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佛典
1 2 3 4 5 6 7 8 下页 末页 (共8页)
z**n
发帖数: 22303
1
以现代语言翻译佛教经典古籍,将保护广大佛教文明与文化,免其遭受毁灭。
—— 宗萨钦哲仁波切
【八万四千•佛典傳譯】是什么?
一项长期的全球行动,
目标是将浩瀚的佛教典籍翻译为现代语言,
让全世界共享此智慧之瑰宝。
为什么需要【八万四千•佛典傳譯】?
有一大部分的佛教典籍是以古典藏文的文字保存下来。要翻译这些典籍,译者必须精通
古典藏文、梵文,并对佛法具有深刻的理解。到目前为止,被翻译成现代语言的藏文典
籍为数少过5%。然而当今世上,仅有极少数的人士经由深入的传统学习和训练而能够准
确诠释这些经典。因此,在这些智慧宝典的丰富内涵尽失之前,我们亟需聚集协调各方
人才:译者、教师、学者、以及追寻智慧之士,来揭开它们蕴涵的深意并与全世界共享。
我们的愿景与目标:
在100年内,全球共享译成现代语言的佛教典籍。
在25年内,翻译并广泛分享《甘珠尔》全集与相关的《丹珠尔》卷集。
在5年内,翻译并出版具代表性的《甘珠尔》与《丹珠尔》经卷,为实现长期愿景建立所
需的基础与资... 阅读全帖
b*****n
发帖数: 662
2
http://baike.baidu.com/view/1892643.htm
佛教大小乘佛典将因果关系中的结果分为五类,其具体名目和涵义是:
(一)异熟果。异熟,旧译为果报。这是基于因果概念而来的一个具有新意的同语
,指众生前生善恶行为所招致的苦或乐等果报。即四缘中增上缘所得的果。异熟果与因
性质不同,既不同时又非相随。前生的因是道德性的善或恶,后生的果是实体性的善或
恶,如人 “放下屠刀”行善,立地成佛;作恶变成鬼,就称为异熟果。
(二)等流果。是由原因流出来的结果。由或善或恶的因生起同类的或善或恶的果
。等流果是与原因为同种类的结果,又称习果。《阿毗达磨俱舍论》认为,果似因为“
等”,果从因生为“流”。“等”是等同,“流”是流类,等同流类的果为等流果。例
如先前操杀生之业缩短了其他生物的寿命,而其后的果报亦会是短命而死。
(三)士用果。士指人;用为作用,指人的造作。士用即人的作用。人们使用各种
工具所造的各类事情,所得的结果称士用果。
(四)增上果。 “增上”,即增进、助长。一切具有影响力或不起阻碍作用的即
积极的或消极的原因都是增上缘。依增上缘而生的果是增上果。如眼识(眼的视觉... 阅读全帖
R*******e
发帖数: 25533
3
来自主题: _LoTaYu版 - 佛典传译
警长不愧是警长啊,情报又准又及时
http://www.youtube.com/watch?v=q_sn969UpBg
Published on May 6, 2014
陈坤:今天浴佛节5月6日晚上9點点,在84000中文网站84000.co/ch将-推出中文视频。
這是一個带有中文字幕的动画短片,李宇春配音。為了确保佛陀的所有教法-得以保存
,让更多世人能完整了解佛陀的智慧,84000以玄奘的精神,結合了世界僧俗-的力量,
致力将佛陀的所有教法翻译成现代语言,与诸佛子共鸣!请关注我们。
扎西拉姆多多:這部2分鐘的視頻短片,由好萊塢著名製作人John Solomon主導創意,
加拿大的Giant Ant Studio設計,著名歌手/演員李宇春義務旁白,文字稿由賴聲川、
姚仁喜和王菁瑛參-與編寫。祈愿更多人能了解84000的使命和翻譯佛典的重要性,共同
护持佛法!
来源:http://t.cn/8sd6fVX
t******g
发帖数: 17520
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原始佛教的語言問題(ZZ)
不喜排版, 可以看跟贴的link
佛教十五題 季羨林
原始佛教的語言問題
[日期:2011-04-12] 來源:網友上傳 作者:季羨林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

初轉法輪麥積山石窟第133窟第10號造像碑(局部)以釋迦牟尼說法形象表現佛陀為
五比丘說法這一情節。
三世佛像清代唐卡(布畫)布達拉宮藏“我們在上面已經說過,佛在世時宣揚教義所
使用的語言,可能是摩揭陀語。”“唐卡”意為卷軸畫,是我國藏區最流行的一種宗教
繪畫形式。這幅唐卡中現在的釋迦牟尼佛在主位,下有弟子侍立,後有華麗的蟠龍佛龕
,過去佛和未來佛在上方左右兩角。第三題原始佛教的語言問題佛教十五題

現在印度正以極其隆重的儀式紀念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涅槃2500周年。我們都知道
,佛教在中印文化交流中起過很大的作用,對中國文化的許多方面都有過影響。因此,
有很多人關心這次的紀念,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下面我從佛教史裏選出一個國外梵文
學者和佛教研究者多少年來爭而未決的問題,提出我的看法,借表紀念之意。
巴利文《小品》(Cullavagga)V 33 1敘述了一個故事:
這時有兩個比丘,姓耶彌盧諦拘羅,是兄弟... 阅读全帖
j******g
发帖数: 2689
5
佛教經典中神通故事的作用及其語言特色
http://www.chibs.edu.tw/ch_html/LunCong/098/098a-02.htm
佛教經典中神通故事的作用及其語言特色
丁 敏
(政治大學中文系副教授)
提要
本論文嘗試從佛教經典中神通故事的作用與語言特色兩個面向,來分析神通故
事何以一再活躍於佛教發展史上的各個時期,乃至在今日社會中仍有其魅力。由於佛教
神通故事是依循佛教神通理論的發展而有所不同。因此本文分為原始佛典、介於小乘至
大乘間的佛典、大乘佛典三個階段來看佛教神通故事隨其神通觀念的變化而顯示出的不
同作用。其次,分析神通故事在宗教與文學兩方面的語言特色,以了解神通故事的語言
特色,也是它引人入勝的所在。最後本文試圖指出佛經神通故事對整個佛教宗教性格的
影響為何;並概括指出佛教神通故事在中國社會中由古至今的若干作用。
案:本論文所引用的佛經,均引用自《大正新脩大藏經》,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在台
影印版。而在論文的附註中,均簡稱《大正藏》。又在論文行文中,引用佛經原文或轉
述佛經故事,常在文後即註明出處,例如〔2-11a~15b﹞,表示在《大... 阅读全帖
j******g
发帖数: 2689
6
论诗禅交涉--以唐诗为考索重心
台湾大学中文系副教授  萧丽华
一、前 言
古印度吠陀时期的《奥义书》中可知印度是诗的民族,佛典许多文字明显有诗的形
态,而中国历来也是以诗歌为主流。诗与禅之间在现实世界里似乎注定有许多共通的特
质。佛典初译入中国的汉晋阶段,诗体与音韵都起了变化、融合与反省,这是诗与禅在
中国最初期的「交涉」,(注1)佛教三藏中丰富的诗篇在中国寻求出以「偈颂」(注2
)的面貌出现,中国诗歌的句数篇幅乃至由抒情主体过渡到叙述与说理形态的变化,也
正是诗禅之间相互影响、交汇、合流的痕迹,因此,我们可以说诗禅交涉是中国文化史
上除「格义」之外,在佛教文化影响下的另一大问题。然而这个问题却一直潜伏不彰,
直到唐宋才蔚为大观,引起广泛的注意,尤以唐人「以禅入诗」及宋人「以禅喻诗」是
禅学影响诗歌与诗学理论的两大风潮,但这毕竟是
以诗为本位的观察方式,如果以禅为主体,仍可看出诗歌影响禅僧所呈显的乐道诗
与偈颂诗作。有关诗禅之间交互关涉的研究一直是较薄弱的一环,直到近年来才渐渐引
起学者的注意,目前已有不少篇论著谈论到诗禅之间的关系,可惜多为大陆学人之作,
(注3)本文之所以赘添一笔...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7025
7
http://ccbs.ntu.edu.tw/taiwan/md/md01-01.htm
人间佛教的困局——以新雨社和现代禅为中心的一个考察
本文口头发表于∶1999.10,「印顺导师思想之理论与实践学术研讨」会,台北∶弘誓
文教基金会。
提要
印顺导师所提倡的「人间佛教」,尽管在台湾佛教界逐渐成为主流思想,但却遭遇一些
困局。其中,来自新雨社和现代禅的批评,显然无法漠视。这两个台湾当代新兴佛教教
派,对人间佛教的批评,主要有两点∶一、「人间佛教」不曾提供一套具体的修行方法
。二、「人间佛教」所强调的「不急求解脱」的思想,被视为不关心究极的解脱。本文
试图透过这两个新兴教派的访谈和调查,来说明以上这两点批评的成因。
「人间佛教」这个理念,最早是由《海潮音》杂志社同仁、慈航法师、法舫法师等人所
倡导 [1] 。然而,真正具有重大影响力的,则是印顺法师(1906—),在1951年,所开
始大力推广的人间佛教 [2] 。
印顺所推广的人间佛教,在中国大陆并没有引起什么注意;但却随著他的移居台湾(
1953年1月),引起台湾佛教界的极大回响。直接受到这一理念影响的台湾佛教教团,包
括隶属旧传统... 阅读全帖
z**n
发帖数: 22303
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佛教科学论 索达吉堪布著 ZT.
佛教科学论
索达吉堪布著
前言
怀疑把我们引向真理
不知佛法无权反对
佛教科学的奥秘
佛教是整个人类的宗教
只有佛法才能满足众生的心愿
信佛不是迷信
佛教徒特别需要学习佛法
铁证般的历史事实
佛教真实不虚
神话还是奥妙
超越您的经验
辩证唯物主义与主观唯心主义
佛教是人类最高文化的产物
维护信教自由
以广阔的心胸来拥抱世界
人死并非如灯灭
鬼神等生命的存在
克隆绵羊与生命的产生
前生与后世
转世灵童
奇异的业力
因果规律
可怜可叹的愚痴众生
科学的谬误与无知
生物进化论与生命流转
世界上最大的谜是什么
佛陀为什么不广宣说科学的内容
科学并未给人类带来真正的幸福
当今世界急需佛法的拯救
使人类向善、使世界更加光明
睁开眼睛看世界
伏藏品之谜
授记与预言、预测
地球与四洲
微尘数佛刹世界与宇宙
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人
人应有高尚的道德理想
学佛是对自身有利的事情
帝王将相亦学佛
佛法是座宝山
怎样学佛
气功人士理所当然应学佛
出家人对社会的贡献
历代帝王也恭敬出家人
出家以报父母恩
追随先贤的足迹
即生成就的简单法门
结尾
前言
各位朋友,您好!
我很高兴大家能超越时空,共同地在这佛教与科学接... 阅读全帖
E******u
发帖数: 3920
9
唯识宗的创立
玄奘西行求法归来,通过翻译经典和传授学徒等方面的工作,将当时印度唯识学的最新
成果介绍到中土,最终创立了以佛教义学见长的法相唯识宗。玄奘在翻译佛典的过程中
,为中国佛教培养了一代精通唯识、因明学说的高僧,特别是其高徒窥基继承光大其学
说,留学僧人圆测将玄奘之学传播到新罗国,对于唯识学说广泛传播产生了深远影响。
说玄奘是法相唯识宗的创始人,是由于他把法相宗的主要经典都翻译成汉语并作了初步
的宣传;说窥基是法相宗的实际创始人,是因为窥基在玄奘所奠定的基础上,扩大了这
一宗派的理论影响。公正地说,法相唯识宗是玄奘、窥基两代高僧共同努力创立的。
第一节 玄奘与唯识宗的创立
依照现今学术界、佛教界的普遍认识,玄奘西行的时候,中国佛教已经处于学派佛教与
宗派佛教交替发展的时期。玄奘先后礼拜了十二位老师,但其中并不包括被认定为佛教
宗派的天台宗僧人,也没有礼拜三论宗的祖师吉藏为师。玄奘西行的动机之一就是出于
消弭学派佛教差别诠释所带来的混乱。回国之后,他全身心地投入到佛教经典的翻译活
动,在其弟子们的继续努力下,终于创立了一个新的佛教宗派。
玄奘在国外之时,中土佛教界存在和发生的争论,... 阅读全帖
f****2
发帖数: 311
10
佛教科学论
堪布索达吉 著
前 言
各位朋友,您好!
我很高兴大家能超越时空,共同地在这佛教与科学接壤的赏心悦目花园中舒心惬意自由
地漫游,并能敞开心灵进行彼此真诚的对话和交流,我作为一名佛教徒,在正式行文之
前,首先顶礼我们的本师释迦牟尼佛!
“现代科学相距佛教还有多远”,这个问题您思考过吗?
世界上的人们对佛教的态度大概有四种:信仰的、半信半疑的、不信仰但也不反对、反
对的。其中反对者的理由虽然林林总总,但主因不出下面二种:消极逃避、迷信。这些
反对佛教的理由能否站得住脚呢?这些反对者是否真正了解佛法的内容?
现代社会中,人们对“科学”奉为至尊至圣。天文学、宇宙学、电子学、生命科学等自
然科学领域及经济、金融、艺术等社会科学领域里的割裂研究成果,在人们的心中占有
崇高的地位。在这样的环境中,由于对佛法不太了解,难免有部分人会偏执科学而反对
佛法,这时作为有理智的人应观察一下其余人士对佛法的看法如何。
沈家祯博士说:“我本人是科学家,对科学很感兴... 阅读全帖
l*****a
发帖数: 38403
11
来自主题: TrustInJesus版 - 给基扫盲:佛教
由人成道的佛陀
佛陀的祖先和家属
信仰佛教的人,必须先了解,佛陀不是人格的神,更不是所谓创造宇宙及主宰宇宙的上
帝,或所谓上帝的“道成肉身”。佛陀是人完成的,如能依照佛陀所说的修行方法,切
实做去,便有成为佛陀的可能,到了佛陀的境界,虽然也能发挥出种种的神迹,但那不
是佛陀重视的东西,最要紧的是佛陀的完美人格和从彻悟中发出的伟大智慧。佛陀以人
间的肉身,完成无上的佛果,正是以身示范,鼓励有志学佛的人们,及时以此人间的肉
身,追求无上的佛果。
佛陀既有肉身,所以他是实际上的历史人物。唯其由于古代的印度,不重视历史年代的
记录,故对释迦佛陀,确切的生灭年月,不易追查。但在佛典的记载方面以及碑记方面
,对于佛陀的年代,有着各种不同的传说。根据近世学者的考证结果,已认定佛陀降生
于公元前五百六十年顷,入灭于公元前四百八十年之世。
佛陀的出生地,即是现在尼泊尔境内的毕拍罗婆地方,是在北纬二十度三十七分,东经
八十三度八分之处。他自己的国家名为迦毗罗卫,当时的北印度,已经没有统一性的大
王国,在中印度方面,与迦毗罗卫城邦邻近的,以憍萨罗国的国力最强大,到了佛陀的
晚年,迦毗罗卫即被它征服,后来又由... 阅读全帖
i********7
发帖数: 808
1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转:佛法的特质1)
緣起法的理則與內容
緣起法的理則,就是「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無故彼無,此滅故彼滅」
。表示了一切的存在,都需要因緣的聚集,是條件的存在。反過來看,因緣消散,條件
不再俱足了,就不會存在。也就是說,不會有那種「獨一創始的」、「永恆不變的」、
「真實堅固的」東西;不會有創造宇宙的主宰神;不會有萬物起源的第一因;也沒有永
恆不變性質的真我。從時間前後的關係來看,只是不斷變化的「相似相續」,從自他的
關係來看,存在著高度依賴的「輾轉相依」。這樣的真理,普遍適用於萬事萬物,沒有
例外。不過,釋迦牟尼佛在菩提樹下專注的範圍,是與我們身心相關的活動與反應,目
標是要徹底地解決這處處缺陷、不圓滿的苦迫[19]人生,而不在於其他宇宙環境、物質
器具的種種。
人生的憂悲惱苦,總在這生老病死中。生老病死,從比較長時段的宏觀角度來說,
可以是指我們的出生、成長、衰老、死亡[20],這一部分,我們留待〈生從何來死往何
去〉一節中討論。從比較短時段的微觀角度來看,也可以指眼前一個身、心反應經驗的
升起、變化、消失[21]。為何會出生?為何會生起?生的推動力量是什麼?是一種蓄積
力量的成熟,佛典中將之稱為... 阅读全帖
f****2
发帖数: 311
13
敬录自索达吉堪布“藏密问答录” 藏密——不容置疑的纯正佛法
“印顺法师一直主张复归印度大乘,他对中国化的台、贤、禅宗等宗派颇有看法,认为
其所标榜的“真常唯心论”虽渊自一类大乘经典,但“融摄世俗的方便更多,也与婆罗
门教更接近”,乃为佛教受婆罗门教梵我一如论影响的产物,并非纯正佛法。他不仅以
考据化的治学方法对这些宗派的指导思想进行了批判,又在《密教之兴与佛教之灭》等
文中大肆攻击了密法。他称密教乃“即鬼神崇拜而达于究竟”,指认密教的双身法、极
端尊重上师等是渊出自婆罗门教,并讥讽密教修法时自观为佛“无异乞丐妄称国王”。
他更进一步“怒斥”密教为“实行则迷信淫秽,鄙劣不堪,可谓无益于身心,无益于国
族,律以佛教本义,几乎无不为反佛教者。”……
从上引文字中,我们似乎已能感觉到印顺法师以佛教正统自居,对密法恨不能一下剿灭
尽净的决绝态度。但就是在这种表面化的慷慨激昂的态度中,诸多缺陷同时也悄然浮出。
众所周知,要了解密法、评价密法就必须真正地走入密法。如果连密宗任何一个教派的
教义都没有完整、系统地学过,同时也没有得到过任何一个教派的清净传承,更没有在
密法理论的引导下,在一位具德上师的... 阅读全帖
J*******3
发帖数: 1651
14
南京为什么是中国最亲日的城市之一?

近两千年来,南京一直是中国佛教的中心。中国佛教界一直用佛教的布施、忍辱和无我
精神来应对日本的侵略和屠杀。
佛教界涌现出了大量的汉奸:如宣化上人,本焕长老,净空法师,以及《无量寿经》汇
集本的作者:夏莲居佛教学者等等……
近来,南京又有惊人之举动:
《去年买了个表!南京将大规模用日系车作出租车!》
http://bbs.tianya.cn/post-worldlook-915079-1.shtml
============================================================================
===
宣化上人曾经是汉奸?
心情随笔
在日本侵略东北三省的时候,宣化上人是万国道德会的一个科长,查查历史就知道万国
道德会只不过是日伪控制的汉奸组织,那么宣化上人会不会是汉奸?希望有一天能够真
相大白。
附上资料:
我就到拉林鎮去賒棺材。因為我參加道德會,在家的時候就在道德會做總科長,我認識
街上的一些人;就到棺材舖姓田那兒,這人叫田老埠。怎麼叫老埠呢?他的嘴很黑,好
罵人,是個跑江湖的... 阅读全帖
J*******3
发帖数: 1651
15
南京为什么是中国最亲日的城市之一?

近两千年来,南京一直是中国佛教的中心。中国佛教界一直用佛教的布施、忍辱和无我
精神来应对日本的侵略和屠杀。
佛教界涌现出了大量的汉奸:如宣化上人,本焕长老,净空法师,以及《无量寿经》汇
集本的作者:夏莲居佛教学者等等……
近来,南京又有惊人之举动:
《去年买了个表!南京将大规模用日系车作出租车!》
http://bbs.tianya.cn/post-worldlook-915079-1.shtml
============================================================================
===
宣化上人曾经是汉奸?
心情随笔
在日本侵略东北三省的时候,宣化上人是万国道德会的一个科长,查查历史就知道万国
道德会只不过是日伪控制的汉奸组织,那么宣化上人会不会是汉奸?希望有一天能够真
相大白。
附上资料:
我就到拉林鎮去賒棺材。因為我參加道德會,在家的時候就在道德會做總科長,我認識
街上的一些人;就到棺材舖姓田那兒,這人叫田老埠。怎麼叫老埠呢?他的嘴很黑,好
罵人,是個跑江湖的... 阅读全帖
v****i
发帖数: 779
16
佛教经典中真正的“法轮”是怎样的?
法轮,是佛教用语。
在佛教经典中,“法”是梵文dharma的意译,音译为达摩。原指“护持人间行为的
规范”,又指价值、真理、规则、品德、属性、存在,为通于一切之语。在佛教密宗,
“轮”是“圆轮具足”的略称,梵文mandala的意译,音译为曼陀罗,指本质、精髓。
由此可见,从语源上分析,佛典中的“法”、“轮”二字意为真理、精髓。它们是“形
而上”的本源之道,而不是“形而下”的器用之术。
在佛典中,法轮是佛法的别称。佛教认为释迦牟尼的教法能息灭烦恼,摧伏怨敌,
犹如转轮王转动轮宝(战车的神化)摧破山岳一样,并认为佛法不停滞于一人一处,辗
转相传,犹如坐轮,所以称为法轮。
“转轮圣王手持宝轮,空中无碍;佛转法轮,一切世间天及人中无碍无遮”(《大
智度论》卷二十五)。据《四十二章经》记载,释迦牟尼“于鹿野苑中,转四谛法轮,
度憍陈如等五人而证道果。”
法轮是梵文dharma-cakra的意译,指佛教的真理之轮。法轮又称梵轮,梵是清净之
意。佛法是清净法,所以称为梵轮。“佛转法轮,或名法轮,或名梵轮”(《智度论》
卷八)。在佛教理论中,佛之说法即法轮转起,可使...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17
来自主题: Talk版 - 敬道兴佛的宋太宗
敬道兴佛的宋太宗
陆文
中国历史上的皇帝们绝大多数都是同时敬重佛、道二教的,宋代第二位君主宋太宗就是
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位。宋太宗赵光义是宋太祖赵匡胤之弟,母亲是杜太后,据《宋史
》记载,起初杜太后梦见神仙捧着太阳授予她,随后便有孕怀了宋太宗,在他出生的那
天夜晚,红光升腾似火。宋太祖赵匡胤去世后,赵光义即位史称宋太宗。关于他的即位
有“斧影竹声”的故事,史学家大多认为是篡位。其实人生在世,谁能无过,在迷中说
不定就干了什么大坏事,一失足成千古恨,给自己、给后人带来灾难。关于宋太宗篡位
,由于本文的主题和篇幅,在这里不讨论,只介绍他敬道兴佛的事迹。对历史人物的态
度应该是瑕不掩瑜,瑜不掩瑕,功过分明。
宋太宗即位后延续了宋太祖赵匡胤敬道兴佛的做法,有的方面还超过了太祖。对道教,
他不仅注重扶植道教,还礼遇隐逸的道士,例如他给华山道士陈抟赐号为“希夷先生”
大加尊崇,搜寻遗失的道教经书,并大力建设宫观,使遭受唐末五代战火破坏的道教有
所恢复,为其進一步的发展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对佛教,宋太宗更是大力宣扬。他即位的第一年,就剃度僧尼17万余人,整个在位期间
,大建佛寺。从他即位当年就经常...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18
来自主题: Talk版 - 敬道兴佛的宋太宗
敬道兴佛的宋太宗
中国历史上的皇帝们绝大多数都是同时敬重佛、道二教的,宋代第二位君主宋太宗就是
其中的一位。宋太宗赵光义是宋太祖赵匡胤之弟。赵匡胤去世后,赵光义即位,史称宋
太宗。
宋太宗延续了宋太祖赵匡胤敬道兴佛的做法,有的方面还超过了太祖。对道教,他不仅
注重扶植道教,还礼遇隐逸的道士,例如他给华山道士陈抟赐号为“希夷先生”大加尊
崇,搜寻遗失的道教经书,并大力建设宫观,使遭受唐末五代战火破坏的道教有所恢复。
对佛教,宋太宗更是大力宣扬。他即位的第一年,就剃度僧尼17万余人,整个在位期间
,大建佛寺。从他即位当年就经常遣内侍至五台山焚香敬佛,同时勘察情况,太平兴国
五年(西元980年)起,内廷使臣张廷训奉旨开始与僧人筹划重修五台山十寺,五台山
上的真容、华严、寿宁、兴国、竹林、金阁、法华、秘密、灵境、大贤这十所佛寺就是
当时奉旨修建的,并铸造金铜文殊像,安置于真容院;同年,还诏令峨眉山白水寺高僧
茂真重建集云、卧云、归云、黑水、白水诸寺,又铸造普贤菩萨铜像一尊,铜像通高7.
85米,重达62吨,头戴双层金冠,雕饰精巧,供奉于白水寺,也就是现在的万年寺。
宋太宗关注最多的佛寺,应该是... 阅读全帖
x*********o
发帖数: 208
19
索达吉堪布
问(10):在汉地,对藏传佛教持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学术界对藏传佛教,尤其是
密宗部分,基本持否定态度,以为那是不纯正的佛教。如印顺法师和圣严法师的著作中
,都有关于这方面的内容。而普通民众基于对西藏这块神秘土地的向往,对密宗非常崇
拜,只要是藏地来的任何一位喇嘛,他们都会当作佛菩萨那样去崇拜。事实上,我对这
两种态度都不以为然。我想请教堪布的是,藏传佛教是否像学术界所说的那样,包含着
许多印度教和苯教的思想?或者说,藏传佛教就是纯正的佛教?它的一切法门,一切教
义都源于佛陀和历代祖师大德的传承,根本就不包含任何另外的思想?
答:首先必须指出一点,学术界的一些人对藏传佛教基本持否定态度,包括印顺法师和
圣严法师也在其相关著作中对密法提出非议,这种种看法、论点、著述乃至行为都是出
于对密法教义缺乏深层理解而致的错误甚至危险的言行。他们对密宗的轻率否定,不论
在教证还是理证上都是站不住脚的。例如在圣严法师所著的《印度佛教史》中,有这么
一段话:“《大日经》是密教理论的建设者,由《金刚顶经》开出的,即将此一理论付
诸于实际的生活。一切都成为‘即事而真',‘事事无碍'的结果,淫、... 阅读全帖
x*********o
发帖数: 208
20
索达吉堪布
问(10):在汉地,对藏传佛教持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学术界对藏传佛教,尤其是
密宗部分,基本持否定态度,以为那是不纯正的佛教。如印顺法师和圣严法师的著作中
,都有关于这方面的内容。而普通民众基于对西藏这块神秘土地的向往,对密宗非常崇
拜,只要是藏地来的任何一位喇嘛,他们都会当作佛菩萨那样去崇拜。事实上,我对这
两种态度都不以为然。我想请教堪布的是,藏传佛教是否像学术界所说的那样,包含着
许多印度教和苯教的思想?或者说,藏传佛教就是纯正的佛教?它的一切法门,一切教
义都源于佛陀和历代祖师大德的传承,根本就不包含任何另外的思想?
答:首先必须指出一点,学术界的一些人对藏传佛教基本持否定态度,包括印顺法师和
圣严法师也在其相关著作中对密法提出非议,这种种看法、论点、著述乃至行为都是出
于对密法教义缺乏深层理解而致的错误甚至危险的言行。他们对密宗的轻率否定,不论
在教证还是理证上都是站不住脚的。例如在圣严法师所著的《印度佛教史》中,有这么
一段话:“《大日经》是密教理论的建设者,由《金刚顶经》开出的,即将此一理论付
诸于实际的生活。一切都成为‘即事而真',‘事事无碍'的结果,淫、... 阅读全帖
r******4
发帖数: 178
2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zt敦煌的疑伪经
殷光明(1957—),男,甘肃省敦煌市人,敦煌研究院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
内容摘要:疑伪经的内容大多反映了一定时期和地区佛教的传播、民间信仰,以及与其
他宗教,尤其是与传统文化结合的情况。敦煌石窟中保存了数量很多的疑伪经和疑伪经
图像。通过对其考察和研究,使我们对疑伪经及图像在佛教中国化、世俗化过程中的作
用及重要性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关键词:敦煌疑伪经;图像资料

印度佛经以梵文经典为主,其次还有部分巴利文和佉卢文。由于印度佛教是经过西
域传入中国的,因此,就有数量不少的安息文、康居文、于阗文、龟兹文的佛典。我国
古代佛教徒将西域各地语言的佛典通称为“胡本”,将梵、胡文的佛典看作是汉译佛典
的原本。一般在辨别佛经的真伪时,把译自梵文、胡语的汉文佛经称为真经,而把中国
僧人编撰、选抄佛经称为疑经,或断定为伪经。也有学者以“汉译”和“中国撰述”经
典来称呼,但对这一区分方法也有人提出质疑[1]。在佛教典籍中,出自天竺或西域佛
徒之手,便受到重视。出自中土信徒之手,既被斥为“伪经”一概被忽视,并认为非翻
译经典伪妄乱真。
随着佛教的发展,佛经的大量翻译,疑伪经典开始不断出现。在疑伪经典中
a*****y
发帖数: 33185
2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汉传佛教--维基百科
汉传佛教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漢傳佛教,是以地理位置划分的佛教派别,是佛教的三大地理分支之一。另外两个为南
传佛教(即上座部佛教)和藏传佛教。佛教經由兩條路徑傳入中國,一支由古印度經西域
傳入中原地区,爾後傳入朝鲜半岛、越南、日本等处,故汉传佛教又称北传佛教[1]。
传入中国的另一支佛教則由南印度經海路傳至中國南方,为南传佛教,并不包括在漢傳
佛教中。
漢傳佛教與藏傳佛教同为大乘佛教的主要發揚传系。因為中國的影響,漢傳佛教將大乘
佛教的教義傳播至朝鮮半島、日本與越南等地,並且影響了藏傳佛教。實質上,漢傳佛
教可以說是形塑大乘佛教面貌的主要力量之一;但有別於藏傳佛教之顯密並重,漢傳佛
教的宗派以顯宗為多。另外,尽管漢傳佛教以大乘佛教为主,当年經西域傳入中原地区
的佛教也包括了流传远不如大乘佛教广泛的小乘佛教。
目录
[隐藏]
* 1 詞語釋義
* 2 发展过程
o 2.1 秦漢
o 2.2 三國時期
o 2.3 晋朝
o 2.4 南北朝时期
+ 2.4.1... 阅读全帖
p******1
发帖数: 177
23
藏密——不容置疑的纯正佛法
问(10):在汉地,对藏传佛教持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学术界对藏传佛教,尤其是
密宗部分,基本持否定态度,以为那是不纯正的佛教。如印顺法师和圣严法师的著作中
,都有关于这方面的内容。而普通民众基于对西藏这块神秘土地的向往,对密宗非常崇
拜,只要是藏地来的任何一位喇嘛,他们都会当作佛菩萨那样去崇拜。事实上,我对这
两种态度都不以为然。我想请教堪布的是,藏传佛教是否像学术界所说的那样,包含着
许多印度教和苯教的思想?或者说,藏传佛教就是纯正的佛教?它的一切法门,一切教
义都源于佛陀和历代祖师大德的传承,根本就不包含任何另外的思想?
答:首先必须指出一点,学术界的一些人对藏传佛教基本持否定态度,包括印顺法师和
圣严法师也在其相关著作中对密法提出非议,这种种看法、论点、著述乃至行为都是出
于对密法教义缺乏深层理解而致的错误甚至危险的言行。他们对密宗的轻率否定,不论
在教证还是理证上都是站不住脚的。例如在圣严法师所著的《印度佛教史》中,有这么
一段话:“《大日经》是密教理论的建设者,由《金刚顶经》开出的,即将此一理论付
诸于实际的生活。一切都成为‘即事而真',‘事事无... 阅读全帖
f****2
发帖数: 311
24
顶礼南师!师兄过谦。
我们学佛是学习佛的慈悲和智慧。以下是索达吉堪布的一篇开示,和师兄们共勉。
藏密——不容置疑的纯正佛法
问(10):在汉地,对藏传佛教持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学术界对藏传佛教,尤其是
密宗部分,基本持否定态度,以为那是不纯正的佛教。如印顺法师和圣严法师的著作中
,都有关于这方面的内容。而普通民众基于对西藏这块神秘土地的向往,对密宗非常崇
拜,只要是藏地来的任何一位喇嘛,他们都会当作佛菩萨那样去崇拜。事实上,我对这
两种态度都不以为然。我想请教堪布的是,藏传佛教是否像学术界所说的那样,包含着
许多印度教和苯教的思想?或者说,藏传佛教就是纯正的佛教?它的一切法门,一切教
义都源于佛陀和历代祖师大德的传承,根本就不包含任何另外的思想?
答:首先必须指出一点,学术界的一些人对藏传佛教基本持否定态度,包括印顺法师和
圣严法师也在其相关著作中对密法提出非议,这种种看法、论点、著述乃至行为都是出
于对密法教义缺乏深层理解而致的错误甚至危险的言行。他们对密宗的轻率否定,不论
在教证还是理证上都是站不住脚的。例如在圣严法师所著的《印度佛教史》中,有这么
一段话:“《大日经》是密教理论... 阅读全帖
x*********o
发帖数: 208
25
索达吉堪布
问(10):在汉地,对藏传佛教持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学术界对藏传佛教,尤其是
密宗部分,基本持否定态度,以为那是不纯正的佛教。如印顺法师和圣严法师的著作中
,都有关于这方面的内容。而普通民众基于对西藏这块神秘土地的向往,对密宗非常崇
拜,只要是藏地来的任何一位喇嘛,他们都会当作佛菩萨那样去崇拜。事实上,我对这
两种态度都不以为然。我想请教堪布的是,藏传佛教是否像学术界所说的那样,包含着
许多印度教和苯教的思想?或者说,藏传佛教就是纯正的佛教?它的一切法门,一切教
义都源于佛陀和历代祖师大德的传承,根本就不包含任何另外的思想?
答:首先必须指出一点,学术界的一些人对藏传佛教基本持否定态度,包括印顺法师和
圣严法师也在其相关著作中对密法提出非议,这种种看法、论点、著述乃至行为都是出
于对密法教义缺乏深层理解而致的错误甚至危险的言行。他们对密宗的轻率否定,不论
在教证还是理证上都是站不住脚的。例如在圣严法师所著的《印度佛教史》中,有这么
一段话:“《大日经》是密教理论的建设者,由《金刚顶经》开出的,即将此一理论付
诸于实际的生活。一切都成为‘即事而真',‘事事无碍'的结果,淫、... 阅读全帖
s******g
发帖数: 5074
2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佛教对中国的影响
一、梁启超认为佛教对中国文学有五大影响:
(一)国语实质的扩大:因佛典的翻译,我国词汇即增加了三万五千多个。
(二)语法及文体的变化:佛典的科判疏钞之学,为有组织的解剖性文体首次在中
国的出现。而
禅宗的语录,更是中国文学的一大革命。
(三)文学情趣的发展:我们近代的纯文学,像小说、歌曲等,皆与佛典之翻译有
着密切关系。
孔雀东南飞、水兰辞等长篇叙事诗的产生,大概就是受东晋昙无谶所译马鸣‘佛所行赞
’的影响。又大
乘经典,皆以极壮阔之文澜,演绎极微妙之教理,增进了中国人的想像力,革新了中国
人的诠写法,
宋元以后章回小说受其影响不少。
(四)歌舞剧的传入:我国最初的歌舞剧——拨头(亦名钵头),据近人考证,就
是从南天竺附近
的拔豆国传来的。
(五)字母的仿造:随着佛教的输入,梵文也跟着进来,我国高僧仿照梵文字母来
应用汉字切
音,因此有唐代守温‘见溪群疑’等三十六字母的制作。
二、胡适则认为佛教的输入,对中国有三大影响:
(一)佛教的译经诸大师,用朴实平易的白话文体来翻译佛经,但求易晓,不加藻
饰,形成一种
白话的文体,佛寺禅门成为白话文与白话诗的重要发源地。
(二)佛教文学最富想像力
r****r
发帖数: 755
2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极乐世界是否原本存在
佛教里宣扬净土的法师们和基督教里宣扬天堂的牧师们我看没有什么差别,都是在谈一
个他们从来没有去过,毫无亲自体验的世界,和阿含里可以看到的佛陀一再强调的他只
教导他亲证的真理是多么大的差别。
引用《佛陀的启示》书中的一段话。
=====================
几乎所有的宗教都是建立在“信”──毋宁说是盲信──上的。但是在佛教里,重
点却在“见”、知与瞭解上,而不在信(相信)上。巴利文佛典里有一个字 saddha 梵
文作sraddha),一般都译作“信”或“相信”。但是saddha 不是单纯的“信”,而是
由确知而生之坚心。
.............
一般“相信”之所以产生,全在无“见”;这包括一切见的意义在内。一旦见了,
相信的问题即告消失。如果我告诉你:我握紧的掌中有一颗宝石,这就产生了信与不信
的问题,因为你看不见。但是如果我张开手掌让你看这宝石,你亲见之后,相信的问题
便无从产生了。因此,在古佛典中有这样一句话:“悟时如睹掌中珍(或作庵摩罗果)
。”
佛有一位叫做谟尸罗的弟子。他告诉另外一位比丘说:“沙卫陀同修啊!不靠礼拜
、信(相信)﹝注二十三﹞...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28
☆─────────────────────────────────────☆
stonebench (stonebench) 于 (Fri Aug 12 14:12:59 2011, 美东) 提到:
原始佛教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原始佛教指的是“基礎的佛教”,又稱「初期佛教」,係指釋迦牟尼在世時的佛教。佛
入滅後一百年部派根本分裂之前的佛教稱為「根本佛教」,此時已經受到佛陀本生故事
的影響,蘊含佛教分裂的遠因。至於被稱為小乘的部派佛教及後續的大乘佛教、祕密大
乘佛教(或稱金剛乘、密續乘)則是屬於“發展的佛教。”
詞語釋義
最早使用這個分類法的,是日本的佛教學者,如日本《廣說佛教語大辭典》對於“原始
佛教”定義如下:「相對於後世發達之大乘佛教,指釋尊在世時代至二十部派開始分裂
前之佛教。此時代之經典,包含佛教教說最古之原型。原始佛教一詞,係依明治以後佛
教研究者而使用。」日本學者對於這個詞的定義尚有爭議。
最新的觀念為烏帕沙瑪比丘在《相應菩提道次第》所提出“原始佛教”这个概念,指的
是釋迦牟尼在世時的佛教,此時教法一味合和無諍。佛入滅後一百年部派根本分裂之前
的佛教稱為... 阅读全帖
j*******1
发帖数: 182
29
济群法师问:
在汉地,对藏传佛教持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学术界对藏传佛教,尤其是密宗部
分,基本持否定态度,以为那是不纯正的佛教。而普通民众基于对西藏这块神秘土地的
向往,对密宗非常崇拜,只要是藏地来的任何一位喇嘛,他们都会当作佛菩萨那样去崇
拜。事实上,我对这两种态度都不以为然。我想请教堪布的是,藏传佛教是否像学术界
所说的那样,包含着许多印度教和苯教的思想?或者说,藏传佛教就是纯正的佛教?它
的一切法门,一切教义都源于佛陀和历代祖师大德的传承,根本就不包含任何另外的思
想?
索达吉堪布答:
  众所周知,要了解密法、评价密法就必须真正地走入密法。如果连密宗任何一
个教派的教义都没有完整、系统地学过,同时也没有得到过任何一个教派的清净传承,
更没有在密法理论的引导下,在一位具德上师的指导下进行过实修,那么在这种前提下
再去探讨甚或质疑密法,与在空中楼阁之上指手画脚又有何不同?比如说如果有人要研
究汉地佛法的基本特征,但他本人对汉语却一窍不通,又从没有实地接触过汉地的佛教
界人士,更没有深入显宗的诸多法门中去亲身修学一番;此时仅仅根据一些书面材料或
所谓的考据学原理,再... 阅读全帖
i********7
发帖数: 808
3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转:佛法的特质1)
佛法的特質
佛陀經歷了當時的主流學風:甚深的禪定與苦行,都沒有能成就解脫,很明顯的,
這些都還是世間之常[34],不是解脫的關鍵,只有與緣起相應,才能成就涅槃解脫的智
慧,也只有突破時代的盲點,無師而自悟[35]於緣起法,才成為佛陀。除了甚深禪定與
苦行之外,當時印度社會文化中,對人生真諦的探索,還流傳著許多異樣的思想:有一
類認為生命就只是肉體,精神也不過是肉體所生,所以人一死百了,什麼都沒了,佛陀
稱此種論調為「命即是身」。這是承認只有肉體的唯物論,同時也是斷滅論,一元論的
思想。另一類認為生命是精神與物質兩種可以獨立分開的組合,稱為「命異、身異」[
36],這顯然是命、身各異的二元論,這類思想往往傾向重於精神。還有一類思想,認
為在五蘊身、心中,有著恆常不變的真我[37]。而在人生苦迫的探索方面,有的認為神
是創造一切的主宰者,同時也決定了每一個人的命運,一切都是創造神的恩典與責罰,
這類思想佛典上稱為「尊佑造」。也有認為人的命運,已經被過去的業所決定了,無法
改變,佛典上稱為「宿命造」。還有一類認為人的遭遇,是隨機的巧合,找不到原因的
,佛典上稱為「無因無緣」[38]。這林林總...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7025
31
巴利《分别论·谛分别·经分别》译注
谢美霜 中华佛学研究所
提要
佛陀的一切教说中,「四谛说」是至为核心的教义。在统贯佛陀教说的佛教典籍——阿
毗达磨中,深通经义的祖师们如何疏解四谛,是非常值得研究的主题。本文选定巴利论
书《分别论》(Vibhaṅga)的第四品〈谛分别〉(Saccavibhaṅga)为译
注主体,主要基于两点理由∶一、南传论书的研究在国内仍处于摇篮阶段,有待研究者
的投入。二、《分别论》依十八个主题来论究法义,每个主题可独立探讨,四谛即为其
中的一个主题。目前国内虽已有《分别论》的汉译,唯系转译自日文《南传大藏经》,
文辞艰涩,又少附注说明,不对照巴利原本则难理解,有重加翻译的必要。因篇幅的限
制,本文的译注仅包括〈谛分别〉中的「经分别」。
初期佛教的圣典,包括了经(sutta)、律(vinaya)、论(abhidhamma)三藏。经藏
集结佛陀教说的要义,不同部派各有其编纂的经藏,现存且完整者有南传上座部(
Theravāda)五部《尼柯耶》(Nikāya)及北传汉译的四部《阿含经》。律
藏是出家教团之生活规则的集成。论藏... 阅读全帖
d******r
发帖数: 5008
32
阿弥托佛, 请原谅他的无知, 如果有什么过失, 请算到我身上吧。。。Yisu
------------------------------------------------------------
从科学史角度证伪《楞严经》
马忠庚
[南宁]学术论坛,2005年第2期
182-185页
【作者简介】马忠庚,聊城大学图书馆副研究馆员,山东大学宗教、科学与社会问题研
究所2002级博士研究生。(山东 聊城 252059)
【内容提要】《楞严经》这部非常普及、影响甚大的佛教经典,历来存在着真伪之争。
文章从科学史的角度,对经中涉及的有关物产、文献载体、物理学等几个方面存在的疑
点进行考察、论证,并得出其为伪经的结论。最后,对佛经的真伪问题发表了自己的观
点和看法。
【关 键 词】科学史|楞严经|真伪|论证
【参考文献】
[1]大藏经刊行会.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
[A].大正新修大藏经:第19册[C].台北:新文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98.
[2]辞海编辑委员会.辞海[Z].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9.
[3]大藏经刊行会.金光明经玄义拾遗记... 阅读全帖
d******r
发帖数: 5008
3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楞严经中的提到的中药

闪~
======
从科学史角度证伪《楞严经》
[ 作者: 马忠庚 来自:期刊原文 已阅:5300 时间:2006-8-22 录入:
tianqiuju
·期刊原文
从科学史角度证伪《楞严经》
马忠庚
[南宁]学术论坛,2005年第2期
182-185页
【作者简介】马忠庚,聊城大学图书馆副研究馆员,山东大学宗教、科学与社会问题研
究所2002级博士研究生。(山东 聊城 252059)
【内容提要】《楞严经》这部非常普及、影响甚大的佛教经典,历来存在着真伪之争。
文章从科学史的角度,对经中涉及的有关物产、文献载体、物理学等几个方面存在的疑
点进行考察、论证,并得出其为伪经的结论。最后,对佛经的真伪问题发表了自己的观
点和看法。
【关 键 词】科学史|楞严经|真伪|论证
【参考文献】
[1]大藏经刊行会.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A].大正新修大
藏经:第19册[C].台北:新文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98.
[2]辞海编辑委员会.辞海[Z].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9.
[3]大藏经刊行会.金光明经玄义拾遗记[A].大正新修... 阅读全帖
c***h
发帖数: 2262
3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原始佛教的語言問題(ZZ)
巴利语、摩揭陀语、藏语,好像都算是梵语的旁支,
我印象中,基本是可以相对应的。
婆罗门势力强大,梵文最后还是侵扰佛典,初期用的梵文,好像特别称为”佛典梵文”
??
佛典初期用的梵文很杂,与后期印度古代学者整理过的古典梵文有些不同

善哉 善哉
8226;
善哉 善哉
’”
t******g
发帖数: 17520
3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空间和时间问题 ZZ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Inspiration_from_Nagarjuna 俱乐部 】
发信人: tuziwang (a.k.a. 毛兔, 兔子, Kaiju), 信区: Inspiration_from_Nagarjuna
标 题: 空间和时间问题 ZZ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Mar 17 18:36:41 2015, 美东)
http://hk.plm.org.cn/qikan/xdfx/6301-034A.htm
期 刊 号:6301
作 者:常仁
文章名称:空间和时间问题
空间和时间问题
常仁
“诸行无常,是生灭法。”这是佛教对宇宙间万事万物的基本看法。但是一切事物
的生灭无常,决不能离开空间和时间。因此,佛教在分析宇宙间万事万物的同时,也谈
到空间和时间问题,并有其独特的见解。佛教有大乘和小乘派系,它们对空间和时间问
题的看法基本槪念虽然相同,但在解释上也有所争论。这是因为空间和时间问题同各派
的整个思想体系有密切的联系。这些思想体系各有不同的特点,因此对空间和时间问题
的看法有分歧,自然是不可避免的。
一 关于空间问题
关于空间问题的解释,在佛典中分... 阅读全帖
t******g
发帖数: 17520
3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轉】]當佛教遇見耆那教
中華佛學學報第19期 (p179-207): (民國95年),臺北:中華佛學研究所,http://www.chibs.edu.tw
Chung-Hwa Buddhist Journal, No. 19, (2006)
Taipei: The Chung-Hwa Institute of Buddhist Studies
ISSN: 1017-7132
當佛教遇見耆那教
──初期佛教聖典中的宗教競爭與詮釋效應
呂凱文
南華大學宗教學研究所副教授
p. 179
提要
與佛教同屬於新興宗教思潮的沙門陣營的耆那教,不僅是佛教初興當時的主要競爭對手
之一,同樣也為佛教傳統建構中的宗教制度發展等帶來刺激與滋養。雖然彼此教義有差
異,但是由於雙方實際興起與發展的時代重疊,宗教術語亦甚為接近,在宗教文化共構
處甚多的情形下,學界戲稱兩者為「姊妹教」。礙於彼此宗教競爭,佛教看待耆那教的
態度與耆那教理解自身宗教傳統的心態不同,從而「佛教聖典中的耆那教」與「耆那教
聖典中的耆那教」之間的兩種形象存有差異。若是如此,初期佛教聖典所見的宗教競爭
暨隨之引發的詮釋效應等諸問題,值得注意。
本文擬就前述問題進行論...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3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鸠摩罗什与中国佛教
鸠摩罗什与中国佛教 (一)

我们来聊一聊鸠摩罗什法师是谁?也就是“鸠摩罗什与中国佛教的关系”。
鸠摩罗什法师生活在公元344年到413年之间,他可以说是我们中国佛教在佛经翻译
的成就上,最重要的两位大师之一,另一位则是玄奘法师。如果就影响中国佛教徒的广
度上,罗什法师甚至超越了玄奘法师,可以称得上是与佛弟子结缘最多、最广的一位译
经法师。
我们先简单地来说一下鸠摩罗什法师他的生平,有关他的故事在坊间非常的多、也
很详细,他的名字鸠摩罗什是梵语,翻译成中文叫作童寿,也就是期许他在童年的时候
就已经有一个老人的德行。鸠摩罗什法师他的父亲叫作鸠摩罗炎,出生在中印度的官宦
之家,也就是刹帝利种姓;依印度当时的种姓制度,这个家族是可以世袭官位的。可是
罗炎不愿意做官,他比较喜欢云游访师学道,于是就各处的去游学参访;他到了龟兹国
,也就是现在新疆库页附近;国王呢,听说从印度来了名人,就请他到宫里头去接受供
养,国王相谈甚欢,就把王妹耆婆许配给罗炎,后来生下了鸠摩罗什。比较特殊的是在
耆婆怀孕期间,耆婆本来不懂印度的梵语,可是怀鸠摩罗什的时候,竟然忽然会了印度
语,而且辩才无碍... 阅读全帖
p*****i
发帖数: 739
38
这个到不假。我一直以为,把板子全打到清上面是不公平的。传统文化到了明朝基本就
没有任何活力了。这段时间看耶稣会传教士的中国书简,最大感触不是王朝的弊病,而
是即使是上层精英,甚至包括徐光启,在西方的舶来品面前毫无领悟能力,更不要谈创
造力,而是不断地退缩到已有的知识框架进行解释和剪裁。这和南北朝时期,知识精英
对佛典和伴随佛典而来的印度大陆知识创造性的翻译和融合简直天壤之别。毫不客气的
说,那时的中华甚至已经没有什么能和南北朝相比的人才了,就别提秦汉唐宋了。
w****j
发帖数: 5581
39
《寒柳堂集》页一七六至一八一
陈寅恪
陈承祚著三国志,下笔谨严。裴世期为之注,颇采小说故事以补之,转失原书去取之意
,后人多议之者。实则三国志本文往往有佛教故事,杂糅附益於其间,特迹象隐晦,不
易发觉其为外国输入者耳。今略举数事以证明之,或亦审查古代史料真伪者之一助也。
魏志贰拾邓哀王冲传云:
邓哀王冲字仓舒。少聪察岐嶷,生五六岁,智意所及,有若成人之智。时孙权曾致巨象
,太祖欲知其斤重,访之群下,咸莫能出其理。冲曰,置象大船之上,而刻其水痕所至
,称物以载之,则校可知矣。太祖大悦,即施行焉。
叶水心适习学记言贰柒论此事曰:
仓舒童孺,而有仁人之心,并舟称象,为世开智物理,盖天禀也。
是直信以为事实。何义门黄焯以仓舒死於建安十三年前,知其事为妄饰,而疑置水刻舟
,算术中或本有此法。邵二云晋涵据吴曾能改斋漫录引符子所载燕昭王命水官浮大豕而
量之,谓其事已在前。(见梁章钜三国志旁证壹肆。)然皆未得其出处也。考北魏吉迦
夜共昙曜译杂宝藏经壹弃老国缘云:
天神又问,此大白象有几斤?而群臣共议,无能知者。亦募国内,复不能知。大臣问父
,父言,置象船上,著大池中,画水齐船,深浅几许,即以此船量石著...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40
日本京都大学的敦煌学研究
【内容提要】本文主要是阐述了敦煌学在日本京都大学的发展史略,特别针对京都学派
的第一代学者狩野直喜到现代著名的敦煌学家高田时雄的敦煌学发展轨迹进行了简明扼
要的叙述和评价,为中外敦煌学大的交流和研究提供一点借鉴。
【关键词】京都大学、敦煌学、日本汉学
根据严绍璗教授在《日本中国学史稿》一书中的调查:
“日本国内首次报道敦煌文物的发现,是在《燕尘》第二卷十一期之后第二天,即1909
年11月12日,东京和大阪两地的《朝日新闻》,皆以《敦煌石室的发见物》为题,作了
隆重报道”。
严先生并推断此文的作者应该就是内藤湖南。这一推断是合理的。因为随后的几天中,
内藤就连续刊发了《敦煌发见之古书》长文。由此预示着内藤湖南有资格作为日本敦煌
学的最早的新闻报道人。但是,京都学派的敦煌学研究的开创者应该是狩野直喜博士。
晚清时期敦煌文书的发现,在中外学术界成了和甲骨文发现同等重要的事情。在日本的
内藤湖南博士通过罗振玉得知了这一消息后,立刻上报日本文部省和京都帝国大学,请
求派出特别考察队,前往北京,进行学术调查。于是,1910 年 8 月,京都帝国大学立
即派遣内藤湖南教授... 阅读全帖
u***************r
发帖数: 11227
41
来自主题: NextGeneration版 - unidentified_title
发信人: Smallwhisper(小情话), 信区: NextGeneration
标题: 涨知识了!原来师徒四人真的有原型
发信站: BBS未名空间站(Fri Aug 25 10:26:28 2017,GMT)
众所周知《西游记》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小说主要写的是以唐僧为首的师徒
四人组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取得真经的故事,《西游记》是中国第一部神魔小说,里面
有各路神仙妖魔鬼怪争相斗法,这些肯定是虚构的啦。但你知道吗,其实这个“取经小
分队”历史上的确是有原型的。
一、唐僧vs玄奘
玄奘(602年~664年),唐代著名高僧,法相宗创始人,洛州缑氏(今河南洛阳偃师)
人 ,法名“玄奘”,被尊称为“三藏法师”,后世俗称“唐僧”,与鸠摩罗什、真谛
并称为中国佛教三大翻译家。
奘为探究佛教各派学说分歧,于贞观元年一人西行五万里,历经艰辛到达印度佛教中心
那烂陀寺取真经。前后十七年学遍了当时的大小乘各种学说,共带回佛舍利150粒、佛
像7尊、经论657部,并长期从事翻译佛经的工作。玄奘及其弟子共译出佛典75部、1335
卷。玄奘的译典著作有《大般若经》《心经》《解深密经》《瑜伽师地论》... 阅读全帖
f**z
发帖数: 186
42
外来和尚会念经 真的是这样吗?

“外来的和尚会念经” (资料图 图源网络)
俗语“外来和尚会念经”,又作“远来的和尚好看经”,意思是说从外边远道而来
的和尚比本地的和尚学问高深,更懂经书。后来在此基础上又引申出盲目崇洋媚外之义。
然而,倘若联系古印度早期佛教传播形态,并结合佛教最初传入中国的实际情况来
考察,或许我们对“外来和尚会念经”这一俗语背后的文化符号的来龙去脉和实际含义
有更深入的了解和把握,与此同时,对佛教在古代传播进程的认识亦有启发和帮助。
众所周知,佛教起源于古印度,当它传入中国的时候已经在印度有六百多年的发展
历史了。
在早期的印度佛教传承体系中,佛典起初是以口传文献(Oral Literature)的形
式存在的。南传佛教认为,直到锡兰王毗多伽摩尼(公元前43年至前17年在位)时,佛
经文本才得以书写。
这种独特的历史文化现象形成了佛教重视讽诵的传统,关于这一点,梁启超在《佛
学研究十八篇》之《翻译文学与佛典》已有论及:“印土僧徒,夙贵呗诵,所治经典,
类能暗记。最初移译,率凭口传。”
有学者从三个方面进一步揭示,认为“一是印度自身的文化传统,非常不重视书面
记录... 阅读全帖
f**z
发帖数: 186
43
外来和尚会念经 真的是这样吗?

“外来的和尚会念经” (资料图 图源网络)
俗语“外来和尚会念经”,又作“远来的和尚好看经”,意思是说从外边远道而来
的和尚比本地的和尚学问高深,更懂经书。后来在此基础上又引申出盲目崇洋媚外之义。
然而,倘若联系古印度早期佛教传播形态,并结合佛教最初传入中国的实际情况来
考察,或许我们对“外来和尚会念经”这一俗语背后的文化符号的来龙去脉和实际含义
有更深入的了解和把握,与此同时,对佛教在古代传播进程的认识亦有启发和帮助。
众所周知,佛教起源于古印度,当它传入中国的时候已经在印度有六百多年的发展
历史了。
在早期的印度佛教传承体系中,佛典起初是以口传文献(Oral Literature)的形
式存在的。南传佛教认为,直到锡兰王毗多伽摩尼(公元前43年至前17年在位)时,佛
经文本才得以书写。
这种独特的历史文化现象形成了佛教重视讽诵的传统,关于这一点,梁启超在《佛
学研究十八篇》之《翻译文学与佛典》已有论及:“印土僧徒,夙贵呗诵,所治经典,
类能暗记。最初移译,率凭口传。”
有学者从三个方面进一步揭示,认为“一是印度自身的文化传统,非常不重视书面
记录... 阅读全帖
s*******w
发帖数: 2257
44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胡适与韦莲司
文/季羡林
我现在站在胡适之先生墓前。他虽已长眠地下,但是他那典型的“我的朋友”式的
笑容,仍宛然在目。可我最后一次见到这个笑容,却已是五十年前的事了。
1948年12月中旬,是北京大学建校五十周年的纪念日。此时,解放军已经包围了北
平城,然而城内人心并不惶惶。北大同仁和学生也并不惶惶,而且,不但不惶惶,在人
们的内心中,有的非常殷切,有的还有点狐疑,都在期望着迎接解放军。适逢北大校庆
大喜的日子,许多教授都满面春风,聚集在沙滩孑民堂中,举行庆典。记得作为校长的
适之先生,作了简短的讲话,满面含笑,只有喜庆的内容,没有愁苦的调子。正在这个
时候,城外忽然响起了隆隆的炮声。大家相互开玩笑说:“解放军给北大放礼炮哩!”
简短的仪式完毕后,适之先生就辞别了大家,登上飞机,飞往南京去了。我忽然想到了
李后主的几句词:“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唱别离歌,垂泪对宫娥。”我想改写一下
,描绘当时适之先生的情景:“最是仓皇辞校日,城外礼炮声隆隆,含笑辞友朋。”我
哪里知道,我们这一次会面竟是最后一次。如果我当时意识到这一点的话,这是含笑不
起来的。
从此以后,我同适之先生便天各一方,分道扬镳,“世事两茫... 阅读全帖
s*******w
发帖数: 2257
45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胡适与韦莲司
文/季羡林
我现在站在胡适之先生墓前。他虽已长眠地下,但是他那典型的“我的朋友”式的
笑容,仍宛然在目。可我最后一次见到这个笑容,却已是五十年前的事了。
1948年12月中旬,是北京大学建校五十周年的纪念日。此时,解放军已经包围了北
平城,然而城内人心并不惶惶。北大同仁和学生也并不惶惶,而且,不但不惶惶,在人
们的内心中,有的非常殷切,有的还有点狐疑,都在期望着迎接解放军。适逢北大校庆
大喜的日子,许多教授都满面春风,聚集在沙滩孑民堂中,举行庆典。记得作为校长的
适之先生,作了简短的讲话,满面含笑,只有喜庆的内容,没有愁苦的调子。正在这个
时候,城外忽然响起了隆隆的炮声。大家相互开玩笑说:“解放军给北大放礼炮哩!”
简短的仪式完毕后,适之先生就辞别了大家,登上飞机,飞往南京去了。我忽然想到了
李后主的几句词:“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唱别离歌,垂泪对宫娥。”我想改写一下
,描绘当时适之先生的情景:“最是仓皇辞校日,城外礼炮声隆隆,含笑辞友朋。”我
哪里知道,我们这一次会面竟是最后一次。如果我当时意识到这一点的话,这是含笑不
起来的。
从此以后,我同适之先生便天各一方,分道扬镳,“世事两茫...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46
佛教到底是不是一个宗教呢?因为有的人说“佛教根本不是宗教”,那有的人说“佛教
是宗教”,那有的人又说“佛教是佛对于十法界众生的一个教育,所以它是对于十法界
的一个圆满的教育,但是不能称为宗教”。那到底佛教是不是宗教呢?要了解佛教是不
是宗教之前,我们必须要了解,什么是宗教。
宗教一词的源流
何谓宗教呢?宗教代表的又是什么样的意涵呢?宗教这个语词,它的演变到底是从什
么地方开始所出生的呢?从什么地方开始有宗教的这样子的一个名词?现代的这样子的
一个信仰,也就是说我们把所谓的道教、民间信仰,或是说乃至于基督教,乃至于我们
现在的这个佛教,大家都把它称为宗教,那甚至于有人也把它说“反正所有一切宗教都
是劝人为善的,那信哪一个教都一样”。那我们先来了解一下,那到底宗教是什么东西
,什么是宗教。
我们从汉语,也就是说我们从我们这个汉字里面来看的话,汉字本来并没有“宗教”
的这一个语词,汉字本来并没有宗教这一个语词。那在汉语当中,宗教它本来并不是一
个连缀词,也就是说,“宗”跟“教”它并不是被连结起来称为一个名词的;在中国的
汉语里面,有“宗”、有“教”,但是就是没有“宗教”这一个...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47
来自主题: Belief版 - 波斯匿王善光缘品
这是 佛陀在《杂宝藏经》卷2所开示,有关依自己的善业力得善果的佛典故事。
印度的波斯匿王有一位公主,名叫善光,人长得端正又聪明,父母极为怜爱,宫裡
的人也非常敬爱她。有一天父王对女儿说:「由于我的缘故,所以宫裡的人非常敬爱妳
。」女儿回答父王:「我是依靠自己的善业力,不是依靠父王的。」父王连续问了三次
,女儿都这样回答;父王听了非常生气地说:「今天我就要试试看,到底妳是依靠自己
的善业力还是依靠我的?」大王便命令左右侍从,到城中寻找一位最低下、最贫穷的乞
丐;使者奉命而在城中找到了一位最低下贫穷的乞丐并带到宫裡晋见大王。大王见了之
后,便把公主交付给这位乞丐为妻,并对女儿说:「如果妳真的是依靠自己的善业力,
今后可以从妳生活中发生的种种事情得到验证!」公主还是回答说:「我是依靠自己的
善业力。」说完就和这位乞丐夫婿一起离开了王宫。
善光公主在路上问她的乞丐夫婿:「你的父母还健在吗?」夫婿回答:「我的父亲
原本是城中第一豪富长者,后来父母及眷属都去世了,我无所依靠,才落魄到如此穷困
的地步。」公主又问:「你还记得自己的旧宅在哪裡吗?」夫婿回答:「知道,但是房
舍都已经毁坏,现...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48
来自主题: Belief版 - 波斯匿王善光缘品
这是 佛陀在《杂宝藏经》卷2所开示,有关依自己的善业力得善果的佛典故事。
印度的波斯匿王有一位公主,名叫善光,人长得端正又聪明,父母极为怜爱,宫裡
的人也非常敬爱她。有一天父王对女儿说:「由于我的缘故,所以宫裡的人非常敬爱妳
。」女儿回答父王:「我是依靠自己的善业力,不是依靠父王的。」父王连续问了三次
,女儿都这样回答;父王听了非常生气地说:「今天我就要试试看,到底妳是依靠自己
的善业力还是依靠我的?」大王便命令左右侍从,到城中寻找一位最低下、最贫穷的乞
丐;使者奉命而在城中找到了一位最低下贫穷的乞丐并带到宫裡晋见大王。大王见了之
后,便把公主交付给这位乞丐为妻,并对女儿说:「如果妳真的是依靠自己的善业力,
今后可以从妳生活中发生的种种事情得到验证!」公主还是回答说:「我是依靠自己的
善业力。」说完就和这位乞丐夫婿一起离开了王宫。
善光公主在路上问她的乞丐夫婿:「你的父母还健在吗?」夫婿回答:「我的父亲
原本是城中第一豪富长者,后来父母及眷属都去世了,我无所依靠,才落魄到如此穷困
的地步。」公主又问:「你还记得自己的旧宅在哪裡吗?」夫婿回答:「知道,但是房
舍都已经毁坏,现... 阅读全帖
l*****a
发帖数: 38403
49
来自主题: TrustInJesus版 - 這版基督徒普遍底氣不足
佛典知道多少部不?横跨千年,多过你们的两本神经何止百倍,这说明佛典上说的奏是
真理,对不? 什么怪异逻辑
a*******g
发帖数: 867
50
接下来我们要对识在佛典中间的使用进行分析。我们刚才是从词源学的角度对识的意义
进行分析。下面我们要看一下佛典里面对它是怎样解释的,依此来对二者作一个印证和
比较,对比和证明。在《瑜伽师地论》卷第一中对“识”有一个定义。如说:“识,谓
现前了别所缘境界。”当下的称为现前,是当下对所缘境界的了别,了别本身就是识,
这个觉了分别的动态过程,以及觉了分别的动作本身是识。所以,这就决定了“识”是
沿着一个从纯现象意义来进行说明的,这和我们平时的思维习惯是不一样的。例如说我
们看到跑步的现象,我们一定会认为有一个人在跑步,一个固定不变的人、有主体性人
,他在进行跑步的动作和现象,但是实际上你真正能够看到的就是跑步这个现象,而在
这个跑步的现象中,有没有一个我们所认为的作为主体性的人的存在?我们看不到。因
为作为主体性的人,你认为他在跑步,而且是同一个人在跑步,他不会从a点跑到b点就
变成了另外一个人,这是我们平时的感觉,所以我们觉得在这个现象、动作的动态过程
之中,始终有一个进行动作的主体,这个主体他从a点跑到了b点。但是世俗的人认识是
经不起分析的,因为你看到的是一个跑步的动态现象,你只看到这个
1 2 3 4 5 6 7 8 下页 末页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