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耳识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

发帖数: 1
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更深重的自我贪爱执著
密宗凡夫祖师所说的观想法,其实是把意识心观想所成的内相分法尘境界,当成是
真实成就的境界,譬如观想是佛就是已经成佛了;事实上,却是经由观想增长了对于自
我的贪爱执著,堕入了我见具足存在的外道见中却不自知,所以学习密宗观想法的人,
只会增长对于自我的贪爱执著而不断地受生死轮回的大苦,不仅连我见都无法断除,更
无论究竟解脱的成佛了。
宗喀巴说菩提心的生起,另外有一种“自他互换”的方法,这是利根人才可以修习
的法门,譬如《广论》页225说:
思惟自他能换胜利及不换过患者。入行论云:“若有欲速疾,救护自及他,彼应自
他换,密胜应受行。”又云:“尽世所有乐,悉从利他生,尽世所有苦,皆从自利起。
此何须繁说,凡愚作自利,能仁行利他,观此二差别。若不能真换,自乐及他苦,非仅
不成佛,生死亦无乐。”谓当思惟,唯自爱执,乃是一切衰损之门,爱执他者,则是一
切圆满之本。(《菩提道次第广论》卷9)
宗喀巴在《广论》中说假藏传佛教的学人,应当从《入行论》的偈颂中,思惟自乐
与他苦,观想互换的殊胜利益,以及彼此不互换的过患。
《入行论》中是这么说的:如果有人想要快速救护自己及他人,就应该观想自乐与
他苦... 阅读全帖
s*******1
发帖数: 191
2
佛经记载,释迦牟尼在成道觉悟的时候,最初的本愿并不准备将佛法传出,普度众生;
因为佛陀的觉悟智慧,只有达到同等境界的佛陀才能够相互印证,而对于没有达到佛陀
觉悟的众生来说,听闻高深大法就如同向盲人描述太阳,毫无实际利益可言,但是因为
他最初修炼的发心是为了解脱众生的生老病死,为了能够使有情众生能够解脱三界六道
轮回之苦,这才将一定层次的宇宙真理讲出来,引导众人走向永恒光明的涅槃境地,在
传法的过程中,也曾向身边的上部座弟子讲述过更加高深的佛法,这就是佛教中“大乘
”与“小乘”佛法的来源,这些佛法与他在普罗大众前所讲出来的佛法是不同的,只跟
据当时身边的四大菩萨,十大弟子,这些上根弟子所述,一般根器的弟子就算是听闻讲
法,也无力印证佛法中的真性,将自性中的觉悟与法性光明结合起来,这是修炼境界的
不同所决定的,所谓的“法无定法”,除了佛法在宇宙不同层次、不同境界、不同世界
的如意展现以外,还包括针对不同修炼层次的人,佛法对于她心灵智慧的感悟,引导,
体现也是不同的。
传法只是在铺路,要真正的度化有缘人,还得必须等到此人的机缘成熟,接受真理的善
果已成,才能法与人类的先天佛性结合起来,达到明...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3
☆─────────────────────────────────────☆
shaoshao1 (shaoshao) 于 (Fri Feb 24 09:12:41 2012, 美东) 提到:
佛经记载,释迦牟尼在成道觉悟的时候,最初的本愿并不准备将佛法传出,普度众生;
因为佛陀的觉悟智慧,只有达到同等境界的佛陀才能够相互印证,而对于没有达到佛陀
觉悟的众生来说,听闻高深大法就如同向盲人描述太阳,毫无实际利益可言,但是因为
他最初修炼的发心是为了解脱众生的生老病死,为了能够使有情众生能够解脱三界六道
轮回之苦,这才将一定层次的宇宙真理讲出来,引导众人走向永恒光明的涅槃境地,在
传法的过程中,也曾向身边的上部座弟子讲述过更加高深的佛法,这就是佛教中“大乘
”与“小乘”佛法的来源,这些佛法与他在普罗大众前所讲出来的佛法是不同的,只跟
据当时身边的四大菩萨,十大弟子,这些上根弟子所述,一般根器的弟子就算是听闻讲
法,也无力印证佛法中的真性,将自性中的觉悟与法性光明结合起来,这是修炼境界的
不同所决定的,所谓的“法无定法”,除了佛法在宇宙不同层次、不同境界、不同世界
的如意展现以外... 阅读全帖
r********6
发帖数: 6
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对根尘识的解释(W)
发信人: runsun2006 (runsun), 信区: Wisdom
标 题: 对"根""尘""识"的解释(W)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Jan 29 10:37:07 2006)
以下为waichi兄对根尘识几个概念的解释,来源为前面的帖子,此处只是一总结,方便想
深入了解的人学习
~~~~~~~~~~~~~~~~~~~~~~~~~~~~~~~~~~~ ~~~~~~~~~~~~
"根"-就是指我们不自主地不断 "取舍" 所谓-虚而名之为 "见" 的功能, 亦可称为
"见性", "能见"之性能, 及能-听, 嗅, 尝, 触, 念, 之性能, 的行为.
随 "六根" 转个不停, 这种不由自主的于此 "六种" 功能中不断 "取舍" 而用
的行为就是 "根", 而不是一般靠字面而言理解的 眼,耳,鼻,舌,身,意.
"尘"-就是指我们的 "眼睛" 和相对看到的 "现像" 世界, 耳,鼻,舌,身,意, 亦如是.
"识"-有两种, 一种是"尘""根"相对时所幻生之"识"及"意识", 另一种是心体之"识".
对初学者则依表面而言, 眼耳鼻舌身意则亦
r****n
发帖数: 8253
5
第三个 误解∶阿罗汉对佛陀的教理只有很肤淺的认识
若是如此认为,豈不就是说佛陀是一位无能的尊師,不能使他的弟子们理解
更深的教义。这简直是在否定佛陀及他的弟子拥有以心印心(他心通)的能力,这也低估
(至少是如此)阿罗汉的能力。他们其中有很多都已证到像佛陀的六神通力(天眼通,天
耳通,宿命通,他心通,神足通,漏尽通),虽然他们所修到的波罗密並不 像佛陀所修
的那么圆滿,但他们也是经过很长久的时间修证到已接近圆滿的波罗密,譬如佛陀已在
燃灯佛(Dipankara Buddha)出现时开始修行(二十四佛前),舍利弗(Sariputta)及目犍
连(Moggallana)在阿奴摩弗 (AnomadassiBuddha)时开始修行(前后曾遇了十八位佛),
大迦叶(Maha Kassapa)在殊妙胜弗(Padumuttara Buddha)时开始修行(经过十五位佛),
阿耨楼陀 (Anuruddha)在须弥陀弗(Sumedha Buddha)时开始修行(经过十四位佛)等等。
佛陀时常赞美他的弟子们,尤其是舍利弗的智慧,目犍连的神通力,阿楼陀的天眼通,
大迦叶的苦行,周利槃陀 的... 阅读全帖
G**W
发帖数: 1865
6
星云法师浅谈阿赖耶识(人间福报)
各位读者,大家吉祥!
「阿赖耶识」是印度的语言,中文的意义就是「我」的意思(但是这个「我」,却并不
是有『自我性』的我.) 。 人有八识: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末那识
、阿赖耶识。前七识都有死亡、毁坏的时候,只有第八阿赖耶识的「我」,是吾人的真
心本性,它可以随著我们流转五趣六道、轮回天上人间,是永恒而不会消灭的。
阿赖耶识这个「我」的生命,就像念珠的线,把一颗颗的念珠串起来;阿赖耶识把我
们一期一期、一阶段一阶段的生命衔接起来。在三世流转的生命里,虽然因为人有「隔
阴之迷」,因此不知道前世、来生,但生命的业力流转,那是丝毫不差的。
玄奘大师形容阿赖耶识是「去后来先做主翁」。意思是说,人到世间上来,阿赖耶识
比眼耳鼻舌身意先进入母胎;人死之后,阿赖耶识是最后离开的识,它是我们生命的主
体。阿赖耶识有四种比喻,恰好说明它的功能与特色:
一、阿赖耶识像一块田地:田地是生长禾苗的地方,播了什么种子,就生长什么果实
。阿赖耶识带著前六识所造的业,不管善的、恶的,经过第七识传送给它,它都会一一
接受。然后在八识田中随著业力成长,是善是恶、是幸是不幸... 阅读全帖
G**W
发帖数: 1865
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濒死经验時一生的業鏡回顧
所以不管你造作善业恶业,都落谢到你的实相心里,并非在你的意识心,由於实相心第几
八識的真如性,非我性,没有作主性,所以不会去过滤哪些果性是好的或坏的,他不会去
决定什麽时候该呈现什麽果报,哪些果报又是不该呈现的,而是碰到适当的缘,就会促
使他主动流注种子,使得果报呈现出来,这是他法尔如是的体性。

星云法师浅谈阿赖耶识(人间福报)
各位读者,大家吉祥!
「阿赖耶识」是印度的语言,中文的意义就是「我」的意思。人有八识:眼识、耳识、
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末那识、阿赖耶识。前七识都有死亡、毁坏的时候,只有第
八阿赖耶识的「我」,是吾人的真心本性,它可以随著我们流转五趣六道、轮回天上人
间,是永恒而不会消灭的。
阿赖耶识这个「我」的生命,就像念珠的线,把一颗颗的念珠串起来;阿赖耶识把我们
一期一期、一阶段一阶段的生命衔接起来。在三世流转的生命里,虽然因为人有「隔阴
之迷」,因此不知道前世、来生,但生命的业力流转,那是丝毫不差的。
玄奘大师形容阿赖耶识是「去后来先做主翁」。意思是说,人到世间上来,阿赖耶识比
眼耳鼻舌身意先进入母胎;人死之后,阿赖耶识是最后离开的识,它是我们生命的主体
。阿赖... 阅读全帖
g**r
发帖数: 425
8

天台宗的一位祖师。
和其他所观境,当然有同:圣性无不通
当然有别: 迟速不同伦
而这里重点点出的是不同声尘,不同耳识,不同意识。
插句题外:关于耳识,不选耳识的原因是很特别的,文殊菩萨拣择的时候对于其他法门
都一一指出不圆通的原因,而对于耳识的原因是“初机不能入”。
T*******x
发帖数: 8565
9
通过WaiChi和runsun对六识以及七识八识的讨论,
结合我自己用西方科学的方法来观察认识的过程,
(我认为)我看到了小乘佛法和大乘佛法的本质区别:
小乘是科学,大乘是宗教。
我论述如下:
人类认识世界是通过感觉器官。
我们用“眼耳鼻舌身”五种感官来统指所有的感觉器官。
感觉器官接受外界的刺激后要送入大脑,
由大脑处理产生概念。
用佛教的语言,这相当于六识:
眼耳鼻舌身,这是前五识。大脑(的状态)就是第六识。
这接近于小乘佛法:小乘佛法没有七识和八识,就六识。
从科学来看,大脑只能认识物体,而不能主动的创造物体。
所以小乘的缘起法就不能主动的创造物体,而只能是“此有则彼有”。
什么叫主动的创造物体?我举一个例子:
现在假设地上没有一支铅笔。能不能“生”出一支铅笔来呢?
小乘佛法说“能”,但怎么个“生”法呢?是这样的:
桌子上有一支铅笔,我用手一推,就掉到地上了,
现在地上就有了一支铅笔。----是这么个”生“法。
这叫缘起法。
大乘是万法唯识。
万法唯识相当于西方哲学的“存在就是被感知”。
如果只是“万法唯识”的话,大乘和小乘的区别还仅仅在于认识角度的不同。
但大乘不仅仅是“万法唯
r*****e
发帖数: 1196
10
发信人: WaiChi (WaiChi), 信区: Wisdom
标 题: Re: 清海胡编乱造自己的神奇出生,自相矛盾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Oct 29 22:17:21 2009, 美东)
>你把眼耳鼻舌身意六识当作识身而归于“色蕴”,把第七识归
>于“识蕴”,于此二者外,又有第八识这个攀缘“名色”的“识心”
不对.
眼耳鼻舌身是“色蕴”, 意是识蕴, 而第七识, 是123456识及第八识
之总习而成, 惑时心成了第七识.
七识只是为了更明确心之惑时的状况, 及无惑时的状况而设
立.
Y**u
发帖数: 5466
1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圆觉经 3: 普眼菩萨
修行的次序,正确的思考
问"大悲世尊,希望您能为来参加本此法会的诸菩萨众,以及末世修习大乘的一切众生
演说菩萨修行的逐步次序,什么是思惟?如何能够安住于世而保持佛法?众生没有开悟
,应用什么方法使他们普遍开悟?世尊,如果众生没有正确的方法和正确的思维,即使
听了佛所说的三昧正定法门,仍会心生迷惑,不能悟入圆满觉悟的境界。希望佛大发慈
悲,为我们以及末世众生解说方便法门。”
答: “善男子,那些刚开始学佛的菩萨和末世众生,要想求得如来清净圆满觉悟心,
就应当坚持正确的念想,远离各种各样的幻象。先依照佛教授的修定的方法,坚持禁戒
,要安置好徒众,安处静室。应常有这样的观念:我现在的身体是由地、水、火、风四
种自然元素缘合而成。所谓头发、毛、爪、齿,皮、肉、筋、骨,髓、脑等,以及身体
上的污垢,都属于地元素;我的唾液、鼻涕、脓、血,津液、涎沫,痰、泪、精气,大
小便等,都属于水元素;我的生命中含有的燥热之气,属于火元素;我的生命之所以能
够延续是因为有呼吸的作用,它属于风元素。四大各有所归,此身究竟当在何处?即知
道身体终究是没有实体的,它只是地、水、火、风四大元素互相缘和而合成的相状实际...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1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种子是怎样流注而有作用 ?
说宏观的有确定实体的概念在微观上是有更精细流动的结构,“本质上”并没有那个宏
观的概念,这不是很新鲜的说法。好比我们面前有一个桌子,在宏观上是个实体。但
微观上是运动中的原子,而原子中间几乎是空的,“本质上”并不真的有个桌子存在。
问题还不在这里,问题在我们看到一个桌子,不管多简单,他有特定的设计和结构。
而有设计结构的东西一定有个设计者和创造者。-你看到电影放映机在一格一格地放
电影,绝不会想到这机械结构是凭空出世或从矿石自然演化出来的。。
如果生命的存在真的是如这篇文章说的结构,那么问题就来了,这样特定的结构,是
从何而来,为什么是如此,是否所有生命都是如此,为什么,又是谁设计的。
生命的存在的本质是什么?机械或机械结构本身,不象是生命存在的本体,是象被生
命创造的被造物。

:推究起来,耳识其实只是耳识种子
:相续不断所组成的相似的「心」,其实本来就不是心,本质只是耳识种子相续不断的作
:用罢了,哪有耳识可说 ? 所以说是虚妄.
r****n
发帖数: 8253
1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The burden
对五蕴的任何幻想,贪恋,都会导致无法解脱,堕于轮回。
我的身体是大便,我的思想,我的精神,我的觉知,我的悲伤,我的痛苦,我的喜悦。
。。我的所有所有全部是大便。
有的人总是期望在大便里面找到金子,那是徒劳的。
有的人总是期望不断的享用大便,长生不老,那是无智的。
请看看佛陀在一切燃烧经里面的说的“诸比库,一切在燃烧.诸比库,如何为一切在燃烧
呢 诸比库,眼在燃烧,色在燃烧,眼识在燃烧,眼触在燃烧,耳在燃烧,声在燃烧,耳识在
燃烧,耳触在燃烧,鼻在燃烧,香在燃烧,鼻识在燃烧,鼻触在燃烧,舌在燃烧,味在燃烧,
舌识在燃烧,舌触在燃烧,身在燃烧,触在燃烧,身识在燃烧,身触在燃烧,意在燃烧,法
在燃烧,意识在燃烧,意触在燃烧。。。。”
五蕴炽燃,轮回长夜,三界火宅,速速出离。。。
不生,不住,不异,不灭,无为,寂静,清凉,永乐。。。
S**U
发帖数: 7025
1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新人问个问题
bdbd 没学过论,说的不精确,不过观察烦恼生起的心理过程这个方向没错。
《大念处经》讲心念处,摄阿毗达摩义论讲心路过程,都是现观当下心。《大念处经》
讲观成熟的时后,在烦恼生起的地方,当下断除烦恼。
《大念处经》
http://www.mahabodhi.org/intro/mahasatipatthana.html
复次,诸比丘!何谓苦灭圣谛?
此即爱欲之消逝无余、舍离、灭尽、解脱、无染。
然而,诸比丘!于何处舍离、灭尽爱欲?
在世间有诱人、可意之处,就在该处舍离爱欲、灭尽爱欲。
在世间何者是诱人、可意者?
在世间眼根是诱人、可意者,就在该处舍离爱欲、灭尽爱欲。
在世间耳根是诱人、可意者,就在该处舍离爱欲、灭尽爱欲。
在世间鼻根是诱人、可意者,就在该处舍离爱欲、灭尽爱欲。
在世间舌根是诱人、可意者,就在该处舍离爱欲、灭尽爱欲。
在世间身根是诱人、可意者,就在该处舍离爱欲、灭尽爱欲。
在世间意根是诱人、可意者,就在该处舍离爱欲、灭尽爱欲。
在世间色尘是诱人、可意者,就在该处舍离爱欲、灭尽爱欲。
在世间声尘是诱人、可意者,就在该处舍离爱欲、灭尽爱欲。
在世间香尘是诱人、可意者,就在该处... 阅读全帖
x******i
发帖数: 14369
1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新人问个问题
LOL 用这个当签名档好。
在世间有诱人、可意之处,就在该处舍离爱欲、灭尽爱欲。
在世间何者是诱人、可意者?
在世间眼根是诱人、可意者,就在该处舍离爱欲、灭尽爱欲。
在世间耳根是诱人、可意者,就在该处舍离爱欲、灭尽爱欲。
在世间鼻根是诱人、可意者,就在该处舍离爱欲、灭尽爱欲。
在世间舌根是诱人、可意者,就在该处舍离爱欲、灭尽爱欲。
在世间身根是诱人、可意者,就在该处舍离爱欲、灭尽爱欲。
在世间意根是诱人、可意者,就在该处舍离爱欲、灭尽爱欲。
在世间色尘是诱人、可意者,就在该处舍离爱欲、灭尽爱欲。
在世间声尘是诱人、可意者,就在该处舍离爱欲、灭尽爱欲。
在世间香尘是诱人、可意者,就在该处舍离爱欲、灭尽爱欲。
在世间味尘是诱人、可意者,就在该处舍离爱欲、灭尽爱欲。
在世间触尘是诱人、可意者,就在该处舍离爱欲、灭尽爱欲。
在世间法尘是诱人、可意者,就在该处舍离爱欲、灭尽爱欲。
在世间眼识是诱人、可意者,就在该处舍离爱欲、灭尽爱欲。
在世间耳识是诱人、可意者,就在该处舍离爱欲、灭尽爱欲。
在世间鼻识是诱人、可意者,就在该处舍离爱欲、灭尽爱欲。
在世间舌识是诱人、可意者,就在该处舍离爱欲、灭尽爱...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7025
1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业与果报心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ariya_sacca 俱乐部 】
发信人: SeeU (See you), 信区: ariya_sacca
标 题: 业与果报心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Feb 1 18:09:14 2011, 美东)
昨天读《阿毗达摩概要精解》,了解到如何造强大的欲界善业∶
* 自动,非被动
* 欢喜
* 相信业报
依其本性,心可分为四类∶善、不善、果报、唯作。不善心(akusalacitta)是与不善因──痴;或贪与痴;或瞠与痴──相应的心。这类心称为不善是因为它们在精神上不健全,在道德上应受指责,以及会带来痛苦的果报。善心(kusala-citta)则是与善因──无贪、无瞠;或无贪、无瞠、无痴(慧)──相应的心。这类心在精神上是健全的,在道德上是无可指责的,以及会带来愉悦的果报。
善心与不善心两者是「业」(kamma)。缘于业成熟而生起的心是果报心。这类心组成有别于前两种的第三种心;它包括善业与不善业的果报(vipaka)。应明白在此所指的业与果报两者皆是纯粹属于精神方面的。业是与善心或不善心相应的「思」;其果报是其他体验成熟之业的心。
八欲界果报心
9... 阅读全帖
W****i
发帖数: 565
17

这代表你严重自欺, 因你正是把waichi叫成是runsun, 如五蕴
就是五蕴, 我waichi就是五蕴, 你却大加个 "我"(7识) 而说这是
"我"(7识)的五蕴. 呵呵............
哦, 大乘叫这情况是七识, 因此七识实际存在.
并非错觉,并非幻起。就超搞笑.
主宰的独立主体,是1哭2闹3上吊的, 他自己搞出来的. 3d... 3d... :)
>>: 其实眼亦子虚乌有, 耳亦子虚乌有, 说眼入, 说耳入
你中招了, 上面那正是等你这句话, 而令你大大穿崩.
我会于下一文独立写, 标题是: Anicca (Runsun)说7识子虚乌
有不存在的笑话.
3d... 3d... :)
==
曾1哭2闹3上吊伪以自杀来威胁及敲诈他人的Anicca (Runsun)说:
结合对自己的观察认识,我基本确定我最近时间的突破和转变
其实是已证须陀洹果,也就是阿罗汉之初果.
Anicca (Runsun): 123456识是存在的, 大乘之7识是不存在的:
http://www.mitbbs.com/article/Wisdom/31244665_3.html
Anicca (R
R******g
发帖数: 272
18
读废名《阿赖耶识论》及其他
作者:阿啃1919
废名的文字里有他的血肉。
这个话,意思是说,废名的文字有真性情,是他自己生命的投影。这些天看了他的一些小说
、诗歌,还有一本《阿赖耶识论》,就爱上他了,简直是痴迷。几个月前我看废名的《论新
诗及其他》时,说他有禅境,并且是个狂人,现在仍然这么想,而且,我觉得这种禅意是深入
到他的生命中的,是交融在一起的。
废名说,《阿赖耶识论》是为破达尔文“进化论”而作的,兼订正一些熊十力《新唯识论》
中的谬误。
佛家认为,心有眼耳鼻舌身意等“识”。“阿赖耶识”则是主体,人死后,“阿赖耶识”脱
离躯体,它是一种能永恒执持并产生一切生命的种子,是物质世界自身的本源。废名用刀和
快、水和波来比方,“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都如流水之波,而阿赖耶识如水流”。故
废名说:“阿赖耶识断,即种子心断,于是心不是生起的心,不在因果之中,便是‘真如’。

那么怎么破谬见呢,只要将道理讲清楚了,自然破在其中。因为西洋哲学家“无论唯心与唯
物都是无鬼论,这便是说他们不知不觉的是唯‘形’,只承认有五官世界”,而“五官并不
是绝对的实在,正是要理智去规定的”,所以进化论是“妄
c***h
发帖数: 2262
1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空的觉醒Zz

前面我说过,
“欲望,是任何人(包含佛陀)做任何一个动作的动力,根本无法放弃,除非是死人。
佛陀没说过要放弃欲望,而是要不受其干扰。”
我可以承认我没写清楚,应该写清楚为
-- 欲望,是任何人(包含佛陀)做任何一个动作的动力,根本无法” 全部”欲望,除非
是死人
-- 佛陀没说过要放弃”全部”的欲望
-- 这里的欲望是现代人认知的,包含现代人共同认知到的属于欲望的,饿了想吃、困
了想睡。
(毕竟,我是写给现代人看的)
佛陀说要断欲、离欲,是指要断坏的欲望,欲贪,受到”我”所污染的欲望。
这个我已经表明清楚了。
从你后面的回文, 你似乎认为只要是欲望全是坏的。
“饿了想吃东西”,你认为不算欲望,是…随顺因缘…之类。
超乎人类常识。我也无言以对。
这不叫”食欲”,叫什么呢? 这不是人类基本欲望,是什么呢?
这不是常识吗?
人类在沟通的时候,不是都知道这是食欲,这叫欲望吗?
还要忍受你好几天情绪失控骂人。天呀。
杂阿含 752经
说明佛陀这里指的欲,专门指贪,贪嗔痴的贪。
缘起法,
无明触(受污染,无明、有”我”之触),生苦受乐受,
想要这种乐受,生爱,念念不忘….。有这样的贪,... 阅读全帖
g**r
发帖数: 425
20
尔时须菩提复白文殊师利菩萨言。大士。汝今说此菩萨所行。
非诸世间
所能信受。文殊师利菩萨言。大德我今为欲令诸众生永出世间
。说诸菩
萨了达世法出离之行。
须菩提言。大士。何者是世法。云何名出离。文殊师利菩萨言
。大德。
世间法者所谓五蕴。其五者何。谓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如
是诸蕴。
色如聚沫。受如浮泡。想如阳焰。行如芭蕉。识如幻化。
是故此中无有世间亦无诸蕴及以如是言说名字。若得是解心则
不散。心
若不散则不染世法。若不染世法即是出离世间法也。复次大德
。五蕴诸
法。其性本空。性空则无二。无二则无我我所。无我我所则无
所取著。
无所取著者即是出离世间法也。
复次大德。五蕴法者。以因缘有。因缘有故则无有力。无力则
无主。无
主则无我我所。无我我所则无受取。无受取则无执竞。无执竞
则无诤论
。无诤论者是沙门法。沙门法者知一切法。如空中响。若能了
知一切诸
法如空中响。即是出离世间法也。
复次大德。此五蕴法同於法界。法界者则是非界。非界中。无
眼界无色
界无眼识界。无耳界无声界无耳识界。无鼻界无香界无鼻识界
。无舌界
无味界无舌识界。无身界无触界
A****a
发帖数: 274
2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和stoic探讨“心”是什么

杂阿含经:云何为识?谓六识身。眼识身、耳识身、。。。意识身。’
这里是中文翻译的问题,我记得巴利版本的翻译就没有身体,只是说眼识,耳识,,,
H****y
发帖数: 1321
2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禅 定 ---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
你这样说,嘿嘿,我就跟上了。
睡觉的时候,无梦无醒,这个时候,哈哈,他有身识,或者说
身识不间断。 证明:你很简单用锥子唤醒他。
睡觉的时候,无梦无醒,这个时候,哈哈,他有耳识,或者说
耳识不间断。 证明:你很简单用锣鼓唤醒他。
睡觉的时候,无梦无醒,这个时候,哈哈,他有舌识,或者说
舌识不间断。 证明:你很简单用辣椒唤醒他。

focus
S**U
发帖数: 7025
2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显如法师:分别与执著
「分别」的梵文有几个语源,它的主要意义是指对境界的认知、回忆、想像和推理判断
。就像欲望有「善法欲」和「恶法欲」,「分别」也有善分别和恶分别,如「分别善恶
、分别法义」,是好的意思。「遍一切处行大慈心,饶益众生,离诸分别心──无相故
,所得果报胜前果报」,是不好的意思。不好的意思是指认知之后所产生的歧视或执著。
修行要去掉的是「分别」所生的副作用,而不是去掉「分别」能力。「先得法住智,后
得涅盘智」,先要有认知缘起法的能力,才有可能进一步达到解脱。人类靠六根(眼、
耳、鼻、舌、身、意)、六识(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认知情境,才
有种种判断,所以在日常生活中不可能「不分别」,除非这些功能出了问题。
人之所以有烦恼,问题不在有「分别」能力,而是在「无明」──不能充分「分别
」,不能「如实知见」身心状况、苦乐、善恶等的本末因缘。例如男女相爱,往往互投
所好,避开不投机的部份,不去探究「爱」的动机,面对双方回避的问题,等到婚后才
心生懊悔,苦恼重重。「只要我喜欢,管它为什么」,是「不分别善恶」的典型心态,
也是苦恼的开端。
一般说「分别心」,多指因自己的偏见、好恶... 阅读全帖
s********h
发帖数: 938
2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受想行识根本
阿难,譬如有人,手足宴安,百骸调适,忽如忘生,性无违顺。其人无故,以二手掌,
于空相摩,于二手中,妄生涩滑冷热诸相。受阴当知亦复如是。阿难,是诸幻触,不从
空来,不从掌出。如是阿难,若空来者,既能触掌,何不触身。不应虚空,选择来触。
若从掌出,应非待合。又掌出故,合则掌知,离则触入,臂腕骨髓,应亦觉知入时踪迹
。必有觉心,知出知入。自有一物身中往来,何待合知,要名为触。是故当知,受阴虚
妄,本非因缘,非自然性。
石解:受阴非虚妄。不必多说。
******************************
阿难,譬如有人,谈说酢梅,口中水出。思蹋悬崖,足心酸涩。想阴当知,亦复如是。
阿难,如是酢说,不从梅生,非从口入。如是阿难,若梅生者,梅合自谈,何待人说。
若从口入,自合口闻,何须待耳。若独耳闻,此水何不耳中而出。想蹋悬崖,与说相类
。是故当知,想阴虚妄,本非因缘,非自然性。
石解:想者,心相也。说酢其实是想酢的反映,与下文思蹋互应,都是思想活动。这个
貌似真实的思想活动就是想阴。想阴不是从想的对象生起来的,也不是从能想的感官这
里生起来的。用现代科学的眼光看,就是条件反射。条件反射是很... 阅读全帖
c***h
发帖数: 2262
2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如实观——阿姜查《无常》
发信人: sunnysky (碧空晴), 信区: Wisdom
标 题: Re: 如实观——阿姜查《无常》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Feb 11 14:10:09 2013, 美东)
:先把无始无明的问题放一放,请教一下“内观”。我总觉得这“内观”和我们普通的自
:觉自知有不同之处,但无法描述,只能用例子来说明。
嗯……太晚了 你都笑了才观察,太晚了
不过, 我们初练习可能也只能先这样了
通常要内观,先要加强心的纯净程度,观察力的纯净程度。
(也就是不要心有旁鹜,有人说”专心一点”,更精确可能叫”更纯净”)
否则,不够细,很浮面,很粗。
另一方面,不够熟练,那就观察得不够快。
这已经是事后回顾,回想,不是内观,
内观是”当时”发生什么事,不是事后回想
这表示内观的功力还不够深,
也就是不够细,不够快。
当然,我也不怎么样,只能把知道的方法说一下,
我知道也不多,也许有误 要请其它法友纠正。
要够细,还是要一步一步来,也是一项大工程,非一蹴可及。
最粗的身体变化是否观察得到? 也就是通常说的 地水火风 湿 黏 凉 温 膨胀….
这要……禅修……
观禅的禅修会一... 阅读全帖
c***h
发帖数: 2262
2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如实观——阿姜查《无常》
发信人: sunnysky (碧空晴), 信区: Wisdom
标 题: Re: 如实观——阿姜查《无常》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Feb 11 14:10:09 2013, 美东)
:先把无始无明的问题放一放,请教一下“内观”。我总觉得这“内观”和我们普通的自
:觉自知有不同之处,但无法描述,只能用例子来说明。
嗯……太晚了 你都笑了才观察,太晚了
不过, 我们初练习可能也只能先这样了
通常要内观,先要加强心的纯净程度,观察力的纯净程度。
(也就是不要心有旁鹜,有人说”专心一点”,更精确可能叫”更纯净”)
否则,不够细,很浮面,很粗。
另一方面,不够熟练,那就观察得不够快。
这已经是事后回顾,回想,不是内观,
内观是”当时”发生什么事,不是事后回想
这表示内观的功力还不够深,
也就是不够细,不够快。
当然,我也不怎么样,只能把知道的方法说一下,
我知道也不多,也许有误 要请其它法友纠正。
要够细,还是要一步一步来,也是一项大工程,非一蹴可及。
最粗的身体变化是否观察得到? 也就是通常说的 地水火风 湿 黏 凉 温 膨胀….
这要……禅修……
观禅的禅修会一... 阅读全帖
W**N
发帖数: 1037
27
九识
[简介]
(名数)识有九种之意:(一)一眼识,二耳识,三鼻识,四舌识,五身识,六意识,
七阿阤那识,八阿赖耶识,九阿摩罗识。
[详解]
盖经中虽无列九识之明文,而语则非无。金刚三昧经入实际品曰:‘如彼心地,八识海
澄,九识流净,风不能动,波浪不起。’又入楞伽经第九曰:‘八九种种识,如水中诸
波。’大乘密严经卷中曰:‘心有八种,或复九种。’是也。说阿摩罗识者,大佛顶首
楞严经第四曰:‘如果位中,菩提、涅槃、真如、佛性、庵摩罗识、空如来藏、大圆镜
智,是七种名,称谓离别,清净圆满,体性坚凝,如金刚王常住不坏。’此外见金刚三
昧经,密严经,转识论等。其如前所举,以阿摩罗识为第九,总立之为九识者,似至真
谛三藏,始见其说。圆测之解深密经疏第三曰:‘真谛三藏依决定藏论,立九识义,九
识品如说。言九识者,眼等六识,大同识论。第七阿陀那,此云执持,执持第八为我我
所。唯烦恼障而无法执,定不成佛。第八阿梨耶识,自有三种:一者解性梨耶,成佛之
义。二者果报梨耶,缘十八界。故中边分别偈云:尘根我及识,本识生似彼。依彼论等
说,第八识,缘十八界。三者染污阿梨耶,缘真如境,起四种谤。即是法执,而非人执
...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2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大唐玄奘》
佛法东来(二)--第一义天 玄奘菩萨
旁白:当佛法从汉朝传到中国时,佛菩萨无比慈悲宽厚的心量,以及清净又不可思议的
教义,震撼了许许多多的知识分子,深深触动了华夏民族的内心深处。在远离当年 佛
陀教化,有数千公里之遥的神州大陆上,佛法再次光耀灿烂,融入国人生活之中,深入
了每个角落,中国佛法展现出广大的摄受力量,让这难以思议的妙法普现于中土。在中
国佛法传布的岁月中,人们开始瞭解意识心虚妄不实,必须深入大乘佛法,才能亲证真
如、找到真心。后来《楞伽经》顺利传到了中国,大众才明白这真心,就是 如来在第
三转法轮的《楞伽经》所宣演的第八识如来藏。禅宗达摩祖师亦以《楞伽经》来佐证大
乘的开悟明心──就是找到第八识如来藏,达摩祖师并将此经典授给门人,作为开悟的
传承。然而《楞伽经》的文字以及义理都非常艰深,因此当时的学人难以明了 如来的
究竟意旨。
陆正元老师:由于当时的学佛人对于《楞伽经》艰深的文字及义理都还难以明了,因此
佛法就陷入了停滞。这种停滞的局面,到了《摄大乘论》传到中国之后,才逐渐改观。
《摄大乘论》是从《瑜伽师地论》总共一百卷的内容简择精要而集成的,它是以第八识
如来藏为中心,... 阅读全帖
y***i
发帖数: 11639
29
来自主题: _PathToTruth版 - 八识。。平等性智/大圆镜智
From 百度
【第七识】
末那,为梵语manas之音译,意译为意,思量之义。唯识宗将有情之心识立为八种,末
那识即为八识中之第七识。
【末那识】
为恒执第八阿赖耶识为‘我’之染污识。为与第六意识(梵mano -vijn~a^na ,意之识
,乃依末那之识)区别,而特用梵语音译称为‘末那识’。此识恒与我痴、我见、我慢
、我爱等四烦恼相应,恒审第八阿赖耶识之见分为‘我、我所’而执着,故其特质为恒
审思量。又此识为我执之根本,若执着迷妄则造诸恶业,反之,则断灭烦恼恶业,彻悟
人法二空之真理,故称染净识,又称思量识、思量能变识。且其自无始以来,微细相续
,不用外力,自然而起,故其性质为‘有覆无记’;乃不引生异熟果,却能覆圣道、蔽
心性。 法相宗依修行阶段之浅深,而在末那识中立三位,称为末那三位,即:(一)补
特伽罗(梵pudgala ,即人)我见相应位,为末那识缘第八阿赖耶识而起人我见之位。
如凡夫、二乘之有学、七地以前之菩萨等有漏心位。(二)法我见相应位,为末那识缘第
八异熟识起法我见之位。此乃指凡夫、二乘及未得法空智果之菩萨位而言。(三)平等性
智相应位,乃起无漏平等性智之位,即菩萨以法... 阅读全帖
a*********7
发帖数: 30080
30
我感觉这么些天不上BBS, 大师的语言能力又退步了。
发信人: WaiChi (WaiChi), 信区: Wisdom
标 题: Re: 648劫一问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Apr 11 16:33:07 2009)
你不能见(眼识)到一杯水(眼尘), 同时接触(身识)而知那杯水是冰
冷(身尘), 同时尝知(舌识)到那气水是甜的(舌尘), 嗅觉(鼻识)同时
知那杯气水没有变坏的臭味(鼻尘), 也同时听到(耳识)你手中那杯
气水, 是正在发出气泡的声音(耳尘), 开亦同时想(意识)到感谢(法
尘)在大热天中给你冰冷饮料气水的人?
w******0
发帖数: 1404
31
从没去过Wisdom, 现在看看这两位大师的帖子,感觉比鸡蛋黄还能忽悠人。
我感觉这么些天不上BBS, 大师的语言能力又退步了。
发信人: WaiChi (WaiChi), 信区: Wisdom
标 题: Re: 648劫一问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Apr 11 16:33:07 2009)
你不能见(眼识)到一杯水(眼尘), 同时接触(身识)而知那杯水是冰
冷(身尘), 同时尝知(舌识)到那气水是甜的(舌尘), 嗅觉(鼻识)同时
知那杯气水没有变坏的臭味(鼻尘), 也同时听到(耳识)你手中那杯
气水, 是正在发出气泡的声音(耳尘), 开亦同时想(意识)到感谢(法
尘)在大热天中给你冰冷饮料气水的人?

发帖数: 1
32
佛教依于众生皆有第八识如来藏,因此可以平等地成就佛道而说“一切众生平等”
,才是真正没有种姓阶级制度而超越世间种姓的真沙门。除此之外,假沙门必然依于众
生五阴的不平等,建立种种世间种姓差别而增加世间的痛苦。然而,佛教之外的假沙门
,不但经常制造世间种姓阶级制度,乃至建立不可跨越的宗教种姓制度,增加世间的众
苦。例如,基督宗教在宗教上建立上帝、人类、动物三者间永远不可跨越的宗教种姓阶
级。《旧约全书》〈创世记〉1:26:
“上帝说,我们要照著我们的形像,按著我们的样式造人,使他们管理海里的鱼、
空中的鸟、地上的牲畜,和全地,并地上所爬的一切昆虫。”
基督宗教认为没有生死轮回存在,人类是上帝所造的,上帝永远是上帝,因为上帝
可以永远不死;人类不论作什么,永远是人类,因为人类有生必死,死后由上帝审判升
天受乐或下地狱受苦,但仍然永远是人类,永远是上帝的奴仆而附属于上帝;动物不论
经过多久,永远是动物而附属于人类,因为动物没有情感灵魂,上帝让人类永远管理动
物。因此,动物永远必须被人类任意地宰制,没有任何权利可言;人类也永远必须服从
上帝,因为上帝创造一切、审判一切,具... 阅读全帖
H****y
发帖数: 1321
3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禅 定 ---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
你是说,断掉耳识比起断掉意识,要容易非常非常多?
一般觉得,眼识耳识鼻识身识,间或断掉甚至挺长时间
断掉,并非罕见。
b**d
发帖数: 7644
3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禅 定 ---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
那是当然。 三禅就断掉眼识耳识鼻识身识啦。 我觉得只有非想非非想处最接近无意识

心经怎么唱的,你都忘啦? 想想看吧。
是诸法空相 不生不灭
不垢不净 不增不减
是故空中无色 无受想行识
无眼耳鼻舌身意 无色声香味触法
无眼界 乃至无意识界
最后才到无意识界。
现在想想看,心经果然是一本无上的武林秘籍。堪比九阴真经的总纲。
a*****y
发帖数: 33185
3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金刚经
词语解析
1、金刚:指金刚石,喻坚利之意,即以金刚之坚,喻般若体;以金刚之利,喻般
若用。历百劫千生,流转六道,而觉性不坏。
2、般若:为梵语,华语当译为妙智慧。(比世间智慧高深得多)。
3、波罗蜜:为梵语,华语译为到彼岸。众生因有我执,故陷于烦恼之苦海。倘能
从生死烦恼苦海,渡到不生不灭、清净安乐之地,即为到彼岸,即脱离了苦海。
4、经:经字当径字解,比喻修行的一条路径。常道也,贯摄也,贯穿所应说义,
摄持所化众生。
5、顿悟:就是一闻法,就知五蕴本空,六尘非有,立即开悟,而明大道。(六祖
慧能为代表)
6、渐悟:由信而解,由解而行,由行而证,次第渐修,方可悟入。顿渐虽殊,而
到彼岸则一也。(神秀为代表人物)
7、三藏:它是指经藏(佛所说的教法典籍)、律藏(戒律典籍)、论藏(所说的
法相问答,及佛弟子或佛灭后,诸菩萨所解释的经义,及辩论法相的典籍)。
【如是我闻一时】 佛告阿难,结集时必以此数字冠诸经之首,如是者,表佛说皆
如,所谓诸法如义,我闻是阿难自称,以凭信实也。一时,言说法时也,佛说般若经六
百卷,凡四处十六会,一王舍城鹫峰山七会,二给孤独园七会,三他化天宫摩尼宝藏殿
一会,... 阅读全帖
G**W
发帖数: 1865
3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如来藏就是阿赖耶识的教証
如来藏就是阿赖耶识的教証
《入楞伽经》卷8:「所谓八识:何等为八?一者阿梨耶识,二者意,三者意识,四者
眼识,五者耳识,六者鼻识,七者舌识,八者身识。」(CBETA, T16, no. 671, p. 559
, b22-25)
另一译本《大乘入楞伽经》卷5:「复次大慧!善不善者,所谓八识;何等为八?谓如
来藏名藏识,意及意识,并五识身。」(CBETA, T16, no. 672, p. 621, c1-3)
如来藏名为藏识,也就是阿赖耶识,再加上意根 - 第七识,第六意识以及眼等前五识
,共为八识,经文分明俱在,只要识字之人即可由经文中证明:如来藏就是阿赖耶识。
再举祖师论文证明:
《华严经探玄记》卷四:
「故《楞伽》云:『如来藏名阿梨耶识,而与无明七识俱等』」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十四:
「又《入楞伽》云:『如来藏名阿赖耶识,而与无明七识共俱。』」
《起信论疏笔削记》卷六:「如来藏名阿梨耶识,故经云:『佛说如来藏,以为阿赖耶
;恶慧不能知:藏即赖耶识。』亦云:『如金与指环,展转无差别;大海如梨耶,波如
无明七识。』」
《华严一乘教义分齐章》卷二:
「如来藏名阿赖耶识,而与无明七识... 阅读全帖
B***o
发帖数: 133
3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第一念”“第二念”
夏大士自警录开示
根据黄念祖老居士录音整理
要知道师对我们有恩哪!我是带着要感恩、要报恩的心情来谈的,为报师恩啊,这
是文革之后的第一个工作。第二个工作就是无量寿经。我们善知识的恩,超过父母啊!
夏老师的自警录,是陈大师兄记录的,我们再一次的进行学习,还是为了报师恩啊。这
是师的愿望,他为什么讲这些,就是希望我们从开示里头,真正来解决问题。什么叫做
孝啊,能继承师的志、师的愿才是孝啊。我跟夏老师说,接力赛跑嘛,夏老师很喜欢这
句话,打着法炬,我接着法炬再跑上一段。大家再多的时候,分着点一点,这不就更多
了嘛,接着跑。这一段里头,夏老师对于大众的开示,前几次已经说完了,很重要,那
天是元旦,来的人很多。
今天所要介绍的这一段呢,是夏师自警录里头的,不是对大众说的,是夏老师自
己要求自己的。为什么呢?因为跟我们说的,一上来就谈一和二,前几次已经介绍过了
。那么,今天所说的是自警录里头的,是自己警惕自己的话。提到了“第一念”“第二
念”,头一句“无论念佛处事,皆当用第一念,勿用第二念”。就是说念佛也罢,做一
些事也罢,世法出世法都有了,佛法不离世法啊!很多人都把它变成两套了。我说变成
两套的... 阅读全帖
c***h
发帖数: 2262
38

依据以下说明,看出”缘摄受智”不需要有神通亲见过去世未来世。
且”缘摄受智”重点是要了解此因缘法常住,不管过去、现在、未来都如此。也就是此
为法住智。
不排除有人主张”缘摄受智”必须亲见过去世未来世,只是没找到文献或证据说明”必
须”。
也不排除其它观智或果位必须亲见过去世未来世,只是目前没找到证据说明”必须”。
(但是具备”缘摄受智”后,其它观智”必须”亲见过去世未来世的可能性应该较小了
。)
1 杂阿含296经
http://agama.buddhason.org/SA/SA0296.htm
若佛出世,若未出世,此法常住,法住...
多闻圣弟子于此因缘法、缘生法,正{知}[智]善见,不求前际,言∶『我过去世若有?
若无?我过去世何等类?我过去世何如?』不求后际∶『我于当来世为有?为无?云何
类?何如?』内不犹豫∶『此是何等?云何有?此为前谁?终当云何之?此众生从何来
?于此没当何之?』
2 马哈西尊者 内观基础
-- 为何和何时
我们观照当下生起的现象。我们不观照过去、未来或不确定时间的事物。我们所讲的为
实际的内观。在推论的禅思中,我们可以观照过去、未来和不确定时间的事... 阅读全帖
n********n
发帖数: 8336
39
无我:佛教中自我观的心理学分析*
彭彦琴 江 波 杨宪敏
被梁漱溟先生称为“心理主义”的佛教, 的确以
如实认知自心为全部教理行果之基础, 可谓以心理
学为本(陈重晖, 1990)。早在两千多年前, 佛教心理
学便已高度成熟, 其宏深精密, 较之近现代西方科
学心理学, 不仅毫无逊色, 而且包涵着许多超越近
现代心理学的卓识睿智。这种区别于他种心理学的
知识体系的特色, 一言以蔽可概括为:“无我”二字
(梁启超, 1936), “无我”是佛教心理学的核心特质。
很多人对此不理解, 甚至对此产生误解, 认为怎么
会不存在“自我”这个实体呢?而这正是佛教不同
于一般哲学宗教知识体系之处。佛教对于自我的认
识是独一无二的。认为世人要真正明白自我, 首先
要了解自我产生的根源, 以及获得这种认识自我的
方法, 最终方能领悟自我的实质乃是“无我”的真
谛。这三方面相互关联构成了佛教心理学独特的自
我观。
1 末那识: 佛教心理学自我的根源
佛家的“我”为梵文阿特曼(Atman)的意译, 在
印度最古老的典籍《梨俱吠陀》中“我”具有“呼吸”
和“本质”等意义, 引申为自在者、自作主宰者, 指
人的...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4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第一因的真实义
看见达照法师写的文章:《邪因外道-萧平实的“造神运动”》,不得不让人摇头
,世上竟然有这么荒谬的出家人,连最基本的佛法知见──能生万法的第一因,也就是
万法都要以真心第八识为根本依的道理都不知道,却在这里大放厥词,洋洋得意写了二
万多字来毁谤 平实导师,曝露他对佛法的无知,也曝露他没有任何佛法正知见。像这
样的人,若非处于末法时代,何能至此?真是可悲、可叹啊!也因此缘故,本文辨正,
都不尊称达照法师,仅以达照称呼之,何以故?达照本身没有佛法正知见故,将外道法
引入佛门,破坏 佛的正法故,毁谤完全符合 佛说的胜义僧 平实导师故;然而契经都
说,一但谤佛、谤法、谤胜义僧,其戒体(不论是声闻戒体或菩萨戒体)已失,本质已经
不是出家人,仅具有出家表相的凡夫而已,所以不尊称为达照法师,仅称达照而已。
一、第一因的真实义:
所谓第一因,即是无上因,表示没有其他的因可以超过祂,因为这个第一因、无上
因就是 佛所说的真心第八识,何以故?当中阴身投胎时,是由真心第八识携带意根投
胎于受精卵中。由于第八识有大种性自性的关系,能够执持受精卵,能够接触四大、摄
取四大,长养这个受精卵,使得这个受精卵能...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4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诸法实相即缘起性空的中道?
释印顺在《般若经讲记》中说:“佛陀创觉了诸法实相,即缘起性空的中道。”1
然而,他所谓的“诸法实相”与“缘起性空的中道”却不是佛陀所开示的中道实相——
第八识真心如来藏;而是否定第七、第八识而说的无因唯缘之意识心中“缘起性空、一
切法空”的概念,本质即是无因论、断灭空的六识论恶邪见。但释印顺却又怕被说是断
灭见,因此就施设建立了“意识细心”及“灭相真如”,正是兼具了断常二见,完全落
在二边,哪里会有中道可说!
佛法所说真正的中道是指胜义谛的真实中道,也就是诸法实相—第八识真心如来藏
—之涅槃中道体性。譬如《央掘魔罗经》卷 4:
(佛告文殊师利:)“是故如来说一乘中道离于二边,我真实、佛真实、法真实、
僧真实,是故说中道名摩诃衍。”尔时,央掘魔罗白佛言:“世尊!众生不知中道,妄
想说余中道。”2
就如经中所开示的,此唯一佛乘的大乘中道才是真正的中道,但因甚深微妙故众生
难知难解,因此世尊虽然在初转法轮时即已为众生宣演此涅槃本际之中道实相,然二乘
人不知不解唯一佛乘的胜妙义理故,闻佛开示后就解读成二乘法修行事相上之中道。譬
如《中阿含经》卷 43〈根本分别品〉:
莫求欲乐极下贱业、...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42
佛教依于众生皆有第八识如来藏,因此可以平等地成就佛道而说“一切众生平等”
,才是真正没有种姓阶级制度而超越世间种姓的真沙门。除此之外,假沙门必然依于众
生五阴的不平等,建立种种世间种姓差别而增加世间的痛苦。然而,佛教之外的假沙门
,不但经常制造世间种姓阶级制度,乃至建立不可跨越的宗教种姓制度,增加世间的众
苦。例如,基督宗教在宗教上建立上帝、人类、动物三者间永远不可跨越的宗教种姓阶
级。《旧约全书》〈创世记〉1:26:
“上帝说,我们要照著我们的形像,按著我们的样式造人,使他们管理海里的鱼、
空中的鸟、地上的牲畜,和全地,并地上所爬的一切昆虫。”
基督宗教认为没有生死轮回存在,人类是上帝所造的,上帝永远是上帝,因为上帝
可以永远不死;人类不论作什么,永远是人类,因为人类有生必死,死后由上帝审判升
天受乐或下地狱受苦,但仍然永远是人类,永远是上帝的奴仆而附属于上帝;动物不论
经过多久,永远是动物而附属于人类,因为动物没有情感灵魂,上帝让人类永远管理动
物。因此,动物永远必须被人类任意地宰制,没有任何权利可言;人类也永远必须服从
上帝,因为上帝创造一切、审判一切,具... 阅读全帖
l**********3
发帖数: 2088
43
【 以下文字转载自 LeisureTime 讨论区 】
发信人: huixielaoren (诙谐老人), 信区: LeisureTime
标 题: 孙悟空早就死了,取到真经的是六耳猕猴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Nov 13 06:48:33 2011, 美东)
看《西游记》第五十七回,说是“六耳猕猴”化作孙悟空的摸样,伤了唐僧,后又
和孙悟空大打出手。。。这位假孙悟空,实力不用多说了吧,和真孙悟空一般无二,大
战孙悟空,闹到上天入地下海。在唐僧那:念紧箍咒,两个都喊疼,自然看不出哪个真
假;到天宫:拖塔天王拿照妖镜照,也看不出;又到观音那:观音也看不出。最后到幽
冥处阎罗那,经“谛听”听过之后,“谛听”却说:“我看出来了,却不敢说”。。。
最后还是如来老佛爷道出六耳真身并用金钵盂罩住,才被孙悟空一棍子打死。
这是整个故事,看似很简单,很完整,不过,我发现一个天大的伏笔。
咱现在先假设一下,被打死的那个是悟空,活的那个是六耳猕猴。我这不是胡说的
,是有道理的,一下是我的一些理论:
一、六耳猕猴和孙悟空一模一样,谁也看不出来,就算如来骗大家说六耳猕猴就是
真的悟空,而这... 阅读全帖
h**********n
发帖数: 279
44
看《西游记》第五十七回,说是“六耳猕猴”化作孙悟空的摸样,伤了唐僧,后又
和孙悟空大打出手。。。这位假孙悟空,实力不用多说了吧,和真孙悟空一般无二,大
战孙悟空,闹到上天入地下海。在唐僧那:念紧箍咒,两个都喊疼,自然看不出哪个真
假;到天宫:拖塔天王拿照妖镜照,也看不出;又到观音那:观音也看不出。最后到幽
冥处阎罗那,经“谛听”听过之后,“谛听”却说:“我看出来了,却不敢说”。。。
最后还是如来老佛爷道出六耳真身并用金钵盂罩住,才被孙悟空一棍子打死。
这是整个故事,看似很简单,很完整,不过,我发现一个天大的伏笔。
咱现在先假设一下,被打死的那个是悟空,活的那个是六耳猕猴。我这不是胡说的
,是有道理的,一下是我的一些理论:
一、六耳猕猴和孙悟空一模一样,谁也看不出来,就算如来骗大家说六耳猕猴就是
真的悟空,而这个谎言,也只有如来知道真相,真正的孙悟空,他只是个哑巴吃黄连。
二、六耳猕猴很有可能是如来安排的一个托儿,大家都知道,孙悟空是个叛逆者,
而如来是西天的最高统治者,哪个统治者会允许一个叛逆者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再加上
,大家都知道的,孙悟空一向不敬重如来。所以如来会想方设法消灭孙悟空... 阅读全帖
b*****l
发帖数: 3821
45
阿赖耶识,能藏、所藏、执藏,第八识之一名,位在异生有学,杂染粗重,无法发挥清
净妙用。
《解深密经》
于六趣生死。彼彼有情堕彼彼有情众中。或在卵生。或在胎生。或在湿生。或在化
生身分生起。于中最初一切种子。心识成熟展转和合增长广大。依二执受。一者有色诸
根及所依执受。二者相名分别言说戏论习气执受。有色界中具二执受。无色界中不具二
种。广慧。此识亦名阿陀那识。何以故。由此识于身随逐执持故。亦名阿赖耶识。何以
故。由此识于身摄受藏隐同安危义故。
《瑜伽师地论》
云何建立阿赖耶识杂染还灭相。谓略说阿赖耶识是一切杂染根本。
又即此阿赖耶识。能持一切法种子故。于现在世是苦谛体。亦是未来苦谛生因。又
是现在集谛生因。如是能生有情世间故。能生器世间故。是苦谛体故。能生未来苦谛故
。能生现在集谛故。当知阿赖耶识是一切杂染根本。
复次此杂染根本阿赖耶识。修善法故方得转灭。
在罗汉或是七地菩萨以上,舍阿赖耶识名。
《瑜伽师地论》
此识无始恒转如流乃至何位当究竟舍。阿罗汉位方究竟舍。谓诸圣者断烦恼障究竟
尽时名阿罗汉。尔时此识烦恼粗重永远离故说之为舍。此... 阅读全帖
G**W
发帖数: 1865
46
植物是有情眾生吗?
正源
有人提到:「你们佛教讲慈悲戒杀,应该一切的生命都不可以杀害,可是植物也有生命
,那吃植物也是杀生,佛教為何不戒?」的确!佛教特重慈悲,十善业道的第一善业就
是不杀生;各种戒律中如五戒及菩萨戒,也都以戒杀為首重。例如《梵网经》菩萨戒十
波罗夷重罪中的第一个重罪就是杀罪;经文说:「佛子!若自杀、教人杀、方便杀、讚
叹杀、见作随喜,乃至咒杀、杀因、杀缘、杀法、杀业,乃至一切有命者,不得故杀。
是菩萨应起常住慈悲心、孝顺心,方便救护一切眾生,而反恣心快意杀生者,是菩萨波
罗夷罪。」(《梵网经》卷2)就是不可以杀害一切眾生的性命。而梵网菩萨戒四十八
个轻戒中,也规定不可吃眾生肉;经文说:「若佛子故食肉,一切肉不得食;夫食肉者
断大慈悲佛性种子,一切眾生见而捨去,是故一切菩萨不得食一切眾生肉。食肉得无量
罪,若故食者,犯轻垢罪。」(《梵网经》卷2)从这些经文的记载可以发现,它所戒
止的对象都是眾生,因為佛教强调眾生平等。释迦牟尼佛就说:「一切眾生具有如来智
慧德相,但以妄想执著而不证得。」说一切眾生都有真如佛性,都能成佛,只因还有妄
想执著,所以不能证悟这个成佛之性。
既...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4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狂禅与狂密
首先介绍“狂禅”,狂禅有两种:一种是有悟的狂禅,一种是没有悟的狂禅。什么
是悟呢?悟就是要证悟我们的本心——真如,也就是第八识,第八识又称为阿赖耶识,
祂就是如来藏。如来藏就是如来宝藏的所在,也可以说是如来功德智慧所藏身的地方;
祂也是法界的实相,也是第一义。第一义就是第一因,为什么会有我们的五阴、身心出
现在这一个世间?为什么会有世界、山河大地?这都是因为有如来藏,因此祂就是大乘
佛法精神的所在,所以证悟就是要悟如来藏。
可是证悟有浅有深,依证悟的般若实相智慧来说,可以分为总相智、别相智、道种
智和一切种智的差别;所以不是证悟如来藏以后,就马上能够断尽一切烦恼,马上就能
够成就佛道,而是要悟后起修。悟后要修什么呢?悟后要修六度波罗蜜,也就是悟后要
依止如来藏来修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和般若,依止如来藏来修这六度,断除
一切烦恼;经过菩萨道的十住位、十行位、十回向位、十地、等觉、妙觉位,才可以成
就佛道。所以根据每一个人往世福德、智慧修证的差异,这一世证悟就会有深有浅不同
的差别;有人证悟是七住位,有人证悟是十回向位,有人证悟是十行位或是十住位,乃
至有人证悟就可以进入初...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144
48
慈诚罗珠堪布开示
一、精通十二缘起支的重要性
十二缘起支是佛教里一个重要的思想。十二缘起主要讲了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
中,欲界里的人或者其它胎生有情,经过前世来到现世再去往后世的三个过程是如何发
生的。也就是讲,我们来的时候是怎么来的,走的时候是怎么走的。
我们为什么要去了解“怎么来”“怎么走”呢?因为,十二缘起就如同不停转动着的车
轮,从不间断,我们虽然已经来了,但是将来还是会这样走的,走了以后还会重头再来
,在重新开始的时候,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有所准备。十二缘起支里所讲的内容是每个
人都必须面临的,当面临这些问题的时候,该如何去解决问题,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
题。十二缘起在《现观庄严论》里虽然是一个难题,但那些比较复杂的部分,我们在这
里暂且不谈,目前只讲一些必须学习的关键性问题。
刚才已经提到,十二缘起我们已经经历了成千上万次。虽然经历了成千上万次,但是在
这些过程当中,由于我们没有做任何准备,所以至今它仍然没有停止。没有停止的最主
要的原因就是,以前在经历十二缘起时,我们缺少了面对它的方法,以至于直到今天,
问题一直未能解决。如果今天再不准备解决这个问题,那么轮回的循环是... 阅读全帖
G**W
发帖数: 1865
4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唯识入门看什么
以上连接很深奥,为响应现代人事事求快的精神,八识心王简介如下,
心王有八:第八识阿赖耶识、第七识末那识,第六识意识及前五识;有时合说为前六识
,是指第六识及前五识。八识心王依体性之不同可分类为四种,略说如下:
(一)第八识(阿赖耶识)是「恒而不审」;前七识及六尘万法皆从祂而生,无始以来
心体常住,是不生不灭的常住心,祂离见闻觉知故不分别六尘万法,故六尘万法虽从祂
而生,祂却对它们从不思量亦不作主,这就是开悟明心所找到的真实心。
(二)第七识(称为末那或意根)是「恒审思量」;祂遍缘一切法,因为恒时于其所缘
诸法思量该取该捨、该作不作,所以祂是六尘万法中时时作主、处处作主之心。
祂从第八阿赖耶识中出生却不自知,反执第八识为自内我,将第八识据为己有。由不肯
承认自己虚妄故,由遍计(贪著)诸法故,恒令第八识流注自身之种子而使意根自己不
断的从第八识出生,而能于三界中现行不断,吾人之五阴亦因此而不断的于三界中生了
又死,死了又生。故吾人于六道中轮回生死不能出离,皆因意根之执著而起;而意根这
个执著性,却是由意识的无明──错误认知──而使意根不断的产生执著性。
所以顺观十二因缘法时「无明」排在第一... 阅读全帖
G**W
发帖数: 1865
5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六祖之所悟和唯识學間的关系
以下轉個帖,對禪門及大乘經教有興趣的大德們先參究參究,
=====
六祖之所悟和唯识學間的关系,
『话说惠能大师领会了五祖的意思。三更时分进入了方丈室。五祖便以袈裟遮围。不令
其他人看见, 开始为惠能大师解说金刚经。说到了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时候, 惠能言下
大悟, 发现到:一切万法不离自性。便向五祖提出心得报告: 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
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五祖这时候知道六祖己经破参
悟了本性。便向惠能说: 不识本心。学法无益。』
以上是佛弟子耳熟能詳的六祖壇經片段,我們看到了惠能大师悟了个那个自性, 和他老
人家说返个自性的体性(本自清净, 本不生灭, 本无动摇,能生万法) 和唯识学有那门子
的关系 ?
末学於此来做个文字连接,
何期自性本自清净
《入楞伽经》︰「大慧。阿梨耶识者名如来藏。而与无明七识共俱。如大海波常不断绝
身俱生故。离无常过离於我过自性清净。」
何期自性本不生灭
《大乘密严经》卷2:「诸仁者。一切众生阿赖耶识。本来而有圆满清净。出过於世同
于涅槃。…」
何期自性本无动摇
《大般若波罗密多经》:「“诸法虽生,真如不动,真如虽生诸法而真如不... 阅读全帖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