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青蒿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共10页)
d**e
发帖数: 2420
1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饶毅:中药的科学研究丰碑
◇◇新语丝(www.xys.org)(xys5.dxiong.com)(www.xinyusi.info)(xys2.dropin.org)
◇◇
中医药宝库中的青蒿
作者:老愚人
2011年度拉斯克奖的获奖名单揭晓,屠呦呦获得临床医学奖,获奖理由是
“因为发现青蒿素——一种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
的数百万人的生命。” 这件事与中医药有点关联,将引起中医界的极大地亢奋,
究竟与中医药有多大关联呢?首先要知道,屠呦呦是1955年北京医学院毕业,在
中医科学院任研究员。她用现代科学的方法,从一种被称为中药的植物----青蒿
中,提取出青蒿素——倍半萜内酯,是西药,已经完全不是中药了。其与中医药
存在的一丝关系于下:
晋。葛洪《肘后备急方》,治寒热诸疟方第十六项下,共有三十余方(丛
略),其中的一个 “青蒿一撮,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
明。李时珍《本草纲目》,青蒿项下,“主治:疥瘙恶疮,杀虱,治留热在
骨节间,明目,鬼气尸疰伏留,妇人血气,腹内满,及冷热久痢。秋冬用子,春
夏用苗,并捣汁服。亦暴干为末,小便入酒和服。补中益气,轻身补劳,驻颜色,
长毛发,令黑不老,... 阅读全帖
l****o
发帖数: 5435
2
诺贝尔奖青蒿素的发明毛泽东功不可没(转帖)
文章内容来自纽时文章摘编---转自华岳论坛 译者:满仓
当疟疾在北越军队中肆虐时,毛泽东命令中国科学家采取行动。
自从奎宁在几个世纪前被发现之后,中药青蒿素被广泛推崇为治疗热带疾病疟疾的最伟
大进步。
诺贝尔医学奖正在考虑把青蒿素的发现列为候选名单之一。每年,美国纳税人数百万美
元的钱都通过这种药物的方式流向非洲。
但是几乎没有人知道其背后真实的历史,这种药物的发现要感谢毛泽东,当越南人在热
带丛林中反抗美国人时,他挺身而出采取了行动。而它在中国默默无闻地存在了30年,
是因为中国与世隔绝的政策,和西方捐献者、医疗机构和制药公司对它漠不关心的态度。
现在,这段历史浮出了水面。科学界依然像往常一样,多名与此有关的人士拼命争夺这
项桂冠。9月份,纷争达到白热化程度,一名拉斯克奖——又称“美国的诺贝尔奖”—
—获奖者试图在数百位参与研制药物的中国科学家中选取一名。
毛的角色是显而易见的。
60年代,他收到了越南的求救信息:当地的疟疾似乎可以抵抗任何药物的疗效,军队士
大批死亡。他于是命令顶级科学家伸出援手。在接下来的14年里,来自60个军方和民用
... 阅读全帖
L****8
发帖数: 3938
3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先富档是个waif的档
发信人: grayCat (grayCat), 信区: Medicine
标 题: 青蒿素专利惜被老外抢
发信站: 水木社区 (Tue Oct 6 12:00:40 2015), 站内

2011年一篇《青蒿素发现始末》的文章介绍,青蒿素按说是中国的知识产权,应予保密
或是专利方面的保护。可惜那时人们不懂这些,而且1979年,一个曾在屠呦呦科研综合
小组里工作过一段时间的人,将有关青蒿素的材料连同部分原料,偷偷地拿到国外,泄
露给外国的同行。屠呦呦闻讯大吃一惊,他都拿走了什么?一查,发现连青蒿的一些种
子都被那人带了出去。

青蒿素的信息泄露到海外,某国一位长期从事抗疟王牌氯喹药研究的科学家闻讯非
常震惊。上世纪70年代末中国刚启国门,这位科学家便以参加某一学术活动的名义,专
程到北京,通过有关领导的安排拜见了屠呦呦。此人还是世界卫生组织的一位顾问,当
他在屠呦呦这里证实了这一事实后,他向世界卫生组织汇报中国发明了抗疟新药。

1980年12月5日,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马勒博士,写信给中国有关部门,“提议”
在中国举行一个会议,请中国医药学家向世卫组织指派的6名西方医药专家,介... 阅读全帖
Y****N
发帖数: 8694
4
【 以下文字转载自 Beijing 讨论区 】
发信人: notcold (不太冷), 信区: Beijing
标 题: 莫言、屠呦呦谁卑鄙谁高尚有比较才有鉴别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Oct 8 01:14:05 2015, 美东)
前几年迎合西方腐朽文化需要、靠出卖中华民族灵魂写低级下流作品《蛙》、让中华民族脸红脸热甚至无地自容而获“诺贝尔文学奖”的莫言相比,既无博士学位,也无留洋经历,更非两院院士(有人称之为“三无”),也没在中国国内科研体系得过什么著名的大奖的屠呦呦,从国内的“默默无闻”到成为万众瞩目的诺奖获得者,的确有着天壤之别。如何识别二者的天壤之别,伟人曾有云:有比较才有鉴别。经过比较和鉴别,人们不难看出,莫言的《蛙》获奖是对人类和文学的侮辱,屠呦呦用自己发明的“抗疟疾新药青蒿素”救人获奖是对人类和医学的拯救。
可以说,莫言得奖是人间罪大的卑鄙与悲哀。莫言的卑鄙与悲哀之作《蛙》,纯属是用欲望否定意志,用下半身否定上半身,用兽性否定人性,用意识流否定结构,用胡思乱想否定现实,用个人否定社会,用地主仔子的哀怨否定共产党和新中国。所以,才会被西方看中。三十年... 阅读全帖
h*********g
发帖数: 9102
5
莫言和屠呦呦两篇诺奖演讲反映出不同价值观
2015-12-11 去伪求真 察网
本周是“诺贝尔周”,将举办各领域的诺贝尔奖颁奖典礼,按照诺贝尔奖惯例,各领域
的获奖者在诺奖周均要举办一场主题演讲。
诺贝尔奖自1900年6月设立,1901年首次颁发至今,中国公民获得诺贝尔奖的仅有莫言
和屠呦呦两人。其中,莫言因其“魔幻现实主义作品融合了民间故事、历史和当代”而
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治疗疟疾的新疗法拯救了全球亿万人的
生命而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两位诺奖获得者都是土生出长的中国人,都
是新中国培养起来的知识分子,都是中国共产党党员,但从他们两人在诺委会举办的主
题演讲中却让世人明显感觉到了两种不同的人生观。
2015年12月7日下午1点(瑞典时间),应瑞典诺贝尔奖委员会邀请,中国首位诺贝尔生理
学或医学奖得主屠呦呦在瑞典卡罗琳医学院用中文发表题为《青蒿素——中医药给世界
的一份礼物》的主题演讲,讲述了青蒿素的科研成果及过程,并介绍了自己及科研团队
在青蒿素研制中的贡献和中国传统的中医药宝藏。
2012年12月7日下午5点半(瑞典时间),中国首位诺贝尔... 阅读全帖
f****o
发帖数: 8105
6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oldMiscNews 俱乐部 】
发信人: fuxeto (富士德), 信区: WoldMiscNews
标 题: 屠呦呦是如何被国际科学界发现的?(图)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Oct 6 16:50:57 2015, 美东)
中国首个诺贝尔医学奖“三无科学家”屠呦呦(网络图片)
在青蒿素已经在国内外治病救人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其发现者究竟是谁,一直是一个谜
。2007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的米勒及其同事开启了寻找青蒿素发现者的调查之旅,
而兼有科学史家眼光的饶毅等人也多次发文肯定了屠呦呦的关键作用。
许多人认为屠呦呦在近些年来接连获得国际国内奖项是“迟到的承认”。以历史资料和
南方周末记者的访谈来看,她的工作被国际科学界认可确实经历了漫长的过程。
从1960年代末开始,屠呦呦以“中医中药专业组”组长的身份加入到当时的国家抗疟“
523任务”。1972年,她领导的研究小组首次提取出了青蒿素。到了1975年,青蒿素的
化学结构在屠呦呦的参与下被确定。
然而,由于“523任务”的保密性质,在这整个过程中,屠呦呦没有任何研究论文发表
出来,外界对她... 阅读全帖
n*****d
发帖数: 303
7
前几年迎合西方腐朽文化需要、靠出卖中华民族灵魂写低级下流作品《蛙》、让中华民族脸红脸热甚至无地自容而获“诺贝尔文学奖”的莫言相比,既无博士学位,也无留洋经历,更非两院院士(有人称之为“三无”),也没在中国国内科研体系得过什么著名的大奖的屠呦呦,从国内的“默默无闻”到成为万众瞩目的诺奖获得者,的确有着天壤之别。如何识别二者的天壤之别,伟人曾有云:有比较才有鉴别。经过比较和鉴别,人们不难看出,莫言的《蛙》获奖是对人类和文学的侮辱,屠呦呦用自己发明的“抗疟疾新药青蒿素”救人获奖是对人类和医学的拯救。
可以说,莫言得奖是人间罪大的卑鄙与悲哀。莫言的卑鄙与悲哀之作《蛙》,纯属是用欲望否定意志,用下半身否定上半身,用兽性否定人性,用意识流否定结构,用胡思乱想否定现实,用个人否定社会,用地主仔子的哀怨否定共产党和新中国。所以,才会被西方看中。三十年文学流氓化、汉奸化的典型代表。
有良知的人一致认为,诺贝尔文学奖早已经成为西方利用中国人搞文化渗透的工具了。莫言得奖是否有很深的目的性呢?是否是一种阴谋呢?文学有民族性、也有阶级性、更有人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是非观。宣传什么、赞美什么、批评什么,这一切体现了... 阅读全帖
y****1
发帖数: 671
8
其实哪里都有这种争斗,也未必是中国人的劣根性。
可能随着中国的科研更加规范化,类似的争斗会少一点。
不过,此文对这件事写得很透。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60310&do=blog
屠呦呦见证中国文化人劣根性 精选
寻正
以诺贝奖与拉斯克奖得主Joseph L Goldstein(他在1985年获得这两项奖)为主席的24
名裁判决定授予中国屠呦呦教授以2011年的拉斯克临床医学奖。拉斯克奖跟诺贝尔奖一
样,可以多人分享,Goldstein就跟Michael Brown分享了拉斯克基础医学奖(Brown也
是他诺贝尔奖的伴当)。若论拉斯克临床医学奖,在1986年就由三人分享,1996年有四
人分享,最近的2009年也是三人分享。中国关于青蒿素的发现争议多多,累及屠呦呦没
有评上中国科学院院士,为什么拉斯克奖评奖委员会不考虑给多人颁奖,而只单授予屠
呦呦一人呢?
这一点来自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的米勒*路易斯在《细胞》杂志上专门撰文说得
清楚不过:
“没有文献,没有出版记录,到底谁才是发现青蒿素的主要贡献者呢... 阅读全帖
n**********u
发帖数: 77
9
方舟子:屠呦呦等人提取青蒿素靠人海战术 模式不可复制
被访人:方舟子
采访人:孔德继
凤凰网: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评奖标准如何?有什么样的倾向?
方舟子:这个奖是奖励生物医学方面的重大发现,生理学侧重于基础研究,医学侧重于
临床应用。大部分是奖给基础理论研究,少部分奖给临床应用。今年奖给两种药物——
阿维霉素和青蒿素——的发现者,就属于奖励临床应用。
凤凰网:您如何评价屠呦呦的科学贡献?
方舟子:疟疾是危及人类健康的主要传染病之一,发现能够治疗疟疾的一线用药是一项
重大成果。因此青蒿素的发现是中国药物研发史上最大的成就,在世界药物研发史上也
占有一席之地。屠呦呦在这个发现过程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是青蒿素的主要发现者之
一。她的贡献主要是发现用乙醚提取青蒿,对疟原虫的抑制率能达到100%;其次,是她
领导的研究小组最先分离、纯化出青蒿素。
凤凰网:屠教授科学贡献与传统的中医药知识有怎样的关系?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传统的
医药资源?
方舟子:青蒿素是在对数千种中草药进行筛查的基础上发现的,仅仅在这个意义上,它
和中医药有一点点关系,而实际上它的发现和中医药没有太大的关系。中医历来用的那
种青... 阅读全帖
M****o
发帖数: 4860
10
来自主题: Faculty版 - 方舟子这个家伙乱咬
http://news.sina.com.cn/c/nd/2015-10-05/doc-ifximeyw9530790.sht
方舟子:青蒿素和中药有多大关系
"即便黄花蒿被用来代替青蒿使用,里面的青蒿素也起不了作用,因为中医是把药物煎
成汤药来治疟疾的(最著名的是以青蒿、知母、桑叶、鳖甲、丹皮、花粉煎成的青蒿鳖
甲汤),而一旦加热到60摄氏度,青蒿素的结构就被破坏,失去了活性,杀不死虐原虫
了。"
屠呦呦10月8日发言:我有一个希望
http://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383008
"东晋时期,(也就是距今)一千多年前,有个《肘后备急方》(记载的)道理很简单
,就是青蒿一把,加水研磨一下,压出来的水喝下去。后来回想我们当时一般中药都是
用水煎一煎,就考虑到为什么这么来处理这个药?我们就考虑,可能有温度破坏的问题
,还有一个提出来的到底是什么(成分),也就是说,还有一个药用部位的问题,还有
一个品种的问题。
菊科是个很大的科,蒿属是个很大的属。大概公元340年,(那时)我们的老前辈是不
可能用植物来确定品种的,所以(我们)做了很多工作,... 阅读全帖
w*********a
发帖数: 9279
11
青蒿素和中药有多大的关系?
  ·方舟子·
所谓中药,应该是指中医传统上使用的、用来治疗相同疾病的药物。中药虽
然传统上也用青蒿治疟疾,但是中医所用的那种青蒿(又名香蒿)并不含青蒿素,
已被证明对治疗疟疾无效。青蒿素是从与青蒿同属的黄花蒿(又名臭蒿)提取的。
中医几乎不用黄花蒿入药,用的话也只是用来“治小儿风寒惊热”,从不用它治
疟疾。青蒿素一开始也称为黄花素或黄花蒿素,后来为了表明其与中药的关系,
才统一叫做青蒿素,再后来干脆在药典里把黄花蒿改叫青蒿,定为青蒿的正品,
误导人以为青蒿素真的是从青蒿提取的。
中医由于没有植物形态学和分类学知识,不同种、不同属甚至不同科的植物
在某方面长得相似,就常常被当作同一种药物使用。也许黄花蒿有时也被用来代
替青蒿使用,即便如此,里面的青蒿素也起不了作用,因为中医是把药物煎成汤
药来治疟疾的(最著名的是以青蒿、知母、桑叶、鳖甲、丹皮、花粉煎成的青蒿
鳖甲汤),而一旦加热到60摄氏度,青蒿素的结构就被破坏,失去了活性,杀不
死疟原虫了。
y****1
发帖数: 671
12
李国桥:“屠呦呦获奖是实至名归”
http://roll.sohu.com/20110920/n319905735.shtml
“青蒿素早就应该得诺奖”
正文我来说两句(0人参与)相关说两句(70529人参与)
2011年09月20日08:04来源:南方日报
复制链接
打印
日前,中国中医研究院研究员屠呦呦因发现抗疟疾药物青蒿素获得国际生物医学大
奖拉斯克临床医学奖。记者近日获悉,在广州,也有一位老科学家曾参与当年的青蒿素
研究,并作出了重要贡献,他最先在临床上证实青蒿素抗疟功效,他就是广州中医药大
学教授李国桥。
青蒿素挽救濒危病人
1967年美国与越南正处于战火之中。当时中南半岛疟疾肆虐,越南政府向我国求援
,随后我国成立了“五二三办公室”。 屠呦呦从东晋葛洪的《肘后备急方》中一个验
方得到启发,用低沸点的有机溶剂乙醚萃取青蒿中的有效物质,但五例临床试验只成功
了一例。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李国桥解释说:“黄花蒿中青蒿素的含量从南到北逐渐下
降,屠呦呦的临床试验失败可能是由于北方黄花蒿中青蒿素过少所致。”
云南省药物研究所受屠呦呦研究成果的启发,用石油醚从苦蒿中提取出青蒿素,于
197... 阅读全帖
l***d
发帖数: 1828
13
四年前,屠呦呦先生拿拉斯克奖的时候,我写了两篇文章介绍屠呦呦先生和预测拿诺贝
尔奖,大家有空翻翻看:
http://www.mitbbs.com/article_t/Biology/31570633.html
http://www.mitbbs.com/article_t/Biology/31574103.html
四年后屠呦呦先生终于拿到了,有人联系我,希望我再写一些东西,现在回头看看屠呦
呦先生真的很不容易。以前的一系列数据其实都很不利于她。屠呦呦的得奖破了一系列
的记录,虽然说现在诺贝尔奖得主年龄比较大,但一般都是60-70多岁,80岁以上的很
少,诺贝尔奖网站给出的数据很能说明问题: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一共颁发106次,得
主210人,得奖平均年龄58岁,得奖时80岁及80岁以上的一共才10人,这还是因为今年
很特殊,一下贡献了三名“80后”, 也就是说之前的207人只有7位80岁以上的得主,几
率非常低,年龄最大的87岁,屠呦呦先生满84不足85,在所有医学奖得主中年龄排第五
,在12位女性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中,年龄最大,也是三个科学奖中女性年龄最大的,
算上所有诺贝尔奖的女性... 阅读全帖
k*****e
发帖数: 22013
14
来自主题: WaterWorld版 - 鼓吹中医推出历史舞台的看看这个
哈哈,中医粉还好意思提青蒿素呢?这不是自己撞到枪口上了嘛。

http://discover.news.163.com/09/0417/11/573KQG0K000125LI.html
朋远来:青蒿素是中医的奇耻大辱
最近又看到几位中医教授拿着青蒿素当例子反驳废除中医的言论,于是不得不对这
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再说上两句。中医粉丝看到这个标题,一定会气不打一处来。 青
蒿素,那可是到目前为止不仅能让中医在中国扬大眉,而且还能在国际上吐大气的为
数不多的一个保留节目了,在联合国和世界卫生组织都是备了案的,算得上是中药走
向国际化的一块金子招牌了。然而废医派认定青蒿素的发现是天然药物领域的成就
,不能算中医的功劳,虽然没有就此过多责备中医,但夺人所爱已经令中医咬了好几
年的牙。想不到今天我朋远来还要拿青蒿素这玩意来修理中医,估计你们是要切一
辈子的齿了。
青蒿素的研究发端于六十年代越南战争,当时交战双方因疟疾而失去战斗力的人数
远多于真正倒在枪林弹雨中的,而这里的疟原虫已经对当时的特效药氯奎产生了抗
药性。越南饱受战争之苦,民贫国弱,只好向中苏求援,研制新的抗疟药。 再加
上中国自己对抗疟药物... 阅读全帖
i****g
发帖数: 3896
15
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1-09/24/c_122081596.htm
新华网纽约9月23日电(记者任海军)国际医学大奖——美国拉斯克奖23日将其2
011年临床研究奖授予中国中医科学院终身研究员屠呦呦,以表彰她“发现了青蒿素
——一种治疗疟疾的药物,在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这是中
国科学家首次获得拉斯克奖。
拉斯克奖评审委员会认为,屠呦呦教授领导的团队将一种古老的中医疗法转化为最
强有力的抗疟疾药,使现代技术与传统中医师们留下的遗产相结合,将其中最宝贵的内
容带入21世纪。
“在人类的药物史上,我们如此庆祝一项能缓解数亿人疼痛和压力、并挽救上百个
国家数百万人生命的发现的机会并不常有,”斯坦福大学教授、拉斯克奖评审委员会成
员露西·夏皮罗在讲述青蒿素发现的意义时说。夏皮罗表示,青蒿素这一高效抗疟药的
发现很大程度上归因于屠呦呦及其团队的“洞察力、视野和顽强信念”,屠教授的工作
为世界提供了过去半个世纪里最重要的药物干预方案。
在发表获奖感言时,屠呦呦衷心感谢为青蒿素的发现和应用作出重要贡献的同事。
她表示,青蒿素的发... 阅读全帖
A*******s
发帖数: 9638
16
来自主题: ChineseMed版 - 没有中医, 就没有青篙素。
Saying 青蒿素 treating Malaria has nothing to do with Chinese medicine is just
brainless. See below:
1970年,在中国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任实习研究员的屠呦呦加入了中医药组。她与军
事医学科学院的研究人员一同查阅历代医药记载,挑选其中出现频率较高的抗疟疾药方
,并实验这些药方的效果。
根据她2009年出版的《青蒿及青蒿素类药物》一书记载,当时他们共筛选了两百多种中
药,并终于在1971年10月从中药青蒿中获得具有100%疟原虫抑制率的提取物,取得中药
青蒿抗疟的突破。后来又经去粗取精,于1972年11月8日得到抗疟单体——青蒿素。
1973年,青蒿素的抗疟功效在云南地区得到证实。后来,山东中医药研究所、云南省药
物研究所等单位也从黄花蒿中获得了青蒿素结晶。同年,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和中科
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等单位开始着手青蒿素化学结构的确定工作。1975年底,中科院
生物物理研究所确定了青蒿素的确切结构,后又在1978年确定了青蒿素的绝对构型。
1977年的《科学通报》介绍了青蒿素的化学... 阅读全帖
w********h
发帖数: 12367
17
来自主题: Macromolecules版 - 罗泽渊:屠呦呦的“醚中干”
罗泽渊:屠呦呦的“醚中干”
已有 3036 次阅读 2010-3-14 20:51 |个人分类:生活点滴|系统分类:科研笔记|关键词
:青蒿素 云南药物所 Artemisinin
收到原云南省药物所罗泽渊老师2010年2月委托发表的文章,现摘录部分内容如下:
众所周知,青蒿素是一个相对稳定的脂溶性成分,在提取、分离上远不像屠呦呦夸
大的那么困难(我们提取、分离单体、过筛、肯定药效共用了不到2个月的时间),北
京中药所在青蒿素分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屠呦呦设计并采取了原则上错误的提取分
离路线“醚中干”(即乙醚提取,中性部分,低温干燥的简称),为了得到所谓的中性
部分,药材提取物分别先用酸、碱处理(碱浓度达到2%,比法定的含量测定法破坏过氧
环的碱浓度大10倍),导致青蒿素的有效基团(过氧环)在碱中分解。
云南工作的主要内容:
523项目实施伊始,便从两个方面入手:(1)合成并过筛新化合物:主要是寻找化
学药物;(2)过筛中草药:从发掘祖国医药学宝库入手,寻找新药。
云南药物研究所的研究工作属于后者,主要工作是调查民间祖传秘方、验方,查阅
医药古籍和现代医... 阅读全帖
A*******s
发帖数: 9638
18
来自主题: Medicalpractice版 - 大家对最进的中医讨论怎么看
Saying 青蒿素 treating Malaria has nothing to do with Chinese medicine is just
brainless. See below:
1970年,在中国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任实习研究员的屠呦呦加入了中医药组。她与军
事医学科学院的研究人员一同查阅历代医药记载,挑选其中出现频率较高的抗疟疾药方
,并实验这些药方的效果。
根据她2009年出版的《青蒿及青蒿素类药物》一书记载,当时他们共筛选了两百多种中
药,并终于在1971年10月从中药青蒿中获得具有100%疟原虫抑制率的提取物,取得中药
青蒿抗疟的突破。后来又经去粗取精,于1972年11月8日得到抗疟单体——青蒿素。
1973年,青蒿素的抗疟功效在云南地区得到证实。后来,山东中医药研究所、云南省药
物研究所等单位也从黄花蒿中获得了青蒿素结晶。同年,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和中科
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等单位开始着手青蒿素化学结构的确定工作。1975年底,中科院
生物物理研究所确定了青蒿素的确切结构,后又在1978年确定了青蒿素的绝对构型。
1977年的《科学通报》介绍了青蒿素的化学... 阅读全帖
d*******3
发帖数: 8598
19
【 以下文字转载自 Biology 讨论区 】
发信人: OwlofMinerva (密涅瓦的猫头鹰), 信区: Biology
标 题: 屠呦呦得炸药奖的幕后推手是Louis H. Miller和苏新专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Oct 6 06:16:52 2015, 美东)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5/10/328133.shtm
揭秘屠呦呦美国推荐人:2010年起年年推荐
图左为米勒 图右为苏新专
诺贝尔奖评选委员会从不公布谁是推荐人,但新华社记者5日在采访美国国家卫生研究
院科学家的过程中,意外得知今年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屠呦呦的推荐者——美国国家科
学院院士路易斯·米勒,而且这位知名疟疾研究专家从2010年就开始年年向评委会
推荐屠呦呦。
米勒同一实验室同事、屠呦呦诺奖另一名推手、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资深研究员苏新专
讲诉了事件的前因后果。
【从2010年开始推荐屠呦呦】
“2007年,我们到上海去开一个疟疾与传染媒介会议,会上米勒就问在场的人,谁
知道青蒿素到底是谁发现的?怎么发现的?在场的人都不知道,”苏... 阅读全帖
d*******3
发帖数: 8598
20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Oct 6 06:16:52 2015, 美东)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5/10/328133.shtm
揭秘屠呦呦美国推荐人:2010年起年年推荐
图左为米勒 图右为苏新专
诺贝尔奖评选委员会从不公布谁是推荐人,但新华社记者5日在采访美国国家卫生研究
院科学家的过程中,意外得知今年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屠呦呦的推荐者——美国国家科
学院院士路易斯·米勒,而且这位知名疟疾研究专家从2010年就开始年年向评委会
推荐屠呦呦。
米勒同一实验室同事、屠呦呦诺奖另一名推手、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资深研究员苏新专
讲诉了事件的前因后果。
【从2010年开始推荐屠呦呦】
“2007年,我们到上海去开一个疟疾与传染媒介会议,会上米勒就问在场的人,谁
知道青蒿素到底是谁发现的?怎么发现的?在场的人都不知道,”苏新专 对新华社记
者说,“米勒一直关注这个问题。有一天,我们在吃中午饭时聊天,就说这个事件确实
很重要,应该去提个什么奖。我当时就跟他说,可以考虑提一下诺 贝尔奖。他说,可
以。”
作为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米... 阅读全帖
d*******3
发帖数: 8598
21
【 以下文字转载自 Biology 讨论区 】
发信人: OwlofMinerva (密涅瓦的猫头鹰), 信区: Biology
标 题: 屠呦呦得炸药奖的幕后推手是Louis H. Miller和苏新专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Oct 6 06:16:52 2015, 美东)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5/10/328133.shtm
揭秘屠呦呦美国推荐人:2010年起年年推荐
图左为米勒 图右为苏新专
诺贝尔奖评选委员会从不公布谁是推荐人,但新华社记者5日在采访美国国家卫生研究
院科学家的过程中,意外得知今年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屠呦呦的推荐者——美国国家科
学院院士路易斯·米勒,而且这位知名疟疾研究专家从2010年就开始年年向评委会
推荐屠呦呦。
米勒同一实验室同事、屠呦呦诺奖另一名推手、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资深研究员苏新专
讲诉了事件的前因后果。
【从2010年开始推荐屠呦呦】
“2007年,我们到上海去开一个疟疾与传染媒介会议,会上米勒就问在场的人,谁
知道青蒿素到底是谁发现的?怎么发现的?在场的人都不知道,”苏... 阅读全帖
E**c
发帖数: 713
22
来自主题: Joke版 - 一些笑话 - 纽约
去美国玩,钱包被偷了,于是张洪量写下了这首《纽约》,歌词只有九个字:
烂吉他,破城市,想回家……
国庆期间,外地的王先生赶到青岛想吃38元一只的海捕大虾,因饭店爆满,王先生就点
了几盘8元瓜子边嗑边等。轮到王先生就餐时,店员却要他先交8000元,原来该店的瓜
子不是8元一盘,而是8元一个!曾夺过全国嗑瓜子速度冠军的王先生非常后悔。 后面
排队买单的李先生当场休克,手里紧紧握着小票:米饭 3元
一个一米六的女孩,暗恋一个身高一米八多的男生。有一天,男生突然深情的看着女生
说“我好想了解你的世界是什么样子”,女孩娇羞的低下了头,心理打翻了蜜罐。这时
候男生蹲了下来。。
爱一个人,需要用时间来证明,但三秒肯定不行。
李晨第一次去青岛,拜会范冰冰的父母。为了体现诚意,小伙子豪气地提议,晚上请二
老去吃虾。
汽车撞飞了路边一大爷手里的塑料袋才停下,司机道歉:大爷对不起,车失控,那边是劳
斯莱斯,旁边是卖切糕的三轮,这俩俺赔不起,只好委屈您了,用不用去医院?
大爷说:我没事,可我的塑料袋。。。
司机:大爷放心,我赔,里边装的啥?
大爷:全是青岛大虾。。。。
阳朔的桂林米粉你说普通话10块钱一碗,你... 阅读全帖
O**********a
发帖数: 317
23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5/10/328133.shtm
揭秘屠呦呦美国推荐人:2010年起年年推荐
图左为米勒 图右为苏新专
诺贝尔奖评选委员会从不公布谁是推荐人,但新华社记者5日在采访美国国家卫生研究
院科学家的过程中,意外得知今年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屠呦呦的推荐者——美国国家科
学院院士路易斯·米勒,而且这位知名疟疾研究专家从2010年就开始年年向评委会
推荐屠呦呦。
米勒同一实验室同事、屠呦呦诺奖另一名推手、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资深研究员苏新专
讲诉了事件的前因后果。
【从2010年开始推荐屠呦呦】
“2007年,我们到上海去开一个疟疾与传染媒介会议,会上米勒就问在场的人,谁
知道青蒿素到底是谁发现的?怎么发现的?在场的人都不知道,”苏新专 对新华社记
者说,“米勒一直关注这个问题。有一天,我们在吃中午饭时聊天,就说这个事件确实
很重要,应该去提个什么奖。我当时就跟他说,可以考虑提一下诺 贝尔奖。他说,可
以。”
作为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米勒每年都从诺贝尔奖评委会收到推荐表格。但推谁呢?作
为懂中文的华人科学家,苏新专的任务就是帮... 阅读全帖
o*******a
发帖数: 242
24
【写在前面】屠呦呦是当下举国最热议的人。屠呦呦校友的身份让北大人从情感上倍感
亲切、骄傲和激励。近期,《北医报》编辑部策划组织了“师生一席谈”,对北医的老
专家、中青年学者和学生进行了采访,得到了积极回应。对老师,希望他们说“自己最
想说的话”;对学生,提出了三个问题:屠呦呦获奖你最关注的是什么?屠呦呦获奖对
医学生的你是否有影响?你如何看待屠呦呦的成功?回复中有的是谏言、有的是自信,
有的是决心……满满的全是正能量、是未来的希望。
傅冬红
老师一席谈
柯杨教授(常务副校长、医学部常务副主任,肿瘤学):近几年,师生们早已对
北医杰出校友屠呦呦的科研成就和科研精神耳熟能详。在今年的开学典礼上,我又一次
和北医2015级所有新生分享了屠呦呦的故事。无论身处如何动荡的社会大环境,无论面
对怎样简陋的实验条件,无论经历多少次实验失败的打击,无论是否可以得到应有的荣
誉与肯定,她都矢志不渝地做好自己的科研,不问名利为何物,实实在在地做好当下的
每一件事。北医人厚道、踏实、低调的作风和性格在她的身上熠熠发光。当屠呦呦校友
在提取青蒿素的四十多年后获得诺贝尔奖,面对举世的喝彩和感叹,最让我深深感... 阅读全帖
y******e
发帖数: 359
25
科普一下青蒿素:
其实中医典籍中所记载绝大多数为错谬,首先传统中药青蒿包括两个品种,
学名为黄花蒿的具有抗疟作用,而学名为青蒿的没有任何抗疟作用。其次绝大多数中药
用煎熬等高温方法配制,实际上青蒿素在温度高于60度时就完全分解了,不可能对疟疾
有任何治疗作用。
屠呦呦重新把古代文献搬了出来,一本一本地细细翻查。最后,东晋葛洪
《肘后备急方》中“青蒿一握,水一升渍,绞取汁服,可治久疟”几句话给了她启发,
想到很有可能是高温破坏了青蒿的有效成分。于是改进提取方法,用沸点较低的乙醚进
行实验。终于在1971 年10月4日,第191次实验中,观察到青蒿提取物对疟原虫的抑制
率达到了100%!于是青蒿素终于被发现。
明朝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有数十个方,少量提及青蒿及正确的使用方法
——新鲜的或阴干研成粉。但《本草纲目》中,不仅有青蒿,还有黄花蒿,并且认为治
疗疟疾的是青蒿,黄花蒿(臭气的那种)没有用,把药搞错了。
所以, 中医读了本文以后如果还有脸把青蒿素拿出来给中医脸上贴金,那可
真是典型的“以瘌秃为时髦,把顽痔当炫资”,因为青蒿素这玩意实在是中医的奇耻大辱!
c***s
发帖数: 70028
26
2015年10月8日,国家卫计委、中医药管理局、国家食药监总局举办座谈会,祝贺屠呦呦荣获诺贝尔奖。
据成都商报、中国青年报报道 尽管站在小区里一抬头,就能看到人民日报社的大楼,但这个躲藏在北京胡同里的小区,却从未距离媒体如此之近。前来祝贺的人们,甚至在屠呦呦家门口的电梯外排起了20多米的长队。
从一名退休教授,到诺贝尔奖得主,85岁高龄的屠呦呦迎着鲜花和祝贺,却也免不了周围流传着的一些非议。“是否得奖无所谓,是不是三无教授,我也不在意。”屠呦呦说,药做出来了,就是挺欣慰的事。
7日上午,屠呦呦在北京的家中接受了记者的专访。她表示,将尽可能前往领奖,“因为到底还是代表咱们中国”。
祝贺和质疑
前来祝贺的领导、同事、朋友,最多的时候,屠老家门口的电梯外排起了20多米的长队。
“集体的研究成果归功于一人是否合适?“屠呦呦是否淡泊名利?”“为什么评不上院士?”获奖后的掌声中,夹杂着一些非议的声音。
屠呦呦的家在北京市东四环附近一个普通的中档小区,即使同楼层的邻居,至今还不知道,这位年过8旬的老人,就是诺贝尔奖获得者。屠呦呦的生活异常低调,在小区里,她就是一位普通的老者,和邻居们也多是谈自己的儿... 阅读全帖
b*****e
发帖数: 5476
27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消灭疟疾的一场革命
消灭疟疾的一场革命
2009-4-21 14:23:33 发布方:广州日报 编辑:lw
17日,非洲岛国科摩罗的副总统兼卫生部部长伊吉利卢坐了16个小时的飞机来到了广州
,这是他第一次出访中国。鲜为人知的是,伊吉利卢到访的背后,与一项新诞生在科摩
罗的世界医学奇迹息息相关。
创造这项奇迹的人是73岁的广州中医药大学的教授李国桥和他的团队。2007年11月,一
项由李国桥教授领导的援助科摩罗抗击疟疾的项目,在当地的莫埃利岛悄然展开。项目
实施3个月后,莫埃利岛上疟疾的发病率和人群带虫率就下降95%,1年来再无疟疾死亡
病例。这创造了全球抗疟史上从没有过的高速度。莫埃利岛上中国人上演的奇迹,引起
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疟疾每年在全球造成了100万至270万人死亡,快速消灭疟疾治疗方法的成功,在全球的
抗疟史上具有革命性意义。这为困扰了人类几千年的疟疾找到了一个解决办法。
随着伊吉利卢的到访,这项由广州人创造的世界医学奇迹开始呈现在世人面前。
唐代诗人白居易有首诗:“闻道云南有泸水,椒花落时瘴烟起,大军徒涉水如汤,未过
十人二三死。”这里所说的“瘴烟”就是疟疾,俗称“打摆子”。到现在,疟疾... 阅读全帖
s********g
发帖数: 51
28
来自主题: ChineseMed版 - 请教屠中医药专家几个问题
 一、“青蒿”和“青蒿素”是不是一回事?是不是同一种物质?
二、中药中的“青蒿”能不能用来治疟疾?
三、如果中药中的“青蒿”能用来治疟疾,为什么还要花这么长时间(从文革开始
),这么大人力精力(开始时上千科学家筛选中草药方)去提取“青蒿素”?直接用“
青蒿”去治疟疾、去申报诺贝尔奖金岂不是更简单省事吗?
四、如果中药中的“青蒿”不能治疟疾,为什么把提取“青蒿素”得诺贝尔奖和中
草药扯在一起?说成是中草药的功劳?
五、奎宁也是从一种叫金鸡呐的植物中提取的,奎宁的出现也是中草药的功劳?青
霉素也是从植物发霉产生的菌丝中发现的,青霉素的出现也是中草药的功劳?阿司匹林
也是从植物中提取的,阿司匹林的出现也是中草药的功劳?青霉素、奎宁、阿司匹林都
是中草药?
六、用“青蒿素”制成的治疟疾药是否被国家医药管理局和世界卫生组织定名为中
草药?而不属西药类?
七、在诺贝尔奖评奖、颁奖时,是否明确了屠呦呦得的诺贝尔奖就是中草药发明奖?
八、从“青蒿”中提取“青蒿素”用的是中医的煎熬、制膏、制丸等传统方法?还
是西医的物理学、化学、药理学、试验室等现代技术?
九、屠呦呦荣获诺贝尔奖,既是她本人的光荣,...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29
为什么中科院拒绝屠呦呦做院士?
屠呦呦是是谁?
是著名的三无,无博士学位,无出国经历,无院士头衔,西方当时很震惊中国的人才地
位。13亿中国人中获得诺贝尔奖第一人。
中科院是什么地方?全称中国科学院,是中国自然科学最高学术权威机构。目前有七百
多位经过严格评选出来的院士。待遇超然。
现在我们看下这个问题“为什么中科院拒绝屠呦呦做院士”
屠呦呦在获得诺贝尔奖之前就多次申请过中科院院士,却屡屡被拒绝。悟空问答的这个
问题意思就是让我们客观讨论为什么中科院屡屡拒绝一个有获得诺贝尔奖潜力并确实获
得过的人做院士。
我相信,2015年这是中国人最骄傲的一年,是中国科学和教育界最骄傲的日子。屠呦呦
本土出生、教育、成长的中国人,得到了世界科学最高的奖励。中国科学界出现了零的
突破。
屠呦呦以严谨的学术研究,辛苦的验证,为全体中国人长了脸。也为中科院7七百多位
院士,全国每年1万亿的科研经费却产不出诺贝尔奖消除了尴尬,打了一针强心剂。
那么,作为化解了中科院尴尬局面的屠呦呦,中科院又是怎么看待她的呢?
对中科院来说,要么不承认屠呦呦的学术成就,要么无法向全体国人交代。为什么一位
能够拯救数百万人命,... 阅读全帖
p***r
发帖数: 20570
30
你显然没看见我前面帖子的讨论。这里的来龙去脉如下,再贴一遍。略去前面引用的神
农本草经和本草纲目。神农本草经应该是汉代著作,已经失传了,现存的是辑本。
说文里面说,蒿是菣,菣,香蒿也。
这个从分类来说是有问题的,因为菣是香蒿,但是蒿,并不只是香蒿。
后面晋代郭璞说,今人呼青蒿香中炙啖者为菣。明显在他的观念里,青蒿是一大类,香
中炙啖者称为菣,也就是后人说的香蒿。这是相当正确和自洽的一种说法。
所以说蒿,或者青蒿,或者草蒿,在汉代,晋代,是一种通称,其中香的好吃的,叫菣
或者香蒿。再回到晋代葛洪的方子,他并没有说是香蒿还是臭蒿,只是说了青蒿。所以
理论上各种蒿是都应该实验的。
到了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重新定义和划分了香蒿和臭蒿,但是命名并不科学,因为
他用青蒿来指代香蒿,而用黄花蒿来指草蒿,臭蒿。而这类谬误可以追溯到之前沈括的
推测,他本来的认识是正确的,也就是青蒿分两类,一青,一类是淡青,但是他老人家
继续推测蒿丛中格外青的才是神农本草经里面青蒿,也是香蒿,这明显是相当主观的推
测。
所以古籍当中,正确的分类是这样的,蒿或者青蒿是泛称,香蒿是好吃的菜,也可以入
中药。臭蒿可以提取青蒿... 阅读全帖
p***r
发帖数: 20570
31
你显然没看见我前面帖子的讨论。这里的来龙去脉如下,再贴一遍。略去前面引用的神
农本草经和本草纲目。神农本草经应该是汉代著作,已经失传了,现存的是辑本。
说文里面说,蒿是菣,菣,香蒿也。
这个从分类来说是有问题的,因为菣是香蒿,但是蒿,并不只是香蒿。
后面晋代郭璞说,今人呼青蒿香中炙啖者为菣。明显在他的观念里,青蒿是一大类,香
中炙啖者称为菣,也就是后人说的香蒿。这是相当正确和自洽的一种说法。
所以说蒿,或者青蒿,或者草蒿,在汉代,晋代,是一种通称,其中香的好吃的,叫菣
或者香蒿。再回到晋代葛洪的方子,他并没有说是香蒿还是臭蒿,只是说了青蒿。所以
理论上各种蒿是都应该实验的。
到了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重新定义和划分了香蒿和臭蒿,但是命名并不科学,因为
他用青蒿来指代香蒿,而用黄花蒿来指草蒿,臭蒿。而这类谬误可以追溯到之前沈括的
推测,他本来的认识是正确的,也就是青蒿分两类,一青,一类是淡青,但是他老人家
继续推测蒿丛中格外青的才是神农本草经里面青蒿,也是香蒿,这明显是相当主观的推
测。
所以古籍当中,正确的分类是这样的,蒿或者青蒿是泛称,香蒿是好吃的菜,也可以入
中药。臭蒿可以提取青蒿... 阅读全帖
k*****e
发帖数: 22013
32
来自主题: WaterWorld版 - 请理性对待中医的存在
真是可笑之极。
就好像A给B一个情报,A说经过自己的研究,东经112度30分北纬38度12分有宝藏,
B根据情报去找到了宝藏,那么可以说,找到宝藏主要是A的功劳,B的贡献比较小。
青蒿素的发现,就好比A告诉B一个情报,山西省内有宝藏,
山西这么一大片地,B把整个山西挨个儿翻了一遍,满地梳了一遍,
最后总算是找到了宝藏,这时候A跳出来说,找到宝藏是我的功劳。
你说这A是不是强盗。
要是没有西医的研究手段,青蒿只不过是808种(实际还要多)
据说能治疟疾的中药中的一种,而且是毫不起眼的一种,
(研究期间很长一段时间内青蒿都不是重点,效果还不如胡椒)
你要是患了疟疾,中医医生给你青蒿的可能性远小于1/808。
就算你运气极好,用对了青蒿,99%的可能性是让你煎药吃,高温破坏后无效,
就算你运气中了大奖,医生知道用新鲜青蒿汁,其中所记载的所谓“青蒿一握”,
含有的青蒿素是非常有限的,药效不够,新鲜的也不便保存运输。你也还是等死的份。
在1950年,统计显示全中国有疟疾病人3000万,当时每年病死有数十万,位五大传
染病之列,中医在历史上并没有起到任何治疗或预防的作用。这是客观事实。
科学研究本... 阅读全帖
a****g
发帖数: 8131
33
首先,一个给出的引用文章链接居然是自己电脑的dir,这个不知道怎么解释
这篇文章的反驳都没有结识的逻辑关系,偶尔的几个论证完全没有什么价值可言
1.
沈括的记载透露一个关键信息。古人认定的上品青蒿是色青且香的。青蒿之青是青得特
别,深青如松桧而且至深秋依然青色不改。读到这里,就不难理解青蒿素的发现者为什
么明知青蒿素出自黄花蒿却坚持用中药青蒿的名字。这不仅仅是对历史对文化的尊重,
也是一种对大自然的敬意。
这个大约是说屠用黄花蒿提炼青蒿素,这个是错的。屠用的是青蒿,结果很不成功。
2.
《本草纲目》中记载的“黄花蒿”有点像青蒿,但是色泽黄绿气味辛臭,是用来酿酒腌
酱的。很明显,方舟子的论点基本是照搬李时珍的。所谓黄花蒿是臭蒿,而青蒿是香蒿
。古代中医几乎不用黄花蒿入药,用的话也只是用来“治小儿风寒惊热”。正是李时珍
这段话的拷贝。黄花蒿气味辛臭,古代中医用的青蒿都是香蒿,当然就不是黄花蒿。
但是方舟子错了。黄花蒿的味道是香的,这也就是今天的中医辨识上品青蒿药物的重要
标准。以《中华本草》记载为证。存疑者可以自行查证其他独立来源的文献资料。
青蒿
这段话唯一的论据是作者认为黄花蒿是香的,... 阅读全帖
f****o
发帖数: 8105
34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oldMiscNews 俱乐部 】
发信人: fuxeto (富士德), 信区: WoldMiscNews
标 题: 大陆“三无”科学家屠呦呦获诺奖 埋没40年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Oct 6 12:32:57 2015, 美东)
10月5日,中国药学家屠呦呦与美国、日本两名科学家分享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
奖,成为首位获此诺奖的中国人。反讽的是,屠呦呦的成就40多年在国内未获公认,84
岁的屠呦呦至今还不是中国两院院士。(网络图片)
10月5日,中国药学家屠呦呦与美国、日本两名科学家分享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
奖,成为首位获此诺奖的中国人。讽刺的是,屠呦呦的成就40多年在中国国内未获公认
,84岁的屠呦呦至今还不是中国两院院士。
“三无”科学家屠呦呦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0月5日,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揭晓,美国科学家威廉‧坎贝尔、日本科
学家大村智、中国药学家屠呦呦获奖。
诺贝尔奖颂辞强调,屠呦呦等3位诺贝尔奖得主,在最严重的部分寄生虫病治疗上,开
发出革命性疗法。屠呦呦参与研发的青蒿素,对疟疾治疗具... 阅读全帖
f****o
发帖数: 8105
35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oldMiscNews 俱乐部 】
发信人: fuxeto (富士德), 信区: WoldMiscNews
标 题: 大陆“三无”科学家屠呦呦获诺奖 埋没40年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Oct 6 12:32:57 2015, 美东)
10月5日,中国药学家屠呦呦与美国、日本两名科学家分享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
奖,成为首位获此诺奖的中国人。反讽的是,屠呦呦的成就40多年在国内未获公认,84
岁的屠呦呦至今还不是中国两院院士。(网络图片)
10月5日,中国药学家屠呦呦与美国、日本两名科学家分享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
奖,成为首位获此诺奖的中国人。讽刺的是,屠呦呦的成就40多年在中国国内未获公认
,84岁的屠呦呦至今还不是中国两院院士。
“三无”科学家屠呦呦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0月5日,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揭晓,美国科学家威廉‧坎贝尔、日本科
学家大村智、中国药学家屠呦呦获奖。
诺贝尔奖颂辞强调,屠呦呦等3位诺贝尔奖得主,在最严重的部分寄生虫病治疗上,开
发出革命性疗法。屠呦呦参与研发的青蒿素,对疟疾治疗具... 阅读全帖
s******t
发帖数: 3572
36
来自主题: ChineseMed版 - 杀西医救母事件之反思
贴点目前对青蒿成分的认识:
青蒿含有苦味质、挥发油和青蒿碱(Abrota-nine)、维生素 A 。挥发油成分有B一波旁
老鹳草烯(β一Bourbonene)、乙酸金合欢酯(Farnesyl acetate)、石竹烯(Caryo
phyllene)、B一律草烯(B一Humulene)、ε一毕澄茄烯(ε一Cadinene)、δ一毕澄
茄烯δ 一Cadinene)、a一蒎烯(a一Pinene)、β一蒎烯(B一Pinene)、莰烯(Camp
hene)、柠檬烯(Limonene)、1,8一桉叶素(1,8一Ci-neole)、蛔蒿酮(Artemis
ia ketone)、 a一侧柏酮(a一Thujone)、古巴烯(Copaene)和 r-毕澄茄烯(r一C
adinene)。本品含有一种过氧基团的倍半萜内脂-青蒿素。还分离出青蒿甲素和青蒿乙
素。后者即已知半萜内脂( arteannuin B)。青蒿叶中青蒿素的含量,嫩叶高于老叶。
开花期为含量最高的转折点。储存过程中青蒿素的含量逐渐降低。全草含挥发油0.3%-
0.5%,油中含青蒿酮(artemisia ketone)、异青蒿酮(isoa
P**********n
发帖数: 269
37
起这个题目有点标题党,不过也不无道理;因为每次我一讲这些,不一定能祸害中医
,倒是肯定要把中医粉中医黑全得罪了,要么我也不会很自觉地起名为‘两边都拍’。
中医这个话题近些年很热,有褒之有贬之有迷之有恨之,网络纷争,唇枪舌剑,打得
一塌糊涂,杀得血流成河。。。也没吵出个所以然,在我看来啊,其关键原因就在于绝
大部分人根本就没搞清中医是什么,什么是中医;起码战斗双方压根没对此达成共识。
这还吵个啥劲?
“中医”就是“中国人的医学”? 持这个概念的人非常多,很悲催。
“中医”就是“基于阴阳五行”的医学?稍微靠点谱,但概念太糊涂。
中医到底是啥,咱们可以从任何一门普通学科架构看起。
一门学科的从无到有经历的过程是:
1. 观察测量;
2. 总结归纳,系统建立,理论成型;
3. 理论指导实践;
根据观察角度测量方式的不同,各个不同的学科就这么建立起来了,从大里说物理
化学生物,从医学来说就是神经科血液科传染科等等。。。。
那么中医观察的是什么呢?经络;
总结出的呢?经络系统;

“中医”就是“经络系统医学”,说白了就这么简单。
观察血液建立血液系统理论... 阅读全帖
i***s
发帖数: 39120
38
屠呦呦(右图),一个因特别而好记的名字,属于一位年过80的中国女药学家。这位发现了治疗抗疟病药物青蒿素的代表性人物,如今出现在了被誉为诺贝尔奖“风向标”的拉斯克奖名单上。就在20天前,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院长饶毅预言性地公开指出,非院士的屠呦呦和另外一位中医科学家值得获得诺贝尔奖。网友感叹,“饶毅老师眼光确实与众不同。”
饶毅在昨天接受北京晨报记者电话采访时说:“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的希望很大,事实上,她获得这个奖甚至比获得诺贝尔奖更厉害。”
诺奖“风向标”
迄今为止,共有超过300人次获得拉斯克奖,而其中有80位在后来获得了诺贝尔奖,所以该奖项也被看作诺贝尔奖的“风向标”。
美国期刊杂志《细胞》昨天发表的标题为《青蒿素:源自中草药园的发现》文章指出,在基础生物医学领域,许多重大发现的价值和效益并不在短期内显而易见。但也有少数,它们的诞生对人类健康的改善所起的作用和意义是立竿见影的。由屠呦呦和她的同事们一起研发的抗疟药物青蒿素就是这样的一个例子。从上个世纪90年代末以来,青蒿素作为治疗疟疾的一线药物挽救了无数的生命,其中大部分是生活在全球最贫困地区的儿童。
年龄或成唯一缺点
此前,这位似乎... 阅读全帖
i***s
发帖数: 39120
39
图为民众在屠呦呦旧居拍照留念。
资料图:莫言在其山东旧居。
图为罗浮山管委会负责人向媒体记者、游客和投资商讲解青蒿园.
资料图:屠呦呦亲笔信被拍卖。
中新网10月13日电 莫言之后,又一位中国人获得了诺奖。瑞典斯德哥尔摩当地时间10月5日中午11时30分,中国药学家屠呦呦与爱尔兰医学研究者威廉?坎贝尔、日本学者大村智共同获得了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虽然获奖已经是一星期之前的事情了,但对于屠呦呦来说,或许只是个开始。这一点从2012年莫言获奖之后的情形已经可以看出。而通过两个中国人在获诺奖后生活的变化,我们似乎还能发现一些固定的“套路”。除了接受祝贺外,他们还经历了很多其他的事,比如旧居变景区,书信、手稿被拍卖,名字变成商标等等。
对此,屠呦呦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坦言,自从我获奖之后,事情太多了,我们家的电话就没有停过,我和我丈夫八十多岁了,我们根本关注不过来。
旧居:为避免莫言旧居的前车之鉴,屠呦呦旧居加强安保
距离屠呦呦获诺奖仅仅一个晚上之后,屠呦呦在宁波的旧居姚宅就已经引起人们的关注了,不少宁波市民带着家中的小孩前来参观。其中,就有市民表示,自己是特地带孩子来的,希望孩子... 阅读全帖
d******r
发帖数: 16947
40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肘子终于来了,喷的角度很安全
科普作家方舟子称屠呦呦“夸大自己成就”引争议
4小时前
分享
Image copyright AFP
Image caption 包括屠呦呦在内的科学家在上世纪70年代研究青蒿素药物,40年后屠得
到了诺奖的认可
中国科普作家方舟子在接受中国媒体采访时表示,刚刚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屠
呦呦在发表研究成果时忽略了他人的贡献。
84岁的药学家屠呦呦在周一(10月5日)成为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三名获奖者
之一,她在从植物药中成功提取青蒿素的研究中起了主要的作用。
中国人首次获得诺贝尔医学奖引起中国媒体广泛讨论,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也就此消息发
表了赞扬的言论,但同时也引来关于中国院士制度和屠呦呦个人的争议。
“屠呦呦的成果发表过程中确存在拔高自己、贬低他人、忽略别人贡献的缺点,”方舟
子在接受凤凰网采访时说。
方舟子指,屠呦呦在发表专著时可能未严格按照学术规范署名。
“她因此备受其同事、同行诟病,也是她三次选院士都没能选上的因素之一,”方舟子
告诉凤凰网说,“成果的署名起码应该做到尊重事实,不夸大自己的成就,不忽略同事
的贡献。”
屠呦呦与另外9名科学家一起在1996年获... 阅读全帖
m*********3
发帖数: 1425
41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少年屠呦呦
来源:青年报
下月,2015诺贝尔奖颁奖典礼将在瑞典举行。届时,85岁的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将与其
他两位科学家分享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屠呦呦少年时就读于宁波效实中学,后转入宁波中学。青年时,在北京大学医学院
药学系学习。屠呦呦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卫生部直属的中医研究院(现中国中医研究院
)工作。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屠呦呦和那个时代的很多青年科技工作者一样,专业报
国,钻研耕耘,默默无闻。直到2011年,她以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的研究成就,获得拉
斯克奖,震惊世界。 我们想知道,青少年时代的屠呦呦是怎样一个人?在发现青蒿素
的过程中,她与同事经历了哪些难忘的事情?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和屠呦呦同时代的青年
科技工作者,又是如何在艰苦条件下孜孜坚守?我们想知道,在全面推进科技兴国战略
的当下,在航空、交通等领域不断收获更新突破时,青年科技工作者,又在怎样坚守科
技报国梦想?
青年报记者 胥柳曼
A04-05
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和另两名科学家一同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一夜
之间名扬天下。这位“青蒿素之母”是否早在中学时代就崭露头角?日前,青年报记者
特地赶往宁波市,走访了屠呦呦的旧居... 阅读全帖
D********e
发帖数: 665
42
来自主题: WaterWorld版 - 鼓吹中医推出历史舞台的看看这个
ZT以前在别处写的:
老啦,记性不好,听过的东西都记不住,又回去听了一遍郝万山教授讲授‘伤寒论’中
提到的,好填这个坑
据说,1958年中国大陆痢疾流行,治疗痢疾的有效中药是黄连,但是黄连的生长期是6
年,药不够用,国家要求科研人员研究有效成分后从其他植物中提取,科研人员研究出
植物三棵针里也有有效成分 - 小火碱(即黄连素), 此提取物在58,59,60用于痢疾
治疗取得很好疗效。但61年后就无效了,为啥?抗药性也。
某年,中国从青蒿中提取出青蒿素,科研人员的”青蒿素抗疟原虫的研究’获得国家科
技成果奖。大概3-4年后,新的科研成果‘抗青蒿素疟原虫的研究’也获得的国家科技
成果奖。两项科研成果,字数和具体的字完全一样,顺序不同矣。为啥?青蒿素用到临
床以后,没有几年的功夫,疟疾就产生了抗药性,而且耐青蒿素的这些疟原虫对已知的
抗疟药都耐药。但是用青蒿煮水,还是有效。什么意思呢,就是这这些抗青蒿的疟原虫
,对青蒿水没有抗药性。青蒿煮出来的水对疟原虫仍然是杀无赦。
这个是两个例子,提取有效成分的例子。那么下面我要说的是,前面转的文章中提到中
医的优势,有一个MS没有明确提到,就是中医便宜... 阅读全帖
i****g
发帖数: 3896
43
【 以下文字转载自 Biology 讨论区 】
发信人: lrpwd (lrpwd), 信区: Biology
标 题: [原创]再讨论一下屠呦呦先生拿诺贝尔奖的可能性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Sep 15 20:55:57 2011, 美东)
我在这里再讨论讨论屠呦呦先生拿奖的可能性,估计大家比较感兴趣,我们先对比一下
拉斯克临床医学奖和基础医学奖。
先从历史上整体看,拿到拉斯克临床医学奖一共只有11位拿到诺贝尔医学奖,由于拉斯
克奖一共有79位最后拿到诺贝尔医学奖/化学奖,显然另外有68位基础医学奖得主最后
拿到诺贝尔医学奖/化学奖。(人太多,没具体数, 大家有兴趣去数数),似乎临床医
学奖要少很多, 只有基础医学奖的六分之一。但显然我们应该看有多少届诺贝尔医学奖
/化学奖发给了拉斯克临床/基础医学奖得主,而不是单纯以人数凑数, 因为奖是发给一
个成就的,可以是一个人,也可以是两, 三个人。另外近年的数据比20-30年前的数据显
然更有意义, 因为现在的颁奖委员会和过去显然不一样,发奖的侧重点也会有不同。我
们就来看看过去十年的诺贝尔医学奖(2001-2010),... 阅读全帖
r**c
发帖数: 1334
44
不懂就不要露怯了。不是所有识字的人都读得懂书。 对文艺作品做简单道德评判时最
容易,也是最不靠谱的做法。就好像说梵高的作品一点都不像照片一样。

民族脸红脸热甚至无地自容而获“诺贝尔文学奖”的莫言相比,既无博士学位,也无留
洋经历,更非两院院士(有人称之为“三无”),也没在中国国内科研体系得过什么著
名的大奖的屠呦呦,从国内的“默默无闻”到成为万众瞩目的诺奖获得者,的确有着天
壤之别。如何识别二者的天壤之别,伟人曾有云:有比较才有鉴别。经过比较和鉴别,
人们不难看出,莫言的《蛙》获奖是对人类和文学的侮辱,屠呦呦用自己发明的“抗疟
疾新药青蒿素”救人获奖是对人类和医学的拯救。
用欲望否定意志,用下半身否定上半身,用兽性否定人性,用意识流否定结构,用胡思
乱想否定现实,用个人否定社会,用地主仔子的哀怨否定共产党和新中国。所以,才会
被西方看中。三十年文学流氓化、汉奸化的典型代表。
。莫言得奖是否有很深的目的性呢?是否是一种阴谋呢?文学有民族性、也有阶级性、
更有人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是非观。宣传什么、赞美什么、批评什么,这一切体现了文
学的价值,也就是说,文学是有社会属性的,健康向上的文学将... 阅读全帖
l***d
发帖数: 1828
45
我在这里再讨论讨论屠呦呦先生拿奖的可能性,估计大家比较感兴趣,我们先对比一下
拉斯克临床医学奖和基础医学奖。
先从历史上整体看,拿到拉斯克临床医学奖一共只有11位拿到诺贝尔医学奖,由于拉斯
克奖一共有79位最后拿到诺贝尔医学奖/化学奖,显然另外有68位基础医学奖得主最后
拿到诺贝尔医学奖/化学奖。(人太多,没具体数, 大家有兴趣去数数),似乎临床医
学奖要少很多, 只有基础医学奖的六分之一。但显然我们应该看有多少届诺贝尔医学奖
/化学奖发给了拉斯克临床/基础医学奖得主,而不是单纯以人数凑数, 因为奖是发给一
个成就的,可以是一个人,也可以是两, 三个人。另外近年的数据比20-30年前的数据显
然更有意义, 因为现在的颁奖委员会和过去显然不一样,发奖的侧重点也会有不同。我
们就来看看过去十年的诺贝尔医学奖(2001-2010),有4届获奖者是拉斯克基础医学奖
获得者(2001,2002, 2007,2009), 同样有4届获奖者是拉斯克临床医学奖获得者(
2003,2005,2008,2010)。具体如下:
Leland H. Hartwell (2001 诺贝尔医学奖,1998 拉斯克... 阅读全帖
i****g
发帖数: 3896
46
其实拿到Lasker临床医学奖已经足以证明屠的成就和贡献了 是可以让她名垂青史的事
情 我同意饶毅的看法,Lasker奖的含金量和份量不比诺贝尔医学奖差 甚至更高 从两
个奖项评委会学术水平的显著差距也可见一斑

我在这里再讨论讨论屠呦呦先生拿奖的可能性,估计大家比较感兴趣,我们先对比一下
拉斯克临床医学奖和基础医学奖。
先从历史上整体看,拿到拉斯克临床医学奖一共只有11位拿到诺贝尔医学奖,由于拉斯
克奖一共有79位最后拿到诺贝尔医学奖/化学奖,显然另外有68位基础医学奖得主最后
拿到诺贝尔医学奖/化学奖。(人太多,没具体数, 大家有兴趣去数数),似乎临床医
学奖要少很多, 只有基础医学奖的六分之一。但显然我们应该看有多少届诺贝尔医学奖
/化学奖发给了拉斯克临床/基础医学奖得主,而不是单纯以人数凑数, 因为奖是发给一
个成就的,可以是一个人,也可以是两, 三个人。另外近年的数据比20-30年前的数据显
然更有意义, 因为现在的颁奖委员会和过去显然不一样,发奖的侧重点也会有不同。我
们就来看看过去十年的诺贝尔医学奖(2001-2010),有4届获奖者是拉斯克基础医学奖
获得者(2001,... 阅读全帖
l***d
发帖数: 1828
47
我在这里再讨论讨论屠呦呦先生拿奖的可能性,估计大家比较感兴趣,我们先对比一下
拉斯克临床医学奖和基础医学奖。
先从历史上整体看,拿到拉斯克临床医学奖一共只有11位拿到诺贝尔医学奖,由于拉斯
克奖一共有79位最后拿到诺贝尔医学奖/化学奖,显然另外有68位基础医学奖得主最后
拿到诺贝尔医学奖/化学奖。(人太多,没具体数, 大家有兴趣去数数),似乎临床医
学奖要少很多, 只有基础医学奖的六分之一。但显然我们应该看有多少届诺贝尔医学奖
/化学奖发给了拉斯克临床/基础医学奖得主,而不是单纯以人数凑数, 因为奖是发给一
个成就的,可以是一个人,也可以是两, 三个人。另外近年的数据比20-30年前的数据显
然更有意义, 因为现在的颁奖委员会和过去显然不一样,发奖的侧重点也会有不同。我
们就来看看过去十年的诺贝尔医学奖(2001-2010),有4届获奖者是拉斯克基础医学奖
获得者(2001,2002, 2007,2009), 同样有4届获奖者是拉斯克临床医学奖获得者(
2003,2005,2008,2010)。具体如下:
Leland H. Hartwell (2001 诺贝尔医学奖,1998 拉斯克... 阅读全帖
a****g
发帖数: 8131
48
绕毅,
从已有史料中,我们基本接受:中医研究院首先是余亚纲和顾国明发现青蒿的抗疟作用
,其后屠呦呦在他们基础上,确定其作用,并因为用乙醚得到更高疗效。屠呦呦的这一
工作及其小组的钟裕容提取青蒿素,两项加起来使屠呦呦的贡献突出。
屠呦呦没有过写余亚纲和顾国明,确实不是很好,但有些文章隐含了这个意思
“因为中药青蒿曾出现过68%抑制疟原虫的结果,所以,对其进行了复筛”。不过没有
说“曾出现”是余亚纲和顾国明做的,且他们将结果告诉了中药所当时的所长和屠呦呦
本人。
刘天伟,
当1969年屠呦呦和余亚纲在海南进行胡椒试验不理想之后,1970年屠呦呦被安排参加人
事专案调查离开研究工作时,余亚纲和被523办公室派来的军事医学科学院的顾国明对
上海市中医文献研究组1965年出版的《疟疾专辑》进行科学分析,梳理出使用频率最高
的二个中药:雄黄和青蒿,并把青蒿列为第一。在1970年6月上报的这份材料中明确指
出“青蒿一握,水二升,捣汁服”的说法来源于《肘后方》。
余、顾二人在此基础上,开始用乙醇提取青蒿,得到60--80%抑制疟原虫的结果;1970
年底是报告所长崔楷和组长屠呦呦。因中... 阅读全帖
m*********3
发帖数: 1425
49
来自主题: Chemistry版 - 少年屠呦呦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methanol123 (meoh),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少年屠呦呦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Nov 27 17:12:23 2015, 美东)
来源:青年报
下月,2015诺贝尔奖颁奖典礼将在瑞典举行。届时,85岁的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将与其
他两位科学家分享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屠呦呦少年时就读于宁波效实中学,后转入宁波中学。青年时,在北京大学医学院
药学系学习。屠呦呦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卫生部直属的中医研究院(现中国中医研究院
)工作。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屠呦呦和那个时代的很多青年科技工作者一样,专业报
国,钻研耕耘,默默无闻。直到2011年,她以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的研究成就,获得拉
斯克奖,震惊世界。 我们想知道,青少年时代的屠呦呦是怎样一个人?在发现青蒿素
的过程中,她与同事经历了哪些难忘的事情?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和屠呦呦同时代的青年
科技工作者,又是如何在艰苦条件下孜孜坚守?我们想知道,在全面推进科技兴国战略
的当下,在航空、交通等领域不断收获更新突破时,青年科技工作者,又在怎样坚守... 阅读全帖
J*V
发帖数: 3150
50
她不是博士,也不是院士,40年间默默无闻
81岁的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员屠呦呦,登上了国际生物医学大奖“拉斯克奖”的领奖台
:因为发现青蒿素——一种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数百
万人生命。
2011年度“拉斯克奖”颁奖典礼北京时间24日凌晨在纽约隆重举行。拉斯克基金会将临
床医学研究奖授予屠呦呦,以表彰其在治疗疟疾的青蒿素研究中的贡献。这是“拉斯克
奖”设立65年来首次颁予中国科学家。
“这是中医中药走向世界的一项荣誉。”屠呦呦说,“它属于科研团队中的每一个人,
属于中国科学家群体。”【发现青蒿素 中医没帮忙】
中国的原创发明挽救了数百万人生命
疟疾是一种古老而顽固的疾病,传播广泛,致死率高。早在2000多年前,中国的古典医
书《黄帝内经》就描述了疟疾的发热、寒战、出汗退热等相关症状。在古希腊和印度,
均有对疟疾暴发导致人口减少的记载。
世卫组织2010年12月发布的全球疟疾年度报告显示,就在2009年,全球还有78.1万人死
于疟疾。目前最有效的抗疟武器就是青蒿素类药物。这项中国的原创发明,是上世纪六
七十年代科研大协作的成果。
“在人类的药物史上,我们如此庆祝... 阅读全帖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