙小美是个大美女,这个学校的国人圈里有点名的,据说她刚来这个校园时候,大把慕
名的光光们惦记她的太多以至于她老板琢磨要让她转系,当然了,就是据说的,也是没
根据的事。
所有描述她美貌的故事有太多,传闻,轶事,小道消息,八卦新闻,反正她的话题真的
说起来,恐怕说三天三夜也说不完。不过,当初别人说什么我听什么,别人怎么说
我就怎么听,所以有关孙小美的故事,我讲说起来可能是最没顾忌的。对啊,您琢磨啊
开始那点事都是八卦的,反正大家呆着没劲就传呗,是不是这个理?
第一次听到孙小美的大名是碳管说的。
那天,碳管来找我一起吃午饭,说起最近的校园里八卦新闻,就提到了一个女生。
这女孩子长得太漂亮了!漂亮地都能让人撞墙!
我一笑,你丫就吹吧,八百年才能碰见一个漂亮的!
你这仁这么说就没劲了,咋是吹呢,我可是亲眼瞅见的,那天那谁谁,刚裘个新车开开
c****t
发帖数: 18
38
来自主题: Love版 - 【原创】 双燕记 (3)
尴尬的时刻是难受的,我不喜欢这样难堪地面对一个美丽的姑娘。
我装作一副没有发生任何事,和她擦肩而过,我知道她在看我,可我不敢回看了一眼,
好象做了坏事一样匆匆逃离了。
我搬东西下楼的时候,脑海里还是闪现出那幅画的情景,纯洁如水的少女。孙小美地出
现好比真实的丽人从画中走出,站于你的跟前,我的心立刻被撞个人仰马翻了!思绪有
点散乱了...
慧心纨质,淡秀天然...
我这样搬着东西当然是三心二意的,因此一下楼就撞上碳管。他和小彤正要上楼,他一
把拖住我肩上摇摇欲坠的箱子,问道,
重吧,我来帮你。
不重。
这时候,楼上传来孙小美的声音,
小夏,你上来帮我一把。
碳管接口道,师姐,我来吧。
孙小美:你帮小彤吧,地下室还有她的宝贝呢。呵呵...
小夏需要你干活了!要不咱们的约定取消了!
碳管有点瞪大眼睛看着我,他大概在想我和这个A大第一美女的约定是约会还是别的什
么。
我赶紧卸了箱子,一溜儿小跑上楼,心里嘀咕着,姑奶奶,你小点声,我的那点好名声
被你可糟践了。
再上楼时候,她已经重新用布包起那幅画,轻轻搂起它,显得是那样的温柔。她扭头看
看我,脸上现出一丝淘气的表情,然后,把那幅画推给我,
你帮
c****t
发帖数: 18
39
来自主题: Love版 - 【原创】 双燕记 (3)
这家伙我总讽刺他,要不就是推着个煎饼馃子摊到处找饭局,要不就是等人家摆上了席
,丫冷不丁窜出来坐上主座。反正312开会餐绝对少不了这位爷。每每地吃个油光,然
后一抹嘴连说我仗义,顿顿让他在A大有回家的感觉。
嘿嘿,我还能说什么啊,只能和他干一杯,再骂他脸皮厚。
厚贵厚,吃照吃。
“好嘛,尼介开大席嘛。哎,介我可得说说尼...
烧介么好的菜咋不叫我呢?”
“叫你?您老大不自个就到了!”
“介叫嘛话,今儿我家里菜盐搁多了,齁死了。所以跑尼介来啦。要不说我命好嘛。”
“又搁多了?!我说您放盐就不能少放点,敢情您海边长大的,盐不要钱是吧?!”
“呵呵,尼也知道我不怎么会烧菜。”
看到他憨憨一笑,我这点气也没了,其实能怪他死皮赖脸地跑这里蹭饭?他就不是这样
的人,绝对不是。他是真的不会做饭。连煎个荷包蛋还是我教的,来这个校园,他一个
星期天天的面包香肠方便面,结果造就他后来在这里吃客里边的几个纪录。照碳管的话
说,他那样就是八辈子没吃饱饭的鬼,连盘子都能稍下去。没错,碳管说的一点不夸张
,我还得加一句,这家伙进312绝对可比当年鬼子进村,我和碳管只有苦笑的份。
有时候,我就问他,“我每周这么好鱼
r******j
发帖数: 780
40
来自主题: Chemistry版 - 帮忙推荐个TEM公司
自然是 FEI的 titan, 配20kv mode, 然后还有cs corrector, 加上 High-angle
annular dark-field,从一百万起算。
为什么要这些,慢慢给你算:
你要看碳管,至少要能看见缺陷吧,否则一般只是看厚度什么的有什么意义?这个现在
只有titan +cs correction才能有原子级别的解析度。
碳管/graphene,严格来说不是晶体,所以如果你要看单层graphene,一定要用High-
angle annular dark-field 才能看见原子排布,缺陷,位错什么的
碳材料又是很 beam sensitive的,所以平常200kvmode太强了,所以至少还要再配一个
20kv mode的
最后,如果你们想发science nature,至少还要搞insitu的成像,所以还要讨论一下要
不要加加热器,通气体…………然后最重要的还是要配备一个专业搞电镜的。
当然如果你们只想看看碳管直径,最多是数数有几层,所谓graphene至少有10层20层,
那么随便那家,越便宜越好。国产的据说都有了。
C********g
发帖数: 9656
41
来自主题: Education版 - “你是多少分考进来的?”
http://blog.creaders.net/LSYX/user_blog_diary.php?did=89180
“你是多少分考进来的?”

2011-07-15 10:17:04
蓝山烟霞
旅美画家陈丹青曾经应聘到清华美术学院任教数年,后因故离开,常对媒体说起清华,
语多批评。
有一件事本人印象很深刻。陈丹青说,美院学生在清华常遭歧视,有美院学生到学校公
共浴室去洗澡,被工科学生赶了出来。工科学生还貌似理直气壮地质问:“你是多少分
考进来的?”
本人无意在此评论谁对谁错,因为显而易见,工科学生这样做是错误的。只要是清华学
生,就有平等的权利使用学校的公共设施。
本人只是想说,工科学生问:“你是多少分考进来的?”其实提出了一个很重大的问题
,就是“中国的高等教育向何处去?”的问题。
前些年在“创办世界一流大学”的潮流中,中国高校掀起了合并风和改名风,几个大学
合并成一个超大型大学,所有“学院”都改名为“大学”。似乎“世界一流大学”就意
味着“拥有数万学生研究生,综合性,超大规模”,这种看表象不看实质的做法真的非
常可笑!
更为可笑的是直接“东施效颦”:“清华”这个名字响亮,... 阅读全帖
l******u
发帖数: 2314
42
来自主题: NanoST版 - 豆腐文摘:09/10/07
这几个希腊人根本就懒得讨论机理 - 连一句垃圾都没说 - 直接就“请参考碳管文献”。
***在碳管化学的报导中,据说***
这是由C-60化学来的:C-60有很牛X的受电子能力,living anionic polymer活的那头是
一对电子,所以...
我认为,碳管肯定是有受电子能力,但是和C-60是不是一个机理就很难说了。
l******u
发帖数: 2314
43
来自主题: NanoST版 - 碳纳米管化学纪事(七)
【按:作者本人的研究经历从时间上基本上从第(六)部分切入,即使尽量客观,但未
免主观性会比前五章大大提高 -(六)引起各位的有趣争议便是明证。今后章节主观性
会更甚之,所以还请列位看官们各自心里有数,发现不恰当之处,砖头大可随便砸将来
。上次的争论搁置一旁,为简便起见,除非特殊情况或另有所指,我下面描述功能化的
碳管溶液/悬浮液/分散体系时,将统统用“溶液”一词表示。】
(七)战斗 part 2 - 疑虑
早期碳管化学(主要指端基/缺陷羧基功能化) - 特别是溶剂化(solubilization)化学
遇到最严重的怀疑其实并非是“溶液”还是“悬浮液”还是“分散体系”的争论,而来
自这透明带颜色的溶液本身 - 这里面的溶质到底是什么?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问题?听我细细道来。
在制造方法仍远未成熟的当年,从炉子里掏出来的单壁碳管粗产物本身十分垃圾,长短
不齐和大小不均倒是其次 - 这纳米管自己永远的问题后面再说 - 最讨厌的是粗产物里
总是有无定形碳和通常包含着金属的碳粒(或者叫碳葱,碳纳米颗粒...)。对于多壁
管,在CVD法还未普及时,刚开始时用做功能化的起始物则主要是从电弧法而来 -
R****i
发帖数: 2387
44
来自主题: NanoST版 - 豆腐文摘: 09/17/07
我最近也看了一些这样的文献,
好像都得用表面活性剂才能显颜色?
为什么我的碳管可以分散在酒精里?(静置一段时间,差不多5-6小时后会明显沉淀)
不同溶剂对发光谱和荧光谱的影响大么?
目前从Raman结果和碳管的颜色考虑,只有(4,3)碳管符合,
那么这种表征方法是否科学可靠呢?
可能问了些比较土的问题,请牛人解答一下?
R****i
发帖数: 2387
45
碳管不完全是SP2杂化。
SP2杂化是平面内的,碳管的石墨面有弯曲,
所以电子轨道不是完美的SP2杂化,而是SP2.x,
即使是无缺陷的碳管,电子轨道也会有SP3成分,
几年前某篇综述里提到了这个问题,我恰好看到过。
C****t
发帖数: 3813
46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中国古代鞋子真不分左右脚啊
这草鞋, 看这好象,鞋带是纳米碳管作的。难道3300年前, 都生产了纳米碳管?
O**8
发帖数: 541
47
这是骗子要发疯的节奏
想起当年的纳米碳管。这帮骗子,碳管骗不下去,骗石墨烯
s*******i
发帖数: 12823
48
来自主题: Fishing版 - “ 烧”器材上瘾了!
线的话,理论上可以用碳管编织线
就是好像还拉不了那么长的碳管

了。
a*a
发帖数: 1295
49
【 以下文字转载自 ChinaNews 讨论区 】
【 原文由 ncri 所发表 】
http://www.sina.com.cn 2000年1月7日 07:41 新华通讯社
新华社北京1月6日电:(记者李斌)钱学森、吴阶平、周光
召、朱光亚、路甬祥等524名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
参加投票评选的1999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和世界十大科技进展今
天在北京揭晓。评选结果如下(按得票多少排序):
1999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分别是:
一、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一艘试验飞船飞行成功。我国自行
研制的“神舟”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新型长征运载火
箭发射升空,完成空间飞行试验之后,在内蒙古中部地区成功着
陆,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技术有了新的重大突破。
二、储氢纳米碳管研究获重大进展。中科院金属所成会明博
士的研究小组采用与众不同的等离子体氢电弧法半连续大量制
备出了纯度较高、平均直径为1.85纳米的单壁纳米碳管,经适当
后处理,可在室温下把较多的氢储存起来,从而解决了这一世
界性需求的难题,被认为是迄今为止该领域最令人信服的结果。
三、我国科学家发现青藏高原上空存在“臭氧低谷”。这是
继198
q******n
发帖数: 8
50
招聘单位:中山大学理工学院、“千人计划”教授汤子康团队
简介:汤子康教授是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教育部第七批特聘“长江学者计划”
讲座教授。2009年入选为中组部首批“千人计划”教授,现就任中山大学理工学院。汤
教授首次在纳米结构氧化锌半导体薄膜中观测到了室温紫外激光发射现象,该工作发表
后(Appl. Phys. Lett. 1998, 72, 3270)至今被引用超过1050 次;制备成功直径只
有0.4 纳米(Nature 2000, 408, 50)乃至0.3 纳米(Phys. Rev. Lett. 2008, 101,
047402)、世界上最细小的单壁纳米碳管,并发现这些极细单壁纳米碳管呈现出异乎寻
常的一维超导现象(Science 2001, 292, 2462; PNAS 2009, 106, 7299),以及奇特
的光学特性(Phys. Rev. Lett. 2004, 93, 017402)。汤教授获得了2003 年度国家自
然科学二等奖, 2007年荣获香港裘槎基金會杰出科研成就奖。目前汤教授在中山大学
的团队获“千人计划”启动经费、97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