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碳管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
L*****r
发帖数: 56
1
来自主题: NanoST版 - 一个关于纳米科技的安全问题
有很多关于碳管的毒性实验了已经
m******u
发帖数: 14
2
来自主题: NanoST版 - 碳纳米管化学纪事 (四)
被功能化以后碳管的电学性质真的没有变化吗?
R****i
发帖数: 2387
3
来自主题: NanoST版 - Carbon nanotube guru, pls come in
我写了篇文章,把碳管做锂电的可能性已经基本否定掉了。
l******u
发帖数: 2314
4
来自主题: NanoST版 - 都只看贴不发帖
只有版三在默默地贴着。
再多一点元素啊,不是每个筒子都鸟我这个碳管的。
厚积跑到哪里去了?前几次我发一下纪事他来两下历史,这回我都发了好几天了他也不
见动静。
x********8
发帖数: 167
5
来自主题: NanoST版 - 豆腐文摘:08/29/07
哈哈,你不是有空,而是一点没闲着。这样多好!
theta电位在胶体化学里面是很重要的概念,碳管也是借鉴了过来。硅酸盐所高濂教授
在这方面也做了大量的工作。
l******u
发帖数: 2314
6
来自主题: NanoST版 - 豆腐文摘:08/30/07
【今日选评】
Advanced Materials:
High-Performance, Flexible Hydrogen Sensors That Use Carbon Nanotubes
Decorated with Palladium Nanoparticles (p NA)
Y. Sun, H. H. Wang
Published Online: 29 Aug 2007 DOI: 10.1002/adma.200602975
Abstract References Full Text:PDF (Size: 391K)
【简评】
现在做什么都要flexible,主要是为了适应实际应用的要求。记得某些科幻电影里的
flexible display device?用的时候把屏幕一摊,不用的时候一卷往裤筒里一插,多
方便。Argonne的Yugang Sun博士和Hau Wang博士的这篇关于氢感应器的卖点正在于此。
传统的Hydrogen sensor(包括碳管做的)都在硬质材料上(比如SiO2);这里,所谓
的dry transfer printing技术(参见J. A. Rog
m******i
发帖数: 834
7
来自主题: NanoST版 - 纳米技术在模具上的应用
纳米粉体或粒子的制造是目前纳米技术最为成功的商业化应用,但事实上它并不是一个
突破性的发明,而是利用过去传统的微细加工技术,然后引入纳米概念,所创造出来的
新技术概念。若要提到突破性、前瞻性的创新发明,纳米零组件或纳米机械设备或许更
为贴切一些,在这一方面,科学家的早期的构想是,利用具有人工智能的纳米机器人,
以实现纳米产品自动化、量产化的目标,也就是利用纳米机器人,直接按照产品的形状
进行原子或分子排列,从而实现无模生产方式。然而以目前的技术来说,虽然用来操控
原子的装置,如STM或AFM已发明出来并成功的应用,但事实上它仍然是非常高难度的技
术,不但动作流程复杂,且成本极高,目前的技术水准仍只能用来堆积平面的图案。论
及纳米已发明出来并成功的应用,论及纳米3D对象甚或结构复杂的原子机器人,尚有一
段很长的路要走。

  既然以STM或纳米机器人来生产是不切实际的想法,那是否有其它方式可以达到
量产纳米产品的目标呢?最简单的方法即是采用纳米模具作为生产机具。

  纳米模具的定义纳米模具的定义有两种:

  1、精度及尺寸达到纳米级的模具,例如纳米碳管、纳米塑
m******i
发帖数: 834
8
致命放射性粒子变身微型核弹——将成抗癌新武器
【纳米科技世界快讯】新浪科技2007年8月28日讯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科学家们
25日晚上披露说,在美国宇航局帮助下研制的“微型核弹”有望用于摧毁癌细胞。
这种“魔术子弹”治疗法使用的是和杀死俄罗斯前叛逃特工亚历山大·利特维年科
一样的放射性微粒。美国科学家们表示,他们已经发现方法,让这种致命的阿尔法粒子
通过在显微镜下可见的碳管包住肿瘤,从而达到消除它们的目的。这种“微型核导弹”
有望用来输送核冲击,这种冲击波可以瞄准很小的单个肿瘤,甚至是单个癌细胞。
但专家们警告,这种方法非常危险,而且在用于治疗癌症之前还需要进行数年严格
的试验。它利用的是有放射性的阿尔法粒子,阿尔法粒子的大小是在传统的放射疗法中
用到的贝塔粒子的400倍。德克萨斯州休斯敦莱斯大学的朗·威尔森教授说:“额外增
加的质量增加了消灭癌细胞的破坏力。”
与数千贝塔粒子相比,一个阿尔法粒子就可以直接攻击并摧毁癌细胞。阿尔法放射
线移动缓慢,它能被一张薄纸阻挡,但在人体内有着强大的破坏力。去年11 月,俄罗
斯前叛逃特工利特维年科在接触到有放射性的化学元素钋-210后死亡
l******u
发帖数: 2314
9
来自主题: NanoST版 - 谁知道怎么根据极性分离CNT么
很可惜,碳管比大部分有机合成的反应混合物和大部分简单的高分子要复杂得多。对于
你的问题,到目前为止世界上可能没有一个人能够拍着胸脯说“我来搞定”。各种色谱
法,比如electrophoresis和size-exclusion chromatography大概能作出一些分离,但
是是不是分到你想要的方式很难说;即使是,能分到你想要的程度可能也够呛。
表征COOH的量倒是有现成的文章。请参见Haddon博士2001年在CPL的文章:
Hu H, Bhowmik P, Zhao B, et al."Determination of the acidic sites of
purified single-walled carbon nanotubes by acid-base titration" CHEMICAL
PHYSICS LETTERS 345 (1-2): 25-28 SEP 7 2001
[Times Cited: 82]
R****i
发帖数: 2387
10
来自主题: NanoST版 - 解读ACS Nano上的一篇文章
拜,我最近对于纳米碳管的光学性质也很感兴趣。
c*s
发帖数: 2145
11
来自主题: NanoST版 - 解读ACS Nano上的一篇文章
99年或更早看过kamat的关于CdS/TiO2复合体系的电子转移的文章,法在jpc上,概念清
晰,表述清楚,堪称经典
关于你那个碳管增加一倍,电子密度没有相应增加,是不是因为tio2中可用于转移的电
子树木已定,随着贪官的增多, 也就是quencher增多,转移到每个贪官上的电子束下
降了?
l******u
发帖数: 2314
12
来自主题: NanoST版 - 碳纳米管化学纪事(六)
绝大部分碳管“溶液”稍微浓一点就会有散射了;所以说到底还是愿不愿抛开这个印在
我们脑子里的几个概念。
g***y
发帖数: 4784
13
来自主题: NanoST版 - 碳纳米管化学纪事(六)
概念还是要清晰的
否则怎么交流?

绝大部分碳管“溶液”稍微浓一点就会有散射了;所以说到底还是愿不愿抛开这个印在
我们脑子里的几个概念。
x********8
发帖数: 167
14
来自主题: NanoST版 - 碳纳米管化学纪事(六)
我也赞成叫分散体系或者悬浮液什么的,碳管溶液?太扯了。
t****e
发帖数: 329
15
来自主题: NanoST版 - 碳纳米管化学纪事(六)
高分子的线链长度也可能很长 径向尺度也不大 都可以称为溶液阿
碳管只要不是团聚在一起成束 为啥就不能叫溶液呢
l******u
发帖数: 2314
16
来自主题: NanoST版 - 碳纳米管化学纪事(六)
呵呵,果然还是有不少同学坚持严谨,而反对“溶液”的提法。看来我说"book closed
",其实还早呢。
不过我还是那句话:退一步,海阔天空。Solution or suspension, who cares? 与其
在这个灰色区域上纠缠,不如把精力放在更有趣更现实的碳管化学的应用。我想,这正
是这个领域大部分人(包括我自己在内)的心态。
l******u
发帖数: 2314
17
来自主题: NanoST版 - 豆腐文摘:09/05/07
ACS Nano:
Supramolecular Chemistry on Water-Soluble Carbon Nanotubes for Drug Loading
and Delivery
Zhuang Liu, Xiaoming Sun, Nozomi Nakayama-Ratchford, and Hongjie Dai
August 2007 Vol. 1, Iss. 1
Web Release Date: 14-Aug-2007 pp. 50-56 DOI: 10.1021/nn700040t
Read: Abstract Full Text HTML Full Text PDF (1,225k) Supporting Info
【简评】
虽然这是我看的唯一一篇ACS Nano这个新杂志的文章(Kamat的文章只是读了xiaoyi2007
的解读),我不得不说,Dai博士给这个杂志做出了吓人的榜样。编辑们大概会很高兴,
因为这样一来没有两把刷子和足够工作量的文章是不会乱投过来的。
文章讲述用水溶性(已经PEGylated)的碳管表面非共价地沾上DOX - 一种著名的抗癌
x********8
发帖数: 167
18
原文发于科学网博客: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6955
上次聊到KAMAT教授得一篇妙文,妙就妙在他能把基本的物理化学概念解释的非常清楚
,所用的测试手段也是几个常用的方法,完全没有扯到自旋加速器上去。毛泽东老人家
用几十年的战斗经验告诉我们,要战略上轻视敌人,战术上要重视敌人。这对于我们读
文献也很有启发,看来这些牛组的文章也没有什么不得了啊,不妨一一学过来。一个组
大概看家本领也就那么几套,这不又看见KAMAT在Advanced Materials上灌水了:
Anchoring ZnO Particles on Functionalized Single Wall Carbon Nanotubes.
Excited State Interactions and Charge Collection (p NA)
F. Vietmeyer, B. Seger, P. V. Kamat
Published Online: 29 Aug 2007
DOI: 10.1002/adma.200602773
逼得我又不妨
x********8
发帖数: 167
19
呵呵,等着人来更正这个远红外的错误呢,LAODOUFU,算你眼尖!
charge transfer是应为为电荷转移比较恰当,电子物理概念上为自由电子。
l******u
发帖数: 2314
20
来自主题: NanoST版 - 豆腐文摘:09/10/07
我其实也不是太清楚。印象中做大原子或者分子的encapsulation比碳管更有效,因为
碳角的端更容易打开,也更容易被观察(因为总是长成一簇,细端-就是角-总是朝外)。
l******u
发帖数: 2314
21
来自主题: NanoST版 - 单壁碳纳米管的手性分离
顶!
关于碳管的手性分离,我今后在我的纪事里会8一8,不过因为是最近才出现的东西,所
以要过一阵子了,hoho。

carbon-
x********8
发帖数: 167
22
来自主题: NanoST版 - 农民实验员来请教请教问题
喇曼好像应该没有问题,用强功率激光,还有要注意激发波长。
XRD需要吗?现在很少看见碳管文章还用XRD,用能谱打打就行了。
R****i
发帖数: 2387
23
来自主题: NanoST版 - 农民实验员来请教请教问题
XRD想打打有没有催化剂峰。
Raman这里的东西真打不出来。。。
D,G peak比背底都弱,
想不出什么好办法把碳管集中一下。
R****i
发帖数: 2387
24
来自主题: NanoST版 - 农民实验员来请教请教问题
TEM下完全找不到催化剂的影子。
碳管端点都很干净。。。
可能作样品的时候就被超声震掉了。
l******u
发帖数: 2314
25
来自主题: NanoST版 - 碳纳米管化学纪事(七)
这碳管化学就是在糊涂中往前发展,很多事情其实到今天还在争论,比如前几天
Synthon推荐的那篇文章。不过从整体上看,我们从这乱七八糟中学会了也了解了很多
有意思的东西。
下一章我会讲到这糊涂账是怎么在我们自己心目中逐渐变得不是那么糊涂的,各位请耐
心再等几天。
l******u
发帖数: 2314
26
来自主题: NanoST版 - 豆腐文摘: 09/17/07
Nano Letters
Toward the Extraction of Single Species of Single-Walled Carbon Nanotubes
Using Fluorene-Based Polymers
Fuming Chen, Bo Wang, Yuan Chen, and Lain-Jong Li
Web Release Date: 15-Sep-2007; (Letter) DOI: 10.1021/nl071349o
Abstract Full: HTML / PDF (369K) Supporting Info
【简评】
按手性/电性分离单壁管是既是一个非常美妙的话题,也是一块非常难啃的骨头。这个
领域逐渐从三、四年前的混乱期逐渐走进了现在的理性期,实验结果能够引起的争论也
会因为现在的表征手法相对成熟和稳定而越来越少,虽然相当种类的分离方式的实验机
理依旧不甚明朗。和早期的碳管功能化化学一样,机理方面的模糊并不影响更多有用的
方法出现。只要分离效果好,实验过程明白,实际可行性(比如scale-up)有希望,那
么把机理暂时当成个黑箱也许并不是坏
R****i
发帖数: 2387
27
来自主题: NanoST版 - 豆腐文摘: 09/17/07
Raman激发波长是532,
本来长出来的碳管是蓝色的,就已经很诡异了。
看TEM,像是单壁boundle,
Raman峰信号太弱,GD peak都基本看不见,
RBM好像是在440,考虑到boundle的red shift,
似乎这个位置差不多,我不是很明白,
物理的推导看着头大。
f********e
发帖数: 40
28
来自主题: NanoST版 - 豆腐文摘: 09/17/07
是呀,我在毕业前听过zheng ming的报告,他是这样说的,现在可以单一手性的碳管用
他的方法可以做到相当纯。

Zheng
x********8
发帖数: 167
29
这是和老豆腐谈得同一篇文章。
单壁碳纳米管的研究在短短十来年时间里已经从手工作坊阶段到了精密加工阶段,里面
很多惊奇的特性也非常好的与理论计算相符合。理论先行,这确实是碳管研究的好传统
,现在GRAPHENE也继承了这个传统,PRL上面每期都会关于这个新科状元的研究。
前面聊过几篇关于单壁管手性选择性纯化的研究思路,这可是一个绝对的研究热点,国
内好像搞的人不是很多。这不NANO LETTERS最新出来的文章里面就有一篇最新报道,新
加坡的一个小组近80%的(7,5)单壁管,这是一个很让人惊讶的结果。我昨天看见老
豆腐在博客里面谈到这篇文章赶快读了一番,文章写得很简单,但是工作做的非常详细
,可以作为后继工作的经典样本。文章提到很多可以进一步发展的方向,如提高所使用
含芴(fluorene)分子或聚合物的水溶性问题,选择性的机理解释等等。这后一点确实
是一个很困惑的问题,作者也不清楚到底是含芴分子或聚合物上的芳香结构对单壁管管
径的选择吸附还是对其化学性质的选择。不过真要能提出一个有理有据的论点出来,估
计这篇文章也不会屈就NANO LETTERS了。这个工作6月份才投出,可以看出得到
l******u
发帖数: 2314
30
这方面的机理解释始终模棱两可。当然我不是搞计算的,发不得言。有兴趣的搞碳管化
学计算很久的北大的吕劲博士的团队最近在Small的一篇文章:
我8/28/07的豆腐文摘里有收录:
http://nanotofu.blogspot.com/2007/08/082807.html
Why Semiconducting Single-Walled Carbon Nanotubes are Separated from their
Metallic Counterparts (p NA)
Jing Lu, Lin Lai, Guangfu Luo, Jing Zhou, Rui Qin, Dan Wang, Lu Wang, Wai
Ning Mei, Guangping Li, Zhengxiang Gao, Shigeru Nagase, Yutaka Maeda,
Takeshi Akasaka, Dapeng Yu
Published Online: 20 Aug 2007 DOI: 10.1002/smll.200700127
Abstract References Full Text
x********8
发帖数: 167
31
来自主题: NanoST版 - 控制合成金属型单壁碳纳米管
读到化学所刘云圻教授和索尼公司做的一个工作,发表在最新一期的SMALL上。
Direct Enrichment of Metallic Single-Walled Carbon Nanotubes Induced by the
Different Molecular Composition of Monohydroxy Alcohol Homologues
Yu Wang, Yunqi Liu, Xianglong Li, Lingchao Cao, Dacheng Wei, Hongliang Zhang
, Dachuan Shi, Gui Yu, Hisashi Kajiura, Yongming Li
Small, 2007, 3, 1486
这张摘要图确实画的很诡异,有点迎奥运圣火的意思,呵呵。这个火就是OH激子,容易
把碳管给烧掉。作者考察了不同长度碳链的醇作为碳源,结果发现烷醇的碳氧比对产物
的金属型产虑有很大影响,乙醇金属型最少,戊醇最高,这个可以从喇曼和吸收中判断
出来。作者还使用了一个电烧蚀方法来定量推算金属型单壁管的量,很有意思的方法。
有句话我没看明白:
‘Ge
l******u
发帖数: 2314
32
来自主题: NanoST版 - 提问:CNT的两头到底是什么
呵呵,露馅啦。上面都是我的经验之谈,或者是吹的牛,千万别当文献。
粗读过不少,记得不少文献里画的碳管生长图;但因为几乎不在我的领域里面,实在也
不好推荐具体哪篇;所以老大你还是自己好好翻翻吧,hoho.
l******u
发帖数: 2314
33
来自主题: NanoST版 - 豆腐文摘:09/24/07
JACS
Photoluminescence Recovery from Single-Walled Carbon Nanotubes on Substrates
Liming Xie, Cui Liu, Jin Zhang, Yongyi Zhang, Liying Jiao, Lai Jiang,, Lun
Dai, and Zhongfan Liu
Web Release Date: 22-Sep-2007; (Communication) DOI: 10.1021/ja074927b
Abstract Full: HTML / PDF (149K) Supporting Info
【简评】
量子产率本就不高的碳管的能带荧光很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干扰而被淬灭,所以通常这
种荧光只能在单分散(基本上没有bundle)的“溶液”(用表面活性剂或者功能化分子
)里或者是物理悬浮(吊在两个支撑点之间)被观察到。同理,直接CVD到底物(
substrate)上的管子通常是看不到荧光的,而在这篇文章里,CVD到某底物上长出来的
很长的单壁管用一种高分子“粘贴-转移”技术("peel and t
f********e
发帖数: 40
34
来自主题: NanoST版 - 豆腐文摘:09/24/07
貌似不能这么算,而且633nm激光得到的195cm-1的碳管是金属性的,并没有荧光。

Substrates
l******u
发帖数: 2314
35
来自主题: NanoST版 - 豆腐文摘:09/24/07
我大致明白你说的意思了。
不过,Raman的G-band非常对称,不像是有金属管子的样子 - 那么195cm-1的那个强峰
就不应该是金属管吧?
你说有“不能在633nm激发的碳管信号”,很有意思。有Raman excitation forbidden
的SWNT直径吗?有没有文章专门说这个的?
x********8
发帖数: 167
36
不太了解,补补课
R****i
发帖数: 2387
37
我最近也在补课。
发现不同表征方法对我的样品表征出来的结果完全不吻合。
R****i
发帖数: 2387
38
这篇应该还不错,都是牛人。
我还没仔细看。
Structural (n,m) Determination of Isolated Single-Wall Carbon Nanotubes
by Resonant Raman Scattering
A. Jorio,1 R. Saito,5 J. H. Hafner,6 C. M. Lieber,6 M. Hunter,2 T. McClure,3
G. Dresselhaus,4 and M. S. Dresselhaus1,*
VOLUME 86, NUMBER 6 PHYSICAL REVIEW LETTERS
R****i
发帖数: 2387
39
crosssection HRTEM是啥?
今天和以前师兄讨论了结果,他叫我做做这个。
w********g
发帖数: 186
40
截面HRTEM
R****i
发帖数: 2387
41
就字面理解?
w********g
发帖数: 186
42
对啊
m******a
发帖数: 154
43
laodoufu用啥Raman
l******u
发帖数: 2314
44
我以前所在的组有Jobin-Yvon的T-64000,632/514nm激发;785nm用的是Renishaw的系
统。
m******a
发帖数: 154
45
我正在踅摸一个Raman
能用来看CNTs就可以了
有什么能推荐的?要性价比高一点
今天问一个JY HR800 居然要我15W
我倒 JY难道是黑店?
S*****n
发帖数: 6055
46
我们用的是JASCO
l******u
发帖数: 2314
47
我隐约记得哪个公司有个叫什么labline的系统,好像简单便宜。
Renishaw名声不错,应该有简单的microRaman卖吧(就像我用过的那个785激发的),
作general purpose肯定ok。
JY的其他部门都挺好,就这个Raman部门的销售和服务都是狗屎,比如说这个售后服务
的猪头居然在来training和安装的时候为了差旅费还是什么的跟我管仪器的师弟甚至我
以前的老板发飚。要不是全世界就他们做T-64000级别的谱仪,我老板搞不好就退货了
。反正打交道的时候做好心理准备。
的和Thermo-nicolet的都还行吧。
x********8
发帖数: 167
48
买一套测近红外的荧光仪买什么牌子的啊?
S*****n
发帖数: 6055
49
就买南洋那个好了。。。
R****i
发帖数: 2387
50
Shimadzu的东西不错么?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