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汉代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
m***n
发帖数: 12188
1
不是因为没有宰相。
而是明代文官政治已经制度化系统化了,所以不可能一两个人夺权。这是和汉代唐代显
著不同之处。比如汉代地方官员很容易取得绝对权力。明代基本不可能。
唯一可能的是武官。但是文官一直压制武官,直到乱世无法压制。
J*******3
发帖数: 1651
2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司马懿大传
司马懿大传 一 观新军校场遇恶少 看猛虎洛阳显英才
东汉未年,天下纷争。宦官与外戚争权夺利。一方面灵帝献虎讨欢,一方组建新
军邀宠;人群中,有两帮少年对峙:“我叔叔是新军校尉曹孟德!”“我爹爹是 京兆
尹司马建公!”   汉灵帝中平五年。   动荡朝代中最不平静的一年。   以宦
官张让、赵忠为首的“十常侍”宦官集团与外戚、大将军何进争权夺利,矛盾演化到白
热化的阶段。   何进是何皇后的哥哥。他们深知灵帝是个喜怒元常而又宠信宦官的
主儿,在王美人为灵帝生下个儿子后,生怕失宠而被废遭贬。便绞尽脑汁,煞费苦心地
讨好灵 帝。何进见灵帝每日不理朝政,不是在裸游馆偎红依翠,便是在西园斗狗玩鸡
骑驴车,便投其所好,以重金让人捕捉了几只猴子和一只老虎,进献灵帝消遣。
“十常侍”听到消息,赶紧密谋策划,借口保护皇宫,防止黄中军余党造反,建议皇上
组建一支护卫京师安全的西园新军。这新军的统领便是“十常待”之一的 赛硕。
这天,风和日丽,是何进向皇上进献猛虎的日子,也是新军成立的日子。   整个洛
阳城轰动了。天不明,人们就涌向街头翘首以望猛虎,涌到校场观看新军军威。
等着看热闹的人群前头,早早就来了... 阅读全帖
P*****T
发帖数: 292
3
原文参见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04113d0101oxp3.html

清华简《耆夜》为伪作考 姜广辉 付赞 邱梦

本文考证清华简《耆夜》为伪作,理由是:一、简文载周公致毕公诗,开头一句是“戎
服”,考“戎服”概念晚出,大约在公元前800年左右军旅之衣称为“韎韐”,公元前
650年左右称为“均服”,公元前550年左右称为“戎服”、以“赑赑”叠字作为修饰语
直到唐代才有。二、简文两次见“祝诵”词汇,考先秦古籍只单言“祝”或“颂”,不
言“祝诵”或“祝颂”。宋代学者作文献研究,分析文辞、文意,始立“祝颂”之目。
三、简文载周公酬武王祝诵诗,开头一句是:“明明上帝,临下之光。”前一句首见于
晋人诗句,是歌颂上帝的;后一句首见于宋人诗句,是歌颂宋帝的,这两句诗乃是现代
人集句,非周公原创。四、《蟋蟀》一诗原载《诗经·国风·唐风》,先秦季札和孔子
都认为此诗反映唐尧节俭遗风。简文则说《蟋蟀》一诗为周公所作。考《诗经》三百零
五篇皆曾被谱曲,十五国风属于民谣,地域不同,音亦各异,豳有豳音,唐有唐音。假
如是周公所作之诗,必定会被乐师谱... 阅读全帖
g**x
发帖数: 1192
4
汉代玻璃器 - 正文
汉代玻璃器继承了战国玻璃器的传统,数量和品种都有所增加,并开始制造玻璃容
器。东汉初年的墓葬中还发现有罗马玻璃。
西汉玻璃器  玻璃璧分布范围较广,器形一般大于战国璧。陕西兴平茂陵附近出
土的一块西汉玻璃璧直径达23.4厘米,重达 1.9千克。玻璃珠以单色球形为主,蜻蜓眼式
的珠子开始少见。玻璃耳珰、带钩和蝉是西汉时出现的新品种。比较大型的玻璃容器也
开始出现。所发现的重要的出土物有河北满城刘胜墓出土的玻璃盘和耳杯。为翠绿色,
微有光泽,呈半透明状,晶莹如玉。盘的口径19.7厘米,耳杯长13.5厘米,宽10.4厘米
。玻璃盘经光谱定性分析,主要成分为硅和铅,并含有钠和钡。江苏扬州西汉“妾莫书
”木椁墓出土了约 600片玻璃衣片,大小不等,有长方形、梯形、三角形、圆形等14种
,多数素面,少数印有蟠螭纹,有的纹饰中心保留一点金箔,每件衣片上穿3~4孔,这
些玻璃衣片显然是西汉贵族墓葬流行的玉衣的仿制品。部分玻璃衣片经过化学分析,属
铅钡玻璃,氧化钡含量约20%。
广东、广西西汉墓中所发现的玻璃器以单色珠饰为主,也有一些玻璃容器。1983年
广州象岗第二代南越王墓,出... 阅读全帖
b**y
发帖数: 86
5
大家說說這個研究有什麼意義?曹操爺爺都發現了,現在證明『曹操墓』裏的骨頭是曹
操了嗎?
http://news.163.com/13/1111/15/9DDLAFN00001124J.html
【新民网·独家报道】由于家族基因间没有关系,“曹操是汉代丞相曹参后人”这一说
法有误;而现有的夏侯氏基因与曹操家族基因也不一致,因此曹操从夏侯氏抱养的说法
也不准确。新民网记者今天(11日)获悉,复旦大学课题组宣布完全确定曹操家族DNA,
围绕曹操及其家族的身世、遗传之迷也随之逐步破解。
曹操身世之迷:既非曹参后代亦非夏侯氏抱养
2009年,河南安阳对外宣布发现曹操墓,此消息一出即引发轰动,亦引发争议。随后,
复旦大学人类遗传学实验室宣布,拟用DNA技术开展对曹操家族DNA的研究。
曹操本是生活在2000年前的历史人物,寻找他的DNA似乎遥不可及。课题随即开始另辟
蹊径:能不能用现在人的基因反推曹操的基因,从而破解曹操的身世之迷呢?
要把曹操后人与2000年前的曹操进行“亲子鉴定”,首先需要的是可靠的样本。课题组
李辉教授告诉记者,从2009年起,专家组在全国各地采集了79个曹姓家族的280名男... 阅读全帖
c******n
发帖数: 16666
6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西方武器中用戈吗?
http://www.sekigun.com/sanguozhi/weiguo/bingfa/wq01.htm
戈是中国所独有的武器,戈与矛相配合所产生的戟,也是和西方矛斧一体的相同译名
武器(halberd)截然不同的。戈产生并盛行于春秋和战国初期的车兵时代,中国的战
车无论就其体积、机动力、攻击力、攻击范围,还是配备步兵数量,都是希腊、罗马或
者印度的战车所完全不能比拟的。战车上一般配有“五兵”,包括弓矢、戈、戟、矛和
夷矛,其中戈占有最重要的地位。
随着战车退出战争舞台,战车阵列被步兵方阵和骑兵楔形阵所取代,戈逐渐丧失了
它的主战兵器地位。在骑兵和步兵时代,敌人一般是从前方出现的,即使出现在侧面和
其它方向,你也可以并且必须对面相迎,因此强调双方侧面拚刺的戈,就被装上一个矛
头,变成了戟。戟的出现很早,大约在商代就已经基本成型了,一直延续到后汉三国,
仍然是战阵上的重要武器,其后逐渐衰弱,终于仅仅成为仪仗器具的一种。
戟,又写作孑、棘、匽、镘、鏦等等,可钩,可啄,可刺,可割,一物四用,威力
非常惊人。就现在发现的西汉时代的铁戈,装饰镂刻非常精美,在柲(戟柄)顶饰有金
属兽形,称为... 阅读全帖
w**********i
发帖数: 847
7
你的民族历史观实在糟点太多狭隘偏激,我都不知道从何处给你科普了。。。
华夏大地祭天地的仪式从五帝时代一直贯穿到封建制度解体,期间无数次增改完善,历
史源远流长,这个过程有几千年之久,就一个满服娱乐性质的表演,就让你信念崩溃直
接抹杀祖宗祖制的功劳了?何况正宗的孔庙祭孔你不去看,跑天津看,真不知道你G点
何在?
我虽然不是什么专家,但好歹祖宗的祭礼祖制怎么延续的也能考古出来,
周代祭天礼制是“圜丘祀天”与“方丘祭地”;
汉代起儒家思想占据统治地位,祭天仪式基本一直尊崇周礼;
五胡乱华过程中,从周代延续下来的郊祀制度掺入了一些民族传统礼仪;
唐代祭天礼也基本延续汉代礼仪,因为女性地位的提高,皇后也开始参加;
宋代祭天在圜丘合祀天地后,加入了特赦仪式赦免囚徒,和对祖宗神像行“恭谢礼”。
明代初期于南京建大祀殿,明成祖永乐年间迁都后,营建北京宫殿,仿照南京的形制,
建立了天地坛,包括在正阳门南建大祀殿,即现今天坛主体建筑祈年殿,合祀天地,到
世宗时又于大祀殿之南另建圜丘,恢复了洪武时期天地分祀的旧制。
清朝的天地合祀也是根据明代礼制改进,据《清史稿》,清世祖沿明制,于顺治三年(
1646)命令... 阅读全帖
a***e
发帖数: 27968
8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巴米扬大佛
讨论问题忌讳的是不懂装懂,查一点点科技史101就自认为是专家了更要命
用cast iron wrought iron来评价最后钢的好坏是很业余的行为
这俩都是iron,最后都得靠工艺调整碳含量
西方在17世纪后大量使用cast iron来得到wrought iron,也就是中国汉代出现的炒铁工艺
现代钢铁工业,也是第一步用高炉先得到cast iron,然后用吹氧除碳得到钢
吹过了就得到熟铁,也就是wrough iron.所以中国说火候有个炉火纯青的说法
那个是一氧化碳燃烧的颜色,现代工业用的是光谱仪看这个
你要认为现代这种从cast iron得到的钢还不如西方古代平炉出来的wrought iron
那就没什么讨论必要了
西方从wrough iron出发,得到的铁剑总是偏软,有时甚至不如青铜的,得靠炉火渗碳
反复锻打才能变硬,出名的大马士革钢,靠的是从印度某地进的原料,它的矿里含钒,
后来挖没了,就失传了,这种名钢都是无数次混合锻打出来的
中国的钢铁最大的问题是含碳普遍偏高,这个直接导致容易生锈,
另外一个大问题是没办法,中国贫铁,矿石多数含磷硫过多时间长了容易脆
至于产量成本的军事意义... 阅读全帖
m***n
发帖数: 12188
9
是的。这是中国历史的潮流。
其实一直到汉末,这个从封建到一统的过程尚未结束。汉朝自始自终是一国多制,境内
平原国,长沙国,龟兹国,闽国,之类一堆堆的自治“国”。
其实,关键不是几个领导人的自私或者无赖,而是一个基本问题: 如何管理这个文明
社会?
在古代的交通和通讯条件下, 是大家各自作为城邦小国,彼此开战,掠夺,还是维持
一个文明社会的联盟,对外(野蛮世界)防御,对内维持交流和和平。
周朝开国的格局和汉朝是完全不一样的。周朝的分封,其实是希腊式的四海城邦大殖民
。不过周朝是一个陆地的城邦,希腊是海洋。
在没有科举制度的情况下,分封其实是最好的专制,当然前提是中央武力强盛。你可以
金字塔式样地控制一切,金字塔是典型的专制结构。
比如西方的专制大帝国,波斯,土耳其(苏丹-大小维其们),都是这样的制度。这样
的特点是,虽然幅员广大,但是并不能使得人民互相产生强大的认同感。所以一旦中央
武力衰落或者失败,立刻就雨打风吹去了。 别说不能和中国比,远远比不上罗马,东
罗马这样的联邦国家长久。
而中国人民产生了这种认同感。这也是中国经历多次风雨,最后终能统一的原因。
汉朝没有科举,没有文官传统... 阅读全帖
m***n
发帖数: 12188
10
是的。这是中国历史的潮流。
其实一直到汉末,这个从封建到一统的过程尚未结束。汉朝自始自终是一国多制,境内
平原国,长沙国,龟兹国,闽国,之类一堆堆的自治“国”。
其实,关键不是几个领导人的自私或者无赖,而是一个基本问题: 如何管理这个文明
社会?
在古代的交通和通讯条件下, 是大家各自作为城邦小国,彼此开战,掠夺,还是维持
一个文明社会的联盟,对外(野蛮世界)防御,对内维持交流和和平。
周朝开国的格局和汉朝是完全不一样的。周朝的分封,其实是希腊式的四海城邦大殖民
。不过周朝是一个陆地的城邦,希腊是海洋。
在没有科举制度的情况下,分封其实是最好的专制,当然前提是中央武力强盛。你可以
金字塔式样地控制一切,金字塔是典型的专制结构。
比如西方的专制大帝国,波斯,土耳其(苏丹-大小维其们),都是这样的制度。这样
的特点是,虽然幅员广大,但是并不能使得人民互相产生强大的认同感。所以一旦中央
武力衰落或者失败,立刻就雨打风吹去了。 别说不能和中国比,远远比不上罗马,东
罗马这样的联邦国家长久。
而中国人民产生了这种认同感。这也是中国经历多次风雨,最后终能统一的原因。
汉朝没有科举,没有文官传统... 阅读全帖
m********e
发帖数: 1052
11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司马氏算不算中国史上最烂?
不是司马氏烂,而是当时的汉代世家大族烂透了
司马氏要是真烂,能被那些烂透了的汉代豪族选出来取代曹氏?
事实是司马氏是当时的救火队员,救世主
八王之乱和狮群雄狮争夺统治地位一样,是一个有益于整体的争斗
司马越一死,这种争夺一停止,石勒就直抵江汉了
没有司马氏分封制度,司马睿也没法重塑晋朝,连衣冠南渡都没有,汉文明就直接灭亡
m********e
发帖数: 1052
12
汉代中枢腐烂,边军尾大不掉,五胡虎视眈眈,曹操是汉代门阀选出来重整河山的
蜀汉就是一帮不愿意接受曹魏重整河山的死硬分子。
但是这些死硬分子既然逆时代潮流而动,结局必然惨淡
m********e
发帖数: 1052
13
汉代中枢腐烂,边军尾大不掉,五胡虎视眈眈,曹操是汉代门阀选出来重整河山的
蜀汉就是一帮不愿意接受曹魏重整河山的死硬分子。
但是这些死硬分子既然逆时代潮流而动,结局必然惨淡
o****d
发帖数: 5454
14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谁说的波斯很牛的?
谁没有气候问题啊?
春秋战国的时候,怎么没见匈奴打进中原来?到了汉代反而成了重大威胁了。
很明显,经过秦统一六国的各个大战以及秦汉之际的消耗,中国的武力衰落了太多,以
前,秦,魏,赵在战略防御主要针对其他诸侯国家的时候都可以分兵独力打败匈奴,结
果到了汉代前期,全国统一了还要祈和。
如何证明花拉子模和金国,还有其他欧洲国家是军事强国,能打得过汉,唐?
看看败于汉唐的匈奴突厥残余都能驰骋西域和中东,欧洲东部你就明白所谓强大的花拉
子模等等都是区域强大而已,根本无法和汉唐抗衡,更无论秦,魏,赵了。
我知道你又要说高丽棒子高仙芝败于西域的事情,那不过是唐朝已经衰弱了以后的少数
部队打的局域战争,不打那一仗,唐也要退出西域,武则天都已经迁都洛阳了,重心已
经东移。洛阳远离怛罗斯4,5千公里,即使利用现代的交通工具运兵十万去那里,火车
运输还得至少5000公里/100公里 = 50小时。
z**********e
发帖数: 22064
15
2014年10月23日17:39
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河南省文物部门调查确认文物点330处,考古发掘总面积85万平
方米,累计出土石器、陶器、铜器、玉器、铁器、金银器等各类文物6.9万余件(套)。
1121504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源头的徐家岭墓地清理的一座战国早期楚国贵族墓葬,出土了一件小
口鼎,铸有清晰的铭文达49字,铭文上有岁星纪年的有关资料,。
根据铭文,可推断出该器铸造年代为公元前507年,印证了楚国实行岁星纪年的文献记
载,弥足珍贵。图为该鼎铭文拓片。
南阳夏响铺墓地M1、M5、M6、M16、M19、M20等墓葬出土青铜器上有“鄂侯”、“鄂侯
夫人”、“鄂”的铭文。图为南阳夏响铺墓地M5出土铜簠。
夏响铺鄂国贵族墓地至少有四代鄂侯在此埋葬,这对研究西周晚期到春秋早期鄂国地望
、鄂国历史以及鄂、养、郡等古国关系等系列学术问题提供了弥足珍贵的实物资料。图
为M5出土铜簠的盖内铭文,时间在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
安阳固岸墓地发掘出一座东魏洞室墓时发现了一座完整的围屏石榻,这座围屏石榻是目
前我省发现唯一完整的一座,也是我国目前唯一一座以二十四孝子为题材的围屏石榻,
因而具有很高的考古... 阅读全帖
o****d
发帖数: 5454
16
真是无知。
你不知道七国被秦统一以后国力军力都大为下降么?直接导致了汉朝修养了那么多年到
了武帝时期才敢和匈奴一打,以前可以赵,燕,秦,魏都可以独力打败匈奴。
隋朝武力还不如汉代,更比不上战国时期了。
春秋战国就是全民皆兵,而且战斗力比游牧民族强,而自汉代开始,中华的战斗力几乎
都低于游牧民族。
这一点,你要是真读过一些古代史的话不可能不知道。

20
o****d
发帖数: 5454
17
真是无知。
你不知道七国被秦统一以后国力军力都大为下降么?直接导致了汉朝修养了那么多年到
了武帝时期才敢和匈奴一打,以前可以赵,燕,秦,魏都可以独力打败匈奴。
隋朝武力还不如汉代,更比不上战国时期了。
春秋战国就是全民皆兵,而且战斗力比游牧民族强,而自汉代开始,中华的战斗力几乎
都低于游牧民族。
这一点,你要是真读过一些古代史的话不可能不知道。

20
b*********n
发帖数: 540
18
清朝皇宫中明文规定,小皇帝在大婚之前,必须先由宫中精选八名年龄稍长、品貌
端正的宫女供小皇帝亲身实习临幸技巧。这八名宫女都有名分,从此成为宫中有身分的
女子,每月拿俸禄,不再像其他的一般宫女从事劳役。因此,这份差使也一直为宫女们
所企盼,希望借此脱离苦海,一步登天。这八名宫女的名分一般是冠以四个宫中女官的
职称,即司仪、司门、司寝、司帐。清朝皇宫中的这种规定,其目的无疑是让小皇帝在
婚前对于男女房事取得一些经验,以便在和皇后及嫔妃一起生活中能够从容不迫,能够
及早诞下子嗣,延续王朝香火。
作为小皇帝以及皇子们有的要在宫女身上吸取房事上的经验,有的要从他们奶妈那
里获得性启蒙的教育。奶妈直接亲身对皇子们进行性启蒙教育成为了皇宫内廷另类教育
法。在有些朝代,让哪些宫中女人亲身对皇子们进行性教育,并没有规定,也无法规定
。皇子们到了可以实习的阶段,还处于被开导而无禁忌的状态。这种状态下很容易被挑
逗或产生冲动,也就最容易对身边的女子发生“性趣”。尤其是太子,住在东宫,没有
皇帝的诏令,他是不允许随意出入后宫的,以防止他和后宫嫔妃发生不堪之情。这时候
太子身边除了侍女之外,最容... 阅读全帖
m***n
发帖数: 12188
19
游牧民都是全民皆兵。
不仅游牧民,秦国也是全民皆兵的。
所谓的“耕战”之民。
看云梦楚简,秦国小兵的武器衣服都是自备的。平时都是老百姓,国家召唤就直接成了
兵。国家只要负担出征时候的粮草就可以了。所以能有如此强大的动员能力。
汉代也有一样的政策,各里的百姓都必须在农闲的时候,比如冬天,进行军事训练,这
也是里长的职能之一。家家都有武器。
又因为汉代是宗族社会,人们按家族分居。一家往往是一个家族。一个里就那么几家人
。其中的人口多的大家族,就是豪强。大的豪强家族可以与官府抗衡,号令地方。
族长一声号令,就是一支小军队。
曹操起兵,就是靠了几个家族的支持。还有比如许褚,就是一个许家的族长。带领本族
子弟千人来投奔曹操。
还有花木兰,也是兵民一体。
只是在文官社会以后,才是军队职业化。
元代和清代是特殊。
o****d
发帖数: 5454
20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有关始皇帝和儒教
中华文明自汉代开始衰落这是我一贯的理论,理由是如果你仔细考察,秦之后中国的科
学文化没有超过先秦的了,什么汉唐盛世,可能比先秦富裕一些,但是文化跟先秦的诸
子百家完全没法比。儒家,道家的最高著作都是先秦成文的,后市没有超越,这和欧洲
是完全不同的,欧洲的科学文化是一直不断超越前人的,对比欧洲和中国的情形,你必
然得出一个结论,秦之后中华文明实际上死亡了,只是余辉又延续了两千年。
再举个医学例子,汉代张仲景的伤寒论和唐代孙思邈的著作是秦之后医学的代表作,但
这和先秦成文的黄帝内经还是没法比的。
w********g
发帖数: 805
21
到底是免死金牌厉害呢?还是尚方宝剑比较强呢?历史上的免死金牌和尚方宝剑到底是
什么样的呢?
在周星驰演的《鹿鼎记》里有这样一个搞笑的桥段,平西王吴三桂和世子吴应熊为了不
被多隆的尚方宝剑斩首,父子两个人为一块免死金牌抢作一团。这个情节,戏谑地提出
了一个问题,到底是免死金牌厉害呢?还是尚方宝剑比较强呢?历史上的免死金牌和尚
方宝剑到底是什么样的呢?
历史上的“免死金牌”,真名叫做“丹书铁券”,是皇帝赐予功臣的一种莫大奖赏。它
既不是金的,也不是个牌子,而是一块半圆形的铁板。在这封“丹书”的内容里,一般
都明确地记载着赐劵日期、赐券对象,以及被赐者的功勋和特权。为了防止假冒伪劣,
“铁券”往往还要被分割成左右两半——右边的一半留于皇宫,左边的一半由被赐者保
管。需要的时候,左右部分进行对接,如果二者相互吻合,即为正品;反之,则为赝品。
那么这个丹书铁券真的可以免死吗?我们不妨看看历史上那些拿着这玩意的功臣到最后
有什么下场吧。
这个丹书铁券是汉高祖刘邦发明的,汉初的时候,为了褒奖那些帮他打天下的功臣,给
每个功臣都发了一个这玩意,说明世袭罔替,子孙都可以用,然后还非常严肃地装进金
盒子里... 阅读全帖
b**********7
发帖数: 814
22
汉武帝是一代雄才大略的皇帝,可惜他生前风光、死后却被扒光。他下葬的第四年,长
安市面上就有人贩卖从他坟墓中偷盗出来的经书。到新朝末年的农民起义军杀进长安时
,规模和宝藏均位居汉代诸皇陵之冠的汉武帝陵更是被赤眉军挖开个大口子,几万人整
整搬了一个月,也没搬走其中宝藏的一半。后来赤眉军被赶到绝境时,为了获得军饷,
他们再次挖掘了汉武帝的陵墓。然而这些对死去的汉武帝而言都不是最严重的,因为他
的尸体依旧安安稳稳地躺在豪华的棺材里(腐烂与否史书未有记载)。之后取而代之的东
汉王朝皇帝们怀着对祖先汉武帝的敬重,重新多次修缮茂陵,渐渐的,他的陵墓又恢复
了往日的华丽。按说事情到此就结束了,但是老天爷偏偏不让汉武帝安生,到了东汉末
年,历史上著名的大恶霸董卓登场了,他不仅再次掘开了茂陵,还堂而皇之地把汉武帝
的尸体扔到太阳下面暴晒了几天,然后又放回了棺材里。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话说建元二年汉武帝刘彻开始大张旗鼓地兴建自己的茂陵,到公元前87年死后葬于此,
前前后后一共修了五十多年,这座历史上可与秦始皇陵相提并论的陵墓才算竣工。他在
位时是汉帝国的鼎盛时期,基本上奠定了中华民族生存空间的格局,从而... 阅读全帖
g*****5
发帖数: 168
23
盛世是中华民族的一个梦。生逢盛世,是每一个中国人对时代的最大期望。 所谓盛世
,就是内无严重的政治腐败,外无迫在眉睫的敌国外患,社会治安良好,老百姓普遍能
吃饱饭的时代。在中国历史上,这样大规模的盛世出现过三次,即汉文景之治、唐代的
贞观开元盛世及清康雍乾盛世。除了这三大盛世,还有过几个小规模的盛世或治世,比
如东汉的“光武中兴”、隋代的“开皇之治”、明代的“仁宣之治”。甚至在大分裂的
背景下,一些角落里的小王朝也取得过不错的治理成就。比如十六国时期南侵之前的前
秦苻坚,南北朝的刘宋文帝时代,以及五代十国的后周南唐统治下的某个时段。
然而也就仅此而已了。虽然历代中国人梦想盛世,但盛世的出现就是这样屈指可数,而
且持续的时间也不长。
文景之治持续了近40年。事实上,文帝刚刚即位时,天下还相当残破,真正的盛世出现
在景帝时期,并由汉武帝推向高峰。算上武帝前期,汉代治世持续近70年,其中盛世大
约30年。
唐代盛世史称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这两个阶段并不接续。贞观之治从627年到649年,
持续22年,这一阶段是社会经济的恢复发展阶段,成就并没有超越前代。玄宗前期的盛
世之治,持续大约30年。... 阅读全帖
x**b
发帖数: 290
24
棋友热聊的一个话题是,古今哪位棋手最厉害。其实,古今围棋规则是有很多不同之处的,关公委实难战秦琼。
就拿汉朝来说,即使一位现代棋手能穿越过去与汉人对弈,起码在适应围棋用具上,他得花相当多的工夫去“倒时差”。
首先,汉代的棋盘小,只有纵横17道线甚至更少,棋子颜色也不统一,有的是黑白两色,有的则是粉绿与墨绿,或者浅灰与浅黄相搭。那场面,行至中盘,满目花花绿绿,不知会不会看花眼。
此外,与今天相反,那时是执白先行,而且棋子可能是木头的,拿起来不免有些轻飘飘,更碍手的是它们居然是方形的,如果穿越回去的这位选手有强迫症,恐怕摸都不愿意摸,根本无法落座。
从汉到隋唐,围棋子逐渐摒弃了木头,转为垂青石头,形状逐渐定为圆形,棋盘也发展为纵横19道。洛阳围棋博物馆中,藏有一些收自本地的汉代至南北朝的石头围棋子,有天然的,也有黄玉的,比今天的棋子略大,颜色浅暗分明,看着很像河边的鹅卵石,但仔细观察,又有人工打磨的痕迹。现代棋子是一面凸,一面平,而唐代以前的棋子都是两面凸的,这种风格至今仍保留在日本围棋当中。
不需要特别复杂的棋具,能方便就地取材,加上大儒们的倡导,围棋日渐流行。东汉末年,虽然社会动荡,却... 阅读全帖
s**x
发帖数: 266
25
古人女人刮除体毛吗?
比起她们与时俱进的高智商,中国的女人在刮除体毛上可没什么进化。事实上,很早之前古代女性就推崇将眉毛剃掉,再用黑色颜料画眉……没错,黑泽明的电影《乱》里的女人喜欢把眉毛搞成一小点儿,就是师从中国先人的成果……除此之外,古代女人们还流行“挽面”,就是用线除掉脸上的细毛……都说只有男人爱面子,看来并非如此。
古代皇帝后宫3000人,果真有这么多吗?
3000?这只是一个保守的数字。古代皇帝在女色方面上的追求可谓孜孜不倦,著名的昏君隋炀帝,就曾下诏广征天下美女,更是选了3000童贞女子入宫供他“消遣”。隋炀帝还是小菜一碟,排行榜冠军当属唐玄宗。别看古书中把他和杨贵妃的爱情写得惊天地、泣鬼神,他的后宫人数可是高达四万……嗯,一天一个,也得100多年才能用完。
人常说学富五车,五车到底能装多少书?
需要指出,这“车”是马车、牛车,而不是大卡车。这词儿是描述战国时代的名家施惠如何勤奋好学的。他每次出个门,都要带上五车竹简在路上阅读。也不知道这一路颠簸的,他能不能看得进去,总之这范儿算是做足了。这五车竹简也没几本书,大概连精装版的《古文观止》也装不完。
古人通常多久洗一次澡?
他... 阅读全帖
g******t
发帖数: 18158
26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清华简是不是曹操墓?
还是那句话,清华简到底真的假的我现在也不知道,我只知道有不同意见,学术讨论不
同意见很正常,谁是谁非两说。这些不相信清华简的人也可能错了,但我不相信他们都
是在NED等领狗粮的
清华简《咸有一德》《说命》真伪考辨(一)
张岩
【按语】本文原是为一次学术讨论会(“古史史料学研究的新视野——新出土文献
与古书成书问题国际学术讨论会”)撰写的参会论文,但在会前提交论文时被会议主办
方(上海大学古代文明研究中心及上海大学历史系主办,中国先秦史学会协办)拒绝。
数月前,会议主办方给我发来的会议邀请函(见附录:本次学术讨论会的邀请函)提到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是近年来最重要的“新出土文献”之一,这些“新材料”对
“古代文献学以及相关的历史学课题的研究都将产生极为深远的影响”。我据此选定参
会论文的主旨:清华简是否属于“新出土文献”。据我所知,学术会议主办方(不是因
为论文主旨超出规定的论题范围,也不是因为论文质量问题)拒绝一篇参会论文的情况
十分罕见。其原因:我的文章是在质疑此次学术会议的研究前提(也就是对清华简的证
伪)。
本文的研究结论:(1)清华简《咸有一德》和《说命》中的作伪破绽十分明... 阅读全帖
g******t
发帖数: 18158
27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清华简是不是曹操墓?
这是连续剧第三季,姜广辉、付赞、邱梦燕等人对程浩的商榷
清华简《耆夜》为伪作考
本文考证清华简《耆夜》为伪作,理由是:一、简文载周公致毕公诗,开头一句是“口
口戎服”,考“戎服”概念晚出,大约在公元前800年左右军旅之衣称为“韎韐”,公
元前650年左右称为“均服”,公元前550年左右称为“戎服”、以“赑赑”叠字作为修
饰语直到唐代才有。二、简文两次见“祝诵”词汇,考先秦古籍只单言“祝”或“颂”
,不言“祝诵”或“祝颂”。宋代学者作文献研究,分析文辞、文意,始立“祝颂”之
目。三、简文载周公酬武王祝诵诗,开头一句是:“明明上帝,临下之光。”前一句首
见于晋人诗句,是歌颂上帝的;后一句首见于宋人诗句,是歌颂宋帝的,这两句诗乃是
现代人集句,非周公原创。四、《蟋蟀》一诗原载《诗经·国风·唐风》,先秦季札和
孔子都认为此诗反映唐尧节俭遗风。简文则说《蟋蟀》一诗为周公所作。考《诗经》三
百零五篇皆曾被谱曲,十五国风属于民谣,地域不同,音亦各异,豳有豳音,唐有唐音
。假如是周公所作之诗,必定会被乐师谱上雅乐或豳音(豳为周之旧邦),而不会被谱
上周族人并不习惯的唐音。还有,《蟋蟀》若真是周公于伐耆... 阅读全帖
g******t
发帖数: 18158
28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上博简、清华简都是真的
岳麓书院房顶
清华简《耆夜》为伪作考
本文考证清华简《耆夜》为伪作,理由是:一、简文载周公致毕公诗,开头一句是“口
口戎服”,考“戎服”概念晚出,大约在公元前800年左右军旅之衣称为“韎韐”,公
元前650年左右称为“均服”,公元前550年左右称为“戎服”、以“赑赑”叠字作为修
饰语直到唐代才有。二、简文两次见“祝诵”词汇,考先秦古籍只单言“祝”或“颂”
,不言“祝诵”或“祝颂”。宋代学者作文献研究,分析文辞、文意,始立“祝颂”之
目。三、简文载周公酬武王祝诵诗,开头一句是:“明明上帝,临下之光。”前一句首
见于晋人诗句,是歌颂上帝的;后一句首见于宋人诗句,是歌颂宋帝的,这两句诗乃是
现代人集句,非周公原创。四、《蟋蟀》一诗原载《诗经·国风·唐风》,先秦季札和
孔子都认为此诗反映唐尧节俭遗风。简文则说《蟋蟀》一诗为周公所作。考《诗经》三
百零五篇皆曾被谱曲,十五国风属于民谣,地域不同,音亦各异,豳有豳音,唐有唐音
。假如是周公所作之诗,必定会被乐师谱上雅乐或豳音(豳为周之旧邦),而不会被谱
上周族人并不习惯的唐音。还有,《蟋蟀》若真是周公于伐耆行“饮至”礼时即席所作
,当时辛公甲、作册... 阅读全帖
g******t
发帖数: 18158
29
(ZT)
从“上博楚简”开始,中国文物的命名方式开始了质的飞跃,以往都是以出土地命名,
现在改为收藏机构,说不准今后以个人名字命名的方式也会出现。
想想多有喜感啊:一汽集团收藏的汉代铜马简称“一汽汉马”,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
收藏的金代玉鱼简称“川烹金鱼”,上海吊车公司收藏的汉代陶人简称“上吊汉人”,
怀化轮胎公司收藏的仕女图则简称“怀胎仕女图”……
f*l
发帖数: 742
30
在47年前的今天,1968年7月23日 (农历荷月廿八),汉代“金缕玉衣”在河北满城西陵
山中山靖王墓中出土。
这座闻名中外的满城汉墓是西汉中山靖王刘胜之墓,1968年解放军某部在此施工时偶然
发现,经周恩来总理亲自批示发掘,并请来了郭沫若先生莅临指导发掘。
中山靖王墓规模宏大,举世罕见,结构仿汉代宫殿。共出土文物一万余件,其中珍贵文
物4000多件。举世闻名的有“金缕玉衣”、“长信宫灯”、“错金博山炉”、“朱雀街
环杯”就出土于此。
看官们要问?这个中山靖王是何等角色,凭啥这样土豪。给大家科普一下。
中山靖王刘胜,是西汉景帝刘启之子,西汉武帝刘彻之兄,被封为中山王,(封地
大约在当今河北省中部偏西,太行山东,包括今保定、石家庄两地区的部分市县)
经过景帝的七王之乱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刘姓诸候王的日子并不好过,要受皇帝的
猜忌,还要被封地官员打小报告,大多数诸王们却敢怒不敢言,只是刘胜敢于直言,一
次到长安,他向兄弟刘彻直言,说刘家的人都过成这样了,刘姓皇室脸上无光,刘胜的
这次上奏后,诸王的日子好过多了。
但刘胜是一个有自知之明的人,知道中央削藩加强集权统治... 阅读全帖
m****a
发帖数: 684
31
从汉代的丞相府到清代的军机处。为什么汉代的皇帝不直接搞皇权集中,废掉丞相?
m********s
发帖数: 55301
32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一直都觉得明朝腐朽
No。
孔子其实比较冤枉,他自己提出的思想跟之后董仲舒的思想是两回事。但董仲舒有效的
借助了孔子的名字来占领制高点。
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和“礼”。
而不是董仲舒所称的孔儒文化核心是天人感应、三纲六纪。
董仲舒篡改"仁礼"为神权、君权、父权、夫权贯串在一起,形成帝制神学体系,流行于
汉代的谶纬都是继承了董仲舒的感应、灾异之说。
董仲舒还把《公羊春秋》用于司法上,提出“《公羊》治狱”,即《公羊董仲舒治狱》
,是汉代酷吏产生的基础。从而他提出了天人感应、三纲六纪等重要儒家理論。
k****r
发帖数: 43
33
皇帝与皇后的洞房花烛夜有何奇特礼节?“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歌管楼台声细细,秋千院落夜沉沉。”这是北宋着名诗人苏轼一首脍炙人口的七绝。“春宵一刻值千金”,对于普天之下寻常的黎民百姓是如此,而对于那些“一朝选入君王侧”皇后嫔妃也概莫能外。尤其是那些入选为正宫的皇后,更是十分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大婚时刻的洞房花烛之夜。
一个美丽的女人进入皇帝的后宫而成为母仪天下的皇后,与民间百姓结婚在程序上大体相同,一般也要遵守《礼记》中约定的“六礼”,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告期、亲迎。不同的是,皇家的大婚仪式更为隆重和讲究。被选为皇后的女方,也能接到皇帝派人送来彩礼,但皇帝绝不会亲自去迎亲,而是让皇后的娘家人隆重地送上门。皇帝即便想多结几次,也是不是那么随便的,要花大价钱的。
皇后与皇帝结婚时也要进“洞房”,但与民间洞房的习俗不一样,皇后与皇帝结婚的洞房并不在皇帝自己原来的寝宫内,也没有固定的洞房,一般都把举行仪式的地方当作大婚之夜的洞房。
明清两朝皇帝结婚一般在坤宁宫举行。坤宁宫是皇宫中后三宫的第三宫,在明朝是皇后的寝宫,清朝时将东面两间设为皇帝大婚时的洞房,西面五间则改为祭祀萨满教的神堂。... 阅读全帖
w********9
发帖数: 8613
34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转载:少数民族融入汉族
http://minzu.people.com.cn/BIG5/166719/11192796.html
少数民族融入汉族
何星亮
汉族人口目前超过12亿,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汉族人口众多,并非单纯靠人
口的自然增长。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汉族人口不断增长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少数民族的
融入。
自华夏族形成以来,就把周围的其他民族吸收进本族群中。汉代形成汉族之后,继
续不断吸收其他民族成分而日益壮大。大量少数民族迁入汉族地区是导致少数民族融入
汉族的主要原因。由于汉文化水平较高,进入中原或汉族聚居区的少数民族大部分融入
汉族。尤以中原最为典型,进入中原的少数民族几乎全部被融合。
两汉时期是少数民族融入汉族较多的时期,当时的匈奴、鲜卑、高丽、大月氏、乌
孙、羌等无不向往汉朝与汉文化,与汉族人杂居通婚的不少。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少数民族大量进入中原的时期。在十六国时期,史称“五胡”的
匈奴、鲜卑、羯、氐、羌等民族纷纷进入中原,在黄河流域建立了许多政权。在十六国
中,其中有11个是少数民族建立的。民族的大迁徙造成了各民族大杂居、大融合。各少
数民族统治者都主张学习汉文化,兴办教育,崇尚儒学。十六... 阅读全帖
h***i
发帖数: 89031
35
汉代其实都是靠门阀的
但是曹魏基本上不论出身,司马氏政治上要跟曹魏切割而已
汉代门阀虽牛,但是跟皇权比起来还是不行,
北方后来是各个民族的阿毛阿狗来当皇帝
礼教全由世家承传
这样李世民让人修氏族志,这帮根本看不起皇族
g******t
发帖数: 18158
36
汉代男宠之风盛行,几乎每个皇帝都有一个至几个美男子作为性爱对象,并且都记人正
史。如高祖的籍孺,汉惠帝的闳孺,汉文帝的邓通、赵谈、北宫伯子,汉景帝的周仁,
汉昭帝的金赏,汉武帝的韩嫣、韩说、李延年,汉宣帝的张彭祖,汉元帝的弘慕、石显
,汉成帝的张放、淳于长,汉哀帝的董贤等,真是数不胜数。特点是这些美男多数是宦
者,以后的地位显贵了,仍然扮演着这一皇帝私宠的特殊角色。据统计,自西汉高祖至
东汉宁帝,就有10个帝王有过男同性恋的史迹,在西汉25个刘姓帝王中,占了40%。就
连一向被后世认为是英明君主的汉武帝,所宠的男子也竟达5个之多。
汉代的男风,可以说是始于汉高祖刘邦。汉朝从高祖、孝惠的初年起就在宫廷中
刮起了这股风,男宠盛行,时时与皇帝同起同卧,成了上层社会中公开的秘密。
汉高祖有一件“枕戚夫人”的故事,说的是有一次他生病,许多大臣都被门卫所
阻,不能见他。莽撞的樊哙不顾一切,强行进入,却发现高祖什么事也没有,正枕在一
个美貌太监的腿上小憩呢。樊哙一向忠心耿耿,性格又很莽撞直率,他发现了这个令他
震惊的事实,马上痛哭流涕,劝谏高祖要警惕,不要重蹈秦二世时宦官赵高祸国的惨事
。高祖知道他... 阅读全帖
d**n
发帖数: 3172
37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正本清源,拒绝捣糨糊
话说九章算术是在产生在汉代。以后的中国数学,特别是明清时期,渐渐沦为旁门左道
。希腊数学好像也是这样。旁门左道后,要靠穆斯林和基督教会里的少数人继命。其实
中国在汉代以前数学的地位并不低,为六艺之一。这六艺是礼节,音乐,射箭,驾车,
文字,和算术。可是这六艺是贵族的教育。中国封建制度早早的衰败,集权帝国制度不
断被强化。结果贵族阶层慢慢不复存在。帝国不需民间的贵族,不需要民间的武士。
需要唯稳,需要阶层流动,需要忠于政府的公务员和士兵,和容易被控制的人民。口头上
六艺依然存在,但其实主流意识形态是学习儒家经典。文官为何不再习武?音乐和数学
在这个过程中是怎样丢失的?文明decay的原因究竟在哪里?
m***n
发帖数: 12188
38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甘肃火烧沟古文化遗址
火烧沟文化与仰韶文化、龙山文化一样占有重要位置。火烧沟文化作为中国史前文
化考古中一种独特而稀有的文化类型,因其地处河西走廊西部,对河西地区的史前文明
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日前,玉门火烧沟遗址被《中华遗产》评为“最具中华文明意义
的百项考古发现”之一。
火烧沟文化遗址是甘肃六大古文化遗址之一,正式出土于1976年。这是一处含有大
量彩陶的早期青铜文化遗址,距今约3700年,相当干夏代晚期和商代早期。该遗址位于
玉门市清泉乡境内312国道边,范围约20平方公里,距玉门市区20公里。因火烧沟文化
的出土地周围是一片红土山沟,土色红似火烧,所以这一古文化遗址被考古界称为“火
烧沟文化”。火烧沟文化遗址也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羌人生活的再现
火烧沟文化遗址发现具有偶然性。1972年春天,甘肃省酒泉地区玉门市的清泉公社
,打算在公社旁边修建一所中学,就在他们挖地基的时候,意外地发现了一些古物。于
是学生报告给一名叫杨敏老师,他是从甘肃省的省会兰州来的知识青年,当时在清泉中
学任教,爱好历史。具有一些历史常识的杨老师意识到这些东西很有可能是文物,于是
,他制止了乱扔乱玩的学生,把完整一些... 阅读全帖
h***n
发帖数: 1275
39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佛教的神学理论很简陋
汉代哪有道士,哪有道教,道德经,汉代的五斗米教和后来的道教没关系。道教是后来
抄袭附会的佛教经典产生的根本算不上宗教的迷信活动

发帖数: 1
40
在我国封建社会,女性地位低下,女性大多封闭在闺阁之中,很少人读书识字;而
且,因医术传男不传女,我国古代有很多名医,也多以男性为主。虽说如此,在中国数
千年历史中,出名的女医仍不乏其人。
汉代义姁、淳于衍
最早见于史载的女医是西汉时的义姁。据《史记·酷吏列传》中记载,义姁精于医
术,曾为汉武帝之母王太后疗疾,颇受太后信任。
西汉时,我国在医事制度上已专门设有“女医”,古称“视产乳之疾者”。生活在
公元前128年前后的义姁,悬壶济世,深受群众的爱戴和欢迎。由于她医术精湛,朝野
共知。汉武帝更将她召入宫内,拜为女侍医,专为皇太后治病。
传说,义姁自幼聪明伶俐, 对民间医药有兴趣;她乐于钻研医术,遇有医生走村
串户看病,总爱跟着学,看医生怎样望、闻、问、切,或竖起耳朵,听医生讲解医理,
并虚心求教。久而久之,她不仅学到了许多医药知识,而且获得了丰富的实践经验。有
一天,外村抬来一个久治不愈的腹胀病人。病人的肚子胀得像一个灌满了气的皮球。义
姁对病人仔细诊断后,取出几根针在他的下腹部和大腿部扎了几针,然后拿出一包自制
的药粉撒在病人的肚脐上, 同时给病人熬服汤药。3天后,病人腹胀开始消退,呼吸...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41
历史上不同时期的官话有一定继承性,但因政权变迁、定都不同等因素,官话也在不断
变化。
各个朝代的官方语言,一般是按照定都的地点来定,都城在哪里,那这个朝代就使用这
里的话作为官方语言。但也有例外。
一、先秦时期
上古时代,五帝时期和后来的夏、商时期,中原黄河流域地区,是华夏先民的主要活动
地带。
周以前汉语的具体形式已无可考,据传当时的标准语是周时期标准语的前身。
周期的汉语标准语,一般认为就是《诗经》的语言,即雅言。雅言主要流行于黄河流域
中原地区。
据专家称,周代文字学的是殷商文字。而殷人又是向夏人学习的。
古代的雅言(我国最早的古代通用语,相当于现在的普通话)就是夏言。夏建都在洛阳,
然后殷代建都也在洛阳周边。
所以历代雅言标准音的基础就是在洛阳一带,可以说古代的普通话是以古洛阳话为标准
音的。
二、秦汉两朝
秦朝具体用什么语言无法考证。
汉代国语为“洛语”,洛语承袭先秦时代的雅言。
汉朝的汉语标准语称“正音”、“雅言”,也称“通语”。
三、两晋与南北朝
西晋承袭汉代,以洛语为国语。永嘉之乱,洛京倾覆,东晋迁都建康,洛语与中古吴语
结合形成金陵雅音,又称吴音,为南朝沿袭。
四、隋...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42
纵观历史,有以仁德获取君位的,高阳、帝喾就是榜样;有以权谋僭位至尊的,司马懿
、尔朱荣就是例子;有以武力开辟江山的,石勒、刘渊就是楷模。但想纯粹依靠“装神
弄鬼”来夺取天下而侥幸成功的,几乎不存在。汉代大儒王充在《论衡》一书中这样说
:“凡天地之间有鬼,非人死精神为之也,皆人思念存想之所致也。”为什么人会有如
此荒诞的“思念存想”?泰半因为掌权者拒不执行“赏誉同轨,非诛俱行,奖善惩恶”
的大道,以致百姓失去了精神寄托和经济基础。百姓失去了精神寄托和经济基础,就没
有办法不惊惧惶惑,而一旦惊惧惶惑,就理所当然的容易落入鼓吹虚妄之人的陷阱里。
所以,伟人圣哲从来不把各地涌现的“谶纬异端”之说当回事,因为他们能力非凡,执
政为公,有把握和信念笼住人心,使时局不发生变乱;只有专图己利、背弃苍生且手段
平庸的独夫国贼,才会对传播迷信、妖言惑众的团体惊诧莫名,如临大敌,血腥杀伐唯
恐不及,却把最为关键的民生问题和基层组织能力问题抛在了脑后。
《九零后读通鉴》卷一:五帝纪

原文:少昊氏衰,九黎乱德。天下之人,相惧以神,相惑以怪,家为巫史。民渎于祀,
灾祸荐至。帝在位八十四年崩,寿...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43
火历新探──对荆楚文化和原始宗教信仰的思想史研究
研究中国上古时代的历史和文化,必然要涉及到对夏商周历法问题的理解和研究。因为
它是建立上古史研究的物质基础。在西历通行之前的中国青铜时代,因为朝代、历史和
科技的发展,曾经先后使用过几种不同的历法。本文所探讨的火历,就是当时在若干地
区通用过的历法之一。
一、火历问题的提出
对火历问题的研究,是由著名历史学家庞朴教授首先提倡的。1978年,庞朴教授的论文
《“火历”初探》在《中国社会科学》第四期上刊发。然后,他在1982年的《中国文化
研究论丛》和1984年的《文史哲》上接连发表了《“火历”续探》和《“火历”三探》
两篇论文。其中,在《“火历”初探》一文中,他正式地提出:
远古时代同后来历法的最大差别是:它并不以冬至的建子或雨水的建寅为岁首,而是以
大火昏见为一个新的农事周期的开始……这种以大火为授时星象的自然历,我们可以名
之曰火历。
在此问题提出后,他使用的常见例证如:
《诗·七月》:“七月流火”。
《周礼·夏官》:“季春出火,民咸从之”。
《左传·昭公三年》:“火中寒暑乃退”。
等等,特别是服虔为《诗·七月》所作的注:
季冬十二月... 阅读全帖
m***n
发帖数: 12188
44
汉以富衰,唐以强亡
楼主的立论对宋明清有效,对汉朝未必。好比1900年的蒙古社会分析对成吉思汗时代的
蒙古无效。
城邦时代的希腊人战斗力和后来帝国时代(东罗)的希腊人战斗力也是天上地下。
我认为:汉朝的军队战斗力应该是极为强悍的。
汉朝军队的正常来源是游侠儿,良家子,无赖儿等;这些人后来都没有了。
汉代有游侠风气,后来没有了。
汉朝个人复仇流行,女孩都能斩仇人首。后来没有了。
汉朝军队大半是个人主动从军的,比如孙坚董卓,一个南方人一个北方人,都是主动投
军的,在西北战场成为好友。后来没有了,都是世袭(八旗,军户)或者抓来的壮丁。
能主动投军的一般都更强悍(比如黄埔学生军,北洋的老底,老毛开始也是主动投军加
入了北洋军)
汉朝法律要求民间必须有武装,各里都有民兵,冬天训练。不管再腐化也是后来不能比
的。
汉朝有世家大族,有自己的家族合法私人武装,都是本族少年子弟,比如僬郡许家,
3000多少年在族长许褚带领下投奔曹操,立刻就是军队。曹家,夏侯家的子弟,就是曹
操的起家本钱。
家族武力有强有弱,不是所有的族长都是许褚。但是总的来说,汉代民间武装,强悍到
了牙齿。
汉朝社会是内部解体的,不是...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45
第二,地下新材料
狩野直喜和王国维先生的学术交流,使他们双方全得到了好处。王国维《敦煌发见唐朝
之通俗诗及通俗小说》一文所使用的资料,就有狩野直喜直接从欧洲抄录回来提供给他
的。这一点需要特别说明的是:狩野直喜提供的是他个人的手抄本,其中有些字当时他
无法判断是何字,就大致画出,后来回国后却怎么也不明是什么字了。这些字到了王国
维先生那里都成了可以辨识之字。王国维使狩野直喜的手抄资料变成了可以利用的信史
,这是对双方大有裨益的事情。
从1909年狩野直喜知道敦煌文物的发现开始,他先后到北京、法国、英国、俄罗斯等地
的大学和博物馆、图书馆中,去实地考察和抄录所能看到的敦煌文献,亲自核对从罗振
玉那里得到的文献抄本、照片与英法等国收藏实物之间的文字差异。将这些文献利用到
对古代文学史的考证上。他已经熟练运用了二重证据。并且,还在日本学术界举行“敦
煌发掘物视察谈”、“关于敦煌遗书”等专题学术报告。实地考察、核对文字和文学史
研究三项工作,基本上就划定了敦煌文献的研究方法和学术价值的定位。他从敦煌发现
的唐代写本唱本中(如《唐太宗入冥记》、《秋胡变文》、《伍子胥变文》、《董永变
文》等)直接... 阅读全帖
d******a
发帖数: 32122
46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蚩尤属塞外“马背之族” z'z
近些年来,随着对于黄帝、炎帝史事的谈论,蚩尤亦被炒了起来,有些人以为“蚩尤是
苗族的先祖”。其实,这是汉代以来由孔安国等人对历史的附会造成的影响所致,假如
人们读一读先秦时期的历史文献《周书•尝麦解》、《史记解》、《尚书•
吕刑》、《山海经》、《归藏》,就会明白蚩尤并非苗族的先祖,而是黄帝、炎帝的叛
乱之臣。本文就此,依据历史事实略作一谈,以驳“三祖文化”的荒唐口号。
一、蚩尤属塞外“马背之族”
蚩尤,并非其原名,其原名极有可能是叫做“之尤”,至少,长沙马王堆西汉早期
墓葬中出土的《黄帝经•十六经•正乱》中记载得就是“之尤”,而非“蚩
尤”。其文曰:“(黄帝)出其锵钺,奋其戎兵。黄帝身遇之尤,因而擒之。”“蚩尤
”疑为后世依“之尤”之音而故意记成。因为“蚩”字的字义为“愚蠢”、“丑陋”、
“害人虫”,书“之尤”为“蚩尤”,具有明显的贬义。蚩尤的原居地是为草原,也就
是现在的塞北。其历史证据有以下几个方面:
1、蚩尤出生地在塞外草原
《归藏》载:“蚩尤出自羊水”,《路史》等书记载亦是如此。羊水,就是历史上
的“羊门水”、亦书作“阳门水”。“...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47
当代易学研究的困境
即使是不懂易学的人恐怕也不会否认《易经》在今天再一次成为显学这一事实。很多城
市的书摊上将易学的书与反映性生理、心理学的书及有浓厚色情描写的“文学”刊物并
列在一起出售,这却是让我们些讲惯了高雅的大《易》哲学的人不愿承认,却又根本不
能否认的事实!近十年来,国内大小出版社先后出版和再版了三、四十种易学著作,学
术刊物上发表了二、三百篇有关论文,易学界召开了十几次大小规模的研讨会。于是乎
,易学由此便日益热闹起来,而且大有继续升温的趋势。人们从各个角度展开了对它的
研究:如哲学、史学、文学、经济学,医学、物理学、生物学、数学,以及占卜、堪舆
,气功、六壬、遁甲等等。真所谓“《易》道广大,无所不备!”乃至大有视《易经》
为古今全部科学之源的趋势。
然而,仔细研读了近十年来主要的易学论著之后,我不禁想大声疾呼:“当代易学研究
正处于困境!”
具体说来,这种困境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其一,研究方法的陈旧。其二,理论思
维的贫乏。其三,着眼点及论证材料的狭隘。在上述三者中,最首要的问题是研究方法
的陈旧,它是当前易学研究处于困境的核心问题。
我们知道,方法论问题是从事科学研...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48
程咬金是《说唐》、《隋唐演义》等演义小说中赫赫有名的人物。众所周知,这个性格
直爽、粗中有细的福将使用的兵器是一柄斧头,他三斧子定瓦岗的故事被后人津津乐道
,“程咬金三板斧”更是成了挂在人们嘴边的俗话,被用来比喻做事起初只要声势大,
用招绝,就会效果好。然而,演义毕竟不是正史,很多情节都是虚构或夸张的。
程咬金(593-665),历史上确有其人,他是济州东阿人,原名咬金,后更名知节,唐
朝大将,封卢国公,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生于隋文帝开皇十三年,卒于唐麟德二年
二月七日,享年七十二岁。从演义中说他活了一百多岁看,其中就有很多臆造之嫌,他
的板斧更是让人不敢相信。真实的程咬金打仗时究竟使用的是什么兵器,只能从新旧《
唐书》中寻找答案,这才是最可信的。
后晋《旧唐书》卷七十二程知节列传记载:“程知节,本名咬金,济州东阿人也。少骁
勇,善用马槊。”欧阳修、宋祁的《新唐书》卷一〇三程知节列传记载:“善马槊”。
至于程咬金是如何使用马槊这种兵器的,史料中没有什么细节,倒是记载了他在战斗中
受伤挂彩、“刺槊洞过”、折断其槊、救人危难的过程。不过,《旧唐书》和《新唐书
》均对程咬金使用斧子一事,只...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49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夏朝确实从来都没有存在过?
米诺斯文明遗址
那么我们来看看其他文明是否已经消失了,种族是否已经灭绝了。  首先说希
腊,希腊最早的文明——米诺斯文明,开始于公元前2500年,距今四千多年。最初见于
《荷马史诗》的记载。十九世纪末在希腊克里特等地发现了它的大量遗迹。考古依据:
早期的象形文字,以及中期的线形文字A;成熟的青铜冶炼术,及出土的大量冶炼的青
铜器;早期的城堡,中期的克诺索斯等地的王宫,尤其是后者,其优美华丽,在各早期
文明中可以说达到了一个登峰造极的地步。  (注意:中国的历史书上是把米诺斯文
明从公元前2000年开始算起的,但是国外的历史书上都是从公元前2500年算起的,谁是
谁非自己判断吧。)  紧随其后的是希腊南部的迈锡尼文明,开始于公元前1600年,
距今3600年,《荷马史诗》记叙的主要就是这一时期的历史。十九世纪在希腊迈锡尼,
泰林斯等地发现了它的很多城市遗迹,大量青铜器,还有线形文字B。  然后是两百
年的荷马时代,这时候希腊开始进入铁器时代,武器和工具都普遍使用铁制,而中国直
到将近一千年后的汉代才开始正式进入铁器时代(我并没有夸张,其他诸文明地区比我
们中国地区早一千年...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50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王安石骑驴
熙宁九年,忙了一辈子改革,下野之后骤然无事可做的王安石到南京钟山闲居,出门的
时候,骑驴。当宰相的时候,出门有公务用车,非马即轿,驴是不能骑的。即使有心,
也不行,骑驴会失了领导身份。
早在隋朝的时候,驴子被唤作“劣乘”,地位极低,有钱势的人家即使不骑马也驾牛车
,只有家境破落才会“去马而驴”。隋文帝在发生饥荒时出资购买大批驴子,分派给贫
民,供老弱病残孕骑着逃难,驴子的地位仅此而已。
若是必须给驴子找出一段光辉岁月,也不是没有,得上溯到汉代。有学者称中国的驴是
在汉代时从中亚细亚地区引进的,物以稀为贵,那时驴子是时尚和高贵的代言。所以,
汉灵帝喜欢自己亲自驾驶驴车“驰驱周旋,以为大乐”,享受驾驶的乐趣。一段日子里
,朝中权贵纷纷效仿,导致驴价借势飙涨,直追宝马良驹的价格。不过,随着驴子供给
量的增多,很快便风光不再。
唐朝人大大咧咧,不太讲究,骑驴子的人很多。李白曾醉酒骑驴途经华阴县,遭到当地
官员的盘查,放言“天子殿前尚容走马,华阴县里不得骑驴?”杜甫在迈入而立之年特
别是到长安求官之后,开始了骑驴生涯,他自称“骑驴三十载,旅食京华春”,其实也
就骑了十来年,“平明跨驴出,未知适谁... 阅读全帖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