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History版 - 我抗战武器三分之二重庆造
相关主题
鳖共占领区钢铁产量增长如何?挖个坑
抗战时期西部钢铁工业兴衰评述抗战时期中共军队的武器来源初探 (转贴)
谁说民国不建重工业???巴拉圭战争,原来巴拉圭也牛x过呀
【转载】略论八路军地方部队的“小团” [ 镭射 ]抗战时期国民党兵工厂历年产量:步枪.轻机枪.重机枪.迫击炮 (转载)
邓公2年就干成满清民国半个世纪都没干成的事九一八的时候东北军有参谋部么?
中国抗战中的中德、中苏、中美合作为什么没有人讨论民国的黄金十年?
有關抗戰的那些八卦(長篇連載) (转载)抗战史就是部屈辱的国军无能,百战百败的历史
张氏父子鸦片少帅爱美人鸦片不爱江山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工厂话题: 兵工厂话题: 重庆话题: 抗战话题: 钢铁厂
进入History版参与讨论
1 (共1页)
q*******u
发帖数: 3435
1
60多年前的抗战烽火中,9万多重庆兵工人与前方500万将士同仇敌忾,造出数以亿计
的枪弹,为8年的浴血奋战提供了坚强保障。一场伟大抗战,造就一座英雄城市,今天
,我们将目光聚集在那些历经峥嵘岁月的兵工人身上,是他们撑起了8年血战的兵器之
天,撑起民族之魂。
建起17家兵工厂
“9•18”事变前,国民政府掌控的兵工厂主要有汉阳、巩县、金陵和济南等
6家。事变后,加快了兵工厂建设和对地方军阀兵工厂的统筹控制,到“七七事变”前
,全国兵工厂近30家,能够仿制欧洲(德、捷)陆军系列的大部分轻武器和75加农炮、
105榴炮等。抗战爆发后,广东、上海、济南、金陵等兵工厂开始内迁,直到1940年才
最终迁完。
1937年初的重庆,辖区只有46.8平方公里,人口40余万;1939年升格为行政院直辖
市及后被定为战时首都,辖区也只有约300平方公里。这狭窄的区域内,却先后建起了
17家兵工厂,聚集了9万多兵工员工。
据史料记载,除第40工厂(抗战后撤销)在綦江外,其余各厂均分布在两江河谷地带
,这种分布便于各厂充分利用水运。从长江沿岸东起唐家沱西至铜罐驿,依次散布着兵
工署第2工厂(抗战后撤销)、第50工厂(现望江厂)、第10工厂(现江陵厂)、第30工厂(抗
战后撤销)、第21工厂(现长安厂)、第20工厂(现长江厂)、钢铁厂迁建委员会(现重钢)
、第11工厂(后迁台湾)。嘉陵江沿岸的兵工厂,主要集中在双碑,有第24工厂(现特殊
钢厂),第25工厂(现嘉陵厂)等。
产品质量数量提升
“抗战前,我国多数兵工厂是一厂多能——既产炮,又产枪,不是大而全就是小而
全,所以量少质低。这种局面,在重庆得到彻底改变。”重庆兵工史专家柴文官称,如
21工厂,战前既产枪又产枪弹,还生产迫击炮和迫炮弹。内迁时该厂枪弹厂先移交第20
工厂,同时又接收了第1工厂的步枪厂和第20工厂的轻机关枪厂,从而使该厂成为主要
生产各种枪和迫击炮弹的专业厂。经过工厂的接收、移交和整合,统一了制式,重庆兵
工产品的质量、数量飞快提高。
武器弹药运往前线
据不完全统计,抗战国军正面战场共进行大规模会战22次,重要战斗1117次,其他
战斗38931次,毙伤俘日军250万人,我军阵亡官兵130余万人,负伤170余万人。惨烈战
争带来武器弹药的巨大消耗,尤以1939年及大反攻时的1945年损耗最大,前者年消耗子
弹3.38亿发、手榴弹483万枚,后者年消耗战防炮、火箭炮等炮弹240余万颗。八路军和
新四军整编前期,都装备过由重庆兵工提供的武器弹药。
据相关历史记录,重庆兵工从1938年相继复工至1945年抗战胜利止,共产各种枪弹
8.54亿发,步枪29.34万支,轻机关枪1.17万挺,马克沁重机枪1.8万挺,各种火炮1.4
万门,各种炮弹598万颗。在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内的统计是:重庆兵工承担了全国械
弹三分之二的份额。
内迁之初技工跳槽兵工厂
“我们像逃难一样来到重庆,不少人在日机轰炸或伤寒病痛中倒下了,好不容易才
把机器设备运到重庆。”回忆起当年到重庆的情景,82岁老兵工彭林生永生难忘,“我
16岁进工厂,17岁结婚请客才过3天就被日本的飞机炸到重庆来了。”彭林生从湖南烟
溪第11工厂搬迁到了1工厂(现建设厂)。
“内迁之初,进兵工厂相当于进今天的银行,福利待遇好得很。其他行业的很多技
工,都跳槽到了兵工厂。”老兵工彭林生回忆,当时除了每月发放三斗二升三大米外,
一些战时紧俏日用品,如油、盐、煤,均由厂方组织运进,凭票供应,还免收房租。
彭林生告诉记者,当时兵工署认为工人赶造械弹,供应前方需要,其任务实与前线
士兵同样重大,所以“予以缓役”。当局对兵工政策的全面倾斜,使各兵工厂在极短时
间内恢复了元气。1940年,内迁重庆的兵工厂全部复工。
抗战胜利工资买不到东西
“我那个时候正跟着师傅在第25工厂学制造7.9毫米步枪弹。”16岁进兵工署第25
厂(现嘉陵厂)的顾建中告诉记者,工厂里的生产机器破旧,没有降温设备,熔铜、浇铸
、锻压部门的工人,脚上穿着自制的木板鞋整天在高温下作业,脸上身上被烟熏火烤出
一块块红色痕迹。“那时候的工资也就只够买点肥皂牙膏的。”顾建中回忆道,发行金
元券后,工资几乎买不到什么东西了。其中一等一级(最高级)工人以全月60工计算,折
合9万元,只够买5斗多碛米或7斤猪肉。而六等六级(最低级)工人月收入仅能购一斗三
升米。
抗战胜利后的“双十节”,厂里发了三个月“胜利奖金”,顾建中只拿到了几千元
,拿得最多的工人也不过2万法币,大家就集体罢工。罢工第三天,厂方命令工人下午
一点钟必须到岗,不上岗的工人就被警卫大队抓上车驱赶出厂,“凡是离厂五公里以外
的,都不准回厂,否则砍头!”顾吓得飞快逃离工厂。
1947年,顾改了名字,重新回到厂里。此后几十年,顾再也没有离开过厂子。
数千工人肩挑背磨扛起钢铁厂
张连科,贵州水城人,日本京都帝国大学矿冶系毕业,任上海炼钢厂厂长期间,临
危受命,将炼钢厂迁汉阳后与汉冶萍公司合并,后迁重庆大渡口,任钢铁厂迁建委员会
副主任委员,建成大后方支援前线的最大钢铁基地,是重钢主要创始人之一。1945年逝
世,年仅49岁。
1070吨设备内迁
抗战爆发时,上海遭到轰炸,张连科是当时的上海钢铁厂厂长,他挑起迁厂重任,
先将上海钢铁厂迁到武汉和汉冶萍铁厂合并。
据张连科的儿子张化声回忆,上海钢铁厂迁至武汉只有几个月的时间,该厂不得不
在几个月后继续内迁,选址在重庆大渡口。1938年2月,钢铁厂迁建委员会成立,当时
的国民政府兵工署制造司司长杨继曾兼任该委员会主任委员,张连科成为将汉厂迁渝的
4名委员之一。
水路从武汉到重庆,必经三峡。当时的三峡,航标系统尚不完备,众多的爱国职工
一边躲避敌机的轰炸,一边沿着长江逆流而上,向内地搬运各种大型设备。职工们主动
帮忙拉纤,不少职工在拉纤途中倒下。
今天,我们可以从重钢集团档案处查到当时运输设备的重量:由武汉、大冶等地运
输设备就达1070吨!沿途被炸损失了149吨。
沪鄂川口音共喊号子
经过几个月的长途搬运,各种巨型机器终于拉到大渡口长江边的河滩上。在艰苦的
抗战环境下,这个大后方的工地上没有一台机动车,也没有任何起重设备。所有的庞然
大物都要全靠人力,一点一点地用滚木搬运。赤手空拳的工人们,光着膀子,打着赤脚
,操着上海话、湖北话和四川话等不同的口音,齐声喊着统一高亢的劳动号子,这是迄
今为止留在张化声兄妹心中最深刻的记忆。
一年多后,钢铁厂的迁建初步走上轨道,因陋就简地为抗日前线生产出五百磅型的
炸弹。
不惧轰炸加紧生产
1940年,日本飞机对重庆疯狂地进行疲劳轰炸,正在建设中的钢铁厂也被视为侵略
者“眼中钉”。当年10月14日前后,敌机连续好几天到大渡口上空,对钢铁基地进行轮
番轰炸,从早到晚空袭不断。资料记载,敌人投弹100枚,死伤职工百余人,毁住房百
余间。
到1940年12月,迁建的新厂共产生铁约3000吨,耐火材料约900吨,铸铁440吨,制
造了工兵器材约15万件。
(《环球视野globalview.cn》第456期,摘自《重庆晨报》)
1 (共1页)
进入History版参与讨论
相关主题
鸦片少帅爱美人鸦片不爱江山邓公2年就干成满清民国半个世纪都没干成的事
大炼钢铁奇观中国抗战中的中德、中苏、中美合作
说起钢铁产量,这脸打得连国足都汗颜有關抗戰的那些八卦(長篇連載) (转载)
粟裕同志还说新四军坐日本船过长江打国军呢张氏父子
鳖共占领区钢铁产量增长如何?挖个坑
抗战时期西部钢铁工业兴衰评述抗战时期中共军队的武器来源初探 (转贴)
谁说民国不建重工业???巴拉圭战争,原来巴拉圭也牛x过呀
【转载】略论八路军地方部队的“小团” [ 镭射 ]抗战时期国民党兵工厂历年产量:步枪.轻机枪.重机枪.迫击炮 (转载)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工厂话题: 兵工厂话题: 重庆话题: 抗战话题: 钢铁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