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诗话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
z***c
发帖数: 2959
1
也不能算很好的范本,因为自相矛盾之处甚多
日前与唐欣到沙滩美术馆看展览,大约是看到了地方想起了人,老唐提到网上闲逛时遇
到的一篇“奇文”,说是写得很有意思。过了几天,他就给我传来了画家范曾的《蝜蝂
外传——为黄永玉画像》。老唐是见多识广的人,他说此文恐怕是范曾最好的文字了。
所以收到后一口气就读完。读后的感觉也是异常的清晰:“狗咬狗,一嘴毛”。

先让我们跟着范曾的导引看黄永玉的画作。在“国画尚未入门”的标题下,
第一句话是“黄永玉的画巧密有余而睿智不足”。隔了不足一行字,他为了批判黄永玉
的画“无佛家所谓的深入法性的‘如有智慧’”,一不小心,说出了黄永玉作品的两个
好来:“他早期的木刻作品极尽工细”“善用刀法变化”。一个画家,一个中国的当代
画家,他的作品具有“巧密有余”“极尽工细”“善用刀法变化”这几个连恨他入骨的
范曾也不得不承认的长处,已经殊为不易了。不成大师,可作小师;不成小师,也可以
做看客嘛!看看最近中国美术馆名为《精神与品格——中国当代写实油画研究展》,
210幅展览作品号称是从2800幅参选作品中选出来的,但又有几幅能称得上是“巧密有
... 阅读全帖
b****r
发帖数: 2555
2
☆─────────────────────────────────────☆
znprc (Shrek) 于 (Sat Aug 13 21:20:17 2011, 美东) 提到:
范曾:蝜蝂外传——为黄永玉画像
发布时间:2011-01-22 08:58 作者:范曾 字号:大 中 小 点击:2709次
我忍耐着,一月月、一年年的忍耐着,黄永玉以他那毒戟般的心灵、蛇舌般的刀笔
,向我一次次的攻击、刺伤和宰割。我遍体鳞伤、身心交瘁,但黄永玉的艺术到底如何
?人品到底如何?他为什么这样恨我?这对世人是团团的迷雾,我今天作一次彻底的、
公正的剖析。我耻于与黄永玉再有任何的交往,包括答复他对我的攻击,我这篇文章是
对他的最后回答,使他知道,在中国不要以为可以仗势欺人、为所欲为,上帝给每一个
人平等的权利。在中国也没有什么高等华人。
一评黄永玉的画:国画尚未入门
黄永玉的画巧密有余而睿智不足,停留在艺术的浅层智慧,而无佛家所谓的深入法
性的“如有智慧”。他早期的木刻作品极尽工细而殊乏醇厚内涵,善用刀法变化而不善
用黑白对比,尚不能见彦涵、古元等大师项背,不可在一流版画家中厕身。十年前初... 阅读全帖
f*******5
发帖数: 1815
3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袁大才子之终生憾事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aterWorld 讨论区 】
发信人: fongfong5 (fongfong5), 信区: WaterWorld
标 题: 袁大才子之终生憾事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Oct 13 15:31:00 2011, 美东)
袁枚子才,即袁大才子,江南才子中佼佼者也,有随园诗话传世。某年月日,有友人来
告曰,北方某省大饥,流民过境,小儿女多为父母所卖,有一女不过十二三,有殊色。
才子闻之起兴,即具舟楫,以明日往造焉。见之,啧啧称妙,审察之详,乃觉其足不甚
美,沉吟有间,深恨之,果未买而返。是夜,念及小女之妙色,悱悱而不成眠,数日不
能解,追悔焉,又访之,则已不知所在矣,才子颇赋诗以怨,然此等憾事盖终其身矣。
c*c
发帖数: 2397
4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陈寅恪:论韩愈
http://site.douban.com/widget/notes/134616/note/208286045/
陈寅恪:论韩愈
2012-04-05 01:33:42
论韩愈
陈寅恪
古今论韩愈者众矣,誉之者固多,而讥之者亦不少。讥之者之言则昌黎所谓“蚍蜉
撼大树,可笑不自量”者(昌黎集五调张籍诗),不待赘辩,即誉之者亦未中肯綮。今
出新意,仿僧徒诠释佛经之体,分为六门,以证明昌黎在唐代文化史上之特殊地位。至
昌黎之诗文为世所习诵,故略举一二,藉以见例,无取详备也。
一曰:建立道统,证明传授之渊源。
华夏学术最重传授渊源,盖非此不足以征信于人,观两汉经学传授之记载,即可知
也。南北朝之旧禅学已采用阿育王经传等书,伪作付法藏因缘传,已证明其学说之传授
。至唐代之新禅宗,特标教外别传之旨,以自矜异,故尤不得不建立一新道统,证明其
渊源之所从来,以压倒同时之旧学派,此点关系吾国之佛教史,人所共知,又其事不在
本文范围,是以亦可不必涉及,唯就退之有关者略言之。
昌黎集一一原道略云:
曰:斯道也,何道也?曰:斯吾所谓道也,非向所谓老与佛之道也。尧以是传之舜
,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 阅读全帖
x*****a
发帖数: 7797
5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宋代状元的寿命
一、宋代状元的寿命
宋代共出状元118名。其中,已知其生卒年或虽不知其生卒年却知其寿数的共70人,
占总数的59.32%(保留两位小数,下同)。依据这70人的年龄资料所得出的若干统计
平均数,也许能接近实际情形。这70人中,80岁及80岁以上的5人,占7.14%:
黄裳(1044-1130),87岁(《全宋词简编》第202页)
郑性之(1172-1255),84岁(《中国历史大辞典·宋史卷》第301页);
阮登炳, 82岁([洪武]《苏州府志》卷三十五,总页1424页);
刘章(1100-1179),80岁(宋人传记资料索引》总第3872页);
胡旦80岁(《中国历史大辞典·宋史卷》第324页)。
70岁至79岁的14人,占20%:
王嗣宗(944-1021),78岁(《宋史· 王嗣宗传》);
李迪(971-1047),77岁(宋人传记资料索引》总第850页);
留梦炎(1219-1295),77岁(《元人传记资料索引》第929页;沈阳版《中国历代
状元录》第170页);
莫俦(1089-1164),76岁(《中国历史大辞典·宋史卷》第370... 阅读全帖
h******x
发帖数: 10156
6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宋代真的“积贫积弱”吗 zt
积贫”指长期的贫困。钱穆说:“宋代……内部又终年闹贫,而且愈闹愈凶,几于穷得
不可支持。”宋代真的“积贫”到这等程度吗?

财政入不敷出是皇帝刻意制造的假象
宋代政府财政经常出现赤字。但这并不代表入不敷出。宋代中央收入除了政府的收
入之外,还有皇帝内藏库收入。它的收入达到政府收入的六分之一,并且不计入政府收
入,财政部门也无权过问其收支。将这一部分计入,宋代不存在赤字问题。在政府财政
困于“入不敷出”时,皇帝就将内藏库中的财富“借”给政府,达到收支平衡。这正是
宋代皇帝控制政府财政的一个手段。是在入大于出的情况下人为制造出了财政赤字假象
。(李伟国《宋代财政和文献考论》上海古籍出版社)
被称为“积贫”的宋代政府始终有大量财富积蓄
一个号称“积贫”的政府,自然不可能有多少积蓄。但宋代政府是这样的么?就在
被极力批评为积贫的仁宗英宗时代,宋政府依旧有大量的积蓄和储备。宋英宗“治平二
年,入116 138 405,出120 343 674,非常出11 821 27,诸路积160 292 093”(《文
献通考?国用》)也就是说,仅仅分散在全国各地的政府储备财富,已经... 阅读全帖
o***e
发帖数: 3526
7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elg (二里沟),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李则芬1979年旧文:明人歪曲了元代历史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Oct 6 13:41:23 2013, 美东)
李则芬1979年旧文:明人歪曲了元代历史
一、元代不是黑暗时代
七年前,作者开始研究元代史。仿照读书先看序文的习惯,首先遍读近人所著的许多中
国通史、史纲,及各种专史之元代部分。这些著作,几乎众口一词,都说元代政治黑暗
,毫无文化可言。有些专史,甚至根本不谈元代事。写完宋代之后,但说元代政治黑暗
、无足述,且谈明朝。於是,这些议论,就形成了我的先见。在我潜意识内,相当牢固
。我在研究过程中,凡发现与此先见相迳庭之处,对於新的发见,总是保留一个问号。
要到研究了五年之后,我才知道这个先见是错误的,但仍不知其所以然。我更涉猎明代
的历史文献,又过了一年多,才发见了答案:元代的历史事实,原来已被明人歪曲了。
与一般人的想像相反,元代不但不是一个黑暗时代,毋宁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难得的小康
时期。一般人说元代黑暗的,所引证的事例,无非是蒙古初期的残... 阅读全帖
d******a
发帖数: 32122
8
专家称“鲜卑族与汉族同为炎黄子孙”
2011年09月26日 10:09 来源:辽沈晚报 参与互动(27)  【字体:↑大 ↓小】
五千年前一家人慕容原是黄帝后
■“有熊氏之苗裔”是什么意思?
■为什么汉人的血缘基因中没有查到鲜卑族的基因痕迹?
■为什么说,千百年来、长城一线,血染夕阳、漫漫狼烟,反复演绎着“本是同根
生,相煎何太急?”的千古悲情?
千百年来,中原王朝以居高临下的姿态视周边部族为夷狄、为苗蛮,华夏正朔观刻
入骨髓,甚至演化为“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极端理念。对此,鲜卑、契丹、女真等诸
多入主中原的民族并不买账,他们认定自己与中原汉人一样是炎黄子孙!
清初,华夷之辨在中原士大夫阶层中喧声鼎沸,雍正皇帝亲自撰写《大义觉迷录》
,提出“华夷一家”,斥责中原人不该视满清为异族,既然连尧舜禹等圣贤都不是中原
人,又何苦对与华族血脉相近的满清耿耿于怀?
慕容鲜卑为黄帝后裔的史证
“慕容,字弈洛瑰,昌黎棘城鲜卑人也。其先有熊氏之苗裔……”而“有熊氏”是
黄帝部落的称谓,黄帝部落的重要图腾之一是 “熊”,因此黄帝部落也称“有熊氏”。
有关鲜卑、契丹等游牧民族实为黄帝后裔的说法其实古已有之,... 阅读全帖
d******a
发帖数: 32122
9
专家称“鲜卑族与汉族同为炎黄子孙”
2011年09月26日 10:09 来源:辽沈晚报 参与互动(27)  【字体:↑大 ↓小】
五千年前一家人慕容原是黄帝后
■“有熊氏之苗裔”是什么意思?
■为什么汉人的血缘基因中没有查到鲜卑族的基因痕迹?
■为什么说,千百年来、长城一线,血染夕阳、漫漫狼烟,反复演绎着“本是同根
生,相煎何太急?”的千古悲情?
千百年来,中原王朝以居高临下的姿态视周边部族为夷狄、为苗蛮,华夏正朔观刻
入骨髓,甚至演化为“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极端理念。对此,鲜卑、契丹、女真等诸
多入主中原的民族并不买账,他们认定自己与中原汉人一样是炎黄子孙!
清初,华夷之辨在中原士大夫阶层中喧声鼎沸,雍正皇帝亲自撰写《大义觉迷录》
,提出“华夷一家”,斥责中原人不该视满清为异族,既然连尧舜禹等圣贤都不是中原
人,又何苦对与华族血脉相近的满清耿耿于怀?
慕容鲜卑为黄帝后裔的史证
“慕容,字弈洛瑰,昌黎棘城鲜卑人也。其先有熊氏之苗裔……”而“有熊氏”是
黄帝部落的称谓,黄帝部落的重要图腾之一是 “熊”,因此黄帝部落也称“有熊氏”。
有关鲜卑、契丹等游牧民族实为黄帝后裔的说法其实古已有之,... 阅读全帖
g***j
发帖数: 40861
10
不必美化赵宋王朝——宋代顶峰论献疑
张邦炜
2011-11-23 09:36:19 阅读 2211 次
刊《四川师范大学学报》(2011年第6期,刊载时略有删节),蒙邱志诚先生提供完整
版,象牙塔网络发布
一、“往前多走了一步”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赵宋王朝真可谓时来运转:30年前,备受贬损:“
守内虚外,积贫积弱”;30年后,博得赞美:“空前绝后,登峰造极。”宋朝顶峰论,
据说出自史界泰斗。的确,陈寅恪曾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年之演进,造极于
赵宋之世。”[1]邓广铭讲过:“宋代的文化,在中国封建社会历史时期之内,截至明
清之际的西学东渐的时期为止,可以说,已经达到了登峰造极的高度。”值得注意的是
,邓氏强调“历史不能割断”,既重视隋唐两代的“传承”,又在时间上严格予以限制
,“截至明清之际”。[②]至于陈氏的论断,只怕应当正确理会,不能无限引申。正如
那句名言所说:“真理往前多走一步就是谬误。”
宋朝顶峰论的代表作,当推萧建生先生所著《中国文明的反思》一书。此书号称“
当代中国的《盛世危言》”,某些媒体在高度评价之余,也曾指出:“作者对每个时代
史料的把握真切与否,有... 阅读全帖
s*******w
发帖数: 2257
11
今天刚从波士顿图书馆借来 《吴宓日记续编》,说老实话我听说过这个人,但所知寥
寥,而且不会念这个字:宓。
google 了一下,果然是个大人物!
============================================
本书是著名学者吴宓先生记述他最后二十余年生命历程的日记。1949年,经历了晚清和
民国两个历史时期的吴宓,在又一次翻天覆地的历史嬗变之际,选择了留在祖国大陆,
理由很简单,他不能离开这块对他来说比生命更为重要的中国文化根植所在的土地。
吴宓先生于解放前两周西飞四川,此后在西南二十余年的执教生涯中,他的际遇跌宕起
伏,暨得到当局的礼遇,也备受运动的摧残,他忠实地记录了自己每日所思所行所见所
闻,直至因“宁肯杀头,也不批孔”而被打成“反革命”,最后含恨而终。
这是一部以生命实践个人文化理想的记录。其史料价值,自不待言。
《吴宓日记续编》共十册,记录了1949-1974年的个人生命历程,由生活·读书·新知
三联书店于2006年3月出版(内部发行)。
作者简介 · · · · · ·
吴宓,著名西洋文学家,字雨僧、雨生,笔名余生,1894年(清光绪二十年)生,... 阅读全帖
s*******w
发帖数: 2257
12
今天刚从波士顿图书馆借来 《吴宓日记续编》,说老实话我听说过这个人,但所知寥
寥,而且不会念这个字:宓。
google 了一下,果然是个大人物!
============================================
本书是著名学者吴宓先生记述他最后二十余年生命历程的日记。1949年,经历了晚清和
民国两个历史时期的吴宓,在又一次翻天覆地的历史嬗变之际,选择了留在祖国大陆,
理由很简单,他不能离开这块对他来说比生命更为重要的中国文化根植所在的土地。
吴宓先生于解放前两周西飞四川,此后在西南二十余年的执教生涯中,他的际遇跌宕起
伏,暨得到当局的礼遇,也备受运动的摧残,他忠实地记录了自己每日所思所行所见所
闻,直至因“宁肯杀头,也不批孔”而被打成“反革命”,最后含恨而终。
这是一部以生命实践个人文化理想的记录。其史料价值,自不待言。
《吴宓日记续编》共十册,记录了1949-1974年的个人生命历程,由生活·读书·新知
三联书店于2006年3月出版(内部发行)。
作者简介 · · · · · ·
吴宓,著名西洋文学家,字雨僧、雨生,笔名余生,1894年(清光绪二十年)生,... 阅读全帖
f********t
发帖数: 6999
13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liutech (LiuTech),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地主招你惹你了?- ”苏鲁新媳妇先给地主睡三天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Apr 9 16:28:55 2015, 美东)
初夜权血泪史:苏鲁新媳妇先给地主睡三天
2013年09月27日11:45 新浪读书 微博 我有话说(1,720人参与)
本文摘自:《文史哲》2013年1期,作者:马俊亚,原题为:《近代苏鲁地区的初
夜权:社会分层与人格异变》
20世纪40年代中期,据苏北土地改革工作者调查,“地主对佃户的妻女,可以随意
侮辱、霸占。……甚至有若干地区如宿迁北部,还保留‘初夜权’制度,佃户娶妻,首
先要让地主睏过,然后可以同房”。
世界各地的初夜权叙述,绝大多数存在于文学作品或口头传说中①,缺乏过硬的史
料证据②。苏鲁地区的初夜权资料则极为丰富可靠,充分反映了这一地区的社会状况。
苏北涟水籍的严中平先生生前多次指出,由于中国地区之间差别极大,苏北就存在着初
夜权的现象③。应该说,这一现象源于苏北特殊的社会结构。

华夏(汉)民... 阅读全帖
k***5
发帖数: 583
14
"(14)华东军政委员会土地改革委员会编:《江苏省农村调查》(内部资料),1952年
⑥金性尧:《炉边诗话》,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年,第3页;何满子:《
103
b**********7
发帖数: 814
15
孙行者的子女
德里达说,文本外无物。我们一般把《西游记》文本的出现看做孙悟空的定形,而在此
以前,就已经有多个《西游记》版本存在,也有许多孙悟空形象。这些形象并不完全相
同。从谱系学来说,他们算是一个家族有着或远或近的血缘关系的子侄兄弟。
一、因为犯罪,隐瞒身世
《西游记》开头就宣称,孙悟空是石头缝里蹦出来的,没有父母,更别说什么兄弟亲戚
了。元代杨景贤《西游记杂剧》,孙悟空自称“弟兄姊妹五人,大姊骊山老母,二妹巫
枝祇圣母,大哥齐天大圣,我小圣号称通天大圣,三弟耍耍三郎”。元代,孙悟空是“
通天大圣”,到明代则自称“齐天大圣”,在《西游记》中沿袭不改。他的兄弟姊妹虽
称号有异,但数量不变;而且,孙悟空始终是老三,前有兄姊,后有弟妹,非常完美、
对称。而且最近在福建省顺昌县的宝山主峰上发现一通建于元末明初时期的“齐天大圣
”石碑,浙江天台山有“通天大圣仁济真君碑”!
孙悟空既然有兄弟姊妹,那就是说,他是有父母的。那为什么《西游记》的作者却坚称
孙悟空是“花果山有一仙石,石产一卵,见风化一石猴”(第一回),把他的亲戚一扫
帚打扫得一干二净呢?
我们认为,这和孙悟空早年犯下的罪有关。他当时... 阅读全帖
a*********i
发帖数: 294
16
“同性恋”是指一个人无论在性爱、心理、情感及社交上的兴趣,主要对象均为同性别
的人,这样的兴趣并未从外显行为中表露出来。那些对与同性产生爱情、性欲或恋慕,
称为同性恋者。虽然“同性恋”是一个现代名词,但其实中国古代早已有之。在中国古
代,男同性恋称为“断袖”,而把女同性恋叫作“磨镜”。
“断袖”的典故来源于二千年前的西汉。西汉建平二年,有一天,汉哀帝下朝回
宫,看到殿前站着一个人,正在传漏报时,哀帝随口问:“那不是舍人董贤吗?”那人
忙叩头道:“正是小臣董贤。”董贤是御史董恭的儿子,在汉哀帝刘欣还是太子时曾当
过太子舍人。就是这一瞥,哀帝忽然发现,几年不见,董贤越长越俊俏了,比六宫粉黛
还要漂亮,他不禁大为喜爱,命他随身侍从。从此对他日益宠爱,同车而乘,同榻而眠
。董贤不仅长得像美女,言谈举止也十足地像女人,“性柔和”、“善为媚”。哀帝对
董贤的爱之深,可用一个例子来说明。一次午睡,董贤枕着哀帝的袖子睡着了。哀帝想
起身,却又不忍惊醒董贤,随手拔剑割断了衣袖。后人每当提起汉哀帝的时候,便说他
有“断袖之癖”。于是,“断袖”也就成为男同性恋的代名词了。
那么,为什么... 阅读全帖
z*********e
发帖数: 74
17
打击并禁止卖淫嫖娼,如今被俗称为“扫黄”。那么,中国古代又是如何“扫黄”的呢?
公元前645年的春秋时期,齐国出现了一批性工作者。时齐国上卿管仲在齐桓公的宫城
中设立“内闾”,一次安排多达700名女子入住其中。“内闾”也称“女闾”,即官办
妓院,比西方梭伦所设的“国家妓院”早半个世纪。
管仲设妓院是为了增加齐国的中央财政收入,“以充国用”。不过,这批性工作者一出
现,便争议不断。《战国策·东周策》上记载:“齐桓公宫中七市,内闾七百,国人非
之。”所谓“非之”,即反对开妓院这件事,这大概是中国最早的“禁娼”声音。
管仲的“性产业”政策尽管“国人非之”,但在此后却发展了起来。秦汉以后逐渐形成
了“乐户制度”“官妓制度”,并伴之出现了所谓的青楼文化。
虽然青楼文化成为古代中国特有的民俗文化的一部分,但古代中国各朝政府有关禁娼的
呼吁从未间断过。特别是在民间,底层老百姓对娼妓制度深恶痛绝,卖淫和嫖娼行为为
人不齿。民间常用“败家子”“贱货”这类粗话,咒责进行性交易的男女双方,引导社
会风气,这实是一种“道德禁娼”。
宋仁宗规定:官员“不得赴妓乐”
“道德禁娼”并非政策性的,所以相当乏力。针对禁... 阅读全帖
h*******u
发帖数: 47
18
苏东坡原来死在自己手上,他死于给自己开错了药方吃错了药。
笔者这样说,不是危言耸听,不是哗众取宠,也不是制造什么烟雾弹,而是在读了清人
陆以湉所著的《冷庐医话》,看到“士大夫不知医,遇疾每为俗工所误,又有喜谈医事
,研究不精,孟浪服药以自误。如苏文忠公事,可惋叹焉。”这一记载,才说出了上面
这句话。《冷庐医话》卷一《慎药》篇有这样的一段记述。
建中靖国元年,公自海外归,年六十六,渡江至仪真,舣舟东海亭下,登金山妙高台时
,公决意归毗陵,复同米元章游西山,逭暑南窗松竹下,时方酷暑,公久在海外,觉舟
中热不可堪,夜辄露坐,复饮冷过度,中夜暴下,至旦惫甚,食黄粥觉稍适。会元章约
明日为筵,俄瘴毒大作,暴下不止,自是胸膈作胀,却饮食,夜不能寐。十一日发仪真
,十四日疾稍增,十五日热毒转甚,诸药尽却,以参苓瀹汤而气寝止,遂不安枕席,公
与钱济明书云∶某一夜发热不可言,齿间出血如蚯蚓者无数,迨晓乃止,困惫之甚。细
察病状,专是热毒根源不浅,当用清凉药,已令用人参、茯苓、麦门冬三味煮浓汁,渴
即少啜之,余药皆罢也。庄生闻在宥天下,未闻治天下也,三物可谓在宥矣,此而不愈
则天也,非吾过也。二十一日,竟... 阅读全帖
o*****p
发帖数: 2977
19
摘自 汗青著 《天崩地解——1644大变局》节选
在明清之季的党争中,素有清名的东林一脉未必个个身上干净有骨气,而阉党中人、贪
官污吏则未必一定无气节,如东林魁首钱谦益、黄宗羲和历来臭名昭著的弘光朝“奸臣
”马士英,以及著名的死节忠臣史可法等人事迹,就有极强烈的代表性。而其中牵涉到
的其他一些所谓正人君子楷模如大儒刘宗周、黄道周等人之表现,则颇令人齿冷。
马士英,字瑶草,贵阳人,万历四十七年(公元1619年)进士,授南京户部主事,《明
史》将其与温体仁、周延儒、阮大铖等一起列入奸臣传。天启时,迁郎中,历知严州、
河南、大同三府。崇祯初迁任山西阳和道副使,后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宣府。
到此时,马士英的仕途都是颇顺利的,只是他做了巡抚后仅一月,就开始动用公款贿赂
朝贵,结果为镇守太监王坤揭发,被罚遣戍,随之流寓南京。
而马士英在南明弘光朝的得势与一方坐大,与当时同在南京的一位名列“逆案”的人物
——阮大铖,有极大关系。马士英与阮大铖两人就此熟识起来,也从此时开始,他们被
东林党人及大多史家指为阉党和大奸大恶的人物。
可实际上,阮大铖的名挂逆案与马士英被指奸臣,多少是有些冤枉的。认真追究起来,... 阅读全帖
z****g
发帖数: 2497
20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洪荒考
洪荒考
洪荒二字最近如卷席之势,横扫网络,各路神仙引用之如过江之鲫,但是这二字究竟作
何解,从何而来?
--------------------------------------------------
分开来看,洪字在我国最早的史书《尚书》中出现13次,《诗经》中出现1次如
书 堯典:汤汤洪水方割;洪,大也
书 皋陶谟:禹曰,“洪水滔天”;意同上
书 大诰: 洪惟我幼冲人;颜师古曰:洪,大也。
诗·商颂 长发:洪水芒芒,禹敷下土方;意同上
由上可见,洪基本上古意为大,因常用于形容水,则洪字单用也有大水之意了。而使用
中多与大禹治水有些联系。
--------------------------------------------------
荒字在尚书中出现10次(若计伪古文尚书则出现20次), 诗经中出现11次,如
书 禹贡:五百里荒服;荒:边远之地;五百里边远之地
书 盘庚:非予自荒兹德;荒,废乱;不是我废前人之德
诗 国风·周南 樛木“葛藟荒之”;荒:掩,覆盖; 三家诗言:掩覆之大;
诗 国风·唐风 蟋蟀“好乐无荒”;荒废之意
诗 大雅·生民之什 公刘“豳居允荒”;荒,广大
...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21
从反蒋英雄到毛的叭儿狗
——关于文化班头郭沫若的若干问题透视
郭沫若,四川乐山人,与宋代文豪三苏(苏洵、苏轼、苏辙)的老家眉山相距不远,可
算大同乡。四川自古人才辈出,特别是文人,以李白、苏轼为代表可谓名冠千古。“蜀
江水碧峨眉秀,幻出文君与相如”,也许这与四川的山水灵气有关。应该说郭沫若也沾
了一点山水灵气,他有点才,可总体看来,更多地则是“缺德”,这就让他的才黯然失
色了。关于郭沫若的人品,鲁迅曾以“流氓才子”概括之,那主要是指其生活品性方面
的问题。但那时郭政治上的品性、投机小丑和流氓本质尚未充分暴露,所以我们在此主
要展示一下他后来、主要是在毛统治下这些方面的表现。
本来郭沫若确也可算当时中国一个文化方面的人才,中共就封给他诗人、剧作家、翻译
家、历史学家、金石考古学家、书法家以及“社会活动家”等一大堆头衔和官衔。他的
官衔一般人不大清楚,只是其中两个最基本的头衔:中国文联主席和中国科学院院长,
人尽皆知。通俗地说,他是当时官、民双方都认可的毛政权下的“文化班头”。
郭这个文化班头在毛泽东当政时代可谓中国文化界的不倒翁。这一现象是很奇特的,因
为在毛统治下的中国,文化精英几乎被...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22
“年度深度报道”稿件(导读篇)
“新红学”竟是胡适开启的百年骗局?
——青年学者陈林指称主流红学观点全部建立在陶洙伪造的各种假材料基础之上,红学
界高层长期隐瞒胡适伙同陶洙等人作伪的事实
编者按 2016年年初,青年学者陈林向本报提交了题为《百年红学诈骗 胡适带头造假》
的11万字的学术论文,论文详细列举证据材料,指称众所周知的“红学常识”没有一条
能够成立,全部是建立在陶洙(1878年—1961年?)伪造的各种假材料基础之上的谎言
,胡适就是这些谎言的知情者和首倡者;论文指称红学界高层人士早在二十世纪五十年
代初就已经知道胡适伙同陶洙等人作伪的事实,但长期隐瞒真相,继续鼓吹胡适自1921
年以来倡导的各项“新红学”论断;论文还提出了120回小说《石头记》的真正作者是
生于1706年的曹頫等新说。7月4日,《南方都市报》文化副刊B06版刊发陈林专稿《红
楼作者是曹頫 百年红学梦一场》,该文即可视为其论文的提纲概要。
经审慎研究,本报认为,陈林论文涉及的问题不仅是如何阅读及研究一部中国古典小说
,而且关涉到“新红学”的兴废存亡和对红学界的究责,关涉到对胡适乃至百年来中国
知识分子学术方法... 阅读全帖
z**********e
发帖数: 22064
23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莫把秦皇当文王
http://hx.cnd.org/?p=142501
荣剑
作者按:当代大儒梁漱溟被誉为是儒学第三期发展的开拓性人物,于中共建政初期的一
次政协会议上,大庭广众之下和毛争议工农问题,说中国工人是在九天之上,农民是在
九地之下,此说被毛当庭痛斥,梁被赶下讲台。从此梁被打入政治冷宫,二十年不与人
闻。文革期间,梁被毛邀请重新出山批孔,梁说匹夫不可夺志,而他的好友冯友兰则欣
然入世写下批孔大文章,以致后来后悔不迭。文革之后,梁被平反,恢复名誉,冯晚节
不保而无颜以对梁,梁坚持名节而不辱于世。但奇怪的是,梁对毛依然是称赞有加,喻
毛为周文王,真是令人百思不得其解,他难道不知毛一直是自比秦皇?混淆秦皇和文王
之别,岂不是历史之大谬?本文从文革后期毛批郭沫若的一首诗谈起,看看秦皇和文王
的区别究竟何在?他们其实就是帝制和封建的区别。
1973年,批林批孔运动正如火如荼。林彪一派在“五七一工程纪要”中拿历史说事,把
毛泽东说成是秦始皇,毛泽东索性也自称是革命的秦始皇,在林彪事件后的多次讲话中
,公开为秦始皇翻案。在该年8月,毛泽东写下了他一生中最后一首诗,这就是《七律
·读〈封建论〉呈郭老》——
... 阅读全帖
k*****r
发帖数: 314
24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说起李白来
lol,没文化,你随便找一本诗话来看吧。
照你这么说,王维号诗佛,是不是最高,哈哈
l****u
发帖数: 3130
25
一声叹息...
w**********k
发帖数: 6250
26
三年过去了
时间好快啊
c******k
发帖数: 8998
R********n
发帖数: 5904
28
温总理救灾还是功劳很大。确实08年是土共最得人心的一年,奥运时全球华人打着土共
的红旗在世界各地,人望这么高,也算是土共这么多年以来的奇迹。
h****a
发帖数: 3114
29
2008年去DC参加抗议CNN集会
2008年去DC参加欢迎木头胡
(2次都是自备干粮)
2008分3次为地震捐款,虽然杯水车薪只为那份普通中国人的感情。
曾经为国内外同胞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热情感动,激动,躁动,心想建国之初国人的心
态也不过如此吧。
然后,热情散去,现实回归。
loser还是loser,凡人还是凡人。
w**********k
发帖数: 6250
30
那一年人心最齐了
b*w
发帖数: 14917
31
土共看搞奥运这么攒人气,以后会搞上瘾的
R********n
发帖数: 5904
32
没有温总喝凉水啃馒头救灾,也就不会有后来的奥运热了。
要多来几次75多枪毙几个韩俊波刘波,全球华人就该凉水凉透了。
s*******n
发帖数: 4605
33
那一年真的很壮丽。
z*******0
发帖数: 578
34
想起那年,还是很伤感。
w**********k
发帖数: 6250
35
当年三藩简直就是五星红旗的海洋啊
热血沸腾啊
t**********4
发帖数: 552
36
现在看看都傻逼勒
党国照样逼着你自焚
如果敢查豆腐渣学校工程,党国照样把你关进去
如果敢索赔,党国照样把你判刑。
w**********k
发帖数: 6250
37
那年很多人站出来,真的不是为了啥党国
你不懂的
b*****d
发帖数: 61690
38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天朝现在对同性恋这么宽容啊
在中国,同性恋的历史也源远流长,最早可以追溯到华夏始祖黄帝。清代学者纪晓岚
在《阅微草堂笔记》卷十二中说:“杂说称娈童始黄帝。”刘继兴考证,中国古代对同
性恋有许多称谓,例如“分桃”(也称为“余桃”,出自卫灵公和他的男宠弥子瑕)、
“断袖”(出自汉哀帝和他的男宠董贤)、“安陵”(出自楚共王和男宠安陵君)、“
龙阳”(出自魏王和男宠龙阳君)等。而“契若金兰”“莱户对食”则是专指女同性恋
的。
汉代以前“狎昵娈童”仅为君王贵族的特殊癖好,但到了魏晋南北朝,此风渐渐普
及于士大夫及社会民众,并且多有歌咏之词。至唐朝与五代期间,男色之风渐衰,但至
宋朝又兴盛起来,男子公然为娼,聚集于风月作坊,招揽生意。元代男色之风又衰,到
明清时期又复盛,尤其是清代,此风更是甚嚣尘上。
那么,清代为何多同性恋呢?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清代盛行“私寓”制度,官吏富商
蓄养相公成风。这些大户人家买来眉清目秀的小男孩供主人赏玩,称“男风”,小孩被
称为“相公”或“象姑”。这种“私寓”制度,直到清末民初,才有伶人出面倡议而被
废止。
清初诗词大家陈维崧与优伶徐紫云的同性恋不仅不是秘密,而且路人皆知。陈维崧
的《贺新郎... 阅读全帖
f*******5
发帖数: 1815
39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袁大才子之终生憾事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aterWorld 讨论区 】
发信人: fongfong5 (fongfong5), 信区: WaterWorld
标 题: 袁大才子之终生憾事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Oct 13 15:31:00 2011, 美东)
袁枚子才,即袁大才子,江南才子中佼佼者也,有随园诗话传世。某年月日,有友人来
告曰,北方某省大饥,流民过境,小儿女多为父母所卖,有一女不过十二三,有殊色。
才子闻之起兴,即具舟楫,以明日往造焉。见之,啧啧称妙,审察之详,乃觉其足不甚
美,沉吟有间,深恨之,果未买而返。是夜,念及小女之妙色,悱悱而不成眠,数日不
能解,追悔焉,又访之,则已不知所在矣,才子颇赋诗以怨,然此等憾事盖终其身矣。
y**o
发帖数: 8897
40
有几个索男读得懂?
别的不说,什么昌黎大眼的,你知道是谁?
y**o
发帖数: 8897
41
管锥,谈艺,文体上就是学随园的笔记体评论。
不适应随园,就看不懂管锥。
j****w
发帖数: 3020
42
昌黎是韩愈么? 哈哈,瞎猜。
y**o
发帖数: 8897
k**i
发帖数: 4662
44
好吧。我先承认我文盲。
j****w
发帖数: 3020
45
大眼是李承鹏?
y**o
发帖数: 8897
46
你又猜对了,真有文化
j****w
发帖数: 3020
47
这个不是猜的,非常sure。
w****j
发帖数: 5581
48
袁枚有什么搞不懂的。真难的是楚辞,文字完全另一个样。
z*********i
发帖数: 1059
49
袁枚最猥琐,所谓的小仓山,只有十几米。他浓墨重比大肆渲染的随园食谱,都是些几
毛钱的下脚菜
z*********i
发帖数: 1059
50
杨大眼,北朝时的猛将。南方小孩听他名不敢夜啼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