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明清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共10页)
c***s
发帖数: 70028
1
他是知名作家和编剧、酒店高管,曾经的公安局干部,现在,他多了一个新身份:收藏家和私人博物馆馆长。
不论从数量和质量上,海岩的明清家具私人收藏都在中国当代家具收藏界中名列前茅,只不过因为作家的名头太响,掩盖了他收藏家的身份。
盛世收藏的热潮下,海岩在北京顺义一个古色古香的院子里建起了黄花梨博物馆,用以展示他收藏的八九百件红木家具。花木假山、小桥流水,在离首都机场一个小时车程的北京郊区,海岩默默地建了一座颇有江南古典园林韵致的家具博物馆。
现在,博物馆还未对外开放,你到不了现场也不要紧,从刚刚由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姚黄魏紫俱零凋:红木家具古今谈》一书中,同样也可以一窥海岩藏品的古典之美。画案上镶嵌了八条紫檀螭龙的黄花梨独心板大画案、雕花繁复的紫檀雕花顶箱柜、雍容华贵的黄花梨镜台,或简洁隽秀,或禅意空灵,或厚重古拙,都让人一见难忘。
一聊到这些心肝宝贝,海岩就打开了话匣子,头一个要提到的名字就是马未都。上世纪90年代,王朔、刘震云、莫言等一批作家成立了海马影视协会,海岩任副会长,而马未都正巧是秘书长,两人因此得缘相识。海岩对记者说,他开始收藏,马未都是最初的领路人之一,他买的最初几件藏品,... 阅读全帖
c***s
发帖数: 70028
2
微信上疯传的价值98亿的瓷房子 网络图片
近日,一条“苏州吴江土豪用多件古董建造了一座价值98亿元瓷房子”的消息在微信朋友圈热传,引发众多网友转发,有人感慨“此房一出,世上再无豪宅”。现代快报记者核实得知,瓷房子确实存在,不过并不在吴江,而是在天津,其主人是天津的一名“收藏狂人”。有专家表示,瓷房子外墙所贴的许多瓷器都是明清和民国的民窑瓷器,收藏价值并不大。 现代快报记者 蒋文龙
微信疯传
吴江土豪瓷房子值98亿
“瓷房子,是苏州市吴江区一座用多件古董装修而成的法式洋楼。瓷房子主人兼设计者张彬用自己收藏和搜集的四千多件古瓷器、四百多件汉白玉石雕、四十多吨水晶石与玛瑙,大量古瓷片装饰而成,如今,这座房子身价已高达98亿元。”
近日,一条图文并茂的消息在微信朋友圈疯传,在这条消息的介绍中,这座瓷房子装饰用的瓷片没有一片现代瓷,其中还不乏钧窑、汝窑等五大名窑的瓷片。瓷器涵盖了各个历史时期,有晋代青瓷、唐三彩,宋代钧瓷、龙泉瓷,元明青花、清代纷彩等各个时代的精品。
除此以外,瓷房子还拥有世界上最长的瓷龙,世界上最昂贵的下水管道,世界上最大的三彩琉璃狮,还有恐龙蛋等珍贵藏品……这些都让瓷房子成... 阅读全帖
c***s
发帖数: 70028
3
旧时,北京城有“东富西贵”的叫法,反映的是老北京商业经济、政治文化分布的基本势态。时隔百年,这话儿仍然能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如今北京城各阶层人等的区域分布空间。
前阵子,《大宅门》这部再现北京大家族故事的电视剧,令海内外华人再次重温了下旧时大户人家的生活状态。那时,一个家族是否够富贵,很大程度是是由皇城根附近的那些四合院来体现的。而今,“大宅门”经过时代的洗礼,多已不再属于私人,北京的人口和地界也是扩大了好多倍。那么,云集北京的这些显贵,他们的富贵之气,又体现在哪些方面呢?且听慢慢道来。
曾经的“京城首富”李晓华
豪气标签:中国法拉利第一人 朋友圈名人众多
《财富》杂志说李晓华是中国最早的亿万富翁,这话不是妄言。公开信息显示,仅1992-1995年间,其经营的公司在内地的投资额就高达3.8亿美元。
现为香港华达投资集团董事局主席的李晓华曾多次被海内外媒体报道,“北京首富”、以及“中国第一位拥有法拉利的人”等名号更是将其“土豪标签”定格。
1992年,法拉利在亚运村会展中心进行了一次展卖,与其说是展卖,不如说是展览更为确切,因为当时内地还没有一辆法拉利跑车。在北京的展卖会上,法拉利厂家原本... 阅读全帖
c***s
发帖数: 70028
4
寿康宫明间殿内悬乾隆皇帝御书“慈寿凝禧”匾额
乾隆生母寝宫
乾隆生母寝宫
10月10日,是故宫博物院成立九十周年院庆日。明天,故宫四个新的区域将正式对观众开放。包括故宫唯一的民国建筑宝蕴楼、太后寝宫慈宁宫、午门及雁翅楼,还可以在城墙上行走一段,直达东华门。这些新区域的开放,将故宫开放面积从52%一下提升至65%,还配以丰富的六大展览。观众要想把这些宫殿展览仔细看遍,还真要办一张年票了。
区域一:慈宁宫区
“裸展”400余件雕塑
明天,以慈宁宫为代表的太后宫区将首次揭开神秘面纱。其中慈宁宫正殿、慈宁宫东庑、慈宁宫西庑、大佛堂、大佛堂西庑五个展室,开辟为慈宁宫雕塑馆。展览共分为5个专题,共计展出400余件雕塑文物,年代跨度从秦代跨越到清朝。北京晨报记者在现场看到,从秦代兵马俑到辽宋明清时期佛造像,在慈宁宫转上一圈基本就全看齐了。
据策展专家介绍,慈宁宫正殿展出的东汉永和五年石羊、北齐石佛像及菩萨像、唐开元二年陶俑、北宋木雕彩绘贴金观音像、清代银鎏金六世班禅像等,均为难得一见的稀世珍品。对于这些首次亮相的部分大体量文物,故宫博物院首次采用“裸展”的方式进行呈现。
乾隆生母居室复原
寿康宫自故... 阅读全帖
c***s
发帖数: 70028
5
明清时的很多春宫画都是用作嫁妆的一部分,仅仅按照现在的标准视之为淫秽作品是不恰当的。
既然谈到色情文艺,就不能不谈谈春宫图了。毕竟和文学相比,图画更直观更直接,也更能够刺激感官。那么为什么在宋代以前,各种历史资料上关于春宫画的信息很少呢?这里面大致有如下几个因素。
一是春宫图总是不公开的,除非是一些很荒淫的帝王贵族,为了追求极端的刺激,才会去制作。
二是文字的传播总是比图画容易一些,毕竟春宫画不是什么人都能画的,需要技巧娴熟的画师。
三是即便有画师愿意画,中国到了东汉才出现纸张,更要到五代才发明雕版印刷术,这点也影响了春宫图的传播。
按照明代文人沈德符《敝帚斋余谈》上的说法:
春画之起,当始于汉广川王画男女交接状于屋,召诸父姐妹饮,令仰视画。及齐后废帝于潘妃诸阁壁,图男女私亵之状。……至隋炀帝乌铜屏,白昼与宫人戏,影俱入其中。唐高宗“镜殿”成,刘仁轨惊下殿,谓一时乃有数天子。……至武后时,遂用(镜殿)以宣淫。杨铁崖诗云:“镜殿青春秘戏多,玉肌相照影相摩。六郎酣战明空笑,队队鸳鸯浴饰波。”……而秘戏之能事尽矣。后之画者,大抵不出汉广川齐东昏之模范,唯古墓砖石中原此等状,间有及男色者,差可... 阅读全帖
c***s
发帖数: 70028
6
毛新宇是毛泽东唯一的孙子,他的身世一直是中国社会所关心的热点,在一次接受媒体采访时,毛兴宇被问及:“有这么杰出的爷爷,你是幸福多还是压力多?”,毛新宇称:“还是幸福多。我爷爷他老人家的智慧,是那些教授都比不了的,我对他终生崇拜。很多人奉承我,说我博士啊什么,可以跟他比了,甚至将来能够超过他老人家什么的,这些都是奉承话。我都特别生气,说,“你永远不能说这句话!”别说我了,中国1,000年里不可能再有毛泽东这么伟大的人!”本文摘自2009年12月27日《扬州晚报》,原题为《毛新宇听母亲劝说研究毛泽东思想》
2016年3月3日,中国全国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毛新宇出席会议(图源:CFP)
公元1970年,在中国为毛泽东执政后的第21年,历史上,这一年实为平平淡淡的一年。
77岁的毛泽东已经渐入老态,公开露面的机会更少了。不过,他的烦恼却越来越多。
前一年的3月,苏联在边境线上陈兵百万,四次侵入黑龙江省的珍宝岛地区,毛主席开始思考准备打仗的问题。
4月份,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林彪作为“毛泽东同志的亲密战友和接班人”被写入党章。不过,毛主席也发现,这个“亲密... 阅读全帖
o***s
发帖数: 42149
7
原文配图:故宫断虹桥。
2016年9月29日,故宫博物院正式新开放西部断虹桥至慈宁宫区域,将两处之间的南北向通道打开,进一步扩大了开放面积,使观众能够在参观休憩、游赏古迹的同时,更多领略到皇家宫殿的神秘精彩,体验到参观行程的丰富多样。
在新开放的参观区域内,不仅有断虹桥和十八槐古迹是首次向公众开放
,同时区域内的故宫文化资产数字化应用研究所的VR演播厅也将面向有组织的学生团体预约观看,目前相关方案正在制定过程中,此外神秘的故宫冰窖也将开辟为观众服务区,目前正在进行最后的准备工作,将择期开放。
伴随以此次开放为首的一系列本年度开放新举措,故宫的开放面积将在今年年底前达到76%,较去年同比增长11%。
断虹桥、十八槐赏古迹
断虹桥,位于熙和门外迤北,武英殿东之石桥,年代为明初或元代,尚未定论。此桥之名,明清未见记载,断虹桥为后来之俗称。也有学者认为,断虹桥为紫禁城的前身——元大内的金水桥,原有三座,明代拆二留一,故称断虹桥。桥南北向,桥面为汉白玉巨石铺砌,桥两侧石栏板浮雕有穿花龙图案,望柱为石狮,神态各异,宛然如生。此桥用料之考究,装饰之华丽,雕刻之精美,为内金水河诸桥之冠。
那只有名的造... 阅读全帖
i***s
发帖数: 39120
8
在中国古代皇宫中,有一个群体不管朝代如何变迁,它们一直存在着,这就是太监群体。由于影视作品的刻意抹黑,让本该让人同情的群体,成为祸国殃民的代名词。如果大家对太监这个群体有所了解,就会发现愿意阉割进入皇宫的人,都是走投无路的贫寒家的男子,比如晚清太监李莲英就是走投无路才净身入宫的。
据说,刚开始皇宫里的太监数量是有着严格限制的,必须只能是单数,数量是101个人。不仅如此,当时的太监还必须个个品貌端正,身强体壮。“太监”和“宦官”在明清以前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宦官”在商朝时就已经存在着,那时“宦官”还不都是太监。
古代有文字记载时,就有关于对太监的描述,比如甲骨文就有关于殷时代阉割的记载,商周时,生殖器被阉割的男人被称为“寺人”。东汉以后,朝廷规定“宦官”必须使用阉人。那么“太监”什么时候和“宦官”产生联系的?这要从明朝开始说起,明朝时“宦官”是“太监”的上司,再后来“宦官”和“太监”才逐渐实现了统一。
明清两代,太监的数量鼎盛时多达一万多人。晚清时,由于王朝没落,太监的人数与之前相比,有了极大地减少,当时约有2000人左右。那么当太监老迈,他们都去了哪里呢?毫无疑问,太监年迈之后肯定是要... 阅读全帖
m**t
发帖数: 1956
9
⊙ 陳 潭 易丹妮
社會學認為,任何人的政治行為和政治性格都是在一定的社會文化背景下形成的。湖
南作為中國的內陸省份,在古代史上,開發較晚,「碌碌無所輕重天下」,不能不令人產
生「湖南人物,罕見史傳」的浩嘆。但是近代以來「人文薈萃,人才輩出」「最大限度地
發揮著湖湘文化的社會功能,影響甚至左右著中國近現代的政治,思想及其它領域的變化
。」1湖南一躍而成「功業之盛,舉世無出其右」的省份,湖湘文化的代代傳播與影響功
不可沒。在這裏,我們就來探討一下在湖湘文化背景的薰陶下,湖南政治群體的發展變化
,以及由此所形成的具有湖湘文化特點的湖南區域政治傳統。
一、湖南區域政治傳統:湖湘文化個性化的產物
文化是包括人們的風俗習慣,行為規範以及各種意識形態在內的复合體,作為絢麗多
彩的區域文化──湖湘文化獨樹一幟,不僅有文化的共性,更有自己的內涵與特點,對湖
湘士人的成長甚至整個中國近現代化的進程都有著深遠影響。
湖湘文化有廣義和狹義之分。王興國先生在《湖湘文化縱橫談》一書中闡述說2:
從文化的層次上加以劃分,所謂狹義的湖湘文化是指「雅文化」,即經過知識分子再加工
的精英文化;所謂「廣義」的湖湘文化則包... 阅读全帖
K******e
发帖数: 367
10
应该就是汉语语音的演变吧。不按韵部格律
作诗,各地的语言差异如此之大,一个地方读起来琅琅上口的诗在其它
地方念起来就完全不是那么回事。但是一味的死背佩文韵府,按照其中的
平仄韵律作诗,还是真的把古诗给做死做绝了。
前些日子读济慈的诗,济慈的文字韵律感极强,他的那些信手拈来的小
品诗(我的最爱)就不必说了,他的十四行诗虽然看起来轻松自然,浑然
天成,读起来琅琅上口,一点都不会牵强,本来以为他的韵律上就要打
点儿折扣了,没有想到,完全没有,一个一个字节查过去,perfect
rythm, stress syllables, whatever....
我想也许好的诗人和好的歌唱家一样,这种韵律感和节奏感是天生的,
背佩文韵府是背不出来的。你让他写诗不合辄不压韵,就象让高手唱歌
走调一样,他才受不了办不道哪。同样你让他按照已经死了几千年的一种
语言去写诗做词,无论这种语言和他的母语有多想近,只要他没听过,
没念过,他也只会觉得手足无措,非常的confused.象红楼梦那种一
边查韵书,一边写诗,天那真不晓得扼杀了多少天才。
比如说古体诗,唐及唐以前的还可以读。唐以后大概是因为
语言变化的缘故,...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186
11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Re: 黄就不该涉足中国现代史
他写明代财政史是为了博士学位。我并没有矛盾,比如我说冯友兰的某本书好,并不代表
我同意他的史观。现在史学界没有人用汤因比的书进行学术研究(除了大陆),但是不代
表汤的书写的不好。如果你认为他的史观是创作了一系列书后才完成的,我觉得你一定不
了解美国历史博士资格考试的内容。作为一个历史博士没有一个史观是不可想象的,这样
的人连硕士都毕不了业。
但是,西方史学界以及中国日本,在五十年代到七十年代都是冲击-反应说或者是
现代化理论,黄仁宇也不例外。他的“数目字管理”就是现代化理论的一种。简而言之,
就是寻找西方有的中国没有的一个因素,把它作为中国落后没有进入“现代化”的原因。
这种观点自从七十年代起开始被批评,到了1984年柯文的大作《在中国发现历史》出版后
,欧美史学界利用新的史料作出了大量的成绩,普遍认为中国明清是一个充满活力,工商
业农业稳步发展的时期,特别是1590-1890时期。
并且,也许多数人认为明清政治制度是倒退的,但是历史学家中这种观点的是少数。原因
很简单,现在这些文化工作者年轻时接受的是那个时代的教育,所以他们写的大众文学、
戏剧、散文、游记、电影、电视剧...无不反映
k***g
发帖数: 7244
12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其实,俺最好奇的一个问题
呵呵,老问题啊,摘引俺以前的一篇帖子,可能在版上还能搜索到:
春秋的普通话被称作“雅言”,《论语·述而》上说:子所雅言,《诗》《书》、执礼
皆雅言也。孔子是山东曲阜人,可能平时说话都是说山东话,但是在读《诗》《书》,
行礼的时候用的是“雅言”也就是普通话,大致是洛阳至西安附近一带的话。汉代称之
为“通语”,元代称之为“天下通语”,明清称之为“官话”。
所采用的读音,两汉到隋唐是洛阳方言(《方言》《说文解字》《切韵》)等,宋到元
是汴洛一带的方言(《广韵》《中原音韵》等),明清就是北京的方言了。
春秋有翻译,还记得“一傅众咻”这个成语?说明楚语和齐语已经有分别,并且有人会
两种语言的。譬如《左传》:秦伯师于河西,魏人在东。寿余曰:“请东人之能与夫二
三有司言者,吾与之先。”使士会。说明春秋时秦人与晋人的语言已经有所不同,并且
有可能用到了翻译。不过因为使节一般都会说“雅言”的缘故,正是会盟估计用不到正
式的翻译。
至于货币,不是一个大问题,因为货币的使用量很少,主要是以物易物,商业比较发达
的郑国的货币是通行各国的。
A**********e
发帖数: 3102
13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读 唐律疏议 看唐朝的婚姻
平妻在宋及之前相当罕见,比如贾允的左右夫人,以及少数几个皇帝的皇后。但是明清
商人包二奶经常做为平妻出现,看来明清时期对重婚的限制松些。但是,按 大清律例
之 有妻更娶 条,和唐律的文字是一模一样的(“諸有妻更娶妻者徒一年女家減一等若
欺妄而娶者徒一年半女家不坐各離之”)
清代 中关于 平妻 有一些通融的规定。比如说一子祧两门(兼祧),也就是说,独生
子可以有两房平妻(王人定《独子兼祧两房服制论》:“我朝自乾隆四十年钦奉特旨,
准以独子兼承两房宗祧,所以补古礼之缺济人道之穷。旷古未有之令典也。而两房父母
服制具载礼部则例”)。
但是后妻地位依然很低,而且政府内部在法律解释和操作上也很模糊。
把后妻当妾待遇的:比如说嘉庆十九年河南宝丰县县学附生余万全丁忧案中,万全是长
门嫡子,万德是二门庶子,二门正妻死,万全应按什么礼仪的规格来守孝。河南学政搞
不定,咨询礼部,礼部回答,因为一子祧二门的目的是承嗣,既然二门已有子息承祧(
虽然是妾生),则万全与二门“世次渐远”,万全对二门正妻的丧礼守孝规格按妾待遇。
后来发生的事情就更有意思了。咸丰元年直隶王廷庸案,王廷庸的父亲王宗敏调戏了他
的二房正妻
gx
发帖数: 52
14
“2008中国苏州书法史讲坛”会议综述
刘兆彬
写在前面的话:
2008年7月21日中午,我参加完“2008中国苏州(相城)书法史讲坛”的学术会议
准备返回济南,和华人德老师握别。我说:“你们做了一件功德无量的事”。这样说有
两个理由:第一,这次学术会议延续了2007年在张家港召开的“明清书法史国际学术研
讨会”的做法,由会议的承办方无偿支助国内在读书法专业的50名博士、硕士参加会议
,并且制定了在未来两年继续这一活动的计划,这是当代书法学术史演进过程中的一件
大事。在支助名额之外,还有近百名因资金紧张未能支助的学者参与了旁听,他们中的
大多数也是书法学术领域的博士、硕士和在其他岗位上的研究人员,这就使这两次学术
会议的影响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扩大。这些参与者都已经成为或者即将成为中国当代书法
学术研究的“生力军”,会议的影响将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慢慢体现出来。第二,从
去年在张家港召开的“明清书法史国际学术研讨会”到今年的“2008中国苏州(相城)
书法史讲坛”,体现了书法领域对“学术研究”的逐渐重视。以往国内召开的书法方面
的会议,主要是“创作会议”,学术会议较少,主要有几年一
gx
发帖数: 52
15
白谦慎短文四篇小记:
7月18至20日,苏州书家协会和中国书法家协会将在苏州相城区举办“中国书法史讲坛
”,我应邀将作“网络时代明清书法史研究的史料问题”的演讲。我的演讲主要是为了
帮助在校的书法史研究生掌握一些查找明清书法史资料的方法,在学理上和史料学、历
史考证学的关系比较密切。近年来,我在为曹宝麟先生的《抱瓮集》写的序中,讨论了
乾嘉学派考据方法对书法史研究的意义;在为薛龙春先生的《郑簠研究》撰写的序中,
我提到了史料学的意义。我希望这些论述不会给人们留下这样的印象——比较抽象的理
论关怀和书法史的研究关系不大。
今年是中国实行改革开放的第三十个年头。为了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年,我应《南方都市
报》读书版的邀请,撰写了《美学热和我的读书生活》的短文,回忆三十年前美学热中
的读书生活,以及在美学热中培养出来的理论兴趣,对今天我的艺术史个案研究的影响
。其实,在十多年前,丛文俊先生为《中国书法》杂志主持了一个书法研究方法的专栏
,我应邀撰写了《书法研究方法刍议》一文,当时我就提出了要多做“有理论关怀的个
案研究”。十多年过去了,我的这一观点并没有改变。在为丛文俊先生的书法论文集撰
写的序
w****j
发帖数: 6262
16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历代国号大多都是姓
夏商周,唐宋元,秦燕赵魏韩齐楚
为啥没有人姓汉,明清的呢?明清还可以理解是年头太近,还没来得及演化出来。为啥
没有人姓汉呢?
j***h
发帖数: 4412
17
宗族、市场、盗寇与蛋民--明以后珠江三角洲的族群与社会
载:《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04/3 作者:萧凤霞 刘志伟
[内容提要]本文透过耙梳历史文献和运用田野调查,揭示明清时期珠江三角洲的地
方人士在使用各种族群标签的过程中,所涉及的复杂的政治和经济资源的争夺。在明清
时期,在珠江三角洲一些乡镇中,涌现了不少强宗大族,他们拥有大面积的沙田、控制
市场和庙宇、举办各种士大夫的活动。这些经济和社会活动,是地方上正在攀升的人群
使用的文化手段,用以排斥被他们标签为“蛋”、居住于沙田区的人群。文章同时显示
,沙田区的居民亦建立起自己的市场,使之成为水上居民的祭祀中心,其后更在居住于
陆上的强宗大族的社区节庆中,担当起一定的角色。尽管如此,在当地人的眼中,在历
史文献里,“蛋”这个标签仍然代表着社区的边缘群体。这样的局面一直到解放后才有
所改变。20世纪50年代后,原来的强宗大族和他们所代表的封建主义遭到打击,过去被
标签为“蛋”的沙田居民,则成为新国家依靠的力量。由此可见,族群分类是一个流动
的社会变迁过程,在这过程中,地方上各种力量都会灵巧地运用当时的中央政权的符号
象征,来宣示
w**t
发帖数: 3247
18
合着我这是鸡同鸭讲啊。特务制度和文字狱有什么关系?明没有因言获罪的例子?李贽
是怎么死的?以士大夫的角度,看来还是被拖了裤子打pp的廷杖制度更先进啊。
禁止后宫干政是明清两代的共同处。至于制度的废弛自有具体历史环境的因素。你提这
个想说明什么?你说的这个永不加赋,还是我前一段跟vespers讨论了一下的,里面的
细节看你这架势也不是很清楚吧。明清的税赋制度是大文章,你这连门都还没看见在哪
儿呢,就别提摸一下了。还说康熙经济白痴呢,好歹这对当时江南老百姓是无疑的德政
。至于“西方文明介入导致的洋务运动使得经济再次起飞”,看你这说法就外行。清末
的经济有个屁的起飞,倒是政府增加的岁入不少是来自赫德的海关,要不死后也不会被
追封太子太保了。
“科技,不用说吧,论军事,看看后来要靠地方团练救国就知道也没进展.”我懒得批了,
太外行。
您这基本事实都不想搞搞清楚的,也来给历史制度带专制民主的帽子?
顺便说一句,罗素的西方哲学史的序言看过没?至少也要有那个高度来看问题。

初.
a**i
发帖数: 1142
19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景帝和郅都的尴尬事
你还是明清的毒太深
即使是明清,奴才也不是想当就能当得了的
o**********s
发帖数: 2058
20
为什么中国现代人不喜欢明清:
因为明清是中国被殖民的开端,
袁连这个都看不清楚,还说是因为“封建社会”。
J*****W
发帖数: 314
21
中国西周和东周时期相当于欧洲的封建时期,秦汉期间分封异姓、同姓王,勉强也可以
算。隋唐时候由皇帝任命节度使统领各地军政事务,是一个过渡时期,宋元明清时候有
中央集权的文官政府,虽然名义上各主要城市还有皇族为王,但各路、行省实际长官都
是中央派出的文官,已经完全不同于欧洲了。个人认为隋唐至明清时期应该称之为中国
的帝国时代。
g****t
发帖数: 31659
22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中州指的是哪里
你个文盲.
三代定都北京,不等于政治重心没有往南移.
元之前南方的政治力量和之后是没法比的.
南方经济领先那么多,可能在政治上没反映?
北方之所以政治仍然领先,是因为外敌一贯强.但南方的政治力量崛起,明清
已经非常明显了.

只要有战争,对文明总是破坏作用。这个没什么可说的。但是,我早说过了,大规模无
差别的屠杀汉人,不是蒙古人攻金的策略。恰恰相反,蒙古人的策略是最大限度地利用
契丹人和汉人对金人的不满。这件事我说过多次了,这里不再多费口水。
你说中国重心南移是指人口重心吧?反正肯定不是政治重心。要不你怎么解释元明清三
代定都北京呢?人口重心的南移恐怕是气候环境的变迁因素更为主要。明清两代北方的
气候环境显然无法支撑江南一带那种人口密度。光饮水就不好解决。到现在,京津河北
一带还都缺水缺得厉害,人口密度都靠现代工业技术撑着。至于欧洲,从1271年开始的
元朝,对欧洲的变化有半毛钱的关系?拔都是打到维也纳附近不错,但很快就回去争汗
位去了。钦察汗国(跟元不是一回事啊)往西也就止于俄罗斯。欧洲重心要说西移主要
还是突厥人的贡献,如果你把地理上属于亚洲的中东小亚细亚都算是欧洲的范围的话。
a****c
发帖数: 3827
23
我老叫着还不如明清白话呢,明清白话里的景物描写我通常看不太明白,这位大师写的
我还是能看得明白的。
O****X
发帖数: 24292
24
从一定程度上说,明清没有太大的不同,可以说清延续了明,明清一体
g******t
发帖数: 18158
25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总设计师的拥护者们

秦晖:30 年、60 年、120 年——中国历史的延续与断裂
标签: 中国历史
● 秦晖 (进入专栏)
秦晖:谢谢大家参加这次交流。我今天讲的这个话题其实本来应该是去年和前年讲
的,大概全球的惯例就是,凡是.逢十逢百.往往都是比较受关注的时候。08 年是改革30
年,09 年是国庆60 年,这个30 年、60 年的话题当时是很热的。实际上很多研究者
也在关注这个话题,但是我们国家的现象就是,只要是.逢十.反而比较敏感,因此这个
话题本来在那个时候是研究的热点,但是真正到了那个时候往往是宣传的热点和研究的
低点,就出现了这样的现象。正好现在这个.逢十.已经过去了,我们可以冷静下来真正
的分析一下这30 年、60 年。
我们知道在前年、去年30 年、60 年的文字中,有个很有意思的变化,08年改革30
年,那个时候主流的宣传是强调改革前后的剧变,那个时候经常说改革前如何如何糟
糕,改革以后就发生了中国奇迹,发生了大的变化,强调这两者之间的断裂,就是一个
很大的改变。但是到了去年,主调是60 年,于是这个主流就变成强调改革前后的连续
,也就是前30 年也很好,后30 年更... 阅读全帖
S*******C
发帖数: 7325
26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合集] 古代的白话
☆─────────────────────────────────────☆
minotaur (牛头怪) 于 (Wed Jun 2 21:21:52 2010, 美东) 提到:
上古时代书写用的材料比如帛,纸都很贵,就算用竹子,用刀刻起来也很费事。所以就
向现代的电报一样,尽可能长话短说。
第二点是古文的重音字问题。
比如说"某某zhong4之" 这个zhong4可以是"重",表示重视,尊重;也可以是"中",表
示中伤。
又如,"是之",表示肯定。"试之","示之","释之" "视之" "饰之"等等,如果光听
音,不看字,搞清楚具体意思是非常困难的。
为此,一个解决办法是复合词,变成"试验,出示,释放,审视,装饰"等词组,就可以
了。
所以,我怀疑古代很早很早以前就有白话了。
而且,古代多数的普通人不认字,不需要了解怎么书写。所以古代的白话和书写很可能
是脱节的。
☆─────────────────────────────────────☆
tonyxu (无斋主人) 于 (Wed Jun 2 21:28:45 2010, 美东) 提到:
肯定有,否则,文... 阅读全帖
a**********r
发帖数: 174
27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天生一个仙人洞。。。
这个说法好像几年前就在网上出来过.后来有人出来证伪,说明清乃至民国所有的记录中都没有
这本书.这本书是网上造出来恶心主席的诗的.我不知道谁对谁错.
LZ是否可以能给出小说《花荫露》的出处,至少是有确实的证据证明这本书是明清或民
国年间出来的.
i*****g
发帖数: 11893
28
感觉帝国的兴衰 是当代的 河殇,夹带了很多私货
看这种片子,不如读剑桥XX史
历史总在前进的,可是很多人为什么不明白这点
明清当然不如秦汗,但是你去揪着明清的军队,说不定可以打败秦汉部队
中国现在实力当然可以扁2战前的任何一个国家,但你不能说中国现在的成就超过了当
年的德国英国美国
同理:邓轮多吃了几斤猪肉,总会去掉头看30年前40年前的时代,觉得多幸福。。。。
a**********r
发帖数: 174
29
商和西周的社会管理制度记载不全。东周已经是列国。中国作为统一的帝国是应该从秦
统一后开始的。 在这一漫长的皇权强势的帝国时代,晋朝无疑是一个异类。所以,我
觉得晋朝是一段很有趣的历史。
我记得读过一本关于中国历史的书,它将中国历史分为三个帝国, 第一帝国秦汉,第
二帝国唐宋,第三帝国明清。第一帝国的结束就是晋朝,第二帝国的结束是蒙古的入侵
,第三帝国的结束就是近代的革命。
可见晋朝的社会变革对中国的影响是可以与蒙古入侵与近代革命相比。不可否认,它的
变革极大消弱了皇权,造成了社会动荡,国力衰微。但那些没事干的士族确实在文化上
贡献很大。虽然他们的骈文,诗歌的内容空虚,但在格律上的探索贡献很大。另外绘画
,音乐甚至宗教都得到了发展。这些客观上为后来唐宋的文化繁荣奠定了基础。与此相
比较,蒙古入侵对文化的毁灭是巨大的,明清的文化明显不如唐宋。

几次
才有
实验
c*c
发帖数: 2397
30
【 以下文字转载自 Fishing 讨论区 】
发信人: cxc (宁鸣而死不默而生), 信区: Fishing
标 题: 百年五牛图之四:关于陈寅恪zz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Mar 26 15:07:19 2011, 美东)
http://blog.tianya.cn/blogger/post_show.asp?idWriter=0&Key=0&Bl
百年五牛图之四:关于陈寅恪
作者:梁由之 分类:百年五牛图 提交日期:2006-8-28 11:06:00 浏览:5784
目录
一.观堂而后信公贤
二.旧时王谢早无家
三.吾侪所学关天意
四.残废流离更自羞
五.浮海宣尼未易师
六.老岁为诗欠斫头
七.著书唯剩颂红妆
八.斯文自有千秋业
一.观堂而后信公贤
1927年,岁次丁卯,是个不寻常的年头。
单说这年的6月2日,农历端午节前两天,一代文史大师王国维(字静安,号观堂,
1877-1927)百岁功名才及
半,,却突然出人意料地在北京颐和园鱼藻轩投水自沉,当时约是上午11点。相隔十余
米处,刚好有个清道夫目击此
事,当即跃入水中将人救起,前后不到两分钟时间。... 阅读全帖
j****e
发帖数: 12067
31
【 以下文字转载自 ChinaNews 讨论区 】
发信人: cxc (宁鸣而死不默而生), 信区: ChinaNews
标 题: 百年五牛图之四:关于陈寅恪zz (转载)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Mar 26 15:08:13 2011, 美东)
发信人: cxc (宁鸣而死不默而生), 信区: Fishing
标 题: 百年五牛图之四:关于陈寅恪zz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Mar 26 15:07:19 2011, 美东)
http://blog.tianya.cn/blogger/post_show.asp?idWriter=0&Key=0&Bl
百年五牛图之四:关于陈寅恪
作者:梁由之 分类:百年五牛图 提交日期:2006-8-28 11:06:00 浏览:5784
目录
一.观堂而后信公贤
二.旧时王谢早无家
三.吾侪所学关天意
四.残废流离更自羞
五.浮海宣尼未易师
六.老岁为诗欠斫头
七.著书唯剩颂红妆
八.斯文自有千秋业
一.观堂而后信公贤
1927年,岁次丁卯,是个不寻常的年头。
单说这年的6月2日,农历端午节前两天,一代文... 阅读全帖
m********1
发帖数: 368
32
我觉得有选择地看帖子回帖子是比较明智的。对于我不太专长的部分,看别人讨论,不轻易参与吵架或者发表议论,然后分辨双方的论证是一大乐趣。自己发帖子,不断地思考、修改论述,存其疑而谨其意,是另一大乐趣。
敝人也比较喜欢宋亡以前的历史,不过却並不讨厌明清史和晚清民国史。看黄仁宇论明代漕运,看何炳棣论明清人口、社会史,看唐德刚恣意汪洋地评论近代的人物,不也非常精彩么?将晚清民国的历史脉路理清,对比同时期的欧美日本,窃以为从衰世中悟到的道理绝对不比从盛世气象悟到的次要。更何况晚清民国的文化思想是空前活跃的,大家辈出,窃以为不仅某种程度上今世仍然难追,古代除了先秦诸子的时代以外也找不出可以相比的。
kzeng 大仙有自己的主页,深厚可见:
http://kzeng.info/
R*****d
发帖数: 1148
33
☆─────────────────────────────────────☆
SeeU (See you) 于 (Wed Jul 13 23:56:20 2011, 美东) 提到:
今天偶尔想到,中国女性只有武则天当上皇帝,而她的皇位并不是继承来的。
而西方继承皇位的女性不只一位,QE I, QE II, Queen Mary etc. 西方虽然男性比女性有优先继承权,至少女性有这个权利。为什么中西不同呢?
☆─────────────────────────────────────☆
Satine (瓜呆小贼) 于 (Thu Jul 14 00:02:07 2011, 美东) 提到:
我比较诧异是西方不分女王和皇后,
反正英语不分

☆─────────────────────────────────────☆
SeeU (See you) 于 (Thu Jul 14 00:33:20 2011, 美东) 提到:
叫 Queen 看不出来,要分的话 queen regnant 是女王,queen consort 是皇后。
☆──────────────... 阅读全帖
s********n
发帖数: 26222
34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总调度长安路生:安姓的起源
一、姓氏源流
安(ān)姓源出有三:
1、出自姬姓,为黄帝之孙安的后代,以国名为氏。据《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载
,黄帝有子昌意,昌意次子名安,住在遥远的西方,曾经自立为“安息国”,成为自行
为政的国家,长时间跟中原没有关连,其子孙以国为姓,称为安氏。一直到汉朝时,才
重归中原,我国开始有了“安”这个姓氏。
2、出自以国名为氏。唐代有“昭武九姓”之一,以其原“安国”国名首字为氏。
3、出自他姓或赐姓安氏
① 据《魏书·官氏志》所载(下同),北魏时有鲜卑安迟氏改为安姓者。
② 唐时安禄山由康姓改为安姓。
③ 明朝时有元人孟格、达色等被赐姓安。
④ 唐时有回鹘人、奚人,明、清彝族沙骂氏、村密氏、吉巴氏及其它少数民族中
安佳氏、阿尔丹氏、德力根氏、安帐氏等众多别姓改为安姓者。
★★得姓始祖:安清。黄帝有子昌意,昌意次子名安,远古时被封于西戎,后建立安息
国(古安息国,在中原的西方,距离长安一万多里,汉书称其为西域大国)。汉武帝时
,派使者到安息国,始有往来。东汉桓帝建和二年(公元148年),安息国太子清,字
世高,其父驾崩后,不愿... 阅读全帖
v**n
发帖数: 135
35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江南后来状元多的问题。
简单说几点。
1。朱元璋的集团是淮帮,分淮南北没多大意义,硬要分得话,以淮南居多。朱元璋本
人是濠州人,在淮南。
2。蒙古铁蹄统治之后,北方残破,明初南北人口比例失衡,大约是四比一,加上教育
荒废,北方一时考不过南方没什么奇怪的。即使在今天,如果全国统考统一评分的话,
某省第一名不及某省一百名也不是什么稀奇事。
3。朱元璋的主意肯定是他自己拿的,和功臣集团无关,和他对南人北人的看法也无关
。他是以大一统帝国的皇帝自居的。出发点很简单,他绝不允许他的帝国一半国土出不
了一个进士,尤其在首都南京的情况下,北方的安定更需要小心留意。他的多疑和偏执
让事态恶化,但不是主因。
4。当时是朱元璋统治晚期,老朱的厉害大家都领教过了。考官们不可能成心和他作对
,不过就是迂,不知变通,试卷是这样,只能评这样的分,不知道皇帝没有退路了,于
是白白送了命。后来靖难时,类似的悲剧再次上演。
5。经过这次事件之后,明朝改了规矩。进士录取不再是全国一个标准,而是按地域划
分,仁宗时定南北比例为六比四,正统年间再加上中(云贵川三省加朱元璋老家凤阳)
,南北中比例为55%,35%,10%。
6。清朝江浙两省进士总人数... 阅读全帖
d*********2
发帖数: 48111
36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明朝的疆域到底有多大
相比明朝, 清朝对这些化外之地的控制力也没强到多少去。
东北是自己起家之地, 划进来算正常, 但是锁关政策, 到1930s东北还是好大的真空
, 才给了小日本机会。 要不丫的冒进, 东北就被实实在在的吞并去了。
新疆, 准格尔就平了无数次, 然后还要靠左宗棠。 总共的安定有效统治, 有30年?
西藏, 除了乾隆朝期间因为尼泊尔入侵, 派了些象征意义的驻军, 跟明朝的统属关系没
有大的区别, 更没有同化归化进展。 要不是PLA果断, 早就割据/独立了。 首功还要
算PLA头上去。
朝鲜, 明清地位差不多, 丢掉的过程也类似。
印度支那, 清朝对其的控制力差多了。 明朝成祖亲征还算确立了很多威望。
乾隆一个大小金川都可以立为十大武功, 可见实际势力龟缩的程度了。
清朝也就是托国际关系确立, 确定了很多控制力弱的地区的领土地位(nationhood).
否则末年衰落过程中, 丢的领土比明朝只会多不会少。
纵比明清, 还要掺入民族感情, 是历史版最SB的事情, 没有之一。

没有能力管理还能守住法理主权, 算什么?想对清末的条约做个理解的, 看看今天的
南海。就没能力管理, 法理主权也快没了。
C********g
发帖数: 9656
37
http://my.cnd.org/modules/wfsection/article.php?articleid=29660
袁伟时

辛亥百年,初夏时节,独坐书房,心潮翻腾,为什么一个历时267年的大帝国那么经不
起风浪?自问自答,无遮无拦,只求自己信服。录下要点,公诸同好。
(一)黄花岗:损失惨重的孤注一掷
问:百年前的辛亥,够热闹的。4月27日(农历三月二十九)的黄花岗烈士的壮举以后
,前仆后继,终于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帝制,不愧为历史大转折。
袁:胜利者为自己的统治制造合法性,喜欢夸大自己的功绩。国民党及其追随者书写的
历史,水分太多,不足凭信。黄花岗烈士的精神当然值得敬佩;为反对专制制度献身,
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浩然正气。但从历史进程看,辛亥革命,黄花岗起义,作用都被夸大
了。
应该如实把辛亥革命看成是多种因素汇合的产物。1911年11月15日出版的《东方杂志》
发表了该刊主编杜亚泉用高劳的笔名发表的《革命战争记》,对刚刚发生的革命,分析
就比较全面:
“当时下有鼓吹革命之党人,而上复有制造革命之官吏;立宪其名,专制其实;商路则
收归国有;外债则任意大借;代表则递解回籍;内阁则... 阅读全帖
k**0
发帖数: 19737
38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汉代环首刀研磨报告 (转载)
正好有人说起刀,手头就有一篇, 原文已不见了
-----------------------------------------------
【 以下文字转载自 GunsAndGears 讨论区 】
发信人: kz80 (雨过天晴), 信区: GunsAndGears
标 题: 汉代环首刀研磨报告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Mar 31 16:38:50 2011, 美东)
提起刀, 现代的人大多知道日本刀之精良, 却不知道日本刀的爷爷 - 中国刀剑有过多
少辉煌. 近年来, 国内玩刀剑的人多了, 这才出现精美的复古中国刀剑.
简单概括, 中国刀剑从春秋战国的青铜剑到汉代的铁制刀剑是一个飞越, 到唐代, 中国
刀剑制作可谓到达了一个颠峰, 明中期的刀剑制作工艺开始下降, 到清末民初更是不值
一提.
而中国古代刀剑铸造技术之高超, 实在是令人难以想象, 转个超级牛贴给大家看看: (图在最后)
汉代环首刀的国内首次研磨研究报告
此环首刀,为广西省水坑器物。由山西省古代刀剑文化艺术保护协会理事冯葵收藏。初
看锈蚀不深,除刀身表面有锈蚀砂土外,器型状态基本完好无损。环首刀全长1... 阅读全帖
i***z
发帖数: 7508
39
宋元海外贸易繁荣, 元朝更是一种开放的心态, 各国技术,宗教都来到中国, 海外
贸易空前发达。
如果不是蒙古人无能,被打回老家,才有明清二朝,造成了中国社会的一段500多年的
黑暗期, 明清禁海令, 禁锢思想是中国落后的根本根源,
如果元朝一直传下来, 工业革命即使不发生在中国,中国也会同步发展的,大航海时
代,澳洲,美洲都会有中国人征服的足迹, 中国人就是今天世界的主人阿,中国人近
代这么多苦难,美国,印尼。。。排华,一切罪孽的根源都是朱元啊。
a******y
发帖数: 842
40
中国满语消亡速度加剧 专家称百年内可能消失
2008年06月30日 16:43新世纪周刊
http://news.ifeng.com/mainland/200806/0630_17_625495.shtml
满语:未来百年的存亡
在满族人几乎完全忘记了这一本民族文化传承工具时,3万多锡伯族人把原本属于满族
的语言和文字保留了下来。但是这3万余人处于一种时空高度压缩、不再天高地远的开
放年代,由于各民族文化的融合以及经济快速启动时期特有的社会影响,使得作为“满
语活化石”的锡伯语也已出现了明显的消亡征兆。为此,国内外学人极为关注其命运。
满语拯救者
本刊记者/杨东晓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馆藏的200余万件满文档案,整理编目工作几代人也做不完
吴元丰每天早上7:15从他马甸桥附近的家出发,7:40左右到达位于故宫西华门内侧的中
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他的办公室。办公室上有枚铜牌:满文部。
每天8点之前的这段时间,满文部主任吴元丰都用来查收和回复信件,考虑布置部门一
天的工作。除了翻译整理并研究清朝留下的200余万件满文档案,他的部门也承担着接
待满文档案方面的利用者和满文文史专业大学实习生的工作。... 阅读全帖
a**i
发帖数: 5846
41
http://www.5ykj.com/shti/gaosyi/68509.htm
2011届高三历史上册期中联考测试题
作者:佚名 资料来源:网络 点击数:269
2011届高三历史上册期中联考测试题
文 章
来源 莲山 课件 w w
w.5 Y k J.cOM
2010学年上学期温州十校联合体期中考试
高三历史试卷
考生须知:
1.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题前,请在答题卷上方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
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第Ⅰ卷(选择题 共48分)
一、 本卷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
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废除分封制、建立郡县制以后,秦朝
A.郡县长官直接由皇帝任免 B.贵族不得担任地方行政长官
C.家族势力在地方绝迹 D.县以下不设立基层组织
2.中国隋唐科举制、雅典梭伦的财产等级制、罗马的万民法,其相似的作用是:
A.拓宽了官吏选拔途径 B.扩大了统治基础
C.推动民主政治的... 阅读全帖
x*****u
发帖数: 3419
42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挑战蔡伦:西汉造纸z
挑战蔡伦:西汉造纸术比蔡伦早了两三百年?
2011-08-03 15:06 看历史
李杨
地下不断“挺身而出”的证物,揭示了蔡伦之前的造纸术,一次又一次地颠覆着千
余年来的“历史定论”。
直到今天,对蔡伦造纸说,仍然有着不同的表述。
中央电视台《探索·发现》,2011年5月播出的人文历史纪录片《纸的故事》,延
续传统提法说,“在中国的四大发明中,造纸术被认为是典型的技术发明,它的发明者
是东汉的蔡伦。”
然而,当下正在中学使用的历史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中课本《中国
历史》,则使用了“蔡伦改进造纸术”的说法。书中写道,“甘肃天水的一座汉墓里,
出土了一张纸。这张纸又薄又软,纸面平整光滑,上面有墨绘的山、川、路等。据考证
,这是西汉早期用麻做的纸,也是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最早的纸。东汉时候,宦官蔡伦总
结西汉以来的经验,用树皮、破布、麻头和旧鱼网做原料造纸,改进了造纸术。”
那么,蔡伦到底是纸的发明人,还是改进者?
■ “纸”墨官司
长期以来,人们认为纸是蔡伦(?-公元121年)发明的,主要是根据《后汉书》的
记载。
《后汉书·蔡伦传》说:“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帛者谓之纸。缣... 阅读全帖
s**********s
发帖数: 21
43
全面点的比较:
经济:万历三大征把张居正治下的家底花的差不多了,清朝一个和申也把三朝盛世的家
底毁得差不多了。有人说最后和申的家产还是入了国库,但这点明清差不多,国库的钱
都舍不得拿出来打仗,只是民力都已耗竭。明末可能稍微更惨一些,天灾就没停过。经
济的基本盘上看清末略好。
军事:清末满汉八旗一百多年没打过大仗。鸦片战争之类的只局限于沿海几个点,没有
内陆的大型战役。而且清军也是屡败。从明朝中期到明末,辽东兵,宣府大同,再加上
抗击倭寇的浙兵,一直都保持着不错的战斗力。至少比清末的一触即溃的八旗强得多。
辽东宣府大同打颠峰时期的满清八旗也能有些小胜。军队战斗力上看明末占优。
将帅:清末有曾胡左李鲍,明末也有洪承畴,孙传庭,卢象升,陈奇俞,曹文诏,甚至
左良玉之流也不是饭桶。明清半斤八两。
外患:无论清末还是明末,列强还是当时的后金都没有灭亡中国的想法,真要说谁有心
要灭了中国,估计也就是清末的日本。不要说满清一直想灭明占领中原。看看皇太极同
崇祯的谈判条件,看看最后多尔衮中六合彩进了北京,花了多大的精力说服小顺治和满
朝文武迁都北京,就知道满清在进关前根本没有进取中原的想法。而列强对清... 阅读全帖
x****o
发帖数: 29677
44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满清比明朝怎么样?
又比明清
明朝最强盛时土地也有1300万平方公里,有什么奇怪呢
另外说清朝人口,你再摊丁入亩,土地如果无法养活这么多就是无法养活,引进新作物
以及相对的风调雨顺是关键
比科技要数宋元,海贸发达
比强大要数汉唐,对外扩张
明清都是往后排的朝代,没有什么火药造纸这种大发明,也没什么极限扩张,内部思想
又不开放,一般般
w****2
发帖数: 12072
45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明朝的灭亡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wlwl12 (戒网),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明朝的灭亡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Oct 25 15:02:32 2011, 美东)
贪腐是表,本质是财富集中,在农耕时代就表现为土地兼并。 [ 洒落 ] 于:2011-10-
24 12:15:50 复:3592783
明朝末年的内忧外患,其根本原因不是贪腐,而是土地兼并造成的税源枯竭。
明朝中期以后,朝廷税收的基础自耕农大量破产,而有功名的士绅官僚阶级有税收优惠
甚至免税,大量的土地隐瞒在士绅官僚名下,再加上明朝是典型的小政府,朝廷无法对
东南沿海地区发达的工商业和矿业进行有效征税,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税源枯竭,政府
连年财政赤字,以至于无法支付边军士兵的饷银。一旦军队开始大规模欠饷,战斗力必
然下降。明朝后期,军队的战斗力主要靠将领的私兵保证,也就是所谓的家丁。
万历四十六年,杨镐兵败萨尔浒,四路大军三路全军覆没,万历年间最优秀的将领和最
精锐的军队几乎全部葬送在萨尔浒。以明朝后期政府的财政状况,显然无法承受这个结
果。此役之后,努尔哈赤的后... 阅读全帖
C********g
发帖数: 9656
46
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1-10/24/c_122189314.htm
2011年10月24日 09:06:54 来源: 光明日报
考试场景
殿试录
殿试
试卷
访谈嘉宾:
李弘祺 台湾清华大学历史所讲座教授
刘海峰 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教授
陈文新 武汉大学文学院教授
金惠经 韩国国立Hanbat大学中国语科教授
水上雅晴 日本琉球大学教育学部国语教育讲座准教授
丁克顺 越南《汉喃杂志》副总编辑
主 持 人:
(武汉大学历史学院教授 杨 华)
(光明日报 国学版 梁 枢)
时 间:2011年9月24日晚
地 点:武汉大学珞珈山庄
主持人(杨华):各位先生,去年开始,我们就和光明日报国学版共同筹划发起一
个讨论,叫做“文明进程的中国路径”,专注于中国文明的独特性。这是一个非常大的
题目。前一段时间,主要就20世纪思想家们在这个问题上给我们留下的思想遗产进行梳
理,这方面的讨论今后仍将继续进行;而同时另外一种讨论正在酝酿开展,就是讨论文
明发展过程中,中国文明所独有的一些侧面,比如中国的科举制度,中国的宗法制度,
中国的礼乐制度,等等。今... 阅读全帖
w**********o
发帖数: 2099
47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推背图究竟是真是假?
明清两朝的预言都很清楚,一看就知道说什么事
而且对很多当时人的名字也都明确给出
如“李闯”,“洪秀全“等
对明清两个朝代的名称也都说得很清楚
但是比较奇怪的是明朝从英宗朝一下子跳到天启朝,中间200年无事
清朝从顺治朝一下子跳到咸丰朝,也是断了200年
而民国以后的预言,都说的似事而非
第三十七像,里边有“共和”,“水清终有竭”,“海内竟无王”之内的字样。明显是
说辛亥革命和北洋军阀混战,也还比较清楚。
第三十八像,很多人说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我总觉得很牵强,因为一次大战对中国的影
响太小了,实在是算不上什么大事。如果说推背图是世界性的预言,之前的世界大事,
如大航海,工业革命怎么丝毫没有涉及?
第三十九像,说是抗日战争,也算是比较吻合。
第四十像,按理说照顺序应当说红朝建立和毛泽东的事情。但是总是看不懂。描述我朝
,怎么说也应当有“共产”,“共”之类的字样。但是找不到。
“一口东来气太骄,脚下无履首无毛”,其中倒是有“毛”,“东”的字样,但似乎又
不像是在说老毛。
前边的“一二三四,无土有主,小小天罡,垂拱而治”和图画更是不明白什么意思。
很多人说这一像是说台湾,什么李登辉,陈水扁,马... 阅读全帖
T****i
发帖数: 715
48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关于诛十族及其他zz
关于诛十族及其他
月关
内容比较杂乱,对历史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慢慢看看。
第一版《明史》中记述方孝孺等人之夷族诛死仅用了“丁丑,杀齐泰、黄子澄、方
孝孺,并夷其族”十五字。
而在“四库”版《明史本纪》中则改为了这样的叙述:“丁丑,召方孝孺草登基诏
,孝孺投笔,且哭且骂。帝大怒,泰、子澄亦抗辩不屈。遂与孝孺同磔于市,皆夷其族
”。
很显然,无论是原本还是四库本的《明史》,都没有明成祖夷方孝儒十族的记载。
(关关这里插一句:永乐帝登基的日子是己巳日,之后隔了庚午,辛未,壬申,癸
酉,甲戌,乙亥,丙子整整七日才是丁丑,永乐帝都当了七天皇帝了,又怎么会在七天
后逼着他奸佞榜上第一人的方孝孺给他写登基诏书呢?《明史》四库版替前版增加的这
个情节,可疑乎?)
《明史》从头到尾都由满清皇帝终审定稿。清廷的几位皇帝对《明史》修撰的重视
可谓到了离谱的程度,《明史》每完成一部分,康熙、雍正、乾隆无不仔细审阅,乃至
事无大小地就每个自己所“关心”的细节提出自己的“建议”并让书写者照办。
朱元璋修《元史》只花了两年多时间,蒙元修《宋史》(二十四史中规模最大的一
部史书)也只花了两年多时间,惟独满清,修一部明历... 阅读全帖
k******k
发帖数: 6800
49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假设满清没有入关.
说的好像明朝制度多先进似的,明清制度有多大差别啊?
明清的制度有很大延续性,你还以为猪皇帝是汉人,
你就当家作主站起来,改革开放富起来了?
t******o
发帖数: 2792
50
这个问题太大,超出我的能力了,有一点想法,回头再回复。
简而言之,如果说明清权力集中高于唐宋,某种程度上可能真的是因为明清比唐宋更平
等(如果清不考虑满族贵胄这一因素的话)。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