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Wisdom版 - 请教 SeeU法友两个问题
相关主题
佛陀是发愿灭苦,还是发愿成佛?阿罗汉证得涅磐,入住涅磐又回到人间,是啥入住涅磐,啥又回来?
十日内观开示--第七天[转载]无相心解脱
Path citta and fruition citta杂含读记:舍断五蕴
佛陀如何度化怀疑一切的长爪外道菩提比丘:「解脱性的」和「适应性的」佛法
菩提比丘∶五蕴与五取蕴原始佛教的利他
请教SeeU法友何谓意根何谓解脱?
四果圣人是否可以自由入 + 出涅磐怎样观心——修行一解
[合集] 驱鬼趣事念佛往生的原理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解脱话题: 无相话题: 无愿话题: 涅盘话题: 三昧
进入Wisdom版参与讨论
1 (共1页)
c***h
发帖数: 2262
1
请教 SeeU法友两个问题,感谢,感谢。
1 佛陀在阿含中说的”空”是什么意思?
心经(般若派)说的”空”,又是什么意思?
两者是否不同?

2 阿含中说的五根、五力、四正勤,是在实修中的哪个阶段或是哪方面会用到?
或说哪种情况会用到?
感谢
S**U
发帖数: 7025
2
印顺法师『空之探究』详细讨论这个问题。我略谈一些。
http://www.mahabodhi.org/files/yinshun/30/yinshun30-00.html
「阿含」的空,是重于修行的解脱道。「般若」的空,是体悟的「深奥义」。「龙树」的空,是『般若经』的假名、空性,与『阿含经』缘起、中道的统一。
空与心解脱
『相应部』(三五)「六处相应」(南传一五·八七──八八)说∶
「阿难!眼,我我所空;色,我我所空;眼识,我我所空;眼触,我我所空;眼触因缘所生受,若苦若乐若非苦非乐,我我所空。……意触因缘所生受,若乐若苦若非苦非乐,我我所空。阿难!我我所空故,名空世间」。
世间,佛约眼等内六处,色等六外处,六识,六触,六受说。这些,都是可破坏的,破坏法所以名为世间。六处等我我所空,名为空世间。以无我我所为空,是空三昧的一般意义。
『相应部』的「质多相应」,说到了四种心解脱──无量心解脱,无所有心解脱,空心解脱,无相心解脱(『杂阿含经』作四种心三昧)。四种心解脱,名字不同,意义当然也不同了。但都是心解脱,也就可说文异义同。约意义不同说,空心解脱sun~n~ata^-cetovimutti 是「我、我所有空」,与「空世间」义一致。如约意义相同说,无量、无所有、无相 ──三种心解脱,修到最第一的,是不动心解脱akuppa^^-cetosama^dhi。「不动心解脱者,染欲空,瞠恚空,愚痴空」。这是说,无量等心解脱修到究竟处,是不动心解脱,也就是空心解脱。贪、瞠、痴,是烦恼的大类,可以总摄一切烦恼的。离一切烦恼的不动心解脱,就是阿罗汉的见法涅盘。涅盘或无为,『阿含经』是以「贪欲灭,瞠恚灭,愚痴灭」──贪、瞠、痴的灭尽来表示的。所以四种心解脱的共同义,就是贪、瞠、痴空的心解脱。
中阿含『大空经』与中部『空大经』,说明上略有差别。依『大空经』说∶修学者先要「持内心住止令一定」,也就是修得初禅(二禅、三禅、四禅),得四增上心,然后依定起观。「作意」内空,如「其心移动不趣向近,不得清澄,不住,不解于内空」,那就「作意」外空。如外空又不住,不解,那就「作意」内外空。又不住,不解,那就「作意」不移动。总之,要修习多修习,达到心不移动趣向于近,得清净,住,解于内空……不(移)动。『瑜伽论』也这样说。『空大经』别别的说明四类作意,没有展转次第的意义。四类作意的定义,经文没有确切的说明,『瑜伽论』解说为∶
┌外 空──超过一切五种色想(离欲贪)
所证空─┤
└内 空──于内诸行断增上慢(离我慢)
┌内外空──修无我见
所修空─┤
└不 动──修无常见
『中阿含经』『大空经』(大正一·七三九中)说∶
「有五欲功\德,可乐,(可)意,可念,(可)爱,色欲相应。眼知色,耳知声,鼻知香,舌知味,身知触。若比丘心至到(?),观此五欲功\\德,……观无常 ……,如是比丘观时则知者,此五欲功\\德,有欲有染,彼已断也,是谓正知」。
「有五取阴∶色取阴,受、想、行、识取阴。谓比丘如是观兴衰,……若有比丘如是观时,则知五阴中我慢已灭,是谓正知」。
依经文所说,观五欲功\德,是外离欲贪;观五取阴,是内离我慢。
空为三三昧先导
『杂阿含经』,有经名为「圣法印知见清净」(南传无此经),主张能修得空三昧的,才能进而得无相、无所有三昧。全经可分为三段,内容为∶
「若于空未得者,而言我得无相、无所有,离慢知见者,无有是处。……若得空已,能起无相、无所有,离慢知见者,斯有是处」。
「善观色无常磨灭离欲之法,如是观察受、想、行、识无常磨灭离欲之法,……心乐清净解脱,是名为空;如是观者,亦不能离慢知见清净。复有正思惟三昧,观色相断,声、香、味、触、法相断,是名无相;如是观者,犹未离慢知见清净。复有正思惟三昧,观察贪相断,瞠恚、痴相断,是名无所有;如是观者,犹未离慢知见清净」。
「复有正思惟三昧,观察,……我我所,从若见、若闻、若嗅、若尝、若触、若识而生。复作是观察∶……若因、若缘而生识者,彼因彼缘皆悉无常。复次,彼因彼缘皆悉无常,彼所生识云何有常!无常者是有为,行,从缘起,是患法,灭法,离欲法,断知法,是名圣法印知见清净」。

【在 c***h 的大作中提到】
: 请教 SeeU法友两个问题,感谢,感谢。
: 1 佛陀在阿含中说的”空”是什么意思?
: 心经(般若派)说的”空”,又是什么意思?
: 两者是否不同?
:
: 2 阿含中说的五根、五力、四正勤,是在实修中的哪个阶段或是哪方面会用到?
: 或说哪种情况会用到?
: 感谢

S**U
发帖数: 7025
3
「佛法」是面对生死流转的现实,经修持而达涅盘理想的实现。「大乘佛法」还是面对这一现实,要解脱生死而又长在生死中度脱众生,达到究竟涅盘。这被称为菩萨道的,修持心要是般若波罗蜜多。般若──慧,本为「佛法」达成解脱的根本法门,但要解脱而不舍生死,不著生死而不急求证入涅盘,大乘的般若,就与「佛法」有点不同了。
法空性是涅盘异名
一、『小品般若波罗蜜经』∶「甚深相者,即是空义,即是无相、无作([愿])、无起、无生、无灭、无所有、无染、寂灭、远离、涅盘义。……希有世尊!以微妙方便,障色(等法)示涅盘」。「我不说一切法空耶?世尊!说耳。须菩提!若空即是无尽,若空即是无量。……如来所说无尽、无量、空、无相、无作、无起、无生、无灭、无所有、无染、涅盘,但以名字方便故说。……一切法皆不可说。须菩提!一切法空相(
[性])不可得说」。
二、『摩诃般若波罗蜜经』∶「深奥处者,空是其义,无相、无作、无起、无生、(无灭)、无染、寂灭、离、如、法性([界])、实际、涅盘。须菩提!如是等法,是为深奥义。……希有世尊!微妙方便力故,令阿惟越致菩萨摩诃萨,离色(等一切法)处涅盘」。
「我不常说一切法空耶?须菩提言∶世尊!佛说一切法空。世尊!诸法空即是不可尽、无有数、无量、无边。……佛以方便力故分别说,所谓不可尽、无数、无量、无边、无著、空、无相、无作、无起、无生、无灭、无染、涅盘,佛种种因缘以方便力说。…… 一切法不可说,一切法不可说相即是空,是空不可说」。
三、『大般若经』的「第二分」∶「甚深义处,谓空、无相、无愿、无([造])作、无生、无灭、寂静、涅盘、真如、法界、法性、实际,如是等名甚深义处。善现当知!如是所说甚深义处种种增语,皆显涅盘为甚深义。……如来甚奇!微妙方便,为不退转地菩萨摩诃萨,遮遣诸色(等一切法)显示涅盘」。 「我先岂不说一切法皆自性(「自性」二字,唐译增)空?……善现!一切法空皆不可说,如来方便说为无尽,或说
无数,或说无量,或说无边,或说为空,或说无相,或说无愿,或说无作,或说无生,或说无灭,或说离染,或说寂灭,或说涅盘,或说真如,或说实际,如是等义,皆是如来方便演说。……一切法性皆不可说。何以故?一切法性皆毕竟空,无能宣说毕竟空者」。
观空不证
『小品般若波罗蜜经』卷七(大正八·五六八下──五六九上」)说∶
「菩萨行般若波罗蜜,应观色空,应观受、想、行、识(等一切法)空。应以不散(乱)心观法,无所见亦无所证。……菩萨具足观空,本巳生心(即「本愿」)但观空而不证空∶我当学空,今是学时,非是证时,不深摄心系于缘中。……菩萨缘一切众生,系心慈三昧,……过声闻、辟支佛地,住空三昧而不尽漏。须菩提!尔时菩萨行空(无相、无愿)解脱门,而不证无相,亦不堕有相」。
大乘『般若』与『阿含经』
『阿含经』从生灭无常下手∶「无常故苦,苦故无我」──空。甚至说∶「若人寿百岁,不观生灭法,不如一日中,而解生灭法」。如实知生灭无常的重要性,可想而知!但『般若经』严厉的批评了无常的观慧,如『小品般若波罗蜜经』卷三(大正八·五四六
下)说∶
「当来世有比丘,欲说般若波罗蜜而说相似般若波罗蜜。……诸比丘说言∶色是无常,… …。受、想、行、识是无常,若如是求,是为行般若波罗蜜。憍尸迦!是名说相似般若波罗蜜」。
『般若经』以超越名、相、分别的涅盘,也就是释迦如来的自证为根本立场。依此来观一切法,有为与无为不二,生死与涅盘不二,一切是无二无别,「绝诸戏论」。以此来化导,就不如释尊那样的教化,不从无常、苦入手,而直从空、无相、无愿等入门,这是『般若经』的特色。表示这一内容的,如上文引述,有空、无相、无愿、不起、不生、无所有、远离、寂静、如、法界、实际等种种异名,而『般若经』所独到发扬的,是空──一切法空。
S**U
发帖数: 7025
4
阿含经的四正勤,是八正道的正精进,与五根、五力中的精进根、精进力。在两种修行情况下,要注重精进∶
1. 放逸、懈怠出现时∶不想修善法,或是放任恶法增长而不修对治。<大念处经>说「精勤方便,正念正智,调伏世间贪忧」说的就是在善、不善生起时以正念觉查,以正知择法,以四正勤增长善法,熄灭恶法,也符合七觉支的念、择法、精进次第。
2. 修止观时昏沉。这比前面微细。要以精进等方法对治昏沉而不能放任,不然止观无法进步。
S**U
发帖数: 7025
5
阿含经说的五根、五力等三十七道品,虽有论师说有修行次第的意义,我认为是佛说道品的类集,依阿含并没有明确的次第。
五根、五力值得注意的意义,是以念根平衡信与慧,定与精进这两对,念力越强越好。
虽然修行人有随信行、随法行等类,信、慧等偏重不同,五力要平衡才能证果。如尊者阿难在结集前夜,整晚精进过度而定弱,不能证阿罗汉果,当他躺下休息刹那,五力平衡,证阿罗汉。
J******s
发帖数: 7538
6
五根不是一切善法的增上麽?那就是修止观都有用了吧

【在 S**U 的大作中提到】
: 阿含经说的五根、五力等三十七道品,虽有论师说有修行次第的意义,我认为是佛说道品的类集,依阿含并没有明确的次第。
: 五根、五力值得注意的意义,是以念根平衡信与慧,定与精进这两对,念力越强越好。
: 虽然修行人有随信行、随法行等类,信、慧等偏重不同,五力要平衡才能证果。如尊者阿难在结集前夜,整晚精进过度而定弱,不能证阿罗汉果,当他躺下休息刹那,五力平衡,证阿罗汉。

J******s
发帖数: 7538
7
1.可以不可以这样子理解,无所有心解脱,空心解脱,无相心解脱是不动心解脱前面的
阶段?你觉得这个和南传的十六观智的阶段可以对应麽?如果可以,怎么对应比较合适
呢?
2.中阿含『大空经』与中部『空大经』在讲这个内外空的时候,我觉得比如这句话,如
外空又不住,不解,那就「作意」内外空。其中第一个空和第二个空指代的是不一样的
,对麽?
『瑜伽论』四种作意,为什么要那样分内外呢?还有,这里的证和修是具体指什么?
3.『杂阿含经』的空三昧,在无相、无所有三昧之前,如果拿来和相应部比,那么是不
是可以理解这里的空三昧在四种心解脱前呢?或者在杂阿含经的四种心三昧前?或者根
本就是有重叠的?

」的空,是『般若经』的假名、空性,与『阿含经』缘起、中道的统一。
眼触因缘所生受,若苦若乐若非苦非乐,我我所空。……意触因缘所生受,若乐若苦若
非苦非乐,我我所空。阿难!我我所空故,名空世间」。
破坏法所以名为世间。六处等我我所空,名为空世间。以无我我所为空,是空三昧的一
般意义。
,空心解脱,无相心解脱(『杂阿含经』作四种心三昧)。四种心解脱,名字不同,意
义当然也不同了。但都是心解脱,也就可说文异义同。约意义不同说,空心解脱sun~n~
ata^-cetovimutti 是「
。依『大空经』说∶修学者先要「持内心住止令一定」,也就是修得初禅(二禅、三禅
、四禅),得四增上心,然后依定起观。「作意」内空,如「其心移动不趣向近,不得
清澄,不住,不解于内空」,那就「作意」外空。如外空

【在 S**U 的大作中提到】
: 印顺法师『空之探究』详细讨论这个问题。我略谈一些。
: http://www.mahabodhi.org/files/yinshun/30/yinshun30-00.html
: 「阿含」的空,是重于修行的解脱道。「般若」的空,是体悟的「深奥义」。「龙树」的空,是『般若经』的假名、空性,与『阿含经』缘起、中道的统一。
: 空与心解脱
: 『相应部』(三五)「六处相应」(南传一五·八七──八八)说∶
: 「阿难!眼,我我所空;色,我我所空;眼识,我我所空;眼触,我我所空;眼触因缘所生受,若苦若乐若非苦非乐,我我所空。……意触因缘所生受,若乐若苦若非苦非乐,我我所空。阿难!我我所空故,名空世间」。
: 世间,佛约眼等内六处,色等六外处,六识,六触,六受说。这些,都是可破坏的,破坏法所以名为世间。六处等我我所空,名为空世间。以无我我所为空,是空三昧的一般意义。
: 『相应部』的「质多相应」,说到了四种心解脱──无量心解脱,无所有心解脱,空心解脱,无相心解脱(『杂阿含经』作四种心三昧)。四种心解脱,名字不同,意义当然也不同了。但都是心解脱,也就可说文异义同。约意义不同说,空心解脱sun~n~ata^-cetovimutti 是「我、我所有空」,与「空世间」义一致。如约意义相同说,无量、无所有、无相 ──三种心解脱,修到最第一的,是不动心解脱akuppa^^-cetosama^dhi。「不动心解脱者,染欲空,瞠恚空,愚痴空」。这是说,无量等心解脱修到究竟处,是不动心解脱,也就是空心解脱。贪、瞠、痴,是烦恼的大类,可以总摄一切烦恼的。离一切烦恼的不动心解脱,就是阿罗汉的见法涅盘。涅盘或无为,『阿含经』是以「贪欲灭,瞠恚灭,愚痴灭」──贪、瞠、痴的灭尽来表示的。所以四种心解脱的共同义,就是贪、瞠、痴空的心解脱。
: 中阿含『大空经』与中部『空大经』,说明上略有差别。依『大空经』说∶修学者先要「持内心住止令一定」,也就是修得初禅(二禅、三禅、四禅),得四增上心,然后依定起观。「作意」内空,如「其心移动不趣向近,不得清澄,不住,不解于内空」,那就「作意」外空。如外空又不住,不解,那就「作意」内外空。又不住,不解,那就「作意」不移动。总之,要修习多修习,达到心不移动趣向于近,得清净,住,解于内空……不(移)动。『瑜伽论』也这样说。『空大经』别别的说明四类作意,没有展转次第的意义。四类作意的定义,经文没有确切的说明,『瑜伽论』解说为∶
: ┌外 空──超过一切五种色想(离欲贪)

J******s
发帖数: 7538
8
『阿含经』从生灭无常下手∶「无常故苦,苦故无我」──空。甚至说∶「若人寿百岁
,不观生灭法,不如一日中,而解生灭法」。
这个赞!

对这一现实,要解脱生死而又长在生死中度脱众生,达到究竟涅盘。这被称为菩萨道的
,修持心要是般若波罗蜜多。般若──慧,本为「佛法」达成解脱的根本法门,但要解
脱而不舍生死,不著生死而
、无起、无生、无灭、无所有、无染、寂灭、远离、涅盘义。……希有世尊!以微妙方
便,障色(等法)示涅盘」。「我不说一切法空耶?世尊!说耳。须菩提!若空即是无
尽,若空即是无量。……如
、(无灭)、无染、寂灭、离、如、法性([界])、实际、涅盘。须菩提!如是等法,
是为深奥义。……希有世尊!微妙方便力故,令阿惟越致菩萨摩诃萨,离色(等一切法
)处涅盘」。
、无有数、无量、无边。……佛以方便力故分别说,所谓不可尽、无数、无量、无边、
无著、空、无相、无作、无起、无生、无灭、无染、涅盘,佛种种因缘以方便力说。…
… 一切法不可说,一切
空、无相、无愿、无([造])作、无生、无灭、寂静、涅盘、真如、法界、法性、实际
,如是等名甚深义处。善现当知!如是所说甚深义处种种增语,皆显涅盘为甚深义。…
…如来甚奇!微妙方便,为不退转地菩萨摩诃萨,遮遣诸
,或说无灭,或说离染,或说寂灭,或说涅盘,或说真如,或说实际,如是等义,皆是
如来方便演说。……一切法性皆不可说。何以故?一切法性皆毕竟空,无能宣说毕竟空
者」。

【在 S**U 的大作中提到】
: 「佛法」是面对生死流转的现实,经修持而达涅盘理想的实现。「大乘佛法」还是面对这一现实,要解脱生死而又长在生死中度脱众生,达到究竟涅盘。这被称为菩萨道的,修持心要是般若波罗蜜多。般若──慧,本为「佛法」达成解脱的根本法门,但要解脱而不舍生死,不著生死而不急求证入涅盘,大乘的般若,就与「佛法」有点不同了。
: 法空性是涅盘异名
: 一、『小品般若波罗蜜经』∶「甚深相者,即是空义,即是无相、无作([愿])、无起、无生、无灭、无所有、无染、寂灭、远离、涅盘义。……希有世尊!以微妙方便,障色(等法)示涅盘」。「我不说一切法空耶?世尊!说耳。须菩提!若空即是无尽,若空即是无量。……如来所说无尽、无量、空、无相、无作、无起、无生、无灭、无所有、无染、涅盘,但以名字方便故说。……一切法皆不可说。须菩提!一切法空相(
: [性])不可得说」。
: 二、『摩诃般若波罗蜜经』∶「深奥处者,空是其义,无相、无作、无起、无生、(无灭)、无染、寂灭、离、如、法性([界])、实际、涅盘。须菩提!如是等法,是为深奥义。……希有世尊!微妙方便力故,令阿惟越致菩萨摩诃萨,离色(等一切法)处涅盘」。
: 「我不常说一切法空耶?须菩提言∶世尊!佛说一切法空。世尊!诸法空即是不可尽、无有数、无量、无边。……佛以方便力故分别说,所谓不可尽、无数、无量、无边、无著、空、无相、无作、无起、无生、无灭、无染、涅盘,佛种种因缘以方便力说。…… 一切法不可说,一切法不可说相即是空,是空不可说」。
: 三、『大般若经』的「第二分」∶「甚深义处,谓空、无相、无愿、无([造])作、无生、无灭、寂静、涅盘、真如、法界、法性、实际,如是等名甚深义处。善现当知!如是所说甚深义处种种增语,皆显涅盘为甚深义。……如来甚奇!微妙方便,为不退转地菩萨摩诃萨,遮遣诸色(等一切法)显示涅盘」。 「我先岂不说一切法皆自性(「自性」二字,唐译增)空?……善现!一切法空皆不可说,如来方便说为无尽,或说
: 无数,或说无量,或说无边,或说为空,或说无相,或说无愿,或说无作,或说无生,或说无灭,或说离染,或说寂灭,或说涅盘,或说真如,或说实际,如是等义,皆是如来方便演说。……一切法性皆不可说。何以故?一切法性皆毕竟空,无能宣说毕竟空者」。
: 观空不证
: 『小品般若波罗蜜经』卷七(大正八·五六八下──五六九上」)说∶

w*****r
发帖数: 7106
9
不是英语的, 太别扭了.

【在 J******s 的大作中提到】
: 『阿含经』从生灭无常下手∶「无常故苦,苦故无我」──空。甚至说∶「若人寿百岁
: ,不观生灭法,不如一日中,而解生灭法」。
: 这个赞!
:
: 对这一现实,要解脱生死而又长在生死中度脱众生,达到究竟涅盘。这被称为菩萨道的
: ,修持心要是般若波罗蜜多。般若──慧,本为「佛法」达成解脱的根本法门,但要解
: 脱而不舍生死,不著生死而
: 、无起、无生、无灭、无所有、无染、寂灭、远离、涅盘义。……希有世尊!以微妙方
: 便,障色(等法)示涅盘」。「我不说一切法空耶?世尊!说耳。须菩提!若空即是无
: 尽,若空即是无量。……如

S**U
发帖数: 7025
10
无所有心解脱,空心解脱,无相心解脱可能停留在世间定的阶段,深的则通于出世间。
这是经文本身的意义。
「大德!何者为无所有心解脱耶?大德!于此处有比丘,超越一切识无边处,『无所有者
,』逮达住无所有处。大德!此称为无所有心解脱。」此无所有心解脱,是超越色与心
识的世间定。
「大德!染欲是障碍,嗔恚是障碍,愚痴是障碍。漏尽之比丘,舍弃此等,如断根无本
之多罗树,非使生成者,为未来不生之法。大德!于无所有解脱中,知不动心解脱为此
等之最第一。然此不动心解脱,为依染欲而空,依嗔恚而空,依愚痴而空。」此无所有
心解脱为出世间。
南传的十六观智, 说到由(空、无相、无愿)三种解脱门而生起行舍智。清净道论说∶
「因为行舍智是由三种随观而转起,所以说以(信、定、慧)三根为主而入三种解脱门
的状态。即是说以三种随观为三解脱门。所谓∶「此等三解脱门是引导出离世间的。(
即无相解脱门是)由屡观一切诸行为区限与路向,并以导其心入于无相界;(无愿解脱
门是)对于一切诸行由于意的恐惧,并以导其心入于无愿界;(空解脱门是)由屡观一
切法为他,并以导其心入于空界。故此等三解脱门是引导出离世间的」。
又说∶
(一)如果行舍(智)是思惟诸行为无常之后(以种姓)而出起,则(此道)为由无相
解脱而解脱。若思惟为苦之后而出起,则为由无愿解脱而解脱。若思惟为无我之后而出
起,则为由空解脱而解脱。这是以自性而得(道之)名。
(二)因为这(道)是由于无常随观除了诸行的坚厚(想),及舍断常相、恒相、常恒
相而来,故为无相。由于苦随观舍断了乐想,乾竭了愿与希求而来,故为无愿。由于无
我随观舍断了我、有情、补特伽罗想,见诸行为(我等之)空,故为空。这是以反对者
而得(道之)名。
(三)这(道)是由于贪等的空故为空。由于没有色相等或贪相等故为无相。由于没有
贪愿等故为无愿。这是以(此道的)自德为名。
(四)这(道)是以空无相无愿的涅盘为所缘,故亦说为空、无相、无愿。这是以(此
道的)所缘为名。
(五)其次以来由有二种∶即观的来由及道的来由。此中∶由观而得来于道,由道而得
来于果。即无我随观名为空,由空观而道为空。无常随观名为无相,由无相随观而道为
无相。而此(道为无相之)名不是得自阿毗达摩的说法,是得于经的说法。因为彼处(
经的说法)说种姓智以无相的涅盘为所缘而名无相,其自己(种姓智)站于(道的)来
处,而给与道的(无相之)名,故说道为无相。由于道而来的果为无相是合理的。若随
观因为对于诸行而乾竭了愿而来,故名无愿,由于无愿观而道为无愿。无愿道的果为无
愿。如是,观给自己之名与道,而道给与果。这是以来由而得名。

【在 J******s 的大作中提到】
: 1.可以不可以这样子理解,无所有心解脱,空心解脱,无相心解脱是不动心解脱前面的
: 阶段?你觉得这个和南传的十六观智的阶段可以对应麽?如果可以,怎么对应比较合适
: 呢?
: 2.中阿含『大空经』与中部『空大经』在讲这个内外空的时候,我觉得比如这句话,如
: 外空又不住,不解,那就「作意」内外空。其中第一个空和第二个空指代的是不一样的
: ,对麽?
: 『瑜伽论』四种作意,为什么要那样分内外呢?还有,这里的证和修是具体指什么?
: 3.『杂阿含经』的空三昧,在无相、无所有三昧之前,如果拿来和相应部比,那么是不
: 是可以理解这里的空三昧在四种心解脱前呢?或者在杂阿含经的四种心三昧前?或者根
: 本就是有重叠的?

相关主题
请教SeeU法友何谓意根阿罗汉证得涅磐,入住涅磐又回到人间,是啥入住涅磐,啥又回来?
四果圣人是否可以自由入 + 出涅磐无相心解脱
[合集] 驱鬼趣事杂含读记:舍断五蕴
进入Wisdom版参与讨论
S**U
发帖数: 7025
11
中部『空大经』经文没有明说四种空有次第,不过<中部注>解释四种空为证初果到四
果的过程。<中部注>∶
1. 内空,指自身五蕴非我,非我所。
2. 外空,指外在五蕴非我,非我所。
3. 不动,指无色定。
经文前一大段是说弟子从四种禅出定后,假如不能由观五蕴进修非我,非我所的境界,
也不能进修不可(为色法)动摇的无色定,就应当退回到原来的禅定,一再修习。这是
初二果的修习。
离五欲贪,是进修三果的过程。
观五蕴生灭,于五蕴离我慢,得阿罗汉。
<瑜珈论>也有说到离欲贪、离我慢、修无我见、修无常见,不过与<中部注>对应到
不同的空。我认为<中部注>的解释经文更合理。
<中部注>对「内外空」不知如何解释,菩提比丘英译本没翻译。如果将「外空」解释
为外在非有情没有我、我所,「内外空」解释为外在有情没有我、我所,就与<大念处
经>所说的「内、外、内外」解释类似。
【南传中部】第122经 空大经
http://www.ahan.tk/view/6/122/
c***h
发帖数: 2262
12
非常感谢SeeU法友。很多东西要消化了解一下。
等我消化一下再向法友请教讨论。感谢感谢

」的空,是『般若经』的假名、空性,与『阿含经』缘起、中道的统一。
眼触因缘所生受,若苦若乐若非苦非乐,我我所空。……意触因缘所生受,若乐若苦若
非苦非乐,我我所空。阿难!我我所空故,名空世间」。
破坏法所以名为世间。六处等我我所空,名为空世间。以无我我所为空,是空三昧的一
般意义。
,空心解脱,无相心解脱(『杂阿含经』作四种心三昧)。四种心解脱,名字不同,意
义当然也不同了。但都是心解脱,也就可说文异义同。约意义不同说,空心解脱sun~n~
ata^-cetovimutti 是「我、我所有空」,与「空世间」义一致。如约意义相同说,无
量、无所有、无相 ──三种心解脱,修到最第一的,是不动心解脱akuppa^^-cetosama
^dhi。「不动心解脱者,染欲空,瞠恚空,愚痴空」。这是说,无量等心解脱修到究竟
处,是不动心解脱,也就是空心解脱。贪、瞠、痴,: 是烦恼的大类,可以总摄一切烦
恼的。离一切烦恼的不动心解脱,就是阿罗汉的见法涅盘。涅盘或无为,『阿含经』是
以「贪欲灭,瞠恚灭,愚痴灭」──贪、瞠、痴的灭尽来表示的。所以四种心解脱的共
同义,就是贪、瞠、痴空的心解脱。
要「持内心住止令一定」,也就是修得初禅(二禅、三禅、四禅),得四增上心,然后
依定起观。「作意」内空,如「其心移动不趣向近,不得清澄,不住,不解于内空」,
那就「作意」外空。如外空又不住,不解,那就「作意」内外空。又不住,不解,那就
「作意」不移动。总之,要修习多修习,达到心不移动趣向于近,得清净,住,解于内
空……不(移)动。『瑜伽论』也这样说。『空大经』别别的说明四类作意,没有展转
次第的意义。四类作意的定义,经文没有确切的说? ...................

【在 S**U 的大作中提到】
: 印顺法师『空之探究』详细讨论这个问题。我略谈一些。
: http://www.mahabodhi.org/files/yinshun/30/yinshun30-00.html
: 「阿含」的空,是重于修行的解脱道。「般若」的空,是体悟的「深奥义」。「龙树」的空,是『般若经』的假名、空性,与『阿含经』缘起、中道的统一。
: 空与心解脱
: 『相应部』(三五)「六处相应」(南传一五·八七──八八)说∶
: 「阿难!眼,我我所空;色,我我所空;眼识,我我所空;眼触,我我所空;眼触因缘所生受,若苦若乐若非苦非乐,我我所空。……意触因缘所生受,若乐若苦若非苦非乐,我我所空。阿难!我我所空故,名空世间」。
: 世间,佛约眼等内六处,色等六外处,六识,六触,六受说。这些,都是可破坏的,破坏法所以名为世间。六处等我我所空,名为空世间。以无我我所为空,是空三昧的一般意义。
: 『相应部』的「质多相应」,说到了四种心解脱──无量心解脱,无所有心解脱,空心解脱,无相心解脱(『杂阿含经』作四种心三昧)。四种心解脱,名字不同,意义当然也不同了。但都是心解脱,也就可说文异义同。约意义不同说,空心解脱sun~n~ata^-cetovimutti 是「我、我所有空」,与「空世间」义一致。如约意义相同说,无量、无所有、无相 ──三种心解脱,修到最第一的,是不动心解脱akuppa^^-cetosama^dhi。「不动心解脱者,染欲空,瞠恚空,愚痴空」。这是说,无量等心解脱修到究竟处,是不动心解脱,也就是空心解脱。贪、瞠、痴,是烦恼的大类,可以总摄一切烦恼的。离一切烦恼的不动心解脱,就是阿罗汉的见法涅盘。涅盘或无为,『阿含经』是以「贪欲灭,瞠恚灭,愚痴灭」──贪、瞠、痴的灭尽来表示的。所以四种心解脱的共同义,就是贪、瞠、痴空的心解脱。
: 中阿含『大空经』与中部『空大经』,说明上略有差别。依『大空经』说∶修学者先要「持内心住止令一定」,也就是修得初禅(二禅、三禅、四禅),得四增上心,然后依定起观。「作意」内空,如「其心移动不趣向近,不得清澄,不住,不解于内空」,那就「作意」外空。如外空又不住,不解,那就「作意」内外空。又不住,不解,那就「作意」不移动。总之,要修习多修习,达到心不移动趣向于近,得清净,住,解于内空……不(移)动。『瑜伽论』也这样说。『空大经』别别的说明四类作意,没有展转次第的意义。四类作意的定义,经文没有确切的说明,『瑜伽论』解说为∶
: ┌外 空──超过一切五种色想(离欲贪)

c***h
发帖数: 2262
13

有人能说明阿含真好

【在 c***h 的大作中提到】
: 非常感谢SeeU法友。很多东西要消化了解一下。
: 等我消化一下再向法友请教讨论。感谢感谢
:
: 」的空,是『般若经』的假名、空性,与『阿含经』缘起、中道的统一。
: 眼触因缘所生受,若苦若乐若非苦非乐,我我所空。……意触因缘所生受,若乐若苦若
: 非苦非乐,我我所空。阿难!我我所空故,名空世间」。
: 破坏法所以名为世间。六处等我我所空,名为空世间。以无我我所为空,是空三昧的一
: 般意义。
: ,空心解脱,无相心解脱(『杂阿含经』作四种心三昧)。四种心解脱,名字不同,意
: 义当然也不同了。但都是心解脱,也就可说文异义同。约意义不同说,空心解脱sun~n~

J******s
发帖数: 7538
14
后面的基本理解,前面有一点不明白。
第一句你说无所有心解脱,空心解脱,无相心解脱可能停留在世间定的阶段,那么就是
说这个还是修止的阶段?从后面的解释来看,不可能呀。或者我理解错了?
于无所有解脱中,知不动心解脱为此等之最第一。可是从后面那个1,2,3...解释来看
,似乎无所有心解脱,空心解脱,无相心解脱是没有高下区别的。或者我理解错了?
南传的十六观智, 说到由(空、无相、无愿)三种解脱门而生起行舍智。这里空,无相
,无愿和无所有心解脱,空心解脱,无相心解脱不完全对应的吧?
与三法印任何一相相应的舍心皆可称为解脱心。如果心由观无常而趣向涅槃解脱的,称
为无相解脱门。如果心由观苦而趣向涅槃解脱的,称为无愿解脱门。如果心由观无我而
趣向于涅槃解脱的,称为空解脱门。这里没有无所有心解脱啊?或者还有别的解释麽?
刨根问底,谢谢耐心!咔咔

【在 S**U 的大作中提到】
: 无所有心解脱,空心解脱,无相心解脱可能停留在世间定的阶段,深的则通于出世间。
: 这是经文本身的意义。
: 「大德!何者为无所有心解脱耶?大德!于此处有比丘,超越一切识无边处,『无所有者
: ,』逮达住无所有处。大德!此称为无所有心解脱。」此无所有心解脱,是超越色与心
: 识的世间定。
: 「大德!染欲是障碍,嗔恚是障碍,愚痴是障碍。漏尽之比丘,舍弃此等,如断根无本
: 之多罗树,非使生成者,为未来不生之法。大德!于无所有解脱中,知不动心解脱为此
: 等之最第一。然此不动心解脱,为依染欲而空,依嗔恚而空,依愚痴而空。」此无所有
: 心解脱为出世间。
: 南传的十六观智, 说到由(空、无相、无愿)三种解脱门而生起行舍智。清净道论说∶

J******s
发帖数: 7538
15
弱智的问一个问题,什么是自身五蕴,什么是外在五蕴?
四种禅定和无色定之间的那个阶段,怎么通过观五蕴修非我,非我所啊?什么是非我,
非我所?什么区别?为什么在修定的中间会有观五蕴呢?观和止观中的观一样麽?
离五欲贪,是进修三果的过程。
观五蕴生灭,于五蕴离我慢,得阿罗汉。
这个是不是说三果了还在定的阶段?或者生灭随观智的前面都算是离五欲贪?
d******t
发帖数: 6
16

阿含经的“空”,主要是无常,无我的意思,是形容五蕴的特征。侧重于对五蕴的否定
。没有什么神秘玄奥的色彩
心经所说的“空”,或者大乘的空性,则是涅槃的异名,形容涅槃的空相,无生,无灭
,不可思议。
心经的“空不异色,色不异空”,主要是形容五蕴和涅槃的关系,指出他们是不二的。
以此来反对小乘的五蕴涅槃相异的观点。
在阿含经里面,佛陀并没有教导五蕴和涅槃的不二性,而是强调五蕴和涅槃的相异,这
对解脱也是最实用的。

【在 c***h 的大作中提到】
: 请教 SeeU法友两个问题,感谢,感谢。
: 1 佛陀在阿含中说的”空”是什么意思?
: 心经(般若派)说的”空”,又是什么意思?
: 两者是否不同?
:
: 2 阿含中说的五根、五力、四正勤,是在实修中的哪个阶段或是哪方面会用到?
: 或说哪种情况会用到?
: 感谢

J******s
发帖数: 7538
17
非常感谢你的提问,以后多多提问,咔咔

n~

【在 c***h 的大作中提到】
: 非常感谢SeeU法友。很多东西要消化了解一下。
: 等我消化一下再向法友请教讨论。感谢感谢
:
: 」的空,是『般若经』的假名、空性,与『阿含经』缘起、中道的统一。
: 眼触因缘所生受,若苦若乐若非苦非乐,我我所空。……意触因缘所生受,若乐若苦若
: 非苦非乐,我我所空。阿难!我我所空故,名空世间」。
: 破坏法所以名为世间。六处等我我所空,名为空世间。以无我我所为空,是空三昧的一
: 般意义。
: ,空心解脱,无相心解脱(『杂阿含经』作四种心三昧)。四种心解脱,名字不同,意
: 义当然也不同了。但都是心解脱,也就可说文异义同。约意义不同说,空心解脱sun~n~

J******s
发帖数: 7538
18
欢迎!

【在 d******t 的大作中提到】
:
: 阿含经的“空”,主要是无常,无我的意思,是形容五蕴的特征。侧重于对五蕴的否定
: 。没有什么神秘玄奥的色彩
: 心经所说的“空”,或者大乘的空性,则是涅槃的异名,形容涅槃的空相,无生,无灭
: ,不可思议。
: 心经的“空不异色,色不异空”,主要是形容五蕴和涅槃的关系,指出他们是不二的。
: 以此来反对小乘的五蕴涅槃相异的观点。
: 在阿含经里面,佛陀并没有教导五蕴和涅槃的不二性,而是强调五蕴和涅槃的相异,这
: 对解脱也是最实用的。

c***h
发帖数: 2262
19

感谢法友说明,我再想想,再与法友讨论。
法友的意见与SeeU法友的意见,似乎不一致。

【在 d******t 的大作中提到】
:
: 阿含经的“空”,主要是无常,无我的意思,是形容五蕴的特征。侧重于对五蕴的否定
: 。没有什么神秘玄奥的色彩
: 心经所说的“空”,或者大乘的空性,则是涅槃的异名,形容涅槃的空相,无生,无灭
: ,不可思议。
: 心经的“空不异色,色不异空”,主要是形容五蕴和涅槃的关系,指出他们是不二的。
: 以此来反对小乘的五蕴涅槃相异的观点。
: 在阿含经里面,佛陀并没有教导五蕴和涅槃的不二性,而是强调五蕴和涅槃的相异,这
: 对解脱也是最实用的。

J******s
发帖数: 7538
20
他是runsun

【在 c***h 的大作中提到】
:
: 感谢法友说明,我再想想,再与法友讨论。
: 法友的意见与SeeU法友的意见,似乎不一致。

相关主题
菩提比丘:「解脱性的」和「适应性的」佛法怎样观心——修行一解
原始佛教的利他念佛往生的原理
何谓解脱?内观第七天开示
进入Wisdom版参与讨论
c****g
发帖数: 3893
21
别人都不知道, 就你聪明.

【在 J******s 的大作中提到】
: 他是runsun
J******s
发帖数: 7538
22
他回了好几个帖子我才看出来的,难道不是笨麽?咔咔
低头,漂走

【在 c****g 的大作中提到】
: 别人都不知道, 就你聪明.
S**U
发帖数: 7025
23
相应部41相应7经/苟达多经
尊者苟达多对屋主质多这么说∶
「屋主!这无量心解脱、无所有心解脱、空心解脱、无相心解脱,这些法为不同含义、不同文辞呢?或者为一种含义,但只是文辞不同呢?」
「大德!有法门,由此法门而这些法为不同含义、不同文辞,又,大德!有法门,由此法门而这些法为一种含义,但只是文辞不同。
杂阿含567经
尊者那伽达多告质多罗长者∶「有无量心三昧,无相心三昧,无所有心三昧,空心三昧。云何长者!此法为种种义故种种名?为一义有种种名」?
......
须臾思惟已,语尊者那伽达多∶「有法,种种义、种种句、种种味;有法、一义,种种味」。
http://agama.buddhason.org/SA/SAsearch1.php?path=SA0567.htm
这里空、无相、无愿和无所有心解脱,空心解脱,无相心解脱的确不完全对应。阿含诸经对三解脱门说法有出入,印顺法师在《空之探究》一书列举诸说。

【在 J******s 的大作中提到】
: 后面的基本理解,前面有一点不明白。
: 第一句你说无所有心解脱,空心解脱,无相心解脱可能停留在世间定的阶段,那么就是
: 说这个还是修止的阶段?从后面的解释来看,不可能呀。或者我理解错了?
: 于无所有解脱中,知不动心解脱为此等之最第一。可是从后面那个1,2,3...解释来看
: ,似乎无所有心解脱,空心解脱,无相心解脱是没有高下区别的。或者我理解错了?
: 南传的十六观智, 说到由(空、无相、无愿)三种解脱门而生起行舍智。这里空,无相
: ,无愿和无所有心解脱,空心解脱,无相心解脱不完全对应的吧?
: 与三法印任何一相相应的舍心皆可称为解脱心。如果心由观无常而趣向涅槃解脱的,称
: 为无相解脱门。如果心由观苦而趣向涅槃解脱的,称为无愿解脱门。如果心由观无我而
: 趣向于涅槃解脱的,称为空解脱门。这里没有无所有心解脱啊?或者还有别的解释麽?

S**U
发帖数: 7025
24

自己的五蕴,与别的有情的五蕴。
是指岀定修观。观五蕴各自无常、被生灭压迫,依缘起而不能主宰,所以不是「
神我」。
怎么通过观五蕴修非我,非我所啊?什么是非我,

【在 J******s 的大作中提到】
: 弱智的问一个问题,什么是自身五蕴,什么是外在五蕴?
: 四种禅定和无色定之间的那个阶段,怎么通过观五蕴修非我,非我所啊?什么是非我,
: 非我所?什么区别?为什么在修定的中间会有观五蕴呢?观和止观中的观一样麽?
: 离五欲贪,是进修三果的过程。
: 观五蕴生灭,于五蕴离我慢,得阿罗汉。
: 这个是不是说三果了还在定的阶段?或者生灭随观智的前面都算是离五欲贪?

S**U
发帖数: 7025
25
三果称为不还果,不复还生于欲界故。不生欲界,是因为断了欲界的烦恼(五欲贪与男
女欲),因灭故苦果灭。三果对色、无色境界的贪还没断,所以会生色界或无色界。

【在 J******s 的大作中提到】
: 弱智的问一个问题,什么是自身五蕴,什么是外在五蕴?
: 四种禅定和无色定之间的那个阶段,怎么通过观五蕴修非我,非我所啊?什么是非我,
: 非我所?什么区别?为什么在修定的中间会有观五蕴呢?观和止观中的观一样麽?
: 离五欲贪,是进修三果的过程。
: 观五蕴生灭,于五蕴离我慢,得阿罗汉。
: 这个是不是说三果了还在定的阶段?或者生灭随观智的前面都算是离五欲贪?

1 (共1页)
进入Wisdom版参与讨论
相关主题
念佛往生的原理菩提比丘∶五蕴与五取蕴
内观第七天开示请教SeeU法友何谓意根
永嘉禅师证道歌(摘录)四果圣人是否可以自由入 + 出涅磐
zt印度佛教的发展阶段[合集] 驱鬼趣事
佛陀是发愿灭苦,还是发愿成佛?阿罗汉证得涅磐,入住涅磐又回到人间,是啥入住涅磐,啥又回来?
十日内观开示--第七天[转载]无相心解脱
Path citta and fruition citta杂含读记:舍断五蕴
佛陀如何度化怀疑一切的长爪外道菩提比丘:「解脱性的」和「适应性的」佛法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解脱话题: 无相话题: 无愿话题: 涅盘话题: 三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