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耳识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
i***i
发帖数: 1632
1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iceui (iceui),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让子弹飞》: 原著 马识途《夜谭十记》盗官记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Dec 27 19:32:36 2010, 美东)
《让子弹飞》改编自马识途先生的一部中国当代长篇小说《夜谭十记》里的《盗官
记》。《夜谭十记》包含十个故事,以旧中国衙门里的十位穷科员为主人公,通过十人
轮流讲故事的独特叙述方式,真实再现了三十年代的社会百态。其形象生动灵活,情节
跌宕起伏,语言通俗幽默,一段段奇闻趣事更是令人瞠目结舌,战争时期重庆治下的县
镇世相就此一览无遗。
前记 不第秀才;冷板凳会缘起
第一记 峨眉山人:破城记
第二记 三家村夫:报销记
第三记 巴陵野老:盗官记
第四记 山城走卒:娶妾记
第五记 野狐禅师:禁烟记
第六记 羌江钓徒:沉河记
第七记 无是楼主:亲仇记
第八记 砚耕斋主:观花记
第九记 穷通道士:买牛记
第十记 不第秀才:踢踏记
后记
盗官记(1)
峨眉山人摆了一个发生在县衙门里的故事,我也来摆一个发生在县衙门里的故事吧
。你们要问这个故事... 阅读全帖
i***i
发帖数: 1632
2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iceui (iceui),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让子弹飞》: 原著 马识途《夜谭十记》盗官记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Dec 27 19:32:36 2010, 美东)
《让子弹飞》改编自马识途先生的一部中国当代长篇小说《夜谭十记》里的《盗官
记》。《夜谭十记》包含十个故事,以旧中国衙门里的十位穷科员为主人公,通过十人
轮流讲故事的独特叙述方式,真实再现了三十年代的社会百态。其形象生动灵活,情节
跌宕起伏,语言通俗幽默,一段段奇闻趣事更是令人瞠目结舌,战争时期重庆治下的县
镇世相就此一览无遗。
前记 不第秀才;冷板凳会缘起
第一记 峨眉山人:破城记
第二记 三家村夫:报销记
第三记 巴陵野老:盗官记
第四记 山城走卒:娶妾记
第五记 野狐禅师:禁烟记
第六记 羌江钓徒:沉河记
第七记 无是楼主:亲仇记
第八记 砚耕斋主:观花记
第九记 穷通道士:买牛记
第十记 不第秀才:踢踏记
后记
盗官记(1)
峨眉山人摆了一个发生在县衙门里的故事,我也来摆一个发生在县衙门里的故事吧
。你们要问这个故事... 阅读全帖
z**n
发帖数: 22303
3
【 以下文字转载自 Tibetan_Buddhism 俱乐部 】
发信人: zoun (Konchog Gyamtso), 信区: Tibetan_Buddhism
标 题: 原来娑婆世界就是佛刹净土啊!zt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Nov 9 22:49:37 2013, 美东)
在人间按:文章由堪布慈诚罗珠仁波切和顶果仁波切的两篇重要开示组成,第一篇文章
传达了藏传佛教中重要的生起次第,把您带入八地菩萨以上的“婆娑世界如极乐世界的
证境”,而第二篇文章,具体讲述了六字大明咒生起次第的实修法门。
正当难解难分之际,佛以神通显示了娑婆世界的本来面目,在场的所有人都亲眼目睹到
:娑婆世界就像西方极乐世界等诸佛刹土一样,十分清净庄严。
之后,佛陀告诉大众:我的世界本身就是这样,永远都是这样,只是你们没有看见
而已。
什么样的见解是密宗的见解
德兰根迥活佛开示
摘自 解脱之路
堪布慈诚罗珠曾经对此问题有比较清晰的开示。他说,密宗的见解指中观理论,一切法
空性,原本清净等观点。慈诚罗珠堪布在《如何学密》一文中,谈到“略谈密宗的见解
和修法”时,原文如下:

... 阅读全帖
c***h
发帖数: 2262
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請教SeeU什麼叫"名,色" ?

南传说有个”结生识”入母胎
我一直存疑
不过 我觉得有个什么入胎那也可以
但 我不喜欢用”识”这个字 但是大家喜欢用 就用
识 有 被动而起+觉知 的涵义
佛陀也说 不是”识”在主导前世今生
并且 很奇怪
这与”生”有何不同?
我个人认为,长阿含那段经文较不可靠
文句形式不对,像后世的句型
但南传也信,就随他们了
-----------
大正藏杂阿含298经
……….
缘有生者,云何为生?若彼彼众生,彼彼身种类{一}生、超越、和合、出生,
得阴、得界、得入处、得命根,是名为生。
……….
------------

(一三)佛说长阿含第二分大缘方便经第九
与大正藏杂阿含298经 说的又不一样????
不知为什么?
大正藏杂阿含298经 说的哪有什么”结生识” (暂时先依南传说的”结生识”)
就是六识呀
“缘行识者”
“识”上面还有个”行”
再怎么也是”行”先入胎? 很奇怪
------------
大正藏杂阿含298经
……….
缘无明行者,云何为行?行有三种:身行、口行、意行。
缘行识者,云何为识?谓六识身:眼识... 阅读全帖
c***h
发帖数: 2262
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识缘名色

Ya “知道”
“识”的出现 是先有”行”
眼行 耳行 身行 意行 都是行
当这个”行”是因为贪爱 例如 贪看漂亮女生英俊男生
被污染的“识”就产生 (身心有事件发生 “识”一定是第一个产生或说知道、觉察
)
被污染”行” 一定第一个产生被污染的”识” 识攀附而生
众里寻他(她) 眼里看不见别人 只看见帅哥美女
识缘名色 被污染的名色(包含之后的身心、之后整个五取蕴(包含色受想行识) )
是基于前面被污染的行、识
名、色、识 如三只芦苇互依 贪爱互相滋长
被污染的”识”一直滋长长大
被污染的名、色 也一样一直长大 也就是贪爱一直长大
名色缘识 “识”攀附有贪爱被污染的身心(色受想行) 滋长而生 四识住
反过来 识缘名色 识又影响之后整个身心(色受想行识)
上述 我说的也不一定对

发帖数: 1
6
摘要
综观东西方宗教、哲学中,西方哲学、京都学派、梵我思想及道教,与佛教对存有
的定义,有极大的差别。其中最关键的差异在于:佛教是以经验主义的实证精神作为定
义之核心,而东西方其他所有的宗教、哲学体系则皆主张存有是不可知、不可证的。
根据《阿含经》佛陀所定义的存有,具有宇宙及生命根源的意义,并且是以人人皆
可实证生命本原而定义。佛教此种特有的存有定义,在佛教经典中不是一个孤证,是符
合佛教的缘起教义。此种实证意义的存有定义,有三个成立要件,并且引申出三个具操
作性意义的判断原则,对于想要实证生命本来面目的人,提供判断是否亲证生命本原之
依据,是极具启发性的判断原则。
对于关键论点──实证的可能性,本文对于哲学史上主张存有是不可知、不可证的
理由中,归纳出三种重要的理由:
1、人类的生命、能力仅具有限性,故无法实证具无限性的宇宙根源。
2、具有无限性者必是宇宙的根源。
3、康德的先验哲学认为道德公设足以作为实践理性宗教的充分理由,不必以事实
验证论证的前提。
上述三种理由错误的原因,皆是忽视实证的重要性所致。《阿含经》中提出实证主
义的存有定义,主张将一切哲学理论回归事实的检验,对于宗教... 阅读全帖
z**n
发帖数: 22303
7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谈道,兼谈佛教。
讲得很不错啊,关于佛法唯物还是唯心的问题,希热多吉居士的一片博文讲得也很好:
博客上偶尔会有这样的留言:唯物主义者到此!留言的人是用这种方式告诉我:他是唯
物主义者,我(在他心里)是唯心主义者!潜台词还包括这样的意思:他是代表科学的,
我(在他心里)是代表愚昧和迷信的。看到这样的留言,我通常是一笑删之!
我不知道是谁最先给佛教贴上了“唯心主义”的标签,这个贴标签的人自己都没有把佛
教搞明白,却误导了好几代人,使这好几代人与佛法擦肩而过,与智慧擦肩而过,与人
生的实相擦肩而过。
我一向都不认可“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的哲学观,我认为这是哲学观察世界的两
个对立极端,但远不是人类思想的“极致”。从我开始上政治课的时候,就对教材上的
内容产生极大的抵触,以致我的政治考试成绩总是徘徊在及格线上下。我对政治课本完
全没有兴趣,但是对于家里的《大参考》倒是兴趣十足,对国际关系与政治的兴趣一直
保持到现在。
我之所以对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这两个极端都产生抵触,是因为我认为事物的存在形式
应该是多样性的,不能简单的以“唯物”或者“唯心”来定义它们。为了给自己的这种
认识找到依据,我看了非常多的哲学书籍... 阅读全帖
r****n
发帖数: 8253
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新人求解惑

心和业不是一码事。心通常指的是心识,属于五蕴当中的识蕴,而业,则是心所,属于五蕴当中的行蕴。
造业的是思心所,是众多心所当中的一个。也是遍一切心所。
除了思心所,还有作意心所,还有寻心所,伺心所,想心所,贪心所,嗔心所,心一境
性心所,邪见心所等。
这些心所伴随心识同时生起,一个心识生起,通常伴随十多个甚至二十多个心所,其中
的造业的心所只是其中之一。
心识就是五蕴当中的识蕴,即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没有什么第七识
和第八识,也不需要这两个。
造业的思心所属于行蕴,心识属于识蕴。
这些全部是五蕴,全部是苦,无常和无我的,是需要舍弃的。
某些人琢磨什么自由心,正是严重邪见。
如果存在什么自由心,存在什么真如起用,那么五蕴是苦不成立,苦圣谛也不成立。
凡是违背四圣谛的法,不是佛法。
完全不对,决定因素是缘起,即任何心识心所都是缘生的,也是无常,苦,和无我的。
愚痴者不明缘起,要么作恶被恶业困,要么做善业以为自己可以主宰,后者更根据错觉
而误以为存在本心,真如,佛性。。。
w*********r
发帖数: 2192
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唯识浅谈(ZT)
阿赖耶识的缘起理论
既然唯有识,就有了一个问题。刚才说到用电脑模拟五种识使我们产生物质实有的
幻觉,那我们的当前的现实是谁给虚拟出来的呢?如果真是唯识,为什么偏偏觉得有个
实体,眼、耳、鼻、舌、身配合的的如此一致,好像故意要骗我们似的,是谁在坑我们
呢?这儿是一个找原因的问题,要涉及到唯识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阿赖耶识 。
谁在坑你呢?自己坑自己!为什么呢?我们一般认为我们所感受到的就是这世界的
全部,可是佛说这世界除了我们所能认识到的显现的部分,还有另一部分是隐藏的不显
现的,就是阿赖耶识。所谓的世界,咱们刚才说了,不外乎是识,如果把它比作一个时
刻川流不息的流变体的话,那就是有一个明流和一个暗流。这阿赖耶识,可以说是一个
潜层的心理活动,我们认为事情办完了就完了,可是它会在阿赖耶识里留下痕迹——习
气,又叫“种子”,这“种子”也是佛教的一个概念,就是事物的一个缩影,等到条件
成熟了,像植物的种子一样,它还会生发,阿赖耶识又叫种子识,这种子是含藏的,我
们很难认识到,可是它的作用却很巨大。种子与现行是刹那交替的,我们过去每一刹那
的活动,都会在阿赖耶识里留下种子,这种子再显现,就... 阅读全帖
G**W
发帖数: 1865
1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精子与卵子,属不属於众生 ?
[轉]---宗舜法师在自己的搏客中,贴出自己在《人民日报海外版》发表的一篇评论《
佛教中的生态智慧》。法师的基本观点,末学是赞同的,但法师对众生的讲解,末学觉
得有商榷的必要。法师在文中说:“佛教把生命状态分为两种,即有情众生与无情众生
,所谓“情”,即情(感情)识(意识)。凡是有情识的,如人与动物等,都叫有情众
生。没有情识的,如植物乃至宇宙山河大地,都叫无情众生。”
法师将植物、山河大地等无情物,叫做“无情众生”,末学觉得似有不妥。植物虽
有生命,但不属众生,山河大地等无情物,亦不属于众生。既然是无情,就不属于众生
。若是众生,当然就不是无情之物。故“无情众生”的提法,并不正确,且自相矛盾。
什么是众生?《杂阿含经卷六》云:“佛告罗陀,于色染着缠绵,名曰众生;于受
、想、行、识染着缠绵,名曰众生。”这就是说,于色、受、想、行、识产生染着缠绵
者,才可称为众生。植物、山河大地等无情,不于色、受、想、行、识产生染着缠绵,
故不属众生。当然,将众生划分为有情众生与无情众生的,不单单是宗舜法师,宣化上
人及净空法师等,亦有这样的说法。
净空法师曾开示说:【不但有情众... 阅读全帖
W*********E
发帖数: 197
11
自以為护法而实為谤法,下恶道的话, 实在可怜
本版Tippi 為例, 因本身不懂佛法, 无力深入经典, 学人人云亦云, 竟与转贴出萧平实
(佛教正觉同修会) 為附佛外道一文, 理由為 :『把第八识阿赖耶识当作真心,以触证
阿赖耶识為明心,见到有两个心:真心、妄心,主张就算成佛,还是真心、妄心并存。』
愚痴之人, 学佛不看佛经, 把位宏扬唯识的真善知识谤為附佛外道, 枉送自身法身慧命.
Tippi虽因本身知见不足而误犯谤佛, 谤法, 谤僧之业, 為免大眾不明就裡, 造了恶业
还不知道為什麼, 以下先简单举例经文教証如下 :
1.『星云法师浅谈阿赖耶识(人间福报)
各位读者,大家吉祥!
「阿赖耶识」是印度的语言,中文的意义就是「我」的意思。人有八识:眼识、耳识、
鼻识、舌 识、身识、意识、末那识、阿赖耶识。前七识都有死亡、毁坏的时候,只有
第八阿赖耶识的「我」,是吾人的真心本性,它可以随著我们流转五趣六道、轮回天上
人间,是永恒而不会消灭的。』
2.『《大乘入楞伽经》卷6〈10 偈颂品〉:「显示阿赖耶、殊胜之藏识、离於能所取、
我说为真如」(CBETA, T16, no. 672, ... 阅读全帖
a*******2
发帖数: 465
12
达真堪布仁波切宣讲于2015年极乐法会
为修持成佛要发殊胜菩提心!
为度化一切父母众生要发誓修持成佛!
为早日圆成佛道要精进认真闻思修行!
今天是极乐法会的第五天。极乐法会期间,我们主要修的是阿弥陀佛,发愿往生西
方极乐世界。如果要面见阿弥陀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有很多方式方法,但是其中最
最殊胜的方法就是破瓦法,即往生法,这是密宗特有的一种修持方法。
破瓦法一共有五种。
第一,法身破瓦法。它是境界比较高的人才能运用的。在现世当中对诸法的究竟实
相有实证,实实在在地证悟了诸法的究竟真相,即见性,尔后,不断地串习过的人。其
实要明白很难,要见性也很难,不是谁都可以明白,不是谁都可以见性的;但是明白了
以后要不断地串习,即禅宗里称“保任”,这种串习是很重要的。这样的人若是特别精
进,即生就可以成佛;若不是特别精进,临终的时候可以在法界中往生。
人断气以后会进入昏迷状态,即临终中阴的最后一段,这个时候会出现基光明。若
是能认识,并能从中安住,就可以在法身、法界中成就,可以说跟法身无二无别而成就
。所谓的基光明,就是本面。若是自己能认识本面,然后从中安住,当下就可以成就。
这是修行境界比较高的...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1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如何才是真放下?
有提到放下问题 这里转一篇"如何才能真正放下"文供参考
有人问到:如何真正的放下?

为什么会有人有这个疑问呢?因为很多人常常会听到要放下,但是如何才算真正的
放下呢?要探讨这个问题之前,首先,我们要来思考,为什么我们需要放下呢?要放下
,当然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因为我们有所提起,而且所提起的这个东西,会造成一些
负担,会造成一些困扰,甚至于会有让我们造成一些不良的后果,所以我们必须要把它
放下;所以我们之所以要放下,是因为我们已经有所提起。
接下来,我们来想一个问题:我们怎么去体会把一件事情放下呢?这个放下是有一
些功德的。我们来举一个例子来说,比如说,假使我们拿个重物,左手拿了一个袋子,
这个袋子有十几公斤重,右手也提了一个袋子,这个袋子也有十几公斤重,在路上刚好
碰到一位好朋友,于是就开始聊天,聊啊!聊啊!时间一久,我们就会觉得我们提的重
物怎么越提越重,这时候我们就会发现,如果我们能够把这些物品放下,我们就会觉得
非常的轻松,所以这是有功德受用的。同样的,有些人在搬运公司工作,当他背著电冰
箱爬楼梯的时候,突然间碰到熟人,这个熟人跟他聊天,时间一久,他越背是越辛苦... 阅读全帖
r****n
发帖数: 8253
14

不是,和智慧无关。只和观察有关。而且也不是自身,而是自身和外在的所有。
这句话更完整的是这样描述的
“譬如三芦,立于空地,辗转相依,而得竖立,若去其一,二亦不立,若去其二,一亦不立,辗转相依,而得竖立。识缘名色,名色缘识,亦复如是”
这里的识,仅仅是观察识别的意思,对应的是六识当中的任何一个,包括眼识,耳识,
鼻识,身识,舌识,意识。
这里的名,是伴随识生起的意识状态,阿毗达摩里面叫做心所(意思是属于心识的,心
识所有的),对应的五蕴当中的行蕴,想蕴,和受蕴,我们大部分的意识状态都是这几
类,诸如记忆,思考,判断,思维,感受等。
这里的色,是对应所有的色法,包括物质的身体,以及被观察到的任何外在事物,山河大
地等。
这里的三芦,是一种植物,它的茎互相缠绕从而获得支持站立,进而正常的生长。
正确理解这句话,基本就可以懂得佛法所说的缘起,无常,苦,无我都是什么。否则都
是皮毛甚至完全弄错。
如果理解了这句话,一定会非常震撼,如果不震撼,一定就是不理解这几句话说的是什
么。
z**n
发帖数: 22303
15
来自主题: WaterWorld版 - 素食给我健康之——素食与性健康
一  为什么佛教只吃素,植物不是也有生命?
明证法师开示:因为所有的众生在轮回的过程当中,互为六亲眷属,大家都是亲人
,都做过亲人,何忍吃自己的亲人呢,这是一种朴素的说法,但是也是事实,关于不吃
肉的好处和吃肉的坏处,在《楞伽经》的最后,有很详细的论述,不同版本的《楞伽经
》都有这一部分内容,下来以后大家可以检索。植物有没有生命?有,但是植物没有识
,它没有眼识、耳识、鼻识,没有这八个识,一个都没有,所以,它不是有情,它没有
情感,没有情识,所以,野菜你把它割了以后,它可以再长出来,树你把它砍了以后,
旁边也再会长出来,你把人腰斩了以后,他就不会再活,不一样,你砍植物,植物也不
会叫痛,也不会报你的仇,有的人说不然,砍了一棵大树以后,结果就被报复了,报复
你的那个不是大树,而是在树上住的神,就是鬼道众生可能住在这棵树上,他把这棵树
执着为自己的身体,是因为这么一种情况,并不是说这棵树,它能报复你,树不是有情
,它是无情,它不能报复你,能报复你的,是在树上住的鬼神,因为你毁了他的家园,
所以他不甘心。
二  植物有生命,也有灵识吗
植物能生长,有生灭过程,与含识生命在表面上有某些相似点,... 阅读全帖
H******9
发帖数: 2766
16
大乘显识经(节录,译)
贤护蒙世尊和阿难称赞后,向佛恭敬请法,世尊欣然应允。
贤护请问世尊:“众生虽然知道有神识,但如同宝物装在小箱子里因为看不到所以不知
道是什么样子。这个神识是什么形状?为什么叫做神识?众生死亡的时候手脚乱动,眼
耳鼻舌身意六根坏灭,四大分离,神识从身体中离开后去往何处?其自性如何,有什么
相貌?为何舍离此身又再受新的身体?为何弃舍此身后,又牵引六入接受来世的业报,
生出种种差别不同的身体?为何众生此身灭后又会生出新的身体?为何今生积聚福德善
业来生就能得到福德善报,今身所作的福德来身享受?为何神识能够滋长身体?为何神
识进入后又会随着身体转变?”
世尊说:“你的问题问得好啊,仔细听,好好思维,我为你解说。”
世尊说:“神识的运转、迁移和往来,就如风一样,本身没有色相没有形状,不会显现
出来,却能引发万物的运动,显示出种种不同的形状,比如吹摇振动树林,令其折断破
裂发出大响声,或者冷风热风吹到众生身上,令众生或苦或乐。风没有四肢面目和形貌
,也没有黑白黄红等颜色。神识也是这样,没有颜色、形状和光明显现,由于因缘和合
而显示出种种不同的功能作用。当知受、觉、法界也是如
a*******g
发帖数: 867
17
唯识初阶:唯识学的基本立场与方法----中国佛学院 隆藏法师
地点:成都慧恩书院。 时间:2009年8月。
五 唯识思想的起源
第一 依初时《阿含》谈唯识思想的起源
(第五碟)接下来跟大家谈一下唯识思想的起源,给大家做一下简单的介绍和勾勒。一
般认为,唯识思想是在佛陀灭度后九百年,大概在公元四五世纪的时候,在印度由无著
、世亲来开创的,他们承自于弥勒菩萨的教法,所以,由于有这样的观点,就认为在早
期的原始佛教中,包括在《阿含》里面很难看到唯识思想的影子。但是,实际的情况是
怎样的呢?如果我们认真阅读佛经的话,便可以看到,在初期《阿含经》里面,就有唯
识思想的起源。我们作一个总结,给出一个开宗明义的说法。在初期《阿含经》里面,
在谈到一切法的时候,是从认识的发生这个角度来谈一切法的。在《杂阿含•三
一九经》中有这样一段经文,我读给大家听:“佛告婆罗门:一切者,谓十二入处。眼
、色,耳、声,鼻、香,舌、味,身、触,意、法,是名一切。若复说言此非一切,沙
门瞿昙所说一切,我今舍,别立余一切者,彼但有言说,问已不知,(徒)增其疑惑。
所以者何?非其境界故。”这是很普通的一段经文,

发帖数: 1
1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止观之最严重的岔路
我们所说的《广论》乃是完整的《广论》,而不是局部、半边的《广论》。其实真
正了解的人就知道:宗喀巴所说的完整性《广论》是有两个部分,如果要讨论《广论》
的内容,那就得要函盖这两个部分,才是可以看到完整性《广论》所说的核心法义内容
,不然就会不了解宗喀巴真正的意思而误用。
至于完整的《广论》是哪两个部分呢?也就是《菩提道次第广论》以及《密宗道次
第广论》这两个部分,如果深入《广论》这两个部分的内容的关联性去了解的话,那就
可以看得很清楚完整的《广论》的核心内涵是什么。因此在我们这一系列的课程当中,
每一位主讲老师都是针对这个完整性的《广论》来说明,而不是用半边、半部、局部的
《广论》内涵来说明。也就是说,是以整个《菩提道次第广论》加上《密宗道次第广论
》这两部分完整的《广论》,来说明密宗喇嘛教宗喀巴的真正的完整主张。
所以透过我们这样子举证说明以后,大家其实就可以知道《密宗道次第广论》和《
菩提道次第广论》是不可分的;我们也可以知道密宗喇嘛教以及《广论》所说的内容,
其实并不是佛法,只是很标准的外道法,透过佛法的包装而已。这样就可以让社会上广
大良善的佛教修行人,他们不会冤枉的而... 阅读全帖
y***i
发帖数: 11639
19
来自主题: _PathToTruth版 - 八识。。平等性智/大圆镜智
“末那识:末那是梵语manas的音译。末那识是意识的根本,其本质是恒审思量。因为它
是执取第八识(阿赖耶识)的见分或其种子为我,使意识生起自我意识,所以末那识又
称为“我识”。这基本上是一种我执的作用,由此而形成烦恼的根本。”
【见分】
唯识宗所立四种心法(心识之作用)之第二种。又作能取分。即指诸识之能缘作用,为
认识事物之主体;亦即能照知所缘对境(即相分,为认识之对象)之主体作用。‘见’
即见照、心性明了之义,谓能照烛一切诸法及解了诸法义理,如镜中之明,能照万象。
见分有五义:(一)证见名见,即根本智见分。(二)照烛名见,此通于根、心(即眼、耳
等六根、六识),以根、心俱有照烛义之故。(三)能缘名见,此通于内三分(自证分、
证自证分、能缘自证分),以内三分俱皆能缘之故。(四)念解名见,以念解所诠义理之
故。(五)推度名见,以能量之心推度一切境界之故。[佛地经论卷三、成唯识论卷二、
成唯识论述记卷三本]
【相分】
佛教语。法相宗所说的学说。与“见分”相对。谓认识和感知的对象
i***i
发帖数: 1632
20
《让子弹飞》改编自马识途先生的一部中国当代长篇小说《夜谭十记》里的《盗官
记》。《夜谭十记》包含十个故事,以旧中国衙门里的十位穷科员为主人公,通过十人
轮流讲故事的独特叙述方式,真实再现了三十年代的社会百态。其形象生动灵活,情节
跌宕起伏,语言通俗幽默,一段段奇闻趣事更是令人瞠目结舌,战争时期重庆治下的县
镇世相就此一览无遗。
前记 不第秀才;冷板凳会缘起
第一记 峨眉山人:破城记
第二记 三家村夫:报销记
第三记 巴陵野老:盗官记
第四记 山城走卒:娶妾记
第五记 野狐禅师:禁烟记
第六记 羌江钓徒:沉河记
第七记 无是楼主:亲仇记
第八记 砚耕斋主:观花记
第九记 穷通道士:买牛记
第十记 不第秀才:踢踏记
后记
盗官记(1)
峨眉山人摆了一个发生在县衙门里的故事,我也来摆一个发生在县衙门里的故事吧
。你们要问这个故事发生在哪个县衙门里,我可只能回答一句:反正不是发生在我们这
个县衙门里。我们这个县即使称不得模范县,可是绅粮们给县衙门送的“清平世界”、
“朗朗乾坤”之类的金字大匾在闪闪发光,我们的县太爷即使算不得清官,也还没有因
为劣迹昭著而撤职查办。在我们这个县衙门里,哪里会发生... 阅读全帖
c*******e
发帖数: 38
2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空性的体悟(2)*
〖心即是法.法即是心 当下无心,便是本法〗
心性可以就以下三点来加以说明:
我们的觉受、我们对这些觉受的想法或看法、以现象的本体(法性)。觉受、心灵的
投射及
现象,这也是心的组成要素。没有心,就没有感受,也不会知道外界发生了什么。我们之
能看到
各种东西的形状,甚至梦魇,都是有这颗心;若没有心,一切便都没有形体了。盲眼的人
看不
见,对他来说,根本就没有颜色的存在。当我们的眼识起作用时,才能感受到颜色的存在
,我们
以这种识来分别,并为不同的颜色贴上不同的标签。以究竟的实相来说,颜色与我们的心
,或我
^^^^^^^^^^^^^^^^^^^^^^^^^^^^^^^^^^^^
们为颜色所按上的名称,与我们的心之间并无不同,是一体的。
^^^^^^^^^^^^^^^^^^^^^^^^^^^^^^^^^^^^^^^^^^^^^^^^^^^
同样地,声音并非与听到它的这个心是独立分开的两个个体,耳识所反应心和声是一
体的。
同样的道理,五根(眼耳鼻舌身)的特质也是由五识才具体显现出来的色、声、香、味、
触。在
g**r
发帖数: 425
22
http://www.slyj.org/html/ggs/cdds/20070704/63.html
看看这段解释:
【疏】天台曰五释耳根圆通二。初明境之通别。此根所辩境相甚难。出则滥同声尘入
则滥同耳识。正当别取不出不入以能闻者为所观境。盖一堕缘尘则为耳识并五意识。更
揽尘斯忆前堕为意识非此圆通所观之境矣。二明观之盈缩。初宗佛旨释其所悟者。所师
之佛亦名观音温陵所谓“因果相符、古今一道”也。彼佛教我从闻思修入三摩地者,此
言秉教之始入道法门也。闻思修三慧通为入道之要门。之与常途异者,乃不落义路直下
照明之圆修。盖彼佛教我已是闻思。故今三慧但就修辩,温陵所谓“达耳之谓闻、著心
之谓思、治习之谓修,三者圆明是名三慧”是也。
初于闻中入流亡所至寂灭现前一节正明三慧能践观智与夫浅深阶差。释此为二。初分文
释义, 二约义判位。初又为二。初分次释。初于闻中入流亡所二句总标。所入既寂下八
句别释。生灭下二句总结。总标初句中但标入门之始。入流亡所一句分正标圆通功用。
此句义趣该深是故科为总标也。二别释中应依吴兴节文为四。一亡前尘即所入既寂动静
二相了然不生也。所入即上所入之流。既寂言直循闻根入法
W****i
发帖数: 565
23
这更严重自欺低级到令人笑翻. ha ha........
原来正在发此文的Anicca (runsun)是子虚乌有.
子虚乌有他在说话, 子虚乌有却说我并不是你
waichi. 本版曾有子虚乌有1哭2闹3上吊.
呵呵... 3d...3d... :)
其实眼亦子虚乌有, 耳亦子虚乌有, 说眼入, 说耳入
的小乘, 是错是傻瓜? 3d...3d... :)
非一般的弱.
我的错觉的意思是:
你前面明明是个苹果,可是你却把它说成是梨,这个叫弄错, 故无瑞多了个梨, 这就是
梦, 这就是幻起.
严重自欺 Anicca (runsun)特色. 3d...3d... :)
苹果
==
曾1哭2闹3上吊伪以自杀来威胁及敲诈他人的Anicca (Runsun)说:
结合对自己的观察认识,我基本确定我最近时间的突破和转变
其实是已证须陀洹果,也就是阿罗汉之初果.
Anicca (Runsun): 123456识是存在的, 大乘之7识是不存在的:
http://www.mitbbs.com/article/Wisdom/31244665_3.html
Anicca (Runsun)行骗证据:
http:
A****a
发帖数: 274
24

这个我早已经解释清楚了,这个”自“是世俗谛,是方便说,是假立。
如果一切都按照胜义谛,也就是绝对角度来谈,那我们根本就无法交流。
我不能叫你robbin,因为robbin这个在究竟意义上是根本不存在的,我也不能说我,因
为我也不存在。
如果按照胜义谛的角度来说,则阿罗汉绝对不会说自知不受后有,因为阿罗汉早已经证
无我,又怎么可能有”自“呢。
有些不懂佛法的人,因为这类经句,都还说佛教其实也是有我论。
但是大乘却完全不一样了,大乘不但世俗谛上说有我,连胜义谛上也树立了一个类似我
的概念,就是8识,如来藏,真如。
而原始佛法,根本没有,识,总共就六个,分别是眼,耳,鼻,舌,身,意。总共六识。
前面我已经引用了阿含经的经句,说得非常清楚。
如果七识,八识按照大乘理论那样,是解脱的最关键,可是整个阿含经,竟然不提它,
而且连什么相似概念都没有。
为什么佛陀在阿含经典里面只说无常,苦,无我,为什么只说灭贪,嗔,痴。为什么只
说四圣谛,为什么只说六根六尘六识?
为什么佛陀在阿含经不提7识,八识,为什么佛陀不说一切唯心造,为什么不说真如生
万法?
当然了,大乘人有自己的伟大理解,那是因为小乘人根性
W****i
发帖数: 565
25
你不会这么笨吧?傻到自我幻想,出有人说你言五蕴是子虚乌有?
如果你说五蕴不形成runsun(7识), 那这个简直是荒唐,因为
一个waichi你称为waichi,waichi和其他十人凑在一起,你
就叫它是runsun? 五蕴就是五蕴, 为何你却立了 "我"(7识),
而说你的五蕴他的五蕴? 严重自欺低级到令人笑翻. :)
原来正在发此文的Anicca (runsun)是子虚乌有.
子虚乌有他在说话, 子虚乌有却说我并不是你
waichi. 本版曾有子虚乌有1哭2闹3上吊.
呵呵... 3d...3d... :)
其实眼亦子虚乌有, 耳亦子虚乌有, 说眼入, 说耳入
的小乘, 是错是傻瓜? 3d...3d... :)
非一般的弱.
我的错觉的意思是:
你前面明明是个苹果,可是你却把它说成是梨,这个叫弄错, 故无瑞多了个梨, 这就是
梦, 这就是幻起.
严重自欺 Anicca (runsun)特色. 3d...3d... :)
定具有
释了
==
曾1哭2闹3上吊伪以自杀来威胁及敲诈他人的Anicca (Runsun)说:
结合对自己的观察认识,我基本确定我最近时间的突破和转变
其实是已
a*******g
发帖数: 867
26
四、唯识理论的建立
建立唯识理论,是由因明学来的,要懂因明。十大论师的陈那论师,是因明学的祖
师之一,写了《因明正理门论》(在陈那之先,由商羯那主写了《因明入正理门论》)
,它是根据事实、根据道理来建立,来显出真理,它不是乱说的,要合乎因明嘛,现在
讲要合乎逻辑,因明主要是根据八法,自悟悟他,来建立逻辑,建立论理,八法中有四
法是衡量自悟,有四法是衡量悟他,你自己都没有悟,没有根据,怎样去悟他呢?
自悟是哪几种呢?真现量、真比量、似现量、似比量。现量是根据现在实证,现证
现知,这个现量不象现在实验的科学,只见到物质一边,现量的内容很宽广的,包括五
俱现量、意识现量、自证现量、瑜伽现量四种。
五俱现量就是根据五根(眼耳鼻舌身)现量所证。
意识现量就是结合眼耳鼻舌身同时意识,正确的观察,得到的结论。
自证现量,就是说如人饮水,冷暖自知,自己证得了悟的境,真实不虚。
瑜伽现量,就是你所见的,与佛的真理,与涅槃菩提、与佛的教理行果都相应。这
个现量现证就比唯物的科学宽得多了。假如违反这一点,就是似现量,是相似的,假的
。比量就是根据已知得到未知,比如你看那座山,若是起了烟,起了雾,就知道要下雨
w*********r
发帖数: 2192
2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唯识浅谈(ZT)
上虚构出来的,西方有位哲学家曾说过,“物质是感觉的组合”。有点唯识道理的意思
。普通我们认为,要产生一个认识,首先要有所认识的对象,以此为前提引发我们的认
识作用,而唯识学与我们的经验相反,正是由于有了认识作用,才产生了外在对象的感
觉,也就是说,只有能认识,没有所认识!
“能”和“所”是唯识学中的两个重要的概念, “能”是指动作的施动者,是事
物能动性的一面,“所”指动作的对象。以眼睛看色为例,我们的能动的认识作用——
眼识,是“能认识”,注意,不是眼球这个器官,器官只是认识作用的一个助缘,佛教
中叫做“根”;所看到的色,是“所认识”,佛教中叫做“境”。我们一般认为,认识
活动产生的前提:一个是具有功能的器官——根,一个是认识的对象——境,根和境接
触,才能发生认识作用,而佛教认为,恰恰是由于这个认识作用,才产生了有外在根和
境的感觉,根和境都只是心理作用。只有能认识,没有所认识,这点很难理解,只有施
动者没有受动者,这个动作能完成吗?能!佛经上常以做梦为例,在梦中是铁定了没有
所认识的对象,只有能认识的意识,梦到发财,其实还是一分钱没得着,但是这是醒来
以后才知道,没醒的时候可高兴... 阅读全帖
n********n
发帖数: 8336
2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识缘名色
汝当谛听,我当依过去诸佛说十二因缘法:
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
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忧悲苦恼;无明灭即行灭,行灭即识灭,识灭即名色灭,名色
灭即六入灭,六入灭即触灭,触灭即受灭,受灭即爱灭,爱灭即取灭,取灭即有灭,有
灭即生灭,生灭即老死忧悲苦恼灭。颠倒当知,一切众生,不能见于十二因缘,是故轮
转生死苦趣。若有人见十二因缘者,即是见法,见法者即是见佛,见佛者即是佛性。何
以故,一切诸佛以此为性,汝今得闻我说此十二因缘,汝今以得佛性清净,堪为法器。”
释常愍语译:
你要专心听看,我依过去诸佛所说的十二因缘法,对你解说一次。
一切众生,实是本来清净,由于过去一念无明妄动,便有行为造作,有行为造业便有入
胎之识。有入胎之识便有现生之胚胎,有了胚胎便具备眼、耳、鼻、舌、身、意等六根
。出胎后,六根就会有六种触觉,有六种触觉便有六种感受。有感受便懂得爱,懂得爱
之后,就会执着,极力去夺取,有所夺取,便会形成未来世之业因。有了未来之业因,
就会领受来世之生。有生就必然会有老死,及一切忧愁悲伤苦恼。这就是十二因缘的顺
生门。若是没有无明妄动,那... 阅读全帖
G**W
发帖数: 1865
29
为什麽《六祖坛经》里六祖说:「不是风动,不是旛动,仁者心动」?
依唯识经典裹开示, 吾人见闻觉知之六识心 (眼识, 耳识, 鼻识, 舌识, 身识,意识
), 是从来不曾接触外尘境,唯在胜义根头脑中触受如来藏藉扶尘根摄取外五尘而变现
如外尘境一样之内相分五尘境,及并随五尘而生之法尘。所以见闻觉知心所触知的风吹
旛动,无不只在如来藏所变现内相分上作了别,以此缘故,六祖说:「不是风动,不是
旛动,仁者心动。」, 而这也是为什麽唯识学会说 : “心外无法”, 也就是说所有万
法都是如来藏的作用.
此外,六祖这话,可以从两个层面来看:一是从二乘解脱道的法上来看:如果觉知心
不动,又怎会有风动丶旛动的事相存在呢?在一切种智中也这样说:因为觉知心的现起
,所以才会有六尘境界的领受;如果觉知心不现起,就不可能有六尘境界的种种领受,
所以在一切种智中说觉知心的能见丶能闻……乃至能知觉性,都是显境名言。这是从二
乘法所知的六识心的自性上面,而依大乘一切种智的真实来说。从大乘法中来说:如果
没有真心如来藏的动心运作,根本就不可能会有风动丶旛动丶心动的事相存在。一定是
有真心利用五色根摄取外境,然後显现了... 阅读全帖
g**r
发帖数: 425
30
性境现量通三性 眼耳身三地上居
遍行别境善十一 中二大八贪嗔痴
五识同依净色根 九缘八七好相邻
合三离二观尘世 愚者难分识与根
这是玄奘法师八识规矩颂的五识颂的前两颂。
南先生的楞伽大义一书中把这篇放在了最开始。并有
范古农居士的贯珠解。根-识之说,请细审之。
r****n
发帖数: 8253
3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南传的五十二心所法

昙摩结(叶均)
“心所”,是心所有法的略称,即是心的附属物。阿毗达摩
摄义论第二品说:“这种心所和它们所相应的心是同一所依,同
一所缘,而且是同时生灭的”。成唯识论卷五云:“恒依心起,
与心相应,系属于心,故名心所。如属我物,立我所名”。品类
足论卷一云:“若有法……与心相应,总名心所法”。
佛经把身心所存在的现象分为色、受、想、行、识五蕴。在
阿毗达摩中通常用色法、心法及心所法三种来包括它们。色法属
于色蕴,心法属于识蕴,心所法则包括受、想、行三蕴。根据上
座部,行蕴有五十法,再加受想二法,共有五十二个心所法。这
里面有二十五个是善心所,十四个不善心所,十三个是通一切善
恶心的心所。它们的善恶或不善不恶是根据它们所相应的心来说
的,即与善心相应的为善心所,与不善心相应的为不善心所,与
无记心相应的无记心所。
说心并不是一个孤立的单位,它们是和各种其它的心理要素
复合而活动的。分析心的自身各部分为分“识”,而分析心的活
动的各种要素称为“心所法”。例如在八十九心中最简单的眼识
、耳识、鼻识、舌识、身
r****n
发帖数: 8253
3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证涅槃的科学原理

感觉器官是物质,不是意识。意识通过感觉器官完成识知的功能。
每个人的意识都和我的一样,他们都能导致波函数坍塌。
也不是意识牛比,只是我们还不了解意识的特性,我们对意识的认识,极其粗浅。
没什么辛苦的。其实粒子图像最辛苦,因为它必须依赖于意识存在。而意识又只能维持
极短刹那。只是意识的连续性在欺骗我们。
另外,手,肚子,这些是包含着身识的,他们一直是物理存在,不是抽象的。
我们说的意识其实总共有六种,对应佛法里面的眼识,耳识,鼻识,身识,舌识,和意
识。
w****g
发帖数: 570
3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要不是经常做好梦,往生就难Zz
净空法师:
1 一个人到临命终的时候,他眼睛看不见了,眼识没有了,眼识先舍掉;耳朵也听不见
了,耳识也舍掉,乃至于鼻舌身,第六意识也没有分别了,第七识这时候也没有执着了
,统统舍掉。
2 当第六意识、第七识不能控制的时候,剩下来阿赖耶识里头的习气种子就乱发,这时
候麻烦在哪里?你阿赖耶里的习气,哪个习气力量最大的,它就先起作用。
3 所以,为什么教你平常要天天念佛,就希望阿赖耶里头的习气,这个习气最重,力量
最大,将来临终时,它先发出来,领导你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4 每天念佛道理就是在此地,就是怕临命终时,第六意识、第七识一下不管事的时候,
阿赖耶识不能控制,无量劫所含藏的善恶种子,在这里头乱发,这个事情麻烦了。
5 这桩事情就在我们现前都可以考验,这是我们自己要警惕的。为什么?我们每天晚上
睡觉会做梦,你在做梦的时候就是如此,第六意识、第七识不能控,六、七不起作用,
阿赖耶里头种子就起现行,就乱发。
6 人迷惑颠倒,就会做恶梦,你如果晓得这个真相,你就知道人断气以后,那个现象可
怕,出不了六道;如果每天晚上做梦都梦到念佛,那就好了,那就证明什么?你阿赖耶
里头念佛的种子有了力量。
7... 阅读全帖
r****n
发帖数: 8253
3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涅槃本身也是一种识
坦尼沙罗尊者的文章,直接说”涅盘有时称无相(without feature)、无极(without en
d)的意识”

《当你亲证之时──巴利经文的真实性》节选

-----------------------------------------------------

不死的维度并非是毫无觉知,不过这里的觉知据其定义必然有异于五种造作之蕴里的识
蕴。

“比丘们,了解该维度当在眼(视觉)终止与色受(心理识记)消逝之处。了解该维度应当
在耳终止与声受消逝之处......在鼻终止与香受消逝之处......在舌终止与味受消逝之
处......在身终止与触受消逝之处......在意终止与想法/现象之受消逝之处: 应当了解
那个维度。”

— 相应部SN XXXV.117

“既然已亲证指定的程度与指定对象的程度、表达的程度与表达对象的程度、描述的程
度与描述对象的程度、分辨的程度与分辨对象的程度、轮回流转的程度: 该比丘对之亲
证而后解脱。[如果说,]他的观点是,‘对其亲证而后解脱的比丘,不见不知,'那是错
误的。”

— 长部DN 15

无特征、无终极、周遭光明的意... 阅读全帖
r****n
发帖数: 8253
35
无论阿毗达摩还是唯实,都有一个基本常识,即识蕴是心王,行蕴,想蕴,受蕴是心所。
心王和心所是完全两个不同的东西。
任何心识的升起,一定伴随着行蕴.
七识必然伴随有行蕴,但绝对不能说七识就是行蕴。因为这两个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而且眼耳鼻识等生起,也都伴有行蕴。
说七识是行蕴,是非常可笑的低级错误。这也是waichi是个大忽悠的佐证之一。
Y**u
发帖数: 5466
36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有机会聊聊佛学谈谈宗教
如果从唯识的观点来看, 一切能见的色法都是意识显现的结果,也就是说意识并不是
独立于大脑的存在。 相反, 我们观察到的大脑的存在正是意识的存在体现。 我们对
这个世界的认识只能通过眼识, 耳识, 鼻识, 舌识, 身识, 和意识来完成。 离开
这些, 我们根本无法认识这个世界。 反过来说大脑, 我们以为意识是在大脑里产生
的, 这本身大概就是个幻觉。 意识在特定的程序(业力)支配下使我们以为我们就是这
个样子的, 有大脑, 有身体, 有四肢, 能走路, 能说话, 能吃饭。 我们以为有
个我, 经历一生的喜怒哀乐, 走过万里路, 遇见种种人, 原来都是深层意识的变现
。 深层意识决定外部显现, 外部显现回馈深层意识 本质是一而不是二, 我们觉
的显现是真实存在的, 是意识幻觉, 犹如梦里的人一样。 所以永嘉禅师在证道歌
中把觉悟后的境界描述为"梦里明明有六趣, 觉后空空无大千"。
人类被意识的不正常状态所支配却以为是正常的, 这种不正常状态要求人类分解庞大
系统才能做到理解一个系统, 语言文字也是其中的产物。 比如说上下左右,古今来
去, 离开了这些恐怕连路都走不了。... 阅读全帖
c***h
发帖数: 2262
3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三十年闻水声。不转意根。

只有根触尘,生”识”,
生”识”,就是脑中辨识出这个形体了,
然后,”想”(思惟),从记忆库挖出这个形体叫”苹果”。
这里出现没有出现”你”。
之所以出现”你”, e.g. “你在运用意识”, “意识在造就你”,
这是看待这个过程的角度不同。
当认为有这么一个”你”,就会变成你的问法。
变成,
有个可主动控制xx的”你”,主动控制这个脑活动(你的意识,应该指这个?)

这个”你”,原本没有,是被动造成。是因为脑活动,让我们自己感觉到有这样一个”
你”。
当认为没有这么一个”你”,就会变成我的说法。
这应该是你的第二种说法,
这个”你”,原本没有,是被动造成。是因为脑活动,让我们自己感觉到有这样一个”
你”。
Syn名词一下,
正式说,意识,是”六识”之一,指的是觉察或辨识到脑运作(意根触法尘,即 受想行
的运作)。
就如同耳识,是觉察或辨识到声音的大小高低律动(色根触尘,肉体的运作)。
识,随时同时会辨识 色、受、想、行
这叫”四识住”吗?
d*********d
发帖数: 192
3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抉择二无我讲记9/10
三、辨别二种胜义
分二:(一)相似胜义 (二)真实胜义
(一)相似胜义
【所了解的这点仅遮止所破的无遮,即是所谓的相似胜义,其仅为趣入真实胜义的门径
,并非究竟实相。】
分三:1、相似胜义是指哪一法 2、为什么取名为胜义 3、相似胜义和真实胜义的
关系
1、相似胜义是指哪一法
相似胜义就是我们心所了解的这点仅仅遮止所破的无遮。
所谓遮止,遮是不许可,止是停住。比如交警一挥手,不许车辆前行,就是遮止。现在
不承许胜义中有人我而说无人我,就是遮止有人我。或者,不承许胜义中有生住灭而说
无生住灭,就是遮止有生住灭。像这样叫做遮止所破的无遮。
无遮和非遮是一对中观术语,讲的是破立的方式。比如这样遮:这不是宝瓶!这是非遮
,以“非”的方式遮止“是宝瓶”,但是在否定“宝瓶”之后,可以成立是其它法(如
:这不是宝瓶,而是瓦罐)。若说:这里没有宝瓶!这是无遮,以“无”的方式遮止“
宝瓶”,同时不引出其它法,这叫无遮。(所以,遮是遮止,遮的方式有两种,以“非
”而遮,叫非遮;以“无”而遮,叫无遮。)
一般人没有学习中观,见车就执著有车;见房子就执著有房子。除此之外没有第二种反
应方式,他从不会想“没有车... 阅读全帖
W*********E
发帖数: 197
39
禅宗『入』无余涅槃的公案
http://www.mitbbs.com/article_t/Wisdom/31654327.html

从三轉法輪之八识心王来说明什么是无余涅盘 :
眼识能见、耳识能闻、鼻识能嗅、舌识能尝、身识能触、意识能知能觉;然而光是能见

发帖数: 1
40
“生从何来,死往何去呢?”这其实是一个很严肃而且也很深妙的问题。一般人只
能见到表相上的生死,却不知道生死之法到底是怎么回事儿,所以才会有“生从何来,
死往何去”之问。
先来说说一般人所知道的生死之法,不知道现在的中小学里面,还有没有健康教育
这一门课?有些人从小受教育的时候,就在课程之中一而再、再而三地被教导说:我们
每一个人都是父母所生的,是妈妈怀胎十个月左右后出生的;甚至于还说明,从怀孕一
直到出胎的种种过程。因为这个缘故,世间法就有了父母、子女、亲属关系的施设,这
当然就再正常不过。
人们又进一步定义“生”,法律之中也有出生的定义,它界定得很清楚,都说是从
出胎开始才称为出生;有了一张出生证明之后,才开始有权利与义务。所以本来没有某
甲,一旦哌哌坠地之后,不管称为弄璋或者是弄瓦之喜,就说有生了。然而世间法的这
种定义,只是一个方便的界定;因为显而易见的,某甲若是还在胎中,到底算不算生?
若是算的话,明明他是没有世间所谓的生日,户口名簿上也没有他,他还算不得是某甲
;但是若不算的话,明明就已经有某甲了,只是暂时没有某甲的名字而已。再者,世间
法其实有著很多很多矛盾之处,也... 阅读全帖
b****u
发帖数: 182
41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六耳猕猴就是悟空本人
百度来的
如来曾道:“周天之内有五仙,乃天地神人鬼;有五虫,乃蠃鳞毛羽昆。这厮非天非地非神非人非鬼,亦非蠃非鳞非毛非羽非昆。又有四猴混世,不入十类之种。“第一是灵明石猴,通变化,识天时,知地利,移星换斗。第二是赤尻马猴,晓阴阳,会人事,善出入,避死延生。第三是通臂猿猴,拿日月,缩千山,辨休咎,乾坤摩弄。第四是六耳猕猴,善聆音,能察理,知前后,万物皆明。此四猴者,不入十类之种,不达两间之名。我观假悟空乃六耳猕猴也。
这个又如何解释

,所以谛听他们虽然知道但也不敢说啊。六耳这个名字其 实就是第1回孙悟空与菩提祖
师授艺那晚上只有他们两个人知道的密谈,有同学提到了,菩提就是如来,如来就是菩
提:“此间更无六耳,止 弟子一人。。。”
不清楚,所以是“正欲道破”,忽见南下彩云之间来了 观音。。。
不是,越级控诉:
中 途,偶遇强徒劫掳,委是弟子二次打伤几人。师父怪我赶回,不容同拜如来金身。
弟子无奈,只得投奔南海,见观音诉苦。不期这个妖 精。。。。故此大胆轻造,千乞
大开方便之门,广垂慈悯之念,与弟子辨明邪正,庶好保护唐僧亲拜金身,取经回东土
,永扬大教。”
是个东西,故事一开始的时候已经看悟
z**n
发帖数: 22303
42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Blackfish - 杀人鲸的悲歌
貌似这里不少人愿意,不过是愿意他人,哈哈。的确和关在笼子里的鸡猪牛比,杀人鲸
的待遇还是要好一点,可是人本来就是野生的自由自在的好不好?至于说到吃青菜不人
道的人,叫你家娃娃去分解一百棵青菜和屠宰肢解一百只鸡,你选哪个?
植物有没有生命?有,但是植物没有识,它没有眼识、耳识、鼻识,没有这八个识,一
个都没有,所以,它不是有情,它没有情感,没有情识,不存在吃植物是否残忍的问题。
还有一个关于说动物保护组织伪善的,提一个有意思的问题,如果动物保护主义者不吃
动物是不是就不伪善了?
a***n
发帖数: 1993
4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印顺说如来藏重定不重慧

什么叫依世俗谛?
请问中观唯识以观四谛为本出何经论?
什么叫现观世俗谛?以观的基础来通达世俗谛?
中观讲言语道断心行处灭,解深密经一上来就说胜义非思维所行境界。如来藏系离的妄
想是什么妄想?菩提在世间,不离世间觉。
请问你读过圆觉经么,就说这也没有那也没有。哪里说的不能现见要靠信心了?
“善男子,此虚妄心,若无六尘,则不能有,四大分解,无尘可得,于中缘尘,各归散灭
,毕竟无有缘心可见。”这就是见缘起的还灭,由此知离缘无自体。
那段话下面就说:
善男子,此菩萨及末世众生,证得诸幻灭影像故,尔时便得无方清净,无边虚空,觉所
显发。觉圆明故,显心清净;心清净故,见尘清净;见清净故,眼根清净;根清净故,
眼识清净;识清净故,闻尘清净;闻清净故,耳根清净;根清净故,耳识清净;识清净
故,觉尘清净,如是乃至鼻舌身意亦复如是。善男子,根清净故,色尘清净;色清净故
,声尘清净;香味触法,亦复如是。善男子,六尘清净故,地大清净;地清净故,水大
清净;火大风大,亦复如是。善男子,四大清净故,十二处、十八界、二十五有清净。
彼清净故,十力、四无所畏、四无碍智、佛十八不共法、三十七助道品清净,如是乃至
八万... 阅读全帖
z**n
发帖数: 22303
4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粗浅的问关于轮回
植物微生物不在六道轮回里面,因为不是有情。轮回是由业和缘共同作用的动态过程,
没有定解的。
明证法师开示:植物有没有生命?有,但是植物没有识,它没有眼识、耳识、鼻识,没
有这八个识,一个都没有,所以,它不是有情,它没有情感,没有情识,所以,野菜你
把它割了以后,它可以再长出来,树你把它砍了以后,旁边也再会长出来,你把人腰斩
了以后,他就不会再活,不一样,你砍植物,植物也不会叫痛,也不会报你的仇,有的
人说不然,砍了一棵大树以后,结果就被报复了,报复你的那个不是大树,而是在树上
住的神,就是鬼道众生可能住在这棵树上,他把这棵树执着为自己的身体,是因为这么
一种情况,并不是说这棵树,它能报复你,树不是有情,它是无情,它不能报复你,能
报复你的,是在树上住的鬼神,因为你毁了他的家园,所以他不甘心。
G**W
发帖数: 1865
45
以下 ZT
慈济功德会於佛法上的几点缺失
《瑜伽师地论》中这麽开示 :「持戒所成的善法大於布施」,而「修行所成的善法又大
於持戒!」
那葛格我刚好想到最近慈济的问题,因此藉此引用 弥勒菩萨的开示希望能利益大众。
《瑜伽师地论》有一百卷,是 弥勒菩萨所说的法,是唐朝时的玄奘菩萨到印度取经时
,带回来翻译的重要论典之一。
弥勒菩萨在《瑜伽师地论》卷66中说:「又诸善法,若施所成,於戒丶於修自性是劣。
若戒所成,於施所成自性是胜,於修所成自性是劣;若修所成所有善法,於施於戒自性
皆胜。当知是名由自性故,善法强盛。」(CBETA, T30, no. 1579, p. 667, c29-p.
668, a4)
白话翻译如下,弥勒菩萨说:「另外诸多善法中,如果是布施所成就的善法,那它的自
性是比持戒或修行(所成的善法)还要下劣的。若是持戒所成的善法,它的自性是比布施
所成的善法还要殊胜的,但(持戒的善法)又是比修行(所成就善法)之自性还下劣。那如
果是修行所成就的所有善法,与布施和持戒相比,(修行所成的善法)它的自性是最殊胜
的。因此我们应当知道这就叫做由自性的缘故,而了知善法强盛。」
弥勒菩萨这... 阅读全帖
t******s
发帖数: 119
4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万法皆空ZT
分秒必争,万法皆空
明珠仁波切
何谓“空”、何谓“性”
一般来讲“空性”有两个字,所谓的“空”是非实有,这个非实有也并非是什么都没有
的意思,而“性”是表示清明、显现,因为它是非实有不成实有,所以在这之上就会有
各种显现境相产生,所以非实有就是空,既是空它又有性也就是显现、清明,所以在空
之上有显现,而一切显现的本质却又是空,所以“空性”这一词的意思也可说是显空不
二,就好比火跟热是不可分的,水跟湿是不可分的,而空跟显现也是不可分的,因为它
是空是非实有,非真实,所以它能有各种的相显现,如果它是实有的,就无法有各种显
现了,不会有六道,也不会有轮回,更不会有佛的境界也不会有净土,因为当它是实有
时,就已是断灭,所以首先我们要介绍并教导的便是空性。
两种方法了悟空性
一般在科学家来说,时间跟物质或是微尘是并行的,在这个之上还有空间,所以佛宣
说了两种方法,来了悟空,第一是透过思惟来理解空,第二是透过自我的证悟去理解空
。今天要稍微介绍的是透过观察去理解空,之后也会教我们透过修持去了悟空。
用观察去理解空性
“观察”必须依止两个方面,佛所说的这两方面,第一是要依止着时间去观察,第二是
依止... 阅读全帖
i******s
发帖数: 566
47
来自主题: _beyond_real_world版 - 四念处修行(ZT)
三、心念处:
当我们感受到外境时,心在作用,这个知觉的心,我们要知道;但是我们往往会在
知觉的心上加入贪、瞋、痴等种种烦恼,我们也要觉知;乃至这个心念是否专注在禅定
或散乱等,我们也都要念念觉知这个心识所在之处。
比如在静坐时,突然听到声音,耳识在作用,耳朵在感受。我们要观察到心在耳朵
作用,然后又跑到头脑中想,我们要觉知它。这样的慢慢观察就会发现:原来我们的心
念在六根(眼、耳、鼻、舌、身、意)中跑来跑去,很快地生灭。佛陀说世间上生灭最
神速的是我们的心念,最容易观察到无常,所以在四念处中佛陀教导我们观心无常!
c*********d
发帖数: 9770
48
http://news.sina.com.cn/zl/zatan/blog/2015-07-15/09534074/11824
2015年07月15日09:53新闻专栏 作者:鄢烈山
施洋烈士陵园
在微信朋友圈读到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乔新生的一篇文章:《站在施洋律师的坟
墓前》。读来感慨万端。我在网上搜了一下,是别人7月13日转贴在博客上的。乔教授
此文作于何时呢?且不管这个,反正我只是就观点说观点,就概念辨概念。
先说,我跟乔教授一样,也多次站在武昌这个洪山南麓施洋烈士墓前,向这位在“
二七”大罢工运动中被军阀杀害的大律师的雕像行注目礼。乔教授说:“如果能活到现
在,他也许会脱掉自己的长衫,西装革履,行走在写字间。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他选择
了一条不寻常的道路,成为了历史英雄。今天还有多少人愿意放弃功名利禄,甘愿为那
些生活在下层的居民提供法律服务呢?真诚地希望法律专业人士来到这位前辈墓前,献
上一束鲜花,深深地鞠上一躬,以表达对这位先辈的敬仰之情。社会的发展不会是一马
平川,总有一些时候,我们必须面对非常大的困难。但是,只要我们努力前行,那么,
理想总会实现。”乔教授的内心独白,基本... 阅读全帖
c***s
发帖数: 33
4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六根,六尘,六识?
请教各位大德,尤其WaiChi兄和greenplant姐(姐听起来有点奇怪,暂且这样吧)
可否解释一下,什麽是 根,尘,识?在佛法里面是什麽意思,
然什麽又是 六根,六尘,六识? 都代表什麽?什麽是六根互转?
跟轮回有什麽关系? 也许我听过也看过,可是还是有疑惑,烦劳大家
再细细讲解一下,谢谢!
为什麽greenplant姐在“我的故事”(见9343)中说,
>观是观察的意思,为了了解观是怎样的过程,我们需要了解我们的身体是如何接受和
>诠释来自我们周围的世界的信息的.我们需要了解我们的六根(眼,耳,鼻,舌,身,意)
>是如何工作的.比如说,象"看见一枝红笔",WaiChi引导我观察这个看的过程的每一部分:
>从我们的眼睛和一个物体相遇处到我的头脑"知道"真是一枝"红""笔".我小心回忆我
>所知道的十八界:六根,六尘,和六识,并与WaiChi所解释的加以比较.我发现了我的一些
>错误概念,并以清楚解释的经验来纠正.最后,我发现根本没有六根存在... 我还了解
^^^^^^^^^^^^^^^^^^^
n*********s
发帖数: 256
50
多识仁波切答:有人说佛是不分善恶、没有分别见的,这话对吗?
发布时间:2013年01月05日
来源: 作者:多识仁波切
222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多识仁波切答:
这种说法不对。佛是遍知者,事物的全体包括胜义谛和世俗谛,遍知的意思就是完
全可以见到事物的二谛。而认识事谛必须要有分别见,假如佛没有分别见,就等于说佛
不懂得事谛,也就是说佛只懂得事物的一半。
什么叫作分别?很多人概念不清。“分别”就是第六意识的思维活动。我们的五官
是无分别的,如眼、耳等见到色相、听到声音都是现观无分别的东西,要认识事物就必
须通过第六意识的思维活动来完成。比如说“这是朵红牡丹花”,对颜色的知觉乃至对
这朵花的认知,眼睛本身是办不到的,是意识的作用,依靠经验回忆、分析推理等对事
物进行鉴别。
人的智慧不是现观,完全是分别见,是人的意识思维活动。到佛地的时候,对于法
性的认知变成现观,而对于法相的认知则是分别观,也称妙观察智。思维运载的工具是
语言,包括内部语言和外部语言。佛说法的时候也是用这两种语言,佛经也是以语言文
字的形式存在下来的。
所以,把所有分别智一律破除,是非常错误的,... 阅读全帖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