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明英宗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下页 末页 (共8页)
K**********i
发帖数: 22099
1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明英宗亲和力不小啊
你看看,你都承认饿死很多,但就纠结于具体数字。
饿死100万和饿死99万9999人,有区别么?
你可以说100万造谣,99万9999人是真实的,但性质是一样的:
那就是:
毛产党饿死了很多人。
h***i
发帖数: 89031
2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明英宗亲和力不小啊
实际上,比如说广州
现在一年饿死几百,60年也就饿死几百
你就是替邓产党遮掩饿死人的5毛
o***e
发帖数: 3526
3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明英宗亲和力不小啊
我说你作假了?你心虚什么?你要是在牧区生活过,对砖茶应该很熟悉才对吧?

怪?
K**********i
发帖数: 22099
4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明英宗亲和力不小啊
不喝,我这辈子不喝茶。
K**********i
发帖数: 22099
5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明英宗亲和力不小啊
60年代广州还是个小渔村,估计也就1万人口,饿死几百不得了;
现在广州好几千万人,别说饿死,笨死的都有好几百了。
比例,比例。
G*****0
发帖数: 1667
6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明英宗亲和力不小啊
广州早就是大城市了好不好,60年代还是小渔村的是深圳
o***e
发帖数: 3526
7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明英宗亲和力不小啊
嘿嘿,那你必然不是牧区的。那应该是汉化很深的蒙古人吧,如果你真是蒙古人的话。
去过牧区吗?
h***i
发帖数: 89031
8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明英宗亲和力不小啊
你这个装蒜的好可爱
K**********i
发帖数: 22099
9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明英宗亲和力不小啊
广州曾经是大城市,被尚可喜屠杀回石器时代了。
后来日军在广州笼城战中又烧成白地。
改革开放后,广州才再邓产党治下成为中国第一大城市。
K**********i
发帖数: 22099
10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明英宗亲和力不小啊
靠海的都饿不死。
河南、四川这种没吃的人口又多的地方就不得了了。
你不要以偏概全。
h***i
发帖数: 89031
11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明英宗亲和力不小啊
只有非蒙古人才这么扯淡
蒙古人都不屑于这么扯
a******e
发帖数: 1036
12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明英宗亲和力不小啊
哪个民族也不是铁板一块。 人的成长主要归根到底还是家庭 家乡影响的结果。 山东
人跟广东人都是汉族人 一样么?
o***e
发帖数: 3526
13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明英宗亲和力不小啊
一样不一样看怎么比较了,山东人和广东人和英国人一比那就一样了。要较真的话,孪
生兄弟都不一样。
K**********i
发帖数: 22099
14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明英宗亲和力不小啊
你又不是蒙古人,知道个蛋。
我汉化了,所以学了汉人的扯淡技术。
a******e
发帖数: 1036
15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明英宗亲和力不小啊
你妈妈裹小脚么?
K**********i
发帖数: 22099
16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明英宗亲和力不小啊
外发黑人的广东女跟山东人比怎样?
o***e
发帖数: 3526
17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明英宗亲和力不小啊
你全家都裹小脚好吧?
a******e
发帖数: 1036
18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明英宗亲和力不小啊
我是用你的逻辑攻击你。在你们中国人眼里, 你们可以进化,而别人不能,别人演化
发展了,那就是汉化。
f****r
发帖数: 5118
19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明英宗亲和力不小啊
广州很早就是巨大的城市了,鸦片战争之前的13行,就可以算华尔街了
K**********i
发帖数: 22099
20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明英宗亲和力不小啊
花街在浙江福建那边,不在广州,谢谢。
而且花街是明朝时期,就算在广州,后来尚可喜屠了广州,也没用了。
a******e
发帖数: 1036
21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明英宗亲和力不小啊
咸豐六年(1856年)第二次鴉片戰爭爆發,英军炮轰广州城。12月15日,城内市民愤怒
燒燬十三行街,建物徹底化為灰燼,史稱“西關大火”「火燒十三行」。1857年1月,
英军焚烧洋行附近民宅数千家,后退出。
都烧了,还怎么大? 越人实为中国祸乱之罪魁, 如果不是你们闹太平天国? 哪有英
法俄毛的趁火打劫?
K**********i
发帖数: 22099
22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明朝土木堡之变
公元1449年(明正统三年),统一中国仅80余年的明王朝爆发了一个惊天动地的大事变
——“土木堡之变”。这一事变的前因后果几乎都与后勤有关。
自从公元1387年朱元璋统一中原,将元朝残余势力驱逐到塞北以后,为解决军
粮补给问题,在全国实行了且战且耕的军屯制,使军队成为担负作战、生产两大职能的
特殊武装集团。为控制军队,又实行太监监军制,赋予太监与各级将帅同等的权力,从
而形成将不如兵,兵不习战的状况,军队作战能力日趋低下。而与此同时,作为战败的
蒙古族一支的瓦剌部,却在塞北高原乘机崛起。1439年,作为部落首领之一的也先,统
一了蒙古各部落,并使其领地迅速扩展到西起中亚,东接朝鲜,北达西伯利亚,南抵长
城的广大地区,并建立起一支迅疾如风,能征惯战的强大骑兵队伍。
1449年7月初,也先认为攻明时机已经成熟,便以明廷刁难其贡使和毁其婚约
为理由,发兵分4路攻明。自领一路约三、五万人直取大同。长期务农的大同守军,久
不习战,漫无纪律,又处于不知兵的太监郭敬节制之下,接连失利。7月11日,右参将
吴浩兵败被杀;7月15日,大同总督宋瑛等4万余人全军覆没。
警迅传到北京,明廷一片混乱。本来,也... 阅读全帖
z******4
发帖数: 4716
23
智化寺与土木堡之变
土木堡之变是历史上一段已有定论的公案。昨天读《双槐岁钞》时,发现一则故事
,“太学生进谏”。景泰初,王振已死,英宗身陷敌邦,太学生西安姚显疏言:“王振
竭生民膏血,修大兴隆寺(似为后来的万寿兴隆寺),极为壮丽,车驾不时临幸。夫佛本
与夷狄之祸若梁武帝,足鉴前车。请自今凡内臣修盖寺院,悉行拆毁,用备仓廒,勿复
兴作,万世之法也”。这段话虽说不是指的智化寺,但按理说,王振把英宗送入敌手,
罪不可赦,抄他的家,扒他的家庙,改为仓库理所应当。姚显的上疏也是义愤填膺,有
理有据。但是,偏偏历史上没有上演这一段。使人费解。一直到了清朝乾隆年间,近三
百年后,才由一个叫沈庭芳的人,给皇帝参了一本,说王振这个太监骂名千古,为什么
还有他的立像?于是乾隆也依当时的政治形势,批了几个字“著照所请,行该部知道。
”后来,智化寺王振的塑像才被砸毁。
这就有一个大疑问,王振在有明一代的官方评价中如何?这个问题深究下来,可以
考问明人对土木堡之变的评价。而且英宗复辟后,非但没有究王之罪,还在复辟当年,
给他建了“精忠祠”,智化寺也成了“敕赐智化寺”。是英宗昏聩?还是另有别情?尚
未见详解。
宦... 阅读全帖
h*h
发帖数: 27852
24
我和作者观点不同。我觉得,元清是汉族亡国朝代,但都是中国的朝代。现代人为古代
朝代灭亡义愤填膺是件很傻逼的事儿。事实上,原文作者很可能就有满蒙血统。
=====
中国历史上最大的欺世谎言,——元朝与清朝!【科普】
近段时间学术界在讨论吴三桂引清兵入关,重新掀起了讨论,继而波及到岳飞是否
民族英雄。为何在这个时候会有这个讨论的出现呢?大概就是那些人认为,我们要淡化
吴三桂引清兵入关是卖国的色彩,因为,既然满族现在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不可替代
的组成部分了,吴三桂引的是同一个民族的军队,又何来是卖国呢?另外,岳飞抗金,
他抗的是自己的民族“中华民族”的一个也是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那他只不过是一个
内战份子,又何来是民族英雄呢?
历史学家克罗齐曾经说过,一切的历史都是当代史。他的意思也就是说,一切的历
史学家,在编撰历史的时候,都会自觉不自觉的以今天的眼光,都会自觉不自觉的站在
今天的现实去考虑历史的事件,以选择对今天有用的东西.。.但并非是我们可以站在今
天,就可以妄顾历史事实,以今天的利益为准绳,任意的取舍,甚至是恶意的歪曲事实
,以迎合今天的政治需要。
(一)、清朝是中国被通古斯人征服... 阅读全帖
H****r
发帖数: 16240
25
常凯申一个人走过的民国历史短短几十年,就比得上明朝的近三百年历程。不信你看:
1,从平民到领袖(常公 VS 朱元璋)
2,半壁江山(常公 VS 朱元璋)
3,北伐成功(常公 VS 朱元璋)
4,被俘一次(常公 VS 明英宗)
5,短暂复兴(常公黄金十年 VS 明朝永宣盛世)
6,声振四海(常公混成五常 VS 朱棣下西洋)
7,改革失败(上海打老虎 VS 明朝张居正)
8,一败涂地(常公 VS 崇祯)
9,西南残余、渡海割据(常公 VS 国姓爷)
但是马上就有人说了,缺了煤山这一悲壮慷慨的环节。也许是投资方为了拍续集不让主
演这么干。
g***j
发帖数: 40861
26
字号:小中大2011-12-16 11:01:28
更多
8
关键字 >> 虞云国袁腾飞历史历史是个什么玩意儿书评
号称“史上最牛的历史老师”袁腾飞先生推出了《历史是个什么玩意儿(1)》(上海
锦绣文章出版社,2009年8月版),向公众开讲中国史,这一册涵盖了鸦片战争前的中
国古代史。作者自序引用了国学大师钱穆《国史大纲》卷首语:“任何一国之国民,尤
其是自称知识在水平线以上之国民,对其本国已往历史,应该略有所知”;“所谓对其
本国历史略有所知者,尤必附随一种对其本国已往历史之温情与敬意。”显然,作者是
以此为讲史准绳的,而我也正是以这种标杆去拜读袁著的,但读完全书,不仅领悟不到
他的温情与敬畏,扑面而来的却是他对中国历史的轻佻与侮慢。
一、考据学“这个玩意儿实在没什么意思”
袁著自序声称,“历史应该是论从史出,得出的每个结论应该有史实做依托的”;还说
自己“至少让学生不要相信没有史实根据的事情”。我无缘亲聆其课,只能凭借他这本
《玩意儿》来领教,看到的却是纷至沓来的史实出入。以下试从十个方面说明,限于篇
幅,每类仅举一二例证。
其一,小说家言。除非运用陈寅恪那样的诗文证史法,一般情况... 阅读全帖
K**********n
发帖数: 10466
27
的确是。
公子哥真心不靠谱。张学良几乎可以跟明英宗媲美了。
K**********n
发帖数: 10466
28
“但明朝强大的时候也是打得蒙古到处乱躲”
你是说名将徐达带兵出塞外征王保保那次吗??还是王振和明英宗亲征那次?
还“乱躲”,蒙古是割地了还是跳海了?
“你不能拿一个朝代最牛的时候去跟另一个朝代最差的时候比”我没这么比,我嘲笑的
是,打不过别人就在那里怨天尤人或是怪祖宗不争气的阿Q们。
“被冯玉祥之类的弱人搞来搞去”你连地区和朝代都分不清,就别开玩笑了好吗?
K**********n
发帖数: 10466
29
哈哈哈,蒙古的大都不过是个临时首都而已。
真正蒙古的基本盘在大都?该多读历史的是您。蒙古撤离大都,就像美军撤离伊拉克,
反正也不是自己的地盘。
对,尤其是徐达打王保保、明英宗亲征蒙古,打得蒙古人抱头鼠窜,你蓝大将军反正回
去也变人皮,总没皇帝牛吧?
什么外族占北京,还400多年,金、辽都是中原王朝,只不过代替管理罢了,因为宋实
在是太垃圾。
k*****r
发帖数: 21039
30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dafemrenla (Light be with you.),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土木堡之变的幕后:一场有预谋的政变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Nov 16 00:30:24 2014, 美东)
先要说到战争起因和战争性质了,这两个是一致的,不可脱离的 。战争的起因如下:
1、削减马价,
2、拘留使臣,
3、谎诺婚约,
4、剪断布帛、
5、谎诺戏班子、
6、其他不能满足的索求,朝廷不与。
1、2、3、6、是 朝廷和王振干的,3、5、是明朝使臣马青、马云干的,4、是蒙古
使臣干的,一匹布剪断成两匹。弄虚作假者。在婚约上也先想为他的儿子娶明朝公主,
二马应承下来,也先高兴,夸示诸虏,发现是骗他的之后,大为恼怒。6个因素加在一
起便以寇边发起边衅。先期目标在独石马营,明朝抗击,战事扩大。
土木之战的过程
明朝根本没有意识到瓦剌的进攻,正月初,还在给瓦剌的使臣任命官职,可见当时
并无异常,最起码是明庭没有意识。明庭(尤其是兵部)没有做好提前的预防和准备工
作,导致各地纷纷告急。明英宗决定御驾亲征,带... 阅读全帖
K**********n
发帖数: 10466
31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为什么英国上层腐化这么慢?
好像明英宗还111呢!
K**********n
发帖数: 10466
32
嗯,对,所以其实是明英宗活捉了也先,是于谦和郭德纲围了蒙古军对吧?

字。
K**********n
发帖数: 10466
33
我们瓦剌人口少,同化力差,也没魄力。
像他们满洲,敢大肆起用汉人,而且敢于用pigtail,能够获得广大汉族人民的支持和
敬畏,这个我们真心不如。
也先太师的正确做法也许是立明英宗为北明皇帝,建立南北朝,然后主力南下跟南明征
天下,也许还有机会。
战斗力不是最关键的。
当然,连伏击都打不了的、不敢野战的,都是残疾人。
p***r
发帖数: 20570
34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周朝取代商朝是大倒退吧
这是胡扯。固然,周灭商,血流飘杵,应该是很血腥很野蛮的事情。孔子时代已经搞不
太清楚当时的状况了。但是儒家理想是尊重人的,所以反对活人献祭。
上古时期献祭之类,经常是很野蛮的,藏族直到几十年前还有大量这种人祭,包括海外
流亡藏人团体还时有这种事情发生,可以看作一种非常远古时期风俗的遗留。汉藏一系
,远古时期,恐怕和以前美洲土著类似,喜欢干一些人祭,抓了俘虏都给杀了献祭。华
夏这一脉,也就周之后才慢慢文明起来的,西周遗留人殉,人祭之类风俗没啥值得惊讶
的。商纣王未必是个恶魔,不过怎么看也不像小白兔。说到用人殉葬,我记得汉景帝陵
墓里都发现了。完全杜绝人殉,那还得靠千古仁君明英宗呢。。。
儒家是比较理想化古代,把自己的政治理想寄托在远古,不过这不是说儒家是支持人祭
的,正相反,儒家是反对人祭,总的来说是比较尊重人的。
p***r
发帖数: 20570
35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周朝取代商朝是大倒退吧
汉朝人殉没废除,人殉还是不少的,比如景帝的阳陵以北1.5公里的刑徒墓,殉葬了上
万人。
很多时候光看史书没用,挖了墓才知道这些所谓贤君有多反人类。
到后来是逐渐在减少,而且就算有也打着自愿的旗号。唐太宗死的时候有个事情,阿史
那社尔自愿为太宗殉葬。唐高宗不许。之后也一直都有零星殉葬事情被记载。
后来成吉思汗死据说也杀了不少人,另外元代也有殉葬,当然朱八八搞殉葬是出了名的
。清朝开始那几位也一样搞殉葬。
这么看来,明英宗的身影时越发伟岸高大了。千古仁君啊。
g********r
发帖数: 2630
36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明景帝
昏庸的明英宗对国家百姓罪恶重深,被迎回后宫还不知足,仍然企图皇权,最终得呈。
可惜了明景帝,比较而言还算个励精图志的好皇帝,却被害死了。如果明景帝不被翻盘,
说不定大明历史会大大不同。
明景帝也真不幸,娶了个糊涂老婆,有一帮糊涂臣子。
封建皇朝总体上说是令人憎恨恶心的。
K**********n
发帖数: 10466
37
明英宗啊!
还有朱棣。
建文帝亲征非洲。
b*********n
发帖数: 540
38
清朝皇宫中明文规定,小皇帝在大婚之前,必须先由宫中精选八名年龄稍长、品貌
端正的宫女供小皇帝亲身实习临幸技巧。这八名宫女都有名分,从此成为宫中有身分的
女子,每月拿俸禄,不再像其他的一般宫女从事劳役。因此,这份差使也一直为宫女们
所企盼,希望借此脱离苦海,一步登天。这八名宫女的名分一般是冠以四个宫中女官的
职称,即司仪、司门、司寝、司帐。清朝皇宫中的这种规定,其目的无疑是让小皇帝在
婚前对于男女房事取得一些经验,以便在和皇后及嫔妃一起生活中能够从容不迫,能够
及早诞下子嗣,延续王朝香火。
作为小皇帝以及皇子们有的要在宫女身上吸取房事上的经验,有的要从他们奶妈那
里获得性启蒙的教育。奶妈直接亲身对皇子们进行性启蒙教育成为了皇宫内廷另类教育
法。在有些朝代,让哪些宫中女人亲身对皇子们进行性教育,并没有规定,也无法规定
。皇子们到了可以实习的阶段,还处于被开导而无禁忌的状态。这种状态下很容易被挑
逗或产生冲动,也就最容易对身边的女子发生“性趣”。尤其是太子,住在东宫,没有
皇帝的诏令,他是不允许随意出入后宫的,以防止他和后宫嫔妃发生不堪之情。这时候
太子身边除了侍女之外,最容... 阅读全帖
g*****p
发帖数: 790
39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中国皇帝的寿命
1 秦始皇嬴政 50岁 前259年-前210年
2 秦二世嬴胡亥 24岁 前230年—前207年
3 汉高帝刘邦 62岁 前256年-前195年
4 汉惠帝刘盈 23岁 前210年—前188年
5 汉文帝刘恒 46岁 前202年-前157年
6 汉景帝刘启 48岁 前188年-前141年
7 汉武帝刘彻 70岁 前156年-前87年
8 汉昭帝刘弗陵 21岁 前94年—前74年
9 昌邑王刘贺 34岁 前92年—前59年
10 汉宣帝刘询 45岁 前91年—前49年
11 汉元帝刘奭 42岁 前74年—前33年
12 汉成帝刘骜 45岁 前51年—前7年
13 汉哀帝刘欣 26岁 前26年—前1年
14 汉平帝刘箕子 14岁 前9年—5年
15 孺子婴刘婴 21岁 5年—25年
16 新朝王莽 68岁 前45年-23年
17 汉光武帝刘秀 63岁 前6年-57年
18 汉明帝刘庄 ... 阅读全帖
x**s
发帖数: 534
40
坤宁宫作为皇后的正宫,主要的特征,应是一个字——“安”,安宁、安康。但明清五
百余年的坤宁宫,却是 “坤宁不安”、“坤宁不宁”。何以见得?举明英宗正统帝钱皇
后、明世宗嘉靖帝四位皇后和清穆宗同治帝阿鲁特氏皇后为例,看坤宁宫是怎样不安、
不宁的。
清宫皇后的结局
天命汗努尔哈赤的皇后叶赫那拉氏,29岁死去。叶赫那拉氏在思念母亲和疾病中离世。
清追谥“太祖孝慈高皇后”的是叶赫那拉氏。
崇德帝皇太极的皇后博尔济吉特氏,清宁宫四位妃子中,两位是她的侄女,两位是敌部
林丹汗遗孀,夫君52岁故去,自己寡居。
顺治帝福临的皇后博尔济吉特氏,虽“丽而慧”,却被废黜。顺治八年(1651年)被册立
为皇后,仅两年就被废。
康熙帝玄烨皇后赫舍里氏,祖父索尼是辅政大臣,父亲噶布喇是领侍卫内大臣,但她生
下儿子当天死去,才22岁。
雍正帝的皇后乌拉那拉氏,雍正元年册为皇后,雍正九年就死去。
乾隆帝弘历的皇后富察氏,乾隆十三年随驾南巡归途中,皇后崩,37岁。
嘉庆帝的皇后喜塔腊氏,册为皇后第二年就死了。
道光帝的皇后钮祜禄氏,还没当上皇后就死了,死后才追封皇后的。
咸丰帝的皇后萨克达氏,刚被册为嫡福晋才两年,还没... 阅读全帖
q*****k
发帖数: 586
41
本文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张嵚作品
“穿越”的热潮流行得久了,回去做帝王将军公主小姐,各种样的瘾,那些经典的穿越
小说,已经带我们体验过很多遍了。
倘若,如果成为古代社会的一位普通劳动者,生活又会是怎样的模样?
比如,回到今天极有关注度的大明朝,成为普通老百姓一枚。
那么,一件很痛苦的现实便是:规矩多。
衣食住行都是规矩
如果仅看朱元璋开国时期创立的明朝社会体制,以及那个体制下老百姓的生活,我们恐
怕很难把明朝同“丰富多彩”四个字联系在一起。因为朱元璋所创造的社会体制,是一
个等级森严,条令严苛,管理严格,简朴刻板的世界,打个比方说,就好比是一个规矩
严格,秩序分明的传统农庄。
而说到明朝这个“农庄”的规矩,那更是名目繁多,衣食住行,样样都有严格的条令,
违规的代价,则更是惨重的,稍微不留神,就很可能是牢狱之灾。
就以穿衣服来说,明朝初期,特别是朱元璋统治时代,是一个穿错衣服后果很严重的时
期。明朝社会阶层的划分,不同等级的人群,都有各自穿衣服的规定,一旦穿错,就等
于是“僭越”大罪,将被国家处以重刑。
犯罪的后果很严重,但要想不在穿衣服问题上犯罪,却也是相当辛苦的,尤其是如果我
们以现代... 阅读全帖
h******i
发帖数: 21077
42
明英宗发来贺电。
x*******i
发帖数: 157
43
明英宗算吧?两次。第二次是被俘虏后,又回来了
n********k
发帖数: 216
44
与现在“私倒”,或者说“暗倒”招生指标不同,由于是“官倒”,明朝的招生指
标交易很透明,实行“全国统一价”。那么,当时买个大学上上,要花多少钱?
据《明史·食货志二》上的数据,要想获得国子监的入学资格,景泰年间(公元
1449-1457年)最高的要800石米,低者300石米。成化年间(公元1464-1487年),则稳定
在100石米。
上面这价格是有“学籍”的,如果不在乎学籍,只当旁听生镀镀金,或是插班生、
肄业生什么的,可以享受“优惠价”。以明英宗天顺五年(公元1461年)的标准为例,每
个指标需缴纳20匹马。
景泰年间的赞助费算是最高了,800石米的标准是怎么定下的?原来这是“买方”
主动出的价钱。时山东临清县,伍铭等几个在县学(类似于今县重点中学或地方专科学
校)读书的学生想“专升本”(大概这意思吧),提出愿意缴纳800石米,求进国子监读书
的机会。山东省主管官员将此情况上报朝廷后,获皇帝特批,于是“米八百石”遂成标
准。但是能出或愿出800石赞助费的,还是很少的,所以后来不断往下降,以吸引考生
、扩大生源。
二品官员一年俸禄不够一个“入学指标”
这样的入学赞助费,在当时算不算高... 阅读全帖
g*****p
发帖数: 790
45
明朝,汉民族最后的封建王朝。朱元璋以农民的身份开创了大明王朝。但,他的子孙却
并不在乎这些,坐在龙椅上的朱元璋子孙出现了很多荒诞不羁、荒淫无道的皇帝。其中
一位,他荒诞、荒淫好玩,但他聪明,假如他把荒淫好玩的心思都用在治理国家和对外
战事上,那他注定会是明朝最有作为的皇帝。
他,正德皇帝朱厚照。朱厚照的聪明,在史书之中得到肯定。他荒淫好玩是受到刘瑾为
首的“八虎党”太监的影响。当时后宫被大家笑称为“百戏场”。这位正德皇帝连行军
打仗都不忘玩上一把。
不过,正德皇帝在位期间也做了很多有意义的事情。
明武宗虽然荒废朝政,但他并不是什么都不管。他虽不入大内,但是仍时常上朝听政,
批答奏章,决定国家重大事件。不愿上朝时,就通过司礼监传达自己的圣旨,命内阁执
行。即使他远在宣府的时候,还是特别强调虽然大臣不许前来,但奏章要一件也不许少
地送到宣府。所以说,武宗虽然做出了许多荒唐的事情,但在权力上一点也不糊涂,对
权力抓得很牢。
武宗放荡不羁,但他在内心里一直盼望着能够像太祖、成祖那样立下显赫的边功。正德
十二年十月,武宗终于盼到了一显身手的机会。在得知蒙古小王子部叩关来袭,武宗非
常高兴,亲自布... 阅读全帖
z**z
发帖数: 98
46
来自一个关于太监的笑话:有一天,清朝才子纪晓岚进宫要面圣,被一位太监拦着。那
太监素知纪晓岚颇具机智奇才,便央求他说个故事,否则不让他过去。纪晓岚没办法只
好说道:“从前有一个太监”,说到这里顿了一下却不说了。太监等了半晌忍不住问道
:“下面呢?” 这时纪晓岚笑了笑说:“下面没有了。”这位太监听后十分恼怒,便
要与纪晓岚对对子:“纪先生文才过人,今日可否对得上咱家的一个对子?”纪晓岚“
那就请出上联吧?”太监说:“三光天地人。”纪晓岚脱口而出:“四季夏秋冬。”太
监嘲笑道:“都说纪先生文才过人,没想到却不知道一年有四季?请问春天呢?春天哪
儿去了?”纪先生哈哈大笑道:“你还有春天吗?”到了此时,这个太监只好红了脸讪
讪的让纪晓岚过去了。
太监,通常是指中国古代被阉割后失去性能力的男性,他们是专供皇帝、君主及其家族
役使的官员。古代时,这样男性通常称为“宦官”,到了隋唐以后,地位较高的内侍宦
官就被称为“太监”。唐高宗时,改殿中省为中御府,以宦官充任太监,少监。后来宦
官也通称为太监。到了明代,宦官权势日增,人们就把所有宦官都尊称“太监”,太监
也就称为宦官代名词了。
说起来,作为太监的... 阅读全帖
x******5
发帖数: 189
47
明朝的宦官势力是从明英宗时期王振当权开始的。从此,宦官们你来我往,活跃在
朝堂之上,但其实宦官掌权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明朝的皇帝大多即位时岁数小,给了宦官
操纵大权的机会。
朱祁镇即位年方九岁。站在现在来看,9岁的孩子只是一个天真爱玩的顽童而已
。太监王振带着他游玩,他对这个鬼点子层出不穷的大玩伴十分敬佩,尊称为“王先生
”。而王振则利用顽童朱祁镇给予的信任假传圣旨,总揽朝政,没有人能控制他,他不
但成为太上宰相,而且成为太上皇帝。朝堂大事交给了宦官,终于酿成了明朝历史上的
奇耻大辱——土木堡之变。
宪宗朱见深时期,宦官势力更厉害了,那个时期有个权倾朝野的太监叫汪直。当
时的官员,要想得到升迁的机会,往往走汪直的后门。只要汪直肯在皇帝面前美言,此
人立刻官运亨通。由此一来,那些想走捷径的人,莫不以结识汪直为荣。需要强调的是
,宪宗即位的时候比英宗是年长几岁,但同样是个17岁未成年的孩子。
武宗朱厚照是15岁即位。从小就跟他在一起的玩伴是宦官刘瑾,就像朱祁镇的玩
伴王振一样,刘瑾利用皇帝的年幼和信任掌握了大权。朝中文武大臣争先恐后拍刘瑾马
屁的相当... 阅读全帖
g*****5
发帖数: 168
48
朱高煦明成祖朱棣次子,明仁宗朱高炽同母弟。徐皇后所生。本来朱高煦是很有希望能
够成为太子的,因为在燕王朱棣造反的时候,朱棣派世子朱高炽留守北京,带朱高煦出
征,朱棣多次濒临危难,在朱高煦的力战下方转败为胜,因此认为他很像自己。在造反
过程中,朱棣在浦子口被南军击败,朱高煦率军赶到。朱棣大喜道:“我已精疲力竭了
,我儿应当奋勇再战。”又抚摸着他的背部道:“努力罢!世子常常生病。”朱棣给了
朱高煦希望。
朱棣曾有多次易储的想法,却也没有实现。但是最终由于朱高炽宅心仁厚,加上太孙朱
瞻基深得朱棣喜欢,因此朱高煦最终也没有当上皇帝。
从此,朱高煦走上了作死的道路,朱高煦这辈子就是一部标准的作死教材,而且作得让
人哭笑不得。活生生把自己从皇位候选人作成了藩王,然后作成了叛逆、囚徒,最后挂
掉。
几年后,永乐帝驾崩,朱高炽顺理成章地身登大宝,就是后来的明仁宗。
但这个心地善良的胖皇帝仅仅十个月后就因病去世,这又让朱高煦蠢蠢欲动了起来。
当时太子朱瞻基人在南京,而皇帝即位在北京。朱高煦打好了算盘,自己的封地乐安正
好在南京通往北京的路上,只要派兵截住北上奔丧的朱瞻基,干掉他,然后自己就趁乱
进京登基... 阅读全帖
A*******s
发帖数: 89
49
太祖朱元璋的长相平平,但他决心把状元打造成帝国的形象代言人。要对得起王
朝的面子,颜值自然是极其重要的。这早在洪武四年首次殿试就树立了榜样——原拟为
状元的郭翀因为貌丑被降为榜眼,英俊的吴宗伯被拔为状元。
“来岁锦标先夺得,天街听喝状元声。”高高站在科举功名的金字塔尖,状元身份
尊贵、备受荣宠。中状元称为“大魁天下”,是考生的最高荣誉。从童试到殿试,状元
需要经过层层选拔,在激烈的竞争中杀出重围,独占鳌头。状元就是万里挑一,笑到最
后的那一个,所以,中状元难如登天。尤其是在明代,状元除了渊博的学识外,还需要
爆表的颜值。
太祖朱元璋的长相平平,但他决心把状元打造成帝国的形象代言人。要对得起王朝
的面子,颜值自然是极其重要的。这早在洪武四年首次殿试就树立了榜样。原拟为状元
的郭翀因为貌丑被降为榜眼,英俊的吴宗伯被拔为状元。这着实让历史学家与考生们目
瞪口呆。状元因为才学而登顶,殿试毕竟不是选美走秀。唐宋以来,状元长得不帅甚至
有残疾的大有人在,未有以貌取人的先例。如唐代宗大历十二年的状元黎逢“气貌山野
”,长得很土气也能中状元。宋代淳祐十年的状元方梦魁,右脚跛,左眼瞎。元... 阅读全帖
h******i
发帖数: 21077
50
个人认为这些都是细节了。
帝王们很多水平都不高,只是亡国的帝王一般显得特别愚蠢而已。或者,历史书可以书
写他们的愚蠢而已。
我觉得明英宗水平比崇祯什么之类差太多了,但形势比人强,人愣是没亡国,但不见得
就说他高明。
北宋皇帝除了开国的哥俩,有谁真正牛逼?宋真宗也就是转轮子的而已。说实话,把宋
真宗这种人放到徽宗时代,说不定结果也差不多。
金国就算被挡住两次,慢慢消化了辽国的故地还是会再来的。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下页 末页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