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义谛
1 2 3 4 5 6 7 8 9 下页 末页 (共9页)
G****t
发帖数: 1799
1
文章来源:多识仁波切
我们从萧平实的《狂密与真密》一书可以看出,用吃奶的功夫所使出的招数也只是“信
口开河”四个字。可笑之处是,评头论足别人时,却完全暴露了自己孤陋寡闻的致命弱
点;使出的杀人武器,却成了自杀性的武器,对别人毫毛未损,对自己伤得十分狼狈。
——摘自本书
序言
他们把藏汉佛教界善知识的宽容忍耐的高风亮节,变成他变本加厉、推销谬论的商机,
竟然大言不惭地叫嚣:“没有一个人敢和我对辩,印顺等人不敢和我对辩,藏传佛教的
喇嘛、法王、活佛没有一人敢和我辩论。”
——题记一
世界上只有最愚蠢的蚊蝇,才会把自己想象成展翅遮天的大鹏
——题记二
本来我想多做一些理论研究和经典精品的译介工作,不愿把宝贵精力浪费在和邪魔外道
的无聊的辩论上,但这个保护圣教理论环境的“清洁工”的工作得有人来做,在这种情
况下只好见义勇为了。
——题记三
我在2001年写的《密乘是非分辨论》中说了如下这样一段话:“本来显宗般若乘和密宗
金刚乘是大乘教的两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密宗是显宗理论的进一步升华,走向更透
彻的必然产物。犹如从小乘有部的诸法实有,逐步走向大乘唯识的境空识有、到中观的
万法性空一样... 阅读全帖
h****n
发帖数: 3447
2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有一种智慧叫放弃
你的帖子基本类似,就是我回答了你的问题,指出你的逻辑错误,你就来十万个为什么
,不停地提出其他问题,找出我说话中仿佛的问题,然后我又回答了,你再跑题到别的
地方。
佛法那么浩瀚,都和你说了空性那么深奥,你连圣义谛和世俗谛都搅浑在一起,看佛法
问题当然多,到处都是迷惑呀。佛法不是佛说的,谁说的,但是为啥佛自己说他不曾讲
法呢?呵呵,你就不要继续纠结了,佛法对于你来说不是随便找找数据,用几个名字就
能理解的。
至于你说我诽谤的东西,那个是你的判断,是不是诽谤自有业力去决定。我对佛法和佛
的说法也自有业力去决定。至于为啥我怀疑你不相信地狱,很简单,如果你相信,并真
信谤佛就会下地狱,你怎么可能和我在佛法上胡搅蛮缠,肆意给佛和佛法下结论呢?不
怕后果这可能是不相信这个后果才会不怕呀。当然最后还是怀疑而已,因此我用的是疑
问口气。为什么你这么威胁我相信的地狱我都毫不在意呢?因为我对我自己的说法有信
心,不会因为你说不是佛法我就改变了,不会人云亦云。
这个帖子就是总结帖。佛法浩大精深,我不可能继续陪你十万个为什么了。你如果真想
知道你的问题就继续读书,佛经慢慢都会解答你,如果你只是想和我比高低,大... 阅读全帖
G**W
发帖数: 1865
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不许有阿赖耶识”的辨析
二、缘起怎样安立
有种说法:“业灭”本身就是一种有爲法,就是业的相续(这个相继是继续不断的
意思)。
“本来无自性的业从造成之后直到未感果报之前,不必用阿赖耶识等爲所依止,也会照
样可以自类相续而不断。此中既不犯常过,也不犯断灭之失。”

我们首先弄清楚一个问题,一个有为法是如何存在的,有为法产生后何以不灭?有
为法的存在完全取决于它自身?抑或,取决于它以外的条件?
我们知道种子在发芽前要不坏掉需要保存在合适的环境中,这个环境不是种子本身所具
有的。这个“业灭”难道其本身具有它赖以相继不断的因缘条件(前刹那的“灭”引生
后刹那的“灭”)?如果有,那就是自性因,那是中观地一个要破除的。如果没有,那
肯定要在“业灭”外寻找。又,如果还有第三个答案,不管名称上是否是“阿赖耶识”
,如果是安立给它类似阿赖耶识作用的都包含在阿赖耶识概念内。又,只有阿赖耶识能
摄持习气,其他的识均不具备摄持习气的条件,若中观论师还安立习气,而宣称有一个
识来摄持,即使不称为阿赖耶识其实还是阿赖耶识。另一方面,要回答为什么一个众生
造了很多业,这么多“业灭”为什么不混在一起而导致业果混乱不堪... 阅读全帖
z**n
发帖数: 22303
4
【 以下文字转载自 Tibetan_Buddhism 俱乐部 】
发信人: zoun (Konchog Gyamtso), 信区: Tibetan_Buddhism
标 题: 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经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Nov 19 10:07:43 2013, 美东)
前面讲过,思维的时候,首先要依义不依语;其次,要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经,要去
寻找佛法的真实含义。
在浩如烟海的佛法经论中,有很多内容存在着表面的前后矛盾与冲突。如何取舍辨别,
怎样寻找佛的终极含义,就是十分重大的课题了。分清了义和不了义,对我们认识和理
解佛经,以及今后的修行有很大帮助。
1、界定了义与不了义的标准
什么是了义经和不了义经呢?所谓了义,也即佛把终极真理全面、彻底、直接或清楚地
表达出来的内容;而不了义,就是与之相反的,不符合终极真理的权巧说法,而且佛陀
也会在其它的经典中自我否定的内容。
不了义需要具备三个特点:
(1)最关键的特点,佛经中叫做不符合道理。
所谓道理,也即四种道理或逻辑。四种道理也可以归纳为两种道理:一个是世俗谛的道
理,一个是胜义谛的道理。只要是不符合道理或真理... 阅读全帖
a***n
发帖数: 1993
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藏传佛教觉囊派
藏传佛教觉囊派
刘立千  著
一、觉囊派的传承
觉囊是地名,全名觉摩囊,在西藏日喀则专区的拉孜县境彭措林寺东的一座
山沟内,位于雅鲁藏布江南岸。觉囊寺是公元十三世纪时衮邦?吐吉尊追①
(1243─1313)所建。他初是萨迦派僧,曾为萨迦八思巴弟子。后来他从衮钦?却
古沃色②听《时轮讲解》和《六支瑜伽》③,得到却古沃色暗以他空见解释时轮
的教授,经过实修,证悟了他空中观④乐空双运之理。他又以他空见讲解《时轮
六支瑜伽》。于是遂独成一派,因其驻锡地为觉摩囊后遂称为觉囊派。(《青
史》904-905页)。
他空见最早的创造人为裕莫?木居多吉⑤,公元十二世纪时人,从裕莫起已
暗传七代才到衮邦?吐吉尊追。裕莫初是个瑜伽行者⑥,出家更名迪巴杰布,曾
亲近索律师等大德甚多。又从克什米尔班钦?达瓦贡布听讲《时轮》法。依达
瓦贡布弟子卓敦?南拉孜⑦译师学《时轮本续经》以及注疏要门⑧等,还学《密
集》⑨的明炬释和要门等,随后到后藏乌郁⑩地方专修《时轮法》,定中见到空
色天身⑾从内显发,又阅《如来藏经》等经,说“一切众生皆本具相好庄严⑿之
佛身,名如来藏⒀。于是生起胜义本有⒁之他空见。木居多吉将时轮教授和这...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当代南传大师及其教法
莫哥西亚多
观察五蕴生灭的现象即涵盖整个四圣谛,
这种内观才是真正毗婆舍那的目的,
毗婆舍那禅修应该愈早做愈好。
我们应该记住,
在这个充满压力的时代,
随时都有疾病和死亡的危机,
因此必须尽早做禅修的练习。
毗婆舍那是预防来世危机,
止息今生痛苦的唯一道路。
佛法的目的是为了导向解脱、得到涅盘,它的教法富有次第性;道德(戒)是这条道路
的第一阶段,
而道德的实践带给我们内心的快乐与宁静。专注(定)是第二个阶段,它带给我们更高
的喜乐,因为专注
所得到的内心纯净,可使人体验到天堂般的快乐、轻安、喜悦。然而,祇有专注仍是不
够的,仍缺乏将内
心的染着永远根除的力量,唯有再加上毗婆舍那的智能方可使我们得到解脱,导向最高
境界的涅盘,这是
第三阶段。
要得到解脱必须知道毗婆舍那,了解它的目的以及如何修学。佛陀说,行者须用毗婆舍
那来清除他对
自我及整个世界的错误观念。毗婆舍那使我们对世界看得更清楚,我们种种不正确的观
念造成我们在生死
苦恼中轮回,所以我们应该赶快修学毗婆舍那来摆脱轮回之苦,就像一个人头发着火或
者胸口被矛所刺中
般紧迫;有机会接受毗婆舍那的练习真是非常宝贵的啊!
当我们透过...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现空不二
佛说:“十八界空无所有。”然而,却有喇嘛教徒与索徒们(索达吉的弟子们)认
为十八界法灭后,在空无所有的灭相境界里,说十八界法的作用还在、还能显现出来。
他们还由此发展出现空不二,再变化说为现空双运的理论,认为不管是缘起时还是相灭
时,一切法与此空无所有的境界其实无有差别,例如匿书(没有出版背景资料的《般若
锋兮金刚焰》一书)中说:“缘起是假立、虚幻的法,其实质正好是空性,又因为是空
性,才能产生出万法,故缘起与空性其实无二无别。”“正在显现之时,外、内、中、
上、下都不存在,远离了四边八戏,也正是在这空性中,假立的世俗因缘集聚了,它就
有显现。说没有,它能显,说有,它又是空性,这境界远远超出分别心所能了达的范围
,因此才说它是稀有法。”。
喇嘛们的意思是说:“一切法都是缘起性的,因此是假立法、是虚幻的法;而一切
法灭后空无所有的实质,正好是空性,也因为有这个空性的缘故,才能产生出万法,是
故说一切缘起法与空性其实无二无别。”“一切虚幻的法在显现时,去分析它们,结果
都无实体,因此都不存在,这就是空性,空性是远离四边八戏种种戏论的。也正是在这
空性中,假立的世俗因缘集聚了,一切... 阅读全帖
a***n
发帖数: 1993
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生活中的缘起》佛使比丘
《生活中的缘起》
前言
佛说“缘起甚深”,正因其深奥,致使大部分的人无法洞悉因缘法则。二千五百多
年前佛陀对阿难的开示,至今依然真实如昔。佛教的核心──缘起,是如此难以理解,
因而成为人们严重误解与扭曲佛法的症结。本书中,佛使尊者将这些误解的根源挖掘出
来,并将其置于严谨的慧光下细察分析。这些根源虽可回溯到原始佛教时代,然而最早
的文献记载,却是在一千五百多年前觉音(Buddhaghosa)的论集中发现的。
许多上座部的正统教说,可说是建立在觉音解说的基础上,且把觉音对缘起的误解
当作标准,因此使真理变得混淆不清。简言之,觉音是从亘贯过去、现在和未来三世的
立场来解说缘起。过去世的无明与行(意志性的活动)引生现在世,在现在世中承受过
去所作所为的果报。这种过程决定了我们现世的烦恼(爱与取),且不断轮回而导致未
来世中的生与苦。佛使尊者仔细检查这种解说,并提出重大疑问:如果佛陀教导无我(
anatta),那么自一世转移到另一世的东西是什么?如果苦的因在某一世,而其果却在
另一世,那么我们要如何践行在此生此世即可获得利益的方法呢?
正确地了解缘起非常重要,它会使我们认识到“我”这个观念,是... 阅读全帖
a**u
发帖数: 8107
9
☆─────────────────────────────────────☆
TheMatrix (TheMatrix) 于 (Wed Apr 22 15:17:32 2009) 提到:
通过WaiChi和runsun对六识以及七识八识的讨论,
结合我自己用西方科学的方法来观察认识的过程,
(我认为)我看到了小乘佛法和大乘佛法的本质区别:
小乘是科学,大乘是宗教。
我论述如下:
人类认识世界是通过感觉器官。
我们用“眼耳鼻舌身”五种感官来统指所有的感觉器官。
感觉器官接受外界的刺激后要送入大脑,
由大脑处理产生概念。
用佛教的语言,这相当于六识:
眼耳鼻舌身,这是前五识。大脑(的状态)就是第六识。
这接近于小乘佛法:小乘佛法没有七识和八识,就六识。
从科学来看,大脑只能认识物体,而不能主动的创造物体。
所以小乘的缘起法就不能主动的创造物体,而只能是“此有则彼有”。
什么叫主动的创造物体?我举一个例子:
现在假设地上没有一支铅笔。能不能“生”出一支铅笔来呢?
小乘佛法说“能”,但怎么个“生”法呢?是这样的:
桌子上有一支铅笔,我用手一推,就掉到地上了,
现在地上就有了一支铅笔... 阅读全帖
z**n
发帖数: 22303
1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这个版有无比较倾向于禅宗的
顶果钦哲法王关于四瑜伽:专一、离戏、一味、无修的开示:
佛教的修行之道可广泛地分为因乘和果乘两大系统来加以阐述。因乘包括了小乘及
一般大乘,讲述五道;果乘即密咒乘,则谈四瑜伽;专一、离戏、一味和无修。四瑜伽
的教授着重在生起次第和圆满次第的融合。
专一瑜伽
40、
依于静相相续动念断;
于动相中静相自性倚。
动静不二住于平常心;
证悟专一境中诵嘛呢。
一般而言,心有动、静两面。有时候,心是宁静无念的,像一潭静水,就是静相。
最后,念头必从中生起,就是动相。然而在实相上,虽然静中多少有些念头的活动,但
实际上,两者之间并无分别――静的本性是空,动的本性也是空,动、静只是心的两个
名相罢了。
大部分时候我们不曾留意心的状态,也不会注意心是静的还是动的;当你禅修时,
一个念头可能从心中生起,例如逛街的念头,如果你觉察到这个念头,让它自行消融,
就是念头的结束。但如果你还停留在不知念头生起的状态中,任由它发展下去,就会引
生第二念――生起想要休息一下的念头,霎时你就会发现自己已经站起来并准备去市场
了。很快地,许多念头和想... 阅读全帖
x*********o
发帖数: 208
11
索达吉堪布
问(15):汉传佛教的天台、华严等宗派,都是以般若中观的性空见作为大乘佛教的基
础思想,而以《涅槃经》中所说的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皆能成佛的思想作为大乘佛教的
圆满教法。可是在藏传佛教中,似乎是以中观般若见为最高正见。而按照汉传佛教来看
,般若的性空见和一切众生皆能成佛是两个不同层面上的知见。我想知道的是,藏传佛
教在中观见的指导下,是如何将两种不同层面的内涵统一在般若中观的性空见中?
答:藏传佛教的所有教派一致公认,显宗中的最高正见为中观见,若以为汉传佛教的最
高正见为唯识宗的见解,只有藏传佛教才将中观见当成最高见解,这实在是不懂佛教教
义的表现。唯识宗的见地与中观正见孰高孰低的判断,并不以汉地、藏地的地域之分而
见分晓,判定二者谁最究竟的唯一依据只能是佛经经论。正是在教证、理证的推导下,
藏传佛教界才将中观见奉为显宗的最高正见。而藏地的中观传承皆禀自善解佛陀密意的
龙树菩萨,龙树菩萨是释迦牟尼佛亲自授记过的当在自己涅槃后完全通达佛法奥义并能
弘扬圣教的大菩萨。世尊曾亲口在《楞伽经》中授记说:“南方碑达国,有吉祥比丘,
其名呼曰龙,能破有无边,于世弘我教,善说无上乘,证得欢... 阅读全帖
G**W
发帖数: 1865
1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宗门往事 ZZ
藉教悟宗,习禅不管悟不悟,至少要知道禅宗所谓的証悟在教証上到底是悟个什么,至
于能不能真的証悟,那又是另一回事了。
佛说不生不灭的涅槃心是佛法的总持,是可以实証的---「拈花微笑」是娑婆世界禅宗中
脍炙人口的公案,是人间最不可思议的佛法甚深密意;
『一天 佛在法会上,拿起天人供养的青莲花,注视大家,佛不开口,众弟子不知何意,这时
佛看到金色头陀大迦叶破颜微笑. 佛就说;我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
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总持任持。凡夫成佛。第一义谛。今方付属摩诃迦叶。 ,,,
,,』
可见这个实相心是真实存在的! 此公案足以証明有真实涅槃妙心可証!
释迦世尊的宗门,教门皆擧証第一义谛可証.
《大梵天王问佛决疑经》---
『佛即告言是也。我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
。总持任持。凡夫成佛。第一义谛。今方付属摩诃迦叶。
摩诃迦叶。未来世中奉事诸佛。当得成佛。今日亦堪为世间师。佛告诸比丘。如来今者
不久灭度。汝等比丘皆悉能依摩诃迦叶。入大乘门。修行佛道。告摩诃迦叶。无有余法
。唯一心性。佛。过去诸佛。现在诸佛。未来诸佛。已说今说当入而已。一切诸佛... 阅读全帖
G**W
发帖数: 1865
1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宗门往事 ZZ
藉教悟宗,习禅不管悟不悟,至少要知道禅宗所谓的証悟在教証上到底是悟个什么,至
于能不能真的証悟,那又是另一回事了。
佛说不生不灭的涅槃心是佛法的总持,是可以实証的---「拈花微笑」是娑婆世界禅宗中
脍炙人口的公案,是人间最不可思议的佛法甚深密意;
『一天 佛在法会上,拿起天人供养的青莲花,注视大家,佛不开口,众弟子不知何意,这时
佛看到金色头陀大迦叶破颜微笑. 佛就说;我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
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总持任持。凡夫成佛。第一义谛。今方付属摩诃迦叶。 ,,,
,,』
可见这个实相心是真实存在的! 此公案足以証明有真实涅槃妙心可証!
释迦世尊的宗门,教门皆擧証第一义谛可証.
《大梵天王问佛决疑经》---
『佛即告言是也。我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
。总持任持。凡夫成佛。第一义谛。今方付属摩诃迦叶。
摩诃迦叶。未来世中奉事诸佛。当得成佛。今日亦堪为世间师。佛告诸比丘。如来今者
不久灭度。汝等比丘皆悉能依摩诃迦叶。入大乘门。修行佛道。告摩诃迦叶。无有余法
。唯一心性。佛。过去诸佛。现在诸佛。未来诸佛。已说今说当入而已。一切诸佛... 阅读全帖
p******1
发帖数: 177
14
唯识见与中观见
问(15):汉传佛教的天台、华严等宗派,都是以般若中观的性空见作为大乘佛教的基
础思想,而以《涅槃经》中所说的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皆能成佛的思想作为大乘佛教的
圆满教法。可是在藏传佛教中,似乎是以中观般若见为最高正见。而按照汉传佛教来看
,般若的性空见和一切众生皆能成佛是两个不同层面上的知见。我想知道的是,藏传佛
教在中观见的指导下,是如何将两种不同层面的内涵统一在般若中观的性空见中?
答:藏传佛教的所有教派一致公认,显宗中的最高正见为中观见,若以为汉传佛教的最
高正见为唯识宗的见解,只有藏传佛教才将中观见当成最高见解,这实在是不懂佛教教
义的表现。唯识宗的见地与中观正见孰高孰低的判断,并不以汉地、藏地的地域之分而
见分晓,判定二者谁最究竟的唯一依据只能是佛经经论。正是在教证、理证的推导下,
藏传佛教界才将中观见奉为显宗的最高正见。而藏地的中观传承皆禀自善解佛陀密意的
龙树菩萨,龙树菩萨是释迦牟尼佛亲自授记过的当在自己涅槃后完全通达佛法奥义并能
弘扬圣教的大菩萨。世尊曾亲口在《楞伽经》中授记说:“... 阅读全帖
p******1
发帖数: 177
15
唯识见与中观见
问(15):汉传佛教的天台、华严等宗派,都是以般若中观的性空见作为大乘佛教的基
础思想,而以《涅槃经》中所说的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皆能成佛的思想作为大乘佛教的
圆满教法。可是在藏传佛教中,似乎是以中观般若见为最高正见。而按照汉传佛教来看
,般若的性空见和一切众生皆能成佛是两个不同层面上的知见。我想知道的是,藏传佛
教在中观见的指导下,是如何将两种不同层面的内涵统一在般若中观的性空见中?
答:藏传佛教的所有教派一致公认,显宗中的最高正见为中观见,若以为汉传佛教的最
高正见为唯识宗的见解,只有藏传佛教才将中观见当成最高见解,这实在是不懂佛教教
义的表现。唯识宗的见地与中观正见孰高孰低的判断,并不以汉地、藏地的地域之分而
见分晓,判定二者谁最究竟的唯一依据只能是佛经经论。正是在教证、理证的推导下,
藏传佛教界才将中观见奉为显宗的最高正见。而藏地的中观传承皆禀自善解佛陀密意的
龙树菩萨,龙树菩萨是释迦牟尼佛亲自授记过的当在自己涅槃后完全通达佛法奥义并能
弘扬圣教的大菩萨。世尊曾亲口在《楞伽经》中授记说:“南方... 阅读全帖
x*********o
发帖数: 208
16
索达吉堪布
问(15):汉传佛教的天台、华严等宗派,都是以般若中观的性空见作为大乘佛教的基
础思想,而以《涅槃经》中所说的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皆能成佛的思想作为大乘佛教的
圆满教法。可是在藏传佛教中,似乎是以中观般若见为最高正见。而按照汉传佛教来看
,般若的性空见和一切众生皆能成佛是两个不同层面上的知见。我想知道的是,藏传佛
教在中观见的指导下,是如何将两种不同层面的内涵统一在般若中观的性空见中?
答:藏传佛教的所有教派一致公认,显宗中的最高正见为中观见,若以为汉传佛教的最
高正见为唯识宗的见解,只有藏传佛教才将中观见当成最高见解,这实在是不懂佛教教
义的表现。唯识宗的见地与中观正见孰高孰低的判断,并不以汉地、藏地的地域之分而
见分晓,判定二者谁最究竟的唯一依据只能是佛经经论。正是在教证、理证的推导下,
藏传佛教界才将中观见奉为显宗的最高正见。而藏地的中观传承皆禀自善解佛陀密意的
龙树菩萨,龙树菩萨是释迦牟尼佛亲自授记过的当在自己涅槃后完全通达佛法奥义并能
弘扬圣教的大菩萨。世尊曾亲口在《楞伽经》中授记说:“南方碑达国,有吉祥比丘,
其名呼曰龙,能破有无边,于世弘我教,善说无上乘,证得欢... 阅读全帖
G****t
发帖数: 1799
17
邪因外道——萧平实的“造神运动”
达 照
  俗话说:“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在这个社会转型的年代里,已显突出
!佛门慈悲,屡屡遭人欺侮,尤更突出!在读完台湾萧平实所著《无相念佛》、《念佛
三昧修学次第》、《正法眼藏——护法集》、《生命实相之辨正》、《真假开悟之简易
辨正法》、《禅净圆融》、《真实如来藏》、《如何契入念佛法门》、《大乘无我观》
、《佛教之危机》、《宗通与说通》、《我与无我》、《狂密与真密》(一到四辑)、
《禅门摩尼宝聚》等(公案拈提一到五辑)、《楞伽经详解》(一到六辑),以及一起
出版的《学佛之心态》、《慈悲的心声》等二三十部书后,感慨良深!起初只看表面的
文字叙述、名相解释,乃至义理参究存在很大的问题,总是觉得很别扭,特别感到作者
一股莫名强大的自我表现欲,处处不忘记“自我”,处处为“自我”包装,与佛法精神
实不相符。后来渐渐看到,一切好事都跟作者本人联系起来,一切坏事都跟现今佛门大
德联系起来,除了作者所说之外,已经没有任何佛法可学可修,除了作者创办的正觉同
修会之外,根本没有任何地方是真正的佛教道场,这亦与佛法万德庄严相悖逆。再后来
终于看清楚...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1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怎么样去理解跟解释“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呢?

凭藉著中国文化旧有的文化,往往大家都会用一个方式去理解它,也就是把“住”
这个字,把“住”这个字把它解释成执著的意思。这里面最具体的例子就是,所谓的“
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于耳”。那这句话形容的是说,当我们非常喜欢,比方说一段音乐
的时候,我们可能连续三天,这个音乐都不断的好像在耳朵里面都不断的在播放一样,
用这种状况来形容所谓执著的感觉。也就是,当我们的感官机制接触到外面环境的时候
,那里面一旦接触的时候,会产生种种的反应,面对著这个的反应,如果我们的反应是
把它牢牢的抓住,就好像我们刚才讲的余音绕梁三日都不绝于耳,心里面一直把这个音
乐连续放了三天都停不下来,这个我们就把它想像成《金刚经》里面的住的意思,也就
是执著。
当然在这个样子讲之下,这样子理解之下,我们对于《金刚经》里面所谓的“应无
所住而生其心”,我们自然而然会把它解释成说,心里面碰到了外面的环境的时候,哪
怕有种种的反应,但心中不会受到影响,不牵不挂犹如虚空,不会留下任何的痕迹,也
没有任何的罣碍,当然因为没有罣碍,自然也就没有烦恼,这个就是依照著“不执著”
这...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1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十二因缘之因
《缘起经》卷1佛开示说:
云何名缘起初?谓依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所谓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
,名色缘六处,六处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起
愁叹苦忧恼,是名为纯大苦蕴集。如是名为缘起初义。(《缘起经》卷1)
意思是说,什么是缘起法初说的道理?就是依于这个“有”,所以有那个“有”,
由于这个法出生,所以有那个法跟著出生,也就是无明缘于行,行缘于六识,六识缘于
名色,名色缘于六入处,六入处缘于触,触缘于受,受缘于爱,爱缘于取,取缘于有,
有缘于生,生缘于老死,有老死所以生起愁叹悲苦忧恼,叫作纯大苦蕴聚集。这就是缘
起法初说的道理。
无明是缘起法的最初,由于有无明,所以有行支,有行支,所以有六识业种出现,
有六识业种,所以有后世名色,乃至有生支所以有老死支,都是由这一支而引生那一支
。也就是由于这一支生起,所以有那一支生起,十二有支都是各以前一支为因;也就是
先有前一支为缘,才有后一支出生,前一支就是后一支的因缘,也就是前一支存有的缘
故,所以才有后一支出生,这种此有故彼有的道理,就是因缘法。
十二因缘法里面,行缘识、识缘名色,所说的这个“识”,是指识阴...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2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念佛法门与开悟是否有关系?
要比较有效的探讨这个问题,首先我们来了解什么是无生法?无生法指的是:这个法不
是被出生的法,祂没有出生的时候,从无始劫以来,祂自己就本自存在了;因为祂的存
在,不需要其他的因缘来成就或支撑,因此也不会因为其他的法的改变或灭失,而使这
个无生法消失,或者在体性上产生改变,所以无生法本身也是不灭的。这个无生法就是
每个人都有的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的如来藏心。
譬如在《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572中的开示:“若法无生,亦则无灭,即是
诸佛
秘密之教;如是妙理,如来出世若不出世,性相湛然,名曰真如、亦名法界、亦名实际
,随顺因缘而不违逆,是为正法,其性常住,永无隐灭。”这个无生法祂是真实
不虚,
而且对于六尘境界如如不动,因此说祂具有真如体性;同时因为祂有常住的体性,永远
不生不灭,因此才可以成为众生永恒的依靠。如果能够先从熏闻正确之佛法知见开始,
经过种种培植定力、慧力、福德之行,将来就有机会能够经由禅法,亲证自己本有的如
来藏心,这个就是大家所说的开悟明心。因此,开悟就是找到了如来藏心这个无生法,
并且能够安忍于在生灭性的意识心之外,别有如来藏心之本来无生、未... 阅读全帖
r****n
发帖数: 8253
21
你这种套路,就是大乘相当多的人一贯的套路。
声称小乘是基础,但实际对小乘根本不懂是什么,完全看低了小乘,认为小乘都是只知
道世俗谛的无常苦无我,不知道胜义谛的诸法本无生灭,轮涅不二。
将小乘踩在脚下,变成大乘高深思想的一个学习基础(这就是所谓的次第),别人批判
大乘胜义谛的轮涅不二,他自己就想当然的把别人想象成只是懂世俗谛的无常苦无我而
已,不懂胜义谛。
可实际你自己真的就懂所谓胜义谛的轮涅不二是什么吗?不懂!但是既然大乘祖师们都
这样说,就想当然的认为是真理了。
他不知道别人对大乘轮涅不二的批判,正是从胜义谛上的批判,而且还知道为什么会错
误,可是对于这类大乘人,自己就是糊里糊涂,反正胜义谛高深不可思议,小乘人怎么
能懂呢?
这类人,靠这种愚痴思维,捍卫自己的大乘信仰,百战百胜。。。
G****t
发帖数: 1799
22
达 照
俗话说:“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在这个社会转型的年代里,已显突出!佛
门慈悲,屡屡遭人欺侮,尤更突出!在读完台湾萧平实所著《无相念佛》、《念佛三昧
修学次第》、《正法眼藏——护法集》、《生命实相之辨正》、《真假开悟之简易辨正
法》、《禅净圆融》、《真实如来藏》、《如何契入念佛法门》、《大乘无我观》、《
佛教之危机》、《宗通与说通》、《我与无我》、《狂密与真密》(一到四辑)、《禅
门摩尼宝聚》等(公案拈提一到五辑)、《楞伽经详解》(一到六辑),以及一起出版
的《学佛之心态》、《慈悲的心声》等二三十部书后,感慨良深!起初只看表面的文字
叙述、名相解释,乃至义理参究存在很大的问题,总是觉得很别扭,特别感到作者一股
莫名强大的自我表现欲,处处不忘记“自我”,处处为“自我”包装,与佛法精神实不
相符。后来渐渐看到,一切好事都跟作者本人联系起来,一切坏事都跟现今佛门大德联
系起来,除了作者所说之外,已经没有任何佛法可学可修,除了作者创办的正觉同修会
之外,根本没有任何地方是真正的佛教道场,这亦与佛法万德庄严相悖逆。再后来终于
看清楚在以佛法名相义理为掩护的背后,深深隐藏着他自己“第一因...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2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不昧因果
百丈禅师每上堂,有一老人随众听法;一日众退,唯老人不去。师问:“汝是何人
?”老人曰:“某非人也。于过去 迦业佛时,曾住此山,因学人问:‘大修行人还落
因果也无?’某对曰:‘不落因果’,遂五百世堕野狐身。今请和尚代一转语,贵脱野
狐身。”师曰:“汝问。”老人曰:“大修行人还落因果也无?”师曰:“不昧因果。
”老人于言下大悟,作礼曰:“某已脱狐身,住在山后,敢请依亡僧律送。”次日,师
令维那白椎告众,食后送亡僧。大众聚议:“一众皆安,涅槃堂又无病人,何故如此?
”食后,师领众至山后岩下,以杖挑出一死野狐,乃依法火葬;师至晚上堂,举前因缘。
1.索达吉堪布言
索达吉堪布言:
“萧平实说:以观想之法消除罪障及供养诸佛,实乃密宗独有之妄想也……若观想
还债即可真正还债,则一切人造恶业已,如是观想之后,债即可还清,如是简易消除业
障之法门,释迦世尊绝无可能吝惜而不宣说,然终未见世尊曾说此法。若观想之事即是
真实,可以成真,则观想能力较强者,亦可藉观想之法,将他人之福德据为己有;则诸
佛亦可观想其一切弟子皆成究竟佛,则诸弟子不须勤苦修行,只须多多供养于佛,讨佛
喜欢,由佛观想弟子已成...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24
释印顺在《佛法概论》中说:“大乘经与小乘论,是佛教分化中产生的教典。”1
然大乘经与小乘论都是依于佛说而流传的典籍,佛从初转法轮到入涅槃,所说之法从无
矛盾之处,更不会把佛教分化,不论是教义或教派。对于三藏经论不能正确理解,无法
融会贯通者,才会说大乘经与小乘论是佛教分化中“产生”的教典。孔子于儒家之世间
道的说法都可以一以贯之了,何况是同为佛陀所说的三乘佛法竟然说会使佛教分化?释
印顺所说的有没有道理?值得我们来探讨。
注1 释印顺著,《佛法概论》,正闻(新竹),2003.4 新版2 刷,页35
对佛法若不能通达,不要说是大乘、小乘,即使是同样的大乘法也会认为有冲突;
不是还有人说参禅不能与念佛同时修吗?他们说:参禅是空,念佛是有,禅与净土不同
路,不能合修;还说:参禅的人念了佛号就要漱口三日,听见佛号耳朵也要去洗一洗。
您若相信这种说法,那就只能站到一边去,那一边叫作佛门外道;以为说那是佛法,其
实是外道邪见。譬如经典说“一切诸法有生有灭有相有为”,这个大家容易信受;但到
了二转法轮,讲般若时,佛就说“一切诸法无生无灭无相无为”,像达赖喇嘛这类不懂
佛法的人,就会说佛陀说...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2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佛法弘传的先头部队
我们来谈佛法的传承,特别是宗们的传承。
佛陀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由兜率陀天下降到人间,是为了什么呢?《妙法莲华经》上说
到:【如来愍诸众生有种种性、种种欲、种种行、种种忆想分别,历劫缠绕无有出期,
乃为此大事因缘现世,敷畅妙旨,作殊胜方便,俾皆得度脱超登正觉。】(《妙法莲华
经?御制大乘妙法莲华经序》)
也就是说,释迦如来怜悯此土众生,这里的众生有各种的根性,具有种种的贪欲,
有种种的善恶行为,心中有种种的忆想分别,这样下去,这些众生就算再经历长劫,也
还是被这一些无明缠绕,而没有解脱出离的时候。所以,佛陀为了这件大事因缘而出现
在世间。什么大事因缘呢?那就是要教授弟子出离三界本来清净无染的真如如来藏。如
来下生到人间,畅谈妙旨,演说宗门正义,更作种种的方便殊胜行,使得这儿的众生都
能够得到解脱,超越生死,早登无上正等正觉。也就是说,释迦如来下生人间最主要的
宗旨,就是为了教导众生找到自心真如如来藏,这就是宗门正义,就是如来下生的唯一
一件大事因缘。
可是我们前面说到,一位菩萨光是要具足对佛法、对真如如来藏的信心,也就是菩
萨的十信位要满足,要用上一劫、十劫乃至百劫、万劫不等的时间。所以...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2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如来藏“我”与“无我”义考
如来藏“我”与“无我”义考
袁经文
如来藏兼有“我”和“无我”的一体化特征。外道共有四种“我”义。佛在大小乘
经典多处提到正法如来藏“我”, 但不能视此为“梵我”思想渗透。佛用外道“我”
表述正法有三种原因:一、针对那些畏惧没有“我”的外道凡愚而作方便接引;但方便
性,仅限于如来藏语词,不指涉如来藏实义。二、从发生学上避免因修行“无我”而陷
入恶趣空,有针对地提“我”以警醒断灭空已远离中道。三、确有恒常存在的“涅槃寂
静”;前二种“我”是据此而立,但“涅槃寂静”是以“无我”为特征。佛教语境有“
妄我”、“真我”,而如来藏“我”只在“真我”上诠用。如来藏甚深法义所具有的挖
掘性难度,可能是造成以往对如来藏有多种误读的重要缘由。
关键词:如来藏 我 无我 梵我 涅槃
作者:袁经文,哲学博士,广西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哲学系教授
若提如来藏“我”,往往便有观点视为是与婆罗门教或印度教的“梵我”相近或等同;
其实,此中存在着对佛教经典误读的现象。如来藏“我”和“无我”的一体化特征,具
有义理上的挖掘和解读难度。
一、外道“我”与如来藏“我”
印度圣天菩萨著、护法释和玄奘译的《大乘...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27
来自主题: Belief版 - 唯一的真神
我们要谈论的题目是:佛教相信上帝的存在吗?要讨论这个问题,我们要先来谈谈
佛教的法界观以及世界观,之后再来谈谈有关于佛教对于上帝是否存在的看法。
我们先讨论什么叫作“界”。在佛法中,这个界字有很多的意义,最根本的是指有
情众生以及世界一切法的根本因,三界万法都是由这个根本因来出生的。例如,契经当
中有一首偈说:“无始时来界,一切法等依。”(《成唯识论》卷二)就是在说明这个
根本因,也就是在说明,一切有情众生的本心如来藏是不生不灭的,是从无始以来就本
然存在著,而一切世界山河大地,都是由各个共业有情的本心如来藏当中所含藏的业种
感应而出生的。
同样的,“法界”这个名相,从理上来说,也是在说一切万法的根本因如来藏,也
就是所谓的“一真法界”。这个理上来谈的法界道理,是属于 佛陀说法四种悉檀当中
的第一义悉檀。譬如,佛曾经在《不增不减经》当中开示:
“舍利弗!甚深义者即是第一义谛,第一义谛者即是众生界,众生界者即是如来藏
,如来藏者即是法身。”(《佛说不增不减经》)
这段经文的大意是说:“舍利弗!我释迦牟尼佛所说的甚深义理就是第一义谛;而
第一义谛就是没有任何一个法能够超过祂,因为诸...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28
来自主题: Belief版 - 真实的本体论
修学佛法有一个极重要的课题必须探讨清楚,否则再怎么努力修习都无法成功。这
个问题就是:佛法到底有没有本体之论?为什么许多人读释印顺的著作,到最后会发觉
读不懂,或无法信受而读不下去?例如释印顺说佛法无本体论;那么,我们就来探讨清
楚佛法的所说,到底是有本体还是无本体?本文主要以释印顺在他的《无诤之辩》书中
针对熊十力的《新唯识论》之内容的大力批判,来探讨释印顺否定有“本体”是否符合
佛法。
释印顺在书文中经常使用的手法就是“借刀杀人”,譬如他借用无本体论者之名来
批判本体论,他说:【无本体论者批评本体论说:“本体,只是观念论者好弄玄虚,而
妄构一个神秘的东西来作宇宙的因素”!】其实很明显地,这根本也就是释印顺他自己
的想法,而以无本体论者作他的替身,来阐述释印顺认为佛法是没有本体的谬论。所以
,他才会说:【佛法说涅槃,说空寂,不是以此为宇宙本体,以满足玄学者的求知欲,
是深入缘起本性而自证的。】
释印顺的所说,就是明确地表示:他认为佛法是不主张有本体的,只有说缘起而已
。所以,释印顺为了扞卫他的主张及地位,很努力地把主张有本体的学者熊十力批驳得
体无完肤。
释印顺说:【依佛法,... 阅读全帖
A****a
发帖数: 274
2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马哈西尊者说无常

无常一点不比无我简单,
无常必然伴随着无我。脱离无常的无我不是无我,同样脱离无常的苦,也不是真正的苦
。无常,无我,苦,这三个法印是同时发生的,以无常为根本。无我为特征,苦为表现,
所以佛陀说:”諸比丘,一個已察覺無常的人,亦領悟無我“,(正觉经)
所以佛陀说“无常即苦,苦即非我,非我者亦非我所“(杂阿含经)
无常是原始佛法的第一义谛。
佛陀第一次说法-----在鹿野苑教授五比丘时说此法.
佛陀最后在库西那拉娑罗树林间逝世前说法中也如此而说:”比丘们!我告诉你们,不要
自负,当观察思惟一切事物无常。当你如是观察思惟时,你将会透彻地贯通。’
了解了这第一义谛就会根除心中与无明具的「渴(爱)」和执着,这就是证达第二义谛.
根除心中与无明具的「渴(爱)」和执着就会体证第三义谛-----涅盘\自由\永恒\无死
(出世间法的真理).
要了解和证达以上几个方面就要懂得导向体证涅盘之路的-----第四义谛的八正道.
这个是,大乘讲究是常乐我净。另外苦这个词,容易有歧义,它并非仅仅是痛苦的感受
,而侧重指”不圆满“
这些都是大乘的东西,而且话题很大,我就不想说了
我只是想说,当初龙树驳斥小乘的三世恒
w****g
发帖数: 570
3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中论之观四谛
问: 如果说一切都是空, 一切都是不生不减的,这样, 就没有四圣谛的教法,如果
没有见苦和断集,证灭和修道, 那就没有四沙门果,没有四果, 就没有四得和四向,
没有僧宝, 没有法宝, 没有佛宝。 所以说一切皆空,那就是破坏了三宝。
另外, 空法破坏了因果,破坏了罪福报应,和世间一切事物。这些都是种种的过失。
答: 你今天不能如实了解空相和说空的因缘,所以会有这些疑问。。诸佛依据二谛,
为有情众生说法,第一以世俗谛, 第二以第一义谛。一切事物, 其性本空, 但是世
间之人由于颠倒错误的认识,产生虚妄之法, 以其为实, 这就是俗义谛。
假如不依靠俗义谛,你就没有办法得到第一义谛, 所以只讲第一义, 而不讲俗义是不
对的。而且第一义谛有言说而有,言说是世俗的言说。
假如主张第一义而否定世俗罪福, 那就落去偏空。偏空不能得到第一谛。 因为第一谛
而否定世俗是很大的过失, 也是对第一谛的偏离。这就好像有人会咒语, 却不知道正
确地去使用, 最后反害了自己。。
而且正因为有空义, 一切才可以成立。 原因如下:
如果一切法本性不空, 就是说有自性,那么一切法的生灭就不需要因和缘,这是破坏了
因缘法。...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31
☆─────────────────────────────────────☆
shaoshao1 (shaoshao) 于 (Wed May 2 08:36:23 2012, 美东) 提到:
再说一个秘密,就是在上面那个基础上,继续往下破!
(要先破上面的链接疑问)
那众生和众生界都是俺的业力化现,也就是俺的妄念化现,那那那,难道这个世界就只
有俺一个人???
难道,诸法有我????有俺这个“上帝”????
来了来了,别急:
“我”也不存在!!!!诸法无我!!
“我”也是因缘众生的无明妄念!!!!!
(注意到没!!!前面唠嗑唠的是因缘众生是业力幻化,是俺自性化现,现在倒过来说
俺是因缘众生的妄念加持出来的。因为有这样的因缘众生,才有这样一个我,这种互相
依存的关系,就是空性!!!!
所以海涛法师在许多视频里在反复的说空性就是我和众生一体我和众生互相联系,不是
独立的存在。由于海涛法师一般是在讲世间法,所以他每次都只是轻轻一语带过,几乎
注意不到噢。(海涛法师是天台宗四十七代衣钵法脉,天台宗是什么宗?天台宗是最早
的禅宗!!!海涛法师是个接衣钵的人,他怎么可能不懂这些,他那... 阅读全帖
d*********d
发帖数: 192
3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佛法九乘次第
摘自 释智诚 法师 般若锋兮金刚焰
五部大论和三主要道基本都是显教法义,关于密法,于此不便详述。谨恭录至尊上师益
西彭措堪布《定解宝灯论新月释》中有关“九乘次第”(前译宁玛派判教体系)的内容
,愿有缘之士能从中领略藏地显密教法之概貌:
“内道宗派从最低,直至究竟金刚顶,
此九种乘之数量,具有安立理由故,
如高低乘有多种,然需安立三乘等。
正是因为以‘见’分乘,故宁玛巴自宗把内道从最低的声闻乘至最顶大圆满之间分
为九乘是有道理的,如同乘虽然有由低到高的众多安立方法,而安立为三乘有道理一样
。(中略)众生根机粗略可分为上、中、下三种,每种又可各自分为三种,即下下根,
下中根、下上根……直到上上根。调伏下下根众生的是声闻乘,调伏下中根的为独觉乘
,调伏下上根的为菩萨乘,这三乘总称为招引出离外三乘(因显宗分开轮回、涅槃,而
招致轮回的根本是集谛,消除集谛而引导众生出离轮回获得涅槃之乘为招引出离外三乘
);调伏中下至中上根的为事部、行部、瑜伽部,此三乘总称为苦行明觉内三乘(以极
多苦行,而明了佛所讲胜义之乘,为苦行明觉内三乘);调伏上下到上上根的为大瑜伽
(玛哈约嘎)、随类瑜伽(阿讷约嘎)、最... 阅读全帖
q****n
发帖数: 4574
3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你即是我, 我即是你
按照你的思维,既然不能用分别思维理解胜义谛,那你为什么要谈什么胜义滴呢?
“对比 “色即是空,色即是空”
空:胜义谛
色:世俗”
上面的“空”为什么就是胜义谛?难道不能是世俗谛?这佛经,一下从“世俗谛”跳到
“胜义谛”,又从胜义谛跳到世俗滴,逗大家玩啊?
你的理解,就一定对吗?我没有认为别人的那段话有什么不好。

理解应用到世俗中。
a***n
发帖数: 1993
3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净治明相》导论 谈锡永
http://read.goodweb.cn/news/news_view.asp?newsid=79382

《净治明相》导论
谈锡永 造
顶礼两代摧魔法王众生依怙主
顶礼三种传承上师持明教法尊
顶礼文殊师利语金刚般若导师
顶礼本净虚空如来藏三身佛陀
一 本来面目与明相——释论名
本论具名《现证自性大圆满本来面目教授·无修佛道》,简称《净治明相》(Nang
Jang)。
“大圆满”道法,即以直指本来面目为建立见地的手段,此同于由菩提达摩大师传
入汉土的教法。关于这点,目前已成不争之论,过去有学者扬禅辟密,实乃由于资料不
足,且有门户成见之故,因而便欠客观。
汉土近期著作,有蓝吉富居士《坛经的修证理论与藏密的大圆满法门》一文(收《
中国佛教泛论》文集),较能道出真相。虽然他所引用的资料与及结论,尚多可补充之
处,但亦可见汉土学者对藏密大圆满的看法,跟六七十年代已有显著的不同。
外人著述,则有 Jeffrey Broughton 的 Early Chan Schools in Tibet(《西藏早
期禅宗》)一文,据敦煌文献,论述西藏于早期曾接受汉土的禅宗思想。此文对禅与大
圆满同源的... 阅读全帖
a***n
发帖数: 1993
3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净治明相》导论 谈锡永
http://read.goodweb.cn/news/news_view.asp?newsid=79382

《净治明相》导论
谈锡永 造
顶礼两代摧魔法王众生依怙主
顶礼三种传承上师持明教法尊
顶礼文殊师利语金刚般若导师
顶礼本净虚空如来藏三身佛陀
一 本来面目与明相——释论名
本论具名《现证自性大圆满本来面目教授·无修佛道》,简称《净治明相》(Nang
Jang)。
“大圆满”道法,即以直指本来面目为建立见地的手段,此同于由菩提达摩大师传
入汉土的教法。关于这点,目前已成不争之论,过去有学者扬禅辟密,实乃由于资料不
足,且有门户成见之故,因而便欠客观。
汉土近期著作,有蓝吉富居士《坛经的修证理论与藏密的大圆满法门》一文(收《
中国佛教泛论》文集),较能道出真相。虽然他所引用的资料与及结论,尚多可补充之
处,但亦可见汉土学者对藏密大圆满的看法,跟六七十年代已有显著的不同。
外人著述,则有 Jeffrey Broughton 的 Early Chan Schools in Tibet(《西藏早
期禅宗》)一文,据敦煌文献,论述西藏于早期曾接受汉土的禅宗思想。此文对禅与大
圆满同源的... 阅读全帖
G**W
发帖数: 1865
36
《佛说不增不减经》
“舍利弗!甚深义者即是第一义谛,第一义谛者即是众生界,众生界者即是如来藏
,如来藏者即是法身。”(《佛说不增不减经》)
这段经文的大意是说:“舍利弗!我释迦牟尼佛所说的甚深义理就是第一义谛;而
第一义谛就是没有任何一个法能够超过祂,因为诸法都是以祂为因,藉著种种其他法为
缘而出生的;所以,第一义谛就是佛所说的第一因,祂是无上因,没有一个法是可以超
过祂,是祂出生了有情众生的五阴世间以及器世间;所以说众生界其实就是如来藏,如
来藏就是出生一切法的法身,所以说如来藏是出生一切法的根本心。”
如果我们换个角度,从事上来说的话,因为有情众生的福德以及智慧各个不同,依
著有情众生所造的善恶业,这些业种都会收藏在如来藏中,未来生所感得的异熟果报,
也就会有四圣六凡等十法界的不同。四圣指的是,佛、菩萨、缘觉以及声闻等四种证得
佛菩提道或是解脱道的圣人,而六凡则是指,天、人、阿修罗、饿鬼、畜生、地狱等六
种还在生死轮回当中的凡夫。这个从事上来谈的四圣六凡等十法界,则是属于 佛陀说
法四种悉檀当中的世界悉檀。

发帖数: 1
3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真实的本体论
修学佛法有一个极重要的课题必须探讨清楚,否则再怎么努力修习都无法成功。这
个问题就是:佛法到底有没有本体之论?为什么许多人读释印顺的著作,到最后会发觉
读不懂,或无法信受而读不下去?例如释印顺说佛法无本体论;那么,我们就来探讨清
楚佛法的所说,到底是有本体还是无本体?本文主要以释印顺在他的《无诤之辩》书中
针对熊十力的《新唯识论》之内容的大力批判,来探讨释印顺否定有“本体”是否符合
佛法。
释印顺在书文中经常使用的手法就是“借刀杀人”,譬如他借用无本体论者之名来
批判本体论,他说:【无本体论者批评本体论说:“本体,只是观念论者好弄玄虚,而
妄构一个神秘的东西来作宇宙的因素”!】其实很明显地,这根本也就是释印顺他自己
的想法,而以无本体论者作他的替身,来阐述释印顺认为佛法是没有本体的谬论。所以
,他才会说:【佛法说涅槃,说空寂,不是以此为宇宙本体,以满足玄学者的求知欲,
是深入缘起本性而自证的。】
释印顺的所说,就是明确地表示:他认为佛法是不主张有本体的,只有说缘起而已
。所以,释印顺为了扞卫他的主张及地位,很努力地把主张有本体的学者熊十力批驳得
体无完肤。
释印顺说:【依佛法,...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38
唯识与如来藏的争论,是近代才有的现象,最初,由提出“法相唯识学”的瓯阳竟
无居士(1871—1943),与提出“法界缘觉教法”的太虚法师(1889—1947)揭开了至今将
近百年的如来藏与阿赖耶识之争论,争论孰能真正代表佛法的正统义旨。接在太虚法师
与欧阳竟无之后,则有印顺、王恩洋、吕溦、雄十力等人各自以自己所宗的思想理论提
出种种的佛法见解,互起争执,遂使得世人产生了民初佛法大兴盛矣的表相,至今仍然
有人心向往之,然而世人却不了解,事实上佛法的真正义旨,经过了这样的各自争论之
后,所得出来的结论,却已使得本来完整圆满的 佛陀法教,变成了支离破碎,各自为
论,以己为宗的戏论佛法现象情况,错解了佛法义旨,破坏了后世的佛弟子们修学真正
佛法的道路。自瓯阳竟无生存的时代往前推移几千年以迄佛世,所有的佛弟子们,包括
中国与印度的佛法修学者,纵然有中观与唯识的分门别派,然而普遍地都承认阿赖耶识
是第八识,如来藏也是第八识,为何在民国初年左右时期的这些前人会提出这个问题来
呢?他们之所以会对如来藏与阿赖耶识产生不如理的作意,咎在自身未证法性,因为不
能自宗通达的缘故,因此对于不一不异,名相... 阅读全帖
c*****g
发帖数: 76
3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欲疾得无上菩提,当修七法
《发菩提心论》讲“若欲疾得无上菩提,当修七法。何谓为七?”如果你想得到很高的
果位,必须要修七个法,是哪七个呢?里面有很多我们应该守住的戒律,守住之后,就
能得到无上正等正觉,成为菩萨。很多人一辈子修心,成不了菩萨,就是不知道到底要
守哪些戒。
“一者菩萨当亲近善知识。善知识者,所谓诸佛及诸菩萨”,学佛人一定要靠近善知识
;“若声闻人”四圣道第一道是声闻道,第二道是缘觉道,声闻人是自修的人,自己修
得很好,他出来跟你们讲法,就是声闻人;“能令菩萨住深法藏诸波罗蜜”,深法藏就
是佛法含的宝藏,无量的妙法称为法藏。接触了善知识和声闻道的菩萨,能够令我们得
到甚深的奥妙和无量的宝藏,让我们的心到达彼岸,所以“亦是菩萨善知识也”。
“二者菩萨应当亲近出家”,我们学佛人应该亲近好的出家人;“亦当亲近阿兰若法”
,阿兰若就是一个空的寂静的地方,像庙堂、观音堂,法就是地方,法堂;“离于女色
”,离开女色,看见女色没有关系,不能心动;“及诸嗜欲”,所有的欲望都不能有,
想多吃一点、特别喜欢花、喜欢衣服穿得好看……都是欲望,都不行;“不与世人而共
从事”,学佛人不能世俗,不能跟那些嘴巴里整天胡说不学佛的...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4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印熊本体之诤
修学佛法有一个极重要的课题必须探讨清楚,否则再怎么努力修习都无法成功。这个问
题就是:佛法到底有没有本体之论?为什么许多人读释印顺的著作,到最后会发觉读不
懂,或无法信受而读不下去?例如释印顺说佛法无本体论;那么,我们就来探讨清楚佛
法的所说,到底是有本体还是无本体?本文主要以释印顺在他的《无诤之辩》书中针对
熊十力的《新唯识论》之内容的大力批判,来探讨释印顺否定有“本体”是否符合佛法。
释印顺在书文中经常使用的手法就是“借刀杀人”,譬如他借用无本体论者之名来
批判本体论,他说:【无本体论者批评本体论说:“本体,只是观念论者好弄玄虚,而
妄构一个神秘的东西来作宇宙的因素”!】其实很明显地,这根本也就是释印顺他自己
的想法,而以无本体论者作他的替身,来阐述释印顺认为佛法是没有本体的谬论。所以
,他才会说:【佛法说涅槃,说空寂,不是以此为宇宙本体,以满足玄学者的求知欲,
是深入缘起本性而自证的。】
释印顺的所说,就是明确地表示:他认为佛法是不主张有本体的,只有说缘起而已
。所以,释印顺为了扞卫他的主张及地位,很努力地把主张有本体的学者熊十力批驳得
体无完肤。
释印顺说:【依佛法,此现实的苦...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4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印熊本体之诤
在“对佛陀以及佛教批判”中 提出了一些观点。
容当一一辨正。
观点既然提出来, 佛教正法从来无惧一些所谓的批判。
不过,末法时期佛教正法确实面对着错综复杂局面。
佛门内外都存在着对佛法的不正确的知见。
首先要辩证的是:“佛陀不承认时空外的非五蕴的
本体的存在”。这也不是什么新观点。
这里上提一篇已发帖文来论证佛法到底有没有本体之论。
修学佛法有一个极重要的课题必须探讨清楚,否则再怎么努力修习都无法成功。这个问
题就是:佛法到底有没有本体之论?为什么许多人读释印顺的著作,到最后会发觉读不
懂,或无法信受而读不下去?例如释印顺说佛法无本体论;那么,我们就来探讨清楚佛
法的所说,到底是有本体还是无本体?本文主要以释印顺在他的《无诤之辩》书中针对
熊十力的《新唯识论》之内容的大力批判,来探讨释印顺否定有“本体”是否符合佛法。
释印顺在书文中经常使用的手法就是“借刀杀人”,譬如他借用无本体论者之名来
批判本体论,他说:【无本体论者批评本体论说:“本体,只是观念论者好弄玄虚,而
妄构一个神秘的东西来作宇宙的因素”!】其实很明显地,这根本也就是释印顺他自己
的想法,而以无本体论者作他的替身,来阐述释... 阅读全帖
h****n
发帖数: 3447
42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有一种智慧叫放弃
请读完我的帖子。然后你告诉我你和我探讨的是什么?探讨证悟者,佛的经验,还是你
我的经验。
不好意思请重新读帖。佛法就分圣义谛和世俗谛,不管你喜欢还是不喜欢,请不要继续
混淆2个经验世界了。
也不麻烦了,你也没有心去了解佛教。我还是直接回答吧:
佛说:“若人言如来有所说法即为谤佛。”
是否成立? 成立
你,hatwin,佛门弟子,现在说“佛法不是佛说的,谁说的”(意即佛说过佛法)
是否成立? 成立。
若以上二者成立,那你 hatwin 谤佛的罪名是否成立? 不成立。因为第一个对证悟
者体验而言,第二个是对迷惑者体验而言。我是迷惑者当然按迷惑者体验回答问题。自
己没有经验的瞎说,那是扯谎。
若你 hatwin 谤佛的罪名成立,按规矩,该如何处理你? 我压根没有罪名。没有任何处
理。
最后补充一句,你就是混淆圣义谛和世俗谛,混淆圣义谛和世俗谛的逻辑在佛法里面说
不通。你的逻辑完全没有任何意义只要混淆了圣义谛和世俗谛。希望这下你明白了。
G****t
发帖数: 1799
43
“阿赖耶识”和“如来藏”杂说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老梵 317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阿赖耶识”和“如来藏”杂说
●作者:老梵
最近论坛上出现了萧平实的弟子(刀笔吏――这个可怜的小伙子或者大姑娘),于
此大谈阿赖耶识和如来藏,并且将萧平实一贯的作风继承的似模似样:喜欢引经据典,
但却断章取义,惯于依文解字,混淆经论圣言,将圆融博大的佛法,弄的面目全非,迷
惑初学,诽谤大德,实在令人痛心疾首。
萧平实和其弟子都有一个特点,喜欢引用排列经典中的词句,洋洋洒洒,很能让人
不知所以然,排列经典词句本来很好,说明博学多知嘛,但他们却又不能将其中深邃的
涵义领悟清楚,领悟不清楚也并无多大罪过,可以继续领悟嘛,但他们又喜欢冒充领悟
,于是妄解经论,分别圣意,邪见如山,悖论重重。
他们谈的最多的,应该是阿赖耶识和如来藏了,但却将这两个名词和其中的含义弄
的似是而非,让一些少以接触唯识学说的同修们不明就里;至于如何从修行中认知阿赖
耶识和如来藏,这帮人不是避而不谈,就是妄言胡说。老梵不才,学了一点点唯识,学
的不好,但还可以搞清楚阿赖耶识和如来藏的异同,修... 阅读全帖
r****n
发帖数: 8253
44
还要补充一下,大乘认为有善有恶那是世俗谛,胜义谛是无善恶的,而且“贪爱是涅槃
”,这是大乘经典的原句。出自<诸法无行经>
这种胜义谛的超高境界,是只有大乘人能够理解的,下贱低劣的小乘人是不可能理解的。
小乘认为,善恶在胜义谛上就是对立的,善心所,恶心所,全部都是从胜义谛的角度说
的。
a***n
发帖数: 1993
4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藏传佛教格鲁派
藏传佛教格鲁派
刘立千著
一、 格鲁派的传承
格鲁派的创建人是宗喀巴【1】(1357-1419),他出生于青海省湟中县塔尔寺
地方,本名罗桑扎巴。幼年在噶当派寺庙甲琼寺【2】出家,依顿珠仁钦学显教,
对噶当派教义有了初步认识。由师劝说并助其赴卫藏深造。先后游学了当时有名的
噶当寺院,如德瓦坚【3】、桑浦【4】、聂塘【5】、纳塘【6】、玖莫隆【7】
等,依止聂塘巴?扎巴僧格【8】、耶协僧格【9】、聂温?衮噶白【10】、顿桑巴
【11】、噶希巴?罗桑【12】、仁达瓦【13】等学习了龙树的理聚诸论、慈氏诸
论、俱舍、律经、量论等,还听了噶当教典派的《道次第导引》【14】,系统地学
习了噶当派的教法,接受了噶当派思想体系。此外还依止穹布勒巴和萨迦派、觉囊
派、噶举派的诸多大师【15】,学习了密乘下三部瑜伽和无上部的《密集》、《胜
乐》、《大威德》、《时轮》等。他把噶当派和其它派别大德的显密教法熔为一
炉,构成他自己一套完整的教法体系,为他后来建立格鲁派打下了基础。当时,宗
喀巴所处的时代正是教派僧人争夺政权【16】,进行战争,醉心政治,佛法宗教无
人过问之时,以致寺庙戒律松驰,僧人放荡... 阅读全帖
a***n
发帖数: 1993
4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藏传佛教格鲁派
藏传佛教格鲁派
刘立千著
一、 格鲁派的传承
格鲁派的创建人是宗喀巴【1】(1357-1419),他出生于青海省湟中县塔尔寺
地方,本名罗桑扎巴。幼年在噶当派寺庙甲琼寺【2】出家,依顿珠仁钦学显教,
对噶当派教义有了初步认识。由师劝说并助其赴卫藏深造。先后游学了当时有名的
噶当寺院,如德瓦坚【3】、桑浦【4】、聂塘【5】、纳塘【6】、玖莫隆【7】
等,依止聂塘巴?扎巴僧格【8】、耶协僧格【9】、聂温?衮噶白【10】、顿桑巴
【11】、噶希巴?罗桑【12】、仁达瓦【13】等学习了龙树的理聚诸论、慈氏诸
论、俱舍、律经、量论等,还听了噶当教典派的《道次第导引》【14】,系统地学
习了噶当派的教法,接受了噶当派思想体系。此外还依止穹布勒巴和萨迦派、觉囊
派、噶举派的诸多大师【15】,学习了密乘下三部瑜伽和无上部的《密集》、《胜
乐》、《大威德》、《时轮》等。他把噶当派和其它派别大德的显密教法熔为一
炉,构成他自己一套完整的教法体系,为他后来建立格鲁派打下了基础。当时,宗
喀巴所处的时代正是教派僧人争夺政权【16】,进行战争,醉心政治,佛法宗教无
人过问之时,以致寺庙戒律松驰,僧人放荡... 阅读全帖
a***n
发帖数: 1993
47
第8章 临济法门(三)——杨歧宗的建立
一、杨歧宗的创立
杨歧方会(992-1049),袁州宜春(江西宜春)人,俗姓冷。二十岁在
筠州(江西高安)九峰山出家,曾到潭州(湖南长沙)随石霜楚圆习禅,后到袁州杨歧
山和潭州云盖山开辟道场,禅林称为杨歧方会禅师。古德评之曰:“杨歧天纵神悟,善
入游戏三昧,喜勘验衲子,有古尊宿之风。”方会本人也以担荷如来大法,赓续临济正
脉自任。楚圆迁化,方会将先师遗像挂在禅堂,集众举哀。方会指着遗像谓众曰:“我
昔日行脚时,被这老和尚将一百二十斤担子放在我身上,如今且得天下太平。”是说临
济宗风到他这里,纔传扬开来,取得一统天下的态势,从禅宗整个发展史看,正是从杨
歧方会开始,临济宗的影响和地位超过云门、曹洞,成为禅宗主流。
(一)心法双忘性即真
方会上堂法语有云:“百千诸佛,天下老和尚出世,皆以直指人心,见性成佛。若
向这里明得去,尽与百千诸佛同参;若向这里未能明得,杨歧未免惹带口业。”是说方
会也别无伎俩,只是如历代祖师一般让人明心见性。真正的大禅师必然是对“心”、“
性”深有体悟,纔会以种种方便指导学人... 阅读全帖
w****g
发帖数: 570
48
宗喀巴大师 造颂
谭影 译颂
堪布索达吉 讲述
----------------------------------------------------------------------
《三主要道颂》

敬礼诸至尊上师!
佛陀至言心要义,是诸菩萨所赞道,
欲求解脱之大道,我今随力而宣说。
于三有乐不贪著,为暇满义而精进,
志依佛陀所喜道,具法缘者净意听。
无出离心无息灭,希求有海乐方法,
由欲有乐缚众生,故先寻求出离心。
暇满难得寿无常,修习能除此生欲,
业果不虚轮回苦,思维能除后世欲。
修已于轮回盛事,不生刹那之希望,
昼夜唯求解脱心,起时是生出离心。
出离若无菩提心,所持则亦不能成,
无上菩提乐因故,智者应发菩提心。
常被四瀑流所冲,难止业绳紧密系,
投入我执铁网孔,无明大暗所蒙蔽。
无边有海生又生,常被三苦所迫害,
已成如此诸母等,情状思已发大心。
不具通达实际慧,虽修出离善菩提,
不能断除有根故,应勤通达缘起法。
见世出世一切法,从因生果皆不虚,
所执之境本无者,彼入佛陀所喜道。
现相缘起不虚妄,性空离许之见二,
何时见为相违者,尚未通达佛密意。
... 阅读全帖
P****S
发帖数: 2286
4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你即是我, 我即是你
这其实是学习空性时一种非常典型的错误:先是用分别思维理解胜义谛,然后把这种理
解应用到世俗中。
对比 “色即是空,色即是空”
空:胜义谛
色:世俗
你:世俗
我:世俗
胜义谛是什么呢?这样问问题本身就错了。因为能用分别思维讲清楚的都不是胜义谛。
y******i
发帖数: 98
50
(二)胜义谛的方法
只有在证悟空性以后,才能真正以胜义谛的方法对治痛苦。证悟空性的人,能深
深体会到,现实生活就像一场梦。在梦里梦到父母或亲人死亡,悲恸欲绝、生不如死之
际,若能突然从梦中醒来,则不需要任何对治与安慰,痛苦一下子就消失无踪了。如果
不知道自己生活在梦中,或理论上知道,却没有亲身的感受,痛苦就不是那么容易化解
;但在尚未证悟空性的时候,也可以适当地训练、观修:通过中观的推理方式,把给自
己制造痛苦的外境,或者感受痛苦的内心断定为空性。更重要的是要知道,痛苦和幸福
本身,只是内心的一种感受,是精神的一种表现,并不仅仅是敌人、灾难等外境造成的
。外界的山河大地、日月星辰等物质都没有痛苦,痛苦存在于我们的内心当中。如果没
有感受,痛苦也没有立足之地,因而也就不可能成立。一切都如梦如幻,都是心的一种
现象而已。

有智慧的人,是往内追求幸福,寻找痛苦的根源。他们知道:外界物质只是临时
的助缘,幸福和痛苦的种子缘起,在自己的内心当中。因为方向正确,所以最终彻底断
除了痛苦,得到了绝对的幸福与自由——解脱。而凡夫却会往外寻找根源。因为寻找的
方向错了,所以永... 阅读全帖
1 2 3 4 5 6 7 8 9 下页 末页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