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糜子
1 2 下页 末页 (共2页)
h****a
发帖数: 580
1
请问在亚特兰大哪家店有卖大黄米(或者大黄米粉)的?大黄米,又叫软黄米,软糜子
,糯性的,可用来做年糕或粘豆包的。
谢谢!
h****a
发帖数: 580
2
请问在哪家实体店或者网店能买到大黄米(或者大黄米粉)?大黄米,又叫软黄米,软
糜子,糯性的,可用来做年糕或粘豆包的。
谢谢!
i***s
发帖数: 39120
3
黄老汉现场制作黄馍馍
“绥德第一名,我做的黄馍馍最好吃!”在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第二集中,来自陕北的黄老汉中气十足,吆喝着当地名点黄馍馍。而从下个月开始,由他“监制”且取材当地的黄馍馍将在申城开卖,市民可以吃到正宗的陕北面食。昨天,黄老汉在接受采访时,揭秘“绥德第一名”的黄馍馍是如何制作出来的。
“100斤糜子石磨磨两三个小时,这样才好吃”
常年忙碌农活,肤色黝黑、身材矮小的黄老汉有着异常粗壮的双臂,揉起面来特别有劲。但说起他做的黄馍馍为什么这么好吃,秘诀可不止这一点。
把面和得软硬适中、口味微甜是黄老汉引以为傲的秘方,其中的关键就是原料配比。黄馍馍的主材是软硬黄米,当地又称为糜子、黍,和其他人家用机器磨粉不同,黄老汉至今坚持用石磨,说这样才能不损伤米香味儿。黄老汉说,“机器转得快,摩擦温度高,米香味儿早就散去了,特别影响口味。10份硬糜子和3份软糜子混在一起,然后用凉水浸泡一晚上,再洗两次把壳去干净,就能上石磨磨成粉了。我家的粉都是毛驴拉着石磨磨的, 100斤糜子要磨两三个小时,但这样才好吃。”软硬糜子的配比也是黄老汉家祖辈传下来的秘方。
磨好了糜子,黄老汉就要兑上温水和面,再把面... 阅读全帖
z*l
发帖数: 299
4
来自主题: Shaanxi版 - 我可不可以也报道?
这早上躺在床上,肚子开始叫了
软馍、油糕、黄黄馍,是黄陵众多小吃中具有独特风味的地方小吃。这三种小吃的起源
,远不可究,范围广及全县,取材均为黄陵本地产的软硬黄米,即软糜子和硬糜子。其
味道香甜可口,营养价值极高。旧时,每逢春节便成为黄陵人民馈赠亲友的上等礼品,
待客的美味佳肴。有一副春联这样写到:
蒸软馍炸油糕摊黄黄家家宴待天明
剪窗花薰版云贴对对户户辞旧迎新
时至今日,这三种地方小吃还成每年清明祭祀招待海内贵宾的美味佳肴。
软馍:主要原料为软糜子面粉或豆馅。它的制作过程是先碾、后发、再蒸,就是先
用碾子或磨面机将软糜子碾或磨成面粉,用细萝过筛,取出其中一份(约四分之一),
用开水烫成较硬的面团,放入笼或锅内蒸,约40分钟取出,与其余生面揉和成面团,装
入盆中,放在热炕或微火锅内发酵6—8小时,待面团有了浓烈的香味,尝有甜味,将发
酵好的面团揉成一个个空心窝头,再放入煮熟的豆馅包紧,底部用梨树叶衬(以免拿时
粘手),然后放入锅内用大火蒸40分钟左右即熟。蒸熟的软馍呈降黄色,质粘且软,味
道香甜可口。
油糕:主要原料为软糜子面粉和食用油。它的制作...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5
1929年陕西食人录
时间:1929年
地点:陕西全省
灾种:干旱
灾情:死25万人,出逃40万人,被卖妇女30万人,为20世纪世界十大灾害之一空前劫难
持续3年,陕西全省无县不旱;殷实之家,举室啼哭,中下各户,延颈待毙晋豫人贩蜂
涌而至,妇孺身价不及斗米的三分之一,《申报》惊呼:'救命!'
食人惨剧确有其事:两位老人的目击证言,令人毛骨悚然 狼的故事骇人听闻。老人说
:'收生哩,老天爷派狼来收生哩……!'
1929年的陕西大旱灾,是本世纪中国饥荒史上最惨烈的一场灾难。《西行漫记》一书的
作者、著名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先生,曾对这场灾难作过如下描述: '在那里,我看
到成千的儿童由于饥饿而奄奄待毙,这场饥荒最后夺去了500多万人的生命!那是我一
生中觉醒的转折点;我后来经历了许多战争、贫穷、暴力和革命,但这一直是最使我震
惊的经历,直到15年后我看到纳粹的焚尸炉和毒气室为止。'
天色大变
陕西省地处中国北部黄土高原,是中国干旱多灾的省份之一,历史上旱灾频仍。据陕西
省自然灾害资料记载,自公元前780年至1947年,全省共发生旱灾316次,其中大旱103
次,特大干旱42次,民间向有10... 阅读全帖
g******t
发帖数: 18158
6
延安特色美食
油糕又叫年糕、枣糕,是陕北最具代表性的地方风味小吃之一
延安美食
延安美食(10张)
,由黍科糜子、大枣精制而成,经植物油炸后,其味清香细腻、香甜可口。各宾馆饭店
均作为地方特色风味有售。当年中央红军胜利到达陕北,延安人民就是用油糕来款待红
军将士的。陕北民歌《山丹丹开花红艳艳》中对此就有生动的描述。油糕一般常见于逢
年过节或款待亲朋好友时,特别是婚庆筵席中。盛在碟中,每碟十片。
凉粉由纯天然绿豆、扁豆、洋芋或荞麦加工而成,清爽可口,酸辣香味具全,具有清热
解毒,消暑止渴之效。凉粉亦是陕北风味小吃之一,尤以子长县的绿豆凉粉和油凉粉为
著称。用绿豆粉面制作而成的叫“绿豆凉粉”,用扁豆粉面制作而成的叫“扁豆凉
羊杂碎
羊杂碎[36]
粉”,由洋芋淀粉制作而成的叫“洋芋凉粉”,由荞麦糁子制作而成的叫“荞面凉粉”
。凉粉中以绿豆凉粉为上乘,其色泽嫩绿鲜亮,一年四季皆可食用,盛夏时节最佳。有
冷热两种吃法,老少皆宜。
煎饼由精制荞麦糁加工而成,可与豆腐干、热豆腐、各种炒菜相配,食用方法多样,凉
爽味鲜,口感舒适,有减脂抗癌之功效,是一年四季均可食用的最佳食品。煎饼在食用
时最好是即... 阅读全帖
r****m
发帖数: 1264
7
来自主题: Talk版 - 小米稀饭
作者 老牙
时间 10:47:41 28-11-2000
主题 小米稀饭
上学时老师常用沉甸甸的谷穗来教化我们要谦虚,因结满实的谷穗是
弯腰低头的,而长了稗谷的谷穗则高扬着头。大概听得多了,我现在
就很谦虚。学生当年要下乡“帮秋”,帮农民收割庄稼,在田间就看
见过谷子,一小片,大概是种来改口味的,喏,粗大的谷穗,可直垂
地面。谷子去壳,就是小米,不常吃,因为是被目为杂粮的,即使现
在农村也不是很多。零星地喝过几回小米稀饭,有些糙,感觉不是很
好,直到吃了陕北的小米稀饭,观念才大为改变。
谷子就是稷。现在很多人不知道古代五谷杂粮和现在名称的对应,把
黍当作谷子,其实黍是糜子,有软硬两种,也就是古人说的黏与不黏
。黏糜子很好吃,去壳也是黄色,但色泽要淡,泛一些星月白光,现
在杂粮小吃里做糜子面油糕的就是这种,而硬糜子去壳俗称黄米,金
灿灿的黄色,陕北地瘠人穷,老乡多拿来焖米饭,以为主食。黄米饭
其实很难吃,粗糙无味,扎口,干噎,不知那些老乡何以能天天抱一
老碗,浇两勺炒白菜和萝卜,三百六十五天地吃下去。当初以为“黄
粱一梦”里的黄粱就是这黄米,后来才知道错了,乃是小米,古人把
谷之上等精良
k****i
发帖数: 1504
8
来自主题: BUAA版 - 内蒙古酸饭(zz)
2008-11-20 11:23:07 作者:吴晓伟 来源:《读者》(乡土人文版)2008.10
内蒙古西部地区流传着一首旋律优美的情歌,歌中唱道:“小妹妹住在黄河畔,一
爱就爱上搬船汉。想哥哥想成个糊涂蛋,一翻身抱住个酸米罐。想哥哥想得胳膊软,俺
等你来吃酸米饭。”歌中的“酸米罐”就是乡间盛放酸饭的发酵盛器,“酸米饭”则是
用发酵好的酸饭制作的“干饭”。
过去,农村家家炕上都放着发酵酸饭的罐子,一年四季都在制作酸饭。酸饭的制作
工艺看似简单,可一般人很难把它做好。做酸饭一般要用酸浆做引子,方可发酵酸饭。
酸浆的制作过程大致是:先把豆腐酸浆作为“酵料”放进酸罐中,然后把熬好的糜子汤
舀进罐子。如果没有“酵料”,就直接把糜子汤舀进酸罐中,放在热炕上发酵一两天的
时间,作为酸饭的“引子”。之后把淘洗干净的糜子倒进盛有“引子”的酸罐中,经过
一晚上的发酵,甜糜子就摇身一变成为风味独特的酸饭了。
作为内蒙古西部的地方美食,酸饭融进了人们的生活和情感。俗语说:“早上酸粥
中午糕,晚上焖饭上油炒。”“白天干黑夜稀,顿顿不忘浆酸米。”就是说,人们早上
吃酸粥,粥不稠不稀。吃时
u*****y
发帖数: 239
9
来自主题: Beijing版 - 北京大杂院的饭食
杂院的特色当然是杂。四面八方的人聚在一处。光说口味,就南甜北咸东辣西酸,各有所好。可杂院人都是过日子的高手。重点在“省”的宗旨一致。俭省引领口味。也圈定卫生标准:没干没净,吃了没病。饼烙糊了,面条煮烂了:“糊饼烂面不伤人”。至于营养,推崇小米:“小米粥”,养人!“要不坐月子都喝小米粥呢。”“一米度三关嘛”。美味最是剩面条:“面条热三遍,给肉都不换”。对付馋虫的办法是“要解馋,辣跟咸”。而无论咸淡都有理“咸中有味淡中香”。杂院的观点:“嗐,多么好的吃食,过了嗓子眼儿都一样!”“香香嘴,臭臭屁股。”
“省”,是两项。一要成本低,花销少,数量多。还得顺口儿。吃的做的都高兴。二要耐饥扛饿禁时候。灌一肚子豆汁,塞一大碗豆腐渣。钱省下了!撒泡长尿,放俩响屁,肚子一瘪,脑袋就耷拉,霜打了似的,蔫了。没了精气神儿。您还靠什麽挣钱?!
杂院,大都本地人少,外来户儿多。山东山西河北籍居多。河南人大批进京,是五十年代初了。大兴土木,建筑员工多河南籍。杂院人过的是京城环境下的农村日子。讲的可是京城的老理儿。老住户不欺生,热心肠,仁义厚道。新住户入乡随俗,按老住户的做派来,不出幺蛾子。老的风气,旧的规矩,一茬一... 阅读全帖
wh
发帖数: 141625
10
来自主题: Shanxi版 - 从吃炸油糕想到的。。。
多谢。炸油糕里面的馅儿是糖吗?我在网上找到一篇炸油糕的文章,说在《平凡的世界
》里提到过。还找了些图片。又找到说新疆回民也做炸油糕,不过看起来不太一样。我
都贴在下面:
http://www.52ms.org/recipe/11242010/29913.html
炸油糕&油糕的回忆
文章属于 : 川菜 by admin
……印象中,老家每一逢婚丧嫁娶,油糕是毕不成少的,以致于吃糕就是红白喜事的代
表名称的词。每一逢过事(红白喜事简称过事)时,伙房和庖厨是分开的,庖厨东要卖
力炒菜,伙房就是专门做油糕了。伙房头是很受人尊敬的,官位地方要在庖厨头之上。
成婚时,伙房的红包也比庖厨的多,新郎新娘拜天地时,要专程向伙房鞠几个躬的,感
激她们的辛苦劳作,还是恭恭敬敬的,管事人还得伴随,足见对她们的重视。炸油糕时
,香味能飘满全村,惹得人垂涎欲滴,小孩儿往往都被吸引到了伙房门口,但不敢进去
,有可能是有一种敬畏SL吧。刚炸出的油糕叫硌咂(那两个字我写不出来,只能取其音
了)糕,皮很脆的,大好吃,吃的人最多,象我这样喜欢吃粘性食物的时常吃四5个呢
。但由于不易克化,多数都不敢多吃的。炸出的油糕都放在... 阅读全帖
c***s
发帖数: 70028
11
4月25日晚,卧病在床的张世新(左)和老伴薛守纪在电视机前看《舌尖2》本报记者 杨虎元 摄
去年10月份的张世新老人 央视截图
随着《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的热播,吴堡县张家山镇高家塄村张世新老人做空心挂面的精湛技艺,给很多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带火了张家山手工挂面。近日,记者了解到,前不久被确诊为骨癌的张世新老人身体状况开始恶化,已有多日难进食。
左邻右舍
挤到老人家看《舌尖2》
4月25日晚上的吴堡县张家山镇高家塄村,显得十分静谧。而张世新老人的家中,儿女们正准备着晚饭,为了庆贺老人上《舌尖2》,张家特地炖了一锅肉、蒸了一大锅酸菜包子,还有小米汤和炒黑楞楞(陕北小吃)。
晚饭前,张世新的儿子张建伟从炕上把老人抱到外面的轮椅上,全家人围坐在院中合影留念。黝黑的脸庞,高高凸起的颧骨,让人很难相信这就是电视上正在做挂面的张世新,4月的高家塄村气温回暖,但是老人因身体原因,身上依然盖着厚厚的棉被,每次和村民说上几句话,老人都要歇上好一阵子。
晚上8时30分左右,张世新老人家中挤满了左邻右舍,所有人谈论的都是挂面的故事。当《舌尖2》第二个故事播出做挂面的场景时,满窑洞里听到的都是掌声。看着每个... 阅读全帖
s****e
发帖数: 98
12
时间:2011年6月17日
地点:陕西省富平县农民牛XX家
(我进村的时候,牛XX正在门口喂羊,赶紧洗了手,请我进家,泡茶。)
依娃:你好,打扰你了。
牛XX:不打搅,不打搅。
依:能不能先给我一个你的个人简历,就是你在哪儿出生的、啥家庭、受过什么教育、
干过那些活、家庭状况等?你随便说,慢慢说。
牛XX:咱是个农民,一辈子没给人说过简历,种地的人不需要啥简历。我就胡乱说说,
别笑话。我1950年出生在甘肃省天水地区秦安县王铺乡,那时候家庭成分是地主。在屋
里没上过学。1961年,因为为甘肃闹饥荒严重的很,没啥吃,父亲和几个姊妹都饿死了
,就跟上我妈我姐逃荒要饭流落到陕西来了。十一岁才开始上学,高中毕业,当过教师
、会计、小队长。包产到户后就一直种地到现在,差不多三十年了。现在屋里算是九口
人,我和婆娘,两个儿子两个媳妇,三个孙子。但儿子媳妇常年都在外面打工呢,屋里
就我和婆娘和孙子娃。
前些年,啥都是两只手做,下苦呢。这几年,农村机械化程度高,种和收都是用联合机
做哩,人不太受苦了。
依:我来找你,主要是向你打听六零年左右饥荒的情况。在咱农村,每个村子基本上都
是一个姓,都是几辈子自... 阅读全帖
Z**********g
发帖数: 14173
13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Mayingba (马英八:我弟弟要滚蛋鸟),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杨显惠:夹边沟右派的千种死法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Apr 13 12:07:39 2016, 美东)
http://hx.cnd.org/?p=123131
【夹边沟不是夹皮沟,夹皮沟在东北,在二人转和赵本山的小品里。夹边沟则在甘肃,
少有人知,1958年前后有数千名右派被发往夹边沟农场劳动改造。两三年期间,大半数
人仅剩一把骨头,埋在了农场外的荒野。作家杨显惠,1946年生于兰州,1965年上山下
乡,1988年入天津作协专职写作。他跟踪采访夹边沟幸存右派多年,并于2000开始在上
海文学杂志上开始连载,并结集出版,那些故事中的主角与身边的任何一个人都不一样
,他们有他们的故事,和他们面对命运和面对死亡的姿态。】
土窑便是右派们的住处。
1、冻
1960年冬,一天,他到猪圈去,想抠点猪食吃,倒在了猪圈旁边。那天下了一场大雪,
把他的尸体覆盖起来了,好几天都没有人发现他。于是人们传说他逃跑了,因为有人反
映他曾给哥哥写过信...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14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我们这样活下来
马全心和母亲、妹妹
受访者:马全心,女,71岁,甘肃省秦安县魏店镇人。
采访形式:微信视频
时间:2017年1月25日
采访时间:69分钟
我做大饥荒调研有多年,也采访了近三百人,以为自己已经知道得很多了。但是每当和
一位幸存者交谈的时候,总能听到很多生动的、悲惨的、从来没有听闻过的细节。比如
这位马全心老人,她是我的亲戚,是我外婆的妹妹的女儿,我母亲的表妹,我的表姨。
以前生活紧张,亲戚们也疏于来往,这些年随着老一辈的过世,下一辈寻找亲人来往起
来。我们这一代也知道了我们还有他们这些亲人。
表姨马全心比我母亲年纪小三岁,也七十出头了。她的母亲,也就是我的姨婆,我有见
过一面,那是七一年吧,她迈着小脚来陕西看望逃荒落户在陕的姊姊,也就是我的外婆
。她们说过什么话,我是一点都不记得了,但是记得她们俩姊妹长得极像。她们的最小
的妹妹刘环琴在大饥荒年月带领着两个孩子出门逃荒,从此“失踪”,也是我想极力想
询问和记录的。
因为是亲人,完全信任,马全心表姨在微信视频里滔滔不绝:“过去的事情,三天三夜
也说不完。”
依:姨,给我说一说你经历下的事情。
马:那说起来多得说不完。那时间我还小,那时候天... 阅读全帖
M******a
发帖数: 6723
15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杨显惠:夹边沟右派的千种死法
http://hx.cnd.org/?p=123131
【夹边沟不是夹皮沟,夹皮沟在东北,在二人转和赵本山的小品里。夹边沟则在甘肃,
少有人知,1958年前后有数千名右派被发往夹边沟农场劳动改造。两三年期间,大半数
人仅剩一把骨头,埋在了农场外的荒野。作家杨显惠,1946年生于兰州,1965年上山下
乡,1988年入天津作协专职写作。他跟踪采访夹边沟幸存右派多年,并于2000开始在上
海文学杂志上开始连载,并结集出版,那些故事中的主角与身边的任何一个人都不一样
,他们有他们的故事,和他们面对命运和面对死亡的姿态。】
土窑便是右派们的住处。
1、冻
1960年冬,一天,他到猪圈去,想抠点猪食吃,倒在了猪圈旁边。那天下了一场大雪,
把他的尸体覆盖起来了,好几天都没有人发现他。于是人们传说他逃跑了,因为有人反
映他曾给哥哥写过信,要钱。
到了春天,雪化了,尸体暴露出来,关于他逃跑的传说不攻自破。
他是右派,他叫傅作恭。在兰州读中学,金陵大学读农林系,毕业后在兰州搞农林试验
站,意图走科技救国的道路。解放后,任甘肃省农林厅工程师。他是傅作义的弟弟。
2、睡
这可能是所有右派最常见也最悄无声息最... 阅读全帖
s********e
发帖数: 4064
16
转自joke,你会几个?
这磁带我好象有。
四十首民歌联唱【1A】
01 采茶舞曲【浙江民歌调】李玲玉
溪水清清 溪水长
溪水两岸好呀么好风光
哥哥呀 你上畈下畈勤插秧
姐妹呀 东山西山采茶忙
插秧插得喜洋洋
采茶采得心花放
插得秧(来)匀又快呀
采得茶(来)满山香
你追我赶不怕累呀
敢与老天争春光
哎 争呀么争春光
·-·-·-·-·
左采茶(来)右采茶,
双手两面一齐下。
一手先(来)一手后,
好比(那)两只公鸡挣米 上又下。
·-·-·-·-·
两个茶篓两膀挂,
两手采茶要分家。
采了一回又一下,
头不晕(来)眼不花,
抖一抖(来)挎一挎,
年年丰收龙井茶啊。
02 回娘家【河北民歌】张彤
风吹着杨柳沙拉拉,
小河呀流水唰拉拉,
谁家的媳妇走呀走得忙,
原来她要回娘家.
·-·-·-·-·
身穿大红袄,
头戴一枝花,
姻脂和花粉往她脸上擦,
左手一只鸡,
右手一只鸭.
身上还背着一个胖娃娃.
依呀依得喂
·-·-·-·-·
(第二段重复)
03 编花篮【河南民歌】俞淑琴
编,编,编花篮,
编个花篮上南山,
南山开满红牡丹,
朵朵花儿开得艳,
银个丹丹嘿银牡丹,
银牡丹呐呐个一呀嗨... 阅读全帖
a*********3
发帖数: 660
17
来自主题: WaterWorld版 - 《舌尖上的中国》完整文案
《舌尖上的中国》精彩故事
《舌尖上的中国》是纪录频道推出的第一部高端美食类系列纪录片,从2011年3月开始
大规模拍摄,是国内第一次使用高清设备拍摄的大型美食类纪录片。共在国内拍摄60个
地点方,涵盖了包括港澳台在内的中国各个地域,它全方位展示博大精深的中华美食文
化。向观众,尤其是海外观众展示中国的日常饮食流变,千差万别的饮食习惯和独特的
味觉审美,以及上升到生存智慧层面的东方生活价值观,让观众从饮食文化的侧面认识
和理解传统和变化着的中国。
====================================
第一集《自然的馈赠》
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富戏剧性的自然景观,高原,山林,湖泊,海岸线。这种地理跨
度有助于物种的形成和保存,任何一个国家都没有这样多潜在的食物原材料。为了得到
这份自然的馈赠,人们采集,捡拾,挖掘,捕捞。穿越四季,本集将展现美味背后人和
自然的故事。
香格里拉,松树和栎树自然杂交林中,卓玛寻找着一种精灵般的食物——松茸。松
茸保鲜期只有短短的两天,商人们以最快的速度对松茸的进行精致的加工,这样一只松
茸24小时之后就会出现在东京的市场中。
... 阅读全帖
H******7
发帖数: 34403
18
这磁带我好象有。
四十首民歌联唱【1A】
01 采茶舞曲【浙江民歌调】李玲玉
溪水清清 溪水长
溪水两岸好呀么好风光
哥哥呀 你上畈下畈勤插秧
姐妹呀 东山西山采茶忙
插秧插得喜洋洋
采茶采得心花放
插得秧(来)匀又快呀
采得茶(来)满山香
你追我赶不怕累呀
敢与老天争春光
哎 争呀么争春光
·-·-·-·-·
左采茶(来)右采茶,
双手两面一齐下。
一手先(来)一手后,
好比(那)两只公鸡挣米 上又下。
·-·-·-·-·
两个茶篓两膀挂,
两手采茶要分家。
采了一回又一下,
头不晕(来)眼不花,
抖一抖(来)挎一挎,
年年丰收龙井茶啊。
02 回娘家【河北民歌】张彤
风吹着杨柳沙拉拉,
小河呀流水唰拉拉,
谁家的媳妇走呀走得忙,
原来她要回娘家.
·-·-·-·-·
身穿大红袄,
头戴一枝花,
姻脂和花粉往她脸上擦,
左手一只鸡,
右手一只鸭.
身上还背着一个胖娃娃.
依呀依得喂
·-·-·-·-·
(第二段重复)
03 编花篮【河南民歌】俞淑琴
编,编,编花篮,
编个花篮上南山,
南山开满红牡丹,
朵朵花儿开得艳,
银个丹丹嘿银牡丹,
银牡丹呐呐个一呀嗨,
·-·-·-·-·
摘... 阅读全帖
f**********n
发帖数: 3081
19
来自主题: Shanxi版 - 从吃炸油糕想到的。。。
大同的炸糕是黄米面做的,黄米和小米长得挺像,不过比小米颗粒大的多.大同人吃的
黄米是黍子去皮。
黄米本是北方一种粮食,是糜子或黍子去皮后的制成品,因其颜色发黄,因此统称为黄
米。
糜、黍在植株形态上区别较小,由糜子加工成的米没有糯性,陕北老百姓称其为“
黄米”或“糜
米”,由黍子加工成的米有糯性,陕北老百姓称其为“软米”。蒙古族喜欢食用的“炒
米”由糜米制作而
成,东北人喜欢吃的“年糕”是由软米制作而成。
糜、黍在植物分类学上是同一物种,国际统一的拉丁名是Panicum miliaceum。“
软米”和“硬米”之
分只是该物种进化产生的两个不同品种。
黄米的综合营养价值高于小麦和大米,特别是黄米对人体具有明显的保健功效,是
小麦、大米等无法
比拟的。糜或黍抗旱、耐贫瘠,产量较高,应该鼓励在北方大面积种植。
b*j
发帖数: 293
20
http://img.kanzhongguo.com/dat/media/21/2010/12/05/20101205130858281.jp
g
夹边沟,这个位于甘肃酒泉戈壁滩里的劳改农场,从1957年10月至1960年年底,关押了
甘肃省近3000名“右派”。天寒地冻间,一场罕见的大饥荒很快将这里变成了人间炼狱。短
短三年间,三千“右派”在吃尽能吃的和一切不能吃的之后,只剩下三四百人。
这是一个地名,也是一起政治事件,更是一段无法想象的“右派”苦难史。
夹边沟,这个位于甘肃酒泉戈壁滩里的劳改农场,从1957年10月至1960年年底,关押了
甘肃省近3000名“右派”。天寒地冻间,一场罕见的大饥荒很快将这里变成了人间炼狱。短
短三年间,三千“右派”在吃尽能吃的和一切不能吃的之后,只剩下三四百人。1960年11月,
中央派出调查组“纠正极左路线”,开展“抢救人命”工作。1961年1月,幸存者才得以陆续
遣返原籍。
在始于1957年的反右运动中,夹边沟既是集体创伤,亦是古拉格式极端处境的中国叙述
。但是,50年过去,由于可以想见的原因,夹边沟里发生过的一切,如同那些掩埋在荒
漠里的尸骨,... 阅读全帖
f****o
发帖数: 8105
21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oldMiscNews 俱乐部 】
发信人: fuxeto (富士德), 信区: WoldMiscNews
标 题: 在夹边沟饿死的三位留美归国科学家(图)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Apr 15 21:08:22 2015, 美东)
夹边沟幸存者
夹边沟位于甘肃省酒泉市三十里外,地处茫茫荒漠与戈壁之间,以沙土为主,地下水60
%含碱,气候是酷暑严寒,年降雨量极少,常常是八级大风。然而在大跃进的时代背景
影响之下,甘肃省要让这些被打为右派的知识分子们在这茫茫的戈壁滩上种出粮食,并
养活三千余人。右派分子们在这人间炼狱之中,受尽折磨、含冤而去,三年后三千人只
活下来了三百人。在当代中国,夹边沟可以说是大跃进和反右斗争中的一个里程碑,它
是右派们凄惨岁月的极端写照,我们应从这一历史悲剧中汲取教训并永远铭记于心。
1957年4月,成立于1954年3月的夹边沟农场改变为劳教农场。截至1959年11月,夹边沟
约有3100名“右派分子”被关押在这里,他们从事搬沙填海、挖排碱沟等高强度的体力
劳动,劳动任务没有完成除了要挨饿外,还会遭到辱骂和毒打,身体和精神遭... 阅读全帖
c***s
发帖数: 70028
22
陕北黄馍馍,用硬糜子去壳,经过多道工序,色泽金黄、细腻软甜
提起遭大幅加租一事,面馆老板李世林有点儿激动
昨日,有媒体报道称,曾在《舌尖上的中国》第二集主食专题为南派面食争得一席之地的老牌传统面馆、广州市内少数还坚持传统手制面条的竹园竹升面老铺,因业主突然加租逾一倍,将于本月18日结束营业。老板李世林表示将迁往它址经营。生活同样因此片而改变的还有绥德人黄国盛,他因做陕北黄馍馍的好手艺被邀请去京城做馍。
11日中午,新浪广东官方报料微博“粤事情报站”发布“街坊报料”称:“求证!曾在《舌尖上的中国》第二集面食专题为南派面食挣得一席之地的老牌传统面馆,广州市内少数还坚持传统手制面条的竹园竹升面老铺因业主突然加租一倍,将于本月十八日结束营业。这些店房东只收他们9000元的租金,但是因为纪录片一播,那些房东就收一万八。”
对此,有网友批评业主“急功近利”,也有网友呼吁有关机构应该为保护这些“老字号”出力。也有网友表示不理解:“把老铺逼走了,房东你让人过来吃房子吗?”
11日晚,记者从竹园竹升面店老板李世林处证实了此事,由于铺租遭大幅涨价,李世林已决定将老铺搬迁至200米外的另一店址。“钱可以赚回... 阅读全帖
o***s
发帖数: 42149
23
“真没想到,我一个老农民还能出书了。”68岁的秦秀英略带拘谨地站在上海书展的舞台上。她觉得这件事情挺不可思议的。在博客上,她这样介绍自己—“四零后,农民老太,喜做自然笔记。”
让她来到书展的是一本叫做《胡麻的天空》的书。
这本书的内容主要摘自她的博客。在那里,她发表了一篇篇图文并茂的博文,先在纸上作画,用相机拍下上传,然后配上几段短文。
在这些博文里,读者看到许多上了年头的乡村记忆—
村里闹了鸡瘟。秦秀英把自己从姐姐家要来的一公一母两只鸡圈在粮仓里,把口子赌住,一天给喂两次土霉素,不让它们接触外面的空气。过了两天,村里的鸡死光了,秦秀英把自己的鸡放出来,母鸡还下了17个蛋,引得大伙一阵惊奇。
这件事情让她引以为傲,她仔仔细细地把整个过程和场景重现出来。先用铅笔打好底,再用黑色水笔加深轮廓,最后用彩色铅笔上色,两只白鸡和一群金黄的小鸡仔跃然纸上。
她还曾经画下一把扎好的糜草笤帚。改革开放前,河套地区经常种糜子。除了用来做粮食,人们还割下糜穗,把籽打落,晒干以后扎成笤帚用来扫炕,软软的密密的,“比现在卖的刷子好用多了”。
秦秀英把这种从上世纪80年代就再没见过的作物还原到画纸上,标上“这是... 阅读全帖
t******t
发帖数: 15246
24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汉朝亩产多少斤粮食,来论论
这里面各种古籍记载单位制转换很多,必须要系统校准
http://wenku.baidu.com/view/2a068feb19e8b8f67c1cb985.html
我看这篇文章估计得不错。首先讨论的是粟米,按照现代的单位是大概120市斤每亩。
好田跟差田,相差很大,汉代没有准确数据,只能是估计。
请看下面文章,民国36年,福建粟米平均亩产是60.6公斤,差不太多。
“民国36年,全省种粟(小米)181000亩,总产11150吨;种黍(糜子)21000亩,总产1100
吨,合计全年种粟类作物20.2万亩,总产12250吨,平均亩产60.6公斤。”
c*****1
发帖数: 3240
25
☆─────────────────────────────────────☆
xlzero (Megatron) 于 (Sun Jan 8 14:36:37 2012, 美东) 提到:
《汉书·食货志》指出“今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岁收亩一石半,为粟百五十石,除
十一之税十五石,余百三十五石。食,人月一石半,五人终岁为粟九十石,余有四十五
石。石三十,为钱千三百五十,除社闾尝新、春秋之祠,用钱三百,余千五十。衣,人
率用钱三百,五人终岁用千五百,不足四百五十。不幸疾病死丧之费,及上赋敛,又未
与此。此农夫所以常困,有不劝耕之心,而令籴至于甚贵者也
=================
发信人: Herzog (singularity),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Re: 无知者无畏-1 汉代粮食产量和近代差不多?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Jan 8 14:29:57 2012, 美东)
看图吧。汉朝粮食亩产并不是你说的每亩40斤,而是238斤。
出处:《中国历代粮食亩产研究》第125页.
http://ishare.iask.sina.com.... 阅读全帖
r**********g
发帖数: 22734
26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感恩节福利包子
来个下里巴人的
二十里铺送过柳林铺迎,
分别十年又回家中。
树梢树枝树根根,
亲山亲水有亲人。
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
小米饭养活我长大。
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
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
手把手儿教会了我,
母亲打发我们过黄河。
革命的道路千万里,
天南海北想着你……
h*********n
发帖数: 11319
27
转自十五言
http://www.15yan.com/story/lfDh0XWn6il/
“礼”想国
周代贵族的自我修养
一个失落的黄金时代,一个一去不返的理想国,当你翻开有关两周时代的典籍时,
多半会发出这样的感叹。
周礼规范着宗法制社会中人们的行为举止,使“郁郁乎文哉”的气息弥散在当时华
夏大地的每一个角落,人与人之间一派脉脉温情,至少表面上如此。贵族士大夫们也因
此显得“文质彬彬”,举手投足都是一股诗礼风流。假如能穿越成这个时代的贵族,你
将有幸目睹一个“礼”想国。
礼仪,一举一动都要有
假如真的有幸穿越成先秦时期的某位士子、大夫、卿或诸侯,甚至周天子本人,你
最先要牢牢记住的是,有一样东西是你在这个时代的立身之本,那就是——礼。
这样说一点也不夸张。对周代贵族而言,所谓的“礼”绝不只是“见人要主动微笑
打招呼”、“多说请和谢谢”那样简单,它是一门学问,一种生活方式,甚至一套社会
秩序。
大约3000年前,周天子成为天下共主后,在各地分封了大小数百个诸侯国,诸侯们
要么是宗室子弟,要么彼此通婚,基本都沾亲带故。客观条件和自身实力的限制,使周
天子无法通过强制力,而只能靠着亲缘关... 阅读全帖
h******i
发帖数: 21077
28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jeff (bound),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伪满洲国的经济发展状况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Oct 18 19:12:37 2016, 美东)
满洲地区物产丰富,有广阔肥沃的可耕地,丰富的林业、渔业资源,煤矿、铁矿等多种
原材料储量丰富。自然资源匮乏的日本控制这一地区之后,为满足其战争经济的需要,
实行“日满一体”政策。满洲国成立后,成为当时亚洲乃至世界经济成长最快的国家之
一。1945年时,由于中国和日本都已基本被二战摧毁,偏安一方的满洲国其工业规模超
越日本跃居亚洲第一[22]。
农业
根据1936年满洲国国务院的资源调查报告,满洲地区可耕地面积为400万顷(4亿亩),
其中已耕地250万倾。森林面积为1700万顷。年产大豆250万吨,小麦200万吨,稻子70
万吨,小米100万吨,高粱800万吨,玉米500万吨,杂粮豆类(大豆除外)60万吨,棉
花30万吨,烟草16万吨。存栏牲畜包括马400万匹,牛300万头,羊3000万头,猪4000万
头。农产品分配采用食品配给制辅以棉织品特别配... 阅读全帖
k********k
发帖数: 5617
29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满语课首次进入吉林一中学课堂
http://bluesbeijing.i.sohu.com/blog/view/46159393.htm
探访最后的满语村
转发 评论(4)
2007-05-15 15:55
一直对人文地理的题材感兴趣.上个月去了趟齐齐哈尔,在富裕县一个叫三家子的小村落
,找到了最后会讲满语的最后三个老人.全国1000万满族人口,只有18个老人会说满语,精
通的只有3个上80岁的老太太.回来后,文章很快就写完,但是因为版面有限,文章一直拖
到今天才发.以下是文章链接
http://www.fawan.com/articleview/2007-5-15/article_view_100130.
http://www.fawan.com/articleview/2007-5-15/article_view_100131.
.略有删改.后面的全文是我的原稿.
(1)1000万满族只有18个老人会说满语
4月12日,齐齐哈尔市富裕县友谊乡三家子村。
吊瓶挂在衣橱的高处,针头扎进老人的枯手。简陋的居室中,82岁的陶兰老太太蜷缩在
土炕上输液,神情倦怠地望着门外的天空发呆。天色晴朗,几丝云彩零零碎碎地飘着。
陶... 阅读全帖
d******r
发帖数: 16947
30
西洋人把世界带到糜子地里了 lol
h*********n
发帖数: 11319
31
欧洲的“贵族文化”一直苟延残喘到现在
西周的那些繁琐礼数,和近代欧洲日本的仪式/习俗何其相似!
=====================================================
http://www.15yan.com/story/lfDh0XWn6il/
周礼规范着宗法制社会中人们的行为举止,使“郁郁乎文哉”的气息弥散在当时华
夏大地的每一个角落,人与人之间一派脉脉温情,至少表面上如此。贵族士大夫们也因
此显得“文质彬彬”,举手投足都是一股诗礼风流。假如能穿越成这个时代的贵族,你
将有幸目睹一个“礼”想国。
礼仪,一举一动都要有
假如真的有幸穿越成先秦时期的某位士子、大夫、卿或诸侯,甚至周天子本人,你
最先要牢牢记住的是,有一样东西是你在这个时代的立身之本,那就是——礼。
这样说一点也不夸张。对周代贵族而言,所谓的“礼”绝不只是“见人要主动微笑
打招呼”、“多说请和谢谢”那样简单,它是一门学问,一种生活方式,甚至一套社会
秩序。
大约3000年前,周天子成为天下共主后,在各地分封了大小数百个诸侯国,诸侯们
要么是宗室子弟,要么彼此通婚,基本都沾亲带故。客观条... 阅读全帖
o**********e
发帖数: 18403
32
【 以下文字转载自 History 讨论区 】
发信人: helloterran (hi you), 信区: History
标 题: “礼”想国 周代贵族的自我修养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Jul 13 14:07:47 2015, 美东)
转自十五言
http://www.15yan.com/story/lfDh0XWn6il/
“礼”想国
周代贵族的自我修养
一个失落的黄金时代,一个一去不返的理想国,当你翻开有关两周时代的典籍时,
多半会发出这样的感叹。
周礼规范着宗法制社会中人们的行为举止,使“郁郁乎文哉”的气息弥散在当时华
夏大地的每一个角落,人与人之间一派脉脉温情,至少表面上如此。贵族士大夫们也因
此显得“文质彬彬”,举手投足都是一股诗礼风流。假如能穿越成这个时代的贵族,你
将有幸目睹一个“礼”想国。
礼仪,一举一动都要有
假如真的有幸穿越成先秦时期的某位士子、大夫、卿或诸侯,甚至周天子本人,你
最先要牢牢记住的是,有一样东西是你在这个时代的立身之本,那就是——礼。
这样说一点也不夸张。对周代贵族而言,所谓的“礼”绝不只是“见人要主动微笑
打招呼”、“... 阅读全帖
b****a
发帖数: 793
33
新闻来源: 书摘 于 2015-08-25
西化有什么可怕
全盘西化是个不争的事实,但大家最爱争。我讲全盘西化,不是价值判断,而是事实判
断。不管好不好,爱不爱,这是大局已定的事情。你只要睁眼看一看,周围的一切,几
乎全是西方文化,哪怕是国产自己造。
我们中国人,特别自豪的一件事,就是历史上,我们特别能化人。古书上讲的“柔远能
迩”、“远人来服”、“归义”、“归化”,都是讲这类事。就连最不济的宋以来,汉
族两次被异族统治,我们还是把他们给化了。还有,抗战时,我们讲四大发明,国人称
为文化馈赠,很自豪。但结果怎么样?人家学了,却拿船坚炮利来还礼,我们又学他们。
可见,老师和学生是换着当。
中国人的心态很简单,我化别人,我爱听;别人化我,绝不行。近代中国,明明已经被
人化了,有人还在幻想,说蒙元怎么样,满清怎么样,那么大的块头儿,不也叫咱们汉
族给化了?多少年后,还会大翻盘。凤凰卫视,文化大观园,文怀沙说,王鲁湘,你的
唐装是满服,我穿和服,才是唐装,日本把中国灭了,没关系,结果是,中国多了个日
本族,第57个少数民族(这话,不仅中国人听了生气,日本人听了也生气)。
现在的日本,现在的美国... 阅读全帖
b********n
发帖数: 38600
34
北京的风味小吃历史悠久、品种繁多、用料讲究、制作精细,堪称有口皆碑。清代《都
门竹枝词》云:“三大钱儿卖好花,切糕鬼腿闹喳喳,清晨一碗甜浆粥,才吃茶汤又面
茶;凉果炸糕甜耳朵,吊炉烧饼艾窝窝,叉子火烧刚卖得,又听硬面叫饽饽;烧麦馄饨
列满盘,新添挂粉好汤圆……”这些小吃都在庙会或沿街集市上叫卖,人们无意中就会
碰到,老北京形象地称之为“碰头食”。
著名的北京小吃有:
·面食类:
艾窝窝、炸酱面、褡裢火烧、驴打滚、豌豆黄、烧麦 、麻豆腐、炒疙瘩等
·火锅类:
豆汁、炒肝、爆肚、卤煮火烧 等
·油煎类:
油条、炸糕、灌肠、焦圈 、姜汁排叉、糖耳朵等
·饮品类:
酸梅汤、莲子粥 等
去哪里吃正宗的北京小吃呢?
·东华门夜市
酸的甜的苦的辣的咸的,要什么就有什么!凉粉、扒糕、莲子粥、酸梅汤、红果酪
、杏仁豆腐、烤肉串、烤龙虾、烤鱿鱼、炸蚂蚱、炸蝎子、炸蚕蛹,又多又全又卫生。
从新东安市场到东华门大街灯火通明、热闹非凡。
·护国寺小吃店
从庙会中的“碰头食”传下来的北京小吃,经过改良得精细起来,没了过去的“个
儿大、经吃、一个就饱”的粗糙;墩儿饽饽、枣卷果都小巧可爱;姜汁排叉、糖耳朵可
谓是百般... 阅读全帖
n******g
发帖数: 17225
35
http://news.sohu.com/20160829/n466465141.shtml
震惊的杀人手段
根据公安通报,从1988年至2002年的时间里,高承勇在白银市作案9起。
白银坊间一度传闻,凶手专杀红衣女子,这让白银市区女性对红色衣服开始恐惧。
对于红色,高承勇最好的同学张建武始终没有印象。
“小的时候沉默寡言,长大了还是不爱说话,也没留意他对红色有过何种情结。”
不过,邻居高俊伟倒是想起了一件事。
“在高承勇的影集中,夹着一个女性穿红色衣服的照片,我问过他,他说是亲戚。
”后来,高俊伟也曾证实过,照片上的红衣女子确实是高承勇的亲戚。
“那时候问他的时候,他只是说很佩服照片上的这个女子,但是后来听说这个亲戚
婚姻很不顺,这对高承勇打击也很大。”高俊伟说,“到底是不是因为这个导致他专杀
穿红衣女子,很不好说。”
高俊伟的印象里,那时候高承勇经常出门,每次出去都是好几天。他人生中的第一
次出远门,就是高承勇带着他去了一趟靖远糜子滩,这是高承勇岳父的所在地。
“回来后给我发烟抽,还在晚饭后给大家讲述白银市区发生了什么样的杀人案,把
哪里割了等等。谁也想不到,他那么清楚。”
高永也... 阅读全帖
a****r
发帖数: 12375
36
起底“杀人恶魔高承勇 ” 曾向乡邻亲口讲述白银杀人案
西部商报 2016-08-28 23:25:47 阅读(37146) 评论(0)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举报
高承勇又一次出名了,在8月27日下午,他杀人消息在他家所在的榆中县青城古镇爆炸似的传开了。
他第一次在青城镇城河村里出名,是他的两个儿子先后考上了名牌大学。那一次,村里对他羡慕而又嫉妒。但他的这次出名带给村民们的则是意想不到的震惊。
本报首席记者 唐学仁
想不到的震惊
“想不到啊!曾经很乖很孝顺的孩子,怎么会是杀了那么多人。”80岁的老人高作仁是高承勇的堂叔,两家相距不远。
话不多,几乎不和人争吵,孝顺,这是村民们对高承勇最基本的印象。
已经高龄的高作仁记不清具体年份,但他影响深刻的是,高承勇的父亲去世前一直瘫痪了好几年,那时高承勇守在床前端屎端尿,每天给父亲擦洗全身。
高作仁还记得,有一次,父亲身上疼痛难忍,高承勇半夜骑自行车到距离青城镇30公里外的白银市去买药。
村民从高承勇在青城镇城河村的房子 前走过
曾经卖过刀具
高中毕业的高承勇最向往的大学是空... 阅读全帖
j**f
发帖数: 3137
37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伪满洲国的经济发展状况
满洲地区物产丰富,有广阔肥沃的可耕地,丰富的林业、渔业资源,煤矿、铁矿等多种
原材料储量丰富。自然资源匮乏的日本控制这一地区之后,为满足其战争经济的需要,
实行“日满一体”政策。满洲国成立后,成为当时亚洲乃至世界经济成长最快的国家之
一。1945年时,由于中国和日本都已基本被二战摧毁,偏安一方的满洲国其工业规模超
越日本跃居亚洲第一[22]。
农业
根据1936年满洲国国务院的资源调查报告,满洲地区可耕地面积为400万顷(4亿亩),
其中已耕地250万倾。森林面积为1700万顷。年产大豆250万吨,小麦200万吨,稻子70
万吨,小米100万吨,高粱800万吨,玉米500万吨,杂粮豆类(大豆除外)60万吨,棉
花30万吨,烟草16万吨。存栏牲畜包括马400万匹,牛300万头,羊3000万头,猪4000万
头。农产品分配采用食品配给制辅以棉织品特别配给制[23]。
满洲地区年产粮食约2000万吨左右,其中必须优先供应日军和满军的军事用粮、日本与
朝鲜移民的口粮以及对日出口。根据关东军的要求,满洲国每年要向日本提供1000万吨
以上的粮食,每年8月中旬开始征粮工作,11月底结束。除去来年的... 阅读全帖
c*********d
发帖数: 9770
38
2016-11-28 时史洞见
责任编辑:李彤
“当中国人习惯于每天扛着锄头下地干农活的时候,满洲人(东北人民)已经习惯每天
去工厂上班,然后领取工资了……”——张学良的日本顾问于1927年的日记
由于媒体的歪解宣传,政史学家的大汉中原思维,我们能理解绝大部分关内人对东北了
解的太少。今天特搜集些部分资料改变大家对东北的印象。
1、大部分内地人人认为东北的工业是新中国解放以后由中国建设的。
其实这是很大的误区,东北早在上世纪30年代就已经是东亚的繁华的工业地区,而且经
济也十分繁荣,后来的满洲国富强程度更是超过了日本本土,东北成为亚洲最繁华最富
强的“国家”。1945年时东北的GDP占中国的85%,而当时中国内地(包括上海、台湾)
仅仅占中国整体的15%。所以请不要再说是新中国建立的东北老工业基地,就连日本侵
占,苏联支援建设都是后来的事情,东北经济的繁荣和富裕规模雏形完全是有东北人自
己建立的,是东北王张作霖时代的民族工业兴起之时就开始的。
当时东北三省到处现代能源几乎均全面开发起来,造飞机、造船、造火车、人造石油、
开矿山、化工业、食品业、服装业、轻工业全面开始发展,兴修铁路、公路...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39
“沙漠土壤化”生态恢复技术:让茫茫沙海变千亩良田!
点击:919 作者:邓俐 来源:农民日报 发布时间:2017-11-08 11:15:56
本报记者邓俐
让沙漠开满鲜花、收获庄稼,这不是神话!这是重庆交通大学副校长、力学教授易志坚
“沙漠土壤化”生态恢复技术创造的奇迹。在半年多的时间里,这项技术让乌兰布和沙
漠“长”出数千亩郁郁葱葱的绿洲,绽放生命之花,为全球沙漠治理打开了新世界的大
门。
记者在乌兰布和万亩“沙漠土壤化”中试基地看到的景象令人惊喜。4000亩“沙改土”
里,高粱举着火把,糜子低下了头;西瓜、西红柿、茄子、葵花、土豆进入了收获季;
苜蓿、枸杞、麻子长势喜人,一丛丛狼尾草又密又高,一棵棵新疆杨绿得发亮……青蛙
在草地上蹦跳,蝴蝶在波斯菊花间飞舞,麻雀成群结队飞来飞去啄食它们的最爱,老鼠
则偷偷跑来地里打下了不少的洞……在一片专门进行节水试验的“荒漠生态恢复区”里
,沙蒿、骆驼篷、沙打旺、柠条等十多种旱生植物特别旺盛。很难想象,6个多月前,
这里只有漫漫黄沙,与周遭的茫茫沙漠没有两样。
“长”出这片神奇绿洲的乌兰布和沙漠,在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 阅读全帖
K**W
发帖数: 6346
40
梁家河 一个中国村庄的幸福与奋斗

2018年01月31日 16:34 央视
梁家河村地处陕北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土地贫瘠,水源缺乏。有史以来,这里的居民
靠天吃饭,小麦、土豆、糜子等耐旱作物的种植勉强维持生存。
从前“掏个坡坡,吃个窝窝”的黄土高原贫困村在最近40年里加速改变:通电、通
路、建水塔、退耕还林……村民们近年来还种苹果、办养殖合作社、建旅游公司,2017
年人均收入就超2万。点击视频,感受一个中国村庄的幸福与奋斗>>
S*******D
发帖数: 12188
41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绿卡算侨吗?战狼会来救吗
三位饿死的留美科学家
饿死的右派中有三位50年代留美归国的科学家,傅作恭、董坚毅和沈大文。这些爱国知
识份子,他们为了报效祖国而毅然放弃了国外优越的生活条件和发展机会,怀抱满腔热
情回国后,却被自己的同胞当成特务,被咒骂,被毒打,被虐待,这其中饱含了太多的
辛酸与委屈。
傅作恭,山西荣河安昌村人,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水利工程学博士。1952年应时任水利部
部长傅作义(傅作恭的二哥)的劝说回国从事中国的水利建设。傅作恭回国后到甘肃省从
事水利工作。
1957年受〝反右〞冲击,傅作恭被打成资产阶级知识份子、反动学术权威、极右份子,
开除公职,送到酒泉夹边沟农场〝劳动教养〞。傅作恭由于身体弱,完不成劳动任务,
有时连续几天扣饭。挖排硷沟时由于腿部长期泡于硷水中导致大面积溃烂。
1960年冬天,傅作恭因饥饿在场部的猪圈边找猪食吃时,倒下了,大雪盖住了他的身体
,几天后才被人发现。生前他曾经给哥哥傅作义写信求救,据说傅作义无法相信弟弟信
中的描述而没有邮寄钱物。
董坚毅,上海人,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博士。1952年回到上海,在惠民医院任泌尿科主
任。1955年支援大西北建设来到兰州,在甘肃省人民医院泌... 阅读全帖
n**d
发帖数: 9764
42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于成龙一品大员赴任不带老婆?
十四代后人于吉仁:尊祖遗风勤劳善良
在于成龙廉政文化园东边的不远一个山坡上,有一座不大的院落。推开蓝色的铁皮
大门,52岁的于吉仁正在院子里的阳台上晾晒刚刚打好的糜子。他皮肤黝黑,额头上趴
满皱纹,见记者到来,赶紧放下铁叉,与记者攀谈起来。
于吉仁说,来堡村共有1000多人口,村里有70多名于氏后人,大概是二三十户,于
氏人并不算多。于吉仁是于成龙第十四代后人,村里辈分高的应该是十三代的于演平。
“我爷爷叫于明才,活了91岁,于成龙的事情他清楚很多。到我们这一代没什么文化,
了解的就不多了,只知道于成龙是一个大清官,是我们村出去的。”于吉仁告诉记者,
于氏后人通过家谱传承,维系血脉。他们按照家谱里规定好的字往下排辈,最近几代的
字是:洪才演吉昌。于吉仁说:“爷爷于明才,父亲于演亮,我是第十四代,儿子十五
代,我给他起了名字叫于昌荣。可惜家谱现在已经不知道去了何处,之后就没有字了。”
在于吉仁家院子西侧,踞崖挖有三眼土窑洞。最靠里的一眼窑洞,非常深,足有十
米多。于吉仁说,窑已经好几辈子了,这里原本是油房,窑里放着一根长长的大梁,用
于榨油。后来不榨油,就用于居住。墙壁上挂着一张于吉仁的... 阅读全帖
n**d
发帖数: 9764
43
十四代后人于吉仁:尊祖遗风勤劳善良
在于成龙廉政文化园东边的不远一个山坡上,有一座不大的院落。推开蓝色的铁皮
大门,52岁的于吉仁正在院子里的阳台上晾晒刚刚打好的糜子。他皮肤黝黑,额头上趴
满皱纹,见记者到来,赶紧放下铁叉,与记者攀谈起来。
于吉仁说,来堡村共有1000多人口,村里有70多名于氏后人,大概是二三十户,于
氏人并不算多。于吉仁是于成龙第十四代后人,村里辈分高的应该是十三代的于演平。
“我爷爷叫于明才,活了91岁,于成龙的事情他清楚很多。到我们这一代没什么文化,
了解的就不多了,只知道于成龙是一个大清官,是我们村出去的。”于吉仁告诉记者,
于氏后人通过家谱传承,维系血脉。他们按照家谱里规定好的字往下排辈,最近几代的
字是:洪才演吉昌。于吉仁说:“爷爷于明才,父亲于演亮,我是第十四代,儿子十五
代,我给他起了名字叫于昌荣。可惜家谱现在已经不知道去了何处,之后就没有字了。”
在于吉仁家院子西侧,踞崖挖有三眼土窑洞。最靠里的一眼窑洞,非常深,足有十
米多。于吉仁说,窑已经好几辈子了,这里原本是油房,窑里放着一根长长的大梁,用
于榨油。后来不榨油,就用于居住。墙壁上挂着一张于吉仁的...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44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西安的美食
早餐:有人错以为:西安是不是一大早就吃泡馍啊?
油条包子胡辣汤油馍鸡蛋灌饼煎饼果子牛肉米线灌汤包浆面条鸭血粉丝汤豆浆小米糁汤
八宝粥卤鸡蛋油炸饼锅贴手抓饼油茶....应有尽有
先说主食:薄皮大馅灌汤包,焦焦脆脆油馍头,外酥里嫩牛肉饼,香辣爽口菜夹馍,西
安特色肉夹馍,大口吃肉笼笼肉夹馍。选好了主食,还少不了一碗热乎乎的稀的就着吃
肉丸胡辣汤。油茶麻花,杂肝汤,光是早餐吃个遍,也得十天半个月。
午餐:来西安不吃面食,相当于白来。臊子面,擀面皮,羊肉泡馍,豆花泡馍,
biangbiang面,油泼面,蒜沾面......
晚餐:到了晚上,依然不会让你的味蕾有放松的机会。醋粉,酸汤饺子,滋卷,或者吃
点甜食也是好的,山楂八宝粥,玫瑰镜糕,糜子凉糕,蜂蜜凉粽 ......
夜宵:没有夜宵的晚上是不完整的,烧烤、小龙虾...再配上一杯啤酒,简直完美。或
者来一碗粉汤羊血,葫芦头。还有粉蒸肉夹荷叶饼、甑糕、擀面皮、石子馍、糊汤、洋
芋擦擦、玉米面鱼鱼 ......
M******a
发帖数: 6723
45
黑夜颂词 黑夜颂词 微信号 heiyesongci
功能介绍
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
夹边沟位于甘肃省酒泉市三十里外,地处茫茫荒漠与戈壁之间,以沙土为主,地下水60
%含碱,气候是酷暑严寒,年降雨量极少,常常是八级大风。然而在大跃进的时代背景
影响之下,甘肃省要让这些被打为右派的知识分子们在这茫茫的戈壁滩上种出粮食,并
养活三千余人。右派分子们在这人间炼狱之中,受尽折磨、含冤而去,三年后三千人只
活下来了三百人。在当代中国,夹边沟可以说是大跃进和反右斗争中的一个里程碑,它
是右派们凄惨岁月的极端写照,我们应从这一历史悲剧中汲取教训并永远铭记于心。
1957年4月,成立于1954年3月的夹边沟农场改变为劳教农场。截至1959年11月,夹边沟
约有3100名“右派分子”被关押在这里,他们从事搬沙填海、挖排碱沟等高强度的体力
劳动,劳动任务没有完成除了要挨饿外,还会遭到辱骂和毒打,身体和精神遭受双重的
煎熬。1959年开始,中国境内发生大饥荒,粮食定量急剧减少,夹边沟的右派分子们每
天仅有半斤粮食,到最后为了活命,那些有知识有文化的体面人甚至吃老鼠、吃蜥蜴,
吃别人的呕吐物和排... 阅读全帖
D*****i
发帖数: 2068
46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黄台之瓜到底是是什么瓜啊
粮食瓜果蔬菜哪是中国原产 哪是外国传入?
(不完全统计)各种食材传入中国时间。
先秦
1.小麦:原产西亚,约4000年前传入。
2.大麦:同上。
3.高粱:原产非洲,西周时沿埃及→印度传入。一说宋元时期才传入。
4.皮燕麦:原产欧洲。裸燕麦(莜麦)原产中国。
5.藕:马王堆汉墓出土过一锅藕汤,然而藕是从南亚传入的.
6.萝卜:古称“莱菔”,《尔雅》名“芦萉”,现倾向于地中海沿岸起源说。
7.姜:倾向于原产东南亚说。传入时间不明,孔子有“不撤姜食”,《吕氏春秋·本味
》有“阳朴之姜”。

张骞出国一趟,带回来很多好吃的。
1.葡萄:张骞带回国
2.核桃:张骞带回国
3.石榴:张骞带回国
4.黄瓜:张骞带回国,原称胡瓜,南北朝时石勒改叫“黄瓜”(随着石勒解锁黄瓜新功
能,黄瓜历史进入黑暗时代)
5.蒜:张骞带回国
6.蚕豆:张骞带回国
7.水芹:张骞带回国
8.香菜:张骞带回国(或说唐朝始传入)
9.豌豆
10.芋头:原产东南亚
11.莳萝(小茴香):一说唐朝传入
12.胡椒
13.大葱:小葱是先秦由北方传入
三国两晋南北朝
1.茄子:由印度传入(最早以茄子为蔬菜记载见北魏《齐民要术》,... 阅读全帖
B******n
发帖数: 1920
47
再加几个
1,粟,又叫小米,谷子,起源于中国,在我国有着7--8千年的种植史。
2,大豆,在我国有5千多年的历史。原产地我国云贵高原一带。
3,糜子,是人类最早的栽培谷物之一,中国主要制米作物。
4,白菜,原产地我国南方,后传至北方。南方称其为黄芽菜。
5,龙眼,又叫桂圆,益智,广东福建最多。
6,梨,中国是梨属植物中心发源地之一。
7,橙子,是一种柑果,其种子在西汉古墓中出土。
8,韭菜,中国是其中心发源地之一。又叫壮阳草。
9,山药,原产山西平遥介休。又叫土薯,怀山药。
10,茭白,原产地中国及东南亚。作为蔬菜只有中国和越南。
11,冬瓜,原产地中国,是夏季餐桌上的常见食物。
12,枣,又叫红枣,大枣,有天然维生素丸的美誉。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五果之一。
13,杏,原产地中国,五果之一,世界各地都有栽植。
14,桃子,五果之一,商代桃核及出土文物印证古籍记载,确证桃树为我国起源地。
15,中国李,五果之一,传统水果之一。
16,榛子,山板栗,世界四大干果之一,中国原产榛子有9种7变种。
17,猕猴桃,出土果壳及诗经都可证实,19个国家200多位专家一致认定,中国湖北宜
昌市夷陵区雾渡... 阅读全帖
f****o
发帖数: 8105
48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oldMiscNews 俱乐部 】
发信人: fuxeto (富士德), 信区: WoldMiscNews
标 题: 在夹边沟饿死的三位留美归国科学家(图)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Apr 15 21:08:22 2015, 美东)
夹边沟幸存者
夹边沟位于甘肃省酒泉市三十里外,地处茫茫荒漠与戈壁之间,以沙土为主,地下水60
%含碱,气候是酷暑严寒,年降雨量极少,常常是八级大风。然而在大跃进的时代背景
影响之下,甘肃省要让这些被打为右派的知识分子们在这茫茫的戈壁滩上种出粮食,并
养活三千余人。右派分子们在这人间炼狱之中,受尽折磨、含冤而去,三年后三千人只
活下来了三百人。在当代中国,夹边沟可以说是大跃进和反右斗争中的一个里程碑,它
是右派们凄惨岁月的极端写照,我们应从这一历史悲剧中汲取教训并永远铭记于心。
1957年4月,成立于1954年3月的夹边沟农场改变为劳教农场。截至1959年11月,夹边沟
约有3100名“右派分子”被关押在这里,他们从事搬沙填海、挖排碱沟等高强度的体力
劳动,劳动任务没有完成除了要挨饿外,还会遭到辱骂和毒打,身体和精神遭... 阅读全帖
l*****k
发帖数: 5933
49
鲁菜里的经典——九转大肠
“九转大肠”是山东济南的传统名菜。在清光绪年间,济南九华林酒楼店主,把猪大肠
(直肠)经洗刷后,加香料用开水煮至硬酥,取出切段,加酱油、糖、香料等调味,首
先制成了香肥可口的“红烧大肠”,赢得顾客的欢迎,逐渐闻名于市。后来在制作方法
上又有所改进,即将洗净大肠入开水锅中煮熟后,先入油锅中炸,然后再加调料和香料
烹制,使“红烧大肠”的味道更为鲜美。许多著名人士在该店设宴时均备“红烧大肠”
一菜。一些文人雅士食后,感到此菜确实与众不同,别有滋味,为取悦店家喜“九”之
癖,并称赞厨师制作此菜像道家“九炼金丹”一样精工细作,便将其更名为“九转大肠
”。从此“九转大肠”一菜便驰名全省,成为山东最著名的菜肴之一。
鲁菜延伸的经典——赤峰对夹
对夹是内蒙古赤峰的一种特色食品。对夹源于一种“杈子烧饼”,其用一定比例的油水
和面,外用小米面或糜子面擦稣,并涂以酥油,食前火烤片刻既成,内夹熏肉,外焦里嫩
,味道极美。这种烧饼与普通芝麻烤饼除了在和面和制作工艺上有所不同外,还在于从
吊炉取出之后,再摆到一种铁制杈子上,回炉以微火重烤一遍,这样做成的烧饼,外脆
内软,别有风味。对夹内
s****e
发帖数: 2934
50
来自主题: Food版 - 小杂粮zz
小杂粮包括的作物有:高粱、谷子、荞麦(甜荞、苦荞)、燕麦、大麦、糜子、薏仁、
籽粒笕,以及菜豆、绿豆、小豆(即小红豆、赤豆)、蚕豆、豌豆、缸豆、小扁豆、黑
豆等。可以说除水稻、小麦、玉米、大豆和薯类五大作物外的粮豆作物均属小杂粮。小
杂粮营养丰富,在食物结构总具有重要地位。
1、小杂粮--保健食品。小杂粮营养价值高,还含有特殊营养素。例如荞麦、燕麦
蛋白质含量高,多种氨基酸配比合理,被誉为“美容、保健、防病”保健食品原料。绿
豆、小豆、豌豆、蚕豆、芸豆、黑豆等食用豆类蛋白质含量比禾谷类高1-2倍,其氨基
酸齐全,是理想的保健食品。国际农业营养和卫生组织认为,小杂粮是尚未被充分认识
和利用的有特殊价值的经济作物。中国中长期食物发展战略研究表明,在供给国人的粮
食中,小杂粮应占20%。
2、小杂粮--天然有机安全食品。人要靠天然食物调节自身,要尽量摄取自然态的
食物,多吃杂粮。小杂粮有独特的优势:种类多,生育期长,多种植与无污染源、工业
极不发达的地方,尤其是高海拔地区,空气清醒,环境干净,不用农药化肥,所以说小
杂粮是天然安全的食品。
3、小知识--粗细搭配有益健
1 2 下页 末页 (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