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吸能车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
k**o
发帖数: 15334
1
日车就是为日本的交通设计的,大家都开吸能车,限速低,大家都守规矩。
y***q
发帖数: 192
2
赞日本吸能车这个设计理念,无人能比。
估计丰田司机的头和腿都保不住了。
l********i
发帖数: 8858
3
吸能车。
k*******q
发帖数: 5493
4
来自主题: Automobile版 - 感受了下车祸 感觉还是吸能车好
等你觉悟到吸能车太脆弱时,估计已经没机会后悔了
w********r
发帖数: 14958
5
来自主题: Automobile版 - 感受了下车祸 感觉还是吸能车好
这大概就是现在活着的人都不讨厌吸能车的缘故吧。
h******x
发帖数: 10156
6
别声张,让别人开吸能车,跟我们撞的话、我们就很安全了。Hehe
y***q
发帖数: 192
7
来自主题: NextGeneration版 - 赞日本吸能车,看奔驰和丰田迎头相撞
赞日本吸能车这个设计理念,无人能比。
有宝宝的最好不要开。
估计丰田司机的头和腿都保不住了。
y***q
发帖数: 192
8
赞日本吸能车这个设计理念,无人能比。
估计丰田司机的头和腿都保不住了。
这起车祸是在加州发生的吗?
c********e
发帖数: 42175
9
发信人: downspring (田野里的旋风), 信区: Joke
标 题: Re: 感谢我的日本吸能车又救了我一次 (请转车版) (转载)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Jan 11 16:16:30 2011, 美东)
没想到德州这么冷
y***q
发帖数: 192
10
安全比美丽更重要。
赞日本吸能车这个设计理念,无人能比。
估计丰田司机的头和腿都保不住了。
g***x
发帖数: 22
11
从数据看,Civic和Corolla在同级别里排第2,3名。
而数据最好的是正是日本吸能车toyota avalon。
f*z
发帖数: 421
12
那一辆是奔驰?
什么是吸能车?
c****7
发帖数: 4192
13
啥叫吸能车啊?第一次听说。hybrid嘛?
O*******d
发帖数: 20343
14
楼主都没有搞清楚什么是吸能车,就在这里开黄腔。
i*****T
发帖数: 1855
15
我认为这个“吸能”是很有道理的。现成的例子就是高速上水泥墩子前摆的大水桶或沙
子桶。这些算作外部吸能装置吧。如果日车的确能够做到把前后部设计成这种吸能装置
,那么绝对是比没有吸能的强的。如果是撞树,树前面没人给你放大水桶,如果你硬生
生的撞上去,显然不如多个缓冲。
这里又有一个新的问题。
情景
1)如果都是撞树,吸能的肯定比不吸能的好。吸能的可能车毁,人没事,不吸能的车
主可能就挂了
2)2车互撞:
2.1)2车都是吸能的,车废,人没事
2.2)2车都是不吸能的,车微损,人废了
2.3) 1车吸能1车不吸能:
2.3.1)可能由于有一个吸能的,所以人都没事,吸能车被废,不吸能车微损,吸能车
主做贡献了
2.3.2)吸能车在吸能后,仍然没能保护车主。吸能车被废,吸能车主做贡献救了不吸
能车主,自己牺牲了
所以如果大家都承认“吸能”是个正确的方向的话,就应该把讨论方向集中在日车到底
是否真正实现了吸能。貌似“吸能”只有在撞树的时候才会对车主产生保护,其余情况
,很可能做贡献了。因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不吸能的车在撞吸能的车的时候占了
便宜。综合来讲,不吸能的车貌似为了占点便宜,牺牲了别人... 阅读全帖
i****x
发帖数: 17565
16
来自主题: Automobile版 - 吸能车与非吸能车对撞
假设两车一样重,安全笼完全结实,都吸能,则每侧司机收到冲击为x1=x2=x
如果两车一样重,安全笼完全结实,一车吸能,则每侧司机收到冲击为y1=y2>x
如果两车一样重,安全笼完全结实,两车都不吸能,则每侧司机收到冲击为z1=z2>y>x
如果一方安全笼不结实,那方司机可能直接收到车体变形伤害,是另一回事,跟吸能无
关。这种情况下同样一方吸能双方收益。
如果一方车轻,则收到冲击会增加,对方减小,这也是另一回事,跟吸能无关。这种情
况下同样一方吸能双方收益。
吸能保护的是双方,那种认为谁吸能谁倒霉的都是缺乏基本物理知识的。
i****x
发帖数: 17565
17
来自主题: Automobile版 - 吸能车与非吸能车对撞
我最初论题在此,清清楚楚写了我的假设和假设不成立时会怎样。你看不懂,或者能看
懂却来找茬。鉴定完毕。
假设两车一样重,安全笼完全结实,都吸能,则每侧司机收到冲击为x1=x2=x
如果两车一样重,安全笼完全结实,一车吸能,则每侧司机收到冲击为y1=y2>x
如果两车一样重,安全笼完全结实,两车都不吸能,则每侧司机收到冲击为z1=z2>y>x
如果一方安全笼不结实,那方司机可能直接收到车体变形伤害,是另一回事,跟吸能无
关。这种情况下同样一方吸能双方收益。
如果一方车轻,则收到冲击会增加,对方减小,这也是另一回事,跟吸能无关。这种情
况下同样一方吸能双方收益。
吸能保护的是双方,那种认为谁吸能谁倒霉的都是缺乏基本物理知识的。
w********r
发帖数: 14958
18
我正在用matlab仿真分析吸能车和刚体对双方人员的保护。
就以你给出的模型为基础,划曲线。
结论先告诉你, 吸能确实好。 对吸能车自身的人员保护最大,对刚体车的人员保护弱
一点。 没有吸能区,双方都非常危险。 有了吸能区,虽然吸能车车是烂了一点,但
对人保护最好。
我在复查一遍数据, 最迟明早给出详细分析,仿真和数据。
奔驰不愧是第一辆汽车的发明者,给出的吸能概念确实引领时代发展。
你先别高兴太早,并不是说日车就更吸能。 现在所有车都有吸能概念。 具体问题要具
体分析谁更好。
w********r
发帖数: 14958
19
我正在用matlab仿真分析吸能车和刚体对双方人员的保护。
就以你给出的模型为基础,划曲线。
结论先告诉你, 吸能确实好。 对吸能车自身的人员保护最大,对刚体车的人员保护弱
一点。 没有吸能区,双方都非常危险。 有了吸能区,虽然吸能车车是烂了一点,但
对人保护最好。
我在复查一遍数据, 最迟明早给出详细分析,仿真和数据。
奔驰不愧是第一辆汽车的发明者,给出的吸能概念确实引领时代发展。
你先别高兴太早,并不是说日车就更吸能。 现在所有车都有吸能概念。 具体问题要具
体分析谁更好。
C******d
发帖数: 20
20
来自主题: Automobile版 - 抵制日车没错,购买日车也没错
抵制日车没错,购买日车也没错--只要您把这限定于您自己的个人行为。
你可以自己抵制日车,但是没有理由迫使别人跟你一起做。你非常欣赏日本车,但是最
好不要过分抬高日车,以避免误导别人。
几个误区需要清除:
误区之一--只有日本车“吸能”,美国车不“吸能”。如果你非要讨论1990年代初期生
产的车,我也就闭口不说了。只是想指出一点,2000年之后的车,尤其是近两三年的很
多美国车,安全测试都可以拿到四星或五星。我个人认为,“吸能”是目前车,不管哪
国哪种品牌的车,的共同趋势。
误区之二--“吸能”车在什么样情况下都安全。在正面碰撞下,所谓“吸能”,也就是
车头主动变形,延长撞击时间,从而缓和对车内人的冲击力。简单物理公式,能量=力X
作用距离。这个力是车头Crumble zone(撞击缓冲区)的平均变形抵抗力,跟车的材料
和结构相关,这里的距离是车头可缩短的距离。理想来说,这个缓冲变形距离越长越好
,但实际收到车的大小的限制。这个平均变形抵抗力,要求却比较复杂--变形抵抗力太
高,在中低速度撞击时,不能有效的变形来吸收能量;然而如果变形抵抗力太低,在较
高速度撞击时,即使充分变形了也无法吸
d****b
发帖数: 346
21
来自主题: Automobile版 - 谁给解释一下吸能是什么意思
如果是撞墙(比如安全测试里的那样),吸能车里的人比不吸能的车里的人安全。
如果是车撞车,吸能车吸收的能量对双反来说是一样的,所以如果路上所有的车都是吸
能车,车里的人比路上所有的车都是不吸能的要安全。
但是,如果你开的车吸能比较差,比如一些truck-based的suv,撞上吸能比较好的车,
那你受到的伤害很可能比对方小很多。
i****x
发帖数: 17565
22
来自主题: Automobile版 - 吸能车与非吸能车对撞
再看看我的原帖,是不是包含了你所下的所有结论?
假设两车一样重,安全笼完全结实,都吸能,则每侧司机收到冲击为x1=x2=x
如果两车一样重,安全笼完全结实,一车吸能,则每侧司机收到冲击为y1=y2>x
如果两车一样重,安全笼完全结实,两车都不吸能,则每侧司机收到冲击为z1=z2>y>x
吸能保护的是双方,那种认为谁吸能谁倒霉的都是缺乏基本物理知识的。
i****x
发帖数: 17565
23
来自主题: Automobile版 - 吸能车与非吸能车对撞
“你的想法在运输中和车的结构中根本不现实,对于高速碰撞的2车来讲,碰撞点距离
驾驶员最远也就1-2米,有时候就几十厘米远,哪里来的吸能空间?”
全球工程师都这样设计的,你问他们,特别是推广crumple zone的奔驰。
http://en.wikipedia.org/wiki/Crumple_zone
“最好的缓冲就是坚硬的结构,让发生碰撞的车在到达司机前先停下来后面气囊啊什么
的软海绵才能发挥作用。”
没听说过坚硬的结构可以做缓冲的,你的意思其实是用气囊做缓冲。车头溃败区缓冲和
气囊缓冲互不矛盾。
"车门一共就6cm厚,保护司机的只有这6cm,大家希望这6cm是钢板还是吸能,见仁见智
吧。"
所谓溃败区,吸能区,都指车头。你说车门吸能,可见你完全不明白溃败区是什么意思
。车侧没有吸能的距离,车门内钢梁越硬越好,period。不是铁皮,是钢梁。

3000
6cm
l*b
发帖数: 4369
24
如果大家都开吸能车,结果就是出了车祸死亡率都比较低,但修车都比较贵。当然只要
人没事,钱总是小事情。
但如果大家都开吸能车,而一小撮人人开铁疙瘩。结果就是开铁疙瘩的人撞吸能车不仅
人没啥事,而且车也没啥事。
如果结论是开铁疙瘩可以maximize个人利益,那么大家都开铁疙瘩。结果就是铁疙瘩对
撞,车没啥事,人都死翘翘。
所以,从个人角度上看,开铁疙瘩划算。从总体上看,大家都开吸能车比较好。当然,
最“划算”的就是在大家都开吸能车的时候,自己开个铁疙瘩。这实际上是形成一个
negative externality。一个解决方案就是撞车之后,如果50-50责任,则互相修对方
的车。
i****x
发帖数: 17565
25
来自主题: Automobile版 - 吸能车与非吸能车对撞
其实你还是错了,忽略了吸能区的质量。就算压扁了,质量还在的。
吸能区耗尽后,基本相当于 A车质量减去吸能区质量和B车相撞,这个时候质量不对等
我知道你想说a2压扁后a1跟b硬碰硬。但事实上,当a2压扁后,并不是a1跟b硬碰硬,而
是a1推着个同样质量的质点a2跟b硬碰硬,b不但要撞停a1还要撞停a2,而a1躲在a2后面
,受力只有b受力的一半(另一半用来减速a2了)。又因为a1质量只有b一半,所以加速
度仍然相同。
所以两辆同重车相撞,无论双方哪边有吸能设计,无论吸能区是否完全溃败,双方驾驶
员必定遭到同样大的加速度。唯一的例外是如果撞击力量超过一方安全笼上限,则该方
驾驶员还会受到形变伤害,但就算如此他们所遭受加速度仍然相同。
w********r
发帖数: 14958
26
上面图中,三个曲线与横轴纵轴围出的面积相同。 下面两根是左边吸能车两个部分分
别的曲线。 上面一根是右边刚体车的加速度曲线。
可以看出,在吸能区工作范围内。 吸能区显著减小了本车驾驶舱加速度极值,并且推
迟了加速度峰值的到来。
刚体车自身的加速度峰值基本等于吸能车驾驶舱加速度峰值的2倍。
至此吸能区的工作原理已经非常清楚,他实际上是一个机械原理的微分调节器。
i****x
发帖数: 17565
27
来自主题: _Auto_Fans版 - 吸能车撞非吸能车
没错,这是个常见错误,那边也有这个问题:
吸能区耗尽后,基本相当于 A车质量减去吸能区质量和B车相撞,这个时候质量不对等
我知道你想说a2压扁后a1跟b硬碰硬。但事实上,当a2压扁后,并不是a1跟b硬碰硬,而
是a1推着个同样质量的质点a2跟b硬碰硬,b不但要撞停a1还要撞停a2,而a1躲在a2后面
,受力只有b受力的一半(另一半用来减速a2了)。又因为a1质量只有b一半,所以加速
度仍然相同。
所以两辆同重车相撞,无论双方哪边有吸能设计,无论吸能区是否完全溃败,双方驾驶
员必定遭到同样大的加速度。唯一的例外是如果撞击力量超过一方安全笼上限,则该方
驾驶员还会受到形变伤害,但就算如此他们所遭受加速度仍然相同。
g*q
发帖数: 26623
28
选A还是B,不是看A撞B谁占便宜,而是看A撞C,B撞C,A和B谁更安全。C可以是某个吸
能车或者不吸能车,也可以是树,是水泥墩子。
路上撞车,不是说你开了A,被撞的车就都变成了B,或者说你开了B,被撞的车就全是A
s****f
发帖数: 3038
29
来自主题: Automobile版 - 吸能车与非吸能车对撞
你的想法在运输中和车的结构中根本不现实,对于高速碰撞的2车来讲,碰撞点距离驾
驶员最远也就1-2米,有时候就几十厘米远,哪里来的吸能空间?速度都有60ml,3000
lb的车,最好的缓冲就是坚硬的结构,让发生碰撞的车在到达司机前先停下来后面气囊
啊什么的软海绵才能发挥作用。
威胁生命的碰撞远比你想像的剧烈残酷,一个车40ml侧撞你的驾驶室,车门一共就6cm
厚,保护司机的只有这6cm,大家希望这6cm是钢板还是吸能,见仁见智吧。
a***c
发帖数: 156
30
来自主题: Automobile版 - 吸能车与非吸能车对撞
如果两车完全一样重,安全笼完全结实,碰撞发生后,吸能一方有效车重在吸能过程中
会减少,司机相对不吸能一方,要承受稍大一些的冲击。而且车体损毁更严重。
z1=z2>y1>y2>x
b*****1
发帖数: 3915
31
无论车 轻重 大小与否
安全笼是第一需要考虑,否则重车 大车,司机照样截肢。
至于碰撞对人所造成的伤害,主要看司机动能的变化,人是不变的,质量也是不变的,
也就是说取决于速度的变化,和速度变化所需要的时间。
举个例子40mph 大车 与60mph 略小的车对撞,对撞双车0.01秒不到停在原地。大车速
度40-0 用时0.01秒。小车速度60-0 用时0.01秒。小车司机受的伤害肯定比大车司机更
严重。这个减速势能越大,人受到的力就越大。
速度变化所需时间,这个时间值越大,人体所受的伤害在单位时间内越小。 0-100mph
加速所需1秒,和所需100秒。对人体的负荷伤害差别是显而易见的。结论就是,刚性越
强的车,在碰撞中车主受到的伤害越大,所谓吸能车的车主受到的伤害越小。
这一切都是建立在安全笼坚固的基础之上,才成立的。
根据我自己的想法,我选择安全车是 安全笼第一,在此基础上选越大越重,能吸能的
车。所谓钢性强的硬车,安全笼在碰撞测试变形的车我是不会去碰的。有条件换个双肩
的安全带,也能极大的缓解
碰撞对人所带来的冲击力。
文科生发言,让各位理科生见笑了
b******7
发帖数: 8200
32
来自主题: _Auto_Fans版 - 吸能车撞非吸能车
IIHS有两个视频
一个是同一款两个车不同年代的设计,碰撞. 新款完胜.
一个是卡车和小车碰撞.结果显然.
实验结果: 老款虽然吸能,但是碎了,车体刚性不足. 卡车和小车,卡车的防撞钢梁太高,
导致小车损毁.
结论: 车体刚性,安全拢的设计是保护车内成员的关键.卡车的防撞钢梁法规强制降低.
因此,此命题从一开始就不成立, 翻翻的说吸能和不吸能完全不能说明任何问题,答案有
无数种.都是PHD这点道理应该懂得. 新Camry家族完败的原因就是那个GOA车身不合格,
还不如同系Accord的一半.
i**********r
发帖数: 21
33
来自主题: Automobile版 - 吸能车与非吸能车对撞
世界上没有永不吸能的安全笼,也没有永不变形的驾驶舱。 因此你说的只有第四条及
以后成立。
所以你假设的前三条都是毫无意义。 而你的结论完全来自于这三条。
因此,正确的结论是,在实际生活中,爱吸能还是拼不过邦邦硬。 要么速度低,皆大
欢喜。 要么速度高,吸能死,硬车笑。鉴定完毕。

x
n******e
发帖数: 485
34
来自主题: Automobile版 - 吸能车与非吸能车对撞
我能想象的也是这个场景。两车相撞作为一个系统,软,吸能多的一方我认为对双方都
起保护作用(车上吸能区装弹簧的我想不多,塑性形变占主导),但是撞得重点,吸能
区用完了呢?
m**x
发帖数: 790
35
日本车如果像你描述的这种吸能方式,那得用棉花做才成。
难道撞车,驾驶员的动能不是靠气囊吸收的?
只有日本人才天真到造谣说人和铁皮去吸能,车门铁皮薄也吸能,车门框架薄也吸能,
吸能不会导致变形,从侧面吸能都不会变形到触及驾驶员,所以可以设计的车门更薄,
更轻一些
i****x
发帖数: 17565
36
来自主题: Automobile版 - 吸能车与非吸能车对撞
好好看看我的结论,我的结论是无论哪侧有无吸能区,两边人加速度都相等,也就是我
所称“吸能区造福双方而非谁吸能谁吃亏”。
你说的没错,有没有吸能区我的分析都成立,而且吸能区是增加delta t,减小力量,
也就是减小加速度。这根我说的豪不矛盾,是你没明白我要说的是什么意思。不过你能
看懂我说的东西,还能做出正确推断,很不错。
i****x
发帖数: 17565
37
来自主题: Automobile版 - 吸能车与非吸能车对撞
大错特错,如果你说做了假设的研究都没有用处,那整个科学史就被你否定了。我的前
三条说明了,吸能区的设计,在其设计范围内,是有利于双方的,不管对方是否吸能。
很多人很直观地认为吸能区就是自己吸了别人的能,吃亏造福他人,这个想法根本上是
错的。当对撞力量超过吸能区设计范围时发生什么情况,我也说明了,但是那不是我的
主要论题,我没必要在一贴里解释世上一切问题。所以我所讲的话讲得很清楚很正确,
而且还很严谨,让你失望了。乖,下次接着来,不过要抓紧,说不定什么时候版主注意
到了就咔嚓掉你的攻击性id了。
a***c
发帖数: 156
38
来自主题: Automobile版 - 吸能车与非吸能车对撞
吸能区耗尽后,基本相当于 A车质量减去吸能区质量和B车相撞,这个时候质量不对等
。icefox之前那些动量计算,没有考虑到变形后质心变化,动量和能量分布的不均匀性
,而用笼统的计算,用整体代替局部。如果能这么简单的计算,那还搞那些测试,设计
干什么。
i*****d
发帖数: 603
39
patpat,不过你这帐算错了,脑袋还晕吧? :;
因为是车撞车,你的车吸能吸的人家车的能,对对方的保护。气囊吸能才是对车主的保
护。
i****x
发帖数: 17565
40
来自主题: Automobile版 - 吸能车与非吸能车对撞
我想了,你说的不对,证明如下。
假设两车,左侧A车质量为2,右侧B车质量为2,但A的2分两部分,质量为1的驾驶舱刚
体A1,和质量为1的吸能区A2,而B完全是刚体。假设两车速度分别为正负1对撞。
假设驾驶员完全固定在刚体驾驶舱内,驾驶舱的加速度即为驾驶员的加速度。因此我们
关心的就是驾驶舱的加速度。
在碰撞减速过程中,A2与B互相作用力相等,这是牛顿第三定律,记为F2。同理A1与A2
互相作用力也相等,记为F1。
整个减速过程的结果,A1与A2动量各下降了1,B动量下降了2(通俗说法,不算正负)
。虽然A2形变了,但动量不会受影响。假设减速过程时长为1。
结果就是,A1受力F1=1(动量定理),而因为A2受A1的力为向右的1,而总受力必须为
向左的1(动量定理),可知F2=2,故B受力为2.
因此A1平均加速度=1,B平均加速度也=1,两驾驶员平均受力相等。
当然事实上因为减速过程中A2溃败并非均匀力度,所以我说两驾驶员受力曲线可能不同
,峰值也可能略有差异,但跟溃败区质量无关。证毕
a***e
发帖数: 27968
41
来自主题: Automobile版 - 关于越重的车越安全的理论证明
对撞的时候这个延长时间对双方是一样的
不会出现碰完了两辆车各跑一边慢慢完成形变的事
重车对自己安全,轻车对大众安全
吸能车也是对公众安全,也对自己安全
这个安全定义,对社会,政府这种看统计的,越轻越吸能越好
对个人,车是越重越吸能越好
a***c
发帖数: 156
42
来自主题: Automobile版 - 吸能车与非吸能车对撞
你要分清楚,车和人,说有效车重,只是简化模型。最终要计算的是人体吸收了多少能
量。吸能部分发生形变后,就不能只简单的计算两边的车重。
打个比方,拳击手,一人戴手套,一人不戴手套,谁吃亏?
H*********S
发帖数: 22772
43
来自主题: Automobile版 - 这才是真正的吸能神车 (转载)
吸能车的本意是:车把能都吸了,人留下,日本纸灯笼车是自己散了吸一点能,剩下的
能把人搅成番茄酱
d******e
发帖数: 7844
44
来自主题: _Auto_Fans版 - 吸能车撞非吸能车
我觉得这个问题讨论的意义不大,日本车,德国车和美国车一样都是吸能设计... ...

A2
h**********t
发帖数: 545
45
来自主题: Automobile版 - 吸能车与非吸能车对撞
谁没系安全带谁死,和吸能不吸能没啥关系
吸能很大程度上是为了保护对方的
i****x
发帖数: 17565
46
来自主题: Automobile版 - 吸能车与非吸能车对撞
我要解释的是双方都受益的问题,如果只有A有吸能区B没有,而A吸能区用完了能量还
没吸光,则两侧都倒霉,我说的还是没错。我早做了刚体假设,你却来说刚体变成非刚
体。可见你要么看不懂我说的什么,要么是找茬。
要butcher我,没那么容易的。
s****l
发帖数: 311
47
来自主题: Automobile版 - 吸能车与非吸能车对撞
icefox的分析基本是对的,高中物理吧。
1,能量变化无所谓。你坐电梯从三楼下来跟从三楼跳下来,你个体能量变化一样但结
果显然不同。原因是跳下来着地瞬间受力太大。分析碰撞伤害显然不能看能量变化。人
体受到伤害跟受力峰值相关。
2,
硬车软车碰撞,如果车重一样,驾驶室未变形, 效果一样。
3,
硬车软车碰撞,驾驶室未变形,车轻者吃亏。原因是impact结束后,两车合为一体,速
度跟重车一致。重车司机动量变化小,受力小。
4,
硬车软车都撞墙,驾驶室未变形,硬车很受伤。
5,
任何碰撞如果驾驶室变形挤压司机,估计都得死翘翘。
具体到底哪个好,自己权衡吧。
c*********r
发帖数: 19468
48
来自主题: _Auto_Fans版 - 吸能车撞非吸能车
你第三句话怎么得出来的?吸能是溃缩区吸又不是安全笼来吸……
r*********n
发帖数: 13992
49
根据吸能理论和最近的美国垃圾SUV理论:
你朋友应该感到很庆幸,有这么先进的吸能神车,虽然车受损严重,但是人没事啊;如
果换成美国垃圾大SUV,虽然车可能和后面追你朋友车尾的美国垃圾truck一样,外观看
上去没有什么损伤,但是这美国垃圾大SUV高速上会翻车,如果遭遇着这种事情,你朋
友小命就不保了。
还有,你别看后面ford truck外观没事,但是你想啊,碰撞的能量都传给司机和乘客了
啊,他们现在内脏已经严重受损,过不了2天,就会吐血而亡的。
z**********3
发帖数: 11979
50

车经常由于形变
太大把开车人的某些部位吸掉.
你太善良了
这个贴集中了n多坑
日车没车吸能坑
上海-地域坑
外f坑
…………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