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禪修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
G**W
发帖数: 1865
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禪師與吊死鬼
此贴文目的, 不在于本公案之禅意与涉及任何佛法上的修証, 只是提供古, 今文意粗略
的对照, 并哀悼一下那位自杀的禅者. 译者于多处可能有错误, 并请读者见谅.
-
大慧普觉禅师 宗门武库
【泐潭深和尚,河东人,真净之子。有悟侍者偶在知客寮,一见掉下火柴头,忽然有省
,直上方丈通所悟,深和尚喝出. 自尔失心,引绳于延寿堂东司自缢。夜后常在藏院,
知客寮、东司三处出没移鞋度瓶,一众苦之.
湛堂游浙回,充首座。,闻其事,中夜故入延寿堂东司抽脱,壁灯微明忽然扑灭。,方
脱衣,悟便提水瓶至。,湛堂云:「未要,且待我脱衣。」脱衣罢,便接瓶子去。当时
悟自缢间抽脱,须臾又送筹子来。 及出,唤云:「接瓶去!」,悟才接,捉住,摸其手,
或似软或似硬。问曰:「汝是悟侍者么?汝便是当时在知客寮,见掉下火柴头女有省处底
么?」,参禅学道,秖要知本命元辰下落处。汝在藏殿移端首座鞋履,岂不是汝当时悟得
底? 又在知客寮移枕子,岂不是汝当时悟得底?
逐夜在此与人提瓶度水,岂不是汝当时悟得底? 因甚不知落处? 秖管在这裹恼乱大众作
么? 我明日劝大众为汝看藏经,裒钱设粥追悼汝,汝当别求出离,不得滞著于此。言讫
乃推... 阅读全帖
x******i
发帖数: 14369
2
上一次错过了,这一次要去了,况且离偶家那么的近呵
你也去么,到时可以见面了
w*******w
发帖数: 2051
3
好啊,接头暗号?
T***i
发帖数: 1354
4
发短信呗,呵呵
i********7
发帖数: 808
i********7
发帖数: 808
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MP3:春節禪修營開示 第一集
看来都是潜水的网友听哦,呵呵~~~
i********7
发帖数: 808
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MP3:春節禪修營開示 第一集
顶贴~~~
c*********v
发帖数: 252
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MP3:春節禪修營開示 第一集
是IMS吗?
a*****y
发帖数: 33185
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附佛外道名单
“雖講說佛法,但在寺院辦禪修,以不著相為理由包裹佛像,參加者不禮佛、不敬佛、
不供佛"
这也算罪过?
M*******A
发帖数: 14451
1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沒有一個人不需要禪定
【大集經”雲:“末法億億人修行,罕一得道,惟依念佛,得度生死”】
佛号功德不可思议。在念佛法门里面用佛号。这一句佛号净念相继,一句佛号接着一句
,一句接着一句,烦恼不起现前了,不起作用了。用这一句佛号,这个方法来伏烦恼,
比用定功容易。定功必须要修持得到禅定才有这个能力,才有这个受用。念佛人用念佛
这个方法比修定容易,换句话说,得到这个受用比修禅的人来得快速,这是这个法门的
殊胜之处。
f*******e
发帖数: 5594
1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沒有一個人不需要禪定
呵呵,我知道一个人要改变想法是非常困难的,甚至是不可能的,这与每个人的过往因
缘与环境条件有关。我在这里说这个,主要是为了让大家能了解一下阿含经是怎么说的
。我觉得看任何东西,都要追本溯源,如果基本的东西不能了解,看再多的东西也只能
是空中楼阁。
理论与实修是相辅相成的,如果方向一开始就错了,是永远不可能达到目的的。佛陀的
师傅禅定水平不可谓不高,但仍不能解脱,就是一个典型的例证。
t******g
发帖数: 17520
1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空"和"断见"有什么区别呢?
我摘了一段这个
部派時期的論師們,或依據《阿含經》等傳承經典與禪修體驗,開始出現「細心」說,
來進一步解說心的微細狀態。然後繼續發展出「假名我」、「根本蘊」、「集起心」、
「不可說我」、「窮生死蘊」、「有分識」、「根本識」等說法,乃至於後期大乘的(
雜染)阿賴耶識,與(清淨)如來藏說等不同的思想體系。這些說法與思想體系的建立
,都或多或少是為了生死輪迴而立論的。
庄春江 的 【无我和轮回】
你所谓的无主体轮回是排斥这些的立论的?
G**W
发帖数: 1865
1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元音老人的筆記
此事於 2005 年, 甚多禪修之人早己知悉,
元音老人的筆記 :
http://www.foyun.com/bbs/showbbs.asp?bd=13&id=589&totable=1
G**W
发帖数: 1865
1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元音老人的筆記
一生学佛,到最后才知道所悟和勝義菩提心不苻,我等末学,怎敢有一点松懈.
觀之當今滿天滿谷所謂禪修之人,不僅毫無証量,更不讀經,見人稍示辯正,
即心生煩惱,殊不知正法難聞,能聞而肯思維之人可免長劫無明之乏害.
W**N
发帖数: 1037
1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修佛论道学儒]佛缘
有關阿賴耶識語義的變遷
圓光佛學研究所、華嚴專宗佛學研究所
陳一標
圓光佛學學報
第四期(1999.12)
頁75-106
http://ccbs.ntu.edu.tw/FULLTEXT/JR-BJ010/bj99904.htm
--------------
南傳大藏經,發現阿賴耶共出現二十三次,日譯有十種不同的譯法,分別是:阿賴耶、
執著、在處、愛、愛著、愛著心、愛慾、執、所執處(阿賴耶)、避難處,他循著這些
譯語深入考察,發現大部份的地方,阿賴耶皆是執著或愛著之意。
--结论部分--
第四節 結論
阿含乃至部派時代,阿賴耶一詞是執著、愛著這種心理學式的意義,或者說是所執
著的對象——五種感官對象或取蘊。瑜伽行派一開始並未採用此義,在《解深密經》<
心意識相品>中將阿賴耶識詮釋為「隱藏在肉體中的識」,它或許是瑜伽師在禪定實踐
中所直觀到的實踐主體,在經典中將其解釋為隱藏在肉體中,以肉體為其所依,當然從
其與肉體安危同一,卻似乎也不能否定其有執受根身的作用,只是從語源詮釋來看,在
《解深密經》中其第一義是「隱藏」,而後才是「執受」;而此時阿陀耶識不... 阅读全帖
W**N
发帖数: 1037
1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修佛论道学儒]佛缘
有關阿賴耶識語義的變遷
圓光佛學研究所、華嚴專宗佛學研究所
陳一標
圓光佛學學報
第四期(1999.12)
頁75-106
http://ccbs.ntu.edu.tw/FULLTEXT/JR-BJ010/bj99904.htm
--------------
南傳大藏經,發現阿賴耶共出現二十三次,日譯有十種不同的譯法,分別是:阿賴耶、
執著、在處、愛、愛著、愛著心、愛慾、執、所執處(阿賴耶)、避難處,他循著這些
譯語深入考察,發現大部份的地方,阿賴耶皆是執著或愛著之意。
--结论部分--
第四節 結論
阿含乃至部派時代,阿賴耶一詞是執著、愛著這種心理學式的意義,或者說是所執
著的對象——五種感官對象或取蘊。瑜伽行派一開始並未採用此義,在《解深密經》<
心意識相品>中將阿賴耶識詮釋為「隱藏在肉體中的識」,它或許是瑜伽師在禪定實踐
中所直觀到的實踐主體,在經典中將其解釋為隱藏在肉體中,以肉體為其所依,當然從
其與肉體安危同一,卻似乎也不能否定其有執受根身的作用,只是從語源詮釋來看,在
《解深密經》中其第一義是「隱藏」,而後才是「執受」;而此時阿陀耶識不... 阅读全帖
W**N
发帖数: 1037
17
門 (mén) is a very common character meaning door or gate. However, in the
Buddhist sense, the term is often used to refer to a particular "aspect" or
"method" of the Dharma teachings. For example, 法門 ("fămén") refers
to a "Dharma method"; 禪門 ("chánmén") means the "method of meditation".
Reading 無門 ("wúmén") in this sense of "the method of not / emptiness" is
also in conformity with the text itself, where the first passage describes
how to practice the "method of wú", "What is the checkpoint ... 阅读全帖
W**N
发帖数: 1037
18
键入“無門關” (http://buddhism.lib.ntu.edu.tw/DLMBS/index.jsp
搜索到不少台湾出版的书 (比如,禪宗無門關譯註 / 釋聖定 / 1995.01.01 http://buddhism.lib.ntu.edu.tw/BDLM/toModule.do?prefix=/search&page=/search_detail.jsp?seq=310759)。可惜看不到。
W**N
发帖数: 1037
19
門 (mén) is a very common character meaning door or gate. However, in the
Buddhist sense, the term is often used to refer to a particular "aspect" or
"method" of the Dharma teachings. For example, 法門 ("fămén") refers
to a "Dharma method"; 禪門 ("chánmén") means the "method of meditation".
Reading 無門 ("wúmén") in this sense of "the method of not / emptiness" is
also in conformity with the text itself, where the first passage describes
how to practice the "method of wú", "What is the checkpoint ... 阅读全帖
W**N
发帖数: 1037
20
键入“無門關” (http://buddhism.lib.ntu.edu.tw/DLMBS/index.jsp
搜索到不少台湾出版的书 (比如,禪宗無門關譯註 / 釋聖定 / 1995.01.01 http://buddhism.lib.ntu.edu.tw/BDLM/toModule.do?prefix=/search&page=/search_detail.jsp?seq=310759)。可惜看不到。
W**N
发帖数: 1037
21
《无门关》公案 16 鐘聲七條
雲門曰。世界恁麼廣闊。因甚向鐘聲裏披七條
Unmon said, “The world is vast and wide like this. Why do we put on our
seven-panel robe at the sound of the bell?”
Yamada, Koun (2005-06-10). The Gateless Gate: The Classic Book of Zen Koans
(Kindle Locations 1385-1386). Wisdom Publications. Kindle Edition.
---
無門曰。大凡參禪學道。切忌隨聲逐色。縱使聞聲悟道見色明心。也是尋常。殊不
知。衲僧家騎聲蓋色。頭頭上明。著著上妙。然雖如是且道。聲來耳畔。耳往聲邊。直
饒響寂双忘。到此如何話會。若將耳聽應難會。眼處聞聲方始親
Generally speaking, in practicing and studying Zen, it is most detestable to
follow sounds and ... 阅读全帖
W**N
发帖数: 1037
22
上堂舉司問鼎州文殊:「萬法歸一, 一歸何處?」殊
云:「黃河九曲。」木庵頌云:「九曲那容眨眼看,操舟
誰解別波瀾。文殊曾展回天手,直得朝宗萬派乾。」(松
源崇岳)師云:「木庵和尚與麼道,只具一隻眼。」
宋.松源崇岳著,善開等編,《松源崇岳禪師語錄》卷上,頁351 下-352
上。
W**N
发帖数: 1037
23
雪庐老人专辑-论语篇。《论语讲记》
http://www.haihui.org.tw/data/551/index.asp?t1=0&t2=9&t3=6
子罕→七.子曰:吾有知乎哉,無知也。有鄙夫問於我,空空如也,我叩其兩端而竭焉。
子罕這一篇多是記孔子的動作,所以比其他的問答難講,不知道他的用意是什麼。
你們聽的時候必須學會把段落分清楚,古人不加標點,後人的標點,句法有很多錯誤。
你們必須注重文理,論語正義講的大意還不錯,朱注是連經也改了。
這一章所注的,吾不甚滿意,前面一章說孔子博學多能,如今卻說空空如也,順不下來
。儒佛都講性,性有兩種嗎?
「子曰:吾有知乎哉,無知也。」發明引焦氏筆乘說,孔子心裡自己有所得,得什麼?
「見聞識知,泯絕無寄」。見聞識知這四個字,泯絕而無所寄託,才是「空空也」,這
「空空如也」四個字為最高的境界。
見,照見;聞,耳聞;「識知」為「覺知」,識是分別,覺是照。說「照」大家不懂,
說「分別」大家容瞭易。
覺,一般人有時會有錯覺,佛學說要正覺,從這裡舉一反三,若沒有錯覺,如何有正覺
?你們萬不可買櫝還珠,所以要知道事情都是很複雜,怕是買了假 貨,不認真貨﹔對... 阅读全帖
t******g
发帖数: 17520
2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生死轮回是没有“主体”的
無我與輪迴

莊春江
輪迴與業,在印度的文明中,是自《奧義書》以來,詮釋生命現象的兩個重要觀念(真
心梵我論、業感輪迴說)之一,這是說:「生命在無限的相續中,依自己的行為,創造
自己未來的身分。」這樣的觀念,不但成為印度傳統文化的一部份,而且為佛陀(佛教
)原則上所接受,並且隨著佛教的傳播,深遠地影響著現代的許多人,印順導師在其《
印度佛教思想史》中,稱之為「業感的輪迴說」。
我,在印度《奧義書》的思想裡,有「第一人稱單數代名詞」、「常識的分別我見」、
「哲學的、宗教的分別我見」、「俱生的我見」、「俱生的我慢」等多重含義,但在中
文的翻譯上,都同樣地翻譯成為我,這是中文上比較不容易清楚表達的。如果簡要地歸
納,可以理解為兩層意思:代名詞的「我」,與哲理上的「真我」。而真我,即含有實
在的、常住的、獨存的內涵。佛法所主張的無我,主要的,是在否定此真我的存在,不
管是早先佛陀時代所常說的... 阅读全帖
t******g
发帖数: 17520
2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求WAICHI联系方式,最好是电话
无所谓喜爱与否, 细想想为什么厌恶就行了,任何事情都是有理由的
你会发现厌恶的理由和执着联系紧密
推荐南传中部中的一经
芒果樹苖圃教誡羅侯羅經
我聽到這樣:
有一次,世尊住在王舍城栗鼠飼養處的竹林中。
當時,尊者羅侯羅住在芒果樹苖圃。
那時,世尊在傍晚時,從靜坐禪修中起來,去芒果樹苖圃見尊者羅侯羅。
尊者羅侯羅看見世尊遠遠地走來,看見後,設置好座位、洗腳水。
世尊在設置好的座位坐下,坐好後洗腳。
尊者羅侯羅向世尊問訊,接者在一旁坐下。
那時,世尊在水容器中留置少量殘留的水後,召喚尊者羅侯羅:
「羅侯羅!你看見留置在水容器中的這少量殘留水嗎?」
「是的,大德!」
「羅侯羅!凡無恥故意妄語者,他們的沙門性是這麼少量。」
那時,世尊倒掉少量殘留水後,召喚尊者羅侯羅:
「羅侯羅!你看見倒掉的少量殘留水嗎?」
「是的,大德!」
「羅侯羅!凡無恥故意妄語者,他們的沙門性這麼被倒掉。」
那時,世尊倒立水容器後,召喚尊者羅侯羅:
「羅侯羅!你看見這倒立的水容器嗎?」
「是的,大德!」
「羅侯羅!凡無恥故意妄語者,他們的沙門性這麼被倒立。」
那時,世尊正立水容器後,召喚尊者羅侯羅:
「羅侯羅!你看見這空... 阅读全帖
t******g
发帖数: 17520
2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轮回之说的产生
是的,不過
我倒是覺得share resources更為重要
不管是網站, 書籍, 善知識, 禪修營相關的信息
t******g
发帖数: 17520
2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轮回之说的产生
是的,不過
我倒是覺得share resources更為重要
不管是網站, 書籍, 善知識, 禪修營相關的信息
G**W
发帖数: 1865
2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緣起中道ZT
是这样吗 ? 那麼简单吗 ?
昏睡时有六入吗 ?
如果有,熟睡了為什麼什麼都不知道 ? “世间”如果是一下寂灭消失,為什麼醒来又再
出现 ?
“世间”一下寂灭消失 (缘灭,烦恼消失)了,
那麼我们大家就吃喝玩乐,等死就好了,反正六入灭就世间灭,“世间”一下寂灭消失,缘
就灭,烦恼就消失.
那麼,等死就好了,大家又在那又闻,又思,又像兔子王兄飞去禪修,搞半天就是等死 ?
这不正是唯物论 ?
t******g
发帖数: 17520
2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如何见五蕴无常?
這種 無常應該是如何如何的, 應該有後續要接著觀察的“objects”, 可以和前面的
無常連載一起, 應該觀這樣的現象, 就是體驗無常, 無常後面有苦, 能不能連上?
這樣的觀無常是比較正確的。。。。這才是佛陀要我們觀的。。。。
如果我有這種想法,對這種思維的判斷是這樣的
以上全部的思維都是紮染產生出來無用(甚至是反作用)的垃圾, 禪修絕對不能抱著
這種attitude, 為什麼, 因為太想讓“事情”發生了,先入為主了, 太緊繃了
t******g
发帖数: 17520
3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非大非小——阿姜查
你令起一貼總結一下吧
我覺得對清淨, 對果, 對禪修的期許要作為一個戰略上的貪,是絕對必要的,是善的

如果把他們作為對所謂修行成果的對比和判斷的標準是大大的unskillful
也就是說這些不是在戰術上能運用的技巧
t******g
发帖数: 17520
3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湾区有哪些佛教分支?
講英文的有2個非常不錯的可以推薦
灣區葛因卡的內觀中心或許有一年一次帶中文翻譯的10天的密集禪修
t******g
发帖数: 17520
3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湾区有哪些佛教分支?
是的, 就是這個廟, 有空要去看看,
樹林裡禪修, 確實容易靜心
而wiki的這段話就比較微妙了
The monastery's first 120 acres (0.49 km2) were given to the foundation by
the devotees of Chan Master Hsuan Hua, founder of the City of Ten Thousand
Buddhas in Talmage, before he died in 1995.
我的問題是
我在慈林寺和一個和尚撿了半個小時牛油果, 和尚和我說, 他撿的, 其他僧侶是不
能吃的
只能給居士吃, 我撿的, 僧侶是可以吃的
所以我對寺院的金錢收入和資產的分配比較好奇, 如果A寺院的資產是否能給予B寺院

是否有戒律限制這中舉動
如果是信徒一私人名義捐助, mention 是宣化上人的信徒的必要性在哪裡?
不覺得我是較真, 我覺得這是個有意義的問題
t******g
发帖数: 17520
3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佛祖割肉喂鹰”是否假慈悲
其實沒有“什麼”不是業力導致的。。。
如果要用東西去傳遞業力,是沒有必要的
中陰身說法的根據估計也是來自經驗
之一, 比方說殘餘的生物電流, 在搬動屍體的過程中
屍體會動, 讓人覺得人還是有感覺的。。。。
理解“痛”是則麼一會事是禪修的introduction
痛是要有條件的, 沒有無條件的生滅,也就是
沒有無條件的痛, 痛的條件就是能夠process
沒有意識了, 是不會process這個痛的
人死了有意識也只不過是回生的人的經驗之談吧
n********n
发帖数: 8336
3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五蕴皆空
《雜阿含經》第335經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拘留搜調牛聚落。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我今當為汝等說法,初、中、後善,善義善味,純一滿淨,梵
行清白,所謂第一義空①經。諦聽,善思,當為汝說。
「第一義空云何為第一義空經?諸比丘!眼生時無有來處,滅時無有去處。如是眼不實
而生,生已盡滅②,有業報而無作者,此陰滅已,異陰相續③,除俗數法④。耳、鼻、
舌、身、意亦如是說,除俗數法。俗數法者,謂此有故彼有,此起故彼起,如無明緣行
,行緣識……」廣說乃至「純大苦聚集起。又復,此無故彼無,此滅故彼滅,無明滅故
行滅,行滅故識滅……」如是廣說,乃至「純大苦聚滅。比丘,是名第一義空法經。」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本經中描述「第一義空」的經文,也有其餘的對應經典,若在文字上仍有疑義,可以對
讀參考:
《增壹阿含經》卷三十〈六重品37〉第7經:「云何名為第一最空之法?若眼起時則起
,亦不見來處,滅時則滅,亦不見滅處;除假號法、因緣法。」(CBETA, T02, no. 125
, p. 713, c15-18)
《增壹阿含經》卷四十九〈非常品51〉第8經:「若眼起時則起,亦不知來處;若眼... 阅读全帖
H******9
发帖数: 2766
3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转:梦幻观法
http://www.phathoc.net/PrintView.aspx?Language=vi&ID=724401
夢幻觀初探
惠空法師
目次
一、前言
二、大乘三系經論、禪、密典籍對夢幻觀本質的說明
(一)般若中觀系經論對夢幻的詮釋
(二)唯識系經論對夢幻的詮釋
(三)如來藏系經論對夢幻的詮釋
(四)禪宗典籍對夢幻的詮釋
(五)密教典籍對夢幻的詮釋
三、夢幻觀在三系、禪、密典籍中的實際禪觀操作
(一)般若中觀系的夢幻禪觀
(二)唯識系的夢幻禪觀
(三)如來藏系的夢幻禪觀
(四)禪宗典籍中的夢幻禪觀
(五)密法「大手印」中之夢幻禪觀
四、大乘禪法之夢幻觀的比對
五、結論

一、前言
激起我寫這篇《夢幻觀初探》的緣起,最初有二點:一是《金剛經》的偈頌;一是《摩
訶般若波羅蜜經》及《大智度論》的十喻。
在《金剛經》最後的偈頌中說:「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做如是觀
。」為什麼在《金剛經》的結尾,要對一切有為法做如是這般夢幻的觀察?而且強調是
「應做」如是觀呢?我們可以說,這首偈頌所要闡述的意義,在告訴我們──世間的一
切現象都是夢幻的,而這就是我們應該去面對的一個事實!... 阅读全帖
W*********E
发帖数: 197
3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所謂"法義辨正"的真實義
何谓外道 ? 何谓内明 ?
第一种外道是人间道。譬如各种追求色、声、香、味、触的法,或世间的艺术。茶有茶
道,剑有剑道、书法有书道,各种不同的琳瑯满目的道,非常多,这也是道。学问家做
学问的诸子百家等也是道。有人专门研读诗词,有人专研古文词,各不相同。有人专门
研究各种不同的哲学理论,那也都属於人间的道。还有中国儒家所谓格物致知,修齐治
平这些儒学也是人间的道。
第二种外道是宗教之道。譬如各种鬼神祭祀之法,如何求神问卜,道家的练丹练气,
羽化飞升之法。又譬如世间各种宗教裡面,有的修不死神仙之法也是外道。有人专门行
善,求生天堂之天道,这也称為外道。有人专门做神学研究,或佛教中专门做佛学研究
而不实践,这也是人间的属於宗教的道,因為是心外求法所以叫外道。
有人虽然信佛学佛,每天三柱香点燃举起,就想求佛菩萨给他什麼?虽然名為佛子,
其实是外道。有的人参禪打坐目的是求神通;神通是心外之法,是妄心妄识裡面的法,
不离五尘境,是求三界之中的有,是心外求法,也是外道。
什麼是内明?这就要讲三乘内明的不同。声闻道是内明,缘觉道也是内明,还有菩萨
道也是内明。所谓声闻道是依照四圣諦的知见,藉著八正道的... 阅读全帖
j******g
发帖数: 2689
37
佛教經典中神通故事的作用及其語言特色
http://www.chibs.edu.tw/ch_html/LunCong/098/098a-02.htm
佛教經典中神通故事的作用及其語言特色
丁 敏
(政治大學中文系副教授)
提要
本論文嘗試從佛教經典中神通故事的作用與語言特色兩個面向,來分析神通故
事何以一再活躍於佛教發展史上的各個時期,乃至在今日社會中仍有其魅力。由於佛教
神通故事是依循佛教神通理論的發展而有所不同。因此本文分為原始佛典、介於小乘至
大乘間的佛典、大乘佛典三個階段來看佛教神通故事隨其神通觀念的變化而顯示出的不
同作用。其次,分析神通故事在宗教與文學兩方面的語言特色,以了解神通故事的語言
特色,也是它引人入勝的所在。最後本文試圖指出佛經神通故事對整個佛教宗教性格的
影響為何;並概括指出佛教神通故事在中國社會中由古至今的若干作用。
案:本論文所引用的佛經,均引用自《大正新脩大藏經》,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在台
影印版。而在論文的附註中,均簡稱《大正藏》。又在論文行文中,引用佛經原文或轉
述佛經故事,常在文後即註明出處,例如〔2-11a~15b﹞,表示在《大... 阅读全帖
w*****r
发帖数: 7106
38
第三章 有關禪、密、淨土的爭論
有關中國的禪、密、淨土等佛教宗派,印順法師在不同的場合有相當不同的觀點。
講經時,他喜歡照本宣科,不多發表個人的意見。比如,他在講《寶積經》的時候說:
專在事相上修行,修行又難,功德又少。如能與法相應,心心流入法性大海,那就
捷疾無比。……悟入法性,纔能易疾成佛。雖然如來適應眾生根性,說些易行易成法門
;唯與法相應的法行,才是第一義悉檀。如說極樂世界種種莊嚴,為易行道;這是說極
樂世界修行容易穩當,決定能不退轉菩提心,並非說容易成佛;生了淨土,還得修行,
一直到得無生忍,纔能通入法性大海,一帆風順!還有些說欲樂為方便,容易成佛,那
無非世界悉檀,以欲勾牽,使人樂於修學而已。又有些經文,為了懈怠眾生,聽說三大
阿僧祇劫修行,就心怯引退;所以說三生、一生,即可成佛,那是對治悉檀。有的不知
佛法人人可修,人人可成,懷疑自己,於是佛說一切眾生有如來藏性。眾生即佛,指心
本淨性為成佛因,以啟發向上向善的菩提心,那是為人悉檀。然約究竟義說,唯般若與
法相應,纔能入法性海,疾成佛道。
因為上述觀點的表達是在講《寶積經》,他基本上沒有離開經文的說法,而僅僅是以判
教的方... 阅读全帖
J****0
发帖数: 2400
39
来自主题: paladin版 - 阿里布達年祭 44 破碎虛空篇
【阿里布達年祭】 44 破碎虛空篇
作者:弄玉
出版:河圖文化有限公司
出處:失落手打論壇
本集簡介:
領著兩個第六級修為和一個第七級修為摸去黑龍會的東海老巢偷東西,怎麼想
怎麼沒把握,既然這段路途不算短瘓瘌瘊瘍,匱匰厬厭搞個集體特訓應該不錯;被白起
操了幾千幾百年,沒有練成絕世高手箝箔箘箸,粽粻綿緂至少也是個特訓專家——嗯,
既不能打傷打殘又要逼出極限,辦個亂鬥脫衣特訓吧!

拉薩駐紮了黑龍會的新七大海將軍之一,聽說與此人交手無一生還僣僛僖僩,瘓瘌瘊瘍
這種鬼話我當然不會信,但這傢伙擺出的陣勢卻讓我很難招架!
第一話 掩耳盜鈴 偷奶惡賊
第二話 化明為暗 重啟旅程
第三話 實戰過招 循環漸進
第四話 正義一方 邪惡對抗
第五話 邪無第一 舉世皆黑
第六話 虛張聲勢 玉石俱焚
第七話 骨肉相連 三位一體
第八話 熱烈歡迎 衣錦榮歸
第一話 掩耳盜鈴 偷奶惡賊
「喂!方仔,一個人悶在那裡幹什麼呢?你重傷初癒,應該要多休息才對啊!」
「我正在想論文的題材,之前已經有些想法,趁現在做點整理。」
「哦,有趣,方青書大少的新論文,這個我也好奇,你寫什麼題目?軍... 阅读全帖
a*****y
发帖数: 33185
4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汉传佛教--维基百科
汉传佛教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漢傳佛教,是以地理位置划分的佛教派别,是佛教的三大地理分支之一。另外两个为南
传佛教(即上座部佛教)和藏传佛教。佛教經由兩條路徑傳入中國,一支由古印度經西域
傳入中原地区,爾後傳入朝鲜半岛、越南、日本等处,故汉传佛教又称北传佛教[1]。
传入中国的另一支佛教則由南印度經海路傳至中國南方,为南传佛教,并不包括在漢傳
佛教中。
漢傳佛教與藏傳佛教同为大乘佛教的主要發揚传系。因為中國的影響,漢傳佛教將大乘
佛教的教義傳播至朝鮮半島、日本與越南等地,並且影響了藏傳佛教。實質上,漢傳佛
教可以說是形塑大乘佛教面貌的主要力量之一;但有別於藏傳佛教之顯密並重,漢傳佛
教的宗派以顯宗為多。另外,尽管漢傳佛教以大乘佛教为主,当年經西域傳入中原地区
的佛教也包括了流传远不如大乘佛教广泛的小乘佛教。
目录
[隐藏]
* 1 詞語釋義
* 2 发展过程
o 2.1 秦漢
o 2.2 三國時期
o 2.3 晋朝
o 2.4 南北朝时期
+ 2.4.1... 阅读全帖
w*****r
发帖数: 7106
41
自 序
──寫於第一版向全球發行之際
龍樹大師在《中論·觀因緣品第一》中說:「諸法不自生,亦不從他生,不共不無
因,是故知無生。」從佛法的勝義諦上說,一切法無生;不過,從世俗諦上說,則一切
法分明。凡事之興,必有因緣;本書之作,勢在必然。
十幾年前,我第一次接觸到印順法師的著作《般若經講記》。由於這部著作主要是
解釋《金剛經》的,而眾所週知的是,《金剛經》在中國佛教乃至民間皆有相當廣泛的
流傳,人們都認為《金剛經》的語言十分優美、思想非常深邃。然而無比遺憾,我對印
順法師的《般若經講記》讀之再三?始終感受不到佛法的氣息,所以就乾脆不看印順法
師的書了。幾年後,我意外地與大陸佛學家胡曉光先生相識,可謂一見如故,彼此就佛
法問題作了深入的長談。我們對印順法師的一致看法是:印順法師的思維過於簡單,與
無比深刻、嚴謹的佛法思維很不相稱。事隔多年,如今在海外,接觸印順法師著作的機
會無形中增加了許多。然而令我無比吃驚的是:印順法師的著作中居然大量存在違背佛
法的論斷,和對佛法的種種曲解,這是我以前從未料到的!也就是在這個時候,我開始
將更多的注意力轉向臺灣的佛教。因為,從佛教... 阅读全帖
h***s
发帖数: 1716
42

这样吧, 既然说到这个, 就把我前几天读的那段拷贝/贴出来:
[转载] 《四 念 住》 1996 年于法雲寺佛學院
"
第一天講課
各位法師、各位居士􈖩我們的佛學院準備很久了􈖩到今天正式開課。
現在所學
習的課程是「四念處」。舊的翻譯叫做「四念處」􈖩新的翻譯叫做「四念住」。
我曾經說過􈖩四念住是我們學習靜坐的時候用的􈖩就是靜坐的時候要
學習四念
住。四念住裡邊有兩個意義􈖷一個是「念」􈖩一個是「慧」。「慧」
是觀察的意思􈖩「念」
是明記不忘的意思。學習四念住的時候􈖩這個念實在來說就是止觀的止的意思
􈖩就
是攝心不亂名之為念􈖩破除去內心的散亂叫做念。散亂心破除去了􈖩
內心明靜而住􈖩
這個時候用智慧來觀察􈖩就可以破除去內心的顛倒妄想􈖩就可以斷惑
證真了􈖞
四念住包含這兩樣意思􈖩但是在我們學... 阅读全帖
h***s
发帖数: 1716
43

这样吧, 既然说到这个, 就把我前几天读的那段拷贝/贴出来:
[转载] 《四 念 住》 1996 年于法雲寺佛學院
"
第一天講課
各位法師、各位居士􈖩我們的佛學院準備很久了􈖩到今天正式開課。
現在所學
習的課程是「四念處」。舊的翻譯叫做「四念處」􈖩新的翻譯叫做「四念住」。
我曾經說過􈖩四念住是我們學習靜坐的時候用的􈖩就是靜坐的時候要
學習四念
住。四念住裡邊有兩個意義􈖷一個是「念」􈖩一個是「慧」。「慧」
是觀察的意思􈖩「念」
是明記不忘的意思。學習四念住的時候􈖩這個念實在來說就是止觀的止的意思
􈖩就
是攝心不亂名之為念􈖩破除去內心的散亂叫做念。散亂心破除去了􈖩
內心明靜而住􈖩
這個時候用智慧來觀察􈖩就可以破除去內心的顛倒妄想􈖩就可以斷惑
證真了􈖞
四念住包含這兩樣意思􈖩但是在我們學... 阅读全帖
k****s
发帖数: 1209
4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刘培中于昆仑道苑的讲义
有些字乱掉了。先留下来,找机会再更正了。
仙宗要義講記第一卷
修真養性有何難,全憑神定意勿亂,呼吸取得天地氣,守玄能參天外天,明指透
出玄中玄,則成逍遙紫金仙。
人命無常呼吸間,眼觀紅日落西山,陽間一遭空回首,一失人身萬劫難。
巍巍不動一孤舟,大道分明何用修,自己原是金仙體,那須苦苦問根由。
玄中之妙妙中玄,奧法倒海於移山,若無救法乾坤手,妙合得過末劫年。
大道真口訣:
玄妙全由內外合,別看天地渺如夢,只在元神手中托,但愿各自心求靜,同試奇遁笑哈
哈。
道在保守用在玄,修者由身妙在天,那論地靈與法奧,
只在虔誠性可參,目下風雲緊又高,但憑天機末劫消,
那怕浩劫從天降,至時善人得逍遙,須得勤功加修煉,
借來天地靈與妙,安心靜養三真氣,崑崙門下禍不招,
佛講空法道講玄,三教門戶各有天,出家在家分內外,
入世出世皆自然,道德倫理與信義,須當辨明判斷言,
誠心堅決參大道,苦心方求妙真言,訪師拜師明師意,
非是以道用金錢,敬師不可以外表,須當細心參機玄。
神仙與人有別分,內中暗存乾與坤,陰陽乃是天地理,全在呼吸並轉輪。
大道雖玄理有評,妙功全在日常中,但能跳出色相外,即是金仙不老翁。
崑崙大道言... 阅读全帖
w*****r
发帖数: 7106
45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isdom 讨论区 】
发信人: danalake (从头开始), 信区: Wisdom
标 题: 試論部派佛教時代的人類來源說(ZZ)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Jan 26 09:44:25 2012, 美东)
p219
一、前 言
本文的寫作目的,便是希望能站在佛教本身的詮釋立場,針對有關人類的起源問題,提
供一個佛教文獻學上最早的經證或論據,藉以突顯出佛教對於這一個問題所持的宗教立
場和看法。
事實上,有關人類及世界的共同起源問題,在各個宗教的領域中都有談及,例如,中國
神話中的「盤古開天劈地說」,印度婆羅教或印度教的「梵天創造說」[1],基督宗教
及回教的「上帝創造說」,都可以說是這一種「人類起源說」的具體說明。然而,有關
這一種人類的具體來源問題,在原始佛教時代,最初只不過是把它視作一個「十四無記
」的形上學的問題而不加討論。在佛陀入滅以後的一兩百年之間,原始佛教開始從一個
以修行為主軸的「沙門團佛教」(êr?maöa Sa×gha Buddhism),慢慢轉化為一個
以信仰為主軸的「部派佛教」(Scholastic Bu... 阅读全帖
d******e
发帖数: 4192
46
p219
一、前 言
本文的寫作目的,便是希望能站在佛教本身的詮釋立場,針對有關人類的起源問題,提
供一個佛教文獻學上最早的經證或論據,藉以突顯出佛教對於這一個問題所持的宗教立
場和看法。
事實上,有關人類及世界的共同起源問題,在各個宗教的領域中都有談及,例如,中國
神話中的「盤古開天劈地說」,印度婆羅教或印度教的「梵天創造說」[1],基督宗教
及回教的「上帝創造說」,都可以說是這一種「人類起源說」的具體說明。然而,有關
這一種人類的具體來源問題,在原始佛教時代,最初只不過是把它視作一個「十四無記
」的形上學的問題而不加討論。在佛陀入滅以後的一兩百年之間,原始佛教開始從一個
以修行為主軸的「沙門團佛教」(êr?maöa Sa×gha Buddhism),慢慢轉化為一個
以信仰為主軸的「部派佛教」(Scholastic Buddhism)。隨著「孔雀王朝」的日益壯大
,阿育王(A§oka;B.C.268—232)更正式宣佈要以佛教作為印度的國教,從而達到其政
教合一的政治目的。因此,就在這一種情況下,佛教便正式脫離了以修行團體為主軸的
生活模式,而開始往信仰化、宗教化的方向... 阅读全帖
a**u
发帖数: 8107
4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合集] 楞严经真伪之辨
☆─────────────────────────────────────☆
SeeU (See you) 于 (Thu Aug 5 00:28:26 2010, 美东) 提到:
中华佛教百科全书 (节录)
自中唐以迄近代,千二百年间,楞严经备受禅讲之士的推崇,也成为后世行人认为必读
之书。但是怀疑者以此经所说与其他经论不符,认为伪造。他们所疑约有七点∶
(1)一般经论都说四大(地、水、火、风),或说五大(地、水、火、风、空),
或说六大(地、水、火、风、空、识)。而此经独说七大,于六大外又立「见大」,是
一切经所无。
(2)此经卷四辨六根功德中说(大正19·122c )∶「三四四三,宛转十二,流变三
叠,一十百千。总括始终,六根之中,各各功德,有千二百。」此文在诸家疏释中无有
定解。《首楞 严经义海》云∶「!6樠师约三世四方具有五根五尘,成百二十。一一根
尘熏成十类众生,为千二百。(弘)沇师非之,(崇)节公是之。(洪)敏师于十二中
一一皆具十善成百二十。一一善用具十如是,成千二百。」子璇《义疏》卷四之二云(
大正39·886a)∶「如第一位,三世四方,宛... 阅读全帖
q****n
发帖数: 4574
48
佛說四十二章經解
明古吳蕅益釋智旭著
----------------------------------------------------------------------------
----
佛說四十二章經解
明古吳蕅益智旭著
~d 1
經題七字。通別合舉。人法雙彰。經之一字是通名。一切大小乘脩多羅藏。同名經故。
佛說四十二章六字是別名。異眾經故。就別名中。佛為能說之人。四十二章為所說之法
。佛者。梵語具云佛陀。此翻覺者。謂自覺。覺他。覺行圓滿。自覺不同凡夫。覺他不
同二乘。覺滿不同菩薩。卽是釋迦牟尼如來萬德慈尊。娑婆世界之教主也。說者。悅所
懷也。佛以度生為懷。機緣未至。默然待時。機緣旣熟。應病與藥也。四十二章者。約
數標名。蓋從一代時教之中。摘其最切要。最簡明者。集為一冊。以逗此土機宜。所以
文略義廣。該通四教。未可輒判作小乘也。
~s 1
後漢迦葉摩騰竺法蘭同譯
~d 2
後漢。卽東漢。對前漢而言之。孝明皇帝永平三年。歲次庚申。帝夢金人項有日光。飛
來殿庭。以問群臣。太史傅毅對曰。臣聞西域有神。號之為佛。陛下所夢。其必是乎。
博士王遵亦奏曰。按周書異記。載佛誕於周昭王二... 阅读全帖
w*****r
发帖数: 7106
49
第五章 大乘菩薩道的真義
中國佛教主要表現為大乘形態,而大乘佛教的核心內容在於菩薩道的實踐。對此,
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譯《妙法蓮華經·卷第二·譬喻品第三》說:「若有眾生,從佛
世尊聞法信受,勤修精進,求一切智、自然智、無師智、如來知見、力、無所謂,湣念
安樂無量眾生,利益天人,度脫一切,是名『大乘』。菩薩求此乘故,名為『摩訶薩』
。」這就是說,大乘的表現是「聞法信受,勤修精進,求一切智、自然智、無師智、如
來知見、力、無所謂,湣念安樂無量眾生,利益天人,度脫一切」,有悖於此者應不是
大乘。具體到現代禪與印順法師就菩薩道的爭論,我們判斷的依據將是《妙法蓮華經》
對大乘的這一表述。
在現代禪與印順法師的相關爭論中,雙方的焦點在於菩薩的資格問題。也就是說,
究竟行大乘菩薩道的主體應當是法眼清淨的菩薩還是凡夫菩薩?雙方之所以在此問題上
發生爭論,導火索當是印順法師主張(凡夫的)人菩薩行,而現代禪創始人李元松先生
持否定的看法。李元松先生說:
針對禪師們這種「言過其實」的說法,印順法師曾給予批評,大意是:「禪師們太
過於強調修證了,以致無法瞭解大乘佛教的精神,菩薩道的本意是人乘的菩...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5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合集] 转:原始佛法之探究
☆─────────────────────────────────────☆
insight007 (insight007) 于 (Thu Sep 13 15:05:09 2012, 美东) 提到:
「原始佛法」一词,是传统佛教所无有的语词与
概念,此为近代佛教史学界的用语,最初提出此一用
语与概念的,是英国的学界。
早在十八、九世纪,当
西方列强向亚洲各地进行殖民侵略时,发现要在亚洲
进行殖民侵略,并不像非洲及南、北美洲般的容易。
因为亚洲不仅已有高度的文明及统一的国家,也有发
展久远的伟大宗教信仰,特别是佛教信仰早已深入亚
洲各国人民的心灵。
当时西方的殖民侵略,多半紧随
于宗教信仰之后,而将西方信仰传入当地,往往是文
化及殖民入侵的先驱。因此,打击亚洲的佛教信仰,
特别是东南亚各国及中国,为后续的传教、经济、殖
民作准备,即成为当时西方列强的手段。
因此,英国
对当时在其统治下的印度,针对佛教的历史、文献、
史迹进行全面性的考古及研究,原本的目的,是要透
过现代科学的求证方式,证明佛教信仰中的 释迦牟尼
佛,只是出自印度民族的神话传说、虚构人物,而不
是真实的历史人... 阅读全帖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